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84759B - 增材制造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增材制造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84759B
CN107584759B CN201710546047.1A CN201710546047A CN107584759B CN 107584759 B CN107584759 B CN 107584759B CN 201710546047 A CN201710546047 A CN 201710546047A CN 107584759 B CN107584759 B CN 1075847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ght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e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60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84759A (zh
Inventor
神田虎彦
酒卷元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847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47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847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47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材制造设备,其包括:工作台;喷射单元,其面对所述工作台并且朝向所述工作台喷射可光固化液滴;光施加单元,其向从喷射单元喷射出并落在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而使液滴固化;移动单元,其使工作台与光施加单元一起相对于喷射单元来回移动;以及控制器,其控制所述喷射单元、所述光施加单元和所述移动单元,使得在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喷射单元移动的同时所述喷射单元喷射液滴并使所述液滴落在所述工作台上;当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方向改变时所述光施加单元向已经与所述工作台一起从所述工作台面对所述喷射单元的区域中移动出来的所述液滴施加光;并且作为由已经固化的液滴构成的层的堆叠形成三维物体。

Description

增材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材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根据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4-195890,行式打印机包括:在输送方向上输送介质的输送装置;喷射第一至第四可辐射固化墨水的第一至第四喷射头;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均发射积累的辐射量,该辐射量不会将从第一至第三喷射头中的对应一个喷射头(该喷射头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中的对应一个发光单元正上游侧)喷射的第一至第三墨水中的对应一种墨水完全固化;和第四发光单元,该第四发光单元在输送方向上设置在第四喷射头的下游侧,并且发射防止从第一至第四喷射头喷射的第一至第四墨水在湿润状态下散布在介质上的积累辐射量。根据该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14-195890,从每个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发射的辐射的峰值波长落入350nm到450nm的范围内,并且第三墨水和第四墨水中包含的着色材料在该峰值波长处具有比包含在第一墨水和第二墨水中的着色材料更高的辐射吸收率。
根据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08-073916,喷射记录设备在可吸收墨水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该喷射记录设备包括:具有喷嘴的记录头,从所述喷嘴朝向记录介质喷射可光固化墨水;和光施加装置,该光施加装置向落在记录介质上的可光固化墨水施加光。该光施加装置包括以第一发射光谱发射光的第一光源和以第二发射光谱发射光的第二光源,该第二发射光谱的峰值波长比从第一光源发射的光的峰值波长短。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被布置成使得落在记录介质上的可光固化墨水首先从第一光源接收光然后从第二光源接收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设备,与在所有位置中的每个位置(在该位置处,工作台相对于喷射单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处都设置有光施加单元的增材制造设备相比,该增材制造设备包括更少的光施加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设备,该增材制造设备包括:工作台;喷射单元,该喷射单元面对所述工作台并且朝向所述工作台喷射可光固化液滴;光施加单元,该光施加单元向从所述喷射单元喷射出并落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而使所述液滴固化;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所述工作台与所述光施加单元一起相对于所述喷射单元来回移动;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所述喷射单元、所述光施加单元和所述移动单元,使得在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喷射单元移动的同时所述喷射单元喷射液滴并使所述液滴落在所述工作台上;当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方向改变时所述光施加单元向已经与所述工作台一起从所述工作台面对所述喷射单元的区域中移动出来的所述液滴施加光;并且作为由已经固化的液滴构成的层的堆叠形成三维物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喷射单元具有喷射所述液滴的喷射端口,所述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喷射单元的、来自于所述光施加单元的光施加所朝向的一侧的减少壁,所述减少壁减少在施加至所述液滴并被所述液滴反射之后朝向所述喷射端口传播的光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所述工作台和所述喷射单元彼此面对的面对方向上所述光施加单元隔着所述喷射单元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对面,并且所述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阻挡从所述光施加单元发射的光的阻挡构件,该阻挡构件在所述面对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喷射单元和所述光施加单元之间并且至少在所述面对方向上观察时,在覆盖所述喷射单元的重合区域上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喷射单元为在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方向上间隔开地并排布置的多个喷射单元中的一个喷射单元,并且所述阻挡构件从面对所述喷射单元中的设置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一端处的喷射单元的位置连续地延伸至面对所述喷射单元中的设置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另一端处的另一个喷射单元的位置,所述阻挡构件具有位于不包括重合区域的区域中的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阻挡构件设置有装配在所述通孔中的聚焦体,所述聚焦体将从所述光施加单元发射的光源聚焦在所述聚焦体的设置有所述工作台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设备,该增材制造设备包括:工作台;喷射单元,该喷射单元面对所述工作台并且朝向所述工作台喷射可光固化液滴;光施加单元,该光施加单元包括发射光的发光单元和改变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的传播方向的改变单元,在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的传播方向通过所述改变单元改变的同时,所述光施加单元向从所述喷射单元喷射出并落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并使所述液滴固化;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所述工作台与所述光施加单元一起相对于所述喷射单元来回移动;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所述喷射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移动单元,使得在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喷射单元移动的同时所述喷射单元喷射液滴并使所述液滴落在所述工作台上;当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方向改变时所述光施加单元向已经与所述工作台一起从所述工作台面对所述喷射单元的区域中移动出来的所述液滴施加光;并且作为由已经固化的液滴构成的层的堆叠形成三维物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在工作台相对于喷射单元的移动方向改变的所有位置的每个位置处都设置光施加单元的增材制造设备相比,该增材制造设备包括更少的光施加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不包括减少施加至液滴并被液滴反射之后朝向端口传播的光量的减少壁的增材制造设备相比,液滴在喷射端口处固化的概率更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当从光施加单元发射的光从隔着喷射单元位于工作台对面的位置施加时,从光施加单元发射的光不太可能到达工作台。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在阻挡构件中的通孔将光施加至工作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从光施加单元发射的光能够被聚焦到工作台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在工作台相对于喷射单元的移动方向改变的所有位置的每个位置处都设置光施加单元的增材制造设备相比,该增材制造设备包括更少的光施加单元。
