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5296A -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5296A
CN107565296A CN201710654911.XA CN201710654911A CN107565296A CN 107565296 A CN107565296 A CN 107565296A CN 201710654911 A CN201710654911 A CN 201710654911A CN 107565296 A CN107565296 A CN 1075652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connector
conductor
terminal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49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5296B (zh
Inventor
林庆其
刘军
钱建成
戴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549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5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5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5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5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5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一主体部,具有一前端面;一对接头,其后端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及其前端凸伸出所述前端面,所述对接头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至少一传导体,其后端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及其前端凸伸出所述前端面,所述传导体位于所述对接头外,所述传导体具有绝缘的一延伸部及设于所述延伸部相对两侧的二导电体,所述导电体用以传输电流,所述导电体的前端显露于所述前端面。及与所述插头连接器配合的一种插座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插头连接器与其配合的所述插座连接器可传输大电流。

Description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可传输大电流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组合包括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各自的导电端子中设置弹片式端子结构用以传输信号以及电流,随着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以及电子装置之间的辅助功能增加等,因此电子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与电流传输的要求提高,例如,移动设备的快速充电等,但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中的端子结构限制,不能实现大电流传输,导致连接器组合的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插头连接器及与其配合的插座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能传输大电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一主体部,具有一前端面;一对接头,其后端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及其前端凸伸出所述前端面,所述对接头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至少一传导体,其后端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及其前端凸伸出所述前端面,所述传导体位于所述对接头外,所述传导体具有绝缘的一延伸部及设于所述延伸部相对两侧的二导电体,所述导电体用以传输电流,所述导电体的前端显露于所述前端面。
进一步,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第一内电源端子及多个第一信号端子。
进一步,所述导电体传输的电源功率大于所述对接头传输的电源功率。
进一步,每一所述延伸部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导电体为正极,另一个所述导电体为负极。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内电源端子包括至少一正极电源端子与至少一负极电源端子,正极的所述导电体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电性连接,负极的所述导电体与所述负极电源端子电性连接。
进一步,于所述对接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传导体,所述对接头左右两侧的所述导电体的极性呈180度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自其前端向后凹设形成一对接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的一第一接触部,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呈两排设于所述对接槽的上下两侧,两排所述第一接触部、两个所述传导体各自以所述对接槽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导电体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后方。
进一步,每一所述延伸部的两个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延伸部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每一所述延伸部的两个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延伸部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所述延伸部的后端设有一加宽部,所述加宽部部分凸伸出所述前端面。
进一步,每一所述延伸部的两个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延伸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延伸部的前端于其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导斜面。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前端设有多个第一导电垫片,所述导电端子的后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垫片,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电路板的前端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导电体为所述电路板上的金手指,每一所述导电体上覆盖有一导电金属件,所述导电金属件的耐磨性高于所述导电体的耐磨性。
进一步,所述导电金属件的前端设有用以导引的一倾斜面。
进一步,所述电路板自其前端向后凹设形成至少一缺口让位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缺口邻接所述延伸部设置。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一线缆,所述线缆具有多个内电源线、多个信号线及至少二外电源线,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第一内电源端子及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垫片包括多个第二内电源垫片及多个第二信号垫片,所述第一内电源端子的后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后端焊接于所述第一信号垫片,所述电路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内电源垫片、多个第二信号垫片及至少二外电源垫片,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与所述第二内电源垫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垫片与所述第二信号垫片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外电源垫片电性连接,所述内电源线与所述第二内电源垫片焊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垫片焊接,所述外电源线与所述外电源垫片焊接。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包括一绝缘固定件,所述前端面形成于所述绝缘固定件,所述绝缘固定件设有前后贯穿的一第一通孔与至少一第二通孔,所述对接头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传导件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包括一屏蔽件,所述屏蔽件具有一框体套设于所述绝缘固定件外。
