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23155B - 一种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23155B CN107823155B CN201711165376.8A CN201711165376A CN107823155B CN 107823155 B CN107823155 B CN 107823155B CN 201711165376 A CN201711165376 A CN 201711165376A CN 107823155 B CN107823155 B CN 1078231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der
- dry
- medicinal
- preparing
- pel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005—Wall or coating material
- A61K9/5021—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5031—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ethylene glycol, poly(lactide-co-glycolid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35—Caprifoliaceae (Honeysuckle family)
- A61K36/355—Lonicera (honeysuck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My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味药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鲜药洗净或干药润透,碎断,超声处理,过滤,干燥,粉碎,得药材粉;取不同批次药材,制备药材粉,测定成分含量的平均值,批掺混制得药材原料粉;取鲜药洗净或干药润透,加溶剂,超声辅助提取两次,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浸膏,干燥制粉得干膏粉;取不同批次药材制成干膏粉,测成分含量的平均值,批掺混得干膏原料粉;将药材原料粉或干膏原料粉或将药材原料粉与干膏原料粉混匀,加粘合剂,制微丸。该法收率高,节省成本,制备的单味药微丸免煎、易携带、成分均一、疗效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丸剂(pellets)又称小丸剂,是指直径约为1mm,一般不超过2.5mm的小球状口服剂型。我国古代就有单味药微丸制剂,如“六神丸”“喉炎丸”“牛黄消炎丸”等,但这些微丸剂型多限于处方剂量小、治疗喉部炎症药物的应用,且制备工艺落后,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等缺点。随着近现代药剂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微丸制剂与其他口服制剂相比,自身有许多优点,如一个剂量由多个分散单元组成,口服后可大面积、均匀地分散在胃肠道,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胃肠道的转运不受胃排空的影响,吸收重现性好;不同释药速率小丸的组合,容易实现预期的释药速率,达到理想的血药浓度;缓、控释微丸比单元的缓、控释给药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避免药物突释带来的危害;具有改良的灵活性,可进一步装囊、压制成片剂或包裹特定的衣膜等供临床配伍或配伍成复方制剂供临床使用。因此,目前,微丸剂型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对提升中药制剂水平,实现中药制剂现代化也有重要意义。
申请公布号为CN104224727A的发明专利一种单味药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微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重量比为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干膏:基丸1:5~5:1备用;(2)上料流化:将处方量基丸吸入到流化干燥包衣机内,使基丸在床体内完全流化;(3)初期载药阶段:待物料温度40~60℃,开始以速度70~120g/min喷液,所述喷液是将中药提取物或中药干膏加水稀释得到的预混中药提取物雾化成细小液滴,涂布于基丸表面;(4)载药过程中:在物料温度40~60℃,随着丸径的增加,喷液量逐步增加,颗粒丸径与喷液速度呈梯度提高,直至喷涂得到粒径为0.5~1.8mm的颗粒。该方法利用空白微丸作为药物载体,中药提取物或干膏流化包衣机制微丸的工艺路线。但适宜范围有限,并非中医传统用药习惯,未解决口感和贮藏稳定性问题。
中药配方颗粒的传统制备方法是将中药采用干法或湿法制成一定粒度的颗粒状物质,供患者使用水冲服或吞服。由于中药或植物药干膏粘度较高,传统颗粒的制备方法大多存在颗粒的载药量低、外观不美观、口感苦涩、易吸潮,药物释放不稳定,药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申请公开号为CN1386495A的发明专利中药超微颗粒加工方法及工艺公开了一种中药超微颗粒加工方法,该方法将药材超微破壁粉碎,制成的颗粒能取代传统中药房中药饮片,能适应中医药辩证论治的需要,临症加减化裁、配方灵活,使用时不需煎煮,直接用开水浸泡3~20分钟左右即可服用,既保持了中药的性味功能,又避免了煎煮的麻烦,方便病人服用,且经济卫生、快速方便,但是不同地区或不同不同批次的相同中药制备的超微颗粒中的中药成份含量差别较大。
