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9086B - 定子制造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定子制造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59086B CN107659086B CN201710599976.9A CN201710599976A CN107659086B CN 107659086 B CN107659086 B CN 107659086B CN 201710599976 A CN201710599976 A CN 201710599976A CN 107659086 B CN107659086 B CN 1076590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cess portion
- torsion
- straight part
- insertion recess
- bending fix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6—Embedding prefabricated windings in machines
- H02K15/062—Windings in slots; salient pole windings
- H02K15/064—Windings consisting of separate segments, e.g. hairpin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14—Windings consisting of separate elements, e.g. bars, hairpins, segments, half coils
- H02K15/0421—Windings consisting of separate elements, e.g. bars, hairpins, segments, half coils consisting of single conductors, e.g. hairpins
- H02K15/0428—Windings consisting of separate elements, e.g. bars, hairpins, segments, half coils consisting of single conductors, e.g. hairpin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r apparatus for simultaneously twisting a plurality of hairpi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windings, prior to mounting into machines
- H02K15/0414—Windings consisting of separate elements, e.g. bars, hairpins, segments, half coils
- H02K15/0421—Windings consisting of separate elements, e.g. bars, hairpins, segments, half coils consisting of single conductors, e.g. hairp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子制造方法和设备。定子制造设备(30)配备有:作为扭转和弯曲夹具的心轴(32a‑32d);具有形成在其内部的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和抽吸流动路径(72)的内部引导件(50);和具有形成在其内部的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的外部引导件(52)。另外,所述心轴(32a‑32d)具有形成有插入凹部(36a‑36d)的收纳构件(34a‑36d),并且所述收纳构件(34a‑34d)中形成有横向孔(46),所述横向孔(46)允许所述插入凹部(36a‑36d)的内部彼此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扭转并弯曲线圈节段来制造定子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定子是已知的,其中每个线圈节段(下文简称为“节段”)插入到沿着环形定子芯的圆周方向形成的多个槽中的两个槽内。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节段都包括第一笔直部分、与第一笔直部分平行并面对面地延伸的第二笔直部分以及从第一笔直部分连续至第二笔直部分的弯曲的转弯部分,由于该原因,每个节段都表现出基本U形形式。由于所述多个槽以放射状方式形成,例如,第一笔直部分面向定子芯的内圆周侧,而第二笔直部分面向定子芯的外圆周侧。
第一笔直部分和第二笔直部分都从槽突出。突出部分在平行状态下被扭转并弯曲。在日本专利No.3589134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执行这种扭转和弯曲的定子线圈扭转装置。该定子线圈扭转装置包括能够旋转的多个单独环形扭转和弯曲夹具。在每个夹具中形成有插入凹部,并且第一笔直部分和第二笔直部分插入到相互不同的插入凹部中。在这种状态下,使扭转和弯曲夹具旋转,结果将节段扭转。
之后,通过适当的方法(诸如TIG焊接等)将第一笔直部分和第二笔直部分的从槽突出的端部结合至已经以与以上描述相同的方式的扭转和弯曲的另一个节段的第一笔直部分和第二笔直部分的端部。通过以这种方式进行结合,在这些节段之间形成电气通路。而且,这些节段的除了第一笔直部分和第二笔直部分的端部之外的部分预先覆盖有绝缘涂层。
发明内容
可以假定,当将第一笔直部分或第二笔直部分的端部插入到插入凹部内时,该端部的引导边缘部分往往与插入凹部的开口附近的部位干涉。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情况下,担心由于对前边缘部分的切削而产生的碎片可能进入到插入凹部内或扭转和弯曲夹具中的相邻夹具之间。在保留在插入凹部内的这种碎片变成粘附至之后将扭转并弯曲的节段的情况下,当执行上述的扭转和弯曲步骤时,这些碎片可能变得夹在这些节段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在应该绝缘的部位处将发生导电。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子制造方法,该定子制造方法能够在应该绝缘的节段的位置处维持绝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实现上述制造方法的定子制造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定子制造方法,该定子制造方法通过扭转并弯曲线圈节段而获得定子,其中,所述线圈节段的第一笔直部分和第二笔直部分插入沿着定子芯的圆周方向形成的槽内,该定子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笔直部分或所述第二笔直部分的从所述槽暴露出的端部插入分别形成在多个扭转和弯曲夹具中的插入凹部内,之后通过使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旋转而扭转并弯曲所述线圈节段;以及
