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47273B -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 Google Patents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47273B
CN107747273B CN201710935591.5A CN201710935591A CN107747273B CN 107747273 B CN107747273 B CN 107747273B CN 201710935591 A CN201710935591 A CN 201710935591A CN 107747273 B CN107747273 B CN 107747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
guide pipe
oil guid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355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47273A (zh
Inventor
刘德波
张萍
齐德安
齐俊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7109355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472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47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7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47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72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3/00Auxiliary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structing, repairing, reconditioning, or taking-up road or like surfaces
    • E01C23/16Devices for marking-out, applying, or forming traffic or like markings on finished paving; Protecting fresh markings
    • E01C23/20Devices for marking-out, applying, or forming traffic or like markings on finished paving; Protecting fresh markings for forming markings in situ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9/00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 E01C19/02Machines, tools or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eparing or distributing paving materials, for working the placed materials, or for forming, consolidating, or finishing the paving for preparing the materials
    • E01C19/08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nd heating or melting asphalt, bitumen, tar,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包括减速电机、内筒体、搅拌轴、搅拌叶片组件、排烟管、外筒体、外壳体、加料口和出料管,外壳体顶部敞口,外筒体和内筒体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隔热盖体,外筒体和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外筒体内侧壁和内筒体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外壳体和隔热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向环形空腔内提供循环加热油的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本发明能够使涂料的总受热面积较大且比较均匀,使涂料的融化速度和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采用导热油的循环加热的方式,并通过自动控制,更加节约能源,也提高涂料的加热质量,并降低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标线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背景技术
道路的路面标线,需要对于标线所用的涂料进行加热至熔融状态以便涂覆在路面上。在路上作业的标线工作需要现场使用料罐对涂料进行加热。市场上现有的料罐具有以下不足:第一、现有对料罐内的涂料进行加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燃型和导热油型,直燃型保温性差,间隔时间较长时容易导致涂料凝固,进而影响施工效率及成型效果,导热油型优点在于保温性强,且安全性较高,热量通过导热油传递给涂料,但是现有的导热油型料罐中涂料的受热仍然不够均匀,涂料的熔化速度还有待提高;第二、现有的料罐的罐体和外筒体多采用一体式设计,虽结构简单,但后续出现料罐底部烧穿或老化等问题,面临的是整套设备报废或整体拆解,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增加了施工队的施工成本;第三、现有的料罐一般是采用燃气作为能源,燃气仅仅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料罐的保温性能不佳,导致热利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保温性好、热利用效率高、采用电加热导热油安全性强、便于拆装和维护的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包括减速电机、内筒体、搅拌轴、搅拌叶片组件、排烟管、外筒体、外壳体、加料口和出料管,外壳体顶部敞口,外筒体和内筒体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隔热盖体,外筒体和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搅拌轴位于内筒体内部,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部,外筒体位于外壳体内部,搅拌轴、外壳体、内筒体和外筒体的中心线重合且该中心线沿垂直方向设置,外壳体为双层结构,外壳体的内部填充有隔热材料层,排烟管和加料口均设置在隔热盖体上并与内筒体连通, 出料管水平设置在外壳体下侧部且出料管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外壳体、外筒体和内筒体;隔热盖体顶部设置有安装座,减速电机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与搅拌轴上端传动连接,搅拌轴上部通过轴套与隔热盖体转动连接,搅拌轴搅拌叶片组件固定设置在搅拌轴上;
