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3672A - 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3672A
CN113383672A CN202110764598.1A CN202110764598A CN113383672A CN 113383672 A CN113383672 A CN 113383672A CN 202110764598 A CN202110764598 A CN 202110764598A CN 113383672 A CN113383672 A CN 1133836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ia cocos
stump
pine
plant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459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fuling Pu'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fuling Pu'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fuling Pu'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fuling Pu'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6459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36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36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36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涉及茯苓种植技术领域。S1、菌种选种;S2、原菌丝的培养、S3、栽培种菌丝的培养;S4、引木选择;S5、栽培种制作;S6、松桩选择;S7、开挖种植基坑;S8、接种处理;S9、嫁接处理。该茯苓松桩种植方法,本发明将鲜活茯苓与松树枝条段的横截面紧贴时,有利于提高茯苓块的嫁接成活率,同时在茯苓生长期内,使得其上能够覆盖一层土,茯苓不会冒出土,从而能够有利于防止出现因阳光照射导致的茯苓成品密度降低的情况,从而使得茯苓成品的质地更加致密,进而提高茯苓成品的密度;本发明通过培养栽培种菌丝以及利用红糖水对松树枝条进行浸泡处理,菌种成活率高,提高了茯苓嫁接成活率,菌产量高,生产的菌核体大,产量高,茯苓品质好。

Description

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茯苓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其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胆碱、麦角甾醇、多种酶和钾盐等多种成分,具有渗湿、利尿、健脾、安神等功效,其药用价值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茯苓是名贵药材,分为野生和人工种植,目前的人工种植只是简单的选择适宜环境的树林进行埋种种植,技术落后,易产生菌种退化、种植周期长等缺陷,在嫁接的过程中,由于茯苓主要在土壤中进行栽培,形成的土托容易松散,使得在填土的时候,茯苓块与松木段的端面分离,导致茯苓嫁接不成活,同时影响了茯苓的质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菌种选种:选取适应当地温度、气候的优质品种的茯苓块,将选取的茯苓块的表面清洗干净并消毒处理,备用;
S2、原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1中选取的茯苓块取出其中间的茯苓肉,接入三角瓶的培养基一上,移入22-25℃恒温箱内培养5-7天,至培养容器内长满菌丝体,得到所需的原种菌丝;
S3、栽培种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2中制备的原种菌丝接入直径6cm的聚丙烯栽培袋内的培养基二上,进行培养操作,至栽培袋内布满茯苓菌丝体,即得到栽培种菌丝;
S4、引木操作:选择直径3-5cm、长度30-40cm的松树枝条去皮风干后用饱和红糖水浸泡一昼夜,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后备用;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去皮松树枝条放入到步骤S3中得到栽培种菌丝的培养袋中,去皮松树枝条延伸至培养袋的外侧,将培养袋的袋口扎紧,在15-30℃的温度下培养繁殖10-15天后备用;
S6、松桩选择:选择普洱地区特有的思茅松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桩,直径在15厘米以上一般选用去年秋季或当年春季砍伐的松树桩,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
S7、开挖种植基坑:将树桩周围1米内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捡净杂草根、石头,使树桩主根及侧根露出地面,并把直径3厘米以下的支根砍除;
S8、接种处理:高桩接种法:松树桩较高,则在树桩近根处砍一个深3厘米的新口,菌种袋(S4步骤已做好的)从侧面剖开,将菌种袋剖开一面紧贴在新口处,捆紧,用农膜包住后盖土;矮桩接种法:适于矮树桩,在粗根基部侧面削去树皮,菌种袋从侧面剖开,然后把菌种袋剖开一面紧贴靠粗根的去皮处和松段木上,压紧处理;
