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25A -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825A
CN1076825A CN 93102785 CN93102785A CN1076825A CN 1076825 A CN1076825 A CN 1076825A CN 93102785 CN93102785 CN 93102785 CN 93102785 A CN93102785 A CN 93102785A CN 1076825 A CN1076825 A CN 10768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ia cocos
cultivation
pine
living
parasi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310278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汉培
王齐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310278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8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 法。本发明是把腐生生长的茯苓驯化成在活立松寄 生生长的茯苓。主要工艺包括,采选野生茯苓、分离 菌种(无性繁殖)、活立松根部培植、驯化培植(有性繁 殖)、菌种提纯复壮、母种培养、原种扩大培养、栽培种 扩大培养、引菌木备料、活立松树根栽培、发菌管理、 病虫害防治、茯苓采收等。本发明具有减少松木林的 砍伐,年减少木材损失16.8万m3,折换成资金可达5 亿元,减少耕地使用1.6万亩并且可大幅度提高茯苓 的产量,因而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 效益。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目前栽培茯苓的方法为:用干松木腐生栽培。此方法存在着耗用松木多、占用耕地大、产量低、生产成本高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完成的: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包括:采选野生茯苓、分离菌种(无性繁殖)、活立松根部培植、驯化培植(有性繁殖)、菌种提纯复壮、母种培养、原种扩大培养、栽培种扩大培养、引菌木备料、活立松根栽培、发菌管理、病虫害防治、茯苓采收等环节。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可以这样来完成:采选的野生茯苓须是皮色棕红、苓肉嫩白、无病虫害且重量达2.5公斤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这样来完成:分离纯菌种(无性繁殖)的培养基的配方为:
松木片  60-70%
松木屑  7-12%
麦麸  15-23%
石膏  0.5-1.5%
蔗糖  1-2.5%
以上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总和为100%。
PH6-6.5,水适量。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还可以这样来完成:分离纯菌种(无性繁殖)的方法是,把野生鲜苓按常规接种方法接种在分离纯菌种的培养基上,在25-28℃,相对空气湿度为75%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直到菌种长满培养基。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这样来完成:茯苓在活立松根上培植的方法为将活立松的部分活根切断,露出地面进行干燥,等切断的树根干燥后,在5-6月份进行接种培植,并将菌种瓶埋在树兜下。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可以这样来完成,茯苓的驯化培植包括孢子采集、培养菌丝、驯化培植、断娘诱变、变温培植。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这样来完成:菌种的提纯复壮包括有性繁殖、分离纯种、提纯培养、稀释培养、转管培养、鉴别试验。
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这样来完成:原种扩大培养的配方为:
松木屑  70-75%
麦麸  15-25%
蔗糖  2-4.5%
石膏  0.5-1.5%
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总和为100%。
本发明的目的同样可以这样来完成:活立松树兜上的栽培方法为,选择直径在20公分以上的活松树,将树兜根全部露出,部分切断(切断处长茯苓),剃出根部木质,把菌种植于根的木质上,再把引菌木放在树兜周围,引菌木须接触菌种,引菌木之间也须接触,覆土二寸厚。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传统栽培茯苓的方法每年全国需砍伐木才20万m3,占用耕地1.6万亩。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既不影响松树的生长,又可在活松上寄生茯苓。如果本发明在全国推广,每年可节约木材16.8万m3,节约土地1.6万亩并且本发明栽培茯苓可提高茯苓产量2-3倍(同传统栽培法相比较),节约木材换算成资金可达5亿多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更大。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加以说明,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首先是采选野生茯苓。选择的野生苓须颜色为棕红、苓肉嫩白、无病虫害且重量达2.5公斤以上。第二步是分离纯菌种(无性繁殖):(1)培养基的配方为:
松木片  65%
松木屑  10%
麦麸  22%
石膏  1%
蔗糖  2%
