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6042A - 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6042A
CN107606042A CN201711117881.5A CN201711117881A CN107606042A CN 107606042 A CN107606042 A CN 107606042A CN 201711117881 A CN201711117881 A CN 201711117881A CN 107606042 A CN107606042 A CN 107606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gear
cavity
face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178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6042B (zh
Inventor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hael Seeger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ongyan Zhida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ongyan Zhida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ongyan Zhida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178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60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6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6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6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6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减震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它包括第一挡板、减震弹簧、第一管口、阻尼壳、第二挡板、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固定板等,其中当活塞机构受到冲击力后可以在阻尼壳内上下移动,阻尼壳内的高压惰性气体在活塞机构的压缩下进入气动马达工作,气动马达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正常工作时将冲击的能量经气动马达和发电机转换储能起来,实现了快速吸收冲击能量及快速衰减震动的目的;其结构简单紧凑,节能性高,具有较好的实际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减震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减震技术通过减震器来完成对冲击力的吸收减震,并利用阻尼器加速震动能量的衰减,在不同工况下产生的不同的冲击力仅仅通过单一的减震方式来吸收冲击的能量,其功能单一且不能有效地将冲击的能量转化利用;另外现有的减震技术不能将震动的能量给存储下来,从而造成了能量上的浪费,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本发明设计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挡板、减震弹簧、第一管口、阻尼壳、第二挡板、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固定板、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四管口、气动马达、支撑条、发电机、活塞机构、第一固定块、齿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推动杆、第一T形环槽、连接套,其中第二挡板安装在阻尼壳一端外圆面上;固定板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外圆面上;气动马达一端安装在固定板端面上;第三管口与第四管口均安装在气动马达上;发电机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安装在气动马达上,且发电机轴与气动马达轴相连;活塞机构安装在阻尼壳内;活塞机构将阻尼壳分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第一管口安装在阻尼壳靠近第一空腔的端面上,且第一管口与阻尼壳上所开的通孔配合;第二管口安装在阻尼壳外圆面上,且第二管口靠近第二挡板,与第二空腔相通;第一管口与第三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第二管口与第四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齿条安装在阻尼壳内圆面上,且齿条与活塞机构相配合;第一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环槽;第一固定块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且第一固定块与活塞机构配合;推动杆一端通过连接套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且连接套位于第一空腔内;推动杆另一端穿出阻尼壳;第一挡板一端安装在推动杆端面上;减震弹簧嵌套在阻尼壳外侧,减震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上;两个第一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二空腔内,两个第一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两个第二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一空腔内,两个第二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一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
上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塞壳、连接块、第二限位环、第三T形环槽、缠绕机构、第一齿轮、驱动轴、支座、第三齿轮、螺纹孔、驱动轮、第二锥齿轮、软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轴、导向轮、第一锥齿轮、第二固定轴、齿条槽、固定环、第一限位环、驱动条、驱动槽、第三固定轴、容纳腔、第四固定轴、第三限位环,其中活塞壳上具有容纳腔;活塞壳外圆面上开有齿条槽;容纳腔端面上开有贯通的螺纹孔,且螺纹孔靠近齿条槽;活塞壳通过与阻尼壳滑动配合安装在阻尼壳内,且活塞壳上的齿条槽与齿条滑动配合;驱动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驱动轴与活塞壳轴线重合;缠绕机构位于活塞壳内,且缠绕机构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一齿轮位于活塞壳内,第一齿轮安装在驱动轴上;固定环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端面上;第一限位环安装在固定环端面上;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三T形环槽;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通孔;两个驱动条对称安装在通孔内圆面上;第二齿轮通过第三T形环槽与第一限位环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上;软杆外圆面上开有外螺纹;软杆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驱动槽;连接块一端安装在软杆端面上;第二限位环安装在连接块端面上;第三限位环一端安装在软杆远离连接块的端面上;软杆一端安装在缠绕机构上;软杆缠绕在缠绕机构上;软杆