将所述第一笔直部分或所述第二笔直部分的所述端部从所述插入凹部分离开,之后同时对所有所述插入凹部的内部进行抽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定子制造设备,该定子制造设备被构造成通过扭转并弯曲线圈节段而获得定子,其中,所述线圈节段的第一笔直部分和第二笔直部分插入沿着定子芯的圆周方向形成的槽内,该定子制造设备包括:
多个扭转和弯曲夹具,所述多个扭转和弯曲夹具被构造成能被旋转并且具有形成有插入凹部的收纳构件,所述第一笔直部分或所述第二笔直部分的从所述槽暴露出的端部插入所述插入凹部;以及
抽吸单元,该抽吸单元被构造成对所述插入凹部的内部进行抽吸;
其中,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的所述收纳构件同心地布置,并且所述抽吸单元被构造成同时对所有所述插入凹部的所述内部进行抽吸。
这样,在本发明中,在已经扭转并弯曲线圈节段之后,对插入有线圈节段的第一笔直部分和第二笔直部分的插入凹部的内部进行抽吸。在将所述第一笔直部分和第二笔直部分插入所述插入凹部内时,可能对第一笔直部分或第二笔直部分进行切削,由此产生碎片,并且如果这种碎片保留在插入凹部中,通过这种抽吸将这些碎片从插入凹部导出。
当这样进行处理时,由于从插入凹部排出碎片,因此之后在随后扭转并弯曲其他线圈节段时可避免这种碎片粘附于线圈节段。因此,能够避免由于这些碎片而在节段之间形成电气通路,或者换言之,能够避免在应该绝缘的部位处发生导电。
为了能够对所述插入凹部进行抽吸,该抽入凹部可以利用连接至所述抽吸单元的抽吸管覆盖。另选地,可以将内部引导件布置在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中的最内扭转和弯曲夹具的内部,并且可以将外部引导件布置在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的最外扭转和弯曲夹具的外部。另外,可以在所述内部引导件和所述外部引导件中的任一个内形成抽吸流动路径。在这种情况下,连通孔可以形成在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的收纳构件的相应侧壁上,以允许所述插入凹部与所述抽吸流动路径连通。
在这种抽吸流动路径形成在内部引导件或外部引导件中的情况下,上述抽吸管变成不必要。因而,获得了定子制造设备的构造得以简化的优点。
当对所述插入凹部的所述内部进行抽吸时,可以从与进行抽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将流体介质供应到所述插入凹部。为此,可以在所述内部引导件和所述外部引导件中的任一个中形成被构造成与所述插入凹部连通的供应流动路径,可以借助于所述供应流动路径从与进行抽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将流体介质供应至所述插入凹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抽吸作用产生的拉力和由于流体介质产生的挤压力都作用在保留在所述插入凹部中的碎片上。因为拉力作用的方向和挤压作用的方向彼此不同,因此由于组合力而更容易将碎片抽走。结果,更容易将碎片从插入凹部清除。
另外,当扭转和弯曲所述线圈节段时,可以将流体介质供应到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中的相邻扭转和弯曲夹具之间。用于这种流体介质的供应源可以与将流体介质供应至插入凹部的供应源不同,但是为了简化构造,优选使用相同供应源。
假定碎片和其他外来物质可能进入并侵入扭转和弯曲夹具的相邻夹具之间。因此,将流体介质供应至相邻扭转和弯曲夹具之间。通过从流体介质接收挤压力,使得这种碎片和外来物质难以进入扭转和弯曲夹具之间。更具体地说,可以防止碎片侵入扭转和弯曲夹具之间。结果,能够避免对扭转和弯曲夹具旋转的任何妨碍。
而且,为了将流体介质供应到扭转和弯曲夹具中的相邻夹具之间,可以在收纳构件中形成通孔,流体介质供应单元可连接至该通孔。
在所述外部引导件或所述内部引导件上优选设置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内部引导件相对升高或降低所述外部引导件的升降单元。通过以这种方式升降,例如,可以将供应流动路径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位置处,或者另选地设置在连通孔的位置处。因此,由于无需在外部引导件或内部引导件中形成多个供应流动路径,因此定子制造设备的构造得以简化。
此外,优选设置挡板,从而当扭转和弯曲线圈节段时,通过所述挡板覆盖所述插入凹部。在这种情况下,当进行抽吸时,防止大气空气从所述插入凹部(第一笔直部分或第二笔直部分插入该插入部分内)的插入开口(开口)吸入。因此,增强了从插入凹部进行的抽吸作用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所述定子制造设备被构造成包括抽吸单元,并且在已经扭转并弯曲所述线圈节段之后对所述插入凹部的内部(其中所述线圈节段的第一笔直部分和第二笔直部分插入该插入凹部的内部)进行抽吸。即使由于插入第一笔直部分或第二笔直部分时发生切削而产生碎片,通过这种抽吸作用也将这些碎片从所述插入凹部移除。
因而,之后当随后扭转和弯曲其他线圈节段时,能够避免这种碎片粘附于线圈节段。因此,在线圈节段中,能够避免由于这种碎片而引发电气通路。换言之,可以在线圈节段应该绝缘的部位处维持绝缘。
附图说明
从如下结合附图给出的描述将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以图示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是形成用于定子的电磁线圈的线圈节段(节段)的示意性总体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制造设备的主要部件的竖直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定子制造设备的主要部件的放大竖直剖视图;
图4是放大竖直剖视图,该视图示出了构成图2的定子制造设备的外部引导件相对于内部引导件相对升起的状态,并示出了覆盖第一至第四插入凹部的挡板;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制造设备的主要部件的竖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关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定子制造方法的定子制造设备来详细描述该定子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在如下描述中,将线圈节段简称为“节段”。另外,术语“直径方向”中的直径是指用作布置稍后描述的第一至第四收纳构件的位置的同心圆的直径。
首先将描述定子。图1是仅仅示出了插入到定子芯20(参见图2)内的节段10的示意性总体立体图。节段10包括第一笔直部分12、相对于第一笔直部分12平行地延伸的第二笔直部分14和介于第一笔直部分12和第二笔直部分14之间的转弯部分16。转弯部分16被弯曲成从第一笔直部分12延伸至第二笔直部分14,因此节段10为基本U形。
