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034B - 直液式书写工具 - Google Patents

直液式书写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9034B
CN107709034B CN201680037774.9A CN201680037774A CN107709034B CN 107709034 B CN107709034 B CN 107709034B CN 201680037774 A CN201680037774 A CN 201680037774A CN 107709034 B CN107709034 B CN 1077090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ng pipe
ink absorber
ink
fluid
dir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77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9034A (zh
Inventor
栗田哲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lo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lo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lot Corp filed Critical Pilo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09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9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5/00Pens with ink reservoirs in holders, e.g. fountain-pens
    • B43K5/18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the ink to the nibs
    • B43K5/1818Mechanical feeding means, e.g. valves; Pu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5/00Pens with ink reservoirs in holders, e.g. fountain-pens
    • B43K5/18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the ink to the n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5/00Pens with ink reservoirs in holders, e.g. fountain-pens
    • B43K5/18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the ink to the nibs
    • B43K5/1809Feed b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8/00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 B43K8/0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 B43K8/04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to writing-p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8/00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 B43K8/02Pens with writing-points other than nibs or balls with writing-points comprising fibres, felt, or similar porous or capillary material
    • B43K8/04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to writing-points
    • B43K8/06Wick feed from within reservoir to writing-points
    • B43K8/08Wick separate from writing-po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其具有笔尖、连接于所述笔尖的后端的筒状的墨水吸收体、配置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方的墨水收装部、和连接所述墨水吸收体与所述墨水收装部之间的多根连通管。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内部,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倾斜面,各所述连通管在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倾斜面内具有开口部。另外,各所述连通管具有与所述开口部邻接,且比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所述顶端区域构成在各所述连通管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推压压缩该墨水吸收体的内部的推压压缩部。

Description

直液式书写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将墨水储存于墨水收装部内,并且将墨水吸收体安装于所述墨水收装部与笔尖之间的直液式书写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关于上述直液式书写工具,例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12884号中公开有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该直液式书写工具具有:笔尖;连接于所述笔尖的后端的墨水吸收体;配置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方的墨水收装部;和连接所述墨水收装部与所述墨水吸收体之间的连通管。在该直液式书写工具中,连通管平行地隔开间隔而设有2根,各连通管的前端开口,墨水吸收体具有高密度部和比该高密度部靠后方而连接的低密度部,各连通管的前端和笔尖的后端被连接于高密度部。并且,在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12884号中记载有,各连通管的前端从墨水吸收体的后端插入时,通过各连通管的前端向前方推压压缩墨水吸收体的内部,而在各连通管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收体的内部形成高密度部。
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12884号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各连通管的前端由倾斜切面形成,所述倾斜切面(连通管的前端开口部)朝向墨水吸收体的轴心方向。因此,本发明人有如下担忧,即,在所述现有技术中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墨水吸收体在各连通管的前端附近被过度压缩,导致从笔尖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尤其是,在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而减小轴筒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的外径以及各连通管的前端开口部的间隔的情况下,该担忧变得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即使各连通管的前端开口部之间的间隔比较小,也能够在墨水吸收体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的前端附近形成适当的高密度部,而得到从笔尖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是指笔尖侧,“后”是指该“前”的相反一侧。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中,直液式书写工具具有笔尖、连接于所述笔尖的后端的墨水吸收体、配置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方且用于直接储存墨水的墨水收装部、和连接所述墨水收装部与所述墨水吸收体之间的多根连通管,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开口,通过将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从墨水吸收体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来对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使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位于墨水吸收体内部,作为必要条件: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具有越靠向前方则越靠径向内侧的倾斜面,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开口部朝向径向外侧开口而成。
