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1764A -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21764A
CN107621764A CN201710565281.9A CN201710565281A CN107621764A CN 107621764 A CN107621764 A CN 107621764A CN 201710565281 A CN201710565281 A CN 201710565281A CN 107621764 A CN107621764 A CN 107621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transfer body
image forming
middle transfer
coa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52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21764B (zh
Inventor
速水俊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621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1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21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1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44Arrangements for purging used developer from the develop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94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the final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94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atigue treatment of the photoconduc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调色剂消耗量并得到稳定的二次转印性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另外,提供使其成为可能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将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一次转印部、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的二次转印部、向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性地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强制排出部以及控制上述调色剂强制排出部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部,所述中间转印体是具有基层和位于最表面的涂布层的层叠带,所述涂布层含有二氧化硅,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进行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所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进一步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抑制调色剂消耗量并得到稳定的二次转印性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和使其成为可能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有如下方式:将形成于静电潜像担载体(以下,也称为电子照相感光体或简称为感光体)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等转印材料时,使用被称为中间转印体的带状的构件。
该方式是具有将调色剂图像从电子照相感光体上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的一次转印和将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的二次转印这样的两个转印工序的方式。中间转印方式例如主要用于使用黑色、青色、品红色、黄色等多种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所谓全彩色图像形成。即,将形成在多个感光体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依次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使彩色调色剂图像重叠,将如此形成的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上,由此制作全彩色的印刷物。
对中间转印体要求从电子照相感光体向中间转印体和从中间转印体向转印材料的良好的调色剂转印性以及干净地除去转印后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性能,进而,由于在其表面反复进行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在转印后残留的调色剂的除去,因此,要求高耐久性。
作为用于提高从中间转印体向转印材料的调色剂转印性(以下也称为二次转印性。)的手段,一直以来已知有单层带使用聚酰亚胺等表面硬度较高的单层的中间转印带。认为二次转印性提高是由于通过提高带的表层硬度,向带表层的调色剂附着力低而稳定。
在使用中间转印带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装置中,已知通过在中间转印带的最表面设置涂布层而减少带表面的调色剂附着力。作为这样的例子,已知有含有氧化硅作为无机材料的涂布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使涂布层包含特定组成的含有碳的氧化硅膜来提高二次转印性和耐久性的技术。
另一方面,对于近年来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要求使用各种转印材料,不仅是普通纸、OA专用纸,还要求应对厚纸、铜版纸以及表面有凹凸的纸(以下也称为“凹凸纸”)等纸种。特别是表面实施了压花加工的凹凸纸由于其独特的质感而越来越多地用于名片、印刷物的封面等。
判明如果对上述的具有基层和在表面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的中间转印体进行连续印刷,则特别是凹凸纸存在二次转印性大幅下降这样的问题。
在此,已知如果在对低印字率的图像进行连续印刷等调色剂消耗少的状态下搅拌显影剂收容部内的显影剂,则产生脏版、调色剂飞散、转印不良、浓度变动、补给调色剂的脏版等各种不良情况。作为其对策,已知有在规定的时刻强制消耗调色剂而提高二次转印性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根据该方法,虽然二次转印性变得稳定,但存在调色剂消耗量增大这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95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0680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57586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9/145173号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3-760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状况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调色剂消耗量并得到稳定的二次转印性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另外提供使其成为可能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对上述问题的原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不论印刷的印字率均通过强制排出调色剂而消耗一定量的调色剂来防止调色剂劣化的现有观点的基础上,在具有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的中间转印体的情况下,涂布层磨损而变薄时,即使减少调色剂的强制排出量,二次转印性也良好,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的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方式得以解决。
