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091A - 辅助把手 - Google Patents

辅助把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9091A
CN107709091A CN201680035378.2A CN201680035378A CN107709091A CN 107709091 A CN107709091 A CN 107709091A CN 201680035378 A CN201680035378 A CN 201680035378A CN 107709091 A CN107709091 A CN 107709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iding groove
bearing hole
groov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53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9091B (zh
Inventor
足立武文
西田隆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709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90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0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3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mov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2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 B60N3/026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hand grips or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x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4/00Optimising design; Manufacturing; Testing
    • B60Y2304/07Facilitating assembling or mou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Toys (AREA)
  • Slid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辅助把手,具备定位器和把手主体,该定位器具有:固定于安装面的固定部等以及一对轴支撑部,该把手主体具有:设在两端的一对凹部;形成于凹部的内周面中的在长度方向对置的两内侧面的至少一方且轴支撑部能滑动的引导槽;以及在上述两内侧面上设于相同轴线上的轴承孔,把手主体以轴支撑部为支点转动,切换为沿安装面的收纳位置和从安装面突出的使用位置,是引导槽从凹部的开口边缘沿内底面侧延伸,并且两内侧面的轴承孔的至少一方具有位于上述引导槽的终端或轴承孔且能供轴支撑部的端部嵌合或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的结构。

Description

辅助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对于将把手主体固定于面板等安装面的定位器能转动地被支撑,且切换为沿安装面的收纳位置和从安装面突出的使用位置的辅助把手。
背景技术
图12(a)、(b)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辅助把手,图12(a)是把手主体在使用位置的把手主体的一端侧的剖视图,图12(b)是设于把手主体的两端的一方的收纳用凹部,是表示凹部内周面中的在长边方向对置的两内侧面7、8的图。在该辅助把手中,具有在两端设置了把手主体1的一对凹部12以及设于在凹部12的长边方向对置的两内侧面7、8的引导槽38、39。在各凹部12安装定位器(安装座)3。定位器3具有固定于面板P的安装面的固定部17、以及配置于凹部12且能滑动地与引导槽38、39嵌合的轴支撑部即支撑销29。引导槽38、39是左右对称形,具有以与槽终端连通的方式设置且与支撑销29的对应的端嵌合的轴承孔14、15以及与轴承孔14、15接近地向槽内突出的突起部41、42。并且,在将定位器连结于把手主体时,支撑销29的两端通过沿对置的引导槽38、39从凹部开口边缘滑动至轴承孔14、15,嵌入轴承孔14、15(第0042段)。
图13是作为上述辅助把手的其他构造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内容,表示设于把手主体(手柄)12的两端的凹部(空间)18的一方与定位器(铰链)14的关系。在该构造中,凹部18具有形成于在长边方向对置的两内侧面的引导槽(轨道)22以及以与各引导槽22的槽终端连通的方式设置的轴承孔(孔)20。在凹部18安装定位器14。定位器14具有固定于面板等安装面的标记24、设于与标记24相反侧的一对安装支撑部件38、设于各安装支撑部件38的外面且能滑动地与对应的引导槽22嵌合的两侧的轮毂44、设于一方的安装支撑部件38的内面且与设于缓冲器40的一端的轮毂60嵌合的未图示的轨道及安装孔、设于另一方的安装支撑部件38的内面且与设于缓冲器40的另一端的未图示的唇部嵌合的插槽50。并且,定位器14通过各轮毂44沿对应的引导槽22滑动并最终与轴承孔20嵌合,能转动地与凹部18连结。之后,两安装支撑部件38通过配置于之间的缓冲器40阻止向内侧的摆动而防止从轴承孔20脱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64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6627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各构造中,在文献1中,具有与各轴承孔连通的引导槽,支撑销的两端从对应的引导槽与轴承孔嵌合。相同地,在文献2中,具有与各轴承孔连通的引导槽,两安装部件的轮毂从对应的引导槽与轴承孔嵌合。因此,在两文献中,与没有引导槽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嵌合操作,但存在以下问题。