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环与第一T形环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且软杆上的驱动槽与驱动条滑动配合;软杆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螺纹孔配合;第一固定轴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壁上;导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导向轮外圆面与软杆外圆面接触配合;支座安装在活塞壳端面上,且支座位于第一空腔内;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固定轴安装在支座上,且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驱动轮安装在第三齿轮端面上;第一锥齿轮安装在驱动轮端面上;第二锥齿轮通过第四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三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安装在驱动轴上,且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
上述缠绕机构包括缠绕轮、容纳槽、引导轮、第三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二T形环槽,其中缠绕轮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20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均通过圆柱销安装有一个引导轮;缠绕轮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三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二T形环槽;第三固定块通过第二固定块安装在缠绕轮上。
上述第二限位环与第二T形环槽配合;软杆外圆面与引导轮配合;连接套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上;推动杆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套内;推动杆的直径等于软杆的直径;支座、第三齿轮、驱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连接套、裸露在第一空腔内的第二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三固定轴,以上所有的体积之和等于第一固定块的体积;齿条距离阻尼壳内上下两端面均具有间隙。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为氦(He)或氖(Ne)或氩(Ar)或氪(Kr)。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二锥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三锥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减震弹簧为压缩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推动杆一端焊接在连接套内。
相对于传统的汽车减震储能技术,传统的减震储能机构中阻尼壳被压缩后,阻尼壳中活塞两侧的空间体积变化率因为推动杆的存在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补偿空间,这种方法的使用会造成机构复杂度提升。为了使用简单机构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的活塞机构能够通过软杆的增加或者消失,从而以适应活塞两侧的空间变化。
本发明中第二挡板安装在阻尼壳一端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减震弹簧与固定板;固定板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固定安装气动马达;气动马达一端安装在固定板端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带动发电机发电;第三管口与第四管口均安装在气动马达上的作用是便于惰性气体的流动;发电机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安装在气动马达上,且发电机轴与气动马达轴相连的作用上将减震机构上能量转化为电能;活塞机构安装在阻尼壳内的作用是改变阻尼壳内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体积;活塞机构将阻尼壳分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作用是便于活塞机构在阻尼壳内来回运动,从而使得阻尼壳内的高压惰性气体可以流动;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的作用是便于对活塞机构起到阻尼的作用;第一管口安装在阻尼壳靠近第一空腔的端面上,且第一管口与阻尼壳上所开的通孔配合的作用是便于高压惰性气体的流动;第二管口安装在阻尼壳外圆面上,且第二管口靠近第二挡板,与第二空腔相通便于惰性气体流动;第一管口与第三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第二管口与第四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的作用是便于阻尼壳内的惰性气体流动,从而达到带动气动马达运动的目的;齿条安装在阻尼壳内圆面上,且齿条与活塞机构相配合的作用是为了驱动第三齿轮运动;第一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环槽的作用是与软杆上安装的第三限位环配合,达到限制软杆运动的同时又不会影响软杆的旋转运动;第一固定块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且第一固定块与活塞机构配合的作用是限制软杆运动;推动杆一端通过连接套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且连接套位于第一空腔内的作用是将第一挡板的运动传递给活塞机构,从而达到带动活塞机构运动的目的;第一挡板一端安装在推动杆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嵌套在阻尼壳外侧,减震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上的吸收减震存储机构上的冲击力;两个第一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二空腔内,两个第一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两个第二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一空腔内,两个第二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一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的作用是支撑活塞机构的同时又可以使得活塞机构可以在受到冲击力时有一个缓冲作用;齿条距离阻尼壳内上下两端面均具有间隙的作用是防止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之间间隙消失,使得减震机构失效发生刚性碰撞。