在转弯部分16上形成有曲折的曲柄部分18。由于该曲柄部分18,在沿着定子芯的直径方向上的方向上在节段10中产生偏离。
对于以上述方式成形的节段10,第一笔直部分12插入设置在如图2所示的定子芯20中的多个单独槽(未示出)中的一个槽内,而第二笔直部分14插入另一个槽内。结果,节段10在两个槽之间形成了电气通路。更具体地说,在插入第一笔直部分12的槽和插入第二笔直部分14的槽之间产生了导电状态。下面,如果不是特别需要在第一笔直部分12和第二笔直部分14之间进行区分,则将它们简称为“笔直部分”。
之后,通过将多个笔直部分结合至彼此,则形成了由多个单独节段10构成的线圈。结果,构成了定子。多个笔直部分沿着定子芯20的直径方向平行地布置在槽内。另外,在其中一个槽内,第一层至第四层的四个笔直部分从内圆周侧到外圆周侧彼此并排地布置。
如图2所示,对于节段10,其第一笔直部分12和第二笔直部分14被以直立姿势插入槽内,从而使得第一笔直部分12和第二笔直部分14面向下而转弯部分16面向上,并且在该状态下将节段10扭转。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用于扭转节段10以获得定子的定子制造设备。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制造设备30的主要部件的竖直剖视图。定子制造设备30配备有未示出的保持夹具,该保持夹具保持定子芯20,在该定子芯20中,节段10的第一笔直部分12和第二笔直部分14插入槽内。保持夹具能够在未示出的升降机构的作用下上下移动。
该定子制造设备30包括采取夹持插入到槽内的笔直部分并且扭转节段10的扭转和弯曲夹具形式的第一心轴32a至第四心轴32d。第一心轴32a至第四心轴32d为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的中空本体,每个心轴都收纳从槽突出的第一笔直部分12或第二笔直部分14。更具体地说,在细长的并直径方向上较小的且沿着笔直部分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收纳构件34a被设置成在最内侧第一心轴32a上朝向定子芯20突出。笔直部分插入形成在第一收纳构件34a内的第一插入凹部36a内。
类似地,第二收纳构件34b、第三收纳构件34c和第四收纳构件34d分别设置在第二心轴32b、第三心轴32c和第四心轴32d中。另外,第二插入凹部36b、第三插入凹部36c和第四插入凹部36d形成在第二收纳构件34b、第三收纳构件34c和第四收纳构件34d内。
在最内侧第一心轴32a中,从第一收纳构件34a向下形成了在直径方向上向内突出的凸缘40。第一收纳构件34a设置在凸缘40的直径最外侧。另一方面,在最外侧第四心轴32d上,从第四收纳构件34d向下形成了在直径方向上向外突出的凸缘42。第四收纳构件34d设置在凸缘42的直径最内侧。
另外,第二心轴32b的第二收纳构件34b和第三心轴32c的第三收纳构件34c穿过限定在第一收纳构件34a和第四收纳构件34d之间的间隙。因而,第一收纳构件34a(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收纳构件34d(第四插入凹部36d)同心地布置。
在第一收纳构件34a、第二收纳构件34b和第三收纳构件34c中的每个中形成有在直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通孔44a、第二通孔44b和第三通孔44c。第一通孔44a、第二通孔44b和第三通孔44c以直线形状相连。换言之,第一通孔44a经由第二通孔44b与第三通孔44c连通。
另外,在第一收纳构件34a至第四收纳构件34d中,在直径方向上贯穿的横向孔46(连通孔)分别形成在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底部附近的位置处。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内部通过横向孔46彼此连通。
旋转驱动源(如未示出的伺服电动机等)单独地附装至以上构成的第一心轴32a至第四心轴32d。因此,第一心轴32a至第四心轴32d能够彼此独立地旋转。
定子制造设备30进一步配备有布置在第一心轴32a的内部的内部引导件50和布置在第四心轴32d的外部的外部引导件52。内部引导件50包括轴部54和圆盘状部分56,轴部54插入在第一心轴32a内,圆盘状部分56被设置成具有大于轴部54的直径的直径。
轴部54的外部直径基本等于第一心轴32a的内部直径。另外,圆盘状部分56的外部直径基本等于通过将多个第一收纳构件34a的内壁连接至彼此形成的假想圆的直径。因此,内部引导件50整体容纳在第一心轴32a内。
第一环形凹槽58和第二环形凹槽60形成在圆盘状部分56的侧圆周壁中,并且磨损环62和毛毡环64分别容纳在第一环形凹槽58和第二环形凹槽60中。磨损环62增强了第一收纳构件34a和圆盘状部分56的侧圆周壁之间的润滑能力。此外,毛毡环64实现了捕获外来物质的作用,以便防止这些外来物质侵入下面的磨损环62。
与第一收纳构件34a的数量对应的多个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形成在轴部54和圆盘状部分56中。各个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从位于轴部54下面的未示出的收集通道分支出,并且沿着延伸方向延伸以避开轴部54的轴心。另外,在圆盘状部分56中,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被弯曲成沿着圆盘状部分56的直径方向延伸,并且被进一步略微向上弯曲而绕过磨损环62和毛毡环64。
未示出的压缩空气供应源(流体介质供应单元)连接至收集通道,并且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在圆盘状部分56的侧圆周壁上开口。更具体地说,在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中,其位于轴部54下面的部分形成了压缩空气(流体介质)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而其位于圆盘状部分56内的部分形成了下游侧。
这些开口的位置位于毛毡环64上方。这些开口的位置对应于形成在第一收纳构件34a中的第一通孔44a的位置。
另外,抽吸流动路径72形成在轴部54和圆盘状部分56中。在轴部54中,抽吸流动路径72沿着轴部54的轴心延伸。如上所述,由于多个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避开了该轴心,因此容易彼此分开地形成抽吸流动路径72和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
尽管从图示中省略了,但是抽吸单元(诸如抽吸泵等)在轴部54下方的位置处连接至抽吸流动路径72。随着抽吸单元上电,在轴部54中产生了向下指向的空气流。更具体地说,在抽吸流动路径72中,轴部54的下部区域形成了下游侧。
在圆盘状部分56的内部中,抽吸流动路径72在与第一收纳构件34a的数量对应的多个位置处在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的上面分支。分支的抽吸流动路径72朝向第一收纳构件34a延伸并在圆盘状部分56的侧圆周壁处开口。这些开口的位置对应于形成在第一收纳构件34a中的横向孔46的位置。
