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4531B - 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4531B
CN107714531B CN201710883290.2A CN201710883290A CN107714531B CN 107714531 B CN107714531 B CN 107714531B CN 201710883290 A CN201710883290 A CN 201710883290A CN 107714531 B CN107714531 B CN 1077145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allergic
composition
skin
allergy
relei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32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14531A (zh
Inventor
戴跃锋
康文术
何广文
颜少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oung Cosmet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Yujia Cosmet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Yujia Cosmet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Yujia Cosmetic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32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145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14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4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14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4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4Alcoh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33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A61K8/36Carboxylic acids; Salts or anhydrides thereof
    • A61K8/365Hydroxycarboxylic acids; Ketocarboxylic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4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 A61K8/42Am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3Steroids;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3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A61K8/64Proteins; Peptides; Derivatives or degrad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2Oils, fats or wax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hydrogenation products thereof
    • A61K8/922Oils, fats or wax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hydrogenation products thereof of vegetable orig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61Q19/005Preparations for sensitiv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74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75Anti-irrita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抗敏舒缓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第一抗敏组合物、第二抗敏组合物、抗敏肽组合物、深海两节芥子油、红没药醇以及倒地铃提取物;所述第一抗敏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4‑叔丁基环己醇和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所述第二抗敏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粉防己提取物、乳酸钾、苯氧乙醇和甘草酸二钾;所述抗敏肽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棕榈酰三肽‑8和乙酰基四肽‑15。上述抗敏舒缓组合物通过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炎症释放模型评价,一氧化氮释放抑制率可达46.07%,组胺抑制率高达61.59%。

Description

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肤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过敏性疾病(也称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已不仅仅是一种常见病,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事实上,在30个国家共有12亿人中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5亿人(22%)患过过敏性疾病。这是世界变态组织(WAO)发布的调查数据,从而将每年的7月8日定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
主要集中在因食物过敏,昆虫过敏,植物过敏,化妆品过敏、紫外线导致的光过敏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红肿、发热、刺痛、组织损伤的症状为应用对象。
造成过敏性疾病的病因目前还没有确切结论,但导致该发病几率加速增加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的逐渐恶化,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加剧,使很多原来不是过敏体质的人也逐渐变成过敏体质。随着车辆的增加,汽车废气中的芳香烃颗粒又加速了过敏性炎症反应发生。还有,家庭装修带来的甲醛等化学气体也是导致过敏的因素。另外,饮食的热量和油脂含量的增加,造成人体自由基的增加,也是导致身体容易发生过敏炎症反应。
