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63C - 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63C
CN1075763C CN97120041A CN97120041A CN1075763C CN 1075763 C CN1075763 C CN 1075763C CN 97120041 A CN97120041 A CN 97120041A CN 97120041 A CN97120041 A CN 97120041A CN 1075763 C CN1075763 C CN 107576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aforementioned
performing member
handles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20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612A (zh
Inventor
狄原修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0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在加热工位(42)与吹制成形工位(44)之间,设有将把手(50)插入预成形件(28)上的把手摇入工位(52)。把手(50)具有能让预成形件(28)的本体部插入的环形部(62)和从该环形部延伸的把持部(64)。把手插入工位(52)设置有将把手(50)的环形部(62)插在预成形件(28)上的把手插入装置(76)、将把手(50)输送给把手插入装置(76)的直线进给装置(72)和将把手(50)供给直线进给装置(72)的把手供给箱(78)。把手插入装置(76)具有保持把手(50)的保持机构(178)和使该保持机构(178)升降的升降机构(180)。

Description

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把手插入预成形件、再经过吹制成形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代替玻璃瓶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容器已经得到普及,这种容器的容量大,可与把手形成一体。作为将把手与容器本体做成一体的结构,在下述①~④的技术中已经公开。
①在日本特开平2-32950号公报中,揭示了预先将把手插入吹制阴模中,在该吹制阴模内对预成形件进行吹制成形,使把手与容器一体化的技术。
②在日本特公昭63-11219号公报中,公开了从预成形件的底部一侧插入带有环形部的把手、使环形部的上面与预成形件颈部下端上所形成的凸缘部相接触的技术。
并且,在之后的吹制成形工序中,经过吹制成形而形成的容器侧壁与环形部的下面接触,由此将环形部夹持在凸缘部与侧壁之间。
③日本特开平4-168029号公报所揭示的技术与②所揭示的技术相同,将环形部夹持在凸缘部与经过吹制成形的容器侧壁之间,这一工序借助于温度调节工位的预吹制成形来完成。
④在日本实开平4-270628号公报中,揭示了预先经过预成形件的注射模塑成形工序,形成比设在容器本体的颈部下方区域的本体部侧壁更向外突出、并沿圆周方向间隔配设的凸缘,将该凸缘作为把手环形部的上限限制器使用的技术。在容器本体的吹制成形后,从容器本体的颈部一侧插入该把手的环形部,把手环形部转动预定角度之后得到所需要的配合状态。
关于①技术,为了将把手安装并固定在吹制阴模中,相对于吹制阴模滑动地驱动带有所规定的特殊形状的模腔面的推压销,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带来了使吹制阴模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的问题。
关于②技术,把手安装后对预成形件加热时,由于把手的妨碍,很难进行预期的加热,为了进行预期的加热,必须使用避开把手的手段,这导致了使加热装置结构复杂的问题。
关于③技术,必须使用将把手与预成形件做成一体的预吹制工序,这不仅增加了工序数目,而且降低了成形效率,还带来了装置复杂的问题。
此外,在②及③技术中,任何一个预成形件都是在正立状态下输送的,因此必须将把手安装在正立状态下的预成形件上,这样,不得不使用不让把手从预成形件上掉下来的配合手段及预吹制方法。
关于④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把手的安装工序必须在容器本体的吹制成形后用手工作业进行。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吹制阴模结构、消除预成形件加热时的所有障碍、不需要用手工作业地后安装把手、能够很容易地且可靠地将把手安装在预成形件上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节省空间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对具有本体部的至少一个预成形件加热、使其温度达到吹制成形最佳温度以上的加热工位;
将在前述加热工位加热的至少一个预成形件通过吹制成形制成容器的吹制成形工位;以及
配置在前述加热工位与吹制成形工位之间的、将至少一个把手插入前述至少一个预成形件上的把手插入工位,
前述把手具有能插入前述预成形件的本体部的环形部和从该环形部延伸的把持部,
前述把手插入工位设置有将前述把手的环形部插在前述预成形件本体部上的把手插入装置,
前述把手插入装置具有:用于保持前述至少一个把手的保持机构、使该保持机构沿前述预成形件的本体部轴向升降并将前述至少一个把手的环形部插在前述至少一个预成形件的本体部上的插入升降机构。
根据本发明,在加热工位与吹制成形工位之间设有把手插入工位,在该把手插入工位,将把手插入预成形件上。因而,预成形件在把手插入之前加热,可以在不对把手造成妨碍的前提下进行充分的所希望的加热。
此外,把手插入装置由把手保持机构和升降机构简单地构成,而且,可以在向吹制成形工位的待机位置可靠地进行把手的插入。
在本发明中,最好还设有将数个前述预成形件从加热工位间歇地送往吹制成形工位的输送装置。在这种场合,前述把手插入装置将前述至少一个把手插入停止在前述把手插入工位的前述至少一个预成形件上。
前述输送装置具有用于输送数个预成形件的数个输送部件。在这种场合,最好前述把手插入装置还具有对停止在前述把手插入工位的至少一个输送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
这样,能够正确地将把手插入由定位的输送部件支撑的预成形件上,特别是消除了可能损伤经过加热的预成形件本体部的顾虑。
