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3683A - 线束引导单元、自由端纺纱机和用于运行纺纱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束引导单元、自由端纺纱机和用于运行纺纱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3683A
CN107663683A CN201710626331.XA CN201710626331A CN107663683A CN 107663683 A CN107663683 A CN 107663683A CN 201710626331 A CN201710626331 A CN 201710626331A CN 107663683 A CN107663683 A CN 107663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spinning
guidance unit
discharge pip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263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3683B (zh
Inventor
F·拜尔
R·哈格尔
T·格鲁伯
克里斯汀·凯特纳
M·马莱克
罗宾·维茵
M·库布勒
A·弗兰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Ingolstadt GmbH filed Critical Rieter Ingolstad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663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3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3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3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4Guides for slivers, rovings, or yarns; Smoothing dies
    • D01H13/045Guide tub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0Removing running yarn from the yarn forming region, e.g. using tub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2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a fluid, e.g. air vortex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4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contact of fibres with a running surface
    • D01H4/22Cleaning of running surfac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D01H4/50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for rotor spinning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带有排出管和压缩空气喷嘴的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转杯拉出线束的线束引导单元,其设有线束出口元件,并且所述压缩空气喷嘴的入口构造成在所述排出管与所述线束出口元件之间的间隙。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大量纺纱站的自由端纺纱机,每个纺纱站具有纺纱设备、所述线束引导单元、分离罗拉、线圈单元和线束续接单元。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当必须续所述线束时,线束续接单元使线束端部运动到所述线束引导单元,在这里所述线束端部由存在于所述纺纱设备中的负压首先被吸入到所述线束引导单元中,然后被吸入到所述纺纱设备中。

Description

线束引导单元、自由端纺纱机和用于运行纺纱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带有排出管和压缩空气喷嘴的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转杯中拉出线束的线束引导单元。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多个纺纱站的自由端纺纱机,其中,每个纺纱站具有纺纱设备、线束引导单元、分离罗拉、线圈单元和线束续接单元。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其中,纺纱设备生产线束,线束由线束引导单元从分离罗拉拉出并且由线圈单元卷起到线圈上,当必须续接线束时,线束续接单元使线束端部运动到线束引导单元,在这里线束端部由存在于纺纱设备中的负压首先被吸入到线束引导单元中,然后被吸入到纺纱设备中。
背景技术
由德国专利文件DE 25 34 816中已知带有线束排出管和与线束排出管存在间距地布置的带有喷射器喷嘴的线束引导管的自由端纺纱机。但是,该装置具有比较大的场地需求。
为消除线束断裂,文献DE 25 34 816建议,将断开的线束端部再一次引导回到纺纱转杯中。为此,不仅接通在转杯壳体中的抽吸装置而且喷射器喷嘴运行。然后,分离罗拉沿其在常规纺纱过程中相反的旋转方向回转,其中,回送的线束段通过喷射器喷嘴被吹入到线束排出管的线束排出开口中并且在那里通过存在的抽吸装置被继续拉进。然后,线束借助于线束切割装置分开。紧接着,分离罗拉再一次回转并且在此回送的线束段借助于喷射器喷嘴再次被吹入到线束排出开口中。分离罗拉现在以一种这样的值回转,使得线束端部通过线束排出管准确地输送回到纺纱转杯的纤维收集槽中。该线束端部在那里与堆存的纤维相连,由此,排出线束断裂。现在,分离罗拉再次接通到正转并且喷射器喷嘴不运行。然而在该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压缩空气用于运行喷射器喷嘴。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少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提供一种线束引导单元、自由端纺纱机以及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从带有排出管和压缩空气喷嘴的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转杯拉出线束的线束引导单元。因此在纺纱运行时,从所述转杯出来的线束由所述线束引导单元的排出管拉出,时间上间隔地必须再次续接线束端部,例如在线束断裂后或者清洁步骤之后。在此,清洁步骤是有意地分离线束,因为线束不具有所希望的特性,例如厚度或纯度。为了续接线束端部,必须通过线束引导单元的排出管再将线束端部带到转杯中。在此,线束端部的该运动得到对齐的、从压缩空气喷嘴流出的压缩空气流的支持。