通常过敏源指进入人体后能够导致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的物质,它们是造成过敏的罪魁祸首。过敏源大多是一些大分子物质,如某种蛋白质或多肽等,如小麦,花生、大豆,坚果、牛奶、鸡蛋、鱼、甲壳类动物(虾、蟹等),因此由食品过敏引发的过敏疾病已占过敏总数的90%左右。此外,还有花粉,屋尘、螨虫等吸入物,霉菌、细菌等微生物,以及昆虫毒素或药物等,这些过敏源可能通过食入、吸入、接触、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造成机体的致敏状态,当这些物质再次进入体内便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进而激发患者免疫系统的一场异常活动,最终造成一系列过敏性伤害。
抗敏性药物也主要针对抗组胺药,经历了三阶段迭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中枢神经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嗜睡和泛力,反应时间延长等。服用这类药物后应避免开车,操作精密仪器等工作。另外,该类药物还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引起口干,眼干,视力模糊、便秘等症状,还可以诱发青光眼,因此,前列腺增生、青光眼,肝肾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慎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常用的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不良反应少,但几乎无明显的抗胆碱作用和镇静作用。但近期发现,阿斯咪唑(息斯敏)和特非那定(敏迪)可能导致少见的,严重的心脏毒性,会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当与同康唑和红霉素合用加重上述不良反应。
第三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不良反应更轻,与红霉素、酮康唑何用不会产生心脏毒性,但也可能存在潜在未知风险。
市场上也有植物类的抗敏组分,但真正有效果的添加剂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洋甘菊,甘草,马齿苋,红景天,更多集中在皮肤修复保养上,其添加量和最佳配伍组合的研究较少。
近年来,化妆品购买人群快速增加,消费者愈发关注皮肤敏感和因皮肤敏感引发的相关皮肤问题,该领域成为了化妆品行业和医学行业研究的热点,引起国内外众多化妆品公司和科研工作的极大关注和投入。
通过调查,超过40%的世界人口表示他们拥有的是“敏感性肌肤”,自我认为属于敏感性肌肤欧洲妇女达到55%,美洲妇女认为(南美和北美)50%,非洲妇女达到65%。
法国CE中心的三位博士对18780名(男-:n=10462;女:n=8318)消费者进行了一项“自我报告皮肤敏感度”调查,调查人们在过去一年时间的过敏经历。结果表明,61%女性和32%的男性自我报告有敏感性面部皮肤。按照发病症状的多少,研究人员将皮肤敏感分为三种主要模式:
模式1: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与血管反应相关的颜面潮红
模式2:对特定环境条件产生的皮肤反应,如光敏感;
模式3:接触性皮炎,接触某种物质后出现的皮肤反应。
在同龄组中,女性发生模式1,模式2,模式3的几率(分别为78%,72%和58%)明显高于男性(分别为56%、48%和28%)。
皮肤过敏是目前常见的皮肤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化学药物治疗过敏的副作用日益凸显,因此皮肤过敏的防治和含抗敏的中草药的新的护肤品组合成为了研究热点。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应用于护肤品的抗敏舒缓组合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敏舒缓组合物。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敏舒缓组合物,包括如下组分:
第一抗敏组合物、第二抗敏组合物、抗敏肽组合物、深海两节芥子油、红没药醇以及倒地铃提取物;
所述第一抗敏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4-叔丁基环己醇和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
所述第二抗敏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粉防己提取物、乳酸钾、苯氧乙醇和甘草酸二钾;
所述抗敏肽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棕榈酰三肽-8和乙酰基四肽-1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抗敏舒缓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抗敏舒缓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抗敏舒缓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抗敏组合物中4-叔丁基环己醇和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的质量比为9-11:1,其组分质量比如下:
组分 含量范围 备注
氢化蓖麻油-40 51%
十三烷醇聚醚-9 26%
1,2戊二醇 14.9%
4-叔丁基环己醇 3%
丙二醇 2%
去离子水 3%
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 0.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抗敏组合物中粉防己提取物、乳酸钾、苯氧乙醇和甘草酸二钾的质量比为5:0.6:0.2:0.001。
组分 含量% 备注
94.199%
粉防己提取物 5%
乳酸钾 0.6%
苯氧乙醇 0.2%
甘草酸二钾 0.00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敏肽组合物中棕榈酰三肽-8和乙酰基四肽-15的质量比为1:1。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抗敏舒缓组合物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化妆品选自洁面乳、化妆水、膏霜、精华液、面膜或彩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妆品,包括上述抗敏舒缓组合物。
我国地大物博,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药用植物11146种(含亚种,变种),分属385科,2312属。如此多的植物如何筛选出具有化妆品抗敏活性组分成为技术的难点。活性成分的大量筛选已经成为学术的热点,在活性提取过程中,利于生物转化技术提出和转化植物功效组分,我国学者宝贵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资源。