在本发明中,最好还设置有沿着朝向前述把手插入装置的输送方向输送数个把手的把手输送装置。该把手输送装置在使数个前述把手的各自的纵向轴向相互平行并与前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形式下输送把手。
这样,可以在短输送距离下高效率地输送更多的把手,达到了节省空间的目的。
在本发明中,前述把手插入工位还具有把数个把手供给前述把手输送装置的把手供给装置。该把手供给装置具有并排容纳着数个把手、使各把手的前述纵向轴向相互平行、并设置在把手供给位置的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以及将置于前述把手供给位置的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内的数个把手在维持其各自的纵向轴向相互平行的状态下朝把手输送装置送出的把手送出机构。
这样,能够在把手供给箱内维持把手定向的状态下,将数个把手供给把手输送装置,不需要对把手进行定向后再供给的复杂机构,简化了装置,达到了小型化的目的。
前述把手供给装置最好具有将数个前述把手供给箱顺次供给前述把手供给位置的箱供给机构,以及将由前述把手送出机构把所有把手送出后成为空的前述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排出的箱排出机构。该箱供给机构可以具有箱供给输送机构和箱移送机构,箱供给输送机构顺次输送数个前述把手供给箱,并将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置于与前述把手供给位置邻接的箱待机位置,箱移送机构将处于前述箱待机位置的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移向前述把手供给位置。前述箱排出机构利用新移送到前述把手供给位置的前述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将推到前述箱排出位置的空的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排出。
于是,通过把数个把手供给箱置于把手插入工位,便可顺次将把手供给箱供给把手供给位置,可以不间断地进行把手的供给。
前述把手插入工位设置有可以改变通过前述把手输送装置输送的数个把手的方向、并将把手递送给前述把手插入装置的把手方向变换机构。该把手方向变换机构,借助于前述把手输送装置使数个前述把手在垂直于把手输送方向的面内作公转运动,将把手的方向变换成可向前述预成形件上安装的方向。此外,前述把手插入装置利用前述保持机构保持由前述把手方向变换机构变换了方向的前述把手。
这样,由把手输送装置输送的把手,借助于把手方向变换机构变换方向并递送给保持机构,仅通过保持机构的升降,就可以将把手插入预成形件。结果,可以简化插入动作,缩短把手插入所需要的时间,可以在符合成形循环的时间内完成把手的插入。
前述把手的把持部可以在与前述环形部相连的一端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设有与前述吹制成形工位所吹制成形的容器本体部配合的配合部。在这种场合,前述把手插入工位最好设有对相当于前述容器配合部的预成形件的本体部的一部分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
这样,经过冷却的预成形件本体部的一部分,在吹制成形时很难延伸,于是,与把手配合部配合的区域可以做成厚壁结构,得到牢固配合状态。
前述的冷却机构最好具有:通过与前述预成形件本体部的一部分接触对其进行冷却的冷却片、使冷却片相对于预成形件作进退运动的进退驱动装置、与冷却片一起由前述进退驱动装置驱动作进退运动并从冷却片的相反一侧推压预成形件的推压部件。
这样,冷却片与预成形件接触时,可以在短时间、高效率下冷却预成形件。而且,由于从冷却片的相反一侧推压预成形件,通过冷却时的接触,可防止预成形件的倾斜。
本发明的方法是一种带把手容器的成形方法,将具有本体部的预成形件经过吹制成形,形成与把手成为一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将前述预成形件在倒立状态下输送的工序;
(b)通过从上方将形成于前述把手上的环形部插入前述输送的成倒立状态的预成形件本体部上而把前述把手安装在预成形件上的工序;
(c)将安装有前述把手的预成形件经过吹制成形制成前述容器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仅需要从处于倒立状态的预成形件的上方插入把手,可以将把手定位在预成形件上。因此,与将把手插入细颈阴模内的现有技术以及将把手插入正立状态的预成形件上之后、再对预成形件进行预吹制成形来固定把手的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插入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平面图。
图2是图1中把手插入工位的放大正面图。
图3是图2的平面图。
图4是图2的左侧视图。
图5是图3的Ⅴ-Ⅴ截面的送出机构的断面图。
图6是把手供给箱的侧视图。
图7是手供给箱的平面图。
图8是从直线进给装置一侧观察到的把手方向变换机构及把手插入装置的放大图。
图9是保持机构及冷却机构的平面图。
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输送部件的定位板及防止旋转板状态的平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的平面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把手插入工位的放大平面图。
图14是图13的侧面图。
图15是表示在图14的状态下保持部件及齿条移动的状态说明图。
图16是图14的正面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的保持部件打开状态的正面图。
图18是图16中Ⅶ-Ⅶ截面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从图18的状态开始保持部件下降、齿条前进下降的状态的动作状态图。
图20是表示定位装置动作前的状态的图16中Ⅸ-Ⅸ截面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从图20的状态开始定位装置前进进行定位的状态的动作状态图。
图22是表示从图21的状态开始定位装置后退、齿条使预成形件转动90°的状态的动作状态图。
图23是空气喷嘴驱动装置的正面图。
图24是吹制阴模的断面图。
图25是表示预成形件与把手状态的侧视图。
下文参照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图。图1是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的平面图。
