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6805A - 控制装置、处理执行装置、控制方法、处理执行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处理执行装置、控制方法、处理执行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6805A
CN107786805A CN201710583699.2A CN201710583699A CN107786805A CN 107786805 A CN107786805 A CN 107786805A CN 201710583699 A CN201710583699 A CN 201710583699A CN 107786805 A CN107786805 A CN 107786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power saving
electric power
performs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836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86805B (zh
Inventor
木内俊启
石原宗幸
堀口刚
铃木宗士
藤田健
森松健人
村上智彦
冈本直也
小矶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86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6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86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6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9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task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3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power saving comman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28Monitoring task completion, e.g. by use of idle timers, stop commands or wait comma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94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where the allocation takes into account power or heat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1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处理执行装置、控制方法、处理执行方法以及控制系统,使得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能够高效地且省电力地执行公共的处理。控制器部(2)进行控制,使得向多个照相机部(1、…)请求公共的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的执行,向多个照相机部(1、…)请求向省电力状态(休眠状态)的转移以及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在多个照相机部(1、…)中的一台正在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的状态下,其它照相机部(1)成为省电力状态,且该多个照相机部(1、…)全部依次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处理执行装置、控制方法、处理执行方法以及控制 系统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6年8月3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特愿2016-168825的优先权,并将该在先申请的内容全部援引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装置、处理执行装置、控制方法、处理执行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像日本特开2002-342465号公报那样,公开了一种当摄像装置拍摄了图像时自动将该图像发送到其它外部装置的技术。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中,当控制装置对多个摄像装置进行控制而成为将每个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发送到公共的外部装置那样的环境时,存在如下问题,即,难以控制为在多个摄像装置间不同时进行图像的发送,且难以适当地进行电源管理。此外,这样的问题不限于自动发送图像的处理,会在从其它装置进行由多个装置执行公共的处理的请求的那样的环境中产生。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得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能够高效地且省电力地执行公共的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处理执行请求部,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公共的给定的处理的执行;
省电力请求部,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向省电力状态转移,以及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以及
控制部,对所述处理执行请求部和所述省电力请求部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正在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的状态下,其它处理执行装置成为省电力状态,且该多个处理执行装置全部依次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控制装置进行控制的处理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执行部,在接受了从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的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的情况下,执行该给定的处理;以及
请求部,与由所述执行部进行的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已结束相应地,对输出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并向省电力状态进行了转移的所述控制装置,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方法,由对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执行请求处理,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公共的给定的处理的执行;
省电力请求处理,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向省电力状态转移,以及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以及
控制处理,对所述处理执行请求处理和所述省电力请求处理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正在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的状态下,其它处理执行装置成为省电力状态,且该多个处理执行装置全部依次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执行方法,由被控制装置控制的处理执行装置执行,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处理,与接受了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相应地执行该给定的处理;以及
