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9975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9975A
CN107639975A CN201710598798.8A CN201710598798A CN107639975A CN 107639975 A CN107639975 A CN 107639975A CN 201710598798 A CN201710598798 A CN 201710598798A CN 107639975 A CN107639975 A CN 107639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ide
tire
external shoulder
major trough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87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9975B (zh
Inventor
鬼塚怜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39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9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9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9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具有优异的湿路性能。一种轮胎,该轮胎具有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的胎面部(2)。胎面部(2)包含:外侧胎肩陆部(10),其具有外侧胎面端(To);外侧中间陆部(11),其与外侧胎肩陆部(10)相邻;以及外侧胎肩主槽(3),其在该外侧胎肩陆部(10)与该外侧中间陆部(11)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在外侧胎肩陆部(10)上设置有多个外侧胎肩横槽(15)。在外侧中间陆部(11)上设置有多个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配置在隔着外侧胎肩主槽(3)与某一个外侧胎肩横槽(15)平滑地连续的位置。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是包含外侧胎肩主槽(3)侧的外侧部分(21)和内侧部分(22)的弯曲槽,该内侧部分(22)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比外侧部分(21)小。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优异的湿路性能的轮胎。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胎面部设置有与外侧胎肩主槽连通的外侧胎肩横槽和外侧中间胎纹槽的轮胎。为了提高湿路性能而将该轮胎的外侧中间胎纹槽配置在隔着外侧胎肩主槽与外侧胎肩横槽平滑地连续的位置。
但是,专利文献1的外侧中间胎纹槽整体以恒定的角度倾斜。这样的外侧中间胎纹槽在湿路行驶时存在槽内的水很难向外侧胎肩主槽侧移动的趋势,在湿路性能的提高上还具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718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以改善外侧胎肩横槽和外侧中间胎纹槽的配置为基本,提供具有优异的湿路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是一种轮胎,该轮胎具有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具有在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所述胎面部包含:外侧胎肩陆部,其具有所述外侧胎面端;外侧中间陆部,其与该外侧胎肩陆部相邻;以及外侧胎肩主槽,其在该外侧胎肩陆部与该外侧中间陆部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在所述外侧胎肩陆部上设置有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延伸到所述外侧胎面端的多个外侧胎肩横槽,在所述外侧中间陆部上设置有多个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该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倾斜地延伸且在所述外侧中间陆部内终止,各所述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配置在隔着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某一个所述外侧胎肩横槽平滑地连续的位置,各所述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包含: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侧的外侧部分;和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比所述外侧部分小的内侧部分。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所述外侧胎肩横槽包含弯曲槽,该弯曲槽包含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部分和相对于所述外侧部分弯折的内侧部分。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所述弯曲槽中,优选所述内侧部分的槽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端侧而逐渐增大,所述外侧部分的槽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端侧而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所述外侧胎肩横槽在所述内侧部分与所述外侧部分的连接部处具有最大槽宽。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所述内侧部分的轮胎轴向长度比所述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的轮胎轴向长度小。
在本发明的轮胎中,优选所述外侧中间陆部的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相反的一侧与外侧胎冠主槽相邻,在所述外侧中间陆部上设置有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该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从所述外侧胎冠主槽倾斜地延伸且在所述外侧中间陆部内终止,所述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向与所述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相反的方向倾斜。