根据本发明,所述线束引导单元设有线束出口元件,并且所述压缩空气喷嘴的入口构造成在所述排出管与所述线束出口元件之间的间隙。在此,线束出口元件实现了使得线束从线束引导单元顺利流出,这尤其通过线束出口元件的倒圆角形状和/或无摩擦的表面来实现。通过压缩空气喷嘴的入口构造成在排出管与线束出口元件之间的间隙,可实现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压缩空气喷嘴的入口是环状的。因此,线束被均匀地环流过,这不仅最有效地充分利用了压缩空气,而且也最完好地处理了线束。压缩空气喷嘴的入口也可以是半圆形的,这使得线束朝排出管的侧面的方向转向,并且尤其与接下来在排出管中的弯曲部接合是有利的。进一步优化的,压缩空气喷嘴的入口具有多个开口,这些开口沿着环形布置,由此结构上的稳定性提高。
进一步优化的,在所述空气引导元件的入口的区域中设有空气引导元件。该空气引导元件用于强化和/或获得空气涡流的生成,空气涡流环绕过线束并且因此产生线束的卷绕—通常为Z-卷绕。在此,空气引导元件可与排出管、线束出口元件或两者相关联。进一步优化的,空气涡流也可通过如下方式来产生,即,压缩空气喷嘴布置成具有与入口相切的组分,由此,与入口倾斜地吹入压缩空气并且同样产生空气涡流。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线束引导单元设有压缩空气端口、尤其压缩空气联接部,用于联接压缩空气管。因此,压缩空气管构造成可取下,这尤其有利于维护工作,例如必须更换压缩空气管或线束引导单元。
进一步优化的,在所述排出管与所述出口元件之间构造有尤其环状的空气腔。空气腔用于在压缩空气到达压缩空气喷嘴的入口之前分布压缩空气。在此,压缩空气最有利地均匀分布,如其通过环状的空气腔可获得的那样。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线束出口元件与所述排出管通过粘合连接、焊接连接、螺栓连接和/或压力连接相连。线束出口元件因此可独立于排出管来制造并且然后利用所提及的方法与排出管相连接。当可分开连接时,例如在旋合或压接的情况下,则也可单独更换线束出口元件,例如当其线束出口元件老化或当需要优化线束引导单元以用于另一种线束形式时。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排出管具有方向改变部,尤其以弯曲部的形式,使得所述排出管部件的方向与所述线束的拉出角度相符,在排出管处布置有所述线束出口元件。在该情况下,线束的方向改变跟随排出管的方向改变,因此,可控制线束的方向改变。排出管的方向改变平缓使得线束的方向改变平缓,使线束在线束出口元件处的方向改变很小,从而减小摩擦。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排出管具有卷绕停止件。由此,停止线束中由转杯产生的卷绕,使得线束仅获得预定数量的卷绕并且因此具有预定的特性。进一步优化的,排出管具有至少一个线束传感器。借助于这种线束传感器,首先可确定,线束是否完全位于排出管中,也可及时检测到线束断裂,尤其在续接过程中可借助于线束传感器确定线束端部何时穿过线束传感器。因此,至少在该时刻已知线束端部的位置。对于张紧的线束来说,其例如保持在分离罗拉的一侧上并且在另一侧上通过压缩空气来张紧,则可机选线束从已知的起始位置的位置和分离罗拉的旋转。识别线束端部的位置例如对于准确续接线束来说是必须的,线束续接地越准确,则线束成功续接的可能性越大,这又提高了纺纱站的生产率。
进一步优化的,在纺纱站处设置有用于固定线束引导单元的固定件。尤其在固定件可分离的情况下,因此可容易地更换、更确切地说为了彻底清洁可取下线束引导单元。进一步优化的,在所述线束引导单元处设有负压端口。借助于负压端口,例如至少一部分由压缩空气喷嘴提供的压缩空气可再被吸出,这使得与转杯相关联的负压供应变得更容易,正确维持负压。此外,通过负压端口可吸出纤维絮、污物和线束段,这有利于线束引导单元的清洁。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排出管具有内直径,该直径在2mm与4mm之间,优选在2.5mm与3.5mm之间,并且特别优选大约为3mm。在此,排出管整体具有的内直径被称作内直径。具有所提及尺寸的内直径在此已证实是对于从纺纱设备中拉出线束的最优质。进一步优化的,所述入口的间隙具有一厚度,该厚度在所述排出管的内直径的0.5%与15%之间,优选在1.5%与8%之间,并且特别优选为所述排出管的内直径的3.5%。在此,厚度是在线束出口元件与排出管在入口处的间距。在此,所提及的值以压缩空气普遍的压力实现了足够强的压缩空气流和/或足够强的空气涡流。
线束引导单元根据上述说明来构造,其中,所提及的特征可单个或任意组合。
此外,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大量纺纱站的自由端纺纱机,其中,每个纺纱站具有纺纱设备、线束引导单元、分离罗拉、线圈单元和线束续接单元。在此,在纺纱运行中,线束离开纺纱设备并且经由线束引导单元通过分离罗拉而拉出,然后,线束离开分离罗拉来到线圈单元,线圈单元将线束卷绕到线圈、尤其十字线圈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线束引导单元为上文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在此,线束引导单元以及自由端纺纱机的紧凑的结构形式有助于实现更紧凑或更有效的结构形式。上文提及的关于更好的线束处理、更佳的可维护性和更高的生产效率的优点自然对于自由端纺纱机来说也是有利的。
此外,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在此,纺纱设备生产线束,所述线束由线束引导单元从所述分离罗拉拉出并且由线圈单元卷起到线圈、尤其十字线圈上,然后,当必须续接所述线束时,即例如在线束断裂或在清洁步骤之后,线束续接单元使线束端部运动到所述线束引导单元,在这里所述线束端部由存在于所述纺纱设备中的负压首先被吸入到所述线束引导单元中,然后被吸入到所述纺纱设备中。
根据本发明,尤其从所述线束引导单元的压缩空气喷嘴出来的压缩空气流支持存在于纺纱设备中的负压,并且因此时间上与续接所述线束相配合地将所述线束端部吸入到所述纺纱设备中。通过起支持作用的压缩空气流,比起仅利用存在于纺纱设备中的负压,更快速地并且更准确地进行线束的续接。