进一步,所述对接头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屏蔽壳体,所述屏蔽件具有延伸入所述框体内的至少一接地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屏蔽壳体接触。
进一步,所述接地部具有自所述框体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弯折部及自所述弯折部延伸形成的一平板部,所述平板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所述平板部收容于所述框体,所述接地部通过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屏蔽壳体接触。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包括一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于所述框体且彼此相互接触。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包括包覆成型在所述绝缘固定件外的一绝缘外壳。
进一步,所述传导体与所述对接头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从上下方向看,所述传导体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外侧缘之间。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对应每一所述传导体设有一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相对所述前端面向前凸伸形成,所述保护罩围设于所述所述传导体的周围。
进一步,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所述前端面向前凸伸形成的一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呈环状且围设在所述对接头与所述传导体外。
一种插座连接器,与上述插头连接器配合,其包括:一塑胶本体;多个对接端子,设于所述塑胶本体;一金属壳体,设于所述塑胶本体外,且形成一收容腔,所述对接端子具有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一第二接触部;一绝缘座,具有一对接面及自所述对接面向内凹设形成的一第一框口及至少一第二框口,所述第一框口与所述第二框口间隔设置,所述金属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框口;至少一对外电源端子,每一所述第二框口对应收容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头插接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导电端子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传导体的前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框口,所述传导体位于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之间,使所述外电源端子与所述导电体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框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框口,每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上下对应设置,且每一对中的一个所述外电源端子为正极,另一个所述外电源端子为负极。
进一步,两对所述外电源端子中极性相同的所述外电源端子的结构不同。
进一步,两对所述外电源端子中位于上侧或下侧的所述外电源端子的结构相同,且极性不同。
进一步,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座外的一金属固定件,所述金属固定件具有一顶板及自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一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金属壳体上下隔开设置,所述金属固定件具有自所述顶板向下弯折形成的至少一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金属壳体通过点焊或镭射方式相互固定,所述侧板具有至少一固定脚用以与一主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对接头电性连接一线缆,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一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设备的一第二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设于一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插座连接器电性连接一控制IC,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完成对接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完成对接时,所述控制IC才允许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所述对接头外增设用以传输电流的所述传导体,以及在所述插座连接器中增设所述外电源端子,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时,所述传导体上的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外电源端子接触,如此可实现大电流传输;另外所述插头连接器中的所述导电体通过绝缘的所述延伸部对其进行支撑,可增加所述传导体的整体强度,不易受力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及安装于主板的插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对接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2中线缆、对接头焊接于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的局部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图2中电路板、对接头及绝缘固定件的立体图;
图9为图1中插头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0为图1中插座连接器与主板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图11中端子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图1中插座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的示意图;
图16为运用本发明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电气系统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正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电路板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电路板的另一个相对表面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及安装于主板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1为图20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后的立体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及安装于主板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插头连接器1 电路板11 第一导电垫片111
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 第一信号垫片1112 穿孔1113
传导体112 延伸部1121 导电体1122
导斜面1123 加宽部 1124 导接部1125
缺口113 第二导电垫片114 第二内电源垫片1141
第二信号垫片1142 外电源垫片115 导电金属件116
倾斜面1161 对接头12 绝缘本体121
第一基部1211 第一舌部1212 对接槽1213
顶壁1214 底壁1215 限位块1216
导电端子122 第一内电源端子122a 正极电源端子P1
负极电源端子G1 第一信号端子122b 第一固定部1221
第一接触部1222 第一焊接部1223 锁扣件123