附图说明
将基于如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的另一个示意图(俯视图);
图3A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其中工作台位于第一位置P1;
图3B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其中工作台已经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三位置P3;
图3C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其中工作台已经从第三位置P3移动到第五位置P5;
图3D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其中工作台已经从第三位置P3移动到第五位置P5;
图3E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其中工作台已经从第一位置P1移动到第三位置P3;
图4是示出了通过来回移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的工作台进行的形成层的操作时刻的时间图;
图5是根据第一比较实施方式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第一变型)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第二变型)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
图8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第三变型)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
图9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形成三维物体的增材制造设备的示意图(正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中包括的向落在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的光施加单元的示意图(侧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型(第四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中包括的向落在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的光施加单元的示意图(侧视图);
图12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个变型(第五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中包括的向落在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的光施加单元的示意图(侧视图);
图13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又一个变型(第六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中包括的向落在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的光施加单元的示意图(侧视图);
图14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再一个变型(第七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中包括的向落在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的光施加单元的示意图(侧视图);以及
图15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再一个变型(第八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中包括的向落在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的光施加单元的示意图(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要
本发明的如下示例性实施方式包括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变型(第一至第三变型)以及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变型(第四至第八变型)。在如下描述中将参考的附图中的方向定义如下:+/-Z方向对应于设备高度方向(Z侧对应于上侧,而-Z侧对应于下侧),+/-X方向对应设备宽度方向(X侧称为第一侧,而-X侧称为第二侧),并且与+/-Z方向和+/-X方向相交的方向(+/-Y方向)对应于设备深度方向(Y侧对应于远侧,而-Y侧对应近侧)。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相关附图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以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的构造开始描述,之后描述使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增材制造物体M的方法,最后描述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发挥的功能。
<构造>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通过朝向工作台BD喷射稍后将描述的第一液滴D1和第二液滴D2而形成三维物体VM,并且堆叠均由已经固化的第一液滴D1和第二液滴D2构成的层LR。稍后将描述第一液滴D1和第二液滴D2的技术含义。在下文中,如果不需要将第一液滴D1和第二液滴D2彼此区分开,则将第一液滴D1和第二液滴D2统称为液滴D。
参照图1和图2,该增材制造设备10包括工作台BD、移动装置MA、喷射装置20、第一光施加装置32、第二光施加装置34、多个挡板40和控制器50。移动装置MA是示例性移动单元。喷射装置20是示例性喷射单元。第二光施加装置34是示例性光施加单元。挡板40是示例性减少壁。
[工作台]
如图1和图2所示,工作台BD是上表面在设备宽度方向上和设备深度方向上延伸的板。将在该工作台BD的上表面上制造三维物体VM。
[移动装置]
移动装置MA使工作台BD和第二光施加装置34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喷射装置20来回移动。换言之,移动装置MA使工作台BD与第二光施加装置34一起相对于喷射装置20来回移动。移动装置MA还能够使工作台BD独立于第二光施加单元34在设备高度方向上来回移动。
为了在设备宽度方向上来回移动第二光施加装置34和工作台BD,移动装置MA包括:导轨(未示出),这些导轨允许第二光施加装置34和工作台BD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移动;驱动源,该驱动源产生驱动力;和带(未示出),该带将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光施加装置34和工作台BD。为了在设备高度方向上移动工作台BD,移动装置MA包括:导轨(未示出),该导轨允许工作台BD在设备高度方向上移动;另一个驱动单元,该另一个驱动单元产生驱动力;和带(未示出),该带将驱动力传递至工作台BD。
在每幅附图中,箭头A代表工作台BD的向前运动方向(下文将该方向称为向前方向),而箭头B代表工作台BD的向后运动方向(下文将该方向称为向后方向)。
[喷射装置]
如图1和图2中所示,喷射装置20包括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喷射装置20从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朝向正相对于该喷射装置20移动的工作台BD喷射液滴D。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是其它示例性喷射单元。在特定时刻,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面对相对于它们移动的工作台BD。
[第一喷射单元]
第一喷射单元22包括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第一喷射头22A喷射由模型材料构成的液滴D。第二喷射头22B喷射由支撑材料构成液滴D。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型材料和支撑材料均包含可光固化树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为可紫外线固化树脂)。当向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由模型材料和支撑材料构成的液滴D施加光(例如,紫外光)时,液滴D被固化至如此程度以致于形成层LR。
