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5600A - 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85600A
CN107685600A CN201710638172.5A CN201710638172A CN107685600A CN 107685600 A CN107685600 A CN 107685600A CN 201710638172 A CN201710638172 A CN 201710638172A CN 107685600 A CN107685600 A CN 1076856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groove portion
circumferential
major trough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81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85600B (zh
Inventor
恒川大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856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56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856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56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1Shallow grooves, i.e. having a depth of less than 50% of other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5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 B60C2011/0367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60C2011/0369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characterised by depth with varying depth of the gro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充气轮胎,提高包括耐磨损性能和制动驱动性能的湿地性能。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具备:两条周向主槽;和周向浅槽,其在由所述周向主槽夹着的陆部的区域以一边呈锯齿状地弯折一边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且槽深比所述周向主槽的槽深浅。所述周向浅槽具备:多个倾斜槽部,其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和多个弯折槽部,其以将所述倾斜槽部中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槽部的端互相连接的方式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倾斜且相对于所述倾斜槽部弯折地延伸。弯折槽部的延伸长度比倾斜槽部的延伸长度短,倾斜槽部与弯折槽部之间所成的角是锐角。在弯折槽部的槽底设置有沿着弯折槽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底刀槽花纹。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胎面部设置有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安装于商用车、特别是出租汽车等的充气轮胎与通常的乘用车用的充气轮胎相比,行驶距离长,而且较多地反复进行中低速行驶下的制动驱动,所以要求优异的耐磨损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在雨天时也频繁地行驶,所以要求优异的湿地性能。作为用于提高湿地性能的对策,例如列举有通过增加槽面积来提高排水性,但若槽面积增加则反过来难以充分地确保接地面积,所以存在耐磨损性能容易下降的这一问题。这样,耐磨损性能和湿地性能容易相悖,要求同时提高这些性能的对策。湿地性能除了排水性能以外还包括湿路面上的制动驱动性能。
另外,在安装于出租汽车等的充气轮胎中,从给予乘客的印象等的观点出发,要求:即使是磨损后期,胎面花纹的槽也残存,轮胎外观良好。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已知有下述形态的充气轮胎(专利文献1)。
即,充气轮胎在胎面具备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至少三条主槽和由这些主槽区划形成的多列陆部。在这些主槽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最外侧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形成的胎肩陆部的最外侧主槽侧的侧面,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凹陷部。而且,在胎肩陆部的踏面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孔。上述的凹陷部与孔在轮胎周向及轮胎宽度方向上错开。
通过利用设置于该充气轮胎的胎肩陆部的侧面的凹陷部来部分地设置主槽的槽面积大的部位,从而能够一边避免如遍及整周地扩大主槽的槽面积的情况那样接地面积大大地减少而耐磨损性能下降的情况,一边充分地确保槽面积而提高排水性能。另一方面,通过利用设置于胎肩陆部的踏面的孔来减小胎肩陆部的轮胎周向的刚性差,由此能够延长胎肩陆部的磨损寿命。
但是,在上述形态的充气轮胎中,虽然能够提高包括耐磨损性能和排水性能的湿地性能,但包括耐偏磨损性能和制动驱动性能的湿地性能的提高并不充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3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包括耐偏磨损性能和制动驱动性能的湿地性能的充气轮胎。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在胎面部设置有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
所述胎面花纹具备:
至少两条周向主槽,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以及
周向浅槽,其在由所述周向主槽夹着的陆部的区域以一边呈锯齿状地弯折一边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槽深比所述周向主槽的槽深浅,
所述周向浅槽具备:多个倾斜槽部,其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以及多个弯折槽部,其以将所述倾斜槽部中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槽部的端互相连接的方式,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倾斜且相对于所述倾斜槽部弯折地延伸,
所述弯折槽部的延伸长度比所述倾斜槽部的延伸长度短,
所述倾斜槽部与所述弯折槽部之间所成的角是锐角,
