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30A - 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130A CN1076130A CN 92101492 CN92101492A CN1076130A CN 1076130 A CN1076130 A CN 1076130A CN 92101492 CN92101492 CN 92101492 CN 92101492 A CN92101492 A CN 92101492A CN 1076130 A CN1076130 A CN 10761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ting twine
- threading
- vertical
- horizontal
- wire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包含下列步
骤:以各自独立的横向网线与纵向网线呈横向、纵向
独立穿线,并交错穿线预定数目而形成一十字区,并
以较小的拉力磅数拉引所述横向网线,以较大的拉力
磅数拉引所述纵向网线,使网面击球时,横向网线与
纵向网线的凹弯程度以及所产生之弹力相等;将十字
区以外的网面部分用边线依横向与纵向交错之方式
穿线,并控制其拉力,使整个网面张力更均匀。
Description
本发明是一种球拍网面形成方法,特别是一种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
一般球拍的拍框大都是呈一纵向长横向短的椭圆型,并以一条网线依横向、纵向交错穿线的方式形成所述拍框的网面,其中,位于所述网面中央,而且具有反弹力量强、控球性佳的特定范围称为“甜区”。
由于球拍的拍框为纵向长横向短的椭圆型,所以距离拍框的纵向两端及模向两侧的距离会长短不同,在网面由同一条网线形成之下,纵向、横向网线的拉力磅数将相等。
也就是,如第一图所示,当挥拍击球而球撞击球拍网时,如果球的落点位于球拍网面的甲1点上,会造成网线受到压力而使网面凹弯,纵向、横向的网线凹弯距离(丁)相同,配合第二图所示,纵向网线或横向网线距离拍框的两端距离长短不同,其迫压网线所造成两则网线变形的斜率并不相同;再请配合第三图所示,横向网线较纵向网线短,所以横向网线变形斜率较大,即横向网线变形角度较纵向网线大,横向网线与纵向网线的拉力(乙)相同,导致横向网线反弹的力量(乙2)较大,而纵向网线反弹的力量(乙1)较小。
因此,以往使用的球拍在以一条网线依纵向、横向穿线,而纵向网线长度大于横向网线甚多之下会造成:
1.横向网线的弹性大于纵向网线甚多,相对的其反弹力量亦呈对比性的差异,球的落点会涵盖纵向与横向网线,横向网线与纵向网线为交错且为同一条,造成纵向网线的弹力牵制横向网线,造成网线干涉及弹力抵消而减弱,网面的弹性不均且不佳。
2.横向网线的弹性与纵向网线不同,相对地,反弹力量也呈对比性的差异,球的落点会涵盖纵向与横向网线,因为纵向与横向反弹力量的差异造成控球的稳定性不佳。
3.球击在纵向网线及横向网线的中央,横向网线与纵向网线的弹力有差异,球击网面稍偏离纵向网线及横向网线的中央,相对地,反弹力量的差异更大,球反弹路径偏差更大,造成击球的甜区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所述方法在拍框上横向、纵向独立穿线,横跨拍框的网线较短以较小磅数穿线,纵跨拍框的网线较长以较大磅数穿线,使网面的张力均匀,以使网面击球的弹性及控球性较佳、甜区较大。
因此,根据本发明,一种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大致包含下列步骤:
首先将该拍框穿设环列的多数线孔并置于穿线机上,并将拍框的中央部位以独立的横向网线与独立的纵向网线交错穿线,并使所述横向网线与纵向网线交错穿线一预定数目,而在的述中央部位形成一十字区;
再将所述横向网线穿线该拍框上并以55磅力量拉引,使所述横向网线在十字区的弹力控制在设定的范围;
另将所述纵向网线穿线于所述拍框上并以60磅力量拉引,使所述纵向网线在十字区的弹力控制在设定的范围;
于所述十字区外侧依横向及纵向呈交错之方式穿设一边线,并以45磅力量拉引;
然后将所述横向网线、纵向网线及边线依次打结固接于所述拍框,使所述横向网线与纵向网线在所述十字区位置的弹力呈均匀,击球的弹性变形量接近相同。
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现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示分别为:
图1显示以往球拍的网线以相同一条网线形成的示意图。
图2显示以往球拍网面在球撞击网线时造成横向、纵向网线凹弯的示意图。
