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3818A - 盖及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盖及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3818A
CN107613818A CN201680011340.1A CN201680011340A CN107613818A CN 107613818 A CN107613818 A CN 107613818A CN 201680011340 A CN201680011340 A CN 201680011340A CN 107613818 A CN107613818 A CN 107613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preservation
tabular surface
handle
inne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13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3818B (zh
Inventor
大山务
村上佐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613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3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3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38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开合且上面可以放置待放置物的烹调容器的盖。保存用盖(5)是内胆(4)的盖,上面(5A)具有可以放置待放置物的第一平坦面(61),第一平坦面(61)内的一部分上设有内部具有把手(66)的第二凹部(64)。当在第一平坦面(61)上放置待放置物时,把手(66)不会从第一平坦面(61)向上方突出。

Description

盖及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调容器的盖及具备该盖的烹调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咖喱或炖煮食物等炖菜经常隔一段时间后再加热食用,例如,一次性准备数天的量,或者为了增加鲜味成分或者更入味而静置等。特别是在烹调者在外面工作等情况下,为了回家后马上可以吃饭,经常提前做好饭菜。此外,将一次没有吃完的食物或一家人吃剩下的食物暂时保存在冰箱里,过段时间再行食用的情况也很多。
但是,常温保存食物会引起细菌繁殖,特别是夏季,存在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
因此,一般使用冰箱保存食物。一般而言,将食物移至保存用容器或盘子中再放入冰箱保存,或者,为了隔段时间进行再加热,连同烹调使用的锅等烹调器一起放入冰箱保存。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耐热性的容器,该容器作为可以对食物进行冷冻及冷藏保存的加热容器,由容器主体及覆盖容器主体的盖体构成,在容器主体周边部相对的位置上设有分别横向延伸的提手,在盖体周边部上与容器主体提手相对的位置上设有铰链锁。
此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容器,该容器作为用于保存食物或者加热烹调的容器,其具备外周部侧面具有把手的容纳体及上面外周缘具有向下的凸缘部的盖体,从盖体上面至凸缘部设有多个蒸汽孔,同时,在凸缘部的外侧设有用于开合盖体的旋钮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2-56587号公报(2012年3月22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2-143385号公报(2012年8月2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当使用通过微波炉等加热的由塑料或耐热玻璃、陶器等构成的容器时,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加热容器无法一次加热大量食物。
此外,这样的加热容器在保存食物时需要从锅等烹调器具转移食物。而且,将再加热后的食物放上餐桌时,往往需要将再加热后的食物从这样的加热容器再次移至盘子等盛放容器(器)。因此,与将食物直接从锅等烹调器具盛入盘子等的情况相比,存在费时费力且增加了需要清洗的餐具的缺点。
此外,专利文献2的容器作为用于加热烹调的容器,其目的在于确保保存密封性的同时,低成本地排出加热烹调时的蒸汽,并没有考虑到在冰箱等中保存时叠置容器这一点。
因此,专利文献2的容器,其盖的上面不平坦,盖的上面设有突起。因此,由于想要在其上叠置的容器的底面形状及大小不同,所以,专利文献2的容器上无法稳定地叠置其它容器。因此,无法有效利用冰箱内等有限的空间。特别是夏季时,不能将食物放在冰箱外,因此如果不能叠置容器,将会对保存食物带来不便。
此外,专利文献1、2均不适用于将容器直接放置在餐桌上使用。例如,汤或咖喱等食物,考虑到再次盛取的情况,多将盛有食物的锅直接放上餐桌再盛入盘子等容器中。但是,专利文献1、2的容器重视密闭性,没有考虑到需要像这样频繁开合盖的情况。专利文献1、2的容器在盖的上面没有把手,不能拿着把手直接卸下盖,因此操作性较差。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现有问题点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开合且上面可以放置待放置物的烹调容器的盖及具备该盖的烹调器。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面中的盖为烹调容器的盖,其上面具有可以放置待放置物的平坦面,所述平坦面内的一部分上至少设有一个内部具有突起部的凹部,所述突起部包含把手或用于支撑把手的支撑体,当在所述平坦面上放置待放置物时,所述突起部不会从所述平坦面向上方突出。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面中的烹调器具备本发明的一方面中的盖及所述烹调容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容易开合且上面可以放置待放置物的烹调容器的盖及具备该盖的烹调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并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保存用盖的概略结构及内胆的剖视图。
图2中,(a)~(c)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的概略结构的图,(a)为顶视图,(b)为侧视图,(c)为底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电气无水锅的内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中的电气无水锅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中,(a),(b)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中的保存用盖的概略结构的图,(a)为剖视图,(b)为立体图。
图6中,(a),(b)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中的保存用盖的概略结构的图,(a)为剖视图,(b)为立体图。
图7中,(a)~(c)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中的保存用盖的概略结构的图,(a)为折板直立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b)为折板倒伏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c)为立体图。
图8中,(a)~(d)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五中的保存用盖的概略结构的图,(a)为顶视图,(b)为侧视图,(c)为底视图,(d)为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一﹞
下面,基于图1~图4,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近年来,外出工作的女性增加。与此同时,例如,在家中有小孩等的家庭中,想要做饭但却因没有时间而烦恼的女性也不断增加。以这些女性、老年人及单身人士为中心,近年来,无水锅备受瞩目,无水锅作为一种注重营养及健康的同时可以在家中轻松烹饪的烹调器,其可以仅依靠食材中包含的水分进行烹调。
但是,一般市售的无水锅为明火加热锅,用于电热烹调的无水锅不被了解。此外,现有的电热烹调器不具有专用保存用盖。
因此,下面,将例举电气无水锅(无水烹调器)作为电热烹调器(加热烹调器),并以将本实施方式中的烹调容器用盖用作电气无水锅的保存用盖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为一并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5的概略结构及内胆4的剖视图。此外,图2中,(a)~(c)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5的概略结构的图,图2(a)为顶视图,图2(b)为侧视图,图2(c)为底视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气无水锅1的内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气无水锅1的外观的立体图。
<电气无水锅1的整体结构>
如图3所示,电气无水锅1具备主体部2、装配盖体3及内胆4,同时还具有图1及图2所示的保存用盖5及未图示的电源线等。
(主体部2)
如图3所示,作为电气无水锅主体的主体部2为内部收容内胆4的外壳(外锅)。
如图3所示,主体部2具备外壳体11及内壳体12。外壳体11为封装体。
