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6729B - 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以及立体图像形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以及立体图像形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96729B
CN107696729B CN201710669996.9A CN201710669996A CN107696729B CN 107696729 B CN107696729 B CN 107696729B CN 201710669996 A CN201710669996 A CN 201710669996A CN 107696729 B CN107696729 B CN 107696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mentioned
convex
expansion
shee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99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96729A (zh
Inventor
田村恒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ern Europe Desk
Original Assignee
Western Europe Des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040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5867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ern Europe Desk filed Critical Western Europe Desk
Publication of CN107696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6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96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67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06Veined printings; Fluorescent printings; Stereoscopic images; Imitated patterns, e.g. tissues, text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7/0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09Central control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77Cooling or 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3/00Print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particular kinds of printed work, e.g. patterns
    • B41M3/16Braille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生成用于使在基材的表面侧具备热膨胀层的热膨胀性片材膨胀来形成立体图像的光热转换图像,该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根据构成上述立体图像的线的线宽度,来将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分配给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以及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

Description

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以及立体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立体图像形成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一个面上具有根据吸收到的热量而膨胀的膨胀层的介质(例如,热膨胀性片材)上,通过打印形成将光转换成热的光热转换层,并通过光的照射对膨胀层中的在介质形成了光热转换层的部位进行加热而使其膨胀,由此形成立体图像的方法、系统(例如,日本特开昭64-2866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50812号公报)。其中,这里所说的光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包括红外光。
这样形成的立体图像例如对于视觉障碍者能够成为有效的信息源。例如,通过将地图上的表示道路的线隆起为凸状来进行表现,能够以立体图像表示地图。视觉障碍者通过触摸该立体图像的地图,能够知晓地图所表示的内容。以下,有时将这样的立体图像的地图记载为“触摸地图”。
通常,对热膨胀性片材而言,在对其背侧描绘了基于黑墨水的浓度的光热转换图像之后,照射光来使其产生与墨水浓度对应的热。在热膨胀性片材的背侧配置有基材,热经由该基材向膨胀层传递而使膨胀层膨胀。
但是,如果道路的宽度狭窄,则表示该道路的线变细。由于即使对该细线照射光,热也经由基材沿平面方向逃散,所以不能充分地传递至膨胀层,无法充分获得线的隆起(膨胀高度)。
因此,细的线成为在热膨胀性片材的表侧描绘了光热转换图像之后照射光来使其发泡的运用。热膨胀性片材的表侧在薄的喷墨(inkjet)容纳层之下配置有膨胀层。若对喷墨容纳层描绘光热转换图像,并照射光来使其产生与墨水浓度对应的热,则其热几乎不沿水平方向扩散地传递至膨胀层。因此,可获得所希望的线的隆起(膨胀高度)。
目前,判断在热膨胀性片材的表侧描绘什么程度的粗细的线、从什么程度的粗细的线起在热膨胀性片材的背侧进行描绘是根据制作触摸地图的人的判断来进行的。但是,如果在地图中道路多、线多,则通过手工作业对这些多数的线进行判断是繁琐的。并且,在手工作业的情况下,根据制作者不同,会在分配给热膨胀性片材的表侧的光热转换图像和背侧的光热转换图像的哪一个的判断上产生偏差,存在不能确保所完成的立体图像的品质之虞。此外,该课题并不限定于触摸地图,一般的立体图像也具有同样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不依赖于手工作业地生成能够稳定地形成所希望的立体图像的光热转换图像。鉴于此,本发明旨在实现对因相关领域的限制和缺点所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实质性消除方案。
将在说明书中阐述本发明的额外的或单独的特征和优点,这些特征和优点根据说明书将变得明显,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实践将得到学习。通过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以及说明书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将实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目的的这些优点和其他优点,如所实施的和广义描述的,在一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生成用于使热膨胀性片材膨胀来形成立体图像的光热转换图像,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其根据上述立体图像中的线的膨胀前线宽度或膨胀后线宽度以及膨胀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将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分配给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以及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上述处理器使经如此分配的图像被打印在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所分配的表面或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所分配的背面上。
在另一方面中个,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用于使热膨胀性片材膨胀来形成立体图像,所述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包括: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具有处理器,上述处理器根据立体图像中的每条线的膨胀前线宽度或膨胀后线宽度以及膨胀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将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分配给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以及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图像形成装置,其在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所分配的表面或所分配的背面上形成每条线的上述图像;以及光照射装置,其对在上述热膨胀性片材上形成的上述图像照射光来使上述热膨胀性片材膨胀。
在另一方面中,本公开内容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储存能够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上述计算机对生成用于使热膨胀性片材膨胀来形成立体图像的光热转换图像的装置进行控制,上述程序使上述计算机执行以下操作:根据上述立体图像中的线的膨胀前线宽度或膨胀后线宽度以及膨胀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将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分配给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以及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并且使经如此分配的图像被打印在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表面或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背面上。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依赖于手工作业地生成可稳定地形成所希望的立体图像的光热转换图像。应当理解,前文的一般性描述和下文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对请求保护的本发明提供另外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概略的构成图。
图2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和高度信息的图。
图2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2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2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3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4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5是对膨胀高度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7是对向片材表面与背面的光照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搬运前的热膨胀性片材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1次搬运后的热膨胀性片材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2次搬运后的热膨胀性片材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概略的构成图。
图12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12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12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12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13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15是对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7A是表示构成细线比粗线低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细线的膨胀高度相等的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17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17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17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18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19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20A是表示构成细线比粗线高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细线的膨胀高度相等的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20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20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20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21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22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23A是表示构成细线比粗线低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粗线的膨胀高度相等的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23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23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23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24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25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26A是表示构成细线比粗线高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粗线的膨胀高度相等的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26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26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26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27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28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29是对第3实施方式中的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30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1A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31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31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31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32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33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34是对膨胀高度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35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36A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36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36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36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37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38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39是对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40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41A是表示构成细线比粗线低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细线的膨胀高度相等的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41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41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41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42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43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44A是表示构成细线比粗线高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细线的膨胀高度相等的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44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44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44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45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46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47A是表示构成细线比粗线低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粗线的膨胀高度相等的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47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47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47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48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49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50A是表示构成细线比粗线高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粗线的膨胀高度相等的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的图。
图50B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表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50C是表示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背面的浓度图像的图。
图50D是表示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和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图。
图51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52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图53是对第6实施方式中的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54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5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概略的构成图。
图56是表示墨水修正数据库的图。
