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8514A - 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28514A CN107628514A CN201711092300.7A CN201711092300A CN107628514A CN 107628514 A CN107628514 A CN 107628514A CN 201711092300 A CN201711092300 A CN 201711092300A CN 107628514 A CN107628514 A CN 1076285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absorbing
- car
- gate
- step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涉及电梯制造领域,包括轿厢、钢丝绳、对重和曳引机,其中,所述轿厢包括轿门,在所述轿门靠近所述轿厢的内部空间的一侧表面上有用于操控所述轿门打开的控开部,所述控开部包括置手部和缓撞部,所述置手部为垂直所述轿门的表面向所述轿厢内部空间方向延伸的平面,所述缓撞部为自所述置手部的末端边缘向远离门接处一侧延展、并逐渐靠近至连接所述轿门的表面的弧形凸面,使得轿厢内的乘客在危险时刻能够从轿厢内部打开轿门,从而实现自救,一来提高曳引电梯在遇到意外情况时的安全性,二来也可以给予乘客更多可实现的自救力,减少曳引电梯遇到意外而发生人员伤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
背景技术
曳引电梯作为人们的隔层代步器械,普遍使用在大型商厦、办公楼等区域,然而很多时候就会发生一些或大或小的意外事故,从而危害到乘坐电梯的人的人身安全,例如,我们常常能听到曳引电梯在楼层之间突然停止运行的消息,又或者是当曳引电梯运行时,建筑物遇到突然断电而无法支持曳引电梯运行的情况,这样,不单是曳引电梯不能继续行进到正确位置打开轿门,包括与轿厢连接的换气风扇也将停止工作,这样使得轿厢变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由于通气不畅而导致乘客的昏厥、休克将直接影响乘客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使得轿厢内的乘客在危险时刻能够从轿厢内部打开轿门,从而实现自救,一来提高曳引电梯在遇到意外情况时的安全性,二来也可以给予乘客更多可实现的自救力,减少曳引电梯遇到意外而发生人员伤亡。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包括轿厢、钢丝绳、对重和曳引机,其中,所述轿厢包括轿门,在所述轿门靠近所述轿厢的内部空间的一侧表面上有用于操控所述轿门打开的控开部,所述控开部包括置手部和缓撞部,所述置手部为垂直所述轿门的表面向所述轿厢内部空间方向延伸的平面,所述缓撞部为自所述置手部的末端边缘向远离门接处一侧延展、并逐渐靠近至连接所述轿门的表面的弧形凸面,在所述轿厢的底部还有用于吸收所述轿厢坠落时地面给予的冲击力的防坠部,所述防坠部包括第一接触部和水平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下伸部和弧形部,所述下伸部为自所述轿厢两侧的侧面下边缘向下延伸的平面板,所述弧形部为自所述下伸部的下端相向延伸的弧形凸面板,所述水平接触部为连接两侧的所述弧形部的末端的水平平面板,在所述轿厢的厢底面靠近所述轿厢的侧面处有吸能部,所述吸能部包括用于供乘客踩站的站立板、用于支撑所述站立板的弹力件和防倒撑抵部,所述站立板为竖向截面是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向下延伸的弧形曲面的长条板,所述弹力件连接所述站立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厢底面,所述防倒撑抵部为自所述站立板远离所述轿厢的侧面一侧的端部竖直向下延伸的竖直条块,在所述站立板的上表面还有用于防止乘客站立时滑脚的稳站部,所述稳站部为自所述站立板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延伸的、间隔排列的矩形凹槽。