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包括换热盘、下加热容器和下循环油泵,换热盘整体呈圆盘形结构且内部具有空腔,外筒体和内筒体的下端边沿均与换热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换热盘的外圆周表面和底面均设置有隔热保温层,外壳体内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换热盘的支柱,下加热容器和下循环油泵均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底部,换热盘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均与换热盘同心圆的换热管,换热管的外径与换热盘内的空腔的高度相等,每个换热管的上部均设置有与换热盘顶部连接的散热翅片,换热盘的中心处沿垂直方向设置有第一外导油管和第一内导油管,第一内导油管同轴向设置在第一外导油管内,第一外导油管的内壁与第一内导油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回流腔,第一外导油管和第一内导油管的上端均与换热盘内的顶壁固定连接,第一外导油管和第一内导油管的下端穿过换热盘的底部和隔热保温层,换热盘内部的后侧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将所有的换热管后侧部连通的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的前端与第一外导油管连接并与第一回流腔连通,换热盘内部的前侧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将所有的换热管前侧部连通的供油管,第一内导油管的前侧连接有穿过第一外导油管和半径最小的一个换热管内部的注油管,注油管的外径小于供油管的外径,注油管与供油管具有同一中心线;
第一内导油管的下端与下循环油泵的出油口连接,下循环油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抽油管与下加热容器的下部连接,第一外导油管的下端与第一内导油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下密封结构,下加热容器内设置有下电加热棒,下加热容器上部通过第二回流管与第一外导油管下侧部连接,第二回流管的回流进口与第一回流腔连通;
外筒体内侧壁和内筒体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外壳体上侧部设置有支架,支架和隔热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向环形空腔内提供循环加热油的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
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包括上加热容器,上加热容器外部设置有保温棉,上加热容器内设置有上电加热棒,隔热盖体顶部垂直设置有第二外导油管,第二外导油管的内径尺寸与环形空腔沿径向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二外导油管下端穿过隔热盖体并与环形空腔连通,第二外导油管内同轴向设置有第二内导油管,第二内导油管的外径小于第二外导油管的内径,第二内导油管下端伸入到环形空腔底部,第二内导油管下端连接有套在内筒体外部的下导油管,下导油管呈圆环形,下导油管内圈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片与内筒体外圆周表面固定连接,下导油管下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循环油孔,第二内导油管上端连接有上循环油泵,上循环油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抽油管与上加热容器一侧连通,第二内导油管上设置有与第二外导油管上端部密封配合的上密封结构,第二外导油管侧部通过第三回流管与上加热容器的另一侧连通,第二外导油管的内壁与第二内导油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回流腔,第三回流管的进口端与第二回流腔连通。
下密封结构和上密封结构的构造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
上密封结构包括橡胶密封塞,第二外导油管的上端部内壁和橡胶密封塞的外壁均呈上粗下细的圆锥形结构,第二内导油管外部在第二外导油管上方螺纹连接有顶压螺母,橡胶密封塞套在第二内导油管上并自上而下插设在第二外导油管上端部的圆锥形结构内,顶压螺母下端面与橡胶密封塞上端压接配合,橡胶密封塞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外导油管内壁压接密封的外密封圈以及与第二内导油管外壁压接密封的内密封圈;橡胶密封塞侧部开设有与第三回流管的进口端连通的槽孔,槽孔底部敞口与第二回流腔连通。
换热盘上表面铺设有位于内筒体内部的耐磨导热板,耐磨导热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定位柱,搅拌轴的下端为底部敞口的圆槽,圆槽套设在定位柱上与定位柱转动连接。
还包括自动温控系统,自动温控系统包括电控装置、涂料温度传感器和导热油温度传感器,涂料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一安装管内,导热油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二安装管内,所述导热油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伸入到环形空腔内,所述涂料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伸入到内筒体内,所述导热油温度传感器和涂料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电控装置通过线路连接,电控装置通过控制线分别与上循环油泵和下循环油泵连接;
电控装置包括温度控制盒,温度控制盒中设有导热油温度上限和导热油温度下限。
出料管包括内出料管和外出料管,内出料管固定连接在外筒体上并从内筒体内底部由内向外依次穿过内筒体的筒壁和外筒体的侧壁,外出料管穿过外壳体,内出料管和外出料管通过法兰连接结构同轴向可拆卸固定连接,外壳体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启闭外出料管出口端的启闭装置;