S9、嫁接处理:栽培种接种18-25天,待其菌丝开始在松桩上附着时,取鲜茯苓块50克,接种在松桩菌丝旺盛处,并用农膜包裹、覆土,并保持土层潮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消毒液的组成成分为博落回1-3份、四方麻3-5份以及夜来香1-2份,混合煮液过滤后取液,再用1%的石灰水调配而成。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作为菌种的茯苓肉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7中的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处砍断,以防菌种向外传行。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在对培养基一、培养基二以及栽培袋进行蒸汽灭菌处理,灭菌条件为温度115-130℃,持续时间为20-30min。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中在培养的过程中,将栽培袋扎紧,置于无菌环境中,先在10-15℃中恒温培养4-8天,然后在20-30℃中恒温培养15-20天,至培养袋内布满茯苓菌丝体,得到所需的栽培种菌丝。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的培养基一和步骤S3中的培养基二均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松木屑70-75份、米糠20-22份、蔗糖2-4份、石膏1-3份、石灰0.1-0.5份以及水60-100份。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8中如果松桩过大过粗则可接3-4个种点。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中在3-6月或头年冬季,把松桩周围1米内的杂草铲除,在树桩上削去大部分树皮,只剩下间距相等的4条1指宽树皮,直径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一条树皮与树桩留皮相连,以便传到菌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茯苓松桩种植方法,本发明将鲜活茯苓与松树枝条段的横截面紧贴时,有利于提高茯苓块的嫁接成活率,同时在茯苓生长期内,使得其上能够覆盖一层土,茯苓不会冒出土,从而能够有利于防止出现因阳光照射导致的茯苓成品密度降低的情况,从而使得茯苓成品的质地更加致密,进而提高茯苓成品的密度。
2、该茯苓松桩种植方法,本发明通过培养栽培种菌丝以及利用红糖水对松树枝条进行浸泡处理,菌种成活率高,提高了茯苓嫁接成活率,菌产量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茯苓的产量稳定,采收期短,生产的菌核体大,产量高,茯苓品质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菌种选种:选取适应当地温度、气候的优质品种的茯苓块,将选取的茯苓块的表面清洗干净并消毒处理,消毒液的组成成分为博落回2份、四方麻4份以及夜来香2份,混合煮液过滤后取液,再用1%的石灰水调配而成,备用;
S2、原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1中选取的茯苓块取出其中间的茯苓肉,茯苓肉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茯苓肉接入三角瓶的培养基一上,移入25℃恒温箱内培养6天,至培养容器内长满菌丝体,得到所需的原种菌丝;
S3、栽培种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2中制备的原种菌丝接入直径6cm的聚丙烯栽培袋内的培养基二上,进行培养操作,步骤S2中的培养基一和步骤S3中的培养基二均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松木屑75份、米糠22份、蔗糖3份、石膏2份、石灰0.7份以及水80份,培养的过程中,将栽培袋扎紧,置于无菌环境中,先在15℃中恒温培养6天,然后在28℃中恒温培养18天,至栽培袋内布满茯苓菌丝体,即得到栽培种菌丝,培养基一、培养基二以及栽培袋进行蒸汽灭菌处理,灭菌条件为温度120℃,持续时间为20min;
S4、引木操作:选择直径3-5cm、长度30-40cm的松树枝条去皮风干后用饱和红糖水浸泡一昼夜,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后备用;
S5、栽培种制作:将步骤S4中得到的去皮松树枝条放入到步骤S3中得到栽培种菌丝的培养袋中,去皮松树枝条延伸至培养袋的外侧,将培养袋的袋口扎紧,在25℃的温度下培养繁殖12天后备用;
S6、松桩选择:选择普洱地区特有的思茅松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桩,直径在15厘米以上一般选用去年秋季或当年春季砍伐的松树桩,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在3-6月或头年冬季,把松桩周围1米内的杂草铲除,在树桩上削去大部分树皮,只剩下间距相等的4条1指宽树皮,直径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一条树皮与树桩留皮相连,以便传到菌种;
S7、开挖种植基坑:将树桩周围1米内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捡净杂草根、石头,使树桩主根及侧根露出地面,并把直径3厘米以下的支根砍除,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处砍断,以防菌种向外传行;
S8、接种处理:高桩接种法:松树桩较高,则在树桩近根处砍一个深3厘米的新口,菌种袋(S4步骤已做好的)从侧面剖开,将菌种袋剖开一面紧贴在新口处,捆紧,用农膜包住后盖土;矮桩接种法:适于矮树桩,在粗根基部侧面削去树皮,菌种袋从侧面剖开,然后把菌种袋剖开一面紧贴靠粗根的去皮处和松段木上,压紧处理,如果松桩过大过粗则可接3-4个种点;
S9、嫁接处理:栽培种接种18天,待其菌丝开始在松桩上附着时,取鲜茯苓块50克,接种在松桩菌丝旺盛处,并用农膜包裹、覆土,并保持土层潮湿。