电源线设于外壳体11的例如背面。电源线可抽拉地卷绕在未图示的卷线盘上。
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之间的空间的后面侧配置有包含电源电路及逆变器电路等的电源部、以及用于卷绕电源线的卷线盘等,这些图中未示出。
外壳体11的上面的前部设有卡合爪13(卡定部),该卡合爪13与爪接受部21(被卡定部)卡合,爪接受部21设置在装配盖体3的外盖20上。通过卡合爪13与爪接受部21卡合,装配盖体3与主体部2卡定。卡合爪13和爪接受部21的卡合可以通过设于外盖20表面上的开合开关22来解除。
内壳体12配置于外壳体11的内侧,当主体部2的内部收容内胆4时,用于保持内胆4。内壳体12由具有耐热性及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
作为用于加热内胆4的加热体,内壳体12上设有例如感应加热内胆4的未图示的感应线圈等。加热体配置于内胆4收容在主体部2的内部时与内胆4接触的位置。在此,内胆4收容在主体部2的内部时与内胆4接触的位置表示,例如,内壳体12中与内胆4的底壁51(参见图1)相对的位置或者与内胆4的底壁51及周围壁部52(参见图1)相对的位置。此外,在内壳体12上,内胆4收容在主体部2的内部时与内胆4接触的位置处还配置有用于检测内盖30的温度的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下面称为“第一温度传感器”)等。
主体部2上设有未图示的控制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传送给控制部。
(装配盖体3)
装配盖体3具备外盖20、内盖30及搅拌部件40。外盖20通过铰链部6装配在外壳体11上。由此,装配盖体3可转动地支撑于主体部2,以开合内胆4的开口部54。
内盖30可拆卸地安装在外盖20的与内胆4相对面的一侧。在内盖30的外周缘部上,以围绕内盖30的外周缘部的方式整周设有垫圈31(填料)。合上装配盖体3时,垫圈31与设于内胆4的开口上缘的凸缘部53的上面密合。由此,垫圈31堵住内盖30和内胆4的间隙,防止被加热物从内胆4流出,同时,将来自被加热物的水分有效转换为水蒸汽并使其循环。
在内盖30中的与内胆4的相对面的一部分上设有多个小凸部32。凸部32将内盖30上附着的水蒸汽作为水滴返回内胆4。通过在内盖30上设置凸部32,可以使水蒸汽在内盖30和内胆4形成的空间内有效地循环。
内盖30上形成凸部32的部分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但为了将内盖30上附着的水蒸汽作为水滴返回内胆4,优选容易凝结的材质,例如金属等。
此外,内盖30的一部分上设有由玻璃或者透明树脂等透明材料构成的透明部33。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外盖20与透明部33重叠的部分上设有窗部23,该窗部23露出透明部33的至少一部分。窗部23由通孔或玻璃及透明树脂等透明材料构成,可以通过透明部33观察内胆4的内部。即,透明部33从窗部23露出的部分用作观察窗。
此外,外盖20的上面设有操作部24,操作部24设有多个操作按钮25及显示灯等显示部26等。
在外盖20的上面,隔着操作部24与窗部23相对的一侧设有蒸汽口单元27,该蒸汽口单元27具有可拆卸盖部28。
蒸汽口单元27设有蒸汽口29。蒸汽口单元27在内部使水蒸汽凝结并返回内胆4,从而使水蒸汽循环,同时,控制蒸汽的排出量。
由此,电气无水锅1可以仅靠来自食材的水分进行无水烹调,能够充分发挥食材的营养成分及风味。
此外,蒸汽口单元27的内部具备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下面称为“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来自食材的蒸汽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也传送给未图示的控制部。
控制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内壳体12上所设置的感应线圈等加热体的温度,由此自动控制温度。
控制部基于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烹调温度管理,同时考虑到安全方面,烹调结束后,在高于被加热物即食物不易腐败的温度范围的温度下保温。
控制部由未图示的运算部及存储部以及其它电子部件等构成,基于存储在存储部等中的程序及输入数据等控制感应线圈等加热体及电机,从而实现一系列烹调操作。
此外,控制部具备未图示的定时部,可以进行烹调时间管理,同时,可以进行预订烹调。
另外,图4中,以外盖20的上面隔着操作部24与窗部23相对一侧上设有蒸汽口单元27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些操作部24、窗部23、蒸汽口单元27的配置仅为一个例子,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3所示,搅拌部件40可拆卸地安装在内盖30与内胆4的相对面的一侧。搅拌部件40具备旋转体41,同时,作为转动臂42,具备第一转动臂42A及第二转动臂42B。
搅拌部件40通过未图示的旋转轴,经由内盖30可旋转地支撑在外盖20上。旋转轴通过未图示的带轮或皮带机构与设于外盖20内的未图示的驱动电机连接。
此外,旋转体41可拆卸地安装在外盖20上。上述旋转轴的一个端部突出设置在旋转体41与外盖20的相对面的一侧,这部分图中未示出。上述旋转轴的一个端部可拆卸地与外盖20上的未图示的连接轴连接,与连接轴一体旋转。上述旋转轴可以相对于旋转体41旋转。
第一转动臂42A及第二转动臂42B的一端分别与旋转体41连接,随旋转体41的旋转而旋转。第一转动臂42A及第二转动臂42B分别具有图3中实线所示的倒伏状态及图3中双点虚线所示的直立状态。
合上装配盖体3,使转动臂42如图3中箭头所示那样处于直立状态并旋转,由此,可以对内胆4中收容的被加热物进行搅拌。电气无水锅1可以通过转动臂42自动对内胆4中收容的被加热物进行搅拌。
因此,烹调咖喱炖菜或果酱等过去需要使用者不停搅拌被加热物的炖菜时,只要将食材放入内胆4并按下开始按钮等操作按钮25,则可以通过电气无水锅1中嵌入的程序,利用电气自动进行搅拌及温度调节。
因此,电气无水锅1可以大大减少使用者的操作,同时,可以一边烹调一边外出或睡觉,对老年人而言也是一种安心安全的自动烹调器。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气无水锅1通过利用转动臂42搅拌被加热物,可以使被加热物充分入味儿,烹调出美味的饭菜。
(内胆4)
如图1所示,内胆4为凹形加热容器,从剖面来看,其具有底壁51及自底壁51垂直设于上方的周围壁部52,且上方开口。内胆4中由底壁51及周围壁部52围成的内部空间为烹调空间,通过加热体进行加热而作为加热室起作用。
此外,在内胆4的周围壁部52的上端部,周围壁部52的整周形成有面向内胆4的外侧水平延伸设置的凸缘部53。
这样一来,通过在内胆4的周围壁部52的上端部设置凸缘部53,可以在内胆4的上面稳定地放置保存用盖5。此外,通过在内胆4的周围壁部52的上端部设置凸缘部53,可以增大内胆4的上面和保存用盖5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保存用盖5对内胆4的密闭性。
另外,在图3中,以形成内胆4的内部空间的开口部54从上面看形成为圆形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内胆4的开口形状不限定于此,可以采用任意形状。
内胆4由高导热部件形成,例如铝等。另外,可以在内胆4的外面粘贴磁性体,例如不锈钢等,用于提高加热效率;也可以在内胆4的内面涂布氟树脂等,用于防止被加热物附着。
如图1及图3所示,作为把手部55,第一把手部55A及第二把手部55B彼此相对设置在内胆4的上部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上。
第一把手部55A及第二把手部55B由具有耐热性及电绝缘性的材料形成,例如塑料等。
第一把手部55A及第二把手部55B上分别设有空腔作为放热部56。放热部56具有如下作用,即,使内胆4的热量难以传导至第一把手部55A及第二把手部55B,同时,散发传导至第一把手部55A及第二把手部55B的热量从而降低温度。
(保存用盖5)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加热内胆4时,拆下保存用盖5,在如图4所示那样闭合装配盖体3的状态下使用电气无水锅1。保存用盖5在从主体部2取出内胆4的状态下使用。
保存用盖5为内胆4专用保存用盖,从平面来看,其外形具有与内胆4几乎相同的大小及形状。因此,从平面来看,保存用盖5为与内胆4直径几乎相同的圆形。
如图1及图2(a)~(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5的上面5A具备:第一平坦面61,设于保存用盖5的周缘部,由平坦的边缘部构成;第一凹部62,设于第一平坦面61内,底面具有平坦的第二平坦面63;第二凹部64,设于第一凹部62的第二平坦面63内;把手66(突起部),设于第二凹部64内。
此外,在保存用盖5的下面5B(背面),加强筋67以具有比内胆4的内径小一圈的外径的方式沿保存用盖5的周缘部垂直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67具有比内胆4的内径小一圈的外径表示,加强筋67的外径与内胆4的内径基本相同。
以加强筋67位于内胆4内的方式将保存用盖5盖在内胆4上,由此,可以容易地定位保存用盖5,同时能够防止保存用盖5的位置偏移。因此,即使在向保存用盖5施加来自横方向的力时,保存用盖5的位置也不会偏移而露出开口部54。此外,通过在保存用盖5的下面5B设置加强筋67,可以提高保存用盖5的强度。
作为一个例子,从平面来看,第一平坦面61、第一凹部62的底面即第二平坦面63及第二凹部64的底面65分别形成为轮(环)状。
如图1所示,把手66具有支撑体71及设于支撑体71的上面(顶面)的盖帽部81。支撑体71用作把手的一部分(把手主体),同时用作支撑体以支撑作为把手的一部分(握持部)的盖帽部81。