启闭装置包括滑轨、挡料板、齿轮、齿条和摇柄,滑轨固定在外出料管左右两侧的外壳体外壁上,挡料板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在滑轨上,齿条固定在挡料板上,齿轮同轴向固定连接在摇柄的转轴上,外壳体的外壁在滑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耳板,摇柄的转轴转动连接在耳板上,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滑轨下端设有用于在垂直方向对挡料板限位的挡料限位板,挡料限位板上固定设置有位于外出料管下方的导料槽板。
所述外筒体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连接块,连接块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板,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槽形板,连接板装配在槽形板内并通过安装螺栓与槽形板紧固连接。
隔热盖体在加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包括均顶部敞口的圆管部和加料槽部,圆管部固定设置在加料口内,加料槽部与圆管部的顶部齐平,加料槽部的底部倾斜设置,加料槽部的最低处与圆管部连通,圆管部和加料槽部内设置有绝热塞,绝热塞的顶部设置有把手。
第二内导油管上端部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上设置有进油阀,进油管上端设置有上大下小呈圆锥形的聚油罩,下加热容器底部连接有伸出外壳体外部的第一排油管,第一排油管上设置有位于外壳体外部的第一排油阀,环形空腔底部连接有向上穿过换热盘的第二排油管,第二排油管下端水平折弯后伸出外壳体,第二排油管上设置有第二排油阀。
搅拌叶片组件底部与耐磨导热板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设置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和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分别对内筒体的外圆周部和底部进行加热。
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的加热过程为:上电加热棒对上加热容器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上循环油泵将上加热容器内高温的导热油由第二抽油管和第二内导油管进入环形空腔内,最后由设置在环形空腔内的下导油管上的循环油孔流入到环形空腔内,环形空腔内顶部的温度较低的导热油向上依次经第二回流腔和第三回流管回流到上加热容器内,再经过上电加热棒的加热,导热油在环形空腔内循环流动。从而使导热油通过热传导的原理对内筒体圆周面处的涂料进行加热。
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的加热过程为:下电加热棒对下加热容器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下循环油泵将下加热容器内高温的导热油依次经第一抽油管、第一内导油管和注油管向上流入到半径最小的一个换热管内,再经供油管依次流入到其他的换热管内,换热管以及换热管上部的散热翅片将热量传导到换热盘顶部,并通过耐磨导热盘将高温传递到内筒体底部的涂料,对内筒体底部的涂料进行加热。温度较低的导热油在每个换热管的后侧沿第一回流管流入到第一外导油管的内壁与第一内导油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第一回流腔,再经第二回流管回流到下加热容器内,再加热升温后由下循环油泵抽入到换热管内对内筒体底部的涂料进行加热,如此一直循环。
通过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对内筒体底部的加热以及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对内筒体外圆周侧部的加热,能够确保内筒体内的涂料加热温度的一致性,确保内筒体底部的涂料不焦烧、不结块,涂料的融化速度和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在加热的同时,电机减速机驱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将内筒体内的涂料搅拌,也有助于涂料受热均匀,并且避免了内筒体底部的涂料不焦烧、不结块。
通过使用自动温控系统,不再需要人工控制上电加热棒、下电加热棒的加热温度以及上循环油泵、下循环油泵的泵油速度,可根据导热油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的导热油的温度以及涂料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涂料的温度情况自动调整上电加热棒、下电加热棒的加热功率和上循环油泵、下循环油泵的泵油速度,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温控调节更加精准;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涂料,施工人员可自行设定不同的温度控制范围,实现所熔涂料温度的自动控制,更加节能,并且确保涂料的融化速度和质量。
涂料由进料斗的加料槽部倒入,涂料由高到低沿加料槽部的底部经圆管部流入到内筒体内部,涂料加满后,使用绝热塞将圆管部的敞口塞住,提高保温效果。在加热过程中,涂料被加热后会产生烟气,烟气由排烟管排出。
在第一内导油管和第一外导油管之间设置下密封结构,在第二内导油管和第二外导油管之间设置上密封结构,下密封结构和上密封结构的构造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下面说明上密封结构的密封工作原理:由于第二内导油管同轴向设置在第二外导油管内部,因此在第二外导油管上端设置了与第二内导油管紧固连接的上密封结构,上密封结构采用顶压螺母压紧圆锥形结构的橡胶密封塞,橡胶密封塞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外导油管内壁压接密封的外密封圈以及与内导油管外壁压接密封的内密封圈,顶压螺母对橡胶密封塞压的越紧,密封效果越好。
出料采用手摇手柄的方式,并通过齿轮驱动齿条,齿条带动挡料板沿滑轨上下移动,从而将出料管封堵或开启。出料管采用内出料管和外出料管,并通过法兰连接结构同轴向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可方便安装内出料管和外出料管的拆卸和安装。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的具体结构与出料管的结构相同,均采用两节,并通过法兰连接结构同轴向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加热前,将导热油由进油管上的聚油罩倒入到第二内导油管内,经下导油管流入到环形空腔内,环形空腔注满后继续倒油,直到上加热容器和上循环油泵内也注满后关闭进油阀。由于出料管设置在内筒体的下侧部,涂料在通过出料管排出时受到环形空腔内的高温导热油和换热盘内换热管的均匀加热,对排出的涂料起到加热更加均匀的作用。
