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8761A -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8761A
CN107768761A CN201710681844.0A CN201710681844A CN107768761A CN 107768761 A CN107768761 A CN 107768761A CN 201710681844 A CN201710681844 A CN 201710681844A CN 107768761 A CN107768761 A CN 1077687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cell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battery
manufacture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818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68761B (zh
Inventor
儿玉和也
三井正彦
泉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687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87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687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87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 G01R31/3865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related to manufacture, e.g. testing after manufac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9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separator between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54Reclaiming serviceable parts of waste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Ti2O4 or LiTi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4Gastight accumulators
    • H01M10/345Gastight metal hydride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4Recycling of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使用过的电池组;(B)将使用过的电池组拆解,由此从使用过的电池组中回收单电池或电池模块,该单电池和电池模块是镍氢电池;(C)将回收得到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充电状态调整为0%以上且小于3%的第1充电状态范围内、3%以上且20%以下的第2充电状态范围内和100%以上且200%以下的第3充电状态范围内的任一范围内;(G)计算由放置造成的电压下降量;(H)在电压下降量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将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判定为合格产品;(I)制造包含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Description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1-216328号公报公开了从使用过的电池组中回收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单位电池),通过预定的特性检查,挑选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利用所挑选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再次制造电池组。
发明内容
电池组例如作为电动汽车、电动设备、便携设备等的电源使用。电池组是通过2个以上单电池或电池模块串联或并联而构成的1组电池。电池模块是通过2个以上单电池接合而构成的电池,成为电池组的基本单位。
电池组由于使用导致其性能逐渐下降。电池组的性能下降也反映出电池组所含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性能下降。但是,1组电池组所含的每个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性能下降并不一样。即,在使用过的电池组中,各单电池间或各电池模块间,在性能下降的进行上会有所不同。因此,由于使用寿命而判定为需要更换的电池组中,有时会包含仍然能够使用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
以下,“单电池或电池模块”有时会简称为“单电池等”。
日本特开2011-216328号公报公开了从使用过的电池组中回收单电池等,通过特性检查而挑选能够使用的单电池等,利用所挑选的单电池等再次制造电池组。从有效利用资源的观点出发期望这样的实施方式。
日本特开2011-216328号公报中,作为单电池等的挑选基准采用了开路电压(OpenCircuit Voltage,OCV)。但是,如果单纯以回收时的开路电压为基准,则有可能将表观上性能降低了的单电池等作为不合格产品排出。
在此,“表观上性能降低了的单电池等”表示回收时的开路电压低于单电池等的下限电压,但能够再生的单电池等。在单电池等为镍氢电池的情况下,特别容易由于自放电而产生这样的表观上的性能降低。表观上性能降低了的单电池等,例如能够通过进行全范围的充放电使其再生。另一方面,“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表示回收时的开路电压低于单电池等的下限电压,无法再生的单电池等。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例如认为电极活性物质发生了不可逆的结构变化等。
如果能够在检查上花费较长时间,则也可以区分表观上性能降低了的单电池等和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即,单电池等被长期放置,测定由放置导致的开路电压的下降量(电压下降量)。在电压下降量方面,容易出现表观上性能降低了的单电池等与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的差异。但是,检查时间越长,电池组的生产效率越低。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在短期间内检测出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有效率地制造电池组。
以下,对本公开的技术构成和作用效果进行说明。但本公开的作用机制包括推测。不应根据作用机制的正确与否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
〔1〕本公开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A)~(I)。
