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42620B -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42620B
CN107742620B CN201710939982.4A CN201710939982A CN107742620B CN 107742620 B CN107742620 B CN 107742620B CN 201710939982 A CN201710939982 A CN 201710939982A CN 107742620 B CN107742620 B CN 1077426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s
power module
integrated power
low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399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42620A (zh
Inventor
李祥
吴美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il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il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il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il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399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4262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42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2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42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26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3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 H01L23/3107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the device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 H01L23/312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the device being completely enclosed a substrate forming part of the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5Lead-frames or other flat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11Additional leads joined to the metallisation on the insulating substrate, e.g. pins, bumps, wires, flat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03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 H01L25/04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 H01L25/0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all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the same sub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assemblies of rectifier diodes the devices not having separate containers the devices being of a type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9/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07Geometrical layout of the components, e.g. computer aided design; custom LSI, semi-custom LSI, standard cell techniqu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35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 H01L2224/48137Connecting between different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i.e. chip-to-chip the bodies being arranged next to each other, e.g.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4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9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 plurality of wire connectors
    • H01L2224/491Disposition
    • H01L2224/4911Disposition the connectors being bonded to at least one common bonding area, e.g. daisy chain
    • H01L2224/49111Disposition the connectors being bonded to at least one common bonding area, e.g. daisy chain the connectors connecting two common bonding areas, e.g. Litz or braid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9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 plurality of wire connectors
    • H01L2224/491Disposition
    • H01L2224/4912Layout
    • H01L2224/49171Fan-out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该集成功率模块包括: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具有多个管芯垫和多个管脚;以及固定在所述多个管芯垫上的多个高侧晶体管和多个低侧晶体管、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和辅助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用于为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用于为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所述辅助模块布置在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之间。该集成功率模块采用辅助模块改善模块内的芯片布局和走线,从而可以提高集成功率模块的可靠性,提升生产良率和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半导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及智能功率模块。