加热前向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内注入导热油的过程为,开启第一排油阀,使用注油泵将导热油从第一排油管向下加热容器内注入,同时开启下循环油泵,将下加热容器内的导热油泵入到换热管,当注油泵的注入压力达到一定标准后,注油泵停止,关闭第一排油阀。同样,当需要将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内的导热油排出时,将第一排油阀开启,导热油由第一排油管排出。
当需要将环形空腔内的导热油排出时,打开第二排油阀,导热油由第二排油管排出。外壳体的内壁侧部通过槽形板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外筒体、内筒体上端边沿均与隔热盖体固定并密封连接,内筒体底部通过柱状筒起到支撑作用,并通过内出料管、第一安装管和第二安装管与外筒体连接,从而使内筒体定位。
本发明中的电控装置指PLC、单片机或集成电路,为现有常规技术。
本发明的换热盘内的换热管呈圆环形,组成同心圆换热管组,在同样的压力下,管壁可以做的很薄,传热更快;同样的热负荷,设备体积更小。采用圆环形换热管降低了制作难度,更容易保证产品质量,热交换后的导热油及时排出换热盘,提高了换热效率。散热翅片不仅增加了组件强度,还增加了换热面积。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能够使涂料的总受热面积较大且比较均匀,使涂料的融化速度和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能够对本发明中的部件进行拆换,便于定期更换最易受损的部件,延长整机使用寿命,降低成本;采用导热油的循环加热的方式,并通过自动控制,更加节约能源,也提高涂料的加热质量,并降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换热盘的内部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启闭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图1中上密封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包括减速电机1、内筒体2、搅拌轴3、搅拌叶片组件4、排烟管5、外筒体6、外壳体7、加料口和出料管,外壳体7顶部敞口,外筒体6和内筒体2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隔热盖体8,外筒体6和内筒体2的底部设置有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搅拌轴3位于内筒体2内部,内筒体2位于外筒体6内部,外筒体6位于外壳体7内部,搅拌轴3、外壳体7、内筒体2和外筒体6的中心线重合且该中心线沿垂直方向设置,外壳体7为双层结构,外壳体7的内部填充有隔热材料层9,排烟管5和加料口均设置在隔热盖体8上并与内筒体2连通, 出料管水平设置在外壳体7下侧部且出料管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外壳体7、外筒体6和内筒体2;隔热盖体8顶部设置有安装座10,减速电机1设置在安装座10上并与搅拌轴3上端传动连接,搅拌轴3上部通过轴套与隔热盖体8转动连接,搅拌轴3搅拌叶片组件4固定设置在搅拌轴3上;
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包括换热盘11、下加热容器12和下循环油泵13,换热盘11整体呈圆盘形结构且内部具有空腔,外筒体6和内筒体2的下端边沿均与换热盘1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换热盘11的外圆周表面和底面均设置有隔热保温层14,外壳体7内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换热盘11的支柱15,下加热容器12和下循环油泵13均设置在外壳体7内的底部,换热盘11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均与换热盘11同心圆的换热管16,换热管16的外径与换热盘11内的空腔的高度相等,每个换热管16的上部均设置有与换热盘11顶部连接的散热翅片17,换热盘11的中心处沿垂直方向设置有第一外导油管18和第一内导油管19,第一内导油管19同轴向设置在第一外导油管18内,第一外导油管18的内壁与第一内导油管19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回流腔20,第一外导油管18和第一内导油管19的上端均与换热盘11内的顶壁固定连接,第一外导油管18和第一内导油管19的下端穿过换热盘11的底部和隔热保温层14,换热盘11内部的后侧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将所有的换热管16后侧部连通的第一回流管21,第一回流管21的前端与第一外导油管18连接并与第一回流腔20连通,换热盘11内部的前侧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将所有的换热管16前侧部连通的供油管22,第一内导油管19的前侧连接有穿过第一外导油管18和半径最小的一个换热管16内部的注油管23,注油管23的外径小于供油管22的外径,注油管23与供油管22具有同一中心线;
第一内导油管19的下端与下循环油泵13的出油口连接,下循环油泵13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抽油管79与下加热容器12的下部连接,第一外导油管18的下端与第一内导油管19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下密封结构24,下加热容器12内设置有下电加热棒25,下加热容器12上部通过第二回流管26与第一外导油管18下侧部连接,第二回流管26的回流进口与第一回流腔20连通;
外筒体6内侧壁和内筒体2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27,外壳体7上侧部设置有支架28,支架28和隔热盖体8上设置有用于向环形空腔27内提供循环加热油的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
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包括上加热容器29,上加热容器29外部设置有保温棉30,上加热容器29内设置有上电加热棒31,隔热盖体8顶部垂直设置有第二外导油管32,第二外导油管32的内径尺寸与环形空腔27沿径向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二外导油管32下端穿过隔热盖体8并与环形空腔27连通,第二外导油管32内同轴向设置有第二内导油管33,第二内导油管33的外径小于第二外导油管32的内径,第二内导油管33下端伸入到环形空腔27底部,第二内导油管33下端连接有套在内筒体2外部的下导油管34,下导油管34呈圆环形,下导油管34内圈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片35与内筒体2外圆周表面固定连接,下导油管34下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循环油孔,第二内导油管33上端连接有上循环油泵36,上循环油泵36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抽油管37与上加热容器29一侧连通,第二内导油管33上设置有与第二外导油管32上端部密封配合的上密封结构38,第二外导油管32侧部通过第三回流管39与上加热容器29的另一侧连通,第二外导油管32的内壁与第二内导油管33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回流腔40,第三回流管39的进口端与第二回流腔40连通。