1.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静电潜像担载体,
中间转印体,
将担载于所述静电潜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一次转印部,
将利用所述一次转印部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的二次转印部,
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性地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强制排出部,以及
控制所述调色剂强制排出部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部;
所述中间转印体是具有基层和位于最表面的涂布层的层叠带,
所述涂布层含有二氧化硅,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进行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所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2.根据第1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履历信息为印刷数。
3.根据第1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履历信息为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通电时间。
4.根据第1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履历信息为所述涂布层的厚度信息。
5.根据第1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履历信息为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信息。
6.根据第4项或第5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履历信息反映了涂布层附近的环境温度。
7.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担载于静电潜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区域后,将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进一步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排出调色剂,由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图像,
所述中间转印体是具有基层和位于最表面的涂布层的层叠带,所述涂布层含有二氧化硅,
利用控制部基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进行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向所述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性地排出的所述调色剂的量的控制,由此形成图像。
8.根据第7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转印体达到规定值的使用量后,不进行减少所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9.根据第7项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转印材料的种类,变更所述控制部减少的所述调色剂的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能够提供能够抑制调色剂消耗量并得到稳定的二次转印性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另外,能够提供使其成为可能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效果的表现机制或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如下推测。
认为由于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为高电阻的材质,因此,通过进行连续印刷,电荷在涂布层内慢慢积蓄。认为该积蓄的电荷阻碍转印电场,导致转印性的下降。简言之,认为是由于如果涂布层的厚度厚,则积蓄电荷为大量,因此,转印性的下降明显,如果薄,则积蓄电荷少,转印性下降变得轻微。
附图说明
图1是中间转印体的截面示意图的一个例子。
图2是凹凸纸连续印刷中的印字率不同的二次转印性的一个例子。
图3是凹凸纸连续印刷中的涂布层的厚度不同的二次转印性的一个例子。
图4是伴随凹凸纸连续印刷的涂布层的磨损。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截面构成图。
图6是表示调色剂强制排出涉及的控制部的构成的框图的一个例子。
图7是表示伴随凹凸纸连续印刷的二次转印性的变化的概念图。
图8是利用涂布层的反射率的厚度测定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涂布层的反射率与涂布层的厚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
图10是基于涂布层的厚度不同的连续印刷后的二次转印性的一个例子。
图11是相对于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的涂布层的厚度变化。
图12是涂布层的厚度和需要调色剂量。
图13是表示涂布层的厚度变化的温度依赖性的一个例子。
图14是表示涂布层的厚度变化的温度依赖性的另一个例子。
符号说明
1 中间转印体
2 基层
3 涂布层
4 控制部
5 写入装置
6 印字率检测部
7 存储器
1Y、1M、1C和1K 感光体
5Y、5M、5C和5K 一次转印辊
5A 二次转印辊
74 对置辊
24 辊式定影装置
70 中间转印体
10Y、10M、10C和10K 图像形成部
24 热辊式定影装置
6A 清洁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向中间转印体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性地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强制排出部以及控制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部,
上述中间转印体是具有基层和位于最表面的涂布层的层叠带,上述涂布层含有二氧化硅,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进行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上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该特征是各技术方案涉及的发明共通的技术特征。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从能够简便地与涂布层的厚度相关联、能够控制调色剂的强制排出量而抑制不必要的调色剂的消耗,优选上述使用履历信息为印刷数。另外,优选上述使用履历信息为向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通电时间。
进而,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使用履历信息为上述涂布层的厚度信息。由此,能够更准确地控制调色剂的强制排出量。
另外,优选上述使用履历信息为上述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信息。
进而,优选上述使用履历信息反映涂布层附近的环境温度。由此,能够反映基于不同的环境温度的涂布层的磨损速度的不同。