图57是对修正值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58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详细进行说明。其中,在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制作触摸地图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触摸地图,也可应用于基于任意的内容的立体图像。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是将被输入的线根据该线的线宽度而分配给热膨胀性片材的背侧、表侧的系统。以下,参照图1至图9来对其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的概略的构成图。
如图1所示,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具备触摸面板显示器2、计算机3、打印机4、光照射单元5。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通过在对热膨胀性片材6实施了所希望的打印之后,利用光照射单元5照射光,来形成立体图像。
计算机3具备存储膨胀高度数据库311的存储部31、浓度分配部32、光照射控制部33。计算机3还具备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处理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对打印机4(图像形成装置)和光照射单元5进行控制。
浓度分配部32在被输入了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时,根据设计信息所包含的线宽度以及膨胀高度,将该线等的浓度分配给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侧和背侧。光照射控制部33控制光照射单元(光照射装置)5,一边搬运热膨胀性片材6一边照射光。
触摸面板显示器2通过对触摸面板粘贴液晶显示面板而构成,在该计算机3的操作中被使用。
打印机4例如是喷墨方式的打印装置。该打印机4在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打印了基于黑墨水的浓度图像(光热转换图像)和基于彩色墨水的彩色图像之后,对其背面打印基于黑墨水的浓度图像(光热转换图像)。
光照射单元5一边搬运热膨胀性片材6,一边对该热膨胀性片材6照射可见光以及近红外光,使形成有基于黑墨水的浓度图像(光热转换图像)的部分产生热。该光照射单元5具备光照射控制电路51、冷却扇52、灯加热器53、反射板531、温度传感器532、条形码读取器54、镜541的各部。
光照射控制电路51例如具备未图示的CPU和存储器,基于计算机3的指示,对该光照射单元5进行统一控制。光照射控制电路51基于来自条形码读取器54、入口传感器551、出口传感器552的输入信号,对冷却扇52以及马达58进行控制。光照射控制电路51还基于来自温度传感器532的输入信号,对灯加热器53进行控制。光照射控制电路51以规定的搬运速度搬运被设定为由灯加热器53对一个面照射光的热膨胀性片材6。光照射控制电路51然后以规定的搬运速度搬运被设定为由灯加热器53对另一个面照射光的热膨胀性片材6。
冷却扇52对反射板531进行空气冷却。温度传感器532测量反射板531的温度。反射板531使在灯加热器53中产生的可见光以及近红外光反射。灯加热器53与反射板531是产生可见光以及近红外光,并对热膨胀性片材6照射可见光或近红外光的光照射单元。
条形码读取器54对被打印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端部的条形码进行读取。在设置成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侧朝向上方向时,镜541反射该热膨胀性片材6的条形码,以便能由条形码读取器54读取该条形码。根据条形码读取器54读取条形码的位置,能够判别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和背面。
光照射单元5沿着用单点划线表示的搬运路59,具备给纸部50、入口传感器551、插入辊561、562、下引导件571、上引导件572、排出辊563、564、出口传感器552。光照射单元5还具备马达58,通过该马达58来驱动插入辊561、562、排出辊563、564。
供纸部50是热膨胀性片材6被设置的部位。若在该供纸部50设置了热膨胀性片材6并指示了光照射,则光照射单元5开始热膨胀性片材6的搬运和光照射。由供纸部5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搬运机构开始该搬运。
入口传感器551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前端到达了插入辊561、562的紧前方的情况和热膨胀性片材6的后端达到了插入辊561、562的紧前方的情况进行检测。
插入辊561、562分别分设在搬运路59的左右,从上下夹持热膨胀性片材6的端部来进行搬运。这些插入辊561、562被马达58驱动。下引导件571与上引导件572为栅格状,从搬运路59的下面和上面引导热膨胀性片材6。其中,上引导件572沿倾斜方向设置,以便不对热膨胀性片材6留下浓重的影子。由此,由于在灯加热器53的正下,上引导件572与热膨胀性片材6分离规定距离,所以不会留下浓重的影子。
排出辊563、564从上下夹持热膨胀性片材6来进行搬运。这些排出辊563、564也被马达58驱动。
出口传感器552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前端被从排出辊563、564排出的情况、热膨胀性片材6的后端被从排出辊563、564排出的情况进行检测。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进行了光照射之后,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设置为上来进行光照射。由此,能够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两面进行光照射。
图2A~图2D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2A~图2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2A表示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2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该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例如被储存在计算机3的存储部31,显示于触摸面板显示器2。
如图2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细线71、72被纵向绘制。凸状细线71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1。凸状细线72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2。凸状粗线73被横向绘制,与凸状细线71、72交叉。凸状粗线73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3
在图2A中,凸状线的高度信息用影线表示。在无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膨胀高度为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这些凸状细线71、72和凸状粗线73被以相同的影线显示,表示为相同的膨胀高度。
图2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1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1和与凸状细线72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2被纵向描绘。线81的线宽度为X1。线82的线宽度为X2。这些线81、82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若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由此,线81、82的区域膨胀而形成凸状线。线81、82是用于形成图2D所示的凸状细线91、92的线。
其中,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图示。由彩色墨水形成的打印区域与由黑墨水形成的打印区域相比,在被照射光时所转换的热量较少,因此,热膨胀性片材6不膨胀。
图2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3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3被横向绘制,其线宽度为X3。该线83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若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由此,与线83的区域对应的表面区域膨胀而形成凸状线。线83是用于形成图2D所示的凸状粗线93的线。
图2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这里,用影线表示了立体图像的阴影。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1、92沿纵向形成,并且凸状粗线93沿横向形成。凸状细线91、92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1、82(参照图2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凸状细线91的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1。凸状细线92的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2。凸状粗线93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3(参照图2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3
凸状细线91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1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1的线宽度X1大致相等且稍宽。凸状细线92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2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2的线宽度X2大致相等且稍宽。凸状粗线93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3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3的线宽度X3大致相等且稍宽。即,图2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3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1的凸状细线91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并且,线宽度W2的凸状细线92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凸状细线91、92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1、82(参照图2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1的线宽度W1与线81的线宽度X1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1产生的热在向周围传播的同时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同样,凸状细线92的线宽度W2与线82的线宽度X2大致相等且稍宽。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1与凸状细线91的上表面相同、线82与凸状细线92的上表面相同。
图4是在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对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4是从侧方观察图2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1、92沿纵向形成,并且线宽度W3的凸状粗线93沿横向形成。凸状粗线93的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3。凸状细线91、92通过对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1、82(参照图2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3通过对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3(参照图2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3的线宽度W3与线83的线宽度X3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3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其中,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3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3的上表面。
图5是对膨胀高度数据库311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该膨胀高度数据库311包括高度栏、线宽度栏、描绘面栏、以及黑墨水浓度栏。
高度栏是储存各线的膨胀高度信息的栏。线宽度栏是储存在热膨胀性片材6上由墨水形成的各线的线宽度(粗细)信息的栏。描绘面栏是储存将各线描绘到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中的哪一个的栏。黑墨水浓度栏是储存在描绘面栏所示的面形成高度栏和线宽度栏所示的凸状线的情况下需要的黑墨水的浓度的栏。
优选构成立体图像的凸状线按照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来形成。鉴于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对线的膨胀高度造成影响的黑墨水的浓度和线宽度,预先通过实验来测定膨胀高度并数据库化。在该实验中,在针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侧和背侧描绘了各种粗细和浓度的线之后,对表侧和背侧照射光来测定各线的膨胀高度。由此,可创建图5所示的膨胀高度数据库311。
通过参照该膨胀高度数据库311,生成表面的浓度图像和背面的浓度图像,能够形成所希望的立体图像。
图6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被输入了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从存储部取得了存储部中存储的该设计信息)时,由浓度分配部32(参照图1)执行该分配处理。
该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由该触摸地图的制作者预先输入。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例如是与构成立体图像的线的粗细(线宽度)和膨胀高度有关的数据。在触摸地图的情况下,道路的宽度对应于线的粗细。线的膨胀高度由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决定。
若被输入了这样的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则浓度分配部32针对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线反复进行步骤S10~S16的处理。
在步骤S11中,浓度分配部32判断判定中的线的线宽度是否小于规定值。这里判定中的线是指在热膨胀性片材6上由墨水形成的二维的线。线宽度是该线的宽度。
如果判定中的线的线宽度小于规定值(步骤S11→是),则浓度分配部32将该线布局于表面6F(步骤S12),并参照膨胀高度数据库311来决定线的浓度(步骤S13)。浓度分配部32在决定该线的浓度时,对膨胀高度数据库311进行检索来提取与该线的线宽度和高度一致的项目。其中,若在对膨胀高度数据库311进行检索时发现多个项目,则浓度分配部32可以为了节约墨水而采用浓度小的项目。然后,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16的处理。
如果线的线宽度为规定值以上(步骤S11→否),则浓度分配部32将该线布局于背面6R(步骤S14),并参照膨胀高度数据库311来决定线的浓度(步骤S15)。然后,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16的处理。
即,浓度分配部32执行根据构成立体图像的线的线宽度,来分配是将该线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还是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的步骤。
在步骤S16中,浓度分配部32判定是否反复进行了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线的布局。如果布局了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线(步骤S16),则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17的处理。
在步骤S17中,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纸张)以向表面6F侧进行打印的方式设置于打印机4。进而,触摸地图的制作者按下(轻敲)在触摸面板显示器2显示的未图示的引导(guidance)画面上的开始按钮(步骤S18)。由此,计算机3通过打印机4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打印浓度图像(步骤S19)。
进而,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以向背面6R侧进行打印的方式设置于打印机4(步骤S20)。触摸地图的制作者按下(轻敲)在触摸面板显示器2显示的未图示的引导画面上的开始按钮(步骤S21)。由此,计算机3通过打印机4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打印浓度图像(步骤S22)。
图7是对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背面6R的光照射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纸张)设置于供纸部50(步骤S30),并按下(轻敲)在触摸面板显示器2显示的开始按钮(未图示)(步骤S31)。由此,开始第1次搬运。将此时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剖视图表示于后述的图8。
光照射控制电路51通过条形码读取器54来判别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背(步骤S32)。如果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被设置成朝上(步骤S32→背侧),则光照射控制电路51一边搬运热膨胀性片材6一边通过灯加热器53进行光照射,对该热膨胀性片材6进行加热(步骤S33)。由此,形成立体图像。该处理是仅在背面6R形成浓度图像的情况的处理。
如果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被设置成朝上(步骤S32→表面),则光照射控制电路51一边以规定速度搬运一边通过灯加热器53进行光照射,对该热膨胀性片材6进行加热(步骤S34)。由此,形成由细的图案构成的立体图像。将此时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剖视图表示于后述的图9。
若步骤S34的加热搬运结束,则计算机3将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照射光的引导画面(未图示)显示于触摸面板显示器2(步骤S35)。
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判断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是否打印有浓度图像。如果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什么也没有打印(步骤S36→否),则触摸地图的制作者按下(轻敲)触摸面板显示器2上的跳过按钮(未图示)(步骤S37)来结束加热搬运处理。
如果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打印有浓度图像(步骤S36→是),则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纸张)的背面6R以朝上的方式设置于供纸部50(步骤S38)。触摸地图的制作者进而按下(轻敲)在触摸面板显示器2显示的开始按钮(未图示)(步骤S39)。由此,开始第2次搬运。
光照射控制电路51一边搬运热膨胀性片材6,一边通过灯加热器53对其背面6R进行光照射,来对该热膨胀性片材6进行加热(步骤S40)。由此,形成构成立体图像的粗的图案。若步骤S40的处理结束,则图7的加热搬运处理结束。此外,将此时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剖视图表示于后述的图10。
图8是表示搬运前的热膨胀性片材6A的剖视图。
图8所示的热膨胀性片材6A按顺序层叠有基材61、发泡树脂层62(膨胀层)和墨水容纳层63。
基材61由平面状的纸、帆布等布、塑料等板材等构成,材质没有特别限定。
在发泡树脂层62中,在设置于基材61的表面侧的作为热塑性树脂的粘合剂内分散配置有热发泡剂(热膨胀性微囊体)。由此,发泡树脂层62根据吸收到的热量来进行发泡膨胀。其中,基材61的背面侧是没有设置发泡树脂层62的一侧。
墨水容纳层63以覆盖发泡树脂层62的上表面整体的方式例如形成为10μm的厚度。墨水容纳层63容纳喷墨方式的打印机所使用的打印用的墨水、激光方式的打印机所使用的打印用的调色剂、圆珠笔或钢笔的墨水、铅笔的石墨等打印材料,由适合在其表面6F进行定影的材料构成。
热膨胀性片材6A还在表面6F(墨水容纳层63侧)打印有光热转换层64和彩色墨水层65a、65b,在背面6R(基材61侧)打印有光热转换层66。光热转换层64、66例如是由包括碳黑的墨水(黑墨水)打印成的层,将可见光、近红外光(电磁波)转换为热。另外,彩色墨水层65a、65b是由青色、洋红色、黄色等墨水打印成的图像层的一个例子。
由于热膨胀性片材6A是通过加热使发泡树脂层62膨胀之前的状态,所以该发泡树脂层62的厚度一样。热膨胀性片材6A如图1所示,将打印有光热转换层64的墨水容纳层63朝上地设置于光照射单元5的供纸部50。之后,通过热膨胀性片材6A在搬运路59被照射可见光、近红外光(电磁波),使得发泡树脂层62因加热而膨胀,形成图9所示的热膨胀性片材6B。
图9是表示第1次搬运后的热膨胀性片材6B的剖视图。
光热转换层64在第1次搬运中,从图的上侧接受光的照射并转换为热。该光热转换层64为了在热膨胀性片材6形成细的立体图案而设置。该光热转换层64的正下的发泡树脂层62受热而发泡膨胀。墨水容纳层63、光热转换层64、彩色墨水层65b分别具有伸缩性,伴随着发泡树脂层62的发泡膨胀而变形。这样形成热膨胀性片材6B。
