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1697A - 显示装置和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21697A CN107621697A CN201710398373.2A CN201710398373A CN107621697A CN 107621697 A CN107621697 A CN 107621697A CN 201710398373 A CN201710398373 A CN 201710398373A CN 107621697 A CN107621697 A CN 1076216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device
- waterproof
- mentioned
- optical component
- waterproof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0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to keep optical surfaces clean, e.g. by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irt, stains, contamination, condens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6—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3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 G02B2027/0134—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binocular systems of stereoscopic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提供显示装置和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可提高防水性。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光学部件,其对入射的图像光进行导光;框架部件,其具有所述光学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开口部,并支承所述光学部件;以及防水层,其位于所述光学部件与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和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佩戴在用户头部的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作为这样的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公知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影像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元件、棱镜(导光部件)、内包并保持这些显示元件及棱镜的壳体、以及密封件。其中,密封件配置成与棱镜的周围的不反射影像光的部分以及壳体相接。由此,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抑制水等流体浸入壳体内。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572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影像显示装置中,导光部件对用户的眼睛进行图像光的导光,因此,需要高精度地配置在壳体(影像显示装置)内。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中,在导光部件的各面与构成上述壳体的外装壳体之间配置密封件等防水部件并按压时,该防水部件被按压,由此,导光部件有时会从能够可靠地对上述图像光进行导光的位置移动,因此,存在不能高精度地配置该导光部件的课题。而且,考虑到即使图像投射部的相对于导光部件的位置不变,光学系统整体也会移动,在双眼的影像显示装置中,使用者能够看见图像,但左右的图像显示偏移,因此,存在不能准确识别图像(尤其是3D图像)的课题。
另一方面,导光部件的外表面需要使图像光在内表面反射而导入用户的眼睛,因此,不希望将该防水部件设在有助于该导光部件的反射的部位。但是,例如在导光部件的周围不设置防水部件的情况下,流体会从导光部件与壳体(外装壳体)之间浸入该框架部件内。
与此相对,即使在将防水部件设在不有助于导光部件的反射的部位的情况下,也存在这样的课题:由于构成导光部件及外装壳体的材料的公差及热产生的影响,导致导光部件的任意一面与外装壳体之间产生微小的间隙,由于毛细管现象,水等流体经由该间隙浸入壳体内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个,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提高防水性的显示装置和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光学部件,其对入射的图像光进行导光;框架部件,其具有所述光学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开口部,支承所述光学部件;以及防水层,其位于所述光学部件与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之间。
另外,作为上述光学部件,除了对入射的图像光进行导光的导光部件之外,还可示出射出图像光的投射透镜等。此外,上述框架部件包括支承上述光学部件的所有部件,例如,由导光部件(光学部件)和支承该导光部件的部件形成显示部、且它们支承于框架的结构的情况下,该显示部中的支承导光部件的部件相当于上述框架部件。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在框架部件的开口部的内表面与光学部件之间配置有防水层,因此,在该开口部的内表面与光学部件之间形成间隙的情况下,由于上述毛细管现象而浸入该间隙的上述流体也因防水层的防水效果而变成水滴。由该防水效果产生的水滴的直径例如比上述间隙的尺寸大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能够利用防水层抑制上述水滴浸入上述间隙。因此,能够利用防水层抑制水等流体浸入支承光学部件的框架部件内,因此,能提高显示装置的防水性。
此外,即使在形成上述间隙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流体向框架部件内浸入,因此,能够以使光学部件不与开口部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该光学部件。由此,在组装显示装置时,能够抑制对光学部件施加应力,因此,能抑制该光学部件的位置偏移。
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将所述图像光投射到所述光学部件的图像投射部,所述光学部件具有由所述图像投射部投射的所述图像光入射的入射面,所述入射面及所述图像投射部位于所述框架部件内。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上述防水层抑制水等流体浸入框架部件,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流体附着于位于框架部件内的光学部件的入射面及图像投射部。由此,能够使从图像投射部投射的图像可靠地入射至光学部件的入射面。因此,能够提高显示基于上述图像光的图像的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显示装置具有防水部件,所述防水部件设于所述光学部件的位于所述框架部件内的入射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防水部件和所述框架部件的至少任意一方。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光学部件中设于位于框架部件内的入射部的防水部件,能够抑制上述流体浸入框架内。此外,防水层位于防水部件及框架部件中的至少任意一方,因此,例如在防水部件与框架部件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上述流体从该间隙浸入。因此,与未设有防水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流体浸入框架部件内。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水部件覆盖所述入射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在所述防水部件中,所述入射面侧的部分比其他部分薄。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光学部件的位于框架部件内的入射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设有防水部件,因此,例如与仅在上述入射部的一部分设有防水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上述流体浸入框架部件内。
此外,例如,在防水部件的入射面侧的部分较厚的情况下,该入射面侧的部分因热膨胀等导致变形量增大,该入射面侧的部分与框架部件抵接的可能性提高,进而,设有防水部件的导光部件的位置可能偏移。