即,在文献1、2的构造中,使支撑销的两端或两侧的轮毂沿对应的引导槽同时移动,但若向左右偏离地移动,则支撑销的端或轮毂与划分引导槽的内侧面局部地碰撞而无法良好地滑动至轴承孔。这一点尤其在以机器人等的自动组装进行的情况下无法维持正常的工作。另外,文献1的支撑销一边压扁两端向槽内突出的突出部一边与轴承孔嵌合,因此,在越过突起部时需要过大的负荷,从这点来看作业性也变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一对轴支撑部从引导槽的导入槽稳定地滑动至终端或使一对轴支撑部容易地与对应的轴承孔(包括引导槽的终端)嵌合而提高组装性。其他目的在以下的内容说明中变得明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一种辅助把手,该辅助把手具备定位器和把手主体,该定位器具有:固定于面板等安装面的固定部;以及一对轴支撑部,该把手主体具有:设于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凹部;形成于上述凹部的内周面中的在长度方向对置的两内侧面的至少一方且上述轴支撑部能滑动的引导槽;以及在上述两内侧面上设于相同轴线上的轴承孔,上述把手主体以上述轴支撑部为支点转动,切换为沿上述安装面的收纳位置和从上述安装面突出的使用位置,上述引导槽从上述凹部的开口边缘沿内底面侧延伸,并且上述两内侧面的轴承孔的至少一方具有位于上述引导槽的终端或轴承孔且能供上述轴支撑部的端部嵌合或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代替本发明的第一观点中的辅助把手中的、上述引导槽从上述凹部的开口边缘向内底面侧延伸,并且,上述两内侧面中的轴承孔的至少一方具有位于上述引导槽的终端或轴承孔且能供上述轴支撑部的端部嵌合或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上述轴承孔是以与上述引导槽的终端连接的方式设置的结构、具有位于上述引导槽的终端或轴承孔且能供上述轴支撑部的端部嵌合或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的结构、以与上述引导槽无关系的方式设置的结构的任一个,在将上述定位器安装于上述把手主体的情况下,通过与形成于上述两内侧面的至少一方的上述引导槽对应的上述轴支撑部的插入而扩开上述两内侧面间的宽度,辅助把手获得使上述各轴支撑部与对应的上述轴承孔嵌合的结构。
在以上的本发明中,“面板等安装面”包括构成车身的身体面板的外板、内板、安装于这些面板的顶棚镶边等的内部装饰材料以及与这些类似的部件。
作为以上的发明,更优选以以下的方式具体化。
(ア)在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辅助把手中,上述弹性卡定片具有在前端突出设置的防脱用的爪,是上述爪伴随弹性卡定片的摆动而切换为嵌合状态和嵌合解除状态的结构。根据该方案,由于弹性卡定片具有在前端突出设置的防脱用的爪,爪伴随弹性卡定片的摆动而切换为嵌合状态和嵌合解除状态,因此能更可靠地得到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辅助把手的作用效果。
(イ)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辅助把手或上述(ア)方案中,上述弹性卡定片通过切口状空部划分形成了对上述引导槽的终端附近或/及上述轴承孔进行划分的壁部分的一部分,是能向上述空部侧摆动的结构。根据该方案,由于弹性卡定片通过切口状空部划分形成对上述引导槽的终端附近或/及轴承孔进行划分的壁部分的一部分,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容易地实施。
(ウ)在上述(ア)的方案中,在使从上述引导槽的槽宽减去上述爪的突出量的槽宽最小尺寸为A、使上述轴支撑部的端部的直径尺寸为B、使上述引导槽的槽宽尺寸为C的情况下,是为A<B<C的关系的结构。根据该方案,由于在使从上述引导槽的槽宽减去上述爪的突出量的槽宽最小尺寸为A、使上述轴支撑部的端部的直径尺寸为B、使上述引导槽的槽宽尺寸为C的情况下,为A<B<C的关系,因此,在轴支撑部一边在引导槽中滑动一边与弹性卡定片卡合方面也为最优选的结构。
(エ)在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观点的辅助把手中,上述引导槽是在上述把手主体的收纳位置具有从上述凹部的开口边缘向内底面侧延伸的导入槽以及上述导入槽的前端侧的终端,在上述把手主体的使用位置由大致为水平状态的上述引导槽的终端或/及上述轴承孔承受施加在上述轴支撑部的负荷的结构。根据该方案,由于尤其在把手主体的使用位置由大致为水平状态的上述引导槽的终端或/及上述轴承孔承受施加在轴支撑部的较大的负荷,因此,能提高耐负荷性。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的辅助把手中,尤其作为引导槽两内侧面的轴承孔的至少一方位于引导槽的终端或轴承孔且具有能供轴支撑部的端部嵌合或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该弹性卡定片在定位器两侧的轴支撑部从引导槽的入口或导入槽滑动至终端的过程中,即使在左右偏离地进行滑动操作,也自身弹性摆动而使局部的应力分散并吸收,而容易保持轴支撑部的良好的滑动,能提高组装性或能对轴支撑部的端部进行防脱卡定而实现难以脱离的枢轴支撑的构造。另外,该弹性卡定片例如作为轴承孔划分形成引导槽的终点,与比引导槽深的轴承孔一起形成。
在本发明的第二观点的辅助把手中,首先,作为轴承孔是例如形成为与引导槽的终端连接的孔或凹的结构、在该结构上还具有弹性卡定片的结构、位于引导槽的终端且由弹性卡定片划分的结构、以与引导槽无关系的方式形成为孔或凹部的结构的任一个。并且,在该发明中,在相对于把手主体的定位器的安装操作中,在将定位器安装于把手主体的情况下,通过与形成于两内侧面的至少一方的引导槽对应的轴支撑部的插入扩开两内侧面之间的宽度,使各轴支撑部与对应的轴承孔嵌合。在该构造中,例如能通过划分凹部的内侧面的壁厚设定、设置引导槽等减壁部的简单的结构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一方式的辅助把手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1(b)是辅助把手的概略分解结构图。
图2(a)至(c)表示上述辅助把手的细部,图2(a)是在辅助把手的收纳位置的主视图,图2(b)是后视图,图2(c)是图2(b)的B-B线剖视图。
图3(a)和(b)是图2(a)的A-A线剖视图和A1-A1线剖视图。
图4(a)至(c)表示构成上述辅助把手的把手主体,图4(a)是后视图,图4(b)是从图4(a)的Y方向观察的图,图4(c)是图4(a)的C-C线剖视图。
图5(a)是表示把手主体的一方凹部和定位器的关系的示意图,左侧表示在图4(a)中由标注了符号a的双点划线的圆包围的部分,右侧是图4(b)的D-D线剖视图,图5(b)是表示其一方侧凹部的两内侧面的引导槽与定位器的各枢轴的关系的示意图,左侧是图4(a)的F-F线剖视图,右侧是图4(a)的E-E线剖视图。