目前微丸成丸,工艺参数和设备已相当成熟,但如何制成服用量小,免煎,易携带服用,质量相对稳定,疗效稳定可靠的单味药微丸用于中医临床配伍使用,减少中医因担忧配伍药材饮片质量而加味加量的大处方,既能稳定疗效,也能减少过量用药的毒副作用是目前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微丸,免煎、易携带、成分均一、疗效稳定可靠。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药材粉:取鲜药材洗净或干药材润透,酌予碎断或匀浆成糊状,在25~60℃,20~8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30~90min,对药材的细胞进行破壁;减压干燥,粉碎,过150~200目筛,得药材粉;
2)掺混药材粉:取若干批次药材,采用步骤1)所述的药材粉的制备方法制成药材粉,测定不同批次的药材粉的若干成分的含量,并计算各个成分含量的平均值A,将药材粉掺混为各个成分含量在(A-A×20%)~(A+A×20%)范围内的药材原料粉;
3)制备干膏粉:取鲜药材洗净或干药材润透,酌予碎断或匀浆成糊状,添加溶剂,在25~40℃,20~8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30~90min,过滤,得一次滤液;滤渣加溶剂,在25~40℃,20~8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30~90min,过滤,得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制粉,得干膏粉;
4)掺混干膏粉:取若干批次药材,采用步骤3)所述的干膏粉的制备方法制成干膏粉,测定各个不同批次干膏粉中若干成分的含量,并计算各个成分含量的平均值B,将干膏粉掺混成各个成分含量在(B-B×20%)~(B+B×20%)范围内的干膏原料粉;
5)微丸制备:将步骤2)中所述药材原料粉和步骤4)所述干膏原料粉按比例混匀,加粘合剂,制成微丸粒,即得。
进一步地,还包括以下步骤:取包衣液,将微丸置于包衣机中,进风温度40~50℃,喷液速度为150~180g/min,进行包衣,即得包衣药材微丸。
进一步地,步骤5)中药材原料粉与干膏原料粉混合物中药材原料粉与干膏原料粉的质量比为9:1~1:9。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为水或乙醇。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浓缩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0。
进一步地,步骤3)中添加所述溶剂的量为鲜药材质量的1~4倍或干药材润透后的质量的1~4倍。
进一步地,所述微丸的直径为1~3mm。
一种采用上的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单味药微丸。
上述微丸经包衣可制成水溶、胃溶、肠溶、缓释微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单味药微丸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超声破壁的方法对植物类、动物类中药进行破壁,促使有效成分溶出,可提高中药的有效成分溶出,减少溶剂用量,节省生产成本,改善中药的疗效。对中间产品药材原料粉,浸膏原料粉进行批掺混,得到有效成分均一的中药原料,避免不同批次、不同产地中药原料中有效成分不同,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保证工艺稳定性和疗效稳定性。
本发明的单味药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微丸包衣可遮盖中药苦涩的味道及黑褐色的色泽,方便病人服用,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实现良药适口利于病,且经济卫生、快速方便。
本发明的单味药微丸,有效成分均一,药效稳定,可单独服用,也可以将多种的单味药微丸配伍使用,只需确定配方中各个单味药微丸的配比,按照配比将各个单味药微丸掺混服用即可,配伍方法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金银花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金银花粉:取鲜金银花,洗净,酌予碎断,匀浆成糊状,加鲜金银花质量1倍的水,放入带加热的超声波破壁罐中加热至40℃,并在26kHz条件下超声处理50min,对鲜金银花的细胞进行破壁;然后进行过滤,将滤液在55℃条件下进行远红外干燥13h,干燥后进行粉碎,并过200目筛,得金银花粉。
2)掺混金银花粉:取15批次的鲜金银花,包括从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1)金银花粉制备方法,得到金银花粉,采用《中国药典》中金银花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金银花粉中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
规定掺混的金银花原料粉成分质量含量范围是:绿原酸3.35~2.23%,木犀草苷0.096~0.064%。
本实施例将制备的金银花粉掺混出绿原酸含量为3.21%,木犀草苷含量为0.085%的金银花原料粉,用于制作微丸。生产时金银花粉批掺混含量符合前述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
3)制备干膏粉:取鲜金银花,洗净,加鲜金银花质量1倍的水,匀浆成糊状,在40℃条件下,20kHz超声处理90min,后离心、过滤,得一次滤液;在滤渣中加质量1倍的水,匀浆,在40℃条件下,50kHz微波处理30min,后离心、过滤,得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在温度60℃,压力0.03MPa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浸膏,喷雾干燥,得到金银花干膏粉。