背景技术
在电机驱动应用中,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电路从直流电源产生三相的驱动电压,用于向三相电机供电。现有的电机驱动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多个栅极驱动芯片、以及由多个晶体管组成的全桥电路。随着人们对于芯片高集成、小型化的需求,已经将电机驱动电路形成集成功率模块,以实现电机控制和功率驱动一体化。
图1和2分别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集成功率模块的示意性电路图和内部透视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电机控制专用芯片A1、第一至第三栅极驱动芯片U1至U3、以及第一至第三高侧晶体管Q11、Q21和Q31、第一至第三低侧晶体管Q12、Q22和Q32。电机控制专用芯片A1用于产生预定相位差的逻辑控制信号。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1用于产生控制信号,用于控制串联连接的第一高侧晶体管Q11和第一低侧晶体管Q12的导通状态,在二者的中间节点U产生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U相输出信号。类似地,在第二高侧晶体管Q21和第二低侧晶体管Q22的中间节点V产生V相输出信号,以及在第三高侧晶体管Q31和第三低侧晶体管Q32的中间节点W产生W相输出信号。
栅极驱动芯片如图2所示,集成功率模块100将控制芯片、栅极驱动芯片和晶体管安装在同一个引线框上。在集成功率模块100中,第一至第三高侧晶体管Q11、Q21、Q31和第一至第三低侧晶体管Q12、Q22、Q32沿横向并列设置于独立的焊芯垫上。由于焊芯垫之间需要留有安全距离,晶体管横向上的尺寸受到限制。栅极驱动芯片第一至第三栅极驱动芯片U1至U3和电机控制专用芯片A1的位置选择大大占用了纵向空间,进一步使得晶体管纵向的尺寸也受到了限制。由于晶体管的尺寸受到限制,因此集成功率模块100的输出功率也受到限制。进一步地,在集成功率模块100中,第一至第三低侧晶体管Q12、Q22、Q32的源极均连接至同一管脚PGND,在系统应用上只能应用于单电阻采样,无法应用扩展或升级。
此外,集成功率模块100中的芯片数量多达4个。芯片之间采用引线连接,因此,在集成功率模块100内部,引线数量多、乱、杂、长,封装时容易受到应力发生引线弯曲、短路、塌陷、漏引线、引线断裂等问题,使得模块生产的不良率增加,生产成本增高。高压管脚与低压管脚设置混乱,增加了外围PCB走线的复杂程度。
此外,现有技术提供的集成功率模块100中的栅极驱动芯片第一至第三栅极驱动芯片U1至U3中包括自举二极管,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自举电阻的阻值在300Ω左右,高于一般模块十几倍,可能会导致系统启动不良或变慢,影响系统性能。
进一步地,该集成功率模块100中的栅极驱动芯片第一至第三栅极驱动芯片U1至U3没有集成过流保护、过温保护、FO报警等功能,使得该集成功率模块100的布局设计无法用来重复封装成不内置电机控制专用芯片A1的集成功率模块,如额外增加低压栅极驱动模块,其管脚引线又会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功率模块,其可在实现小体积封装模块的低成本、多管脚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大功率以及可扩展功能的智能功率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具有多个管芯垫和多个管脚;以及固定在所述多个管芯垫上的多个高侧晶体管和多个低侧晶体管、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和辅助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用于为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用于为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提供栅极驱动信号并且包括电机控制专用芯片的功能并且包括电机控制专用芯片的功能,所述辅助模块布置在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包括电机控制专用模块和低压栅极驱动模块,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包括第一至第三组管脚,第一组管脚用于提供低侧栅极驱动信号,第二组管脚用于提供高侧栅极控制信号、模拟信号和I/O信号,第三组管脚用于接收霍尔信号。
优选地,所述电机控制专用模块及经由所述第二组管脚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外部的引线向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提供高侧栅极控制信号,经由所述第三组管脚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外部的引线从所述集成功率模块的外部获取霍尔信号,以经由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内部的布线向所述低压栅极驱动模块提供低侧栅极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辅助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三侧边,所述集成功率模块还包括第一至第三组引线,所述第一组引线将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第二组管脚和第三组管脚连接至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组引线将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二侧边连接至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的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所述第二组管脚相对应的管脚,所述第三组引线将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三侧边连接至所述集成功率模块的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所述第三组管脚相对应的管脚,其中,所述辅助模块用于减小引线长度,并且利用不同侧边将引线的走线方向分别引导至不同的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为高压栅极驱动芯片,用于提供高压栅极驱动信号,以及提供辅助走线和信号切换功能。
优选地,还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侧边的多个高压管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侧边的多个低压管脚,所述多个低压管脚包括多个控制信号管脚、多个模拟信号管脚和多个I/O信号管脚。
