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76543A - 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76543A
CN107776543A CN201610797831.5A CN201610797831A CN107776543A CN 107776543 A CN107776543 A CN 107776543A CN 201610797831 A CN201610797831 A CN 201610797831A CN 107776543 A CN107776543 A CN 107776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electronic lock
door
lock
life ent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978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初金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f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raday Beij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aday Beij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raday Beij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9783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765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76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7654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5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biomet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包括:判断出汽车内部有生命体时,则控制车门电子锁在来自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汽车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车门的锁定状态;以及在接收到设置在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车门电子锁,并控制车门电子锁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有效唤醒车门电子锁的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装置、系统及汽车。

Description

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装置及系统,还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为保证汽车内部的物品安全,汽车通常设置有车门电子锁。车门电子锁是一种固定在汽车上的用于锁定车门的门锁。车门电子锁可以控制汽车门处于两种状态: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
车门电子锁控制汽车门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可以通过响应状态切换指令的方式来实现。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为用于指示车门电子锁控制车门从锁定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的指令,或用于指示车门电子锁控制车门从解锁状态切换为锁定状态的指令。
车门电子锁需要供电使用。其供电方式一般是采用电池供电。为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车门电子锁通常都会设有睡眠模式。不需要打开汽车车门时,车门电子锁处于睡眠模式,而在需要打开汽车车门时,车门电子锁才被唤醒。需要说明的是,电子锁处于睡眠模式,是指车门电子锁低压带电,此时,车门电子锁即便接收到了所述状态切换指令,也不会进行相应的响应。当电子锁被唤醒从而从睡眠模式切换为非睡眠模式时,才会对所述状态切换指令进行响应,从而实现控制车门的状态发生切换。
现有技术中,如何有效唤醒处于睡眠模式的车门电子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有效唤醒处于睡眠模式的车门电子锁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装置、系统及汽车。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包括:
判断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
若是,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若判断出所述汽车内部有生命体,则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来自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所述汽车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以及
在接收到设置在所述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车门电子锁,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
其中,所述传感器在检测到汽车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时,输出所述电信号;所述指定事件为:设置于汽车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装置,包括:条件判断模块、生命体判断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
所述生命体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生命体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来自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所述汽车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以及
在接收到设置在所述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车门电子锁,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
其中,所述传感器在检测到汽车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时,输出所述电信号;所述指定事件为:设置于汽车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车门电子锁,其中,
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汽车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时,输出电信号;
控制器,用于在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有生命体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来自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所述汽车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以及
响应于所述电信号,唤醒所述车门电子锁;
车门电子锁,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其中所述指定事件为:设置于汽车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方案中,在汽车状态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且确定汽车内部有生命体时,通过在接收到设置在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汽车的车门电子锁,从而提出了一种有效解除唤醒车门电子锁的方案。