实施例二: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菌种选种:选取适应当地温度、气候的优质品种的茯苓块,将选取的茯苓块的表面清洗干净并消毒处理,消毒液的组成成分为博落回2份、四方麻3份以及夜来香1份,混合煮液过滤后取液,再用1%的石灰水调配而成,备用;
S2、原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1中选取的茯苓块取出其中间的茯苓肉,茯苓肉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茯苓肉接入三角瓶的培养基一上,移入25℃恒温箱内培养5天,至培养容器内长满菌丝体,得到所需的原种菌丝;
S3、栽培种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2中制备的原种菌丝接入直径6cm的聚丙烯栽培袋内的培养基二上,进行培养操作,步骤S2中的培养基一和步骤S3中的培养基二均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松木屑73份、米糠20份、蔗糖3份、石膏2份、石灰0.35份以及水80份,培养的过程中,将栽培袋扎紧,置于无菌环境中,先在15℃中恒温培养6天,然后在28℃中恒温培养20天,至栽培袋内布满茯苓菌丝体,即得到栽培种菌丝,培养基一、培养基二以及栽培袋进行蒸汽灭菌处理,灭菌条件为温度125℃,持续时间为28min;
S4、引木操作:选择直径3-5cm、长度30-40cm的松树枝条去皮风干后用饱和红糖水浸泡一昼夜,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后备用;
S5、栽培种制作:将步骤S4中得到的去皮松树枝条放入到步骤S3中得到栽培种菌丝的培养袋中,去皮松树枝条延伸至培养袋的外侧,将培养袋的袋口扎紧,在25℃的温度下培养繁殖13天后备用;
S6、松桩选择:选择普洱地区特有的思茅松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桩,直径在15厘米以上一般选用去年秋季或当年春季砍伐的松树桩,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在3-6月或头年冬季,把松桩周围1米内的杂草铲除,在树桩上削去大部分树皮,只剩下间距相等的4条1指宽树皮,直径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一条树皮与树桩留皮相连,以便传到菌种;
S7、开挖种植基坑:将树桩周围1米内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捡净杂草根、石头,使树桩主根及侧根露出地面,并把直径3厘米以下的支根砍除,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处砍断,以防菌种向外传行;
S8、接种处理:高桩接种法:松树桩较高,则在树桩近根处砍一个深3厘米的新口,菌种袋(S4步骤已做好的)从侧面剖开,将菌种袋剖开一面紧贴在新口处,捆紧,用农膜包住后盖土;矮桩接种法:适于矮树桩,在粗根基部侧面削去树皮,菌种袋从侧面剖开,然后把菌种袋剖开一面紧贴靠粗根的去皮处和松段木上,压紧处理,如果松桩过大过粗则可接3-4个种点;
S9、嫁接处理:栽培种接种24天,待其菌丝开始在松桩上附着时,取鲜茯苓块50克,接种在松桩菌丝旺盛处,并用农膜包裹、覆土,并保持土层潮湿。
实施例三: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菌种选种:选取适应当地温度、气候的优质品种的茯苓块,将选取的茯苓块的表面清洗干净并消毒处理,消毒液的组成成分为博落回3份、四方麻5份以及夜来香2份,混合煮液过滤后取液,再用1%的石灰水调配而成,备用;
S2、原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1中选取的茯苓块取出其中间的茯苓肉,茯苓肉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将消毒后的茯苓肉接入三角瓶的培养基一上,移入25℃恒温箱内培养6天,至培养容器内长满菌丝体,得到所需的原种菌丝;
S3、栽培种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2中制备的原种菌丝接入直径6cm的聚丙烯栽培袋内的培养基二上,进行培养操作,步骤S2中的培养基一和步骤S3中的培养基二均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松木屑72份、米糠20份、蔗糖3份、石膏2份、石灰0.4份以及水100份,培养的过程中,将栽培袋扎紧,置于无菌环境中,先在15℃中恒温培养8天,然后在30℃中恒温培养20天,至栽培袋内布满茯苓菌丝体,即得到栽培种菌丝,培养基一、培养基二以及栽培袋进行蒸汽灭菌处理,灭菌条件为温度130℃,持续时间为30min;
S4、引木操作:选择直径5cm、长度37cm的松树枝条去皮风干后用饱和红糖水浸泡一昼夜,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后备用;
S5、栽培种制作:将步骤S4中得到的去皮松树枝条放入到步骤S3中得到栽培种菌丝的培养袋中,去皮松树枝条延伸至培养袋的外侧,将培养袋的袋口扎紧,在30℃的温度下培养繁殖15天后备用;
S6、松桩选择:选择普洱地区特有的思茅松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桩,直径在15厘米以上一般选用去年秋季或当年春季砍伐的松树桩,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在3-6月或头年冬季,把松桩周围1米内的杂草铲除,在树桩上削去大部分树皮,只剩下间距相等的4条1指宽树皮,直径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一条树皮与树桩留皮相连,以便传到菌种;
S7、开挖种植基坑:将树桩周围1米内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捡净杂草根、石头,使树桩主根及侧根露出地面,并把直径3厘米以下的支根砍除,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处砍断,以防菌种向外传行;
