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4959B -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4959B
CN107564959B CN201710761364.5A CN201710761364A CN107564959B CN 107564959 B CN107564959 B CN 107564959B CN 201710761364 A CN201710761364 A CN 201710761364A CN 107564959 B CN107564959 B CN 107564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semiconductor
region
type
cathode
sourc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13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4959A (zh
Inventor
陈万军
夏云
刘超
高吴昊
左慧玲
邓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17107613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4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4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4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4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4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y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率半导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MOS控制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本发明对常规MCT的阴极以及栅极区进行改造,通过在栅下增加薄的P型半导体层,使得器件在栅上不加电压器件正向阻断时,P+阳极注入空穴形成的空穴漏电流能通过P型短路结构抽走,使器件实现耐压。正向导通时,在栅上加正电压时,P型半导体层反型形成电子沟道,N型半导体源区和中的电子进漂移区内,由P+阳极、漂移区、P型基区和N型源区构成的左侧PNPN晶闸管与右侧P+阳极、漂移区、P型基区和N型源区构成的右侧PNPN晶闸管接连发生闩锁,器件获得低的导通电阻,以及导通时不存在snapback现象。本发明的阴极PN结两层结构使用双重扩散工艺,与传统MGT三层扩散工艺相比制作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率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OS控制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军事装备的日益智能化,脉冲功率技术在国防军事等领域显得尤为重要。MOS栅控晶闸管是一种重要的脉冲功率器件。
MOS控制晶闸管(MOS Controlled Thyristor,简称MCT)是MOS栅控晶闸管中的典型代表,其由功率MOSFET与晶闸管组合成的复合器件,它用MOSFET来控制晶闸管的开启和关断,使之既具有晶闸管良好的通态特性及较高的抗dv/dt能力、又有功率MOSFET的输入阻抗高、开关速度快等优点,具有大电流密度、低导通损耗和开关速度快等优良性能,主要应用在电力电子和功率脉冲领域。然而MCT器件存在一些缺点,MCT为常开型器件,在器件关断以及正向阻断时,需要在栅上加负压,这会使系统变得复杂,也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常规MCT的三重扩散的制作工艺使得工艺复杂困难,降低了成品率,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常规MGT复杂的驱动系统以及复杂的制作工艺极大地限制了其商业化。常规的阴极短路MCT(Cathode Shorted-MCT,简称CS-MCT)解决了常规常开型MCT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在正向导通时存在snapback现象,导致其正向导通压降增大并且使器件工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常规常开型MGT系统复杂、制作工艺复杂以及CS-MCT存在snapback现象的问题,提出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其元胞结构包括由阳极结构、漂移区结构、阴极结构和栅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P+阳极2和位于P+阳极2下表面的阳极金属1;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位于P+阳极上表面的N-漂移区3;所述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阴极结构由第一阴极金属14、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和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构成;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13设置在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上,其上表面与阴极金属14相连;所述第二阴极结构由第二阴极金属10、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P型短路区11、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构成;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设置在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上;所述第二阴极金属10位于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的上表面;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漂移区3顶部以及第一、第二阴极之间,由栅氧化层8、位于栅氧化层8下方的薄P型半导体区15和位于栅氧化层8顶部的多晶硅栅极9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通过薄P型半导体区15与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MCT元胞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阴极短路结构MCT元胞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MOS栅控晶闸管元胞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MGT与常规MCT栅下掺杂浓度对比图;