图6(a)是表示把手主体的另一方凹部与定位器的关系的示意图,左侧表示在图4(a)中由标注了符号b的双点划线的圆包围的部分,右侧是图4(b)的D1-D1线剖视图,图6(b)是表示另一方侧凹部的两内侧面的引导槽与定位器的各枢轴的关系的示意图,左侧是图4(a)的F1-F1线剖视图,右侧是图4(a)的E1-E1线剖视图。
图7(a)是表示图4(c)、图5(b)及图6(b)所示的弹性卡定片的动作的示意图,是图4(a)的G-G线及G1-G1线剖视图,图7(b)是表示图10(b)及图11(b)所示的槽宽扩开部的动作的示意图,是图10(a)的H-H线剖视图。
图8(a)和(b)是与图5(b)对应地表示改变了上述弹性卡定片的形状的变形例一和二的示意图,各图的左侧是与图4(a)的F-F线剖面对应的图,各图的右侧是与图4(a)的E-E线剖面对应的图。
图9(a)和(b)是与图5(a)对应地表示图5(a)和(b)所示的两内侧面中、只在一侧形成上述引导槽的变形例三的示意图,图9(a)的左侧表示在图4(a)中由标注了符号a的双点划线的圆包围的部分,右侧是图4(b)的D-D线剖视图,图9(b)的左侧是图4(a)的F-F线剖视图,右侧是图4(a)的E-E线剖视图。
图10(a)和(b)是与图5(a)和(b)对应地表示第二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结构图,图10(a)的左侧表示在图4(a)中由标注了符号a的双点划线的圆包围的部分,右侧是图4(b)的D-D线剖视图,图9(b)的左侧是图4(a)的F-F线剖视图,右侧是图4(a)的E-E线剖视图。
图11(a)和(b)是与图10(a)和(b)对应地表示改变了图10(a)所示的槽宽扩开部的一方的变形例四的示意结构图,图11(a)的左侧表示在图4(a)中由标注了符号a的双点划线的圆包围的部分,右侧是图4(b)的D-D线剖视图,图11(b)的左侧是图4(a)的F-F线剖视图,右侧是图4(a)的E-E线剖视图。
图12(a)表示专利文献1的图2,图12(b)是表示了文献1的图5及图6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在该说明中,在使辅助把手的基本构造明确后,按照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观点的辅助把手的第一方式的主要部分及其动作、变形例一和二、变形例三、利用本发明的第二观点的辅助把手的第二方式的主要部分及其动作、变形例四的顺序详细叙述。
(基本构造)
在图1(a)至图3(b)中,辅助把手15由安装于车身侧的定位器1、1A、相对于定位器1、1A以能通过作为轴支撑部的枢轴36转动的方式连结保持的把手主体2构成。另外,定位器1、1A具备保持部件3或3A、安装于保持部件3、3A的金属制夹子4及罩7、配置于保持部件3所设置的收纳部35且以定位器1及把手主体2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相对转动的方式加力的扭转螺旋弹簧5、配置于保持部件3A所设置的收纳部35a并对把手主体2的转动速度进行制动的缓冲器6。另外,把手主体2、保持部件3A、3B、罩7均是树脂成形品,但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在此,把手主体2是大致U字形的中间部分用手握住的把持部20,其长度方向的两端21具有使背面侧开口形成的凹部22。各凹部22是与保持部件3、3A对应的大小,在沿长度方向对置的内侧的内侧面22A及外侧的内侧面22B具有设置为左右对称形的引导槽23。另外,在配置保持部件3的一方凹部22设置弹簧卡定用卡定孔22a。在配置保持部件3A的另一方凹部22设置与缓冲器6的一部分、即后述的外筒的凸部8b、8c抵接的台阶部22b、22c(参照图3(a))。
各引导槽23如图5(b)所示大致为倒L形,由从凹部开口边缘向凹部内底面22C侧延伸的导入槽23a和位于从导入槽23a弯曲的部位的终端23b构成。另外,在内侧面22A设置与引导槽的终端23b连接的轴承孔24。相对于此,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将由后述的弹性卡定片25对其终端23b划分而成的部位形成为轴承孔24a。
定位器1、1A在连结于以上的把手主体2的各凹部22的状态下如图3(a)和(b)所示通过夹子4安装于设在身体面板10上的安装孔10a。在该情况下,身体面板10由省略了图示的顶棚镶边覆盖,定位器1、1A配置在该顶棚镶边上。定位器1在设在保持部件3上的收纳部35上配置扭转螺旋弹簧5。定位器1A在设在保持部件3a上的收纳部35a上配置缓冲器6。另外,定位器1与1A或保持部件3与3A除了收纳部35、35a为大致相同的形状。
扭转螺旋弹簧5如图1(b)及图2(a)至(c)所示,具有延长形成于线圈形的两端部5a的抵接部5b、5c。缓冲器6如图1~图3所示,由在壁厚内形成剖面圆形空间的外筒8和相对于上述圆形空间在装入流体的状态下转动自如地嵌合的内筒9构成。外筒8具有一端侧的开口8a和凸部8b、8c(参照图3(c)),该凸部8b、8c设于外周的两处且与台阶部22b、22c卡合,并能与把手主体2一体转动。内筒9具有凸形封闭端部9a。
保持部件3、3A具有配置于上下大致中间的大致矩形状的基板30、向基板30的上侧突出的支撑部34以及向基板30的下侧突出的大致舌状脚部39。另外,在保持部件3、3A上,以金属制夹子4从脚部39(参照图3(a)和(b))配置于支撑部34的内侧,且罩7覆盖支撑部34的内侧的方式安装。
其中,在基板30上,沿上下贯通地形成两个贯通孔31(参照图1(b))。各贯通孔31是设在左右中间的矩形的开口,具有设在该开口的两侧的未图示的切口。在基板30的下面,在四角设置凸部32。脚部39具有突出设置在突出端面的突起39a。
支撑部34具有在中央部开口的未图示的卡合孔、从上两侧向后方鼓出的鼓出部33、在两鼓出部33之间被划分的扭转螺旋弹簧用收纳部35或缓冲器用收纳部35a、在各鼓出部33的外面作为在图2(c)中由单点划线表示的同轴上突出设置的轴支撑部的枢轴36、在划分收纳部35的各鼓出部33的内面突出设置的弹簧保持用突起部37、38以及在划分收纳部35a的各鼓出部33的内面突出设置的缓冲器用连结部35b、35c(参照图2(c))。连结部35b大致是凸状。在连结部35b上能转动地卡合外筒的一端侧开口8a。连结部35c大致是凹状。在连结部35c上不能转动地卡合内筒的封闭端部9a。
接着,使相对于保持部件3、3A的夹子4及罩7的组装构造明确。夹子4如图1(b)所示大致为U形状,由对置的板部4a及连结两板部4a的中间部构成。在各板部4a上设置在下侧部位由大致U字形的切口划分的弹性卡合爪4b以及与该上侧对置地开口的防挂用孔4c。在上述中间部设置与上述突起39a卡合的卡合孔4c(参照图2(b))。并且,以上的夹子4如图3(a)和(b)所示,通过脚部39插入板部4a彼此之间,并且突起39a与卡合孔4c卡合,相对于保持部件3、3A组装。在组装状态下,各卡合爪4b配置在脚部39的前后面上,并且,将各板部4a插入对应的贯通孔31,使板部前端侧向支撑部34的内侧空间突出。
