CN107849860A - 捆扎机 - Google Patents

捆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9860A
CN107849860A CN201680043004.5A CN201680043004A CN107849860A CN 107849860 A CN107849860 A CN 107849860A CN 201680043004 A CN201680043004 A CN 201680043004A CN 107849860 A CN107849860 A CN 107849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d
unit
spool
strapper
fee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30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9860B (zh
Inventor
笠原章
板垣修
草刈郎
草刈一郎
森尻刚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4526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6631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61357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981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0612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7060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49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9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9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9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15/00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 B21F15/02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 B21F15/04Connecting wire to wire or other metallic material or objects; Connecting parts by means of wire wire with wire without additional connecting elements or material, e.g. by twist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25Hand-hel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185Details of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2Means for controlling tension of bind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18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bundling machines or bundling tools
    • B65B13/24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 B65B13/28Securing ends of binding material by twi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能够适当限制被进给单元从卷轴进给或拉回的线材。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从设置在容纳单元(11)中的卷轴(12)进给线材(3)的进给单元(16)的捆扎机(2)。相对于当进给单元(16)从卷轴(12)抽出的线材(3)被引导到进给单元(16)时线材(3)的进入路线(81)而言,在容纳单元(11)的内部设置第一限制单元(83),第一限制单元限制被设置在卷轴(12)和进给单元(16)之间的线材(3)的抽出部(3a)从进入路线(81)偏离。

Description

捆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捆扎机,该捆扎机用于捆扎并固定物体诸如交叉的钢筋或电线。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应对由(用于捆扎的)线材的进给和拉回引起的问题的功能的捆扎机。
背景技术
例如,捆扎机诸如钢筋捆扎机等正被用于在建筑场地处捆扎物体诸如钢筋(例如,见专利文献1)。该捆扎机包括:用于进给(抽出进给)绕卷轴缠绕的线材的进给单元;用于卷曲从进给单元进给出的线材以制作圈的弯曲形成单元;和用于扭曲以紧握由弯曲形成单元形成的圈以执行捆扎的扭曲单元。
根据该构造,在弯曲形成单元处卷曲线材(或者执行圆弧形式的弯曲变形)的同时,绕卷轴缠绕的线材被从进给单元进给出,由此形成圈,并且通过在扭曲单元处扭曲和紧握圈,能够捆扎物体诸如钢筋。
此外,在该捆扎机中,通过拉回在捆扎期间进给出的线材以将圈匹配并缩短为物体的尺寸,在一次捆扎中使用的线材量被减小,并且执行捆扎使得每一个卷轴可能的捆扎次数被增加。线材的这种进给或拉回由进给单元执行。
另外,在这种捆扎机中,设置容纳单元(卷轴容纳单元),该容纳单元(卷轴容纳单元)使得被缠绕有线材的卷轴能够被可拆卸地安装。
此外,传统捆扎机进给出在卷轴上缠绕并安装的线材以施加用卷曲臂卷曲的趋势,并且在绕待捆扎本体(诸如作为要捆扎的物体的钢筋)包裹之后,线材被扭曲以捆扎待捆扎本体(例如,见专利文献1)。图38A、图38B和图38C是示出在这种传统捆扎机120中在卷曲臂121和线材卷轴122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捆扎机120是替代如在描述的下列实施例中所示的多根线材地使用单一线材(一根线材)的捆扎机。图38A是示出从侧面看卷曲臂121和线材卷轴122的关系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8B和图38C是示出从前侧看在图38A中示出的卷曲臂121和线材卷轴122的关系的状态的说明图。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布特许401678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以上捆扎机具有下列问题。
即,在线材被强制在进给单元处被拉回的情况下,在进给单元和容纳单元的内部的卷轴之间发生线材的松弛,除非设置用于消除线材的松弛的装置。此外,当在容纳单元的内部松弛的线材上形成弯曲并且线材的弯曲变得大于或等于预定曲率时,线材的抗变形性降低,从而由于迫使线材拉回的进给单元的力,线材容易屈曲。如果线材以该方式在进给单元的卷轴侧处屈曲,则发生例如不能在接着的捆扎时发送线材或者弯曲或屈曲的线材从容纳单元(在外壳和盖之间进入的部分)突出等的问题。
有在捆扎机中一次使用多根小直径柔性线材以便线材与钢筋和类似的物体紧密接触的情况,但是在这种使用小直径线材等的情况下,由于线材的松弛引起的屈曲的问题变大。
因此,本发明涉及解决上述问题。
此外,在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捆扎机120中,例如,如在图38B中所示,在通过卷曲臂121的中心(线Y1-Y1')的前方向上延伸的虚拟平面(假想平面)可以被设置成使得它与在通过线材卷轴122的缠绕部的中心(线Y2-Y2')的前方向上延伸的虚拟横截面(假想横截面)几乎相同。在捆扎机120中,从线材卷轴122进给出并通过卷曲臂121的线材W的前端Ws的方向具有根据抽出从线材卷轴122进给出的线材W的位置向左右(沿着线材卷轴122的轴心方向Z-Z'的方向)散开的趋势。例如,如在图38B中所示,在抽出从线材卷轴122进给出的线材W的位置在比线材卷轴122的缠绕中心O在Z方向上偏置得多的位置中的情况下,通过卷曲臂121的线材W的前端Ws的方向被定位成向Z'方向偏置。此外,如在图38C中所示,在抽出从线材卷轴122进给出的线材W的位置在比线材卷轴122的缠绕中心O在Z'方向上偏置得多的位置中的情况下,通过卷曲臂121的线材W的前端Ws的方向被定位成向Z方向偏置。
以该方式,在卷曲臂121的中心的竖直平面和线材卷轴122的缠绕部的中央平面(毂的当在与轴心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剖切时的虚拟横截面)具有与捆扎机120的布局几乎相同的布局的情况下,作圆弧形缠绕卷曲,从而有从卷曲臂121进给线材W的远端Ws的方向不稳定且大大地散开的趋势。使得通过卷曲臂121以被弯曲成圆弧形状的线材W由卷曲引导件拾取,该卷曲引导件是被安设在卷曲臂121的下方的在图38A、图38B和图38C中未示出的线材的线材拾取单元。因此,有必要保持卷曲引导件的宽度是宽的从而在各种方向上散开的线材W的前端被可靠地拾取。作为结果,捆扎机的尺寸被增加并且捆扎机的操纵劣化,从而有降低可操作性的问题。
已经鉴于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涉及:通过防止通过卷曲臂的线材当到达卷曲引导件时大大地散开,提供一种具有高的可操作性的捆扎机,该捆扎机被构造成具有卷曲引导件,该卷曲引导件具有小宽度。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捆扎机,该捆扎机包括: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从设有容纳单元的卷轴进给线材,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当由所述进给单元从所述卷轴进给的所述线材被引导到所述进给单元时的所述线材的进入路线而言,第一限制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容纳单元的内部,以限制所述线材的抽出部从所述进入路线偏离,所述抽出部在所述卷轴和所述进给单元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捆扎机,该捆扎机包括: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从设有容纳单元的卷轴进给线材,并且所述进给单元将进给的所述线材拉回到卷轴侧,其特征在于,第二限制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容纳单元的内部,以限制被所述进给单元拉回到所述卷轴侧的所述线材从在所述进给单元对所述线材的拉回方向上延伸的线偏离。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捆扎机,该捆扎机包括:线材进给单元,所述线材进给单元能够从线材卷轴进给线材,所述线材卷轴具有管状毂以缠绕线材,并且所述线材卷轴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捆扎机的主体上;和卷曲臂,所述卷曲臂使从所述线材进给单元进给出的所述线材塑性变形以形成圆轨迹,其中所述捆扎机在绕捆扎物缠绕被所述卷曲臂塑性变形的所述线材之后扭曲所述线材以捆扎所述捆扎物,其特征在于虚拟平面被设置在相对于虚拟横截面偏移的位置处,所述虚拟平面由在所述卷曲臂的内侧塑性变形的所述线材的圆形成,并且通过在与所述毂的轴心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剖切通过所述毂的中心点而形成所述虚拟横截面。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捆扎机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平面被设置成与通过在与所述毂的所述轴心大致正交的所述方向上剖切通过所述毂的轴向端部而形成的虚拟横截面大致相同。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捆扎机特征在于所述线材是一组多根线材并且被大致同时进给出。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以上构造,能够限制由进给单元从卷轴进给或拉回的线材。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捆扎机,连接由在卷曲臂的内侧形成的线材形成的圆弧与该圆弧的中心的假想平面(在下文中被称为“虚拟平面”)相对于缠绕并安装通过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心的线材的毂的横截面(在下文中被称为“虚拟横截面”)而言被布置在偏移位置处,并且也在与毂的轴心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被剖切。根据这种构造,本发明使得能够防止从卷曲臂进给出的线材的前端当到达卷曲引导件时大大地散开,并且没有必要放大包括线材的远端部的卷曲引导件的引导部,由此本发明具有促进机器的小型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捆扎机的总体侧视图,该捆扎机的一部分被断开。
图2是图1的捆扎机的前视图(从图1的左侧看的视图)。