请求处理,与由所述执行处理进行的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已结束的相应地,对输出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并向省电力状态进行了转移的所述控制装置,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装置对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处理执行请求部,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公共的给定的处理的执行;
省电力请求部,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向省电力状态转移,以及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以及
控制部,对所述处理执行请求部和所述省电力请求部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正在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的状态下,其它处理执行装置成为省电力状态,且该多个处理执行装置全部依次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的每一个具备:
执行部,与接受了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相应地执行该给定的处理;以及
请求部,与由所述执行部进行的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已结束相应地,对输出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并向省电力状态进行了转移的所述控制装置,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进行的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和新的特征将更加清楚。需要指出的是,附图仅用于进行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附图说明
当将以下的详细的记述与以下的附图配合起来考虑时,可得到对本申请的更深的理解。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构成图1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的控制器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构成图1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的照相机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4是示出由图1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进行的图像自动传送处理涉及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顺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的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图示例。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multiple-connection)照相机系统(控制系统)100的概略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具备进行同步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例如,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等)的多个照相机部(处理执行装置)1、…(在图1中,图示了两个照相机部1A、1B)和控制器部(控制装置)2。
此外,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具有如下功能,即,在控制器部2转移到休眠状态(省电力状态)的定时,将由多个照相机部1、…拍摄的图像(静止图像、动态图像)自动地发送到作为外部装置的智能电话SP。
首先,参照图2对控制器部2进行说明。
图2是示出控制器部2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控制器部2成为与控制对象的设备(例如,照相机部1等)的同步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中的主机。具体地,如图2所示,控制器部2具备中央控制部201、存储器202、显示部203、显示控制部204、记录介质控制部205、操作输入部206、以及无线控制部207等。
此外,中央控制部201、存储器202、显示控制部204、记录介质控制部205以及无线控制部207经由总线208连接。
另外,控制器部2例如可以是与照相机部1对应的专用的装置,也可以由移动电话、智能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等构成。
中央控制部(处理执行请求单元、省电力请求单元、控制单元、省电力执行单元、拍摄请求单元)201对控制器部2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具体地,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中央控制部201具备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DSP(Digital Signal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并按照控制器部2用的各种处理程序(省略图示)进行各种控制动作。
存储器202例如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除了由中央控制部201进行处理的数据以外,还对由该控制器部2的各部分进行处理的数据等临时地进行记录。
显示部203例如具备LCD等,在中央控制部201的控制下在显示区域内显示各种信息。具体地,显示部203例如根据从显示控制部204输出的图像信号在显示区域内显示应用画面(例如,实时取景图像显示画面、远程操作画面等)。
显示控制部204基于由中央控制部201进行的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实时取景图像显示程序、远程操作程序等,省略图示)的执行,生成应用画面,并将与生成的应用画面对应的图像信号输出到显示部203。
记录介质控制部205构成为可自由拆装记录介质205a,控制来自所安装的记录介质205a的数据的读出、对记录介质205a的数据的写入。
即,记录介质控制部205例如将由照相机部1进行摄像并从该照相机部1通过无线通信进行发送而获取的静止图像、动态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205a的给定的记录区域。
另外,记录介质205a例如由非易失性存储器(闪速存储器)等构成。
操作输入部206用于对控制器部2主体输入各种指示。
具体地,操作输入部206例如具备:控制器部2主体的电源的接通/断开涉及的电源按钮;以及模式、功能等的选择指示涉及的上下左右的光标按钮、决定按钮(均省略图示)。
而且,当由用户对各种按钮进行操作时,操作输入部206将与被操作的按钮相应的操作指示输出到中央控制部201。中央控制部201按照从操作输入部206输出而被输入的操作指示使各部分执行给定的动作(例如,同步通信动作等)。
另外,操作输入部206可以具有与显示部203成为一体而设置的触摸面板,可以基于由用户进行的触摸面板的给定操作将与该给定操作相应的操作指示输出到中央控制部201。
无线控制部207与经由给定的无线通信线路连接的控制对象的设备(例如,照相机部1等)之间进行通信控制。
即,无线控制部207通过同步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例如,蓝牙等)来收发数据。例如,无线控制部207具备第一控制模块M1,该第一控制模块M1用于经由通信天线207a与控制对象的设备之间进行基于蓝牙的通信标准的同步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
接着,参照图3对照相机部1进行说明。
图3是示出照相机部1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在此,多个照相机部1、…成为与所控制的设备(控制器部2)的同步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中的辅机,因为结构以及动作大致相同,所以作为代表对照相机部1A进行例示并进行说明。另外,全部的照相机部1未必一定是相同的机种。
如图3所示,照相机部1A具备中央控制部101、存储器102、摄像部103、摄像控制部104、图像处理部105、记录介质控制部106、操作输入部107、第一无线控制部108、以及第二无线控制部109。