以上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总和为100%。PH值6-6.5,水适量。(2)接种:用常规方法将茯苓接种在以上培养基上。(3)培养:在25-28℃,相对空气湿度为75%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等菌丝长满培养基备用。第三步是活立松树根培植:(1)树根干燥,将部分活立松根切断,露出地面进行干燥;(2)接种培植:等切断的树根干燥后,在5-6月份进行接种培植,将菌种瓶埋在树兜下,用去皮干松棍的一端插进菌瓶内紧靠菌种,另一端紧靠活立松树根与干树根;(3)从5-6月份的接种,到10-12月份,茯苓已长到0.25公斤。此茯苓的特性已基本上由腐生变成半腐生半寄生的茯苓,但产量极低,仍需进一步驯化培植。第四步是驯化培植:(1)苓种采集,将活立松根上培育的鲜苓采集后,置于26.5℃空气湿度为85%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培养室须通风良好,有一定直射阳光,并将菌核置于湿沙土壤上,7-10天后就长出子实体。(2)孢子采集,待子实体孢子成熟时,采用“空中捉捕法”收集孢子。(3)培养菌丝,将采集的孢子放在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内,在25℃培养7-10天。(4)培植中扩大,同纯菌种分离相同。(5)驯化培植:将活立松树兜周围树根削去皮露出木质部分,放上少量松树根,然后将菌种接种在干燥引菌木棍上,覆上土。接种温度在20-30℃,生长期为30-40天,待整个干松木根长满白色菌丝即可。(6)断娘诱变:将活立松根四周的土创开,待干松木棍上的菌丝长到活立松树棍上时,将原有插放的菌种和引菌棍全部拨掉覆土,使菌丝靠分解木材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为其营养源转变成吸收活立松木的新陈代谢、碳水化合物为其营养源。(7)变温培植:当下种生长二个月后,在长满菌丝的整个活立树兜上,白天盖上薄膜,晚上则敞开,白天与晚上温差保持7℃左右,能促进菌粒的形成和菌粒的膨大。待菌粒生长到5公斤以上就可选为种苓。第五步是菌种的提纯复壮。包括(1)有性繁殖分离纯种;(2)提纯培养;(3)稀释培养;(4)转管培养;(5)鉴别试验等常规方法。第六步是母种培养,此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同。第七步是原种扩大培养:(1)原种扩大培养的培养基为:
松木屑  75%
麦麸  20%
蔗糖  4%
石膏  1%
以上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总和为100%。
在此培养基上接种、培养。
第八步是栽培种的扩大培养,方法与传统栽培方法相同。
第九步是引菌木备料。
第十步是活立松树兜上栽培:(1)选择场地,宜选择阳光能照射的较疏松的松树林,海拔高度在1200米以下。(2)下种的时间为每年4-6月份;(3)栽培方法:选择直径在20公分以上的活松树,将树兜根全部露出,部分根切断(切断处长茯苓),剃出根部木质,菌种就植于根部木质处,再把引菌木放在树兜周围,引菌木必须接触菌种,每根引菌木之间也须接触,覆土二寸厚。第十步是发菌管理。第十一步是病虫害防治。第十二步是采收。

Claims (9)

1、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采选野生茯苓、分离菌种(无性繁殖),活立松根部培植,驯化培植(有性繁殖)、菌种提纯复壮、母种培养、原种扩大培养、栽培种扩大培养、引菌木备料、活立松树根栽培、发菌管理、病虫害防治、茯苓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选的野生茯苓须是皮色棕红、苓肉嫩白、无病虫害且重量在2.5公斤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纯菌种(无性繁殖)的培养基的配方为:
松木片  60-70%
松木屑  7-12%
麦麸  15-23%
石膏  0.5-1.5%
蔗糖  1-2.5%
以上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总和为100%。PH值:6-6.5,水适量。
4、根据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离纯菌种(无性繁殖)的方法是,把野生鲜苓按常规接种方法接种在分离纯菌种的培养基上,在25-28℃,相对空气湿度为75%的条件下培养20-25天,直到菌丝长满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活立松根上培植的方法是将活立松的部分活根切断,露出地面进行干燥,等切断的树根干燥后,在5-6月份进行接种培植并将菌种瓶埋在树兜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茯苓的驯化培植包括孢子采集、培养菌丝、驯化培植、断娘诱变、变温培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种的提纯复壮包括有性繁殖、分离纯种、提纯培养、稀释培养、转管培养、鉴别试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种扩大培养的配方为:
松木屑  70-75%
麦麸  15-25%
蔗糖  2-4.5%
石膏  0.5-1.5%
各种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之总和为1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活立松树兜上栽培方法为,选择直径在20公分以上的活松树,将树兜根全部露出,部分根切断(切断处长茯苓),剃出根部木质,把菌种植于根的木质处,再把引菌木放在树兜周围,引菌木须接触菌种,每块引菌木之间也须接触,覆土二寸厚。
CN 93102785 1993-03-29 1993-03-29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Pending CN10768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102785 CN1076825A (zh) 1993-03-29 1993-03-29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102785 CN1076825A (zh) 1993-03-29 1993-03-29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25A true CN1076825A (zh) 1993-10-06

Family

ID=4984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3102785 Pending CN1076825A (zh) 1993-03-29 1993-03-29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825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4938A (zh) * 2011-07-18 2013-01-23 杨万良 食用菌生产新技术
CN102934586A (zh) * 2012-11-22 2013-02-2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CN103627695A (zh) * 2013-11-28 2014-03-12 怀化学院 一种提高茯苓菌丝体蛋白含量和液体发酵生物量的方法
CN104472207A (zh) * 2014-10-31 2015-04-01 颍上县永祥旱粮研究所 一种仿野生茯苓种植方法
CN105191668A (zh) * 2015-10-09 2015-12-30 龚南强 一种茯苓的栽培技术
CN105309201A (zh) * 2015-07-17 2016-02-10 靖州县绿环茯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茯苓生料栽培的方法