此外,如果在这些层间产生缝隙,则存在从光热转换层64向发泡树脂层62的热传导量被抑制之虞。
该热膨胀性片材6B进而以打印有光热转换层66的基材61朝上的方式被设置于光照射单元5的供纸部50。热膨胀性片材6B通过随后在搬运路59中被照射可见光、近红外光(电磁波),使得发泡树脂层62因加热而膨胀,形成图10所示的热膨胀性片材6C。
图10是表示第2次搬运后的热膨胀性片材6C的剖视图。
光热转换层66在第2次搬运中,从图的下侧接受光的照射并转换为热。该光热转换层66为了形成粗的立体图案而设置。该光热转换层66的附近的发泡树脂层62受热而发泡膨胀。墨水容纳层63、光热转换层64、彩色墨水层65a分别具有伸缩性,伴随着发泡树脂层62的发泡膨胀而变形。这样,形成包括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C。
《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
计算机3根据设计信息所包含的线宽度,将与该线对应的墨水浓度分配给表侧和背侧。因此,能够不依赖于手工作业地生成可稳定地形成所希望的立体图像的浓度图像(光热转换图像)。由此,会减轻立体图像制作的繁琐。并且,由于没有因制作者引起的偏差,所以立体图像的品质稳定。
《第2实施方式》
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在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凸状线的细线分配给表侧,将粗线分配给背侧时,表面的细线通过向表侧照射光而发泡膨胀,背面的粗线通过向背侧照射光而发泡膨胀。而且,这些细线与粗线的交点因表侧的光照射和背侧的光照射而两次发泡膨胀。因此,会产生仅细线与粗线的交点变得过高这一问题。
鉴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准备与交点的膨胀高度有关的数据库,来调整对表面分配的细线的交点部分的浓度、和对背面分配的粗线的交点部分的浓度。此外,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以各线和交点是相同的膨胀高度为前提。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A的概略的构成图。
第2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A与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参照图1)不同,在存储部31存储有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除此以外的构成与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同样地构成。
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是基于该交点的设计信息,导出用于使该交点区域膨胀的浓度信息的数据库。该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将在后述的图15中详细进行说明。
图12A~图12D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12A~图12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12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12A中表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
如图12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细线74被纵向描绘,其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4。凸状粗线75被横向描绘,并在凸状交点76与凸状细线74交叉,其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5
在图12A中,凸状线的高度信息由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膨胀高度为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这些凸状细线74、凸状粗线75和凸状交点76被以相同的影线显示,表示是相同的膨胀高度。
图12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4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4被纵向描绘,其线宽度为X4。该线84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若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4是用于形成图12D所示的凸状细线94的线。
与图12D所示的凸状交点76对应的交点861与除了该交点861以外的线84相比浓度较淡。因此,交点861的区域与除了该交点861以外的线84的区域相比,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变少。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12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5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5被横向描绘,其线宽度为X5。该线85以黑墨水被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墨水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5是用于形成图12D所示的凸状粗线95的线。
与图12D所示的凸状交点76对应的交点862与除了该交点862之外的线85相比,浓度较淡。因此,交点862的区域与除了该交点862以外的线85的区域相比,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变少。
图12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4沿纵向形成,并且,凸状粗线95沿横向形成。在凸状细线94与凸状粗线95相交的部分,形成凸状交点96。
凸状细线94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参照图12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4。凸状粗线95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参照图12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5。凸状交点96通过对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参照图12B)照射光而形成,通过对被打印在背面6R的交点862(参照图12C)照射光而形成。
凸状细线94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4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4的线宽度X4大致相等且稍宽。凸状粗线95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5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5的线宽度X5大致相等且稍宽。即,图12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13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的凸状细线94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并且,凸状交点961形成得比凸状细线94低。凸状细线94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参照图12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4的线宽度W4与线84的线宽度X4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4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4与凸状细线94的上表面相同。
凸状交点961通过向交点861(参照图12B)照射光而形成。
图14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14是从侧面观察图12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的凸状细线94沿纵向形成,并且,线宽度W5的凸状粗线95沿横向形成。
凸状细线94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参照图12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参照图12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的线宽度W5与线85的线宽度X5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5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5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5的上表面。
凸状交点96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参照图12B)照射光、和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交点862(参照图12C)照射光而形成。
图15是对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该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包括表面的线宽度栏、背面的线宽度栏、线与交点的高度栏、表面的黑墨水浓度栏、以及背面的黑墨水浓度栏。
表面的线宽度栏是储存构成各交点的细线的线宽度信息的栏。背面的线宽度栏是储存构成各交点的粗线的线宽度信息的栏。线与交点的高度栏是储存线与交点的设计上的高度信息的栏。这里的各自的线宽度表示膨脹前的线宽度(打印时的线宽度)。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以各线与交点是相同的膨胀高度为前提。
表面的黑墨水浓度栏是储存各交点的在表面中的墨水浓度的信息的栏。背面的黑墨水浓度栏是储存各交点的在背面中的墨水浓度的信息的栏。
对于分配各交点的浓度的比例而言,通过基于实验测定表面的线宽度和背面的线宽度、以及交点区域中的相对于表面浓度和背面浓度的膨胀高度,由此创建该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
浓度分配部32通过参照该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对表侧/背侧自动地分配而使各交点的浓度淡。由此,能够抑制交点变高而超过设计值的现象。
图16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在被输入了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时,由浓度分配部32(参照图1)执行该分配处理。
该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由该触摸地图的制作者预先输入。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例如是构成立体图像的线的粗细(线宽度)和膨胀高度。在触摸地图的情况下,线的粗细是道路的宽度。线的膨胀高度由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决定。
如被输入这样的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则浓度分配部32针对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线反复进行步骤S50~S56的处理。
在步骤S51中,浓度分配部32判断判定中的线涉及的线宽度是否小于规定值。这里,判定中的线是指在热膨胀性片材6上由墨水形成的二维的线。线宽度是指该线的宽度。
如果判定中的线的线宽度小于规定值(步骤S51→是),则浓度分配部32将该线布局于表面6F(步骤S52),并参照膨胀高度数据库311来决定线的浓度(步骤S53)。在决定该线的浓度时,浓度分配部32对膨胀高度数据库311进行检索,来提取与该线的线宽度和膨胀高度一致的项目。其中,如果在对膨胀高度数据库311进行检索时发现多个项目,则浓度分配部32可以为了节约墨水而采用浓度小的项目。然后,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56的处理。
如果线的线宽度为规定值以上(步骤S51→否),则浓度分配部32将该线布局于背面6R(步骤S54),并参照膨胀高度数据库311来决定线的浓度(步骤S55)。然后,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56的处理。
在步骤S56中,浓度分配部32判断是否反复进行了全部的线的布局。如果布局了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线,则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57~S59的交点的分配处理。
在步骤S57中,浓度分配部32确定构成判定中的交点的表面的线和背面的线,针对表面的线与背面的线的全部交点反复进行处理。浓度分配部32根据表面和背面的线宽度、线与交点的膨胀高度,来对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进行检索。如果通过检索发现相符项目,则浓度分配部32针对该交点,计算表面的浓度和背面的浓度(步骤S58)。在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中发现了多个项目的情况下,为了节约墨水而采用浓度小的项目。通过该步骤S58的处理,这对该交点决定表面的黑墨水浓度和背面的黑墨水浓度。
即,浓度分配部32针对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交点,根据构成该交点的各线的线宽度和膨胀高度、以及交点的膨胀高度,将该交点的浓度按比例分配为表面侧的浓度图像和背面侧的浓度图像。按比例分配的比例记载于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
在步骤S59中,浓度分配部32判定是否分配了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交点。如果分配了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交点,则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60的处理。
在步骤S60中,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以对其表面6F进行打印的方式设置于打印机4。进而,触摸地图的制作者按下(轻敲)在触摸面板显示器2显示的未图示的引导画面上的开始按钮(步骤S61)。由此,计算机3通过打印机4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打印浓度图像(步骤S62)。
进而,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以对其背面6R进行打印的方式设置于打印机4(步骤S63)。触摸地图的制作者按下(轻敲)在触摸面板显示器2显示的未图示的引导画面上的开始按钮(步骤S64)。由此,计算机3通过打印机4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打印浓度图像(步骤S65),然后结束线的分配处理。
《第2实施方式的效果》
能够防止分配给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线与分配给背面6R的线的交点变得过高。该交点例如是触摸地图中的干线道路与普通道路的交叉点等。
《第3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准备与交点的膨胀高度有关的数据库,来调整表面的细线的交点部分的浓度、和背面的粗线的交点部分的浓度,以各线与交点是相同的膨胀高度为前提。
但是,可想到表面的细线的膨胀高度与背面的粗线的膨胀高度分别不同的情况。可想到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细线的膨胀高度相同的情况、与粗线的膨胀高度相同的情况、以及与细线的膨胀高度和粗线的膨胀高度都不同的情况。
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凸状交点的膨胀高度与凸状细线和凸状粗线的某一个的膨胀高度相同。
在凸状细线比凸状粗线优先形成的情况下,凸状交点的膨胀高度与凸状细线的膨胀高度相同。参照以下的图17至图22对此进行说明。
相反,在凸状粗线比凸状细线优先形成的情况下,凸状交点的膨胀高度与凸状粗线的膨胀高度相同。参照以下的图23至图28对此进行说明。
图17A~图17D是表示细线比粗线低、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细线的膨胀高度相等时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17A~图17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17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膨胀高度信息。图17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
如图17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细线74a被纵向优先描绘,其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4。凸状粗线75a被横向描绘,在凸状交点76a与凸状细线74a交叉。凸状粗线75a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5
在图17A中,凸状线的膨胀高度信息以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膨胀高度为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这些凸状细线74a与凸状交点76a被以相同的影线显示,表示是相同的膨胀高度。凸状粗线75a中的不包含于凸状交点76a的区域被以比凸状交点76a浓的影线显示,表示比凸状细线74a、凸状交点76a高。
图17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4a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4a被纵向描绘,其线宽度为X4。该线84a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4a是用于形成图17D所示的凸状细线94a的线。
与图17D所示的凸状交点76a对应的交点861a与除了该交点861a以外的线84a相比浓度较淡。因此,交点861a的区域与除了该交点861a以外的线84a的区域相比,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变少。
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17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5a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5a被横向描绘,其线宽度为X5。该线85a通过黑墨水被以比线84a浓的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墨水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5a是用于形成图17D所示的凸状粗线95a的线。
与图17D所示的凸状交点76a对应的交点862a的区域由于未被以黑墨水打印,所以保持白色。因此,交点862a的区域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极少。
图17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规定高度的凸状细线94a沿纵向优先形成,比凸状细线94a高的凸状粗线95a沿横向形成。在凸状细线94a与凸状粗线95a相交的部分,形成有与凸状细线94a相同的膨胀高度的凸状交点96a。
凸状细线94a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a(参照图17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4a。凸状粗线95a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a(参照图17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5a。凸状交点96a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a(参照图17B)照射光、和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a中的交点862a的附近部分照射光而形成。
凸状细线94a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4a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4a的线宽度X4大致相等且稍宽。凸状粗线95a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5a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5a的线宽度X5大致相等且稍宽。即,图17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18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a的凸状细线94a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并且,凸状交点961a形成得比凸状细线94a低。凸状细线94a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a(参照图17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4a的线宽度W4a与线84a的线宽度X4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4a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4a与凸状细线94a的上表面相同。
凸状交点961a通过向交点861a(参照图17B)照射光而形成。