支撑体71的上面72和盖帽部81的下面82具有嵌合形状,盖帽部81与支撑体71嵌合。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支撑体71在其上面72的中央部分具有凹部73。另一方面,盖帽部81具有大致为T字的形状,其下面82具有凹部83,用于嵌入支撑体71的上面72,同时,其中心部具有与支撑体71的凹部73配合的凸部8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部84上设置螺纹孔85,同时在凹部73上与螺纹孔85相对的位置处设置孔74,如图1及图2(c)所示,利用螺纹91将盖帽部81与支撑体71螺固,从而,将盖帽部81固定在支撑体71上。但是,将盖帽部81固定在支撑体71上的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公知的守株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66的高度与第一平坦面61相同,盖帽部81的上面86与第一平坦面61齐平。此外,支撑体71的上面72位于第二平坦面63的下方。
第一平坦面61及盖帽部81的上面86用作待放置物放置面,以放置未图示的盘子等外部的任意待放置物。
此外,作为内胆4的第一把手部55A及第二把手部55B,它们分别形成在,当将保存用盖5安装在内胆4上时,与保存用盖5的上面5A相同的位置或低于保存用盖5的上面5A的位置。
因此,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5,在保存用盖5覆盖内胆4的开口部54的上部的状态下,可以在保存用盖5上稳定地放置作为待放置物的盘子等任意容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坦面61和盖帽部81的上面86齐平,在将盖帽部81安装在支撑体71上的状态下,可以将第一平坦面61作为待放置物放置面(支撑部),在安装保存用盖5后的内胆4上叠置底部直径大于第二平坦面63直径的容器。
图1所示的保存用盖5除盖帽部81以外的部分由相同材料构成,除盖帽部81以外的部分一体成型。
作为保存用盖5主体即本实施方式中除盖帽部81以外的部分的材料,使用硬质材料,以防止保存用盖5的上面5A上放置盘子等待放置物时产生变形。
作为保存用盖5主体的材料,例如,可以举出:钢化玻璃等玻璃、铝等金属、增强塑料等塑料等。
就保存用盖5主体的厚度而言,根据所使用材料的种类,形成为在保存用盖5的上面5A放置待放置物时保存用盖5主体不会产生变形的厚度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通过使保存用盖5主体不因待放置物的负载产生变形,可以在保存用盖5的上面5A稳定地叠置待放置物,同时,内胆4的内部所收容的收容物不会被变形后的保存用盖5挤压。
盖帽部8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手直接接触,因此优选使用具有隔热性的材料或者导热性高于保存用盖5主体且容易放热的材料。
此外,盖帽部81的材料优选使用比保存用盖5主体软的材料,优选把手66的上面即盖帽部81的上面86具有柔软性。由此,在将安装保存用盖5后的内胆4放入主体部2中,并直接误将装配盖体3合上时,或者,在从装配盖体3卸下搅拌部件40的状态合上装配盖体3时,可以通过搅拌部件40或者外盖20上所设置的未图示的连接轴与把手66接触,从而防止保存用盖5或者搅拌部件40破损,其中,上述连接轴用于将搅拌部件40上的旋转体41安装于外盖20。
因此,作为比保存用盖5主体更软的材料,例如,可以为比保存用盖5主体软的塑料材料,优选具有柔软性的材料,例如硅橡胶等橡胶类等。
硅橡胶的耐热性及撕裂强度高,且导热性高,散热制优异,故特别优选使用。
<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5的上面5A具有如下结构,即,第一凹部62设于第一平坦面61内的一部分上,第一凹部62内部具有设有把手66的第二凹部64。把手66的上面即盖帽部81的上面86与第一平坦面61齐平,不会从第一平坦面61向上方突出。
因此,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在保存用盖5覆盖内胆4的开口部54的上部的状态下,可以在保存用盖5上稳定地放置作为待放置物的盘子等任意容器。
特别是,在内胆4上覆盖保鲜膜或主体由硅橡胶构成的盖等伸缩盖来进行保存的情况下,即使可以将食物连通内胆4一起放置在冰箱等中进行保存,也无法在其上放置作为待放置物的盘子等容器。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可以在保存用盖5上稳定地放置作为待放置物的盘子等容器,而且,与保鲜膜等一次性覆盖材料不同,可以反复使用。因此,可以防止资源浪费。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通过在内胆4上设置专用保存用盖5,在保存电气无水锅1烹调后的食物时,可以省去将该食物从内胆4移至其它容器的操作。此外,也可以省去转移容器的清洗操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家人回来后对电气无水锅1烹调后的食物(被加热物)进行加热或第二天重新煮制或者一次没有吃完而剩余等情况下,想要进行保存时,只要将保存用盖5盖在内胆4上即可连同内胆4一起放入冰箱等进行保存。而且,当对保存后的食物再次加热时,卸下保存用盖5,将内胆4直接配置在主体部2的内壳体12内,按下设置于操作部24上的再加热按钮等操作按钮25,即可以再次享受到新鲜食物。
此外,当将主体部2放置在饭桌以外的位置使用或将内胆4从主体部2取出放置在饭桌上时,开口部54裸露,从食物卫生方面考虑,不优选。
但是,通过在内胆4上设置设有把手66的专用保存用盖5,可以将内胆4从主体部2取出并放置在饭桌上使用。此外,通过在保存用盖5的上面5A的中央部设置把手66,可以单手方便地打开或合上保存用盖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部64形成为使用者可以抓住把手66的大小,同时,小于搅拌部件40的外形,且,把手66的上面86位于第二平坦面63的上方。
因此,即使使用者将安装保存用盖5后的内胆4放入主体部2中,并直接误将装配盖体3合上,装配盖体3也不会闭合,可防止误在安装着保存用盖5的状态下开始烹调。
<变形例>
(突起部与待放置物放置面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凹部64内设有突起部即把手66,把手66的上面86与第一平坦面61齐平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突起部可以为把手本身,也可以为用于设置把手的支撑体。
即,作为图1所示的保存用盖5,以除盖帽部81以外的部分由相同材料构成,除盖帽部81以外的部分一体成型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把手也可以可拆卸设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从支撑体71上设置的凹部73的背面侧利用螺纹91将盖帽部81与支撑体71螺固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支撑体71如图1所示那样与第二凹部64一体设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盖帽部81及支撑体71自身设置外螺纹及内螺纹。即,盖帽部81和支撑体71可以螺接,盖帽部81也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撑体71上。
这样一来,当盖帽部81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撑体71上时,可以在从支撑体71拆下盖帽部81的状态下,以第二平坦面63为待放置物放置面(支撑部),将底部直径小于等于第二凹部64的直径的容器叠置在安装保存用盖5后的内胆4上。
此外,更优选突起部为把手本身。当突起部为把手本身时,可以省去拆卸把手或盖帽部81的操作。此外,也无需将拆下的把手或盖帽部81单独存放。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中实线所示,以盖帽部81的上面86形成为与第一平坦面61齐平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如图1中双点虚线所示,盖帽部81的上面86也可以形成为与第二平坦面63齐平或位于第二平坦面63的下方。由此,可以扩大待放置物放置面的面积。
此时,可以在将盖帽部81安装在支撑体71上的状态下,以第二平坦面63作为待放置物放置面(支撑部),将底部直径小于等于第二凹部64的直径的容器叠置在安装保存用盖5后的内胆4上。
此外,此时,由于盖帽部81的上面86位于第一平坦面61的下方,因此,当然也可以在盖帽部81安装在支撑体71上的状态下,以第一平坦面61为支撑部,将底部直径大于第二平坦面63的直径的容器叠置在安装保存用盖5后的内胆4上。
(把手66的结构)
此外,例如,把手66可以形成为波纹管状,也可以设置为可伸缩型,如具有可卡合的多管结构(例如,双管结构)等。此时,把手66形成为,至少在把手66收缩为长度最短的状态下,其上面与第一平坦面61或第二平坦面63齐平或者位于它们的下方即可。即,把手66形成为,至少在将待放置物放置在保存用盖5上时,把手66的上面不会从保存用盖5的待放置物放置面向上方突出。
(支撑体7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以支撑体71为盖帽部81的支撑体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保存用盖5也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即,把手自身可拆卸,第二凹部64的底面65上设有用于固定把手的固定部作为支撑体71。
(第一平坦面6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即,通过在设置于第一平坦面61内的第一凹部62内设置第二平坦面63,如图1中实线所示,第一平坦面61和第二平坦面63之间具有台阶,第一平坦面61和第二平坦面63设置在不同平面内。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
例如,作为保存用盖5的上面5A,也可以在其一部分上设置内部具有突起部的凹部作为突起部形成部(把手形成部),且除该凹部以外的部分形成在同一平面上。例如,如图1中单点虚线所示,第一平坦面61和第二平坦面63可以无区别地形成在同一平面上。此时,把手66的上面86形成为与单点虚线所示的第一平坦面61齐平或位于其下方,以不会从单点虚线所示的第一平坦面61(即,实线所示的第一平坦面61及第二平坦面63)向上方突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保存用盖5的周缘部上设有第一平坦面6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保存用盖5的周缘部具有向下弯曲的形状,沿保存用盖5的周缘部设有第一平坦面61。即,保存用盖5也可以具有如下形状,即,沿形成为环状的第一平坦面61的外缘部设有向下方弯曲的垂直设置部。
