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8460A - 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8460A
CN107708460A CN201680036310.6A CN201680036310A CN107708460A CN 107708460 A CN107708460 A CN 107708460A CN 201680036310 A CN201680036310 A CN 201680036310A CN 107708460 A CN107708460 A CN 107708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oves
knitted glove
skidding
glove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63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间正博
平马大辅
谷口圭
谷口圭一
小西由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ori Anz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ori Anz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ori Anz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ori Anz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08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84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15Protective glo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9/00Gloves
    • A41D19/04Appliances for making gloves; Measuring devices for glove-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Glov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与由以往的全自动手套编织机获得的编织手套、将薄的坯布缝制而成的手套相比,使用经编机来获得操作性优异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本发明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是,在通过使用经编机在指套部、主体部和袖口部将前后的基布形成为筒状,将各自的侧缘部以及各指套部的前端部编合从而编成的编织手套中,使弹性体或树脂皮膜形成于手套的全部表面层或一部分表面层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

Description

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于各种部件的组装操作所使用的操作用编织手套,使操作性大幅提高了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操作用手套所使用的编织手套使用手套用的横编机(全自动手套编织机)来编成。该操作用手套的编织手套所使用的纱的粗细范围被广泛公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对用全自动手套编织机编成的编织手套实施了防滑加工的操作用手套用于组装操作等很多操作。用横编机的较高针(gauge)的13针、15针的适当总旦尼尔数的纱编制的编织手套厚,如果涂布聚氨酯等防滑物,则厚度超过1.0mm,做出的带有防滑物的操作用手套硬,操作性、适合感差。
组装操作等的操作用手套中大量使用的13针、15针的横编机中使用的纱的适当总旦尼尔数为319旦尼尔左右,作为实际使用的范围,为280~320旦尼尔左右。纱的粗细根据编织机的针数而具有最佳的范围,由于根据横编机的针数来决定能够使用的纱的旦尼尔数,因此存在难以将适合于高针数的编织机的细旦尼尔数的纱用于上述横编机这样的问题。
因此,以减薄编织手套的厚度作为目的,进行使用比以往细的旦尼尔数的纱用横编机制造编织手套的尝试(参照专利文献2、3、4)。
作为例示,如果采用使用18针的横编机来编成的方法,则通过用221旦尼尔以下的纱来编成,可以编成薄的编织手套,可获得操作性、适合感好的手套(专利文献3)。由于18针的横编机的纱的适当旦尼尔数比13针、15针细,因此适于制造。然而,不能用全自动手套编织机编成使用了小于100旦尼尔的细纱的手套。例如,参照Knitting Technology(非专利文献1),横编机中使用的纱的适当总旦尼尔数由针数决定,一般而言,13针、15针时实际上能够使用的范围为280~320旦尼尔程度。
通过用由水溶性纤维和非水溶性纤维构成的纱编成手套,作为编成后的后处理,浸泡于水,从而可获得除去了水溶性纤维的由非水溶性纤维的纱构成的手套(专利文献2)。根据专利文献2,除了水洗费时费力以外,在洗涤不充分的情况下,水溶性纤维成为杂质。此外,线圈的大小与复合纱的编成时相比并未改变,因此存在线圈粗这样的问题。
记载了将使用缝制纤维坯布而编成的原始手套(日文:原手)戴在手模上之后,使多孔质聚氨酯层湿式成膜,并且涂布无孔质的透湿防水性聚氨酯树脂层的方法(专利文献4)。根据该方法,通过将厚度为500μm以下且具备纵向的拉伸伸长率为170%以上的特性的薄纤维坯布用于缝制手套,从而获得了具有即使减薄手套的厚度也不容易破损的强度,由于薄的缝制坯布本来的柔软性因此即使在过剩的拉伸、外力时涂布层也不容易剥离、破损,适合手,操作性、透湿防水性好的能够进行触摸面板等的操作的手套。
专利文献3中,不能编成使用了小于100旦尼尔的细纱的手套。因此,对于该编织手套,难以获得操作性进一步改善了的手套。根据专利文献4,与用以往的横编机(全自动手套编织机)生产的手套相比,虽然可以制造构成手套的纤维坯布本身薄并且线圈细的手套,但由于使用缝制技术制作手套,因此在各手指的两侧必然存在由缝制引起的缝边。对于使用了上述缝制纤维坯布的手套,缝制部的缝边位于手的周围、指尖,因此特别是在用指尖进行细微操作时,因为该缝边的存在而导致操作性的降低。
因此,在手套内侧缝边与手接触而损害穿戴感和适合感,从操作性的观点考虑也存在问题。此外,在缝制手套的情况下,从纱原料开始经过坯布的生产、坯布的裁剪(冲模)、缝制等工序,因此从人事费、工序数的观点考虑,生产成本、制品单价变高。
另一方面,在作为横编机的全自动手套编织机的情况下,虽然是可以从纱原料直接加工直到几乎接近于最终制品的状态的生产方法,但使用高针数在编织机的结构上具有限制。通过在高针数的横编机中使用细旦尼尔数的纱,难以获得与用以往的横编机编成的手套相比减薄厚度,柔软,适合手,操作性好,并且适于更精密而细微的操作的手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08/0297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384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9-52765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03830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愿2014-052572号
专利文献6: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第3118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7-77544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3-167042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11-63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10-196184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Knitting Technology(David J.Spencer著)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等在先前的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4-052572号)中公开了,可以用广泛普及的13针、15针横编机使用100旦尼尔~200旦尼尔的纱便宜地制造与可以用18针编织机制造的薄且操作性好的操作用手套同等的手套的操作用氨基甲酸酯涂布手套及其制造方法。