本发明中活塞机构的作用是改变阻尼壳内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体积;活塞壳上具有容纳腔的作用是便于容纳缠绕机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活塞壳外圆面上开有齿条槽的作用是便于容纳齿轮,从而使得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处于隔离状态;容纳腔端面上开有贯通的螺纹孔,且螺纹孔靠近齿条槽的作用是与软杆上所开的外螺纹配合,从而达到引导软杆运动的目的;活塞壳通过与阻尼壳滑动配合安装在阻尼壳内,且活塞壳上的齿条槽与齿条滑动配合的作用是一方面将阻尼壳隔离成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另一方面是便于固定第三齿轮、支座、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驱动轮;驱动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驱动轴与活塞壳轴线重合的作用是便于将第四锥齿轮的运动传递给驱动轴;缠绕机构位于活塞壳内,且缠绕机构安装在驱动轴上的作用是控制软轴的出来与回去;第一齿轮位于活塞壳内,第一齿轮安装在驱动轴上的作用是驱动第二齿轮运动;固定环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端面上的作用是支撑第二齿轮;第一限位环安装在固定环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第二齿轮的运动;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三T形环槽的作用是与第一限位环配合,从而使得第一限位环在限制第二齿轮运动时,不会影响第二齿轮的旋转运动;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通孔的作用是便于安装驱动条,同时也便于软杆通过;两个驱动条对称安装在通孔内圆面上的作用是与软杆上所开的驱动槽配合,从而达到驱动条可以驱动软杆的目的;第二齿轮通过第三T形环槽与第一限位环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上的作用是驱动软杆运动;连接块一端安装在软杆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限位环;第二限位环安装在连接块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软杆的运动;第三限位环一端安装在软杆远离连接块的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软杆的运动;软杆一端安装在缠绕机构上;软杆缠绕在缠绕机构上的作用是补偿或者填补第二空腔的体积,从而使得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体积变化相同;软杆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环与第一T形环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且软杆上的驱动槽与驱动条滑动配合的作用是使得软杆可以适应活塞机构的运动,达到正常填补或者补偿第二空腔体积的目的;软杆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螺纹孔配合的作用是便于软杆可以顺利进入活塞壳内;第一固定轴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壁上的作用是为了固定导向轮;导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导向轮外圆面与软杆外圆面接触配合的作用是支撑引导软杆运动;支座安装在活塞壳端面上,且支座位于第一空腔内的作用是为了固定第三齿轮;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固定轴安装在支座上,且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的作用是,当减震机构受到冲击力时,推动杆将会带动活塞壳运动,运动的活塞壳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三齿轮在齿条的作用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三齿轮旋转,达到捕捉活塞机构运动的目的;驱动轮安装在第三齿轮端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将第三齿轮的运动传递到第一锥齿轮上;第一锥齿轮安装在驱动轮端面上将驱动轮的运动传递到第二锥齿轮上;第二锥齿轮通过第四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作用是将第一锥齿轮的运动传递到第三锥齿轮上;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三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将第二锥齿轮的运动传递到第四锥齿轮上;第四锥齿轮安装在驱动轴上,且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的作用是带动驱动轴运动。
本发明中缠绕机构的作用是的作用是为了控制软杆的伸出与收入活塞壳;缠绕轮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20个容纳槽的作用是为了容纳引导轮;每个容纳槽内均通过圆柱销安装有一个引导轮的作用是将引导软杆的可以顺利缠绕到缠绕轮上,同时到第二齿轮带动软轴围绕自身轴线旋转时,可以不影响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缠绕轮安装在驱动轴上的作用是缠绕软杆;第三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二T形环槽;第三固定块通过第二固定块安装在缠绕轮上的作用是与安装在软杆上的第二限位环配合,从而达到限制软杆运动的目的,同时又不会限制软杆的围绕自身轴线的运动。
本发明中软杆外圆面与引导轮配合的作用是减少软杆与引导轮的摩擦;连接套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上的作用是可以使得推动杆不会影响驱动轴的旋转运动;推动杆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套内的作用是将第一挡板的运动传递到活塞机构上;推动杆的直径等于软杆的直径的作用是使得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变化的体积相同;支座、第三齿轮、驱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连接套、裸露在第一空腔内的第二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三固定轴,以上所有的体积之和等于第一固定块的体积的作用是使得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容纳的惰性气体体积相同。
在使用过程中,当减震储能机构受到向下的冲击力时,第一挡板将会向下运动,运动的第一挡板将会带动推动杆运动,推动杆将会带动连接套运动,连接套将会带动驱动轴运动,驱动轴将会带动活塞壳运动,运动的活塞壳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支座运动,支座将会带动第三齿轮运动,第三齿轮将会带动驱动轮运动,驱动轮将会带动第一锥齿轮运动,第一锥齿轮将会带动第二锥齿轮运动;第二锥齿轮将会带动第三锥齿轮运动,第三锥齿轮将会带动第四锥齿轮运动;第四锥齿轮将会带动驱动轴运动,驱动轴将会带动缠绕轮运动,缠绕轮将会带动软杆运动,从而将软杆收入活塞壳内,从而使得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变化的体积相同,从而达到适应活塞壳两侧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体积变化的目的;同时运动的驱动轴将会带动第一齿轮运动,第一齿轮将会带动第二齿轮运动,第二齿轮将会带动驱动条运动,驱动条将会带动驱动槽运动,从而使得软杆运动,使得软杆上的外螺纹可以沿螺纹孔上的螺纹运动,从而到达引导软杆运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气动马达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活塞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固定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支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锥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锥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四锥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活塞壳结构示意图。
图12是软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缠绕轮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驱动条与驱动槽配合示意图。