进而,优选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是将担载于静电潜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区域后,将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从上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进一步向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排出调色剂,由上述调色剂图像形成图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上述中间转印体是具有基层和位于最表面的涂布层的层叠带,上述涂布层含有二氧化硅,
利用控制部基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进行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向上述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性地排出的上述调色剂的量的控制,由此形成图像。
另外,从得到减少调色剂消耗的效果的方面考虑,优选在上述中间转印体达到规定值的使用量后,不进行减少上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进而,从根据转印材料,得到良好的二次转印性以及减少调色剂消耗量的方面考虑,优选根据上述转印材料的种类来变更上述控制部减少的上述调色剂的量。例如,与使用如铜版纸那样凹凸少的纸作为转印纸的情况相比,使用凹凸纸作为转印纸时能够使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程度增大。另外,可以仅在选择凹凸纸作为转印纸时执行随着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以下,对本发明和其构成要素以及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形态·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应予说明,本申请中,“~”以包含记载在其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的含义使用。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静电潜像担载体;
中间转印体;
将担载于上述静电潜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上述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一次转印部;
将利用上述一次转印部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从上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的二次转印部;
向上述中间转印体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性地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强制排出部;以及
控制上述调色剂强制排出部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部,
上述中间转印体是具有基层和位于最表面的涂布层的层叠带,
上述涂布层含有二氧化硅,
上述控制部基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进行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上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图1是本发明所使用的中间转印体的截面示意图的一个例子。中间转印体1是具有基层2以及最表面的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3的层叠带。在基层2与涂布层3的中间也可以具有弹性层等层。通过形成这样的层构成,可以期待调色剂附着力的减少、涂布层的接触角的减少、基于高电阻层的电荷流入的集中等,中间转印体的耐久性、二次转印性提高。
然而,判明如果使用这样的中间转印体实施连续印刷,则凹凸纸转印性大幅下降。为了对其进行改善而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图2是凹凸纸连续印刷中的印字率不同的二次转印性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使用实施例中制作的涂布层的厚度为3.0μm的中间转印体1,利用图5所示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使印字率为0.5~20%,使用各自的印字率的图像进行连续印刷,进行二次转印性的评价。作为凹凸纸,使用克重203g的白色的LEATHAC 66(商标,特种东海制纸株式会社)。纵轴表示二次转印性级别,实用上需要级别为3以上。
由图2可知伴随印字率的下降的连续印刷时的二次转印性的下降只要增多调色剂的消耗量就能够应对。由图2表示时,只要每1张印刷具有相当于印字率20%的调色剂的消耗量,则即使进行连续印刷也几乎看不到二次转印性的下降。换言之,可知通过具有向中间转印体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强制排出部且将每1张印刷的调色剂消耗量控制在相当于20%的印字率,即使继续拧连续印刷也能够防止二次转印性的劣化。
但是,此时,不论印刷时的印字率均会使用一定量的调色剂,因此,存在调色剂的消耗量变多的问题。在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期间,本发明人发现在使用具有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的层叠带对凹凸纸进行连续印刷时,根据涂布层的厚度,二次转印性的下降程度不同。
图3是凹凸纸连续印刷中的涂布层的厚度不同的二次转印性的一个例子。具体而言,使用实施例中制作的涂布层的厚度不同的中间转印体,利用图5所示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将印字率固定在0.5%,使用该印字率的图像进行10000张连续印刷,进行二次转印性的评价。作为凹凸纸,同样地使用克重203g的白色的LEATHAC 66(商标,特种东海制纸株式会社)。
可知涂布层的厚度为1.0μm情况与厚度为3.0μm的情况相比,即使进行连续印刷,二次转印性的下降也少。图2表示的结果与现有的见解一致,即如果增多调色剂强制排出量(设定高印字率),则即使对凹凸纸进行连续印刷,二次转印性也不会下降,但图3表示结果显示涂布层的厚度磨损而变薄时,即使减少调色剂的强制排出量也能够维持良好的二次转印性。这是以往没有的新的认识。
判明随着装置的使用,涂布层受到清洁刮刀、感光体、纸等的反复摩擦动作,因此磨损进行。图4是伴随凹凸纸连续印刷的涂布层的磨损(薄膜化)的一个例子。
由以上的结果明确,如果随着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在表面的涂布层的厚度磨损的状态下按照与初期同样的调色剂消耗设定将调色剂强制排出而持续消耗,则导致不必要的调色剂消耗。
在本发明中,控制部通过基于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来进行根据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的厚度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上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能够抑制调色剂消耗量并得到稳定的二次转印性。
在此,印字率是用百分率表示1张纸张S的整体面积中的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部分的累积面积比例的数值,印字率越小,纸张S的整体面积中调色剂图像的形成部分越少,即非图像区域越多。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具体构成》
作为本发明涉及的中间转印体可使用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可举出用单色的调色剂进行图像形成的单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彩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将每种颜色的多个感光体串联配置在中间转印体上的串联型彩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等。
本发明涉及的中间转印体用于形成串联型的彩色图像时是有效的。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截面构成图。
