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9203B -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9203B
CN107579203B CN201710676842.2A CN201710676842A CN107579203B CN 107579203 B CN107579203 B CN 107579203B CN 201710676842 A CN201710676842 A CN 201710676842A CN 107579203 B CN107579203 B CN 107579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composite film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doped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68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9203A (zh
Inventor
文秀芳
颜子敏
皮丕辉
徐守萍
程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7106768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92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9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9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9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9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先将单质硅氧化,将氧化的单质硅通过有机硅氧烷改性得到改性单质硅,然后采用经有机硅氧烷改性的单质硅、碳基聚合物、发泡制孔剂和有机溶剂制成的混合溶液制成硅掺杂碳复合薄膜,然后以碳氢化合物为碳源,以惰性气体为载气,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掺杂碳复合薄膜沉积碳纳米材料和发泡剂升华制孔相结合的方法,制得到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本发明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时,其首次嵌锂容量达1027.6mAh/g,首次脱锂容量为997mAh/g,库仑效率为97.02%,循环100次后,其库仑效率为91.31%,显示优异的充放电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动汽车的理想电源,发展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以及高密度的新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主要的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石墨负极材料为主,其实际比容量已经接近372mAh/g的理论值,其较低的理论容量制约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提高,因此进一步研发具有高比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及安全性的负极材料已迫在眉睫。
硅材料是当前埋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硅具有最高的理论储锂容量(约4200mAh/g)和较低的脱锂电压平台(0.4~0.5V),是最有潜力取代石墨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在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体积变化(约300%),易导致材料颗粒的粉化和电极内部导电网络的破坏,限制了它的商业化应用。此外,硅属于半导体材料,其本征电导率仅有6.7×10-4S/cm,而碳类材料嵌脱锂的体积效应小,电导率高,将硅和碳复合起来可以有效缓冲硅的体积效应,减小电化学极化,提高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人们设计了具有多孔结构的碳材料,其内部孔隙为硅的体积膨胀预留了空间,可减少储锂时材料的宏观体积变化,缓解机械应力,从而提高电极的结构稳定性。
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的多孔碳纳米负极材料的方法,但目前多孔碳纳米负极材料普遍存在介孔孔径分布不均匀、孔径小,电极可逆容量低、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不好等局限。例如公开号为CN 200510030785.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埋离子电池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通过浓硫酸炭化法制备。该材料由单质硅、石墨颗粒和无定形碳组成,不具备多孔结构,其首次脱埋容量在1000mAh/g左右,但经过10次充放电循环,容量即衰减了20%左右,稳定性不好。公开号为ZL200610028893.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硅铜碳复合材料,由高能球磨法制备,孔径在2~50nm,铜含量约为40wt.%,碳含量约为30wt.%。该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但可逆容量较低,仅为580mAh/g左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表面积高、孔径宽、孔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本发明通过气相沉积与发泡致孔相结合的方法制备的复合薄膜大孔孔径、比表面积等相比较常规气相沉积法所制备的大,可控性好,并且碳基中掺杂具有最高比容量的硅元素,极大提高负极材料的理论储锂容量,具有较高的锂电池应用价值,相对于硅掺杂碳介孔复合纤维,这种薄膜的孔可以达到几十纳米甚至微米级别,孔分布更加均匀,抗硅的体积膨胀效果更为优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3~25质量份单质硅在400~800℃下热处理,得到氧化的单质硅;
2)将氧化的单质硅加入到30~60质量份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加入3~10质量份去离子水和0.1~0.8质量份有机硅氧烷,加热到40~70℃,反应4~8h,离心、干燥得到改性单质硅;
3)将6~30质量份碳基聚合物加到有机溶剂中,60~100℃加热0.5~3.5h,混合溶液呈澄清粘稠状态,加入0.1~25质量份发泡制孔剂和步骤2)得到的改性单质硅,反应6~10h,制成均一的混合溶液,将均一的混合溶液涂成薄膜,干燥,得到硅掺杂碳复合薄膜;
4)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在通保护气体下加热到600~1000℃进行高温碳热解和发泡成孔剂升华,向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调节保护气体和碳氢化合物气体流量比为1.2~6,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1~10min后关闭,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优选地,所述的单质硅为30nm、50nm、80nm和100nm的单体硅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有机硅氧烷为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碳基聚合物为聚丙烯晴、酚醛树脂、聚苯乙烯、蔗糖、葡萄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石油沥青和聚苯胺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发泡制孔剂为苯甲酸、三聚氰胺、乙酰丙酮铝、聚乙二醇、氯化铝、对苯二甲酸、丙氨酸和偶氮二甲酰胺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四氢呋喃、乙醚、N,N-二甲基乙酰胺、环丁砜、丙酮、二甲基亚砜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50~90质量份。
优选地,所述的保护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氖气和氪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的碳氢化合物气体为液化石油气、氢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一氧化碳和乙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单质硅在400~800℃下热处理的时间为1~10min;所述超声分散的时间为15~60min。