图15是缠绕轮剖视图。
图16是第二限位环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第三固定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8是第三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图19是连接套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0是驱动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挡板;2、减震弹簧;3、第一管口;4、阻尼壳;5、第二挡板;6、第二管口;7、第三管口;8、固定板;9、第四管口;10、气动马达;11、支撑条;12、发电机;13、缠绕机构;14、活塞壳;15、第一齿轮;16、第一固定块;17、齿条;18、第一弹簧;19、驱动轴;20、第二弹簧;21、推动杆;22、第一T形环槽;23、支座;24、第三齿轮;25、驱动轮;26、第二锥齿轮;27、软杆;28、第三锥齿轮;29、第四锥齿轮;30、第二齿轮;31、第一固定轴;32、导向轮;33、第一锥齿轮;34、第二固定轴;35、齿条槽;36、固定环;37、第一限位环;38、驱动条;39、驱动槽;40、第三固定轴;41、容纳腔;42、缠绕轮;43、容纳槽;44、引导轮;45、第三固定块;46、第二限位环;47、连接块;48、第二固定块;49、第二T形环槽;50、连接套;51、第四固定轴;52、第三限位环;53、活塞机构;54、第一空腔;55、第二空腔;56、第三T形环槽;57、通孔;58、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它包括第一挡板1、减震弹簧2、第一管口3、阻尼壳4、第二挡板5、第二管口6、第三管口7、固定板8、第一空腔54、第二空腔55、第四管口9、气动马达10、支撑条11、发电机12、活塞机构53、第一固定块16、齿条17、第一弹簧18、第二弹簧20、推动杆21、第一T形环槽22、连接套50,如图1所示,其中第二挡板5安装在阻尼壳4一端外圆面上;如图1所示,固定板8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5外圆面上;如图1所示,气动马达10一端安装在固定板8端面上;如图1所示,第三管口7与第四管口9均安装在气动马达10上;如图1所示,发电机12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11安装在气动马达10上,且发电机12轴与气动马达10轴相连;如图3所示,活塞机构53安装在阻尼壳4内;如图3所示,活塞机构53将阻尼壳4分为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如图3所示,第一空腔54与比第二空腔55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如图3所示,第一管口3安装在阻尼壳4靠近第一空腔54的端面上,且第一管口3与阻尼壳4上所开的通孔57配合;如图3所示,第二管口6安装在阻尼壳4外圆面上,且第二管口6靠近第二挡板5,与第二空腔55相通;第一管口3与第三管口7通过软管相接通;第二管口6与第四管口9通过软管相接通;如图4所示,齿条17安装在阻尼壳4内圆面上,且齿条17与活塞机构53相配合;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块16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环槽22;如图4所示,第一固定块16安装在第二空腔55端面上,且第一固定块16与活塞机构53配合;如图19所示,推动杆21一端通过连接套50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且连接套50位于第一空腔54内;如图3所示,推动杆21另一端穿出阻尼壳4;第一挡板1一端安装在推动杆21端面上;如图1所示,减震弹簧2嵌套在阻尼壳4外侧,减震弹簧2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1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5上;如图5所示,两个第一弹簧18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二空腔55内,两个第一弹簧18一端均安装在第二空腔55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如图5所示,两个第二弹簧20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一空腔54内,两个第二弹簧20一端均安装在第一空腔54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
如图7所示,上述活塞机构53包括活塞壳14、连接块47、第二限位环46、第三T形环槽56、缠绕机构13、第一齿轮15、驱动轴19、支座23、第三齿轮24、螺纹孔58、驱动轮25、第二锥齿轮26、软杆27、第三锥齿轮28、第四锥齿轮29、第二齿轮30、第一固定轴31、导向轮32、第一锥齿轮33、第二固定轴34、齿条槽35、固定环36、第一限位环37、驱动条38、驱动槽39、第三固定轴40、容纳腔41、第四固定轴51、第三限位环52,如图11所示,其中活塞壳14上具有容纳腔41;如图11所示,活塞壳14外圆面上开有齿条槽35;如图11所示,容纳腔41端面上开有贯通的螺纹孔58,且螺纹孔58靠近齿条槽35;如图7所示,活塞壳14通过与阻尼壳4滑动配合安装在阻尼壳4内,且活塞壳14上的齿条槽35与齿条17滑动配合;如图7所示,驱动轴19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驱动轴19与活塞壳14轴线重合;如图7所示,缠绕轮机构13位于活塞壳14内,且缠绕机构13安装在驱动轴19上;如图7所示,第一齿轮15位于活塞壳14内,第一齿轮15安装在驱动轴19上;如图7所示,固定环36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内端面上;如图8、10所示,第一限位环37安装在固定环36端面上;第二齿轮30端面上开有第三T形环槽56;第二齿轮30端面上开有通孔57;如图20所示,两个驱动条38对称安装在通孔57内圆面上;如图8所示,第二齿轮30通过第三T形环槽56与第一限位环37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36上;软杆27外圆面上开有外螺纹;如图16所示,软杆27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驱动槽39;如图16所示,连接块47一端安装在软杆27端面上;如图16所示,第二限位环46安装在连接块47端面上;如图16所示,第三限位环52一端安装在软杆27远离连接块47的端面上;软杆27一端安装在缠绕机构13上;软杆27缠绕在缠绕机构13上;如图12所示,软杆27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环52与第一T形环槽22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6上,如图9、14所示,且软杆27上的驱动槽39与驱动条38滑动配合;软杆27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螺纹孔58配合;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轴31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内壁上;如图6所示,导向轮32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31上,且导向轮32外圆面与软杆27外圆面接触配合;如图9所示,支座23安装在活塞壳14端面上,且支座23位于第一空腔54内;如图9所示,第三齿轮24通过第二固定轴34安装在支座23上,且第三齿轮24与齿条17啮合;如图9所示,驱动轮25安装在第三齿轮24端面上;如图9所示,第一锥齿轮33安装在驱动轮25端面上;如图9所示,第二锥齿轮26通过第四固定轴51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第二锥齿轮26与第一锥齿轮33啮合;如图9所示,第三锥齿轮28通过第三固定轴40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第三锥齿轮28与第二锥齿轮26啮合;如图9所示,第四锥齿轮29安装在驱动轴19上,且第四锥齿轮29与第三锥齿轮28啮合。