下密封结构24和上密封结构38的构造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
上密封结构38包括橡胶密封塞41,第二外导油管32的上端部内壁和橡胶密封塞41的外壁均呈上粗下细的圆锥形结构,第二内导油管33外部在第二外导油管32上方螺纹连接有顶压螺母42,橡胶密封塞41套在第二内导油管33上并自上而下插设在第二外导油管32上端部的圆锥形结构内,顶压螺母42下端面与橡胶密封塞41上端压接配合,橡胶密封塞41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外导油管32内壁压接密封的外密封圈43以及与第二内导油管33外壁压接密封的内密封圈44;橡胶密封塞41侧部开设有与第三回流管39的进口端连通的槽孔45,槽孔45底部敞口与第二回流腔40连通。
换热盘11上表面铺设有位于内筒体2内部的耐磨导热板46,耐磨导热板46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支撑座47,支撑座47上设置有定位柱48,搅拌轴3的下端为底部敞口的圆槽,圆槽套设在定位柱48上与定位柱48转动连接。
还包括自动温控系统,自动温控系统包括电控装置(图中未示出)、涂料温度传感器49和导热油温度传感器50,涂料温度传感器49安装在第一安装管51内,导热油温度传感器50安装在第二安装管52内,所述导热油温度传感器50的探头伸入到环形空腔27内,所述涂料温度传感器49的探头伸入到内筒体2内,所述导热油温度传感器50和涂料温度传感器49分别与电控装置通过线路连接,电控装置通过控制线分别与上循环油泵36和下循环油泵13连接;
电控装置包括温度控制盒,温度控制盒中设有导热油温度上限和导热油温度下限。
出料管包括内出料管53和外出料管54,内出料管53固定连接在外筒体6上并从内筒体2内底部由内向外依次穿过内筒体2的筒壁和外筒体6的侧壁,外出料管54穿过外壳体7,内出料管53和外出料管54通过法兰连接结构同轴向可拆卸固定连接,外壳体7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启闭外出料管54出口端的启闭装置;
启闭装置包括滑轨55、挡料板56、齿轮57、齿条58和摇柄59,滑轨55固定在外出料管54左右两侧的外壳体7外壁上,挡料板56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在滑轨55上,齿条58固定在挡料板56上,齿轮57同轴向固定连接在摇柄59的转轴60上,外壳体7的外壁在滑轨5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耳板61,摇柄59的转轴60转动连接在耳板61上,齿轮57与齿条58啮合传动,滑轨55下端设有用于在垂直方向对挡料板56限位的挡料限位板62,挡料限位板62上固定设置有位于外出料管54下方的导料槽板63。
所述外筒体6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连接块64,连接块64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板65,外壳体7的内壁上设置有槽形板66,连接板65装配在槽形板66内并通过安装螺栓67与槽形板66紧固连接。
隔热盖体8在加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包括均顶部敞口的圆管部68和加料槽部69,圆管部68固定设置在加料口内,加料槽部69与圆管部68的顶部齐平,加料槽部69的底部倾斜设置,加料槽部69的最低处与圆管部68连通,圆管部68和加料槽部69内设置有绝热塞70,绝热塞70的顶部设置有把手71。
第二内导油管33上端部连接有进油管72,进油管72上设置有进油阀73,进油管72上端设置有上大下小呈圆锥形的聚油罩74,下加热容器12底部连接有伸出外壳体7外部的第一排油管75,第一排油管75上设置有位于外壳体7外部的第一排油阀76,环形空腔27底部连接有向上穿过换热盘11的第二排油管77,第二排油管77下端水平折弯后伸出外壳体7,第二排油管77上设置有第二排油阀78。
搅拌叶片组件4底部与耐磨导热板46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耐磨导热板46起到减轻涂料在被搅拌过程中对换热盘11摩擦的作用)。
本发明设置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和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分别对内筒体2的外圆周部和底部进行加热。
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的加热过程为:上电加热棒31对上加热容器29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上循环油泵36将上加热容器29内高温的导热油由第二抽油管37和第二内导油管33进入环形空腔27内,最后由设置在环形空腔27内的下导油管34上的循环油孔流入到环形空腔27内,环形空腔27内顶部的温度较低的导热油向上依次经第二回流腔40和第三回流管39回流到上加热容器29内,再经过上电加热棒31的加热,导热油在环形空腔27内循环流动。从而使导热油通过热传导的原理对内筒体2圆周面处的涂料进行加热。
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的加热过程为:下电加热棒25对下加热容器12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下循环油泵13将下加热容器12内高温的导热油依次经第一抽油管79、第一内导油管19和注油管23向上流入到半径最小的一个换热管16内,再经供油管22依次流入到其他的换热管16内,换热管16以及换热管16上部的散热翅片17将热量传导到换热盘11顶部,并通过耐磨导热盘将高温传递到内筒体2底部的涂料,对内筒体2底部的涂料进行加热。温度较低的导热油在每个换热管16的后侧沿第一回流管21流入到第一外导油管18的内壁与第一内导油管19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第一回流腔20,再经第二回流管回流到下加热容器12内,再加热升温后由下循环油泵13抽入到换热管16内对内筒体2底部的涂料进行加热,如此一直循环。