此外,中央控制部101、存储器102、摄像部103、摄像控制部104、图像处理部105、记录介质控制部106、第一无线控制部108以及第二无线控制部109经由总线110连接。
中央控制部(执行单元、请求单元、省电力执行单元)101对照相机部1A的各部分进行控制。具体地,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中央控制部101具备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并按照照相机部1A用的各种处理程序(省略图示)进行各种控制动作。
存储器102例如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除了由中央控制部101进行处理的数据以外,还对由该照相机部1A的各部分进行处理的数据等临时地进行记录。
摄像部103构成对被摄体进行摄像的摄像单元。具体地,摄像部103具备镜头部103a和电子摄像部103b。
镜头部103a例如由变焦透镜、聚焦透镜等多个透镜构成。
电子摄像部103b例如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的图像传感器构成,将通过了镜头部103a的各种透镜的光学像变换为二维的图像信号。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摄像部103也可以具备对通过了镜头部103a的光的量进行调整的光圈。
摄像控制部104对由摄像部103进行的被摄体的摄像进行控制。即,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摄像控制部104具备定时发生器、驱动器等。而且,摄像控制部104通过定时发生器、驱动器对电子摄像部103b进行扫描驱动,每隔给定周期通过电子摄像部103b将由镜头部103a成像的光学像变换为二维的图像信号,并从该电子摄像部103b的摄像区域以每次一个画面的量读出帧图像并输出到图像处理部105。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控制部104通过接收从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拍摄请求单元)201发送的拍摄请求,从而对由摄像部103进行的被摄体的摄像进行控制。
图像处理部105生成对被摄体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具体地,图像处理部105对从电子摄像部103b传送的帧图像的模拟值的信号按RGB的每个颜色分量适当地调整增益,然后在采样保持电路(省略图示)中进行采样保持并在A/D变换器(省略图示)中变换为数字数据,在彩色处理电路(省略图示)中进行包括像素内插处理以及γ校正处理的彩色处理,然后生成数字值的亮度信号Y以及色差信号Cb、Cr(YUV数据)。
此外,在由控制器部2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的情况下,图像处理部105生成构成实时取景图像的各帧图像的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并输出到第一无线控制部108。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将输入的图像数据经由通信天线108a发送到控制器部2。
此外,在对图像进行记录时,图像处理部105将被摄体的YUV数据按照给定的编码方式(例如,JPEG形式、动态JPEG形式、MPEG形式等)进行压缩,并输出到记录介质控制部106。
记录介质控制部106构成为可自由拆装记录介质106a,控制来自所安装的记录介质106a的数据的读出、对记录介质106a的数据的写入。
即,记录介质控制部106将由图像处理部105以给定的压缩形式(例如,JPEG形式、动态JPEG形式、MPEG形式等)进行编码的记录用的图像数据记录在记录介质106a的给定的记录区域。
另外,记录介质106a例如由非易失性存储器(闪速存储器)等构成。
操作输入部107用于进行该照相机部1A的给定操作。
具体地,操作输入部107例如具备:装置主体的电源的接通/断开涉及的电源按钮;被摄体的摄像指示涉及的快门按钮;以及摄像模式、功能等的选择指示涉及的选择决定按钮(均省略图示)等。
而且,当由用户对各种按钮进行操作时,操作输入部107将与被操作的按钮相应的操作指示输出到中央控制部101。中央控制部101按照从操作输入部107输出而被输入的操作指示使各部分执行给定的动作。
第一无线控制部108与经由给定的无线通信线路连接的构成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的其它设备(例如,其它照相机部1、控制器部2)之间进行通信控制。
即,第一无线控制部108成为与控制器部2的无线控制部207大致相同的结构,通过同步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例如,蓝牙等)来收发数据。例如,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具备第一控制模块M1,该第一控制模块M1用于经由通信天线108a与其它照相机部1、控制器部2之间进行基于蓝牙的通信标准的同步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
第二无线控制部109与经由给定的无线通信线路连接的外部设备(例如,智能电话SP等)之间进行通信控制。
即,第二无线控制部109通过同步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例如,BLE(Bluetooth LowEnergy:低功耗蓝牙)、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等)来收发数据。例如,第二无线控制部109具备第二控制模块M2,该第二控制模块M2用于经由通信天线109a与智能电话SP之间进行基于BLE以及Wi-Fi的通信标准的同步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
接着,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中执行的图像自动传送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图像自动传送处理的一个例子的顺序图。
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图像自动传送处理中,设与是否为休眠状态(例如,蓝牙的呼吸模式(Sniff Mode))无关,控制器部2、照相机部1A以及照相机部1B始终经由给定的无线通信线路(例如,蓝牙等)进行连接,彼此能够双向发送各请求。此外,设作为外部装置的智能电话SP(参照图1)以及照相机部1A和照相机部1B中的每一个始终经由给定的无线通信线路(例如,BLE)进行连接。
如图4所示,首先,当由用户对控制器部2的电源按钮(省略图示)进行操作而将控制器部2的电源(Power)转移到“接通”的状态时,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201经由无线控制部207向照相机部1B发送自动传送禁止请求(步骤S1)。然后,接收到自动传送禁止请求的照相机部1B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向控制器部2发送自动传送禁止响应(步骤S2)。由此,控制器部2进行控制,使得照相机部1B不会对智能电话SP自动传送图像数据。
此外,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201经由无线控制部207向照相机部1A发送自动传送禁止请求(步骤S3)。然后,接收到自动传送禁止请求的照相机部1A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向控制器部2发送自动传送禁止响应(步骤S4)。由此,控制器部2进行控制,使得照相机部1A不会对智能电话SP自动传送图像数据。
另外,也可以是,在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201执行上述的步骤S3且照相机部1A的中央控制部101执行上述的步骤S4之后,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201执行上述的步骤S1且照相机部1B的中央控制部101执行上述的步骤S2。
接下来,在由用户进行了用于使控制器部2向休眠状态转移的给定操作的情况下,或者在通过控制器部2具备的所谓的自动关机功能判定为无操作状态经过了给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控制器部2进入到向休眠状态的转移准备阶段,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201经由无线控制部207以失效保护(fail-safe)为目的向照相机部1B再次发送自动传送禁止请求,并且请求休眠请求(步骤S5)。然后,接收到自动传送禁止请求以及休眠请求的照相机部1B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向控制器部2发送自动传送禁止响应以及休眠响应(步骤S6)。然后,照相机部1B转移到休眠状态(例如,蓝牙的呼吸模式)(步骤S7)。另外,在休眠状态中,能够只进行从控制器部2、其它照相机部1、…发送的请求的接收。