如图12所示,上述缠绕机构13包括缠绕轮42、容纳槽43、引导轮44、第三固定块45、第二固定块48、第二T形环槽49,如图13、15所示,其中缠绕轮42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20个容纳槽43;如图12所示,每个容纳槽43内均通过圆柱销安装有一个引导轮44;如图9所示,缠绕轮42安装在驱动轴19上;如图18所示,第三固定块45端面上开有第二T形环槽49;如图17所示,第三固定块45通过第二固定块48安装在缠绕轮42上。
上述第二限位环46与第二T形环槽49配合;软杆27外圆面与引导轮44配合;连接套50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19上;推动杆21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套50内;推动杆21的直径等于软杆27的直径;支座23、第三齿轮24、驱动轮25、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26、第三锥齿轮28、第四锥齿轮29、连接套50、裸露在第一空腔54内的第二固定轴34、第四固定轴51、第三固定轴40,以上所有的体积之和等于第一固定块16的体积;齿条17距离阻尼壳4内上下两端面均具有间隙。
上述第一空腔54与比第二空腔55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为氦(He)或氖(Ne)或氩(Ar)或氪(Kr)。
上述第二锥齿轮26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四固定轴51上。
上述第三锥齿轮28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40上。
上述减震弹簧2为压缩弹簧。
上述推动杆21一端焊接在连接套50内。
综上所述:
传统的减震储能机构中阻尼壳4被压缩后,阻尼壳4中活塞两侧的空间体积变化率因为推动杆21的存在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补偿空间,这种方法的使用会造成机构复杂度提升。为了使用简单机构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的活塞机构53能够通过软杆27的增加或者消失,从而以适应活塞两侧的空间变化。
本发明中第二挡板5安装在阻尼壳4一端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减震弹簧2与固定板8;固定板8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5外圆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固定安装气动马达10;气动马达10一端安装在固定板8端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带动发电机12发电;第三管口7与第四管口9均安装在气动马达10上的作用是便于惰性气体的流动;发电机12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11安装在气动马达10上,且发电机12轴与气动马达10轴相连的作用上将减震机构上能量转化为电能;活塞机构53安装在阻尼壳4内的作用是改变阻尼壳4内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的体积;活塞机构53将阻尼壳4分为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的作用是便于活塞机构53在阻尼壳4内来回运动,从而使得阻尼壳4内的高压惰性气体可以流动;第一空腔54与比第二空腔55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的作用是便于对活塞机构53起到阻尼的作用;第一管口3安装在阻尼壳4靠近第一空腔54的端面上,且第一管口3与阻尼壳4上所开的通孔57配合的作用是便于高压惰性气体的流动;第二管口6安装在阻尼壳4外圆面上,且第二管口6靠近第二挡板5,与第二空腔55相通便于惰性气体流动;第一管口3与第三管口7通过软管相接通;第二管口6与第四管口9通过软管相接通的作用是便于阻尼壳4内的惰性气体流动,从而达到带动气动马达10运动的目的;齿条17安装在阻尼壳4内圆面上,且齿条17与活塞机构53相配合的作用是为了驱动第三齿轮24运动;第一固定块16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环槽22的作用是与软杆27上安装的第三限位环52配合,达到限制软杆27运动的同时又不会影响软杆27的旋转运动;第一固定块16安装在第二空腔55端面上,且第一固定块16与活塞机构53配合的作用是限制软杆27运动;推动杆21一端通过连接套50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且连接套50位于第一空腔54内的作用是将第一挡板1的运动传递给活塞机构53,从而达到带动活塞机构53运动的目的;第一挡板1一端安装在推动杆21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减震弹簧2;减震弹簧2嵌套在阻尼壳4外侧,减震弹簧2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1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5上的吸收减震存储机构上的冲击力;两个第一弹簧18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二空腔55内,两个第一弹簧18一端均安装在第二空腔55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两个第二弹簧20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一空腔54内,两个第二弹簧20一端均安装在第一空腔54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53上的作用是支撑活塞机构53的同时又可以使得活塞机构53可以在受到冲击力时有一个缓冲作用;齿条17距离阻尼壳4内上下两端面均具有间隙的作用是防止第一弹簧18与第二弹簧20之间间隙消失,使得减震机构失效发生刚性碰撞。
本发明中活塞机构53的作用是改变阻尼壳4内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的体积;活塞壳14上具有容纳腔41的作用是便于容纳缠绕机构13、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30;活塞壳14外圆面上开有齿条槽35的作用是便于容纳齿轮,从而使得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处于隔离状态;容纳腔41端面上开有贯通的螺纹孔58,且螺纹孔58靠近齿条槽35的作用是与软杆27上所开的外螺纹配合,从而达到引导软杆27运动的目的;活塞壳14通过与阻尼壳4滑动配合安装在阻尼壳4内,且活塞壳14上的齿条槽35与齿条17滑动配合的作用是一方面将阻尼壳4隔离成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另一方面是便于固定第三齿轮24、支座23、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26、第三锥齿轮28、驱动轮25;驱动轴19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驱动轴19与活塞壳14轴线重合的作用是便于将第四锥齿轮29的运动传递给驱动轴19;缠绕轮机构13位于活塞壳14内,且缠绕机构13安装在驱动轴19上的作用是控制软轴的出来与回去;第一齿轮15位于活塞壳14内,第一齿轮15安装在驱动轴19上的作用是驱动第二齿轮30运动;固定环36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内端面上的作用是支撑第二齿轮30;第一限位环37安装在固定环36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第二齿轮30的运动;第二齿轮30端面上开有第三T形环槽56的作用是与第一限位环37配合,从而使得第一限位环37在限制第二齿轮30运动时,不会影响第二齿轮30的旋转运动;第二齿轮30端面上开有通孔57的作用是便于安装驱动条38,同时也便于软杆27通过;两个驱动条38对称安装在通孔57内圆面上的作用是与软杆27上所开的驱动槽39配合,从而达到驱动条38可以驱动软杆27的目的;第二齿轮30通过第三T形环槽56与第一限位环37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