优选地,所述多个控制信号管脚用于提供高侧栅极控制信号和低侧栅极控制信号,并且用于提供高侧栅极控制信号的所述控制信号管脚邻近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用于提供低侧栅极控制信号的所述控制信号管脚邻近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
优选地,还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侧边的多个高压管脚;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侧边的多个低压管脚,所述多个低压管脚包括多个霍尔信号管脚、多个模拟信号和多个I/O信号管脚,其中,所述多个霍尔信号管脚邻接所述辅助模块,并且位于所述第二侧边的多个低压管脚,所述多个低压管脚包括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集成功率模块还包括多个预留管脚,所述预留管脚可连接至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用于拓展所述集成功率模块的功能。
优选地,还包括:彼此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和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依次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所述辅助模块、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依次沿着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组引线和所述第二组引线大致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组引线大致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垂直。
优选地,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固定在公共的管芯垫上,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分别固定在各自的管芯垫上。
优选地,还包括高压带,所述高压带接收高侧驱动供电电压,并且围绕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
优选地,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包括第一至第三高侧晶体管,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包括第一至第三低侧晶体管,所述第一高侧晶体管与所述第一低侧晶体管经由管脚串联连接,且在中间节点提供U相输出电压,所述第二高侧晶体管与所述第二低侧晶体管经由管脚串联连接,且在中间节点提供V相输出电压,所述第三高侧晶体管与所述第三低侧晶体管经由引线串联连接,且在中间节点提供W相输出电压。
优选地,所述多个管芯垫包括第一至第五管芯垫,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高侧晶体管固定在公共的第一管芯垫上,所述第一至第三低侧晶体管分别固定在第二至第四管芯垫上,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固定在公共的第五管芯上。
优选地,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的源极分别经由管脚连接至相对应的外部采样电阻。
优选地,所述多个高压管脚中彼此相邻的管脚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标准间距的n倍,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优选地,根据相邻管脚之间的电压差设置n的数值,以满足电气间距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包括上述的集成功率模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采用辅助模块改善模块内的芯片布局和走线,从而可以改变引线的走向及避免与其他引线之间的交叉,从而实现灵活的芯片布局和走线。因此,引线之间间距足够宽,可以有效地减小引线之间的电磁干扰,模块封装时不容易出现短路、断裂、塌丝等现象,增加了模块生产的可靠性,提升了生产良率和效率。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集成功率模块内部,高侧晶体管和低侧晶体管分开设置。多个高侧晶体管设置在同一个管芯垫上,多个低侧晶体管设置在各自的管芯垫上。因此可以减小晶体管对应管芯垫之间的安全距离,使得可以在该集成功率模块上放置更大尺寸的晶体管,从而可以提高集成功率模块300的输出功率。在集成功率模块的外部分别将三个独立的采样电阻连接至三个低侧晶体管的源极,从而可以分别对三相中的每一相进行采样。因此,该集成功率模块可以实现多种电机控制算法,从而容易扩展和升级。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集成功率模块内部,还包括高压带。所有高压管脚均设计在模块的一侧,所有低压管脚在模块的另一侧,高压带用于隔开高侧晶体管和低侧晶体管。该布局方案很好地杜绝了高压管脚和低压管脚之间因电气间距不够而造成管脚漏电或电路损坏的风险。在印刷电路板的布线上,更有利于高压走线与低压走线分开,避免走线的相互影响。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集成功率模块内部设置多个独立的自举二极管。所述多个自举二极管形成在同一个P型衬底上,从而可以省去分别连接各个二极管的阳极所需的引线。并且,将多个自举二极管设置在同一个P型衬底上的设计,减少了芯片间的安全距离,达到节省了空间的目的。此外,自举二极管的电阻值可以按需求进行调节,只需更换相应自举二极管芯片就可以达到目的。相反的,传统模块的自举二极管集成在高压栅极驱动芯片内部,串联电阻无法减小至理想值,从而会影响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集成功率模块低压管脚的分布进行了精心合理的设计。将集成功率模块的空管脚用于新的霍尔信号管脚。集成功率模块与霍尔信号管脚相对应的管脚均位于集成功率模块的邻近第二辅助模块的一侧中间位置。将易受到干扰要求尽量靠近芯片的模拟信号管脚全部设计放在集成功率模块邻近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一侧,由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直接引线连接至集成功率模块的相应管脚上。最后3个I/O管脚(FG、FGS、CCW)和3个预留管脚则由第一栅极驱动芯片C11的辅助引线连接到集模块300邻近第一栅极成功率驱动芯片的一侧的相应管脚上。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实现了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并且利用辅助模块桥接引线而改善了可靠性。例如,在22mm*11.4mm的面积中,除了实现电机控制和功率驱动一体化之外,还可以放置相对大尺寸的晶体管芯片,达成了增加功率面积的目的。例如,晶体管芯片在彼此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分别有第一尺寸和第二尺寸,所述第一尺寸在0.6毫米至2.5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尺寸在0.6毫米至5毫米的范围内。该模块还集成了BSD、过温、过流、限流、欠压等众多保护功能,还可以对模块进行功能扩展,达到更高的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集成功率模块的示意性电路图。