此外,进一步地,本方案提出,被唤醒的车门电子锁在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时,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从而,该方案整体上提供了一个“敲击唤醒”与“生物特征解锁”相结合的完整的车门开启方案,使得用户通过简单快捷的操作,就实现车门的开启,提高了效率。并且,这样的开启方案能够在发生婴儿或者宠物等生命体被误锁时,允许没有车钥匙的亲属等人通过特定的方式唤醒车门锁,然后通过生物特征的匹配打开车门,提高了安全性。
另外,通过对汽车的车门打开方式进行限定,防止车门在外部的机械触发下自动打开,尽可能避免车外的陌生人对车内人员造成潜在危险,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另外,车内人员从车内可以方便地打开车门,避免夏日停车后因密闭的车内空间的高温而发生中暑、甚至窒息的危险情形,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有车门电子锁、控制器和传感器的汽车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有效唤醒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可以是内燃机汽车,也可以是电动汽车,还可以是混合动力汽车,或者是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或风能等)提供动力的汽车,等。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使得能够在诸如汽车熄火的情况下实现上述方案,可以采用汽车中配备的蓄电池,为执行所述方法的执行主体供电。该执行主体,可以是汽车的中控系统,也可以是设置在汽车中的一种具备实体结构的控制器,等等。
后文以所述执行主体为控制器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执行主体为控制器只是一种示例性的说明,并不能视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的汽车中。图1a中,汽车100的车门1上设有车门电子锁2、传感器3和控制器4。
其中,传感器3和控制器4之间电连接,控制器4和车门电子锁2之间电连接。基于传感器3和控制器4之间的电连接,控制器4能够接收到传感器3输出的电信号;基于控制器4和车门电子锁2之间的电连接,控制器4能够向车门电子锁2发送指令,以唤醒车门电子锁2,或者,以触发车门电子锁2进行车门状态的切换。
特别地,针对内燃机汽车或者采用内燃机的混合动力汽车而言,控制器4还可以与汽车100的蓄电池、汽车100的发动机点火系统、以及汽车100的车速显示系统等进行连接,进而可以实时或者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时确定下文提到的汽车状态。汽车100的蓄电池可以实时为控制器4提供电能,以保证控制器4的工作不受汽车100的发动机启动或者是熄火的影响。当然,针对电动汽车或者是清洁能源提供动力的汽车(该汽车中一般也设置有蓄电池)而言,控制器4也可以是与汽车100的蓄电池相连接,以便获取蓄电池提供的电能从而维持控制器4正常工作。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1b,说明针对如图1a所示的该汽车100,如何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汽车100的车门电子锁2的唤醒方法。请参见说明书附图1b,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控制器4判断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若是,则执行步骤S12,若否,则可以结束流程。
汽车状态,可以是汽车100的局部零件(如发动机、汽车手刹、车门电子锁2等)所处的状态,还可以是汽车整体所处的状态等。
汽车100的局部零件所处的状态,例如包括:发动机(图中未示出)处于熄火状态;发动机处于启动运行状态;汽车手刹处于拉起状态等;车门电子锁2解除车门1的锁定状态,即车门1处于未锁定(或称解除锁定)的状态;车门电子锁2保持车门1的锁定状态等,即车门1处于锁定状态。
汽车整体所处的状态,例如包括:汽车100相对于地面为静止状态;汽车100按照预定车速行驶的状态等。
该步骤中的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可以对应于上述提到的汽车状态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例如,对于内燃机汽车而言,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可以为汽车发动机熄火。又例如,对于内燃机汽车或电动汽车而言,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可以为车速为零且汽车车门1处于未锁定状态,或者,汽车100的发动机为熄火状态,且汽车车门1处于未锁定状态。因此在执行步骤S12时判断所述汽车100内部是否有生命体之前,还可以控制所述汽车100的车门电子锁2保持车门1的锁定状态。这样,在司机泊车忘记锁定车门电子锁2的情况时,通过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先控制所述汽车100的车门电子锁1保持车门1的锁定状态,进而再执行步骤S12。
具体判断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时,可以根据控制器4中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与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相对应的数据,并根据采集的数据确定出汽车状态。
如,若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为“车速为零”,则预设的数据采集规则可以为“采集表征‘车速大小’这一信息的数据”,根据该数据采集规则,可以采集相应的数据,并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确定车速,也即确定汽车状态。进一步地,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确定出车速为零,则将“车速为零”这一汽车状态与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车速为零”相匹配,如果匹配成功(一般为汽车状态与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相同),则确定汽车状态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进而可以执行步骤S12的操作。
又比如,若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为汽车发动机熄火,则当通过上述类似过程,确定出汽车状态是汽车100的发动机熄火时,即确定汽车状态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
对于判断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的判断时机,可以是与确定汽车状态的步骤同步(或稍稍延后)进行,即每执行一次确定汽车状态的操作,随之执行一次判断操作,即执行判断确定出的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的操作。
当然,如果不间断地采集汽车的状态并判断确定出的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这将会消耗较多的资源。为节约资源,该实施例可以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时执行上述采集、判断动作,例如,以一分钟、两分钟、或五分钟为间隔来确定汽车状态,每确定一次汽车状态,执行一次判断确定出的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的操作。
步骤S12:控制器4判断所述汽车100内部是否有生命体,若判断出所述汽车100内部存在生命体,则执行步骤S13,若判断出所述汽车100内部不存在生命体,则可以结束流程。
该步骤中提到的生命体可以是儿童、成人、婴儿等乘客,但也不排除宠物等其它动物。
判断汽车100内部是否有生命体的实现方式,具体可以包括:对汽车100的内部空间执行生命体监测操作,进而根据监测结果判断车内是否有生命体。例如,具体可以采用下述监测手段1~4之一:
1、监测所述汽车100内部的红外辐射温度,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所述汽车100内部否有生命体;
2、监测所述汽车100内部指定部件上的压力,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所述汽车100内部否有生命体;
3、监测所述汽车100内部的图像信息,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所述汽车100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4、监测所述汽车100内部的声音信息,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所述汽车100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以采用上述第2种监测方式为例,为实现该种监测方式,可以预先在例如车内的座位上,以及车内的地面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当车内的乘客坐在座位上,或者是脚踏在车内的地面上时,上述压力传感器会输出相应的电信号,若步骤S12的控制器4接收到该电信号,则可以确定车内有生命体。
当然,单一地以一种监测方式判断车内是否有生命体时,判断结果可能不太精确。例如,根据上述介绍的压力传感器的监测结果判断车内是否有生命体时,若车内没有生命体,但是在座位上放置有行李物品,此时压力传感器可以输出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导致诸如所述的车门电子锁2的控制器4误判定车内有生命体。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取几种监测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判断车内是否有生命体。例如同时监测所述汽车100内部的图像和声音信号,当监测到的图像和声音信号具备与生命体特征匹配的特征时,确定车内有生命体。
由于如何监测车内是否有生命体,已是比较成熟的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只要能够达到判断出车内是否有生命体的效果,对具体的判断的实现技术、以及实现方式不进行限定。
在通过执行步骤S12判断出所述汽车100内部有生命体时,即可以执行步骤S13。
步骤S13,控制器4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2在来自所述汽车100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车门1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所述汽车100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所述车门1的锁定状态,换言之,允许拉动车门内把手解除车门电子锁的锁定状态打开车门的同时,仍不允许拉动车门外把手打开车门,这与现有技术中一旦车门电子锁解锁,车门内把手、车门外把手均能够打开车门是不同的;以及在接收到设置在所述汽车100上的传感器3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车门电子锁2,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2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所述车门1的锁定状态。
在本步骤中,对于车内的人员,可以通过机械触发车门1上的、由车门电子锁2控制的机械开关,例如手动转动锁栓,并向内拉动车门掰手,进而使车门电子锁2解除车门1的锁定状态,即可从车内打开车门1;对于车外的人员来说,通过机械触发由车门电子锁2控制的机械开关,例如手拉车外门把手,是无法开启车门电子锁2的,进而无法从车外打开车门1。
此外,对于车内的人员,还可以控制所述汽车100的车门电子锁2:在所述汽车100内部的电子开启指令触发下,解除车门1的锁定状态。该电子开启指令,比如可以是车钥匙发出的解锁指令。该电子开启指令可以由控制器4来接收,并在接收后控制车门电子锁2解除车门1的锁定状态;或者,该电子开启指令可以直接发给车门电子锁2,以触发车门电子锁2解除车门1的锁定状态。该电子开启指令,还可以为下述情况中的至少一种:语音开启指令;指纹开启指令;虹膜开启指令等。
通过该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汽车状态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且确定汽车100内部有生命体时,自动控制汽车100的车门电子锁2在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车门1的锁定状态,以及,在所述汽车100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车门1的锁定状态。通过上述对汽车100的车门1打开方式进行限定,防止车门1在外部的机械触发下自动打开,尽可能避免车外的陌生人对车内人员造成潜在危险,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另外,车内人员从车内可以方便地打开车门1,避免夏日停车后因密闭的车内空间的高温而发生中暑、甚至窒息的危险情形,进一步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
执行上述步骤,车内的人员在所述汽车100内部,通过对车门电子锁2的机械触发,进而可以解除车门1的锁定状态,从而可以从车内打开车门1。在上述实施例的步骤S13之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汽车100的车门电子锁2是否在来自所述汽车100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了车门1的锁定状态;如果车门电子锁2在来自所述汽车100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了车门1的锁定状态,此时:
如果车内人员未下车,但此时由于车门电子锁2解除车门1的锁定状态,车外的陌生人员可能随意的打开车门1,可能会对车内乘客造成潜在危险。
如果车内人员下车,如果上述监测到的生命体为儿童,则有肯能会发生会产生儿童走失的潜在风险。
因此,在判断所述汽车100的车门电子锁2在来自所述汽车100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了车门1的锁定状态之后,还可以发出报警。具体地,可以向所述汽车100的钥匙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汽车100的钥匙报警器一般是由司机随身携带,通过向钥匙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以起到提醒司机的作用。当然还可以控制所述汽车100的报警喇叭发出声响,还可以控制所述汽车100的报警灯闪烁等。
上文对控制器4如何控制车门电子锁2在机械触发下解除或保持车门1的锁定状态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下,对所述车门电子锁2如何在接收到设置在所述汽车100上的传感器3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车门电子锁2进行详细介绍。
传感器3具体是在检测到汽车100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时,输出电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但凡是能够在汽车100在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的触发下输出相应的电信号的传感器,均可以作为所述的传感器3。
一般地,汽车100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至少可以包括声波和/或机械振动。那么相应地,传感器3为声音传感器和/或振动传感器。为便于用户操作,传感器3,可以设置在汽车用户便于碰触的汽车车体部分附近。比如,可以设置在驾驶舱所在一侧的车门1上。
当传感器3为声音传感器时,相应的触发信号为声波,当声音传感器检测到敲击汽车100产生的声波后,输出电信号;当传感器3为振动传感器时,相应的触发信号为机械振动,当声音传感器检测到敲击汽车100产生的机械振动后,输出电信号;当传感器3包括声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时,若声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相应的触发信号时,则各自分别输出电信号。