(A)准备使用过的电池组。
(B)将使用过的电池组拆解,由此从使用过的电池组中回收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单电池和电池模块是镍氢电池。
(C)将回收得到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充电状态调整为0%以上且小于3%的第1充电状态范围内、3%以上且20%以下的第2充电状态范围内和100%以上且200%以下的第3充电状态范围内的任一范围内。
(D)对调整了充电状态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第1开路电压进行测定。
(E)将测定了第1开路电压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放置预定期间。
(F)在放置后测定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第2开路电压。
(G)通过从第1开路电压减去第2开路电压,算出由放置造成的电压下降量。
(H)在电压下降量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时,将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判定为合格产品。
(I)制造包含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本公开的制造方法以镍氢电池为对象。本公开的制造方法在测定电压下降量(ΔV)的充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范围中具有特征。即如上述(C)所示,在电压下降量的测定时,单电池等的SOC被调整为第1SOC范围(0~3%)内、第2SOC范围(3~20%)内和第3SOC范围(100~200%)内的任一范围内。通过测定从这些SOC范围内的SOC起的电压下降量,在短期间内检测出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
以下,有时将表观上性能降低了的单电池等和性能没有降低的单电池等统称为“合格产品”。“性能没有降低的单电池等”表示从使用过的电池组中回收的单电池等之中,开路电压正常,维持允许范围内的性能的单电池等。另外,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有时称为“不合格产品”。
图4是镍氢电池的充电曲线。已知单电池等由于放置会发生自放电。自放电意味着单电池等的SOC自然降低。随着单电池等的SOC的降低,单电池等的电压也会沿着图4的曲线下降。
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不合格产品)与合格产品相比,由于放置而造成的SOC的降低速度(自放电速度)更快。但是以往电压下降量的测定是在单电池等的使用SOC范围(40~80%左右)中进行的。因此,即使根据自放电速度的差异,例如两个单电池等的SOC之间产生了10%左右的差异,在两个单电池等的电压和电压下降量之间也不会发生很大差异。因此,在合格产品的电压下降量与不合格产品的电压下降量之间,直到产生明显差异为止需要较长期间(例如1个月左右)。
与此相对,在本公开中,测定从第1SOC范围(0~3%)内、第2SOC范围(3~20%)内或第3SOC范围(100~200%)内的SOC起的电压下降量。如图4所示,在这些SOC范围内,与使用SOC范围(40~80%)内相比,曲线的斜率更陡峭。因此,在这些SOC范围内,通过些许的自放电(SOC的降低),会使电压大幅下降。由此,认为在合格产品的电压下降量与不合格产品的电压下降量之间,会在短期间内出现明显差异。即,能够在短期间内检测出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本公开的制造方法,可期待直到在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之间产生明显差异为止的期间例如缩短至7天以下。像这样在短期间内进行合格与否的判断,能够有效率地制造电池组。
另外,在单电池等的SOC被调整为第1SOC范围(0~3%)内和第2SOC范围(3~20%)内的情况下,在放置期间中可期待作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消除放电记忆。在此,“放电记忆”是指记忆现象的一种,是在放电中电压与通常相比容易下降的现象。如果产生放电记忆,则单电池等的放电容量会降低。
另一方面,在单电池等的SOC被调整为第3SOC范围(100~200%)内的情况下,在放置期间中可期待作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消除充电记忆。在此,“充电记忆”是指记忆现象的一种,是在充电中的电压与通常相比容易上升的现象。如果产生充电记忆,则单电池等的充电容量会降低。
另外,表观上性能降低了的单电池等,有时超过预计量的氢会从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储氢合金中脱离。因此,有时会发生表观上的性能降低(电压降低、容量降低等)。通过将单电池等充电至第3SOC范围(100~200%)内,即对单电池等进行过充电,电解液(碱性水溶液)中所含的水发生电分解而产生氢。产生的氢会被储氢合金吸收。其结果,能够使脱离了氢的负极活性物质再生。
像这样,本公开的制造方法也能够一边检测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一边使表观上性能降低了的单电池等再生。
〔2〕在上述(C)中,将单电池等的SOC调整为第3SOC范围(100~200%)内的情况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也能够提高不合格产品的检测精度。
即,在将回收得到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充电状态调整为第3充电状态范围内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制造方法优选还包括以下的(c1)和(c2)。
(c1)在充电中,监控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温度上升速度。
(c2)在温度上升速度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时,将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判定为合格产品。
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不合格产品),如果充电至高的SOC,有容易发热的倾向。作为发热的原因,认为是例如随着电极活性物质的劣化,电极反应电阻的增加等。因此,通过在充电至第3SOC范围(100~200%)内时,监控单电池等的温度上升速度,能够检测出显示异常发热的单电池等。本公开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根据温度上升速度来判定合格与否,由此期待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的检测精度提高。
〔3〕在上述(C)中,将单电池等的SOC调整为第1SOC范围(0~3%)内的情况下,优选以下技术方案。
即,在将回收得到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充电状态调整为第1充电状态范围内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制造方法优选还包括(K):在(I)制造包含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之前,将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充电至100%以上的充电状态。