图3显示以往球拍网面在球撞击网线时,所造成横向、纵向网线的反弹力量的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球拍置于穿线机的示意图。
图5显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球拍以横向、纵向网线及边线三条网线分别单独穿网线的示意图。
图6显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成网面在球撞击网线的甲2点时,所造成横向、纵向网线凹弯的示意图。
图7显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成网面在球撞击网线时,所造成横向、纵向网线反弹力量的示意图。
图8显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以三条网线分别单独穿线的示意图。
图9显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以四条网线分别单独穿线的示意图。
图10显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以四条网线分别单独穿线的示意图。
图11显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以五条网线分别单独穿线的示意图。
图12显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以五条网线分别单独穿线的示意图。
图13显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以六条网线分别单独穿线的示意图。
图14显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以六条网线分别单独穿线的示意图。
本发明的一种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依据下述步骤制造,请参照图4、5所示:
(1)首先将所述拍框(20)穿设环列的多数线孔(21),并置于穿线机上(参阅图4),准备穿线;
(2)将一条横向网线(30)于所述拍框(20)左侧的线孔(211)位置依横向穿过,并向下横向往复七次穿线;另将一条纵向网线(40)于所述拍框(20)顶侧的线孔(212)位置先向左依纵向穿过,再向右纵向往复七次穿线;
(3)所述横向网线(30)与纵向网线(40)以一预定数目交错穿线,而于所述拍框(20)中间交错形成一十字区(50);
(4)所述横向网线(30)横跨所述拍框(20)的线段长度较短,以55磅力量拉引,使所述横向网线(30)在十字区(50)的弹力控制在设定的范围;
另所述纵向网线(40)纵跨所述拍框(20)的线段长度较长,以60磅力量拉引,使所述纵向网线(40)在十字区(50)的弹力控制在设定的范围;
(5)用一边线(60)于所述十字区(50)外侧依横向及纵向交错的方式穿线在所述拍框(20)上,并以45磅的力量拉引,使弹力控制在设定的范围;
(6)然后将所述横向网线(30)、纵向网线(40)及边线(60)依次打结固接,并分别固接于所述拍框(20),如此,所述横向网线(30)与纵向网线(40)在所述十字区(50)位置的弹力呈均匀状,击球的弹性变形量接近相同。
本发明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将所述横向网线(30)横向独立穿线,并以55磅力量拉引,使一定力量的球在撞击所述横向网线(30)时会产生预定的弹力(并产生对等的弹性变形量);以及在于将所述纵向网线(40)纵向独立穿线,并以60磅力量拉引,使一定力量的球撞击所述纵向网线(40)时会产生预定的弹力(并产生对等的弹性变形量);借着将所述横向网线(30)、纵向网线(40)设定成具有55、60磅的拉引力,所述横向网线(30)、纵向网线(40)的张力将接近相同。
参阅图6、图7所示,透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将所述横向网线(30)与所述纵向网线(40)横向、纵向独立穿线,并将所述横向网线(30)与所述纵向网线(40)的穿线拉力依需要设定如本实施例的55、60磅;此项设定是根据下述原则达成,即,当一力量的球撞击所述横向网线(30)及所述纵向网线(40)的甲2点位置时,各网线的凹弯距离(丁3与丁4)相等,凹弯角度Q4较Q3为小,经三角函数推算,可知所述横向网线(30)较短需要较小的拉力、所述纵向网线(40)较长需要较大的拉力,方可使网线的反弹力量相等,所以如果将所述横向网线(30)与所述纵向网线(40)的穿线拉力设定为55、60磅,将可使所述横向网线(30)及所述纵向网线(40)所产生的弹力(乙3与乙4)接近相等。