图19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19是从侧面观察图17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a的凸状细线94a沿纵向优先形成,并且,线宽度W5a的凸状粗线95a沿横向形成。
凸状细线94a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a(参照图17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a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a(参照图17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a的线宽度W5a与线85a的线宽度X5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5a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5a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5a的上表面。
凸状交点96a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a(参照图17B)照射光、和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a中的交点862a(参照图17D)的附近部分照射光而形成。
图20A~图20D是表示细线比粗线高、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细线的膨胀高度相等时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20A~图20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20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20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
如图20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细线74b被纵向优先描绘,其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4。凸状粗线75b被横向描绘,在凸状交点76b与凸状细线74b交叉。凸状粗线75b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5
在图20A中,凸状线的膨胀高度信息被以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膨胀高度是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凸状粗线75b中的不包含于凸状交点76b的区域被以比凸状交点76b淡的影线显示,表示比凸状细线74b、凸状交点76b低。
图20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4b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4b被纵向描绘,其线宽度为X4。该线84b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4b是用于形成图20D所示的凸状细线94b的线。
与图20D所示的凸状交点76b对应的交点861b与除了该交点861b以外的线84b相比,浓度较淡。因此,交点861b的区域与除了该交点861b之外的线84b的区域相比,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变少。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20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5b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5b被横向描绘,其线宽度为X5。该线85b被以黑墨水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墨水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5b是用于形成图20D所示的凸状粗线95b的线。
由于与图20D所示的凸状交点76b对应的交点862b的区域未被以黑墨水打印,所以保持白色。因此,交点862b的区域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极少。
图20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4b沿纵向优先形成,并且,凸状粗线95b沿横向形成。在凸状细线94b与凸状粗线95b相交的部分,形成有凸状交点96b。
凸状细线94b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b(参照图20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4b。凸状粗线95b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b(参照图20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5b。凸状交点96b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b(参照图20B)照射光、和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b中的交点862b的附近部分照射光而形成。
凸状细线94b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4b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4b的线宽度X4大致相等且稍宽。凸状粗线95b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5b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5b的线宽度X5大致相等且稍宽。即,图20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21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b的凸状细线94b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并且,凸状交点961b形成得比凸状细线94b低。凸状细线94b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b(参照图20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4b的线宽度W4b与线84b的线宽度X4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4b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4b与凸状细线94b的上表面相同。
凸状交点961b通过向交点861b(参照图20B)照射光而形成。
图22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22是从侧面观察图20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b的凸状细线94b沿纵向优先形成,并且,线宽度W5b的凸状粗线95b沿横向形成。
凸状细线94b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b(参照图20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b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b(参照图20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b的线宽度W5b与线85b的线宽度X5大致相等且稍宽。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5b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5b的上表面。
凸状交点96b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b(参照图20B)照射光、和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b中的交点862b(参照图20C)的附近部分照射光而形成。
图23A~图23D是表示细线比粗线低、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粗线的膨胀高度相等时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23A~图23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23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23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
如图23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粗线75c被横向优先描绘,其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5。凸状细线74c被纵向描绘,在凸状交点76c与凸状粗线75c交叉。凸状细线74c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4
在图23A中,凸状线的膨胀高度信息被以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膨胀高度是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这些凸状粗线75c与凸状交点76c被以相同的影线显示,表示是相同的膨胀高度。凸状细线74c中的不包含于凸状交点76c的区域被以比凸状交点76c淡的影线显示,表示比凸状粗线75c低。
图23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4c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4c被纵向描绘,其线宽度为X4。该线84c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但交点861c的区域未被打印而保持白色。该交点861c的区域与凸状交点76c对应。
被以规定浓度打印的线84c的区域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4c是用于形成图23D所示的凸状细线94c的线。未被打印的交点861c的区域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极少。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23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5c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5c被横向描绘,其线宽度为X5。该线85c与交点862c通过黑墨水被以相同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墨水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5c是用于形成图23D所示的凸状粗线95c的线。该交点862c的区域与图23D所示的凸状交点76c对应。
图23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粗线95c沿横向优先形成,比凸状粗线95c低的凸状细线94c沿纵向形成。在凸状细线94c与凸状粗线95c相交的部分,形成有与凸状粗线95c相同的膨胀高度的凸状交点96c。
凸状细线94c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c(参照图23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4c。凸状粗线95c与凸状交点96c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c和交点862c(参照图23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和凸状交点。凸状粗线95c的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5c
凸状细线94c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4c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4c的线宽度X4大致相等且稍宽。凸状粗线95c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5c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5c的线宽度X5大致相等且稍宽。即,图23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24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c的凸状细线94c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但交点861c(参照图23B)的区域不膨胀。除了交点861c的区域以外的凸状细线94c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c(参照图23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4c的线宽度W4c与线84c的线宽度X4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4c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4c与凸状细线94c的上表面相同。
图25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25是从侧面观察图23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了凸状交点96c以外的凸状细线94c沿纵向形成,线宽度W5c的凸状粗线95c沿横向优先形成。
除了凸状交点96c以外的凸状细线94c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c(参照图23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c与凸状交点96c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c和交点862c(参照图23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c的线宽度W5c与线85c的线宽度X5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5c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5c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5c的上表面。
图26A~图26D是表示细线比粗线高、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粗线的膨胀高度相等时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26A~图26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26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26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
如图26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粗线75d被横向优先描绘,其膨胀前的线宽度我X5。凸状细线74d被纵向描绘,在凸状交点76d与凸状粗线75d交叉。凸状细线74d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为X4
在图26A中,凸状线的膨胀高度信息被以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膨胀高度是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这些凸状粗线75d与凸状交点76d被以相同的影线显示,表示是相同的膨胀高度。凸状细线74d中的不包含于凸状交点76d的区域被以比凸状交点76d浓的影线显示,表示比凸状粗线75d高。
图26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4d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4d被纵向描绘,其线宽度为X4。该线84d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但交点861d的区域未被打印而保持白色。该交点861d的区域与凸状交点76d对应。
被以规定浓度打印的线84d的区域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4d是用于形成图26D所示的凸状细线94d的线。未被打印的交点861d的区域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极少。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26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5d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5d被横向描绘,其线宽度为X5。该线85d与交点862d通过黑墨水被以相同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墨水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5d是用于形成图26D所示的凸状粗线95d的线。该交点862d的区域与图26D所示的凸状交点76d对应。
图26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粗线95d沿横向优先形成,比凸状粗线95d高的凸状细线94d沿纵向形成。在凸状细线94d与凸状粗线95d相交的部分,形成有与凸状粗线95d相同的膨胀高度的凸状交点96d。
凸状细线94d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d(参照图26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4d。凸状粗线95d与凸状交点96d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d与交点862d(参照图26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和凸状交点。凸状粗线95d的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5d
凸状细线94d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4d与膨胀前的线84的线宽度X4大致相等。凸状粗线95d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5d与膨胀前的线85的线宽度X5大致相等。即,图26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27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d的凸状细线94d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但是,交点861d(参照图26B)的区域不膨胀。除了交点861d的区域以外的凸状细线94d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d(参照图26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4d的线宽度W4d与线84d的线宽度X4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4d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4d与凸状细线94d的上表面相同。
图28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28是从侧面观察了图26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了交点861d以外的凸状细线94d沿纵向形成,线宽度W5d的凸状粗线95d沿横向优先形成。
除了凸状交点96d以外的凸状细线94d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d(参照图26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d与凸状交点96d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d与交点862d(参照图26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d的线宽度W5d与线85d的线宽度X5大致相等且稍宽。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5d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5d的上表面。
图29是对第3实施方式中的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A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该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A包括:表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以及基于表面的线的膨胀高度栏、背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以及基于背面的线的膨胀高度栏、高度的设定栏、表面的黑墨水浓度栏、以及背面的黑墨水浓度栏。
表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是储存构成各交点的细线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信息的栏。基于表面的线的膨胀高度栏是储存由构成各交点的细线形成的凸状线的高度信息的栏。