优选地,所述的将均一的混合溶液涂成薄膜是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涂出100μm的薄膜;步骤3)所述干燥是将薄膜放入70~15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0.5~3h;所述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是先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装在瓷舟里,然后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时,其首次嵌锂容量达1027.6mAh/g,首次脱锂容量为997mAh/g,库仑效率为97.02%,循环100次后,其库仑效率为91.31%。
本发明采用气相沉积法和发泡制孔剂升华致孔相结合的方法,以经硅氧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的氧化单质硅与成碳树脂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备硅掺杂碳复合薄膜。复合薄膜经过高温碳热解、发泡成孔剂升华和碳包覆几个过程,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气相沉积法与发泡联合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气相沉积形成的无定形碳层可提高多孔碳基体与硅之间的结合强度,增强复合材料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发泡工艺成本低,孔分布均匀,发泡致孔效果显著,并且孔径大小可以由发泡制孔剂的种类和质量调控。
2)本发明制备的薄膜单质硅氧化,形成的无定形的SiOx及多孔的碳基体限制了脱嵌锂过程中Si的膨胀与收缩;同时氧化单质硅用有机硅氧烷修饰,相比于不加修饰的单质硅,在有机硅氧烷的桥接作用下,改性后的单质硅团聚作用降低,在碳基体中分散更为均匀,可提高产品作为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3)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的多孔结构促进了电子传输和提供更多电荷转移的活性位置,由此制备的锂离子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相应的锂离子电池比容量大、循环性能好。本发明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时,其首次嵌锂容量可达1027.6mAh/g,首次脱锂容量为997mAh/g,库仑效率为97.02%,循环100次后,其库仑效率为91.31%,显示优异的充放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的氧化单质硅的TEM图。
图2(a)、图2(b)、图2(c)分别为实施例1所得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的薄膜、多孔结构、孔表面的SEM图。
图3为实施例1所得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前100次循环的比容量‐循环次数‐库伦效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下面实施例中,锂离子电池的组装与测试方法如下:
将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在100℃的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10h后,在氩气保护的手套箱中组装成纽扣电池。以金属锂片作为正极,聚丙烯膜作为隔膜,电解液为含锂盐为1mol/L的六氟磷酸锂(LiPF6),溶剂为体积比为1:1:1的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利用蓝电测试系统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恒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电压测试范围为0.01~1.5V。
实施例1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称3质量份100nm单质硅在800℃下热处理10min;
(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的单质硅加入到60质量份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60min后,往混合液继续加入10质量份去离子水和0.8质量份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热到40℃,反应4h,离心、干燥得到改性单质硅;
(3)将6质量份聚苯乙烯加到25质量份二甲基亚砜中,60℃加热0.5h,混合溶液呈澄清粘稠状态,继续往混合溶液加入到0.1质量份苯甲酸、步骤(2)得到的改性单质硅,反应6h,制成均一的混合溶液,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涂出100μm的薄膜,放入15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3h,得到硅掺杂碳复合薄膜;
(4)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装在瓷舟里,并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以60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气体,并从室温以2℃min-1加热到600℃进行高温碳热解和发泡成孔剂升华,向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以50mL/min的流量通入液化石油气气体,调节氮气气体和液化石油气气体流量比为1.2,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1min后关闭,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以日本JEOL公司JEM-100CXⅡ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样品中的氧化单质硅的TEM图,结果见附图1。由图1可观测到单质硅表面形成了无定形的SiOx,硅氧化物厚度为8.23nm。极薄的硅氧化物不仅可以限制脱嵌锂过程中Si的膨胀与收缩,同时使有机硅氧烷修饰氧化单质硅更加稳定,相比于不加修饰的单质硅,改性后的单质硅在碳基体中分散更为均匀,作为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更好。
以德国ZEISS Merlin型高分辨率热场发射扫描电镜测试样品的薄膜、多孔结构、孔表面的SEM图,结果见附图2(a)、图2(b)和图2(c)。由图2(a)、图2(b)可观测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有发泡剂苯甲酸升华后留下的微米孔洞,孔形状一致性较高,均匀性和密集度都很好。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具有均匀分布的多孔结构,不仅有效缓冲了硅在嵌脱埋过程中的体积效应,而且有利于电解液的渗透和锂离子的传输,减小了锂离子在硅中的扩散距离,实现了硅基负极的大电流充放电。由图2(c)的薄膜孔表面形貌可观测到改性的氧化硅颗粒表面有碳包覆层。碳包覆层起到增强导电性、维持材料结构稳定的作用,使本发明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具有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倍率性能优异的优点。
将制得的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组装成锂离子电池在100mAh/g电流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见附图3。由图3可知该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组装成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嵌锂容量可达1027.6mAh/g,首次脱锂容量为997mAh/g,库仑效率为97.02%,循环100次后,其库仑效率为91.31%,显示优异的充放电性能。
实施例2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称25质量份30nm单质硅在400℃下热处理1min;
(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的单质硅加入到20质量份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15min后,往混合液继续加入3质量份去离子水和0.1质量份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热到70℃,反应8h,离心、干燥得到改性单质硅;
(3)将30质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到65质量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100℃加热3.5h,混合溶液呈澄清粘稠状态,继续往混合溶液加入25质量份对苯二甲酸、上述步骤(2)得到的改性单质硅,反应10h,制成均一的混合溶液,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涂出100μm的薄膜,放入7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0.5h,得到硅掺杂碳复合薄膜;