进一步优化的,如上文所述的那样构造线束引导单元。由此,更好地处理线束,更简单且更佳的维护纺纱站并且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优化的,压缩空气流产生空气涡流。例如可通过在压缩空气喷嘴的入口的区域中的空气引导元件来实现。优选地,该涡流产生和/或强化在所述线束中的卷绕、尤其Z卷绕。因此,避免线束失去卷绕并且可能的自行散开。如果通过空气涡流加载甚至带有额外的旋转的线束,则这在纺纱区域中加固线束并且改善了纺纱过程的效率。但压缩空气流也可在通过排出管拉出纺纱的线束过程期间通过压缩空气喷嘴来吹入并且产生空气涡流,通过空气涡流,引起线束中的错误卷绕,错误卷绕通过已知的方式导致线束卷曲。
进一步优化的,尤其来自所述线束引导单元的压缩空气喷嘴出来的另一压缩空气流支持将所述线束端部吸入到所述纺纱设备中。将线束端部吸入线束引导单元因此可更迅速且更准确地进行。除此之外,更强的空气流动也获得不准确定位的线束端部,这提高了对于续接过程来说决定性的可能性,并且也提高了纺纱设备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线束端部(在该线束端部被吸入到所述线束引导单元中和所述纺纱设备中之后)在所述纺纱设备的转杯边缘处制备。在转杯的边缘处的制备一方面使得线束缩短到预定的长度,另一方面,在线束端部处的纤维部分摆脱了绕圈。其绕圈,使得新的纤维更容易地与线束端部连接。总而言之,在转杯的边缘处制备线束端部的优点在于,借助于在纺纱站处已有的装置不仅实现了线束的缩短,而且实现了摆脱纤维的绕圈。当然,转杯因此具有两个或三个不同任务。优选地,在吸入和/或制备所述线束期间通过所述压缩空气喷嘴吹压缩空气流。通过压缩空气流,在此获得更高的线束张力并且因此线束被更紧地拉紧。不许额外的压缩空气流,为了获得对于制备线束端部来说必须的张力,将线束深深吸入主负压通道中,这带了多个缺点:当多个相邻的纺纱站同时纺纱时,存在在主负压通道中形成线束股的风险。通过在主负压通道中通常不恒定的负压,沿自由端纺纱机的长度上产生根据纺纱站的位置而完全不同的线束张力。此外,整体位于主负压通道中的线束短可作为废弃物而取消。当线束端部还完全不位于主负压通道中时,借助于压缩空气流已经完全实现了所要求的线束张力。由此,克服或至少避免所提及的缺点。进一步优化的,在转杯边缘处制备线束端部之后,拉回线束端部,通过该步骤,改善了线束端部在转杯中的定位,并且可无需随同转动线束端部地加速转杯。
进一步优化的,在线束引导单元之外手工制备线束端部。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再次可制作极好制备的线束端部,在线束端部中,以正确的数量保存纤维的绕圈。除此之外,在手工制备线束端部时仅少量缩短线束并且不会产生废弃物。进一步优化的,在线束端部制备设备中制备线束端部。这种线束端部制备设备同样实现了在废弃物产生量相对小的情况下最佳的制备线束端部。在此,线束端部制备设备与可移动的维护单元相关联,可移动的维护单元移动用于将线束续接至纺纱站。线束端部制备单元也可与纺纱站相关联,其中,线束端部制备单元是单独的构件或者优选位于排出管的侧臂中。如果线束端部制备单元布置在排出管的侧臂中,则可特别迅速地执行线束续接过程,因为线束则已位于排出管中并且不必再移入排出管中。
进一步优化的,尤其在线束端部被拉回之后,通过可倒转的步进马达的旋转和/或通过松开回环实现将线束端部吸入纺纱设备中。通过可倒转的步进马达的旋转可将线束端部的预定长度输送到纺纱设备中,同样,通过松开回环可将线束端部的预定长度输送到纺纱设备中,假设回环具有预定的长度。在续接过程中,线束端部因此受控地运动,这产生了可复制的结果,这不仅有利于线束端部与重新纺织的线束的连接质量,而且有利于续接过程的可靠性。
概括来说,续接过程可如下进行:线束端部从线束续接单元运动到线束引导单元,与纺纱站相关联的纺纱箱或纺纱设备闭合,并且线束端部被吸入线束引导单元中;纺纱箱现在打开并且松开线束,使得线束端部被送入纺纱箱或纺纱设备的吸取装置中,一旦纺纱箱几乎、但不完全闭合,由此线束被压到转杯的边缘处;转杯此时加速并且线束在此来回被拉动,由此线束在转杯边缘分离并且制备完成;此后,线束被拉出转杯,但仅拉出这样的长度,使得线束还位于线束引导单元中;在闭合纺纱设备后,线束被送入转杯中用于续接。
进一步优化的,当借助于在所述线束引导单元分配有的排出管中的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获取所述线束端部的位置时,通过已知的所述线束端部的位置还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所述压缩空气流,例如通过所述线束回拉的长度或者通过选择所述转杯加速或者开始拉出所述线束的时间点。优选在考虑所述线束端部位置的情况下考虑所述压缩空气流。通过所述压缩空气流可以同样影响续接所述线束端部。在此,不仅所述时间点而且所述持续时间和必要时甚至所述压缩空气流的强度受影响。
进一步优化的,当为清洁所述线束引导单元和/或所述纺纱设备,时间上间隔地通过所述压缩空气喷嘴吹压缩空气流。其中,借助于压缩空气清洁是高效的和利用现存工具可执行的。因此,昂贵的、例如机械的清洁可以彼此以更长的时间上的间隔来执行。利用通过所述压缩空气喷嘴吹的压缩空气流的清洁,可以反之在每个续接过程前并且甚至在所述进行的纺纱运行期间来执行。
根据前述描述执行用于运行纺纱站的方法,其中,提及的特征可以单独或者任意组合地存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图2和图3为本发明的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不同工作状态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线束引导单元的纵向截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束引导单元的纵向截段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束引导单元的纵向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实施例的线束出口元件的侧视图。