在图5中,1Y、1M、1C和1K表示作为静电潜像担载体的鼓状的感光体,4Y、4M、4C和4K表示显影部,5Y、5M、5C和5K表示作为一次转印部的一次转印辊,5A表示作为二次转印部的二次转印辊,6Y、6M、6C和6K表示清洁部,7表示中间转印体单元,24表示热辊式定影装置,70表示中间转印体。
该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被称为串联型彩色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多组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作为转印部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单元7、输送记录部件P的环形带状的供纸输送部21以及作为定影部的热辊式定影装置24。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A的上部配置有原稿图像读取装置SC。
作为形成于各感光体的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之一,形成黄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Y具有作为第1感光体的鼓状的感光体1Y、配置在该感光体1Y的周围的带电部2Y、曝光部3Y、显影部4Y、作为一次转印部的一次转印辊5Y以及清洁部6Y。另外,作为另一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之一,形成品红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M具有作为第1感光体的鼓状的感光体1M、配置在该感光体1M的周围的带电部2M、曝光部3M、显影部4M、作为一次转印部的一次转印辊5M以及清洁部6M。另外,作为又一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之一,形成青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C具有作为第1感光体的鼓状的感光体1C、配置在该感光体1C的周围的带电部2C、曝光部3C、显影部4C、作为一次转印部的一次转印辊5C以及清洁部6C。另外,作为再一种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之一,形成黑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10K具有作为第1感光体的鼓状的感光体1K、配置在该感光体1K的周围的带电部2K、曝光部3K、显影部4K、作为一次转印部的一次转印辊5K和清洁部6K。
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单元7具有中间转印环形带状的作为第2图像担载体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70,所述中间转印体70由多个辊卷绕且可转动地被支撑。
由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形成的各色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5Y、5M、5C和5K被依次转印到转动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70上,形成合成的彩色图像。收容于供纸盒20内的作为转印材料的纸张等记录构件P由供纸输送部21供纸,经由多个中间辊22A、22B、22C、22D和阻挡辊(Resist roller)23输送到作为二次转印部的二次转印辊5A和对置辊74,在记录部件P上一并转印彩色图像。转印有彩色图像的记录部件P由热辊式定影装置24进行定影处理,夹持于排纸辊25并载置在机外的排纸托盘26上。
另一方面,在利用二次转印辊5A将彩色图像转印到记录部件P之后,将记录部件P曲率分离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70由清洁部6A除去残留调色剂。
在图像形成处理中,一次转印辊5K总是被压接于感光体1K。其它的一次转印辊5Y、5M和5C仅在形成彩色图像时分别压接于对应的感光体1Y、1M和1C。
二次转印辊5A仅在记录部件P通过其进行二次转印时压接于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70。
另外,能够将壳体8介由支撑导轨82L、82R从装置主体A抽出。
壳体8具有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以及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单元7。
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在垂直方向纵列配置。在感光体1Y、1M、1C、1K的图示左侧方配置有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单元7。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单元7由在辊71、72、73、74和76卷绕并可转动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70、一次转印辊5Y、5M、5C、5K以及清洁部6A构成。
通过壳体8的抽出操作,图像形成部10Y、10M、10C和10K与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单元7成为一体而从主体A抽出。
如此通过带电、曝光、显影在感光体1Y、1M、1C和1K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使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在环形带状中间转印体70上重叠,一并转印到记录部件P,利用热辊式定影装置24通过加压和加热进行固定而定影。将调色剂图像转移到记录部件P之后的感光体1Y、1M、1C和1K在利用清洁装置6A对在转印时残留于感光体的调色剂进行清扫之后,进入上述的带电、曝光、显影的循环,进行接下来的图像形成。
《调色剂强制排出部》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向中间转印体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性地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强制排出部和控制上述调色剂强制排出部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部。进而,上述控制部基于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上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即,在本发明中,进行如下控制,即,使用印刷数等使用履历信息从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为了使二次转印性稳定所需的调色剂强制排出量。
在本发明中,印刷一张所需的调色剂使用量是印字所使用的调色剂和向非图像区域强制性地排出的调色剂的总和。对强制排出量而言,基于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从上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上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
向非图像区域强制排出调色剂时,只要利用写入装置进行强制写入,将显影剂在感光体上进行显影即可。其结果,能够强制消耗调色剂。
〈控制部〉
图6是表示调色剂强制排出涉及的控制部的构成的框图的一个例子。
控制部4由包括CPU和存储器的微型计算部成,至少与写入装置5、储存有使用履历信息的存储器7和印字率检测部6连接。此外,可以与能够与外部电脑等通信的通信部、转印装置、定影装置、供纸部、排出部、其它输入输出部连接。在控制部4的存储器保存有通信部从外部取得的图像数据,并且储存有CPU所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图像处理程序等。
印字率的检测可以用公知的方法来进行。例如,控制部可以通过将介由印字率检测部以规定的间隔累积的图像的累积印字率(像素数)与对应于预先求出的规定的印字率的像素数进行比较来算出图像数据的印字率。
另一方面,作为随着使用进行的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可以利用印刷数、向中间转印体的通电时间、滑动距离信息、涂布层的厚度信息、涂布层附近的温度信息和涂布层的反射率信息等。所利用的使用履历信息包含其它必要的信息,介由各自的输入输出部储存于存储器7。各自的信息具有将伴随使用历程而磨损的涂布层的厚度与二次转印性的级别相关联的表。