能够打开和关闭的挡板74设置在内部引导件50中。当挡板74打开时,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上开口被暴露出,而当挡板74关闭时,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上开口被挡板74覆盖。
另一方面,外部引导件52为形成有在竖直方向上贯穿的插入孔80的环形本体。内部引导件50插入到插入孔80内。第一收纳构件34a至第四收纳构件34d插设在内部引导件50的圆盘状部分56的侧圆周壁与外部引导件52的插入孔80的内圆周壁之间。第三环形凹槽82和第四环形凹槽84从下面开始顺序地形成在插入孔80的内圆周壁上。磨损环86和毛毡环88分别容纳在第三环形凹槽82和第四环形凹槽84内。
另外,用于避免与第四心轴32d的凸缘42干涉的环形凹部90形成在外部引导件52的下端表面上。
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形成在外部引导件52的内部中。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在环形凹部90的附近沿着环形凹部90的直径方向延伸,之后略微向上弯曲。未示出的压缩空气供应源(流动介质供应单元)连接至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的上游侧。更具体地说,压缩空气从同一压缩空气供应源分别供应至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和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
另外,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的下游侧在插入孔80的内圆周壁上开口。因而,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的下游侧开口面向第四收纳构件34d。
未示出的空气气缸(升降单元)设置在外部引导件52上。伴随着空气气缸的杆的伸出或缩回,外部引导件52相对于内部引导件50相对地上升或下降。
定子制造设备30进一步包括多个单独收纳夹具(一个都没有示出),所述收纳夹具用于收纳节段10的剩余笔直部分(对于该节段10来说,其一个笔直部分已经插入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中的任一个内)。更具体地说,例如,当其中一个节段10的第一笔直部分12插入第一插入凹部36a内时,其第二笔直部分14插入收纳夹具的插入凹部内,而不插入第二插入凹部36b至第四插入凹部36d中的任何一个内。当笔直部分沿着其轴向方向移位时,收纳夹具与笔直部分一体地移位。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定子制造设备30基本如以上所述的方式构成。接下来,将针对用于制造定子的方法来描述定子制造设备30的操作和效果。
为了获得该定子,首先,将一个单独节段10的第一笔直部分12和第二笔直部分14分开地插入设置在定子芯20中的多个槽当中的两个不同槽内。重复该操作,直到完成将预定数量的节段10插入到槽内。当然,可以一次将多个节段插入到槽内。
接下来,通过保持夹具保持定子芯20,以将这些节段保持在直立姿势中,且第一笔直部分12和第二笔直部分14面向下而转弯部分15面向上。由此,产生图2中所示的状态,其中定子芯20的旋转被停止,并且将定子芯20的定位固定。
在该状态之前或之后,将压缩空气供应源上电。供应到内部引导件50的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的压缩空气从轴部54的内部流到圆盘状部分56内,并继续流向第一收纳构件34a。
在该时间点,如图2和3所示,将外部引导件52相对于内部引导件50定位在下降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与第一通孔44a连通。由于第一通孔44a经由第二通孔44b与第三通孔44c连通,因此供应到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的压缩空气进入第一通孔44a并到达第三通孔44c。
在这种情况下,在圆盘状部分56的侧圆周壁和第一心轴32a的侧壁之间存在轻微空隙。因而,从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的开口导出的一部分压缩空气进入该空隙并环绕该空隙。类似地,从第一通孔44a位于第二通孔44b侧的出口导出的一部分压缩空气进入第一心轴32a和第二心轴32b的侧壁之间的空隙并环绕该空隙,并且从第二通孔44b位于第三通孔44c侧的出口导出的一部分压缩空气进入第二心轴32b和第三心轴32c的侧壁之间的空隙并环绕该空隙。此外,从第三通孔44c面向第四收纳构件34d的出口导出的压缩空气进入第三心轴32c和第四心轴32d的侧壁之间的空隙并环绕该空隙。
另一方面,供应至外部引导件52的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的压缩空气流向第四收纳构件34d,之后通过开口流入外部引导件52的插入孔80内,并且被引导到形成在外部引导件52的插入孔80的内圆周壁和第四收纳构件34d之间的空隙内。
接下来,相对于第一心轴32a至第四心轴32d相对降低保持夹具。因而,如图3所示,多个节段10的笔直部分中的一些笔直部分进入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中的任一个内。在从槽突出的笔直部分当中,位于最内第一层的笔直部分插入到第一插入凹部36a内,从第二层突出的笔直部分插入第二插入凹部36b内。类似地,分别从第三层和最外第四层突出的笔直部分分别插入第三插入凹部36c和第四插入凹部36d内。另外,各个节段10的其余笔直部分插入上述未示出的收纳夹具的插入凹部内。
在将它们插入时,假定笔直部分的下引导边缘部分会与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上开口边缘部分接触,从而导致发生切屑并产生碎片。即使发生了这种情况,从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供应的压缩空气在圆盘状部分56的侧圆周壁和第一收纳构件34a的侧壁之间、第一收纳构件34a的侧壁和第二收纳构件34b的侧壁之间、第二收纳构件34b的侧壁和第三收纳构件34c的侧壁之间以及第三收纳构件34c的侧壁和第四收纳构件34d的侧壁之间导出。另外,从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供应的压缩空气在第四收纳构件34d的侧壁和外部引导件52的插入孔80的内圆周壁之间导出。由于所述压缩空气,防止了这些碎片和外来物质等进入形成在上述构件和部位之间的空隙内。
即使外来物质等进入这些空隙,这些物质也被毛毡环63捕获。结果,由于防止了这种外来物质到达磨损环62,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外来物质侵入磨损环62。
尽管还可以假定碎片可能掉入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中的任一个内,但是从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供应压缩空气并借助于抽吸流动路径72进行抽吸,则可以将这些碎片清除。稍后将描述关于此点的细节。