(把手66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把手66设于保存用盖5的上面5A的中央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把手66设于保存用盖5的上面5A的中央部的情况下,拿起把手66并保持保存用盖5时,可以平衡性良好地保持保存用盖5。因此,不会施加多余的负荷,可以单手方便地打开或合上保存用盖5。
但是,只要把手66设置在保存用盖5的上面5A,则可以在任意位置设置任意个数,也可以配置在保存用盖5的上面5A的中央部以外的部分。
例如,在把手66形成于保存用盖的端部的情况下,具有如下优点,即,当在安装着保存用盖5的状态下,内胆4的温度下降,保存用盖5因负压被内胆4吸附时,容易从内胆4卸下保存用盖5。
(烹调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本实施方式中的烹调器为电气无水锅1,保存用盖5为电气无水锅1的内胆4(烹调容器)专用的保存用盖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
如上所述,电热烹调用的无水锅不被了解,此外,现有电热烹调器不具有专用保存用盖。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提供一种电气无水锅1,该电气无水锅1可以自动进行温度管理、蒸汽调整及搅拌以及预约烹调,且,通过在内胆4上覆盖保存用盖5,无需将被加热物从内胆4移至其它容器,可连同内胆4一起放入冰箱等进行保存,而且,通过在内胆4上覆盖保存用盖5,可以在内胆4上放置盘子等待放置物,而且保存用盖5也容易开合。
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作为上述烹调器,可以是与利用燃气灶及IH加热器、微波炉等的烹调相对应的明火烹调器及电磁烹调器,作为上述烹调器的烹调容器,例如,可以为用于明火烹调器或者电磁烹调器的锅等烹调容器。此时,上述保存用盖5不仅用于保存被加热物,也可以用作用于烹调被加热物的盖。
特别是当上述烹调器为上述电气无水锅1及具有双锅结构的保温烹调器等具有收纳在外壳中的内盖作为烹调容器的烹调器时,至少在从外壳取出烹调容器时,上述保存用盖5优选用作覆盖上述烹调容器的开口上部的盖。此外,这样一来,在上述烹调容器为收纳在外壳中使用的内胆的情况下,当在保存用盖5安装在内胆上的状态下直接合上外壳盖体时,外壳盖体与突起部抵接,由此,应力集中在相互抵接的部分,可以防止突起部等保存用盖5的部分破损,或外壳盖体破损。
另外,为了防止如上接触引起的破损,优选突起部形成在低于保存用盖5的上面5A的位置或者突起部的上面具有柔软性。
(加强筋6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保存用盖5为收纳在外壳即主体部2内的内胆4所使用的保存用盖5,因此,以加强筋67具有比内胆4的内径小一圈的外径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烹调器不具有如上所述的双锅结构,且烹调容器不是内胆的情况下,加强筋67也可以具有比烹调容器的外径大一圈的内径。
另外,在此,加强筋67具有比烹调容器的外径大一圈的内径表示加强筋67的内径与烹调容器的外径基本相同。
﹝实施方式二﹞
下面,基于图5(a),(b)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一的区别进行说明,因此,与实施方式一中所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带有相同符号,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施方式一中,以除盖帽部81以外的部分由相同材料构成,除盖帽部81以外的保存用盖主体一体成型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作为保存用盖,保存用盖主体的一部分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
图5中,(a),(b)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100的概略结构的图,图5(a)为剖视图,图5(b)为立体图。
下面,与实施方式一相同,以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100为内胆4专用的保存用盖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
<保存用盖100>
如图5(a),(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100的上面100A上具有:平坦面101;第一凹部102,设于平坦面101内;第二凹部104,设于第一凹部102内;把手106(突起部),设于第二凹部104内。另外,作为一个例子,把手106设于保存用盖100的上面100A的中央部。
与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相同,从平面来看,保存用盖100的外形具有与内胆4相同的大小及形状。因此,从平面来看,保存用盖100为直径与内胆4大致相同的圆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作为一个例子,从平面来看,平坦面101、第一凹部102的底面103及第二凹部104的底面105分别形成为轮(环)状。
第一凹部102为用于形成第二凹部104的台阶部,第一凹部102的底面103为沿第二凹部104的开口缘部的边缘部。第一凹部102及第二凹部104形成为阶梯状。
因此,作为保存用盖100,除把手106的周边部以外,保存用盖100的上面100A的整体为平坦面101。
平坦面101用作待放置物放置面(支撑部),用于放置未图示的盘子等外部的任意待放置物。因此,保存用盖100的待放置物放置面的面积大于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保存用盖5的第二凹部64相同,作为把手形成部的第二凹部104形成为使用者可以抓住把手106的大小,而且,形成为小于搅拌部件40的外形。
作为保存用盖100,除把手106的周边部以外,保存用盖100的上面100A的整体为平坦面10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106的上面107位于平坦面101的下方,当将待放置物放置在平坦面101上时,把手106不会从平坦面101向上方突出。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无论待放置物的大小如何,均可以以平坦面101为待放置物放置面,将待放置物叠置在安装保存用盖100后的内胆4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把手106的上面107位于平坦面101的下方,因此当将待放置物放置在平坦面101上时,把手106不会产生妨碍,无需拆卸把手106。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把手106的上面107位于平坦面101的下方,因此,在将安装保存用盖100后的内胆4放入主体部2中,并直接误将装配盖体3合上时,或者,在从装配盖体3卸下搅拌部件40的状态下合上装配盖体3时,搅拌部件40或者外盖20上所设置的未图示的连接轴不与把手106接触,从而防止保存用盖100或者搅拌部件40破损,其中,上述连接轴用于将搅拌部件40上的旋转体41安装于外盖2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平坦面101的材料和第一凹部102及第二凹部104的材料,使用不同材料。
另外,作为平坦面101的材料以及第一凹部102及第二凹部104的材料,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主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此时,第一凹部102及第二凹部104和把手106可以由相同材料一体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在由相同材料一体形成第一凹部102及第二凹部104和把手106时,作为以上第一凹部102、第二凹部104及把手106的材料,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主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一中的盖帽部81相同的材料。
此外,在平坦面101的材料和第一凹部102及第二凹部104的材料使用不同材料时,可以具有如下结构,即,平坦面101和第一凹部102及第二凹部104中的任意一个作为观察窗由透明部件形成,另一个由不透明部件形成。
另外,透明部件只要透明即可,可以为玻璃,也可以为透明树脂。
平坦面101的材料和第一凹部102及第二凹部104的材料可以通过公知的固定手段彼此结合,其结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在实施方式一中,保存用盖5上除盖帽部81以外的部分的厚度一定,但在如上所述那样改变部分材质的情况下,如图5(a)所示,可以改变部分厚度,也可以根据材质改变厚度。
<变形例>
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在保存用盖100的下面100B(背面)上沿保存用盖100的周缘部设有与图1所示的加强筋67相同的加强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可以进行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变形,同时,可以组合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的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与实施方式一中所说明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三﹞