这里,术语“模型材料”是指将形成通过使用增材制造设备10制造的物体M的材料,并且术语“支撑材料”是指在增材制造物体M的过程中与模型材料组合地形成三维物体VM(如果必要的话)但是不形成物体M的材料。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首先由增材制造设备10制造三维物体VM,然后该三维物体VM从增材制造设备10拆下,并且最后由操作员将支撑材料从该三维物体VM移除。
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除了构成将从它们喷射的液滴D的材料之外具有基本相同构造。如图2所示,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均具有长形,并且在设备宽度方向上从第二侧开始以此顺序并排布置。
如图1所示,第一喷射头22A具有面对工作台BD的平坦表面。第一喷射头22A的平坦表面具有喷射液滴D的多个喷嘴N。如图2所示,多个喷嘴N以规则间隔在设备深度方向上排列。喷嘴N为示例性喷射端口。
第二喷射头22B和第一喷射头22A在短侧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相应表面处彼此接触。更具体地说,第二喷射头22B定位成使得其喷嘴N在设备宽度方向上分别与第一喷射头22A的所有喷嘴N一致。
在以上构造中,当第一喷射单元22朝向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台BD喷射液滴D时,液滴D以在设备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方式落在工作台BD上(未示出)。第二喷射头BD由控制器50控制以喷射液滴D,从而使得这些液滴D在设备宽度方向上不与已经从第一喷射头22A喷射并且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重叠。
[第二喷射单元]
第二喷射单元24包括第一喷射头24A和第二喷射头22B。与第一喷射单元22的情况一样,第二喷射单元24中的包括的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分别喷射由模型材料构成的液滴D和由支撑材料构成的液滴D。
如图2所示,包括在第二喷射单元24中的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在设备宽度方向上从第二侧开始以此顺序并排布置。
与第一喷射单元22的情况一样,包括在第二喷射单元24中的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被布置成使得第二喷射头22B的喷嘴N在设备宽度方向上都分别与第一喷射头22A的所有喷嘴N一致。
第二喷射单元24在设备深度方向上与第一喷射胆量22偏移喷嘴N的半个间距。
在以上构造中,第二喷射单元24朝向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台BD喷射液滴D,从而使得液滴D均落在已经从第一喷射单元22喷射并且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中的相邻液滴D之间的位置。与第一喷射单元22的情况一样,第二喷射单元24的第二喷射头22B由控制器50控制以喷射液滴D,使得这些液滴D在设备宽度方向上不与已经从第一喷射头22A喷射并且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重叠。
[第一光施加装置]
第一光施加装置32向从喷射装置20喷射并且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施加光(例如,紫外光)并使液滴D固化。如图1和2所示,第一光施加装置32具有长形,且其长侧方向对应于设备深度方向,并且在设备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的眼泪24之间。参照图2,第一光施加装置32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代表第一光施加装置32的发光区域。
[第二光施加装置]
第二光施加装置34相对于喷射装置20在设备宽度方向上与工作台BD一起来回移动,并且当工作台BD的相对运动方向改变时,向已经与工作台BD一起从其中工作台BD面对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中的一个的区域中移出的液滴D施加光(例如,紫外光)。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光施加单元34具有长形并面对工作台BD,其中其长侧方向对应于设备深度方向。第二光施加装置34通过移动装置MA而以保持面对工作台BD的方式在设备宽度方向上来回移动。参照图2,光施加装置34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代表第二光施加装置34的发光区域。
在图1中,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示出第二光施加装置34的位置(位置P1)为来回移动的工作台BD的移动方向发生改变的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第二光施加装置34由控制器50控制以在位置P1处向从第一喷射单元22射出并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施加光。图1中所示的位置P5为来回移动工作台BD的移动方向发生改变的两个位置中的另一个位置。
[挡板]
多个挡板40均减少了在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并由工作台BD上的液滴D反射之后朝向第一喷射单元22或第二喷射单元24的多个喷嘴N传播的光量。
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挡板40包括在设备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喷射装置20的两个相应外侧的两对挡板40。挡板40均为长板并且定位成使其厚度方向对应于设备宽度方向并且其长侧方向对应于设备深度方向。每对挡板40以比第二光施加装置34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的间隔彼此面对。每个挡板40在设备高度方向上的下端向下伸出超过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
在以上构造中,当第二光施加装置34向工作台BD上的液滴D施加光时,每对挡板40中的更接近设备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个挡板减少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并被液滴D反射之后而朝向多个喷嘴N传播的光量。
[控制器]
控制器50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并且将包含在所接收的数据中的关于三维物体VM的信息转换成层数据,提供该层数据是为了形成作为三维物体VM的切片的层LR,这些切片是以均对应于预定厚度的间隔沿着垂直于设备高度方向的平面获取的。控制器50还根据从外部设备接收的数据来控制喷射装置20、第一光施加装置32、第二光施加装置34和移动装置MA。因此,控制器根据关于三维物体VM的信息而使喷射装置20、第一光施加装置32、第二光施加装置34和移动装置MA形成作为固化液滴D的堆叠层的三维物体VM。控制器50的具体操作将在如下描述增材制造物体M的方法中进一步描述。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物体的方法>
现在,将参照相关附图描述使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增材制造物体M的方法。
[转换数据]
当控制器50从外部设备接收到数据时,控制器50将包含在所接收的数据中的关于三维物体VM的信息转换成层数据,提供该层数据是为形成作为三维物体VM的切片的层LR,这些切片是以均对应于预定厚度的间隔沿着垂直于设备高度方向的平面获取的。
[形成第一层]
随后,控制器50根据包含在通过上述转换获得的层数据中的第一条层数据使用喷射装置20、第一光施加装置32、第二光施加装置34和移动装置MA形成第一层LR1。具体地说,当控制器50使工作台BD从位置P1(定义为原始位置)在向前方向上移动时,控制器50使第一喷射单元22朝向已经到达位置P2(参见图3A和3B及图4)的工作台BD喷射第一液滴D1。随后,在工作台BD进一步向前移动的同时,控制器50启动第一光施加装置32并且使第一光施加装置32向已经到达位置P3(参见图3B和图4)的工作台BD上的第一液滴D1施加光。因而,利用该光将工作台BD上的第一液滴D1固化。随后,在工作台BD进一步向前移动的同时,控制器50使第二喷射单元24朝向均位于已经到达位置P4的工作台BD上的第一液滴D1的相邻第一液滴D1之间的空间喷射第二液滴D2。随后,当通过移动装置MA在向前方向上移动的工作台BD到达位置P5时,控制器50启动已经与工作台BD一起移动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并且使该第二光施加装置34向第二液滴D2施加光(参见图3C)。因而,利用该光将第二液滴D2固化。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的光也被施加至第一液滴D1。在图4所示的时间图中,T代表时间,用于工作台BD的图的“向前”侧代表工作台BD在向前方向上移动,而“向后”侧代表工作台BD在向后方向上移动;并且用于第一喷射单元22、第二喷射单元24、第一光施加装置32和第二光施加装置34中的每个的图的“H”侧代表相应一个单元和装置正在操作,而“L”侧代表该相应单元或装置没有操作。在增材制造过程中在时间t3处,工作台BD到达位置P5。在从时间t3到时间t4的期间内,第二光施加装置34向位于位置P5的工作台BD施加光。