与此相对,根据这样的结构,入射面侧的部分比其他部分薄,因此,在该部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减小该部位的变形量,从而能够抑制该部分与框架部件抵接。因此,能够减小光学部件的位置偏移的可能性,进而能够可靠地使图像光从入射面入射。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水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入射面的相反侧的一面侧、且由所述光学部件导入的所述图像光的行进方向侧与所述框架部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防水层位于分别形成所述间隙的所述框架部件的部位、和所述防水部件的部位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这样的结构,防水层配置在内表面与防水部件(上述间隙)之间,该内表面在框架部件内以与光学部件的入射面夹着该光学部件的方式位于相反侧,因此,能够抑制上述流体从该间隙浸入框架部件内。
此外,在防水部件与框架部件之间存在间隙,因此该防水部件的上述部位不与框架部件的上述内表面抵接。即,反射从光学部件的入射面入射的光的入射面的相反侧的面不与上述内表面抵接,因此,能够用利用该面可靠地反射图像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在所述防水部件中,与形成所述间隙的面不同的面抵接于所述框架部件的内表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形成上述间隙的面不同的面抵接于框架部件的内表面,因此,能够抑制上述流体从形成上述间隙的面以外的面浸入框架部件内。
此外,在光学部件中至少一个面(与入射面相反侧的面)不与框架的内表面抵接,因此,能够抑制防水部件因某些压力或应力而相对于框架部件移动。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上的与所述防水部件相对的部位。
根据这样的结构,防水层位于上述内表面上的与防水部件相对的部位,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流体从该内表面与防水部件之间的间隙浸入壳体部件内。此外,防水层设在上述内表面上,因此,例如,与防水部件上设有上述防水层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配置(安装)该防水层。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水部件由硅树脂、及具有防水性的弹性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防水部件由硅树脂构成,因此,能够抑制水等流体浸入防水部件。此外,硅树脂具有防水性,因此,利用防水部件及防水层的防水特性,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流体浸入壳体部件内。
并且,例如,在防水部件由硅树脂构成的情况下,耐热性高,因此,能够抑制该防水部件的劣化。此外,例如,在防水部件由弹性部件(例如未进行硫黄硫化的橡胶等)构成的情况下,在该防水部件与壳体部件的内表面抵接的部位,能够抑制上述流体从该部位浸入壳体部件内。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水层设在所述光学部件上。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光学部件上设有防水层,因此,例如,即使在不具有上述防水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上述流体向框架部件内浸入。并且,在未设有上述防水部件的情况下,光学部件支承于框架部件,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防水部件被该框架部件按压时可能产生的光学部件的位置偏移。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水层由具有防水性的涂敷剂形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防水层由具有防水性的涂敷剂形成,因此,只要在设置该防水层的位置涂敷该涂敷剂,就能够容易地将防水层设在上述各位置。因此,能够容易构成防水层,因此,能够简化显示装置的组装工序。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涂敷剂含有氟聚合物。
根据这样的结构,上述流体抵达由该涂敷剂构成的防水层时,使该流体变成水滴,能够将该水滴滞留于防水层。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防水性。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优选的是,所述防水层由密封材料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只要在设置防水层的位置粘贴该密封材料,就能够将该防水层形成在壳体部件内。因此,能够容易构成防水层,因此,能够简化显示装置的组装工序。
本发明第二方式的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显示装置和将所述显示装置佩戴在观察者头部的佩戴部件。
根据上述第二方式,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方式的显示装置同样的效果。此外,利用上述显示装置的结构,能够抑制水等流体浸入显示装置内,因此,在下雨等环境下也能够使用上述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HMD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安装有上述实施方式的镜片保持架及遮蔽部件的HMD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安装有上述实施方式的鼻垫及遮蔽部件的HMD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拆掉上述实施方式的上部壳体及下部壳体的HMD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拆掉上述实施方式的上部壳体及下部壳体的HMD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投射部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拆掉上述实施方式的框架主体的HMD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拆掉上述实施方式的框架主体及防水部件的HMD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框架主体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拆掉上述实施方式的右侧导光部件的HMD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内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防水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外侧观察上述实施方式的防水部件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防水部件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14是上述实施方式的壳体部件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排水层的位置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HMD(显示装置、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2:框架;3:框架主体(框架部件);32A:内表面;34:防水部件;341:框体;3416:突出部;34161:端面;4L、4R:壳体部件(框架部件);5L、5R:上部壳体;6R:基板支架;7L、7R:下部壳体;91:图像投射部;95:镜筒;97L、97R:导光部件(光学部件);TMR、TML:镜腿(佩戴部件);HPL2、HPR2:贯穿插入部(开口部);WL: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HMD的外观结构]
图1~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HMD1的外观的图。具体而言,图1是HMD1的主视图,图2是从正面侧上方观察该HMD1的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上方观察该HMD1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中,图示了安装有镜片保持架LH及遮蔽部件SD的HMD1,在图3中,图示了安装有鼻垫NP及遮蔽部件SD的HMD。
本实施方式的HMD(Head Mounted Display)1是透明型(see-through)的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其佩戴在用户头部来使用,以使用户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图像,并且使外部光透过从而能够观察外界。如图1~图3所示,该HMD1具有框架2、分别支承于框架2的拍摄装置8(图1)以及两个光学装置9R、9L。此外,HMD1构成为能够在框架2上拆装鼻垫NP(图3)、镜片保持架LH(图2)及遮蔽部件SD(图2)。
并且,后面详述本实施方式的HMD1,其特征之一在于,具有能够实现配置在收纳部HPR、HPL内的图像投射部91及控制部96的防水的结构。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正面观察佩戴了HMD1的用户的情况下,在HMD1中将所观察的一侧设为正面侧(或前方),将相反侧设为背面侧(或后方)。而且,HMD1中的上侧及下侧与该用户的上侧及下侧对应,HMD1中的右侧及左侧与佩戴了该HMD1的用户的右侧及左侧对应。