输出的电信号,经由传感器3和控制器4之间的电连接,可以传输至控制器4,从而使控制6接收到该电信号。
以下对控制器4在接收设置在汽车100上的传感器3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车门电子锁2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4接收设置在汽车100上的传感器3输出的电信号唤醒车门电子锁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控制器4一旦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就唤醒车门电子锁2。
前文提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传感器3,可以是声音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那么,当传感器3输出电信号后,控制器4接收到该电信号,就可以唤醒车门电子锁2。具体的唤醒方式,可以是控制器4向车门电子锁2发送唤醒指令,该唤醒指令,具体而言也是一种电信号,它可以用于触发车门电子锁2从睡眠模式切换为非睡眠模式。
前文还提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传感器3,可以是声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声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不会同时发出电信号,或者,不会都发出电信号。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预先对控制器4的控制逻辑进行设置,使控制器4一旦收到声音传感器或振动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就响应于电信号,唤醒车门电子锁2;或者,通过对所述控制逻辑进行设置,使控制器4在收到声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分别输出的电信号时,才响应于接收到的电信号,唤醒车门电子锁2。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传感器3在用户无意的操作(比如不小心敲击了一下车体)下产生所述电信号,从而导致控制器4唤醒车门电子锁2,也即,为了避免控制器4“过于灵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预先针对所述电信号设置的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
预设的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实质上是针对所述电信号设置的一种约束。
基于该预设的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4接收设置在汽车100上的传感器3输出的电信号唤醒车门电子锁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包括:
控制器4在接收到所述电信号后,判断所述电信号是否满足所述预设的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若满足,就唤醒车门电子锁2;若不满足,则可以不执行唤醒车门电子锁2的操作。
预设的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的具体内容可以有多种,比如:
在第一个例子中,假设传感器3为声音传感器或者振动传感器,那么,预设的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可以包括“从接收到第一个电信号起的预定时间长度t1内,陆续接收到N个电信号”。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假设t1为3s,N设置为3,那么基于该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可以预测:用户在传感器3所在的车体部位附近,在3s内敲击该部位4次,可以触发传感器3在3s内产生4个电信号。对于控制器4而言,相应地,它会在接收到第一个电信号后的3秒内,又接收到3个电信号,从而,控制器4根据预设的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从接收到第一个电信号起的预定时间长度3s内,陆续接收到3个电信号”,可以判定接收到的电信号符合该条件,从而执行唤醒车门电子锁2的操作。而如果控制器4判断出从接收到第一个电信号起的预定时间长度3s内,陆续接收到超过3个电信号,或者不足3个电信号,则控制器4不执行唤醒车门电子锁2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假设在所描述的上述过程中,传感器3每次在检测到汽车100被敲击一次所产生的触发信号后,输出一个电信号。
在第二个例子中,假设传感器3为声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那么,预设的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可以包括“接收到的电信号包括:分别来自于声音传感器的电信号(后称电信号a)和振动传感器的电信号(后称电信号b);并且,电信号a满足第一约束条件,电信号b满足第二约束条件”。
这里所说的第一约束条件,比如可以为“从接收到第一个电信号a起的预定时间长度t内,陆续接收到X个电信号a”;这里所说的第二约束条件,比如可以为“从接收到第一个电信号b起的预定时间长度t2内,陆续接收到X个电信号b”。当然,在实际场景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所述第一约束条件和第二约束条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的约束下,可以减少控制器4被无意触发的可能性,避免了由于控制器4“过于灵敏”而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向设置人员(比如汽车用户)提供控制器4的一个接口,以便设置人员通过该接口,对可以设置在控制器4中的所述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进行设置。设置人员可以设置的内容,可以包括上文中的t1、t2、N和X。当所述设置人员是汽车用户时,通过这样的设置,相当于是为车门电子锁2设置了一个唤醒密码(传感器3输出的符合车门电子锁2唤醒条件的电信号,即为该密码)。后续,汽车用户可以通过敲击汽车100的方式,向控制器4输入该唤醒密码,以便唤醒车门电子锁2。
上文对控制器4如何接收设置在汽车100上的传感器3输出的电信号唤醒车门电子锁2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下,对所述车门电子锁2如何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车门1的锁定状态进行详细介绍。
所述指定事件可以为,设置于汽车100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
所述预设生物特征,可以是预先保存的汽车用户的生物特征。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装置,可以设置在汽车100外部。
设置在汽车100外部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或所述模块),可以实现采集位于车外的汽车用户的生物特征。该预设生物特征,可以保存在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装置的存储空间中。
上述生物特征可以包括虹膜特征、指纹特征、掌纹特征和人脸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在汽车状态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且确定汽车100内部有生命体时,通过在接收到设置在汽车100上的传感器3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汽车100的车门电子锁2,从而提出了一种有效解除唤醒车门电子锁2的方案。