在本发明的轮胎的外侧胎肩陆部上设置有从外侧胎肩主槽延伸到外侧胎面端的多个外侧胎肩横槽。在外侧中间陆部上设置有从外侧胎肩主槽倾斜地延伸且在外侧中间陆部内终止的多个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配置在隔着胎肩主槽与某一个外侧胎肩横槽平滑地连续的位置。这样的槽的配置能够在湿路行驶时形成从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的内端到外侧胎面端连续的排水路径,能够发挥出优异的湿路性能。
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是包含外侧胎肩主槽侧的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的弯曲槽,该内侧部分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比外侧部分小。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能够在湿路行驶时使槽内的水随着轮胎的旋转而向外侧胎肩主槽侧顺畅地移动,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湿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2是图1的外侧胎肩陆部和外侧中间陆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内侧胎肩陆部和内侧中间陆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的胎冠陆部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陆部和外侧中间陆部的放大图。
图6是比较例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标号说明
2:胎面部;3:外侧胎肩主槽;10:外侧胎肩陆部;11:外侧中间陆部;15:外侧胎肩横槽;18: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21:外侧部分;22:内侧部分;To:外侧胎面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的展开图。本发明的轮胎1例如能够用于乘用车用或重载用的充气轮胎和在轮胎的内部没有填充加压后的空气的非空气式轮胎等各种轮胎。优选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例如作为乘用车用充气轮胎来使用。
如图1所示,胎面部2具有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的非对称的胎面图案。胎面部2具有:外侧胎面端To,其在轮胎1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车辆外侧;以及内侧胎面端Ti,其在轮胎1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车辆内侧。向车辆安装的方向例如在胎侧部(省略了图示)上以文字或记号来表示。
各胎面端To、Ti是在充气轮胎的情况下对正规状态下的轮胎1施加正规载荷而以外倾角0°与平面接触时的最靠轮胎轴向外侧的接地位置。正规状态是指轮胎被安装在正规轮辋上且填充有正规内压而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轮胎各部分的尺寸等是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
“正规轮辋”是在包含有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按照轮胎来确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正规内压”是在包含有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按照轮胎来确定各规格的空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空气压”,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
“正规载荷”是在包含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按照轮胎来确定各规格的载荷,如果是JATMA,则为“最大负荷能力”,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LOADCAPACITY”。
在本实施方式的胎面部2上例如设置有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外侧胎肩主槽3、外侧胎冠主槽4、内侧胎肩主槽5和内侧胎冠主槽6。外侧胎肩主槽3设置在最靠外侧胎面端To侧的位置。外侧胎冠主槽4例如设置在外侧胎肩主槽3与轮胎赤道C之间。内侧胎肩主槽5例如设置在最靠内侧胎面端Ti侧的位置。内侧胎冠主槽6设置在内侧胎肩主槽5与轮胎赤道C之间。优选各主槽3~6例如沿着轮胎周向呈直线状延伸。
优选从轮胎赤道C到外侧胎肩主槽3或内侧胎肩主槽5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例如为胎面宽度TW的0.25倍~0.35倍。优选从轮胎赤道C到外侧胎冠主槽4或内侧胎冠主槽6的轮胎轴向的距离例如为胎面宽度TW的0.08倍~0.15倍。但是,各主槽的配置并不限定于这样的范围。胎面宽度TW是在所述正规状态下外侧胎面端To与内侧胎面端Ti之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为了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优选各主槽3~6的槽宽W1~W4例如为胎面宽度TW的4%~8%。从同样的观点来看,优选各主槽3~6的槽深例如为5.0mm~12.0mm。
为了提高操纵稳定性,优选外侧胎肩主槽3例如具有各主槽3~6内的最小的槽宽。优选外侧胎肩主槽3的槽宽W1例如为内侧胎肩主槽5的槽宽W4的0.20倍~0.90倍。由此,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外侧的刚性被提高,进而获得优异的操纵稳定性。
通过在胎面部2上设置上述的主槽而划分出外侧胎肩陆部10、外侧中间陆部11、内侧胎肩陆部12、内侧中间陆部13和胎冠陆部14。
在图2中示出了外侧胎肩陆部10和外侧中间陆部11的放大图。如图2所示,外侧胎肩陆部10形成在外侧胎肩主槽3与外侧胎面端To之间。外侧中间陆部11形成在外侧胎肩主槽3与外侧胎冠主槽4之间,隔着外侧胎肩主槽3与外侧胎肩陆部10相邻。