因而,当控制器50使移动装置MA将工作台BD在设备宽度方向上从第二侧端(位置P1)移向第一侧端(位置P5)时,也就是说,当工作台BD到达工作台BD的移动方向发生改变的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时,在工作台BD上形成由已经固化的第一液滴D1和第二液滴D2构成的层LR(参见图1和3E中所示的第一层LR1)。在控制器50使移动装置MA将工作台BD移动到位置P5之后,控制器50进一步使移动装置MA将工作台BD在设备高度方向上向下移动与层LR的厚度对应的长度。之后,控制器50终止形成第一层LR1的步骤。
[形成第二层以及随后层]
通过在将工作台BD的移动方向反向之后重复形成第一层LR1的以上步骤来形成第二层及随后层(参见图3A至图3E)。当在控制器50的控制作用下通过相关单元和装置根据层数据获得所有层LR的堆叠时,控制器50使工作台BD返回到位置P1并结束使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增材制造三维物体VM的过程。在使用增材制造设备10增材制造三维物体VM的过程结束之后,操作员将三维VM从增材制造设备10拆下。操作员然后将固化的支撑材料从三维物体VM移除。因此。获得了物体M。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发挥的功能>
现在,将参照相关附图描述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发挥的功能(第一和第二功能)。
[第一功能]
第一功能通过使第二光施加装置34与工作台BD一起来回移动来发挥。将通过与根据第一比较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A(图5)发挥的功能进行比较来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的第一功能。在如下描述中,根据第一比较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A的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的元件相同的任何元件由用于增材制造设备10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无论它们是否被示出。
根据第一比较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A(参见图5)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参见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光施加装置34不与工作台BD一起来回移动并且第二光施加装置34设置在位置P1和位置P5中的每个位置处。也就是说,根据第一比较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A包括两个第二光施加装置34。此外,根据第一比较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A不包括任何挡板40。第一比较实施方式的其它细节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
相比而言,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中,第二光施加装置34与工作台BD一起来回移动并且在位置P1和位置P5中的每个位置处向工作台BD上的液滴D施加光。
因而,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比在位置P1和位置P5(在位置P1和P5处工作台BD相对于喷射装置20的移动方向发生改变)中的每个位置处都包括第二光施加装置34的增材制造设备包括更少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换言之,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比包括位于各个位置P1和P5(在位置P1和P5处工作台BD相对于喷射装置20的移动方向发生改变)处的两个第二光施加装置34的增材制造设备的成本低。
[第二功能]
通过包括挡板40而发挥第二功能。
现在通过与根据第一比较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A(图5)发挥的功能进行比较来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的第二功能。
根据第一比较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A(参见图5)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参见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包括任何挡板40。因而,在第一比较实施方式中,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施加至液滴D并被液滴D反射的光可以到达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的多个喷嘴N。在这种情况下,喷嘴N中的液滴D固化,并且固化的液滴D堵塞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的喷嘴N。
相比而言,图1和图2中所示的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包括多个挡板40,具体地说,包括两对挡板40,它们设置在喷射装置20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相应的外侧。因而,当第二光施加装置34向工作台BD上的液滴D施加光时,每对挡板40中的更接近设备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一个挡板减少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出并被液滴D反射之后而朝向多个喷嘴N传播的光量。
因而,在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中,喷嘴N中的液滴D可能固化的概率比不包括减少壁(该减少壁减少被施加至液滴D并被液滴D反射之后朝向喷嘴N传播的光量)的增材制造设备中的概率低。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型(第一变型)
现在,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在如下描述中,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的元件相同的任何元件由与增材制造设备10所用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无论是否示出了这些附图标记。
<增材制造设备的构造和增材制造物体的方法>
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参见图6)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图1)的不同之处是不包括第一光施加装置32。相反,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包括阻光板60,该阻光板位于更接近设备宽度方向(工作台BD的相对移动方向)上的中心的两个挡板40之间并且在设备高度方向上位于喷射装置20和第二光施加装置34之间。也就是说,阻光板60隔着喷射装置20设置在工作台BD对面。阻光板60是示例性阻挡构件。阻光板60具有位于其中心的通孔62。在设备高度方向(第一喷射单元22或第二喷射单元24和工作台BD彼此面对的方向)上看,阻光板60在覆盖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的整个区域上延伸。通孔62设置在阻光板60既不与第一喷射单元22又不与第二喷射单元24重叠的区域中。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的其它细节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的相同。除了第二光施加装置在增材制造过程期间恒定地发射光之外,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物体M的方法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物体M的方法相同。
<功能>
假定没有设置阻光板60。当第二光施加装置34从隔着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位于工作台BD对面的一侧发射光时,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的光可以被第一喷射单元22或第二喷射单元24的上表面(或者设置在第一喷射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的上侧的导电线路等)反射而到达工作台BD。
相比而言,在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中,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的光在工作台BD横跨位置P2和位置P4移动的同时被阻光板60阻挡。因此,在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中,当第二光施加装置34从隔着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3位于工作台BD对面的一侧发射光时,来自于第二光施加装置34的光不太可能到达工作台BD。因而,在被液滴D反射之后朝向多个喷嘴N传播的光量较小,因此喷嘴N中的液滴D可能被固化的概率较低。
此外,在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中,光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通过通孔62施加至工作台BD。因此,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不需要第一光施加装置32(参见图1)。第一变型发挥的其它功能与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发挥的功能相同。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型(第二变型)