所述轿门靠近所述轿厢的内部空间的一侧表面就是内侧面,两侧的所述轿门关闭时的门缝处就是所述门接处,所述控开部位于两侧的所述轿门的内侧面上、靠近所述门接处,两侧的所述置手部之间留有空隙,以便于手指能够放置、安插进去,当所述轿厢遇到意外而停止运行并且所述轿门无法通过电力开关来开合时,所述轿厢内的乘客可以将手指放在两侧的所述置手部中间,使得手指扣住所述置手部,手掌贴住所述缓撞部,此时将两侧的所述控开部反向施力,实现两侧的所述轿门分开,从而保证所述轿厢内的乘客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来自救,避免人身伤亡发生,与此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所述控开部的时候,所述缓撞部的弧形表面可以降低乘客碰撞所述控开部而造成的磕碰伤害,当发生意外坠楼的情况时,所述防坠部可以吸收巨大冲击力,其中,首先通过两侧的所述第一接触部减缓初始阶段的冲击,再通过所述水平接触部的抵挡来吸收冲击,这样的两重吸能,能够削弱很大一部分冲撞效果;还可以踩踏至所述吸能部上来减小坠落冲撞力,乘客踩踏在所述站立板上,由于有所述防倒抵撑部的支撑,所述站立板不会倾倒,在所述站立板远离所述防倒抵撑部的末端可以通过抵触所述轿厢的侧面来保持姿态,所述防倒抵撑部可以具备一定的弹性伸缩量,即所述防倒抵撑部不是刚体,在电梯坠落的时候与所述弹力件配合共同抵撑站立于所述站立板上的乘客,并通过所述稳站部避免乘客在受到突然冲击时脚底打滑,与此同时,所述站立板为弧形曲面长条板,具备均衡受力的结构,在极端冲击情况下发生碎裂的同时实现吸能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所述防坠部内部有吸能部,所述吸能部包括吸能直条和吸能弯条,所述吸能直条为自所述轿厢的下表面竖直向下延伸至接触所述防坠部的直条杆,所述吸能弯条为自所述轿厢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接触所述防坠部的波浪形弯条杆。
所述吸能直条和所述吸能弯条可以间隔排列在所述防坠部的内腔中,所述吸能直条能够起到“硬撑”的抵撑效果,所述吸能弯条能够起到“柔撑”的抵撑效果,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既具备强力的支撑效果,也具备柔性,不至于支撑得太刚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所述置手部上有着力部,所述着力部为垂直所述置手部的表面向所述缓撞部靠近延伸的间隔排列的凹槽。
所述着力部可以避免乘客的手指在所述置手部上打滑,从而更好地施力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在所述置手部上还有用于防止手指滑脱的止滑条,所述止滑条为自所述置手部的末端向所述门接处一侧靠近的凸起条。
所述止滑条可以降低意外打滑发生的后果,当所述着力部不足以阻止施力者的手指打滑的时候,所述止滑条可以起到二次保险作用,通过凸起条来阻止手指的滑脱发生。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轿门包括门内腔,所述门内腔包括抵撑部,所述抵撑部包括第一抵撑面和第二抵撑面,所述第一抵撑面为自所述轿门的边缘自下而上、反向延伸的倾斜平面,所述第二抵撑面为自所述第一抵撑面的上边缘自上而下、相向延伸至所述轿门的边缘的倾斜平面,所述第一抵撑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抵撑面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抵撑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撑面更靠近所述轿厢的内部空间。
所述抵撑部可以理解成在水平方向上呈现为阶梯状,即所述第二抵撑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撑面更加靠近所述轿厢的内部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压踏杆,所述压踏杆包括用于抵撑所述抵撑部的抵撑块、用于施力下压的压踏块和用于连接所述抵撑块和所述压踏块的连接部。
所述压踏杆在两侧的所述轿门关闭之前放置在所述门内腔中,当两侧的所述轿门合上以后,所述抵撑块就位于所述门内腔中,所述压踏块就位于所述轿门的内侧面处,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轿门之间的门缝隙连接所述抵撑块和所述压踏块,当需要使用所述压踏块抵压所述抵撑部的时候,可以通过操作所述压踏块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来控制所述抵撑块所在位置,即所述压踏块是位于所述第一抵撑面还是所述第二抵撑面上,通过乘客在所述轿厢内对所述压踏块的施力下压,使得所述抵撑块下压所述抵撑部,配合所述控开部对所述轿门的分离作用,一起将所述轿门人为打开。与此同时,当所述抵撑块下降同样的高度时,倘若所述抵撑块位于不同的抵撑面上,所述轿门也会打开不同距离,即当所述抵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抵撑面时要比位于所述第二抵撑面时下降同样高度能拉开更多距离,为打开所述轿门提供了可选择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抵撑块为长方体型方块,所述压踏块上有压踏面和吸能部,所述压踏面为自所述压踏块的上表面两侧自下而上、相向延伸至连接的弧形凸面,所述吸能部为自所述压踏块的下表面靠近所述轿门一侧的边缘自下而上向所述压踏块的外侧延展的弧形面。