并且,在以下所示的附图及说明中,彼此垂直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中,将+Z方向设为从背面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将+Y方向设为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向来记述,将+X方向设为从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而且,为了便于说明,将+Z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Z方向。-Y方向及-X方向也同样如此。
[鼻垫的结构]
如图3所示,鼻垫NP在框架主体3上以能够从背面侧插拔的方式设在位于后述的导光部件97R、97L之间的安装部311上。在佩戴HMD1时,该鼻垫NP从左右夹着用户的鼻子(与鼻翼对应的部位),由此,抑制该HMD1左右偏移或向下方偏移。
[镜片保持架的结构]
如图2所示,镜片保持架LH具有无镜腿的眼镜状的结构。该镜片保持架LH保持矫正视力用的左右镜片(图示省略),以能够从背面侧插拔的方式设在上述安装部311上。
[遮蔽部件的结构]
如图2所示,遮蔽部件SD以夹着导光部件97R、97L并在与上述鼻垫NP及镜片保持架LH侧相反的一侧、即正面侧覆盖该导光部件97R、97L的方式,能够拆装地安装在上述安装部311上。该遮蔽部件SD遮蔽入射至导光部件97R、97L的外部光的至少一部分,从而难以看清外界,由此,提高所显示的图像的可视性。
[框架的概要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框架2具有眼镜的框架状的结构,如上所述,除了支承拍摄装置8及光学装置9R、9L,还支承上述鼻垫NP、镜片保持架LH及遮蔽部件SD。该框架2具有:从上方观察时具有大致U字状的框架主体3;安装在该框架主体3上的壳体部件4R、4L;以及分别设在该框架主体3上的镜腿TMR、TML。
其中,右侧的镜腿TMR及左侧的镜腿TML是挂在用户的耳朵上来支承HMD1的部件。这些镜腿TMR、TML以能够向用户侧弯曲的方式与设在框架主体3上的支承部35R、35L连接。通过使这些镜腿TMR、TML与对应的侧面部32R、32L大致平行地延伸,能够将该镜腿TMR、TML挂在用户的左右的耳朵上,从而能够将HMD1佩戴在头部上。另一方面,在用户不佩戴HMD1的情况下,通过使镜腿TMR、TML向内侧弯曲,能够折叠该镜腿TMR、TML。
另外,镜腿TMR、TML由嵌入有分别从用户侧的面、以及与用户侧相反一侧的面露出的截面H型的橡胶等弹性部件的板构成。这样的板能够由合成树脂、钛等金属形成。该镜腿TMR、TML相当于本发明的佩戴部件。
另外,弹性部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可以与板上的用户侧的一面、及用户侧的相反侧的一面分别粘接或嵌合,也可以设在这些面中任意一个面上。
框架主体3具有:沿着用户的额头的前部31;以及侧面部32R、32L,它们从该前部31的左右的两端向与该前部31交叉的背面侧(用户的后方)延伸,沿着用户的左右的鬓角。该框架主体3是前部31及侧面部32R、32L一体地形成的金属制的一体成型品。
前部31是框架主体3上沿着左右方向的部位。该前部31除了支承作为配置在用户左右眼前的显示部的导光部件97R、97L以外,在位于所支承的导光部件97R、97L之间的上述安装部311处支承鼻垫NP、镜片保持架LH及遮蔽部件SD。此外,前部31的左侧端部31L及右侧端部31R从上方观察时向后方侧弯曲成圆弧状,在右侧端部31R配置有拍摄装置8。并且,侧面部32R从右侧端部31R向后方延伸,侧面部32L从左侧端部31L向后方延伸。
侧面部32R与壳体部件4R组合而构成具有收纳空间S(图5及图6)的收纳部HPR,该收纳空间S将构成光学装置9R的右侧的图像投射部91及控制部96收纳于内部。
同样地,侧面部32L与壳体部件4L组合而构成具有收纳空间S的收纳部HPL,该收纳空间S将构成光学装置9L的左侧的图像投射部91及控制部96收纳于内部。
后面详细记述这些侧面部32R、32L及壳体部件4R、4L。
[光学装置的结构]
图4及图5是分别从背面侧上方及背面侧下方观察拆掉构成壳体部件4R的上部壳体5R及下部壳体7R的HMD1的立体图。另外,在图4及图5中,省略了镜腿TML、TMR的图示。
光学装置9R在框架2上位于右侧,光学装置9L位于左侧。这些光学装置9R、9L以用户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与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相应的图像。其中,如图4及图5所示,光学装置9R具有:分别配置在由侧面部32R与壳体部件4R组合而构成的收纳部HPR内的图像投射部91及控制部96;和由上述前部31支承的导光部件97R。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光学装置9R进行说明,但光学装置9L与光学装置9R成镜面对称,也具有与该光学装置9R同样的图像投射部91、控制部96及导光部件97L。
[图像投射部的结构]
图6是从图像光的投射侧(正面侧)的下方观察图像投射部91的立体图。另外,在图6中,图示了图像形成装置92的框体,省略了显示面板的图示。
各光学装置9R、9L的图像投射部91向对应的导光部件97R、97L投射图像光(形成图像的光),是各自对应的收纳部HPR、HPL所收纳的被收纳部件之一。如图6所示,该图像投射部91构成为图像形成装置92及投射光学装置93彼此组合而一体化的单元。
图像形成装置92是在控制部96的控制下形成与从外部经由电缆CB输入的图像信号相应的图像光的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装置92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等自发光型显示面板构成。但是,不限于此,图像形成装置92也能够由LED等光源和透过型或反射型的液晶面板、使用MEMS镜等微镜的器件等光调制装置的组合构成。
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92和框架主体3(后述的固定部320或侧面部32R、32L)通过未图示的导热部件连接。由此,能够将图像形成装置92中产生的热传导至向外部露出的金属制部件即框架主体3,从而能够用该框架主体3向外部散热。
投射光学装置93将由图像形成装置92形成的图像光向对应的导光部件97R、97L射出。该投射光学装置93构成为具有多个透镜94和收纳该多个透镜94的镜筒95透镜组。另外,如果能够将从图像形成装置92入射的图像光导入导光部件97R、97L,可以采用棱镜(投射棱镜)来代替该多个透镜的至少一个。
如图4所示,该镜筒95除了在上端面95A具有作为螺纹孔的固定部951以外,如图6所示,在下端面95B具有作为螺纹孔的固定部952。并且,如图4所示,镜筒95通过固定部951固定于侧面部32R的固定部320。如图5所示,在镜筒95的固定部952安装有基板支架6R。即,包括镜筒95的图像投射部91被基板支架6R从下方侧覆盖。另外,省略了图示,光学装置9L的图像投射部91也被同样的基板支架从下方侧覆盖。
此外,镜筒95在光射出侧的端部具有开口部953,从位于该开口部953内的透镜(图示省略)投射图像光。在该开口部953的周围设有上侧突出部954及下侧突出部955。在由该上侧突出部954及下侧突出部955包围的区域中配置有导光部件97的入射部971。具体而言,在该区域中,导光部件97的入射部971上的入射面9711以与开口部953相对的方式配置。由此,经由开口部953射出的图像光经由入射面9711在导光部件97内行进。
并且,镜筒95具有延伸部956,当上侧突出部954及下侧突出部955分别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该延伸部956向+Z方向延伸。该延伸部956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在该延伸部956上抵接有后述的防水部件34的框体341(开口部342的端缘)。
构成光学装置9L的控制部96根据经由与左侧的收纳部HPL连接的电缆CB从外部供给的图像信号,使同样构成光学装置9L的图像形成装置92动作。另外,构成光学装置9R的控制部96经由通过上述前部31与导光部件97R、97L之间的信号线(图示省略),根据从光学装置9L的控制部96输入的图像信号,使同样构成光学装置9R的图像形成装置92动作。这些控制部96也是上述收纳部HPR、HPL分别收纳的被收纳部件之一。
另外,在光学装置9R的控制部96中安装有控制上述拍摄装置8的控制电路。
[导光部件的结构]
右侧的导光部件97R及左侧的导光部件97L分别构成本发明的光学部件。这些导光部件97R、97L配置在用户的左右眼前,将从对应的图像投射部91射出的图像光导入用户的左眼及右眼。
具体而言,导光部件97R使从光学装置9R的图像投射部91投射的右眼用的图像光在界面处进行内表面反射而向中央侧行进,通过设在与用户的右眼对应的位置上的半透过层而导入右眼。将左眼用的图像光导入左眼的导光部件97L也同样如此。
这些导光部件97L、97R分别由在可见光区域中具有高透光性的树脂(例如环烯聚合物)形成。因此,用户能够经由配置在左右眼前的导光部件97R、97L观察外界。
图7是从+Y方向侧观察拆掉框架主体3的HMD1的俯视图,图8是在图7中拆掉防水部件34后的HMD1上的壳体部件4R的放大图。
如图7及图8所示,这样的导光部件97R、97L各自具有入射部971及导光部972。其中,入射部971形成为大致三角柱状,该入射部971具有入射面9711,从图像投射部91投射的图像光入射至该入射面9711。
该入射面9711由入射部971的-Z方向侧的端面构成,该入射面9711配置成与上述镜筒95的开口部953内的透镜相对。由此,从图像投射部91投射的图像光入射至入射面9711。并且,从入射面9711入射的图像光在入射部971内行进,反复进行内表面反射而在导光部972内行进,从该导光部972的-Z方向侧的面射出,导入用户的左眼及右眼。
另外,详情后面记述,在导光部件97的入射部971中设有防水部件34。
[侧面部的结构]
图9是从背面侧下方观察构成框架主体3的侧面部32R的内表面32A的立体图。
框架主体3相当于本发明的框架部件。如上所述,该框架主体3具有前部31及左右的侧面部32R、32L。