接下来,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201经由无线控制部207向照相机部1A发送自动传送开始请求(步骤S8)。在此,在自动传送开始请求中包含如下请求,即,在完成自动传送处理之后,向控制器部2发送唤醒(Wake Up)请求。唤醒请求是对休眠状态的解除请求,即,向通常状态的转移请求。然后,接收到自动传送开始请求的照相机部1A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向控制器部2发送自动传送开始响应(步骤S9)。然后,接收到自动传送开始响应的控制器部2转移到休眠状态(例如,蓝牙的呼吸模式)(步骤S10)。然后,照相机部1A进行自动传送处理(步骤S11)。
在此,对自动传送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在该自动传送处理中,首先,照相机部1A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基于BLE标准的通信向智能电话SP请求Wi-Fi连接。然后,在建立了Wi-Fi连接之后,照相机部1A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基于Wi-Fi标准的通信将记录在记录介质106a中的图像数据传送到智能电话SP,在传送后断开Wi-Fi连接。但是,维持基于BLE标准的通信连接。
接下来,当完成了由照相机部1A进行的自动传送处理时(步骤S12),照相机部1A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向控制器部2发送唤醒请求(步骤S13)。
然后,接收到唤醒请求的控制器部2从休眠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201经由无线控制部207向照相机部1A发送自动传送完成确认请求(步骤S14)。在此,在自动传送完成确认请求中包含向休眠状态的转移请求(休眠请求)。然后,接收到自动传送完成确认请求的照相机部1A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向控制器部2发送自动传送完成确认响应(步骤S15)。然后,照相机部1A转移到休眠状态(例如,蓝牙的呼吸模式)(步骤S16)。
接下来,因为接收到自动传送完成确认响应的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201在该阶段未从全部的照相机部(照相机部1A以及照相机部1B)接收到自动传送完成确认响应,所以经由无线控制部207向尚未接收到自动传送完成确认响应的照相机部1B发送唤醒请求(步骤S17)。然后,接收到唤醒请求的照相机部1B从休眠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照相机部1B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向控制器部2发送唤醒响应(步骤S18)。
接下来,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201经由无线控制部207向照相机部1B发送自动传送开始请求(步骤S19)。与步骤S8同样地,在该自动传送开始请求中也包含在完成自动传送处理之后向控制器部2发送唤醒请求的请求。然后,接收到自动传送开始请求的照相机部1B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向控制器部2发送自动传送开始响应(步骤S20)。然后,接收到自动传送开始响应的控制器部2转移到休眠状态(步骤S21)。然后,照相机部1B进行自动传送处理(步骤S22)。另外,在步骤S22中进行的自动传送处理是与在上述的步骤S11中进行的自动传送处理同样的处理,因此省略其说明。
接下来,当完成了由照相机部1B进行的自动传送处理时(步骤S23),照相机部1B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向控制器部2发送唤醒请求(步骤S24)。
然后,接收到唤醒请求的控制器部2从休眠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控制器部2的中央控制部201经由无线控制部207向照相机部1B发送自动传送完成确认请求(步骤S25)。与步骤S14同样地,在该自动传送完成确认请求中也包含向休眠状态的转移请求(休眠请求)。然后,接收到自动传送完成确认请求的照相机部1B的中央控制部101经由第一无线控制部108向控制器部2发送自动传送完成确认响应(步骤S26)。然后,照相机部1B转移到休眠状态(步骤S27)。
接下来,因为接收到自动传送完成确认响应的控制器部2从全部的照相机部(照相机部1A以及照相机部1B)接收到了自动传送完成确认响应,所以转移到休眠状态(步骤S28)。然后,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结束图像自动传送处理。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具备控制器部2和多个照相机部1、…,控制器部2进行控制,使得向多个照相机部1、…请求公共的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的执行,向多个照相机部1、…请求向省电力状态(休眠状态)的转移以及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在多个照相机部1、…中的一台正在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的状态下,其它照相机部1成为省电力状态,且该多个照相机部1、…全部依次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此外,多个照相机部1、…中的每一个在接受了来自控制器部2的所述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的执行请求的情况下,执行该给定的处理,并在该给定的处理的执行已结束的情况下,向输出该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并向省电力状态(休眠状态)转移的控制器部2请求向该通常状态的转移。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进行控制,使得多个照相机部1、…全部依次执行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因此能够防止多个照相机部1、…同时执行给定的处理这样的不良情况。此外,在多个照相机部1、…中的一台正在执行给定的处理的状态下,其它照相机部1成为省电力状态,因此能够抑制电力的浪费。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能够使得多个照相机部1、…能够高效地且省电力地执行公共的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
此外,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的控制器部2,能够使该控制器部2向省电力状态(休眠状态)转移以及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在该控制器部2向省电力状态转移的情况下,该控制器部2开始进行控制,使得多个照相机部1、…中的一台执行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且其它照相机部1向省电力状态转移。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在多个照相机部1、…中的一台正在执行给定的处理的状态下,不仅其它照相机部1成为省电力状态,而且控制器部2也成为省电力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力的浪费。
此外,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的控制器部2,在多个照相机部1、…中的一台开始进行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且其它照相机部1向省电力状态转移的情况下,使该控制器部2转移到省电力状态。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利用多个照相机部1、…执行公共的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的期间的时间使控制器部2转移到省电力状态,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电力的浪费。