该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在底盘10上设置有大致不同的预成形件成形阶段12、吹制成形阶段14以及位于预成形件成形阶段12与吹制成形阶段14之间的递送阶段16。
预成形件成形阶段12具有分别位于旋转角为180°分开的2个位置处的注射芯模(图中未示)以及将注射芯模沿旋转输送路径间歇地循环输送的旋转盘18。在各注射芯模上设置有可合模、开模的细颈阴模(图中未示)。并且,在注射芯模的一个停止位置处,设置有与注射装置20对置的注射成形部22,在另一个停止位置处设置有与该注射成形部22对置的取出部24。
注射成形部22具有相对于注射芯模可合模驱动的注射阴模26,对例如4个处于直立状态时的预成形件28同时进行注射成形。
另外,在取出部24,注射芯模部分脱模后,通过把预成形件28从细颈阴模脱模,将预成形件28取出。
吹制成形阶段14具有由4个链轮30和架设在这些链轮上的输送链32构成的输送装置34。
在这些输送链32上按照等间隔距离间隔地固定有数个(例如12个)输送部件36,预成形件28或容器38在倒立状态下由各输送部件36支撑着。在这些输送部件36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用于接收从递送阶段16的正立状态反转成倒立状态的预成形件28的接收工位40、对在接收工位40接收的预成形件28加热使其温度达到吹制成形适宜温度以上的加热工位42、将在加热工位42经过加热的预成形件28拉伸并吹制成形得到容器38的吹制成形工位44、将在吹制成形工位44经过吹制成形的容器38卸到装置外部的容器取出工位46。
在加热工位42,沿输送路径配设有加热装置43,通过加热装置43的预成形件28一边被驱动而自转,一边被加热。
吹制成形工位44,具有通过吹制合模机构45对预成形件28合模的吹制阴模48,并将例如一个预成形件28通过吹制成形做成容器38。在该吹制阴模48中,形成容纳把手50的把手接收凹部。
容器取出工位46由取出装置47将容器38反转,在正立状态下取出。
在预成形件成形阶段12的取出部24,取出在注射模塑成形部22同时形成的数个(4个)预成形件28,但是,在递送阶段16,要将从取出部24同时取出的例如4个预成形件28逐个递送到接收工位40。
在吹制成形阶段14,输送装置34间歇地输送输送部件36。并且将经过加热的预成形件28间歇地停止的暂时等待的待机位置设定在加热工位42与吹制成形工位44之间。在该加热工位42与吹制成形工位44之间的待机位置,配设有将把手50插入预成形件28中的把手插入工位52。
这种预成形件28及把手50做成图25所示的形状。
首先,关于预成形件28,具有颈部54、与该颈部54相连的有底筒状本体部56以及在颈部54与本体部56之间的外周面上凸出形成的凸缘部58,在颈部54形成带开口的开口部60。在这种结构中,凸缘部58具有安装把手50的安装部的功能。
把手50具有:让预成形件28的本体部56插入的环形部62、从该环形部62沿着容器38本体部外形延伸的把持部64以及配合部66。配合部66在把持部64上的与环形部62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并在吹制成形时与容器38相配合。
环形部62具有让预成形件28的本体部56插入的内径,该内径与配置环形部62的预成形件28凸缘部58附近的本体部56的外径大致相同。
配合部66做成从把持部64朝环形部62的中心轴68方向弯曲的形状。
此外,关于吹制阴模48,如图24所示,由拼合模346构成。拼合模346具有做成容器形状的腔342以及位于拼合面344的把手接收凹部340。该拼合模346的把手接收凹部340,是通过将拼合面344附近从把手50扩大而形成的。
把手插入工位52具有作为把手供给手段的把手供给装置70,作为把手输送手段的直线进给装置72,作为把手方向变换手段的把手方向变换机构74以及作为把手插入手段的把手插入装置76。
把手供给装置70用把手供给箱78供给把手50,如图2至图5所示,具有作为箱供给手段的箱供给机构80、作为把手送出手段的把手送出机构82以及作为箱排出手段的箱排出机构84。
把手供给箱78如图6及图7所示,将数个把手50以其纵向轴向彼此平行并排地容纳着,并具有箱本体86和一对导向杆88、90。
箱本体86具有将数个把手50以其纵向轴向彼此平行并排地装在里面的长度。该箱本体86还具有做成如图6所示的断面大致为L形状的纵边部92及底面部96。箱本体86的纵边部92的高度高于装载在底面部96上的把手50的高度。把手50如图6所示,以把持部64朝下与底面部96接触而装载着。在装载状态下的把手50其环形部62的中心轴68呈水平状态。L状的底面部96的长度做成比从环形部62至配合部66的长度更长的结构。此外,底面部96的宽度如图6所示,比把手的全长宽一些。纵边部92具有如图7所示的两个扶手98。
导向杆88、90沿箱本体86长度方向平行设置。两根导向杆88、90设置成从两侧夹持住装载在底面部96上的把手50配合部66的结构。通过这两根导向杆88、90夹持配合部66,将把手50在图6所示的姿势下可滑动地支持着。
箱本体8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与两端位置的把手50的把持部64侧面接触的防止把手50脱落的限制器102。通过朝下按压纵边部92上端面上所形成的定位孔104内的朝上方施力的开放杆106,使限制器102与该动作联动,从底面部96上面隐退到下方。
箱供给机构80如图2~图4所示,顺次供给数个把手供给箱78。箱供给机构80大致的区别是,具有作为箱供给输送手段的箱供给输送机构108和作为箱移送手段的箱移送气缸110。箱移送气缸110将处于如图3所示的待机位置b的一个把手供给箱78向配置有把手送出机构82的把手供给位置a移送。箱供给输送机构108顺次把数个把手供给箱78送往箱待机位置b。
箱供给输送机构108通过把固定有数个箱支持部件112的一对上升用链条114以相当于把手供给箱78长度的间隔配置成两组而构成。于是在两个箱支持部件112之间支持一个把手供给箱78,通过例如8个把手供给箱的78的上升,使把手供给箱78顺次到达箱待机位置b。在这种场合,由直线进给装置72将把手供给箱78在其长度方向与把手输送方向平行的状态下支持并输送。此外,箱支持部件112支持着把手供给箱78,使把手供给箱78可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滑动。
各组上升用的各个链条114卷绕在两个链轮118上,两个链轮118沿上下方向设置在两个回转轴116上。来自一个上升用马达120的旋转力通过一个齿轮箱112a传递给上部一侧的一根回转轴116。来自于一个齿轮箱112a的旋转力通过传动轴124及另一个齿轮箱112b传递给上部一侧的另一根回转轴116。由此,使对置配设的各组的两个箱支持部件112同时上升。