下面,基于图6(a),(b)对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的区别进行说明,因此,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中所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带有相同符号,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中,(a),(b)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200的概略结构的图,图6(a)为剖视图,图6(b)为立体图。
下面,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相同,将以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200为内胆4专用保存用盖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
<保存用盖200>
如图6(a),(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200的上面200A具有:平坦面201;凹部202,设于平坦面201内;把手204(突起部),设于凹部202内。另外,作为一个例子,把手204设于保存用盖200的上面200A的中央部。
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中的保存用盖5,100相同,从平面来看,保存用盖200的外形具有与内胆4几乎相同的大小及形状。因此,从平面来看,保存用盖200为直径与内胆4大致相同的圆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从平面来看,平坦面201及凹部202的底面203分别形成为轮(环)状。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200,除突起部形成部(把手形成部)即凹部202以外,保存用盖200的上面200A的整体为平坦面201。
平坦面201用作待放置物放置面,用于放置未图示的盘子等外部任意的待放置物。因此,与实施方式二中的保存用盖100相同,保存用盖200被形成为待放置物放置面的面积大于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形成部即凹部202形成为使用者可以抓住把手204的大小,而且,形成为小于搅拌部件40的外形。
作为保存用盖200,除凹部202以外,保存用盖200的上面200A的整体为平坦面20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204的上面205形成为与平坦面201齐平,当在平坦面201上放置待放置物时,把手204不会从平坦面201向上方突出。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无论待放置物的大小如何,均可以以平坦面201为待放置物放置面,将待放置物叠置在安装保存用盖200后的内胆4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把手204的上面205形成为与平坦面201齐平,因此在平坦面201上放置待放置物时,把手204不会形成妨碍,无需卸下把手204。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二中的保存用盖100相同,作为平坦面201的材料和凹部202的材料,使用不同材料。
作为平坦面201的材料,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主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02的材料使用具有挠性或伸缩性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凹部202具有挠性或伸缩性,因此从把手204的上方挤压把手204时,如图6(a)所示,凹部202向下方弯曲,把手204沉入下方。从而分散应力。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安装保存用盖200后的内胆4放入主体部2中,并直接误将装配盖体3合上时,或者,在从装配盖体3卸下搅拌部件40的状态合上装配盖体3时,即使搅拌部件40或者外盖20上所设置的未图示的连接轴与把手204接触,也可以通过把手204的上面205的位置向下方移动,防止保存用盖200或者搅拌部件40破损,其中,上述连接轴用于将搅拌部件40上的旋转体41安装于外盖20。
作为凹部202所使用的具有挠性或伸缩性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硅橡胶等橡胶类。特别是硅橡胶的耐热性及撕裂强度较高,导热性高,且放热制优异,故优选使用。
另外,凹部202和把手204可以由相同材料一体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
<变形例>
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在保存用盖200的下面200B(背面)沿保存用盖200的周缘部设有与图1所示的加强筋67相同的加强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进行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相同的变形,同时,可以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二中的保存用盖5·100的结构进行组合。
﹝实施方式四﹞
下面,基于图7(a)~(c)对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的区别进行说明,因此,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中所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带有相同符号,在此不再赘述。
图7中,(a)~(c)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300的概略结构的图,图7(a)为折板为直立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图7(b)为折板为倒伏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图7(c)为立体图。另外,图7中,(a),(b)为图7(c)所示的保存用盖400沿A-A线的剖视图。
下面,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相同,将以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300为内胆4专用保存用盖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
<保存用盖300>
如图7(a)~(c)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300的上面300A具有:平坦面301;凹部302,设于平坦面301内;把手310(突起部),设于凹部302内。
与实施方式一相同,从平面来看,保存用盖300的外形具有与内胆4相同的大小及形状。因此,从平面来看,保存用盖300为直径与内胆4几乎相同的圆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从平面来看,平坦面301及凹部302的底面303分别形成为轮(环)状。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300,与实施方式三相同,除作为突起部形成部(把手形成部)的凹部302以外,保存用盖300的上面300A的整体为平坦面301。
平坦面301用作待放置物放置面,用于放置未图示的盘子等外部任意的待放置物。因此,与实施方式三中的保存用盖200相同,保存用盖300的待放置物放置面的面积大于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把手形成部的凹部302形成为使用者能够抓住把手310的大小,而且,形成为小于搅拌部件40的外形。
把手310具备基部311及由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构成的折板314。
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具有彼此左右对称的形状。在图7(c)所示的例子中,第一折板314A形成为具有大致半圆形开口部316A的大致U字形,第二折板314B形成为具有大致半圆形开口部316B的大致U字形。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分别横跨基部311的上面312固定于基部311的侧面313。
在固定端即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的下端,于与基部311的侧面313相对的面上设有作为转动轴的未图示的卡合用突起。另一方面,基部311的侧面313上设有未图示的卡合用孔部,分别设于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上的未图示的卡合用突起部嵌入卡合用孔部中。
由此,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以上述卡合用突起为转动轴,以具有图7(a)所示的直立状态及图7(b)所示的倒伏状态的方式进行转动。
此外,如图7(a)~(c)所示,凹部302的底面303上分别形成有支撑部304A及支撑部304B,在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倒伏时,支撑部304A用于支撑第一折板314A;支撑部304B用于支撑第二折板314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折板314A上与第二折板314B的相对面315A及第二折板314B上与第一折板314A的相对面315B形成为倒伏状态下的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的上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把手310,如图7(b)所示,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倒伏时,彼此的相对面315A,315B形成为与平坦面301齐平。