36上的作用是驱动软杆27运动;连接块47一端安装在软杆27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限位环46;第二限位环46安装在连接块47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软杆27的运动;第三限位环52一端安装在软杆27远离连接块47的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软杆27的运动;软杆27一端安装在缠绕机构13上;软杆27缠绕在缠绕机构13上的作用是补偿或者填补第二空腔55的体积,从而使得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的体积变化相同;软杆27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环52与第一T形环槽22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块16上,且软杆27上的驱动槽39与驱动条38滑动配合的作用是使得软杆27可以适应活塞机构53的运动,达到正常填补或者补偿第二空腔55体积的目的;软杆27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螺纹孔58配合的作用是便于软杆27可以顺利进入活塞壳14内;第一固定轴31一端安装在活塞壳14内壁上的作用是为了固定导向轮32;导向轮32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31上,且导向轮32外圆面与软杆27外圆面接触配合的作用是支撑引导软杆27运动;支座23安装在活塞壳14端面上,且支座23位于第一空腔54内的作用是为了固定第三齿轮24;第三齿轮24通过第二固定轴34安装在支座23上,且第三齿轮24与齿条17啮合的作用是,当减震机构受到冲击力时,推动杆21将会带动活塞壳14运动,运动的活塞壳14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三齿轮24在齿条17的作用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三齿轮24旋转,达到捕捉活塞机构53运动的目的;驱动轮25安装在第三齿轮24端面上的作用是为了将第三齿轮24的运动传递到第一锥齿轮33上;第一锥齿轮33安装在驱动轮25端面上将驱动轮25的运动传递到第二锥齿轮26上;第二锥齿轮26通过第四固定轴51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第二锥齿轮26与第一锥齿轮33啮合的作用是将第一锥齿轮33的运动传递到第三锥齿轮28上;第三锥齿轮28通过第三固定轴40安装在活塞壳14上,且第三锥齿轮28与第二锥齿轮26啮合将第二锥齿轮26的运动传递到第四锥齿轮29上;第四锥齿轮29安装在驱动轴19上,且第四锥齿轮29与第三锥齿轮28啮合的作用是带动驱动轴19运动。
本发明中缠绕机构13的作用是的作用是为了控制软杆27的伸出与收入活塞壳14;缠绕轮42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20个容纳槽43的作用是为了容纳引导轮44;每个容纳槽43内均通过圆柱销安装有一个引导轮44的作用是将引导软杆27的可以顺利缠绕到缠绕轮42上,同时到第二齿轮30带动软轴围绕自身轴线旋转时,可以不影响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缠绕轮42安装在驱动轴19上的作用是缠绕软杆27;第三固定块45端面上开有第二T形环槽49;第三固定块45通过第二固定块48安装在缠绕轮42上的作用是与安装在软杆27上的第二限位环46配合,从而达到限制软杆27运动的目的,同时又不会限制软杆27的围绕自身轴线的运动。
本发明中软杆27外圆面与引导轮44配合的作用是减少软杆27与引导轮44的摩擦;连接套50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19上的作用是可以使得推动杆21不会影响驱动轴19的旋转运动;推动杆21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套50内的作用是将第一挡板1的运动传递到活塞机构53上;推动杆21的直径等于软杆27的直径的作用是使得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的变化的体积相同;支座23、第三齿轮24、驱动轮25、第一锥齿轮33、第二锥齿轮26、第三锥齿轮28、第四锥齿轮29、连接套50、裸露在第一空腔54内的第二固定轴34、第四固定轴51、第三固定轴40,以上所有的体积之和等于第一固定块16的体积的作用是使得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所容纳的惰性气体体积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减震储能机构受到向下的冲击力时,第一挡板1将会向下运动,运动的第一挡板1将会带动推动杆21运动,推动杆21将会带动连接套50运动,连接套50将会带动驱动轴19运动,驱动轴19将会带动活塞壳14运动,运动的活塞壳14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支座23运动,支座23将会带动第三齿轮24运动,第三齿轮24将会带动驱动轮25运动,驱动轮25将会带动第一锥齿轮33运动,第一锥齿轮33将会带动第二锥齿轮26运动;第二锥齿轮26将会带动第三锥齿轮28运动,第三锥齿轮28将会带动第四锥齿轮29运动;第四锥齿轮29将会带动驱动轴19运动,驱动轴19将会带动缠绕轮42运动,缠绕轮42将会带动软杆27运动,从而将软杆27收入活塞壳14内,从而使得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变化的体积相同,从而达到适应活塞壳14两侧第一空腔54与第二空腔55体积变化的目的;同时运动的驱动轴19将会带动第一齿轮15运动,第一齿轮15将会带动第二齿轮30运动,第二齿轮30将会带动驱动条38运动,驱动条38将会带动驱动槽39运动,从而使得软杆27运动,使得软杆27上的外螺纹可以沿螺纹孔58上的螺纹运动,从而到达引导软杆27运动的目的。

Claims (6)

1.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挡板、减震弹簧、第一管口、阻尼壳、第二挡板、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固定板、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四管口、气动马达、支撑条、发电机、活塞机构、第一固定块、齿条、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推动杆、第一T形环槽、连接套,其中第二挡板安装在阻尼壳一端外圆面上;固定板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外圆面上;气动马达一端安装在固定板端面上;第三管口与第四管口均安装在气动马达上;发电机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安装在气动马达上,且发电机轴与气动马达轴相连;活塞机构安装在阻尼壳内;活塞机构将阻尼壳分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第一管口安装在阻尼壳靠近第一空腔的端面上,且第一管口与阻尼壳上所开的通孔配合;第二管口安装在阻尼壳外圆面上,且第二管口靠近第二挡板,与第二空腔相通;第一管口与第三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第二管口与第四管口通过软管相接通;齿条安装在阻尼壳内圆面上,且齿条与活塞机构相配合;第一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一T形环槽;第一固定块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且第一固定块与活塞机构配合;推动杆一端通过连接套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且连接套位于第一空腔内;推动杆另一端穿出阻尼壳;第一挡板一端安装在推动杆端面上;减震弹簧嵌套在阻尼壳外侧,减震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上;两个第一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二空腔内,两个第一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二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两个第二弹簧呈现180度分布在第一空腔内,两个第二弹簧一端均安装在第一空腔端面上,另一端均安装在活塞机构上;