祖国医学对皮肤过敏类疾病很早就有论述。如药疹,是药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粘膜的炎症反应,重者可危及生命,祖国医学称之为“药毒”,是真在中医古籍中记载较多,根据临床症状,发病部位及年龄的不同,名称各异。如《金匮要略》中记载“浸淫疮,黄连粉主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泛发性湿疹。《医宗金鉴》中论述“旋耳疮”相当于耳部湿疹。“四变风”相当于异位皮炎。“奶癣”相当于婴儿湿疹。荨麻疹,中医称为“风瘙痒症”,接触皮炎称之为“漆疮”。
本发明利用科技前沿细胞层面过敏机理研究明确靶点,采用中医国粹筛选草本植物,通过高科技获得植物的活性组分,优选一组皮肤抗敏舒缓组合物应用在化妆品中,解决肌肤过敏症状。
1、过敏机理
敏感性皮肤为一种高度敏感的皮肤状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激惹而产生刺痛,烧灼、紧绷、瘙痒等主观症状的多因子综合症,外观皮肤基本正常。其中的原因还不完全明确,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分为内源性易感因素如种族、年龄、性别、遗传、内分泌因素、某些疾病等以及外源性因素如环境,化学物质刺激,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心理因素等。
敏感性皮肤与“皮肤过敏”相鉴别,皮肤过敏是由变态反应介导的,仅对那些致敏的物质产生反应;而敏感性皮肤更多是一种原发性刺激反应,刺激物缺乏异性,强调的一场的神经调节机制。
敏感性皮肤产生的机制可能来源以下三方面:
1.1神经传导功能增强
敏感性皮肤的神经调节机制可能与内皮素受体,温度感受器,神经传导因子有关。也有学者推测敏感性皮肤有着变异的神经末梢,释放更多的神经介质,有独特的中枢信息处理过程,慢性的神经末梢损伤,或者神经介质清除缓慢等作用共同产生这种反应。
1.2皮肤屏障功能下降
研究表明,敏感性皮肤个体的经皮失水率升高,提示其皮肤屏障的可透过性升高,是敏感皮肤产生的主要原因。皮肤屏障功能不良,不仅使外化学物质渗透性增加,还会是神经末梢受到的保护减少,导致感觉神经的信号输入明显增加。
1.3敏感皮肤神经介质释放
敏感性皮肤与各种刺激导致血管扩张及某些炎症介质释放有关,其有关炎症介质释放导致皮肤敏感症状的三种主要表征: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光敏感、接触性皮炎是敏感人群关注的主要诉求点。
(1)面部毛细血管扩张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俗称面部红血丝,是由毛细血管壁弹性降低,脆性增强,导致血管持续不均匀性扩张甚至破裂。面部皮肤泛红,肉眼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常伴有红色或紫红色斑状,点状,线状或星状损害的现象。
形成面部红血丝的原因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有家族史,属于遗传所致。敏感肌肤常常遇到的是继发性毛细血管扩张,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种:
a)化学因素刺激性扩张
在化学、过敏等病理因素损伤组织细胞时,溶酶体膜容易破裂,释放出多种水解酶和致炎因子。引起一系列炎性病例变化。水解酶释放可产生细胞自溶,并可损伤其它组织细胞;组织蛋白酶释放能造成炎症组织损伤,分解破坏毛细血管的基底膜,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肽酶释放可促进缓激肽的生成,使局部血管扩张,并引起疼痛;通透银子的释放可直接迅速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肥大细胞溶解因子(又称组织胺释放因子)的释放能促进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并通过组织胺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趋化因子的释放能吸引单核细胞向炎症区域移动,造成白细胞聚集浸润。
b)物理因素刺激性扩张
长期在野外工作遭风吹,紫外线照射,高温,冻疮的刺激使毛细血管的耐受性超过正常范围,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破裂,造成面色红或紫红色。当外界温度明显变化时,通过收缩和扩张毛细血管,以控制血流量来调节体温,当温度聚变,超出了它的耐受范围,也会引起了毛细血管扩张。
c)高原性气候性扩张
当机体由于高原缺氧引起血液粘度增高,红细胞数量增多,红细胞聚集加强,红细胞硬度增加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加强血小板聚集及PH值变化,影响血液粘度和临界毛细血管半径,其血小板的聚集体的形成可明显增加微血流阻力,甚至可造成微血管堵塞。血液粘度增加,临界微血管半径增多,使微血流阻力增加,微血流淤滞,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此外,激素依赖性,局部或全身疾病的并发均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但两者为医学上常见。
(2)紫外线诱导皮肤过敏
对人类皮肤影响主要表现为UVA和UVB的综合作用。大剂量接受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皮肤晒伤,晒黑,皮肤光敏反应甚至皮肤癌等皮肤过敏损伤。皮肤日晒红斑是日光引起皮肤光生物学损害的常见表现,主要是UVB所致,从组织学的角度来看,紫外线红斑的本质是一种急性光毒炎症反应,其中真皮内血管反应是产生红斑的基础。实验观察表明,紫外线照射出现红斑的早期,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内细胞成分增加,内皮间隙增宽,结果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游出,液体渗出。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周围出现淋巴细胞及多形核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同时表皮基底层可出现液化变性,棘细胞曾部分细胞表现为细胞质均匀一致,嗜酸性染色,核皱缩,深染,即使“晒伤细胞”,这种变性细胞周围可有海绵样水肿,空泡形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皮肤日晒红斑的影响因素主要与患者的皮肤类型,照射的部位和肤色,生理和病理因素有关,此外与紫外线照射的强度或剂量,紫外线的波长等外在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3)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通常分为两大类,分别为变应性接触皮炎和刺激性接触皮炎。
a)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
变应性接触皮炎是由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原特异性皮肤过敏反应。以抗原刺激后局部皮肤出现一系列的皮肤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为特征,属于迟发IV型变态反应,其本质是抗原在已致敏个体身上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变应性接触皮炎可分为致敏期和激发期两个时期。