罩7如图1(b)及图3(a)和(b)所示,是覆盖支撑部34的内侧空间的形状,具有向一侧侧面的下侧突出的安装片部7a和向内下侧突出并插入夹子侧各板部的孔4c等的卡定腕部7b。安装片部7a通过使设在下端侧的凹部与对应的枢轴36卡合,能将罩7安装于保持部件3、3A。卡定腕部7b的纵剖面形成为框状,并且将框状的一边以能通过设在两侧的切口摆动的方式形成。即,框状的一边与板部的孔4c的边缘部弹性卡合,并且如图3(a)所示,摆动端7c向罩上面延伸并能利用螺丝刀等工具进行解除操作。以上的罩7通过相对于支撑部34,卡定腕部7b与孔4c压接且安装片部7a使上述凹部与对应枢轴36卡合而安装。在该安装状态下,夹子4通过以串串儿的状态插通各板部的孔4c的卡定腕部7b防脱。罩7通过按压上述的摆动端7c且向离开支撑部34的方向移动而脱离。
另外,上述收纳部35位于鼓出部33彼此之间且大致形成为L形。在L形的纵壁面,在靠近突起部37的一侧设置肋34b。该肋34b是卡定扭转螺旋弹簧5的一抵接部5b的部位。枢轴36及突起部37、38如图2(c)所示大致位于转动轴线上。并且,扭转螺旋弹簧5在将两端部5a保持在对应的突起部37、38的轴周围后,一抵接部5b与肋34b卡定,另一抵接部5c克服作用力卡定在上述卡定孔22a上。于是,把手主体2利用扭转螺旋弹簧5的作用力转动并如以图3(a)和(b)表示的实线所示,为沿身体面板10配置的不使用状态(收纳位置)。
相对于此,收纳部35a是在鼓出部33彼此之间切口的形状,在鼓出部33彼此之间配置缓冲器6。在各鼓出部33的对置内面设置连结部35b、35c。并且,缓冲器6相对于收纳部35a,在外筒的一端开口8a能转动地与凸形的连结部35b卡合,内筒的封闭端部9a与凹形的连结部35c卡合固定的状态下进行组装。
以上的保持部件3及3A配置于把手主体端部21的凹部22且通过枢轴36能转动地被枢轴支撑。该枢轴支撑构造在后述的第一方式的主要部分的部位详述。并且,辅助把手15在图3(a)和(b)中,把手主体2克服螺旋弹簧5的作用力从实线的收纳位置转动操作到以单点划线表示的使用位置,若在使用位置放开手则通过螺旋弹簧5的作用力再次转动到收纳位置。此时,把手主体2保持台阶部22b和22c的构成缓冲器的一方与外筒的凸部8b或凸部8c抵接的状态进行转动,其结果,外筒8一边相对于内筒9受到流体阻力一边与把手主体2一起被制动并缓慢地转动。
(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及其动作)
如上所述,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和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如图5(a)和(b)以及图6(a)和(b)所示,为左右对称。另外,在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设置与终端23b连接的深一层的轴承孔24。在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未设置这种深一层的轴承孔,但由后述的弹性卡定片25划分的端部23b的部位兼作轴承孔24a。因此,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的位于从导入槽23a弯曲的部位的引导槽的终端23b比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的终端23b长相当于轴承孔24的量地形成。另外,例如在图5及图6中,设在内侧面22A的轴承孔24和位于设在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的终端23b且由弹性卡定片25划分的轴承孔24a位于相同轴线上。
另外,在该构造中,如图5及图6、图9至图11的各(a)所示,内侧面22A与内侧面22B之间的宽度X能扩开。即,内侧面22A及内侧面22B通过引导槽23及后述的切口状空部26等的减壁部的存在,形成为容易在扩大宽度X的方向上位移。因此,在该构造中,通过与形成于两内侧面22A、22B的至少一方的引导槽23对应的枢轴36的插入而扩开宽度X,通过如图9(a)和(b)所示那样使一方的枢轴36和轴承孔24及另一方的枢轴36和与引导槽的终端23b连接的轴承孔24嵌合或如图5(a)和(b)所示那样分别通过引导槽23嵌合于与各枢轴36对应的轴承孔24、24a,进行定位器1向把手主体2的安装。
各引导槽23具有能将枢轴36嵌合于兼作轴承孔的引导槽的终端23b或/及轴承孔24而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25。该弹性卡定片25具有设在前端且向引导槽23或导入槽23a内突出的爪25a。即,弹性卡定片25例如如图5(b)的右侧所示那样与引导槽的终端23b的部位(该弹性卡定片25将引导槽的终端23b的部位划分为轴承孔24a)或如图5(b)的左侧那样与轴承孔24对应地设置。另外,弹性卡定片25通过切口状空部26划分形成划分引导槽的终端23b的壁部分的一部分、或/及划分轴承孔24的壁部分的一部分。空部26在把手主体2的收纳样式中为位于弹性卡定片25的背面侧且上下延伸的预定宽度的切口,切口的上方与导入槽23a连通。
顺便地,作为以上的引导槽23、弹性卡定片的爪25a、枢轴36,如图5(b)的左侧所示,在使从引导槽23的槽宽C减去了爪25a的突出量的槽宽最小尺寸为A、使枢轴36的直径尺寸为B、使引导槽23的槽宽尺寸为C的情况下,为A<B<C的关系。该结构除了枢轴36沿内槽23顺畅地滑动至终端23b之外,在枢轴36与弹性卡定片的爪25a卡合并防脱方面最优选。
以上的弹性卡定片25例如若在枢轴36沿导入槽23a滑动的过程中与卡定片上侧碰撞,则由于该应力,向引导槽的终端23b或/及轴承孔24侧摆动位移,另外,若在枢轴36从导入槽23a向终端23b移动的过程中与卡定片上侧碰撞,则由于该应力,向切口状空部26侧摆动位移。在该构造中,由于这些作用,使从枢轴36受到的局部的应力分散并吸收,容易地保持枢轴36的良好的滑动。其结果,与现有相比能提高组装性。
图7(a)表示枢轴36从引导槽的终端36b与轴承孔24嵌合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弹性卡定片25如左图所示,被枢轴36按压并向空部36侧摆动位移,枢轴36通过爪25a与轴承孔24嵌合。与该嵌合同步,弹性卡定片25如右图所示复位到原来的状态,并通过爪25a可靠地防止枢轴36的嵌合解除。这一点例如如图5(b)的右侧所示,即使在利用了引导槽的终端36b的轴承孔24a中也相同。换言之,在该构造中,利用爪25a对枢轴36进行防脱卡定而实现难以脱离的枢轴支撑构造。
另外,在以上的构造中,如从图3(b)及图6(b)所推断,引导槽23在把手主体2的收纳位置具有从凹部22的开口边缘向内底面22C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导入槽23a、以及位于从导入槽23a向下弯曲的部位的终端23b。并且,在把手主体2的使用位置,由于是由为大致水平状态的引导槽的终端23b、即轴承孔24a或/及轴承孔24承受施加在枢轴36上的负荷的结构,因此能提高耐负荷性。
(变形例一和二)