然而,在该方法中也不能制造使用了小于100旦尼尔的纱的编织手套,不能获得与使用以往的横编机(全自动手套编织机)的方法相比薄且操作性优异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
在使用了经编机的手套的编成方法(参照实用新型注册第3118655号公报)中,在编成时,在针床上升时织针将线圈取到针舌下方同时对线圈进行导纱。在针床下降时织针脱圈从而贯通旧的线圈而新的线圈降下,并且通过脱圈从而将前线圈横列的线圈送入到针的后方,从而将前侧基布和后侧基布同时编成,通过将各基布的侧缘编入从而形成筒状的编织物。通过周知的提花机构在各基布的侧缘编合,但根据通常的编成方法,各指套部的筒状部的前端与袖口部同样地成为被切断了的开放端。
然而,即使使用通过以往的使用横编机和经编机的方法而获得的薄且操作性好的手套,实施了防滑加工的手套也难以控制作为涂布原材料的弹性体或树脂对编织手套的含浸,被覆层的形成变得不均匀,其结果是,带有防滑物的手套的柔软性不充分,对非常小、具体而言直径2mm左右的部件进行处理的操作是非常困难的。本发明的课题是获得能够进行这样的超精密操作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发明人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使用通过经编机(更具体而言,具有提花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日文:ダブルラッセル編機))而制成的编织手套作为原始手套,从而可以获得与由以往的全自动手套编织机得到的编织手套、将薄的坯布缝制而成的手套相比,操作性也优异的带有防滑物的手套,特别是在使用指尖的细微操作中非常接近于以往没有的光手感觉,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是一种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其是在使用经编机,在指套部、主体部和袖部将前后的基布形成为筒状,将这些部分的侧缘部以及各指套部的前端部编合从而编成的编织手套中,使防滑的弹性体或树脂的均匀地含浸而得的皮膜形成于手套的全部表面层或一部分表面层。弹性体或树脂的皮膜可以为含有发泡(气泡)的被膜层。
该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能够进行对于以往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而言非常困难的超精密操作。
本发明的使用了经编机的编织手套的编成中,通过采用下述方法,从而制成保持与以往制品相比更薄的纤维坯布的手套,并能够省略缝制操作等不需要的生产工序,所述方法是:不需要包缝等后处理,与用全自动手套编织机生产的情况相比,制造能够实现生产工序的缩短化、省力化的编织手套的原始手套,从纱原料直接加工成接近于最终制品的形态。
关于形成了防滑的涂布被膜的编织手套,通过用针数大的经编机使用细纱而编成,在手套表面作为被覆纤维的皮膜而均匀地成膜,从而可获得发挥原始手套的编织手套的特性,手套的柔软性、操作性被改良了的操作用编织手套。
本发明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是对用经编机编成的编织手套实施了防滑的编织手套,是使防滑的弹性体或树脂附着于手套的全部表面或仅一部分表面而形成了被覆层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
关于上述的编织手套,经编机中使用的纱的粗细为10~420旦尼尔,优选为10~100旦尼尔,更优选为20~50旦尼尔。
关于上述的编织手套,经编机的针数为20~32针,优选为24~32针,更优选为28~30针。
关于编织手套,经编机的编成方法可以优选为双针床拉舍尔编织。
关于上述的编织手套,经编机中使用的纱的种类可以优选为尼龙、聚酯、斯潘德克斯纤维、芳族聚酰胺、聚乙烯、棉中的任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关于编织手套,上述弹性体或树脂可以为天然橡胶、NBR、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聚氨酯、PVC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组合。
关于上述的编织手套,包含带有防滑物的厚度为1.0mm以下,优选为0.7mm以下。
本发明的手套的制造方法是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述工序:使用穿过一对的各导纱件和各织针而对各织针分别独立地进行喂纱的经编机,在各指套部、主体部和袖部将前后的基布形成为筒状,将各自的侧缘部以及各指套部的前端部编合从而编成编织手套的工序;使防滑的弹性体或树脂附着于编成的手套的全部表面或仅一部分表面而形成被覆层的工序。
上述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中,经编机为具有提花控制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
上述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中,经编机的针数为20~32针,优选为24~32针,更优选为28~30针。
上述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纱的粗细为10~420旦尼尔,优选为10~100旦尼尔,更优选为20~50旦尼尔。
上述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弹性体或树脂可以为天然橡胶、NBR、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硅橡胶、聚氨酯、PVC中的任一种、或它们的组合。
发明的效果
发明人深入研究的结果,使用通过经编机制成的编织手套作为原始手套,在手套的全部表面或仅一部分表面涂布弹性体或树脂的防滑物,从而与将由以往的全自动手套编织机得到的编织手套、将薄的坯布缝制而成的手套作为原始手套的情况相比,可以获得操作性优异的带有防滑物的手套,特别是在使用指尖的细微操作中发现以往没有的非常接近于光手感觉的效果。使用通过具有提花控制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而制成的编织手套作为原始手套,在手套的全部表面或仅一部分表面涂布弹性体或树脂的防滑物的手套,能够进行对比以往显著小的部件等进行处理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筒状编织物的编成例的示意图。
图1B是表示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手套用的筒状编织物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通过经编机而编成的以往的编织手套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图2的编织手套的编织组织的概略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将前侧基布与后侧基布的侧部彼此连接的编成的概略图。