图3是图1的捆扎机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进给单元的周边的前视图(沿着图3的线A-A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进给单元的在被从顶部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4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图3的示出扭曲单元及它的周边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扭曲单元的在被从顶部观察时的剖视图(沿着图6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6的扭曲单元的在被从顶部观察时的另一个剖视图(沿着图6的线D-D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具有第一限制单元(保护性外壳)的捆扎机的总体侧视图,该捆扎机的一部分被断开。
图10是示出当线材被进给出时的状态的图9的容纳单元的周边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1是示出当线材被拉回时的状态的图9的容纳单元的周边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2是总体侧视图,其中具有第一限制单元(抵接部件)的捆扎机的一部分被断开。
图13是示出当线材被进给出时的状态的图12的容纳单元的周边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4A是示出当线材被拉回时的状态的图12的容纳单元的周边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4B是与图12类似的视图,其中抵接本体是辊。
图14C是示出辊的结构的视图。
图14D是与图12类似的视图,其中安设多个抵接部件。
图15是具有第三限制单元的捆扎机的总体侧视图,该捆扎机的一部分被断开。
图16是图15的捆扎机的前视图。
图17是示出线材进给步骤的前视图,其中所示的容纳单元的一部分被断开。
图18是示出线材返回步骤的与图6类似的扭曲单元等的侧视图。
图19是示出线材切割步骤的与图6类似的扭曲单元等的侧视图。
图20是示出线材扭曲步骤的与图6类似的扭曲单元等的侧视图。
图21是示出线材分离步骤的与图6类似的扭曲单元等的侧视图。
图22是作为比较例的不具有限制单元的捆扎机的侧视图,该捆扎机的一部分被断开。
图23是示出当线材被进给出时的状态的图22的容纳单元的周边的放大视图。
图24是示出当线材被缩回时的状态的图22的容纳单元的周边的放大视图。
图25是示出由于拉回而在线材中发生弯曲的状态的图22的容纳单元的周边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6是示出根据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实例2的钢筋捆扎机的概略结构和操作概要的局部剖视图。
图27是示出在图26中示出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内部结构的结构视图。
图28是示出线材进给单元的详细结构的沿着图27的线H-H截取的剖视图。
图29是示出进给齿轮的详细结构的沿着图28的线N-N截取的剖视图。
图30是示出扭转钩的详细结构的沿着图27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31是示出卷曲臂的详细结构的沿着图27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图32是从箭头C的方向看的图27的侧视图。
图33A是用于解释钢筋捆扎机的线材进给操作的作用的视图。
图33B是用于解释钢筋捆扎机的线材缩回操作的作用的视图。
图33C是用于解释钢筋捆扎机的线材切割操作的作用的视图。
图33D是用于解释钢筋捆扎机的线材扭曲操作的作用的视图。
图33E是用于解释钢筋捆扎机的线材分离操作的作用的视图。
图34A是示出根据实例2的钢筋捆扎机的在线材卷轴和卷曲引导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34B是示出根据实例2的钢筋捆扎机的在扭曲钩的远端轴线和卷曲引导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35A是示出根据实例3的钢筋捆扎机的在线材卷轴和卷曲引导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35B是示出根据实例3的钢筋捆扎机的在扭曲钩的远端轴线和卷曲引导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36A是示出在比较例的钢筋捆扎机中在线材卷轴和卷曲引导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36B是示出比较例的钢筋捆扎机在扭曲钩的远端轴线和卷曲引导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
图37是示出实例1的变型例的构造的视图。
图38A是示出在传统捆扎机中在卷曲臂和线材卷轴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并且示出从侧面观察在卷曲臂和线材卷轴之间的关系的状态。
图38B是示出在传统捆扎机中在卷曲臂和线材卷轴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并且是示出在图38A中示出的在卷曲臂和线材卷轴之间的关系的前视图的视图,并且进一步是示出线材的进给单元比线材卷轴的缠绕中心O在Z方向上偏置得多的情况的视图。
图38C是示出在传统捆扎机中在卷曲臂和线材卷轴之间的关系的视图,并且是示出在图38A中示出的在卷曲臂和线材卷轴之间的关系的前视图的视图,并且进一步是示出线材的进给单元比线材卷轴的缠绕中心O在Z'方向上偏置得多的情况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施例。
图1到25用于解释该实施例。
实例1
<构造>在下文中,将描述该实例的构造。
例如,如在图1的侧视图和图2的前视图中所示,捆扎机2诸如钢筋捆扎机被用于在建筑场地处捆扎(捆扎)物体1诸如钢筋或线材。该捆扎机2使得能够通过卷曲线材3(或者赋予圆弧状弯曲性质)并进给以形成包围物体1的周边的环4并紧固环4而捆扎物体1。
在下文中,将描述捆扎机2。
上述捆扎机2具有捆扎机主体5和握持件6。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方向,它基于在图1中示出的状态(捆扎机2被升高的状态)。而且,捆扎机主体5的纵向方向(与图1中的左右方向对应的方向)被设定为前后方向,并且在与捆扎机主体5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中的预定方向(与图1中的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向)被设定为上下方向(或高度方向),并且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是左右方向(或宽度方向)。此外,捆扎机主体5的纵向方向的端侧被称为前侧或远端侧,捆扎机主体5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侧(与物体1相反的那一侧,即图1的右侧)被称为后侧或后端侧。此外,图1的上侧被称为相对于捆扎机主体5而言的上侧,并且图1的下侧(握持件6延伸的方向)被设定为相对于捆扎机主体5而言的下侧。此外,纸表面的内侧(图2的左侧)被设定为捆扎机主体5的右侧,并且图1的纸表面的前侧(图2的右侧)被设定为捆扎机主体5的左侧。
握持件6被设置成从捆扎机主体5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朝向大致向下方向延伸。该握持件6设有触发器7和锁开关8,并且同时能够对握持件6的下部附接/拆卸电池组9。另外,当在电力开关开的状态下锁开关8被释放并且触发器7被拉动时,操作捆扎机2并且执行捆扎操作。
此外,在握持件6的前侧中,设置容纳单元11,该容纳单元11用于设定被用于捆扎物体1诸如钢筋的(捆扎)线材3。在该情况下,被制作以被使用的线材3是相对于卷轴12以成圈的方式缠绕的那种。卷轴12能够同时抽出一根或更多根线材3。被缠绕有线材3的卷轴12被设定为相对于容纳单元11可拆卸。在该情况下,卷轴12相对于容纳单元11的附接/拆卸方向是卷轴12的轴向方向。
此外,如在图3的内部结构视图中所示,捆扎机主体5设有进给单元(进给单元)16,该进给单元16用于将卷轴12上缠绕的线材3朝向被设置在捆扎机本体5的远端侧处的捆扎单元15进给(在图3中省略线材3)。在该情况下,进给单元16被设置在捆扎机主体5的远端侧的下部处。此外,容纳单元11被设置在进给单元16的下部处。容纳单元11在竖立状态下被安装在捆扎机主体5的远端和握持件6的下端之间。
如上所述,通过在捆扎机主体5的前侧的下部处设置进给单元16和容纳单元11(例如,如与将容纳单元11设置在捆扎机主体5的后端侧处的情况相比较),改善捆扎机2的重量平衡,使得捆扎机2容易操纵,并且同时,线材3的路径变得更弯曲,从而线材3的环4能够容易被制作。
如在图4和图5的视图中所示,进给单元16至少包括用于进给线材3的进给齿轮17和用于旋转地驱动该进给齿轮17的进给马达18。进给齿轮17例如被以如下方式成对地设置,该方式使得线材3介于右侧和左侧之间。在所述一对即左和右进给齿轮17中,一侧被设定为驱动轮,并且另一侧被设定为从动轮。被设定为从动轮的进给齿轮17可以是张力辊等,能够从被设定为驱动轮的进给齿轮17在靠近的距离处用期望的推压力推开该张力辊等。
在进给齿轮17的外周的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设置用于接收并摩擦地驱动线材3的V形开槽部19,并且形成在周向方向上延伸的接合沟槽部。此外,在进给齿轮17和被安装在进给马达18的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之间可以适当地设置中间齿轮21等。
而且,通过由进给马达18正向进给齿轮17,线材3能够被大致向上移动并被进给到捆扎单元15。另外,进给马达18使进给齿轮17逆转,由此能够使被进给出的线材3大致向下移动并从捆扎单元15拉回到容纳单元11。在该情况下,如在图3中所示,进给齿轮17的旋转轴22相对于水平方向在向前倾斜状态下倾斜,并且线材3被朝向大致向前倾斜方向进给。
顺便提及,线材3的进给量是例如约250mm,并且线材3的拉回量是例如约75mm到115mm(进给量的约1/2到1/3)。然而,这些量取决于钢筋的直径和作为物体1的钢筋的数目而改变。
此外,捆扎单元15设有能够与物体1形成接触的抵接部25。另外,捆扎单元15设有用于使得由进给单元16进给的线材3成为环4的弯曲形成单元26。弯曲形成单元26被构造成具有成对设置的卷曲臂27和卷曲引导件28,接触部25(在竖直方向上)在卷曲臂27和卷曲引导件28之间。
卷曲臂27在它的内周侧上具有用于卷曲线材3(或者用于赋予线材3圆弧形曲率性质)的卷曲沟槽部。卷曲引导件28在它的内周侧上具有用于接收由卷曲臂27卷曲的线材3的接收沟槽。另外,使得线材3在附图中的逆时针方向上通过卷曲臂27和卷曲引导件28,由此形成环4。另外,在卷曲臂27和卷曲引导件28之间的部分(间隙)用作用于朝向抵接部25传递物体1的传递部。
此外,如在图4中所示,捆扎机主体5分别在进给单元16的进入侧及离开侧与至少卷曲臂27的基部处设有用于引导或限制线材3的位置的线材引导件31到33。在它们中,被设置在进给单元16的进入侧上的线材引导件31用于将线材3从卷轴12引导到进给单元16。被设置在进给单元16的离开侧上的线材引导件32用于将线材3从进给单元16引导到切割单元34。切割部34被设置用于从其它部分切割线材3的已经变成环4的部分,并且被构造成具有固定刀片和可移动刀片。此外,至少被布置在卷曲臂27的基部处的线材引导件33能够具有它将线材3以圈的形状卷曲的性质。
另外,捆扎机主体5的远端侧的抵接部25(见图1和图2)位于线材3的环4的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侧上,并且被以预定间隔左右成对地设置。在捆扎机主体5的内部,在左和右抵接部25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扭曲单元35,该扭曲单元35使得能够如在图6的侧视图、图7的平面图和图8的剖视平面图中所示通过扭曲并紧固被制成为环4的线材3而相对于物体1拉紧线材3。扭曲单元35设有:用于装配、释放或保持线材3的保持部36;用于使该保持部36旋转预定次数的扭曲马达37;以及用于保持部36相对于线材3的打开操作或者扭曲或缩回操作的操作机构38。
如在图8中所示,保持部36设有中心钩36a和一对左和右钩36b和36c,并且使得保持部36能够被构造成具有用于传递被制成为环4的线材3的每一个重叠部的左和右线材传递部。此外,用于打开和关闭保持部36的操作机构38主要包括:螺丝轴38a;拧到并联接到螺丝轴38a的外周侧的套筒38b;和螺丝机构,该螺丝机构具有旋转限制部38c,该旋转限制部38c用于对套筒38b施加旋转调整或者释放旋转调整。
操作机构38介于保持部36和扭曲马达37之间。通过利用由于螺丝轴38a的旋转引起的套筒38b相对于螺丝轴38a在纵向方向上的相对移位,操作机构38执行保持部36的打开和关闭操作或者扭曲操作等。此外,能够使用联锁机构34a和33a(见图6)通过与切割单元34或者卷曲臂27的基部的线材引导件33等联锁而操作操作机构38。
另外,当线材3被扭曲时,操作机构38关闭保持部36(其左和右钩36b和36c)以保持被制成为环4的线材3的重叠部,并且然后将该重叠部扭曲。在线材3的环4被完全扭曲之后,操作机构38在保持部36(左和右钩36b和36c)在打开状态下的情况下等待。