如图3所示,箱移送气缸110在对应于把手供给箱78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的位置成对配置。该箱移送气缸110从箱支持部件112上向架设在构架126上的一对导轨128上移动把手供给箱78,在图3所示的把手供给位置a停止。在把手供给位置a配设有一对定位气缸130,把手供给箱78移送到把手供给位置a时,一对定位气缸130动作。由此,使一对定位气缸130的各气缸活塞杆插入把手供给箱78的各定位孔104内。结果,对把手供给箱78定位,同时,定位孔104内的气缸活塞杆向下压开放杆106,使限制器102隐退。通过限制器102的隐退。可以从把手供给箱78供给把手。
如图5所示,把手送出机构82具有送出部件132及送出气缸134,送出部件132配置在处于把手供给位置a的把手供给箱78的上方,通过与把手供给箱78上最端部的把手50的把持部64侧面接触,而将把手50送出,送出气缸134由使该送出部件132沿把手供给箱78长度方向移动的无活塞杆气缸组成。
箱排出机构84借助移送到把手供给位置a的新把手供给箱78将推到箱排出位置c的空把手供给箱78排出。该箱排出机构84如图3及图4所示,从挂设在上下链轮136的一对下降用链条138上突设有一对排出导轨140。空的把手供给箱78由该排出导轨140支撑着。于是,在支持着把手供给箱78的状态下,将来自下降用马达142的旋转力经过传动轴144传递给下降用链条138,使排出导轨140下降。这样,将把手供给箱78递送给下方的滑动导轨146,并由滑动导轨146滑动排出到排出口。
如图2及图3所示,直线进给装置72将由把手供给装置70供给的把手50输送给把手方向变换机构74,并具有输送把手50的输送轨148和使该输送轨148振动的振动装置150。
输送轨148使数个把手50的各纵向轴向与输送方向垂直,在数个把手50的各纵向轴向彼此平行并排设置的状态下,对把手50边导向边输送。此外,在输送轨148的把手方向变换机构74一侧的端部设置有限制器152,用于限制把手50朝把手方向变换机构74一侧的移动。
振动装置150通过使输送轨148振动,沿输送方向移动输送轨148上的把手50。
把手方向变换机构74让由直线进给装置72输送的把手50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面内作公转运动,由此,将把手50的方向变换成可以插入预成形件28的方向,如图8所示,该把手方向变换机构74具有方向变换导向机构154和把手移动机构156。此外,在图8中简略地示出了方向变换导向机构154的详细结构。
方向变换导向机构154包括:导向部158、直线导向部160以及对把手50的侧面导向的导向板153。导向部158具有圆周状导向部件158a、158b,圆周状导向部件158a、158b沿着由把手移动机构156使把手50公转运动的轨迹配设着。直线导向部160具有在把手50的90°公转位置配设成垂直状态的直线导向部件160a、160b。
其中一个圆周状导向部件158a对环形部62导向,另一个圆周状导向部件158b对配合部66导向。另外,其中一个直线导向部件160a对环形部62导向,另一个直线导向部件160b对环形部62及配合部66导向。
在直线导向部160的上端及下端,分别设置有由弹簧朝停止位置施力的限制器162a、162b。
把手移动机构156具有:配置在直线进给装置72与导向板153之间并由旋转驱动器164间隙驱动旋转的旋转盘166、按照预定间隔安装在旋转盘166侧面外周缘上的把手装载部件168、安装在旋转盘166上并推压装载在把手装载部件168上的把手50的推压部件170。
在推压部件170上形成切槽部172(参照图2),该切槽部172能够避免推压部件170到达直线导向部件160b时推压部件170与直线导向部件160b的干涉。
如图9所示,把手插入装置76具有保持升降机构174和冷却机构176。
保持升降机构174具有保持机构178和升降机构180。
保持机构178如图9(图9示出了右半边打开、左半边闭合的状态)及图10所示,具有环形部保持部件182、把持部保持部件184、可开闭地支撑着该保持部件182、184的直线导向件186以及打开或关闭各保持部件182、184的开闭气缸188。
环形部保持部件182,通过弹簧向关闭方向稍微地施力,保持时把持部保持部件184在保持住把持部64之前先保持着环形部62,解除保持时,把持部保持部件184在松开把持部64之后再松开环形部62。这样,可沿垂直方向维持住安装在预成形件28上的环形部62的中心轴68(参照图8),确保环形部62的中心轴68相对预成形件28的安装。
如图8所示,升降机构180具有升降支持部件194和使该升降支持部件194升降的升降气缸196。升降支持部件194支撑着保持机构178,通过升降用导轨192将保持机构178可升降地支撑在支撑台190上。升降机构180使保持部件182、184在待机位置d与安装位置e之间进行升降。
冷却机构176如图9(图9示出了右半边的非接触状态及左半边的接触状态)及图10所示,通过与预成形件28的一部分本体部56的接触对其冷却,并具有一对冷却片198、一对推压部件200和作为进退驱动手段的进退驱动气缸202。由该冷却机构176冷却的预成形件28的一部分本体部56,处在相当于容器与把手50的配合部66配合的位置,该容器是通过将该预成形件28经吹制成形而得到的。
上述一对冷却片198可沿直线导向件186移动地支撑着,分别安装在能供给冷却水的一对冷却板204上,对插入把手50的把持部64与预成形件28之间的本体部56进行冷却。此外,一对冷却片198,其与预成形件28接触的面205做成能逐渐接触预成形件28的锥状结构,并配置成相对于预成形件28留有一些挤压余量的形式。
一对推压部件200分别安装在一对冷却板204上,从冷却片198的相反一侧推压预成形件28。此外,该推压部件200,由弹簧稍微地向前方施力,在冷却片198与预成形件28接触之前推压预成形件28,而在冷却片198离开预成形件28之后,与预成形件28分离。这样,通过冷却片198推压预成形件28,可以防止预成形件28的倾斜。
如图10所示的进退驱动气缸202通过进退地驱动一对冷却板204,使冷却片198及推压部件200相对预成形件28作进退运动。
此外,如图11所示,在该把手插入工位52插入把手50时,由定位气缸206驱动定位板208,定位板208上的V字状的配合部210与输送部件36配合,对输送部件36定位。
在定位板208上设置有由滑动杆212可滑动地支撑着的防止旋转板214,防止旋转板214由弹簧216朝配合部210一侧施力,使其与配合部210邻接。该防止旋转板214在解除定位时,在定位板208与输送部件36脱离之后,与输送部件36脱离。由此,通过定位板208的定位解除动作可以防止输送部件36旋转结束后把手50的错位。
下文叙述利用前述带把手的容器成形装置形成带把手容器的成形方法,特别是对吹制成形阶段14中的动作加以说明。
在吹制成形阶段14中,由输送部件36在倒立状态下支持的预成形件28通过输送装置34间歇地输送。经过设置于加热工位42上的加热装置43内部的预成形件28被加热到吹制成形适宜温度以上之后,在输送到吹制成形工位44之前停止在把手插入工位52处。