S8、接种处理:高桩接种法:松树桩较高,则在树桩近根处砍一个深3厘米的新口,菌种袋(S4步骤已做好的)从侧面剖开,将菌种袋剖开一面紧贴在新口处,捆紧,用农膜包住后盖土;矮桩接种法:适于矮树桩,在粗根基部侧面削去树皮,菌种袋从侧面剖开,然后把菌种袋剖开一面紧贴靠粗根的去皮处和松段木上,压紧处理,如果松桩过大过粗则可接3-4个种点;
S9、嫁接处理:栽培种接种25天,待其菌丝开始在松桩上附着时,取鲜茯苓块50克,接种在松桩菌丝旺盛处,并用农膜包裹、覆土,并保持土层潮湿。
判断标准:通过三个实施例对比,效果最佳者为实施例二,因此,选择实施例二为最佳实施例,具体对量的改变,也属于本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该茯苓松桩种植方法,本发明将鲜活茯苓与松树枝条段的横截面紧贴时,有利于提高茯苓块的嫁接成活率,同时在茯苓生长期内,使得其上能够覆盖一层土,茯苓不会冒出土,从而能够有利于防止出现因阳光照射导致的茯苓成品密度降低的情况,从而使得茯苓成品的质地更加致密,进而提高茯苓成品的密度;本发明通过培养栽培种菌丝以及利用红糖水对松树枝条进行浸泡处理,菌种成活率高,提高了茯苓嫁接成活率,菌产量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茯苓的产量稳定,采收期短,生产的菌核体大,产量高,茯苓品质好。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菌种选种:选取适应当地温度、气候的优质品种的茯苓块,将选取的茯苓块的表面清洗干净并消毒处理,备用;
S2、原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1中选取的茯苓块取出其中间的茯苓肉,接入三角瓶的培养基一上,移入22-25℃恒温箱内培养5-7天,至培养容器内长满菌丝体,得到所需的原种菌丝;
S3、栽培种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2中制备的原种菌丝接入直径6cm的聚丙烯栽培袋内的培养基二上,进行培养操作,至栽培袋内布满茯苓菌丝体,即得到栽培种菌丝;
S4、引木操作:选择直径3-5cm、长度30-40cm的松树枝条去皮风干后用饱和红糖水浸泡一昼夜,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后备用;
S5、栽培种制作:将步骤S4中得到的去皮松树枝条放入到步骤S3中得到栽培种菌丝的培养袋中,去皮松树枝条延伸至培养袋的外侧,将培养袋的袋口扎紧,在15-30℃的温度下培养繁殖10-15天后备用;
S6、松桩选择:选择普洱地区特有的思茅松松树砍伐后留下的树桩,直径在15厘米以上一般选用去年秋季或当年春季砍伐的松树桩,要求树皮没有脱落,木质无虫蚁蛀蚀、不腐朽;
S7、开挖种植基坑:将树桩周围1米内的土挖松,深40厘米以上,捡净杂草根、石头,使树桩主根及侧根露出地面,并把直径3厘米以下的支根砍除;
S8、接种处理:高桩接种法:松树桩较高,则在树桩近根处砍一个深3厘米的新口,菌种袋(S4步骤已做好的)从侧面剖开,将菌种袋剖开一面紧贴在新口处,捆紧,用农膜包住后盖土;矮桩接种法:适于矮树桩,在粗根基部侧面削去树皮,菌种袋从侧面剖开,然后把菌种袋剖开一面紧贴靠粗根的去皮处和松段木上,压紧处理;
S9、嫁接处理:栽培种接种18-25天,待其菌丝开始在松桩上附着时,取鲜茯苓块50克,接种在松桩菌丝旺盛处,并用农膜包裹、覆土,并保持土层潮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消毒液的组成成分为博落回1-3份、四方麻3-5份以及夜来香1-2份,混合煮液过滤后取液,再用1%的石灰水调配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作为菌种的茯苓肉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的留下的支根在0.7米-1米处砍断,以防菌种向外传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在对培养基一、培养基二以及栽培袋进行蒸汽灭菌处理,灭菌条件为温度115-130℃,持续时间为20-3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培养的过程中,将栽培袋扎紧,置于无菌环境中,先在10-15℃中恒温培养4-8天,然后在20-30℃中恒温培养15-20天,至培养袋内布满茯苓菌丝体,得到所需的栽培种菌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培养基一和步骤S3中的培养基二均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松木屑70-75份、米糠20-22份、蔗糖2-4份、石膏1-3份、石灰0.1-0.5份以及水60-100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如果松桩过大过粗则可接3-4个种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在3-6月或头年冬季,把松桩周围1米内的杂草铲除,在树桩上削去大部分树皮,只剩下间距相等的4条1指宽树皮,直径3厘米以上支根也削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一条树皮与树桩留皮相连,以便传到菌种。
CN202110764598.1A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 Pending CN1133836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4598.1A CN113383672A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4598.1A CN113383672A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3672A true CN113383672A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25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4598.1A Pending CN113383672A (zh) 2021-07-07 2021-07-07 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367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3875A (zh) * 2022-01-30 2022-05-17 陕西森盛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茯苓定向生长栽培方法