作为保存用盖300,除凹部302以外,保存用盖300的上面300A的整体为平坦面30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的一端固定于基部311,其以具有直立状态及倒伏状态的方式可转动设置,通过使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倒伏,把手310不会从平坦面301向上方突出。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无论待放置物的大小如何,均可以平坦面301为待放置物放置面,将待放置物叠置在安装保存用盖300后的内胆4上。
此外,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倒伏时,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的上面形成为与平坦面301齐平,因此在平坦面301上放置待放置物时,把手310不会形成妨碍,无需卸下把手310。
另一方面,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直立时,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从平坦面301向上方突出,因此即使凹部302的面积较小,也可以容易地握住把手3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平坦面301和凹部302由相同材料一体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平坦面301和凹部302也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还可以如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三那样由不同材料形成。
另外,作为平坦面301的材料,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主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此外,作为凹部302的材料,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主体的材料相同的材料,也可以使用与实施方式三中的凹部202相同的材料。
此外,把手310可以由与平坦面301或者凹部302相同的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材料形成,例如,通过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上的至少彼此的相对面315A,315B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防止保存用盖300或者搅拌部件40破损。
<变形例>
在图7(c)中,以基部311为圆柱形,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具有大致半圆形的开口部316A·316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只要形成为横跨基部311,且倒伏时围绕基部311即可。
因此,把手310也可以为如下形状,即,例如,基部311为四棱柱形,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分别具有大致矩形的开口部316A,316B,从而,当第一折板314A和第二折板314B倒伏时,从平面来看,具有第一折板314A和第二折板314B围绕基部311而形成的大致矩形框架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把手310具备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定于此,作为折板314,把手310也可以具有一个仅向任意一个方向倒伏的折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倒伏时,其上面形成与平坦面301齐平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把手310也可以形成为,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的上面至少在倒伏时与平坦面301齐平或位于平坦面301的下方。即,把手310可以形成为,倒伏时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的上面(即,彼此的相对面315A,315B)位于平坦面301的下方,直立时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的上面(即第一折板314A的前端317A及第二折板314B的前端317B)与平坦面301齐平或位于平坦面301的下方。
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在保存用盖300的下面300B(背面)沿保存用盖300的周缘部设有与图1所示的加强筋67相同的加强筋。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进行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相同的变形,同时,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三中的保存用盖5·100·200的结构进行组合。
﹝实施方式五﹞
下面,基于图8(a)~(d)对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四的区别进行说明,因此,与实施方式一~实施方式四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带有相同符号,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中,(a)~(d)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400的概略结构的图,图8(a)为顶视图,图8(b)为侧视图,图8(c)为底视图,图8(d)为局部剖视图。另外,图8(d)为图8(a)所示的保存用盖400沿B-B线的剖视图。
<保存用盖400>
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400在上面400A的第一凹部62的底面即第二平坦面63内设有第三凹部401,第三凹部401内设有恒压阀411,除这一点以外,与实施方式一中的保存用盖5具有相同的结构。
第三凹部401的底面402上设有蒸汽孔403,以覆盖蒸汽孔403的方式设有恒压阀411。作为恒压阀411,可以使用公知的恒压阀。
在本实施方式中,恒压阀411的上面412形成为与第二平坦面63齐平,且,位于第一平坦面61的下方。
因此,把手66及恒压阀411均不会从第一平坦面61向上方突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当烹调容器内的压力为规定压力以上时,可以通过打开恒压阀411,在烹调时释放蒸汽。这样一来,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恒压阀411开合蒸汽孔403,在烹调时将烹调容器内的压力保持在规定压力。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保存用盖400不仅可以用于保存烹调容器内的被加热物,在安装于烹调容器的状态下,还可以用于被加热物的加热烹调。因此,在烹调中途将被加热物在冰箱等中静置等情况下,无需替换盖,即可进行烹调、保存。
另外,图8(a)~(d)所示的恒压阀411仅为一个例子,只要为向烹调容器内施加一定蒸汽压时,蒸汽孔403打开的结构即可,没有特别限定。此外,作为上述烹调容器,可以为内胆4,也可以为其它锅。
<变形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1中实线所示的保存用盖5上设有恒压阀41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进行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变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然也可以进行与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三相同的变形,同时,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二~实施方式四中的保存用盖100~300的结构进行组合。
﹝总结﹞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的盖(保存用盖5·100·200·300·400)为烹调容器(内胆4)的盖,其具有如下结构,即,上面5A·500A·100A·200A·300A·400A具有可以放置待放置物的平坦面(第一平坦面61、第二平坦面63、平坦面101·201·301),上述平坦面内的一部分上至少设有一个内部具有突起部(把手66·106·204·310、支撑体71、恒压阀411)的凹部(第二凹部64·104、凹部202·302、第三凹部401),上述突起部包含把手66·106·204·310或用于支撑把手的支撑体71,当在上述平坦面上放置待放置物时,上述突起部不会从上述平坦面向上方突出。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在上述盖(保存用盖5·100·200·300·400)覆盖烹调容器的开口部的上部的状态下,在该盖上稳定地放置作为待放置物的盘子等任意容器。此外,与一次性覆盖材料不同,上述盖可以反复使用。因此,可以防止资源浪费。而且,根据上述结构,当保存上述烹调容器烹调后的食物时,可以省去将该食物从上述烹调容器移至其它容器的操作。此外,也可以省去清洗所转移容器的操作。此外,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上述盖的上面设置把手66·106·204·310或用于支撑把手的支撑体71,可以容易地开合盖。因此,根据上述结构,提供一种容易开合且上面可以放置待放置物烹调容器的盖。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的盖(保存用盖5·100·200·300·400),在上述第一方面中,上述突起部(把手66·106·204·310、支撑体71、恒压阀411)的上面(上面86·107·205·412、第一折板314A的前端317A、第二折板314B的前端317B)与上述平坦面(第一平坦面61、第二平坦面63、平坦面101·201·301)齐平或位于上述平坦面的下方。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在上述盖上设有突起部的状态下,在上述盖上稳定地放置作为待放置物的盘子等任意容器。