进给单元16、扭曲单元35等由被安设在捆扎机主体5的内部的控制装置39(见图3)控制。
而且,如在图4中所示,卷轴12设有:管状毂部41,该管状毂部41用作线材3的缠绕中心;和一对凸缘部42和43,所述一对凸缘部42和43一体地设置在毂部41的两个轴向端部(或周边)处。凸缘部42和43被形成为具有比毂部41大的直径的大致盘形形状,并且凸缘部42和43被与毂部41同心地设置。优选的是:所述一对凸缘部42和43具有相同直径,或者基于卷轴12相对于容纳单元11的附接和拆卸方向位于容纳单元11的内侧(在附图中的左侧)上的凸缘部42可以具有比位于前侧(附图的右侧)上的凸缘部43的直径小的直径。在凸缘部42和43上能够适当地形成增强肋、厚度减小部等(见图6等)。此外,卷轴12优选地由具有优良抗磨损和弯曲性的树脂(诸如ABS树脂、聚乙烯和聚丙烯)形成。
此外,卷轴12不被驱动为具体地在容纳单元11的内部旋转,而是使卷轴12随着线材3的抽出等被旋转(驱动)。为了该目的,用于支撑卷轴12的旋转的旋转轴部(或者旋转引导部)被设置在卷轴12和容纳单元11之间。
在该情况下,如在图9中所示,线材3从卷轴12的下侧的前部的位置通过卷轴12的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被大致向上拉动。此外,卷轴12在偏移状态下被布置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处(例如,在捆扎机主体5的左侧或者进给单元16的左侧(见图2和图4的右侧)处,从而由习惯右手的人等操纵)。特别地,使得卷轴12相对于卷曲臂27在横向方向上完全偏移。
另外,容纳单元11包括:卷轴容纳单元11a,该卷轴容纳单元11a被构造为能够容纳卷轴12的大致圆筒形凹进部;线材通道11b,该线材通道11b被构造为线材3的路径,用于将从卷轴12抽出的线材3引导到进给单元16(其入口侧的线材引导件31)。线材通道11b被一体地连接到卷轴容纳单元11a,并且变成线材3在其中自由地通过的空间(自由空间)。在该情况下,线材通道11b具有如下的侧表面形状,该侧表面形状在顶部上窄(或者在底部上较宽),并且该侧表面形状从卷轴容纳单元11a朝向进给单元16等逐渐地减小。
容纳单元11构造有诸如具有前壁91a、后壁91b和侧壁91c(见图16)的保护性外壳91的部件。此外,保护性外壳91由与捆扎机主体5一体地形成的树脂制成。优选的是保护性外壳91由和卷轴12同样具有好的抗磨损和弯曲性的树脂(诸如ABS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制成。
保护性外壳91构造有例如外壳主体、用于打开和关闭在该外壳主体的侧表面上形成的开口的盖等。外壳本体被称为料盒等,并且盖被称为料盒盖。如在图1中所示,铰链部61被设置在外壳本体和盖之间,并且用于通过盖关闭外壳本体的开口的锁装置62被设置在外壳本体上。
此外,关于上述捆扎机,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以下构造。
(1)如在图9(到图11)中所示,相对于当由进给单元16从卷轴12进给出的线材3被(线性地)引导到进给单元16时的线材3的进入路线81而言,位于卷轴12和进给单元16之间的线材的抽出部3a安设用于限制抽出部3a从该进入路线81偏离的第一限制单元(第一限制部)83,该第一限制单元(第一限制部)83被设置在容纳单元11中。
这里,线材3的抽出部3a指的是线材3从在从卷轴12被进给出之后到进入进给单元16的内部自由的部分。当关于进入路线81描述时,在由自由空间制成的线材通道11b的内部的进入路线81的范围能够在当绕卷轴12缠绕的线材3具有最大直径(在开始使用时)时在线材3被紧紧地朝向进给单元16拉动的状态下被笔直地引导的线性路径(最大直径81a)和当绕卷轴12缠绕的线材3具有最小直径(或者大致具有毂部41的直径)时在线材3被朝向进给单元16紧紧地拉动的状态下被笔直地引导的线性路径(最小路径81b)之间。
然后,当在线材3被紧紧地拉动的状态下线材3在进入路线81中被引导时,第一限制单元83不引导线材3,并且当线材3松弛并从缠绕路径81偏离时,它限制线材3的偏离。因此,在进入路线81和第一限制单元83之间形成要求的余量84。该余量84是即便线材3从进入路线81偏离仍然不引起任何问题的小范围。即,余量84被构造成具有由第一限制单元83和在进给单元16对线材3的抽出方向上的线(与在下述的线材3的返回方向85(见图11)上延伸的线86相同)形成的被设定为约3°到10°(优选5°或更小)的角度。
另外,当线材3相对于卷轴12被在附图的逆时针方向上缠绕时,线材3(的抽出部3a)朝向前侧松散地隆起。因此,第一限制单元83至少位于进入路线81的前侧处。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一限制单元83。
(2)此外,限制被进给单元16拉回到卷轴12侧的线材3从在进给单元16对线材3的拉回方向85(参考图11)上延伸的线86偏离的第二限制单元(第二限制部)87位于容纳单元的内部。
这里,将描述线材3从进给单元16的拉回方向85(参考图11)。线材3从进给单元16的拉回方向85指的是在进给单元16的一对进给齿轮17被旋转从而相对面对部(相对于线材3而言的接合部)指向下的情况下线材3指向下的方向。此外,线材3从进给单元16的进给方向88(见图10)指的是在进给单元的一对进给齿轮17被旋转从而相对面对部(相对于线材3而言的接合部)指向上的情况下线材3指向上的方向。
第二限制单元87限制当线材3在松散状态下被拉回时由于线材3的返回而引起的隆起。此外,如上所述,线材3趋向于朝向设备的前侧以隆起方式松弛。因此,第二限制单元87至少位于进入路线81的前侧。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二限制单元87。
虽然第一限制单元83和第二限制单元87基于不同的情况被分开地设定,但是通过设计一种结构,它们能够被标准化。
(3)更具体地,构造与从卷轴12进给出的线材3对置的表面的容纳单元11的前壁91a可以位于用作第一限制单元83或第二限制单元87的位置处。
在本实例中,前壁91a在进入路线81的前侧上设有余量84。此时,余量84被调节从而第一限制单元83与第二限制单元87一致,从而前壁91a被构造成具有两个功能。
(4)在以上说明中,容纳单元11的前壁91a可以设有磨损防止单元92,该磨损防止单元92能够防止由于与线材3的接触而引起的前壁91a的磨损。
(5)磨损防止单元92可以是由构造容纳单元11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部件。
这里,该金属部件可以是保护性外壳91。容纳单元1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是保护性外壳91的前壁91a。磨损防止单元92能够被设置在前壁91a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上。
(6)磨损防止单元92可以是由构造整个容纳单元11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部件。
这里,该金属部件可以是保护性外壳91。整个容纳单元11能够全部地由保护性外壳91(前壁91a、后壁91b和侧壁91c)形成。
(7)此外,磨损防止单元92可以是被设置成覆盖前壁91a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
这里,能够通过将金属板附接或嵌入在保护性外壳91的内表面中而提供金属板。在该情况下,金属板将被设置在保护性外壳91的全部内表面上,或者被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前壁91a的一部分上。
(8)磨损防止单元92可以是由被设置成朝向容纳单元11的内侧突出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部件。
(9)替换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在图12(到图14)中所示,第一限制单元83(或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是能够抵靠线材3的抽出部3a的单一或多个抵接部件。此外,抵接部件94总是抵接到线材3上是不必要的,并且优选的是:至少在线材3的抽出部3a松弛的情况下,抵接部件94能够抵接。
(10)此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在图12(到图14)中所示,第二限制单元87(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是能够抵靠位于卷轴12和进给单元16之间的拉回线材3的单一或多个抵接部件。抵接部件94必须抵接到被拉回的线材3是不必要的,并且优选的是:至少在被拉回的线材3的松弛变得大于必要的情况下,抵接部件94能够抵接。
这里,抵接部件94可以是被设置成相对于容纳单元11(保护性外壳91)向内突出的凹进部件(例如销,特别地金属销等)。除了第一限制单元83和第二限制单元87的功能之外,凹进部件(诸如金属销等)还具有诸如上述磨损防止单元92(相对于前壁91a)那样的防止(相对于抵接部件94)磨损的功能。金属销例如可以具有圆形横截面。而且,金属销可以具有向保护性外壳91的内方突出的凸形部,该凸形部具有非圆形横截面(诸如半圆形或D形横截面)。
在抵接部件94由金属销制成的情况下,金属销在卷轴12的轴向方向(与附图的纸表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通过使金属销插入或推入或以类似方式到被设置在容纳单元11的右侧壁和左侧壁91c(见图16)的至少一侧中的销孔中(在悬臂状态下),金属销位于比外壳91(前壁91a的后侧)更向内的位置中。在该情况下,作为抵接部件94的由金属制成的仅一个销位于进入路线81的前侧上的位置处。
此外,在设置抵接部件94的情况下,并不总是有必要使得主要地用作限制单元(第一限制单元83或第二限制单元87)的容纳单元11的前壁91a被用作第一限制单元83或第二限制单元87。然而,抵接部件94和前壁91a这两者可以被组合作为第一限制单元83或第二限制单元87。
此外,抵接部件94可以从容纳单元11自由地可拆卸,从而当磨损时它能够被更换。而且,抵接部件94可以被设置使得:磨损防止单元92的相对于前壁91a而言的部分部分地向容纳单元11的内侧突出,从而和金属销同样具有凸形形状。
(11)此外,如在图14B中所示,替代固定抵接部件诸如金属销等地,抵接部件94a可以是能够使与线材3抵接的部分移动的可移动部件(可移动接触部件)等。
(12)可移动部件可以是例如可旋转辊。如在图14C中所示,该辊设有旋转轴94a和被装配在该旋转轴94a的外侧的管状辊本体94b。辊本体94b优选地设有它自身的磨损防止单元92。为了该目的,例如,整个辊本体94b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替换地,金属套筒或金属带(钢带)等可以作为磨损防止单元92被安装在辊本体94b的表面上。金属套筒或金属带可以被可拆卸地附接到辊本体94b从而是可互换的。另外,通过将钩接部件诸如E形环94c可拆卸地安装到旋转轴94a的前端部,辊本体94b自身能够被可拆卸地且可互换地保持。
在该情况下,用作抵接部件94a的仅一个辊(可移动本体)被设置在比进入路线81更在前侧上的位置处。然而,如在图14D中所示,抵接部件94和94A(作为部件的金属销或辊(可移动部件))可以根据比进入路线81更在前侧上的位置被设置为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的多个(在附图中被设置为三个)。金属销和辊可以被一起使用。此外,在设置多个抵接部件94和94A(作为该部件的金属销或辊(可移动部件))的情况下,金属带(钢带)等可以进一步介于所述多个抵接部件94和94A之间从而作为在传送器上的可移动部件。
(13)抵接部件94可以是朝向容纳单元11的内方突出的凸形部件。
(14)在以上说明中,进给单元16对线材3的进给方向88或返回方向85指向相对于被设置在卷轴12的最大直径部处或该最大直径部的附近的虚拟圆95而言的切向方向。另外,至少一个抵接部件94位于在切线和虚拟圆95之间的接触点的位置处或者在该位置的附近。
这里,在卷轴12中,凸缘部42和43已经被设定为最大直径部。因此,在卷轴12的最大直径部处设定的虚拟圆95指的是凸缘部42和43的外周边缘。被设置在最大直径部的附近的虚拟圆95可以是例如沿着卷轴容纳单元11a的内周壁的圆。卷轴容纳单元11a的内周壁的直径至少比内凸缘部42稍大,从而插入卷轴12。
切线对应于在线材3的拉回方向85上延伸的线86(见图11)。抵接部件94位于从设备的前侧在切线的稍微上方的位置处。
(15)而且,如在图15(图16)中所示,优选的是:在当从容纳单元11中的卷轴12抽出的线材3被引导到进给单元16时的线材3的进入路线81(见图9)的后侧(图15的右侧)处,设置用于限制线材3的第三限制单元(第三限制部)。
这里,第二限制单元96限制向后指向的线材3的变形(由于曲折等引起的变形)。指向后方的线材3的变形首先是由在朝向向前方向以隆起方式变形之后使得线材3(其抽出部3a)在向前方向上避开的场所的损失引起的。
(16)第三限制单元96可以是例如从容纳单元11(保护性外壳91)的侧壁91c延伸的加压肋。
这里,该加压肋(第三限制单元96)位于与线材3的最小路径81b相比的后侧位置处,相对于最小路径81b有稍微余量64a。在该情况下,加压肋被定位成:在保护性外壳91的上方在进给单元16的附近的位置处,朝向卷轴12的轴向方向大致在悬臂状态下延伸。
<操作>以下将描述该实施例的操作。
如在图1和图3中所示,在捆扎机2中,缠绕有线材3的卷轴12设有容纳单元11,并且线材3被向上拉动从而卷轴12从卷轴12的下前部的位置顺时针旋转,由此使线材3通过进给单元16和弯曲形成单元26的卷曲臂27并且最后变成不稳定状态。
然后,捆扎机本体5的电力开关开并且锁开关8被释放,由此物体1(诸如钢筋)与捆扎机本体5的远端(捆扎部15)的抵接部25形成接触。通过拉动触发器7,操作捆扎机2,以捆扎物体1(诸如钢筋)。