如图9所示,侧面部32R具有:从用户侧的内表面32A立起并与上述右侧端部31R的上表面连接的固定部320;以及作为同样从内表面32A分别立起的第2棱的棱321~325。
固定部320位于上述前部31的右侧端部31R的背面侧且从该前部31的上端面向下方垂下的部位。该固定部320是沿着左右方向的平面部(沿XZ平面的平面部)。
该固定部320具有螺钉从上方贯穿插入的孔部3201,该螺钉与配置在该固定部320的下方的镜筒95的固定部951螺合。
这样的固定部320从侧面部32R的内表面32A突出,因此,也可以称为突出量较大的棱。
另外,省略了图示,侧面部32L也具有同样的固定部320。
棱321、322沿着侧面部32R从前部31起的延伸方向延伸。具体而言,棱321在侧面部32R的上端附近的位置,与上述固定部320连续地延伸至背面侧的端部附近的位置。即,该棱321与固定部320一起沿着侧面部32R从前部31起的延伸方向,从该侧面部32R的正面侧的端部延伸到背面侧。
棱322形成在侧面部32R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且背面侧的位置。
棱323~325沿着与侧面部32R从前部31起的延伸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第2方向)延伸。具体而言,棱323将棱321的背面侧的端部与棱322的正面侧的端部连接起来。棱324从棱322的背面侧的端部向上方延伸,棱325从该端部向下方延伸。这些棱324、325与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镜腿TMR的支承部35R连接。即,支承部35R与侧面部32R一体地形成。
这样的棱321~325具有提高侧面部32R的强度的功能。
其中,棱322、324、325具有固定壳体部件4R的壳体固定部。
具体而言,棱322具有的壳体固定部3221是螺钉贯穿插入的孔部,该螺钉贯穿插入基板支架6R而与上部壳体5R的螺纹孔(图示省略)螺合。
棱324具有的壳体固定部3241是贯穿插入上部壳体5R的螺钉从背面侧螺合的螺纹孔。
棱325具有的壳体固定部3251是贯穿插入上部壳体5R及下部壳体7R的螺钉螺合的螺纹孔。
由此,上部壳体5R、基板支架6R及下部壳体7R各自的背面侧端部通过位于背面侧的棱322、324、325固定在侧面部32R。
[壳体部件的结构]
如图4及图5所示,与侧面部32R组合而构成收纳部HPR的壳体部件4R具有上部壳体5R、基板支架6R及下部壳体7R。
而且,与侧面部32L组合而构成收纳部HPL的壳体部件4L也具有与上部壳体5R、基板支架6R及下部壳体7R分别镜面对称的结构的上部壳体5L、基板支架(图示省略)及下部壳体7L。
其中,基板支架6R具有向+Y方向突出的突出部61(参照图13)。该突出部61与后述的防水部件34的框体341抵接。
[导光部件周围的结构]
图10是从-Y方向侧观察拆掉导光部件97R的状态的HMD1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0中,省略了镜腿TMR、TML的图示。
上述导光部件97R为了使从配置在收纳部HPR的图像投射部91投射的图像入射,+X方向侧的端部(入射部971)配置在收纳部HPR内。因此,在上部壳体5R与侧面部32R组合时,如图10所示,由前部31和上部壳体5R的形成于正面侧的大致L字状的部位形成供该右侧的端部贯穿插入的开口部HPR2。因此,侧面部32R的内表面32A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口部的内表面。
另外,省略了说明及图示,上述导光部件97L也与上述导光部件97R同样,-X方向侧的端部(入射部971)配置在开口部HPL2内。
而且,在这样的开口部HPL2内配置有防水部件34。具体而言,防水部件34位于开口部HPL2的开口缘附近,在该防水部件34的开口部342(贯穿插入部)内插入有导光部件97的入射部971。
[防水部件的结构]
图11是从框架主体3侧观察防水部件34的立体图,图12是从导光部件97侧观察防水部件的立体图。即,图11是防水部件34位于开口部HPR2内的情况下从+X方向侧观察的俯视图,图12是从-X方向侧观察的俯视图。
防水部件34位于上述收纳部HPR内,该防水部件34是包围导光部件97的位于壳体部件4R、4L内的部位即入射部971的周围的框状部件。换言之,防水部件34从开口部HPR2的开口端形成在规定范围内的部分。该防水部件34例如由硅树脂构成。
如图11及图12所示,这样的防水部件34具有框体341及开口部342。框体341是大致矩形状的框体。该框体341具有分别形成上述开口部342的端缘的第1端部3411、第2端部3412、第3端部3413及第4端部3414。
即,由这些第1端部3411、第2端部3412、第3端部3413及第4端部3414构成框体341,在该框体341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大致矩形状的开口部342。
其中,第1端部3411是当防水部件34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位于+Y方向侧的部位。第2端部3412是位于与第1端部3411相对的位置的部位、即当防水部件34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位于-Y方向侧的部位。
第3端部3413是当防水部件34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位于镜筒95侧(-Z方向侧)的部位。在该第3端部3413上连接有从该第3端部3413的端部向与开口部342相反的方向侧延伸的延伸部3415。该延伸部3415具有平面部34151,该平面部34151配置在上述收纳部HPR内时,具有对防水部件34进行定位的功能。
第4端部3414是位于与上述第3端部3413相对的位置的部位、即当防水部件34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位于+Z方向侧的部位。在该第4端部3414上连接有从该第4端部3414的端部向+Z方向延伸的突出部3416。该突出部3416是当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接近于侧面部32R的内表面32A的部位,并具有与该内表面32A相对的端面34161。
开口部342是形成在上述框体341的大致中央的大致矩形状的开口。从与用户(观察者)相反的方向侧观察该开口部342时,在左侧的端缘即第3端部3413形成有两个缺口3421、3422。其中,当防水部件34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缺口3421位于比缺口3422靠-Z方向侧(镜筒95侧)。
当配置在上述收纳部HPR内时,该缺口3421向-Z方向开口,缺口3422向-Z方向开口。这样的缺口3421、3422与入射部971的入射面9711的截面形状相应地形成。因此,防水部件34在上述收纳部HPR内安装于导光部件97时,导光部件97的入射部971与缺口3422抵接。该缺口3422与入射部971的入射面9711大致平行地设置,并支承该入射面9711。
此处,导光部件97的入射面9711通过使经由该入射面9711入射的图像光进行全反射,使其在该导光部件97内进行导光。因此,导光部件97的入射面9711上的防水部件34的接触面积优选较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端部3413的缺口3422的沿+X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设定成比其他端部3411、3412、3414的沿+X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小。由此,通过减少导光部件97的入射面9711与防水部件34抵接的区域,来减小对图像光的导光的影响。即,第3端部3413具有上述结构,由此确保入射面9711的图像光的导光。
图13是示出收纳部HPR内的防水部件34及镜筒95的配置的立体图。
在防水部件34上,如图13所示,当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延伸部3415与镜筒95的用户侧的侧面抵接。具体而言,延伸部3415具有当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向-Z方向延伸的平面部34151,该平面部34151与镜筒95的-X方向侧的侧面抵接。由此,对防水部件34的+X方向侧的第3端部3413(延伸部3415)进行定位,进而对安装该防水部件34的导光部件97的+X方向侧的端部进行定位。
当防水部件34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第2端部3412的下端面与位于基板支架6R的+Y方向侧的上端面抵接。而且,第2端部3412的位于+Y方向侧的上侧端面与上述镜筒95的延伸部956抵接。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延伸部956与第2端部3412的上端面的-Z方向侧的位置抵接。由此,限制防水部件34向+Y方向移动。
而且,延伸部956的-Z方向侧的端部与框体341的第3端部3413抵接。由此,对防水部件34的第3端部3413(框体341)进行定位,进而对安装该防水部件34的导光部件97的-Y方向侧的端部进行定位。
图14是示出用图1所示的A1-A1线剖切壳体部件4R后的截面的截面图。
如图14所示,上述第1端部3411的厚度尺寸L1(沿着+Y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比第2端部3412的厚度尺寸L2厚。换言之,与防水部件34的入射面侧的部分相应的第2端部3412的厚度尺寸L2比作为其他部分的第1端部3411的厚度尺寸L1薄。
此处,在防水部件34的入射面侧的部分(第2端部3412)比较厚的情况下,该第2端部3412因热膨胀等导致变形量增大,进而,设有防水部件34的导光部件97的位置可能偏移。
与此相对,第2端部3412比其他部分(第1端部3411)薄,因此,即使在该部分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该第2端部3412的变形量,从而能够减小导光部件97位置偏移的可能性。