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具有越靠向前方则越靠径向内侧的倾斜面,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开口部朝向径向外侧开口而成,据此,墨水吸收体在各连通管的前端附近不会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得到从笔尖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而减小轴筒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的外径和各连通管的前端开口部的间隔,也能够在各连通管的前端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在墨水吸收体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的前端附近形成适当的高密度部,从而能够经由各连通管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不会使从笔尖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接着,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必要条件为: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将各所述连通管的侧壁通过连结部连结,使所述连结部的前端位于比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开口部靠前方的位置。
在所述第2技术方案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通过连结部连结各所述连通管的侧壁,并使所述连结部的前端位于比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开口部靠前方的位置,据此,更加能够在各连通管的前端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而在墨水吸收体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的前端附近形成适当的高密度部。
接着,第3技术方案的必要条件为:在所述第2技术方案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所述连结部的前端具有多个越靠向前方则越靠径向内侧的倾斜面,使所述连结部的前端的各倾斜面与所述连通管的前端的各倾斜面连续地连接。
在所述第3技术方案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所述连结部的前端具有多个越靠向前方则越靠径向内侧的倾斜面,通过使所述连结部的前端的各倾斜面与所述连通管的前端的各倾斜面连续地连接,更加能够使各连通管顺畅地插入墨水吸收体,由此能够在墨水吸收体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的前端附近形成适当的高密度部。
接着,第4技术方案的必要条件为:在所述第1技术方案至第3技术方案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所述连通管的前端为平面状的倾斜面。
在所述第4技术方案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通过使所述连通管的前端为平面状的倾斜面,更加能够使各连通管顺畅地插入墨水吸收体,由此能够在墨水吸收体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的前端附近形成适当的高密度部。
另外,与所述第1技术方案相关联,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的必要条件为:直液式书写工具具有笔尖、连接于所述笔尖的后端的筒状的墨水吸收体、配置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方的墨水收装部、和连接所述墨水吸收体与所述墨水收装部之间的多根连通管,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内部,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倾斜面,各所述连通管在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倾斜面内具有开口部,各所述连通管具有与所述开口部邻接且比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所述顶端区域构成推压压缩部,该推压压缩部在将各所述连通管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对该墨水吸收体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
根据本发明,各所述连通管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倾斜面,在所述倾斜面内具有开口部,并且各所述连通管具有与所述开口部邻接且比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该顶端区域构成能够对墨水吸收体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的推压压缩部,由于具有该特征,因此,不用担心墨水吸收体在各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得到从笔尖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而减小轴筒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的外径和各连通管的开口部的间隔,也能够在各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在墨水吸收体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形成适当的(所期望的)高密度部,其结果,能够经由各连通管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而不用担心从笔尖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至少在本发明申请的时间点,各连通管彼此分离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但是,优选各连通管的侧壁通过连结部被连结。在该情况下,各连通管向墨水吸收体的插入变得更容易。
另外,在该情况下进一步优选,连结部的前端侧的区域比各连通管的开口部向前方延伸,与各连通管的顶端区域一起构成推压压缩部。在该情况下,墨水吸收体在各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被更适度地压缩,而能够形成更适当的高密度部。结果是,能够经由各连通管更顺畅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
另外,在该情况下进一步优选,连结部的前端侧的区域具有与各连通管的倾斜面连续的1个以上的连结部倾斜面。在该情况下,能够更顺畅地将各连通管插入墨水吸收体。另外,在该情况下,墨水吸收体在各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也被更适度地压缩,而能够形成更适当的高密度部。结果是,能够经由各连通管更顺畅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
至少在本发明申请的时间点,连通管的根数没有限定。
但是,优选连通管的根数为2根。在为2根的情况下,其中1根用于墨水供给用,另一方面,另一根用于空气置换用,因此,能够以极高效率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
此外,各连通管的前端部的倾斜面可以是平面状,也可以是凸曲面状,还可以是凹曲面状。
另外,所述第2技术方案实质上还能够进行如下规定。即,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6技术方案)的必要条件为:直液式书写工具具有笔尖、连接于所述笔尖的后端的筒状的墨水吸收体、配置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方的墨水收装部、和具有连接所述墨水吸收体与所述墨水收装部之间的多条流通路径的共同连通管,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内部并具有如下形状,即,各所述流通路径在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倾斜面内具有开口部,所述共同连通管具有与各所述开口部邻接且比各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所述顶端区域构成推压压缩部,该推压压缩部在将所述共同连通管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对该墨水吸收体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
根据本发明,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如下形状,即,各所述流通路径在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倾斜面内具有开口部,并且所述共同连通管具有与各所述开口部邻接且比各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该顶端区域构成能够对墨水吸收体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的推压压缩部,由于具有该特征,因此,不用担心墨水吸收体在共同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得到从笔尖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而减小轴筒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的外径和共同连通管的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也能够在共同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在墨水吸收体的内部中的共同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形成适当的(所期望的)高密度部,其结果,能够经由各流通路径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而不用担心从笔尖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例如,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分别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多个倾斜面,各所述流通路径分别与所述多个倾斜面中的一个倾斜面相对应,并且在对应的倾斜面内具有开口部。