此时,当触发器7被拉动时,首先,如在图17中所示,线材3被进给单元16的进给齿轮17朝向上卷曲臂27以规定量进给,并被卷曲臂27(其卷曲沟槽部)卷曲从而在卷曲臂27的位置处线材3面向下。被卷曲的线材3的远端被逆时针旋转,跳到卷曲引导件28中,在被卷曲引导件28引导的同时通过被扭曲部35的保持部36,并且变成包围物体1的周边的环4,并且撞击卷曲臂27的基部(线材进给步骤)。
接着,被扭曲部35被操作,并且卷曲臂27的基部的线材引导件33经由联锁机构33a(见图6)限制已经变成轮4的线材3的远端的位置,并且线材3的远端部被保持在保持部36处(线材握持过程)。
此外,如在图18中所示,进给单元16的进给齿轮17逆向旋转,以将线材3向下拉回预定量(线材拉回步骤)。通过拉回线材3,能够最小化用于一次捆扎的线材3的量,以增加捆扎的次数。此外,用于捆扎物体1的线材3的缠绕形状小且因此好布置。然而,当线材3被拉回时,在容纳单元11内可能发生线材3的松弛。此外,除了以上之外,线材3的松弛还可能例如当卷轴12由于在抽出线材3时的旋转惯性而被过度地旋转时、当由于在捆扎时在捆扎机2中发生的振动引起卷轴一点一点过度地旋转时发生。
随后,如在图19中所示,切割部34操作以切割线材3(线材切割步骤)。
此后,如在图20中所示,被扭曲部35的保持部36被扭曲,由此扭曲线材3,并且保持部36前进以减小轮4的尺寸并将线材3的被扭曲部减小至靠近物体1的钢筋等,并且通过紧固而执行捆扎(线材扭曲步骤)。
最后,如在图21中所示,将保持部36从物体1诸如钢筋缩回,并且通过将线材3的被扭曲部分离,终止捆扎(线材分离步骤)。
<效果>根据该实施例,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效果1)限制位于卷轴12和进给单元16之间的线材3的抽出部3a从被引导到进给单元16的线材3的进入路线81拆卸的第一限制单元83被设置在容纳单元11的内部。由此,第一限制单元83能够限制线材3的抽出部3a从而不被大大地从进入路线81拆卸。即,当线材3被拉回时线材3松弛,或者由当线材3等被抽出时的旋转惯性使卷轴12过度地旋转,或者由于在捆扎时在捆扎机2中产生的振动等而使卷轴12一点一点地过度地旋转。在这些情况下产生的松弛能够被限制。
此外,如上所述,因为线材3的抽出部3a被限制从而不被大大地从进入路线81拆卸,所以线材3的抽出部3a被保持在抗变形载荷高的状态(即,在没有抽出部3a的弯曲的情况下接近大致直线的状态)下,并且抽出部3a的弯曲被增加,从而能够防止抽出部3a的变形载荷减小到很可能引起屈曲等的状态。
另一方面,当根本不设置第一限制单元83时,考虑到如在图22(到图25)中所示,容纳单元11被设定为大于必要,由此最大地允许线材3的松弛(过度余量84a)。
然而,如果容纳单元11被不必要地放大,则这第一眼看起来是好的,但是例如在重复在图23中示出的线材3的进给和在图24中示出的线材3的拉回的同时,松弛的线材3逐渐地鼓起并向容纳单元11的内部隆起,并接触线材通道11b的前壁91a以附着到前壁91a。然后,附着到线材通道11b的前壁91a的线材3具有如它大大隆起那样的当向前侧的逃脱场所消失时的大曲率,从而抗变形载荷的减小变得显著。因此,它向后侧弯曲,从而如在图25中所示引起向后走的线材3的变形(曲折等)。因此,采取大于必要的余量84将促进线材3的暴跳等,因此,它相反趋向于引起麻烦。
相比之下,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第一限制单元83被设置在容纳单元11的内部以适当地限制线材3相对于进入路线81的错位,并且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线材3的变形(诸如屈曲和曲折)。
(效果2)此外,当由进给单元16(的逆向旋转)进给的线材3被强制拉回时,如果线材3从在进给单元16对线材3的拉回方向85上延伸的线86偏离,则线材3的抽出部3a很可能被弯曲。此外,当线材3的抽出部3a的曲率变得大于一定曲率时,如以上描述,线材3的抗变形载荷(如与当线材3在笔直状态下时相比)降低。因此,强制进给单元16拉回线材3的力容易将线材3的抽出部3a折断(即,线材3的抽出部3a很可能屈曲)。
如上所述,当线材3的抽出部3a被弯曲时,出现例如不能在接着的捆扎时进给线材3或者线材3从容纳单元11跳出的问题。
因此,用于限制从而防止被进给单元16拉回到卷轴12侧的线材3(其抽出部3a)从在进给单元16对线材3的拉回方向85(见图11)上延伸的线86偏离的第二限制单元87被设置在容纳单元11中。
因此,因为线材3的抽出部3a难以被弯曲,所以线材3的抽出部3a的抗变形载荷不减小,并且能够防止强制进给单元16拉回线材3的力容易将线材3的抽出部3a弯曲。因此,例如,能够有效地防止诸如在接着的捆扎时发送线材3失败和线材3从容纳单元11跳出的问题。
另外,为了使得更容易用弯曲形成部26制作轮4,有在进给线材3时进给单元16赋予线材3一定程度的弯曲(卷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进给单元16逆向旋转以拉回线材3时,由进给单元16卷曲的线材3的一部分在线材3被弯曲的状态下被返回到卷轴12侧。由于这种卷曲,线材3的抽出部3a趋向于容易从在进给单元16的拉回方向85上延伸的线86偏离。然而,也有效的是:通过设置限制单元87来拉回被卷曲的线材3,从而防止线材3的抽出部3a的(从在拉回方向85上延伸的线86)的偏离。
特别地,在使用具有小线材直径(例如,约0.5mm到1.5mm的线材直径)的线材3的情况下,因为线材3自身容易弯曲,所以通过由进给单元16拉回很可能发生线材3的屈曲。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能够通过设置第二限制单元87防止线材3的偏离,所以能够稳定地继续线材连接操作,在该线材连接操作中,反复执行线材3的进给和拉回操作。
(效果3)构造与从卷轴12进给出的线材3对置的表面的容纳单元11的前壁91a可以被设置在用作第一限制单元83或第二限制单元87的位置处。这使得能够:有效地使用保护性外壳91的前壁91a提供限制单元83或87,并且还消除从保护性外壳91分开地设置专用限制单元83或87的必要性。此外,通过使用保护性外壳91作为限制单元83或87,也能够减小捆扎机2和容纳单元11的尺寸。
(效果4)能够防止由于线材3的接触而引起的前壁91a的磨损的磨损防止单元92被设置在容纳单元11的前壁91a上。因此,即使当线材3(其抽出部3a)松弛且被从进入路线81拆卸并与用作限制单元83或87的保护性外壳91的前壁91a形成接触时,金属磨损防止单元92仍然能够防止由于与接触线材3摩擦而引起的保护性外壳91的磨损。此外,因为金属磨损防止单元92减小与线材3的摩擦阻力,所以能够避免从进入路线81偏离并接触保护性外壳91的线材3附着到保护性外壳91而变得不可移动的问题。因此,通过设置金属磨损防止单元92,即便线材3与保护性外壳91形成接触或者附着到保护性外壳91,仍然能够防止线材3的变形并且还顺利地进行拉出和拉回。
(效果5)磨损防止单元92能够是构造容纳单元11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部件。例如,能够为构造容纳单元11的保护性外壳91的前壁91a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设置磨损防止单元92。作为结果,能够防止保护性外壳91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的磨损。
(效果6)具体地,磨损防止单元92能够是构造整个容纳单元11的金属部件(例如,保护性外壳91)。作为结果,整个保护性外壳91能够是磨损防止单元92。
(效果7)另外,磨损防止单元92能够是被设置成覆盖前壁91a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作为结果,能够用金属板有效地防止容纳单元11的磨损。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将金属板贴附或嵌入在保护性外壳91的全部内表面或者至少前壁91a的该部分中而提供金属板。
(效果8)进而,磨损防止单元92可以是被设置成朝向容纳单元11的内侧突出的金属部件。作为结果,能够用金属部件有效地防止容纳单元11的磨损。
(效果9)第一限制单元83(或其至少一部分)可以是能够抵靠线材3的延伸部3a的一个或多个抵接部件94。借助于所述单一或多个抵接部件94,能够有效地限制在抽出线材3时线材3的松弛。
(效果10)(第二)限制单元87(其至少一部分)也能够被用作能够抵靠位于卷轴12和进给单元16之间的拉回线材3的一个或多个抵接部件94。借助于单一或多个抵接部件94,能够有效地限制在拉回线材3时线材3的松弛。
(效果11)抵接部件94A可以是与线材3的抵接部能够移动的可移动部件(可移动型抵接部件)。以该方式,通过将抵接部件94A制作为可移动部件,能够使它(如与抵接部件94是固定型抵接部件诸如销的情况相比较)更耐磨损。因此,即使当在很可能产生尘埃等的不利环境中使用捆扎机2时,抵接部件94A仍然更耐磨损,从而就线材3的进给和拉回而言的性能继续维持长的时期。
(效果12)具体地,可移动部件可以是辊。以该方式,通过将抵接部件94A(可移动部件)制作为辊,能够使它实际上对磨损强。此外,辊主体94b自身可以由金属制成,或者辊主体94b可以具有金属表面(诸如金属套筒或带),从而抵接部件94A能够更耐磨损。另外,通过使得辊主体94b可拆卸且可更换,即便可移动部件诸如辊被磨损,仍然能够通过更换而恢复功能,从而抵接部件94A的功能能够被维持长的时期。
(效果13)此外,抵接部件94可以是被设置成朝向容纳单元11的内侧突出的凸形部件。以该方式,通过将抵接部件94形成为凸形部件,能够获得上述操作和效果。
(效果14)在线材3的松弛发生的状态下,进给单元16对线材3的进给方向88或拉回方向85指向在卷轴12的最大直径部处或者在最大直径部的附近设定的虚拟圆95的切线的方向。这使得能够使得进给单元16对线材3的进给方向88和拉回方向85在合理的范围内接近从卷轴12到进给单元16的线材3的进入路线81的方向。作为结果,变得容易在对于限制单元83和87这两者均有效的位置处安设抵接部件94。
此外,至少一个抵接部件94被放置在切线和虚拟圆95之间的接触点的位置处或者在该位置的附近。
当线材3被进给单元16拉回时,拉回线材3(抽出部3a)鼓起,从而相对于在卷轴容纳单元11a的内部(见图1中的部分131)的卷轴12扩大对线材3的缠绕。然后,鼓起趋向于松弛,从而鼓起从在线材通道11b的内部离卷轴12较近的那一侧朝向进给单元16传播。
因此,在线材3的松弛已经发生的状态下,抵接部件94被布置在进给单元16的进给方向88和虚拟圆95之间的接触点的位置处或者在该位置的附近,从而在线材通道11b的内部的线材3的松弛能够在早期阶段被限制,这是有效的。而且,待安设的抵接部件94的数目能够是小的。
此外,通过在进给单元16的进给方向88和虚拟圆95之间的接触点的位置处或者在该位置的附近布置抵接部件94,当被进给单元16朝向卷轴12拉回的线材3向前隆起并松弛时,线材3能够被从保护性外壳91的前壁91a分离,从而线材不与保护性外壳91的前壁91a等形成紧密接触。
(效果15)如果通过逆转进给单元16来拉回线材3,则被朝向卷轴12拉回的线材3(其抽出部3a)如上所述在很大程度上朝向进入路线81的前侧鼓起。而且,当由于与前壁91a接触而没有将被隆起的空间时,现在它弯曲从而朝向进入路线81的后侧曲折。最后,诸如线材3的屈曲以及从容纳单元11跳出的麻烦发生。
因此,第三限制单元96被设置在当线材3被引导到进给单元16时线材3的进入路线81的后侧位置处。由此,第三限制单元96能够直接限制在进入路线81的后侧处线材3的变形。因此,第三限制单元96能够可靠地防止线材3的向后弯曲、由于该弯曲引起的线材3的屈曲和从容纳单元11的跳出。
(效果16)第三限制单元96是从容纳单元11(保护性外壳91)的侧壁91c延伸的挤压肋。由此,第三限制单元96被设置在容纳单元11中,并且第三限制单元96能够可靠地获得上述作用和效果。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实施例是仅例示的。因此,本发明不仅限于实施例,并且还能够在不偏离主旨的范围内改变设计等。此外,例如,在每一个实施例包括多个构造的情况下,当然包括这些构造的可能的组合,如果未被具体地提及。另外,在公开了多个实施例和变型的情况下,当然能够包括跨越这些范围的构造组合,即便未被具体地提及。另外,当然包括在附图中描绘的构造,即便未被特别地提及。进而,术语“等”是在它包括等同物的意义上被使用的。另外,当有术语诸如“几乎”、“约”、“程度”等时,它们是在它们包括通常被接受的范围和精度的意义上被使用的。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捆扎机的第二实施例。
实例2
在本发明中,该实例被应用于将并列或交叉的钢筋彼此捆扎并固定的钢筋捆扎机(捆扎机)。
首先,参考图26,将描述实例2中的钢筋捆扎机210a的概略结构。如在图26中所示,料盒250被设置在捆扎机主体220的下侧上。在料盒250的内部,例如,线材卷轴252被可旋转地附接到安装轴246,绕该线材卷轴252缠绕由具有约1mm的直径的铁线材制成的线材230。绕线材卷轴252缠绕的线材230被线材进给单元262从料盒250进给到上方的捆扎机本体220。
用于使线材230塑性变形从而绘出圆弧的弯曲形成部239被设置在线材进给单元262的上方。弯曲形成部239包括:卷曲臂238,该卷曲臂238具有呈圆弧形状被弯曲的沟槽形通道236a,沿着线材230通过的路径布置该沟槽形通道236a;和卷曲引导件260,该卷曲引导件260用于拾取当通过卷曲臂238时呈圆弧形状塑性变形的线材的远端。
在远端部处具有线材插入沟槽224的扭曲钩226被安设在卷曲臂238和卷曲引导件260之间。钢筋捆扎机210a被插入在卷曲臂238和卷曲引导件260之间从而骑跨作为待捆扎本体的钢筋222,并且钢筋222被保持在与抵接部225接触的状态下,由此捆扎钢筋222。
扭曲钩226能够被扭曲马达228旋转。在扭曲马达228的旋转开始之前的等待时间,扭曲钩226在离开线材230的位置处等待,扭曲钩226将线材插入沟槽224指向与线材230的圈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由此能够将呈圈形状塑性变形的线材230容易地插入到线材插入沟槽224中。