背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是储存构成各交点的粗线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信息的栏。基于背面的线的膨胀高度栏是储存由构成各交点的粗线形成的凸状线的高度信息的栏。
高度的设定栏是对交点的设计上的高度信息与由表面的细线形成的凸状线和由背面的粗线形成的凸状线的哪一个的高度信息一致进行储存的栏。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以交点的设计上的高度信息与由表面的细线形成的凸状线和由背面的粗线形成的凸状线的某一个的高度信息一致为前提。
表面的黑墨水浓度栏是储存各交点的在表面中的墨水浓度的信息的栏。背面的黑墨水浓度栏是储存各交点的在背面中的墨水浓度的信息的栏。
图30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该分配处理在被输入了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时由浓度分配部32(参照图1)执行。对与图16的流程图相同的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步骤S50~S57的处理和步骤S59~S65的处理与图16的流程图中的各处理相同,仅步骤S58A的处理不同。
在步骤S58A中,浓度分配部32根据表面的线宽度和膨胀高度、背面的线宽度和膨胀高度、交点与哪条线的膨胀高度相同,来计算表面与背面中的交点的黑墨水浓度。
即,浓度分配部32针对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交点,根据构成该交点的各线的线宽度及膨胀高度、以及交点的膨胀高度,来将该交点的浓度按比例分配给表面侧的浓度图像和背面侧的浓度图像。按比例分配的比例被记载于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A。
《第3实施方式的效果》
能够使分配给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线、与分配给背面6R的线的交点为所希望的膨胀高度。
《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是将被输入了膨胀后的线宽度的凸状线根据该凸状线的膨胀后的线宽度来分配给热膨胀性片材的背侧、表侧的系统。其中,凸状线的膨胀后的线宽度是指从凸状线的一方的隆起开始到另一方的隆起为止的宽度。
另外,膨胀后的凸状线的线宽度与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二维的线的线宽度不同。因此,存在由黑墨水打印的线与对该线进行光照射而使其膨胀后的凸状线线宽度不同之虞,导致品质的偏差。在第4实施方式中,输入膨胀后的凸状线的线宽度,根据输入的线宽度来计算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二维的线的线宽度。由此,能够形成具有所希望的线宽度的凸状线。
以下,参照图31~图35对其构成和动作进行说明。
图31A~图31D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31A~图31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31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膨胀后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31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该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例如被储存于计算机3的存储部31,显示于触摸面板显示器2。
如图31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细线71e、72e被纵向描绘。凸状细线71e的线宽度为W1。凸状细线72e的线宽度为W2。凸状粗线73e被横向描绘,与凸状细线71e、72e交叉。凸状粗线73e的线宽度为W3
在图31A中,凸状线的高度信息被以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膨胀高度是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这些凸状细线71e、72e与凸状粗线73e被以相同的影线显示,表示是相同的膨胀高度。
图31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1e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1e、和与凸状细线72e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2e被纵向描绘。线81e的线宽度为X1e,比凸状细线71e的线宽度W1稍窄。线82e的线宽度为X2e,比凸状细线72e的线宽度W2稍窄。这些线81e、82e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由此,线81e、82e的区域膨胀而形成凸状线。线81e、82e是用于形成图31D所示的凸状细线91e、92e的线。
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基于彩色墨水的打印区域与基于黑墨水的打印区域相比,被照射光时转换的热量较少,因此,热膨胀性片材6不膨胀。
图31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3e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3e被横向描绘。线83e的线宽度为X3e,比凸状粗线73e的线宽度W3稍窄。该线83e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由此,与线83e的区域对应的表面区域膨胀而形成凸状线。线83e是用于形成图31D所示的凸状粗线93e的线。
图31D表示了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这里,用影线表示了立体图像的阴影。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1e、92e沿纵向形成,并且,凸状粗线93e沿横向形成。凸状细线91e、92e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1e、82e(参照图31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凸状细线91e的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1。凸状细线92e的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2。凸状粗线93e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3e(参照图31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3
凸状细线91e的线宽度W1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1e的线宽度W1相等。凸状细线92e的线宽度W2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2e的线宽度W2相等。凸状粗线93e的线宽度W3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3e的线宽度W3相等。即,图31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32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1e、92e沿纵向形成。凸状细线91e、92e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1e、82e(参照图31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1e的线宽度为W1,比线81e的线宽度X1e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1e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同样,凸状细线92e的线宽度为W2,比线82e的线宽度X2e稍宽。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1e与凸状细线91e的上表面相同、线82e与凸状细线92e的上表面相同。
图33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33是从侧面观察了图31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1e、92e沿纵向形成,并且,凸状粗线93e沿横向形成。凸状粗线93e的线宽度为W3。凸状细线91e、92e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1e、82e(参照图31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3e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3e(参照图31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3e的线宽度W3比线83e的线宽度X3e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3e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3e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3e的上表面。
图34是对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该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包括高度栏、膨胀后的线宽度栏、膨胀前的线宽度栏、描绘面栏、以及黑墨水浓度栏。
高度栏是储存各凸状线的膨胀高度信息的栏。膨胀后的线宽度栏是储存各凸状线的膨胀后的线宽度(粗细)信息的栏。膨胀前的线宽度栏是对为了形成各凸状线而以黑墨水打印了的二维的线的线宽度(粗细)信息进行储存的栏。描绘面栏是对将各线描绘到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中的哪一个进行储存的栏。黑墨水浓度栏是对在描绘面栏所示的面形成高度栏和膨胀后的线宽度栏所示的凸状线的情况下所需要的黑墨水的浓度进行储存的栏。
希望构成立体图像的凸状线按照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形成。鉴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对线的膨胀高度和膨胀后的线宽度造成影响的黑墨水的浓度和膨胀前的线宽度,预先通过实验来测定膨胀高度和膨胀前的线宽度并数据库化。在该实验中,在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侧和背侧描绘了各种粗细和浓度的线之后,向表侧和背侧照射光来测定各线的膨胀高度和膨胀后的线宽度。由此,能够创建图34所示的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
通过参照该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生成表面的浓度图像和背面的浓度图像,能够形成所希望的立体图像。
图35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该分配处理在被输入了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时由浓度分配部32(参照图1)执行。
该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由该触摸地图的制作者预先输入。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例如是指构成立体图像的凸状线的粗细(线宽度)和膨胀高度。在触摸地图的情况下,道路的宽度与凸状线的粗细对应。凸状线的膨胀高度由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决定。
若被输入这样的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则浓度分配部32针对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凸状线,反复进行步骤S10A~S16A的处理。
在步骤S11A中,浓度分配部32判断判定中的线涉及的膨胀后的线宽度是否小于规定值。判定中的线是指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而形成的凸状线。线宽度是指膨胀后的凸状线的线宽度。
如果判定中的凸状线的线宽度小于规定值(步骤S11A→是),则浓度分配部32将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线布局于表面6F(步骤S12A),并参照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来决定线的浓度和膨胀前的线宽度(步骤S13A)。在决定该线的浓度时,浓度分配部32对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进行检索,来提取与由该线形成的凸状线的线宽度和高度一致的项目。其中,如果在对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进行了检索时发现多个项目,则浓度分配部32可以为了节约墨水而采用浓度小的项目。然后,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16A的处理。
如果凸状线的线宽度为规定值以上(步骤S11A→否),则浓度分配部32将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线布局于背面6R(步骤S14A),并参照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来决定线的浓度和膨胀前的线宽度(步骤S15A)。然后,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16A的处理。
即,浓度分配部32执行根据构成立体图像的凸状线的线宽度,来分配是将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线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还是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的程序。
在步骤S16A中,浓度分配部32判定是否反复进行了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凸状线的布局。如果对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凸状线进行了布局(步骤S16A),则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17的处理。
在步骤S17中,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纸张)以向表面6F侧进行打印的方式设置于打印机4。进而,触摸地图的制作者按下(轻敲)在触摸面板显示器2显示的未图示的引导画面上的开始按钮(步骤S18)。由此,计算机3通过打印机4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打印浓度图像(步骤S19)。
进而,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以对背面6R侧进行打印的方式设置于打印机4(步骤S20)。触摸地图的制作者按下(轻敲)在触摸面板显示器2显示的未图示的引导画面上的开始按钮(步骤S21)。由此,计算机3通过打印机4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打印浓度图像(步骤S22)。
以下,通过执行图7所示的光照射处理,来形成触摸地图(立体图像的一个例子)。
《第4实施方式的效果》
计算机3根据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凸状线的膨胀后的线宽度,将与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线对应的墨水浓度分配给表侧和背侧。因此,能够不依赖于手工作业地生成可稳定地形成所希望的立体图像的浓度图像(光热转换图像)。由此,立体图像制作的繁琐程度被减轻。并且,由于没有因制作者引起的偏差,所以立体图像的品质稳定。
并且,计算机3输入膨胀后的凸状线的线宽度,来决定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线的线宽度。由此,即便是不知晓由墨水形成的二维的线与由该线形成的凸状线之间的关系的触摸地图的制作者,也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凸状线,可使立体图像的品质更固定。
《第5实施方式》
如第4实施方式那样,当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凸状细线的细线分配给表侧、将用于形成凸状粗线的粗线分配给背侧时,表面的细线通过向表侧的光照射而发泡膨胀,背面的粗线通过向背侧照射光而发泡膨胀。而且,这些细线与粗线的交点通过表侧的光照射和背侧的光照射而两次发泡膨胀。因此,产生仅细线与粗线的交点变得过高这一问题。
鉴于此,在第5实施方式中,准备与交点的膨胀高度有关的数据库,来调整对表面分配的细线的交点部分的浓度、和对背面分配的粗线的交点部分的浓度。其中,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以各凸状线和交点是相同的膨胀高度为前提。
第5实施方式具备与图11所示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A相同的构成。
图36A~图36D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36A~图36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36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膨胀后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36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
如图36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细线74f被纵向描绘。凸状细线74f的线宽度为W4。凸状粗线75f被横向描绘,在凸状交点76f与凸状细线74f交叉。凸状粗线75f的线宽度为W5
在图36A中凸状线的高度信息被以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膨胀高度是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这些凸状细线74f、凸状粗线75f以及凸状交点76f被以相同的影线显示,表示是相同的膨胀高度。
图36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4f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4f被纵向描绘。线84f的线宽度为X4f,比凸状细线74f的线宽度W4稍窄。该线84f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4f是用于形成图36D所示的凸状细线94f的线。
与图36D所示的凸状交点76f对应的交点861f与除了该交点861f以外的线84f相比,浓度较淡。因此,交点861f的区域与除了该交点861f以外的线84f的区域相比,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变少。
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36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5f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5f被横向描绘。线85f的线宽度为X5f,比凸状粗线75f的线宽度W5稍窄。该线85f被以黑墨水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墨水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5f是用于形成图36D所示的凸状粗线95f的线。
与图36D所示的凸状交点76f对应的交点862f与除了该交点862f以外的线85f相比,浓度较淡。因此,交点862f的区域与除了该交点862f以外的线85f的区域相比,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变少。
图36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4f沿纵向形成,并且,凸状粗线95f沿横向形成。在凸状细线94f与凸状粗线95f相交的部分形成有凸状交点96f。
凸状细线94f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f(参照图36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4。凸状粗线95f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f(参照图36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5。凸状交点96f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f(参照图36B)照射光而形成,并且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交点862f(参照图36C)照射光而形成。
凸状细线94f的线宽度W4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4f的线宽度W4相等。凸状粗线95f的线宽度W5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5f的线宽度W5相等。即,图36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37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4f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其线宽度为W4。并且,凸状交点961f形成得比凸状细线94f低。凸状细线94f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f(参照图36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4f的线宽度W4比线84f的线宽度X4f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4f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4f与凸状细线94f的上表面相同。