在将节段10的一个笔直部分插入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中的任一个并且将其余笔直部分插入收纳夹具的插入凹部内之后,执行节段10的扭转和弯曲。更具体地说,通过给所有伺服电动机上电,使第一心轴32a至第四心轴32d旋转。而且,例如将第一心轴32a和第三心轴32c的旋转方向设置为与第二心轴32b和第四心轴32d的旋转方向相反。结果,笔直部分插入最内第一层(第一插入凹部36a)内以及最内开始的第三层(第三插入凹部36c)内的节段10、以及笔直部分插入最内开始的第二层(第二插入凹部26b)内和最外第四层(第四插入凹部36d)内的节段10被在相反方向上扭转。
定子芯20从上述下降状态逐渐连续地下降。由于以这种方式下降并通过第一心轴32a至第四心轴32d的旋转,节段10被以倾斜方式扭转和弯曲。
在这样扭转和弯曲的过程当中,从位于外圆周侧的第四心轴32d到第二心轴32b顺序地进行下降,在它们下降之后,可以将已经下降的第四心轴32d、第三心轴32c和第二心轴32b的旋转停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只执行了位于内圆周侧的节段10的扭转和弯曲,因此可以避免笔直部分突出的量变得小于位于内圆周侧的笔直部分的突出量的情况。而且,由于该原因,第二心轴32b、第三心轴32c和第四心轴32d可以均分别设置有升降机构,这些升降机构能够分开地升高和降低第二心轴32b、第三心轴32c和第四心轴32d。
由于上述的扭转和弯曲,各个节段10的所有端部都被扭转和弯曲。之后,将保持夹具和定子芯20相对于第一心轴32a至第四心轴32d相对升高,并且与此同时,如图4所示,将笔直部分从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分离开。之后,将从槽暴露出的笔直部分结合至彼此,由此在节段10之间形成电气通路。结果,获得了其中相连节段10构成电磁线圈的定子。
另一方面,将布置在内部引导件50上的挡板74关闭。结果,将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上开口覆盖。
另一方面,给空气气缸上电,并且使其杆缩回。因而,外部引导件52相对于内部引导件50相对升高,从而使得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的开口的位置与形成在第四收纳构件34d中的横向孔46的位置重合。在其升高过程中,可以停止从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供应压缩空气。
接下来,与从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向横向孔46供应压缩空气一起,给抽吸单元(抽吸泵等)上电。由于抽吸流动路径72的开口在面向第四收纳构件34d的横向孔46的方向上开口,并且第一插入凹部36a的内部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内部经由横向孔46彼此连通,所以压缩空气同时从最外的第四收纳构件34d的横向孔46供应至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并且与此一起,相对于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通过最内的第一收纳构件34a的横向孔46同时进行抽吸。
此时,由于挡板74覆盖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上开口,避免了从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上开口抽吸大气空气。因此,有效地抽吸第一插入凹部36a的内部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内部。
与这种方式供应压缩空气一起,从与供应压缩的位置面对对的位置进行抽吸,由此在第一插入凹部36a的内部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内部产生从供应压缩空气的位置流到进行抽吸的位置的空气流。在碎片掉落到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内的情况下,由于压缩空气引起的挤压力以及由于抽吸产生的拉力都作用在碎片上。因而,将碎片夹带在空气流中。更具体地说,碎片通过横向孔46移动到抽吸流动路径72侧,并且进一步进入抽吸流动路径72。由于以上动作,将碎片从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排出。
即使在对插入到另一个定子芯20的槽内的节段10进行扭转和弯曲时,也进行如上所述的相同操作。此时,由于已经从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内移除任何碎片,因此避免了这些碎片粘附到笔直部分。因此,在节段10中,能够避免由于这些碎片而形成不必要的电气通路。
接下来,将参照图5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定子制造设备100。基本上,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1至图4所示的组成元件对应的组成元件由相同名称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在内部引导件102的内部中仅形成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限定在内部引导件102的圆盘状部分104和第一心轴32a的凸缘40之间的空间进行压缩空气到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的供应。
另外,在外部引导件52中仅形成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此外,定子制造设备100包括连接至抽吸单元(抽吸泵等)的抽吸管106。未示出的柔性管连接在抽吸管106和抽吸泵之间。因此,可以将抽吸管106移动到所有任意位置。
在定子制造设备100中,在节段10的扭转和弯曲过程中,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从内部引导件102中的第一供应流动路径70和外部引导件52的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供应压缩空气。因而,可以防止外来物质和碎片侵入上述位置处。
在完成节段10的扭转和弯曲并且已经将笔直部分已经被从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分离开之后,将外部引导件52相对于内部引导件102相对升高,从而使得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的位置与第四收纳构件34d的横向孔46的位置重合。另一方面,抽吸管106相对于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上开口以覆盖关系布置。
