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9840B - 防水透湿布帛和感染防护服 - Google Patents

防水透湿布帛和感染防护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9840B
CN107529840B CN201680023732.XA CN201680023732A CN107529840B CN 107529840 B CN107529840 B CN 107529840B CN 201680023732 A CN201680023732 A CN 201680023732A CN 107529840 B CN107529840 B CN 107529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le fabric
waterproof moisture
microporous film
melt adhesive
moi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373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9840A (zh
Inventor
中村猛利
林祐一郎
武田昌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529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9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9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98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4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 or use
    • A41D31/10Impermeable to liquids, e.g. waterproof; Liquid-repellent
    • A41D31/102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31/00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uterwear
    • A41D31/02Layered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32B27/3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comprising halogenated polyolefins, e.g. PTF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B32B7/1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applied in spaced arrangements, e.g. in str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6/00Composition of foam
    • B32B2266/02Organic
    • B32B2266/0214Materials belonging to B32B27/00
    • B32B2266/0278Polyureth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4Yield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4Permeability to gases, ad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26Permeability to liquids, absorption
    • B32B2307/7265Non-perme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37/00Clot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能够抑制外观异常和隔离性降低的防水透湿布帛。于是提供了一种防水透湿布帛,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隔着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烯烃系热熔粘接剂或复合热熔粘接剂而层叠,无极性油分的含量为2g/m2以下,并且极性油分的含量为0.01g/m2以上6g/m2以下。

Description

防水透湿布帛和感染防护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水透湿布帛和使用该防水透湿布帛的感染防护服。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保护身体避免被有害物质侵害的观点,使用应对埃博拉出血热、新型流感的感染防护服。感染防护服为了确保病毒隔离性、血液隔离性、耐水压等隔离性,通常设置有水不能通过的膜层或涂层等(后文中称作“隔离层”)。但是,隔离层,为了确保高隔离性而使隔离层的厚度厚,或使用没有透湿性的无孔隔离层,所以透气性和透湿性不足,穿用时会感到强烈的闷热感,或者柔软性差,因而具有穿衣舒适性差的缺点。因此,作为隔离层使用填充了碳酸钙等无机填料的微多孔性膜,以试图减轻闷热感、提高穿衣舒适性(专利文献1)。但是,填充了无机填料的微多孔性膜具有拉伸强度、穿刺强度等强度弱的缺点。
于是,作为填充剂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为人所知(专利文献2)。