此外,进一步地,本方案提出,被唤醒的车门电子锁2在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时,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从而,该方案整体上提供了一个“敲击唤醒”与“生物特征解锁”相结合的完整的车门开启方案,使得用户通过简单快捷的操作,就实现车门的开启,提高了效率。并且,这样的开启方案还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提升了汽车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通过对汽车100的车门1打开方式进行限定,防止车门1在外部的机械触发下自动打开,尽可能避免车外的陌生人对车内人员造成潜在危险,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另外,车内人员从车内可以方便地打开车门1,避免夏日停车后因密闭的车内空间的高温而发生中暑、甚至窒息的危险情形,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
实施例2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有效唤醒车门电子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装置。该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
条件判断模块21,用于判断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
其中,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可以是所述汽车的发动机为熄火状态或所述汽车的车速为零。
汽车状态可以包括汽车的发动机是否熄火、汽车的车速是否为零等。
生命体判断模块22,用于在所述条件判断模块21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其中,生命体判断模块22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时,可以监测所述汽车内部的红外辐射温度、监测所述汽车内部指定部件上的压力、监测所述汽车内部的图像信息,和/或,监测所述汽车内部的声音信息,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控制模块23,用于在所述生命体判断模块22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来自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所述汽车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以及
在接收到设置在所述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车门电子锁,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
其中,所述机械触发是指,对于车内的人员,可以通过触发车门上的、由车门电子锁控制的机械开关,例如手动转动锁栓,并向内拉动车门掰手,进而使车门电子锁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即可从车内打开车门;对于车外的人员来说,通过触发由车门电子锁控制的机械开关,例如手拉车外门把手,是无法开启车门电子锁的,进而无法从车外打开车门。
所述传感器在检测到汽车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时,输出所述电信号。所述触发信号,包括:声波和/或机械振动。
所述指定事件为:设置于汽车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
所述生物特征,包括虹膜特征、指纹特征、掌纹特征和人脸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为避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装置“过于灵敏”,控制模块23在接收设置在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所述车门电子锁,具体可以包括:
当所述电信号符合预设的车门电子锁唤醒条件时,唤醒所述车门电子锁。
所述预设的车门电子锁唤醒条件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实施例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23还可以用于:接收设置在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唤醒所述车门电子锁,以使得所述车门电子锁在发生指定事件时,切换车门状态后,当所述车门电子锁被唤醒的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后,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切换至睡眠模式。
基于上述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车门电子锁的唤醒装置。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提供了一种在汽车状态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且确定汽车内部有生命体时,通过在接收到设置在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汽车的车门电子锁,从而提出了一种有效解除唤醒车门电子锁的方案。
此外,进一步地,本方案提出,被唤醒的车门电子锁在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时,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从而,该方案整体上提供了一个“敲击唤醒”与“生物特征解锁”相结合的完整的车门开启方案,使得用户通过简单快捷的操作,就实现车门的开启,提高了效率。并且,这样的开启方案还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提升了汽车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通过对汽车的车门打开方式进行限定,防止车门在外部的机械触发下自动打开,尽可能避免车外的陌生人对车内人员造成潜在危险,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另外,车内人员从车内可以方便地打开车门,避免夏日停车后因密闭的车内空间的高温而发生中暑、甚至窒息的危险情形,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
实施例3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有效唤醒车门电子锁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系统。该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述,包括:传感器31、控制器32和车门电子锁33,其中,
传感器31,用于在检测到汽车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时,输出电信号。其中,触发信号包括:声波和/或机械振动。
控制器32,用于在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有生命体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来自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所述汽车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以及
响应于所述电信号,唤醒所述车门电子锁。
车门电子锁33,用于在所述控制器32的控制下,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
其中所述指定事件为:设置于汽车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
所述生物特征,包括虹膜特征、指纹特征、掌纹特征和人脸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针对传感器31、控制器32和车门电子锁33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本申请实施例1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系统,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车门电子锁的唤醒系统。