图5是示意性示出开口部的具有伸缩力的编织组织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一例的、从手背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从手掌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手模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8B是表示原始手套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8C是对图8A的手模穿戴了图8B的原始手套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图8C的原始手套的浸渍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6、7所示,本发明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40是使防滑的弹性体或树脂41附着于用经编机编成的编织手套30而得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其是将前后的基布9、10形成为筒状的主体部32、具有被编合的前端部8和侧缘部7的指套部1、以及具有开放缘31的袖口部5由不同的编织组织编成的、使防滑的弹性体或树脂41附着于无缝编织手套而得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
[经编手套]
本发明的操作用编织手套中,使用采用经编机而编成的编织手套30。关于目前市售的经编机的具有提花控制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作为代表例,可以使用KarlMayer公司(德国)制,机型:RDPJ6/2、HDRPJ10/2等。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196184号公报,所谓双针床拉舍尔(双针床拉舍尔机),是具有前部针列和后部针列的双针列经编机。通过前部针列编成筒编前部,通过后部针列编成筒编后部,同时将筒编前部与上述筒编后部连结编成,并且编成在筒方向的端部具有开口缘部的筒编制品。在编成中,利用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上同时编成的前后部的编织坯布,在相当于各筒编制品的各区域的编织幅度方向端部,以使开口缘部在编织方向上位于直线状的方式使筒方向为编织幅度方向,在编织方向重复连续地编成。通常,使筒编制品在编织幅度方向上多个并列而在编织方向上连续编成。在该编成中,在开口缘部遍及所需宽度编入增强纱、弹性纱,此外在带状区域编入弹性纱等附加功能性的纱。作为现有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具有提花控制机构的一个例子,作为经编机的针数,一般已知20~32针。为了获得薄的编成坯布,经编机的针数优选为24~32针。另一方面,在全自动手套编织机中,惯用的作为针数超过18针的机型目前不存在。所谓提花控制机构,是在通过地筘和提花筘编成编织物时,控制形成提花筘的导纱针的配置的控制机构,也能够使各筘针前横移到前部针列和后部针列。根据通常的编成方法,虽然形成与袖口部同样地切断了的开口端部,但在手套的情况下通过在各指套部的编成为编织物的基布的侧缘横向连结的链式针迹等而被编合,筒状部的开口端是能够作为不需要末端处理的缘部而分离的编成控制机构。
经编机在编成时配置于针床的织针上下运动,与织针的退圈动作一起进行地筘的垫针运动,同时编成1线圈横列,形成编织物。前侧的基布和后侧的基布穿过成为一对的各导纱件,对全部编织幅度的织针同时喂纱,形成筒状部,在编成后将沿着手套形状的外缘而编合的部分切断从而制品化。
不是通过以往普及的基于横编的全自动手套编织机,而是通过更细针距的机型存在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编织机的设备条件是,使用28针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喂纱的纱使用20旦尼尔左右的尼龙纱来编成编织手套。具体的编成方法如下所述。
例如,在经编机的情况下,作为原料纱而使用的纱原材料能够实施地筘、提花筘两者的喂纱方法。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经编机的针数为28针,对地筘和提花筘两者喂纱而编成手套。纱的支数为15旦尼尔~40旦尼尔,更优选为20旦尼尔~32旦尼尔。纱原材料可以使用例如尼龙、聚酯、斯潘德克斯纤维、芳族聚酰胺、聚乙烯、丙烯酸树脂、棉等中的任一种、或作为它们的组合的原纱。进一步,通过使用伸缩性(卷曲性)的实施了仿毛整理的尼龙、聚酯等,可获得与在涂布编织手套时戴的手模密合,即使在为了成膜而浸渍时也没有从手模的位置偏移等,在所希望的范围形成了均匀厚度的涂布被膜的编织手套。
[防滑]
在NBR、天然橡胶、丁二烯橡胶、水系聚氨酯等乳液系弹性体分散液中浸渍戴上了编织手套的手模,进行干燥、固化,从而在编织手套的表面形成防滑涂布被膜。除了这些弹性体的乳液分散系以外,使弹性体溶解于溶剂,例如通过使用了溶剂系聚氨酯等的湿式成膜和干式成膜等,也可以形成防滑涂布被膜。
[经编手套的编成]
作为经编手套的编成的一个方案,如图2所示,前侧基布9和后侧基布10通过将左右两方的侧部进行连结的连结编织来编制,可以获得筒状的编成物。例如,如图1B所示,根据双针床拉舍尔编织,左右一对手套沿纵向多个排成一列而形成。另外的左右一对手套可以并列形成,通常,由于经编机的线圈横列方向的宽度大于制品的手套的宽度,并使用2列以上并列的连续体的编成方法,因此生产率提高而优选。
[防滑加工]
习惯上,在手套上形成作为防滑物的原材料的NR和NBR等的橡胶被覆层的方法中,有凝固法和热敏法。防滑物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除了天然橡胶、NBR、丁二烯橡胶、水系聚氨酯等乳液系以外,可以使用通过湿式成膜、干式成膜而涂布的溶剂系聚氨酯等、分散于增塑剂后涂布使其加热固化的PVC等(参照日本特开2013-167042号公报)。此外,也能够使上述防滑物任意地发泡。
实施防滑加工的范围没有特别限定,期望在手套的全部表面或指尖等一部分表面形成被覆层。
在仅对指尖部实施了防滑加工的情况下,指尖以外不实施防滑,因此编织物的柔软性得到发挥,可获得操作性非常好的手套。
在对掌部实施了防滑加工的情况下,在操作时难以滑动,由于对手指甲未实施防滑加工,因此可获得透气性良好且不易闷热的手套。
在对手套的表面整体实施了防滑加工的情况下,因为涂布被覆层的特性而油或土、泥等污染不进入到手套内,因此可获得不污染手的手套。
[经编手套的编成方法]
本发明的采用经编机的具体编成条件如下所述。
手套的编成通过在经编方向进行连接而编成后,切断成单个手套,从而形成一对手套。作为采用经编的筒编的一例的手套由包含开放缘的手套的编织组织构成。
参照显示具有提花控制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筒状编织物的编成例的图1A(日本特开2007-77544号公报),以从正面侧的角度观察由经编机形成筒状短袜而排出的连续体时,编成方向为纵向。即,编成方向为从经编机排出的纵向,将相对于纵向正交的线圈横列方向简称为横向或左右方向。以图1B所示的筒状编织物的编成方法作为应用于编织手套的例子进行说明,前侧基布9与后侧基布10形成为筒状部,通过提花控制而在各基布的侧缘11被编合。手套30的指套部1的筒状部通过独立喂纱的纵向的编织物而分别形成。在编成后将沿着手套形状的外缘而编合的部分切断。各指套1的侧部7通过将与前侧基布9的上侧指套部1a的侧面对应的后侧基布10的下侧指套部1b的侧面彼此连结的连结编织而制成筒状,另一方面,将各指套1的前端部8通过前侧基布9的上侧指套部1a的前端部前侧与后侧基布10的下侧指套部1b的前端部的后侧以及前端部的左右侧(横向)的连结编织来连结,形成指尖闭合的前端部。在操作用编织手套30的情况下,预先设定编成成为手套的各指部、手掌、手腕部分的坯布的各自端针眼在前后相连接的筒状编织物的编织手套的经编机的编成动作(例如,以专用编成程序的方式存储)。
图2所示的以单一编织物编成的以往的编织手套30的开放缘31,将由图3所示的编织组织的基布隔离的部分切断。前侧基布9与后侧基布10为可以形成在纵向将左右侧结合的编织物的编织组织的经编。简单而言,虽然以经平组织编制,但不限定于此,可以为其它的经编组织,例如,可以为经绒组织、网眼组织、经编缎纹组织等,可以附加编织花纹。通过网孔等使透气性提高等,可以根据用途采用适当的编织组织。在经编机的情况下,例如通过计算机控制分开控制提花筘,因此构成操作用手套的原始手套的编织手套30的手背侧和手掌侧可以分别编成为不同的编织组织。通过单独变更对地筘和提花筘的喂纱量的方法,可以变更线圈的密度。因此,例如,能够沿着后述的手模的形状以手套的外观、手感变得最佳的方式进行调整。
将前侧基布9和后侧基布10编制为筒状,接着,在将各指套部1分开地区分的指套侧部中,将与前侧基布9的上侧指套部1a的侧面相反的后侧基布10的下侧指套部1b的侧面彼此结合时,与将图4所示的上述编制为筒状的本体部的前侧和后侧基布9、10的侧部11彼此连结时同样,通过连结编织连结而进行编制,从而制成筒状袋体。例如,在编制指套部1的左右各侧面的左侧部11a时、和编制各侧面的右侧部11b时,通过以左右对称的编织组织编制,从而将各指套形成为筒状。