上述活塞机构包括活塞壳、连接块、第二限位环、第三T形环槽、缠绕机构、第一齿轮、驱动轴、支座、第三齿轮、螺纹孔、驱动轮、第二锥齿轮、软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齿轮、第一固定轴、导向轮、第一锥齿轮、第二固定轴、齿条槽、固定环、第一限位环、驱动条、驱动槽、第三固定轴、容纳腔、第四固定轴、第三限位环,其中活塞壳上具有容纳腔;活塞壳外圆面上开有齿条槽;容纳腔端面上开有贯通的螺纹孔,且螺纹孔靠近齿条槽;活塞壳通过与阻尼壳滑动配合安装在阻尼壳内,且活塞壳上的齿条槽与齿条滑动配合;驱动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驱动轴与活塞壳轴线重合;缠绕机构位于活塞壳内,且缠绕机构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一齿轮位于活塞壳内,第一齿轮安装在驱动轴上;固定环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端面上;第一限位环安装在固定环端面上;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第三T形环槽;第二齿轮端面上开有通孔;两个驱动条对称安装在通孔内圆面上;第二齿轮通过第三T形环槽与第一限位环的配合安装在固定环上;软杆外圆面上开有外螺纹;软杆外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驱动槽;连接块一端安装在软杆端面上;第二限位环安装在连接块端面上;第三限位环一端安装在软杆远离连接块的端面上;软杆一端安装在缠绕机构上;软杆缠绕在缠绕机构上;软杆另一端通过第三限位环与第一T形环槽的配合安装在第一固定块上,且软杆上的驱动槽与驱动条滑动配合;软杆外圆面上所开的外螺纹与螺纹孔配合;第一固定轴一端安装在活塞壳内壁上;导向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一固定轴上,且导向轮外圆面与软杆外圆面接触配合;支座安装在活塞壳端面上,且支座位于第一空腔内;第三齿轮通过第二固定轴安装在支座上,且第三齿轮与齿条啮合;驱动轮安装在第三齿轮端面上;第一锥齿轮安装在驱动轮端面上;第二锥齿轮通过第四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锥齿轮通过第三固定轴安装在活塞壳上,且第三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安装在驱动轴上,且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
上述缠绕机构包括缠绕轮、容纳槽、引导轮、第三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二T形环槽,其中缠绕轮外圆面上周向均匀的开有20个容纳槽;每个容纳槽内均通过圆柱销安装有一个引导轮;缠绕轮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三固定块端面上开有第二T形环槽;第三固定块通过第二固定块安装在缠绕轮上;
上述第二限位环与第二T形环槽配合;软杆外圆面与引导轮配合;连接套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驱动轴上;推动杆一端固定安装在连接套内;推动杆的直径等于软杆的直径;支座、第三齿轮、驱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连接套、裸露在第一空腔内的第二固定轴、第四固定轴、第三固定轴,以上所有的体积之和等于第一固定块的体积;齿条距离阻尼壳内上下两端面均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冲有高压惰性气体为氦(He)或氖(Ne)或氩(Ar)或氪(Kr)。
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锥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四固定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三锥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第三固定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减震弹簧为压缩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推动杆一端焊接在连接套内。
CN201711117881.5A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Active CN1076060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7881.5A CN107606042B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17881.5A CN107606042B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6042A true CN107606042A (zh) 2018-01-19
CN107606042B CN107606042B (zh) 2018-10-26

Family

ID=61086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17881.5A Active CN107606042B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6042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8585A (zh) * 2018-03-12 2018-07-06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通过减震变软使新能源汽车便捷通过障碍物的制动机构
CN108327692A (zh) * 2018-03-12 2018-07-27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减震变软转向通过障碍物的机构
CN108515824A (zh) * 2018-03-05 2018-09-11 武汉迈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汽车减震变软通过障碍物的机构
CN108909438A (zh) * 2018-07-24 2018-11-30 卢若望 一种气动增压式汽车减震风冷装置
CN108953452A (zh) * 2018-07-24 2018-12-07 卢若望 一种气动反馈式汽车抑制减震装置
CN109139779A (zh) * 2018-07-24 2019-01-04 卢若望 一种气动发电式汽车减震蓄能装置
CN111300487A (zh) * 2020-04-16 2020-06-19 赵鑫龙 一种机器人减震系统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19954A (en) * 1961-11-24 1966-02-09 Pullman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ailway vehicles
GB8417552D0 (en) * 1984-07-10 1984-08-15 Kuen Neng Chen Automatic door-closing device
JPH07269220A (ja) * 1995-04-27 1995-10-17 Nippon Doaachietsuku Seizo Kk ドアークローザーの焼付け塗装時の油の膨張吸収方法
DE19513435A1 (de) * 1995-04-08 1996-10-10 Geze Gmbh & Co Türschließer
DE19526061A1 (de) * 1995-07-17 1997-01-23 Geze Gmbh & Co Türschließer
DE102008047839B3 (de) * 2008-09-18 2010-07-08 Gröbner Fertigungs GmbH Federbein mit verstellbarer Federabstützeinrichtung
JP4696138B2 (ja) * 2008-04-16 2011-06-08 裕治 太内田 ストラット型サスペンションの車高調整装置