在该情况下,优选流通路径的条数为2条。在为2条的情况下,其中1条用于墨水供给用,另一方面,另一条用于空气置换用,因此,能够以极高效率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
另外,在该情况下,多个倾斜面可以分别为平面状,也可以分别为凸曲面状,还可以分别为凹曲面状。
或者,例如,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回转体形状。更详细而言,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圆锥形状或圆台形状。或者,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球面形状。
接着,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7技术方案)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必要条件为具有笔尖、连接于所述笔尖的后端的筒状的墨水吸收体、配置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方的墨水收装部、和连接所述墨水吸收体与所述墨水收装部之间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内部,并且具有如下形状,即,多个开口部分别在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倾斜面内开口,所述连通管具有与各所述开口部邻接且比各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所述顶端区域构成推压压缩部,该推压压缩部在将所述连通管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对该墨水吸收体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
根据本发明,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如下形状,即,多个开口部分别在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倾斜面内开口,并且所述连通管具有与各所述开口部邻接且比各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该顶端区域构成为能够对墨水吸收体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的推压压缩部,由于具有该特征,因此,不用担心墨水吸收体在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得到从笔尖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而减小轴筒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的外径和连通管的各开口部之间的间隔,也能够在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在墨水吸收体的内部中的连通管的顶端区域的附近形成适当的(所期望的)高密度部,其结果,能够经由各开口部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而不用担心从笔尖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例如,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分别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多个倾斜面,各所述开口部分别与所述多个倾斜面中的一个倾斜面相对应,并且在对应的倾斜面内开口。
在该情况下,优选开口部的数量为2个。在为2个的情况下,其中1个用于墨水供给用,另一方面,另一个用于空气置换用,因此,能够以极高效率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
另外,在该情况下,多个倾斜面可以分别为平面状,也可以分别为凸曲面状,还可以分别为凹曲面状。
或者,例如,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回转体形状。更详细而言,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圆锥形状或圆台形状。或者,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球面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连通管的前端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纵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A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连通管的前端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共同连通管的前端的立体图。
图9是图8的共同连通管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共同连通管的前端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共同连通管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共同连通管的前端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共同连通管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共同连通管的前端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共同连通管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16是图8和图9的共同连通管的变形例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17是图10和图11的共同连通管的变形例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18是图12和图13的共同连通管的变形例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19是图14和图15的共同连通管的变形例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20是图8、图9和图16的共同连通管的进一步变形例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21是图10、图11和图17的共同连通管的进一步变形例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22是图12、图13和图18的共同连通管的进一步变形例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图23是图14、图15和图19的共同连通管的进一步变形例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直液式书写工具;2:笔尖;3:墨水吸收体;31:高密度部;32:低密度部;4:墨水收装部;41:主体;41a:外螺纹;41b:凸缘部;42:锥口体;43:栓体;5:连通管;51:前端开口部;52:倾斜面;52d:顶端区域;53:流通路径;56:连通部;6:连结部;61:倾斜面;61d:前端侧的区域;62:山脊线状的顶部;7:中间部件;71:分隔壁;72:连接管;73:安装筒部;74:棒状部;8:轴筒;81:内螺纹;9:墨水;12:直液式书写工具(分离式);121:狭缝状的间隙;131:共同连通管;132:倾斜面(交叉式);133:顶端区域;134:山脊线状的顶部;141:共同连通管;142:倾斜面(连续凸曲面);143:顶端区域;151:共同连通管;152:倾斜面(圆锥面);153:顶端区域;154:顶点;161:共同连通管;162:倾斜面(球面);163:顶端区域;131’~161’:共同连通管的变形例;131”~161”:连通管的变形例。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第1实施方式在图1至图4中表示。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的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纵剖视图,图3是图2的A-A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连通管的前端的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涉及所述第1技术方案至第5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由笔尖2、墨水吸收体3、中间部件7、墨水收装部4、轴筒8和盖(未图示)构成,其中,该墨水吸收体3连接于所述笔尖2的后端,该中间部件7配置在所述墨水吸收体3的后方,该墨水收装部4配置在所述中间部件7的后方,该轴筒8在前端部保持所述笔尖2,该盖以能够自如拆装的方式设置于笔尖2侧。在所述轴筒8的内部收装有所述墨水吸收体3、所述中间部件7、和所述墨水收装部4的前部。以下按照各个结构要素进行详细说明。
·笔尖
本实施方式的笔尖2是由合成树脂制纤维(例如,聚酯纤维、丙烯酸纤维、尼龙纤维等)通过树脂加工而制造的棒状体。笔尖2的前端被研磨成炮弹状。
·墨水吸收体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吸收体3由圆柱状的合成树脂制纤维束(例如,聚酯纤维束)的加工体构成。在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面覆盖有合成树脂制的圆筒状的外皮。笔尖2的后端刺进而插入墨水吸收体3的前端面的轴心。而且,该刺进而插入的结果是使笔尖2的后端位于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
·轴筒
本实施方式的轴筒8是由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通过注射成形而制造的筒状体。如图1所示,轴筒8由尖细部和主体部构成,其中,所述尖细部保持笔尖2外周面,所述主体部比该尖细部靠后方而连续设置,并且收装墨水吸收体3和中间部件7。