4)掺混干膏粉:取15批次的鲜金银花,包括从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3)干膏粉制备方法,得到金银花干膏粉。测定金银花的浸膏收率,结果如表2所示。采用《中国药典》金银花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金银花干膏粉中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以及金银花的浸膏收率
规定掺混的金银花干膏原料粉成分质量含量范围是:绿原酸9.69~14.52%,木犀草苷0.295~0.361%。
本实施例将制备的金银花干膏粉掺混出绿原酸含量为13.65%,木犀草苷含量为0.317%的金银花干膏原料粉,用于制作微丸。生产时金银花干膏粉批掺混含量符合前述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金银花干膏粉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
5)微丸制备:按金银花原料粉与金银花干膏粉的质量比为1.0:2.6分别取步骤2)中金银花原料粉和步骤4)中金银花干膏原料粉,混合均匀,得混合原料,使用80%的乙醇溶液作为粘合剂,置于离心式制粒包衣机中,制成直径为2mm的微丸,沸腾干燥,即得每g微丸中的有效成分相当于4g金银花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微丸;
6)包衣:取10g的Ⅳ号丙烯酸树脂、200g的95%乙醇、6g的滑石粉、2g的硬脂酸镁、6g的钛白粉、2g的聚乙二醇600制成包衣液,后取步骤5)中的微丸,置于离心式制粒包衣机,调整进风量使微丸处于沸腾状态,在进风温度为45℃,喷液速度为150g/min,锅转速8r/min条件下包衣,得到金银花微丸。
本实施例的金银花微丸,即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金银花微丸。
制备的金银花微丸的含量测定结果为绿原酸含量为10.72%,木犀草苷含量为0.252%,即每g金银花微丸相当于4g金银花原药材,符合金银花微丸的成品质量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金银花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金银花粉:取鲜金银花,洗净,酌予碎断,匀浆成糊状,加鲜金银花质量2倍的水,放入带加热的超声波破壁罐中加热至60℃,并在6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30min,对鲜金银花的细胞进行破壁;然后进行过滤,将滤液在55℃条件下进行远红外干燥13h,干燥后进行粉碎,并过150目筛,得金银花粉。
2)掺混金银花粉:取15批次的鲜金银花,包括从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1)金银花粉制备方法,得到金银花粉,采用《中国药典》中金银花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如表1所示。
本实施例将制备的金银花粉掺混出绿原酸含量为3.35%,木犀草苷含量为0.096%的金银花原料粉,用于制作微丸。生产时金银花粉批掺混含量符合前述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
3)制备干膏粉:取鲜金银花,洗净,加鲜金银花质量2倍的水,匀浆成糊状,在30℃条件下,60kHz微波处理30min,后离心、过滤,得一次滤液;在滤渣中加质量2倍的水,匀浆,在30℃条件下,80kHz微波处理60min,后离心、过滤,得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在温度50℃,压力0.03MPa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的浸膏,喷雾干燥,得到金银花干膏粉。
4)掺混干膏粉:取15批次的鲜金银花,包括从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3)干膏粉制备方法,得到金银花干膏粉。测定金银花浸膏收率,结果如表2所示。采用《中国药典》金银花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结果如表2所示。
本实施例将制备的金银花干膏粉掺混出绿原酸含量为13.65%,木犀草苷含量为0.317%的金银花干膏原料粉,用于制作微丸。生产时金银花干膏粉批掺混含量符合前述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金银花干膏粉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
5)微丸制备:按金银花原料粉与金银花干膏粉的质量比为1.0:2.3分别取步骤2)中金银花原料粉和步骤4)中金银花干膏原料粉,混合均匀,得混合原料,添加80%的乙醇溶液粘合剂后,置于离心式制粒包衣机中,制成直径为1mm的微丸,沸腾干燥,即得每g微丸中的有效成分相当于4g金银花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微丸;
6)包衣:取10g的Ⅳ号丙烯酸树脂、200g的95%乙醇、6g的滑石粉、2g的硬脂酸镁、6g的钛白粉、2g的聚乙二醇600制成包衣液,后取步骤5)中的微丸,置于离心式制粒包衣机,调整进风量使微丸处于沸腾状态,在进风温度为45℃,喷液速度为150g/min,锅转速8r/min条件下包衣,得到金银花微丸。
本实施例的金银花微丸,即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金银花微丸。