此外,感染防护服等中,为了保护隔离层、改善皮肤触感、增强强度而通常使用将微多孔性膜与无纺布等纤维层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作为使微多孔性膜和无纺布等纤维层层叠的方法,有利用热熔粘接剂等进行粘接剂加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159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069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将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使用例如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与无纺布等粘接时,本来想成白色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发生透明化,有时产生外观异常和隔离性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外观异常和隔离性降低的防水透湿布帛。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手段。
【1】一种防水透湿布帛,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隔着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烯烃系热熔粘接剂或复合热熔粘接剂而层叠,
无极性油分的含量为2g/m2以下,并且
极性油分的含量为0.01g/m2以上6g/m2以下。
【2】如【1】所述的防水透湿布帛,聚乙烯微多孔性膜满足以下条件(a)~(d),
(a)透湿度为200g/m2·h以上,
(b)拉伸强度为20N/5cm以上,
(c)拉伸伸长率为5%以上80%以下,
(d)耐水压为30kPa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防水透湿布帛,在依照JIS T8061(2010)的程序A或程序C进行的试验中,在等级3、3.5kPa的条件下病毒隔离性合格,在依照JIS T8060(2007)的程序A或程序C进行的试验中,血液隔离性合格。
【4】一种感染防护服,使用了【1】~【3】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湿布帛。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能够得到抑制外观异常和隔离性降低的防水透湿布帛。
具体实施方式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
本发明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具有大量从膜的表面贯通到背面、具有透气性的微细孔。作为在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上形成贯通孔的方法,只要是能够保证穿刺强度、拉伸强度等强度、透湿性和隔离性即可,湿式法、干式法任一种都可以。由于能够在膜成型后用液体洗掉膜上的异物,所以湿式法是优选的。
湿式法是指使用溶剂形成空隙的方法。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将作为基体树脂的聚乙烯树脂和能够在片化后被提取的被提取物混合、片化。相对于得到的片,在双轴拉伸前或双轴拉伸后使用被提取物的良溶剂仅将被提取物提取。
构成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聚乙烯可以是均聚物,但在不破坏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是含有来自其它单体的结构的共聚物。
在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中,也可以出于各种目的而含有抗氧化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中和剂、防静电剂、有机粒子、无机粒子、以及防粘连剂、填充剂、非相容性聚合物等各种添加剂。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透湿度优选为200g/m2·h以上,所述透湿度是评价透湿性的尺度。另一方面,透湿度优选2000g/m2·h以下。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透湿度为200g/m2·h以上时,其透湿性优异,在将使用该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防水透湿布帛制成感染防护服等时,该衣料的穿用舒适性提高。
基于前述观点,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透湿度更优选为300g/m2·h以上,进而优选为350g/m2·h以上。另一方面,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透湿度为2000g/m2·h以下时,其隔离性变得更优异。再者,透湿度使用JIS L1099(2012)中记载的A-1法进行评价。此外,作为使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透湿度处于前述范围的手段,作为一例可以列举出使分子量1×106以上的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的含量相对于聚乙烯全体为1~15质量%,等等。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基于JIS L1096求出的拉伸强度,优选在纵向和横向上都为20N/5cm以上、进而优选为40N/5cm以上、更进而优选为60N/5cm以上。通过提高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拉伸强度,在将防水透湿布帛制成感染防护服后该感染防护服的穿用者进行屈伸作业时,即使防水透湿布帛受到力,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也不容易破裂,所以优选。