于是,在本发明中,当球撞击所述横向网线(30)与纵向网线(40)时,所产生的凹弯深度(丁3与丁4)相等,而且弹力(乙3与乙4)接近相等,因此可以使所述横向网线(30)与纵向网线(40)的弹力及弹性变形量几近相等,使所述十字区(50)位置网面的张力均匀。
再将本发明与以往技术相比较,如图6与图7所示,在本发明中,当挥拍击球时,假设以一定力量的球撞击在网面的甲2点位置,所述横向网线(30)及所述纵向网线(40)的甲2点位置所产生的弹力(乙3与乙4)接近相等;可是,在以往横向及纵向网线为同一条网线的情形下,其拉力一定相等,如图2与图3所示,球撞击网面的横向网线及纵向网线所产生的弹力(乙1与乙2)并不相同;两相比较,在本发明所揭横向网线及纵向网线是以相等反弹力作用于球,所述横向网线(30)及所述纵向网线(40)的甲2点位置的凹弯距离(丁3与丁4)及反弹力(乙3与乙4)接近相等之下,此反弹力(乙3与乙4)将呈相加的合力作用于球上,因此本发明不会如以往球拍般因为横向及纵向网线弹力不等,互相干涉(弹力大受弹力小抵消),而使弹性减弱,相反的,本发明所述十字区(50)网面的张力均匀,击球的弹性较佳。
又,本发明所述横向网线(30)及所述纵向网线(40)在甲2点位置的凹弯距离(丁3与丁4)相等,所产生的弹力(乙3与乙4)接近相等,不会如以往横向与纵向网线用同一条网线穿线的网面般,因为网线在横向与纵向的弹力不同,使网线反弹作用于球的状态不稳定,且横向与纵向因弹力大、小抵消,网面横向与纵向网线产生干涉、震动,造成控球性不佳的情形,所以,根据本发明所述方法所形成的球拍在球撞击所述十字区(50)时,由于网面的张力均匀,所述横向网线(30)与所述纵向网线(40)呈接近相等反弹等反弹状态作用于球,所以可获得较佳的击球控球性。
同样地,本发明所述横向网线(30)与纵向网线(40)交错形成所述十字区(50),使所述横向网线(30)与纵向网线(40)的弹力及弹性变形量几近相等,使所述十字区(50)网面的张力均匀,在此情形下,如图6与图7所示,所述横向网线(30)与纵向网线(40)在中央凹弯形成弹力乙3与乙4,所述横向网线(30)与纵向网线(40)中央两侧距离(丙2)的弹力乙3′与乙4′、乙3″与乙4″相差小,中央部位的距离(丙2)因此较大,而获得一较大的甜区。
就上述情形反观以往的球拍,如图2与图3所示,以往球拍由于横向与纵向网线虽不等长但拉力相同,横向与纵向网线在中央凹弯所形成的弹力乙1与乙2本身即已经是乙1小于乙2,再加上横向与纵向网线中央两侧只有很近的范围(丙1)符合甜区的要求,也就是弹力乙1′与乙1″以及乙2′与乙2″之间,所以,在横向与纵向网线交错的中央部位上,产生弹性接近相等的部位将很小,导致甜区很小。
另外,参考图8所示实施例,此实施例的制法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因为所述拍框(20)的纵向(前、后端)弯曲度较大,而将所述纵向网线(40)穿过所述拍框(20)的前、后端的线孔适度减少,只将所述纵向网线(40)纵向往复五次穿线,使所述纵向网线(40)纵跨所述拍框(20)区间的线段长度更接近相等,使所述横向网线(30)与纵向网线(40)在所述十字区(50)位置的弹力更均匀,击球的弹性变形量更接近相同,进而可获得更佳的控球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9所示,此实施例的制法大体上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以所述横向网线(30)与所述纵向网线(40)及二条边线(60)、(60′)共四条网线独立穿线形成网面,将所述横向网线(30)及所述纵向网线(40)穿过所述拍框(20)的线孔适度减少,所述横向网线(30)横向往复六次穿线,所述纵向网线(40)跨所述拍框(20)区间的线段长更接近相等;同时以两条边线(60)、(60′)分别依横向及纵向独立穿线,所述边线(60)、(60′)并形成L型分布,且对称于所述十字区(50)的外侧,使所述拍框(20)的整个网面张力更均匀。又如图10所示,亦可配合所述拍框(20)的两侧弯曲度相等,将所述边线(60)由所述拍框(20)的前端呈左、右对称穿线,使所述边线(60)形成Π型分布;所述边线(60′)环绕所述十字区(50)穿线,并在所述拍框(20)的底端呈横向穿线完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11所示,此实施例的制法大体上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以所述横向网线(30)与所述纵向网线(40)及三条边线(60)、(60′)、(60″)共五条网线独立穿线形成,将所述横向网线(30)及所述纵向网线(40)穿过所述拍框(20)的线孔适度减少,所述横向网线(30)及所述纵向网线(40)往复五次穿线,使所述横向网线(30)与所述纵向网线(40)跨所述拍框(20)区间的线段长更接近相等。