在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底,设置有沿着所述弯折槽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底刀槽花纹。
优选的是,所述槽底刀槽花纹的位置在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宽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底的槽宽方向中心偏移。
优选的是,所述胎面花纹具备多个横槽(日文:ラグ溝),所述多个横槽以将所述周向主槽中的第1周向主槽与所述周向浅槽连通的方式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槽底刀槽花纹的位置向所述周向主槽中的与所述第1周向主槽不同的第2周向主槽侧的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壁面侧偏移。
优选的是,所述倾斜槽部的一方的端与所述弯折槽部的一方的端的连接在所述横槽与所述周向浅槽的轮胎周向上的连接位置进行。
优选的是,所述弯折槽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横槽随着从所述周向主槽向所述周向浅槽前进而槽深逐渐变浅。
优选的是,所述槽底刀槽花纹设置成,所述槽底刀槽花纹的侧壁面从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壁面沿着槽深方向延长。
优选的是,所述槽底刀槽花纹的一部分在所述倾斜槽部与所述弯折槽部的连接部以横切所述倾斜槽部的槽的方式在所述倾斜槽部的槽宽方向上延伸。
优选的是,在所述倾斜槽部与所述弯折槽部之间的成所述锐角的所述陆部的角设置有倒角。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也是在胎面部设置有胎面花纹的充气轮胎。
所述胎面花纹具备:
周向主槽,其包括:两侧周向主槽,其是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槽,并设置于以轮胎赤道线为界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半胎面部的每一半胎面部;以及中央周向主槽,其设置于由所述两侧周向主槽夹着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以及
周向浅槽,其在由所述两侧周向主槽和所述中央周向主槽夹着的两个中央陆部的区域的每一区域以一边呈锯齿状地弯折一边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槽深比所述周向主槽的槽深浅。
所述周向浅槽具备:多个倾斜槽部,其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以及多个弯折槽部,其以将所述倾斜槽部中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槽部的端互相连接的方式,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倾斜且相对于所述倾斜槽部弯折地延伸。
所述弯折槽部的延伸长度比所述倾斜槽部的延伸长度短,
所述倾斜槽部与所述弯折槽部之间所成的角是锐角,
在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底,设置有沿着所述弯折槽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底刀槽花纹。
优选的是,在相对于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部的区域,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条胎肩横槽,
所述胎肩横槽在比轮胎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且比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两侧周向主槽不连通而终止。
优选的是,在所述胎肩陆部的区域,设置有从各个所述胎肩横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第1胎肩刀槽花纹,
所述第1胎肩刀槽花纹在比所述轮胎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且比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两侧周向主槽不连通而终止。
优选的是,在相对于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部的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2胎肩刀槽花纹设置于所述胎肩横槽中的在轮胎周向上互相相邻的胎肩横槽之间的区域的每一区域,
所述第2胎肩刀槽花纹在比所述轮胎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且比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两侧周向主槽不连通而终止。
在沿着轮胎径向的轮胎轮廓截面中,所述中央陆部相对于由中央基准圆弧构成的中央轮廓线鼓出,所述中央基准圆弧通过由所述中央陆部的踏面和所述两侧周向主槽的槽壁面形成的两个边缘点且中心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轮胎赤道线上,
所述胎肩陆部相对于由胎肩基准圆弧构成的胎肩轮廓线鼓出,所述胎肩基准圆弧通过由相对于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部的踏面和所述两侧周向主槽的槽壁面形成的两个边缘点且与所述中央基准圆弧相接,
所述弯折槽部设置于所述中央陆部相对于所述中央轮廓线的最大鼓出高度的60%以上的鼓出高度的区域。
优选的是,在所述倾斜槽部的槽底,以与设置于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底的所述槽底刀槽花纹分离的方式设置有沿着所述倾斜槽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另外的槽底刀槽花纹群。
优选的是,在各个所述倾斜槽部的槽底,以在轮胎周向上分离的方式设置有两个槽底刀槽花纹来作为所述槽底刀槽花纹群。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的充气轮胎,通过使用槽底刀槽花纹,能够提高包括耐偏磨损性能和制动驱动性能的湿地性能。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主要部分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截面的一例的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胎面花纹的一例的展开图。
图4(a)是以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弯折槽部为中心进行放大而得到的图,图4(b)是沿着图4(a)所示的Y-Y’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轮胎轮廓截面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充气轮胎;
2:胎体帘布层;
3:带束层;
3a:带束覆层;
4:胎圈芯;
5:胎面胶;
6:胎侧胶;
7:胎圈填胶;
8:轮辋缓冲胶;
9:内衬层胶;
10:胎面花纹;
12、12a、12b、12c:周向主槽;
14、14a、14b:周向浅槽;
15a、15c:倾斜槽部;
15b、15d:弯折槽部;
15e、15f、15g:槽底刀槽花纹;