此外,对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拉伸强度,没有特殊限定,但是为了在由防水透湿布帛制造感染防护服等时的缝制时能够用剪子将防水透湿布帛切断,而优选500N/5cm以下。这里,纵向是指制造聚乙烯微多孔性膜时从辊离开的方向。再者,横向是指与前述纵向垂直的方向。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拉伸伸长率优选在纵向和横向上都为3%以上、进而优选为5%以上。另一方面,为80%以下、进而优选为20%以下、更进而优选为15%以下。通过使微多孔性膜的拉伸伸长率为80%以下,使用防水透湿布帛制成的感染防护服的穿用者在作业时等,即使防水透湿布帛受力、膜被拉伸,也能够抑制微多孔性膜的孔变大。通过这样能够防止病毒、细菌从微多孔性膜透过。通过使微多孔性膜的拉伸伸长率为3%以上,在作业时微多孔性膜能够随着身体的运动而相应地进行伸展,所以穿着感觉良好。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15μm以上、进而优选20μm以上。通过使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为10μm以上,能够获得优异的穿刺强度、拉伸强度。此外,在使用热熔粘接剂将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用于防水透湿布帛时,发现较厚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具有进一步抑制聚乙烯微多孔性膜透明化的倾向。基于前述理由,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15μm以上、进而优选20μm以上。另一方面,对于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的上限值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50μm以下。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越低,则透湿性越高。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基于JIS L1092的A法求出的耐水压优选为30kPa以上,更优选为40kPa以上、进而优选50kPa以上。再者,该值是在不使用会抑制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伸展的支撑体的情况下测定的。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血液隔离性,优选在JIS T8060(2007)中记载的程序A或程序C之后为合格。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病毒隔离性,优选在JIS T8061(2010)中记载的程序A或程序C(设定压力为20kPa)的试验中为合格。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期待血液隔离性和病毒隔离性高,但是由于其它层不要求这些隔离性,所以优选对聚乙烯微多孔性膜赋予该性能。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孔隙率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通过使孔隙率为20%以上,能够获得透湿性,通过使孔隙率为60%以下,能够确保必要的强度。孔隙率是通过质量法测定的。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细孔径优选为35nm以下,进而优选为30nm以下,更进而优选为25nm以下。另一方面,优选为1nm以上、进而优选为5nm以上。通过使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细孔径为35μm以下,能够使细菌、病毒难以从膜贯通,通过为1nm以上,能够赋予透湿性。为了使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病毒隔离性、孔隙率如前述那样,可以通过使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细孔径比病毒的尺寸(27nm)还小来实现。细孔径的测定优选以半干法(half drymethod)进行。
进而优选,在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受到压力时即使膜伸展、细孔径扩大,也是比病毒的尺寸(JIS T8061(2010)中规定的细菌噬菌体的尺寸径27nm)小的孔径。
例如、如果使聚乙烯的Mw(重均分子量)为1×106以下,则能够增大微多孔性膜的平均细孔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血液隔离性和病毒隔离性可以通过在制造聚乙烯微多孔性膜时调节以下的任一条件而变得理想。
流延鼓的温度、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长度方向的拉伸倍率和拉伸温度、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横向拉伸速度和倍率、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热处理工序中的温度和时间、
以及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松弛区域中的松弛率。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成本、生产性优异,血液隔离性、病毒隔离性等隔离性优异,能够减轻使用防水透湿布帛制成的感染防护服在穿在身上时的闷热感,使该感染防护服的穿衣舒适性优异。
<保护层>