致敏期,为半抗原和免疫系统初步接触。半抗原的最初目标是角质细胞。朗格罕氏细胞(皮肤免疫的哨兵)然后将这个抗原表达给淋巴细胞,经过几个阶段,特别针对某一抗原的记忆T淋巴细胞出现。
诱导期,为半抗原第二次接触皮肤,但这次过敏反应立刻发生,因为记忆T细胞迅速识别它,这种过敏反应可产生不同的症状:红点,瘀伤、瘙痒、灼烧感。
b)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
刺激性接触皮炎,指正常皮肤接触刺激而引起的组织细胞损伤。ICD形态变化广泛,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肿,脱皮屑和脚趾形成细胞囊泡化样变;在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裂隙,苔藓化和角化过度。通常认为,只要接触物的刺激强度超过皮肤耐受阈值,任何人均可发病。
与变应性接触皮炎相比,ICD缺乏半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刺激无德主要目标是针对角质层的屏障功能。角质层类脂物屏障的损伤与角质细胞粘合力丧失以及因表皮水分缺失引起的脱屑有关。ICD发生时经常伴有皮肤基础生物物理指标的改变,包括电容值的降低,经皮失水率的增加,PH值增高并伴随皮质水平下降。
2、本发明抗敏舒缓组合物组分优选
本发明上述抗敏舒缓组合物采用多种植物功效组分,通过优化组分配比,发挥植物组分功效最大化。“君臣佐使”是中医药处方原则,是对处方用药的高度概括。本专利在开发皮肤修护抗敏乳液充分利用了“君臣佐使”的思想,达到个功效成分的和谐配伍,从而发挥其整体优势。“不治已病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本发明运用“君臣佐使”的思想在敏感类皮肤的防护以及相关敏感症状的消除和养护上,突出以“防范”为主的思想,加强皮肤自身屏障功能,不但要消除已经出现的症状,而且要防止症状的再次发生,不但要防止症状的再次发生,而且要注意阻挡和消除引起该症状的起因,并在起因未产生之前就采取防护措施。本发明构建一种皮肤抗敏舒缓组合物,消除已发生的皮肤过敏症状,提升皮肤屏障功能,提升皮肤耐受阈值,修护敏感性肌肤。
2.1第一抗敏组合物(WK2(德之馨))
第一抗敏组合物采用德之馨的WK2原料,其活性组分为4-叔丁基环己醇和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其中4-叔丁基环己醇作用于细胞间通信水平-直接与特异性神经受体,TRPV1温度感受器相接触,拦截信息防止与其神经受体相接触,增强皮肤的耐受性阈值。作为敏感调节器,可减少细胞膜内钙的流量,使皮肤的敏感性恢复到正常水平,利用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拮抗组胺,止痒抑制水肿。其组分见下表:
组分 含量% 功效 备注
PEG-40氢化蓖麻油 ≧25%,≦50% 增溶剂
十三烷醇聚醚-9 ≧25%,≦50% 乳化剂
4-叔丁基环己醇 ≧10%,≦25% 抑制刺痛和灼烧感
1,2-戊二醇 ≧1%,≦5% 溶剂
丙二醇 ≧1%,≦5% 溶剂
≧1%,≦5% 溶剂
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 ≧0.1%,≦1% 抗组胺,止痒抑制水肿
2.2第二抗敏组合物(Comthing Tetra)
第二抗敏组合物采用Comthing Tetra,活性成分包括粉防己提取物,乳酸钾,苯氧乙醇和甘草酸二钾,具有重建皮肤屏障,保护细菌造成的炎症,其组分如下:
组分 含量% 功效 备注
粉防己提取物 0.3 抑制炎症,水肿
乳酸钾 0.65 修复皮肤屏障
甘草酸二钾 0.2 抑制组胺释放,抑制炎症
苯氧乙醇 0.5 抗菌组分
至100 溶解
第二抗敏组合物采用Comthing Tetra中主要抗敏组分粉防己提取物和甘草酸二钾的有机组合,其分粉防己提取物功效组分为粉防己碱,能够抑制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提升细胞免疫力,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油脂过氧化反应,消除脂溢性皮炎,抑制花生四烯酸和交叉苷诱发的水肿,几乎可以完全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甘草酸二钾能够稳定肥大细胞的脱粒效应,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对直接皮肤接触性皮炎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优良的抗敏效果,镇静敏感症状。
2.3抗敏肽组合物
过敏属于炎症反应,是指当一些外来物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过度反应。具体来说,过敏是将外来抗原解读为有害的物体而产生的变态反应,释放出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P物质和炎症细胞因子如(1L-8),引起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脱皮,水肿。
抗敏肽组合物含有舒缓肽棕榈酰三肽-8和抗敏肽乙酰基四肽-15两种高活性多肽成分的高端复合原料。他们分别针对机体的过度反应和皮肤过敏的炎症反应起作用,提高机体的耐受力,降低炎症反应,可以起到预防和舒缓过敏症状。
(1)舒缓肽
舒缓肽INCI名称为棕榈酰三肽-8,具有高度特异的抗炎活性,并潜在地减少黑色素的生成,舒缓肽是脂肽,由三个氨基酸组成,并与棕榈酸偶联。脂偶联是已知的,可促进肽通过皮肤吸收。
舒缓肽减轻被各种因素刺激导致的后果,减少P物质释放所引发的一些列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包括1L-1,1L-8,TNF-a,降低血管扩展和通透性。有效抑制UVB诱导的促炎因子1L-8释放EXVIVO,可以抑制炎症级联反应的前期步骤EX VIVO,能有效预防和减缓化学刺激引发的炎症。
(2)抗敏肽
人体皮肤含有许多感觉神经纤维,一直到表皮,这些神经纤维让中枢神经系统可以随时觉察到皮肤的状况,并对各种化学反应,热和生理刺激做出反应。
敏感肌肤被普遍认为是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透皮水分散失升高,化学物质透皮吸收增强,使外界刺激物容易渗入,导致皮肤感觉圣经信号传入增强,耐受阈值降低以至对微弱的刺激物的过度反应,继而引发各类皮肤问题如瘙痒,刺痛,红肿,紧绷等各类肌肤不适症状。
敏感肌肤的神经源高反应通常与TRPV1和神经肽的释放作用有关,如降低钙素相关肽(CGPR)。
抗敏肽的INCI名称为:乙酰基四肽-15,一种能提高皮肤天然耐受阈值的多肽,通过提高皮肤对环境因子的耐受力,环节由于化妆品和皮肤治疗手段带来的不适,达到环节皮肤铭感的目的,这种多肽类似一种可以减少皮肤神经末梢的刺激的自然阿片肽。
抗敏肽能减少人体产生的促炎介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数量,降低神经对外界刺激的过度敏感。体外实验证明,抗敏肽作用于阿片μ受体,对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其通过与受体结合,抑制神经递质(CGRP)释放,降低神经元的刺激与兴奋,提高皮肤的耐受阈值,使皮肤对各种刺激,疼痛等不适感觉减弱。
本发明抗敏舒缓组合物采用舒缓肽具有高特异性抗炎活性,降低炎症反应,预防和缓解不适症状;通过抗敏肽降低皮肤神经源性高反应,提高皮肤耐受力。
2.4深海两节芥籽油
深海两节芥籽油不仅肤感独特,而且它还具有独特的修复功能,这个油脂具有长碳链的脂肪酸成分。