此外,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的控制器部2进行控制,使得根据多个照相机部1、…中的一台在结束了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时输出的请求(唤醒请求),使该控制器部2从省电力状态(休眠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使除该一台以外的其它照相机部1中的一台从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并执行给定的处理。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能够在不使由多个照相机部1、…进行的公共的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的执行涉及的效率下降的情况下有效地削减功耗。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中,使多个照相机部1、…作为公共的给定的处理而执行如下处理,即,将由各照相机部1具备的摄像部103拍摄的图像传送到外部装置(智能电话SP)(自动传送处理)。更具体地,根据由控制器部2进行的请求(拍摄请求),执行将由各照相机部1具备的摄像部103拍摄的图像传送到外部装置的处理。
因此,能够防止在多个照相机部1、…之间同时进行图像的传送这样的不良情况。
此外,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多重连接照相机系统100的照相机部1在接受了来自从省电力状态(休眠状态)向通常状态进行了转移的控制器部2的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的结束确认请求(自动传送完成确认请求)的情况下,使该照相机部1向省电力状态转移,因此能够防止在照相机部1未结束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的阶段使该照相机部1转移到省电力状态这样的不良情况。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以及设计的变更。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例示了两台照相机部1A、1B,但是不限定于此,照相机部1、…不限于两台,可以是3台以上。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外部装置例示了智能电话SP,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该外部装置可以是平板型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型PC、云上的服务器装置等。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照相机部1、…与智能电话SP之间进行基于BLE以及Wi-Fi的通信标准的同步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但是不限定于此,通信单元能够适宜地、任意地进行设定。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多个照相机部1、…的公共的给定的处理,例示了将由各照相机部1具备的摄像部103拍摄的图像传送到外部装置(智能电话SP)的自动传送处理,但是该给定的处理只要是多个照相机部1、…的公共的处理即可,能够适宜地、任意地进行设定。例如,也可以是,多个照相机部1、…中的每一个根据由控制器部2进行的请求(拍摄请求),仅由一台照相机部1以排他方式依次进行拍摄,从而进行多个照相机部1的所谓的间隔拍摄。由此,即使在控制对不同的方向进行摄像的多个照相机部1的拍摄的情况下,也能够兼顾效率和省电力。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得在多个照相机部1、…中的每一个正在执行自动传送处理的期间,控制器部2转移到休眠状态(图4的步骤S10以及步骤S21),但是也可以不转移到休眠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器部2无需进行从休眠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动作,因此能够迅速地控制由多个照相机部1、…进行的公共的给定的处理(自动传送处理)的执行。
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括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的范围及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控制装置,对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处理执行请求部,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公共的给定的处理的执行;
省电力请求部,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向省电力状态转移,以及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以及
控制部,对所述处理执行请求部和所述省电力请求部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正在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的状态下,其它处理执行装置成为省电力状态,且该多个处理执行装置全部依次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省电力执行部,使该控制装置向省电力状态转移,以及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
在通过所述省电力执行部使该控制装置向省电力状态转移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开始进行所述处理执行请求部和所述省电力请求部的控制,使得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且其它处理执行装置向省电力状态转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开始进行所述给定的处理且其它处理执行装置向省电力状态进行了转移,与此相应地所述省电力执行部使该控制装置转移到省电力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省电力执行部根据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在结束了所述给定的处理时输出的请求,使该控制装置从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处理执行请求部和所述省电力请求部进行控制,使得除该一台以外的其它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从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并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结束了所述给定的处理,与此相应地,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处理执行请求部和所述省电力请求部进行控制,使得除该一台以外的其它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从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并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定的处理是将由所述处理执行装置具备的摄像部拍摄到的图像传送到外部装置的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拍摄请求部,对所述处理执行装置请求拍摄的执行,
所述给定的处理是根据所述拍摄请求部的请求将所述处理执行装置拍摄到的图像传送到外部装置的处理。
8.一种处理执行装置,由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所述处理执行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执行部,在接受了从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的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的情况下,执行该给定的处理;以及
请求部,与由所述执行部进行的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已结束相应地,对输出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并向省电力状态进行了转移的所述控制装置,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执行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省电力执行部,接受了由从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进行了转移的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的、向省电力状态转移的请求,与此相应地使该处理执行装置向省电力状态转移。