凸状交点961f通过向交点861f(参照图36B)照射光而形成。
图38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38是从侧面观察了图36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4f沿纵向形成,并且,凸状粗线95f沿横向形成。凸状粗线95f的线宽度为W5
凸状细线94f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f(参照图36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f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f(参照图36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f的线宽度W5比线85f的线宽度X5f稍宽。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5f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5f的上表面。
凸状交点96f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f(参照图36B)照射光、和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交点862f(参照图36C)照射光而形成。
图39是对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B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该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B包括表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背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线与交点的高度栏、表面的黑墨水浓度栏、以及背面的黑墨水浓度栏。
表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是对构成各交点的细线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信息进行储存的栏。背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是对构成各交点的粗线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信息进行储存的栏。线与交点的高度栏是对线与交点的设计上的高度信息进行储存的栏。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以各线与交点是相同的膨胀高度为前提。
表面的黑墨水浓度栏是储存各交点的在表面中的墨水浓度的信息的栏。背面的黑墨水浓度栏是储存各交点的在背面中的墨水浓度的信息的栏。
关于对各交点的浓度进行分配的比例,通过基于实验测定表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和背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以及交点区域中的相对于表面浓度和背面浓度的膨胀高度,能够创建该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B。
浓度分配部32通过参照该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B,来自动地对表侧/背侧分配而使各交点的浓度淡。由此,能够抑制交点变高而超过设计值的现象。
图40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该分配处理在被输入了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时由浓度分配部32(参照图11)执行。
该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被该触摸地图的制作者预先输入。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例如是指构成立体图像的凸状线的粗细(线宽度)和膨胀高度。在触摸地图的情况下,道路的宽度与凸状线的粗细对应。凸状线的膨胀高度由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决定。
若被输入了这样的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则浓度分配部32针对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凸状线,反复进行步骤S50A~S56A的处理。
在步骤S51A中,浓度分配部32判断判定中的凸状线涉及的膨胀后的线宽度是否小于规定值。判定中的凸状线是指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而形成的凸状线。线宽度是指膨胀后的凸状线的线宽度。
如果判定中的凸状线的线宽度小于规定值(步骤S51A→是),则浓度分配部32将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线布局于表面6F(步骤S52A),并参照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参照图34)来决定线的浓度和膨胀前的线宽度(步骤S53A)。浓度分配部32在决定该线的浓度时,对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进行检索,来提取与由该线形成的凸状线的膨胀后的线宽度和膨胀高度一致的项目。其中,如果在对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进行了检索时发现多个项目,则浓度分配部32可以为了节约墨水而采用浓度小的项目。然后,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56A的处理。
如果凸状线的线宽度为规定值以上(步骤S51A→否),则浓度分配部32将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线布局于背面6R(步骤S54A),并参照膨胀高度数据库311A来决定线的浓度和膨胀前的线宽度(步骤S55A)。然后,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56A的处理。
在步骤S56A中,浓度分配部32判定是否反复进行了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凸状线的布局。如果对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凸状线进行了布局,则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57~S59的交点的分配处理。
在步骤S57中,浓度分配部32对构成判定中的交点的表面的线和背面的线进行确定,并针对表面的线与背面的线的交点全部反复进行处理。浓度分配部32根据表面与背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线与交点的膨胀高度,来对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B进行检索。如果通过检索发现了相符项目,则浓度分配部32针对该交点计算表面的浓度和背面的浓度(步骤S58B)。在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B中发现了多个项目的情况下,为了节约墨水而采用浓度小的项目。通过该步骤S58B的处理,针对该交点决定了表面的黑墨水浓度和背面的黑墨水浓度。
即,浓度分配部32针对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交点,根据构成该交点的各线的膨胀前的线宽度及膨胀高度、以及交点的膨胀高度,来对表面侧的浓度图像和背面侧的浓度图像按比例分配该交点的浓度。按比例分配的比例被记载于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B。
如果对设计信息所包含的全部的交点进行了分配(步骤S59),则浓度分配部32进入步骤S60的处理。
在步骤S60中,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以对其表面6F进行打印的方式设置于打印机4。进而,触摸地图的制作者按下(轻敲)在触摸面板显示器2显示的未图示的引导画面上的开始按钮(步骤S61)。由此,计算机3通过打印机4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打印浓度图像(步骤S62)。
进而,触摸地图的制作者将热膨胀性片材6以对其背面6R进行打印的方式设置于打印机4(步骤S63)。触摸地图的制作者按下(轻敲)在触摸面板显示器2显示的未图示的引导画面上的开始按钮(步骤S64)。由此,计算机3通过打印机4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打印浓度图像(步骤S65),然后结束线的分配处理。
以下,通过执行图7所示的光照射处理来形成触摸地图(立体图像的一个例子)。
《第5实施方式的效果》
能够防止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分配的线和对背面6R分配的线的交点变得过高。该交点例如是触摸地图中的干线道路与普通道路的交叉点等。
并且,计算机3输入膨胀后的凸状线的线宽度,来决定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线的线宽度。由此,即便是不知晓由墨水形成的二维的线与由该线形成的凸状线之间的关系的触摸地图的制作者,也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凸状线,可使立体图像的品质更固定。
《第6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中,准备与交点的膨胀高度有关的数据库,来调整表面的细线的交点部分的浓度、和背面的粗线的交点部分的浓度,并以各线与交点是相同的膨胀高度为前提。
但是,可想到表面的细线的膨胀高度与背面的粗线的膨胀高度分别不同的情况。可想到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细线的膨胀高度相同的情况、与粗线的膨胀高度相同的情况、以及与细线的膨胀高度和粗线的膨胀高度都不同的情况。
在该第6实施方式中,凸状交点的膨胀高度与凸状细线和凸状粗线的某一个的膨胀高度相同。
在凸状细线比凸状粗线优先形成的情况下,凸状交点的膨胀高度与凸状细线的膨胀高度相同。参照以下的图41至图46对此进行说明。
相反,在凸状粗线比凸状细线优先形成的情况下,凸状交点的膨胀高度与凸状粗线的膨胀高度相同。参照以下的图47至图52对此进行说明。
图41A~图41D是表示细线比粗线低、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细线的膨胀高度相等时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41A~图41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41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膨胀后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41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
如图41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细线74g被纵向优先描绘。凸状细线74g的线宽度为W4。凸状粗线75g被横向描绘,在凸状交点76g与凸状细线74g交叉。凸状粗线75g的线宽度为W5
在图41A中,凸状线的高度信息被以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高度是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这些凸状细线74g与凸状交点76g被以相同的影线显示,表示是相同的高度。凸状粗线75g中的不包含于凸状交点76g的区域被以比凸状交点76g浓的影线显示,表示比凸状细线74g、凸状交点76g高。
图41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4g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4g被纵向描绘。线84g的线宽度为X4g,比凸状细线74g的线宽度W4稍窄。该线84g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4g是用于形成图41D所示的凸状细线94g的线。
与图41D所示的凸状交点76g对应的交点861g与除了该交点861g之外的线84g相比浓度较淡。因此,交点861g的区域与除了该交点861g以外的线84g的区域相比,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变少。
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41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5g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5g被横向描绘。线85g的线宽度为X5g,比凸状粗线75g的线宽度W5稍窄。该线85g通过黑墨水被以比线84g淡的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墨水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5g是用于形成图41D所示的凸状粗线95g的线。
由于与图41D所示的凸状交点76g对应的交点862g的区域未被以黑墨水打印,所以保持白色。因此,交点862g的区域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极少。
图41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规定高度的凸状细线94g沿纵向优先形成,比凸状细线94g高的凸状粗线95g沿横向形成。在凸状细线94g与凸状粗线95g相交的部分,形成有与凸状细线94g相同的膨胀高度的凸状交点96g。
凸状细线94g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g(参照图41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4。凸状粗线95g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g(参照图41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5。凸状交点96g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g(参照图41B)照射光、和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g中的交点862g(参照图41C)的附近部分照射光而形成。
凸状细线94g的线宽度W4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4g的线宽度W4相等。凸状粗线95g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5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5g的线宽度W5相等。即,图41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42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的凸状细线94g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并且,凸状交点961g形成得比凸状细线94g低。凸状细线94g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g(参照图41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4g的线宽度W4与线84g的线宽度X4g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4g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4g与凸状细线94g的上表面相同。
凸状交点961g通过向交点861g(参照图41B)照射光而形成。
图43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43是从侧面观察了图41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4g沿纵向优先形成,并且,凸状粗线95g沿横向形成。凸状粗线95g的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5
凸状细线94g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g(参照图41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g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g(参照图41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g的线宽度W5与线85g的线宽度X5g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5g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5g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5g的上表面。
凸状交点96g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g(参照图41B)照射光、和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g中的交点862g(参照图41C)的附近部分照射光而形成。
图44A~图44D是表示细线比粗线高、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细线的膨胀高度相等时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44A~图44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44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膨胀后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44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
如图44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细线74h被纵向优先描绘。凸状细线74h的线宽度为W4。凸状粗线75h被横向描绘,在凸状交点76h与凸状细线74h交叉。凸状粗线75h的线宽度为W5
在图44A中,凸状线的膨胀高度信息被以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膨胀高度是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凸状粗线75h中的不包含于凸状交点76h的区域被以比凸状交点76h淡的影线显示,表示比凸状细线74h、凸状交点76h低。
图44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4h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4h被纵向描绘。线84h的线宽度为X4h,比凸状细线74h的线宽度W4稍窄。该线84h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4h是用于形成图44D所示的凸状细线94h的线。
与图44D所示的凸状交点76h对应的交点861h与除了该交点861h以外的线84h相比,浓度较淡。因此,交点861h的区域与除了该交点861h以外的线84h的区域相比,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变少。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44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5h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5h被横向描绘。线85h的线宽度为X5h,比凸状粗线75h的线宽度W5稍窄。该线85h被以黑墨水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墨水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5h是用于形成图44D所示的凸状粗线95h的线。
由于与图44D所示的凸状交点76h对应的交点862h的区域未被以黑墨水打印,所以保持白色。因此,交点862h的区域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极少。
图44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4h沿纵向优先形成,并且,凸状粗线95h沿横向形成。在凸状细线94h与凸状粗线95h相交的部分形成有凸状交点96h。
凸状细线94h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h(参照图44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4。凸状粗线95h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h(参照图44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5。凸状交点96h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h(参照图44B)照射光、和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h中的交点862h(参照图44C)的附近部分照射光而形成。
凸状细线94h的线宽度W4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4h的线宽度W4相等。凸状粗线95h的线宽度W5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5h的线宽度W5相等。即,图44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45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的凸状细线94h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并且,凸状交点961h形成得比凸状细线94h低。凸状细线94h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h(参照图44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4h的线宽度W4与线84h的线宽度X4b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4h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4h与凸状细线94h的上表面相同。