图8(a)和(b)与图5(b)对应地表示改变了上述的弹性卡定片25的结构。另外,在各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以上的第一方式相同或类似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尽量省略重复的记载。
在图8(a)的变形例一中,各引导槽23大致是直线形,由从凹部开口边缘向凹部内底面22C侧延伸的导入槽23a构成。即,在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在导入槽23a的里侧设置轴承孔24。在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未设置这种轴承孔,但引导槽的终端23b、即兼作轴承孔24a的终端23b位于导入槽23a的里侧,形成为比内侧面22A的导入槽23a长相当于轴承孔24的量。换言之,设在内侧面22A的轴承孔24、位于设在内侧面22B的引导槽的终端23b并由后述的弹性卡定片27划分的轴承孔24a位于相同的轴线上。
另外,各引导槽23具有能使枢轴36与轴承孔24或引导槽的终端23b(兼作上述的轴承孔24a的终端23b)嵌合或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27。该弹性卡定片27具有设在前端并向导入槽23a内突出的爪27a。另外,弹性卡定片27例如如图8(a)的右侧那样与引导槽的终端23b的部位、或如图8(a)的左侧那样与轴承孔24对应地设置,并且,通过空部26划分形成对引导槽23进行划分的壁部分的一部分。空部26的方向与第一方式不同,在把手主体2的收纳状态下,是位于弹性卡定片27的背面侧且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预定宽度的切口。
在以上的构造中,弹性卡定片27在将保持部件3连结枢轴支撑于凹部22的情况下,如图8(a)的左图所示由枢轴36按压,并向空部26侧摆动位移,枢轴36通过爪27a并与轴承孔24嵌合。另外,若如图8(a)的右图所示在枢轴36从导入槽23a向利用了终端23b的轴承孔24a移动的过程中与爪27a碰撞,则由于该应力,向空部26侧摆动位移。在该构造中,通过这些作用使从枢轴36受到的局部的应力分散并吸收,容易保持枢轴36的良好的滑动。其结果,与现有相比能提高组装性。即,各弹性卡定片27如各图所示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能可靠地通过爪27a防止枢轴36的无意的嵌合解除。换言之,即使在该构造中,也能利用爪27a对枢轴36进行防脱卡定而实现难以脱离的构造。
在图8(b)的变形例二中,各引导槽23大致是U字形状,具有从凹部开口边缘向凹部内底面22C侧延伸,并进一步改变方向的导入槽23a及终端23b。另外,在内侧面22A设置与终端23b连通的轴承孔24,但在内侧面22B未设置这种轴承孔。但是,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形成为比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长与轴承孔24相当的量。该变长的终端23b成为由弹性卡定片27划分的轴承孔24a。换言之,设在内侧面22A上的轴承孔24与利用了设在内侧面22B上的引导槽的终端23b的轴承孔24a位于相同的轴线上。
另外,各引导槽23具有能使枢轴36与轴承孔24或利用了引导槽的终端23b的轴承孔24a嵌合或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28。该弹性卡定片28具有设在前端且向终端23b内突出的爪28a。另外,弹性卡定片28由大致U字形的引导槽23划分形成。
在以上的构造中,弹性卡定片28在将保持部件3连结枢轴支撑于凹部22的情况下,如图8(b)的左图所示由枢轴36按压并摆动位移,枢轴36通过爪27a并与轴承孔24嵌合。另外,如图8(b)的右图所示若在枢轴36从导入槽23a向利用了终端23b的轴承孔24a转移的过程中与爪28a碰撞,则由于该应力而摆动位移。在该构造中,通过这些的作用使从枢轴36受到的局部的应力分散并吸收,容易保持枢轴36的良好的滑动。其结果,与现有相比能提高组装性。当然,即使在该构造中,弹性卡定片28也能如图8(b)那样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并利用爪28a可靠地防止枢轴36的无意的嵌合解除。
(变形例三)
图9(a)及(b)的变形例三与图5(a)和(b)对应地表示只在内侧面22A上设置引导槽23的一例。即使在该变形例三中也在与以上的第一方式相同或类似的部位上标注相同的符号,尽量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变形例三中,在内侧面22A上设置与图5(a)和(b)相同的引导槽23和轴承孔24及弹性卡定片25。但是,在内侧面22B上只设置轴承孔24,省略弹性卡定片27。在以上的构造中,在将保持部件3连结枢轴支撑于凹部22的情况下,从如图5(a)的左图所示的使一方的枢轴36与内侧面22B的轴承孔24嵌合的状态,使另一方的枢轴36从作为内侧面22A的引导槽的导入槽23a通过终端23b并通过爪25a与轴承孔24嵌合。此时,通过与形成于两内侧面22A、22B的至少一方的引导槽23对应的枢轴36的插入,扩大宽度X,分别使各枢轴36与对应的轴承孔24嵌合。在该情况下,若在枢轴36从导入槽23a向终端23b移动的过程等中与爪25a碰撞,则弹性卡定片25通过该应力摆动位移,容许枢轴36向轴承孔24嵌合。在该构造中,通过这些作用,使从枢轴36受到的局部的应力分散并吸收,容易保持枢轴36的良好的滑动,与以往相比能提高组装性。当然,即使在该构造中,弹性卡定片25也恢复到该图的原来的状态并能利用爪25a可靠地防止枢轴36的无意的嵌合解除。
(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及其动作)
图10(a)和(b)与图5(a)和(b)对应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对与上述第一方式相同或类似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尽量省略重复的记载。第二方式是将上述带爪25a的弹性卡定片25构成为不具有爪的槽宽扩开部29的一例。
内侧面22A及内侧面22B通过引导槽23及后述的切口状空部26等的减壁部的存在,形成为容易向扩开宽度X的方向位移。因此,即使在该构造中也通过与形成于两内侧面22A、22B的至少一方的引导槽23对应的枢轴36的插入扩开宽度X,通过如图10(a)和(b)那样使各枢轴36与对应的轴承孔24分别嵌合,进行定位器1、1A向把手主体2的安装。另外,在该构造中,与上述凹部22相关,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内侧面23B的引导槽23为左右对称形。在内侧面22A、22B的各引导槽23,在同轴线上设置与终端23b连通的轴承孔24。各引导槽23具有从凹部22的开口边缘向内底面22C侧延伸的导入槽23a、位于从导入槽23a弯曲的部位的引导槽的终端23b以及与终端23b连接的轴承孔24。