在捆扎机主体220的内部,除了扭曲马达228之外还安设齿轮驱动马达241(图28)。这些马达由内置于电池组255中的可再充电电池供电。通过触发器232的操作,进行扭曲马达228的正向旋转、逆向旋转和停止以及齿轮驱动马达241的正向旋转、逆向旋转和停止。扭曲马达228和齿轮驱动马达241的操作控制由内置于捆扎机主体220中的控制单元256执行。
齿轮驱动马达241(图28)能够在正向和逆向这两个方向上旋转。当齿轮驱动马达241正向(在图28中顺时针)旋转时,线材230被进给到捆扎机本体220的上侧并被绕钢筋222缠绕。此后,当给付量检测单元(未示出)检测到线材230已经被抽出预定长度时,齿轮驱动马达241在抓持线材的远端之后被逆向(在图28中逆时针)旋转,并且线材230被朝向线材卷轴252拉回,并且然后齿轮驱动马达241被停止。然后,扭曲马达228被旋转,由此绕钢筋222缠绕的线材230被扭曲以捆扎钢筋222。详细操作将在以后描述。
绕线材卷轴252缠绕的线材230被线材进给单元262进给到卷曲臂238。以下描述的线材切割部264被设置于在线材进给单元262和卷曲臂238之间设置的线材230的通道(线材通道235)的中间。
接着,参考图27,将描述钢筋捆扎机210a中的线材切割部264的详细结构。
图27是示出钢筋捆扎机210a的主要内部结构的结构图。如在图27中所示,在卷曲引导件260的后端处,可移动刀具266和固定刀具268彼此面对地设置,该可移动刀具266被连接到刀具连接杆258的一端,该固定刀具268被安装有在图27中被夹在与可移动刀具266之间的线材通道235。可移动刀具266和固定刀具268构成包括上述一对切割刀片的线材切割部264。
刀具连接杆258的另一端被连接到相对于卷曲引导件260可旋转地安设的刀具杠杆270。刀具杠杆270能够根据在扭曲钩226的后侧处安设的刀具环272的前后运动而在刀具连接杆258向前和向后移动的方向上移动。随着刀具杠杆270的运动,被连接到刀具连接杆258的可移动刀具266旋转并与固定刀具268形成滑动接触,由此切割线材230。
接着,参考图28和图29,将描述线材进给单元262的详细结构。图28是沿着图27中的线H-H截取的剖视图,并且图29是沿着图28中的剖面线N-N截取的剖视图。
在卷曲臂238和线材卷轴252之间设置用于朝向卷曲臂238进给绕线材卷轴252缠绕的线材230的线材进给单元262。从线材进给单元262到被设置在卷曲臂238中的线材通道236a的部分是允许线材的通过的线材通道235。另外,在实例2中,线材230作为一对线材230a和230b(双线)被几乎同时进给。
线材进给单元262设有:驱动进给齿轮242,通过从齿轮驱动马达241传递驱动力,使该驱动进给齿轮242在沿着线材230(230a、230b)的进给方向的方向上旋转;和与驱动进给齿轮242啮合的从动进给齿轮244。如在图29中所示,切口部290a被设置在驱动进给齿轮242的齿尖的中央部中。此外,切口部290b被设置在从动进给齿轮244的齿尖的中央部中。这些切口290a和290b形成开口292,该开口292具有当驱动进给齿轮242和从动进给齿轮244彼此啮合时线材230(230a和230b)内接在开口292中的尺寸。
在正被经受驱动进给齿轮242的凹口290a和从动进给齿轮244的切口290b的挤压力的同时,线材230(230a、230b)被夹持。因此,当齿轮驱动马达241正向(在图28中顺时针)旋转时,线材230(230a、230b)通过摩擦力被进给到捆扎机本体220的上侧。此外,当齿轮驱动马达241在逆向方向(在图28中逆时针)旋转时,线材230(230a、230b)通过摩擦力被拉回到捆扎机本体220的下侧。
如在图28中所示,卷曲臂238的中心线与驱动进给齿轮242和从动进给齿轮244的啮合位置一致。从线材进给单元262进给的线材230当通过卷曲臂238时塑性变形以绘制弓形轨迹。即,它被约束从而形成卷曲。由在卷曲臂238中成形的线材230的圆弧形成的平面(包括线材230的圆弧和该圆弧的中心的平面)在该说明书中被称为虚拟平面280。具体地,虚拟平面280是在形成卷曲臂238的第一壁部240a或第二壁部240b之间通过的平面,且大致是与第一壁部240a和第二壁部240b的内壁表面平行且通过所述两个壁表面的中间的平面。
线材卷轴252包括:圆柱形毂253,绕该毂253缠绕线材230;和分别被设置在毂253的两侧上的一对盘形第一凸缘部254a和第二凸缘部254b。线材卷轴252由高耐磨损和弯曲的塑料(诸如ABS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制成。
此外,如在图28中所示,线材卷轴252的毂253的中央位置(线Y-Y')被布置在相对于虚拟平面280在线材卷轴252的轴心(线Z-Z')处在Z'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通过以这种位置关系布置卷曲臂238和线材卷轴252,能够抑制从卷曲臂238发送出的线材230的偏转方向的改变。细节将在以后描述。
接着,将参考图30描述扭曲钩226的详细结构。
图30是沿着图27的剖面线A-A截取的剖视图。如在图30中所示,扭曲钩226包括:扭曲马达228;被附接到该扭曲马达228的旋转轴228a的远端轴100;被引导到该远端轴100的筒形套筒102;以及被设置在远端轴100的端部中的中心钩104与一对钩L106a、钩R106b。
响应于远端轴100的旋转方向,套筒102朝向所述一对钩L106a和钩R106b前进或者在相反方向上撤退。
在中心钩104的远端处,形成线材插入沟槽224。套筒102朝向所述一对钩L106a和钩R106b的远端侧前进,或者在相反方向上向后移动。然后,当套筒102朝向所述一对钩L106a和R106b的远端前进时,在图30中未示出的线材230(230a、230b)在某个程度上在自由状态下被锁定在线材插入沟槽224中。此外,当中心钩104缩回时,在图30中未示出的线材230(230a和230b)被从线材插入沟槽224拆卸。
与套筒102的移动关联地,所述一对钩L106a和钩R106b执行打开和关闭操作。即,当远端轴100旋转并且套筒102向后移动时,钩L106a和钩R106b被打开。另一方面,当远端轴100旋转并且套筒102向前移动时,钩L106a和钩R106b被关闭。
图31是沿着剖面线B-B截取的图27的剖视图。如在图31中所示,设有构造一个卷曲臂238的第一壁部240a和构造另一个卷曲臂238的第二壁部240b。在这两个壁部之间设置的窄通道形成线材通道236a。
接着,参考图32,将描述在实例2中卷曲引导件260和线材卷轴252的布局。图32是在从箭头C的方向看时在图27中示出的钢筋捆扎机210a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如在图32中所示,虚拟平面280被设置在相对于通过在与毂253的轴线(线Z-Z')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剖切线材卷轴252的芯的中心O获得的虚拟剖切表面284(包括线Y-Y'的平面)偏移的位置处。换言之,线材卷轴252的虚拟剖切表面284被设置在从虚拟平面280偏移的位置处。在该实例中,虚拟平面280被形成为:当它在毂253的轴向端处被在与毂253的轴心(线Z-Z')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剖切时,与虚拟剖切平面282一致。这是虚拟平面280被设置在与第一凸缘部254a的内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处并且在虚拟平面280和毂253之间的中间位置处被在与毂的轴心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剖切的状态。这是离虚拟剖切平面的距离p与毂253的轴向全长的一半(长度k)一致的情况。
此外,被设置在拾取线材230(230a、230b)通过的卷曲引导件260的中心位置260a处的线材通道236b被在离虚拟平面280距离q的位置处(即,在与线材卷轴252的中央位置(线Y-Y')相对于虚拟平面280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偏移和设置。离卷曲引导件260的虚拟平面280的距离q(偏移量)被适当地设定在卷曲引导件260能够可靠地拾取从卷曲臂238发送出的线材230(230a、230b)的位置处。
接着,参考图33A到图33E,将逐步地解释在实例2中钢筋捆扎机210a的操作。此外,图33A到图33E分别修改和示出图27,从而在每一个操作阶段中钢筋捆扎机210a的状态被清楚地示出。
图33A是用于解释钢筋捆扎机210a的线材进给操作的视图。当触发器232(图26)被操作时,齿轮驱动马达241(图28)在正向方向上(在图28中逆时针)旋转,并且线材230(230a、230b)被从线材卷轴252抽出,并且被线材进给单元262在箭头U的方向上抽出。然后,线材230(230a、230b)被设置在卷曲臂238中的弓形沟槽以圆弧形状塑性变形以被卷曲。
在通过卷曲臂238之后,以预定长度从线材进给单元262进给的线材230(230a、230b)被卷曲引导件260拾取。然后,绕被夹在卷曲臂238和卷曲引导件260之间的钢筋222(待捆扎本体)形成线材230的圈110。
图33B是用于解释钢筋捆扎机210a的线材缩回操作的视图。在完成在图33A中示出的线材进给操作之后,由于扭曲马达228的作用,远端轴100旋转,并且套筒102在钢筋222的方向上向前移动,并且钩L106a和钩R106b(图30)被关闭。然后,线材230(230a、230b)仅在钩L106a侧上被握持。
然后,齿轮驱动马达241(图28)在逆向方向上(在图28中顺时针)旋转,并且线材230被线材进给单元262在线材卷轴252的方向(箭头V的方向)上拉回。通过该拉回操作,线材230被绕钢筋222(待捆扎本体)包裹。
为了线材230的握持,它可以是钩L106a或钩R106b的仅一侧、在中心钩104和钩L106a之间,或者在中心钩104和钩R106b之间。
图33C是用于解释钢筋捆扎机210a的线材切割操作的视图。当远端轴100旋转并且套筒102在钢筋222的方向上向前移动时,刀具杠杆270被与套筒102联锁的刀具环272旋转。
然后,可移动刀具266被刀具杠杆270和刀具连接杆258的连杆机构旋转,并且线材通道235中的线材230(230a、230b)在可移动刀具266和固定刀具268之间被夹持和切割。
图33D是用于解释钢筋捆扎机210a的线材扭曲操作的视图。套筒102在钢筋222的方向上向前移动,并且利用钩L106a和钩R106b的在前端侧上的壁,线材230被朝向钢筋222(待捆扎本体)弯曲。
当套筒102进一步前进时,释放对套筒102的旋转方向的限制,并且套筒102与远端轴100一起绕扭曲马达228的旋转轴228a旋转。然后,扭曲钩226在握持线材230(230a、230b)的同时旋转,并扭曲线材230。
图33E是用于解释钢筋捆扎机210a的线材分离操作的视图。当扭曲马达228在逆向方向上旋转并且远端轴100与在扭曲操作中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套筒102在离开钢筋222的方向上向后移动。
此后,随着套筒102向后移动,钩L106a和钩R106b被打开,并且对线材230(230a和230b)的握持被释放。作为结果,钢筋222(待捆扎本体)的捆扎操作完成。
接着,参考图34A和图34B,将描述在第二实施例的钢筋捆扎机210a中线材230的拾取作用。
图34A是图27的在箭头C的方向上观察时的侧视图,并且是示出在实例2中的钢筋捆扎机210a的线材卷轴252和卷曲臂238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参考图34A,线材230(230a、230b)实际上经由线材进给单元262(图28)进入卷曲臂238。然而,为了简化解释,线材进给单元262被省略。另外,卷曲引导件260也被省略。图34B是图27的在从箭头C的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示出在扭曲钩126的远端轴100及虚拟平面280和卷曲引导件260之间的位置关系。
随着将线材230(230a、230b)反复进给和拉回时,在线材230(230a、230b)中产生松弛,从而绕线材卷轴252缠绕的线材230的对准状态崩溃。这是因为被缠绕成与毂253紧密接触的线材230随着反复进给和拉回逐渐地变得松弛,并且将被拉回的线材230的一部分进入卷曲臂238以形成弓形变形。当在以该方式缠绕的被缠绕线材230中发生松弛时,作为双线材的线材230a和230b的抽出位置彼此不同。图34A示出当线材进给单元262执行进给操作时由具有不同的拉出位置的线材230a和230b与虚拟平面280形成的角度θ1和θ2。
当线材230(230a、230b)以上述角度θ1、θ2从虚拟平面280的一侧经由线材进给单元262进入卷曲臂238时,线材230(230a、230b)被从卷曲臂238的远端朝向虚拟平面280的另一侧排放。即,当如从与虚拟平面280正交的前侧观察从Z'侧以角度θ1和θ2进入卷曲臂238时,卷曲臂238沿着虚拟平面280改变行进方向(形成为弯曲),并且朝向相反侧Z以一角度排放线材230。
此外,在图34A中示出的实例中,由线材230b形成的角度θ2大于由线材230a形成的角度θ1。然而,在通过卷曲臂238之后的线材230a和线材230b的角度之间的差小于相对于虚拟平面280在贯穿侧上的角度差(在θ1和θ2之间的差)。即,即便相对于虚拟平面280在贯穿侧上的角度大,在通过卷曲臂238之后的排放侧处,相对于贯穿侧的角度仍然不变大。此外,从虚拟平面280的一侧贯穿的线材仅被排放到虚拟平面280的另一侧,并且不被排放到被贯穿的那一侧。这意味着使将被排放的范围变窄。
如上所述,当线材230从相对于虚拟平面280朝向一侧偏置的那一侧进入卷曲臂238时,线材230在朝向虚拟平面280的相反侧减小偏置的状态下被排放。因此,通过在从虚拟平面280偏置的位置处布置线材卷轴252的毂,能够使在通过卷曲臂238之后的线材230的到达位置会聚到一定的范围。
当在图34A中示出的偏移量p1是0时,虚拟平面280和毂253的中央位置彼此一致,并且因此线材如上所述被在虚拟平面280的前后方向上排放。有线材的远端到达的范围变宽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图34A中示出的偏移量p1增加,线材的远端逐渐到达的范围趋向于变窄。