如图4所示,在第1SOC范围(0~3%)内,充电曲线的斜率非常陡峭。因此,从第1SOC范围(0~3%)内起的电压下降量,更明显地显示出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之间的差异。
但在第1SOC范围(0~3%)内,由于电压低,因此在放置期间中,氢有可能从合格产品的负极活性物质中脱离。如上所述,如果超过预计量的氢从负极活性物质中脱离,则会发生表观上的容量降低等。因此,在制造电池组之前,暂时对合格产品进行过充电。由此,通过电解液的分解而产生的氢会填充到负极活性物质中。即,能够使脱离了氢的负极活性物质再生。
上述〔3〕的制造方法中,最终的合格产品会经历小于3%的SOC和100%以上的SOC这两者。因此,该合格产品可期待消除放电记忆和充电记忆这两者。
另外,上述〔3〕的制造方法中,在通过由电压下降量进行的判定,除去不合格产品(即在过充电时有可能发热的单电池等)之后,对合格产品进行过充电。因此在过充电时,监控温度上升速度的必要性低。所以上述〔3〕的制造方法中,可使用不具有温度监控功能的充放电装置。即,上述〔3〕的制造方法中,与上述〔2〕的制造方法相比,可期待生产设备的简化。
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可通过结合附图理解的本公开涉及的以下详细说明而进一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主要部分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
图4是镍氢电池的充电曲线。
图5是表示电池组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电池模块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公开的范围。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准备使用过的电池组;(B)回收单电池等;(C)调整SOC;(D)测定第1开路电压;(E)放置;(F)测定第2开路电压;(G)计算电压下降量;(H)判定;(I)制造电池组;和(J)材料回收利用。
以下,逐步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
《(A)准备使用过的电池组》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A)准备使用过的电池组。
从用户那里获得使用过的电池组。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用的电池组,可在车身的定期检查时等回收。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过的电池组”表示具有搭载于实际设备的经历的电池组。电池组只要具有搭载于实际设备的经历,无论其使用次数如何,都被视为使用过。作为实际设备,例如可举出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工具、便携设备、住宅用能源管理系统(HomeEnergy ManagementSystem,HEMS)、工厂用蓄电系统和固定式应急电源装置等。
《(B)回收单电池等》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B)将使用过的电池组拆解,由此从使用过的电池组中回收单电池或电池模块。
在此,可以在拆解电池组之前,实施电池组的外观检查、质量检查等。从电池组回收单电池还是回收电池模块,例如可通过拆解的难易度、再制造(再组装)的难易度等来确定。
图5是表示电池组的一例的概略图。电池组100具备收纳箱101。在收纳箱101内收纳有多个(两个以上)电池模块10。各电池模块10串联或并联。电池组100中所含的电池模块10的个数通过所需求的输出等而确定。该例中,在收纳箱101内收纳有28个电池模块10。在收纳箱101内,除了电池模块10以外,还收纳有控制装置、冷却装置、各种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线束等。
图6是表示电池模块的一例的概略图。电池模块10通过多个单电池1接合而构成。该例中,电池模块10由6个单电池1接合而构成。
单电池1的外形为长方形(扁平长方体)。单电池1具备电池盒2。在电池盒2内收纳有正极板、隔板、负极板和电解液。正极板含有氢氧化镍和羟基氧化镍的至少一者。氢氧化镍通过充电而成为羟基氧化镍,羟基氧化镍通过放电而成为氢氧化镍。负极板含有储氢合金。即,单电池1和电池模块10是镍氢电池。隔板配置于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隔板例如可以是聚丙烯制的无纺布等。电解液是碱性水溶液。溶剂例如可以是氢氧化钾等。
在此说明的单电池等的结构只是一个例子。例如电池模块可以包含多个圆筒形的单电池。例如电池组可以包含多个没有被模块化的单电池。
《(C)调整SOC》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C)将所回收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充电状态调整为0%以上且小于3%的第1充电状态范围内、3%以上且20%以下的第2充电状态范围内和100%以上且200%以下的第3充电状态范围内的任一范围内。
本说明书的“充电状态(SOC)”表示电池(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当前的充电容量相对于满充电容量的比率。单电池等的充电状态的调整可通过预定的充放电装置来实施。单电池等的充放电例如可在室温环境(10~30℃)下实施。
可以通过充电达到目标SOC,也可以通过放电达到目标SOC。例如,在要将SOC调整为110%的情况下,可以从小于110%的某SOC直接充电为110%的SOC,也可以暂时充电至120%之后再放电至110%。充电和放电可以通过任何方式实施。充电和放电可以是恒流方式,可以是恒压方式,可以是恒功率方式,或者也可以是恒流方式与恒压方式组合而成的方式。
从市场回收的使用过的电池组是以各种SOC被回收的。并且1组使用过的电池组中所含的单电池等的SOC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各SOC来挑选单电池等花费时间精力。因此优选在调整为目标SOC之前,先将单电池等暂时完全放电。通过单电池等被完全放电,使得单电池等的SOC一致。由此,能够将以不同状态回收的单电池等一并处理。
“完全放电”表示进行放电使SOC到达0%。完全放电可以通过一次放电完成,也可以通过多次放电完成。例如,可以通过3C左右的大电流放电至下限电压之后,暂停预定时间。通过暂停使电压恢复之后,再通过1C以下的小电流进一步放电至下限电压。通过这样的阶段性的放电,有时会缩短完全放电所需的时间。在此,“C”是表示电流大小的单位,表示通过1小时的充电使SOC从0%变为100%的电流的大小。
如图4的充电曲线所示,在第1SOC范围(0~3%)内、第2SOC范围(3~20%)内和第3SOC范围(100~200%)内,充电曲线陡峭。因此,通过测定从这些SOC范围内的SOC起的电压下降量(ΔV),使得合格产品与不合格产品的差异在短期间内显著呈现。
在将单电池等的SOC调整为第1SOC范围(0~3%)内和第2SOC范围(3~20%)内的情况下,在之后的放置期间中,期待作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消除放电记忆。另外,在将单电池等的SOC调整为第3SOC范围(100~200%)内的情况下,在之后的放置期间中,期待作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消除充电记忆。