除此之外,具有以引导槽23的槽宽能扩开的方式设置而使枢轴36沿引导槽23滑动、或者在与轴承孔24嵌合时能向扩开槽宽的方向位移的槽宽扩开部29。该槽宽扩开部29与轴承孔24对应地设置,通过切口状空部26划分形成对导入槽23a的后半部及终端23b附近进行划分的壁部分的一部分、或/及划分轴承孔24的壁部分的一部分。空部26在把手主体2的收纳方式下是位于弹性卡定片27的背面侧且沿上下延伸的切口,切口的上方与导入槽23a连通。
换言之,以上的槽宽扩开部29在把手主体2的收纳方式中,上方由导入槽23a划分,两侧由终端23b及轴承孔24和空部26划分。因此,槽宽扩开部29如图7(b)所示,在从定位器两侧的枢轴36与引导槽23的入口或导入槽23a嵌合的初期状态滑动至引导槽的终端36b的过程中,即使左右偏离地进行滑动操作,也能通过使局部的应力向扩开槽宽的方向位移,分别并吸收而容易保持枢轴36的良好的滑动。
因此,在该构造中,能提高组装性,例如在实施使用了机器人等的自动组装的情况下也能维持良好的工作。另外,能通过槽宽扩开部29的存在,使相对于枢轴36的引导槽23的槽宽稍微变小,由此能实现枢轴36难以从引导槽23脱离的构造。
(变形例四)
图11(a)及(b)的变形例四与图5(a)和(b)对应地表示只在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设置槽宽扩开部29,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设置上述弹性卡定片25的一例。即使在该变形例四中,也对与以上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部位标注相同的符号并尽量省略重复说明。
在变形例四中,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与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大致为左右对称。另外,在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设置与终端23b连接的轴承孔24,但在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未设置这种轴承孔。但是,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的位于从导入槽23a弯曲的部位的引导槽的终端23b比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的终端长与轴承孔24相当的量,该变长的部位为由弹性卡定片25划分的轴承孔24a。换言之,设在内侧面22A的轴承孔24与设在内侧面22B且利用了引导槽的终端23b的轴承孔24a位于相同轴线上。
在内侧面22A的引导槽23上设置与图10(a)和(b)相同的槽宽扩开部29。在内侧面22B的引导槽23上设置与图5(a)和(b)相同的弹性卡定片25。因此,在该构造中,能兼具上述的槽宽扩开部29和上述的弹性卡定片25的各动作、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辅助把手只要具备由本申请的主要的技术方案特定的结构即可,细部能以方式例、变形例为参考进一步展开。作为该例子,省略夹子4,使脚部39形成为能卡合的形状,能利用脚部自身卡合固定于即连结于面板的安装孔10a。
另外,作为槽宽扩开部29,能代替图10(a)和(b)的结构,例如在把手主体2的收纳状态下,可以为如图8(b)的弹性卡定片28那样为在水平方向上长的形状,向上侧的导入槽23a侧位移或向下侧的引导槽的端部23b及轴承孔24侧位移。
另外,在此引用2015年6月18日申请的日本国特愿2015-122737号的说明书、技术方案、附图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而采用。
符号说明
1、1A—定位器,2—把手主体(20—把持部,21—长度方向的端),3、3A—保持部件(30—基板,34—支撑部,39—脚部),4—夹子(固定部,40—板部,41—连结部,43—卡合爪),5—螺旋弹簧,6—缓冲器(8—外筒,9—内筒),7—罩,10—面板,15—辅助把手,22—凹部(22A、22B—内侧面,22C—内底面),23—引导槽(23a—导入槽,23b—终端),24—轴承孔,24a—轴承孔,25—弹性卡定片(25a—爪),26—空部,27—弹性卡定片(27a—爪),28—弹性卡定片(28a—爪),29—槽宽扩开部,36—枢轴(轴支撑部)。

Claims (5)

1.一种辅助把手,该辅助把手具备定位器和把手主体,该定位器具有:固定于面板等安装面的固定部;以及一对轴支撑部,该把手主体具有:设于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凹部;形成于上述凹部的内周面中的在长度方向对置的两内侧面的至少一方,且上述轴支撑部能滑动的引导槽;以及在上述两内侧面上设于相同轴线上的轴承孔,上述把手主体以上述轴支撑部为支点转动,切换为沿上述安装面的收纳位置和从上述安装面突出的使用位置,该辅助把手的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槽从上述凹部的开口边缘向内底面侧延伸,并且上述两内侧面的轴承孔的至少一方具有位于上述引导槽的终端或轴承孔且能供上述轴支撑部的端部嵌合或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或者,
上述轴承孔是以与上述引导槽的终端连接的方式设置的结构、具有位于上述引导槽的终端或轴承孔且能供上述轴支撑部的端部嵌合或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的结构、以与上述引导槽无关系的方式设置的结构的任一个,在将上述定位器安装于上述把手主体的情况下,通过与形成于上述两内侧面的至少一方的上述引导槽对应的上述轴支撑部的插入而扩开上述两内侧面间的宽度,使各上述轴支撑部与对应的上述轴承孔嵌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引导槽从上述凹部的开口边缘向内底面侧延伸,并且上述两内侧面的轴承孔的至少一方具有位于上述引导槽的终端或轴承孔且能供上述轴支撑部的端部嵌合或防脱卡定的弹性卡定片的情况下,上述弹性卡定片具有在前端突出设置的防脱用的爪,上述爪伴随弹性卡定片的摆动而切换为嵌合状态和嵌合解除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弹性卡定片通过切口状空部划分形成了对上述引导槽的终端附近或/及上述轴承孔进行划分的壁部分的一部分,能向上述空部侧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在使从上述引导槽的槽宽减去上述爪的突出量的槽宽最小尺寸为A、使上述轴支撑部的端部的直径尺寸为B、使上述引导槽的槽宽尺寸为C的情况下,为A<B<C的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槽在上述把手主体的收纳位置具有从上述凹部的开口边缘向内底面侧延伸的导入槽以及上述导入槽的前端侧的终端,在上述把手主体的使用位置由大致为水平状态的上述引导槽的终端或/及上述轴承孔承受施加在上述轴支撑部的负荷。