随着中间转印体的使用进行,控制部4能够根据该表和图像的印字率算出适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并介由写入装置向中间转印体的非图像区域强制排出算出的调色剂量。
《具体的控制方法》
在单层带时,为了维持应答画质,不论使用进行均以例如调色剂强制排出量多的“高印字率”设定消耗一定量的调色剂,由此能够维持良好的二次转印性。
另一方面,在具有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的中间转印体时,随着使用进行,涂布层因磨损而厚度减少,因此无需维持印刷初期状态的调色剂强制排出量。
图7是表示伴随凹凸纸连续印刷的二次转印性的变化的示意图。以具有某任意厚度的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的中间转印体为例。横轴表示中间转印体的使用进行。随着使用进行,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逐渐变薄。
此时,
(1)在使用初期,为了得到良好的二次转印性,即使是印字率较低的印刷,也以高印字率设定强制消耗调色剂,需要消耗一定量的调色剂。在强制排出量较少的低印字率设定时,在进行连续印刷的情况下,无法得到良好的二次转印性。
(2)成为使用中期时,为了得到相同的二次转印性等级,不需要为高印字率设定,切换成调色剂强制排出量更少的中印字率设定能够减少不必要的调色剂消耗。这是由于伴随中间转印体的使用进行,涂布层变薄,凹凸纸的连续印刷时的二次转印性提高。
(3)成为使用后期时,即使是调色剂强制排出量进一步少的低印字率设定也能够维持良好的二次转印性。
因使用而磨损的涂布层的厚度只要根据各自的装置的规格、原理来设定即可。能够抑制不必要的调色剂消耗,并且能够在中间转印体的使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维持良好的二次转印性。
〈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
使用履历信息可以使用印刷数、向中间转印体的通电时间、涂布层的厚度信息、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信息或显影驱动时间等,但并不受这些限制。只要与中间转印体随着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而发生变化的特性相关联,则任何信息均没有问题。根据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来推断涂布层的磨损程度,能够从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向非图像区域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
印刷数是从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开始起的印刷的累积张数。
向中间转印体的通电时间是将从转印鼓向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开始起的通电时间累积而得到的。
涂布层的厚度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基于使用特定波长的传感器的涂布层的反射率来测定。其利用分光反射特性因涂布层的厚度而不同的情况,根据反射率的不同来推断厚度。通过预先把握涂布层的厚度与反射率的关系,能够测定涂布层磨损时的厚度。
图8是利用涂布层的反射率的厚度测定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涂布层的反射率与涂布层的厚度的关系的一个例子。利用传感器调查涂布面的反射率,结果为70%。依照图9的近似式,算出厚度为2.9μm。然后,例如,根据后述的图12所示这样的涂布层的厚度与必要调色剂量(印字率)的关系,可知通过消耗相当于印字率4.0%的调色剂量,可得到良好的二次转印性。
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利用从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开始起的滑动距离信息时,例如,可以设定对应于滑动距离的涂布层的厚度变化以及用于对该厚度的涂布层维持良好的二次转印性的调色剂的量的表来阶段性地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该表只要预先存储于存储器7即可。
中间转印体的磨损进行依赖于环境温度,因此,优选使用履历信息反映涂布层附近的环境温度。
另外,在中间转印体到达规定值的使用量之后,也可以不进行减少上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通过不进行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具有能够减轻控制部4的负担这样的优点。
进而,控制部4优选根据转印材料的种类进行进一步减少上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这样的控制特别是在凹凸纸中效果大,调色剂的节约量也大。因此,优选能够根据转印材料来变更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
另外,作为基于与涂布层的厚度有关的中间转印体的履历信息来实施上述的这些调色剂量的控制的时机,可以总是实施,也可以在每次任务开始时、早晨启动时、每隔一定印刷数进行实施。
《中间转印体》
本发明所使用的中间转印体是具有基层以及最表面的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的层叠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它层,例如,在基层与涂布层之间设置弹性层等。
〈基层〉
基层可以以无缝带状、圆筒鼓状、辊状等形状使用分散有导电剂的树脂等。本发明涉及的基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通过公知的形成方法来制作。
作为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举出聚碳酸酯、聚苯硫醚、聚偏氟乙烯、聚酰亚胺、聚醚、醚酮等树脂材料、以聚苯硫醚为主成分的树脂等。从导电性、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优选聚酰亚胺。
作为公知的形成方法,可举出涂布将树脂溶解于溶剂而成的涂布液而形成的方法、将树脂直接制膜的方法,优选将树脂直接制膜的方法。
作为将树脂直接制膜而形成基层的方法,有挤出成型、吹塑成型等。任一情况下均可以通过如下操作来制作:将树脂材料和各种导电性物质进行熔融混炼,在挤出机的情况下,将树脂挤出进行冷却而成型,在吹塑法的情况下,在模内使熔融树脂为筒状,用鼓风机向其中吹入空气,冷却而成型为环形带形状
作为使用的导电剂,可以使用炭黑。作为炭黑,可以使用中性炭黑。导电剂的使用量也根据使用的导电剂的种类而不同,但只要以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值和表面电阻值成为规定的范围的方式添加即可。
此外,可以根据需要含有润滑材料等添加材料。
〈涂布层〉
涂布层是含有二氧化硅的层。只要为含有二氧化硅的层就没有特别限制。考虑到耐久性、表面强度、与树脂层的密合性、弯曲耐性、成膜时间等,涂布层的厚度优选为500~7000n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800~6000nm的范围内。
涂布层可以形成2层以上。在2层的情况下,上层的厚度优选为600~6000nm的范围内。下层的厚度优选为900~5000nm的范围内。由此,得到进一步的耐久效果。
涂布层的厚度可以使用“MXP21”(Mac Science公司制)测定而得到。具体的厚度的测定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X射线源的靶使用铜,以42kV、500mA工作。入射单色仪(incident monochromator)使用多层膜抛物面镜(multilayer parabola mirror)。入射狭缝使用0.05mm×5mm,光接收狭缝使用0.03mm×20mm。通过以2θ/θ扫描方式,步宽为0.005°,1步10秒的FT法对0~5°进行测定。对于得到的反射率曲线,使用Mac Science公司制的Reflectivity Analysis Program Ver.1进行曲线拟合,以实测值与拟合曲线的残差平方和成为最小的方式求出各参数。由各参数求出层叠膜的厚度。
在含有二氧化硅的涂布层中,二氧化硅的含有率在涂布层中优选为5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80质量%的范围内。从防止裂纹的观点考虑,上限优选为80质量%以内。
涂布层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离子镀法等PVD法(物理蒸镀法)、CVD法(化学蒸镀法)、等离子体CVD法、大气压等离子体CVD法、涂布法等。