通过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对内筒体2底部的加热以及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对内筒体2外圆周侧部的加热,能够确保内筒体2内的涂料加热温度的一致性,确保内筒体2底部的涂料不焦烧、不结块,涂料的融化速度和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在加热的同时,电机减速机驱动搅拌轴3转动,搅拌轴3上的搅拌叶片将内筒体2内的涂料搅拌,也有助于涂料受热均匀,并且避免了内筒体2底部的涂料不焦烧、不结块。
通过使用自动温控系统,不再需要人工控制上电加热棒31、下电加热棒25的加热温度以及上循环油泵36、下循环油泵13的泵油速度,可根据导热油温度传感器50实时监测的导热油的温度以及涂料温度传感器49实时监测的涂料的温度情况自动调整上电加热棒31、下电加热棒25的加热功率和上循环油泵36、下循环油泵13的泵油速度,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温控调节更加精准;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涂料,施工人员可自行设定不同的温度控制范围,实现所熔涂料温度的自动控制,更加节能,并且确保涂料的融化速度和质量。
涂料由进料斗的加料槽部69倒入,涂料由高到低沿加料槽部69的底部经圆管部68流入到内筒体2内部,涂料加满后,使用绝热塞70将圆管部68的敞口塞住,提高保温效果。在加热过程中,涂料被加热后会产生烟气,烟气由排烟管5排出。
在第一内导油管19和第一外导油管18之间设置下密封结构24,在第二内导油管33和第二外导油管32之间设置上密封结构38,下密封结构24和上密封结构38的构造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下面说明上密封结构38的密封工作原理:由于第二内导油管33同轴向设置在第二外导油管32内部,因此在第二外导油管32上端设置了与第二内导油管33紧固连接的上密封结构38,上密封结构38采用顶压螺母42压紧圆锥形结构的橡胶密封塞41,橡胶密封塞41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外导油管32内壁压接密封的外密封圈43以及与内导油管外壁压接密封的内密封圈44,顶压螺母42对橡胶密封塞41压的越紧,密封效果越好。
出料采用手摇手柄的方式,并通过齿轮57驱动齿条58,齿条58带动挡料板56沿滑轨55上下移动,从而将出料管封堵或开启。出料管采用内出料管53和外出料管54,并通过法兰连接结构同轴向可拆卸固定连接,这样可方便安装内出料管53和外出料管54的拆卸和安装。第一安装管51和第二安装管52的具体结构与出料管的结构相同,均采用两节,并通过法兰连接结构同轴向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加热前,将导热油由进油管72上的聚油罩74倒入到第二内导油管33内,经下导油管34流入到环形空腔27内,环形空腔27注满后继续倒油,直到上加热容器29和上循环油泵36内也注满后关闭进油阀73。由于出料管设置在内筒体2的下侧部,涂料在通过出料管排出时受到环形空腔27内的高温导热油和换热盘11内换热管16的均匀加热,对排出的涂料起到加热更加均匀的作用。
加热前向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内注入导热油的过程为,开启第一排油阀76,使用注油泵将导热油从第一排油管75向下加热容器12内注入,同时开启下循环油泵13,将下加热容器12内的导热油泵入到换热管16,当注油泵的注入压力达到一定标准后,注油泵停止,关闭第一排油阀76。同样,当需要将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内的导热油排出时,将第一排油阀76开启,导热油由第一排油管75排出。
当需要将环形空腔27内的导热油排出时,打开第二排油阀78,导热油由第二排油管77排出。外壳体7的内壁侧部通过槽形板66与连接板65可拆卸连接。外筒体6、内筒体2上端边沿均与隔热盖体8固定并密封连接,内筒体2底部通过柱状筒起到支撑作用,并通过内出料管53、第一安装管51和第二安装管52与外筒体6连接,从而使内筒体2定位。
本发明中的电控装置指PLC、单片机或集成电路,为现有常规技术。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电机、内筒体、搅拌轴、搅拌叶片组件、排烟管、外筒体、外壳体、加料口和出料管,外壳体顶部敞口,外筒体和内筒体的顶部水平设置有隔热盖体,外筒体和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搅拌轴位于内筒体内部,内筒体位于外筒体内部,外筒体位于外壳体内部,搅拌轴、外壳体、内筒体和外筒体的中心线重合且该中心线沿垂直方向设置,外壳体为双层结构,外壳体的内部填充有隔热材料层,排烟管和加料口均设置在隔热盖体上并与内筒体连通, 出料管水平设置在外壳体下侧部且出料管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外壳体、外筒体和内筒体;隔热盖体顶部设置有安装座,减速电机设置在安装座上并与搅拌轴上端传动连接,搅拌轴上部通过轴套与隔热盖体转动连接,搅拌轴搅拌叶片组件固定设置在搅拌轴上;
下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包括换热盘、下加热容器和下循环油泵,换热盘整体呈圆盘形结构且内部具有空腔,外筒体和内筒体的下端边沿均与换热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换热盘的外圆周表面和底面均设置有隔热保温层,外壳体内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换热盘的支柱,下加热容器和下循环油泵均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底部,换热盘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均与换热盘同心圆的换热管,换热管的外径与换热盘内的空腔的高度相等,每个换热管的上部均设置有与换热盘顶部连接的散热翅片,换热盘的中心处沿垂直方向设置有第一外导油管和第一内导油管,第一内导油管同轴向设置在第一外导油管内,第一外导油管的内壁与第一内导油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回流腔,第一外导油管和第一内导油管的上端均与换热盘内的顶壁固定连接,第一外导油管和第一内导油管的下端穿过换热盘的底部和隔热保温层,换热盘内部的后侧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将所有的换热管后侧部连通的第一回流管,第一回流管的前端与第一外导油管连接并与第一回流腔连通,换热盘内部的前侧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将所有的换热管前侧部连通的供油管,第一内导油管的前侧连接有穿过第一外导油管和半径最小的一个换热管内部的注油管,注油管的外径小于供油管的外径,注油管与供油管具有同一中心线;
第一内导油管的下端与下循环油泵的出油口连接,下循环油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抽油管与下加热容器的下部连接,第一外导油管的下端与第一内导油管的外壁之间设置有下密封结构,下加热容器内设置有下电加热棒,下加热容器上部通过第二回流管与第一外导油管下侧部连接,第二回流管的回流进口与第一回流腔连通;