接下来对保护层予以说明。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中使用的保护层能够赋予防水透湿布帛充分的拉伸强度和充分的磨耗强度、合适的触感等质地以及柔软性。作为保护层的形状,可以列举出机织物、针织物、无纺布、纸等纤维结构体。其中,由于能够使成本、拉伸强度、磨耗强度优异,优选为无纺布。作为无纺布,可以列举出湿式无纺布、树脂接合(resinbond)式干式无纺布、热接合(thermal bond)式干式无纺布、纺粘式干式无纺布、针刺式干式无纺布、水刺式干式无纺布、熔喷无纺布和跳纱(flush)纺丝式干式无纺布。除此以外,优选使用通过能够使单位面积质量和厚度均匀的抄纸法制造的无纺布。尤其是,纺粘式干式无纺布从成本、拉伸强度、磨耗强度方面优选。进而更优选使用将纺粘式干式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组合而成的无纺布。
作为无纺布的材质,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苯硫醚、氟系树脂和它们的混合物等。在这些之中,聚烯烃、特别是聚丙烯,耐热性、耐药品性优异,所以优选。进而由以聚乙烯为鞘、聚丙烯为芯的芯鞘结构的纤维制成的无纺布,与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同样含有聚乙烯。因此它们的熔点相近,所以通过超声波缝制,它们的密合性高。此外,由于要在无纺布上涂布热熔粘接剂、进行热处理,所以构成无纺布的材料的熔点优选为130℃以上、更优选140℃以上、进而优选150℃以上。另一方面,熔点优选为300℃以下。
保护层的拉伸强度,为了提高防水透湿布帛的拉伸强度而优选为5N/50mm以上。进而优选为10N/50mm以上、更进而优选为15N/50mm以上。为了确保防水透湿布帛的适度柔软性,优选为300N/50mm以下。
保护层的破裂强度,为了提高防水透湿布帛的破裂强度而是300kPa以上较好,优选为400kPa以上、进而优选为500kPa以上,另一方面,破裂强度优选为3000kPa以下。如果破裂强度为3000kPa以下,则在制成防水透湿布帛后能够使防水透湿布帛的柔软性、轻量性优异。
保护层的磨耗强度,为了提高防水透湿布帛的磨耗强度,优选为实施例的栏目中说明的3级以上。进而优选为4级以上。
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0.01mm以上,更优选为0.1mm以上。另一方面,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为5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
此外,保护层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10g/m2以上,更优选为20g/m2以上。另一方面,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200g/m2以下,更优选100g/m2以下。
本发明中使用的保护层,优选对表面进行制电加工(防静电加工)、憎水憎油加工等为了赋予功能而进行的加工。制电加工优选为,将导电性聚合物加工到保护层表面的方法、以及将吸湿性聚合物加工到保护层表面的方法。
为了能够防止80%乙醇水溶液中含有的有机液体与微多孔性聚乙烯膜接触,被憎水憎油加工了的保护层(以下称作“憎水憎油保护层”。)的憎水/憎醇性在实施例的栏目中所示的评分优选为5以上,进而优选为6以上。
作为使憎水憎油保护层的憎水/憎醇性处于前述范围的手段,可以列举出对表层的保护层实施憎水憎油加工的方法。这里,作为憎水憎油加工剂可以使用氟树脂、或聚烯烃系树脂等现有的药品。作为氟树脂,可以列举出PTFE(四氟乙烯树脂)、PFA(四氟乙烯(TFE)和全氟烷氧基乙烯的共聚物)和FEP(全氟乙烯和全氟丙烯的共聚物)。另一方面,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和聚丙烯。此外,作为其它的憎水憎油加工,可以列举出将硅氧烷树脂涂布到保护层的表面上的方法。憎水憎油加工优选是在保护层的至少表面上涂布的方法。
此外,使保护层含浸药剂的浸渍法,能够对保护层全体赋予憎水憎油性能,所以优选。此时,对保护层的与微多孔性膜接触的面的相反面实施憎水憎油加工,这样能够提高各种复合热熔粘接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粘接性,所以优选。这是由于,实施了憎水憎油加工的保护层的表面与各种热熔粘接剂的亲和性低,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接合面的剥离强度容易降低的缘故。此外,也可以对由保护层和微多孔性膜贴合而成的防水透湿布帛进行憎水憎油加工。再者,憎水憎油加工,需要在不使这些热熔粘接剂劣化、不使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剥离的条件下进行。
保护层的耐水压,为了在乙醇消毒液等溶剂系液体与保护层接触、受到压力时防止向微多孔性聚乙烯膜浸透,而优选为300mmH2O以上、进而优选为400mmH2O以上、进而更优选为500mmH2O以上。作为实现耐水压的手段,可以列举出,对保护层使用憎水憎油性高的药剂,或增加实施憎水憎油加工了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对实施了憎水憎油加工的无纺布进行压花或压延加工以提高密度,将纺粘无纺布和熔喷无纺布组合在一起以提高密度。
<热熔粘接剂>
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粘接中使用的热熔粘接剂,是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烯烃系热熔粘接剂或复合热熔粘接剂。这些类型的粘接剂,在防水透湿布帛的制造工序中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层叠工序中粘接力产生快。