关于本发明的编织手套所使用的20~32针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可以使用的纱的粗细,作为非弹性纱,优选使用10旦尼尔(11dtex)~210旦尼尔(231dtex)的范围的非弹性纱(天然纤维纱换算为该粗细的支数),作为弹性纱,通常在10旦尼尔(11dtex)~420旦尼尔(462dtex)的范围任意选择,优选在10旦尼尔以上且小于100旦尼尔的范围任意选择,更优选在20~50旦尼尔的范围任意选择。例如,在28针的情况下,关于纱原材料,作为地筘和提花筘两者的喂纱,优选为具有伸缩性的仿毛(卷曲)整理尼龙纤维、仿毛整理聚酯纤维,支数优选为15旦尼尔~40旦尼尔,作为最佳的支数,为20~30旦尼尔。
将多个手套彼此间连结为纵向排成一列的部分的编织组织,如图1B所示,只要是可以在纵向将多个手套彼此之间连结的编织组织,则没有限定。例如,与前侧基布9、后侧基布10的主要部分的编织组织相同,可以为经平组织、或其它编织组织。在手套主体基布的非弹性纱以经平组织形成的情况下,作为弹性纱的编织组织,前侧袖开口部6a的编织物和后侧袖开口部6b的编织物分别成为右侧的线圈的部分向纵行(wale)方向移动1针的编织物(参照图5)。通过编入该弹性纱的编成,袖开口部等的伸缩力与手套主体基布的非弹性纱的伸缩力相比变化。
不仅仅限定于线圈的部分全部向右纵行方向移动1针的编织组织,可以调整手套的编织组织的伸缩力。例如,可以为并不是右侧的线圈的部分全部而是每隔一个向右纵行方向振动1针的编织组织、分别将右侧的线圈的部分2个向右纵行方向移动1针并将下一个右侧的线圈的部分1个不向右纵行方向移动的方式的重复编织组织。因此,将袖开口部6的伸缩力进行比较,如果其它全部条件(例如所使用的弹性纱的种类、粗细等)为相同,则根据移动1针的部分的比例的大小可以将袖开口部6的伸缩力进行所希望地调整。在经编机的情况下,通过单独变更对地筘和提花筘的喂纱量的方法,可以变更线圈的密度。因此,例如,能够沿着后述的手模的形状以手套的外观、手感变得最佳的方式进行调整。
指套前端部与袖开口部的前端部的边界线由于通常其位置不易判断,因此难以确定将编成的连续体的哪个部分切断而获得各个手套的切断位置。因此,也可以改变成可以将指套前端部和袖开口部的前端部的外缘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与指套前端部、袖开口部的前端部区别目视那样的编织组织而编制。
[防滑加工方法]
在作为防滑的弹性体,使用溶剂系聚氨酯树脂的情况下,作为对编织手套形成被覆层的方法,有下述方法:使手套戴在手模上,慢慢地浸渍在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亲水性溶剂的聚氨酯树脂溶液中,将树脂溶液含浸于手套,使其附着后,提升手模,除去多余的树脂溶液,将残留于手套的亲水性溶剂置换为水或温水并使聚氨酯树脂凝胶化。关于干燥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则发生聚氨酯树脂的熔融,优选不会发生聚氨酯树脂的熔融的温度。
如果树脂溶液的粘度变高,则树脂对手套的附着量变多。在该情况下,由于变为硬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因此柔软性丧失,操作性也缺乏。如果树脂对手套的附着量变少则形成空隙多的被覆层。在聚氨酯树脂的情况下,树脂溶液的粘度为10~5000cps,树脂浓度为2~20重量%是适合的。
天然橡胶(NR)的热敏法中,将纤维制手套戴在手模上并加温到一定温度,在配合了聚甲基乙烯基醚等热敏凝固剂的天然橡胶胶乳乳液中浸渍手套的被覆层的形成部分,干燥后脱模,进行浸取、加热处理,从而可获得具有固化的天然橡胶(NR)被覆层的编织手套。NBR等的凝固法中,将编织手套戴在手模上并加温到一定温度,例如浸渍在硝酸钙甲醇溶液等凝固剂中,在橡胶胶乳乳液中浸渍手套的被覆层的形成部分,进行干燥。然后脱模,进行浸取、加热处理,从而可获得具有固化的NBR被覆层的手套。使用了天然橡胶(NR)的凝固法中,也通过与NBR的凝固法同样的工序而获得具有固化了的NR被覆层的手套。
以上所说明的方案中,
(1)前侧袖口部与后侧袖口部的开放缘由与手套主体基布的编织组织相比纵行方向的编成大的编织组织形成。使用弹性纱,袖开口部的伸缩力与手套主体基布的伸缩力相比变大,发挥防止偏移的功能。这样在纵行方向移动1针、对上述各种编织组织的变更如果使用具有提花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则可以容易地实现。在切断或裁剪了的状态下,即使不进行特别的末端处理,切断了的缘也不会松开。
(2)对手套的浸渍部位没有特别限定,在任意部位形成聚氨酯树脂等的被覆层。即,被覆层只要形成于至少原始手套的所希望的一部分即可,例如,可以在原始手套的外表面整体、仅指尖部分、或成为前夹后单状态的方式仅在手掌部分等形成被覆层。
(连结编织)
在前侧基布和后侧基布的裉侧,分别将前侧基布和后侧基布通过连结左右两方的连结编织连结,连结成筒状的编织物。连结编织的编织组织为被贯穿到表里相同的纵行且不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编织方法,前侧的基布形成上侧指套部、手背部(上侧本体部)、上侧袖口部,后侧的基布形成下侧指套部、掌部(下侧本体部)、下侧袖口部。在将指套前端部以前侧和后侧闭合的方式编制的情况下,对于前侧基布和后侧基布,将前侧与后侧以及左右侧(横向)通过连结编织来连结,形成指套前端部。纱从下方依次喂纱到右侧的前侧、左侧的后侧、接着同前侧、接下来右侧的前侧、进一步左侧的后侧,成为将前侧基布与后侧基布以及左右侧面同时连结的连结编织的编织组织。因此,可以闭合指套前端部而形成袋状。
通常,连结编织的编织组织被贯穿到表里相同的纵行,换言之,不向左右方向移动的编织方法,是目视时不知道接缝的程度。
(湿式成膜)
为了形成柔软的湿式被覆层而对形成的被覆层的厚度进行调整时,需要控制聚氨酯树脂溶液中的亲水性溶剂成分的水中置换过程。如果水置换的进行变快,则被覆层在手套表面侧孔变多,被覆层的厚度变薄,强度变弱。另一方面,如果水置换的进行变慢,则有难以形成孔,被覆层的厚度也增加而手套的触感变硬的倾向。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根据使用的聚氨酯树脂而适当决定。如果配合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则有溶剂的水置换速度变快的倾向。相反,如果配合疏水性的表面活性剂,则有置换速度变慢的倾向。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根据使用的聚氨酯树脂来适当决定。
如果显示具体控制湿式被覆层的方法,则通过使含浸于作为纤维基材的手套的聚氨酯树脂的亲水性溶剂进行水置换,从而溶剂化了的聚氨酯树脂凝胶化,手套与聚氨酯树脂成为密合的状态。置换所需时间为聚氨酯树脂溶液中的亲水性溶剂被提取/置换的时间。在亲水性溶剂残存在聚氨酯树脂中的情况下,会再次溶解聚氨酯树脂,因此有所得的被覆层变为无孔质的倾向。
(经编手套的制造方法)
左右一对手套沿横向并列形成时,如先前说明地那样,成为主体部分的边界的部分通过将前侧基布与后侧基布以连结编织进行连结而编制。编织组织不沿左右方向移动,因此左右手套的侧部的相邻区域互相分离而形成(未被连接)。可以认为是左右手套在纵向完全分离而单独从经编机排出,但为了使左右组不分离,例如,如果在纵向将多个手套彼此间连结的部分的编织组织制成在左右方向也发生连结的编织组织,则该部分的连结被保持,作为连续体从编织机排出。然后,沿着手套的一端部的指套前端、手套的另一端部袖口开放缘的外缘而切断,获得各个手套。如果预先设置比指套前端部的纵向长度长地形成的部分,则在切断的情况下不会在指套部分连起来的状态下被切断。如果预先设置作为左右主体部分的边界的侧部也比袖口开口部的上缘在上侧长地形成的部分,则在切断的情况下左右的手套在上端连起来而不会被切断。
例如,在编制手套的袖口部时,到达袖口部开放缘之后,改变编成组织而编制。如果使用具有提花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编机,则可以实现将1根纱在纵向部分地改变编织组织。输入具有提花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编织组织的指令的控制部中,关于特定的位置的纱,只要输入首先形成连续编织组织,在到达袖口部的开放缘的位置,形成加入一针移动的编织组织,再次形成连续编织组织这样的指令而编制即可。