图5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中制备N-漂移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中形成氧化层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中通过离子注入P型杂质推结形成P型半导体基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中通过离子注入N型杂质推结形成N型半导体源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中刻蚀氧化层,并且在原氧化层位置,进行离子注入P型杂质形成薄P型半导体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中通过热氧化形成栅氧层,并在栅氧层上淀积一层多晶硅/金属再刻蚀形成栅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中正面金属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中背面减薄后,进行P型杂质注入形成阳极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制作工艺流程中背面金属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MGT、常规MCT和CS-MCT的阻断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MGT、CS-MCT导通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16是测试本发明MGT电容放电特性曲线的测试电路图;
图17是本发明MGT与常规MCT电容放电特性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3所示,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其元胞结构包括由阳极结构、漂移区结构、阴极结构和栅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P+阳极2和位于P+阳极2下表面的阳极金属1;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位于P+阳极上表面的N-漂移区3;所述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所述第一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金属14、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和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13设置在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上,其上表面与阴极金属14相连;所述第二阴极结构包括第二阴极金属10、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P型短路区11、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设置在漂移区3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设置在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上;所述第二阴极金属10位于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的上表面;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漂移区3顶部以及第一、第二阴极之间,由栅氧化层8、位于栅氧化层8下方的薄P型半导体区15和位于栅氧化层8顶部的多晶硅栅极9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通过薄P型半导体区15与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相连接。
如图1所示,为常规的MOS控制晶闸管(MCT)。如图2所示,为阴极短路结构的MCT。本发明与常规MCT结构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发明对阴极区和栅极区进行了改造,第一阴极结构与现有晶闸管的阴极结构类似,第二阴极结构与阴极短路晶闸管的阴极区结构类似,阳极区域与晶闸管的阳极结构类似,与常规的结构相比,本发明在栅极区下面增加了一层薄P型半导体层15。图4为本发明MGT与常规MCT在栅氧下掺杂浓度的区别。常规MCT需要在栅上加一个负压使沟道反型才能使器件达到耐压的效果,而本发明由于薄P型半导体层15的存在,使得器件在不加栅压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耐压。与CS-MCT相比较,由于左边PNPN晶闸管结构的存在,器件导通时,左边PNPN晶闸管先开启,进而驱动右边的PNPN晶闸管开启,使得器件不存在snapback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MOS栅控晶闸管,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图3所示的元胞结构中,当阳极加正电压,阴极和栅极接零电位时,P型基区12和P型基区4由于通过薄P层15相连在一起,因此构成一个统一的P基区,漂移区与统一P基区之间的P-N结反偏,产生的PN结反向漏电流流经P型基区4被P型短路结构11抽取,并在统一的P型基区上产生一个横向压降,此PN结反向漏电流很小,在P型基区12及P型基区4上产生的横向压降远小于N型源区和P型基区构成的PN结势垒电压,不足以开启PNPN晶闸管结构。此时器件耐压效果与常规阴极短路结构MCT相当。
在图3所示的元胞结构中,当栅极9加正电位,沟道发生反型,薄P层变成N型电子沟道,阴极加零电位,阳极加正压。此时N型源区13和N型源区5产生的电子通过栅下沟道流入漂移区3,为由P型基区12、漂移区3和P+阳极2构成的左侧PNP晶体管以及P型基区4、漂移区3和P+阳极2构成的右侧PNP晶体管提供基极驱动电流,左右两个PNP晶体管开启,左侧PNP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空穴电流)通过P型基区12流向N型源区13,为N型源区13和P型基区12和N漂移区3构成的左侧NPN晶体管提供基极驱动电流,左侧由P+阳极2、漂移区3、P型基区12和N型源区13构成的PNPN晶闸管迅速发生闩锁,而右侧PNP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空穴电流)流经P基区4被P型短路区域11抽走,空穴电流在P型基区4内形成电流通路并产生一个横向压降。随着阳极电压的上升以及左侧PNPN晶闸管发生闩锁导致的N漂移区3发生电导调制效应,P型基区4中的电流通路上产生的压降增大,当横向压降高于N型源区5和P型基区4的PN结势垒电压时,PN结部分开启,使得电流急剧增加,PN结区域逐渐被开启,右侧PNPN晶闸管进入PNPN晶闸管模式,器件获得大电流能力和高的电流上升率。
本发明提供的MGT,以图3所示的元胞结构为例,其制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硅片衬底上制作结终端,形成N型漂移区3,如图5所示;
第二步:在N型漂移区3上表面通过热氧化形成氧化层(16),如图6所示;
第三步:在N型漂移区3上层两侧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形成P型半导体基区12和4,如图7所示;