将所述拍框(20)的前、后端,以所述边线(60)、(60′)分别横向往复穿线,再将所述边线(60″)并配合所述拍框(20)的两侧弯曲度相等,再将所述边线(60″)由所述拍框(20)的左、右侧对称穿线填满网面,使所述横向网线(30)与纵向网线(40)在所述十字区(50)位置的弹力更均匀,而且所述边线(60)、(60′)(60″)穿线后的弹力更接近所述十字区(50)的,所述击球的甜区将更大,可获得更佳的控球性。
此外,如图12所示,也可将所述纵向网线(40)往复七次穿线,再将所述边线(60)由所述拍框(20)的左、右侧对称穿线填满所述网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如图13与图14所示,此实施例的制法大体上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以所述横向网线(30)与所述纵向网线(40)及四条边线(60)、(60′)、(60″)(60′′′)共六条网线独立穿线,所述横向网线(30)横向往复七次穿线,所述纵向网线(40)纵向往复五次穿线。
同时将所述拍框(20)的前、后端,用所述边线(60)、(60′)分别横向往复穿线;将所述拍框(20)的左、右侧,用所述边线(60″)、(60′′′)分别纵向往复穿线。
此外,亦可将所述横向网线(30)及所述纵向网线(40)往复五次穿线,使所述横向网线(30)与所述纵向网线(40)跨所述拍框(20)区间的线段长更接近相等;并且以上述方法将所述拍框(20)的前、后端及左、右侧,用所述边线(60)、(60′)、(60″)、(60′′′)分别依横向或纵向往复穿线而形成整个网面。
Claims (3)
1、一种控制环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位于拍框中间位置的横向网线与纵向网线分别横向与纵向独立穿线,并将所述横向网线与纵向网线以一预定数目交错穿线,而在所述中间位置形成一个十字区;
所述横向网线横跨所述拍框的长度较短,用较小的磅数拉引而控制所述横向网线的弹性变形量;
所述纵向网线横跨所述拍框的长度较长,用较大的磅数拉引而控制所述纵向网线的弹性变形量;
将边线依横向及纵向交错穿线的方式穿线于所述十字区的外侧,并且以适当的磅数拉引而控制所述边线的弹性变形量;
将所述横向网线、纵向网线及边线依次打结固接并分别固接于所述拍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减少所述独立穿线的横向网线与纵向网线的交错数目,使所述横向网线穿线所述拍框的各线长度接近相同,且纵向网线穿线所述拍框的各线长度亦接近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有一条以上的所述边线穿线交错于所述十字区外侧,并且以适当的穿线磅数拉引而控制弹性变形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2101492 CN1076130A (zh) | 1992-03-08 | 1992-03-08 | 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2101492 CN1076130A (zh) | 1992-03-08 | 1992-03-08 | 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130A true CN1076130A (zh) | 1993-09-15 |
Family
ID=4939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2101492 Pending CN1076130A (zh) | 1992-03-08 | 1992-03-08 | 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130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6730A (zh) * | 2012-06-01 | 2013-12-18 | 赵国量 | 球拍 |
CN108057221A (zh) * | 2017-11-28 | 2018-05-22 | 安徽省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羽毛球束缚线位置智能甄选方法 |
CN108619684A (zh) * | 2018-05-12 | 2018-10-09 | 邬惠林 | 中间紧四周松的羽毛球拍穿线方法 |