此外,在与指套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形成袖开口部,但在形成袖开口部时,优选编入到袖开口部的弹性纱由与手套主体基布的纱的编织组织相比纵行方向的移动变大的编织组织形成。在手套的外面侧使用弹性纤维的情况下,在弹性纤维不耐热且易于劣化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弹性纤维露出,优选使用对弹性纤维的芯纱用尼龙、聚酯纤维等覆盖了的物质。由此,实施防滑的加工时的加热处理后弹性纤维也可以保持弹性力。
(湿式加工)
根据上述湿式加工法,在形成聚氨酯树脂的被覆层的情况下,在聚氨酯树脂溶液中浸渍穿戴了原始手套的手模,此时手模的温度优选为常温~100℃左右。在考虑实际制造的情况下,为了使手模的温度比常温低而需要冷却设备,因此不现实。在手模的温度超过100℃的情况下,附着的聚氨酯树脂溶液的粘度降低,流动性变大,因此成为不均匀的附着,所得的被覆层也成为不均匀的被覆层。更优选为常温~70℃。
在将聚氨酯树脂溶液中的亲水性溶剂进行水中置换的工序中,水温可以适当设定为室温~70℃左右。水温如果超过50℃~70℃则置换速度变快,聚氨酯树脂溶液表面的被覆层形成变快。作为结果,虽然在最表面形成致密的被覆层,但是所得的被覆层成为不均匀的状态。如果水温低于室温,则聚氨酯树脂的亲水性溶剂的水置换速度变慢,聚氨酯树脂的析出需要时间,因此效率差。
关于用于除去多余的树脂溶液的滴下时间,为了抑制溶剂的过剩的挥发,防止不均匀的附着、成为不均匀的膜厚,优选为20分钟以下。作为更优选的条件,优选为10秒~10分钟以下。如果小于10秒则多余的树脂残留,PU的厚度变得不均匀,不优选。在超过10分钟的情况下,由于过剩地除去PU,因此树脂的厚度变薄,强度变弱,不优选。
(使用纱)
本发明所使用的由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的长纤维(长纱)或短纤维纱形成的纤维根据目的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例如,切伤事故防护用途中使用高强度纤维,使用由高强度聚乙烯纤维、芳族聚酰胺系纤维、液晶聚合物纤维的高强度聚芳酯纤维等形成的纱。此外,洁净室等中的发尘防止用途中,使用由聚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人造纱纤维、波里诺西克纤维、聚乙烯纤维、芳族聚酰胺系纤维等长纤维或其卷曲加工纱形成的纱。实施例中使用的编织手套的原始手套的编成所使用的纱的粗细为10~420旦尼尔,优选为10~100旦尼尔,更优选为20~50旦尼尔。
作为经编的特性,通过横编织可获得不发生从观察到的切断面绽开(跳线)的编织手套,即使将编织手套的指尖编成后切断,也难以从切断面绽开。由于使用的具有提花控制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被计算机控制,因此根据涂布中使用的手模、手形而调整形状、伸缩性,从而可以调整原始手套对手模的适应性和制品手套的适合感。以往的全自动手套编织机(横编机)只能一次一片编成,但经编机可以一次多片编成,因此生产率变好。
关于通过这些制造方法而制成的操作用手套的厚度,在溶剂系聚氨酯涂布的情况下为0.4mm,接近现有技术中获得的手套的厚度0.7mm的一半。由此,弯曲时的回弹感变小,非常柔软,指尖的感觉接近于光手,因此易于拿住与以往相比小的东西。
实施例
以下详细地记载了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该实施例等,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像的任意条件下可以获得本发明的效果。通过后记的权利要求来定义进一步的变更和修正。
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20~32针的具有提花控制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中可以使用的纱的粗细,作为非弹性纱,使用10旦尼尔(11dtex)~210旦尼尔(231dtex)的范围的非弹性纱,作为弹性纱,使用通常为10旦尼尔(11dtex)~420旦尼尔(462dtex)的范围的弹性纱。
本发明所使用的纱,除了实施例中使用的尼龙纤维以外,由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的长纤维(长纱)或短纤维纱形成。作为天然纤维,可举出例如,棉、羊毛、纱、麻等。此外,作为合成纤维、再生纤维,可举出例如,聚酯系纤维、聚酰胺系纤维、丙烯酸系纤维、聚氯乙烯系纤维、人造纱纤维、波里诺西克纤维、铜氨纤维、醋酯纤维、三醋酯纤维、普罗米克斯纤维、维尼纶纤维、乙烯叉纤维、聚丙烯纤维、聚苯甲酸酯纤维、波莱克勒尔纤维、聚乙烯纤维、芳族聚酰胺系纤维、聚氨酯纤维等。此外,也可以使用由聚氨酯橡胶、天然橡胶等形成的橡胶纱。
在实施例、比较例中除了整面涂布的PVC以外对掌部分施以各防滑弹性体或树脂。另外,实施例、比较例中使用的以下聚氨酯树脂、NBR和NR胶乳、聚氯乙烯树脂的涂布用组合物是,记载了为了形成涂布被覆层而能够使用的市售品和相等品的引用例的涂布用组合物。
PU涂层中,采用使用二甲基甲酰胺而稀释为固体成分量12重量%的聚氨酯树脂溶液RESAMINE CU-4340NS(大日精化工业制)实施了防滑加工。作为市售的聚氨酯树脂溶液,可以使用CRISVON(注册商标)MP-812、CRISVON 8006HVLD、CRISVON MP-802(大日本油墨股份有限公司制)、SANPRENE(注册商标)LQ-X37L、SANPRENE LQ-3358、SANPRENE LQ-3313A(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RESAMINE(注册商标)CU-4340、RESAMINECU-4310HV、RESAMINECU-4210(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
作为形成PU被覆层的方法,可以通过湿式加工进行。所谓湿式加工,如图8A~8C所示,在浸渍用手模45上穿戴原始手套30,如图9所示,在完全溶解于将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亲水性溶剂作为主体的溶剂而得的聚氨酯树脂溶液46中,慢慢地浸渍穿戴于该手模45的原始手套30,使聚氨酯树脂溶液46含浸附着于原始手套30后,慢慢地提升手模45,除去滴下的多余的树脂溶液,将手模45浸渍于水或温水而将亲水性溶剂置换成水或温水并使聚氨酯树脂凝胶化成膜质状的方法。这样,如图6、7所示,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40完成。
NBR涂布所使用的NBR胶乳组合物是,在NBR胶乳100重量份(固体成分换算)中包含硫1.0重量份、氧化锌0.75重量份、硫化促进剂0.2重量份、抗氧化剂1.0重量份、增稠剂(聚丙烯酸酯系)0.3重量份的NBR胶乳组合物,作为硫化促进剂使用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作为抗氧化剂使用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
NR涂布所使用的NR胶乳组合物是,在NR胶乳100重量份(固体成分换算)中包含KOH(10重量%)1.0重量份、硫1.0重量份、氧化锌0.75重量份、硫化促进剂0.2重量份、抗氧化剂1.0重量份、增稠剂(聚丙烯酸酯系)0.3重量份的NBR胶乳组合物,作为市售的聚丙烯酸酯系的增稠剂,使用了Aron A-7075(东亚合成公司制)。
作为形成NBR和NR被覆层的方法,将编织手套戴在手模上,浸渍在凝固剂中。作为凝固剂,例如为硝酸钙等金属盐的水或甲醇溶液。从戴在手模上的手套的指套前端部除去多余的凝固剂,将保持于手套的指套前端部的凝固剂均匀地固化。然后,将戴在手模上的编织手套浸渍于橡胶配合物后,例如在60~130℃进行6~20分钟干燥,将编织手套从手模取下后,进行浸取之后,在100~140℃进行20~60分钟加热处理。热敏法中,将编织手套戴在手模上进行加温,浸渍于橡胶配合物后干燥。浸渍和干燥工序、干燥后的浸取、加热处理等为与上述的凝固法同样的工序。关于配合物的浓度,以橡胶被膜未被完全渗透,粘接强度不降低的方式调整为适当的浓度。橡胶皮膜可以进行重叠将防滑层包含在内为2~3层的加工。如果用橡胶覆盖直到编织手套的内面侧,则纤维与手指接触的部分消失,由于汗等而在手套的内部产生滑动,因此不优选。
PVC涂布所使用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是,在聚氯乙烯基础树脂组合物100重量份(固体成分换算)中包含增塑剂100重量份、增稠剂1.0重量份、稳定剂3.0重量份的聚氯乙烯树脂组合物,作为增塑剂使用了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作为增稠剂使用了ReolosilQS102(德山制),作为稳定剂使用了SC72(ADEKA公司制)。