如上所述,即便线材230相对于虚拟平面280的入射角增加,从卷曲臂238的排放角度仍然不增加那么多。这被推测是以下描述的原因中的一个。
即,当线材230贯穿到卷曲臂238中时,根据贯穿角度的大小,在移动路径的中间施加线材230的变形力(诸如弯曲)。然而,即便线材230由于该变形力而变形,因为卷曲臂238的线材通道236a被形成为具有窄的宽度,所以认为对线材的弯曲进行校正的功能发生。因为该校正作用根据贯穿的线材的角度的增加而强烈地作用,所以当贯穿的角度增加时校正力自身也强烈地起作用,作为结果,认为从卷曲臂238的输出角度不随着接近角度增加而大大地增加。
另一方面,如在参考图36A和图36B描述的比较例中那样,当如从与虚拟平面280正交的前侧观察线材卷轴252的毂253存在于卷曲臂238的中心线(虚拟平面280)上时,到虚拟平面280的入射角变浅,从而卷曲臂238对角度的校正力不强。因此,线材的排放角度趋向于根据到虚拟平面280的入射角而波动。当将卷曲臂238的中心线(大致虚拟平面280)通过线材卷轴252的毂253的这种规格与通过上述毂253的端部的规格比较时,显然后者在从卷曲臂238排放的线材到达的位置处具有较小的波动。
根据该实例的钢筋捆扎机210的特征在于利用这些性质,并且卷曲臂238的位置和线材卷轴252(缠绕有线材的毂253)的位置被适当地布置,由此从卷曲臂238排放的线材的远端的变化被会聚在一定的范围内。
图36A和图36B是示出在比较例中的钢筋捆扎机210的线材卷轴252、卷曲臂238和卷曲引导件26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此外,图36A和图36B被绘制成分别对应于图34A和图34B。在图36A中示出的钢筋捆扎机210中,它被布置成使得虚拟平面280与线材卷轴252的毂253的中央位置一致的位置(即,在虚拟平面280和虚拟剖切表面284之间的距离)是0。
即使在图36A中示出的钢筋捆扎机210中,如在图34A的解释中所述,通过反复进给出和拉回线材230(230a和230b),所述两根线材230a和230b被散开。因此,它被从线材卷轴252上的不同位置进给出。即,当有从虚拟平面280的一侧以角度θ1进入的线材230a和从虚拟平面280的在相反侧上的另一侧以角度θ2进入的线材230b时,每一根线材在不同侧上具有虚拟平面280。
因此,在该比较例的情况下,在图36B中示出的卷曲引导件260的远端的展开量(宽度260b)被增加,从而向不同侧摆动的线材230(230a和230b)的远端能够被可靠地拾取。
(实例2的变型例)
接着,将参考图37描述实例2的变型例。图37是与上述图32对应的视图,示出作为实例2的变型例的钢筋捆扎机210c(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的内部构造,并且图37是钢筋捆扎机210c的在与图27中所示的剖切线H-H相同的位置处剖切的剖视图。在图37中示出的钢筋捆扎机210c(捆扎机)中,虚拟平面280被设置在从当毂的轴向端被在与毂1的轴心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剖切时的虚拟剖切表面282(第一凸缘部254a的内表面)以进一步的距离r在毂253的内表面中偏移的位置处。
因此,类似于图34A的构造,线材230(230a和230b)总是相对于虚拟平面280从同一侧进入线材进给单元262。由于该原因,已经通过卷曲臂238的线材230(230a和230b)的远端总是在一直向同一侧摆动的同时被进给到虚拟平面280。
因此,类似于在图34B中示出的情况,卷曲引导件260(未示出)被在与线材卷轴252相对于卷曲臂238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偏移和布置。由此,能够确实地拾取在向同一侧摆动的同时被进给的线材230(230a和230b)的远端,由此实现与实例2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接着,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捆扎机的具体的第三实施例。
实例3
在实例3中示出的钢筋捆扎机210b(捆扎机)具有与在实例2中示出的钢筋捆扎机210a大致相同的结构,并且仅线材卷轴252相对于虚拟平面280的偏移位置不同。在下文中,将描述实例3中的钢筋捆扎机210b的操作。
图35A和图35B是示出在实例3中的钢筋捆扎机210b的线材卷轴252、卷曲臂238和卷曲引导件26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另外,图35A和图35B被绘制成分别对应于图34A和图34B。
如在图35A中所示,在钢筋捆扎机210b中,虚拟平面280被安设在与在与第二凸缘部254b的内侧表面相同的位置处的毂的轴向端重叠的位置处。即,作为线材卷轴252的毂253的中央位置的虚拟剖切表面284(包括线Y-Y'的平面)被布置在相对于虚拟平面280在线材卷轴252的轴心(线Z-Z')处在Z方向上偏移的位置处。相对于虚拟剖切表面284,偏移量对应于距离p2。
此外,如在图35B中所示,卷曲引导件260在扭曲钩226的远端轴100的中心位置处(即,在与在图35A中示出的线材卷轴252相对于卷曲臂238的偏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偏移和设置。
即,参考图35A,由从线材卷轴252进给出的线材230a形成的角度θ1和线材230a形成虚拟平面280的角度θ2都是负的。因此,类似于在实例2中描述的钢筋捆扎机210a,当线材230(230a、230b)被进给到卷曲臂238中时,在相同方向上的卷曲被赋予虚拟平面280。相应地,线材230(230a、230b)在向同一侧摆动的状态下被从卷曲臂238进给。因此,卷曲引导件260能够可靠地拾取线材230(230a、230b)的远端。
如上所述,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实例2的钢筋捆扎机210a(捆扎机)和实例3的钢筋捆扎机210b(捆扎机),由在卷曲臂238中形成塑性变形的线材230的圆弧形成的虚拟平面280被设置在从当线材卷轴252的芯的中央O被在与毂253的轴心(线Z-Z')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剖切时的虚拟剖切表面284偏移的位置处,并且因此能够将在卷曲臂238中卷曲的线材230的远端的空间变化的方向相对于与虚拟平面280正交的方向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能够使拾取被卷曲的线材230的远端部的卷曲引导件260小型化,由此使得能够使钢筋捆扎机210a、210b(捆扎机)小型化。
另外,根据实例2的钢筋捆扎机210a(捆扎机)和实例3的钢筋捆扎机210b(捆扎机),因为虚拟平面280被布置成与当毂253的轴向端被在与毂253的轴心(线Z-Z')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剖切时的虚拟剖切平面282大致相同,所以相对于与虚拟平面280正交的方向而言,被弯曲臂238卷曲的被卷曲线材230的远端的空间变化的方向能够被保持在进而更窄的范围内。因此,能够进一步使用于拾取被卷曲的线材230的远端部的卷曲引导件260小型化。
另外,根据实例2的钢筋捆扎机210a(捆扎机)和实例3的钢筋捆扎机210b(捆扎机),因为多根线材230a和230b被形成为一组并几乎同时进给,所以线材230a和230b的远端的在与虚拟平面280正交的方向上的空间变化方向能够被对准,并且该变化能够被保持在窄的范围内。因此,没有必要将卷曲引导件260设计成具有比必要的更宽的范围,从而能够使钢筋捆扎机210a或210b(捆扎机)小型化。进而,因为没有必要使用粗的线材,所以为了切割线材230a和230b而需要的扭曲马达228的负载能够被保持为低,并且能够实现使钢筋捆扎机210a和210b(捆扎机)小型化和节电。
此外,在实例2和3中,描述了线材卷轴252被设置在捆扎机主体220的下侧上,但是即使用将线材卷轴252设置在捆扎机主体220的后侧上的构造,仍然能够获得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此外,在实例2和3中,线材230(230a、230b)由一个线材进给单元262进给从而由一个卷曲臂238形成弓形缠绕卷曲,但是该部分可以被构造使得线材230a和230b分别由不同的线材进给单元进给,并且即便线材230a和230b被不同的卷曲臂缠绕,仍然能够获得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进而,在实例2和3中,线材230(230a、230b)以一对两根被同时(一起)进给以捆扎钢筋222(待捆扎本体),但是即便线材230被构造成被一根接一根地进给,仍然能够获得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另外,在实例2中,卷曲臂238被形成为具有分别作为内表面的第一壁部240a和第二壁部240b,但是这能够使线材230(230a、230b)通过,并且不限于壁表面,只要能够与壁表面类似地形成用于限制线材230的宽度方向的线材通道236a。即,替代壁部,例如,它可以是具有作为侧面的多个被离散地布置的辊的线材通道。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例,但是这些仅是本发明的实例,并且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例的构造。即便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有设计改变等,它当然被包括在本发明中。
以上实施例中的一些或全部实施例能够被描述如下。
(附记1)
一种捆扎机,包括:
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从设有壳体(料盒)的卷轴抽出并进给线材;和
第一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所述第一限制部限制位于所述卷轴和所述进给单元之间的线材抽出部从当由进给单元从卷轴进给的线材被引导到进给单元时的线材的进入路线偏离。
(附记2)
根据(1)的捆扎机,其中
进给单元能够将进给的所述线材拉回到卷轴侧,并且该捆扎机包括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二限制部被设置在壳体中,并且所述第二限制部限制被进给单元拉回到卷轴侧的线材从在线材的拉回方向上延伸的线偏离。
(附记3)
根据(1)或(2)的捆扎机,其中第一限制部或第二限制部是包括表面以与从卷轴进给的线材面对的壳体的前壁的至少一部分。
(附记4)
根据(1)或(2)的捆扎机,其中第一限制部或第二限制部是从包括表面以与从卷轴进给的线材面对的壳体的前壁突出的抵接部件。
(附记5)
根据(3)或(4)的捆扎机,其中第一限制部或第二限制部部分地由金属制成。
(附记6)
根据(3)或(4)的捆扎机,其中第一限制部或第二限制部全部地由金属制成。
(附记7)
根据(4)到(6)中的任何一个附记所述的捆扎机,其中所述抵接部件是能够使与所述线材的接触部移动的可移动部件。
(附记8)
根据(7)的捆扎机,其中可移动部件是辊。
(附记9)
根据(1)到(8)中的任何一个附记所述的捆扎机,进一步包括在线材的进入路线的后侧上或者在拉回方向上延伸的线的后侧上限制线材的移动的第三限制部。
(附记10)
根据(9)的捆扎机,其中第三限制部是从壳体的侧壁突出的突起。
(1)
一种捆扎机,包括: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从设有壳体的卷轴进给线材,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当由所述进给单元从所述卷轴进给的所述线材被引导到所述进给单元时的所述线材的进入路线而言,第一限制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以限制所述线材的抽出部从所述进入路线偏离,所述抽出部在所述卷轴和所述进给单元之间。
(2)
一种捆扎机,包括: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从设有壳体的卷轴进给线材,并且所述进给单元将进给的所述线材拉回到卷轴侧,其特征在于,第二限制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以限制被所述进给单元拉回到所述卷轴侧的所述线材从在所述进给单元对所述线材的拉回方向上延伸的线偏离。
(3-1)
根据(1)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壁位于形成所述第一限制单元的位置处,所述前壁包括与从所述卷轴进给出的所述线材面对的表面。
(3-2)
根据(2)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壁位于形成所述第二限制单元的位置处,所述前壁包括与从所述卷轴进给出的所述线材面对的表面。
(4)
根据(3-1)或(3-2)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磨损防止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前壁上,以防止由于所述线材的接触而引起的所述前壁的磨损。
(5)
根据(4)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防止单元是构造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材料。
(6)
根据(4)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防止单元是构造整个所述壳体的金属材料。
(7)