所述压踏面的弧形表面不仅可以均分受到的压力,提高结构强度,还可以增大施力面积,降低压强,还能避免磕碰带来的意外伤害。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压踏块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压踏块不倾斜的侧贴部,所述侧贴部为自所述压踏块的侧面靠近所述轿门一侧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压踏块一侧延展的平面。
当乘客在对所述压踏块施力的时候,所述侧贴部可以避免因施力不均匀而发生的所述压踏块侧倾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当所述轿厢遇到意外而停止运行并且所述轿门无法通过电力开关来开合时,可以对两侧的所述控开部反向施力,实现两侧的所述轿门分开,从而保证所述轿厢内的乘客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来自救,避免人身伤亡发生,与此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所述控开部的时候,所述缓撞部的弧形表面可以降低乘客碰撞所述控开部而造成的磕碰伤害。
2.所述防坠部的两重吸能,能够削弱很大一部分冲撞效果,所述吸能直条和所述吸能弯条可以实现既具备强力的支撑效果,也具备柔性,不至于支撑得太刚性。
3.所述着力部可以避免乘客的手指在所述置手部上打滑,从而更好地施力操作。
4.所述止滑条可以起到二次保险作用,通过凸起条来阻止手指的滑脱发生。
5.当所述抵撑块位于所述第一抵撑面时要比位于所述第二抵撑面时下降同样高度能拉开更多距离,为打开所述轿门提供了可选择性。
6.所述压踏面的弧形表面不仅可以均分受到的压力,提高结构强度,还可以增大施力面积,降低压强,还能避免磕碰带来的意外伤害。
7.所述侧贴部可以避免因施力不均匀而发生的所述压踏块侧倾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轿厢内部结构透视图。
图3为控开部的上视图。
图4为压踏块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轿门剖视图。
图6为防坠部和吸能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厢,11、轿门,12、门接处,21、置手部,22、缓撞部,31、第一抵撑面,32、第二抵撑面,41、抵撑块,42、压踏块,51、第一接触部,52、水平接触部,61、吸能直条,62、吸能弯条,71、站立板,72、防倒撑抵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的整体示意图。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包括轿厢1、钢丝绳、对重和曳引机,其中,如图2所示,轿厢1包括轿门11,在轿门11靠近轿厢1的内部空间的一侧表面上有用于操控轿门11打开的控开部,如图3所示,控开部包括置手部21和缓撞部22,置手部21为垂直轿门11的表面向轿厢1内部空间方向延伸的平面,缓撞部22为自置手部21的末端边缘向远离门接处12一侧延展、并逐渐靠近至连接轿门11的表面的弧形凸面,如图6所示,在轿厢1的底部还有用于吸收轿厢1坠落时地面给予的冲击力的防坠部,防坠部包括第一接触部51和水平接触部52,第一接触部51包括下伸部和弧形部,下伸部为自轿厢1两侧的侧面下边缘向下延伸的平面板,弧形部为自下伸部的下端相向延伸的弧形凸面板,水平接触部52为连接两侧的弧形部的末端的水平平面板,在轿厢1的厢底面靠近轿厢1的侧面处有吸能部,吸能部包括用于供乘客踩站的站立板71、用于支撑站立板71的弹力件和防倒撑抵部72,站立板71为竖向截面是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向下延伸的弧形曲面的长条板,弹力件连接站立板71的下表面和厢底面,防倒撑抵部72为自站立板71远离轿厢1的侧面一侧的端部竖直向下延伸的竖直条块,在站立板71的上表面还有用于防止乘客站立时滑脚的稳站部,稳站部为自站立板71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延伸的、间隔排列的矩形凹槽。轿门11靠近轿厢1的内部空间的一侧表面就是内侧面,两侧的轿门11关闭时的门缝处就是门接处12,控开部位于两侧的轿门11的内侧面上、靠近门接处12,两侧的置手部21之间留有空隙,以便于手指能够放置、安插进去,当轿厢1遇到意外而停止运行并且轿门11无法通过电力开关来开合时,轿厢1内的乘客可以将手指放在两侧的置手部21中间,使得手指扣住置手部21,手掌贴住缓撞部22,此时将两侧的控开部反向施力,实现两侧的轿门11分开,从而保证轿厢1内的乘客可以通过自己的动手来自救,避免人身伤亡发生,与此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控开部的时候,缓撞部22的弧形表面可以降低乘客碰撞控开部而造成的磕碰伤害,当发生意外坠楼的情况时,防坠部可以吸收巨大冲击力,其中,首先通过两侧的第一接触部51减缓初始阶段的冲击,再通过水平接触部52的抵挡来吸收冲击,这样的两重吸能,能够削弱很大一部分冲撞效果;还可以踩踏至吸能部上来减小坠落冲撞力,乘客踩踏在站立板71上,由于有防倒抵撑部72的支撑,站立板71不会倾倒,在站立板71远离防倒抵撑部72的末端可以通过抵触轿厢1的侧面来保持姿态,防倒抵撑部72可以具备一定的弹性伸缩量,即防倒抵撑部72不是刚体,在电梯坠落的时候与弹力件配合共同抵撑站立于站立板71上的乘客,并通过稳站部避免乘客在受到突然冲击时脚底打滑,与此同时,站立板71为弧形曲面长条板,具备均衡受力的结构,在极端冲击情况下发生碎裂的同时实现吸能作用。