海甘蓝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的一种含油种子植物;它也在跨亚洲和西亚地区广泛种植。海甘南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有许多茎枝,60-90cm高,大约90天成熟。花白色,非常小。它的种子丰富,种子在茎枝的末端或末端附近,在收获的时候,芥籽含26-33%的油。
深海两节芥籽油在皮肤上能被快速吸收并留下超清爽的肤感。它的涂覆性好,无粘腻感。与其他植物油脂对比,其有突出性质:
-涂抹时候很滑;
-用后无油腻感;
-容易渗透,被吸收
-肤感舒适
本发明抗敏舒缓组合物采用深海两节芥籽油富含必须脂肪酸(Omega 3和omega6)和长碳链脂肪酸(>50%,C22:1),增强天然皮脂的屏障功能。由于它含有高含量的Omega 9,它能在皮肤表面留下一层薄薄的保护膜可以减少经皮水分流失,来修复保湿作用,其可以滋养和修复受损肌肤和干燥皮肤。
深海两节芥籽油是理想的油脂,能提供很好的保湿效果,同时没有封闭感和无油腻感。因其愉悦的肤感和良好的涂抹性,它适用于包括敏感的肌肤的各种皮肤。
2.5红没药醇(Bisabolol)
红没药醇是一种具有消炎和促伤口愈合功效的抗敏成分,能够帮助保护和舒缓肌肤免受日常压力的侵害。红没药醇是一种高效抗真菌成分,帮助维持肌肤健康。上述抗敏舒缓组合物采用巴斯夫的红没药醇具有与传统药用植物春黄菊(洋甘菊属中的春黄菊)同样的活性有效成分。
本发明抗敏舒缓组合物采用巴斯夫的红没药醇(Bisabolol)可有效抑制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在炎症过程中起到消炎作用。红没药醇能抑制紫外线导致的红斑,有效降低和抑制皮肤刺激预防、缓解皮肤炎症,并对紫外线引起的受损肌肤有很好的治愈功效,是一种高效化妆品活性成分,具有极佳的消炎、促进伤口愈合、抗刺激、抗真菌功效。
2.6倒地铃提取物(Defensil)
上述抗敏舒缓组合物采用的倒地铃提取物(Defensil),主要是由倒地铃提取物、蓝蓟油、向日葵籽油三者有机组合。
经过体内评测,能够有效预防皮肤过度反应,给予皮肤过敏状态即时舒缓,有效地修护皮肤屏障功能。采用的倒地铃提取物具有保护角质形成细胞干细胞功能。
干细胞特性分为胚胎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源于胚胎,能够分化成特定细胞类型的潜能;成体干细胞,存在于不同的成熟的成人机体的组织,分化成特定组织细胞类型的潜力有限。
皮肤里的干细胞,角化细胞干细胞位于基底层,约占基地细胞数量的1%,负责新的角质细胞的再生。表皮内的干细胞,维护皮肤内的平衡和损伤修复。保持体内平衡,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干细胞给皮肤和其他组织补充新鲜的细胞。额外的干细胞是休眠的,当在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损伤后或刺激后,会被激活。
采用的倒地铃提取物,蓝蓟油和向日葵籽油组合,能保护干细胞的功能但不诱发常规干细胞的增值。本专利的组合能够提高表皮细胞潜能,明显保护和激发了克隆的形成率,在紫外线压力下,能够保护干细胞,并保护和恢复表皮的构成,维护皮肤内的平衡和损伤修复,能够有效舒缓,修护敏感受过刺激的皮肤。
上述抗敏舒缓组合物具有如下优点:
(1)第一抗敏组合物采用德之馨的WK2原料,其活性组分为4-叔丁基环己醇和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其中4-叔丁基环己醇作用于细胞间通信水平-直接与特异性神经受体,TRPV1温度感受器相接触,拦截信息防止与其神经受体相接触,增强皮肤的耐受性阈值。作为敏感调节器,可减少细胞膜内钙的流量,使皮肤的敏感性恢复到正常水平,利用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拮抗组胺,止痒抑制水肿。
(2)第二抗敏组合物采用Comthing Tetra中主要抗敏组分粉防己提取物和甘草酸二钾的有机组合,其分粉防己提取物功效组分为粉防己碱,能够抑制分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提升细胞免疫力,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抑制油脂过氧化反应,消除脂溢性皮炎,抑制花生四烯酸和交叉苷诱发的水肿,几乎可以完全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甘草酸二钾能够稳定肥大细胞的脱粒效应,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对直接皮肤接触性皮炎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优良的抗敏效果,镇静敏感症状。
(3)采用抗敏肽组合物含有舒缓肽棕榈酰三肽-8和抗敏肽乙酰基四肽-15两种高活性多肽成分的高端符合原料。舒缓肽减轻被各种因素刺激导致的后果,减少P物质释放所引发的一些列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包括1L-1,1L-8,TNF-a,降低血管扩展和通透性;抗敏肽能减少人体产生的促炎介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数量,降低神经对外界刺激的过度敏感。体外实验证明,抗敏肽作用于阿片μ受体,对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其通过与受体结合,抑制神经递质(CGRP)释放,降低神经元的刺激与兴奋,提高皮肤的耐受阈值,使皮肤对各种刺激,疼痛等不适感觉减弱。
(4)通过WK2和Comthing tetra、抗敏肽组合物组合,将粉防己提取物、甘草酸二钾、4-叔丁基环己醇和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棕榈酰三肽-8、乙酰基四肽-15等六种抗敏功效组合,内源上抑制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抑制花生四烯酸分解前列腺素PGE2和白三烯炎症因子,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肥大细胞释放白介素1L-6和抗肿瘤坏死因子TNF-a,通过棕榈酰三肽-8和乙酰基四肽-15分别针对机体的过度反应和皮肤过敏的炎症反应起作用,提高机体的耐受力,降低炎症反应,可以起到预防和舒缓过敏症状,从而缓解皮肤过敏引起的发红,发热,瘙痒,紧绷、水肿症状。
(5)采用深海两节芥籽油富含必须脂肪酸(Omega 3和omega6)和长碳链脂肪酸(>50%,C22:1),增强天然皮脂的屏障功能。由于它含有高含量的Omega 9,它能在皮肤表面留下一层薄薄的保护膜可以减少经皮水分流失,来修复保湿作用,其可以滋养和修复受损肌肤和干燥皮肤。
(6)采用红没药醇可有效抑制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在炎症过程中起到消炎作用。红没药醇能抑制紫外线导致的红斑,有效降低和抑制皮肤刺激预防、缓解皮肤炎症,并对紫外线引起的受损肌肤有很好的治愈功效,是一种高效化妆品活性成分,具有极佳的消炎、促进伤口愈合、抗刺激、抗真菌功效。
(7)采用倒地铃提取物,蓝蓟油和向日葵籽油组合,能保护干细胞的功能但不诱发常规干细胞的增值。本专利的组合能够提高表皮细胞潜能,明显保护和激发了克隆的形成率,在紫外线压力下,能够保护干细胞,并保护和恢复表皮的构成,能够舒缓,修护敏感受过刺激的皮肤。
(8)上述抗敏舒缓组合物选择了WK2最佳功效浓度为0.5%,Comthing Tetra最佳功效浓度为0.5%,抗敏肽组合物0.1%,深海两节芥籽油最佳功效浓度为1%、巴斯夫红没药醇最佳功效浓度0.5%、Defensil(倒地铃提取物、蓝蓟油、向日葵籽油)最佳功效浓度为0.5%够将抑制一氧化氮释放的功效。