16a、16b:横槽;
18a、18b:胎肩横槽;
20a、20b、22a、22b:胎肩刀槽花纹;
24a、24b、32a、32b:胎肩陆部;
26a、26b:凹陷部;
28a、28b:宽度方向槽;
30:陆部;
30a、30b:中央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之后说明的轮胎周向C是指在使轮胎1以轮胎旋转轴Axis(参照图2)为中心旋转了时胎面的旋转的方向(两个旋转方向),轮胎径向R是指与轮胎旋转轴Axis正交地延伸的辐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W是指与轮胎旋转轴Axis平行的方向。轮胎径向外侧是指从轮胎旋转轴Axis离开的一侧。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从轮胎1的轮胎赤道线CL(参照图2)离开的两侧,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指靠近轮胎1的轮胎赤道线CL的一侧。
(胎面花纹的主要部分)
图1(a)、图1(b)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面花纹的主要部分的一例的图。图1(a)是从踏面观察胎面花纹的主要部分而看到的图,图1(b)是沿着图1(a)中的X-X’线的截面图。
胎面花纹10包括两条周向主槽12、和周向浅槽14。
两条周向主槽12在轮胎周向C上延伸。
周向浅槽14在由两条周向主槽12夹着的陆部30的区域以一边呈锯齿状地弯折一边在轮胎周向C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周向浅槽14的槽深比周向主槽12的槽深浅。
更具体而言,周向浅槽14具备多个倾斜槽部15a和多个弯折槽部15b。倾斜槽部15a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W的一侧(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在向图中的上侧前进时为右侧)倾斜地延伸,并在轮胎周向C上隔有间隔地设置。弯折槽部15b以将倾斜槽部15a中的在轮胎周向C上相邻的倾斜槽部15a的端互相连接的方式,相对于轮胎周向C向轮胎宽度方向W的另一侧(在图1(a)所示的例子中为左侧)倾斜且相对于倾斜槽部15a弯折地延伸。
弯折槽部15b的延伸长度比倾斜槽部15a的延伸长度短,倾斜槽部15a与弯折槽部15b之间所成的角是锐角。在这样的胎面花纹的形态中,在弯折槽部15b的槽底,设置有沿着弯折槽部15b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底刀槽花纹15e。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弯折槽部15b的槽底设置有槽底刀槽花纹15e,所以由弯折槽部15b和倾斜槽部15a夹着的锐角的陆部的区域,在充气轮胎处于制动驱动的状态时追随来自于路面的力而容易变形,难以相对于路面滑动。结果,由弯折槽部15b和陆部形成的边缘的扫水性能及耐偏磨损性能提高。因此,包括制动驱动性能的湿地性能提高。
(充气轮胎的构成)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之后仅称为轮胎)1的截面的一例的图。轮胎1具有胎体帘布层2、带束层3以及胎圈芯4来作为骨架材料。轮胎1在这些骨架材料的周围主要具有胎面胶5、胎侧胶6、胎圈填胶7、轮辋缓冲胶8以及内衬层胶9。
胎体帘布层2包括在一对圆环状的胎圈芯4之间卷绕而形成环形状的、用橡胶覆盖有机纤维而得到的胎体帘布件。在图2所示的轮胎1中,胎体帘布层2由一个胎体帘布件构成,但也可以由两个以上的胎体帘布件构成。在胎体帘布层2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由两片带束件构成的带束层3。带束层3是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预定的角度、例如20~30度倾斜地配置的钢帘线覆盖橡胶而得到的部件,下层的带束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比上层的带束件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宽。两层的带束件的钢帘线的倾斜方向从轮胎周向C朝向轮胎宽度方向W向互相不同的方向倾斜。因此,两个带束件成为交错层,抑制由填充了的气压导致的胎体帘布层2的膨胀。
在带束层3的轮胎径向外侧设置有胎面胶5,在胎面胶5的两端部连接有胎侧胶6并形成胎侧部。胎面胶5也可以由两层的橡胶构成,也可以具有设置于轮胎径向外侧的上层胎面胶和设置于轮胎径向内侧的下层胎面胶。在胎侧胶6的轮胎径向内侧的端设置有轮辋缓冲胶8,与安装轮胎1的轮辋接触。在胎圈芯4的轮胎径向外侧以夹于绕胎圈芯4卷绕之前的胎体帘布层2的部分和绕胎圈芯4卷绕之后的胎体帘布层2的部分之间的方式设置有胎圈填胶7。在面向由轮胎1和轮辋包围的填充空气的轮胎空洞区域的轮胎1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衬层胶9。
除此之外,轮胎1还具备带束覆层3a,所述带束覆层3a从带束层3的轮胎径向外侧覆盖带束层3并用橡胶覆盖有机纤维而成。
轮胎1具有这样的轮胎构造,但本实施方式的轮胎构造不限定于图1所示的轮胎构造。
(胎面花纹)
图3是设置于轮胎1的本实施方式的胎面花纹10的展开图。胎面花纹10主要具备周向主槽12a、12b、12c;周向浅槽14a、14b;横槽16a、16b;胎肩横槽18a、18b;以及胎肩刀槽花纹20a、20b、22a、22b。
周向主槽12a、12b是在轮胎周向C上延伸的槽,并且是设置于以轮胎赤道线CL为界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半胎面部的每一半胎面部的两侧周向主槽。周向主槽12a、12b沿着轮胎周向C呈直线状地延伸并绕轮胎一周。在周向主槽12a、12b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部24a、24b与周向主槽12a、12b相接的侧面,在轮胎周向C上隔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凹陷部26a、26b。而且,在胎肩陆部24a、24b与周向主槽12a、12b相接的侧面设置有多个刀槽花纹,这些刀槽花纹在胎肩陆部24a、24b的区域封闭。该刀槽花纹及凹陷部26a、26b根据需要设置即可,也可以根据情况不设置。
周向主槽12c是设置于由周向主槽(两侧周向主槽)12a、12b夹着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的中央周向主槽。轮胎赤道线CL通过周向主槽12c。在周向主槽12c,设置有向轮胎宽度方向W的两侧延伸且在陆部的区域内封闭的宽度方向槽28a、28b。周向主槽12c为向轮胎宽度方向W呈波形状地蜿蜒的形状,其蜿蜒的程度优选为轮胎赤道线CL总是位于周向主槽12c内的程度。另外,周向主槽12c也可以不向轮胎宽度方向W蜿蜒地在轮胎周向C上呈直线状地延伸。宽度方向槽28a、28b根据需要设置即可,也可以根据情况不设置。
周向浅槽14a、14b在由周向主槽12a、12b和周向主槽12c夹着的两个中央陆部的区域的每一区域以一边呈锯齿状地弯折一边在轮胎周向C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周向浅槽14a、14b的槽深比周向主槽12a、12b、12c的槽深浅。
周向主槽12a、12b、12c的槽宽例如为2mm~12mm,槽深例如为5mm~12mm。周向浅槽14a、14b的槽宽例如为2mm~12mm,槽深比周向主槽12a、12b、12c的槽深浅,例如为1mm~6mm。
在由周向主槽12a、12b和周向主槽12c夹着的两个中央陆部的区域的每一区域,设置有从周向主槽12a、12b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且在中央陆部的区域封闭的刀槽花纹。该刀槽花纹根据需要设置即可,也可以根据情况不设置。