CN201680035378.2A 2015-06-18 2016-06-16 辅助把手 Active CN1077090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2737 2015-06-18
JP2015122737A JP6352859B2 (ja) 2015-06-18 2015-06-18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PCT/JP2016/067938 WO2016204229A1 (ja) 2015-06-18 2016-06-16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091A true CN107709091A (zh) 2018-02-16
CN107709091B CN107709091B (zh) 2020-06-19

Family

ID=57546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5378.2A Active CN107709091B (zh) 2015-06-18 2016-06-16 辅助把手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4583B2 (zh)
EP (1) EP3312050B1 (zh)
JP (1) JP6352859B2 (zh)
KR (1) KR101817427B1 (zh)
CN (1) CN107709091B (zh)
ES (1) ES2913331T3 (zh)
MX (1) MX2017016636A (zh)
WO (1) WO20162042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3456A (zh) * 2019-05-21 2019-08-27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装配机构及其所属的风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31851A1 (en) * 2016-01-29 2017-08-03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curing an assist grip assembly to a component of a vehicle
JP6564524B2 (ja) * 2016-03-17 2019-08-21 株式会社ホンダアクセス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US10040384B2 (en) * 2016-12-29 2018-08-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wist-lock articulating assist mechanism
JP2018197052A (ja) 2017-05-23 2018-12-13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JP7050706B2 (ja) * 2019-03-04 2022-04-08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US20210300267A1 (en) * 2020-03-31 2021-09-3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astening device for fastening a vehicle component to a body compon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0934A (en) * 1996-06-21 2000-03-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ceptacle-type optic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JP2000244408A (ja) * 1999-02-22 2000-09-08 Hitachi Zosen Corp 光空間通信装置
JP2005138823A (ja) * 2003-11-03 2005-06-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tw> 補助グリップハンドル用ピン無しダンパー組立て体
CN101396981A (zh) * 2007-09-25 2009-04-01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扶手
JP2010116031A (ja) * 2008-11-12 2010-05-27 Howa Kasei Kk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CN102112340A (zh) * 2009-10-19 2011-06-29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辅助把手
CN102806863A (zh) * 2011-05-31 2012-12-05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扶手
CN103097191A (zh) * 2010-05-12 2013-05-08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辅助拉手
JP2015085727A (ja) * 2013-10-28 2015-05-07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73625A (en) 1986-08-04 1987-06-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Battery and handle therefor
GB9510145D0 (en) * 1995-05-19 1995-07-12 Elta Plastics Ltd Handle assembly