在这些形成方法中,从层的形成、形成厚膜容易等方面考虑,优选涂布法。作为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旋涂法、辊涂法、喷涂法、浸涂法等。
例如,可以使用如下公知的方法来制作:将由胶体二氧化硅、有机硅烷和溶剂的混合物水解而制备的涂料涂布在中间转印体上,在高温下干燥一定时间使溶剂蒸发的方法;将涂布有含有聚硅氮烷化合物的溶液的中间转印体在氧化性气氛下进行处理的方法;或者使用含有二氧化硅粒子的三维交联性树脂涂布液在中间转印体上形成涂膜,通过紫外线照射使其固化的方法等。
使用胶体二氧化硅作为二氧化硅时,可以使用一次粒径为0.005~0.1μm的微粒的集合体。数100~数1000个这些一次粒径的粒子集合,形成二次粒子,通常在该状态下存在。
〈中间转印体的电阻〉
中间转印体的体积电阻率优选在1×106~1×1012Ω·cm的范围。这是由于通过在上述数值范围,能够保持高的转印效率。
《转印材料》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转印材料,是保持调色剂图像的支撑体,通常被称为图像支撑体、转印材料或转印纸。具体而言,可举出从薄纸到厚纸的普通纸、美术纸、铜版纸等被涂敷的印刷纸、市售的日本纸、明信片用纸、OHP用的塑料膜、布等各种转印材料,在本发明中,可以特别优选应用具有实施有压花加工等的凹凸大的表面形状且克重为150~300gsm的范围内的纸。作为具体的商品,可以使用LEATHAC 66(商标,特种东海制纸株式会社制)。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应予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份”或“%”的表示,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质量份”或“质量%”。
《中间转印体1的制作》
制作图1所示构成的中间转印体。
〈基层〉
准备含有导电性物质的由厚度65μm聚酰亚胺(PI)构成的无缝带,作为环形带状的基层1。
〈涂布层〉
在具备搅拌机、加热装置的烧瓶中加入乙醇70份,向其中每次少量地加入胶体二氧化硅(平均粒径15μm,日本Aerosil公司制),总计投入30份。充分搅拌直至胶体二氧化硅全部浸渍、分散在乙醇中。接下来,加入纯水12份,再加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70份,在60~70℃的温度下一边搅拌一边进行部分水解,得到涂料。除去该涂料的溶剂后的固体成分为75份。
将该涂料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3.0μm的方式用棒涂布机涂布在聚酰亚胺(PI)上,干燥除去溶剂。测定表面电阻时为11.0LogΩ/sq。
《中间转印体2~11的制作》
在中间转印体1的制作中,以厚度成为0μm、0.2μm、0.4μm、1.0μm、2.0μm、2.5μm、4.0μm、5.0μm、6.0μm和6.5μm的方式调整涂设于聚酰亚胺的涂布层的涂膜的厚度,分别制作涂布层的厚度不同的中间转印体2~11。
[基于连续印刷中的印字率和涂布层的厚度不同的二次转印性]
使用上述制作的涂布层的厚度不同的中间转印体,使用图5所示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使印字率为0.5~30%,使用各自的印字率的图像进行连续印刷,进行二次转印性的评价。装置的规格如表1所示。作为凹凸纸,使用克重203g的白色的LEATHAC 66(商标,特种东海制纸株式会社)。连续印刷数为10000张。
[表1]
〈二次转印性的评价〉
为了确认关于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的效果,使用如图5所示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在克重203g的白色的被称为LEATHAC 66(商标,特种东海制纸株式会社)的如皮革这样的在表面具有花纹凹凸的表面平滑度相对低的纸张上形成图像,由此进行评价形成在纸张上的测试图像的脱色(也称为漏白)的程度的实验。
对于二次转印性的评价,使用将凹部的漏白(凹部的调色剂的填充程度)的程度分级成级别0~级别5的边界样本,通过目视观察进行。实用上需要级别为3以上。
二次转印性级别
5:良好地填充
4:稍薄
3:具有些许未完全填充的部分
2:没太填充
1:几乎没有附着调色剂
0:没有附着调色剂
图10表示基于涂布层的厚度不同的连续印刷后的二次转印性。判明以该装置的构成,使用具有厚度6.5μm的涂布层的中间转印体,结果在涂布层产生裂纹。另外,可知,作为装置原理,需要二次转印性级别为3以上,因此,涂布层的厚度在该条件下优选为0.5μm~6.0μm的范围内。
例如,不论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为了维持3以上的二次转印性级别,涂布层的厚度为5.0μm时,均需要相当于印字率20%的调色剂的消耗量,随着中间转印体的使用,涂布层的厚度因磨损而薄至3μm时,即使是相当于印字率5%的调色剂的消耗量,也能够维持二次转印性级别为3。
在此,记载了涂布层规格的决定原委的一个例子,只要根据各自的装置原理决定涂布层的厚度和向非图像区域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
使用凹凸纸,在印字率10%的条件、环境温度20℃的条件下调查涂布层的厚度相对于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的变化。其结果,得到图11。另外,基于图10将涂布层的厚度与在此用于确保二次转印性级别为3以上的印字率的关系作图而得到的图表为图12。
图12是用相当的印字率表示基于涂布层的厚度不同的必要调色剂的量的图。
滑动距离为0km时,以图像区域+图像间(非图像区域)的印字率成为20%的方式消耗(强制排出)调色剂。例如随着中间转印体的使用进行,若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达到100km,则依照图11的近似直线,算出涂布层的厚度为4.4μm、必要调色剂印字率为14%,以成为印字率14%的方式消耗执行调色剂。如此,通过使用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信息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进行将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从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的相当于印字率20%的调色剂的量减少至14%的控制,能够抑制调色剂消耗量并得到稳定的二次转印性。应予说明,也可以将涂布层的厚度和必要调色剂印字率的关系预先储存于存储器7,从存储器7读出对应涂布层的厚度的必要调色剂印字率。
应予说明,在如铜版纸那样凹凸少的纸(以下,称为普通纸)的情形下,滑动距离为0km时,以图像区域+图像间(非图像区域)的印字率成为10%的方式消耗(强制排出)调色剂。这是由于普通纸的转印性比凹凸纸的转印性优异。而且,随着中间转印体的使用进行,若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达到100km(涂布层的厚度成为4.4μm),则必要调色剂印字率成为8%左右。简言之,在伴随中间转印体的使用而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中,对于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程度,与普通纸相比,需要在凹凸纸上更大。换言之,基于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在使用凹凸纸作为转印纸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进而,也可以仅在使用凹凸纸作为转印纸时应用伴随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在使用普通纸作为转印纸时,与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无关,使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为一定(例如,印字率为10%的量)。
强制排出调色剂的方法可以是现有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方法。另外,在此记载了使图像区域+图像间(非图像区域)的调色剂的量连续地变化的例子,但也可以相对于滑动距离使调色剂的量阶段性地变化。
示出可以使用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信息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但作为其它手段,印刷数计数、向中间转印体的通电时间也可以同样地使用。
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只要是伴随装置的使用发生变化的信息,则任何信息均可没有问题。