图8、图9和图10为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线束引导单元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线束引导单元的截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线束引导单元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纺纱站;2转杯;3纺纱设备;4线束;5分离罗拉;6线束引导单元;7槽;8扣紧弹簧;9闪光单元;10十字线圈;11线圈支架;12驱动罗拉;13压缩空气喷嘴;14马达;15吸取喷嘴;16线束捕捉器;17线束端部;18排出管;19线束出口元件;20压缩空气端口;21压缩空气喷嘴;22环状的空气腔;23入口;24压缩空气联接部;25负压端口;26弯曲部;27卷绕停止件;28线束传感器;29侧臂;30线束端部制备设备;31主臂;32空气引导元件33开口;D内直径;T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然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以说明为目的,不应成为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示出了在纺纱运行中的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1的示意性的侧视图。将纤维材料引入纺纱站1的纺纱设备3的转杯2中并且纺成线束4,线束4由分离罗拉5经由线束引导单元6从转杯2中抽出。在此,线束引导单元6具有槽7,纺纱设备3的扣紧弹簧8扣入槽7中使线束引导单元6与纺纱设备3连接。在分离罗拉5之后,线束4由闪光单元9卷绕到十字线圈10上。在此,十字线圈10由线圈支架11保持并且由驱动罗拉12驱动。
在时间上存在间隔地,为了清洁线束引导单元6和纺纱设备3,通过压缩空气喷嘴13将压缩空气流吹向线束引导单元6,由此去除污物和纤维絮并且用此处未示出的纺纱设备3的负压装置将其吸走。在纺纱运行中,不需要由马达14移动的吸取喷嘴15以及线束捕捉器16。
在线束4断裂或清洁步骤之后,线束4搁置在十字线圈10上。为了在十字线圈10上获得连续的线束4,首先必须找到线束端部17,然后将其放置到纺纱设备3上。为了找到线束端部17,由马达14移动吸取喷嘴15,使得吸取喷嘴15的开口十分接近十字线圈10的表面,然后,十字线圈10由驱动罗拉12缓慢地与纺纱运行时的旋转方向相反地转动,直至线束端部17被吸入吸取喷嘴15中,然后,吸取喷嘴15又由马达14移开十字线圈10,使得线束4在十字线圈10与吸取喷嘴15之间张紧,然后,线束捕捉器16可抓住张紧的线束4,该时刻在图2中示出。
然后,线束4由线束捕捉器16装入闪光单元9和分离罗拉5中,并且运动直至线束引导单元6的开口。在此,线束4由存在于纺纱设备3中的负压吸入线束引导单元6中,该过程得到通过压缩空气喷嘴13吹入的压缩空气流的支持。线束端部17此时位于线束引导单元6中,如图3中所示。
在续接过程的后续过程中,分离罗拉5回转,使得线束端部17由存在于纺纱设备3中的负压(得到来自压缩空气喷嘴13的压缩空气流的支持)继续运动到线束引导单元6中直至转杯2。在旋转的转杯2边缘处,分离并制备线束端部17,然后开始真正的续接,其中,转杯2以其续接速度高速运转并且分离罗拉5又向回转。在此,线束端部17通过存在于纺纱设备3中的负压、接合在时间上相匹配的来自压缩空气喷嘴13的压缩空气流输送到转杯2中,在此,线束端部17与位于此处的纤维连接。然后,再开始正常的纺纱过程。
图4示出了简单的线束引导单元6的纵向截面。线束引导单元6具有内直径D的排出管18以及线束出口元件19。压缩空气端口20通向压缩空气喷嘴21,压缩空气喷嘴21设置成在排出管18中的缺口。此外,压缩空气喷嘴21包括环状的空气腔22,其构造在排出管18与线束出口元件19之间,通过该环状的空气腔22均匀分布压缩空气。最后,压缩空气喷嘴21的入口23构造成在排出管18与线束出口19之间的间隙,这允许了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在此,该间隙的厚度T影响可实现的压缩空气流的强度。入口23同样是环状的,使得压缩空气流均匀分布地流出并且可从所有侧面环流过线束,从而能够最有效地充分利用压缩空气流并且最好地处理线束。
在纺纱运行中,将线束4用分离罗拉5通过排出管18从转杯2拉出,如上文说明的那样,需要压缩空气喷嘴21,以朝转杯2的方向吹线束4。此外,通过压缩空气喷嘴21吹出的压缩空气流可用于清洁排出管18和/或纺纱设备3。
在接下来对图5中示出的备选的线束引导单元6的说明中,对于与在图4中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在其设计和/或作用方式上相同和/或至少可比较的特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如果对这些特征不再详细阐述,则其设计和/或作用方式相应于上文说明的特征的设计和作用方式。为了清楚可见,在下图不再标记内直径D和厚度T。
为了更迅速地接上并且分离压缩空气管,线束引导单元6具有压缩空气联接部24,与传统的压缩空气端口相比,这尤其在维护和/或清洁工作时带来了时间优势。
此外,线束引导单元6具有同样构造成空气联接部的负压端口25,当线束端部17第一次被吸入线束引导单元6时,负压例如经由负压端口25来连接,然后,该负压支持存在于纺纱设备3中的负压并且至少吸入一部分由压缩空气喷嘴21吹入的压缩空气,当排出管18借助压缩空气来清洁时,本来就应接入负压,然后经由负压管路洗出污物和纤维絮。
此外,线束引导单元6包括槽7。该槽7与纺纱设3的扣紧弹簧8共同用于将线束引导单元6固定在纺纱设备3处。
排出管18具有弯曲部26,使得线束至少基本上沿排出管18的部分的方向(线束出口元件19布置在该处)被拉出。因此,线束在线束出口元件19处的方向改变很小,这使得线束在线束出口元件19处的摩擦很小。
此外,排出管18具有卷绕停止件27。由此,在停止在线束中由于转杯的旋转产生的卷绕,这使得线束中的卷绕受限并且因此线束特性一致。
最后,在排出管18中设置有线束传感器28。线束传感器28由光栅单元28.1和镜子28.2组成。在此,光栅单元28.1的光源反射光到镜子28.2上,由镜子28.2反射的光然后又由光栅单元28.1的光传感器探测到。如果线束在排出管18中位于线束传感器28的区域中,则光由线束阻碍或至少部分减弱并且光传感器记录下,线束位于排出管18中。因为线束传感器28在排出管18中的位置已知,则当确定光线阻碍光或不阻碍光的时间点时,可记录线束端部的位置。借助于所获知的线束端部的位置,则可更准确地进行续接过程。
在图6中示出的线束引导元件6的实施例中,排出管18具有侧臂29。该侧臂29通向线束端部制备设备30,其在此仅示意性地示出。如果例如在线束断裂之后重新纺线,然后如上文说明的那样,线束端部被吸入线束引导单元6中。如果现在在侧臂29处施加负压,则线束端部经由侧臂29到达线束端部制备设备30,在此剪短线束端部并且部分推迟纤维的旋转。线束端部现在略微被拉回,使得其不再处于侧臂29中。为了继续续接线束端部,现在在排出管18的主臂31中施加负压并且如上文所述的那样继续。
图7中示出了线束出口元件19的备选的实施例的侧视图。该线束出口元件19设有空气引导元件32。如果现在将压缩空气吹入线束出口元件19与排出管18之间,则在压缩空气流中通过空气引导元件32产生空气涡流,借助于该空气涡流在线束中产生卷绕、通常是Z-卷绕或者卷绕保持在线束中并且不会自己松开。但空气引导元件32也可与排出管18相关联,或者部分与线束出口元件19并且部分与排出管18相关联。
图8、图9和图10示出了线束引导单元6的不同实施例的横截面,其中,横截面在入口23的区域中。在图8中,入口23构造成环状,这确保了线束有均匀的压缩空气环流并且特别好地处理线束。图9示出了半圆形的入口23,这种入口23尤其用于例如通过排出管18中的弯曲部26预先设定线束的一定的方向,并且压缩空气流应使线束沿该方向偏转。此外,图10示出了一种入口,其中,多个开口33沿着环形布置,其中为了清楚可见仅两个开口设有附图标记,入口23的这种设计方案提供了线束引导单元在入口23的区域中更好的稳定性。