屏蔽主体1231 锁扣臂1232 锁扣部1233
屏蔽壳体124 接地弹片125 接地触点1251
绝缘固定件13 前端面131 第一通孔132
第二通孔133 环形凹槽134 屏蔽件14
框体141 接地部142 弯折部1421
平板部1422 线缆15 芯线150
内电源线151 外电源线152 信号线153
遮蔽壳体16 绝缘内壳17 绝缘外壳18
保护罩19 主体部A
插座连接器2 端子模块20 塑胶本体21
第二基部211 第二舌部212 台阶部213
对接端子22 第二内电源端子22a 正极电源端子P2
负极电源端子G2 第二信号端子22b 第二固定部221
第二接触部222 第二焊接部223 中间屏蔽板23
锁扣缺口231 接地件24 金属壳体25
收容腔251 绝缘座26 对接面261
第一框口262 第二框口263 开口264
外电源端子27 正极外电源端子27a 负极外电源端子27b
第三固定部271 第三接触部272 第三焊接部273
金属固定件28 顶板281 侧板282
连接片283 固定脚284 主板3
安装缺口31 第一电子设备100 第二电子设备200
控制IC 300 第一连接器4 第二连接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5,为本发明插头连接器1及与其配合的插座连接器2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在前后方向上可正向或反向对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连接器2为沉板式结构,且安装于一主板3,所述主板3的一端具有一安装缺口31,所述插座连接器2的底部收容于所述安装缺口31。当然,所述插座连接器2也可为板上型。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插头连接器1包括一电路板11、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1前端的一对接头12、套设于所述对接头12后端的一绝缘固定件13、设于所述绝缘固定件13的一屏蔽件14、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1后端的一线缆15、设于所述电路板11外的一遮蔽壳体16、设于所述电路板11与所述遮蔽壳体16之间的一绝缘内壳17及包覆所述绝缘固定件13与所述遮蔽壳体16的一绝缘外壳18,其中所述绝缘固定件13、所述屏蔽件14、所述遮蔽壳体16、所述绝缘内壳17及所述绝缘外壳18形成一主体部A。
请参阅图3,所述电路板11于其前端设有多个第一导电垫片111,多个第一导电垫片111分布于所述电路板11的上下两个表面,且所述电路板11上下两个表面的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垫片111上下对应设置,所述电路板11每一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导电垫片111为十二个,且具有多个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及多个第一信号垫片1112。
请参阅图3和图9,所述电路板11还具有自其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的一传导体112,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垫片111位于两个所述传导体112之间,每一所述传导体112具有绝缘的一延伸部1121及设于所述延伸部1121上下两侧的二导电体1122,所述导电体1122用以传输电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1122还可用以传输信号。每一所述延伸部1121的前端于其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导斜面1123(辅助参阅图14),且每一所述延伸部1121的后端设有一加宽部1124,使得所述延伸部1121的后端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延伸部1121的前端在左右方向的宽度,如此可加强所述延伸部1121的强度。所述导电体1122为所述电路板11上的金手指,每一所述导电体1122于其前端具有一导接部1125,所述导接部112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垫片111的前方,每一所述延伸部1121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导电体1122为正极,另一个所述导电体1122为负极。
请参阅图3,所述电路板11的前端还具有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垫片111与每一所述传导体112之间凹设形成的一缺口113,因此,所述缺口113为两个,分布于所述电路板11前端的左右两侧。
请参阅图3,所述电路板11于其后端设有多个第二导电垫片114,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垫片114同样分布于所述电路板11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电路板11每一个表面的所述第二导电垫片114的数目与所述第一导电垫片111的数目相等,且每一个表面的多个所述第二导电垫片114包括多个第二内电源垫片1141及多个第二信号垫片1142,其中,所述电路板11每一个表面的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与所述第二内电源垫片1141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垫片1112与所述第二信号垫片1142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11的每一个表面的左右两侧还设有二外电源垫片115,所述外电源垫片115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导电体1122的后方,且所述外电源垫片115与对应的所述导电体1122前后对应且两者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电路板11还具有覆盖于每一所述导电体1122上的一导电金属件116,所述导电金属件116向前延伸至所述导接部1125,且所述导电金属件116的前端设有用以导引的一倾斜面1161(辅助参阅图14),所述导电金属件116向后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外电源垫片115且覆盖于所述外电源垫片115上,所述导电金属件116的耐磨性高于所述导电体1122的耐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金属件116为合金铜。
请参阅图4和图7,所述对接头12具有一绝缘本体12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21的多个导电端子122与一锁扣件123、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21外的一屏蔽壳体124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21上下两表面的二接地弹片125。所述绝缘本体121具有一第一基部1211及自所述第一基部1211向前延伸形成的一第一舌部1212,所述第一舌部1212的前端向后凹设形成一对接槽1213,所述第一舌部1212具有位于所述对接槽1213上下两侧的一顶壁1214与一底壁1215。所述绝缘本体121还具有自所述第一基部121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后延伸的一限位块1216,所述限位块1216卡持于对应的所述缺口113。
请参阅图4和图9,多个所述导电端子122呈两排设置,其中一排所述导电端子122设于所述顶壁1214,另一排所述导电端子122设于所述底壁1215,且每排所述导电端子122包括多个第一内电源端子122a与多个第一信号端子122b,多个所述第一内电源端子122a包括至少一正极电源端子P1及至少一负极电源端子G1。在本实施例中,每排所述导电端子122均为十二个,且符合USB Type-C的端子排布,每一排所述导电端子122从左至右依次为一接地端子、一对传输USB 3.0信号的差分信号端子(高速端子)、一电源端子、一预留端子、一对USB 2.0端子、一预留端子、一电源端子、一对传输USB 3.0信号的差分信号端子(高速端子)、一接地端子,其中,预留端子可作为侦测用,也可作为信号、电源用,所述第一内电源端子122a包括的有USB Type-C的端子排布中的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当然还可包括作为电源的预留端子,电源端子则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正极电源端子P1,接地端子则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负极电源端子G1,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b包括USB 2.0端子与传输USB 3.0信号的差分信号端子,当然还可包括作为侦测、信号的预留端子。