图13是表示涂布层的厚度变化的温度依赖性的一个例子。是在图11示出的环境温度20℃的基础上还有10℃和30℃的环境温度下的结果。图14是表示涂布层的厚度变化的温度依赖性的另一个例子。
根据作为涂布层所使用的材质,有时涂布层的厚度的减少速度因环境温度而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预先采取上面的图表这样的关系性作为实验数据。例如,如图14所示,只要小于15℃依照图13中(1)式算出涂布层的厚度,15以上且小于25℃依照(2)式算出涂布层的厚度,25℃以上依照(3)式算出涂布层的厚度。应予说明,预先采取的(1)~(3)的式子只要储存于存储器7即可。
对上述的例子而言,作为一个例子,是环境温度阶段性地变化时的计算方法。可以是由检测温度算出计算式的斜率,使其连续性地变化的方式。
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判明存在如下情况:根据涂布层的材质,与厚度的变化无关,仅在中间转印体的使用进行的初期发现二次转印性等级的下降,之后没有发现等级下降。选择这样的材质时,只要导入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直至规定的印刷数即可。
例如,使用变更SiO2成分量而形成高硬度的涂布材料以印字率0.5%的设定对凹凸纸进行连续印刷时,得到下述表2的结果。在中间转印体的使用进行的初期,转印性的等级大幅下降,不能容许二次转印性等级下降时,可以实施至印刷数60000张,其以后不实施。
从印刷初期起的二次转印性的等级的下降幅度以二次转印性级别计能够允许到1为止时,只要实施该控制直至40000张即可。在此利用印刷数进行了判断,但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也可以采用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向中间转印体的通电时间。
[表2]
根据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确认了在A4印刷数30000~大于200000时,二次转印性等级的下降成为没有问题的等级。对于向中间转印体的通电时间,以累积时间计为4~30小时左右。
本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体的尺寸为340=周长1066mm,因此,相当于每单位长度(1mm)为13~100sec的通电时间。只要进行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直至上述时间,其以上不实施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即可。
具体而言,使用A4印刷数30000~200000、相当于该使用履历的向中间转印体的通电时间或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信息分别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仅在该范围内印刷时,印刷初期采用强制排出相当于例如印字率20%的调色剂的量的设定,进行从使用初期减少该调色剂的量的控制,但使用履历超过上述范围时,即使不进行减少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也能够得到良好的二次转印性。
在此示出了在图像间绘制印字中没有使用的强制排出用的调色剂图像的例子,但在带宽度足够的装置中,即使在图像区域的外侧绘制强制排出用的调色剂图像,也可得到相同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静电潜像担载体,
中间转印体,
将担载于所述静电潜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区域的一次转印部,
将利用所述一次转印部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的二次转印部,
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性地排出调色剂的调色剂强制排出部,以及
控制所述调色剂强制排出部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部;
所述中间转印体是具有基层和位于最表面的涂布层的层叠带,
所述涂布层含有二氧化硅,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进行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所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履历信息为印刷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履历信息为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通电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履历信息为所述涂布层的厚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履历信息为所述中间转印体的滑动距离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履历信息反映了涂布层附近的环境温度。
7.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担载于静电潜像担载体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成区域后,将一次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体二次转印到转印材料,进一步向所述中间转印体的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性地排出调色剂,由所述调色剂图像形成图像,
所述中间转印体是具有基层和位于最表面的涂布层的层叠带,
所述涂布层含有二氧化硅,
利用控制部基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履历信息进行从所述中间转印体的使用初期来减少向所述非图像形成区域强制性地排出的所述调色剂的量的控制,形成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转印体达到规定值的使用量后,不进行减少所述强制排出的调色剂的量的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转印材料的种类,变更所述控制部减少的所述调色剂的量。
CN201710565281.9A 2016-07-13 2017-07-12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7621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8150A JP6729109B2 (ja) 2016-07-13 2016-07-13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138150 2016-07-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1764A true CN107621764A (zh) 2018-01-23
CN107621764B CN107621764B (zh) 2020-09-18

Family

ID=60940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5281.9A Active CN107621764B (zh) 2016-07-13 2017-07-12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42284B2 (zh)
JP (1) JP6729109B2 (zh)
CN (1) CN1076217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28246A (ja) 2017-07-31 2019-0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51293B2 (ja) * 2019-04-25 2023-04-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7069A1 (en) * 2002-10-02 2004-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185975A1 (en) * 2004-01-14 2005-08-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08919A (ja) * 2005-01-31 2006-08-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3529A (ja) * 2009-04-01 2010-10-28 Kyocera Mita Corp 無端状ベル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203848908U (zh) * 2014-02-10 2014-09-24 罗斯蒙特储罐雷达股份公司 雷达物位计系统