10.一种控制方法,由对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来执行,所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执行请求处理,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公共的给定的处理的执行;
省电力请求处理,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向省电力状态转移,以及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以及
控制处理,对所述处理执行请求处理和所述省电力请求处理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正在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的状态下,其它处理执行装置成为省电力状态,且该多个处理执行装置全部依次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省电力执行处理,使该控制装置向省电力状态转移,以及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
与通过所述省电力执行处理使该控制装置向省电力状态转移相应地,在所述控制处理中,开始进行所述处理执行请求处理和所述省电力请求处理的控制,使得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其它处理执行装置向省电力状态转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省电力执行处理中,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开始进行所述给定的处理且其它处理执行装置向省电力状态进行了转移,相应地使该控制装置转移到省电力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省电力执行处理中,根据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在结束了所述给定的处理时输出的请求,使该控制装置从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
在所述控制处理中,对所述处理执行请求处理和所述省电力请求处理进行控制,使得除该一台以外的其它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从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并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处理中,与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结束了所述给定的处理相应地,对所述处理执行请求处理和所述省电力请求处理进行控制,使得除该一台以外的其它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从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转移,并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给定的处理是将由所述处理执行装置具备的摄像单元拍摄到的图像传送到外部装置的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拍摄请求处理,对所述处理执行装置请求拍摄的执行,
所述给定的处理是根据由所述拍摄请求处理进行的请求将所述处理执行装置拍摄到的图像传送到外部装置的处理。
17.一种处理执行方法,由被控制装置控制的处理执行装置执行,所述处理执行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处理,与接受了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相应地,执行该给定的处理;以及
请求处理,与由所述执行处理进行的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已结束相应地,对输出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并向省电力状态进行了转移的所述控制装置,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处理执行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省电力执行处理,与接受了来自从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进行了转移的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给定的处理的结束确认请求相应地,使该处理执行装置向省电力状态转移。
19.一种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装置对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进行控制,所述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
处理执行请求部,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公共的给定的处理的执行;
省电力请求部,对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请求向省电力状态转移,以及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以及
控制部,对所述处理执行请求部和所述省电力请求部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中的一台正在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的状态下,其它处理执行装置成为省电力状态,且该多个处理执行装置全部依次执行所述给定的处理,
所述多个处理执行装置的每一个具备:
执行部,与接受了来自所述控制装置的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相应地,执行该给定的处理;以及
请求部,与由所述执行部进行的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已结束相应地,对输出所述给定的处理的执行请求并向省电力状态进行了转移的所述控制装置,请求从该省电力状态向通常状态的转移。
CN201710583699.2A 2016-08-31 2017-07-17 控制装置及方法、处理执行装置及方法、控制系统 Active CN1077868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8825 2016-08-31
JP2016168825A JP6447595B2 (ja) 2016-08-31 2016-08-31 制御装置、処理実行装置、制御方法、処理実行方法及び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6805A true CN107786805A (zh) 2018-03-09
CN107786805B CN107786805B (zh) 2020-09-11

Family

ID=61240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83699.2A Active CN107786805B (zh) 2016-08-31 2017-07-17 控制装置及方法、处理执行装置及方法、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08862B2 (zh)
JP (1) JP6447595B2 (zh)
KR (1) KR20180025162A (zh)
CN (1) CN1077868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059A (zh) * 2020-06-18 2020-10-09 深圳市卓炜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铁塔远程监控设备、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5578A (ja) * 2002-12-24 2004-07-22 Toshiba Corp 音声信号を無線通信する音声再生機器及び音声再生機器の消費電力制御方法