在把手插入工位52,借助于上升用链条114的旋转,把箱输送供给机构108中的由箱支持部件112支撑的数个把手供给箱78顺次送往箱待机位置b。
通过箱移送气缸110的驱动,把到达箱供给位置b的一个把手供给箱78移向把手供给位置a。
借助定位气缸130的驱动,解除限制器102的定位,使设定于把手供给位置的一个把手供给箱78处于可以将把手供给箱78内的把手50送出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驱动送出气缸134,利用送出部件132供给把手供给箱78内的把手50,并将把手50维持在当初的整列状态下,与直线进给装置72一起送出。
一个把手供给箱78内的所有把手50的供给结束后,再利用箱移送气缸110把下一个把手供给箱78从箱待机位置b移送到把手供给位置a。
通过把新的把手供给箱78移送到把手供给位置a,可以将新的把手供给箱78推到箱排出位置c,并支撑在箱排出机构84的排出导轨140上,然后,通过下降用链138的驱动,把空的把手供给箱78向把手排出口排出。
供到直线进给装置72的数个把手50,在使该数个把手50的纵向沿着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排列的状态下,送往把手方向变换机构74,停止在限制器152的位置。
在把手方向变换机构74中,如图8所示,在将一个把手50的把持部64装载并支持在旋转盘166的把手装载部件168的状态下,转动旋转盘166,推压部件170便推压把手50的配合部66,使把手50作公转运动。
在公转运动中,把手50沿圆周状导向部件158变换方向,使环形部62向下,通过直线导向部件160将环形部62的中心轴方向变换90°,变成垂直状态。于是,在直线导向部件160的上端位置,一旦一个把手50因限制器162a而停止,随着旋转盘166的旋转,就会由推压部件170推压这一个把手50,使其沿直线导向部件160下降。结果,借助于限制器162a使一个把手50在直线导向部件160的下端待机位置等待。
在该待机位置,把手50的方向与吹制成形阶段44的吹制阴模48上所形成的把手接受凹部340的方向一致。因此,不需要用变换机构将把手50变成把手接受凹部340的方向,简化了装置。
在把手插入装置76中,保持机构178的各保持部件182、184在打开状态下在把手50的接受位置待机,借助于各保持部件182及184,使待机位置的把手50的环形部62朝前,并保持其后部的把持部64。由此,在把手插入工位52的上方,把手50处于插入待机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由输送部件36将保持成倒立状态的预成形件28输送到把手插入位置后停止,这时,利用定位气缸206,使定位板208及防止旋转板214与输送部件36配合,对输送部件36定位。
接着,升降气缸196让保持部件182、184下降到安装位置e,将把手50的环形部62插入预成形件28的本体部,并使该环形部62与预成形件28的凸缘部58接触。
将把手50的环形部62插入预成形件28时,借助于进退气缸202,让冷却片198及推压部件200朝预成形件28一侧前进,通过与冷却片198的接触,对处在相当于吹制成形的容器38本体部与把手50的配合部66配合的位置的预成形件28本体部进行冷却。
预成形件28冷却后,冷却片198及推压部件200后退,各保持部件182、184打开,并由升降气缸196上升到待机位置,成为保持下一个把手50的保持待机位置。在这种场合,推压部件200比冷却片198先推压预成形件28,冷却片198先离开预成形件28,之后再离开推压部件200,所以可防止因预成形件28与冷却片198的接触而引起预成形件28的倾斜。此外,保持部件182、184最后离开环形部62,因此,把手50不会相对于预成形件28倾斜。
这样,在把手插入装置76中,保持升降机构174仅将保持部件182、184升降到待机d与安装位置e之间就结束了,因此,动作简单,进行时间短,改善了成形循环。
此外,在输送部件36定位的状态下,将把手50的环形部62插入预成形件的本体部,因而,能进行正确的插入,即使是对加热后的预成形件28来说,也能在不损伤该预成形件28的前提下进行安装。
进一步,在把手插入工位52中,由于把手50安装在加热后的预成形件28上,因此预成形件的加热可在无把手状态下进行,这与把手安装后再加热预成形件的场合相比较,不会出现有把手的障碍,可以进行所期望的加热。
再者,如果在把手50安装于预成形件28的状态下,利用定位气缸206将定位板208及防止旋转板214从输送部件36后退,保持带把手50的预成形件28的输送部件36就处在可以输送的状态。这时,防止旋转板214在定位板208离开之后离开输送部件36,因而可防止由定位板208解除输送部件36的定位时输送部件36的旋转。
还有,在把手50安装在加热后的预成形件28的状态下,由输送装置34沿图8中A方向将输送部件36送往吹制成形工位44,在吹制成形工位44处,利用高压空气将预成形件28吹制成形,形成与把手50一体化的容器38。
在这种场合,当带把手50的预成形件28容纳在吹制阴模内时,由于在把手插入工位52,把手50的位置与把手接收凹部340的方向相吻合,因而,在吹制成形工位44,不需要使用让把手50与把手接收凹部340的位置重合的手段,简化了结构。
另外,在吹制成形时,在把手插入工位52,由冷却片198对位于相当于和把手配合部66配合的容器38本体部的预成形件28的本体进行冷却,因而,与把手50的配合部66配合的容器38的本体部可以做成厚壁结构,提高了把手的安装强度。
下文参照图12~图23叙述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吹制成形装置。图12是吹制成形装置的平面图,与图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把手插入工位252的不同。
如图12~图23所示,把手插入工位252设有作为把手插入手段的把手插入装置270。从设置于底盘10外侧的定向装置272经过第一把手输送轨274及作为把手输送装置的第二把手输送轨276,将把手50顺次供给该把手插入装置270。
定向装置272通过振动、搅拌等把数个把手50朝一个方向对齐,供给第一把手输送轨274。第一把手输送轨274在使从定向装置272供给的数个把手50各纵向的轴向相互平行并使该方向与输送方向垂直的前提下输送把手50。第二把手输送轨276在使由第一把手输送轨274供给的数个把手50的纵向轴向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下,并排输送把手50。如图14所示,第二把手输送轨276具有:将把手50输送到把手插入装置270附近的带式输送机278和从带式输送机278端部到把手插入装置270的位置对把手50导向的槽状导向部280。如图13、图14所示,在该导向部280设置有第一把手定向气缸284及第二把手定向气缸286。第一把手定向气缸284将把手推压销282推压到把手50的侧面,对其定位。第二把手定向气缸286在由上述把手推压销282定位的状态下,将把手50朝把手插入装置270的方向推出,推到递送位置。