JP2003276492A (ja) 2002-03-22 2003-09-30 Nishikawa Kasei Co Ltd 格納式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WO2007138423A2 (en) * 2006-05-25 2007-12-06 Shuki Binyami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remote access to applications
US20120222360A1 (en) * 2011-03-01 2012-09-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llapsible door trim pull handle
US10040384B2 (en) * 2016-12-29 2018-08-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wist-lock articulating assist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0934A (en) * 1996-06-21 2000-03-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ceptacle-type optic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apparatus
JP2000244408A (ja) * 1999-02-22 2000-09-08 Hitachi Zosen Corp 光空間通信装置
JP2005138823A (ja) * 2003-11-03 2005-06-0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tw> 補助グリップハンドル用ピン無しダンパー組立て体
CN101396981A (zh) * 2007-09-25 2009-04-01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扶手
JP2010116031A (ja) * 2008-11-12 2010-05-27 Howa Kasei Kk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CN102112340A (zh) * 2009-10-19 2011-06-29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辅助把手
CN103097191A (zh) * 2010-05-12 2013-05-08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辅助拉手
CN102806863A (zh) * 2011-05-31 2012-12-05 丰和化成株式会社 扶手
JP2015085727A (ja) * 2013-10-28 2015-05-07 株式会社ニフコ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3456A (zh) * 2019-05-21 2019-08-27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把手装配机构及其所属的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7016636A (es) 2018-05-15
KR101817427B1 (ko) 2018-01-11
WO2016204229A1 (ja) 2016-12-22
JP2017007425A (ja) 2017-01-12
ES2913331T3 (es) 2022-06-01
KR20160150003A (ko) 2016-12-28
EP3312050B1 (en) 2022-03-09
US10384583B2 (en) 2019-08-20
US20180154814A1 (en) 2018-06-07
EP3312050A4 (en) 2019-02-27
CN107709091B (zh) 2020-06-19
JP6352859B2 (ja) 2018-07-04
EP3312050A1 (en) 2018-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9091A (zh) 辅助把手
US8047592B2 (en) Armrest hinge unit for vehicle
US11136806B2 (en)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body, and various opened and closed bodies having the same
US9163443B2 (en) Linear center rail structure for sliding door
CN103158461B (zh) 用于车辆的挂钩接收器装置
US20120056063A1 (en) Cup holder
US9163436B2 (en) Door outer handle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10737733B2 (en) Truck
JP4583291B2 (ja) 筆記具用クリップ
CN104590075B (zh) 杯架以及包含杯架的车门
US9809141B2 (en) Storage compartment comprising a foldable holder element
US7384091B2 (en) Vehicle door
CN109477350A (zh) 锁止装置
CN107407326A (zh) 转动机构
CN103802893A (zh) 旋启式后挡板检查器总成
CN204242594U (zh) 用于仪表盘端盖的罩组件
CN107054229B (zh) 一种汽车储物盒
US11077778B2 (en) Offset dual pawl armrest latch
US8590960B2 (en) Flush glass assembly for vehicle
CN206067644U (zh) 一种汽车扶手箱
US20150361695A1 (en) Door Latch
US20050057049A1 (en) Break-prevention structure of outside vehicle door handle
JP2006264513A (ja) 車両用収納部構造
JP5280822B2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構造
WO2009125098A3 (fr) Pied avant renforce d&#39;un vehicule automobi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