此外,图11示出了另一线束引导单元6的横截面。在该线束引导单元6中,压缩空气喷嘴21直接通到入口23中。此外,压缩空气喷嘴21相对于排出管18和线束出口元件19的轴线偏置并且因此布置成具有与入口23相切的组分。通过该偏置地布置压缩空气喷嘴21,吹入的空气获得相切的组分,使得在此也产生空气涡流,具有上文说明的优点。也可考虑与入口垂直布置的压缩空气喷嘴与空气引导元件接合的组合方案,使得产生正确强度的空气涡流。
最后图12示出了另一线束引导单元6的横截面。相对于入口23,额外地,该线束引导单元6具有环状的空气腔22。压缩空气喷嘴21,类似于图7的实施例,与排出管18、线束出口元件19和环状的空气腔22的轴线偏置布置并且因此具有与入口23相切的组分。在此,吹入的空气也通过压缩空气喷嘴21的偏置布置具有相切的组分。这同样产生了具有上文说明的优点的空气涡流。
也可考虑图11和图12的实施例的组合。在此,这样吹入压缩空气,使得压缩空气的一部分首先流入环状的空气腔22中并且从此处首先到达入口23,压缩空气的另一部分直接被吹入入口23中。因此,压缩空气流的两部分又一同被吹到入口中,从而可产生特别有效的空气涡流。
本发明不限制于示出和说明的实施例。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变型以及特征的组合是可行的,即使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和说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线束引导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排出管(18)、线束出口元件(19)和压缩空气喷嘴(21),线束出口元件(19)与排出管(18)的一端连接,压缩空气喷嘴(21)的入口(23)构成排出管(18)和线束出口元件(19)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其特征在于:压缩空气喷嘴(21)的入口(23)为环状,和/或半圆形;并且/或具有若干个开口(33),开口(33)沿环形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其特征在于:压缩空气喷嘴(21)的入口(23)设有用于产生空气涡流的空气引导元件(32),空气引导元件(32)与排出管(18)和/或线束出口元件(19)相关联;并且/或压缩空气喷嘴(21)具有与入口(23)相切的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压缩空气管的压缩空气端口(20)或压缩空气联接部(24),压缩空气端口(20)或压缩空气联接部(24)与压缩空气喷嘴(2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其特征在于:排出管(18)和线束出口元件(19)之间形成有环形的空气腔(22);并且/或排出管(18)与线束出口元件(19)通过粘合连接,或焊接连接,或螺栓连接,或压力连接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其特征在于:排出管(18)在靠近线束出口元件(19)处设有弯曲部(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其特征在于:排出管(18)设有卷绕停止件(27)和/或至少一个线束传感器(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线束引导单元的固定件(7);并且/或设有负压端口(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其特征在于:排出管(18)的内直径(D)为2~4mm;并且/或入口(23)的厚度(T)为排出管(18)的内直径(D)的1.5~8%。
10.一种自由端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纺纱站(1),每个纺纱站(1)包括纺纱设备(3)、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6)、分离罗拉(5)、线圈单元和线束续接单元,线束引导单元(6)与纺纱设备(3)连接,分离罗拉(5)位于线束引导单元(6)和线圈单元之间,线束续接单元与线圈单元相邻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由端纺纱机,其特征在于:线圈单元包括闪光单元(9)、十字线圈(10)、线圈支架(11)和驱动罗拉(12),十字线圈(10)位于线圈支架(11)上,驱动罗拉(12)位于十字线圈(10)下方以驱动十字线圈(10)转动,闪光单元(9)位于分离罗拉(5)和十字线圈(10)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由端纺纱机,其特征在于:线束续接单元包括马达(14)、吸取喷嘴(15)和线束捕捉器(16),吸取喷嘴(15)靠近十字线圈(10)设置,马达(14)与吸取喷嘴(15)连接以驱动吸取喷嘴(15)移动,线束捕捉器(16)位于闪光单元(9)和分离罗拉(5)之间。
13.一种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纺纱设备(3)生产线束(4),线束(4)由分离罗拉(5)经由线束引导单元(6)从纺纱设备(3)拉出,并由线圈单元卷起到十字线圈(10)上,需要续接线束(4)时,线束续接单元使线束端部(17)运动到线束引导单元(6),线束端部(17)由存在于纺纱设备(3)中的负压首先被吸入到线束引导单元(6),从线束引导单元(6)的压缩空气吸嘴(21)出来的压缩空气流支持时间上与续接线束(4)相配合地将线束端部(17)吸入到纺纱设备(3)中。
