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5572A - 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5572A
CN107605572A CN201710949685.8A CN201710949685A CN107605572A CN 107605572 A CN107605572 A CN 107605572A CN 201710949685 A CN201710949685 A CN 201710949685A CN 107605572 A CN107605572 A CN 107605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sion cavity
level
webmaster
muffl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496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5572B (zh
Inventor
陈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YE CHAN (FUJIAN) MECHANICAL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YE CHAN (FUJIAN) MECHANICA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YE CHAN (FUJIAN) MECHANICAL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YE CHAN (FUJIAN) MECHANICAL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496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55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5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5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5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5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包括两端封闭的消音器筒体,所述消音器筒体的内腔沿长度方向分隔为共振腔、一级扩张腔、四级扩张腔、三级扩张腔及二级扩张腔,所述一级扩张腔的侧壁设置有进气口,且一级扩张腔经穿过四级扩张腔和三级扩张腔的第一内网管与二级扩张腔相连通,所述二级扩张腔内设置有穿过三级扩张腔并伸入四级扩张腔的第二内网管,所述第二内网管上位于三级扩张腔的区段侧壁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四级扩张腔内设置有穿出消音器筒体端部与出气口相连接的消音减震总成,所述一级扩张腔上还设置有穿入共振腔的插入管。该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充分利用空间,减振降噪效果好,同时成型方法简便。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排气系统是车辆上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主消音器作为排气系统中对输出气体减振降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主消音器不仅结构简单,减振降噪腔室少,没有充分理由消音器筒体的空间,而且排放和功率损失大,耐久性及装配性差,造成排气的音质较差。为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充分利用空间,减振降噪效果好,同时成型方法简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包括两端封闭的消音器筒体,所述消音器筒体的内腔沿长度方向分隔为共振腔、一级扩张腔、四级扩张腔、三级扩张腔及二级扩张腔,所述一级扩张腔的侧壁设置有进气口,且一级扩张腔经穿过四级扩张腔和三级扩张腔的第一内网管与二级扩张腔相连通,所述二级扩张腔内设置有穿过三级扩张腔并伸入四级扩张腔的第二内网管,所述第二内网管上位于三级扩张腔的区段侧壁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四级扩张腔内设置有穿出消音器筒体端部与出气口相连接的消音减震总成,所述一级扩张腔上还设置有穿入共振腔的插入管。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器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盖,消音器筒体的内腔沿长度方向经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分隔板依次分隔为共振腔、一级扩张腔、四级扩张腔、三级扩张腔及二级扩张腔,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上分别设置有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网管位于二级扩张腔的端部上设置有泄压阀总成,所述第二内网管伸入四级扩张腔的区段侧壁设置有出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四级扩张腔内设置有依次穿过三级扩张腔、二级扩张腔与设置于消音器筒体一端的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一消音减震总成,以及设置有依次穿过一级扩张腔、共振腔与设置于消音器筒体另一端的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二消音减震总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消音减震总成分别包括进气端位于四级扩张腔内且另一端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三内网管,所述第三内网管的中段侧壁均布有通气孔并包裹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与第三内网管之间填充有玻璃棉。
进一步地,两第三内网管位于四级扩张腔内的端部侧壁分别设置有通气孔,两第三内网管的进气端口相对且进气端口之间的间距为3~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内网管的出气端口贴近第二分隔板且与第二分隔板之间的距离为8~12mm。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器筒体位于进气口上设置有加强板,所述进气口上连接有消音器前段管,所述出气口上连接有消音器尾段管。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器筒体的两侧端还分别设置有与车体相连接的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包括与封盖相焊接的拐状杆件,所述拐状杆件的拐部上设置有橡胶吊耳。
上述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第一至第四分隔板、第一消音减震总成、第二消音减震总成及端盖;
2)将第一内网管压入第二、第三及第四分隔板上并进行定位,并在第一内网管的出气端口上安装泄压阀总成;
3)将第二内网管压入第三、第四分隔板,使第二内网管与第二分隔板之间的距离为保持8~12mm;
4)使第一消音减震总成依次穿过第三、第四分隔板,并使第二消音减震总成依次穿过第二、第一分隔板,并使第一、第二消音减震总成进气端口的距离保持3~5mm,并将插入管安装于第一分隔板上;