(4)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装在瓷舟里,并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以60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气体,并从室温以10℃min-1加热到1000℃进行高温碳热解和发泡成孔剂升华,向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以10mL/min的流量通入液化石油气气体,调节氮气气体和液化石油气气体流量比为6,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10min后关闭,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本实施例各项性能测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附图类似。
实施例3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称14质量份50nm单质硅在600℃下热处理5min;
(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的单质硅加入到40质量份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7min后,往混合液继续加入6.5质量份去离子水和0.4质量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热到60℃,反应6h,离心、干燥得到改性单质硅;
(3)将25质量份聚丙烯晴加到45质量份N,N-二甲基乙酰胺,80℃加热2h,混合溶液呈澄清粘稠状态,继续往混合溶液加入2.5质量份聚乙二醇、上述步骤(2)得到的改性单质硅,反应8h,制成均一的混合溶液,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涂出100μm的薄膜,放入11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1.5h,得到硅掺杂碳复合薄膜;
(4)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装在瓷舟里,并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以150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气体,并从室温以6℃min-1加热到800℃进行高温碳热解和发泡成孔剂升华,向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以50mL/min的流量通入液化石油气气体,调节氮气气体和液化石油气气体流量比为3,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5.5min后关闭,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本实施例各项性能测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附图类似。
实施例4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称20质量份80nm单质硅在700℃下热处理3min;
(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的单质硅加入到50质量份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45min后,往混合液继续加入8质量份去离子水和0.2质量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热到50℃,反应7h,离心、干燥得到改性单质硅;
(3)将19质量份聚苯胺加到30质量份环丁砜中,70℃加热1h,混合溶液呈澄清粘稠状态,继续往混合溶液加入2质量份三聚氰胺、上述步骤(2)得到的改性单质硅,反应9h,制成均一的混合溶液,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涂出100μm的薄膜,放入10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2.5h,得到硅掺杂碳复合薄膜;
(4)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装在瓷舟里,并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以100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气体,并从室温以5℃min-1加热到900℃进行高温碳热解和发泡成孔剂升华,向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以25mL/min的流量通入液化石油气气体,调节氮气气体和液化石油气气体流量比为4,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2min后关闭,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本实施例各项性能测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附图类似。
实施例5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称5质量份50nm单质硅在700℃下热处理4min;
(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的单质硅加入到35质量份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30min后,往混合液继续加入5质量份去离子水和0.4质量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热到65℃,反应6.5h,离心、干燥得到改性单质硅;
(3)将8质量份聚乙烯醇加到35质量份N,N-二甲基乙酰胺中,75℃加热2.5h,混合溶液呈澄清粘稠状态,继续往混合溶液加入3质量份丙氨酸、上述步骤(2)得到的改性单质硅,反应7.5h,制成均一的混合溶液,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涂出100μm的薄膜,放入85℃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1.5h,得到硅掺杂碳复合薄膜;
(4)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装在瓷舟里,并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以70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气体,并从室温以4℃min-1加热到800℃进行高温碳热解和发泡成孔剂升华,向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以20mL/min的流量通入液化石油气气体,调节氮气气体和液化石油气气体流量比为3.5,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7min后关闭,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本实施例各项性能测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附图类似。
实施例6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称3质量份100nm单质硅在600℃下热处理4min;
(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的单质硅加入到45质量份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50min后,往混合液继续加入6质量份去离子水和0.6质量份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热到55℃,反应6h,离心、干燥得到改性单质硅;
(3)将15质量份聚苯乙烯加到25质量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80℃加热0.8h,混合溶液呈澄清粘稠状态,继续往混合溶液加入8质量份乙酰丙酮铝、上述步骤(2)得到的改性单质硅,反应8h,制成均一的混合溶液,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涂出100μm的薄膜,放入115℃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1h,得到硅掺杂碳复合薄膜;
(4)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装在瓷舟里,并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以80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气体,并从室温以2℃min-1加热到1000℃进行高温碳热解和发泡成孔剂升华,向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以20mL/min的流量通入液化石油气气体,调节氮气气体和液化石油气气体流量比为4,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5min后关闭,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本实施例各项性能测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附图类似。
实施例7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称18质量份50nm单质硅在600℃下热处理10min;