特别是,上述突起部为把手66·106·204·310,把手66·106·204·310的上面(上面86·107·205·412、第一折板314A的前端317A、第二折板314B的前端317B)与上述平坦面(第一平坦面61、第二平坦面63、平坦面101·201·301)齐平或位于上述平坦面的下方,因此,可以在上述盖上设有把手的状态下,在上述盖上稳定地放置作为待放置物的盘子等任意容器。
此外,在上述烹调容器为具备搅拌部件40的电气无水锅1的内胆4,上述突起部位于上述平坦面的下方的情况,将安装上述盖后的内胆4放入主体部2中,并直接误将装配盖体3合上时,或者,在从装配盖体3卸下搅拌部件40的状态下合上装配盖体3时,搅拌部件40或者外盖20上所设置的未图示的连接轴不会与上述突起部接触,从而可以防止上述盖或者搅拌部件40破损,其中,上述连接轴用于将搅拌部件40上的旋转体41安装于外盖20。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的盖(保存用盖5·100·200·300·400),在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上述凹部(第二凹部64·104、凹部202·302)具有挠性或伸缩性,当从上述突起部的上方挤压上述突起部(例如把手66·106·204·310、支撑体71)时,上述突起部的上面(例如上面86·107·205、第一折板314A的前端317A、第二折板314B的前端317B、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上彼此的相对面315A·315B)的位置向下方移动。
根据上述结构,当从该突起部的上方挤压上述突起部时,上述凹部向下方弯曲,上述突起部沉入下方,从而分散应力。
因此,例如,在上述烹调容器为具备搅拌部件40的电气无水锅1的内胆4的情况,在将安装上述盖后的内胆4放入主体部2内,并误将装配盖体3合上时,或者,在从装配盖体3卸下搅拌部件40的状态下合上装配盖体3时,即使搅拌部件40或者外盖20上所设置的未图示的连接轴与上述突起部接触,也可以防止上述盖或者搅拌部件40破损,其中,上述连接轴用于将搅拌部件40上的旋转体41安装于外盖20。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的盖(保存用盖5·100·200·300·400),在上述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一项中,设有多个上述凹部(第二凹部64,104、凹部202·302、第三凹部401),上述突起部(把手66·106·204·310、支撑体71、恒压阀411)还包含烹调时将上述烹调容器(例如内胆4)内的压力保持为规定压力的恒压阀411,上述把手66·106·204·310或用于支撑把手的支撑体71及上述恒压阀411彼此设置在不同的凹部内。
通过上述盖具备恒压阀411,可以在烹调时排出蒸汽,能够将烹调容器内的压力保持为规定压力。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上述盖不仅可用于保存烹调容器内的被加热物,在安装在烹调容器上的状态下,还可以用于被加热物的加热烹调。因此,在烹调中途将被加热物放入冰箱等静置等情况下,无需更换盖,即可进行烹调、保存。
作为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的盖(保存用盖5·100·200·300·400),在上述第一方面~第四方面的任意一项中,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上述突起部为把手(例如,把手310),该把手具备折板314(例如,第一折板314A、第二折板314B),折板314一端固定,且以具有直立状态和倒伏状态的方式可转动设置,上述突起部至少在倒伏状态时不会从上述平坦面(例如,可以为平坦面301,也可以为第一平坦面61、第二平坦面63、平坦面101·201)向上方突出。
根据上述结构,至少在第一折板314A及第二折板314B倒伏时,上述把手的上面(例如,彼此的相对面315A·315B)不会从上述平坦面向上方。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将待放置物叠置在安装盖后的烹调容器上,其中,该盖设有上述突起部。
作为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的盖(保存用盖5·100·200·300·400),在上述第一方面~第五方面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突起部(例如,把手66·106·204·310、支撑体71)的上面也可以具有柔软性。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向上述突起部的上面施加冲击,也可以防止上述突起部破损。例如,在上述烹调容器为具备搅拌部件40的电气无水锅1的内胆4的情况下,在将安装上述盖后的内胆4放入主体部2中,并误将装配盖体3合上时,或者,在从装配盖体3卸下搅拌部件40的状态下合上装配盖体3时,即使搅拌部件40或者外盖20上所设置的未图示的连接轴与上述突起部接触,也可以防止上述盖或者搅拌部件40破损,其中,上述连接轴用于将搅拌部件40上的旋转体41安装于外盖20。
作为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的盖(保存用盖5,100,200,300,400),在上述第一方面~第六方面的任意一项中,上述突起部(例如,把手66·106·204·310、支撑体71)也可以设置在上面的中央部(上面5A·500A·100A·200A·300A·400A的中央部)上。
根据上述结构,当提起把手并保持上述盖时,可以平衡性良好地保持上述盖。因此,不会施加多余的负荷,可以单手方便地打开或合上上述盖。
作为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的盖(保存用盖5·100·200·300·400),在上述第一方面~第七方面的任意一项中,下面5B·500B·100B·200B·300B·400B上可以沿周缘部垂直设置有加强筋(例如,加强筋67),该加强筋具有比上述烹调容器(例如内胆4)的内径小一圈的外径。另外,在此,加强筋具有比上述烹调容器的内径小一圈的外径是指加强筋的外径与上述烹调容器的内径几乎相同。
根据上述结构,以加强筋位于上述烹调容器内的方式,将上述盖5盖在上述烹调容器上,由此可以容易地定位上述盖,同时,可以防止上述盖的位置偏移。因此,即使在向上述盖施加来自横方向的力的情况下,上述盖的位置也不会偏移从而露出上述烹调容器的开口部。
此外,通过在上述盖的下面设置加强筋,可以提高上述盖的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中的盖(保存用盖5·100·200·300·400),在上述第一方面~第八方面的任意一项中,可以为如下结构,即,上述烹调容器为收容在外壳(例如主体部2)中的内胆(例如内胆4),至少在将上述烹调容器从上述外壳取出时,覆盖上述烹调容器的开口上部。
如上收容在外壳内的内胆不具有专用保存用盖,该专用保存用盖用于将该内胆从外壳取出时覆盖该内胆的开口上部。上述盖可以优选用作覆盖如上内胆的开口上部的盖。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中的烹调器(例如电气无水锅1),在上述第一方面中,具备上述第一方面~第九方面中任意一项的盖及上述烹调容器。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可以提供一种具备容易开合且上面可以放置待放置物的盖的烹调器。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中的烹调器(例如电气无水锅1),在上述第十方面中,其可以为一边加热上述烹调容器内的被加热物一边进行搅拌的电气无水锅1。
现在,电热烹调用的无水锅不被了解,此外,现有的电热烹调器不具有专用保存用盖。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一边加热上述烹调容器内的被加热物一边进行搅拌的电气无水锅的烹调容器(内胆4)上覆盖上述盖,无需将被加热物从上述烹调容器移至其它容器,可以连同上述烹调容器一起放入冰箱等进行保存,而且,通过在上述烹调容器上覆盖上述盖,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上述烹调容器上放置盘子等待放置物且上述盖容易开合的电气无水锅1。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不同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优选用作电气无水锅等烹调器及该烹调器的烹调容器的盖。
符号说明
1 电气无水锅(烹调器)
2 主体部(外壳)
3 装配盖体
4 内胆(烹调容器)
5,100,200,300,400 保存用盖(盖)
5A,500A,100A,200A,300A,400A 上面(盖的上面)
5B,500B,100B,200B,300B,400B 下面(盖的下面)
6 铰链部
11 外壳体
12 内壳体
13 卡合爪
20 外盖
21 爪接受部
22 开合开关
23 窗部
24 操作部
25 操作按钮
26 表示部
27 蒸汽口单元
28 盖部
29 蒸汽口
30 内盖
31 垫圈
32 凸部
33 透明部
40 搅拌部件
41 旋转体
42 转动臂
42A 第一转动臂
42B 第二转动臂
51 底壁
52 周围壁部
53 凸缘部
54 开口部
55 把手部
55A 第一把手部
55B 第二把手部