凸状交点961h通过向交点861h(参照图44B)照射光而形成。
图46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46是从侧面观察了图44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细线94h沿纵向优先形成,并且,线宽度W5的凸状粗线95h沿横向形成。
凸状细线94h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h(参照图44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h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h(参照图44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h的线宽度W5与线85h的线宽度X5h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5h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5h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5h的上表面。
凸状交点96h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交点861h(参照图44B)照射光、和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h中的交点862h(参照图44C)的附近部分照射光而形成。
图47A~图47D是表示细线比粗线低、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粗线的膨胀高度相等时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47A~图47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47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膨胀后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47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
如图47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粗线75i被横向优先描绘。凸状粗线75i的线宽度为W5。凸状细线74i被纵向描绘,在凸状交点76i与凸状粗线75i交叉。凸状细线74i的线宽度为W4
在图47A中,凸状线的膨胀高度信息被以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膨胀高度是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这些凸状粗线75i与凸状交点76i被以相同的影线显示,表示是相同的膨胀高度。凸状细线74i中的不包含于凸状交点76i的区域被以比凸状交点76i淡的影线显示,表示比凸状粗线75i低。
图47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4i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4i被纵向描绘。线84i的线宽度为X4i,比凸状细线74i的线宽度W4稍窄。该线84i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但交点861i的区域未被打印而保持白色。该交点861i的区域与凸状交点76i对应。
以规定浓度打印的线84i的区域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4i是用于形成图47D所示的凸状细线94i的线。未被打印的交点861i的区域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极少。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47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5i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5i被横向描绘。线85i的线宽度为X5i,比凸状粗线75i的线宽度W5稍窄。该线85i与交点862i通过黑墨水被以相同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墨水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5i是用于形成图47D所示的凸状粗线95i的线。该交点862i的区域与图47D所示的凸状交点76i对应。
图47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粗线95i沿横向优先形成,比凸状粗线95i低的凸状细线94i沿纵向形成。在凸状细线94i与凸状粗线95i相交的部分,形成有与凸状粗线95i相同的膨胀高度的凸状交点96i。
凸状细线94i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i(参照图47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4。凸状粗线95i与凸状交点96i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i和交点862i(参照图47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和凸状交点。凸状粗线95i的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5
凸状细线94i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4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4i的线宽度W4相等。凸状粗线95i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5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5i的线宽度W5相等。即,图47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48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的凸状细线94i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但交点861i(参照图47B)的区域不膨胀。除了交点861i的区域以外的凸状细线94i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i(参照图47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4i的线宽度W4与线84i的线宽度X4i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4i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4i与凸状细线94i的上表面相同。
图49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49是从侧面观察了图47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了凸状交点96i以外的凸状细线94i沿纵向形成,线宽度W5的凸状粗线95i沿横向优先形成。
除了凸状交点96i以外的凸状细线94i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i(参照图47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i与凸状交点96i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i与交点862i(参照图47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i的线宽度W5与线85i的线宽度X5i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5i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5i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5i的上表面。
图50A~图50D是表示细线比粗线高、且交点的膨胀高度与粗线的膨胀高度相等时的线的分配处理的结果的图。图50A~图50D是相同比例尺的局部放大图。
图50A表示了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膨胀后的宽度信息与高度信息。图50A中所示的是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
如图50A所示,在热膨胀性片材6,凸状粗线75j被横向优先描绘。凸状粗线75j的线宽度为W5。凸状细线74j被纵向描绘,在凸状交点76j与凸状粗线75j交叉。凸状细线74j的线宽度为W4
在图50A中,凸状线的高度信息被以影线表示。在没有影线而为白色时,表示高度是0。影线越浓,则表示该区域越高。这些凸状粗线75j与凸状交点76j被以相同的影线显示,表示是相同的膨胀高度。凸状细线74j中的不包含于凸状交点76j的区域被以比凸状交点76j浓的影线显示,表示比凸状粗线75j高。
图50B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与凸状细线74j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4j被纵向描绘。线84j的线宽度为X4j,比凸状细线74j的线宽度W4稍窄。该线84j通过黑墨水被以规定浓度打印,但交点861j的区域未被打印而保持白色。该交点861j的区域与凸状交点76j对应。
以规定浓度打印的线84j的区域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4j是用于形成图50D所示的凸状细线94j的线。未被打印的交点861j的区域通过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热极少。此外,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此之外还以彩色墨水形成有图像,但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50C表示了用于形成立体图像的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的浓度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背面6R,与凸状粗线75j的膨胀前对应的线85j被横向描绘。线85j的线宽度为X5j,比凸状粗线75j的线宽度W5稍窄。该线85j与交点862j通过黑墨水被以相同浓度打印,如果被照射光,则根据墨水浓度将该光转换为热。线85j是用于形成图50D所示的凸状粗线95j的线。该交点862j的区域与图50D所示的凸状交点76j对应。
图50D表示了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和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凸状粗线95j沿横向优先形成,比凸状粗线95j高的凸状细线94j沿纵向形成。在凸状细线94j与凸状粗线95j相交的部分,形成有与凸状粗线95j相同的膨胀高度的凸状交点96j。
凸状细线94j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j(参照图50B)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其线宽度为W4。凸状粗线95j与凸状交点96j是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j和交点862j(参照图50C)照射光而形成的膨胀后的凸状线和凸状交点。凸状粗线95j的膨胀后的线宽度为W5
凸状细线94j的线宽度W4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细线74j的线宽度W4相等。凸状粗线95j的膨胀后的线宽度W5d与作为其设计信息的凸状粗线75j的线宽度W5相等。即,图50A的设计信息被具体化为立体图像。
图51是通过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线宽度W4的凸状细线94j沿纵向以规定高度形成。但是,交点861j(参照图50B)的区域不膨胀。除了交点861j的区域以外的凸状细线94j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j(参照图50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细线94j的线宽度W4与线84j的线宽度X4j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4j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线84j与凸状细线94j的上表面相同。
图52是在向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照射光之后,通过进一步向背面6R照射光而形成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该图52是从侧面观察了图50D所示的立体图像的图。
在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除了交点861j以外的凸状细线94j沿纵向形成,线宽度W5的凸状粗线95j沿横向优先形成。
除了凸状交点96j以外的凸状细线94j通过向被打印在表面6F的线84j(参照图50B)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j与凸状交点96j通过向被打印在背面6R的线85j和交点862j(参照图50C)照射光而形成。凸状粗线95j的线宽度W5与线85j的线宽度X5j大致相等且稍宽。这是因为通过光照射而在线85j产生的热一边向周围传播一边使热膨胀性片材6膨胀。此外,这里示意性地作图为与线85j面对称地形成凸状粗线95j的上表面。
图53是对第6实施方式中的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C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该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C包括表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以及基于表面的线的膨胀高度栏、背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以及基于背面的线的膨胀高度、高度的设定栏、表面的黑墨水浓度栏、以及背面的黑墨水浓度栏。
表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是对构成各交点的细线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信息进行储存的栏。基于表面的线的膨胀高度栏是对由构成各交点的细线形成的凸状线的高度信息进行储存的栏。
背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栏是对构成各交点的粗线的膨胀前的线宽度信息进行储存的栏。基于背面的线的膨胀高度栏是对由构成各交点的粗线形成的凸状线的高度信息进行储存的栏。
高度的设定栏是对交点的设计上的高度信息与由表面的细线形成的凸状线和由背面的粗线形成的凸状线的哪一个的高度信息一致进行储存的栏。在该第6实施方式中,以交点的设计上的高度信息与由表面的细线形成的凸状线和由背面的粗线形成的凸状线的某一个的高度信息一致为前提。
表面的黑墨水浓度栏是对各交点的在表面中的墨水浓度的信息进行储存的栏。背面的黑墨水浓度栏是对各交点的在背面中的墨水浓度的信息进行储存的栏。
图54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的说明流程图。该分配处理在被输入了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时由浓度分配部32(参照图1)执行。对与图40的流程图相同的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步骤S50A~S57的处理和步骤S59~S65的处理与图40的流程图中的各处理相同,仅步骤S58C的处理不同。
在步骤S58C中,浓度分配部32根据表面与背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和膨胀高度、交点与哪条线的膨胀高度相同,来计算表面和背面中的交点的黑墨水浓度。
即,浓度分配部32根据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交点、构成该交点的各线的膨胀前的线宽度及各线的膨胀高度、以及交点的膨胀高度,来将该交点的浓度按比例分配给表面侧的浓度图像和背面侧的浓度图像。按比例分配的比例被记载于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C。
《第6实施方式的效果》
能够使分配给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6F的线与分配给背面6R的线的交点成为所希望的膨胀高度。
并且,计算机3输入膨胀后的凸状线的线宽度,来决定用于形成该凸状线的线的线宽度。由此,即便是不知晓由墨水形成的二维的线与由该线形成的凸状线之间的关系的触摸地图的制作者,也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凸状线,可使立体图像的品质更固定。
《第7实施方式》
在第1~第6实施方式中,黑墨水被数据库化为1个种类。这是只使用特定的喷墨打印机这一前提,但也可考虑切换使用多个喷墨打印机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打印浓度因对热膨胀性片材6进行打印的黑墨水的种类,例如厂家、型号、批号等而变化之虞。即便是相同的打印机,在使用了互换墨水盒时,也会采用多种黑墨水。
为了应对多种墨水,可考虑按各墨水创建膨胀高度数据库311和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并储存于存储部31。但是,如果墨水的种类变多,则由于这些数据库的容量变大,所以需要大容量的存储装置。这样的制约尤其对于组入器件是不利的。
在第7实施方式中,对用于抑制数据量并与多种墨水对应的方法进行说明。由此,即使在使用了多种墨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膨胀后的线的高度、线宽度一定。
图55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中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B的概略的构成图。
第7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B与图11所示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A不同,能够切换地连接多个种类的打印机4A、4B、……,通过任意一个打印机来对热膨胀性片材6进行打印。
打印机4A、4B例如是喷墨方式的打印装置。对打印机4A安装有墨水盒41A。打印机4A在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打印了基于墨水盒41A的黑墨水的浓度图像和基于彩色墨水的彩色图像之后,对其背面打印基于黑墨水的浓度图像。同样,打印机4B在对热膨胀性片材6的表面打印了基于墨水盒41B的黑墨水的浓度图像和基于彩色墨水的彩色图像之后,对其背面打印基于黑墨水的浓度图像。
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B还在存储部31中储存有墨水浓度修正数据库313。除此以外的构成与图11所示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1A相同。
图56是表示墨水浓度修正数据库313的构成的图。
墨水浓度修正数据库313包括墨水的种类栏和修正值栏而构成。
墨水的种类栏是储存墨水的种类的栏。此外,墨水A是基准墨水,在创建膨胀高度数据库311与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时使用。
修正值栏是对墨水的每个种类的修正值进行储存的栏。此外,由于墨水A是基准墨水,所以1.0是修正值。
墨水A1例如是墨水A的互换墨水,被储存于互换盒。墨水A1由于碳含有量比墨水A稍少,所以修正值为1.02。
墨水B例如是与墨水A用的打印机不同厂家的打印机用的墨水。墨水B由于碳含有量比墨水A稍多,所以修正值为0.98。
图57是对修正值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首先,设计者针对作为基准的墨水A,创建膨胀高度数据库311(步骤S70)。
以下,针对其他的墨水反复进行步骤S71~S74的处理。以下,对关于墨水A1的处理进行说明。
设计者针对墨水A1创建膨胀高度数据库311(步骤S72)。然后,设计者计算墨水A1的黑墨水浓度相对于墨水A的黑墨水浓度之比,并将其平均值作为墨水A1的修正值(步骤S73)。针对全部的其他墨水也反复进行该处理(步骤S74)。由此,设计者能够创建墨水浓度修正数据库313。
图58是对线的分配处理进行说明的流程图。该分配处理在被输入了立体图像的设计信息时由浓度分配部32(参照图1)。对与图54的流程图相同的要素赋予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步骤S50B中,浓度分配部32取得黑墨水的种类。即,例如若打印方是打印机4A,则浓度分配部32检测被安装于该打印机4A的墨水盒41A,来判定墨水种类。接下来,进入步骤S50A的处理。
步骤S50A~S55A的处理与图54的流程图中的各处理相同。
在步骤S55B中,浓度分配部32基于黑墨水的种类和墨水浓度修正数据库313,来决定修正值,对线的黑墨水浓度进行修正。具体而言,浓度分配部32计算修正前的各线的浓度与修正值之积,作为修正后的浓度。
步骤S56A的处理与图54的流程图中的各处理相同。接下来,进入步骤S57~S59的交点的分配处理。
在步骤S57中,浓度分配部32对构成判定中的交点的表面的线和背面的线进行确定,针对表面的线与背面的线的交点全部反复进行处理。浓度分配部32根据表面与背面的膨胀前的线宽度和膨胀高度、交点与哪条线的膨胀高度相同,来计算表面与背面中的交点的黑墨水浓度(步骤S58C)。接下来,浓度分配部32基于黑墨水的种类和墨水浓度修正数据库313来决定修正值,对交点的黑墨水浓度进行修正(步骤S58D)。具体而言,浓度分配部32计算修正前的各交点的浓度与修正值之积,作为修正后的浓度。
之后,步骤S59~S65的处理与图54的流程图中的各处理相同。
即,浓度分配部32作为根据行程光热转换图像的墨水的种类,来修正该墨水的打印浓度的修正程序发挥功能。
第7实施方式的想法如以下所述。