5)将步骤4中安装好的零件与消音器筒体装配,并在消音器筒体的两端安装端盖,使第一、第二消音减震总成的另一端分别与出气口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充分利用空间,减振降噪效果好,同时还可以消除有害物质,排放设功率损失小,耐久性高,使用寿命提高;同时成型方法简便,装配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主消音器筒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四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消音器筒体 10a-弧形板 10b-盖板 10c-定位凸筋 11-共振腔 12-一级扩张腔 13-四级扩张腔 14-三级扩张腔 15-二级扩张腔 16-进气口 17-封盖 18-加强板 19-出气口 20-第一内网管 21-泄压阀总成 30-第二内网管 31-出气孔 32-出气孔 33-距离41-第一消音减震总成 42-第二消音减震总成 43-第三内网管 44-外套管 45-玻璃棉 46-通气孔 47-间距 50-插入管 60-第一分隔板 61-通气孔 70-第二分隔板 80-第三分隔板81-通气孔 90-第四分隔板 101-消音器前段管 102-消音器后段管 111-拐状杆件 112-橡胶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参考图1至图7
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包括两端封闭的消音器筒体10,所述消音器筒体的内腔沿长度方向依次分隔为共振腔11、一级扩张腔12、四级扩张腔13、三级扩张腔14及二级扩张腔15,所述一级扩张腔的侧壁设置有进气口16,且一级扩张腔经穿过四级扩张腔和三级扩张腔的第一内网管20与二级扩张腔相连通,所述二级扩张腔内设置有穿过三级扩张腔并伸入四级扩张腔的第二内网管30,所述第二内网管上位于三级扩张腔的区段侧壁设置有出气孔31,所述四级扩张腔内设置有穿出消音器筒体端部与出气口19相连接的消音减震总成,所述一级扩张腔上还设置有穿入共振腔的插入管50,以便第一扩张腔和共振腔形成共振。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器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盖17,消音器筒体的内腔沿长度方向经第一分隔板60、第二分隔板70、第三分隔板80及第四分隔板90依次分隔为共振腔、一级扩张腔、四级扩张腔、三级扩张腔及二级扩张腔,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上分别设置有通气孔61、8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网管位于二级扩张腔的端部上设置有泄压阀总成21,以便完成泄压。所述第二内网管伸入四级扩张腔的区段侧壁设置有出气孔32,位于三级扩张腔的区段侧壁的出气孔的密度小于位于四级扩张腔区段侧壁的出气孔密度,以便更好的完成减振、降噪。
本实施例中,所述四级扩张腔内设置有依次穿过三级扩张腔、二级扩张腔与设置于消音器筒体一端的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一消音减震总成41,以及设置有依次穿过一级扩张腔、共振腔与设置于消音器筒体另一端的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二消音减震总成42,以便进一步完成减振、降噪,提高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消音减震总成分别包括进气端位于四级扩张腔内且另一端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三内网管43,所述第三内网管的中段侧壁均布有通气孔并包裹有外套管44,所述外套管与第三内网管之间填充有玻璃棉45。
本实施例中,两第三内网管位于四级扩张腔内的端部侧壁分别设置有通气孔46,两第三内网管的进气端口相对且进气端口之间的间距47为3~5mm,最佳距离为4mm。以便气体尽量通过通孔进入第三内网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网管的出气端口贴近第二分隔板且与第二分隔板之间的距离33为8~12mm,最佳距离为1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器筒体位于进气口上设置有加强板18,所述进气口上连接有消音器前段管101,所述出气口上分别连接有消音器尾段管102。
本实施例中,所述消音器筒体的两侧端还分别设置有与车体相连接的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包括与封盖相焊接的拐状杆件111,所述拐状杆件的拐部上设置有橡胶吊耳112。
该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的工作原理:车辆发动机排出的气体经进气口进入主消音器的一级扩张腔内,进入一级扩张腔内的气体分成两路,一路气体经插入管及设置于第一分隔板上的通气孔通入共振腔内,另一路气体经第一内网管通入二级扩张腔内;通入二级扩张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内网管又分为两路,一路通入三级扩张腔内,由于第三分隔板上设置有通气孔,使得三级扩张腔内的气体与四级扩张腔相通,而另一路气体通入四级扩张腔内,通入四级扩张腔内的气体经第一消音减震总成、第二消音减震总成分别由出气口排出,从而完成减振降噪。
上述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第一至第四分隔板、第一消音减震总成、第二消音减震总成及端盖;
2)将第一内网管压入第二、第三及第四分隔板上并进行定位,并在第一内网管的出气端口上安装泄压阀总成;
3)将第二内网管压入第三、第四分隔板,使第二内网管与第二分隔板之间的距离为保持8~12mm;
4)使第一消音减震总成依次穿过第三、第四分隔板,并使第二消音减震总成依次穿过第二、第一分隔板,并使第一、第二消音减震总成进气端口的距离保持3~5mm,并将插入管安装于第一分隔板上;
5)将步骤4中安装好的零件与消音器筒体相装配,所述消音器筒体由位于两旁部并具有定位凸筋10c的弧形板10a和位于上下侧的盖板10b组成的,将弧形板与第一至第四分隔板相连接并定位,之后将上下侧的盖板与弧形板相连接,从而使消音器筒体成型,并在成型后的消音器筒体的两端安装端盖,使第一、第二消音减震总成的另一端分别与出气口相连接,从而完成主消音器的装配、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包括两端封闭的消音器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筒体的内腔沿长度方向分隔为共振腔、一级扩张腔、四级扩张腔、三级扩张腔及二级扩张腔,所述一级扩张腔的侧壁设置有进气口,且一级扩张腔经穿过四级扩张腔和三级扩张腔的第一内网管与二级扩张腔相连通,所述二级扩张腔内设置有穿过三级扩张腔并伸入四级扩张腔的第二内网管,所述第二内网管上位于三级扩张腔的区段侧壁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四级扩张腔内设置有穿出消音器筒体端部与出气口相连接的消音减震总成,所述一级扩张腔上还设置有穿入共振腔的插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筒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封盖,消音器筒体的内腔沿长度方向经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分隔板依次分隔为共振腔、一级扩张腔、四级扩张腔、三级扩张腔及二级扩张腔,所述第一分隔板和第三分隔板上分别设置有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网管位于二级扩张腔的端部上设置有泄压阀总成,所述第二内网管伸入四级扩张腔的区段侧壁设置有出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级扩张腔内设置有依次穿过三级扩张腔、二级扩张腔与设置于消音器筒体一端的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一消音减震总成,以及设置有依次穿过一级扩张腔、共振腔与设置于消音器筒体另一端的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二消音减震总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消音减震总成分别包括进气端位于四级扩张腔内且另一端与出气口相连接的第三内网管,所述第三内网管的中段侧壁均布有通气孔并包裹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与第三内网管之间填充有玻璃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其特征在于,两第三内网管位于四级扩张腔内的端部侧壁分别设置有通气孔,两第三内网管的进气端口相对且进气端口之间的间距为3~5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网管的出气端口贴近第二分隔板且与第二分隔板之间的距离为8~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筒体位于进气口上设置有加强板,所述进气口上连接有消音器前段管,所述出气口上连接有消音器尾段管。