如图14所示,由带式输送机278输送的把手50装载在导向部280上时,把手50的环形部62的前端与设置于导向部280上方的限制器288接触,由此,使把手50停止在导向部280上。该限制器288利用弹性部件对把手50一侧施力。借助于第二把手定向气缸286克服限制器288的弹力使把手50移动,超过限制器288后移动到把手插入装置270的接收位置。
如图13~图23所示,把手插入装置270利用插入支柱302支撑着保持把手50的保持机构290、使该保持机构290升降的升降机构292、对输送部件36定位的定位装置294、对预成形件28冷却的冷却机构296以及用于转动预成形件28的旋转装置298。这些装置都可以沿着导向杆312与插入升降气缸300一体升降。
保持机构290通过保持部件开闭气缸306打开或关闭一对保持部件304,借助于保持部件304将图14斜线部分所示的把手50的环形部62及保持部64的侧面把持住。此外,保持部件304由旋转作动器308驱动而作90°的公转运动。升阵机构292将保持机构290可升降地支撑在沿着插入支柱302配设的直线导轨310上,同时,利用升降气缸313使保持部件304从把手50的接收位置到输送部件36的递送位置之间升降。
定位装置294由定位板314和定位气缸316构成,定位板314与停止在定位装置294对置位置的输送部件36配合,定位气缸316使该定位板314相对于输送部件36作进退运动。
冷却机构296具有借助于定位板314和定位气缸316作进退运动的空气喷嘴318。空气喷嘴318对吹制成形时相当于和把手50的配合部66配合的容器38的一部分的预成形件28的本体部用空气冷却。另外,该空气喷嘴318在定位板314进退时,可沿着与该定位板314的进退方向相交错的方向移动,而不会与保持在预成形件28上的把手50干涉。具体说,如图23所示,在将空气喷嘴318保持在预定高度的支撑杆320的安装部件322上,安装有驱动气缸324的驱动杆326。另外,安装部件322处在能让作为导向部件的导向杆330对驱动气缸324的安装托架328导向的状态。进一步,借助于驱动气缸324对驱动杆326的驱动,使空气喷嘴318从把手50后退到隐退位置时,把手50与预成形件28之间的喷嘴前端,在和预成形件28的本体部对置的位置之间移动。
旋转装置298使沿着定位板314进退方向设置的齿条332与定位板314做成一体,齿条332与设置于输送部件36上的链轮334齿部相啮合。通过链轮334的旋转,使预成形件28自转。特别是在加热工位42,加热时可使预成形件28自转,而在把手插入工位252,可以改变安装把手后的预成形件28的方向。
此外,定位板314借助于预成形件的旋转气缸336沿着远离输送部件36的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相当于齿条332使输送部件36转动90°的距离。
插入升降气缸300让保持部件304在保持住把手50的状态下稍微上升,并在保持部件304由旋转作动器308带动旋转90°时使保持部件304不与导向部280的前端发生干涉。进一步,插入升降气缸300,在齿条332朝输送部件36一侧移动时,不让齿条332与链轮334的齿部啮合,而保持在稍微上升后的位置,移动结束后再让齿条332下降,并与链轮334的齿部啮合。再者,插入升降气缸300在让齿条332后退并且使输送部件36转动90°后,使齿条332上升,解除其啮合状态。
下文以图14及图15为中心叙述把手插入装置270的动作状态。
并且,图15中的符号a~h表示保持部件304的动作状态,符号1~7表示定位板314及齿条332的动作状态。
首先,在将把手50送到导向部280的前端的状态下,保持部件304象图17所示那样打开,从这种状态开始,保持部件304如图16所示那样,由保持部件开闭气缸306闭合,将把手50的环形部62及把持部64的侧面保持住。
在这种状态下,插入升降气缸300使保持部件304上升(图15的a动作)。与此同时,定位板314及齿条332上升(图15的1动作)。
接着,旋转作动器308使把手转动90°(图15的b动作)。在这种场合,保持部件304从接收位置上升到上升位置,把手50在不需要缓冲的状态下沿着导向部280作旋转运动(参照图18)。
当保持部件304转动时,由定位气缸316使定位板314及齿条332前进并对输送部件36定位(图15中2的动作)。该保持部件304转动后,升降气缸313将把手50的环形部62保持在下侧的状态下,使保持部件304下降(图15中的c动作)。此外,在该动作中,插入升降气缸300使保持部件304、定位板314及齿条332处于稍微上升后的状态,因而,把手50的环形部62不能完全插入预成形件28的本体部,而且,齿条332处在链轮334的上方的不与链轮啮合的状态。
从这种状态开始,借助插入升降气缸300,让保持部件304、定位板314及齿条332下降(图15中b及3的动作)。由此,使把手50的环形部62完全插入预成形件28的本体部,处在装载于凸缘部58上的状态(参照图19)下,同时,齿条332与链轮334的齿部啮合。
自这种状态,利用保持部件开闭气缸306打开保持部件304,释放把手50,由升降气缸313使保持部件304上升(图15中的e动作)。
在这种状态下,空气喷嘴318向图20所示那样从把手50退回到隐退位置,从这种状态开始,驱动气缸324移动空气喷嘴318,使喷嘴前端插入预成形件28与把手50之间,将冷却空气喷入后(参照图21),进一步后退(参照图22)。
空气喷嘴318喷射完冷却空气之后后退时,预成形件旋转气缸336使齿条332移动,并使输送部件36转动90°,然后停止在这种状态下(图15中的4动作)。由此,使把手50的方向与吹制阴模48的把手接收凹部340(参照图24)的方向相吻合。
接着,插入升降气缸300使齿条332上升,解除齿条332与链轮334的啮合状态(图15的5动作)。由此,预成形件28从转动90°的状态开始不再动作而处于定位状态。此外,借助于该插入升降气缸300的动作,使保持部件304稍许上升(图15中的f动作)。
然后,定位板314及齿条332借助于定位气缸316的作用完全后退(图15中的6动作)。与此同时,保持部件304由旋转作动器308驱动向上方转动(图15中的g动作)。之后,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保持部件304位于把手50接收位置稍向上方的位置,因而,保持部件304在插入升降气缸300作用下下降(图15中的h动作)。这时,插入升降气缸300还使定位板314及齿条332下降(图15中的7动作)。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在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还可以变更成各种实施形式。