《(D)测定第1开路电压》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D)测定调整了充电状态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第1开路电压。
第1开路电压(Vo1)的测定可通过预定的电压测定装置实施。在从调整为各充电状态之后直到测定第1开路电压期间,可以设有预定的放置期间。这是由于在充放电刚结束后,有时开路电压不稳定。
《(E)放置》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E)将测定了第1开路电压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放置预定期间。
放置例如可以在室温环境(10~30℃)下实施。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期待放置期间的缩短。放置期间例如为1~14天左右(典型地为2天以上且7天以下)。有时根据单电池等的规格,最佳的放置期间(即容易出现电压下降量的差异的期间)会有所变化。放置期间优选进行预实验来确定。
《(F)测定第2开路电压》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F)在放置后测定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第2开路电压。
第2开路电压(Vo2)也通过预定的电压测定装置测定。
《(G)计算电压下降量》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G)通过从第1开路电压减去第2开路电压,计算由放置造成的电压下降量。
即,电压下降量(ΔV)由下述式算出。
ΔV=Vo1-Vo2
《(H)判定》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H)在电压下降量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时,将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判定为合格产品。
电压下降量(ΔV)特别大的单电池等,认为是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不合格产品)。ΔV的基准值的确定可采用统计方法。例如,预先测定多个性能真正经降低了的单电池等的ΔV,由此取得ΔV的统计量(例如最小值、平均值、众数等)。例如,可以将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的ΔV的最小值乘以预定的安全系数(小于1的系数)得到的值作为基准值。当然,在基准值的确定时,也会考虑到被确认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的ΔV的统计量(例如最大值、平均值、众数等)。
ΔV超过基准值的单电池等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另一方面,ΔV为基准值以下的单电池等被判定为合格产品。在判定后,合格产品的SOC可被调整为适合于(I)电池组的制造的SOC。在(C)SOC的调整中,单电池等的SOC被调整为第1SOC范围(0~3%)内或第3SOC范围(100~200%)内的情况下,在(I)电池组的制造之前,合格产品的SOC例如可以被调整为3~50%左右。在单电池等的SOC被调整为第2SOC范围(3~20%)内的情况下,有时实质上不需要SOC的再调整。因此,在(C)SOC的调整中,通过选择第2SOC范围(3~20%)内的SOC,与选择第1SOC范围(0~3%)内和第3SOC范围(100~200%)内的SOC的情况相比,有可能减少工时。
《(I)制造电池组》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I)制造包含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在此,可以再制造出与所回收的电池组相同型号的电池组,也可以制造出与所回收的电池组不同型号的电池组。另外,电池组可以是仅包含再利用单电池(在第1实施方式中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的电池组,也可以是包含再利用单电池等和未使用单电池等这两者的电池组。
《(J)材料回收利用》
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J)从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中回收材料。
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认为不能再生。从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观点出发,优选不合格产品不被简单地废弃,而是进行拆解将各种材料回收。从镍氢电池中例如可回收镍、钴等稀有金属。所回收的材料被利用于新的单电池等的制造或其它产品的制造。
再者,在电池模块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情况下,也考虑到通过从电池模块中回收多个单电池,并对多个单电池再次实施(C)调整SOC~(H)判定,从而将作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回收。
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在短期间内检测出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制造电池组。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图1的(C)调整SOC包括判定。除此以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不再重复相同的说明。
《(C)调整SOC》
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主要部分的流程图。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C)调整SOC包括(c1)监控充电中的温度上升速度和(c2)判定。以下,逐步对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将所回收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SOC调整为第3SOC范围(100~200%)内。
《(c1)监控充电中的温度上升速度》
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c1)监控充电中、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温度上升速度。
这里的充电优选采用恒流方式。这是由于电流的大小变化有可能会使温度上升速度变化。单电池等的温度例如可通过在电池盒的外面安装热电偶来测定。温度的测定位置可以是多个。通过单电池等的温度以时间微分,算出温度上升速度。
《(c2)判定》
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c2)在温度上升速度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时,将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判定为合格产品。
通常,在充电电流恒定的情况下,单电池等的温度上升速度大致恒定或缓慢上升。但是,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有时会由于异常的发热导致温度上升速度急剧上升。因此,通过对温度上升速度预先设定基准值(上限值),能够及早检测出显示异常发热的单电池等。