这里,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至少含有热塑性弹性体(下文中记作TPE)。除此以外,优选含有增粘剂和/或矿物油。除此以外,也可以含有酚系、或磷系、硫系等各种热稳定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
作为TPE使用苯乙烯系TPE,这样加工性优异,所以优选。苯乙烯系TPE由具有聚苯乙烯结构的硬链段、和软链段构成。作为这种苯乙烯系TPE,可以列举出SBS(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SIS(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SEBS(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SEPS(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其中,SBS、SEBS能够使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的粘接力优异,所以优选。SEBS可以通过SBS的氢化反应合成。
烯烃系热熔粘接剂含有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聚烯烃。进而优选含有增粘剂和/或矿物油。作为聚烯烃优选α-烯烃的聚合物。除此以外,也可以含有以以下物质为代表的其它物质:酚系、磷系、硫系等各种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
为了提高热熔粘接剂的低温性、凝聚力,优选含有苯乙烯系弹性体。
烯烃系热熔粘接剂对由聚乙烯或聚丙烯等非极性材料构成的膜、或布帛等片的表面粘接性优异。此外,作为聚烯烃可以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例如无规立构聚丙烯)、或无定形聚α-烯烃、乙烯/丙烯共聚物以及乙烯/丁烯-1无规共聚物。聚烯烃的分子量较小为好。
复合热熔粘接剂含有TPE和聚烯烃。除此以外,也可以含有增粘剂和/或矿物油。这里,复合热熔粘接剂,除此以外,还可以含有酚系、或磷系、硫系等各种热稳定剂或紫外线吸收剂等添加剂。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中使用的热熔粘接剂,为了调节粘合力或粘接力、保持力等,而优选在该热熔粘接剂中含有增粘剂。
作为增粘剂,可以列举出松香衍生物、芳香族改性萜烯树脂和萜烯酚树脂等萜烯系树脂等天然系树脂、氢化石油树脂等石油树脂。在这些之中,考虑到该热熔粘接剂凝聚力降低的抑制、热稳定性的提高、臭气的抑制、和该热熔粘接剂的色调的良好性而优选氢化石油树脂。
本发明的热熔粘接剂中含有的前述增粘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该热熔粘接剂全体为5质量%以上。另一方面,该热熔粘接剂中含有的前述增粘剂的含量相对于该热熔粘接剂全体优选为6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40质量%以下、进而更优选为20质量%以下。通过使增粘剂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能够进一步提高该热熔粘接剂的粘合性,使润湿性更良好。另一方面,通过使增粘剂的含量为60质量%以下,能够使该热熔粘接剂变得柔软,粘接力提高。
为了调节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中使用的热熔粘接剂的粘接性、柔软性等,如前所述、该热熔粘接剂中可以含有矿物油。作为矿物油可以列举出液状聚丁烯、液体石蜡等石油系加工油类、化学合成油、部分合成油。矿物油不限于从地下资源制造的。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中使用的热熔粘接剂中含有的矿物油的含量,相对于该热熔粘接剂全体优选为0.01质量%以上。通过使矿物油的含量为0.01质量%以上,能够降低该热熔粘接剂的熔化粘度,对被粘接物的润湿性变得更良好。该热熔粘接剂中含有的矿物油的含量相对于该热熔粘接剂全体优选为20质量%以下。通过使矿物油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矿物油从防水透湿布帛中经时性析出。
<防水透湿布帛>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是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介由热熔粘接剂层叠而成的,该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无极性油分为一定量以下,含有的极性油分在特定量的范围内。
此外,防水透湿布帛的无极性油分的含量为2.0g/m2以下。无极性油分很多来自热熔粘接剂。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无极性油分的含量如果过多,则可以推测,孔中含浸大量的无极性油分,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膜厚方向上存在的孔的集合的大部分被无极性油分堵塞,结果有聚乙烯微多孔性膜透明化的倾向。而且,有聚乙烯微多孔性膜透明化造成防水透湿布帛发生外观异常的倾向。此外,聚乙烯微多孔性膜透明化还有降低防水透湿布帛的隔离性的倾向。基于前述观点,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无极性油分的含量优选为1.5g/m2以下、进而优选为1.0g/m2以下。
无极性油分浸透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中的理由还没有确定,但推测是由于无极性油分的溶度参数值与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溶度参数值接近的缘故。溶度参数是作为2种组合物的溶解度的基准的值。可以说,溶度参数接近的2种组合物,具有容易溶解的关系,反之,溶度参数差别大的2种组合物具有不容易溶解的关系。