周向浅槽14a、14b包括多个倾斜槽部15a、15c和多个弯折槽部15b、15d。多个倾斜槽部15a、15c相对于轮胎周向C向轮胎宽度方向W的一侧(在向图3中的上侧前进时为右侧)倾斜地延伸,并在轮胎周向C上隔有间隔地设置。多个弯折槽部15b、15d以将倾斜槽部15a、15c中的在轮胎周向C上相邻的倾斜槽部的端互相连接的方式,相对于轮胎周向C向轮胎宽度方向W的另一侧(图3中的左侧)倾斜且相对于倾斜槽部15a、15c弯折地延伸。当在从图3中的下侧朝向图3中的上侧前进的方向上观察周向浅槽14a、14b时,相对于倾斜槽部15a、15c从图3中的下侧向图3中的上侧前进的方向,弯折槽部15b、15d以从上侧朝向下侧返回的方式成锐角地弯折,弯折槽部15b、15d也可以与倾斜槽部15a、15c从图3中的下侧向图3中的上侧前进的方向同样地从下侧朝向上侧成锐角地弯折。
弯折槽部15b、15d的延伸长度比倾斜槽部15a、15c的延伸长度短,倾斜槽部15a、15c与弯折槽部15b、15d之间所成的角(倾斜角度θ)为锐角。即,倾斜角度θ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在弯折槽部15b、15d的槽底,设置有沿着弯折槽部15b、15d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底刀槽花纹15e(参照图1、图4(a))。槽底刀槽花纹15e的深度例如为2mm~10mm,槽底刀槽花纹15e的宽度例如为0.5mm~2mm。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周向浅槽14a和周向浅槽14b的轮胎周向C上的相同的位置的倾斜槽部15a、15c,相对于轮胎周向C向轮胎宽度方向W的相同的一侧倾斜,但也可以向互相不同的一侧倾斜。
横槽16a、16b以将周向浅槽14a、14b与周向主槽12a、12b连通的方式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横槽16a、16b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
在由周向主槽12a~12c中的周向主槽12a和周向主槽12c夹着的陆部的区域及由周向主槽12b和周向主槽12c夹着的陆部的区域的每一区域,以将周向浅槽14a、14b与周向主槽12a、12b连通的方式在轮胎周向C上隔有间隔地设置有在轮胎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横槽16a、16b。横槽16a、16b的槽深比周向浅槽14a、14b的槽深深,例如为2mm~10mm,槽宽例如为1mm~6mm。
胎肩横槽18a、18b在相对于各个周向主槽12a、12b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部24a、24b的区域,在轮胎周向C上隔有间隔地设置并在轮胎宽度方向W上延伸。胎肩横槽18a、18b在比轮胎接地端E(参照图2)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且比各个周向主槽12a、12b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周向主槽12a、12b不连通而终止。轮胎接地端E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确定。
即,轮胎接地端E是指在将轮胎1安装于规定轮辋(日文:規定リム)、在规定内压(日文:規定内圧)例如200kPa的内压条件及规定载荷(日文:規定荷重)的88%的条件下在垂直方向上负载在平板上了时的形成在平板上的接地面的轮胎宽度方向W的接地端之间的最长直线距离。在此,规定轮辋是指ETRTO所规定的“Measuring Rim(测量轮辋)”。或者,规定轮辋也可以指JATMA所规定的“適用リム(适用轮辋)”、TRA所规定的“Design Rim(设计轮辋)”。另外,规定内压是指ETRTO所规定的“INFLATION PRESSURES(充气压力)”。或者,规定内压也可以指JATMA所规定的“最高空気圧(最高气压)”、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的最大值。另外,规定载荷是指ETRTO所规定的“LOAD CAPACITY(负载能力)”。或者,规定载荷也可以指JATMA所规定的“最大負荷能力(最大负载能力)”、TRA所规定的“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各种冷充气压力下的轮胎负载极限)”的最大值。
另外,在胎肩陆部24a、24b的区域,设置有从各个胎肩横槽18a、18b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第1胎肩刀槽花纹22a、22b。第1胎肩刀槽花纹22a、22b在比轮胎接地端E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且比各个周向主槽12a、12b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周向主槽12a、12b不连通而终止。
而且,在胎肩陆部24a、24b的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W上延伸的第2胎肩刀槽花纹20a、20b设置于胎肩横槽18a、18b中的在轮胎周向C上互相相邻的胎肩横槽18a、18b之间的区域的每一区域。第2胎肩刀槽花纹20a、20b在比轮胎接地端E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且比各个周向主槽12a、12b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周向主槽12a、12b不连通而终止。此外,第2胎肩刀槽花纹20a、20b在胎肩陆部的区域在轮胎周向C上隔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孔21a、21b。第2胎肩刀槽花纹20a、20b与该孔21a、21b连接而终止。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胎肩横槽18a、18b、第1胎肩刀槽花纹22a、22b、以及第2胎肩刀槽花纹20a、20b与轮胎宽度方向W平行地设置,但也可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W倾斜地设置。
在这样的胎面花纹10,在各个半胎面区域,在周向主槽12a与周向主槽12c之间、及周向主槽12b与周向主槽12c之间的陆部的区域,设置有具有将槽底刀槽花纹15e设置于槽底的弯折槽部15b、15d的周向浅槽14a、14b,所以如上所述,由弯折槽部15b、15d和倾斜槽部15a、15c夹着的锐角的陆部的区域,在充气轮胎处于制动驱动的状态下,对应地追随来自于路面的力而容易变形,难以相对于路面滑动,结果,由弯折槽部14b和陆部形成的边缘的扫水性能及耐偏磨损性能提高。因此,包括制动驱动性能的湿地性能提高。
在这样的胎面花纹10中,设置于弯折槽部15b、15d的槽底的槽底刀槽花纹15e的位置可以位于弯折槽部15b、15d的槽底的槽宽方向中心,但优选的是,在弯折槽部15b、15d的槽宽方向上,相对于弯折槽部15b、15d的槽底的槽宽方向中心偏移(参照图4(a))。由此,能够提高由弯折槽部15b、15d和倾斜槽部15a、15c夹着的锐角的陆部的区域的变形的容易度。图4(a)是以本实施方式的图3所示的胎面花纹10的、位于右侧的半胎面区域的弯折槽部15b为中心进行放大而得到的图。
此时,优选的是,如图4(a)所示,槽底刀槽花纹15e的位置向与周向主槽(第2周向主槽)12c侧的陆部的区域相接的弯折槽部15b(15d)的槽壁面侧偏移,所述周向主槽(第2周向主槽)12c与和横槽16a(16b)连通的周向主槽(第1周向主槽)12a(12b)不同。