如图6所示,在防坠部内部有吸能部,吸能部包括吸能直条61和吸能弯条62,吸能直条61为自轿厢1的下表面竖直向下延伸至接触防坠部的直条杆,吸能弯条62为自轿厢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接触防坠部的波浪形弯条杆。吸能直条61和吸能弯条62可以间隔排列在防坠部的内腔中,吸能直条61能够起到“硬撑”的抵撑效果,吸能弯条62能够起到“柔撑”的抵撑效果,相互配合,可以实现既具备强力的支撑效果,也具备柔性,不至于支撑得太刚性。在置手部21上有着力部,着力部为垂直置手部21的表面向缓撞部22靠近延伸的间隔排列的凹槽。着力部可以避免乘客的手指在置手部21上打滑,从而更好地施力操作。在置手部21上还有用于防止手指滑脱的止滑条,止滑条为自置手部21的末端向门接处12一侧靠近的凸起条。止滑条可以降低意外打滑发生的后果,当着力部不足以阻止施力者的手指打滑的时候,止滑条可以起到二次保险作用,通过凸起条来阻止手指的滑脱发生。轿门11包括门内腔,门内腔包括抵撑部,抵撑部包括第一抵撑面31和第二抵撑面32,第一抵撑面31为自轿门11的边缘自下而上、反向延伸的倾斜平面,第二抵撑面32为自第一抵撑面31的上边缘自上而下、相向延伸至轿门11的边缘的倾斜平面,第一抵撑面31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抵撑面32之间的夹角,第二抵撑面32相对于第一抵撑面31更靠近轿厢1的内部空间。抵撑部可以理解成在水平方向上呈现为阶梯状,即第二抵撑面32相对于第一抵撑面31更加靠近轿厢1的内部空间。还包括压踏杆,如图4、图5所示,压踏杆包括用于抵撑抵撑部的抵撑块41、用于施力下压的压踏块42和用于连接抵撑块41和压踏块42的连接部。压踏杆在两侧的轿门11关闭之前放置在门内腔中,当两侧的轿门11合上以后,抵撑块41就位于门内腔中,压踏块42就位于轿门11的内侧面处,连接部通过轿门11之间的门缝隙连接抵撑块41和压踏块42,当需要使用压踏块42抵压抵撑部的时候,可以通过操作压踏块42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来控制抵撑块41所在位置,即压踏块42是位于第一抵撑面31还是第二抵撑面32上,通过乘客在轿厢1内对压踏块42的施力下压,使得抵撑块41下压抵撑部,配合控开部对轿门11的分离作用,一起将轿门11人为打开。与此同时,当抵撑块41下降同样的高度时,倘若抵撑块41位于不同的抵撑面上,轿门11也会打开不同距离,即当抵撑块41位于第一抵撑面31时要比位于第二抵撑面32时下降同样高度能拉开更多距离,为打开轿门11提供了可选择性。抵撑块41为长方体型方块,压踏块42上有压踏面和吸能部,压踏面为自压踏块42的上表面两侧自下而上、相向延伸至连接的弧形凸面,吸能部为自压踏块42的下表面靠近轿门11一侧的边缘自下而上向压踏块42的外侧延展的弧形面。压踏面的弧形表面不仅可以均分受到的压力,提高结构强度,还可以增大施力面积,降低压强,还能避免磕碰带来的意外伤害。压踏块42还包括用于保持压踏块42不倾斜的侧贴部,侧贴部为自压踏块42的侧面靠近轿门11一侧的边缘向远离压踏块42一侧延展的平面。当乘客在对压踏块42施力的时候,侧贴部可以避免因施力不均匀而发生的压踏块42侧倾的情况出现。
Claims (8)
1.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包括轿厢(1)、钢丝绳、对重和曳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包括轿门(11),在所述轿门(11)靠近所述轿厢(1)的内部空间的一侧表面上有用于操控所述轿门(11)打开的控开部,所述控开部包括置手部(21)和缓撞部(22),所述置手部(21)为垂直所述轿门(11)的表面向所述轿厢(1)内部空间方向延伸的平面,所述缓撞部(22)为自所述置手部(21)的末端边缘向远离门接处(12)一侧延展、并逐渐靠近至连接所述轿门(11)的表面的弧形凸面,在所述轿厢(1)的底部还有用于吸收所述轿厢(1)坠落时地面给予的冲击力的防坠部,所述防坠部包括第一接触部(51)和水平接触部(52),所述第一接触部(51)包括下伸部和弧形部,所述下伸部为自所述轿厢(1)两侧的侧面下边缘向下延伸的平面板,所述弧形部为自所述下伸部的下端相向延伸的弧形凸面板,所述水平接触部(52)为连接两侧的所述弧形部的末端的水平平面板,在所述轿厢(1)的厢底面靠近所述轿厢(1)的侧面处有吸能部,所述吸能部包括用于供乘客踩站的站立板(71)、用于支撑所述站立板(71)