如上所述,如图11及图12所示,突出部3416是当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接近于侧面部32R的内表面32A的部位。具体而言,突出部3416是当配置在收纳部HPR内时向+Z方向延伸的板状部位,该突出部3416的+Z方向侧的端面34161与侧面部32R的内表面32A彼此大致平行地配置。如图14所示,在这些端面34161与内表面32A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CL。另外,该间隙CL的尺寸L3优选处于0.1mm~0.001mm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间隙CL的尺寸L3设定成0.006mm。
此处,如上所述,除了防水部件34的第1端部3411、第2端部3412及第3端部3413(延伸部3415)之外,突出部3416的端面34161与上述内表面32A抵接时,防水部件34的所有面与壳体部件4R、4L的内表面抵接,由于这样的防水部件34,导光部件97有时会从能够可靠地对上述图像光进行导光的位置移动、或者即使图像投射部91相对于导光部件97的位置不变,光学系统整体也会移动。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水部件34上的不同于与防水层WR相对的面即端面34161的面(第1端部3411、第2端部3412及延伸部3415各自)与壳体部件4R、4L的内表面(壳体部件4R、4L的配置在收纳部HPR内的上部壳体5R、基板支架6R及镜筒95各自的内表面)抵接,在上述端面34161与内表面32A之间形成间隙CL。因此,防水部件34的突出部3416例如不会被上述内表面32A向-Z方向按压,因此,能够抑制设有该防水部件34的导光部件97从上述位置移动,并且在光学系统整体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左右的图像显示偏移。
另外,在这样的间隙CL中设有防水层WR。
[防水层的结构]
防水层WR抑制水等流体从形成在上述端面34161与内表面32A之间的间隙CL向收纳部HPR内浸入。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水层WR形成在侧面部32R的内表面32A上。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防水层WR无间隙地从内表面32A的上端设置到下端。
该防水层WR是通过将具有防水性的涂敷剂(例如含有氟聚合物的润滑脂)涂敷在上述内表面32A上而形成的。即,防水层WR是通过在上述内表面32A上向沿着+Y方向的方向涂敷润滑脂而构成的。
另外,防水层WR的接触角优选为90度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水层WR的接触角设定成114度。
作为上述涂敷剂的润滑脂具有速干性,例如,在涂敷之后在1分钟以内干燥,成为防水层WR。另外,省略了图示,这样的润滑脂不仅涂敷在上述内表面32A,也涂敷在各种壳体的接合面的附近等。
图15是示出从+Y方向侧观察的防水层WR相对于防水部件34的位置关系的图。另外,在图15中,为了容易理解防水层WR的位置,用虚线表示框架主体3。
如图15所示,这样的防水层WR在内表面32A上设在与突出部3416的端面34161相对的位置。由此,由于毛细管现象,水等流体将要浸入防水部件34的突出部3416的端面34161与内表面32A之间的情况下,因防水层WR的防水效果,该流体变成水滴。因该防水效果产生的水滴的直径例如比该防水层WR与端面34161的间隙大。由此,利用防水层WR抑制上述水滴浸入上述间隙。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HMD1具有以下的效果。
在形成于壳体部件4R、4L的开口部HPR2(侧面部32R)的内表面32A与导光部件97之间配置有防水层WR,因此,由于上述毛细管现象,从形成于该开口部HPR2的内表面32A与导光部件97之间的间隙CL浸入该间隙CL的上述流体因防水层WR的防水效果而变成水滴。因该防水效果产生的水滴的直径例如比上述间隙CL的尺寸L3大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利用防水层WR抑制上述水滴浸入上述间隙CL。因此,能够利用防水层WR抑制水等流体浸入支承导光部件97的壳体部件4R、4L(收纳部HPR)内,因此,能够提高HMD1的防水性。
此外,即使形成上述间隙CL,也能够抑制流体浸入收纳部HPR内,因此,能够以使导光部件97R不与开口部HPR2的内表面32A抵接的方式配置该导光部件97R。由此,在组装HMD1时,能够抑制对导光部件97施加应力,因此,能够抑制该导光部件97的位置偏移。
此处,为了抑制防水部件移动,考虑在密封件(防水部件)与壳体部件4R、4L之间配置并按压润滑脂来进行防水。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润滑脂附着于导光部件97的可能性较高,在该润滑脂附着于导光部件97时,导光部件97的外观变差。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防水部件34与上述内表面32A之间设置防水层WR,因此,能够在保持导光部件97的外观性的同时进行防水。
导光部件97的入射面9711及图像投射部91位于收纳部HPR内,因此,能够利用上述防水层WR抑制水等流体浸入收纳部HPR,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流体附着于位于收纳部HPR内的导光部件97R的入射面9711及图像投射部91。由此,能够可靠使从图像投射部91投射的图像入射至导光部件97的入射面9711。因此,能够提高显示基于上述图像光的图像的HMD1的可靠性。
在导光部件97中,能够利用在位于收纳部HPR内的部位上设置的防水部件34抑制上述流体浸入收纳部HPR内。此外,防水层WR位于防水部件34及壳体部件4R、4L(侧面部32R)的内表面32A,因此,能够抑制上述流体从防水部件34与壳体部件4R、4L的内表面32A之间的间隙CL浸入。因此,与未设有防水部件34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流体浸入收纳部HPR内。
在导光部件97的位于收纳部HPR内的入射部971的至少一部分周围设有防水部件34,因此,例如与仅在上述入射部971的一部分设有防水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上述流体浸入收纳部HPR内。
此外,例如,在防水部件34的入射面侧的部分即第2端部3412较厚的情况下,该第2端部3412因热膨胀等导致的变形量增大,该防水部件34与壳体部件4R、4L(上述内表面32A)抵接的可能性提高,进而,设有防水部件34的导光部件97的位置可能偏移。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第2端部3412比第1端部3411薄,因此,即使在该第2端部3412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该部位的变形量,从而能够抑制该部位与壳体部件4R、4L抵接。因此,能够减小导光部件97的位置偏移的可能性,进而能够可靠地使图像光从入射面9711入射。
防水层WR配置在内表面32A与防水部件34(上述间隙CL)之间,该内表面32A在壳体部件4R、4L内以与导光部件97的入射面9711夹着该导光部件97的方式位于相反侧,因此,能够抑制上述流体从该间隙CL浸入收纳部HPR内。
此外,防水部件34与壳体部件4R、4L的内表面32A之间存在间隙CL,因此,该防水部件34的上述部位不与壳体部件4R、4L的上述内表面32A抵接。即,对从导光部件97的入射面9711入射的光进行反射的入射面相反侧的面不与上述内表面32A抵接,因此,能够用该面可靠地反射图像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HMD1的可靠性。
防水部件34上的不同于形成上述间隙CL的面(端面34161)的面与壳体部件4R、4L的内表面32A抵接,因此,能够抑制上述流体从形成上述间隙CL的端面34161以外的面浸入收纳部HPR内。
此外,在导光部件97中,至少一个面(与入射面9711相反侧的面)不与框架主体3的内表面32A抵接,因此,能够抑制防水部件34因某些压力或应力而相对于壳体部件4R、4L移动。
防水层WR位于上述内表面32A上的与防水部件34相对的部位,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上述流体从该内表面32A与防水部件34之间的间隙CL浸入收纳部HPR内。而且,防水层WR设在上述内表面32A上,因此,例如与在防水部件34上设有上述防水层WR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配置(安装)该防水层WR。
防水部件34由硅树脂构成,因此,能够抑制水等流体浸入防水部件。而且,硅树脂具有防水性,因此,能够利用防水部件34及防水层WR的防水特性,可靠地抑制上述流体浸入收纳部HPR内。并且,耐热性高,因此,能够抑制该防水部件34劣化。
防水层WR由具有防水性的涂敷剂(润滑脂)形成,因此,只要在设置该防水层WR的位置涂敷该涂敷剂(润滑脂),就能够容易地将防水层WR设在上述内表面32A。因此,能够容易构成防水层WR,因此,能够简化HMD1的组装工序。
涂敷剂(润滑脂)含有氟聚合物,因此,上述流体抵达由该涂敷剂构成的防水层WR时,使该流体成水滴,能够将该水滴滞留于防水层WR。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HMD1的防水性。
因此,在下雨等环境下,也能够适当地利用HMD1。
[实施方式的变形]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都包括在本发明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水部件34由硅树脂构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防水部件也可以由具有防水性的弹性材料(例如未进行硫黄硫化的橡胶或缓冲物等)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水层WR是通过将含有氟聚合物的润滑脂涂敷在内表面32A上而形成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防水层WR可以通过将含有硅聚合物来代替氟聚合物的润滑脂涂敷在内表面32A上来形成,也可以通过将聚烯烃聚合物的润滑脂涂敷在内表面32A上而形成。即,作为上述涂敷剂的润滑脂,如果具有防水性,则可以由任意材料构成。此外,防水层WR可以由具有防水性的密封材料构成。