现在,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第二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C。在如下描述中,根据第二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C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或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的元件相同的任何元件由与增材制造设备10或10B所用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无论是否示出了这些附图标记。
<增材制造设备的构造和增材制造物体的方法>
根据第二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C(参见图7)包括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参见图6)中包括的所有元件。根据第二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C进一步包括透镜LS,在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中不包括该透镜LS。透镜LS为示例性聚焦体。透镜LS为凸透镜并且装配在设置于阻光板60中的通孔62中。透镜LS将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的光聚焦到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上。也就是说,透镜LS将光聚焦到其设置有工作台BD的一侧。第二变型的其它细节与第一变型的细节相同。在根据第二变型的增材制造物体M的方法中,使用以与第一变型相同的方式操作的相关单元和装置增材制造物体M。
<功能>
在根据第二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中,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的光被聚焦到透镜LS设置有工作台BD的一侧。由第二变型发挥的其它功能与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或第一变型发挥的那些功能相同。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型(第三变型)
现在,将参照图8描述根据第三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D。在如下描述中,根据第三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D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根据第一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或根据第二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C的元件相同的任何元件都由与增材制造设备10、10B和10C中的任一个所用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无论是否示出了这些附图标记。
<增材制造设备的构造和增材制造物体的方法>
在根据第三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D中,在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中的每个中包括的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在设备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此外,该增材制造设备10D包括位于如下位置的多对附加挡板40:当在设备高度方向上看时在透镜LS的相应外侧设置在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之间的一对挡板40;和均设置在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中的对应一个的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之间的多对挡板40。此外,根据第三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D包括作为根据第一或第二变型的阻光板60的变型的阻光板60A。阻光板60A具有分别位于第一喷射单元22的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之间的间隙上方的位置处以及位于第二喷射单元24的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之间的间隙上方的位置处的通孔64。通孔64设置有装配在其中的透镜LS2。透镜LS2将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的光聚焦到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上,即聚焦在透镜LS2的设置工作台BD的那一侧。阻光板60A是示例性阻挡构件。透镜LS2是示例性聚焦体。第三变型的其它细节与第二变型的那些细节相同。在根据第三变型的增材制造物体M的方法中,利用以与第一或第二变型相同的方式操作的相关单元和装置增材制造物体M。
<功能>
在根据第三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D中,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的光通过透镜LS2传递,并且因而被聚焦在透镜LS2的设置工作台BD的那一侧。而且,在根据第三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D中,多个挡板40减少了在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发射并被液滴D反射之后朝向多个喷嘴N传播的光量。由第三变型发挥的其它功能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或第一或第二变型发挥的功能相同。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图9和图10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在如下描述中,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或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至第三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B、10C和10D中的任一个相同的任何元件由增材制造设备10和10B至10D中的任一个所用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无论是否示出了这些附图标记。
<增材制造设备的构造和增材制造物体的方法>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参见图9和图10)不包括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参见图1)中包括的第一光施加装置32。此外,代替包含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参见图1)中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包括作为示例性光施加单元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E。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它细节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细节相同。
如图9所示,第二光施加装置34E包括光源34E1和多个(在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例如三个)反射镜34E2。光源34E1为示例性发光单元。反射镜34E2为示例性改变单元。如图9和图10所示,光源34E1固定至工作台BD的位于设备深度方向上的近侧的表面。光源34E1在设备高度方向上向上发射光。如图9所示,多个反射镜34E2分别设置在如下位置:均位于设置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中的对应一端上的一对挡板40之间的两个位置(位置P1和位置P5);和位于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之间的一个位置(位置P3)。如图10所示,反射镜34E2均具有带有尖锐顶部的山形形状。如图9和图10所示,反射镜34E2均取向成其脊部在设备宽度方向上延伸。
如图10所示,在第二光施加装置34E中,从光源34E1发射的光被任一个反射镜34E2反射,并因而在落到并固化从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喷射出并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之前改变方向。图10中所示的箭头L表示从光源34E1发射并被反射镜34E2改变方向的光的路径。
除了在工作台BD位于位置P1、P3和P5中任一个位置处时第二光施加装置34E向工作台BD上的液滴D施加光之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物体M的方法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物体M的方法相同。