(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的单质硅加入到60质量份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60min后,往混合液继续加入8质量份去离子水和0.3质量份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热到50℃,反应4h,离心、干燥得到改性单质硅;
(3)将28质量份聚丙烯晴加到65质量份二甲基亚砜中,100℃加热2.2h,混合溶液呈澄清粘稠状态,继续往混合溶液加入16质量份氯化铝、上述步骤(2)得到的改性单质硅,反应6h,制成均一的混合溶液,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涂出100μm的薄膜,放入8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2h,得到硅掺杂碳复合薄膜;
(4)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装在瓷舟里,并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以80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气体,并从室温以8℃min-1加热到900℃进行高温碳热解和发泡成孔剂升华,向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以40mL/min的流量通入液化石油气气体,调节氮气气体和液化石油气气体流量比为2,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1min后关闭,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本实施例各项性能测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附图类似。
实施例8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1)称12质量份30nm单质硅在400℃下热处理8min;
(2)将步骤(1)得到的氧化的单质硅加入到50质量份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25min后,往混合液继续加入4质量份去离子水和0.4质量份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热到60℃,反应4h,离心、干燥得到改性单质硅;
(3)将9质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到25质量份二甲基亚砜中,70℃加热1.7h,混合溶液呈澄清粘稠状态,继续往混合溶液加入10质量份聚乙二醇、上述步骤(2)得到的改性单质硅,反应10h,制成均一的混合溶液,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涂出100μm的薄膜,放入13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2.5h,得到硅掺杂碳复合薄膜;
(4)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装在瓷舟里,并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以75mL/min的流量通入氮气气体,并从室温以3℃min-1加热到800℃进行高温碳热解和发泡成孔剂升华,向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以15mL/min的流量通入液化石油气气体,调节氮气气体和液化石油气气体流量比为5,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7min后关闭,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本实施例各项性能测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测试结果与实施例1附图类似。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3~25质量份单质硅在400~800℃下热处理,得到氧化的单质硅;
2)将氧化的单质硅加入到30~60质量份无水乙醇中,超声分散,加入3~10质量份去离子水和0.1~0.8质量份有机硅氧烷,加热到40~70°C,反应4~8h,离心、干燥得到改性单质硅;所述的有机硅氧烷为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 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的单质硅为30nm、50nm、80nm和100nm的单体硅的一种或者多种;
3)将6~30质量份碳基聚合物加到有机溶剂中,60~100℃加热0.5~3.5h,混合溶液呈澄清粘稠状态,加入0.1~25质量份发泡制孔剂和步骤2)得到的改性单质硅,反应6~10h,制成均一的混合溶液,将均一的混合溶液涂成薄膜,干燥,得到硅掺杂碳复合薄膜;所述碳基聚合物为聚丙烯腈、酚醛树脂、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石油沥青和聚苯胺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发泡制孔剂为苯甲酸、三聚氰胺、乙酰丙酮铝、聚乙二醇、氯化铝、对苯二甲酸丙氨酸和偶氮二甲酰胺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的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四氢呋喃、乙醚、N,N-二甲基乙酰胺、环丁砜、丙酮、二甲基亚砜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一种或者多种;
4)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然后在通保护气体下加热到600~1000℃进行高温碳热解和发泡制孔剂升华,向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调节保护气体和碳氢化合物气体流量比为1.2~6,通入碳氢化合物气体1~10min后关闭,得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为50~90质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护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氖气和氪气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的碳氢化合物气体为液化石油气、甲烷、乙烷、乙烯、丙烯和乙炔的一种或者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质硅在400~800℃下热处理的时间为1~10min;所述超声分散的时间为15~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均一的混合溶液涂成薄膜是用涂膜器在玻璃板上涂出100μm的薄膜;步骤3)所述干燥是将薄膜放入70~15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0.5~3h;所述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是先将硅掺杂碳复合薄膜装在瓷舟里,然后放置于开启式真空/气氛管式电炉。
6.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时,其首次嵌锂容量达1027.6mAh/g,首次脱锂容量为997mAh/g,库仑效率为97.02%,循环100次后,其库仑效率为91.31%。
CN201710676842.2A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7579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6842.2A CN107579203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6842.2A CN107579203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9203A CN107579203A (zh) 2018-01-12
CN107579203B true CN107579203B (zh) 2020-12-22

Family

ID=610356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6842.2A Active CN107579203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92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75126B2 (en) * 2018-05-16 2023-02-07 Ph Matter, Llc Energy storag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10071287B (zh) * 2019-01-16 2021-09-03 上海普澜特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球状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8263A (zh) * 2019-03-01 2019-05-17 江苏赛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高容量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0338A (zh) * 2020-09-15 2020-11-06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功率厚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2467225B (zh) * 2020-12-17 2022-04-26 湖南美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倍率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3036306A (zh) * 2021-02-20 2021-06-25 山东天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掺硅补锂技术方案及其锂离子电池的组装方法