第四步:在N型漂移区3上层注入N型杂质形成N型半导体源区13和5;N型半导体源区5形成之后,留下P型半导体基区短路结构11,所述N型半导体源区13位于P型半导体基区12中;N型半导体源区5位于P型半导体基区4中,如图8所示;
第五步:刻蚀氧化层(16),在原氧化层(16)下通过注入P型杂质形成薄的P型半导体层15,如图9所示;
第六步:薄的P型半导体层15上表面中间通过热氧化形成栅氧层8,并在栅氧层8上淀积一层多晶硅/金属再刻蚀形成栅电极9,如图10所示;
第七步:在器件上表面淀积BPSG绝缘介质层,刻蚀欧姆接触孔;
第八步:在N型半导体源区13和N型半导体源区5上表面淀积金属,分别形成阴极金属14和10;阴极金属14的底部与N型半导体源区13相连;阴极金属10的底部与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半导体基区短路结构11相连;如图11所示;
第九步:淀积钝化层;
第十步:对N型半导体漂移区3下表面进行减薄、抛光处理,注入P型杂质并进行离子激活,形成P+阳极区2,如图12所示;
第十一步:背金,在P+阳极区2底部形成阳极1,如图13所示。
以耐压1500V的CS-MCT、常规MCT与本发明的MOS栅控晶闸管进行仿真比较。如图14所示,在栅压等于0V时,本例MGT具有1500V以上的耐压,而常规MCT只有0.4V的耐压。只有当栅压为-10V时,常规MCT才能取得与本例MGT相同的耐压。在器件开启时,如图15所示,由于本发明MGT先开启左侧PNPN晶闸管结构,进而由左侧PNPN晶闸管驱动右侧PNPN晶闸管开启,所以在阳极电压较低时,本发明MGT导通压降大于常规MCT,而当两侧PNPN晶闸管均开启时,其导通压降明显低于CS-MCT。从图中可以看出,CS-MCT存在snapback现象,而本发明MGT不存在这一现象。
以耐压1500V的常规MCT与本发明的MOS栅控晶闸管为例进行仿真对比。测试电路如图16所示,电源电压为1000V,电容C为0.2μF,电感L为5nH,栅电阻Rg为4.7Ω。在器件有源区面积为1cm2时,从图17中可以看出,本发明MGT的电流峰值略微大于常规MCT,电流上升率与常规MCT的几乎相同。因此,本发明MGT适用于功率脉冲领域。

Claims (2)

1.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其元胞结构包括阳极结构、漂移区结构、阴极结构和栅极结构;所述阳极结构包括P+阳极(2)和位于P+阳极(2)下表面的阳极金属(1);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位于P+阳极上表面的N型漂移区(3);所述阴极结构包括第一阴极结构和第二阴极结构;所述第一阴极结构由第一阴极金属(14)、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和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构成;所述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设置在N型漂移区(3)顶部的一侧;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设置在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上,其上表面与第一阴极金属(14)相连;所述第二阴极结构由第二阴极金属(10)、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P型短路区(11)、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构成;所述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设置在N型漂移区(3)顶部的另一侧;所述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设置在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上;所述第二阴极金属(10)位于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的上表面;所述栅极结构位于N型漂移区(3)顶部以及第一、第二阴极结构之间,由栅氧化层(8)、位于栅氧化层(8)下方的薄P型半导体区(15)和位于栅氧化层(8)顶部的多晶硅栅极(9)构成,栅极结构的下表面覆盖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的上表面、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的上表面和部分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通过薄P型半导体区(15)与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相连接。
2.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OS栅控晶闸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硅片衬底上制作结终端,形成N型漂移区(3);
第二步:在N型漂移区(3)上表面通过热氧化形成氧化层(16);
第三步:在N型漂移区(3)上层两侧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形成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和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
第四步:在N型漂移区(3)上层注入N型杂质形成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和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形成之后,留下P型短路区(11),所述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位于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中;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位于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中;
第五步:刻蚀氧化层(16),在刻蚀后的氧化层(16)下通过注入P型杂质形成薄P型半导体区(15);
第六步:在薄P型半导体区(15)上表面中间通过热氧化形成栅氧层,并在栅氧层上淀积一层多晶硅/金属再刻蚀形成栅极(9);
第七步:在器件上表面淀积BPSG绝缘介质层,刻蚀欧姆接触孔;
第八步:在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和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上表面淀积金属,分别形成第一阴极金属(14)和第二阴极金属(10);第一阴极金属(14)的底部与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相连;第二阴极金属(10)的底部与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和P型短路区(11)相连;由第一阴极金属(14)、第一N型半导体源区(13)和第一P型半导体基区(12)构成第一阴极结构,由第二阴极金属(10)、第二N型半导体源区(5)、P型短路区(11)、第二P型半导体基区(4)构成第二阴极结构;
第九步:淀积钝化层;
第十步:对N型漂移区(3)下表面进行减薄、抛光处理,注入P型杂质并进行离子激活,形成P+阳极(2);