的弹力件和防倒撑抵部(72),所述站立板(71)为竖向截面是自中间向两侧、逐渐向下延伸的弧形曲面的长条板,所述弹力件连接所述站立板(71)的下表面和所述厢底面,所述防倒撑抵部(72)为自所述站立板(71)远离所述轿厢(1)的侧面一侧的端部竖直向下延伸的竖直条块,在所述站立板(71)的上表面还有用于防止乘客站立时滑脚的稳站部,所述稳站部为自所述站立板(71)的上表面竖直向下延伸的、间隔排列的矩形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坠部内部有吸能部,所述吸能部包括吸能直条(61)和吸能弯条(62),所述吸能直条(61)为自所述轿厢(1)的下表面竖直向下延伸至接触所述防坠部的直条杆,所述吸能弯条(62)为自所述轿厢(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并接触所述防坠部的波浪形弯条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手部(21)上有着力部,所述着力部为垂直所述置手部(21)向所述缓撞部(22)靠近延伸的间隔排列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置手部(21)上还有用于防止手指滑脱的止滑条,所述止滑条为自所述置手部(21)的末端向所述门接处(12)一侧靠近的凸起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门(11)包括门内腔,所述门内腔包括抵撑部,所述抵撑部包括第一抵撑面(31)和第二抵撑面(32),所述第一抵撑面(31)为自所述轿门(11)的边缘自下而上、反向延伸的倾斜平面,所述第二抵撑面(32)为自所述第一抵撑面(31)的上边缘自上而下、相向延伸至所述轿门(11)的边缘的倾斜平面,所述第一抵撑面(31)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抵撑面(32)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抵撑面(32)相对于所述第一抵撑面(31)更靠近所述轿厢(1)的内部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踏杆,所述压踏杆包括用于抵撑所述抵撑部的抵撑块(41)、用于施力下压的压踏块(42)和用于连接所述抵撑块(41)和所述压踏块(42)的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撑块(41)为长方体型方块,所述压踏块(42)上有压踏面和吸能部,所述压踏面为自所述压踏块(42)的上表面两侧自下而上、相向延伸至连接的弧形凸面,所述吸能部为自所述压踏块(42)的下表面靠近所述轿门(11)一侧的边缘自下而上向所述压踏块(42)的外侧延展的弧形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踏块(42)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压踏块(42)不倾斜的侧贴部,所述侧贴部为自所述压踏块(42)的侧面靠近所述轿门(11)一侧的边缘向远离所述压踏块(42)一侧延展的平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92300.7A CN107628514B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92300.7A CN107628514B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28514A true CN107628514A (zh) | 2018-01-26 |
CN107628514B CN107628514B (zh) | 2019-03-12 |
Family
ID=61107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92300.7A Active CN107628514B (zh) | 2017-11-08 | 2017-11-08 | 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28514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02179A (zh) * | 2020-02-26 | 2020-06-19 | 赵鹏 | 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保护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95455A (ja) * | 1998-07-29 | 2000-04-04 | Lg Industrial Syst Co Ltd | エレベ―タ―の安全装置 |