形成氯乙烯系树脂的被覆层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通过预先将编织手套实施采用拨油剂的拨油处理,从而可以获得粘接性优异的手套。例如,将编织手套浸渍于氟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等拨油剂中,在80~130℃干燥。拨油剂相对于编织手套的重量为1~3%左右。将该编织手套戴在手模上,涂布氯乙烯系树脂(糊料)并在180~210℃左右进行10~20分钟左右加热处理。
实施例中使用了通过各针数的具有提花控制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而制成的编织手套。
各实施例、比较例的原始手套中,使用了实施了表中记载的支数(纤度)的卷曲加工的尼龙纱。在实施例1~2中,在总旦尼尔数20~50的编织手套的原始手套中,将溶剂系聚氨酯树脂在手套的指和掌部湿式成膜。实施例3和实施例4中,在总旦尼尔数20的编织手套的原始手套中,将NR和NBR的被膜形成于手套的指和掌部,实施例5中,对相同旦尼尔数的编织手套的原始手套施以PVC的防滑物的手套在手套整体形成有涂布被膜。
[弯曲回弹力]
使用试验片的宽度30mm、长度70mm,以板间4mm,将试验片在长度方向折成一半,夹入到2个板之间,求出此时的回弹力(N),将其值除以宽度30mm而求出弯曲回弹力(mN/mm)。弯曲回弹力优选为2.5mN/mm以下。
[操作性]
作为操作性的评价方法,利用问卷调查评价是否抓住各大小的铁球。将该操作性的评价方法称为铁球试验。使用的铁球的直径为φ0.5mm、φ0.8mm、φ1.0mm、φ1.2mm、φ1.5mm、φ2.0mm、φ2.5mm、φ3.0mm。确认了在戴上手套前被检者光手抓住的铁球的大小,结果平均为φ1.0mm。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于将溶剂系聚氨酯树脂进行湿式成膜而得的编织手套,可知抓住与光手相同大小的铁球。在涂抹了其它的弹性体的情况下,与以往的手套相比也抓住了显著小的铁球。此外,除此以外关于使用感的问卷调查结果(操作性、弯曲感、小东西的抓取容易性),也是非常柔软且操作性好的光手感觉的手套。此外,由于指尖的感觉非常好,因此与以往相比可以拿住小东西。
[比较例]
比较例1~3中,使用针数13~18、140~300旦尼尔的纱而以横编机编成的编织手套的原始手套中,将溶剂系聚氨酯树脂湿式成膜为手套的指和掌部。比较例5~7中,对使用13针、280旦尼尔的纱而以横编机编成的编织手套的原始手套施以NR、NBR、PVC的防滑物。在比较例4以外的比较例中,使用了表中记载的针数的岛精机制作所制的全自动手套编织机、通过New-SFG而制成的无缝编织手套。比较例4中,使用了由表中记载的针数的圆编机制造的坯布的缝制手套中,将溶剂系聚氨酯树脂湿式成膜。比较例7中,对相同旦尼尔数的编织手套的原始手套施以PVC的防滑物的手套在手套整体形成有涂布被膜。
将各实施例、比较例的实施条件、和评价的结果记载于表1、表2中。作为成为这样的结果的理由,推测是带有防滑物的手套的厚度变薄,具体而言变为0.7mm以下,且带有防滑物的手套中的原始手套来源的纱的存在量降低、没有缝边,从而表现通过以往原始手套的纱的特性得不到的由被覆层获得的特性。
[表1]
[表2]
如果将进行了PU涂布的实施例1、2、比较例1~3进行比较,则实施例的带有防滑物的手套可以抓住与比较例相比显著小的东西,实施例中抓住的铁球的大小为φ1.0mm,其为用光手可以抓住的最小大小,实施例1、2中可知可获得与光手相比没有变化的操作性。比较例4中对使用了由圆编机制造的坯布的缝制手套进行了PU涂布。因为缝边的存在,所以适合感差,损害指尖的感觉,因此与相同厚度、相同总旦尼尔数的实施例2相比不易抓住小的球。此外比较例4中,关于操作性、适合感,也是差的结果。如果将实施例3~5、比较例5~7的通过相同材质(NR、NBR、PVC)施以防滑物的物质进行比较,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抓住的铁球的大小非常小。
带有防滑物的手套的厚度变薄,具体而言变为0.7mm以下,带有防滑物的手套中的原始手套来源的纱的存在量的比例降低,表现出仅仅通过以往原始手套的纱得不到的由被覆层获得的特性。是能够使用于各种部件的精密组装操作的实施了涂布的拉舍尔编织手套。关于本发明的操作用手套的厚度,在为溶剂系聚氨酯涂层的情况下为0.4mm,接近通过现有技术获得的手套的最小厚度0.7mm的一半。由此,弯曲时的回弹感变小,非常柔软,指尖的感觉接近于光手,因此易于拿住与以往相比显著小的东西。
根据以上结果,通过将本发明的构成应用于操作用编织手套,从而与以往的由全自动手套编织机得到的编织手套、将薄的坯布缝制而成的手套相比,可以获得操作性优异的、特别是在使用指尖的细微操作中接近于以往没有的光手感觉的带有防滑物的手套。
进一步,实施例1的原始手套30中,进行用于求出适合于PU涂层的条件的试验。作为涂布的基本条件,有“粘度”、“温度”、“浸渍时间”这3个要素。使该3个要素变化,来研究可获得最适合的操作用手套(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条件。已经说明了,实施例1的原始手套30是使用粗细为“20D/1×1”的尼龙纤维的纱,通过针数28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编成,总旦尼尔数20D的经编手套。
原始手套的PU涂层,有约下述4种:以完全防水为目的而主要涂布手套的全部表面的类型(所谓全涂布类型);以手的闷热的降低为目的而涂布除了手套的背部以外的手掌部和指部整体的类型(所谓指关节涂布类型);同样以手的闷热的降低为目的而涂布除了手套的背部侧以外的手掌部和指部的手掌侧的类型(所谓前夹后单涂布类型);将进行涂布直到手套的指套的第一关节附近的类型(指尖涂布类型)。该试验中,对一般的手掌涂布类型(所谓前夹后单涂布类型)进行。
此外,聚氨酯树脂溶液的粘度以250cps、500cps、1000cps这3种进行试验。聚氨酯树脂溶液由聚氨酯树脂和DMF(N,N-二甲基甲酰胺)形成。因此,该粘度根据聚氨酯树脂与DMF的比率来决定。因此,如果提高DMF的比率,则聚氨酯树脂溶液的粘度变低,如果降低DMF的比率,则聚氨酯树脂溶液的粘度变高。
在上述实施例1的原始手套30中,在手掌部和指部进行PU涂布。PU涂层中,采用使用二甲基甲酰胺稀释成固体成分量12重量%的聚氨酯树脂溶液RESAMINE CU-4340NS(大日精化工业制)实施了防滑加工。作为形成PU被覆层的方法,通过湿式加工来进行。关于湿式加工,如图8A~图8C所示,对浸渍用手模45穿戴原始手套30,如图9所示,完全溶解于以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亲水性溶剂为主体的溶剂的聚氨酯树脂溶液46中,将穿戴于该手模45的原始手套30的手掌部和指部浸渍一定时间,使聚氨酯树脂溶液46含浸附着于原始手套30后,慢慢地提升手模45,除去滴下的多余的树脂溶液,将手模45浸渍于水或温水而将亲水性溶剂置换成水或温水并使聚氨酯树脂凝胶化成膜质状。这样,在实施例1的原始手套30的指部和手掌部,将溶剂系聚氨酯树脂41湿式成膜(参照图5、6)。
PU涂层如上所述受到聚氨酯树脂溶液46的粘度、温度、浸渍时间这3个要素影响,通过改变该粘度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从而PU涂层的质发生变化。聚氨酯树脂溶液46的粘度为10~5000cps是适合的,聚氨酯树脂溶液46的温度为常温(23℃)~70℃是适合的。准备粘度250cps、500cps、1000cps的聚氨酯树脂溶液46,将该各粘度的树脂溶液的温度设定为35℃和50℃,使浸渍时间为2秒或1秒,对原始手套30进行了涂布试验。下述表A~C是为了易于知道相同的试验结果而重新整理的结果,表A是为了确认对粘度的效果而算出各粘度条件的平均值的差,表B是为了确认温度的效果而算出2种温度的各平均值的差,表C是为了确认时间的效果而算出2种秒数的各平均值的差。
表3A~3C表示对被涂布的原始手套30的手套的中指的位置的PU涂层的厚度(单位mm)测定而得的结果。从该表3A~3C可以理解,PU涂层的厚度不太受到温度和浸渍时间影响,但受到粘度影响,如果粘度高则变厚,如果粘度低则变薄。另外,PU涂层的厚度的平均值为0.4mm以下。
[表3A]
中指的位置的PU涂层的厚度(mm)
[表3B]
中指的位置的PU涂层的厚度(mm)
[表3C]
中指的位置的PU涂层的厚度(mm)
表4A~4C表示对被涂布的原始手套30的手套的四根本体的位置的PU涂层的厚度(单位mm)进行测定而得的结果。由该表4A~4C也可以理解,PU涂层的厚度不太受到温度和浸渍时间影响,但受到粘度影响,如果粘度高则变厚,如果粘度低则变薄。另外,PU涂层的厚度的平均值为0.4mm以下。