制备的金银花微丸的含量测定结果为绿原酸含量为10.72%,木犀草苷含量为0.252%,即每g金银花微丸相当于4g金银花原药材,符合金银花微丸的成品质量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三七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三七粉:取鲜三七,洗净,酌予碎断,匀浆成糊状,加入鲜三七2倍质量的乙醇放入带加热的超声波破壁罐中加热至30℃,并在8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90min,对鲜三七的细胞进行破壁;然后进行过滤,将滤液在温度为45℃,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干燥后进行粉碎,并过200目筛,得三七粉;
2)掺混三七粉:取15批次的鲜三七,包括从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1)三七粉制备方法,得到三七粉,采用《中国药典》三七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人参皂苷Rg1(C42H72O14)、人参皂苷Rb1(C54H92O23)及三七皂苷R1(C47H80O18)的总量,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三七粉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的总含量
规定掺混的三七原料粉成分质量含量范围是:人参皂苷Rg1(C42H72O14)、人参皂苷Rb1(C54H92O23)及三七皂苷R1(C47H80O18)的总量为6.63~9.95%。本实施例将制备的三七粉掺混出人参皂苷Rg1(C42H72O14)、人参皂苷Rb1(C54H92O23)及三七皂苷R1(C47H80O18)的总量为7.82%的三七原料粉,用于制备微丸。生产时三七粉批掺混含量符合上述范围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
3)微丸制备:取三七原料粉,置于制丸机中,以3%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为粘合剂,混合均匀、挤出、滚圆,制丸机的挤出频率为23Hz,滚圆频率为50Hz,滚圆时间为4min,制成直径为3mm的微丸;
4)包衣:制备包衣液,包衣液为由质量百分比为40%的羟乙基纤维素、1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5%的聚乙二醇、0.5%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5%的着色剂,以及39%的二氧化硅填料水溶液(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为30%)组成的混合物。后取步骤3)中的微丸,置包衣机中进行包衣,调整进风量使微丸处于沸腾状态,进风温度为50℃,将包衣液喷至微丸上,喷液速度为180g/min,雾化压力为0.02MPa,使得微丸的温度为30℃,包衣,得三七微丸。包衣结束,微丸在40℃条件下固化4h,即得三七微丸。
本实施例的三七微丸,即采用上述三七微丸制备方法制备的三七微丸。
经检验,制备的三七微丸,人参皂苷Rg1(C42H72O14)、人参皂苷Rb1(C54H92O23)及三七皂苷R1(C47H80O18)的总量为7.82%,符合三七微丸的质量要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水蛭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水蛭粉:取鲜水蛭,洗净,匀浆成糊状,放入超声波破壁罐中,在25℃,5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40min,对鲜水蛭的细胞进行破壁;后进行冷冻干燥,粉碎,并过150目筛,得水蛭粉;
2)掺混水蛭粉:取15批次的鲜水蛭,包括从不同产地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1)水蛭粉制备方法,得到水蛭粉,采用《中国药典》水蛭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水蛭抗凝血酶活性,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水蛭的抗凝血酶活性
规定掺混的水蛭原料粉水蛭抗凝血酶活性范围为:3.9~5.9U/g,本实施例将制备的水蛭粉掺混出抗凝血酶活性为4.3U/g的水蛭原料粉,用以制备微丸。生产时水蛭粉批掺混含量符合前述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
5)微丸制备,取水蛭原料粉,以3%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溶液为粘合剂,置于制丸机中,制丸机的挤出频率为23Hz,滚圆频率为50Hz,滚圆时间为4min,制成直径为3mm的微丸;
6)包衣:取绿色系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加入80%的乙醇制成15%的混悬液,作为包衣液,将微丸置于包衣机,进风温度为55℃,将包衣液喷至微丸上,喷液速度为150g/min,雾化压力为0.02MPa,进行包衣,即得水蛭微丸。
本实施例的水蛭微丸,即采用上述水蛭微丸制备方法制备的水蛭微丸。
经检验,制备的水蛭微丸的抗凝血酶活性为4.3U/g,符合水蛭微丸的质量要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丹参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丹参粉:取丹参,洗净,酌予碎断,粉碎并过10目筛,加pH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润透,放入带加热的超声波破壁罐中加热至40℃,并在7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70min,对丹参的细胞进行破壁;然后进行过滤,将滤液在温度为45℃,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粉碎,并过150目筛,得丹参粉;