CN202250656U (zh) * 2011-09-08 2012-05-30 江阴市长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能量回收装置
CN105114503A (zh) * 2015-09-06 2015-12-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
CN106090110A (zh) * 2016-08-29 2016-11-09 安徽工程大学 电流变阻尼器
CN107152484A (zh) * 2017-05-23 2017-09-12 常州舒安车辆有限公司 智能减震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19954A (en) * 1961-11-24 1966-02-09 Pullman Inc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railway vehicles
GB8417552D0 (en) * 1984-07-10 1984-08-15 Kuen Neng Chen Automatic door-closing device
DE19513435A1 (de) * 1995-04-08 1996-10-10 Geze Gmbh & Co Türschließer
JPH07269220A (ja) * 1995-04-27 1995-10-17 Nippon Doaachietsuku Seizo Kk ドアークローザーの焼付け塗装時の油の膨張吸収方法
DE19526061A1 (de) * 1995-07-17 1997-01-23 Geze Gmbh & Co Türschließer
JP4696138B2 (ja) * 2008-04-16 2011-06-08 裕治 太内田 ストラット型サスペンションの車高調整装置
DE102008047839B3 (de) * 2008-09-18 2010-07-08 Gröbner Fertigungs GmbH Federbein mit verstellbarer Federabstützeinrichtung
CN202250656U (zh) * 2011-09-08 2012-05-30 江阴市长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能量回收装置
CN105114503A (zh) * 2015-09-06 2015-12-02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汽车馈能式减震器
CN106090110A (zh) * 2016-08-29 2016-11-09 安徽工程大学 电流变阻尼器
CN107152484A (zh) * 2017-05-23 2017-09-12 常州舒安车辆有限公司 智能减震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5824A (zh) * 2018-03-05 2018-09-11 武汉迈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汽车减震变软通过障碍物的机构
CN108248585A (zh) * 2018-03-12 2018-07-06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通过减震变软使新能源汽车便捷通过障碍物的制动机构
CN108327692A (zh) * 2018-03-12 2018-07-27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减震变软转向通过障碍物的机构
CN108248585B (zh) * 2018-03-12 2019-09-10 王卫琴 通过减震变软使新能源汽车便捷通过障碍物的制动机构
CN108909438A (zh) * 2018-07-24 2018-11-30 卢若望 一种气动增压式汽车减震风冷装置
CN108953452A (zh) * 2018-07-24 2018-12-07 卢若望 一种气动反馈式汽车抑制减震装置
CN109139779A (zh) * 2018-07-24 2019-01-04 卢若望 一种气动发电式汽车减震蓄能装置
CN108909438B (zh) * 2018-07-24 2021-03-02 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气动增压式汽车减震风冷装置
CN111300487A (zh) * 2020-04-16 2020-06-19 赵鑫龙 一种机器人减震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6042B (zh) 201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06042A (zh) 一种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CN102644688B (zh) 一种基于着陆机构的腿式机械缓冲器
CN101427051B (zh) 缓冲器
CN208099363U (zh) 一种用于车床主轴的安装支架
CN107906159B (zh) 一种基于伸缩装置调节的适应大冲击力减震储能机构
CN207291651U (zh) 轮内工作装置
CN102661257B (zh) 橡胶带式蓄能器
CN104896005A (zh) 一种新型高速轻气炮炮口脱弹减振系统
CN109869488A (zh) 电子膨胀阀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8061125A (zh) 一种基于液压管的汽车减震器发电机构的工作方法
CN107869544B (zh) 一种用于大冲击的汽车储能减震器
CN107906158A (zh) 一种适应大冲击力的汽车减震储能机构
CN107606043B (zh) 一种四档抗冲击的汽车储能减震器
CN108006148A (zh) 一种四档抗超强冲击的汽车储能减震器
CN107725665B (zh) 一种基于伸缩装置调节的减震储能机构
CN106917839A (zh) 核电用机械式阻尼器
CN217654535U (zh) 一种自清洁减震导航装置
CN207550556U (zh) 一种低噪声干粉灌装机
CN206682207U (zh) 核电用机械式阻尼器
CN211399032U (zh) 一种高效的机械设备底座减震缓冲装置
CN212290596U (zh) 一种订书钉包装装盒结构
CN101340128B (zh) 一种电机轴端波纹垫片装配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7906156A (zh) 一种汽车储能减震器
CN107757243A (zh) 一种自减震电能回收轮毂
CN208628789U (zh) 一种用于安装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变速器的固定托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23

Address after: 317108 pupugang Town, three gate County, Taizhou, Zhejiang (three coastal industrial city)

Applicant after: Michael Seeg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201D, 2 / F, building 11,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ark,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City Song Yan Zhida Industrial Design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utomobile shock absorption and energy accumulation mechanism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Pledgee: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three county sub branch

Pledgor: Michael Seeger Limited by Share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3300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