在这种状态下,压缩空气经由第二供应流动路径92供应到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中,并且通过抽吸管106对第一插入凹部36a的内部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的内部进行抽吸。在外来物质掉落到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内的情况下,由压缩空气引起的挤压力和由于抽吸作用产生的拉力都作用在外来物质上。结果,容易将外来物质从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抽走并排出。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接下来的扭转和弯曲操作过程中,同样避免了碎片粘附至节段10的笔直部分。这是因为如上所述这些碎片已经被从第一插入凹部36a至第四插入凹部36d移除。更具体地说,在这种情况下,同样能够避免由这种碎片在节段10中形成不必要的电气通路。
本发明不具体限于以上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脱离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抽吸流动路径72可以形成在外部引导件52中。
Claims (10)
1.一种定子制造方法,该定子制造方法通过扭转并弯曲线圈节段(10)而获得定子,其中,所述线圈节段(10)的第一笔直部分(12)和第二笔直部分(14)插入沿着定子芯(20)的圆周方向形成的槽内,该定子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笔直部分(12)或所述第二笔直部分(14)的从所述槽暴露出的端部插入分别形成在多个扭转和弯曲夹具(32a-32d)中的插入凹部(36a-36d)内,之后通过使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32a-32d)旋转而扭转并弯曲所述线圈节段(10);以及
将所述第一笔直部分(12)或所述第二笔直部分(14)的所述端部从所述插入凹部(36a-36d)分离开,之后同时对所有所述插入凹部(36a-36d)的内部进行抽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其中,当对所述插入凹部(36a-36d)的所述内部进行抽吸时,从与进行抽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将流体介质供应至所述插入凹部(36a-36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其中,当扭转并弯曲所述线圈节段(10)时,将流体介质供应到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32a-32d)中的相邻扭转和弯曲夹具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制造方法,其中,当扭转并弯曲的所述线圈节段(10)与所述插入凹部(36a-36d)分离时,通过挡板(74)覆盖所述插入凹部(36a-36d)。
5.一种定子制造设备(30),该定子制造设备被构造成通过扭转并弯曲线圈节段(10)而获得定子,其中,所述线圈节段(10)的第一笔直部分(12)和第二笔直部分(14)插入沿着定子芯(20)的圆周方向形成的槽内,该定子制造设备包括:
多个扭转和弯曲夹具(32a-32d),所述多个扭转和弯曲夹具被构造成能被旋转并且具有形成有插入凹部(36a-36d)的收纳构件(34a-34d),所述第一笔直部分(12)或所述第二笔直部分(14)的从所述槽暴露出的端部插入所述插入凹部(36a-36d)内;以及
抽吸单元,该抽吸单元被构造成对所述插入凹部(36a-36d)的内部进行抽吸;
其中,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32a-32d)的所述收纳构件(34a-34d)同心地布置,并且所述抽吸单元被构造成同时对所有所述插入凹部(36a-36d)的所述内部进行抽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制造设备(30),该定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布置在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32a-32d)中的最内扭转和弯曲夹具内部的内部引导件(50)和布置在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32a-32d)中的最外扭转和弯曲夹具外部的外部引导件(52);
其中,在所述内部引导件(50)和所述外部引导件(52)中的任一个内形成抽吸流动路径(72);并且
连通孔(46)形成在所述收纳构件(34a-34d)的相应侧壁上,并且被构造成允许所述插入凹部(36a-36d)与所述抽吸流动路径(7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制造设备(30),其中,在所述内部引导件(50)和所述外部引导件(52)中的任一个中形成被构造成与所述插入凹部(36a-36b)连通的供应流动路径(70,92);并且
该定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流体介质供应单元,该流体介质供应单元被构造成从与进行抽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将流体介质经由所述供应流动路径(70,92)供应至所述插入凹部(36a-36b)。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制造设备(30),其中,在所述收纳构件(34a-34c)中形成有通孔(44a-44c),将流体介质通过所述通孔(44a-44c)供应到所述扭转和弯曲夹具(32a-32d)中的相邻扭转和弯曲夹具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制造设备(30),其中,在所述外部引导件(52)或所述内部引导件(50)上设置有升降单元,该升降单元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内部引导件(50)相对升高或降低所述外部引导件(52)。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制造设备(30),该定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被构造成覆盖所述插入凹部(36a-36d)的挡板(74)。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45066A JP6305471B2 (ja) | 2016-07-25 | 2016-07-25 |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2016-145066 | 2016-07-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59086A CN107659086A (zh) | 2018-02-02 |
CN107659086B true CN107659086B (zh) | 2019-10-25 |
Family