14.一种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引导单元(6)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线束引导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空气流产生空气涡流,借助于该空气涡流在线束(4)中产生和/或强化卷绕。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线束引导单元(6)的压缩空气吸嘴(21)出来的另一压缩空气流支持将线束端部(17)吸入到纺纱设备(3)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线束端部(17)被吸入到线束引导单元(6)和纺纱设备(3)中之后,在纺纱设备(3)的转杯(2)边缘处制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线束端部(17)在线束引导单元(6)之外手工制备和/或在线束端部制备设备(30)中制备,线束端部制备设备(30)与可移动的维护单元和/或纺纱站相关联。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拉回线束端部(17)之后,通过转动可逆的步进电动机和/或通过松开活结实现将线束端部(17)吸入到纺纱设备(3)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线束引导单元(6)中的排出管(18)中的至少一个传感器(28)获取线束端部(17)的位置,在考虑线束端部(17)的位置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压缩空气流。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运行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时间上间隔地通过压缩空气喷嘴(21)吹压缩空气流,以清洁线束引导单元(6)和/或纺纱设备(3)。
CN201710626331.XA 2016-07-28 2017-07-27 线束引导单元、自由端纺纱机和用于运行纺纱站的方法 Active CN107663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13963.7 2016-07-28
DE102016113963 2016-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3683A true CN107663683A (zh) 2018-02-06
CN107663683B CN107663683B (zh) 2022-06-07

Family

ID=59409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26331.XA Active CN107663683B (zh) 2016-07-28 2017-07-27 线束引导单元、自由端纺纱机和用于运行纺纱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9779B2 (zh)
EP (1) EP3276057B1 (zh)
CN (1) CN107663683B (zh)
DE (1) DE10201711689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7875A (zh) * 2018-08-31 2018-12-28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转杯纺纱机自动接头方法
CN113174665A (zh) * 2020-01-27 2021-07-27 里特机械公司 线束引导单元、自由端气流纺纱机和用于运行纺纱工位的方法
CN114645340A (zh) * 2020-12-18 2022-06-21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气流纺纱机的工位以及导纱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7056B (zh) 2021-06-10 2023-10-27 卓郎(江苏)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自由端转杯纺纱装置的纺纱箱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4356A (en) * 1976-08-05 1978-09-19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Open-end spinning apparatus
DE19624537A1 (de) * 1996-06-20 1998-01-02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s Fadenendes i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CN1197130A (zh) * 1997-04-24 1998-10-2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穿线装置
DE19718768A1 (de) * 1997-05-05 1998-11-12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Reinigen eines Fadenabzugsrohres
CN203440530U (zh) * 2013-08-07 2014-02-19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杯纺纱机降速接头控制装置
CN103924333A (zh) * 2014-04-17 2014-07-16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导引装置
CN103981606A (zh) * 2013-02-13 2014-08-13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机的纺纱部位
DE102013101988A1 (de) * 2013-02-28 2014-08-28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stelle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rns
CN104233530A (zh) * 2013-06-14 2014-12-24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喷嘴和装配有纺纱喷嘴的喷气式纺纱机的纺纱站
EP2918534A1 (de) * 2014-03-11 2015-09-16 Rieter Ingolstadt GmbH 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Übergeben eines Garnes an eine Anspinnvorrichtung
CN105088440A (zh) * 2014-05-13 2015-11-25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在自由端纺纱机的工位处对纱线进行单独生头操作的方法