第十一步:背金,在P+阳极(2)底部形成阳极金属(1)。
CN201710761364.5A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7564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1364.5A CN107564959B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61364.5A CN107564959B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4959A CN107564959A (zh) 2018-01-09
CN107564959B true CN107564959B (zh) 2020-10-27

Family

ID=60977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1364.5A Active CN107564959B (zh) 2017-08-30 2017-08-30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49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17571A (zh) * 2018-05-18 2018-08-17 北京时代华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os控制晶闸管芯片
CN113437135B (zh) * 2021-06-25 2022-04-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压控型发射极关断晶闸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8687A (en) * 1992-07-23 1993-03-30 Baliga Bantval J Base resistance controlled thyristor with single-polarity turn-on and turn-off control
US5793066A (en) * 1995-09-26 1998-08-11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Base resistance controlled thyristor structure with high-density layout for increased current capacity
CN104393034A (zh) * 2014-11-25 2015-03-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40445B1 (de) * 1988-04-22 1993-08-25 Asea Brown Boveri Ag Abschaltbares Leistungshalbleiterbau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8687A (en) * 1992-07-23 1993-03-30 Baliga Bantval J Base resistance controlled thyristor with single-polarity turn-on and turn-off control
US5793066A (en) * 1995-09-26 1998-08-11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Corporation Base resistance controlled thyristor structure with high-density layout for increased current capacity
CN104393034A (zh) * 2014-11-25 2015-03-0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4959A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90113B (zh) 一种消除负阻效应的阳极短路型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WO2020151088A1 (zh) 一种极低反向恢复电荷超结功率vdmos
CN104393034A (zh)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造方法
US11081574B2 (en) IGBT power device
CN111834449B (zh) 一种具有背面双mos结构的快速关断rc-igbt器件
US9263560B2 (e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reduced gate-collector capacitance
CN112038401A (zh) 一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64959B (zh)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8155230B (zh) 一种横向rc-igb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03385B (zh) 一种具有内嵌肖特基二极管的rc-ligbt器件
CN109087946B (zh) 一种沟槽栅mos控制晶闸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10190120B (zh) 一种具有低开启过冲电流的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CN105529370A (zh) 一种mos触发负阻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US20150187922A1 (e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2466935B (zh) 一种具有集电极多晶硅电子通道的rc-igbt器件
US11264376B2 (en) Bipola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a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1211167B (zh) 一种消除负阻效应的rc-igbt器件结构
CN110752257B (zh) 一种mos栅控晶闸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10986B (zh) 一种利用结终端集成横向续流二极管的rc-igbt器件
CN109888006B (zh) 一种低功耗绝缘体上硅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CN112736134A (zh) 碳化硅pnpn晶闸管注入型igbt器件
CN112382660A (zh) 一种基区电阻控制晶闸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42286B (zh) 一种具有表面双栅控制的横向rc-igbt器件
CN113437135B (zh) 一种压控型发射极关断晶闸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809167B (zh) 一种具有隐埋层的brt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