ID=60989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99976.9A Active CN107659086B (zh) | 2016-07-25 | 2017-07-21 | 定子制造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73310B2 (zh) |
JP (1) | JP6305471B2 (zh) |
CN (1) | CN10765908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66466B2 (ja) * | 2018-03-22 | 2022-05-1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捻り曲げ装置 |
WO2020100311A1 (ja) * | 2018-11-16 | 2020-05-22 | 株式会社 東芝 | 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34014A (en) * | 1969-06-09 | 1974-09-10 | Photocircuits Corp | Method of making laminated wire wound/armatures |
US3641648A (en) * | 1970-08-20 | 1972-02-15 |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 Piece part handling apparatus |
US4160926A (en) * | 1975-06-20 | 1979-07-10 | The Epoxylite Corporation | Materials and impregnating compositions for insulating electric machines |
JPS56148812A (en) * | 1980-04-22 | 1981-11-18 | Hitachi Ltd | W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JPS589134A (ja) | 1981-07-10 | 1983-01-19 |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 給紙サイズ選択方法 |
US4449293A (en) * | 1982-01-08 | 1984-05-22 | Hitachi, Ltd. | Coil winding and inserting machine |
US4491281A (en) * | 1982-09-13 | 1985-01-01 | Ikari Machine Tool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wires |
US5118153A (en) * | 1991-03-06 | 1992-06-02 | H-Square Corporation | Hand-operated reciprocating bellows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pickup |
US5778512A (en) * | 1994-12-19 | 1998-07-14 | Nippondenso Co., Ltd. |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rotor of an electric rotary machine |
EP0804799B1 (de) * | 1995-01-20 | 1998-09-09 | David Finn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spulenanordnung |
EP0937304A1 (en) * | 1996-11-11 | 1999-08-25 | Metget AB | A coil manufacturing and attac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
JP3199068B2 (ja) * | 1999-03-31 | 2001-08-1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ステータの製造装置 |
US6944932B2 (en) * | 1999-08-27 | 2005-09-20 | Giovanni Fortuna | Method for making a self-locking knot in a stator lacing machine |
JP3589134B2 (ja) | 2000-01-12 | 2004-11-1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ステータ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3551378B2 (ja) * | 2001-12-26 | 2004-08-0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の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783659B2 (ja) * | 2002-06-25 | 2006-06-0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のセグメント順次接合ステータ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JP3786058B2 (ja) * | 2002-06-25 | 2006-06-1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のセグメント順次接合ステータ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4088921A (ja) * | 2002-08-27 | 2004-03-18 | Sanko Kiki Co Ltd | 巻線装置への電線供給装置 |
CN1692228A (zh) * | 2002-12-11 | 2005-11-02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回转式压缩机 |
JP3975947B2 (ja) * | 2003-03-07 | 2007-09-1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転電機の巻線の製造方法 |
US7343662B2 (en) * | 2003-09-18 | 2008-03-18 | Denso Corporation |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tator coil composed of conductor segments |
US7325764B2 (en) * | 2004-04-26 | 2008-02-05 | Globe Motor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field coils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KR100795020B1 (ko) * | 2006-08-08 | 2008-01-15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모터 및 모터 제조방법 |