而且,上述防水层WR可以由具有防水性的橡胶部件构成,也可以由通过细微结构而具有防水性的防水部件构成,还可以通过将该细微结构设在壳体部件4或防水部件34上来构成。
根据这样的结构,只要在设置防水层WR的位置上粘贴该密封材料,就能够将该防水层WR形成在壳体部件4R、4L内。因此,能够容易构成防水层WR,因此,能够简化HMD1的组装工序。
并且,防水层WR也可以位于防水部件34。在该情况下,该防水层WR可以由上述润滑脂形成,也可以由密封材料形成。即,防水层WR位于上述内表面32A及防水部件34的第4端部3414之间形成的间隙CL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水层WR位于内表面32A上的图15所示的区域。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将上述润滑脂涂敷在内表面32A上的与防水部件34相对的整个区域,在该区域设置防水层WR。即,防水层WR位于流体从上述间隙CL不浸入的范围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水部件34覆盖导光部件97的入射部971的周围。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防水部件34可以是覆盖导光部件97的入射部971的一部分的形状。即,可以是具有构成框体341的第1~第4端部3411~3414的任意一个的结构。
此外,防水部件34从开口部HPR2的开口端形成在规定范围内的部分。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覆盖入射部971上的除了入射面9711以外的部位整体。在该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防水部件34的第2端部3412的厚度尺寸L2比第1端部3411的厚度尺寸L1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防水部件34的第2端部3412的厚度尺寸L2可以与第1端部3411的厚度尺寸L1大致相同或更大,在安装了上部壳体5时弹性变形的量在规定值以下即可。由此,能够抑制防水部件34弹性变形导致的导光部件97的位置偏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416的端面34161与侧面部32R的内表面32A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尺寸L3设定为大致0.006mm。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该间隙的尺寸L3可以是0.01mm,也可以是0.001mm。该情况下,调整润滑脂的涂敷量,使得水等流体不从该间隙浸入即可。即,该间隙的尺寸为使得由于防水层而成为水滴的流体不浸入内部的程度即可。由此,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防水部件34。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没有防水部件34。
此外,通过在导光部件97的入射部971的周围涂敷上述润滑脂或者粘贴防水胶带来代替防水部件34,将防水层WR直接设在导光部件97的表面上即可。在该情况下,由于在导光部件97与上述内表面32A之间的间隙及其他的间隙中设有防水层WR,因此,也能够抑制水等流体浸入收纳部HPR内。
并且,在未设有防水部件34的情况下,导光部件97支承于壳体部件4R、4L,因此,能够可靠地抑制防水部件34被该壳体部件4R、4L按压时可能产生的导光部件97的位置偏移。
在上述HMD1中,与框架主体3组合而构成收纳部HPR的壳体部件4R具有:作为内部壳体的基板支架6R、分别构成外部壳体的上部壳体5R及下部壳体7R。但是,该外部壳体不限于此,也可以一体化。此外,这些各部件的结构也不限于此,可以适当变更。壳体部件4L中也同样如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并投射与图像信息相应的图像光的图像投射部91位于该壳体部件4L、4R的收纳部HPR、HPL内。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成如下的结构:投射透镜能够将通过光纤等从壳体部件4L、4R的外部导光的图像光投射至导光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将从收纳部HPR、HPL所收纳的图像投射部91投射的图像光导入用户眼睛的导光部件97R、97L来作为HMD1的显示部。但是,该显示部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等显示面板。即,也能在封闭型的HMD中应用本发明,除此之外,如果能够以用户可识别的方式显示图像,则该图像的显示形式没有限制。此外,也可以采用使得由图像投射部91投射的图像反射至用户眼睛的反射部件作为显示部来代替导光部件97R、97L。
此外,收纳部HPR、HPL内收纳的部件可以不是图像投射部91及控制部96,可以仅仅是它们其中之一。另外,例如,也可以是显示部的动作所需的控制电路、电源等其他部件。
另外,HMD1中的结构是:与用户的左眼及右眼对应地具有光学装置9R、9L,该光学装置9R、9L具有与用户的眼睛对应地配置的导光部件97R、97L。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仅具有光学装置9R、9L中的任意一方的HMD。
在上述HMD1中,在框架主体3的右侧端部31R设置有一个拍摄装置8。但是,不限于此,拍摄装置8的位置及数量可以适当变更。例如,拍摄装置8可以设在左侧端部31L,也可以分别设在左侧端部31L及右侧端部31R。并且,也可以不是在右侧端部31R及左侧端部31L中的任意一个上,而是在例如框架主体3的中央、侧面部32R、32L、或壳体部件4R、4L上设置至少一个拍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上述镜腿TMR、TML。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从支承部35R连续至支承部35L的带等作为佩戴部件,来代替镜腿TMR、TML。此外,还可以设置结构如下的佩戴部件,其具有:臂部,其从框架主体3的前部31起沿侧面部32R的延伸方向延伸,能够挂在用户的耳朵上;以及带部,其从该腕部的端部附近的位置向背面侧下方延伸,在该带部的与臂部侧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具有磁铁。即,佩戴部件的结构没有限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光学部件的导光部件97支承于壳体部件4。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结构:由导光部件97和支承该导光部件97的部件构成显示单元,该显示单元被具有镜腿TMR、TML的框架等支承。该情况下,支承导光部件97的部件相当于本发明的框架部件。
在上述HMD1中,构成光学装置9L、9R的控制部96控制图像投射部91的动作、即图像形成装置92的图像形成。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像构成上述光学装置9R的控制部96那样,执行拍摄装置8的动作控制(包括发光部的点亮),可以使用从外部供给的电力实施保持在框架2上的电池的充电控制,并且,还可以控制与其他HMD1等图像显示装置、图像供给装置等电子设备的通信。即,收纳部HPR、HPL内收纳的控制部96执行的处理可以是其他处理。在该情况下,控制图像形成装置92的动作的控制装置也可以设在其他场所。
并且,控制部96不限于印刷基板,可以是挠性印刷基板,可以是具有演算处理电路等的电路元件的控制单元。即,如果执行规定的控制,则本发明的控制部的结构没有限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将防水层WR应用于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即HMD1的例子,该防水层WR抑制流体浸入收纳部HPR、HPL内,该收纳部HPR、HPL由框架主体3与壳体部件4R、4L组合而构成,并在内部收纳有控制部96。但是,不限于此,如果使用全息元件、衍射光栅这样的半透射反射面的结构、分瞳型那样使用全反射镜的结构中,导光部件也露出,则能应用上述防水层WR。而且,为了抑制上述流体从投影仪等电子设备中的光学部件(例如投射透镜等)的周围浸入构成该电子设备的壳体内,也可以设置上述防水层WR。即,可以在具有光学部件的其他电子设备中应用本发明的结构。即,不限于本发明的佩戴在用户头部而使用的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上述结构的至少一部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具有:
光学部件,其对入射的图像光进行导光;
框架部件,其具有所述光学部件的一部分插入的开口部,支承所述光学部件;以及
防水层,其位于所述光学部件与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将所述图像光投射到所述光学部件的图像投射部,
所述光学部件具有由所述图像投射部投射的所述图像光入射的入射面,
所述入射面及所述图像投射部位于所述框架部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防水部件,所述防水部件设于所述光学部件的位于所述框架部件内的入射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防水部件和所述框架部件的至少任意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部件覆盖所述入射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