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系统,提供了一种在汽车状态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且确定汽车内部有生命体时,通过在接收到设置在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汽车的车门电子锁,从而提出了一种有效解除唤醒车门电子锁的方案。
此外,本方案提出,被唤醒的车门电子锁在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时,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从而,该方案整体上提供了一个“敲击唤醒”与“生物特征解锁”相结合的完整的车门开启方案,使得用户通过简单快捷的操作,就实现车门的开启,提高了效率。并且,这样的开启方案还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提升了汽车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通过对汽车的车门打开方式进行限定,防止车门在外部的机械触发下自动打开,尽可能避免车外的陌生人对车内人员造成潜在危险,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另外,车内人员从车内可以方便地打开车门,避免夏日停车后因密闭的车内空间的高温而发生中暑、甚至窒息的危险情形,提高车内人员安全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
若是,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若判断出所述汽车内部有生命体,则控制车门电子锁在来自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所述汽车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以及
在接收到设置在所述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所述车门电子锁,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
其中,所述传感器在检测到汽车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时,输出所述电信号;所述指定事件为:设置于汽车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车门电子锁在来自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所述汽车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车门电子锁是否在来自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了车门的锁定状态;
若判断出所述车门电子锁解除了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则发出报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包括:
所述汽车的发动机为熄火状态;或,
所述汽车的车速为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还包括所述车门为未锁定状态;则
若是,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包括:
若判断出所述汽车的发动机为熄火状态,且所述汽车车门处于未锁定状态,或,所述汽车的车速为零,且所述汽车车门处于未锁定状态,则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具体包括下述至少一种:
监测所述汽车内部的红外辐射温度,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所述汽车内部否有生命体;
监测所述汽车内部指定部件上的压力,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所述汽车内部否有生命体;
监测所述汽车内部的图像信息,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监测所述汽车内部的声音信息,根据监测结果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设置在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所述车门电子锁,包括:
当所述电信号符合预设规则时,唤醒所述车门电子锁。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信号,包括:声波和/或机械振动。
8.一种用于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条件判断模块、生命体判断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汽车状态是否满足生命体监测触发条件;
所述生命体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条件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是否有生命体;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生命体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控制车门电子锁在来自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所述汽车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以及
在接收到设置在所述汽车上的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后,唤醒所述车门电子锁,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
其中,所述传感器在检测到汽车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时,输出所述电信号;所述指定事件为:设置于汽车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信号,包括:声波和/或机械振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装置。
11.一种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车门电子锁,其中,
传感器,用于在检测到汽车被敲击产生的触发信号时,输出电信号;
控制器,用于在判断所述汽车内部有生命体时,控制所述车门电子锁在来自所述汽车内部的机械触发下,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在来自所述汽车外部的机械触发下,保持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以及
响应于所述电信号,唤醒所述车门电子锁;
车门电子锁,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在发生指定事件时,解除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其中,所述指定事件为:设置于汽车的生物特征采集装置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与预设生物特征匹配一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信号,包括:声波和/或机械振动。
13.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汽车的车门电子锁的唤醒系统。