US8302286B2 (en) * | 2008-09-30 | 2012-11-06 | Denso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ator winding |
CN102217169B (zh) * | 2008-10-06 | 2013-11-0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旋转电机 |
WO2010119519A1 (ja) * | 2009-04-15 | 2010-10-2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5428763B2 (ja) * | 2009-10-30 | 2014-02-26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WO2012081087A1 (ja) * | 2010-12-14 | 2012-06-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車両用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JP5702179B2 (ja) * | 2011-02-09 | 2015-04-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コイルセグ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
US20140030078A1 (en) * | 2011-04-05 | 2014-01-30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Sta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tator |
JP5648611B2 (ja) * | 2011-09-06 | 2015-01-07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装置 |
US10003232B2 (en) * | 2011-12-28 | 2018-06-19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US10284057B2 (en) * | 2012-06-22 | 2019-05-07 | Honda Motor Co., Ltd. | Stator manufacturing device and sta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
JP5997589B2 (ja) * | 2012-11-15 | 2016-09-28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分割コア型モータ、および分割コア型モータの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
JP5680159B1 (ja) * | 2013-08-29 | 2015-03-0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
2016
- 2016-07-25 JP JP2016145066A patent/JP6305471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21 US US15/656,157 patent/US1067331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7-21 CN CN201710599976.9A patent/CN107659086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8019448A (ja) | 2018-02-01 |
JP6305471B2 (ja) | 2018-04-04 |
US10673310B2 (en) | 2020-06-02 |
US20180026503A1 (en) | 2018-01-25 |
CN107659086A (zh) | 2018-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59086B (zh) | 定子制造方法和设备 | |
CN104454445B (zh) | 往复式压缩机 | |
CN105298800B (zh) | 线性压缩机 | |
CN105281515B (zh) | 线性压缩机以及线性电机 | |
US9668629B2 (en) | Vacuum cleaner | |
BR102015015302B1 (pt) | Compressor linear | |
CN110340855A (zh) | 手持式工具机 | |
JP2018504570A (ja) | ポンプ潤滑剤供給システム | |
CN102725531B (zh) | 涡旋压缩机及其喷出口加工方法 | |
CN100465436C (zh) | 用于压缩机的抽吸消声器 | |
CN106253533A (zh) | 马达以及压缩机 | |
JP6317561B2 (ja) | 繊維充填装置および繊維充填方法 | |
CN107503905A (zh) | 用于压缩机的滤声器 | |
CN103807167A (zh) | 涡旋式压缩机 | |
US11231025B2 (en) | Linear compressor | |
JP2017223136A (ja) |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 |
CN104421185A (zh) | 电动风机和具备它的电动吸尘器 | |
CN104100386B (zh) | 用于带有翻摆单元的内燃机的气体的进气管 | |
JP2018088824A (ja) | コイルの成形方法及びコイル用セグメントの成形装置 | |
US10724518B2 (en) | Gear pump | |
CN110836184A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US20220307503A1 (en) | Apparatuses for compressing a gaseous fluid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device | |
US20210260505A1 (en) | Filter assembly with minimized pressure with replaceable element therefore with integrated diverter endcap | |
JP2016020779A (ja) | 筒状部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圧縮機 | |
JP2012117409A (ja) | 圧縮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