图2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集成功率模块的内部透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的示意性电路图。
图4示出图3中的第一栅极驱动芯片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管脚分布图。
图5示出图3中的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布局示意性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的内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发明。
在本申请中,术语“高压管脚”表示芯片或封装结构中可能出现高压状态的管脚,术语“低压管脚”表示芯片或封装结构中一直处低压状态的管脚。
本发明可以各种形式呈现,以下将描述其中一些示例。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的示意性电路图。
该集成功率模块300包括第一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1、U22、第一辅助模块C1、第二辅助模块C2、以及第一至第三高侧晶体管Q11、Q21和Q31、第一至第三低侧晶体管Q12、Q22和Q32。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还包括电机控制专用芯片的功能。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的一部分区域用于电机控制专用模块,另一部分区域用于低压栅极驱动模块,在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的内部实现电机控制专用模块与低压栅极驱动模块之间的电连接。进一步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还可以提供辅助走线和信号切换功能。在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外部,经由第二辅助模块C2将电机控制专用模块与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电连接。
根据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将电机控制专用模块和低压栅极控制模块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中,二者之间采用内部连接,采用第二辅助模块用于电机控制专用模块与第一栅极驱动芯片之间的电连接。根据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的其他方面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该集成功率模块进一步集成电机控制功能,并且减少了引线数量。采用第一辅助模块和第二辅助模块可以改善集成功率模块300的内部布局和走线,提高集成功率模块的可靠性,提升了生产良率和效率。
图4示出图3中的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的管脚分布图。
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用于产生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一至第三高侧晶体管Q11、Q21和Q31的导通状态。
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分别包括多个管脚,管脚名称和描述如下表所示。
表1.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的管脚名称及其描述
管脚名称 描述
VBU U相高侧驱动悬浮供电电压
VBV V相高侧驱动悬浮供电电压
VBW W相高侧驱动悬浮供电电压
HINU U相高侧信号输入
HINV V相高侧信号输入
HINW W相高侧信号输入
VCCH 电源电压
COM1
SD 高侧关断输入
WVS W相高侧驱动悬浮供电地
WHO W相高侧栅极输出信号
VVS V相高侧驱动悬浮供电地
VHO V相高侧栅极输出信号
UVS U相高侧驱动悬浮供电地
UHO U相高侧栅极输出信号
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的管脚HINU、HINV、HINW分别连接至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的UH、VH和WH,用于接收高侧控制信号,管脚UHO、VHO、WHO分别连接至第一至第三高侧晶体管Q11、Q21和Q31的栅极,用于提供高侧驱动信号。
在工作中,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根据霍尔传感器检测电机的转子磁体的位置,分别为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提供高侧控制信号和低侧控制信号。进一步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分别用于控制高侧晶体管和低侧晶体管,从而为电机的三相绕组提供三相输出电压。因此,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根据电机的转子磁体的位置作出反应,从而对三相绕组进行相应的激励,以产生转子磁体旋转所需的转矩。
图5示出图3中的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布局示意性框图。
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包括电机控制专用模块ASIC和低压侧栅极驱动模块LVIC。
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将电机控制专用模块和低压栅极控制模块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中。
在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的内部,电机控制专用模块的三个低侧控制信号输出端UL、VL和WL与低压栅极控制模块的三个低侧控制信号输入端LINU、LINV和LINU相连接,电机控制专用模块的稳压输出端VREG、电源电压VCC和地COM分别与低压栅极控制模块的稳压输入端VREG、电源电压VCC和地COM相连接。
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包括多个管脚,其中至少包括未在内部连接的管脚,管脚名称和描述如下表所示。
表2.包括电机控制专用模块的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管脚名称及其描述
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是包括电机控制和低压驱动两种功能的集成芯片。电机控制专用模块和低压栅极驱动模块之间的连接是芯片内部走线,从而减小了外部引线的数量,并且避免受干扰以及响应更迅速,生产良率和产品可靠性更好。在该芯片集成方案中,可以两个模块的重复功能电路合并为一个电路,例如,供电电路,从而可以节省芯片面积和管脚,使得封装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变多。该芯片集成方案可以将节省的芯片资源用于扩展其他功能,例如:数据交换、分时省电、过压检测保护等。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的内部透视图。