此外,防水透湿布帛的极性油分的含量为0.01g/m2以上、优选为0.1g/m2以上、更优选为0.5g/m2以上。作为上限值为6.0g/m2以下、优选5.0g/m2以下、更优选4.0g/m2以下。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极性油分的含量为特定量以上的意味着,构成层叠前的防水透湿布帛的各部件中含有的极性油分的量的合计为特定量以上。这里,如果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极性油分的含量少,则在防水透湿布帛的制造工序中,具有不能使热熔粘接剂均一地涂布在保护层上,生产的防水透湿布帛不能用于感染防护服等中的倾向。即、防水透湿布帛的生产性变得非常低。这里,涂布的均一性效果,不局限于极性、无极性,只要是防水透湿布帛具有特定量以上的油分就能够发挥效果。但在防水透湿布帛具有特定量以上的无极性油分时,如前面所讲,具有防水透湿布帛发生外观异常、并且防水透湿布帛的隔离性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即使防水透湿布帛具有大量的极性油分,也几乎不发生防水透湿布帛的外观异常和隔离性降低。该理由还不确定,但推测是由于,极性油分的溶度参数的值与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溶度参数的值充分远离的缘故。此外,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极性油分的含量如果大于6.0g/m2,则防水透湿布帛的质地变得非常差。此外,虽然理由不确定,但在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无极性油分的含量大(例如、1.8g/m2以上)时,如果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极性油分的含量大于6.0g/m2,则有聚乙烯微多孔性膜透明化造成防水透湿布帛发生外观异常的倾向。此外,聚乙烯微多孔性膜透明化还具有使防水透湿布帛的隔离性降低的倾向。
因此,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通过使无极性油分为特定量以下、极性油分为特定范围的量而含有它们,能够抑制其外观异常发生和隔离性降低,使生产性和质地优异。
此外,作为使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无极性油分和极性油分的含量成为所希望的值的手段,可以列举出以下的。使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无极性油分和极性油分的大半部分来自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或烯烃系热熔粘接剂中含有的矿物油或增粘剂。通过调节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烯烃系热熔粘接剂中含有的无极性油分和极性油分的含量,能够使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无极性油分和极性油分的含量为所希望的值。
此外,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无极性油分和极性油分(在下文中,有时将无极性油分和极性油分一并称作油分)是指由正己烷从防水透湿布帛提取出的成分。
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无极性油分是指,将由正己烷从防水透湿布帛提取出的提取物进而依照JIS K0102(1986)工场排水试验法26项“烃以及动植物油类”从弗罗里硅土(florisil)柱(弗罗里硅土的使用量2.5g)通过,从由弗罗里硅土柱通过的溶出液中除去正己烷,剩下的成分。弗罗里硅土柱能够吸附极性油分。
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极性油分是指,由正己烷从防水透湿布帛提取而得提取物,从提取物减去无极性油分的量而剩下的成分。防水透湿布帛中含有的极性油分的量优选为7g/m2以下、更优选为6g/m2以下。通过在该范围内,能够进一步抑制防水透湿布帛的隔离性降低和外观异常。
此外,防水透湿布帛中透明化了的部分的面积比率相对于防水透湿布帛全体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进而优选为1.0%以下。该比率可以从15cm×15cm的正方形区域测定。如前面所讲,通过使防水透湿布帛的无极性油分浸透而透明化的部分的面积比率为2.0%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防水透湿布帛的隔离性降低。
优选在防水透湿布帛的至少一面的最表面配置憎水憎油性保护层。通过该构造,能够使防水透湿布帛相对于水溶性的污染水、乙醇消毒液发挥有效的憎水/憎醇性、耐透过性。
此外,防水透湿布帛中,优选其至少一面的表面具有作为无纺布的憎水憎油性保护层,所述憎水憎油性保护层的耐水压为300mmH2O以上、憎水/憎醇性在后述实施例的栏目所示的评价分为5以上。通过这种结构,能够使防水透湿布帛相对于80%乙醇水溶液的、从前述憎水憎油保护层向前述聚烯烃微多孔性膜的方向上的耐透过性(JIS T8030、A法)为等级1以上。其具体机理尚不清楚,但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当在配置有前述憎水憎油保护层的防水透湿布帛的表面上附着80%乙醇水溶液时,通过前述憎水憎油保护层的耐水性和憎水/憎醇性,能够抑制前述80%乙醇水溶液向前述憎水憎油保护层浸透,此外,前述80%乙醇水溶液在配置了前述憎水憎油保护层的防水透湿布帛的表面上容易移动,能够抑制长时间停留在特定位置的缘故。