请参阅图3、图4和图7,每一所述导电端子122具有一第一固定部1221、一第一接触部1222及一第一焊接部1223,所述第一固定部1221固设于所述第一基部1211,所述第一接触部1222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221的前端,且向前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213,所述第一焊接部1223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221的后端,且向后露出所述第一基部1211。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部1222为弹性接触臂结构,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1222也呈两排设置于所述对接槽1213的上下两侧,两排所述第一接触部1222及两个所述传导体112各自以所述对接槽1213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辅助参阅图9)。多个所述第一焊接部1223对应也呈上下两排设置,所述电路板11的前端位于两排所述第一焊接部1223之间,而所述第一焊接部1223对应焊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垫片111,其中,所述第一内电源端子122a的所述第一焊接部1223对应焊接于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b的所述第一焊接部1223对应焊接于所述第一信号垫片1112。
请参阅图1和图9,两个所述传导体112位于所述对接头12的左右两侧,且每一所述传导体112与所述对接头12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即所述传导体12位于所述对接头12外,且所述对接头12左右两侧的所述导电体1122的极性以所述对接槽1213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另外,从上下方向看,所述传导体112位于所述主体部A的相对两外侧缘之间。
请参阅图4和图9,所述锁扣件123为金属板材下料成型,所述锁扣件123具有位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122之间的一屏蔽主体1231及自所述屏蔽主体1231的两侧分别向前延伸形成的一锁扣臂1232,所述屏蔽主体1231用以屏蔽两排所述导电端子122之间的信号干扰,两个所述锁扣臂1232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21的左右两侧,且每一所述锁扣臂1232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213的一锁扣部1233。
请参阅图4和图7,所述屏蔽壳体124为通过抽印工艺形成的无缝连接的管状结构,包覆于所述第一基部1211与所述第一舌部1212外,而所述限位块1216向后露出所述屏蔽壳体124。每一所述接地弹片125夹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21与所述屏蔽壳体124之间,且每一所述接地弹片125具有多个接地触点1251凸伸入所述对接槽1213,且所述接地触点1251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1222的前方,所述接地弹片125与所述屏蔽壳体124接触形成接地。
请参阅图5至图7,所述绝缘固定件13具有一前端面131、一第一通孔132及二第二通孔133,所述第一通孔132与所述第二通孔133分别前后贯穿所述绝缘固定件13,所述第一通孔132与所述第二通孔133在所述绝缘固定件13的前端间隔设置,在所述绝缘固定件13的后端彼此连通,所述绝缘固定件13从前往后组装于所述对接头12与所述电路板11,使所述对接头12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132,且所述对接头12的前端向前凸伸出所述前端面131,同时所述传导体112固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33,所述传导体112的前端凸伸出所述前端面131设置,且所述加宽部1124部分凸伸出所述前端面131使所述传导体112的前端暴露于所述插头连接器1外。所述绝缘固定件13的外表面还向内凹设形成一环形凹槽134,所述环形凹槽134向后贯穿所述绝缘固定件13的后端。
请参阅图2和图7,所述屏蔽件14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屏蔽件14具有一框体141及延伸入所述框体141内的至少一接地部142,所述框体141收容于所述环形凹槽1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部142为两个,分布于所述屏蔽件14的上下两侧。每一所述接地部142具有自所述框体141的后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弯折部1421及自所述弯折部1421延伸形成的一平板部1422,所述平板部142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平板部1422收容于所述框体141,所述平板部1422凸伸入所述第一通孔132且与所述屏蔽壳体124接触。
请参阅图2、图3和图5,所述线缆15包括多个芯线150,多个所述芯线150包括多个内电源线151、多个外电源线152及多个信号线153,其中,所述内电源线15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内电源端子122a的数量相同,所述外电源线152的数量与所述导电体1122的数量相同,所述信号线153的数量则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b的数量相同,因此,所述外电源线152的数量则为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153采用同轴线,所述内电源线151焊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内电源垫片1141,所述外电源线152焊接于对应所述外电源垫片115位置处的所述导电金属件116,所述信号线153焊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垫片1142。
请参阅图2和图14,所述遮蔽壳体16为筒状结构,所述遮蔽壳体16的前端套设在所述框体141外,且所述遮蔽壳体16与所述框体141接触,所述遮蔽壳体16的后端则套设在所述线缆15的前端,所述电路板11收容于所述遮蔽壳体16。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将熔融树脂填充入所述电路板11与所述遮蔽壳体16之间形成所述绝缘内壳17,所述绝缘外壳18同样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包覆在所述绝缘固定件13与所述遮蔽壳体16外。
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插座连接器2包括一端子模块20、设于所述端子模块20外的一绝缘座26、设于所述绝缘座26的两对外电源端子27及设于所述绝缘座26外的一金属固定件28。所述端子模块20为常见的USB Type-C板端结构,所述端子模块20包括一塑胶本体21、设于所述塑胶本体21的多个对接端子22与一中间屏蔽板23、二接地件24及套设于所述塑胶本体21外的一金属壳体25,其中,所述外电源端子27的数量对应与所述导电体1122的数量相等。
请参阅图12,所述塑胶本体21具有一第二基部211、位于所述第二基部211一端的一第二舌部212及设于所述第二基部211与所述第二舌部212之间的一台阶部213,所述第二基部211、所述台阶部213及所述第二舌部212在前后方向上依次设置。
请参阅图12,多个所述对接端子22呈上下两排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21,每排所述对接端子22包括多个第二内电源端子22a与多个第二信号端子22b,多个所述第二内电源端子22a包括至少一正极电源端子P2及至少一负极电源端子G2。在本实施例中,每排所述对接端子22均为十二个,且符合USB Type-C的端子排布,每一排所述对接端子22从左至右依次为一接地端子、一对传输USB 3.0讯号的差分讯号端子(高速端子)、一电源端子、一预留端子、一对USB 2.0端子、一预留端子、一电源端子、一对传输USB 3.0讯号的差分讯号端子(高速端子)、一接地端子,其中,预留端子可作为侦测用,也可作为讯号、电源用。所述第二内电源端子22a包括的有USB Type-C的端子排布中的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当然还可包括作为电源的预留端子,电源端子则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正极电源端子P2,接地端子则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负极电源端子G2。所述第二信号端子22b包括USB2.0端子与传输USB3.0信号的差分信号端子,当然还可包括作为侦测、信号的预留端子。
请参阅图11和图12,每一所述对接端子22具有一第二固定部221、一第二接触部222及一第二焊接部223,所述第二固定部221固设于所述第二基部211,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与所述第二焊接部223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21的相对两端。其中,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为平板状,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对应呈两排设置,两排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对应显露于所述第二舌部212的上下两个表面,所述第二舌部212的每一个表面上的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所述第二焊接部223露出所述第二基部211,而用以连接于所述主板3。