集成功率模块300包括引线框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300可以使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引线框架2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300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包括电机控制专用模块和低压栅极驱动模块,以及采用第二辅助模块C2实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与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之间的引线桥接,以及集成功率模块300管脚名称不同。下文对二者的相同之处不再详述。
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第二辅助模块C2位于第五管芯垫215上,第二辅助模块C2位于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集成功率模块300的内部集成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以及第一至第三自举二极管B1、B2、B3。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为高压栅极驱动芯片,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为低压栅极驱动芯片。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的主要功能参见上文结合图4和5描述的内容。在替代的实施例中,第一至第三自举二极管B1、B2、B3可以位于集成功率模块300外部,或者集成在高压栅极驱动芯片中。
第二辅助模块C2用于辅助走线,以改善集成功率模块300的内部布局和走线。第二辅助模块C2是低成本芯片,例如仅包括衬底、布线层和焊盘。可选地,第二辅助模块C2还可以包括有源器件,用于实现信号转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包括电机控制专用模块的功能,因此包括与电机控制专用模块相关的多个管脚。
集成功率模块300包括多个管脚,不仅包括上述与管芯垫相连接的管脚,而且包括采用引线与芯片相连接的多个管脚。集成功率模块300的管脚名称及其描述如下表所示。
表3.集成功率模块的管脚名称及其描述
根据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300的管脚数量和位置与第一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300相同,然而,该集成功率模块300的管脚名称及功能与第一实施例的集成功率模块300相比存在着差别,并且包括新增的第二辅助模块C2。下文仅描述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对二者的相同之处不再详述。
如图6所示,在集成功率模块300内部,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相连接的引线包括第一至第三组引线。根据引线连接方式的不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的管脚可以分为第一至第三组管脚。第一组管脚包括用于提供栅极驱动信号的管脚ULO、VLO、WLO,分别经由第一组引线与三个低侧晶体管相连接。第二组管脚包括用于高压栅极驱动芯片的控制信号管脚(UH、VH、WH等)、模拟信号管脚(VSP、RT、PC、PCT、SNS等)和I/O管脚(FG、FGS、CCW等)和预留管脚,第三组管脚包括用于接收霍尔信号的管脚HWN、HWP、HVN、HVP、HUN、HUP。第二组管脚和第三组管脚经由第一组引线连接至第二辅助模块C2。进一步地,第二组引线将第二组管脚相关的引线从第二辅助模块C2连接至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第三组引线将第三组管脚相关的引线从第二辅助模块C2连接至集成功率模块300的相应管脚。
该集成功率模块300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在第一侧边设置多个高压管脚,包括:在表3示出的直流电源正端P1和P2,高侧驱动悬浮供电电压端VBU、VBV、VBW,输出端U、V、W。在第二侧边设置多个低压管脚,包括多个霍尔信号管脚、多个模拟信号管脚和多个I/O信号管脚。所述多个霍尔信号管脚包括:霍尔输入端HWN、HWP、HVN、HVP、HUN、HUP等。所述多个模拟信号管脚包括:稳压输出端VREG、调速电压输入端VSP、载频设置端RT、相位控制输入端PC、VSP失调输出端PCT、过流感应输入端SNS等。所述多个I/O信号管脚包括FG信号输出端FG、FG信号开关FGS、方向开关CCW等。
在该集成功率模块300中,上述多个低压管脚中彼此相邻的管脚之间的间距为标准间距。上述高压管脚中彼此相邻的管脚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标准间距的n倍,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例如,根据相邻管脚之间的电压差设置n的数值,以满足电气间距的要求。
该集成功率模块300的低压管脚分布进行了精心合理的设计。将集成功率模块300的空管脚用于新的第三组管脚HWP、HVN、HVP、HUN、HUP。集成功率模块300与第三组管脚HWP、HVN、HVP、HUN、HUP相对应的管脚均位于集成功率模块300的邻近第二辅助模块C2的一侧中间位置。将易受到干扰要求尽量靠近芯片的模拟信号管脚(VSP、RT、PC、PCT、SNS等),全部设计放在集成功率模块300邻近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的一侧,由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直接引线连接至集成功率模块300的相应管脚上。最后3个I/O管脚(FG、FGS、CCW)和3个预留管脚则由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的辅助引线连接到集成功率模块300邻近第一栅极驱动芯片U21的一侧的相应管脚上。
第二辅助模块C2位于第一栅极驱动芯片C11和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之间,使得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的第二组管脚HWP、HVN、HVP、HUN、HUP可以经由第一组引线、第二辅助模块C2和第三组引线连接至集成功率模块300的相应管脚。
第二辅助模块C2将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的第二组管脚和第三组管脚的引线走线方向分别引导至两个不同方向,即从第二辅助模块C2的一个侧边分别引导至两个不同的侧边。第二辅助模块C2可以避免第三组引线与第四组引线之间的交叉,并且减小了引线的长度,从而提高了功率封装模块300的可靠性。进一步地,第二辅助模块C2将第二栅极驱动芯片U22的霍尔输入管脚集中在集成功率模块300的邻近第二辅助模块C2的一侧中间位置,从而改善了芯片布局,实现了同一个引线框兼容两种或更多种芯片布局方式,因而该集成方案的引线框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对电路的局部构造的变更、对元器件的类型或型号的替换。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线框架,所述引线框架具有多个管芯垫和多个管脚;以及
固定在所述多个管芯垫上的多个高侧晶体管和多个低侧晶体管、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和辅助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用于为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提供栅极驱动信号,