从能够在轮胎1在湿路面上行驶时使进入弯折槽部15b、15d内的水经由横槽16a、16b向周向主槽12a、12b排出的这一点出发,优选的是,如图3及图4(a)所示,周向浅槽14a、14b的倾斜槽部15a、15c的一方的端与弯折槽部15b、15d的一方的端的连接在横槽16a、16b与周向浅槽14a、14b的轮胎周向C上的连接位置进行。
从能够在轮胎1在湿路面上行驶时将弯折槽部15b、15d内的水向横槽16a、16b高效地排出的这一点出发,优选的是,如图3及图4(a)所示,弯折槽部15b、15d的延伸方向与横槽16a、16b的延伸方向一致。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4(b)所示,横槽16a(16b)随着从周向主槽12a(12b)向周向浅槽14a(14b)前进而槽深逐渐变浅。由此,能够抑制由周向浅槽14a(14b)、横槽16a(16b)以及周向主槽12a(12b)包围的块刚性的下降,能够提高耐偏磨损性能。图4(b)是沿着图4(a)所示的Y-Y’线的截面图。
另外,优选的是,如图1(b)所示,槽底刀槽花纹15e设置成槽底刀槽花纹15e的侧壁面从弯折槽部15b的槽壁面沿着槽深方向延长。由此,由弯折槽部15b、15d和倾斜槽部15a、15c夹着的锐角的陆部的区域因从路面承受的制动驱动力进一步追随而容易变形,难以相对于路面滑动,结果,由弯折槽部15b和陆部形成的边缘的扫水性能及耐偏磨损性能进一步提高。
而且,优选的是,如图4(a)所示,槽底刀槽花纹15e的一部分在倾斜槽部15a与弯折槽部15b的连接部,以横切倾斜槽部15a的槽的方式在倾斜槽部15a的槽宽方向上延伸。由此,由弯折槽部15b、15d和倾斜槽部15a、15c夹着的锐角的陆部的区域因从路面承受的制动驱动力进一步追随而容易变形,难以相对于路面滑动,结果,由弯折槽部15b和陆部形成的边缘的扫水性能及耐偏磨损性能进一步提高。
而且,优选的是,如图4(a)所示,在由弯折槽部15b、15d和倾斜槽部15a、15c夹着的锐角的陆部的角设置有倒角16c。即使由弯折槽部15b、15d和倾斜槽部15a、15c夹着的锐角的陆部的区域的块刚性局部变弱、由从路面承受的制动驱动力导致的变形比其他的部分大,由于设置倒角16c,所以也能够抑制耐偏磨损性能的下降并提高耐偏磨损性能。倒角16c的深度例如为1mm~4mm,倒角16c的最大长度例如为0.5mm~4mm。
优选的是,如图4(a)所示,在倾斜槽部15a的槽底,以与设置于弯折槽部15b的槽底的槽底刀槽花纹15e分离的方式设置有沿着倾斜槽部15a(15c)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另外的槽底刀槽花纹15f、15g的群。由此,由弯折槽部15b(15d)和倾斜槽部15a(15c)夹着的锐角的陆部的角周围的部分的块刚性也下降,所以能够抑制由弯折槽部15b(15d)和倾斜槽部15a(15c)夹着的锐角的陆部的角的块刚性的急剧下降,能够提高耐偏磨损性。
优选的是,在各个倾斜槽部15a(15c)的槽底,以在轮胎周向上分离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槽底刀槽花纹、优选为两个的槽底刀槽花纹15f、15g来作为槽底刀槽花纹群。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槽底刀槽花纹15f、15g沿着倾斜槽部15a(15c)设置。而且,优选的是,如图4(a)所示,槽底刀槽花纹15f、15g向周向浅槽14a、14b的侧壁面的互相不同的一侧(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及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偏移地设置。
从良好地维持轮胎外观的这一点出发,优选的是,周向浅槽14a、14b的槽深设定为,至少在磨损率80%下周向浅槽14a、14b残存。磨损率80%的状态是指将以设置于周向主槽12a、12b的滑动标记(英文:slip sign)(例如高度1.7mm)因磨损而出现在胎面表面的方式胎面表面磨损了时的磨损量(mm)设为了100%时的、80%的磨损量的状态。
另外,从在磨损末期不使胎肩部的接地形状从磨损初期大幅度地变化的这一点出发,优选的是,第1胎肩刀槽花纹22a、22b的深度设定为在磨损率100%下残存。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轮胎轮廓截面的一例的图。在图5中,强调地示出了轮胎轮廓截面。如图5所示,在沿着轮胎径向R的轮胎轮廓截面中,中央陆部30a、30b的踏面相对于由半径R1的中央基准圆弧构成的中央轮廓线ARC1鼓出,所述半径R1的中央基准圆弧通过由周向主槽12a与周向主槽12c之间的中央陆部30a、及周向主槽12b与周向主槽12c之间的中央陆部30b的踏面和周向主槽12a、12b的槽壁面形成的两个边缘点A、B且中心C1在轮胎宽度方向W上位于轮胎赤道线CL上。而且,胎肩陆部32a、32b的踏面相对于由半径R2的胎肩基准圆弧构成的胎肩轮廓线ARC2、ARC3鼓出,所述半径R2的胎肩基准圆弧通过由相对于各个周向主槽12a、12b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部32a、32b的踏面和周向主槽12a、12b的槽壁面形成的两个边缘点D、E且与中央基准圆弧相接(例如,与中央基准圆弧在周向主槽12a、12b上的位置相接)。此时,优选的是,弯折槽部15b、15d设置于中央陆部30a、30b的踏面相对于中央轮廓线ARC1的最大鼓出高度的60%以上的鼓出高度的区域。更优选的是,弯折槽部15b、15d设置于最大鼓出高度的80%以上的鼓出高度的区域。最大鼓出高度是指从中央轮廓线ARC1的各位置到中央陆部30a、30b的踏面轮廓线为止的、与中央轮廓线ARC1正交的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中央陆部30a、30b的踏面轮廓线是指使中央陆部30a、30b的踏面的、图5所示的轮廓线包含弯折槽部15b所位于的区域地以平滑的曲线近似并假想了时的假想曲线。
通过将弯折槽部15b设置于最大鼓出高度的60%以上的鼓出高度的区域,从而在轮胎1处于制动驱动的状态下,对应地追随来自于路面的力而容易变形,难以相对于路面滑动,结果,能够提高由弯折槽部14b和陆部形成的边缘的扫水性能。
(实施例、比较例)
为了确认本实施方式的胎面花纹10的效果,制作了使用图2所示的构成的轮胎1、以图3所示的胎面花纹10为基本花纹、从该基本花纹如表1A~表C所示那样进行了各种变更的胎面花纹。
制作了的轮胎的尺寸为195/65R15。将制作了的轮胎安装于15×6.0J的轮辋,填充220kPa的空气,并且将该轮胎安装于排气量2000cc的后轮驱动的乘用车(试验车),进行了耐偏磨损性能及湿地性能的评价。
关于耐偏磨损性能,对在使试验车在铺装路上行驶了50000km后的中央陆部30a、30b(参照图5)的周向浅槽14a、14b的边缘局部产生的偏磨损量进行了计测。具体而言,对由弯折槽部15b(15d)和倾斜槽部15a(15c)夹着的锐角的陆部的区域之中的沿着弯折槽部15b(15d)的边缘距弯折槽部15b(15d)的槽底的高度、和倾斜槽部15a(15c)的轮胎周向C的中心位置的边缘距倾斜槽部15a(15c)的槽底的高度进行计测,将计测出的高度之差作为偏磨损量。而且,通过将表1A的比较例的偏磨损量的倒数作为指数100并对各实施例的偏磨损量的倒数进行指数化来评价各实施例的耐偏磨损性能。
关于湿地性能,在水深1mm的湿路面上,从试验车以速度100km/小时行驶起以一定的力踩踏制动器踏板,由此调查了湿路面上的制动距离。通过将表1A的比较例的制动距离的倒数作为指数100并对各实施例的制动距离的倒数进行指数化来评价各实施例的湿地性能。
表1A~表C中的“槽底刀槽花纹15e的位置的偏移的有无”表示,如图4(a)所示,槽底刀槽花纹15e是从弯折槽部15b的槽宽方向的中心“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陆部侧偏移”(如图4(a)所示,向与左侧的周向主槽12相接的陆部侧偏移),还是位于“弯折槽部15b、15d的槽宽方向的中心”,还是“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陆部侧偏移”。