<功能>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参见图1)的不同之处在于移动装置MA仅需要移动工作台BD。与移动装置MA不仅移动工作台BD而且还移动第二光施加装置34的情况相比,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的构造更为简单。由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发挥的其它功能与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或第一变型发挥的那些功能相同。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型(第四变型)
现在将参照图11描述根据第四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F。在如下描述中,根据第四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F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的元件相同的任何元件由与增材制造设备10或10E所用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无论是否示出了这些附图标记。
<增材制造设备的构造和增材制造物体的方法>
根据第四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F(参见图11)包括第二光施加装置34F来代替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参见图10)中包括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E。第二光施加装置34F是示例性光施加单元。第四变型的其它细节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细节相同。
第二光施加装置34F包括光源34F1和多个(在第四变型中为例如三个)光引导板34F2。光源34F1为示例性发光单元。光引导板34F2为示例性改变单元。该光源34F1具有长形,且其一个长侧端固定至工作台BD的位于设备深度方向上的近侧的表面。光源34F1从其另一个长侧端在设备深度方向上发射光。图11中所示的多个光引导板34F2分别设置在如下位置:均位于设置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中的对应一端上的一对挡板40之间的两个位置(位置P1和位置P5);和位于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之间的一个位置(位置P3)。
如图11所示,在第二光施加装置34F中,从光源34F1发射的光入射在任一个光引导板34F2上,并且在落到并固化从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发射出并且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之前由光引导板34F2改变方向(光的传播方向从设备深度方向改变到设备高度方向)。图11中的箭头L代表从光源34F1发射并被光引导板34F2改变方向的光的路径。
<功能>
由第四变型发挥的功能与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变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发挥的功能相同。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型(第五变型)
现在将参照图12描述根据第五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G。在如下描述中,根据第五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G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或根据第四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F的元件相同的任何元件由与增材制造设备10、10E和10F中任一个所用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无论是否示出了这些附图标记。
<增材制造设备的构造和增材制造物体的方法>
根据第五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G(参见图12)包括第二光施加装置34G,代替根据第四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F(参见图11)中包括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F。第二光施加装置34G是示例性光施加单元。第五变型的其它细节与第四变型的那些细节相同。
第二光施加装置34G具有长形,其中其一个长侧端固定至工作台BD在设备深度方向上位于近侧的表面。第二光施加装置34G是在设备深度方向上从其另一个长侧端发射光的光源。当第二光施加装置34G位于位置P1、P3和P5中的任一个位置时,第二光施加装置34G向从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喷射并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施加光,因而将液滴D固化。图12中所示的箭头L代表从第二光施加装置34G发射的光的路径。
<功能>
由第五变型发挥的功能与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变型、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第五变型中的任一个发挥的功能相同。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型(第六变型)
现在将参照图13描述根据第六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H。在如下描述中,根据第六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H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或根据第四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F的元件相同的任何元件由与增材制造设备10、10E和10F中任一个所用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无论是否示出了这些附图标记。
<增材制造设备的构造和增材制造物体的方法>
根据第六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H(参见图13)包括第二光施加装置34H,代替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参见图10)中包括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E。第二光施加装置34H是示例性光施加单元。第六变型的其它细节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细节相同。
第二光施加装置34H包括光源34H1和多个(在第六变型中为例如三个)反射镜34H2。光源34H1为示例性发光单元。反射镜34H2为示例性改变单元。光源34H1固定至工作台BD在设备深度方向上位于近侧的表面并且在设备高度方向上发射光。如图13所示,反射镜34H2均设置于在设备高度方向上位于光源34H1上方的对应一个位置并且将从光源34H1发射并入射到其上的光反射向设备宽度方向上的远侧。因而,在图13所示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H中,从光源34H1发射的光入射在任一个反射镜34H2上,并且在落到并固化从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喷射出并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之前通过反射镜34H2改变方向(光的传播方向从设备高度方向改变到设备深度方向)。图13中所示的箭头L代表从光源34H1发射并通过反射镜34H2而改变方向的光的路径。
<功能>
由第六变型发挥的功能与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变型或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发挥的功能相同。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型(第七变型)
现在将参照图14描述根据第七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I。在如下描述中,根据第七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I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或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或根据第四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F或根据第六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H的元件相同的任何元件由与增材制造设备10、10E、10F和10H中任一个所用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无论是否示出了这些附图标记。
<增材制造设备的构造和增材制造物体的方法>