(9)上述抗敏舒缓组合物针对敏感性肌肤的皮肤屏障功能有效修复,降低肌肤的过敏几率。针对过敏状态的肌肤,能够分别针对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抑制,针对角质形成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白介素1L-6,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有效抑制,能够抑制花生四烯酸参与的脂质炎症介质前列腺素PGE2和白三烯LT4进行有效抑制,能够降低TRPV1温度感受器的阈值,有效舒缓改善因皮肤过敏产生的发红,发热,瘙痒,紧绷,水肿的症状。
(10)上述抗敏舒缓组合物的抗敏组分WK2最佳添加浓度0.5%、Comthing tetra最佳添加浓度0.5%;抗敏肽组合物0.1%,Bisabolol最佳添加浓度0.5%、Defensil最佳添加浓度0.5%、深海两节芥籽油最佳添加浓度为0.5%进行乳液配方开发,通过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炎症释放模型评价,一氧化氮释放抑制率可达46.07%,组胺抑制率高达61.59%。
附图说明
图1为组胺标准曲线图;
图2为组胺的标准溶液色谱图;
图3为一氧化氮释放量抑制效果图;
图4为组胺释放量抑制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组分筛选
对抗敏组分WK2(第一抗敏组合物)、Comthing Tetra(第二抗敏组合物)、Bisabolol(红没药醇)、Defensil(倒地铃提取物)、深海两节芥籽油,配制成乳液,进行功效评价。
表1
2、配方配比
为了更好对抗敏舒缓组分功效评价,将抗敏组分应用制备成抗敏乳液,其配方及工艺如下:
3、配方工艺
将对比组1-10和实施例1-3分别加入配方,制备成抗敏舒缓乳液进行功效评测。
抗敏舒缓乳液的配制工艺如下:
1)按照配方配比称量对应百分比的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甜菜碱,尿囊素、壳寡糖、复合氨基酸、寡聚透明质酸钠、吡咯烷酮羧酸钠;
2)按照配比称取卡波U20,精氨酸;
3)加入对应配比的去离子水,升温至于80-85℃,搅拌250-300rpm,搅拌30min。
4)加入辛酸葵酸甘油三酯,Dow corning,温度控制在80-85℃,以6500-7500rpm,均质3min。
5)温度降低55-60℃,加入神经酰胺脂质体、极致修复肽,搅拌搅拌180-250rpm,搅拌30min。
6)降温至45摄氏度,对照样组分(或实施例样组分)、对羟基苯乙酮和苯氧乙醇,搅拌80-100rpm,搅拌10min,冷却到室温即可。
4、功效评测
4.1LPS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NO抑制作用
4.1.1实验原理及方法
LPS(脂多糖):
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脂多糖是内毒素和重要群特异性抗原(O抗原)。脂多糖由三部分组成。脂质A(Lipid A)为构成内毒素活性的糖脂,以共价键联结到杂多糖链,有两部分:一是核心多糖,在有关的株内是恒定的;另一O特异性链(O-specific chain)是高度可变的。大肠杆菌的脂多糖在实验室免疫学中是常用的B细胞促分裂因子即多克隆活化因子(polyclonal activator)。本实验利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过敏反应,释放NO(一氧化氮)。
Griess assay–NO含量测试方法:
NO在体内或水溶液中极易氧化成NO2,在酸性条件下,NO与重氮盐磺胺发生重氮反应,并生成重氮化合物,后者进一步与萘基乙烯基二胺发生耦合反应,该反应生成的产物浓度与NO浓度具有线性关系,在54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DMEM,FBS,LPS,MTT,Griess reagent
实验方法:
RAW 264.7细胞培养
将RAW264.7细胞用移液枪吸取DMEM培基吹散分散细胞,利用Hemacytometer来计数细胞,然后利用DMEM来稀释细胞,稀释到浓度为5×104cells/ml。
稀释后的细胞溶液分别接种到96well中,每一孔为100ul,即5×103cells/well。
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待测样品和空白样准备:待测样品用DMEM培基稀释,稀释后的浓度分别为:1%(该浓度通过前面的MTT测试,结果为无毒)
样品组成LPS 10ppm LPS 10ppm+1%sample
细胞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细胞是否完全贴壁生长,如果细胞完全贴壁生长的话,将原培基移除,用DPBS洗涤。
将DPBS移除之后,分别加入前面准备好的样品。样品的溶度根据毒性测试的结果选择安全浓度1%(20ul/well)。
样品加入之后,放入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0小时。
20小时后,移取50ul的培养基到新的96Well上,加入相同体积的1%Griessreagent,充分混合后,于暗处反应10分钟。
利用ELISAreader在540nm处测试样品的吸光光度值。
NO抑制作用:
NO Inhibition%=((〖OD〗_Control-〖OD〗_Sample)/〖OD〗_Control)*100%
其中:〖OD〗_Control-空白样的吸光光度值
〖OD〗_Sample-样品的吸光光度值
4.1.2组分功效评价
按照表1配比将对照样或实施例样添加到抗敏舒缓乳液中利用巨噬细胞一氧化氮抑制炎症模型进行功效评价(如表2和图3所示)。
表2抗敏舒缓组合物的NO释放量抑制效果结果
4.2诱导P815小鼠巨噬瘤细胞组胺释放量的抑制作用
4.2.1实验原理:
1)组胺含量的HPLC检测方法
组胺既没有荧光发色基团也没有紫外发色基团,但是丹磺酰氯可以同组胺的伯胺或仲胺基上的活泼氢反应,脱掉一份子的HCl生成具有荧光和紫外光的衍生物,反应式如下:
2)实验材料和方法:
材料:DMEM,FBS,MTT,丹磺酰氯,NaHCO3,氨水,乙腈,乙酸铵
实验方法:
P815细胞培养:
(1)用移液枪吸取DMEM培基吹散P815细胞分散细胞,利用Hemacytometer来计数细胞,然后利用DMEM来稀释细胞,稀释到浓度为5×104cells/ml。
(2)释后的细胞溶液分别接种到6well petri dish中,每一孔为1ml,即0.5×107cells/well。
(3)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待测样品和空白样准备:待测样品用DMEM培基稀释,稀释后的浓度分别为:2%(该浓度通过前面的MTT测试,结果为无毒)。
名称 空白样 待测样
样品组成 UV照射 UV照射+2%sample
(5)24小时后,将6well petri dish放置于15W紫外灯下方照射20秒,诱导P815细胞产生过敏反应,释放组胺。
(6)由于P815细胞为半贴壁式生长,不更换培基的前提下,空白样中添加1ml的DMEM培基,待测样中添加1ml含有2%样品的培养基,使总培养基里样品的浓度达到1%。
(7)样品加入之后,放入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8)24小时后,移取200ul的培养基进行组胺的衍生化反应。
3)组胺的HPLC分析
(1)样品衍生