表1A~表C中的“横槽16a、16b与周向浅槽14a、14b的连接位置”表示,如图4(a)所示,是位于“倾斜槽部15a、15c与弯折槽部15b、15d的连接位置”,还是位于“倾斜槽部15a、15c的轮胎周向的中心位置”。
关于表1A~表C中的“横槽16a、16b的倾斜方向与弯折槽部15b、15d的倾斜方向是否相同”,“不同”(实施例5)表示倾斜方向弯折。在实施例5中,在横槽16a、16b与弯折槽部15b、15d之间倾斜方向错开45度。
与表1A~表C中的“槽底刀槽花纹15e的长度”有关的、“在槽宽方向上横切倾斜槽部15a的长度”表示,如图4(a)所示,槽底刀槽花纹15e以横切倾斜槽部15a、15c的槽宽的方式延伸,“在槽宽方向上没有横切倾斜槽部15a、15c的长度”表示槽底刀槽花纹15e没有到达弯折槽部15b、15d与倾斜槽部15a、15c的连接位置而终止。
与表1A~表C中的“槽底刀槽花纹15f、15g的有无”有关的“无”是指两个槽底刀槽花纹自身没有设置,“有”表示以图4(a)所示那样的配置两个槽底刀槽花纹15f、15g向倾斜槽部15a的互相不同的槽壁面侧偏移地设置。
表1A
表1B
表1C
根据表1A的比较例和实施例1~实施例10的比较可知,通过设置槽底刀槽花纹15e,从而耐偏磨损性能及湿地性能提高。
根据表1A的实施例1~实施例3的比较可知,槽底刀槽花纹15e优选偏移,特别是,通过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陆部侧偏移,从而耐偏磨损性能及湿地性能提高。
根据表1A的实施例1、实施例4的比较可知,通过倾斜槽部15a、15c的一方的端与弯折槽部15b、15d的一方的端的连接在横槽16a、16b与周向浅槽14a、14b的轮胎周向C上的连接位置进行,从而耐偏磨损性能及湿地性能提高。
根据表1B的实施例5与表1A的实施例1的比较可知,通过使横槽16a、16b的倾斜方向与弯折槽部15b、15d的倾斜方向相同、即使弯折槽部15b、15d的延伸方向与横槽16a、16b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耐偏磨损性能及湿地性能提高。
根据表1B的实施例6与表1A的实施例1的比较可知,通过横槽的槽深逐渐变浅,从而耐偏磨损性能提高。
根据表1B的实施例7与表1A的实施例1的比较可知,通过槽底刀槽花纹15e的一部分设置成以横切倾斜槽部15a、15c的槽的方式在倾斜槽部15a、15c的槽宽方向上延伸,从而耐偏磨损性能及湿地性能提高。
根据表1C的实施例8与表1A的实施例1的比较可知,通过设置倒角16c,从而耐偏磨损性能及湿地性能提高。
根据表1C的实施例9与表1A的实施例1的比较可知,通过使弯折槽部15b、15d的位置为陆部30a、30b相对于中央轮廓线ARC1的最大鼓出高度的60%以上,从而耐偏磨损性能及湿地性能提高。
根据表1C的实施例10与表1A的实施例1的比较可知,通过设置槽底刀槽花纹15f、15g,从而耐偏磨损性能及湿地性能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良和/或变更。

Claims (17)

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花纹具备:
至少两条周向主槽,其在轮胎周向上延伸;以及
周向浅槽,其在由所述周向主槽夹着的陆部的区域以一边呈锯齿状地弯折一边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槽深比所述周向主槽的槽深浅,
所述周向浅槽具备:多个倾斜槽部,其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以及多个弯折槽部,其以将所述倾斜槽部中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槽部的端互相连接的方式,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倾斜且相对于所述倾斜槽部弯折地延伸,
所述弯折槽部的延伸长度比所述倾斜槽部的延伸长度短,
所述倾斜槽部与所述弯折槽部之间所成的角是锐角,
在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底,设置有沿着所述弯折槽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底刀槽花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槽底刀槽花纹的位置在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宽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底的槽宽方向中心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胎面花纹具备多个横槽,所述多个横槽以将所述周向主槽中的第1周向主槽与所述周向浅槽连通的方式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槽底刀槽花纹的位置向所述周向主槽中的与所述第1周向主槽不同的第2周向主槽侧的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壁面侧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倾斜槽部的一方的端与所述弯折槽部的一方的端的连接在所述横槽与所述周向浅槽的轮胎周向上的连接位置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弯折槽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横槽的延伸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横槽随着从所述周向主槽向所述周向浅槽前进而槽深逐渐变浅。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槽底刀槽花纹设置成,所述槽底刀槽花纹的侧壁面从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壁面沿着槽深方向延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所述槽底刀槽花纹的一部分在所述倾斜槽部与所述弯折槽部的连接部以横切所述倾斜槽部的槽的方式在所述倾斜槽部的槽宽方向上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在所述倾斜槽部与所述弯折槽部之间的成所述锐角的所述陆部的角设置有倒角。
11.一种充气轮胎,在胎面部设置有胎面花纹,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花纹具备:
周向主槽,其包括:两侧周向主槽,其是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槽,并设置于以轮胎赤道线为界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侧的半胎面部的每一半胎面部;以及中央周向主槽,其设置于由所述两侧周向主槽夹着的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以及
周向浅槽,其在由所述两侧周向主槽和所述中央周向主槽夹着的两个中央陆部的区域的每一区域以一边呈锯齿状地弯折一边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并且槽深比所述周向主槽的槽深浅,