与膨胀有关系的是墨水所含的碳的量。各黑墨水中所含的碳的量按墨水种类而不同,并且与黑墨水浓度成比例。碳的量越多则膨胀高度越高。因此,墨水所含的碳的量的大小成为膨胀高度的变动重要因素。
因此,具有基于一个基准墨水的膨胀高度数据库311和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312,除此以外的其他墨水通过墨水浓度修正数据库313来进行近似修正。
《第7实施方式的效果》
能够抑制膨胀高度数据库、交点膨胀高度数据库的容量,并应对多种墨水、多种打印机。并且,能够抑制因使用多种墨水引起的偏差。
《变形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能够实施变更,例如有以下的(a)~(i)那样的变形。
(a)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构成地图的道路,例如也可应用于铁道路线图、飞机、船舶的航路图。
(b)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由凸状线构成的任意的立体图像。
(c)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线的分配,也可以应用于面的分配。
(d)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线的交点,也可以应用于表面的线与背面的区域的交叉部分、表面的区域与背面的线的交叉部分、表面的区域与背面的区域的交叉区域。
(e)浓度分配部32也可以执行根据构成立体图像的线的膨胀高度,来分配是将线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还是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的程序。
(f)浓度分配部32也可以执行根据构成立体图像的线的膨胀高度与膨胀前或者膨胀后的线宽度的组合,来分配是将线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还是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的程序。
(g)浓度分配部32也可以执行根据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交点的膨胀高度,来分配是将该交点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还是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的程序。
(h)浓度分配部32也可以执行根据构成立体图像的各凸状线的交点的膨胀高度与膨胀后的线宽度的组合,来分配是将该交点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还是形成于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的程序。
(i)形成光热转换图像的打印材料不限定于墨水,例如也可以是调色剂与显影剂的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能够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因此,本发明旨在覆盖权利要求及其等价方案内的各种修改和变型。尤其地,能够明确预期,上文描述的实施例中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中的任何部分或整体能够被组合并且被认为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生成用于使热膨胀性片材膨胀来形成立体图像的光热转换图像,该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处理器,该处理器根据上述立体图像中的线的膨胀前线宽度、膨胀后线宽度以及膨胀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将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分配给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以及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上述处理器使经如此分配的图像被打印在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表面或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背面上,
上述立体图像中的线是使上述热膨胀性片材膨胀后会凸起的凸状线,上述处理器根据该凸状线的上述膨胀后线宽度来执行所述分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还根据该线的上述膨胀高度来执行所述分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立体图像中的上述线为多条。
4.一种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生成用于使热膨胀性片材膨胀来形成立体图像的光热转换图像,该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处理器,该处理器根据上述立体图像中的线的膨胀前线宽度、膨胀后线宽度以及膨胀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将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分配给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以及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上述处理器使经如此分配的图像被打印在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表面或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背面上,
上述立体图像中的上述线为多条,并且
上述处理器针对上述立体图像中的上述多条线的各线的交点,根据构成该交点的各线的上述膨胀前线宽度及上述膨胀高度以及该交点的膨胀高度,将该交点分配给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以及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
5.一种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生成用于使热膨胀性片材膨胀来形成立体图像的光热转换图像,该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处理器,该处理器根据上述立体图像中的线的膨胀前线宽度、膨胀后线宽度以及膨胀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将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分配给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以及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上述处理器使经如此分配的图像被打印在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表面或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背面上,
上述处理器根据上述立体图像中的上述线的上述膨胀前线宽度或上述膨胀后线宽度以及上述线的上述膨胀高度,设定对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进行打印的浓度,
上述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有关于上述立体图像中的上述线的上述膨胀高度的高度数据、关于上述线的上述膨胀前线宽度或上述膨胀后线宽度的数据、对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进行打印的浓度的数据、以及对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进行打印的面的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是彼此相关联的,
在设定形成上述线的图像的浓度时,上述处理器读取上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关于上述浓度的数据来作为对应于上述线的上述膨胀前线宽度或上述膨胀后线宽度以及上述膨胀高度。
6.一种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生成用于使热膨胀性片材膨胀来形成立体图像的光热转换图像,该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处理器,该处理器根据上述立体图像中的线的膨胀前线宽度、膨胀后线宽度以及膨胀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将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分配给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以及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上述处理器使经如此分配的图像被打印在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表面或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背面上,
上述立体图像中的上述线为多条,并且上述处理器针对上述立体图像中的上述多条线的各线的交点,根据上述交点的膨胀高度,设定形成在上述表面上的上述交点的图像的浓度以及形成在上述背面上的上述交点的图像的浓度,
上述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有上述立体图像中的上述线的高度数据、关于形成上述交点的各线中的每条线的上述膨胀前线宽度或上述膨胀后线宽度的数据、关于各线的上述交点的上述膨胀高度的高度数据、关于形成在上述表面上的上述交点的图像的浓度的数据以及关于形成在上述背面上的上述交点的图像的浓度的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是彼此相关联的,
在设定形成在上述表面上的上述交点的图像的浓度以及形成在上述背面上的上述交点的图像的浓度中,上述处理器读取上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关于各自所述浓度的数据来作为对应于上述交点的上述膨胀高度。
7.一种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用于使热膨胀性片材膨胀来形成立体图像,所述立体图像形成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
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具有处理器,上述处理器根据立体图像中的每条线的膨胀前线宽度、膨胀后线宽度以及膨胀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将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分配给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表面以及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背面中的任意一方;
图像形成装置,在上述热膨胀性片材的被分配的表面或被分配的背面上形成每条线的上述图像;以及
光照射装置,对在上述热膨胀性片材上形成的上述图像照射光来使上述热膨胀性片材膨胀,
上述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设定对上述图像进行打印的浓度,并且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以由上述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设定的上述浓度来打印该图像,
上述立体图像形成系统还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有关于上述立体图像中的上述线的膨胀高度的高度数据、关于上述线的膨胀前线宽度或膨胀后线宽度的数据、对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进行打印的浓度的数据、以及对用于形成该线的图像进行打印的面的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是彼此相关联的,并且
在设定对上述线进行打印的浓度时,上述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读取上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关于上述浓度的数据来作为对应于上述线的上述膨胀前线宽度或上述膨胀后线宽度以及上述线的上述膨胀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图像形成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处理器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光热转换图像的打印材料的种类,修正该打印材料的打印浓度。
CN201710669996.9A 2016-08-08 2017-08-08 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以及立体图像形成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96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5215 2016-08-08
JP2016155215 2016-08-08
JP2017104011A JP6658671B2 (ja) 2016-08-08 2017-05-25 光熱変換画像生成装置、立体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光熱変換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光熱変換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JP2017-104011 2017-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6729A CN107696729A (zh) 2018-02-16
CN107696729B true CN107696729B (zh) 2019-10-18

Family

ID=61071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999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96729B (zh) 2016-08-08 2017-08-08 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以及立体图像形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6784B2 (zh)
JP (2) JP6988931B2 (zh)
CN (1) CN1076967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40167B2 (ja) * 2018-03-16 2022-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装置
JP7006661B2 (ja) * 2019-06-14 2022-01-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造形物の製造方法及び造形装置
US11420380B2 (en) * 2020-03-24 2022-08-23 Casio Computer Co., Ltd. Shaping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haped obje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35359B2 (ja) * 1977-12-26 1984-08-28 義道 米沢 立体画像形成シ−トの製造法
DE2921011C2 (de) * 1979-05-23 1981-04-23 Matsumoto Yushi-Seiyaku Co., Ltd., Yao, Osaka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s Reliefs
JPS6428660A (en) 1987-07-24 1989-01-31 Minolta Camera Kk Stereoscopic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1150812A (ja) 1999-11-25 2001-06-05 Minolta Co Ltd 発泡造形システム、発泡造形方法、印刷済みの発泡シートおよび発泡造形物
DE102005003413A1 (de) * 2005-01-25 2006-07-27 Hansgeorg Neubig Herstellung von Schriften und Zeichnungen mittels microverkapseltem 2-Komponenten Kunststoffschaum z.B. PU (Polyurethan) PS (Polystrol)
JP5862276B2 (ja) * 2011-12-22 2016-02-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立体画像形成方法
JP5729293B2 (ja) * 2011-12-26 2015-06-0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立体画像形成装置
JP5622183B2 (ja) * 2011-12-28 2014-11-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立体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673B2 (ja) * 2013-09-06 2016-05-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立体印刷装置及び立体画像形成方法
JP6075335B2 (ja) * 2014-06-30 2017-02-0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濃度値補正方法、プログラム、立体形成方法及び立体形成装置
JP6112089B2 (ja) * 2014-09-17 2017-04-1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加熱方法、及び、立体形成システム
US10369812B2 (en) * 2016-01-05 2019-08-06 Casio Computer Co., Ltd. Image data generation method, structure formation method, structur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807224B2 (ja) * 2016-01-05 2021-01-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造形物製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6729A (zh) 2018-02-16
JP2022019851A (ja) 2022-01-27
JP2020073337A (ja) 2020-05-14
US20180037033A1 (en) 2018-02-08
US10166784B2 (en) 2019-01-01
JP6988931B2 (ja) 2022-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6729B (zh) 光热转换图像生成装置以及立体图像形成系统
US8643687B2 (en) Printing su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inting surfac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3171318A (zh) 立体图像形成方法及立体图像形成装置
CN105415892B (zh) 加热装置、加热方法以及立体物形成系统
ES2285897A1 (es) Impresora digital de transferencia termica.
CN110406186A (zh) 热膨胀性片
CN109070464A (zh) 3d打印定义过程
CN106061713A (zh) 生成三维物体
CN108215483B (zh) 造型系统、造型物形成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CN112020417B (zh) 增材制造系统中的温度控制
CN101823366A (zh) 修正交错全宽阵列打印头总成中的针脚和滚动误差的系统和方法
JP6658671B2 (ja) 光熱変換画像生成装置、立体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光熱変換画像生成方法および光熱変換画像生成プログラム
JP5223317B2 (ja)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ラミネート方法
TW201620699A (zh) 產生三維物件及於基體上產生影像之技術
JP2011037269A (ja) デュアルモード画像形成装置
CN104512091B (zh) 印刷版的制造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数据生成方法
JP6642163B2 (ja) パターン設定方法、パターン設定装置、パターン設定プログラム、構造物製造方法、構造物製造システム、及び、構造物製造プログラム
CN106881950A (zh) 制造印刷物的装置、印刷物、制造印刷物的方法、喷出液体的装置
KR101075897B1 (ko) Qr코드 표시물, 이를 이용한 qr코드 판매방법 및 정보제공방법
JP2005271321A (ja) 記録紙の表面処理方法及びプリンタ
CN111063240A (zh) 一种工程项目管理展示教具
JP6950788B2 (ja) 立体造形物製造方法
Rokia Utilizing of digital printing techniques to create customize designs for textile floor covering
KR100571090B1 (ko) 열전사 방법으로 명찰을 제작하는 방법
US1054955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reating a watermark via thermal gradients in a dry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