<防水透湿布帛的各种特性>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的透湿性,为了在将防水透湿布帛制成感染防护服后赋予优异的穿用性,优选透湿度为200g/m2·h以上、进而优选为250g/m2·h以上、更进而优选为300g/m2·h以上。另一方面,为了使隔离性进而优异,优选透湿度为1000g/m2·h以下。再者,透湿度依照JISL1099(2012)中记载的A-1法进行评价。关于透湿度,可以通过调节热熔粘接剂的涂布量等,在不破坏聚乙烯微多孔性膜所具有的透湿性的情况下保持防水透湿布帛的透湿度较高。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的拉伸强度,从使用该防水透湿布帛制成的感染防护服等在穿用时作业时的实用性的观点,优选为40N/50mm以上。进而优选为60N/50mm以上、更进而优选为80N/50mm以上。另一方面,为了使防水透湿布帛具有适度柔软性,优选为500N/50mm以下。再者,拉伸强度按照JIS L1096中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的拉伸伸长率,为了使用防水透湿布帛制造的感染防护服在穿在身上作业时的穿着感觉、抑制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伸展和细孔径的扩大,优选小于100%、进而优选小于80%、更进而优选小于60%。另一方面,为了改善穿着感觉,优选为10%以上。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的破裂强度,为了使用防水透湿布帛制成的感染防护服在穿用时抑制外部应力造成的破裂,优选为400kPa以上,更优选为500kPa以上,进而优选为600kPa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2000kPa以下。通过使破裂强度为2000kPa以下,能够使防水透湿布帛的柔软性、轻量性变得更优异。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的磨耗强度,为了使使用防水透湿布帛制成的感染防护服在穿用时相对于外部应力的表面耐擦性更优异,优选在磨耗防水透湿布帛的表面后的外观评价为3级以上。进而优选为4级以上。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的耐水压,为了使用防水透湿布帛制成的感染防护服在穿用时能够防止水从外部浸入,优选为50kPa以上、更优选为70kPa以上、进而优选为90kPa以上。另一方面,优选为300kPa以下。耐水压为300kPa以下时,能够将微多孔性膜的贯通孔设定为适当数量,使防水透湿布帛的透湿性更优异。此外,通过改变在防水透湿布帛上进而层叠的无纺布等的枚数,能够调节防水透湿布帛的耐水压。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的血液隔离性,如果JIS T8060(2007)中记载的血液隔离性在该规定的程序A或程序C的等级4中7kPa以上时合格,则在将防水透湿布帛制成感染防护服、医疗用衣服或防护服后,它们相对于血液的隔离性变得更优异。更优选在程序C的等级5中14kPa以上时合格、进而优选在程序C的等级6中20kPa时合格。
进而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JIS T 8061(2010)中记载的病毒隔离性,如果在该规定的程序A或程序C的等级3、3.5kPa以上时合格,则在将防水透湿布帛制成感染防护服、医疗用衣服、防护服后,它们相对于病毒的隔离性变得更优异。更优选程序C的等级4、7kPa以上时合格、进而优选是程序C的等级5、14kPa以上时合格、特别优选是程序C的等级6、20kPa时合格。
如前面所说明,在穿着使用防水透湿布帛制成的感染防护服作业时,在屈伸时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会适度伸展。但从确保感染防护服的隔离性的观点,优选即使聚乙烯微多孔性膜本身伸展,也能够保持血液隔离性、病毒隔离性。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15~250g/m2。如果单位面积质量变大,则防水透湿布帛的拉伸强度、破裂强度、磨耗强度和耐水压变得更为优异。基于这样的观点,防水透湿布帛的单位面积质量更优选为20g/m2以上,进而优选为30g/m2以上。另一方面,通过使防水透湿布帛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50g/m2以下,在将该防水透湿布帛制成感染防护服等时,感染防护服变得质量轻,穿着感觉提高。基于这样的观点,防水透湿布帛的单位面积质量更优选为150g/m2以下、进而优选为100g/m2以下。
此外,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可以具有多个保护层、多个聚乙烯微多孔性膜。此外,在防水透湿布帛具有多个保护层时,这些保护层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在防水透湿布帛具有多个聚乙烯微多孔性膜时,这些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可以取例如下述结构。
(i)保护层/聚乙烯微多孔性膜、
(ii)保护层/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保护层、
(iii)磨耗强度优异的保护层/聚乙烯微多孔性膜/拉伸强度和破裂强度优异的保护层、
(iv)保护层/聚乙烯微多孔性膜/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保护层、
(v)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保护层/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保护层。
在这些之中,优选如前述(ii)、或(iii)那样,按照保护层、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和保护层的顺序,聚乙烯微多孔性膜被保护层夹持的3层以上的结构。通过采取该结构,由保护层夹持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具有聚乙烯微多孔性膜难以受伤、隔离性不容易失去的效果。