取100ul培养基于2ml tube中,依次加入饱和NaHCO3溶液200ul,10mg/ml丹磺酰氯溶液400ul,盖塞漩涡混合均匀后,于室温下避光反应60分钟。反应60分钟后加入20%氨水-乙腈溶液100ul,静止30分钟终止反应。加入100ul乙腈后漩涡混合均匀,过0.45um滤膜进行HPLC分析。
(2)标准工作溶液衍生
取适量的组胺标准储存液分别配成1,5,10,50,100ppm的标准工作溶液,取100ul于2ml tube中,安装上述方法进行衍生化反应。经0.45um膜过滤后,进行HPLC分析。
(3)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C18反相色谱柱,250mm×4.6mm,5um
流动相:乙腈:0.1mol/L乙酸铵=80:20(v:v)
流速:1ml/min
柱温:35℃
进样量:20ul
紫外检测波长:254nm
4)实验结果与分析
(1)标准曲线
在该实验建立的色谱条件下,以组胺色谱峰面积(Y)为纵坐标,以相应的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
不同浓度的组胺标准液的峰面积:
浓度(ppm) 峰面积
1 336.5
5 1455.8
10 3071.4
50 13530
100 26963.6
组胺标准工作液在1-100ppm的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267.8x+180.58,R2=0.9999。组胺的标准溶液色谱图如图2所示。
4.2.2功效评测结果(如表3和图4所示)
表3抗敏舒缓组合物组合的组胺释放量抑制效果结果
结论:本发明抗敏舒缓组合物筛选的抗敏组分WK2最佳添加浓度0.5%、Comthingtetra最佳添加浓度0.5%;极致抗敏肽0.05%,Bisabolol最佳添加浓度0.5%、Defensil最佳添加浓度0.5%、深海两节芥籽油最佳添加浓度为0.5%进行乳液配方开发,通过巨噬细胞一氧化氮炎症释放模型评价,一氧化氮释放抑制率可达46.07%,组胺抑制率高达61.59%。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抗敏舒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第一抗敏组合物0.15-1份、第二抗敏组合物0.15-1份、抗敏肽组合物0.01-0.1份、深海两节芥子油0.1-1份、红没药醇0.01-1份以及倒地铃提取物0.01-1份;
所述第一抗敏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4-叔丁基环己醇和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
所述第二抗敏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粉防己提取物、乳酸钾、苯氧乙醇和甘草酸二钾;
所述抗敏肽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包括棕榈酰三肽-8和乙酰基四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敏舒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敏舒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敏舒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敏组合物中4-叔丁基环己醇和羟苯基丙酰胺苯甲酸的质量比为9-11:1。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敏舒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敏组合物中粉防己提取物、乳酸钾、苯氧乙醇和甘草酸二钾的质量比5:0.6:0.2:0.001。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敏舒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敏肽组合物中棕榈酰三肽-8和乙酰基四肽-15的质量比为1:1。
7.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敏舒缓组合物在制备化妆品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选自洁面乳、化妆水、膏霜、精华液、面膜或彩妆。
9.一种化妆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抗敏舒缓组合物。
CN201710883290.2A 2017-09-26 2017-09-26 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Active CN1077145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3290.2A CN107714531B (zh) 2017-09-26 2017-09-26 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3290.2A CN107714531B (zh) 2017-09-26 2017-09-26 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4531A CN107714531A (zh) 2018-02-23
CN107714531B true CN107714531B (zh) 2019-01-25

Family

ID=61207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3290.2A Active CN107714531B (zh) 2017-09-26 2017-09-26 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145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72586B (zh) * 2018-07-06 2021-01-19 福州百草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缓解皮肤刺激的组合物
CN109248118A (zh) * 2018-09-18 2019-01-22 广州市爱百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抗敏修护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125107B (zh) * 2018-09-20 2022-02-01 深圳市维琪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有效改善和修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多肽组合物
CN109077970B (zh) * 2018-10-30 2021-08-06 嘉文丽(福建)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可添加于化妆品的抗过敏天然活性成分配方