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筒体的两侧端还分别设置有与车体相连接的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包括与封盖相焊接的拐状杆件,所述拐状杆件的拐部上设置有橡胶吊耳。
10.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制第一至第四分隔板、第一消音减震总成、第二消音减震总成及端盖;
2)将第一内网管压入第二、第三及第四分隔板上并进行定位,并在第一内网管的出气端口上安装泄压阀总成;
3)将第二内网管压入第三、第四分隔板,使第二内网管与第二分隔板之间的距离为保持8~12mm;
4)使第一消音减震总成依次穿过第三、第四分隔板,并使第二消音减震总成依次穿过第二、第一分隔板,并使第一、第二消音减震总成进气端口的距离保持3~5mm,并将插入管安装于第一分隔板上;
5)将步骤4中安装好的零件与预制好的消音器筒体相装配,并在消音器筒体的两端安装端盖,使第一、第二消音减震总成的另一端分别与出气口相连接。
CN201710949685.8A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 Active CN107605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9685.8A CN107605572B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9685.8A CN107605572B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5572A true CN107605572A (zh) 2018-01-19
CN107605572B CN107605572B (zh) 2023-10-13

Family

ID=61068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49685.8A Active CN107605572B (zh) 2017-10-13 2017-10-13 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557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7822U (zh) * 1990-07-30 1992-03-31
CN202417651U (zh) * 2012-01-17 2012-09-05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排气消声器
CN203347901U (zh) * 2013-07-10 2013-12-1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Scr消音元件
CN204716347U (zh) * 2015-04-09 2015-10-21 北京市通州迪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五腔抗性消声器
CN205744053U (zh) * 2016-05-31 2016-11-30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一种汽车排气消声器
CN206319937U (zh) * 2016-11-29 2017-07-11 华环迪拉(宜昌)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7822U (zh) * 1990-07-30 1992-03-31
CN202417651U (zh) * 2012-01-17 2012-09-05 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排气消声器
CN203347901U (zh) * 2013-07-10 2013-12-1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Scr消音元件
CN204716347U (zh) * 2015-04-09 2015-10-21 北京市通州迪拉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五腔抗性消声器
CN205744053U (zh) * 2016-05-31 2016-11-30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一种汽车排气消声器
CN206319937U (zh) * 2016-11-29 2017-07-11 华环迪拉(宜昌)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四腔阻抗复合消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5572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8126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消声结构
CN201100797Y (zh) 带有消音结构吸气管的双通道储液器
CN106949051A (zh) 压缩机用滑阀及具有其的螺杆压缩机
CN107605572A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及成型方法
CN207363735U (zh) 一种汽车排气管主消音器
CN201666204U (zh) 进气系统出气管总成
CN104533796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2690166U (zh) 汽车消声器
CN102367791A (zh) 用于轻型卡车气制动系统空气压缩机的进气消声器
CN206770156U (zh) 制冷压缩机排气消音器及制冷压缩机
CN202326084U (zh) 用于轻型卡车气制动系统空气压缩机的进气消声器
CN203907957U (zh) 新型制冷系统消音装置及其消音管
CN104179550B (zh) 汽车发动机消声器
CN203081621U (zh) 一种空气滤清器
CN206801649U (zh) 一种椭圆形截面消声器总成
CN203035309U (zh) 汽油机消声器
CN105673449A (zh) 一种降噪节能活塞式压缩机
CN207325698U (zh) 钢管的内高压胀形密封装置
KR20110011738U (ko) 자동차용 소음기
CN205422881U (zh) 共振消声器
CN204175376U (zh) 一种低背压阻抗复合排气消声器
CN208950740U (zh) 一种车辆进气系统消音器
CN205001040U (zh) 用于消音器的触媒结构
CN201546786U (zh) 用于汽油发动机的排气消声器
CN213900264U (zh) 航天站高性能减震复合橡胶空气管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