56 放热部
61 第一平坦面
62 第一凹部
63 第二平坦面
64 第二凹部(凹部)
65 底面
66,106,204,310 把手(突起部)
67 加强筋
71 支撑体(突起部)
72 上面(突起部的上面)
73 凹部
81 盖帽部
82 下面
83 凹部
84 凸部
85 螺纹孔
86,107,205 上面(突起部的上面)
91 螺纹
101,201,301 平坦面
102 第一凹部
103 底面
104 第二凹部(凹部)
105 底面
202 凹部
203 底面
302 凹部
303 底面
304A 支撑部
304B 支撑部
311 基部
312 上面
313 侧面
314 折板
314A 第一折板
314B 第二折板
315A,315B 相对面
316A,316B 开口部
401 第三凹部(凹部)
402 底面
403 蒸汽孔
411 恒压阀
412 上面(突起部的上面)

Claims (5)

1.一种烹调容器的盖,其特征在于:
上面具有可以放置待放置物的平坦面;
所述平坦面内的一部分上至少设有一个内部具有突起部的凹部;
所述突起部包含把手或用于支撑把手的支撑体;
当在所述平坦面上放置待放置物时,所述突起部不会从所述平坦面向上方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的上面与所述平坦面齐平或位于所述平坦面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具有挠性或伸缩性,当从所述突起部的上方按压所述突起部时,所述突起部的上面的位置向下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为具有折板的把手,该折板一端固定,且以具有直立状态及倒伏状态的方式可转动地设置;
至少在倒伏状态下,所述突起部不会从所述平坦面向上方突出。
5.一种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盖及所述烹调容器。
CN201680011340.1A 2015-05-28 2016-02-12 盖及烹调器 Active CN1076138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09030 2015-05-28
JP2015109030A JP6661284B2 (ja) 2015-05-28 2015-05-28 蓋および調理器
PCT/JP2016/054194 WO2016189897A1 (ja) 2015-05-28 2016-02-12 蓋および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3818A true CN107613818A (zh) 2018-01-19
CN107613818B CN107613818B (zh) 2020-05-19

Family

ID=57393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1340.1A Active CN107613818B (zh) 2015-05-28 2016-02-12 盖及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61284B2 (zh)
CN (1) CN107613818B (zh)
MY (1) MY190783A (zh)
WO (1) WO2016189897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0698A (zh) * 2019-01-30 2019-05-2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13171011A (zh) * 2020-12-31 2021-07-27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和加热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05694B2 (en) * 2016-11-12 2019-09-10 Simply Works, Llc Cooking vessel cover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0143A (ja) * 1998-09-01 2000-03-07 Rogosu Corp:Kk コッヘル
JP3106063U (ja) * 2004-06-21 2004-12-16 国義 林 保温鍋の構造
US20140069948A1 (en) * 2012-09-13 2014-03-13 La Termoplastic F.B.M. S.R.L. Handgrip for cooking vessels
JP2014510678A (ja) * 2011-02-07 2014-05-01 カイ、エドワード ゼット. 鍋、プレート、ボウル類の蓋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5150U (ja) * 1982-06-04 1983-12-09 株式会社エバニユ− 蓋つまみ
BE896447A (fr) * 1982-06-08 1983-08-01 Dart Ind Inc Plat avec couvercle et organe de fermeture hermetique,
JPH062613Y2 (ja) * 1987-02-03 1994-0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炊飯器の蓋構造
JPH0747061Y2 (ja) * 1991-02-21 1995-11-01 日本酸素株式会社 断熱調理器具
JPH07184781A (ja) * 1993-12-27 1995-07-25 Nippon Dennetsu Co Ltd 調理器具用の蓋
JP3046305U (ja) * 1997-04-22 1998-03-06 杉山金属株式会社 積み重ね式鍋
JP3124688U (ja) * 2006-06-14 2006-08-24 株式会社森井 調理鍋及び電子レンジ用調理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0143A (ja) * 1998-09-01 2000-03-07 Rogosu Corp:Kk コッヘル
JP3106063U (ja) * 2004-06-21 2004-12-16 国義 林 保温鍋の構造
JP2014510678A (ja) * 2011-02-07 2014-05-01 カイ、エドワード ゼット. 鍋、プレート、ボウル類の蓋
US20140069948A1 (en) * 2012-09-13 2014-03-13 La Termoplastic F.B.M. S.R.L. Handgrip for cooking vessel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0698A (zh) * 2019-01-30 2019-05-2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09770698B (zh) * 2019-01-30 2021-07-06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烹饪器具
CN113171011A (zh) * 2020-12-31 2021-07-27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和加热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89897A1 (ja) 2016-12-01
JP6661284B2 (ja) 2020-03-11
JP2016220837A (ja) 2016-12-28
CN107613818B (zh) 2020-05-19
MY190783A (en)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91584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automatic cooking device
US7461589B2 (en) Appliance for making food that requires the use of heating, stirring, and liquid addition
US20160235239A1 (en) Portable fully automatic cooking system
CN202665217U (zh) 一种慢炖锅
CN107613818A (zh) 盖及烹调器
CN203354373U (zh) 多功能面包机
CN107708502A (zh) 加热烹调器
CN103584714A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炒菜机
EP0836823A1 (en) Heat accumulating pan and heat insulation cooking container
CN206612560U (zh) 煮锅及烹饪电器
CN105517465B (zh) 加热烹调器
CN209574363U (zh) 盖板安装结构及蒸煮器具
CN109497821A (zh) 盖板安装结构及蒸煮器具
CN211704337U (zh) 一种炒饭线用菜品保温装置
CN207461913U (zh) 翻转式食物加热源
CN208301453U (zh) 翻转式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CN208973343U (zh)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CN107847063A (zh) 加热烹调器
CN209074127U (zh) 一种双内胆电饭锅
CN207745025U (zh) 一种具有烧烤功能的电压力锅
CN207949605U (zh) 一种多功能油炸电饭锅
CN206776961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保温饭盒
CN204763901U (zh) 多功能饭盒
CN208491805U (zh) 一种防烫伤的电饭煲盖子
CN215016031U (zh) 一种避水防粘的陶瓷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