CN109431910B (zh) * 2018-12-27 2021-08-31 湖南御家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皮肤屏障修复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184664B (zh) * 2020-01-19 2021-05-11 珠海市华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敏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94266B (zh) * 2020-05-26 2021-01-26 广州雅纯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舒缓抗敏化妆品组合物
CN112641662B (zh) * 2020-12-31 2022-10-21 泉后(广州)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舒缓抗敏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2691076B (zh) * 2021-01-05 2022-12-06 山东百奥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低敏舒缓表皮麻醉乳膏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34174B (zh) * 2022-09-02 2023-09-19 广东丸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皮肤的舒缓抗敏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化妆品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8461A (zh) * 2014-04-10 2014-07-09 上海紫邦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粉防己碱/甘草酸二钾在制备抗过敏药物中的应用
CN106176274A (zh) * 2016-08-26 2016-12-07 深圳市维琪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敏作用的多肽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8461A (zh) * 2014-04-10 2014-07-09 上海紫邦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粉防己碱/甘草酸二钾在制备抗过敏药物中的应用
CN106176274A (zh) * 2016-08-26 2016-12-07 深圳市维琪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抗敏作用的多肽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4531A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4531B (zh) 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569674B (zh) 抗敏舒缓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125107B (zh) 一种有效改善和修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多肽组合物
CN103379910B (zh) 白花菜地上部分提取物及包含其的化妆品、皮肤病学或药物组合物
CN108524478A (zh) 山椒素在制备修复皮肤光损伤的外用制剂中的用途
CN106137812A (zh) 龙胆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998195A (zh) 一种具有抗敏感保湿作用的汉麻提取物及其应用
CN102026616A (zh) 提高免疫细胞激活阈值的物质
CN109568231A (zh) 一种可祛红血丝的肤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20150086588A (ko) 항염, 항알러지 및 항산화 효능이 우수한 Ge-8 혼합물을 함유하는 화장료 조성물
CN111265441A (zh) 可增强皮肤夜间修复、再生能力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8670933B (zh) 兼具保湿、美白、抗衰老的护肤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616936B (zh) 抗敏修复组合物及其应用
KR20220153866A (ko) 장미 유래 세포외소포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피부 개선용 외용제 조성물
CN106913495A (zh) 润养护肤精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69565A (zh) 一种含有甘草的天然抗菌沐浴液
CN109288884B (zh) 一种具有舒缓修复作用的向日葵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han et al. Effect of some novel medicinal plants and polyherbal formulation on stress induced alopecia
CN108567852A (zh) 一种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组合物
CN108186547A (zh) 一种用于敏感肌肤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13953A (zh) 一种具有保湿功效的铁皮石斛蜂蜜复合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CN106333916A (zh) 一种处理脱发和促进头发生长的头皮滋养液
CN104083404B (zh) 一种抗衰老的中药组合物
KR20110063912A (ko) 길경, 홍삼 및 시호 사포닌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피부 노화 방지 및 주름 생성 억제효과를 나타내는 피부 외용 조성물
Song et al.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ermented Laminaria japonica alleviates UVB-induced epidermal photoinflammation via the Keap-1/Nrf2 pathw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10000 No. 390, Guyuan Road,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uiyang Cosmetics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68, Qingshan Road, Changsha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410205

Patentee before: HUNAN YUJIA COSMETICS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