外筒体内侧壁和内筒体外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外壳体上侧部设置有支架,支架和隔热盖体上设置有用于向环形空腔内提供循环加热油的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
上导热油循环加热器包括上加热容器,上加热容器外部设置有保温棉,上加热容器内设置有上电加热棒,隔热盖体顶部垂直设置有第二外导油管,第二外导油管的内径尺寸与环形空腔沿径向方向的长度相等,第二外导油管下端穿过隔热盖体并与环形空腔连通,第二外导油管内同轴向设置有第二内导油管,第二内导油管的外径小于第二外导油管的内径,第二内导油管下端伸入到环形空腔底部,第二内导油管下端连接有套在内筒体外部的下导油管,下导油管呈圆环形,下导油管内圈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片与内筒体外圆周表面固定连接,下导油管下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循环油孔,第二内导油管上端连接有上循环油泵,上循环油泵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抽油管与上加热容器一侧连通,第二内导油管上设置有与第二外导油管上端部密封配合的上密封结构,第二外导油管侧部通过第三回流管与上加热容器的另一侧连通,第二外导油管的内壁与第二内导油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回流腔,第三回流管的进口端与第二回流腔连通;
下密封结构和上密封结构的构造相同且上下对称设置;
上密封结构包括橡胶密封塞,第二外导油管的上端部内壁和橡胶密封塞的外壁均呈上粗下细的圆锥形结构,第二内导油管外部在第二外导油管上方螺纹连接有顶压螺母,橡胶密封塞套在第二内导油管上并自上而下插设在第二外导油管上端部的圆锥形结构内,顶压螺母下端面与橡胶密封塞上端压接配合,橡胶密封塞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设置有与第二外导油管内壁压接密封的外密封圈以及与第二内导油管外壁压接密封的内密封圈;橡胶密封塞侧部开设有与第三回流管的进口端连通的槽孔,槽孔底部敞口与第二回流腔连通;
换热盘上表面铺设有位于内筒体内部的耐磨导热板,耐磨导热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有定位柱,搅拌轴的下端为底部敞口的圆槽,圆槽套设在定位柱上与定位柱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温控系统,自动温控系统包括电控装置、涂料温度传感器和导热油温度传感器,涂料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一安装管内,导热油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第二安装管内,所述导热油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伸入到环形空腔内,所述涂料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伸入到内筒体内,所述导热油温度传感器和涂料温度传感器分别与电控装置通过线路连接,电控装置通过控制线分别与上循环油泵和下循环油泵连接;
电控装置包括温度控制盒,温度控制盒中设有导热油温度上限和导热油温度下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其特征在于:出料管包括内出料管和外出料管,内出料管固定连接在外筒体上并从内筒体内底部由内向外依次穿过内筒体的筒壁和外筒体的侧壁,外出料管穿过外壳体,内出料管和外出料管通过法兰连接结构同轴向可拆卸固定连接,外壳体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启闭外出料管出口端的启闭装置;
启闭装置包括滑轨、挡料板、齿轮、齿条和摇柄,滑轨固定在外出料管左右两侧的外壳体外壁上,挡料板的左右两侧均滑动连接在滑轨上,齿条固定在挡料板上,齿轮同轴向固定连接在摇柄的转轴上,外壳体的外壁在滑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耳板,摇柄的转轴转动连接在耳板上,齿轮与齿条啮合传动,滑轨下端设有用于在垂直方向对挡料板限位的挡料限位板,挡料限位板上固定设置有位于外出料管下方的导料槽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若干连接块,连接块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板,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槽形板,连接板装配在槽形板内并通过安装螺栓与槽形板紧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其特征在于:隔热盖体在加料口处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包括均顶部敞口的圆管部和加料槽部,圆管部固定设置在加料口内,加料槽部与圆管部的顶部齐平,加料槽部的底部倾斜设置,加料槽部的最低处与圆管部连通,圆管部和加料槽部内设置有绝热塞,绝热塞的顶部设置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其特征在于:第二内导油管上端部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上设置有进油阀,进油管上端设置有上大下小呈圆锥形的聚油罩,下加热容器底部连接有伸出外壳体外部的第一排油管,第一排油管上设置有位于外壳体外部的第一排油阀,环形空腔底部连接有向上穿过换热盘的第二排油管,第二排油管下端水平折弯后伸出外壳体,第二排油管上设置有第二排油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其特征在于:搅拌叶片组件底部与耐磨导热板之间具有3-5mm的间隙。
CN201710935591.5A 2017-10-10 2017-10-10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Active CN1077472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5591.5A CN107747273B (zh) 2017-10-10 2017-10-10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5591.5A CN107747273B (zh) 2017-10-10 2017-10-10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7273A CN107747273A (zh) 2018-03-02
CN107747273B true CN107747273B (zh) 2023-07-07

Family