墨水收装部4以能够自如拆装的方式安装于轴筒8(主体部)的后端开口部。具体而言,在墨水收装部4的前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41a,在轴筒8(主体部)的后端开口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81,通过将两者螺纹连接来使墨水收装部4的前部外周面和轴筒8(主体部)的后端开口部的内周面以彼此能够自如拆装的方式安装。
·中间部件
本实施方式的中间部件7由合成树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通过注射成形而制造。如图1所示,中间部件7具有分隔壁71、多根(具体是2根,如后述那样连接为一体)连通管5、连接管72和安装筒部73,其中,该分隔壁71划分墨水吸收体3和墨水收装部4,多根连通管5比该分隔壁71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且刺进而连接于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该连接管72比分隔壁71的后表面向后方突出,且插装于墨水收装部4的前端开口部,该安装筒部73比分隔壁71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且固定于轴筒8内表面(主体部内表面)。
由轴筒8、分隔壁71和安装筒部73形成的空间构成吸收体收装部,其内收装墨水吸收体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壁71的后表面的轴心一体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棒状部74。如后所述,该棒状部74将墨水收装部4的栓体43向后方推压。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连接管72的内表面与墨水收装部4的前端部外表面嵌合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连接管72的外表面与墨水收装部4的前端部内表面嵌合的结构。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71为圆板状,各连通管5、连接管72、和安装筒部73分别为圆筒状。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壁71、各连通管5、连接管72、安装筒部73、和棒状部74一体地连接设置。即,分隔壁71、各连通管5、连接管72、安装筒部73、和棒状部74构成为一个零部件而作为中间部件7。
·连通管
在连通管5的各内部沿轴向设有流通路径53,该流通路径53在各连通管5的两端开口。各连通管5的前端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开口,各连通管5的后端在墨水吸收体3的后方的墨水收装部4内开口。各连通管5排列配置于墨水吸收体3与墨水收装部4之间,即,在墨水吸收体3与墨水收装部4之间排列设置独立的多条(具体是2条)流通路径53。本实施方式的流通路径53分别在位于连接管72的内侧的分隔壁71的区域内,贯通偏离轴心的部位(离开轴心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连通管5的流通路径53具有横截面为圆形的形状。
·倾斜面
在本实施方式的各连通管5的前端部形成有倾斜面52。该倾斜面52是朝向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倾斜面,即,具有越靠向前方则越靠径向内侧的形状。换而言之,倾斜面52具有越靠向前方则越接近中间部件7的轴心和墨水吸收体3的轴心的形状。
并且,各连通管5(各流通路径53)的开口部51形成于(开口于)朝向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倾斜面(朝向径向外侧的倾斜面)52内。从正对倾斜面52的角度观察,开口部51呈椭圆形状。
连通管5的前端部的倾斜面52具体而言可以为平面状、凸曲面状、凹曲面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平面状的倾斜面52。
·连结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连通管5的侧壁通过连结部6被连结为一体。连结部6的前端位于比各连通管5的开口部51靠前方的位置。并且,连结部6的前端部也具有朝向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倾斜面61,即,越靠向前方则越靠径向内侧的倾斜面61。换而言之,倾斜面61具有越靠向前方则越接近中间部件7的轴心和墨水吸收体3的轴心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6的倾斜面61形成有多个(具体是2个)。并且,各倾斜面61具体而言可以为平面状、凸曲面状、凹曲面状等,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平面状的倾斜面61,并与邻接的连通管5的倾斜面52平滑地连续。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具体是2个)倾斜面61在与倾斜面52连续侧的相反一侧彼此邻接(以成规定角度(该情况下为90°,参照图1)的方式交叉),而在连结部6的最前端(顶端)形成山脊线状的顶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6的顶部62位于与墨水吸收体3的轴心正交的位置。
·高密度部
各连通管5的前端和连结部6的前端一体地从墨水吸收体3的后端向前方刺进而插入,而被定位于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的笔尖2的后端附近。当各连通管5的前端和连结部6的前端刺进而插入墨水吸收体3时,各连通管5的前端和连结部6的前端一边拨开墨水吸收体3的纤维,一边将墨水吸收体3的纤维向前方推压压缩。尤其是,各连通管5的比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52d和连结部6的比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的区域61d协同动作而作为推压压缩部发挥作用。通过该推压压缩作用,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收体3的纤维密度比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以外的部分的墨水吸收体3的纤维密度高。即,在墨水吸收体3内部,于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形成纤维密度较高的高密度部31,同时,在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以外形成纤维密度较低的低密度部32(参照图1)。
纤维密度较高的高密度部31的毛细管力相对较大,纤维密度较低的低密度部32的毛细管力相对较小。因此,与低密度部32相比,墨水吸收体3内部中的墨水优先浸渗于高密度部31。并且,浸渗于高密度部31的墨水对各连通管5的开口部51可靠地进行液封。据此,有效防止墨水收装部4的墨水从笔尖2侧过量漏出。
如上所述,各连通管5的前端配置于离开墨水吸收体3的轴心的位置。优选为,各连通管5的前端在以墨水吸收体3的轴心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彼此等间隔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管5的根数为2根,因此,该2根连通管5被配置于相对于墨水吸收体3的轴心呈180度对称的位置。另一方面,笔尖2位于墨水吸收体3的轴心。因此,各连通管5的前端能够在不与笔尖2的后端直接连接的状态(非接触状态)下,经由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尤其是高密度部31,而与笔尖2之间进行墨水流通。此外,各连通管5的前端优选位于比笔尖2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
·墨水收装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墨水收装部4由主体41、筒状的锥口体42、栓体43构成,其中,主体41呈前端开口且后端封闭的有底筒状;锥口体42固定于该主体41的前端开口部的内表面;栓体43嵌合于该锥口体42的内表面。主体41和锥口体42由合成树脂通过注射成形而制造。栓体43由金属制或者合成树脂制的球构成。
在主体41的外周面,一体有外螺纹41a与凸缘部41b,其中,凸缘部41b位于该外螺纹41a的后方。主体41的外螺纹41a与形成于轴筒8的后端开口部内周面的内螺纹81螺纹连接。墨水收装部4的连接完成时,凸缘部41b抵接于轴筒8的后端。
墨水收装部4在被连接于轴筒8之前,被栓体43封闭。使用时,栓体43被中间部件7的棒状部74向墨水收装部4内推压而脱开,据此墨水收装部4被开栓。在墨水收装部4内直接储存有墨水9。储存于墨水收装部4内的墨水9的种类可以是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中的任意一种。
中间部件7的连接管72的内表面以能够自如拆装的方式嵌合于墨水收装部4的前端开口部的外表面(更详细而言,锥口体42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在墨水收装部4内的墨水被消耗而不能够书写的情况下,将已使用完的墨水收装部4从连接管72拆下,将在内部充分填充有墨水的新的墨水收装部4插入安装于连接管72。据此,能够再次进行书写。在此,虽然新的墨水收装部4的前端开口部51被栓体43封闭,但在将连接管72插入安装于墨水收装部4的前端开口部51时,栓体43被棒状部74向后方推压而脱开,由此被开栓。