US20230278866A1 (en) * 2022-03-04 2023-09-07 Nabors Energy Transition Solutions Llc Silicon doped carbon-based nanomaterial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WO2023225285A1 (en) * 2022-05-20 2023-11-23 Nabors Energy Transition Solutions Llc Silicone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while forming a silicon dioxide doped carbon-based nanomaterial
US20230373867A1 (en) * 2022-05-20 2023-11-23 Nabors Energy Transition Solutions Llc Silicone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while forming a silicon doped carbon-based nanomateria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5187A (zh) * 2002-11-26 2004-06-16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制造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3441247A (zh) * 2013-08-15 2013-12-11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基于化学键构筑的高性能硅/氧化石墨烯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06050A (zh) * 2015-12-31 2016-03-16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21720A (zh) * 2016-10-14 2017-03-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硅掺杂碳介孔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87569A (zh) * 2017-02-22 2017-06-23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结构石墨烯包覆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507278A1 (de) * 2008-08-28 2010-03-15 Rainer Dr Kurbos Feuersichere pur-vakuumdämmstoffe/putze
KR102237829B1 (ko) * 2013-12-30 2021-04-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음극재, 그 제조방법, 이를 음극으로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5187A (zh) * 2002-11-26 2004-06-16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制造方法,和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3441247A (zh) * 2013-08-15 2013-12-11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基于化学键构筑的高性能硅/氧化石墨烯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06050A (zh) * 2015-12-31 2016-03-16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硅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521720A (zh) * 2016-10-14 2017-03-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硅掺杂碳介孔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87569A (zh) * 2017-02-22 2017-06-23 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结构石墨烯包覆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9203A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9203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掺杂碳多孔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104201A1 (zh)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和终端
CN112582615B (zh) 一维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048101B (zh) 一种硅氧碳微球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17193778A1 (zh) 锂金属电极及其制备方法、锂金属二次电极负极、电池
CN10635651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膨胀石墨/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946576B (zh) 一种高倍率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12054171A (zh) 一种碳硅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21654B (zh) 一种三维多孔鸟巢状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82820B (zh)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和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
CN111056555B (zh) 一种锂化的硅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42018B (zh) 一种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44414A (zh) 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硅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1689500A (zh) 一种低膨胀性的SiO/石墨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68283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23037A (zh) 一种富硅SiOx-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02456A (zh) 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17952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23027B (zh) 一种有机酸修饰的Si/TiO2/rGO@C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2105279A1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71419A (zh) 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78806B (zh) 一种碳@SiOx/C@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82005A (zh) 负极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43483B (zh) 一种硬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016047A1 (zh)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