[表4A]
四根本体的位置的PU涂层的厚度(mm)
[表4B]
四根本体的位置的PU涂层的厚度(mm)
[表4C]
四根本体的位置的PU涂层的厚度(mm)
因此,PU涂层的厚度受到三要素中的粘度影响,为了使厚度薄,只要降低粘度即可。如果粘度低则该聚氨酯树脂溶液46内的氨基甲酸酯比率变低,因此实际上,如果涂布并进行水置换则可以认为手套的氨基甲酸酯涂布量减少,厚度变薄。
表5A~5C表示对被涂布的原始手套30的手套的PU涂层的弯曲回弹力(mN/mm)进行测定而得的结果。弯曲回弹力成为表示手套的PU涂层的柔软性的一个指标。从该表5A~5C可知,PU涂层的弯曲回弹力不太受到温度影响,但受到粘度和浸渍时间影响,特别是粘度的影响大,粘度高的情况下变硬,在粘度低的情况下变柔软。此外浸渍时间在粘度低的条件下出现影响,如果浸渍时间长则变硬(弯曲回弹力高),如果浸渍时间短则变柔软(弯曲回弹力低)。因此,粘度低而浸渍时间短时,PU涂层变柔软。粘度低时PU涂层的厚度变薄,因此手套的弹性模量降低,弯曲回弹力更加降低,可以认为变柔软。
[表5A]
PU涂层的弯曲回弹力(mN/mm)
[表5B]
PU涂层的弯曲回弹力(mN/mm)
[表5C]
PU涂层的弯曲回弹力(mN/mm)
表6A~6C表示对原始手套30实施了PU涂层的涂布的手套40的铁球试验的结果。所谓铁球试验,是用抓住铁球的大小(mm)评价实施了PU涂层的涂布的手套40的操作性的试验。即,是检测实施了PU涂层的涂布的手套40抓住的铁球的尺寸(单位mm)的试验。根据显示铁球试验的结果的表6A~6C,PU涂层的抓住的铁球的大小(mm)不太受到粘度和浸渍时间影响,但受到聚氨酯树脂溶液46的涂布温度影响,如果温度高则操作性变高,如果温度低则操作性变低。如果操作性高,则可抓住小东西,如果操作性低,则抓不住小东西。因此,聚氨酯树脂溶液46的涂布温度高时,与现有技术中假定的常温相比,在操作性方面有效果。首先,粘度低时本来氨基甲酸酯量少因此被薄薄地涂布,指尖的操作性变好。此外,如果提高聚氨酯树脂溶液的温度本身,则表观粘度变低,进一步手套表面的涂布量降低,可以认为指尖的操作性进一步变好。
[表6A]
铁球试验(mm)
[表6B]
铁球试验(mm)
[表6C]
铁球试验(mm)
根据表3A~表6C,如果提高聚氨酯树脂溶液的温度,则表观粘度变低。在粘度低的条件下,氨基甲酸酯量少,被薄薄地涂布,指尖的适合感变好。这是因为,聚氨酯树脂溶液的温度的效果低时好,进一步在粘度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温度而表观的粘度降低,手套表面的涂布量减少,指尖的适合感提高。
关于被涂布的手套的性能,PU涂层的厚度、柔软性(弯曲回弹力)、可抓住的铁球的大小(操作性)变得重要。为了满足这些各性能,可以通过降低聚氨酯树脂溶液的粘度,缩短浸渍时间,提高聚氨酯树脂溶液的温度来达成。
此外进一步,从以下实验可以确认,基于手模45和原始手套30的关系,可以使PU涂层的质发生变化。将手模45与原始手套30的关系以周长比率表示。如图8A、8B所示,周长比率为由四根本体部的(手模周长D1-原始手套周长D2)/手模周长D1算出的百分数,也为伸长率。例如,如果手模周长D1与原始手套周长D2相同,则伸长率几乎没有。此外,在原始手套周长D2比手模周长D1长的情况下,不会伸长,肥大,因此周长比率为负。在原始手套周长D2比手模周长D1短的情况下,如果使原始手套30戴在手模45上则整体被拉伸,伸长率变高,周长比率为正。
现有技术的一般操作用手套之一,有原始手套使用聚酯的纱,通过针数13的无缝编机而编成,对手掌实施了聚氨酯涂布的手套。该手套的周长比率为约17%。其它针数的操作用手套也包含在内该一般的涂布类型手套原始手套与手模的关系性是,尺寸比率为1:1,周长率为约20%以下。该一般操作用手套使用与手套的原始手套几乎正好的手模从而使PU涂层厚度均等地制作。本申请的原始手套由拉舍尔编织编成,与一般手套相比非常薄,柔软性高,但与一般的原始手套相比,编织物的收缩弱,因此如果以与一般的原始手套同样的比率进行涂布,则发生原始手套的松弛而在涂层面形成褶皱。
本申请的原始手套3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提高原始手套30和手模45的周长率,提高手套的装配于手模45时的张力,从而防止松弛等,能够进行最佳的PU涂布。为了获得该适当的周长比率,进行了实验。对周长比率为0%、27%、36%、38%、42%的原始手套30进行聚氨酯树脂的涂布,关于PU涂层的厚度、弯曲回弹力(柔软性)、铁球试验(评价可抓住的铁球的大小的操作性)进行了实验。表7显示该周长比率与PU涂层的厚度、弯曲回弹力、操作性的关系。
[表7]
周长比率与PU涂层的厚度、弯曲回弹力以及铁球试验的关系
周长比率27%的本申请的原始手套如果戴在手模上则产生松弛引起的褶皱,不能进行完美的涂布。由该表7可知,周长比率(伸长率)越高,则PU涂层的厚度越薄。为了将PU涂层的厚度保持为0.4mm以下,通过使周长比率为35%以上能够实现。这是假定,如果为周长比率35%以下,则手模与原始手套产生间隙,对应地涂布剂渗透而成为目标厚度以上。另外,以往的原始手套因为纱粗且没有浸蚀性,因此不假定使用比手模小的原始手套。本申请的拉舍尔编织原始手套由于为非常细的纱且伸缩性优异,因此是能够发现的课题,是用于解决其的改善手段,因此对于以往的PU涂层手套而言不是容易想到的。
本申请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操作用手套)中,涂层面(手掌侧)与无涂层面(手背侧)的线圈数不同。将涂层面(手掌侧)的线圈数与无涂层面(手背侧)的线圈数的关系以线圈比率表示。线圈比率是由涂层面(手掌侧)的线圈数/无涂层面(手背侧)的线圈数算出的百分数。表8表示周长比率与线圈比率的关系,可以理解提高了周长比率的手套,涂层面的线圈数与无涂层面相比变低。
[表8]
周长比率与线圈比率的关系
产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是大大提高了操作性的操作用编织手套,并且是在各种部件的组装操作、特别是精密部件等的组装操作中可以以光手感觉使用的薄且柔软,耐久性也好的实施了涂布的拉舍尔编织手套。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5年6月24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特愿2015-138142来主张优先权,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照完全并入到本说明书。
符号的说明
1:指套部,1a:上侧指套部,1b:下侧指套部,3:背部,5:袖口部,6:袖开口部,6a:前侧袖开口部,6b:后侧袖开口部,7:侧缘部,7a:延长部,8:指套前端部,9:前侧基布,10:后侧基布,11:侧缘(侧部),11a:左侧部,11b:右侧部,11d:延长部,13:切断线,13a:开叉,14:连结部,15:切断线,15a:开叉,20:纵编织纱,21:纵编织纱,22:弹性纱,24:侧缘连结部,30:编织手套(原始手套),31:开放端,32:主体部,40: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操作用手套),41:树脂,45:手模,46:聚氨酯树脂溶液。

Claims (11)

1.一种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是对用经编机编成的编织手套实施了防滑的编织手套,使防滑的弹性体或树脂附着于如下的编织手套的全部表面或仅一部分表面而形成有被覆层,所述编织手套通过在指套部、主体部和袖口部将前后的基布形成为筒状,将各自的侧缘部以及各指套部的前端部编合而编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经编中使用的纱的粗细为10~100旦尼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经编的针数为20~32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包含防滑的所述弹性体或树脂在内的厚度为0.7mm以下。