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与所述第1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所述连通管5的前端具有越靠向前方则越靠径向内侧的倾斜面52,各所述连通管5的前端开口部51朝向径向外侧开口,据此,墨水吸收体3在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不会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实现从笔尖2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中,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8而减小轴筒8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3的外径以及各连通管5的前端开口部51的间隔,也能够在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3,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形成适当的高密度部31,从而能够经由各连通管5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不会使从笔尖2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与所述第2技术方案相对应,通过连结部6连结各所述连通管5的侧壁,并使所述连结部6的前端位于比各所述连通管5的前端开口部51靠前方的位置,据此,更加能够在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3,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形成适当的高密度部3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与所述第3技术方案相对应,所述连结部6的前端具有多个倾斜面61,该倾斜面61越靠向前方则越靠径向内侧,通过使所述连结部6的前端的各倾斜面61与所述连通管5的前端的各倾斜面52连续地连接,更加能够将各连通管5顺畅地插入墨水吸收体3,由此能够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形成适当的高密度部3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与所述第4技术方案相对应,通过使所述连通管5的前端为平面状的倾斜面52,更加能够将各连通管5顺畅地插入墨水吸收体3,由此能够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5的前端附近形成适当的高密度部3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与所述第5技术方案相对应,具有以下特征:各所述连通管5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倾斜面52,在所述倾斜面52内具有开口部51,并且各所述连通管5具有与所述开口部51邻接且比所述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52d,该顶端区域52d构成能够对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的推压压缩部,由于具有该特征,因此,不用担心墨水吸收体3在各连通管5的顶端区域52d的附近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得到从笔尖2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8而减小轴筒8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3的外径和各连通管5的开口部51的间隔,也能够在各连通管5的顶端区域52d的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3,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5的顶端区域52d的附近形成适当的(所期望的)高密度部31,其结果,能够经由各连通管5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而不用担心从笔尖2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中,由于各连通管5的侧壁通过连结部6连结,因此,各连通管5向墨水吸收体3的插入更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中,连结部6的前端侧的区域61d比各连通管5的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与各连通管5的顶端区域52d一起构成推压压缩部,因此,墨水吸收体3在各连通管5的顶端区域52d的附近被更适度地压缩,形成更适当的高密度部31。结果是,能够经由各连通管5更顺畅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中,连结部6的前端侧的区域61d具有与各连通管5的倾斜面52连续的1个以上的连结部倾斜面,因此,能够更顺畅地进行各连通管5向墨水吸收体3的插入。另外,认为该特征还有助于在各连通管5的顶端区域52d的附近更适度地压缩墨水吸收体3,而能够形成更适当的高密度部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中,连通管5的根数为2根,其中1根用于墨水供给用,另一方面,另一根用于空气置换用,因此,能够以极高效率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重要的是:各连通管5的比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52d和连结部6的比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的区域61d协同动作而作为推压压缩部发挥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重要的是:山脊线状的顶部62的长度L(参照图4)为αmm,2个流通路径53的间隔距离G(参照图3)为βmm,即,在2个开口部51之间,从前方侧来看(从图4的箭头方向来看)至少αmm×βmm的矩形区域有效地实现推压压缩作用。此外,顶部62的长度L例如从0.5mm~4.0mm的范围中选择得到,2个流通路径53的间隔距离G例如从0.5mm~3.0mm的范围中选择得到。
若对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尺寸进行补充说明,则为:墨水吸收体3的直径为5~13mm左右,各流通路径53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d(参照图3)为0.5~3.0mm左右,各连通管5的外径D(参照图3)为直径1.5~5.0mm左右,顶部62与笔尖2的后端之间的距离a(参照图1)为1.0~10mm左右。
[第2实施方式:狭缝状的间隙]
此外,在以上的第1实施方式中,2个连通管5的侧壁彼此通过连结部6被连结,但也可以采用两者没有被连结的形态。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在图5至图7中表示。
图5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纵剖视图,图6是图5的A-A的剖视图,图7是图5的连通管的前端的立体图。第2实施方式涉及所述第1技术方案和所述第5技术方案。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2中,2个连通管5未被连结部连结,在两者之间存在狭缝状的间隙121。狭缝状的间隙121的间隔宽度S为0.5~2.0mm。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相同。在图5至图7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部分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尺寸也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即,不用担心墨水吸收体3在各连通管5的顶端区域52d附近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得到从笔尖2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8而减小轴筒8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3的外径和各连通管5的开口部51的间隔,也能够在各连通管5的顶端区域52d的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3,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中的各连通管5的顶端区域52d的附近形成适当的(所期望的)高密度部31,其结果,能够经由各连通管5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不用担心从笔尖2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第3实施方式:共同连通管]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2个连通管5的侧壁彼此通过连结部6被连结,但也可以采用从最初就使它们一体化的形态,即,也可以替代2个分别具有流通路径53的连通管5,而采用具有共同连通管131的形态,该共同连通管131具有2个流通路径53。这样的第3实施方式在图8和图9中表示。
图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共同连通管131的前端的立体图,图9是图8的共同连通管131的前端的纵剖视图。第3实施方式涉及所述第1至第4技术方案以及所述第5技术方案。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具备共同连通管131来代替所具备的2个连通管5,其中,共同连通管131具有2个流通路径53,2个连通管5则分别具有流通路径53。
共同连通管131的前端部位于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并具有如下形状,即,各流通路径53在朝向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倾斜面132内具有开口部51。另外,共同连通管131具有与各开口部51邻接,并且比各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133。该顶端区域133构成推压压缩部,该推压压缩部在共同连通管131从墨水吸收体3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对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共同连通管131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分别朝向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2个倾斜面132,各流通路径53分别与2个倾斜面中的一个倾斜面相对应,并且在对应的倾斜面132内具有开口部51。并且,2个倾斜面132彼此邻接(以成规定角度(该情况下为120°:参照图9)的方式交叉),而在共同连通管131的最前端(顶端)形成山脊线状的顶部134。本实施方式的顶部134也位于与墨水吸收体3的轴心正交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1相同。在图8和图9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部分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尺寸也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不用担心墨水吸收体3在共同连通管131的顶端区域133附近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得到从笔尖2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8而减小轴筒8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3的外径和共同连通管131的外径,也能够在共同连通管131的顶端区域133的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3,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中的共同连通管131的顶端区域133的附近形成适当的(所期望的)高密度部31,其结果,能够经由各流通路径53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而不用担心从笔尖2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第4实施方式:倾斜面连续]