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包括电机控制专用模块和低压栅极驱动模块,所述低压栅极驱动模块用于为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提供栅极驱动信号,
所述辅助模块布置在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之间,用于桥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之间的引线,
所述辅助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三侧边,所述辅助模块用于减小引线长度,并且利用不同侧边将引线的走线方向分别引导至不同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包括第一至第三组管脚,第一组管脚用于提供低侧栅极驱动信号,第二组管脚用于提供高侧栅极控制信号、模拟信号和I/O信号,第三组管脚用于接收霍尔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专用模块及经由所述第二组管脚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外部的引线向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提供高侧栅极控制信号,经由所述第三组管脚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外部的引线从所述集成功率模块的外部获取霍尔信号,以经由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内部的布线向所述低压栅极驱动模块提供低侧栅极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模块包括第一至第三侧边,所述集成功率模块还包括第一至第三组引线,
所述第一组引线将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第二组管脚和第三组管脚连接至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一侧边,
所述第二组引线将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二侧边连接至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的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所述第二组管脚相对应的管脚,
所述第三组引线将所述辅助模块的第三侧边连接至所述集成功率模块的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的所述第三组管脚相对应的管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为高压栅极驱动芯片,用于提供高压栅极驱动信号,以及提供辅助走线和信号切换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彼此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位于所述第一侧边的多个高压管脚;以及
位于所述第二侧边的多个低压管脚,所述多个低压管脚包括多个霍尔信号管脚、多个模拟信号和多个I/O信号管脚,
其中,所述多个霍尔信号管脚邻接所述辅助模块,并且位于所述第二侧边的多个低压管脚,所述多个低压管脚包括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功率模块还包括多个预留管脚,所述预留管脚连接至第一栅极驱动芯片,用于拓展所述集成功率模块的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彼此隔开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其中,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和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依次沿着第一方向排列,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所述辅助模块、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依次沿着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组引线和所述第二组引线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组引线沿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固定在公共的管芯垫上,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分别固定在各自的管芯垫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带,所述高压带接收高侧驱动供电电压,并且围绕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高侧晶体管包括第一高侧晶体管、第二高侧晶体管和第三高侧晶体管,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包括第一低侧晶体管、第二低侧晶体管和第三低侧晶体管,
所述第一高侧晶体管与所述第一低侧晶体管经由管脚串联连接,且在中间节点提供U相输出电压,
所述第二高侧晶体管与所述第二低侧晶体管经由管脚串联连接,且在中间节点提供V相输出电压,
所述第三高侧晶体管与所述第三低侧晶体管经由引线串联连接,且在中间节点提供W相输出电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芯垫包括第一至第五管芯垫,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高侧晶体管固定在公共的第一管芯垫上,所述第一至第三低侧晶体管分别固定在第二至第四管芯垫上,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芯片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芯片固定在公共的第五管芯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低侧晶体管的源极分别经由管脚连接至相对应的外部采样电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脚包括多个低压管脚,所述多个低压管脚中彼此相邻的管脚之间的间距为标准间距。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管脚包括多个高压管脚,所述多个高压管脚中彼此相邻的管脚之间的间距为所述标准间距的n倍,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根据相邻管脚之间的电压差设置n的数值,以满足电气间距的要求。
17.一种智能功率模块,包括权利要求1至16所述的集成功率模块。
CN201710939982.4A 2017-09-30 2017-09-30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Active CN1077426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9982.4A CN107742620B (zh) 2017-09-30 2017-09-30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39982.4A CN107742620B (zh) 2017-09-30 2017-09-30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2620A CN107742620A (zh) 2018-02-27