所述周向浅槽具备:多个倾斜槽部,其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一侧倾斜地延伸,并且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以及多个弯折槽部,其以将所述倾斜槽部中的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倾斜槽部的端互相连接的方式,相对于轮胎周向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倾斜且相对于所述倾斜槽部弯折地延伸,
所述弯折槽部的延伸长度比所述倾斜槽部的延伸长度短,
所述倾斜槽部与所述弯折槽部之间所成的角是锐角,
在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底,设置有沿着所述弯折槽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槽底刀槽花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气轮胎,
在相对于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部的区域,在轮胎周向上隔有间隔地设置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条胎肩横槽,
所述胎肩横槽在比轮胎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且比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两侧周向主槽不连通而终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气轮胎,
在所述胎肩陆部的区域,设置有从各个所述胎肩横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端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延伸的第1胎肩刀槽花纹,
所述第1胎肩刀槽花纹在比所述轮胎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且比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两侧周向主槽不连通而终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充气轮胎,
在相对于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部的区域,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2胎肩刀槽花纹设置于所述胎肩横槽中的在轮胎周向上互相相邻的胎肩横槽之间的区域的每一区域,
所述第2胎肩刀槽花纹在比所述轮胎接地端靠轮胎宽度方向内侧且比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与所述两侧周向主槽不连通而终止。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在沿着轮胎径向的轮胎轮廓截面中,所述中央陆部相对于由中央基准圆弧构成的中央轮廓线鼓出,所述中央基准圆弧通过由所述中央陆部的踏面和所述两侧周向主槽的槽壁面形成的两个边缘点且中心在轮胎宽度方向上位于轮胎赤道线上,
所述胎肩陆部相对于由胎肩基准圆弧构成的胎肩轮廓线鼓出,所述胎肩基准圆弧通过由相对于各个所述两侧周向主槽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陆部的踏面和所述两侧周向主槽的槽壁面形成的两个边缘点且与所述中央基准圆弧相接,
所述弯折槽部设置于所述中央陆部相对于所述中央轮廓线的最大鼓出高度的60%以上的鼓出高度的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
在所述倾斜槽部的槽底,以与设置于所述弯折槽部的槽底的所述槽底刀槽花纹分离的方式设置有沿着所述倾斜槽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另外的槽底刀槽花纹群。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充气轮胎,
在各个所述倾斜槽部的槽底,以在轮胎周向上分离的方式设置有两个槽底刀槽花纹来作为所述槽底刀槽花纹群。
CN201710638172.5A 2016-08-03 2017-07-31 充气轮胎 Active CN1076856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52563 2016-08-03
JP2016152563 2016-08-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5600A true CN107685600A (zh) 2018-02-13
CN107685600B CN107685600B (zh) 2020-09-08

Family

ID=61153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8172.5A Active CN107685600B (zh) 2016-08-03 2017-07-31 充气轮胎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91709B2 (zh)
CN (1) CN107685600B (zh)
HK (1) HK124789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1856A (zh) * 2018-03-26 2020-10-0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015631A (zh) * 2018-12-19 2021-06-2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439032A (zh) * 2019-02-22 2021-09-2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217998A (ja) * 2018-06-22 2019-12-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205242B2 (ja) * 2019-01-16 2023-01-17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4613A (ja) * 1997-03-26 1998-10-06 Bridgestone Corp 荒れた路面を走行する乗用車乃至ライト・トラック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2003011619A (ja) * 2001-06-29 2003-01-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812891A (zh) * 2003-05-28 2006-08-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1134425A (zh) * 2006-08-31 2008-03-0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4189980B2 (ja) * 1998-11-27 2008-12-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3029526A (zh) * 2011-10-07 2013-04-1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4162250A (ja) * 2013-02-21 2014-09-08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WO2016035659A1 (ja) * 2014-09-05 2016-03-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033008A (ja) * 2014-07-28 2016-03-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17963A1 (en) * 2014-11-06 2016-05-1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Pneumatic t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12351A (en) * 1973-04-07 1975-11-05 Super Tire Eng Co Tyres