在外侧胎肩陆部10上设置有多个外侧胎肩横槽15。各外侧胎肩横槽15从外侧胎肩主槽3延伸到外侧胎面端To。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槽15能够在湿路行驶时将外侧胎肩主槽3内的水从外侧胎面端To排出,进而提高湿路性能。外侧胎肩横槽15的更详细结构在后面进行详述。
在外侧中间陆部11上设置有多个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从外侧胎肩主槽3倾斜地延伸且在外侧中间陆部11内终止。
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配置在隔着外侧胎肩主槽3与某一个外侧胎肩横槽15槽平滑地连续的位置。另外,“平滑地连续”包含以下方式:假设当将一方的槽沿着其槽形状延长时,恰好与另一方的槽连续而构成了1个槽。
这样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和外侧胎肩横槽15的配置能够在湿路行驶时形成从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的内端经由外侧胎肩主槽3到达外侧胎面端To的实质上连续的排水路径,能够发挥出优异的湿路性能。
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包含外侧胎肩主槽3侧的外侧部分21和内侧部分22,其中,该内侧部分22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比外侧部分小。这样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能够在湿路行驶时使槽内的水随着轮胎的旋转而向外侧胎肩主槽3侧顺畅地移动,进而能够使湿路性能进一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发挥上述的效果,优选外侧部分21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1例如为50°~70°。内侧部分22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θ2例如为30°~45°。
外侧部分21与内侧部分22的交叉角度θ3优选为140°以上,更优选为145°以上,优选为160°以下,更优选为155°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例如是局部弯折的弯曲槽。弯曲槽能够使内侧部分22的角度θ2更小,更能发挥上述的效果。但是,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也可以是平滑地弯曲的槽。这样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能够防止其边缘的偏磨损。
优选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1例如为外侧中间陆部11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4的0.40倍~0.60倍。这样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既能够维持外侧中间陆部11的刚性,又能够提高湿路性能。
优选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的槽宽朝向外侧胎面端To侧而逐渐增大。这样的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在湿路行驶时有助于将槽内的水向外侧胎肩主槽3侧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侧中间陆部11上还设置有多个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19。各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19从外侧胎冠主槽4倾斜地延伸且在外侧中间陆部11内终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与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19不互相交叉,而是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设置。这样的横槽18、19的配置既能够维持外侧中间陆部11的刚性,又能够提高湿路性能。
为了进一步发挥上述的效果,优选各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19例如朝与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相反的方向倾斜。
优选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19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2例如为外侧中间陆部11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4的0.40倍~0.60倍。特别是优选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19的所述长度L2比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的所述长度L1小。由此,外侧中间陆部11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刚性被维持,操纵稳定性被提高。
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沿轮胎周向对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19投影后的区域与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接触。这样的横槽18、19的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滑水现象的产生。
优选外侧胎肩横槽15的间距P2例如是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的间距P1的0.4倍~0.6倍。由此,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设置有配置在与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平滑地连续的位置处的外侧胎肩横槽15和不与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相邻的外侧胎肩横槽15。
优选外侧胎肩横槽15中的至少1个例如是包含外侧胎面端To侧的外侧部分23和相对于外侧部分23弯折的内侧部分24的弯曲槽。这样的弯曲槽能够在湿路行驶时将由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和外侧胎肩横槽15构成的排水路径内的水顺畅地向外侧胎面端To侧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部分23相对于轮胎轴向稍微倾斜且内侧部分24向与外侧部分23相反的方向倾斜。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内侧部分24也可以向与外侧部分23相同的方向倾斜。