5.一种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述工序:使用穿过一对的各导纱件和各织针而对各织针分别独立地进行喂纱的经编机,在各指套部、主体部和袖口部将前后的基布形成为筒状,将各自的侧缘部以及各指套部的前端部编合,从而编成编织手套的工序;使防滑的弹性体或树脂附着于编成的手套的全部表面或仅一部分表面而形成被覆层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经编机为具有提花控制机构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经编机的针数为20~32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经编机中使用的纱的粗细为10~100旦尼尔。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被覆层的工序是使所述编成的手套浸渍于聚氨酯树脂溶液而使聚氨酯树脂附着于编织手套的工序,改变聚氨酯树脂溶液的温度、粘度和浸渍时间来调节编织手套的被覆层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被覆层的工序是使所述编成的手套戴在手模上并浸渍于聚氨酯树脂溶液而使聚氨酯树脂附着于编织手套的工序,使所述编成的手套的大小为手模的65%以下,使编织手套的伸长率为35%以上之后浸渍,调节编织手套的被覆层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被覆层的工序是使所述编成的手套戴在手模上并使手掌侧浸渍于聚氨酯树脂溶液而使聚氨酯树脂附着于编织手套的手掌侧的工序,使所述编成的手套的大小为手模的65%以下,使编织手套的伸长率为35%以上之后使编织手套的手掌侧浸渍,使经涂布的手掌侧的线圈数比未涂布的手背侧的线圈数少。
CN201680036310.6A 2015-06-24 2016-06-23 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77084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8142 2015-06-24
JP2015-138142 2015-06-24
PCT/JP2016/068730 WO2016208694A1 (ja) 2015-06-24 2016-06-23 滑り止め付き編み手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8460A true CN107708460A (zh) 2018-02-16

Family

ID=57585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6310.6A Pending CN107708460A (zh) 2015-06-24 2016-06-23 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73815B2 (zh)
CN (1) CN107708460A (zh)
WO (1) WO20162086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9980A (zh) * 2021-09-29 2022-01-14 许令祥 一种高弹性复合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1781A (zh) * 2017-07-27 2020-03-17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CN113040449A (zh) * 2021-03-25 2021-06-29 济南金丰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弹性透气型手套及其生产工艺
CN113461980B (zh) * 2021-06-21 2024-05-17 山东星宇手套有限公司 一种pu手套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3354U (ja) * 1997-05-12 1997-11-18 北陸エステアール協同組合 手術用手袋
JP2004316008A (ja) * 2003-04-15 2004-11-11 Towa Corp:Kk 袖付手袋の製造方法、及び袖付手袋
JP3118655U (ja) * 2005-11-17 2006-02-02 日本マイヤー株式会社 経編による筒編衣料
JP2007077544A (ja) * 2005-09-14 2007-03-29 Yoshida Sangyo Kk ソックス並びにパンティストッキング
CN102970887A (zh) * 2010-10-04 2013-03-13 株式会社东和公司 手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9934A (ja) * 2003-07-08 2005-02-03 Maeda Seni Kogyo Kk 滑り止め性をもつ編地構造及び該編地による靴下並びに手袋
JP4191640B2 (ja) * 2004-03-31 2008-12-03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アンダーシャツ
JP6004621B2 (ja) * 2011-09-13 2016-10-12 株式会社東和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手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3354U (ja) * 1997-05-12 1997-11-18 北陸エステアール協同組合 手術用手袋
JP2004316008A (ja) * 2003-04-15 2004-11-11 Towa Corp:Kk 袖付手袋の製造方法、及び袖付手袋
JP2007077544A (ja) * 2005-09-14 2007-03-29 Yoshida Sangyo Kk ソックス並びにパンティストッキング
JP3118655U (ja) * 2005-11-17 2006-02-02 日本マイヤー株式会社 経編による筒編衣料
CN102970887A (zh) * 2010-10-04 2013-03-13 株式会社东和公司 手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29980A (zh) * 2021-09-29 2022-01-14 许令祥 一种高弹性复合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208694A1 (ja) 2018-03-01
WO2016208694A1 (ja) 2016-12-29
JP6473815B2 (ja) 2019-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1809B2 (en) Lightweight robust thin flexible polymer coated glove
CN107708460A (zh) 带有防滑物的编织手套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029469A1 (en) Sports band article
EP1685767B1 (en) Glov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20204604A1 (en) Knitted glove
CN105007769A (zh) 用于限制针织物中选定区域的弹性的方法
CN107259678A (zh) 手套
KR101414027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EP3442371B1 (de) Flachkettengewirkte freiluft-bekleid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CN106304837A (zh) 自附接织物及制造自附接织物的方法
JP4548138B2 (ja) 手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94369B2 (ja) 袖付手袋の製造方法
JP4725576B2 (ja) 手袋の製造方法
US20180064185A1 (en) Technical knit glove
WO2008041520A1 (fr) Tissu tricoté à mailles jetées et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e celui-ci
JPH0530107U (ja) ヴエスト状衣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