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述中间屏蔽板23位于两排所述对接端子22之间,所述中间屏蔽板23的左右两侧对应凸伸出所述第二舌部212的左右两侧,所述中间屏蔽板23还具有对应显露于所述舌板212左右两侧的二锁扣缺口231。所述二接地件24设于所述台阶部213的上下相对表面,且所述二接地件24在所述台阶部213的左右两侧相互扣合,且所述接地件24在所述第二基部211外与所述金属壳体25接触。所述金属壳体25套设于所述塑胶本体21外,所述金属壳体25围绕所述第二舌部212形成一收容腔251,两排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以所述收容腔251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1和图11,所述绝缘座26具有一对接面261、一第一框口262、二第二框口263及一开口264,所述对接面261在前后方向上面向所述插头连接器1设置,所述第一框口262及所述第二框口263分别前后贯穿所述绝缘座26,两个所述第二框口263位于所述第一框口262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框口262与所述第二框口263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开口264自所述绝缘座26的顶面向下凹设形成,且所述开口264与所述第一框口262上下连通。所述端子模块20收容于所述第一框口262,且固设于所述第一框口262,同时所述收容腔251显露于所述对接面261。
请参阅图11、图13和图14,每一所述第二框口263对应收容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27,且每一所述第二框口263中的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27上下对应设置,且结构不同,每一对中的一个所述外电源端子27为正极,定义为正极外电源端子27a,另一个所述外电源端子27为负极,定义为负极外电源端子27b,两对所述外电源端子27中位于上侧或下侧的所述外电源端子27的结构相同,但极性不同,例如,其中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27位于上侧的极性为正,另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27位于下侧的极性为正,如此两个所述第二框口263中所述外电源端子27以所述收容腔251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11和图14,每一所述外电源端子27为金属板材冲压弯折成型,所述外电源端子27具有一第三固定部271、自所述第三固定部271一端延伸的一第三接触部272及自所述第三固定部271另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一第三焊接部273,所述第三固定部271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固定部271固持于所述第二框口263,所述第三接触部272显露于所述对接面261,所述第三焊接部273则露出所述绝缘座26与所述主板3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1和图13,所述金属固定件28为板材冲压成型呈“Π”形的结构,所述金属固定件28具有一顶板281及自所述顶板281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一侧板282,所述顶板281与所述金属壳体25上下隔开设置,其中,所述金属固定件28具有自所述顶板281向下弯折形成的至少一连接片28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283为两个,分布于所述金属固定件28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片283通过所述开口264与所述金属壳体25以点焊或镭射方式相互固定,所述侧板282具有多个固定脚284,所述安装缺口31的左右两侧均分布有至少一个所述固定脚284用以与所述主板3焊接固定。
请参阅图1、图4、图12和图15,当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正向或反向对接时,所述对接头12插接于所述收容腔251,而所述第二舌部212插接于所述对接槽1213中,所述锁扣部1233扣持于对应的所述锁扣缺口231,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1222与多个所述第二接触部222对应接触形成电性连接,同时,所述传导体112的前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框口263,所述传导体112依次受到所述导斜面1123与所述倾斜面1161的导引,方便所述传导体112插接于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27之间,且所述第三接触部272弹性抵接对应所述导接部1125位置的所述导电金属件116,使所述外电源端子27与对应的所述导电体1122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全部所述导电体1122传输的电源功率大于所述对接头12传输的电源功率。另外,由于所述连接片283与所述金属壳体25通过点焊或镭射方式相互固定,且所述固定脚284固定于所述主板3,如此使得悬空于所述安装缺口31处的所述收容腔251,在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相互对接时,不易受力而偏摆。
请参阅图2和图11,当然,所述插头连接器1中的所述电路板11可只设有一个所述传导体112,同样,所述延伸部1121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导电体1122为正极,另一个所述导电体1122为负极。所述插座连接器2对应仅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框口263,所述第二框口263内的两个所述外电源端子27与所述传导体112配合,如此,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只能单向对接。另外,所述插座连接器2还可采用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如此所述插头连接器1仅设置的一个所述传导体112可选择与任何一个所述第二框口263中的所述外电源端子27配合,即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可实现双向插接。
请参阅图16,为运用本发明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的电气系统示意图,所述插头连接器1的所述线缆15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一第一连接器4,且共同构成一线缆组件,所述第一连接器4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设备100的一第二连接器5,所述插座连接器2设于一第二电子设备200,所述插座连接器200电性连接一控制IC 300,当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完成对接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器4与所述第二连接器5完成对接时,所述控制IC 300才允许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0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200之间进行通电,所述控制IC 300可设于所述第一设备100、或所述第二设备200、或线缆组件,例如所述控制IC 300可设于所述插头连接器1的所述电路板11上,均可满足上述要求,实现安全通电。
请参阅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插头连接器1的示意图,大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插头连接器1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每一所述延伸部1121上的两个所述导电体1122设于所述延伸部1121的左右两侧,此时所述导电金属件116仅在所述延伸部1121的长度范围内延伸,所述导电体1122在所述电路板11的前端位置处通过所述电路板11上下表面的导电轨迹与对应的所述外电源垫片115形成电性连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所述对接头12左右两侧的所述导电体1122的极性以所述对接槽1213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插头连接器1配合的所述插座连接器2对应调整,每一所述第二框口263中的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27左右对应设置,且具有相同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两个所述第二框口263中所述外电源端子27以所述收容腔251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辅助参阅图11和图13)。