外侧部分23与内侧部分24的交叉角度θ4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155°以上,优选为170°以下,更优选为165°以下。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槽15既能够抑制外侧胎肩陆部10的刚性的局部变化,又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
外侧胎肩横槽15的内侧部分24的槽宽例如朝向外侧胎面端To侧而逐渐增大。另一方面,外侧胎肩横槽15的外侧部分23的槽宽朝向外侧胎面端To侧而逐渐减小。这样的外侧胎肩横槽15既能够确保内侧部分24的槽容积,又能够维持外侧胎肩陆部10的外侧胎面端To侧的刚性,进而有助于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部分24与外侧部分23的连接部25具有外侧部分23的边缘与内侧部分24的边缘相交的顶点28、28。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横槽15在连接部25的顶点28、28之间具有最大槽宽。优选外侧胎肩横槽15的最大槽宽W5例如为外侧胎肩主槽3的槽宽W2的0.50倍~0.70倍。
优选连接部25的顶点28、28在轮胎轴向上错开。这样的连接部25能够抑制其边缘的偏磨损。
优选外侧胎肩横槽15的内侧部分24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3比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1小。具体来说,优选所述内侧部分24的长度L3为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18的所述长度L1的0.70倍~0.90倍。由此,外侧胎肩陆部10的轮胎轴向内侧的偏磨损被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陆部10上还设置有外侧胎肩刀槽27。外侧胎肩刀槽27例如设置在沿轮胎周向相邻的外侧胎肩横槽15之间。
外侧胎肩刀槽27从外侧胎面端To向轮胎轴向内侧延伸,在外侧胎肩陆部10内中断。作为更优选的方式,外侧胎肩刀槽27沿着外侧胎肩横槽15的外侧部分23延伸。这样的外侧胎肩刀槽27能够对外侧胎肩横槽15、15之间的踏面的变形进行抑制。
在图3中示出了内侧胎肩陆部12和内侧中间陆部13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内侧胎肩陆部12形成在内侧胎肩主槽5与内侧胎面端Ti之间。内侧中间陆部13被划分在内侧胎肩主槽5与内侧胎冠主槽6之间,与内侧胎肩陆部12相邻。
优选在内侧中间陆部13上例如设置有横贯陆部的多个内侧中间胎纹槽30。
各内侧中间胎纹槽30例如包含:第1部分31,其从内侧胎冠主槽6倾斜地延伸;以及第2部分32,其与第1部分31相连且向与第1部分31相反的方向延伸到内侧胎肩主槽5。
优选第1部分31例如具有比第2部分32大的轮胎轴向的长度L4。优选第1部分31的所述长度L4例如为内侧中间陆部13的轮胎轴向的宽度W6的0.65倍~0.80倍。这样的内侧中间胎纹槽30能够在湿路行驶时弥补内侧胎冠主槽6的排水性。
第1部分31与第2部分32的交叉角度θ5优选为100°~140°,更优选为110°~130°。这样的内侧中间胎纹槽30能够在不使内侧中间陆部13的刚性过度降低的情况下将槽内的水向两侧的主槽引导。
在内侧胎肩陆部12上例如设置有多个内侧胎肩横槽34和多个内侧胎肩刀槽35。内侧胎肩横槽34和内侧胎肩刀槽35分别从内侧胎肩主槽5延伸到内侧胎面端Ti。
优选内侧胎肩横槽34例如是包含内侧胎面端Ti侧的外侧部分36和相对于外侧部分36弯折的内侧部分37的弯曲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部分36相对于轮胎轴向稍微倾斜,且内侧部分37向与外侧部分36相反的方向倾斜。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方式,内侧部分37也可以向与外侧部分36相同的方向倾斜。
内侧胎肩横槽34的内侧部分37的槽宽朝向内侧胎面端Ti侧而逐渐增大。内侧胎肩横槽34的外侧部分36的槽宽朝向内侧胎面端Ti侧而逐渐减小。由此,内侧胎肩横槽34在外侧部分36与内侧部分37的连接部38处具有最大槽宽。这样的内侧胎肩横槽34既能够确保内侧部分37的槽容积,又能够维持内侧胎肩陆部12的内侧胎面端Ti侧的刚性,进而有助于均衡地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和湿路性能。
优选内侧胎肩横槽34的内侧部分37向与内侧中间胎纹槽30的第2部分32相同的方向倾斜。作为更优选的方式,所述内侧部分37与所述第2部分32的内侧胎肩主槽5侧的开口部在轮胎周向上错开。由此,内侧胎肩横槽34与内侧中间胎纹槽30不连续地配置。这样的槽的配置有助于抑制各槽34、30的过度的开口,进而有助于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优选内侧胎肩刀槽35沿着内侧胎肩横槽34的外侧部分36和内侧部分37弯折。这样的内侧胎肩刀槽35能够抑制内侧胎肩横槽34之间的踏面的歪斜。
在图4中示出了胎冠陆部14的放大图。如图4所示,胎冠陆部14设置在外侧胎冠主槽4与内侧胎冠主槽6之间。
为了提高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本实施方式的胎冠陆部14由沿轮胎周向连续延伸的肋部构成。
优选在胎冠陆部14上例如设置有:第1胎冠刀槽41,其从外侧胎冠主槽4延伸且在胎冠陆部14内中断;以及第2胎冠刀槽42,其从内侧胎冠主槽6延伸且在胎冠陆部14内中断。
优选第1胎冠刀槽41和第2胎冠刀槽42例如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第1胎冠刀槽41和第2胎冠刀槽42例如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设置。这样的各刀槽41、42能够抑制由肋部构成的胎冠陆部14的偏磨损。
在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外侧胎肩陆部10和外侧中间陆部11的放大图。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各槽上设置有倒角45。倒角45是将踏面与槽壁之间的角部切去而成的面。
优选外侧胎肩横槽15的设置于外侧部分23的倒角部45a和设置于内侧部分24的倒角部45b的宽度分别朝向连接部25侧而逐渐增大。这样的倒角部45a、45b能够提高外侧胎肩横槽15的排水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试制了具有图1的基本图案的尺寸225/45R17的轮胎。作为比较例,如图6所示,试制了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呈直线状延伸的轮胎。测试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和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各测试轮胎的共同规格和测试方法如下。