CN201610797831.5A 2016-08-31 2016-08-31 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Withdrawn CN107776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7831.5A CN107776543A (zh) 2016-08-31 2016-08-31 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7831.5A CN107776543A (zh) 2016-08-31 2016-08-31 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76543A true CN107776543A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51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7831.5A Withdrawn CN107776543A (zh) 2016-08-31 2016-08-31 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765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6713A (zh) * 2019-03-21 2019-06-11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检测方法及装置、车辆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5834A (zh) * 2014-08-24 2014-12-03 庄景阳 一种车内安全系统装置
CN104828016A (zh) * 2015-03-23 2015-08-12 叶春林 授权联网监管车辆的装置及方法
US20160114650A1 (en) * 2014-10-28 2016-04-28 Hyundai Motor Company System for detecting occupant in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ing using the same
CN205273301U (zh) * 2015-12-28 2016-06-01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防锁死装置及其汽车
CN105691342A (zh) * 2016-02-26 2016-06-22 深圳市轱辘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车内防窒息系统及车内防窒息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5834A (zh) * 2014-08-24 2014-12-03 庄景阳 一种车内安全系统装置
US20160114650A1 (en) * 2014-10-28 2016-04-28 Hyundai Motor Company System for detecting occupant in vehicl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ing using the same
CN104828016A (zh) * 2015-03-23 2015-08-12 叶春林 授权联网监管车辆的装置及方法
CN205273301U (zh) * 2015-12-28 2016-06-01 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车内防锁死装置及其汽车
CN105691342A (zh) * 2016-02-26 2016-06-22 深圳市轱辘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车内防窒息系统及车内防窒息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6713A (zh) * 2019-03-21 2019-06-11 斑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安全检测方法及装置、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30171B (zh) 一种智能腕带及基于所述智能腕带的车辆控制方法
CN104859757B (zh) 车用上锁提醒方法、装置及具有该提醒装置的单车
CN104859565B (zh) 一种电源管理电路、方法及系统
CN106926808A (zh) 汽车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一种汽车
CN105083459B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动车控制系统
CN106945636A (zh) 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方法和汽车
CN106347278A (zh) 一种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9177875A (zh) 车辆物品遗忘的提醒装置和方法
CN107554475A (zh) 一种汽车智能门锁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7791946A (zh) 智能后视镜的安全提醒方法及装置
CN101823522A (zh) 电动自行车防盗报警控制方法
CN107776544A (zh) 一种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08162903A (zh) 监测车辆的方法和装置
CN106904141A (zh) 一种汽车部件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776543A (zh) 车门电子锁的唤醒方法、装置、系统及汽车
CN103419746A (zh) 人脸和指纹识别的汽车防盗装置
CN113696848A (zh) 一种摩托车无钥匙启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6379274A (zh) 汽车部件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一种汽车
CN206623810U (zh) 一种汽车尾门智能开闭系统
CN107878395A (zh) 一种基于后视镜摄像头无钥匙解锁或上锁的系统及方法
CN107933461A (zh) 基于单摄像头的车内识别融合装置及方法
CN209096598U (zh) 车辆物品遗忘的提醒装置和系统
CN107872561A (zh) 一种终端屏幕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7791778A (zh) 一种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CN205827470U (zh) 一种基于蓝牙控制的汽车门窗双重锁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25 8 floor 909, 105 building 3, Yao Y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Lexus Automobile (Bei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6 8 floor 909, 105 building 3, Yao Y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FARADAY (BEIJI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8

Address after: 511458 9, Nansha District Beac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9

Applicant after: Evergrande Faraday Future Smart Car (Guangdong)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25 8 floor 909, 105 building 3, Yao Yuan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Lexus Automobile (Beijing)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27

Address after: 100015 Building No. 7, 74, Jiuxianqiao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001

Applicant after: FAFA Automobile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9, Nansha District Beach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9

Applicant before: Evergrande Faraday Future Smart Car (Guangdong) Co.,Ltd.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