根据第七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I(参见图14)包括第二光施加装置34I,代替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参见图10)中包括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E。第二光施加装置34I是示例性光施加单元。第七变型的其它细节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细节相同。
第二光施加装置34I包括光源34E1、多个反射镜34I2、多个反射镜34H2和多个光引导板34F2(在第七变型中,例如设置了三个反射镜34I2、三个反射镜34H2和三个光引导板34F2)。光源34E1是示例性发光单元。一个反射镜34I2和一个反射镜34H2的组合为示例性改变单元。
光源34E1固定至工作台BD的下表面,且其长侧方向对应于设备宽度方向。光源34E1朝向设备深度方向上的近侧发射光。一个反射镜34I2、一个反射镜34H2和一个光引导板34F2的组合设置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的位置P1、P3和P5中的每个处。反射镜34I2在设备深度方向上相对于光源34E1设置在近侧并且在设备高度方向上将来自于光源34E1的光向上反射。反射镜34H2在设备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反射镜34I2设置在上侧并且朝向设备深度方向上的远侧反射来自于反射镜34I2的光。光引导板34F2在设备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工作台BD设置在上侧并在设备深度方向上相对于反射镜34H2设置在远侧。光引导板34F2改变由反射镜34H2反射的光的方向(光的传播方向从设备深度方向改变到设备高度方向)。
因此,在图14所示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I中,从光源34E1发射的光入射在其中一个反射镜34I2上和其中一个反射镜34H2上,并且在落到并固化从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喷射并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之前改变方向(光的传播方向从设备深度方向改变至设备高度方向)。图14中所示的箭头L代表从光源34E1发射并且通过反射镜34I2和34H2以及光引导板34F2改变方向的光的路径。
<功能>
由第七变型发挥的功能与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变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发挥的功能相同。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型(第八变型)
现在将参照图15描述根据第八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J。在如下描述中,根据第八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J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根据第四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F或根据第六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H的元件相同的任何元件由与增材制造设备10、10E、10F和10H中任一个所用的对应附图标记表示,无论是否示出了这些附图标记。
增材制造设备的构造和增材制造物体的方法
根据第八变型的增材制造设备10J(参见图15)包括第二光施加装置34J,代替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增材制造设备10E(参见图10)中包含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E。第二光施加装置34J是示例性光施加单元。第八变型的其它细节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细节相同。
第二光施加装置34J包括多个(在第八变型中例如为两个)光源34E1和多个(在第八变型中为例如三个)曲面镜34J1。光源34E1是示例性发光单元。曲面镜34J1是示例性改变单元。
光源34E1固定至工作台BD在设备深度方向上分别位于近侧和远侧的侧表面,其中其长侧方向对应于设备宽度方向。光源34E1在设备高度方向上向上发射光。曲面镜34J1在其凹入侧在设备高度方向上面向下的情况下设置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P1、P3和P5处,并且在设备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工作台BD位于上侧。曲面镜34J均朝向工作台BD反射来自于光源34E1的光(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因此,在图15所示的第二光施加装置34J中,从每个光源34E1发射的光入射在任一个曲面镜34J1上并且在落到并固化从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喷射出并落在工作台BD上的液滴D之前改变方向。图15的箭头L代表从光源34E1发射出并且由曲面镜34J1改变方向的光的路径。
曲面镜34J1都还减少在从光源34E1发射出并被液滴D反射之后而朝向多个喷嘴N传播的光量。
<功能>
由第八变型发挥的功能与由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变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任一个发挥的功能相同。
尽管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想到各种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
例如,尽管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均涉及工作台BD相对于喷射单元20来回移动的情况,但是喷射装置20可以相对于工作台BD来回移动。
尽管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均涉及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均包括第一喷射头22A和第二喷射头22B(第一喷射头22A喷射由模型材料构成的液滴D,第二喷射头22B喷射由支撑材料构成的液滴D),但是注意,如上所述,如果必要,在制造物体M过程中支撑材料与模型材料一起形成三维物体VM但是不形成物体M。因此,在每个增材支撑设备10、10B、10C、10D、10E、10F、10G、10H、10I和10J中,可以将包含在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中的每个中的第二喷射头22B省略。
另外,尽管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变型均涉及喷射装置20包括第一喷射单元22和第二喷射单元24即两个喷射单元(参见图1及其它附图),但是喷射装置20中包括的喷射单元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例如,喷射装置20可以包括一个喷射单元或三个或更多个喷射单元。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将本发明穷尽或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明显的。选择和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发明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具有各种实施方式并具有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6)

1.一种增材制造设备,该增材制造设备包括:
工作台;
喷射单元,该喷射单元面对所述工作台并且朝向所述工作台喷射可光固化的液滴;
光施加单元,该光施加单元向从所述喷射单元喷射出并落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而使所述液滴固化;
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所述工作台与所述光施加单元一起相对于所述喷射单元来回移动;以及
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所述喷射单元、所述光施加单元和所述移动单元,使得在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喷射单元移动的同时所述喷射单元喷射液滴并使所述液滴落在所述工作台上;当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方向改变时所述光施加单元向已经与所述工作台一起从所述工作台面对所述喷射单元的区域中移动出来的所述液滴施加光;并且作为由已经固化的液滴构成的层的堆叠形成三维物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
其中所述喷射单元具有供喷射所述液滴的喷射端口;并且
其中所述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喷射单元的、来自于所述光施加单元的光施加所朝向的一侧的减少壁,所述减少壁减少在施加至所述液滴并被所述液滴反射之后朝向所述喷射端口传播的光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
其中在所述工作台和所述喷射单元彼此面对的面对方向上所述光施加单元隔着所述喷射单元设置在所述工作台对面;并且
其中所述增材制造设备进一步包括阻挡从所述光施加单元发射的光的阻挡构件,该阻挡构件在所述面对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喷射单元和所述光施加单元之间,并且至少在所述面对方向上观察时,在覆盖所述喷射单元的重合区域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