安装轮辋:17×7.5J
轮胎内压:230kPa
测试车辆:排气量2000cc、前轮驱动车
轮胎安装位置:全部轮
<湿路性能>
使上述测试车辆在设置有水深5mm且长度20m的积水的半径100m的沥青路面上行驶,对前轮的横加速度(横G)进行测量。其结果是速度为50km/h~80km/h的平均横G,用以比较例的值为100的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使上述测试车辆在干燥路面上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通过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其结果是以比较例为100的评分,数值越大,表示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越优异。
在表1中示出了测试结果。
【表1】
测试的结果是,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发挥了优异的湿路性能。并且,能够确认实施例的轮胎也维持了干燥路面上的操纵稳定性。

Claims (6)

1.一种轮胎,该轮胎具有指定了向车辆安装的方向的胎面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面部具有在安装于车辆上时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胎面端,
所述胎面部包含:外侧胎肩陆部,其具有所述外侧胎面端;外侧中间陆部,其与该外侧胎肩陆部相邻;以及外侧胎肩主槽,其在该外侧胎肩陆部与该外侧中间陆部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
在所述外侧胎肩陆部上设置有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延伸到所述外侧胎面端的多个外侧胎肩横槽,
在所述外侧中间陆部上设置有多个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该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倾斜地延伸且在所述外侧中间陆部内终止,
各所述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配置在隔着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与某一个所述外侧胎肩横槽平滑地连续的位置,
各所述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包含:所述外侧胎肩主槽侧的外侧部分;和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比所述外侧部分小的内侧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外侧胎肩横槽包含弯曲槽,该弯曲槽包含外侧胎面端侧的外侧部分和相对于所述外侧部分弯折的内侧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中,
在所述弯曲槽中,所述内侧部分的槽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端侧而逐渐增大,所述外侧部分的槽宽朝向所述外侧胎面端侧而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外侧胎肩横槽在所述内侧部分与所述外侧部分的连接部处具有最大槽宽。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内侧部分的轮胎轴向长度比所述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的轮胎轴向长度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外侧中间陆部的与所述外侧胎肩主槽相反的一侧与外侧胎冠主槽相邻,
在所述外侧中间陆部上设置有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该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从所述外侧胎冠主槽倾斜地延伸且在所述外侧中间陆部内终止,
所述第2外侧中间胎纹槽向与所述第1外侧中间胎纹槽相反的方向倾斜。
CN201710598798.8A 2016-07-21 2017-07-21 轮胎 Active CN1076399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3666 2016-07-21
JP2016143666A JP6819110B2 (ja) 2016-07-21 2016-07-21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9975A true CN107639975A (zh) 2018-01-30
CN107639975B CN107639975B (zh) 2020-10-02

Family

ID=61019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8798.8A Active CN107639975B (zh) 2016-07-21 2017-07-21 轮胎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19110B2 (zh)
CN (1) CN10763997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7072A (zh) * 2018-11-01 2020-05-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8936B2 (ja) * 2019-11-22 2023-10-1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7074120B2 (ja) * 2019-12-26 2022-05-2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6996584B2 (ja) 2020-04-03 2022-01-17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タイヤ
CN114905893A (zh) * 2021-02-09 2022-08-16 正新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花纹降低噪音结构