2)掺混丹参粉:取15批次的丹参,包括从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1)丹参粉制备方法,得到丹参粉,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丹参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丹参粉中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以及丹酚酸B(C36H30O16)的含量,结果如表5所示。
表5丹参粉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总含量以及丹酚酸B的含量
规定掺混的丹参原料粉成分质量含量范围是: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为0.41~0.61%,丹酚酸B(C36H30O16)含量为3.43~5.15%。本实施例将制备的丹参粉掺混出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为0.61%,丹酚酸B(C36H30O16)的含量为3.43%的丹参原料粉,用以制备微丸。生产时丹参粉批掺混含量符合前述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
3)制备干膏粉:取丹参,洗净,粉碎并过10目筛,加pH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润透,后添加润透后的丹参4倍质量的pH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加热至40℃,并在8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70min,离心过滤,得一次滤液。在添加滤渣质量的2倍的PH值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加热至40℃,并在5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90min,离心过滤,得二次滤液;合并滤液,在45℃条件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的浸膏,喷雾干燥,得丹参干膏粉;
4)掺混干膏粉:取15批次的丹参,包括从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3)干膏粉制备方法,得到丹参干膏粉。浸膏收率如表6所示。
表6丹参浸膏收率
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丹参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丹参干膏粉中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以及丹酚酸B(C36H30O16)的含量,结果如表7所示。
表7丹参干膏粉中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的总含量以及丹酚酸B的含量
规定掺混的丹参干膏原料粉成分质量含量范围是: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为1.41~2.11%,丹酚酸B(C36H30O16)含量应为20.1~30.1%。本实施例将制备的丹参干膏粉掺混出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为1.93%,丹酚酸B(C36H30O16)的含量为30.1%的丹参干膏原料粉,用以制备微丸。生产时丹参干膏原料粉批掺混含量符合前述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与采用标准煎液冻干工艺制备的丹参干膏组分含量测定结果中丹参酮类含量相比,本实施例中丹参酮类含量高出12%,丹酚酸B含量基本一致。
5)微丸制备:取步骤2)的丹参原料粉和步骤4)的丹参干膏原料粉,按质量比为1:1.9混匀,以80%的乙醇溶液为粘合剂,置于离心式制粒包衣机中,调节剪切刀及离心滚圆的转速,制成直径为1mm的微丸,沸腾干燥,即得。
6)包衣:取红色系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加80%乙醇制成15%的混悬液作为包衣液,将微丸置于包衣机中,进风温度为50℃,将包衣液喷至微丸上,喷液速度为160g/min,雾化压力为0.02MPa,进行包衣,即得。
本实施例的丹参微丸,即采用上述丹参微丸制备方法制备的丹参微丸。每g丹参微丸相当于5g丹参原药材。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丹参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干膏粉:取丹参,洗净,粉碎并过10目筛,加pH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润透,后添加润透后的丹参3倍质量的pH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加热至40℃,并在7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60min,离心过滤,得一次滤液。在添加滤渣质量的2倍的PH值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加热至40℃,并在7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40min,离心过滤,得二次滤液;合并滤液,在45℃条件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的浸膏,喷雾干燥,得丹参干膏粉;