ID=61255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35591.5A Active CN107747273B (zh) 2017-10-10 2017-10-10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472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0747B (zh) * 2018-08-29 2023-07-18 浙江格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电热管加热量子能传导液的电加热设备
CN109338864A (zh) * 2018-10-19 2019-02-15 安徽家思特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道路的路面标线用涂料加热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517A (zh) * 2009-12-23 2010-12-0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动机台架试验用机油取输装置
JP2011190633A (ja) * 2010-03-16 2011-09-29 Toyo Nainenki Kogyosha:Kk 路面標示用塗料の溶解装置
CN103866671A (zh) * 2014-03-20 2014-06-18 河南高远公路养护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再生综合修补车的沥青加热箱
CN204131956U (zh) * 2014-10-17 2015-02-04 陈会妮 定量、定位播种机构
CN204718126U (zh) * 2015-06-09 2015-10-21 山东汇金彩钢有限公司 油漆加热桶
CN204803731U (zh) * 2015-06-04 2015-11-25 瑞德(新乡)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灌缝机
CN205441512U (zh) * 2015-12-29 2016-08-10 郑州市诚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储存罐及其罐体
CN105863218A (zh) * 2016-05-18 2016-08-17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喷涂施工设备
US9732280B1 (en) * 2015-08-14 2017-08-15 Fabworks & Services, Llc Burner kettle for asphalt paving apparatus
CN207862742U (zh) * 2017-10-10 2018-09-14 黄河科技学院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7517A (zh) * 2009-12-23 2010-12-0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动机台架试验用机油取输装置
JP2011190633A (ja) * 2010-03-16 2011-09-29 Toyo Nainenki Kogyosha:Kk 路面標示用塗料の溶解装置
CN103866671A (zh) * 2014-03-20 2014-06-18 河南高远公路养护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再生综合修补车的沥青加热箱
CN204131956U (zh) * 2014-10-17 2015-02-04 陈会妮 定量、定位播种机构
CN204803731U (zh) * 2015-06-04 2015-11-25 瑞德(新乡)路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加热灌缝机
CN204718126U (zh) * 2015-06-09 2015-10-21 山东汇金彩钢有限公司 油漆加热桶
US9732280B1 (en) * 2015-08-14 2017-08-15 Fabworks & Services, Llc Burner kettle for asphalt paving apparatus
CN205441512U (zh) * 2015-12-29 2016-08-10 郑州市诚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沥青储存罐及其罐体
CN105863218A (zh) * 2016-05-18 2016-08-17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非固化橡胶沥青喷涂施工设备
CN207862742U (zh) * 2017-10-10 2018-09-14 黄河科技学院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7273A (zh) 2018-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86375B (zh) 桥梁及道路的路面标线用涂料加热罐
CN204485863U (zh) 一种双向搅拌式加热反应釜
CN107747273B (zh)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CN103924400A (zh) 高效节能低排放皮毛染色机及皮毛染色方法
CN105200901A (zh) 一种沥青路面养护车上的保温料仓
CN207430630U (zh) 桥梁及道路的路面标线用涂料加热罐
CN107552321B (zh) 标线涂料导热油循环加热式料罐
CN207862742U (zh) 标线涂料导热油双循环热熔罐
CN205420288U (zh) 一种沥青快速熔料机
CN208344986U (zh) 一种沥青存储罐
CN115262321A (zh) 一种基于沥青施工的加热机
CN204093374U (zh) 一种温控胶水搅拌装置
CN207857247U (zh) 标线涂料导热油循环加热式料罐
CN206897224U (zh) 一种新型高效浇注沥青搅拌机
CN205349713U (zh) 一种立式保温齿轮泵
CN208038990U (zh) 用于热熔桥梁及道路标线涂料的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
CN204100748U (zh) 一种环保干燥回转筒
CN113368784A (zh) 一种整体式三段式热熔釜
CN206721616U (zh) 一种保温性能良好的沥青洒布机
CN206570644U (zh) 一种用于施工现场的沥青装置
CN205591078U (zh) 一种具有防粘料加热装置的沥青再生滚筒
CN105696443A (zh) 具有防粘料加热装置的沥青再生滚筒及防粘料方法
CN219988303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注塑原料加热装置
CN210194405U (zh)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路面灌缝机
CN215353335U (zh) 一种整体式三段式热熔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