在此,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中,在连结部9或在共同连通管131的最前端(顶端)形成山脊线状的顶部62、134,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形态,也可以采用没有形成山脊线状的顶部的形态。这样的第4实施方式在图10和图11中表示。
图10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共同连通管141的前端的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共同连通管141的前端的纵剖视图。第4实施方式涉及所述第1至第3技术方案以及所述第5技术方案。
如图10和图11所示,共同连通管141的前端部也位于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并具有如下形状,即,各流通路径53在朝向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倾斜面142内具有开口部51。另外,共同连通管141也具有与各开口部51邻接且比各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143。该顶端区域143构成推压压缩部,该推压压缩部在共同连通管141从墨水吸收体3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对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
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共同连通管141的前端部也形成为具有分别朝向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2个倾斜面142,各流通路径53分别与2个倾斜面142中的一个倾斜面相对应,并且在对应的倾斜面142内具有开口部51。
但是,2个倾斜面142为彼此平滑地连续的具有同一曲率的凸曲面,在共同连通管131的最前端(顶端)未形成山脊线状的顶部。连续的2个倾斜面142的曲率半径(参照图11)例如为3.0mm。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结构与第3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相同。在图10和图11中,对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部分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尺寸也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不用担心墨水吸收体3在共同连通管141的顶端区域143附近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得到从笔尖2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8而减小轴筒8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3的外径和共同连通管141的外径,也能够在共同连通管141的顶端区域143的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3,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中的共同连通管141的顶端区域143的附近形成适当的(所期望的)高密度部31,其结果,能够经由各流通路径53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不用担心从笔尖2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第5实施方式:圆锥面]
作为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的形状,也可以采用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回转体形状。这样的第5实施方式在图12和图13中表示。
图12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共同连通管151的前端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的共同连通管151的前端的纵剖视图。第5实施方式涉及所述第1至第3技术方案以及所述第5技术方案。
如图12和图13所示,共同连通管151的前端部也位于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并具有如下形状,即,各流通路径53在朝向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倾斜面152内具有开口部51。另外,共同连通管151也具有与各开口部51邻接且比各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153。该顶端区域153构成推压压缩部,该推压压缩部在共同连通管151从墨水吸收体3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对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
并且,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共同连通管151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圆锥形状的倾斜面152,2个流通路径53以在截面的直径方向上成对的方式,于圆锥形状的倾斜面152内具有开口部51。在本实施方式的该圆锥形状中,如图13所示,在经过顶点154的截面中,母线所成的角度为大致90°。
若对本实施方式的尺寸进行补充说明,则为:墨水吸收体3的直径为5~13mm左右,共同连通管151的外径D为直径3.0~9.0mm左右,各流通路径53的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d为0.5~3.0mm左右,顶点154与笔尖2的后端之间的距离a(参照图1)为1.0~10mm左右。另外,2个流通路径53的间隔距离G为γmm,即,在2个开口部51之间,从前方侧来看(从图13的箭头方向来看)至少γmm×γmm的矩形区域有效地实现推压压缩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流通路径53的间隔距离G例如从0.5mm~4.0mm的范围中选择得到。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结构与第3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相同。在图12和图13中,对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部分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不用担心墨水吸收体3在共同连通管151的顶端区域153附近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得到从笔尖2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8而减小轴筒8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3的外径和共同连通管151的外径,也能够在共同连通管151的顶端区域153的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3,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中的共同连通管151的顶端区域153的附近形成适当的(所期望的)高密度部31,其结果,能够经由各流通路径53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不用担心从笔尖2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共同连通管151的最前端(顶端)形成有顶点154,但还能够采用顶点被磨圆而使最前端(顶端)附近成为球面状的形态,或者共同连通管151的前端部具有圆台形状的形态。
[第6实施方式:球面]
作为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的形状,也可以采用球面形状。球面形状是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回转体形状的一个形态。这样的第6实施方式在图14和图15中表示。
图14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的共同连通管161的前端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共同连通管161的前端的纵剖视图。第6实施方式涉及所述第1至第3技术方案以及所述第5技术方案。