请参阅图18和图1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11的示意图,大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电路板11上表面的多个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排序依次为A1至A12,所述电路板11下表面的多个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排序依次为B1至B12,所述电路板11前端上下对应的每一对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通过一穿孔1113形成电性连接,即A1与B12、A4与B9、A9与B4、A12与B1分别通过一个所述穿孔1113电性连接,对应序号为A1、A12、B1及B12的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分别与所述负极电源端子G1的所述第一焊接部1223焊接(辅助参阅图4),且对应序号为A1、A12、B1及B12的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与所述电路板11上下表面为负极的所述导电体1122电性连接,对应序号为A4、A9、B4及B9的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分别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P1的所述第一焊接部1223焊接(辅助参阅图4),且对应序号为A4、A9、B4及B9的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1111与所述电路板11上下表面为正极的所述导电体1122电性连接,如此所述电路板11上只需设置两个所述外电源垫片115,其中一个所述外电源垫片115与为负极的所述导电体1122电性连接,另一个所述外电源垫片115与为正极的所述导电体112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垫片114则不需要设置所述第二内电源垫片1141(辅助参阅图3),而所述线缆15也无需设置多个所述内电源线151(辅助参阅图2),只需设置两个所述外电源线152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外电源垫片115外的所述导电金属件116焊接。
请参阅图20和图21,为本发明所述插头连接器1的第四实施例,大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中的所述插头连接器1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主体部A对应每一所述传导体112设有一保护罩19,所述保护罩19相对所述前端面131向前凸伸形成,所述保护罩19围设于所述传导体112的周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19大致呈“C”形,因此所述对接头12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保护罩19的开口相向设置,所述保护罩19可在成型所述绝缘外壳18时同时成型。对应所述插座连接器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当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对接时,所述保护罩19对应套设在所述插座连接器2外,如此所述保护罩19可以保护所述传导体112,避免异物进入造成所述导电体1122短路。
请参阅图22,为本发明所述插头连接器1的第五实施例,大体结构与第四实施中的所述插头连接器1相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1只设有一个环状的所述保护罩19,且所述保护罩19围设在所述对接头12与所述传导体112外,所述对接头12完全收容于所述保护罩19内,所述对接头12的前端相对凸出所述保护罩19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连接器2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当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对接时,所述保护罩19套设在所述插座连接器2外,同样,所述保护罩19可以保护所述传导体112,避免异物进入造成所述导电体1122短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所述插头连接器1的所述对接头12外增设用以传输电流的所述传导体112,以及在所述插座连接器2中增设所述外电源端子27,当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对接时,所述传导体112上的所述导电体1122与所述外电源端子27接触,如此可实现大电流传输;另外所述插头连接器1中的所述导电体1122通过绝缘的所述延伸部1121对其进行支撑,可增加所述传导体112的整体强度,不易受力而损坏。
2、所述传导体112为所述电路板11的一部分,如此可简化结构,无需另设置金属材料冲压成型的端子来传输电流,且通过所述电路板11的一部分来形成所述传导体112,由于所述电路板11的硬度高,可使所述传导体112的结构强度大,不易受力而损坏。
3、两排所述第一接触部1222及两个所述传导体112各自以所述对接槽1213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且所述对接头12左右两侧的所述导电体1122的极性以所述对接槽1213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同时,两排所述第二接触部222以所述收容腔251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二框口263中所述外电源端子27以所述收容腔251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如此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可实现双向插接。
4、所述导电体1122传输的电源功率大于所述对接头12中所述第一内电源端子122a传输的电源功率,如此可用以额外传输较大电源。
5、所述电路板11上正极的所述导电体1122与所述对接头12中的所述正极电源端子P1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11上负极的所述导电体1122与所述对接头12中的所述负极电源端子G1电性连接,如此可减少所述芯线150的个数,减小所述线缆15的直径。
6、所述对接头12收容于所述绝缘固定件13的所述第一通孔132,所述传导体112收容于所述绝缘固定件13的所述第二通孔133,而所述绝缘固定件13外套设所述屏蔽件14,如此所述传导体112被设于所述屏蔽壳体124与所述屏蔽件14之间,如此可减少所述导电体1122在进行大电流传输时对所述对接头12中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122b的干扰。
7、由于所述连接片283通过所述开口264与所述金属壳体25以点焊或镭射方式相互固定,同时所述固定脚284连接于所述主板3,如此使得悬空于所述安装缺口31处的所述收容腔251,在所述插头连接器1与所述插座连接器2相互对接时,不易受力而偏摆。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32)

1.一种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部,具有一前端面;
一对接头,其后端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及其前端凸伸出所述前端面,所述对接头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导电端子;
至少一传导体,其后端收容于所述主体部及其前端凸伸出所述前端面,所述传导体位于所述对接头外,所述传导体具有绝缘的一延伸部及设于所述延伸部相对两侧的二导电体,所述导电体用以传输电流,所述导电体的前端显露于所述前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第一内电源端子及多个第一信号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传输的电源功率大于所述对接头传输的电源功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延伸部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导电体为正极,另一个所述导电体为负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内电源端子包括至少一正极电源端子与至少一负极电源端子,正极的所述导电体与所述正极电源端子电性连接,负极的所述导电体与所述负极电源端子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对接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传导体,所述对接头左右两侧的所述导电体的极性呈180度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自其前端向后凹设形成一对接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凸伸入所述对接槽的一第一接触部,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呈两排设于所述对接槽的上下两侧,两排所述第一接触部、两个所述传导体各自以所述对接槽的中心呈180度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后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延伸部的两个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延伸部的上下两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延伸部的两个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延伸部的左右两侧。