JP2022173900A (ja) 2021-05-10 2022-11-2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JP2023045206A (ja) * 2021-09-21 2023-04-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50487A (en) * 1990-12-04 1992-06-10 Uniroyal Englebert Gmbh Pneumatic vehicle tyre tread pattern
US5343918A (en) * 1990-05-17 1994-09-0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read for a pneumatic tire with differing tread stiffness regions
CN1158795A (zh) * 1995-11-13 1997-09-10 倍耐力轮胎有限公司 具有适合在积雪覆盖路面上行驶的触地面的汽车轮胎
CN101595002A (zh) * 2006-12-21 2009-12-02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具有改进的胎面花纹的车轮用轮胎
JP2012011883A (ja) * 2010-06-30 2012-01-1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097799A (ja) * 2014-02-28 2014-05-2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44405A (zh) * 2014-06-30 2014-09-17 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 载重汽车驱动轮胎胎面花纹
JP2015140046A (ja) * 2014-01-27 2015-08-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101804A (ja) * 2014-11-27 2016-06-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98414B2 (ja) * 2011-08-30 2015-10-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52561B2 (ja) * 2011-09-16 2014-03-2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834031B2 (ja) * 2013-02-21 2015-12-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3918A (en) * 1990-05-17 1994-09-06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read for a pneumatic tire with differing tread stiffness regions
GB2250487A (en) * 1990-12-04 1992-06-10 Uniroyal Englebert Gmbh Pneumatic vehicle tyre tread pattern
CN1158795A (zh) * 1995-11-13 1997-09-10 倍耐力轮胎有限公司 具有适合在积雪覆盖路面上行驶的触地面的汽车轮胎
CN101595002A (zh) * 2006-12-21 2009-12-02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具有改进的胎面花纹的车轮用轮胎
JP2012011883A (ja) * 2010-06-30 2012-01-1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5140046A (ja) * 2014-01-27 2015-08-0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4097799A (ja) * 2014-02-28 2014-05-2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4044405A (zh) * 2014-06-30 2014-09-17 中国化工橡胶桂林有限公司 载重汽车驱动轮胎胎面花纹
JP2016101804A (ja) * 2014-11-27 2016-06-0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7072A (zh) * 2018-11-01 2020-05-1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CN111137072B (zh) * 2018-11-01 2023-03-07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9975B (zh) 2020-10-02
JP6819110B2 (ja) 2021-01-27
JP2018012437A (ja) 2018-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8679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639975A (zh) 轮胎
CN107813661A (zh) 充气轮胎
JP599340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217267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2529593B (zh) 充气轮胎
AU2013211447B2 (en) Pneumatic tyre
CN105034707B (zh) 充气轮胎
KR101962976B1 (ko) 공기 타이어
EP2631087A1 (en) Pneumatic tire
JP201615060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8688411B (zh) 充气轮胎
JP6776620B2 (ja) タイヤ
CN106004258B (zh) 充气轮胎
JP669927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19133B2 (ja) タイヤ
JP2012101758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199833A (zh) 充气轮胎
JP202006635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80264887A1 (en) Tire
CN108859613A (zh) 轮胎
CN107791752A (zh) 充气轮胎
JP201305287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5818614A (zh) 充气轮胎
CN106183651B (zh) 充气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