其中所述喷射单元为在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方向上间隔开地并排布置的多个喷射单元中的一个喷射单元;并且
其中所述阻挡构件从面对所述喷射单元中的设置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一端处的喷射单元的位置连续地延伸至面对所述喷射单元中的设置在所述相对移动方向上的另一端处的另一个喷射单元的位置,所述阻挡构件具有位于不包括重合区域的区域中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材制造设备,其中所述阻挡构件设置有装配在所述通孔中的聚焦体,所述聚焦体将从所述光施加单元发射的光源聚焦在所述聚焦体的设置有所述工作台的一侧。
6.一种增材制造设备,该增材制造设备包括:
工作台;
喷射单元,该喷射单元面对所述工作台并且朝向所述工作台喷射可光固化的液滴;
光施加单元,该光施加单元包括发射光的发光单元和改变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的传播方向的改变单元,在从所述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的传播方向被所述改变单元改变的同时,所述光施加单元向从所述喷射单元喷射出并落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液滴施加光并使所述液滴固化;
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所述工作台与所述光施加单元一起相对于所述喷射单元来回移动;以及
控制器,该控制器控制所述喷射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移动单元,使得在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喷射单元移动的同时所述喷射单元喷射液滴并使所述液滴落在所述工作台上;当所述工作台的相对移动方向改变时所述光施加单元向已经与所述工作台一起从所述工作台面对所述喷射单元的区域中移动出来的所述液滴施加光;并且作为由已经固化的液滴构成的层的堆叠形成三维物体。
CN201710546047.1A 2016-07-07 2017-07-06 增材制造设备 Active CN1075847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5263 2016-07-07
JP2016135263 2016-07-07
JP2017080670A JP6876915B2 (ja) 2016-07-07 2017-04-14 造形装置
JP2017-080670 2017-04-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84759A CN107584759A (zh) 2018-01-16
CN107584759B true CN107584759B (zh) 2021-04-09

Family

ID=61019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6047.1A Active CN107584759B (zh) 2016-07-07 2017-07-06 增材制造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76915B2 (zh)
CN (1) CN10758475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2725A (ja) * 1988-08-18 1990-02-22 Osaka Prefecture 光学的造形法
EP1348565A1 (en) * 2002-03-27 2003-10-01 Konica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having an active ray source
CN102694062A (zh) * 2011-03-25 2012-09-26 大日本网屏制造株式会社 图案形成方法及图案形成装置
CN103764376A (zh) * 2011-08-31 2014-04-30 沃克斯艾捷特股份有限公司 逐层构造模型的装置
CN105034373A (zh) * 2015-07-27 2015-11-1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维激光扫描振镜移动快速3d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05109042A (zh) * 2015-09-14 2015-12-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73916A (ja) * 2006-09-20 2008-04-03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24317B2 (ja) * 2010-11-18 2015-05-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3次元造形装置
JP6194611B2 (ja) * 2013-03-29 2017-09-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323238B2 (ja) * 2014-08-01 2018-05-16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および光硬化材料処理装置
JP5896008B2 (ja) * 2014-08-01 2016-03-30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および光硬化材料処理装置
JP2016047603A (ja) * 2014-08-27 2016-04-0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立体物造形装置及び立体物の製造方法
US20160325498A1 (en) * 2015-05-04 2016-11-10 Daniel Gelbart 3D Printer Based on a Staggered Nozzle Arra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52725A (ja) * 1988-08-18 1990-02-22 Osaka Prefecture 光学的造形法
EP1348565A1 (en) * 2002-03-27 2003-10-01 Konica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having an active ray source
CN102694062A (zh) * 2011-03-25 2012-09-26 大日本网屏制造株式会社 图案形成方法及图案形成装置
CN103764376A (zh) * 2011-08-31 2014-04-30 沃克斯艾捷特股份有限公司 逐层构造模型的装置
CN105034373A (zh) * 2015-07-27 2015-11-11 北京工业大学 一维激光扫描振镜移动快速3d成型装置及方法
CN105109042A (zh) * 2015-09-14 2015-12-0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84759A (zh) 2018-01-16
JP2018012322A (ja) 2018-01-25
JP6876915B2 (ja)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34727B2 (ja) 立体物造形方法及び立体物造形装置
JP6651584B2 (ja) 造形装置及び造形方法
KR101399027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JP6396723B2 (ja)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方法
JP6550280B2 (ja) 造形装置及び造形方法
US20160297145A1 (en) Forming apparatus and forming method of molded article
JP2009143168A (ja) 液滴吐出ユニット、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173350B2 (en) Modeling apparatus
CN107584759B (zh) 增材制造设备
JP6674863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WO2017002926A1 (ja) 造形装置及び造形方法
JP6550281B2 (ja) 造形装置及び造形方法
JP2012143958A (ja) 記録装置
JP2021084240A (ja) 造形装置及び造形方法
JP480695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682753B2 (ja) 記録装置
JP4877063B2 (ja) 光照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CN110406266B (zh) 喷墨打印装置和喷墨打印方法
US20180009179A1 (e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6994778B (zh) 成型装置
JP201004681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18433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印刷物の製造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6121849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0111090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121197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