在所述防水部件中,所述入射面侧的部分比其他部分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部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光学部件的所述入射面的相反侧的一面侧、且由所述光学部件导入的所述图像光的行进方向侧与所述框架部件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防水层位于分别形成所述间隙的所述框架部件的部位、和所述防水部件的部位中的至少一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防水部件中,与形成所述间隙的面不同的面抵接于所述框架部件的内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上的与所述防水部件相对的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部件由硅树脂和具有防水性的弹性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层设在所述光学部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层由具有防水性的涂敷剂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剂含有氟聚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层由密封材料构成。
13.一种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以及
将所述显示装置佩戴在观察者头部的佩戴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39580 | 2016-07-14 | ||
JP2016139580A JP2018011227A (ja) | 2016-07-14 | 2016-07-14 | 表示装置及び頭部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21697A true CN107621697A (zh) | 2018-01-23 |
CN107621697B CN107621697B (zh) | 2021-11-30 |
Family
ID=60940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398373.2A Active CN107621697B (zh) | 2016-07-14 | 2017-05-31 | 显示装置和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45581B2 (zh) |
JP (1) | JP2018011227A (zh) |
CN (1) | CN10762169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51992A (zh) * | 2019-03-26 | 2020-10-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佩戴型显示装置 |
CN115407442A (zh) * | 2021-05-28 | 2022-11-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衍射光学部件以及虚像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59236B2 (en) * | 2016-12-09 | 2019-10-29 | Lg Electronics Inc. |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with earbud holder |
TW201923415A (zh) * | 2017-08-23 | 2019-06-16 | 新加坡商偉創力有限公司 | 光投影引擎附接及對準 |
WO2019190448A1 (en) * | 2018-03-26 | 2019-10-0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Expanded ptfe cushions |
JP7042194B2 (ja) * | 2018-08-31 | 2022-03-25 | 株式会社日立エルジーデータストレージ | 画像投射光学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JP7155815B2 (ja) * | 2018-09-27 | 2022-10-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 |
JP2020071299A (ja) * | 2018-10-30 | 2020-05-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 |
JP7375373B2 (ja) * | 2019-08-28 | 2023-11-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光学装置及び装着型表示装置 |
Citation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15798A (ja) * | 1996-10-09 | 1998-05-06 | Tokyo Electron Ind Co Ltd | 観察装置 |
CN1226971A (zh) * | 1997-05-16 | 1999-08-25 | 保谷株式会社 | 同时在两侧进行防水处理的机构 |
US6680802B1 (en) * | 1999-08-05 | 2004-01-2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Head-mounted image video display |
CN1723539A (zh) * | 2002-12-10 | 2006-01-18 | 株式会社尼康 | 曝光装置和曝光方法以及器件制造方法 |
JPWO2005049746A1 (ja) * | 2003-11-21 | 2007-11-2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含フッ素エラストマー塗料組成物 |
US20080191464A1 (en) * | 2007-02-14 | 2008-08-14 | Tsipora Yankovitz | Biodegradable irrigation pipe |
EP2074446A1 (en) * | 2006-10-10 | 2009-07-01 | Cambridge Flat Projection Displays Limited | Prismatic film backlight |
US20100027135A1 (en) * | 2008-07-30 | 2010-02-04 | Toshiya Sodeyama | Lens assembly |
CN102375235A (zh) * | 2010-08-18 | 2012-03-14 | 索尼公司 | 显示设备 |
CN102402004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CN203630430U (zh) * | 2013-12-18 | 2014-06-04 | 桂林理工大学 | 可调式精密棱镜 |
CN103995353A (zh) * | 2013-02-19 | 2014-08-2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虚像显示装置 |
CN104049364A (zh) * | 2013-03-11 | 2014-09-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虚像显示装置 |
CN104049365A (zh) * | 2013-03-13 | 2014-09-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虚像显示装置 |
US20150177520A1 (en) * | 2013-12-25 | 2015-06-2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Virtu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JP2015172713A (ja) * | 2014-03-12 | 2015-10-0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N204807808U (zh) * | 2015-06-11 | 2015-11-25 | 佐臻股份有限公司 | 垂直投射式近眼显示模块 |
EP3043201A2 (en) * | 2015-01-06 | 2016-07-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display devic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9157290A (ja) | 2007-12-28 | 2009-07-16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US20090168131A1 (en) | 2007-12-28 | 2009-07-02 |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head-mounted display |
WO2010131420A1 (ja) | 2009-05-15 | 2010-11-1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の防水構造 |