温度上升速度的基准值(上限值)的确定,可以采用统计方法。例如,通过预先测定多个被确认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和被确认为不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的温度上升速度,取得合格产品的温度上升速度的统计量(例如最大值、平均值、众数等)和不合格产品的温度上升速度的统计量(例如最小值、平均值、众数等)。例如,可以将不合格产品的温度上升速度的最小值乘以预定的安全系数而得到的值作为基准值。在此,在基准值的确定时,也可以考虑被确认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的温度上升速度的统计量(例如最大值、平均值、众数等)。
再者,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在充电中,单电池等的温度上升速度超过基准值的时刻,可以中止该单电池等的充电(即、将该单电池等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更换为其它单电池等。通过这样的实施方式,可期待充放电装置的处理数量(吞吐量)提高。
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如图1所示,移至(D)测定第1开路电压。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移至(J)材料回收利用。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包括由温度上升速度进行的判定,由此可期待性能真正降低了的单电池等的检测精度提高。另外,通过在制造流程的上游进行单电池等的初次挑选,可期待电池组的生产效率提高。这是由于会使移至滞留时间长的操作((E)放置)的不合格产品减少。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的概略的流程图。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C)调整SOC中,将单电池等调整为第1SOC范围(0~3%)内,以及在(H)判定后,对单电池等进行(K)过充电。除此以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这里不再重复相同的说明。
《(C)调整SOC》
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将所回收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充电状态调整为第1充电状态范围内。
在第1SOC范围(0~3%)内,镍氢电池的充电曲线特别陡峭。因此,通过测定从第1SOC范围(0~3%)内的SOC起的ΔV,使得合格产品的ΔV与不合格产品的ΔV的差异更加明显。由此可期待放置期间的缩短以及不合格产品的检测精度的提高。
《(K)过充电》
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K):在(I)制造包含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的电池组之前,将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单电池或电池模块充电至100%以上的充电状态。
如上所述,通过测定从第1SOC范围(0~3%)内的SOC起的ΔV,可期待不合格产品的检测精度的提高等。但是,第1SOC范围(0~3%)内的电压低,因此氢有可能从合格产品的负极活性物质中脱离。
所以在第3实施方式中,为了弥补氢的脱离,在(H)判定后且(I)电池组的制造前,对单电池等进行过充电。由此,可使通过电解液的分解而产生的氢填充于负极活性物质。这里的充电中达到的SOC只要为100%以上就不特别限制。但如果达到的SOC过高,则有可能由于氢气的产生而使单电池的内压上升。达到的SOC例如为200%以下,优选为150%以下。
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在通过(H)判定而排除了有可能在高的SOC状态下发热的单电池等(不合格产品)之后,对合格产品的单电池等实施(K)过充电。因此在进行过充电时,监控单电池等的温度上升速度的必要性低。所以在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可使用不具备温度监控功能的充放电装置。即,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与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相比,可期待生产设备的简化。
实施例
以下,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以下的例子并不限定本公开的范围。
<例1>
准备10个通过从60%的SOC起的电压下降量(ΔV)而被确认为合格产品的电池模块。以下,将这10个电池模块称为“合格产品组”。
准备10个通过严酷的循环试验而有意使性能降低了的电池模块。以下,将这10个电池模块称为“不合格产品组”。合格产品组的电池模块和不合格产品组的电池模块是相同规格的镍氢电池。
合格产品组和不合格产品组的电池模块的SOC,被调整为第1SOC范围(0~3%)内的1%。在SOC的调整后,对合格产品组和不合格产品组的电池模块的第1开路电压进行测定。在第1开路电压的测定后,放置合格产品组和不合格产品组的电池模块。每天都对开路电压(即第2开路电压)进行测定,且每次计算出电压下降量(ΔV)。
测定直到合格产品组的ΔV的平均值与不合格产品组的ΔV的平均值之间出现300mV的差值为止的期间。这里的300mV的差值可以被认为是有意义的差值。将结果示于下述表1。
<例2~4>
在例2~4中,如下述表1所示,除了变更放置开始时的SOC以外,通过与例1相同的步骤,测定直到合格产品组的ΔV的平均值与不合格产品组的ΔV的平均值之间出现300mV的差值为止的期间。将结果示于下述表1。
表1
<结果>
如上述表1所示,例1~3与例4相比,直到合格产品组的ΔV的平均值与不合格产品组的ΔV的平均值之间产生有意义的差值为止的期间较短。认为这是由于在例1~3中的SOC范围内,镍氢电池的充电曲线陡峭。
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是例示,并不进行任何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4)

1.一种电池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使用过的电池组;
将所述使用过的电池组拆解,由此从所述使用过的电池组中回收单电池或电池模块,所述单电池和所述电池模块是镍氢电池;
将回收得到的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的充电状态调整为0%以上且小于3%的第1充电状态范围内、3%以上且20%以下的第2充电状态范围内和100%以上且200%以下的第3充电状态范围内的任一范围内;
对调整了充电状态的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的第1开路电压进行测定;
将测定了所述第1开路电压的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放置预定期间;
在放置后测定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的第2开路电压;
通过从所述第1开路电压减去所述第2开路电压,计算由放置造成的电压下降量;