例如,上述例子中示出了在预成形件的成形阶段12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4个预成形件、在吹制成形阶段14通过吹制成形而形成1个预成形件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同时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的个数以及同时经过吹制成形而形成的个数可以作任意的变更。
此外,不采用注射装置,而采用吹制成形专用机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采用将预成形件在正立状态下悬挂着输送的成形机,让把手从下方向上上升进行插入。
进一步,在把手插入工位的冷却机构采用了让冷却片与预成形件接触进行冷却的接触式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喷射冷却空气的非接触式结构。
再者,把手的形状除了做成图25所示的带有沿着与容器38侧壁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把持部64之外,还可以做成例如带有从环形部62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把持部等或者至少具有环形部62与把持部的其他各种形状。

Claims (12)

1、一种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具有本体部的至少一个预成形件加热使其温度达到吹制成形适宜温度以上的加热工位;
将在前述加热工位加热的至少一个预成形件通过吹制成形制成容器的吹制成形工位;以及
配置在前述加热工位与吹制成形工位之间的、将至少一个把手插入前述至少一个预成形件上的把手插入工位;
前述把手具有能让前述预成形件的本体部插入的环形部和从该环形部延伸的把持部,
前述把手插入工位设置有将前述把手的环形部插在前述预成形件本体部上的把手插入装置,
前述把手插入装置具有:用于保持前述至少一个把手的保持机构、以及使该保持机构沿前述预成形件的本体部轴向升降并将前述至少一个把手的环形部插在前述至少一个预成形件的本体部上的插入升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将数个前述预成形件从加热工位间歇地送往吹制成形工位的输送装置,
前述把手插入装置将前述至少一个把手插入停止在前述把手插入工位的前述至少一个预成形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输送装置具有用于输送数个预成形件的数个输送部件,
前述把手插入装置还具有对停止在前述把手插入工位的至少一个输送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沿着朝向前述把手插入装置的输送方向输送数个把手的把手输送装置,
前述把手输送装置在使数个前述把手的各自的纵向轴向相互平行并与前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形式下输送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把手插入工位还具有把数个把手供给前述把手输送装置的把手供给装置,
前述把手供给装置具有并排容纳着数个把手、使各把手的前述纵向轴向相互平行、并设置在把手供给位置的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以及将置于前述把手供给位置的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内的数个把手在维持其各自的纵向轴向相互平行的状态下朝把手输送装置送出的把手送出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把手供给装置具有将数个前述把手供给箱顺次供给前述把手供给位置的箱供给机构,以及将由前述把手送出机构把所有把手送出后成为空的前述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排出的箱排出机构,
前述箱供给机构具有箱供给输送机构和箱移送机构,箱供给输送机构顺次输送数个前述把手供给箱,并将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置于与前述把手供给位置邻接的箱待机位置,箱移送机构将处于前述箱待机位置的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移向前述把手供给位置,
前述箱排出机构利用新移送到前述把手供给位置的前述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将推到前述箱排出位置的空的至少一个把手供给箱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把手插入工位设置有可以改变通过前述把手输送装置输送的数个把手的方向并将把手递送给前述把手插入装置的把手方向变换机构,
前述把手方向变换机构,借助于前述把手输送装置使数个前述把手在垂直于把手输送方向的面内作公转运动,将把手的方向变换成可向前述预成形件上安装的方向,
前述把手插入装置利用前述保持机构保持由前述把手方向变换机构变换了方向的前述把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把手的把持部在与前述环形部相连的一端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设有与前述吹制成形工位所形成的容器本体部配合的配合部,
前述把手插入工位设有对相当于前述容器配合部的预成形件的本体部的一部分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的冷却机构具有:通过与前述预成形件本体部的一部分接触对其进行冷却的冷却片、使冷却片相对于预成形件作进退运动的进退驱动装置、与冷却片一起由前述进退驱动装置驱动作进退运动并从冷却片的相反一侧推压预成形件的推压部件。
10、一种带把手容器的成形方法,将具有本体部的预成形件经过吹制成形,形成与把手成为一体的容器,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将前述预成形件在倒立状态下输送的工序;
(b)通过从上方将形成于前述把手上的环形部插在前述输送的成倒立状态的预成形件本体部上而把前述把手安装在预成形件上的工序;
(c)将安装有前述把手的预成形件经过吹制成形制成前述容器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的(a)工序包括通过输送部件支撑成倒立状态的前述预成形件并间歇地输送该输送部件的工序;