CN112337066A (zh) * | 2020-10-15 | 2021-02-09 | 程龙 | 一种羽毛球拍穿线方法 |
-
1992
- 1992-03-08 CN CN 92101492 patent/CN107613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6730A (zh) * | 2012-06-01 | 2013-12-18 | 赵国量 | 球拍 |
CN103446730B (zh) * | 2012-06-01 | 2016-05-18 | 赵国量 | 球拍 |
CN108057221A (zh) * | 2017-11-28 | 2018-05-22 | 安徽省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羽毛球束缚线位置智能甄选方法 |
CN108057221B (zh) * | 2017-11-28 | 2020-01-14 | 安徽省蓝翔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羽毛球束缚线位置智能甄选方法 |
CN108619684A (zh) * | 2018-05-12 | 2018-10-09 | 邬惠林 | 中间紧四周松的羽毛球拍穿线方法 |
CN112337066A (zh) * | 2020-10-15 | 2021-02-09 | 程龙 | 一种羽毛球拍穿线方法 |
CN112337066B (zh) * | 2020-10-15 | 2021-11-26 | 程龙 | 一种羽毛球拍穿线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113877C1 (ru) | Теннисная ракетка | |
CN1753707A (zh) | 具有框架开口的球拍 | |
DE3826545A1 (de) | Tennisschlaeger | |
CN1076130A (zh) | 控制球拍网面张力的穿线方法 | |
DE2932996A1 (de) | Tennisschlaeger | |
DE4031386A1 (de) | Tennisschlaegerrahmen mit kreisfoermigem querschnitt und variabler dicke | |
EP0106850A1 (de) | Tennis- oder squash-schläger. | |
US4231575A (en) | Racket stringing | |
DE69419334T2 (de) | Tennisschlägerrahmen | |
US4131279A (en) | Tennis racket and stringing method | |
EP1452207B1 (de) | Schläger für Ballspiele | |
DE3123690A1 (de) | Zusatzgewicht und einrichtung zur schwingungsdaempfung fuer tennisschlaeger und aehnliche sportschlaeger | |
DE4037568A1 (de) | Tennisschlaeger | |
DE2202285A1 (de) | Ski mit unterbrochenen Kanten | |
DE3326932A1 (de) | Golfschlaeger | |
DE4022187A1 (de) | Racket fuer ballspiele | |
DE2326819A1 (de) | Schmiedemaschine | |
AT406734B (de) | Schlägerrahmen | |
DE4232459A1 (de) | Schlaegerrahmen fuer ballspiele | |
EP0873161B1 (de) | Golftrainingsgerät | |
EP1606027A1 (de) | Ballschläger | |
EP0487963B1 (de) | Tennisschläger | |
CN1246054C (zh) | 提高弹力和反弹力的球拍 | |
WO1989002296A1 (en) | Ball-strik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ennis or squash racket | |
DE9017690U1 (de) | Tennisschläger mit hohem Schlankheitsverhältni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