在所述电压下降量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时,将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判定为合格产品;
制造包含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将回收得到的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的充电状态调整为所述第3充电状态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充电中监控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的温度上升速度,
在所述温度上升速度为预先设定的基准值以下时,将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判定为合格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将回收得到的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的充电状态调整为所述第1充电状态范围内的情况下,在制造包含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的所述电池组之前,将被判定为合格产品的所述单电池或所述电池模块充电至100%以上的充电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所述预定期间为2天以上且7天以下。
CN201710681844.0A 2016-08-15 2017-08-10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7687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9111 2016-08-15
JP2016159111A JP6555212B2 (ja) 2016-08-15 2016-08-15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8761A true CN107768761A (zh) 2018-03-06
CN107768761B CN107768761B (zh) 2020-03-27

Family

ID=6115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81844.0A Active CN107768761B (zh) 2016-08-15 2017-08-10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66306B2 (zh)
JP (1) JP6555212B2 (zh)
CN (1) CN10776876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0893A (zh) * 2018-05-09 2018-09-18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配组方法
CN112928368A (zh) * 2019-12-06 2021-06-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及其分解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129518A (ko) * 2019-05-09 2020-11-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10504500A (zh) * 2019-08-08 2019-11-26 重庆跃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环保利用方法
KR20210031336A (ko) * 2019-09-11 2021-03-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JP7244404B2 (ja) 2019-12-06 2023-03-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とその分解方法
KR20210079020A (ko) * 2019-12-19 2021-06-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불량 배터리 셀 조기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JP7089547B2 (ja) * 2020-04-30 2022-06-22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状態判定方法及び状態判定装置
CN114264957B (zh) * 2021-12-02 2024-05-07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异常单体检测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9820A (ja) * 1994-08-30 1996-03-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複数の二次電池を内蔵するパック電池の充電方法
JP2001286076A (ja) * 2000-03-31 2001-10-12 Nissin Electric Co Ltd 系統安定化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2171684A (ja) * 2000-11-28 2002-06-14 Honda Motor Co Ltd 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JP2004328902A (ja) * 2003-04-24 2004-11-18 Nec Lamilion Energy Ltd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の構成方法及び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2008235036A (ja) * 2007-03-21 2008-10-02 Panasonic Ev Energy Co Ltd ニッケル水素蓄電池の調整方法
JP2009277627A (ja) * 2008-05-19 2009-11-26 Panasonic Ev Energy Co Ltd 二次電池の交換方法
JP2011171032A (ja) * 2010-02-17 2011-09-01 Primearth Ev Energy Co Ltd 二次電池の再利用方法
CN102590623A (zh) * 2011-01-13 2012-07-18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测试仪、二次电池测试方法及二次电池制造方法
WO2013008409A1 (ja) * 2011-07-08 2013-01-17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US20140218042A1 (en) * 2012-01-31 2014-08-07 Primearth Ev Energy Co., Ltd. Battery state detection device