CN104155861A (zh) * 2013-05-14 2014-11-1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700311A (zh) * 2014-12-12 2016-06-2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43742B2 (ja) 1999-01-11 2007-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ベルト
US6047142A (en) * 1999-05-26 2000-04-04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age calculation in print engine diagnostic
JP2003076079A (ja) 2001-09-06 2003-03-1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8989A (ja) * 2004-07-23 2006-02-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8800A (ja) * 2004-09-09 2006-03-23 Fuji Xerox Co Ltd 弾性ベルト用表面層部材、弾性ベル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84707A (ja) * 2004-09-15 2006-03-3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の転写ベルト、電子写真装置
JP2007304316A (ja) * 2006-05-11 2007-11-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強制消費方法
JP4973781B2 (ja) 2008-05-26 2012-07-1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体
JP2011180316A (ja) * 2010-03-01 2011-09-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545051B2 (ja) 2010-06-09 2014-07-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体
JP2012108205A (ja) * 2010-11-15 2012-06-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888905B2 (ja) * 2011-09-01 2016-03-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33059B2 (ja) 2012-11-30 2016-1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94350B2 (ja) * 2014-12-12 2018-09-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804549B2 (en) * 2015-06-16 2017-10-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08186B2 (ja) * 2015-06-19 2019-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7069A1 (en) * 2002-10-02 2004-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50185975A1 (en) * 2004-01-14 2005-08-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08919A (ja) * 2005-01-31 2006-08-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3529A (ja) * 2009-04-01 2010-10-28 Kyocera Mita Corp 無端状ベル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4155861A (zh) * 2013-05-14 2014-11-19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203848908U (zh) * 2014-02-10 2014-09-24 罗斯蒙特储罐雷达股份公司 雷达物位计系统
CN105700311A (zh) * 2014-12-12 2016-06-22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17902A1 (en) 2018-01-18
US10042284B2 (en) 2018-08-07
CN107621764B (zh) 2020-09-18
JP2018010102A (ja) 2018-01-18
JP6729109B2 (ja) 202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1829C (zh) 成像设备
JP54241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34378B2 (ja) 定着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391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049496B (zh) 显影装置和具备它的图像形成装置
AU2007298147B2 (en) Developer carrying device,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849990B (zh) 推压辊、清洁装置和图像加热装置
CN105824215B (zh) 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0452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474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7621764A (zh)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方法
JP20040211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2559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9002243B2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proces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135654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219641A1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device
JP20130158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777733A (zh)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JP2005227653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02484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08582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2089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0604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67825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11544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