EP2955256A1 (de) * 2014-06-12 2015-12-1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EP2980285A2 (de) * 2014-07-30 2016-02-0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stell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betrieb einer solch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62153B (de) * 1957-01-29 1959-07-23 Konrad Goetzfried Pneumatische Spinnvorrichtung
DE1785158C3 (de) * 1968-08-17 1979-05-17 Metallgesellschaft Ag, 6000 Frankfurt Runddiise zum Abziehen und Ablegen von Fäden zu einem Fadenvlies
DE2534816C3 (de) 1975-08-05 1979-12-20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7333 Ebersbach OE-Spinnmaschine
US4030280A (en) * 1976-01-07 1977-06-2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 Fiber blending, subdividing, and distributing system
CS199077B1 (en) * 1977-08-17 1980-07-31 Eduard Pallay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yarn from staple fibres in air vortex in a spinning tube
US4319448A (en) * 1979-04-13 1982-03-16 Instytut Wlokiennictwa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yarn
US4322942A (en) * 1980-07-29 1982-04-06 Vyzkumny Ustav Bavlnarsky Open-end spin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S232869B1 (en) * 1982-12-21 1985-02-14 Stanislav Didek Method of yarn spinning from staple fibres in air swirl and equipment for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EP0220546A1 (de) * 1985-10-15 1987-05-0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vorrichtung zum Offenend-Spinnen
JPS6385123A (ja) * 1986-09-22 1988-04-15 Murata Mach Ltd 紡績糸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5718110A (en) * 1993-02-12 1998-02-17 Novibra Gmbh Arrangement for open-end rotor spinning
JP2708000B2 (ja) * 1995-02-10 1998-02-0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装置
JP3132343B2 (ja) * 1995-07-11 2001-02-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ロータ式オープンエンド精紡機の糸継ぎ方法及び装置
DE10139072B4 (de) * 2001-08-09 2009-12-17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Serviceaggregat zum Wiederanspinnen von Arbeitsstellen einer Offenend-Spinnmaschine
DE102005022187A1 (de) * 2005-05-13 2006-11-16 Saurer Gmbh & Co. Kg Anspinnverfahren an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Spinnvorrichtung und Luftspinnmaschine
DE102005045703A1 (de) * 2005-09-19 2007-03-22 Wilhelm Stahlecker Gmbh Luftdüsenaggregat für eine Luftdüsenspinnvorrichtung
ITUA20163006A1 (it) * 2016-04-29 2017-10-29 Savio Macch Tessili Spa Dispositivo di filatura di tipo air-jet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14356A (en) * 1976-08-05 1978-09-19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Open-end spinning apparatus
DE19624537A1 (de) * 1996-06-20 1998-01-02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s Fadenendes i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CN1197130A (zh) * 1997-04-24 1998-10-28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穿线装置
DE19718768A1 (de) * 1997-05-05 1998-11-12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Reinigen eines Fadenabzugsrohres
CN103981606A (zh) * 2013-02-13 2014-08-13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机的纺纱部位
DE102013101988A1 (de) * 2013-02-28 2014-08-28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stelle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rns