根据(4)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防止单元是被设置成覆盖所述前壁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
(8)
根据(4)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防止单元是被设置成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突出的金属材料。
(9)
根据(1)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单元是能够抵靠所述线材的抽出部的单一或多个抵接部件。
(10)
根据(2)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单元是能够抵靠位于所述卷轴和所述进给单元之间的拉回线材的单一或多个抵接部件。
(11)
根据(9)或者(10)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件是能够使与所述线材的接触部移动的可移动部件。
(12)
根据(11)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可移动部件是辊。
(13)
根据(9)或(10)的捆扎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件是被设置成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突出的凸形部件。
(14)
根据(8)到(13)中的任何一个附记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单元对所述线材的进给方向或拉回方向指向位于所述卷轴的最大直径部处或所述最大直径部的附近的虚拟圆的切线的方向,并且至少一个所述抵接本体位于在所述切线和所述虚拟圆之间的接触点处或所述接触点的附近。
(15)
根据(1)到(14)中的任何一个附记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在当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卷轴抽出的所述线材被引导到所述进给单元时的所述线材的所述进入路线的后侧上,设置限制所述线材的第三限制单元。
(16)
根据(15)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制单元是从所述壳体的侧壁突出的挤压肋。
(17)
一种捆扎机,包括:线材进给单元,所述线材进给单元能够从线材卷轴进给线材,所述线材卷轴具有管状毂以缠绕线材,并且所述线材卷轴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捆扎机的主体上;和卷曲臂,所述卷曲臂使从所述线材进给单元进给出的所述线材塑性变形以形成圆轨迹,其中所述捆扎机在绕捆扎物缠绕被所述卷曲臂塑性变形的所述线材之后扭曲所述线材以捆扎所述捆扎物,其特征在于虚拟平面位于相对于虚拟横截面偏移的位置处,所述虚拟平面由在所述卷曲臂的内侧塑性变形的所述线材的圆形成,并且通过在与所述毂的轴心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剖切通过所述毂的中心点而形成所述虚拟横截面。
(18)
根据(17)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平面被设置成与通过在与所述毂的所述轴心大致正交的所述方向上剖切通过所述毂的轴向端部而形成的虚拟横截面大致相同。
(19)
根据(17)或(18)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是一组多根线材并且被大致同时进给出。
该申请基于在2015年7月2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5-145261和2015-145262与在2016年7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6-135747,其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而被并入。
附图标记列表
1 物体
2 捆扎机
3 线材
3a 抽出部
4 轮
11 容纳单元
12 卷轴
16 进给单元(进给部)
26 弯曲形成部
35 扭曲单元
81 进入路线
83 第一限制单元(第一限制部)
85 拉回方向
86 线
87 第二限制单元(第二限制部)
88 进给方向
91 保护性外壳
91 前壁
92 磨损防止单元
94 抵接部件(销)
94A 抵接部件(可移动部件、辊)
95 虚拟圆
96 第三限制单元(第三限制部)
210、210a、210b…钢筋捆扎机(捆扎机)
220………………捆扎机主体
222………………增强部件(待捆扎本体)
230、230a、230b…线材
238………………卷曲臂
239………………弯曲形成部
252………………线材卷轴
253………………毂
254a………………第一凸缘部(凸缘部)
254b………………第二凸缘部(凸缘部)
260………………卷曲引导件
262………………线材进给单元
280………………虚拟平面
282、284…………虚拟剖切平面

Claims (19)

1.一种捆扎机,包括: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从设有壳体的卷轴进给线材,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当由所述进给单元从所述卷轴进给的所述线材被引导到所述进给单元时的所述线材的进入路线而言,第一限制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以限制所述线材的抽出部从所述进入路线偏离,所述抽出部在所述卷轴和所述进给单元之间。
2.一种捆扎机,包括:进给单元,所述进给单元从设有壳体的卷轴进给线材,并且所述进给单元将进给的所述线材拉回到卷轴侧,其特征在于,第二限制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以限制被所述进给单元拉回到所述卷轴侧的所述线材从在所述进给单元对所述线材的拉回方向上延伸的线偏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壁位于形成所述第一限制单元或所述第二限制单元的位置处,所述前壁包括与从所述卷轴进给出的所述线材面对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磨损防止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前壁上,以防止由于所述线材的接触而引起的所述前壁的磨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防止单元是构造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防止单元是构造整个所述壳体的金属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防止单元是被设置成覆盖所述前壁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损防止单元是被设置成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突出的金属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单元是能够抵靠所述线材的抽出部的单一或多个抵接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制单元是能够抵靠位于所述卷轴和所述进给单元之间的拉回线材的单一或多个抵接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件是能够使与所述线材的接触部移动的可移动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部件是辊。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件是被设置成朝向所述壳体的内侧突出的凸形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单元对所述线材的进给方向或拉回方向指向位于所述卷轴的最大直径部处或所述最大直径部的附近的虚拟圆的切线的方向,并且至少一个所述抵接本体位于在所述切线和所述虚拟圆之间的接触点处或所述接触点的附近。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在当从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卷轴抽出的所述线材被引导到所述进给单元时的所述线材的所述进入路线的后侧上,设置限制所述线材的第三限制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制单元是从所述壳体的侧壁突出的挤压肋。
17.一种捆扎机,包括:线材进给单元,所述线材进给单元能够从线材卷轴进给线材,所述线材卷轴具有管状毂以缠绕线材,并且所述线材卷轴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捆扎机的主体上;和卷曲臂,所述卷曲臂使从所述线材进给单元进给出的所述线材塑性变形以形成圆轨迹,其中所述捆扎机在绕捆扎物缠绕被所述卷曲臂塑性变形的所述线材之后扭曲所述线材以捆扎所述捆扎物,其特征在于虚拟平面位于相对于虚拟横截面偏移的位置处,所述虚拟平面由在所述卷曲臂的内侧塑性变形的所述线材的圆形成,并且通过在与所述毂的轴心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剖切通过所述毂的中心点而形成所述虚拟横截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平面被设置成与通过在与所述毂的所述轴心大致正交的所述方向上剖切通过所述毂的轴向端部而形成的虚拟横截面大致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捆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是一组多根线材并且被大致同时进给出。
CN201680043004.5A 2015-07-22 2016-07-21 捆扎机 Active CN1078498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06126.4A CN111706084B (zh) 2015-07-22 2016-07-21 捆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45262 2015-07-22
JP2015145262A JP6566310B2 (ja) 2015-07-22 2015-07-22 結束機
JP2015145261 2015-07-22
JP2015-145261 2015-07-22
JP2016-135747 2016-07-08
JP2016135747A JP6798167B2 (ja) 2015-07-22 2016-07-08 結束機
PCT/JP2016/071430 WO2017014276A1 (ja) 2015-07-22 2016-07-21 結束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6126.4A Division CN111706084B (zh) 2015-07-22 2016-07-21 捆扎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9860A true CN107849860A (zh) 2018-03-27
CN107849860B CN107849860B (zh) 2020-06-12

Family

ID=578349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6126.4A Active CN111706084B (zh) 2015-07-22 2016-07-21 捆扎机
CN201680043004.5A Active CN107849860B (zh) 2015-07-22 2016-07-21 捆扎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06126.4A Active CN111706084B (zh) 2015-07-22 2016-07-21 捆扎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123788B2 (zh)
EP (2) EP3674498A1 (zh)
CN (2) CN111706084B (zh)
PL (1) PL3327223T3 (zh)
TW (1) TWI683768B (zh)
WO (1) WO201701427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7768A (zh) * 2020-07-15 2020-11-03 理工华汇(潍坊)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钢筋自动绑扎设备及绑扎方法
CN112096089A (zh) * 2020-09-11 2020-12-18 河南砌缘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捆扎机及钢筋捆扎机的机头本体、机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4265B2 (ja) * 2016-01-28 2020-04-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機