CN105981541A (zh) * 2015-02-12 2016-10-05 彭水县华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茯苓栽培技术
CN106416755A (zh) * 2016-11-23 2017-02-22 王贵田 茯苓高产种植方法
CN111887099A (zh) * 2019-11-27 2020-11-06 怀化学院 一种绿木霉菌及采用木霉诱导快速培育茯苓子实体的方法
CN112449992A (zh) * 2020-11-11 2021-03-09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茯苓生产种培养基料和茯苓生产种的制作方法
CN115500208A (zh) * 2022-11-08 2022-12-23 成都医学院 一种培育茯苓子实体的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84938A (zh) * 2011-07-18 2013-01-23 杨万良 食用菌生产新技术
CN102934586A (zh) * 2012-11-22 2013-02-2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CN102934586B (zh) * 2012-11-22 2014-03-19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CN103627695A (zh) * 2013-11-28 2014-03-12 怀化学院 一种提高茯苓菌丝体蛋白含量和液体发酵生物量的方法
CN104472207A (zh) * 2014-10-31 2015-04-01 颍上县永祥旱粮研究所 一种仿野生茯苓种植方法
CN105981541A (zh) * 2015-02-12 2016-10-05 彭水县华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茯苓栽培技术
CN105309201A (zh) * 2015-07-17 2016-02-10 靖州县绿环茯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茯苓生料栽培的方法
CN105191668A (zh) * 2015-10-09 2015-12-30 龚南强 一种茯苓的栽培技术
CN106416755A (zh) * 2016-11-23 2017-02-22 王贵田 茯苓高产种植方法
CN111887099A (zh) * 2019-11-27 2020-11-06 怀化学院 一种绿木霉菌及采用木霉诱导快速培育茯苓子实体的方法
CN111887099B (zh) * 2019-11-27 2022-03-04 怀化学院 一种绿木霉菌及采用木霉诱导快速培育茯苓子实体的方法
CN112449992A (zh) * 2020-11-11 2021-03-09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茯苓生产种培养基料和茯苓生产种的制作方法
CN115500208A (zh) * 2022-11-08 2022-12-23 成都医学院 一种培育茯苓子实体的方法
CN115500208B (zh) * 2022-11-08 2024-03-19 成都医学院 一种培育茯苓子实体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ajarathnam et al. Pleurotus mushrooms. Part I A. morphology, life cycle, taxonomy,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CN102934586B (zh) 一种低碳高产栽培茯苓的方法
CN1918964A (zh) 一种猪苓人工栽培方法
CN103004475B (zh) 白鬼笔高产栽培方法
Young Charcoal Rot of Plants in East Texas.
CN1076825A (zh) 用活立松寄生栽培茯苓的方法
Miller et al. Commercial cultivation of shiitake in sawdust filled plastic bags
Chen Cultivation of Lentinula edodes on synthetic logs
KR20150001859U (ko) 소나무 원목에 복령 종균을 접종한 후 배양된 복령재배용 배양완료 원목배지
Solel et al. Diplodia canker of cypress
CN1084138C (zh) 一种蘑菇的选育栽培方法
Kawai Artificial ectomycorrhiza formation on roots of air-layered Pinus densiflora saplings by inoculation with Lyophyllum shimeji
KR101006734B1 (ko) 접 붙이기 수단을 이용한 관상용 영지버섯 제조방법
CN113383672A (zh) 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
CN111527989B (zh) 一种粗毛纤孔菌的培养基、人工栽培方法及应用
CN108076962A (zh) 一种干巴菌人工栽培方法
KR960000493B1 (ko) 복령의 인공재배방법
KR20000037407A (ko) 원목을 이용한 목질진흙(상황) 버섯의 재배방법
Taskirawati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promoting microbes (PROMI) in making media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N112586270A (zh) 一种灵芝双膜夹袋栽培方法
Akamatsu Reutilization of culture waste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and Phollota nameko for cultivation of Lyophyllum decastes
CN114503874B (zh) 一种桑树桑黄种植方法
CN1113676A (zh) 一种具有表面花纹香菇的生产工艺
Ploetz et al.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light intensity, and isolate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ofusicoccum parvum–induced dieback of Eugenia, Syzygium paniculatum
CN101946660A (zh) 一种九叶青花椒剪、采、覆盖、培育一体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