前述的(b)工序包括对停止的前述输送部件进行定位的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带把手容器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将用于前述的(b)工序的数个把手预先容纳在把手供给箱中、并从把手供给箱中供给把手的供给工序,
在前述的供给工序中,将数个把手在使各把手纵向轴向平行地排列的状态下维持在把手供给箱内同时输往前方。
CN97120041A 1996-10-07 1997-10-06 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0757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4664/96 1996-10-07
JP28466496 1996-10-07
JP284664/1996 1996-10-07
JP189043/1997 1997-06-30
JP18904397 1997-06-30
JP189043/97 1997-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612A CN1180612A (zh) 1998-05-06
CN1075763C true CN1075763C (zh) 2001-12-05

Family

ID=26505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20041A Expired - Lifetime CN1075763C (zh) 1996-10-07 1997-10-06 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63C (zh)
MY (1) MY1257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3125B (zh) * 2013-05-30 2018-02-01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帶有把手容器的成形裝置、搬運治具及容器用把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8513B (zh) * 2013-06-28 2020-01-17 日精Asb机械株式会社 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成形用模具和成形用模具单元
CN111136894B (zh) * 2019-12-26 2022-07-01 德玛克(浙江)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把手预热吹瓶生产线及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14975A1 (en) * 1994-11-15 1996-05-23 Aci Operations Pty. Ltd. Handled plastic container
WO1996030189A1 (en) * 1995-03-31 1996-10-03 Carter Holt Harvey Limited Blow-moulding handled containers in pet or like plastics and related prefor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6014975A1 (en) * 1994-11-15 1996-05-23 Aci Operations Pty. Ltd. Handled plastic container
WO1996030189A1 (en) * 1995-03-31 1996-10-03 Carter Holt Harvey Limited Blow-moulding handled containers in pet or like plastics and related prefor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3125B (zh) * 2013-05-30 2018-02-01 Nissei Asb Machine Co Ltd 帶有把手容器的成形裝置、搬運治具及容器用把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612A (zh) 1998-05-06
MY125750A (en) 2006-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64834A (zh) 广口容器的双轴拉伸吹塑成形方法以及装置
CN1236902C (zh) 二轴延伸吹塑成形机
CN1058655C (zh) 对耐热容器进行模塑的装置和方法
CN1062804C (zh) 颈部被结晶化的预塑形坯成形方法及其装置
CN1089058C (zh) 空心带底塑料件热成形方法和装置
CN1194847C (zh) 轮胎硫化设备
CN1887754A (zh) 光学制品成形装置
CN1233540C (zh) 货物搬运设备
CN101079388A (zh) 基片传递设备,基片处理系统,和基片传递方法
CN1735499A (zh) 双薄板热成形塑料燃料箱
CN101035725A (zh) 基板输送装置
CN1902108A (zh) 具有活动夹持器的输送机和相关的输送机链环
CN1086980C (zh) 加热吹制成形装置及加热吹制成形方法
CN1274564C (zh) 货物处理设备
CN1199776C (zh) 树脂注塑机
CN1577761A (zh) 基片接合方法和设备
CN1075763C (zh) 带把手容器的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CN1717310A (zh) 塑料物品的注射装置和方法
CN1717970A (zh) 基板输送装置、零件装配装置、以及零件装配的基板输送方法
CN1222458C (zh) 容器组交接机构、容器输送设备及方法
CN1149144C (zh) 预塑形坯的颈部结晶装置
CN1468704A (zh) 使用静压轴承的冲压装置
CN1121333C (zh) 包装机器及其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包装物品进纸盒的方法
CN1863661A (zh) 塑料零部件的调节设备及方法
CN1791481A (zh) 面板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112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