CN203767813U (zh) * | 2013-12-26 | 2014-08-13 | 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防坠落的电梯垂直滑动门 |
CN107055274A (zh) * | 2017-03-14 | 2017-08-18 | 朱爱民 | 一种电梯自控制缓冲装置 |
CN107324174A (zh) * | 2017-07-11 | 2017-11-07 | 福建意昂机电股份公司 | 一种防坠落电梯 |
-
2017
- 2017-11-08 CN CN201711092300.7A patent/CN10762851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95455A (ja) * | 1998-07-29 | 2000-04-04 | Lg Industrial Syst Co Ltd | エレベ―タ―の安全装置 |
CN203767813U (zh) * | 2013-12-26 | 2014-08-13 | 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可防坠落的电梯垂直滑动门 |
CN107055274A (zh) * | 2017-03-14 | 2017-08-18 | 朱爱民 | 一种电梯自控制缓冲装置 |
CN107324174A (zh) * | 2017-07-11 | 2017-11-07 | 福建意昂机电股份公司 | 一种防坠落电梯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02179A (zh) * | 2020-02-26 | 2020-06-19 | 赵鹏 | 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检测及保护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28514B (zh) | 2019-03-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40231104A1 (en) | Fire Truck Capable Of Rapid High-Rise Rescues | |
CN107628514A (zh) | 一种吸能的曳引电梯 | |
CN206720524U (zh) |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 |
CN207276006U (zh) | 一种通风的安全电梯 | |
CN207275999U (zh) | 一种防坠落的安全电梯 | |
CN209635671U (zh) | 一种电梯底坑的缓冲装置 | |
CN210480517U (zh) | 高层电梯井防护结构 | |
CN207276007U (zh) | 一种安全电梯 | |
CN107640686B (zh) | 一种可通气的曳引电梯 | |
CN107628518B (zh) | 一种轿门可控的曳引电梯 | |
CN206529189U (zh) | 一种用于放置电梯轿厢的电梯井道 | |
CN216340789U (zh) | 一种建筑工程用碰撞缓冲保护机构 | |
CN205549363U (zh) | 跑步机磁悬浮防摔板装置 | |
CN209352400U (zh) | 一种施工升降机用电缆滑车 | |
CN205873580U (zh) | 一种电梯内防跌落损伤的缓冲架 | |
CN210918014U (zh) | 一种台阶踏板阳角防滑缓冲装饰座 | |
CN212671247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 |
CN205477349U (zh) | 软梯防坠器 | |
CN209259431U (zh) | 一种坠落保护电梯 | |
CN212668903U (zh) | 一种住宅电梯意外坠落保护装置 | |
CN207291931U (zh) | 行人腿部保护装置和车辆 | |
CN204178454U (zh) | 一种自动售货设备 | |
CN108569608B (zh) | 一种下置主机强制式电梯 | |
KR101610666B1 (ko) | 무동력 등속하강 피난기구 | |
CN221420340U (zh) | 一种家用电梯安全防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 energy absorbing traction elevat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2 Pledgee: Zhejiang Nanxun Rural Commercial Bank branch Linghu Limited by Share Ltd. Pledgor: SUXUN ELEVATOR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0825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