JP6922221B2 (ja) 2016-12-29 2021-08-1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CN109229478B (zh) * 2018-08-28 2021-03-26 张丽珠 一种钢丝扎绑机
JP7379941B2 (ja) * 2018-09-07 2023-11-1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JP7268386B2 (ja) * 2019-02-13 2023-05-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EP3719239A3 (en) * 2019-03-11 2021-01-06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JP7283142B2 (ja) * 2019-03-11 2023-05-3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US11529669B2 (en) * 2019-12-17 2022-12-20 Makita Corporation Rebar tying tool
JP7385457B2 (ja) * 2019-12-17 2023-11-22 株式会社マキタ 鉄筋結束機
JP2021127569A (ja) * 2020-02-10 2021-09-02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EP3978705A1 (en) * 2020-10-05 2022-04-06 Max Co., Ltd. Binding facility, wire feeding mechanism and binding machine
CA3179617A1 (en) * 2021-10-20 2023-04-20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JP2024063275A (ja) * 2022-10-26 2024-05-13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015U (ja) * 1991-07-11 1993-01-29 マツ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の針金リールカバー装置
JPH0625454U (ja) * 1992-09-01 1994-04-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ワイヤ結束機用ボビン機構
USD481602S1 (en) * 2002-03-20 2003-11-04 Max Co., Ltd. Reinforcement binding machine
EP1439015A1 (en) * 2001-09-28 2004-07-21 Max Kabushiki Kaisha REINFORCEMENT BINDING MACHINE&comma; REEL&comma;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ROTATION OF REEL
CN1688481A (zh) * 2002-10-28 2005-10-26 美克司公司 钢筋打捆机
CN1969101A (zh) * 2004-06-18 2007-05-23 美克司株式会社 钢筋捆扎机和钢丝卷筒
JP4016784B2 (ja) * 2001-09-28 2007-12-0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リール
JP4747455B2 (ja) * 2001-07-30 2011-08-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の結束線クラン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87556A (en) * 1966-03-25 1968-06-11 Devco Inc Snare-type wire binding machine
US4053094A (en) * 1976-05-06 1977-10-11 Textron, Inc. Cartridge containing continuous wire coil and portable device for cutting successive lengths from the wire and driving the same
US5279336A (en) 1992-05-21 1994-01-18 Max Co., Ltd. Wire binder
JP3393684B2 (ja) 1993-08-16 2003-04-07 株式会社エスディ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物品の結束方法及び結束装置
DE69530587T2 (de) * 1994-06-24 2004-03-25 Talon Industries, LLC, Vail Kabelbindewerkzeug mit antriebsmechanismus
DE69613258T2 (de) 1995-03-10 2001-09-20 Max Co Ltd Werkzeug zum Binden von Bewehrungsstäben
JP2923242B2 (ja) * 1996-03-15 1999-07-26 大木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3598784B2 (ja) 1997-12-02 2004-12-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ワイヤリールのブレーキ機構
JP3598785B2 (ja) * 1997-12-02 2004-12-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におけるワイヤリールのブレーキ機構
US6401766B1 (en) * 1999-07-23 2002-06-11 Max Co., Ltd. Binding machine for reinforcing bars
AU2002323936B2 (en) 2001-07-25 2008-02-21 Max Co., Ltd Reinforcing steel bar tying machine
JP4747454B2 (ja) * 2001-07-30 2011-08-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AU2002335473B2 (en) 2001-09-28 2007-09-20 Max Kabushiki Kaisha Reinforcement binding machine and reel used for the machine
SE0302276L (sv) * 2003-03-18 2004-04-06 Peter Hoyaukin Sätt och maskin för sammanbindning av långsträckta föremål
JP4211059B2 (ja) * 2004-01-09 2009-01-21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ワイヤリール及びワイヤリールの識別方法
JP4961808B2 (ja) * 2006-04-05 2012-06-2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
JP5532610B2 (ja) 2008-05-19 2014-06-2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ワイヤリール及び鉄筋結束機
JP2008291642A (ja) * 2008-07-22 2008-12-04 Max Co Ltd 鉄筋結束機、ワイヤリール及びワイヤリールの識別方法
EP2435644A2 (en) * 2009-05-27 2012-04-04 JBJ Mechatronic ApS A binding apparatus
CN202464177U (zh) 2011-12-22 2012-10-03 黄汉卿 一种拉紧器夹制装置
JP6475917B2 (ja) 2014-01-31 2019-02-27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チューブ容器
JP6245746B2 (ja) 2014-01-31 2017-12-13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チューブ容器
JP6326382B2 (ja) 2015-01-23 2018-05-16 大日本除蟲菊株式会社 飛翔害虫忌避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6015U (ja) * 1991-07-11 1993-01-29 マツクス株式会社 結束機の針金リールカバー装置
JPH0625454U (ja) * 1992-09-01 1994-04-08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ワイヤ結束機用ボビン機構
JP4747455B2 (ja) * 2001-07-30 2011-08-17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の結束線クランプ装置
EP1439015A1 (en) * 2001-09-28 2004-07-21 Max Kabushiki Kaisha REINFORCEMENT BINDING MACHINE&comma; REEL&comma; AND METHOD OF DETECTING ROTATION OF REEL
JP4016784B2 (ja) * 2001-09-28 2007-12-05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鉄筋結束機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リール
USD481602S1 (en) * 2002-03-20 2003-11-04 Max Co., Ltd. Reinforcement binding machine
CN1688481A (zh) * 2002-10-28 2005-10-26 美克司公司 钢筋打捆机
CN1969101A (zh) * 2004-06-18 2007-05-23 美克司株式会社 钢筋捆扎机和钢丝卷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7768A (zh) * 2020-07-15 2020-11-03 理工华汇(潍坊)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钢筋自动绑扎设备及绑扎方法
CN112096089A (zh) * 2020-09-11 2020-12-18 河南砌缘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捆扎机及钢筋捆扎机的机头本体、机头
CN112096089B (zh) * 2020-09-11 2021-12-24 河南砌缘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捆扎机及钢筋捆扎机的机头本体、机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7223A1 (en) 2018-05-30
CN107849860B (zh) 2020-06-12
US20210387246A1 (en) 2021-12-16
EP3327223A4 (en) 2019-05-08
EP3327223B1 (en) 2020-04-15
EP3674498A1 (en) 2020-07-01
PL3327223T3 (pl) 2020-09-07
US20180207709A1 (en) 2018-07-26
TWI683768B (zh) 2020-02-01
WO2017014276A1 (ja) 2017-01-26
TW201718344A (zh) 2017-06-01
US11958100B2 (en) 2024-04-16
CN111706084B (zh) 2022-07-15
US11123788B2 (en) 2021-09-21
CN111706084A (zh) 2020-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9860A (zh) 捆扎机
KR102341046B1 (ko) 결속기
KR102435834B1 (ko) 결속기
KR102414608B1 (ko) 결속기
TW201834933A (zh) 捆束機
JP6724918B2 (ja) 結束機
EP3342955B1 (en) Binding machine
TWI744596B (zh) 捆束機
JP6566310B2 (ja) 結束機
JP2020041399A (ja) 結束機
TWI828876B (zh) 捆束機
TWI831918B (zh) 捆束機
TWI830881B (zh) 捆束機
JP6887619B2 (ja) 結束機
WO2020050383A1 (ja) 結束機
CN117927030A (zh) 捆扎机
CN117927029A (zh) 捆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