CN104233530A (zh) * 2013-06-14 2014-12-24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喷嘴和装配有纺纱喷嘴的喷气式纺纱机的纺纱站
CN203440530U (zh) * 2013-08-07 2014-02-19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杯纺纱机降速接头控制装置
EP2918534A1 (de) * 2014-03-11 2015-09-16 Rieter Ingolstadt GmbH Spinn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Übergeben eines Garnes an eine Anspinnvorrichtung
CN103924333A (zh) * 2014-04-17 2014-07-16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导引装置
CN105088440A (zh) * 2014-05-13 2015-11-25 里特捷克有限公司 在自由端纺纱机的工位处对纱线进行单独生头操作的方法
EP2955256A1 (de) * 2014-06-12 2015-12-16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EP2980285A2 (de) * 2014-07-30 2016-02-03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Spinnstelle einer luftspinnmaschine sowie betrieb einer solche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7875A (zh) * 2018-08-31 2018-12-28 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转杯纺纱机自动接头方法
CN113174665A (zh) * 2020-01-27 2021-07-27 里特机械公司 线束引导单元、自由端气流纺纱机和用于运行纺纱工位的方法
CN114645340A (zh) * 2020-12-18 2022-06-21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气流纺纱机的工位以及导纱件
CN114645340B (zh) * 2020-12-18 2023-12-22 卓郎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气流纺纱机的工位以及导纱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30624A1 (en) 2018-02-01
CN107663683B (zh) 2022-06-07
DE102017116893A1 (de) 2018-02-01
EP3276057A1 (de) 2018-01-31
US10689779B2 (en) 2020-06-23
EP3276057B1 (de) 2020-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3683A (zh) 线束引导单元、自由端纺纱机和用于运行纺纱站的方法
EP1184495A3 (en) Machin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re yarn
JP6180809B2 (ja) エアジェット紡績機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01600826B (zh) 气流纺纱装置
JP6045577B2 (ja) 粗糸を製造する粗紡機並びにスライバに準備紡績する方法
CN100402719C (zh) 气流纺纱机重新接头的方法和装置
CN88101866A (zh) 在纺纱装置中用气动扭转装置连接纱线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0445441C (zh) 生产包芯纱的装置
US10829338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orkstation of a spinning machine or winding machine
EP2573022B1 (en) Yarn winding machine
CN101498067B (zh) 气流纺纱装置
EP1072702A3 (en) Spinning device and method
US7281366B2 (en) Arrangement device for producing a spun thread
US6705072B2 (en) Spinning device
CN106133221B (zh) 用于抽出以及处理线束的设备
US20060254435A1 (en) Arrangement for producing a spun thread
CS276711B6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end of the yarn for spinning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US20010022072A1 (en) Single-sided ring spinning frame with sliver accommodating cans,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slivers to such frame
CN111826752B (zh) 一种熔喷超细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系统
CN103030032B (zh) 制造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工位的吸嘴
CN1087316A (zh) 除去终端卷绕纱圈的装置
JPS60252729A (ja) オープンエンド紡維装置の紡績再開のための所定の長さに切断した糸端部を準備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1260583B (zh) 将纱线端导入喷射纺纱机纺纱喷嘴的方法和装置
CN111118622A (zh) 用于抽出和卷绕熔纺纱线组的装置
CN220149746U (zh) 一种纱线表面去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