CN114503876A (zh) * 2022-02-24 2022-05-17 福建省长汀县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茯苓种植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8578A (zh) * 2013-11-18 2014-02-05 陈永林 茯苓的种植方法
CN105917960A (zh) * 2016-04-21 2016-09-07 宁洱通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茯苓种植方法
CN105981590A (zh) * 2015-03-04 2016-10-05 杜方平 一种生态化茯苓仿野生抚育技术及应用
WO2017034086A1 (ko) * 2015-08-25 2017-03-02 대한민국(농촌진흥청장) 복령 재배용 배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복령의 재배방법
CN108401788A (zh) * 2018-06-08 2018-08-17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 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
CN111869505A (zh) * 2020-08-12 2020-11-03 湖南美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48578A (zh) * 2013-11-18 2014-02-05 陈永林 茯苓的种植方法
CN105981590A (zh) * 2015-03-04 2016-10-05 杜方平 一种生态化茯苓仿野生抚育技术及应用
WO2017034086A1 (ko) * 2015-08-25 2017-03-02 대한민국(농촌진흥청장) 복령 재배용 배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복령의 재배방법
CN105917960A (zh) * 2016-04-21 2016-09-07 宁洱通达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种茯苓种植方法
CN108401788A (zh) * 2018-06-08 2018-08-17 广东省中药研究所 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
CN111869505A (zh) * 2020-08-12 2020-11-03 湖南美园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3875A (zh) * 2022-01-30 2022-05-17 陕西森盛菌业科技有限公司 茯苓定向生长栽培方法
CN114503876A (zh) * 2022-02-24 2022-05-17 福建省长汀县鸿鑫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茯苓种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01788B (zh) 一种茯苓的栽培方法
KR100639300B1 (ko) 굼벵이의 사육방법
CN101803518B (zh) 一种昆明山海棠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方法
CN111869505B (zh) 一种松茯苓种植方法
CN104542000A (zh) 油茶树苗的培育方法
CN105594567A (zh)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方法
CN106416904A (zh) 一种优质油茶树苗的培育方法
CN108781968A (zh) 一种套种茶树和黑木耳的方法
CN104012381A (zh) 一种移植寄生至老果树上的铁皮石斛栽培方法
CN113383672A (zh) 一种茯苓松桩种植方法
CN106717942A (zh) 一种高海拔野生怀山的栽培方法
CN105766366A (zh) 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
KR100483333B1 (ko) 발효톱밥을 이용한 꽃송이버섯 재배방법
CN108718859A (zh) 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
CN108770580A (zh) 濒临灭绝的千年古树的培育方法
CN106489527A (zh) 野生裂盖马鞍菌人工大田栽培方法
CN111527986B (zh) 利用油茶枝条制作紫灵芝木段菌棒在油茶林下种植的方法
CN108157045A (zh) 一种桑树套种鸡腿菇及其菌渣直接还田的栽培方法
CN109429900B (zh)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7182687A (zh) 一种水蜜桃树的种植方法
CN107114093A (zh) 一种天麻栽培技术
CN103210786A (zh) 一种母苓定点结核种植茯苓的方法
CN108293543A (zh) 一种优质无公害蓝莓立体栽培技术
CN105532395A (zh) 一种利用混合轻基质进行山豆根嫩枝扦插育苗的方法和应用
CN113383673A (zh) 一种茯苓种植营养包的配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