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后端设有一加宽部,所述加宽部部分凸伸出所述前端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延伸部的两个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延伸部的上下两侧,所述延伸部的前端于其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导斜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前端设有多个第一导电垫片,所述导电端子的后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导电垫片,所述延伸部自所述电路板的前端延伸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为所述电路板上的金手指,每一所述导电体上覆盖有一导电金属件,所述导电金属件的耐磨性高于所述导电体的耐磨性。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金属件的前端设有用以导引的一倾斜面。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自其前端向后凹设形成至少一缺口让位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缺口邻接所述延伸部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线缆,所述线缆具有多个内电源线、多个信号线及至少二外电源线,多个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多个第一内电源端子及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多个所述第一导电垫片包括多个第二内电源垫片及多个第二信号垫片,所述第一内电源端子的后端焊接于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后端焊接于所述第一信号垫片,所述电路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内电源垫片、多个第二信号垫片及至少二外电源垫片,所述第一内电源垫片与所述第二内电源垫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垫片与所述第二信号垫片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体与所述外电源垫片电性连接,所述内电源线与所述第二内电源垫片焊接,所述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垫片焊接,所述外电源线与所述外电源垫片焊接。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一绝缘固定件,所述前端面形成于所述绝缘固定件,所述绝缘固定件设有前后贯穿的一第一通孔与至少一第二通孔,所述对接头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传导件对应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一屏蔽件,所述屏蔽件具有一框体套设于所述绝缘固定件外。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头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一屏蔽壳体,所述屏蔽件具有延伸入所述框体内的至少一接地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屏蔽壳体接触。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具有自所述框体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弯折部及自所述弯折部延伸形成的一平板部,所述平板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所述平板部收容于所述框体,所述接地部通过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屏蔽壳体接触。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一遮蔽壳体,所述遮蔽壳体设于所述框体且彼此相互接触。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包覆成型在所述绝缘固定件外的一绝缘外壳。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体与所述对接头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从上下方向看,所述传导体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外侧缘之间。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对应每一所述传导体设有一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相对所述前端面向前凸伸形成,所述保护罩围设于所述传导体的周围。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所述前端面向前凸伸形成的一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呈环状且围设在所述对接头与所述传导体外。
27.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插头连接器配合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塑胶本体;
多个对接端子,设于所述塑胶本体;
一金属壳体,设于所述塑胶本体外,且形成一收容腔,所述对接端子具有设于所述收容腔内的一第二接触部;
一绝缘座,具有一对接面及自所述对接面向内凹设形成的一第一框口及至少一第二框口,所述第一框口与所述第二框口间隔设置,所述金属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框口;
至少一对外电源端子,每一所述第二框口对应收容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头插接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导电端子接触形成电性连接,所述传导体的前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框口,所述传导体位于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之间,使所述外电源端子与所述导电体电性连接。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框口,每一对所述外电源端子上下对应设置,且每一对中的一个所述外电源端子为正极,另一个所述外电源端子为负极。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对所述外电源端子中极性相同的所述外电源端子的结构不同。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对所述外电源端子中位于上侧或下侧的所述外电源端子的结构相同,且极性不同。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于所述绝缘座外的一金属固定件,所述金属固定件具有一顶板及自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一侧板,所述顶板与所述金属壳体上下隔开设置,所述金属固定件具有自所述顶板向下弯折形成的至少一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与所述金属壳体通过点焊或镭射方式相互固定,所述侧板具有至少一固定脚用以与一主板连接。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头电性连接一线缆,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一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电子设备的一第二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设于一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插座连接器电性连接一控制IC,当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完成对接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完成对接时,所述控制IC才允许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电。