如图14和图15所示,共同连通管161的前端部也位于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并具有如下形状,即,各流通路径53在朝向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倾斜面162内具有开口部51。另外,共同连通管161也具有与各开口部51邻接且比各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163。该顶端区域163构成推压压缩部,该推压压缩部在共同连通管161从墨水吸收体3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对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
并且,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共同连通管161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球面形状的倾斜面162,2个流通路径53以在截面的直径方向上成对的方式,于球面形状的倾斜面162内具有开口部51。本实施方式的该球面形状的曲率半径(参照图15)例如为3.0mm。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结构与第5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相同。在图14和图15中,对与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部分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各尺寸也与第5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即,不用担心墨水吸收体3在共同连通管161的顶端区域163附近被过度压缩,而能够得到从笔尖2充分地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尤其是,即使为了得到细身的轴筒8而减小轴筒8的外径,与此相随而减小墨水吸收体3的外径和共同连通管161的外径,也能够在共同连通管161的顶端区域163的附近适度压缩墨水吸收体3,在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中的共同连通管161的顶端区域163的附近形成适当的(所期望的)高密度部31,其结果,能够经由各流通路径53顺利地进行墨水与空气的更替,而不用担心从笔尖2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性下降。
在本实施方式中,共同连通管161前端部的倾斜面162作为具有均一的曲率半径的球面形状而形成,但在包含轴心的区域与周围区域(根据情况,还有上述两个区域之间的1个以上的中间区域)之间曲率半径也可以不同。
[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中,也可采用流通路径53彼此在中途相互连通的形态来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在图16至图19中表示针对第3至第6实施方式的直液式书写工具而使2条流通路径53经由连通部56彼此连通的变形例。图16至图19是各变形例的共同连通管131’~161’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在极端的情况下,可以使开口部设置为2处,但在其他整个区域使2条流通路径53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说连通管的根数为1根。这样的变形例在图20至图23中表示。图20至图23是各变形例的连通管131”~161”的前端的纵剖视图。
各变形例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具有:笔尖2、连接于笔尖2的后端的筒状的墨水吸收体3、配置于墨水吸收体3的后方的墨水收装部4、和连接墨水吸收体3与墨水收装部4之间的连通管131”~161”,连通管131”~161”的前端部位于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并且具有如下形状,即,2个开口部51分别在朝向墨水吸收体3的外周侧的倾斜面132~162内开口,连通管131”~161”具有与各开口部51邻接且比各开口部51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133~163,顶端区域133~163构成推压压缩部,该推压压缩部在将连通管131”~161”从墨水吸收体3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对该墨水吸收体3的内部进行推压压缩。
此外,为了顺畅地进行墨水与空气之间的更替,开口部51的壁的高度h需要至少为0.5mm,优选为1.5mm。

Claims (23)

1.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笔尖;
筒状的墨水吸收体,其连接于所述笔尖的后端;
墨水收装部,其配置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方;和
多根连通管,其连接所述墨水吸收体与所述墨水收装部之间,
各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内部,形成为具有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倾斜面,
各所述连通管在所述前端部的所述倾斜面内具有开口部,
各所述连通管具有与所述开口部邻接,且比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
所述顶端区域构成在各所述连通管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推压压缩该墨水吸收体的内部的推压压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连通管的侧壁通过连结部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的前端侧的区域比各所述连通管的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与各所述连通管的所述顶端区域一起构成所述推压压缩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的前端侧的区域具有与各所述连通管的所述倾斜面连续的1个以上的连结部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管的根数为2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为平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为凸曲面状。
8.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笔尖;
筒状的墨水吸收体,其连接于所述笔尖的后端;
墨水收装部,其配置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方;和
共同连通管,其具有连接所述墨水吸收体与所述墨水收装部之间的多条流通路径,
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内部,并且具有如下形状,即,各所述流通路径在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倾斜面内具有开口部,
所述共同连通管具有与各所述开口部邻接,且比各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
所述顶端区域构成在所述共同连通管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推压压缩该墨水吸收体的内部的推压压缩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分别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多个倾斜面,
各所述流通路径分别与所述多个倾斜面中的一个倾斜面相对应,并且在对应的倾斜面内具有开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路径的条数为2条。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倾斜面分别为平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倾斜面分别为凸曲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回转体形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圆锥形状或者圆台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共同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球面形状。
16.一种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笔尖;
墨水吸收体,其连接于所述笔尖的后端的筒状;
墨水收装部,其配置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方;和
连通管,其连接所述墨水吸收体与所述墨水收装部之间,
所述笔尖位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轴心线上,
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位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内部,并且具有如下形状,即,多个开口部分别在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倾斜面内开口,
所述连通管具有与各所述开口部邻接且比各所述开口部向前方延伸的顶端区域,
所述顶端区域位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轴心线上,且不具有开口部,并构成在所述连通管从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后端向前方插入时能够推压压缩该墨水吸收体的内部的推压压缩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形成为具有分别朝向所述墨水吸收体的外周侧的多个倾斜面,