2)掺混干膏粉:取15批次的丹参,包括从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3)干膏粉制备方法,得到丹参干膏粉。浸膏收率如表6所示。
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丹参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丹参干膏粉中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以及丹酚酸B(C36H30O16)的含量,结果如表7所示。
本实施例将制备的丹参干膏粉掺混出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为1.54%,丹酚酸B(C36H30O16)的含量为22.3%的丹参干膏原料粉,用以制备微丸。生产时丹参干膏原料粉批掺混含量符合前述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与采用标准煎液冻干工艺制备的丹参干膏组分含量测定结果中丹参酮类含量相比,本实施例中丹参酮类含量高出11%,丹酚酸B含量基本一致。
5)微丸制备:取步骤2)的丹参原料粉和步骤4)的丹参干膏原料粉,按质量比为1:2.0混匀,以80%的乙醇溶液为粘合剂,置于离心式制粒包衣机中,调节剪切刀及离心滚圆的转速,制成直径为2mm的微丸,沸腾干燥,即得。
6)包衣:取红色系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加80%乙醇制成15%的混悬液作为包衣液,将微丸置于包衣机中,进风温度为50℃,将包衣液喷至微丸上,喷液速度为160g/min,雾化压力为0.02MPa,进行包衣,即得。
本实施例的丹参微丸,即采用上述丹参微丸制备方法制备的丹参微丸。每g丹参微丸相当于5g丹参原药材。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丹参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丹参粉:取丹参,洗净,酌予碎断,粉碎并过10目筛,加pH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润透,放入带加热的超声波破壁罐中加热至50℃,并在4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80min,对丹参的细胞进行破壁;然后进行过滤,将滤液在温度为45℃,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粉碎,并过180目筛,得丹参粉;
2)掺混丹参粉:取15个不同批次的丹参,包括从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1)丹参粉制备方法,得到丹参粉,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丹参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丹参粉中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以及丹酚酸B(C36H30O16)的含量,结果如表5所示。
本实施例将制备的丹参粉掺混出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为0.49%,丹酚酸B(C36H30O16)的含量为4.01%的丹参原料粉,用以制备微丸。生产时丹参粉批掺混含量符合前述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
3)制备干膏粉:取丹参,洗净,粉碎并过10目筛,加pH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润透,后添加润透后的丹参4倍质量的pH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加热至40℃,并在5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80min,离心过滤,得一次滤液。在添加滤渣质量的2倍的PH值为3的水(水的pH采用醋酸调节),加热至40℃,并在7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70min,离心过滤,得二次滤液;合并滤液,在45℃条件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的浸膏,喷雾干燥,得丹参干膏粉;
4)掺混干膏粉:取15批次的丹参,包括从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取的同种代表性药材。采用步骤3)干膏粉制备方法,得到丹参干膏粉。浸膏收率如表6所示。
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丹参项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丹参干膏粉中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以及丹酚酸B(C36H30O16)的含量,结果如表7所示。
本实施例将制备的丹参干膏粉掺混出丹参酮ⅡA(C19H18O3)、隐丹参酮(C19H20O3)和丹参酮Ⅰ(C18H12O3)的总量为1.92%,丹酚酸B(C36H30O16)的含量为25.6%的丹参干膏原料粉,用以制备微丸。生产时丹参干膏原料粉批掺混含量符合前述要求方可经行后续生产。不断增加积累代表性药材数量,使批掺混含量范围要求更客观合理,成品质量也更趋客观稳定。与采用标准煎液冻干工艺制备的丹参干膏组分含量测定结果中丹参酮类含量相比,本实施例中丹参酮类含量高出12%,丹酚酸B含量基本一致。