CN107742620B true CN107742620B (zh) 2024-03-29

Family

ID=61237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39982.4A Active CN107742620B (zh) 2017-09-30 2017-09-30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426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9090B (zh) * 2018-09-28 2020-10-16 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超小型微处理器的封装方法
CN109166552A (zh) * 2018-10-17 2019-01-0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电路
CN111245230B (zh) * 2018-11-29 2021-06-04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半桥电路组件及切换式电源供应器
WO2020162389A1 (ja) * 2019-02-07 2020-08-13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駆動装置
US11502675B2 (en) 2019-02-07 2022-11-15 Rohm Co., Ltd. Switch driving device
CN117673063A (zh) * 2023-11-30 2024-03-08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功率模块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9671A (ja) * 1997-02-17 1998-08-25 Fuji Electric Co Ltd Igbtモジュールとそのゲート駆動回路
JP2009148077A (ja) * 2007-12-14 2009-07-02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電圧駆動型半導体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器
CN102208865A (zh) * 2011-05-31 2011-10-05 日银Imp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三相电机桥式驱动的智能功率模块电路
CN102931182A (zh) * 2012-11-12 2013-02-13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紧凑型单相集成驱动电路的封装装置及单相集成驱动电路
CN103280950A (zh) * 2011-07-20 2013-09-04 日银Imp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三相桥式驱动的智能功率模块
CN106409819A (zh) * 2015-07-31 2017-02-15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29671A (ja) * 1997-02-17 1998-08-25 Fuji Electric Co Ltd Igbtモジュールとそのゲート駆動回路
JP2009148077A (ja) * 2007-12-14 2009-07-02 Toshiba Mitsubishi-Electric Industrial System Corp 電圧駆動型半導体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器
CN102208865A (zh) * 2011-05-31 2011-10-05 日银Imp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三相电机桥式驱动的智能功率模块电路
CN103280950A (zh) * 2011-07-20 2013-09-04 日银Imp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三相桥式驱动的智能功率模块
CN102931182A (zh) * 2012-11-12 2013-02-13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紧凑型单相集成驱动电路的封装装置及单相集成驱动电路
CN106409819A (zh) * 2015-07-31 2017-02-15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2620A (zh) 2018-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2620B (zh)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US9906165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CN100474571C (zh) 半导体器件和电源系统
US8564996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driv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module
JP4793225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
EP3379714A1 (en) System-in-package and motor drive circuit device
CN115428144A (zh) 用于高功率应用的功率模块
CN102810532B (zh) 半导体装置和包括半导体装置的驱动设备
CN108511396B (zh) 电子装置
CN107622998B (zh) 半导体模块
US9054088B2 (en) Multi-component chip packaging structure
CN107658283B (zh)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CN109841598B (zh) 多相半桥驱动器封装以及制造方法
US9866102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207353235U (zh)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CN104377175B (zh) 封装的功率晶体管和功率封装
KR101350684B1 (ko) 유도성 부하에 적용 가능한 게이트 드라이버 회로, 인버터 모듈 및 인버터 장치
EP2645413B1 (en) Integrated dual power converter package having internal driver IC
JP2010258366A (ja) 半導体装置
CN109149958A (zh) 半导体装置
CN210723007U (zh) 一种用于集成功率模块的引线框架
CN110462825B (zh) 半导体封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7353248U (zh) 用于电机驱动的封装结构
CN207425843U (zh) 用于电机驱动的集成功率模块和智能功率模块
JP2002119068A (ja) 電力用インバー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