CN201710654911.XA 2017-08-03 2017-08-03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Active CN107565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4911.XA CN107565296B (zh) 2017-08-03 2017-08-03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4911.XA CN107565296B (zh) 2017-08-03 2017-08-03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5296A true CN107565296A (zh) 2018-01-09
CN107565296B CN107565296B (zh) 2019-06-18

Family

ID=60973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4911.XA Active CN107565296B (zh) 2017-08-03 2017-08-03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529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3498A (zh) * 2018-06-06 2018-12-07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109216970A (zh) * 2018-08-28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组件、usb插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806244A1 (en) * 2019-10-07 2021-04-14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hous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956A (zh) * 2014-03-11 2015-06-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204696369U (zh) * 2015-06-10 2015-10-07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5452597U (zh) * 2015-12-21 2016-08-1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05543504U (zh) * 2016-01-26 2016-08-3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5811113U (zh) * 2016-06-30 2016-12-14 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299844A (zh) * 2016-08-19 2017-01-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3956A (zh) * 2014-03-11 2015-06-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204696369U (zh) * 2015-06-10 2015-10-07 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5452597U (zh) * 2015-12-21 2016-08-1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CN205543504U (zh) * 2016-01-26 2016-08-3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5811113U (zh) * 2016-06-30 2016-12-14 广东杰思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299844A (zh) * 2016-08-19 2017-01-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3498A (zh) * 2018-06-06 2018-12-07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109216970A (zh) * 2018-08-28 2019-01-1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固定组件、usb插座组件及电子设备
EP3806244A1 (en) * 2019-10-07 2021-04-14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housing
CN112701536A (zh) * 2019-10-07 2021-04-2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以及壳体
US11177607B2 (en) 2019-10-07 2021-11-16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housing
CN112701536B (zh) * 2019-10-07 2022-05-3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以及壳体
JP7102381B2 (ja) 2019-10-07 2022-07-1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構造およびハウジン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5296B (zh)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7199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7124304U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20149883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709818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3589375U (zh) 电缆连接装置以及电缆组件
CN20483501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20150214672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conductive element for connecting grounding layers of the cable together
CN20348147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254480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0521396C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5029121U (zh) 线缆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的组合
CN107565296A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103247908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6129686A (zh) 插头连接器组件
CN206195103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440535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7124316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2285295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466375U (zh) 电连接器
CN203674484U (zh) 电连接器
CN207124334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105552607A (zh) 耳机插头连接器
CN205429326U (zh) 转接头
CN210224464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947241U (zh) 线缆连接器插头及其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