5)微丸制备:取步骤2)的丹参原料粉和步骤4)的丹参干膏原料粉,按质量比为1:2.0混匀,以80%的乙醇溶液为粘合剂,置于离心式制粒包衣机中,调节剪切刀及离心滚圆的转速,制成直径为1mm的微丸,沸腾干燥,即得。
6)包衣:取红色系胃溶型薄膜包衣预混剂,加80%乙醇制成15%的混悬液作为包衣液,将微丸置于包衣机中,进风温度为50℃,将包衣液喷至微丸上,喷液速度为160g/min,雾化压力为0.02MPa,进行包衣,即得。
本实施例的丹参微丸,即采用上述丹参微丸制备方法制备的丹参微丸。每g丹参微丸相当于5g丹参原药材。
按照实施例7的丹参原料粉与丹参干膏原料粉的制备工艺制备出的丹参原料粉与丹参干膏原料粉采用不同质量比进行混合,并按照实施例7中微丸的制备方法进行微丸制备,得到不同成分含量的微丸,具体混合的质量比如表8所示。
表8实施例7中丹参原料粉与干膏原料粉的质量比
Claims (7)
1.一种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药材粉:取鲜药材洗净或干药材润透,酌予碎断或匀浆成糊状,在25~60℃,20~8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30~90min,对药材的细胞进行破壁;后减压干燥,粉碎,过150~200目筛,得药材粉;
2)掺混药材粉:取若干批次药材,采用步骤1)所述的药材粉的制备方法制成药材粉,测定不同批次的药材粉的若干成分的含量,所述若干成分的含量为绿原酸的含量、木樨草甘的含量、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总含量、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的总含量、丹酚酸B的含量以及抗凝血酶活性中的一种或几种,并计算各个成分含量的平均值A,将药材粉掺混为各个成分含量在(A-A×20%)~(A+A×20%)范围内的药材原料粉;
3)制备干膏粉:取鲜药材洗净或干药材润透,酌予碎断或匀浆成糊状,添加溶剂,在25~40℃,20~8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30~90min,过滤,得一次滤液;滤渣加溶剂,在25~40℃,20~80kHz条件下超声处理30~90min,过滤,得二次滤液;合并一次滤液和二次滤液,减压浓缩,干燥制粉,得干膏粉;
4)掺混干膏粉:取若干批次药材,采用步骤3)所述的干膏粉的制备方法制成干膏粉,测定各个不同批次干膏粉中若干成分的含量,并计算各个成分含量的平均值B,将干膏粉掺混成各个成分含量在(B-B×20%)~(B+B×20%)范围内的干膏原料粉;
5)微丸制备:将步骤2)中所述药材原料粉和步骤4)所述干膏原料粉按比例混匀,加粘合剂,制成微丸粒,即得;
步骤1)和步骤3)中所述鲜药材为金银花或三七中的一种,所述干药材为丹参;步骤2)和步骤4)中,当药材为金银花时,所述若干成分的含量为绿原酸的含量或木樨草甘的含量,当药材为三七时,所述若干成分的含量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的总含量,当药材为丹参时,所述若干成分的含量为丹酚酸B的含量或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以及丹参酮Ⅰ的总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取包衣液,将微丸置于包衣机中,进风温度40~50℃,喷液速度为150~180g/min,进行包衣,即得包衣药材微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药材原料粉与干膏原料粉混合物中药材原料粉与干膏原料粉的质量比为9:1~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或乙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浓缩为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添加所述溶剂的量为鲜药材质量的1~4倍或干药材润透后的质量的1~4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丸的直径为1~3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65376.8A CN107823155B (zh) | 2017-11-21 | 2017-11-21 | 一种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165376.8A CN107823155B (zh) | 2017-11-21 | 2017-11-21 | 一种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23155A CN107823155A (zh) | 2018-03-23 |
CN107823155B true CN107823155B (zh) | 2021-06-11 |
Family
ID=61653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165376.8A Active CN107823155B (zh) | 2017-11-21 | 2017-11-21 | 一种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23155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6495A (zh) * | 2001-05-17 | 2002-12-25 |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中药超微颗粒加工方法及工艺 |
CN1548026A (zh) * | 2003-05-24 | 2004-11-24 | 毛友昌 | 六味地黄微丸及制备方法 |
CN1698716A (zh) * | 2005-05-30 | 2005-11-23 | 叶耀良 | 一种止痛祛瘀的妇科中药制剂 |