JP2015103387A (ja) * 2013-11-25 2015-06-04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使用済み二次電池の選択方法、及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5204151A (ja) * 2014-04-11 2015-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71043B1 (en) 1986-12-08 1992-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ealed storage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king its electrode
JP2733227B2 (ja) * 1987-08-26 1998-03-3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ニッケル・水素蓄電池
JP3306906B2 (ja) * 1992-06-10 2002-07-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134986B2 (ja) * 2002-12-05 2008-08-2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とその充放電方法
JP2005005117A (ja) * 2003-06-11 2005-01-06 Sony Corp 電池
US8446127B2 (en) * 2005-08-03 2013-05-2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ethods for thermodynamic evaluation of battery state of health
JP5011007B2 (ja) * 2007-07-04 2012-08-29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組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036444A2 (en) * 2007-09-14 2009-03-19 A123 Systems, Inc. Lithium rechargeable cell with reference electrode for state of health monitoring
JP2010019758A (ja) * 2008-07-11 2010-01-2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電池状態検知装置
JP2010153275A (ja) * 2008-12-26 2010-07-08 Toyota Motor Corp 2次電池の良否判定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JP2013504145A (ja) * 2009-09-01 2013-02-04 ボストン−パワー,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大規模蓄電池システムおよび組み立て方法
KR20120132491A (ko) * 2010-03-01 2012-12-05 신코베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납 축전지
JP5462689B2 (ja) * 2010-03-31 2014-04-02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再利用方法
US8836284B2 (en) * 2010-05-17 2014-09-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value of rechargeable battery
US10067198B2 (en) * 2010-05-21 2018-09-04 Qnovo Inc. Method and circuitry to adaptively charge a battery/cell using the state of health thereof
US8970178B2 (en) * 2010-06-24 2015-03-03 Qnovo Inc. Method and circuitry to calculate the state of charge of a battery/cell
JP5341823B2 (ja) * 2010-06-07 2013-1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劣化判定システムおよび劣化判定方法
WO2011162014A1 (ja) * 2010-06-24 2011-12-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池管理装置および電池の再利用方法および情報通信端末機器
JP5746856B2 (ja) * 2010-12-24 2015-07-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US20130278221A1 (en) * 2010-12-28 2013-10-24 Reizo Maeda Method of detecting battery degradation level
US9252465B2 (en) * 2011-05-24 2016-02-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Battery recharge estimator using battery impedance response
JP2014002009A (ja) * 2012-06-18 2014-01-09 Toyota Motor Corp 二次電池の検査方法
US9209494B2 (en) * 2012-09-28 2015-12-08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onitoring/managing electrochemical energy device using detected intercalation stage changes
JP2014190763A (ja) * 2013-03-26 2014-10-06 Toshiba Corp 電池寿命推定方法及び電池寿命推定装置
JP5925755B2 (ja) * 2013-12-20 2016-05-25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調整方法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調整装置
US9583796B2 (en) * 2014-04-01 2017-02-28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monitoring/managing electrochemical energy device by detecting intercalation stage changes
US10305293B2 (en) * 2014-05-23 2019-05-2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9820A (ja) * 1994-08-30 1996-03-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複数の二次電池を内蔵するパック電池の充電方法