JP3136101B2 (ja) * 1996-09-19 2001-02-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033008A (ja) * 2012-08-01 2014-02-2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電荷受容性組成物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803859B2 (ja) * 2012-09-06 2015-11-0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95778B2 (ja) * 2012-09-06 2016-03-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74371B2 (ja) * 2014-01-17 2017-02-0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369185B2 (ja) * 2014-07-11 2018-08-08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更生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64613A (ja) * 1997-03-26 1998-10-06 Bridgestone Corp 荒れた路面を走行する乗用車乃至ライト・トラック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189980B2 (ja) * 1998-11-27 2008-12-0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3011619A (ja) * 2001-06-29 2003-01-15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812891A (zh) * 2003-05-28 2006-08-0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CN101134425A (zh) * 2006-08-31 2008-03-05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3029526A (zh) * 2011-10-07 2013-04-1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4162250A (ja) * 2013-02-21 2014-09-08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
JP2016033008A (ja) * 2014-07-28 2016-03-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035659A1 (ja) * 2014-09-05 2016-03-1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EP3017963A1 (en) * 2014-11-06 2016-05-11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imited Pneumatic tir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1856A (zh) * 2018-03-26 2020-10-0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1741856B (zh) * 2018-03-26 2022-07-29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015631A (zh) * 2018-12-19 2021-06-2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439032A (zh) * 2019-02-22 2021-09-2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13439032B (zh) * 2019-02-22 2024-03-05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47897A1 (zh) 2018-10-05
JP6891709B2 (ja) 2021-06-18
CN107685600B (zh) 2020-09-08
JP2018024420A (ja) 2018-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5600A (zh) 充气轮胎
US8752600B2 (en) Pneumatic tire with tread having land portions defining drop lengths
CN107813661A (zh) 充气轮胎
CN105216553B (zh) 充气轮胎
CN103832221B (zh) 充气轮胎
US8925598B2 (en) Pneumatic tire
CN106232390B (zh) 充气轮胎
US8881782B2 (en) Pneumatic tire
CN110382258B (zh) 充气轮胎
CN104271365B (zh) 充气轮胎
CN106414112A (zh) 充气轮胎
CN104812595B (zh) 充气轮胎
CN106183642A (zh) 充气轮胎
CN107639975A (zh) 轮胎
CN107336568A (zh) 防滑钉以及充气轮胎
CN107053959A (zh) 充气轮胎
CN107148362A (zh) 充气轮胎
CN107031301A (zh) 充气轮胎
JP659701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107664A (zh) 充气轮胎
CN110290937B (zh) 充气轮胎
CN102896979B (zh) 充气轮胎
CN107336569A (zh) 防滑钉、充气轮胎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防滑钉安装方法
JP681977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65222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78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