JP5531547B2 (ja) | 2009-10-20 | 2014-06-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電子機器の防水構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5005340A (ja) | 2013-06-19 | 2015-01-08 |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電子機器の防水構造 |
-
2016
- 2016-07-14 JP JP2016139580A patent/JP2018011227A/ja active Pending
-
2017
- 2017-05-31 CN CN201710398373.2A patent/CN107621697B/zh active Active
- 2017-07-03 US US15/640,826 patent/US1034558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15798A (ja) * | 1996-10-09 | 1998-05-06 | Tokyo Electron Ind Co Ltd | 観察装置 |
CN1226971A (zh) * | 1997-05-16 | 1999-08-25 | 保谷株式会社 | 同时在两侧进行防水处理的机构 |
US6680802B1 (en) * | 1999-08-05 | 2004-01-20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Head-mounted image video display |
CN1723539A (zh) * | 2002-12-10 | 2006-01-18 | 株式会社尼康 | 曝光装置和曝光方法以及器件制造方法 |
JPWO2005049746A1 (ja) * | 2003-11-21 | 2007-11-2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含フッ素エラストマー塗料組成物 |
EP2074446A1 (en) * | 2006-10-10 | 2009-07-01 | Cambridge Flat Projection Displays Limited | Prismatic film backlight |
US20100014312A1 (en) * | 2006-10-10 | 2010-01-21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rismatic Film Backlight |
US20080191464A1 (en) * | 2007-02-14 | 2008-08-14 | Tsipora Yankovitz | Biodegradable irrigation pipe |
US20100027135A1 (en) * | 2008-07-30 | 2010-02-04 | Toshiya Sodeyama | Lens assembly |
CN102375235A (zh) * | 2010-08-18 | 2012-03-14 | 索尼公司 | 显示设备 |
CN102402004A (zh) * | 2010-09-16 | 2012-04-04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头戴式显示装置 |
CN103995353A (zh) * | 2013-02-19 | 2014-08-20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虚像显示装置 |
CN104049364A (zh) * | 2013-03-11 | 2014-09-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虚像显示装置 |
CN104049365A (zh) * | 2013-03-13 | 2014-09-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虚像显示装置 |
CN203630430U (zh) * | 2013-12-18 | 2014-06-04 | 桂林理工大学 | 可调式精密棱镜 |
US20150177520A1 (en) * | 2013-12-25 | 2015-06-2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Virtu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CN104749781A (zh) * | 2013-12-25 | 2015-07-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虚像显示装置 |
JP2015172713A (ja) * | 2014-03-12 | 2015-10-0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EP3043201A2 (en) * | 2015-01-06 | 2016-07-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display device |
CN204807808U (zh) * | 2015-06-11 | 2015-11-25 | 佐臻股份有限公司 | 垂直投射式近眼显示模块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无: "防水涂料", 《涂料文摘》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51992A (zh) * | 2019-03-26 | 2020-10-0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佩戴型显示装置 |
CN115407442A (zh) * | 2021-05-28 | 2022-11-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衍射光学部件以及虚像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345581B2 (en) | 2019-07-09 |
CN107621697B (zh) | 2021-11-30 |
JP2018011227A (ja) | 2018-01-18 |
US20180017786A1 (en) | 2018-0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21697A (zh) | 显示装置和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 | |
CN110955048B (zh) | 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 | |
JP6686505B2 (ja) | 頭部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 |
EP3248044B1 (en) |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with stress-resistant components | |
KR102270952B1 (ko) | 표시 장치 | |
EP2924490B1 (en) | Light guide unit,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4932102B (zh) | 显示装置和光学装置 | |
JP7230823B2 (ja) | 調光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CN104950443B (zh) | 导光单元、图像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 |
US9081182B2 (en) | Virtu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7085301A (zh) | 头戴式图像显示装置 | |
EP3186676B1 (en) | Opto-mechanical system for head-mounted device | |
US9989771B2 (en) | Head mounte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8693644B (zh) | 具有柔性杆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 |
US11966054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7085300A (zh) | 虚像显示装置以及影像元件单元的制造方法 | |
CN104133293A (zh) | 虚像显示装置 | |
CN110398836B (zh) | 头戴显示器 | |
WO2021118596A1 (en) | A compact rim-mounted curved optical see-through lightguide based eyewear as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 |
JP6337466B2 (ja) | 虚像表示装置 | |
JP7363197B2 (ja) | 光学装置、装着型表示装置及び導光ユニット | |
JP2018046387A (ja) | 頭部装着型画像表示装置 | |
CN207851410U (zh) | 一种虚拟现实设备 | |
US11215835B2 (en) | Optical device and wearable display device | |
JP7318288B2 (ja) |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