US20060153114A1 (en) * 2004-11-26 2006-07-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06217356A (ja) * 2005-02-04 2006-08-17 Olympus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1562873A (zh) * 2008-04-15 2009-10-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907047A (zh) * 2011-02-25 2013-01-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站侧通信装置、使用者侧通信装置、通信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WO2015125517A1 (ja) * 2014-02-21 2015-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7038B2 (ja) 1993-12-27 2003-10-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テレビ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テレビカメラ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カメラコントローラ
JP2002342465A (ja) 2001-05-21 2002-11-2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配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4193683A (ja) * 2002-12-06 2004-07-08 Olympus Corp 電子カメラシステム
JP2014022843A (ja) 2012-07-13 2014-02-03 Canon Inc 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及び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EP2725774A2 (en) * 2012-10-29 2014-04-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nnection method
US20160227097A1 (en) * 2015-02-04 2016-08-04 Casio Computer Co., Ltd. Data processing device that executes predetermined data processing by linking with other apparatus
JP6776055B2 (ja) * 2016-08-22 2020-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063784A1 (en) * 2016-08-26 2018-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n efficient wakeup protoco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5578A (ja) * 2002-12-24 2004-07-22 Toshiba Corp 音声信号を無線通信する音声再生機器及び音声再生機器の消費電力制御方法
US20060153114A1 (en) * 2004-11-26 2006-07-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06217356A (ja) * 2005-02-04 2006-08-17 Olympus Corp デジタルカメラシステム
CN101562873A (zh) * 2008-04-15 2009-10-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无线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907047A (zh) * 2011-02-25 2013-01-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站侧通信装置、使用者侧通信装置、通信方法、以及控制装置
WO2015125517A1 (ja) * 2014-02-21 2015-08-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059A (zh) * 2020-06-18 2020-10-09 深圳市卓炜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铁塔远程监控设备、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36816A (ja) 2018-03-08
CN107786805B (zh) 2020-09-11
US10708862B2 (en) 2020-07-07
US20180063793A1 (en) 2018-03-01
KR20180025162A (ko) 2018-03-08
JP6447595B2 (ja) 2019-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3244529A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
CN106534612B (zh) 摄像装置及方法、摄像控制装置及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JP2007266781A (ja) 撮影システム
JP2006319430A (ja) カメラシステム
US10659625B2 (en) Imaging device and image transfer method
US1112027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transmitting image data
US10397462B2 (en) Imaging control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for synchronous shooting
CN107786805A (zh) 控制装置、处理执行装置、控制方法、处理执行方法以及控制系统
CN109120842A (zh) 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5939459B (zh) 显示装置、图像显示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WO2011010747A1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CN105991881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及记录介质
JP5332497B2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転送方法
JP6911392B2 (ja) 画像取得装置、画像取得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取得システム
JP2010056768A (ja) 撮影システム並びに当該撮影システムを構成する撮影装置及び操作装置
JP2017103552A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44162A (ja) 撮影装置、送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01141B2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取得システム
JP7010352B2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8182601A (ja) 撮像装置
JP6776741B2 (ja) 処理装置、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087647A (ja)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6677004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撮影制御システム
KR20170047150A (ko) 영상을 생성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JPWO2020003943A1 (ja)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