CN104224727A (zh) * | 2013-06-17 | 2014-12-24 |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
CN105288173A (zh) * | 2014-06-30 | 2016-02-03 | 北京斯利安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调经祛斑的中药微丸制剂及制备方法 |
-
2017
- 2017-11-21 CN CN201711165376.8A patent/CN1078231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6495A (zh) * | 2001-05-17 | 2002-12-25 |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中药超微颗粒加工方法及工艺 |
CN1548026A (zh) * | 2003-05-24 | 2004-11-24 | 毛友昌 | 六味地黄微丸及制备方法 |
CN1698716A (zh) * | 2005-05-30 | 2005-11-23 | 叶耀良 | 一种止痛祛瘀的妇科中药制剂 |
CN104224727A (zh) * | 2013-06-17 | 2014-12-24 | 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
CN105288173A (zh) * | 2014-06-30 | 2016-02-03 | 北京斯利安制药有限公司 | 一种调经祛斑的中药微丸制剂及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23155A (zh) | 2018-03-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51856B (zh) | 一种补气养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823180B (zh) | 一种含挥发油的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 |
CN101049429A (zh) | 一种用于妇科的调经祛斑片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915181B (zh) | 一种益气复元膏方及其应用 | |
CN105616680A (zh) | 一种以桃红四物汤为源的桃红四物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823155B (zh) | 一种单味药微丸的制备方法 | |
CN103550164A (zh) | 一种益气健脾的归脾丸(微丸) | |
CN103494894B (zh) | 一种具有降低血糖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73439C (zh) | 一种治疗气管炎、哮喘病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1317983A (zh) | 一种滋阴潜阳泻火安神胶囊的制作方法 | |
CN103919845B (zh) | 一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494916B (zh) | 一种具有降低血糖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1632134A (zh) | 一种乌鸡白凤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958375A (zh) |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17951A (zh) | 一种滋阴清热补心安神胶囊的制作方法 | |
CN104857143A (zh) | 一种提高缺氧耐受力的药物制剂 | |
CN101317888A (zh) | 一种补肾固精胶囊的制作方法 | |
CN101219200A (zh) | 一种中药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00160A (zh) | 一种包含消炎药药效成分的气雾剂前体及将其分散成纳米级雾滴的方法 | |
CN1814023A (zh) | 一种补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17950A (zh) | 一种益气补血养心安神胶囊的制作方法 | |
CN107837374A (zh) | 一种藏药五味石榴胃粘附微丸及其制备工艺 | |
CN113694039B (zh) | 一种补气益血的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17953A (zh) | 一种滋液熄风滋养阴液胶囊的制作方法 | |
CN115957256B (zh) | 一种芍药甘草汤颗粒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7 Address after: NO.67, Deyuan West Road, high tech Zone,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enan Hongyi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453000 No.2, unit 5, building 1, No.95 Heping Road, Muye District, Xinxiang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ng Xiaoyu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