各所述开口部分别与所述多个倾斜面中的一个倾斜面相对应,并且在对应的倾斜面内开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的个数为2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倾斜面分别为平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倾斜面分别为凸曲面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对称的回转体形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圆锥形状或者圆台形状。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直液式书写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管的前端部具有球面形状。
CN201680037774.9A 2015-06-26 2016-06-13 直液式书写工具 Active CN1077090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9296 2015-06-26
JP2015129296 2015-06-26
PCT/JP2016/067528 WO2016208436A1 (ja) 2015-06-26 2016-06-13 直液式筆記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034A CN107709034A (zh) 2018-02-16
CN107709034B true CN107709034B (zh) 2019-09-10

Family

ID=5758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7774.9A Active CN107709034B (zh) 2015-06-26 2016-06-13 直液式书写工具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9595B2 (zh)
EP (1) EP3315313A4 (zh)
JP (1) JP6768649B2 (zh)
KR (1) KR102530257B1 (zh)
CN (1) CN107709034B (zh)
BR (1) BR112017027535B1 (zh)
TW (1) TWI687325B (zh)
WO (1) WO20162084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1540B (zh) * 2017-05-19 2018-04-21 Sdi Corp 書寫工具及其輸墨單元
TWI645987B (zh) * 2017-09-18 2019-01-01 順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書寫工具
JP2020001352A (ja) * 2018-06-29 2020-01-09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ボールペン
CN108725021A (zh) * 2018-07-25 2018-11-02 德清县扬烨制笔有限公司 直液式书写笔
CN112888576A (zh) * 2018-09-20 2021-06-01 波雷克斯科技公司 非均质纤维流体储存器
CN111109664B (zh) 2020-01-15 2023-12-26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KR20220167536A (ko) 2021-06-14 2022-12-21 정지우 광고용커버를 구성한 병뚜껑
KR20220167544A (ko) 2021-06-14 2022-12-21 정지우 이종 약을 수용한 병뚜껑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3828A (zh) * 1999-02-17 2000-08-23 帕勒特·英克株式会社 直液式笔
CN1749029A (zh) * 2004-09-14 2006-03-22 百乐墨水株式会社 直液式笔具
CN101032905A (zh) * 2006-03-09 2007-09-12 百乐墨水株式会社 直液式书写工具
JP2008023755A (ja) * 2006-07-19 2008-02-07 Pilot Ink Co Ltd 直液式筆記具
JP2008200944A (ja) * 2007-02-19 2008-09-04 Pilot Ink Co Ltd 直液式筆記具
CN102844199A (zh) * 2010-03-26 2012-12-26 株式会社樱花彩色笔 涂敷用具
CN103561966A (zh) * 2011-05-19 2014-02-05 株式会社樱花彩色笔 涂敷用具
CN104442086A (zh) * 2013-09-23 2015-03-25 株式会社百乐 笔具以及墨水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85760U (en) * 1998-10-21 2000-03-21 Mcaide Entpr Company Ltd Pen
JP2002120486A (ja) * 2000-10-16 2002-04-23 Pilot Ink Co Ltd 直液式筆記具
KR100562280B1 (ko) * 2004-06-15 2006-03-23 주식회사모나미 필기구
JP4537864B2 (ja) 2005-02-02 2010-09-08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直液式筆記具
KR100932571B1 (ko) * 2004-09-14 2009-12-17 파일롯트 잉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직액식 필기구
JP4750590B2 (ja) * 2006-03-13 2011-08-17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直液式筆記具
KR100946428B1 (ko) * 2006-03-09 2010-03-10 파일롯트 잉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직액식 필기구
CN101224690A (zh) * 2007-01-20 2008-07-23 王良 标记工具
BR112015023848B1 (pt) * 2013-03-20 2020-11-10 Kabushiki Kaisha Pilot Corporation (Also Trading As Pilot Corporation) instrumento de escrita e cartucho de tinta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63828A (zh) * 1999-02-17 2000-08-23 帕勒特·英克株式会社 直液式笔
CN1749029A (zh) * 2004-09-14 2006-03-22 百乐墨水株式会社 直液式笔具
CN101032905A (zh) * 2006-03-09 2007-09-12 百乐墨水株式会社 直液式书写工具
JP2008023755A (ja) * 2006-07-19 2008-02-07 Pilot Ink Co Ltd 直液式筆記具
JP2008200944A (ja) * 2007-02-19 2008-09-04 Pilot Ink Co Ltd 直液式筆記具
CN102844199A (zh) * 2010-03-26 2012-12-26 株式会社樱花彩色笔 涂敷用具
CN103561966A (zh) * 2011-05-19 2014-02-05 株式会社樱花彩色笔 涂敷用具
CN104442086A (zh) * 2013-09-23 2015-03-25 株式会社百乐 笔具以及墨水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15313A1 (en) 2018-05-02
TWI687325B (zh) 2020-03-11
BR112017027535A2 (zh) 2018-08-21
TW201706145A (zh) 2017-02-16
BR112017027535B1 (pt) 2022-02-15
KR102530257B1 (ko) 2023-05-09
WO2016208436A1 (ja) 2016-12-29
US10569595B2 (en) 2020-02-25
CN107709034A (zh) 2018-02-16
KR20180021113A (ko) 2018-02-28
EP3315313A4 (en) 2019-03-13
US20180186172A1 (en) 2018-07-05
JPWO2016208436A1 (ja) 2018-04-19
JP6768649B2 (ja) 202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9034B (zh) 直液式书写工具
TWI323224B (en) Multi-refill writing instrument and refill for multi-refill writing instrument
CN103384508B (zh) 卫生棉条施用器的组装方法
ES2342608T3 (es) Elemento de oclusion de tinta en una herramienta de escritura.
JP5687529B2 (ja) 塗布具
US20180168320A1 (en) Cosmetic applique removal feature
US9921024B2 (en) Cleaning device for paintball equipment
CN105848918B (zh) 压力变动缓冲机构以及涂敷具
JP6024325B2 (ja) 筆記具
JP2021104389A (ja) カニューレ
US20170072735A1 (en) Angle-adjustable, gravity flow ink refill and pen
KR200470027Y1 (ko) 3색 형광펜
JP4848067B2 (ja) 直液式筆記具
JP2007245376A (ja) 直液式筆記具
TW201318886A (zh) 塗布具
CN217722895U (zh) 一种防止笔刷干结的水性眉笔
JP5085952B2 (ja) 直液式筆記具
CN211335291U (zh) 暗尖式三层笔尖钢笔
CN206926445U (zh) 一种新型笔筒
CN117652307A (zh) 树木补液针用针头及补液针
CN200998478Y (zh) 花洒式过滤注射软针头
JP2023097094A (ja) 塗布具
CN105818573A (zh) 写不断铅笔
CN109044550A (zh) 一种牙齿清理修复装置
CN202186157U (zh) 工作可调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