JP2001286076A (ja) * 2000-03-31 2001-10-12 Nissin Electric Co Ltd 系統安定化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02171684A (ja) * 2000-11-28 2002-06-14 Honda Motor Co Ltd 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JP2004328902A (ja) * 2003-04-24 2004-11-18 Nec Lamilion Energy Ltd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の構成方法及び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
JP2008235036A (ja) * 2007-03-21 2008-10-02 Panasonic Ev Energy Co Ltd ニッケル水素蓄電池の調整方法
JP2009277627A (ja) * 2008-05-19 2009-11-26 Panasonic Ev Energy Co Ltd 二次電池の交換方法
JP2011171032A (ja) * 2010-02-17 2011-09-01 Primearth Ev Energy Co Ltd 二次電池の再利用方法
CN102590623A (zh) * 2011-01-13 2012-07-18 横河电机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测试仪、二次电池测试方法及二次电池制造方法
WO2013008409A1 (ja) * 2011-07-08 2013-01-17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池パック
US20140218042A1 (en) * 2012-01-31 2014-08-07 Primearth Ev Energy Co., Ltd. Battery state detection device
JP2015103387A (ja) * 2013-11-25 2015-06-04 プライムアースEv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使用済み二次電池の選択方法、及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15204151A (ja) * 2014-04-11 2015-11-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0893A (zh) * 2018-05-09 2018-09-18 江苏海四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配组方法
CN108550893B (zh) * 2018-05-09 2020-06-16 南通隆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磷酸铁锂电池的配组方法
CN112928368A (zh) * 2019-12-06 2021-06-08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及其分解方法
CN112928368B (zh) * 2019-12-06 2023-07-2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池组及其分解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55212B2 (ja) 2019-08-07
US20180045785A1 (en) 2018-02-15
JP2018028967A (ja) 2018-02-22
CN107768761B (zh) 2020-03-27
US10466306B2 (en)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8761A (zh) 电池组的制造方法
US9431832B2 (en) Stationary electrical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EP2629109B1 (en)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CN104040823B (zh) 为可充电电池充电的方法和装置
JP5728520B2 (ja) 電池の容量回復方法、組電池の容量回復方法、電池の容量回復装置、及び、組電池の容量回復装置
AU2010280511B2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 battery
CN111164824B (zh) 电池组的管理装置和电池组系统
JP2019169473A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CN104656021B (zh) 一种蓄电池剩余容量的预估方法及装置
JP2012508557A (ja)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化学物質からなる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パックの制御
CN107719175B (zh) 基于充电站用大功率dc/dc电源的检测方法和充放电系统
EP2662948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harge/discharge of alkali storage cell, and power system
JP2020009677A (ja) バッテリーユニットの検査装置、バッテリーユニットの検査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925755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調整方法及び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調整装置
JP2002162451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容量推定方法、劣化判定方法および劣化判定装置ならびに劣化判定機能を具備し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パック
JP2011192425A (ja) メモリ効果低減回路、電池電源装置、電池利用システム、及びメモリ効果低減方法
JP6699390B2 (ja) 電池システム
KR101748643B1 (ko) 배터리 팩의 측정 데이터 선별 장치 및 방법
CN112117505B (zh) 一种化成分容控制方法及化成分容控制系统
WO2022100083A1 (zh) 一种充电系统及其充电方法
Bairwa et al. Modeling of low cost battery charge controller for stationary to mobile applications
KR101993413B1 (ko) Bms 펌웨어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41198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fe extension of battery cell
JP5626756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組電池の管理方法および管理装置
TWM624135U (zh) 具有降電壓放電機制的電池管理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