此外,前述(i)那样的、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2层结构能够在确保防水透湿布帛具有所希望的拉伸强度和破裂强度的情况下使防水透湿布帛的透湿性和轻量性更为优异,所以优选。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粘接着的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界面剥离强度优选为1.0N/50mm以上、更优选为1.4N/50mm以上、进而优选为1.8N/50mm以上。通过增加粘接剂涂布量,能够提高剥离强度。另一方面,对于剥离强度的上限没有特殊限定,如果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烯烃系热熔粘接剂或复合热熔粘接剂的涂布量多,则透湿性降低,所以优选为50N/5mm以下,更优选30N/5mm以下。
此外,即使在50℃下实施防水透湿布帛的加温试验后(50℃、湿度30%中保持24小时),也优选防水透湿布帛的剥离强度为0.8N/50mm以上。进而优选为1.0N/50mm以上、更进而优选为1.2N/50mm以上。进而更优选即使在60℃下实施防水透湿布帛的加温试验后(60℃、湿度30%下保持24小时),防水透湿布帛的剥离强度为0.8N/50mm以上。
防水透湿布帛的憎水/憎醇性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6以上。通过使防水透湿布帛的憎水/憎醇性为5以上,能够使该防水透湿布帛相对于乙醇消毒液(80%乙醇水溶液)具有优异的耐性。这里,作为使防水透湿布帛的憎水/憎醇性在前述范围的手段,可以例示出使前述憎水憎油保护层层叠在表层(与液体接触的面)等。
防水透湿布帛相对于80%乙醇水溶液的耐透过性(JIS T8030(2005)、A法)优选为等级1以上。通过使防水透湿布帛的表层为前述憎水憎油保护层,与前述聚烯烃微多孔性膜层叠等手段,能够使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相对于80%乙醇水溶液的耐透过性(JIS T8030(2005)、A法)为等级1以上。通过使防水透湿布帛相对于80%乙醇水溶液的耐透过性(JIST8030(2005)、A法)为等级1以上,能够使该防水透湿布帛相对于80%乙醇水溶液的隔离性优异。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中在被使用前,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在膜厚方向具有大量孔。通过孔的存在,能够在空气和聚乙烯之间产生大的光折射、反射,结果微多孔性膜变为白色。
这里假定组入到防水透湿布帛中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含浸了无极性油分。当然,由于微多孔性膜中含浸了无极性油分,所以微多孔性膜在膜厚方向上产生了孔被无极性油分填充了的区域(以下有时将该区域称作“油分填充层”)。油分比空气在折射率上更接近聚乙烯,所以光的折射、反射变小。油分填充层厚时,微多孔膜的白色性降低,即变为透明。将组入到防水透湿布帛中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中不是油分填充层的区域称作微多孔层。微多孔层的厚度越厚,则白色性越优异。
<防水透湿布帛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法,可以通过利用各种热熔粘接剂将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粘接而得到。作为一例,下面对以聚丙烯纺粘无纺布作为保护层时的粘接方法予以说明。
使用热熔粘接剂进行各材料的粘接中使用的机器大致由热熔机、软管、喷嘴头和图案控制器构成。这些设备可以利用公知的技术、设备。粘接剂的涂布方式有帘幕喷雾、螺旋喷雾、狭缝涂布、ZIP(Z状图案)等种类,在这些之中,从得到的防水透湿布帛的透湿性、粘接强度和柔软性的观点优选帘幕喷雾、螺旋喷雾。在热熔粘接剂加工中,也可以在热熔粘接剂涂布后使用压延辊、或3联辊、压花辊等施加压力。但是,关于油分,由于从制造开始时就容易在聚乙烯微多孔性膜中含有,所以没有必要故意添加。
此外,热熔粘接剂优选涂布在保护层上。这是由于聚乙烯微多孔性膜容易受热收缩、产生破坏的缘故。此外,在保护层是纤维结构体时,如果采用帘幕喷雾进行涂布,则能够使供给的热风从保护层穿过,所以热熔粘接剂的跳回少,故而优选。
本发明的防水透湿布帛,隔离性高,并且透湿性优异,所以能够很好地以连体服、上下分离型套装、长袍等形状进行缝制,制成医疗用衣服、防护服进行使用。尤其是,在防止污染物质、病毒的进入方面优选连体服型。
实施例
下面基于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限定。再者,各特性是通过以下的方法测定、评价的。
(1)血液隔离性
依照JIS T8060(2007)进行。基于该JIS中记载的程序A和程序C,测定血液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中都没有浸透和湿润时视为合格。
(2)病毒隔离性
依照JIS T8061(2010)进行。基于该JIS中记载的程序A、和程序C(设定压力:3.5kPa(等级3)、7kPa(等级4)、14kPa(等级5)和20kPa(等级6)),测定病毒隔离性,当在程序A和程序C中都检测不到病毒时视为合格。
(3)透湿度
依照JIS L1099(2012)中记载的A-1法(氯化钙法)测定透湿度。单位为g/m2·h。
(4)穿刺强度
除了使针进入速度为5mm/分钟以外,依照JIS Z1707(1997)在23℃下测定。在样品膜破裂时读取试样所受到的载荷,除以试验前的试样的厚度(mm),将所得值作为穿刺强度(单位:N/mm)。测定相对于作为测定对象的试样各进行5次,取它们的平均值。
(5)厚度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是依照以下测定方法评价。使用表盘式厚度计(JISB7503(1997)、PEACOCK制UPRIGHT DIAL GAUGE(0.001×2mm)、No.25、测定头
Figure GDA0001610671430000181
平型、50gf载荷)测定厚度(μm)。测定对各样品进行10次,取它们的平均值。
保护层和防水透湿布帛的厚度是依照以下的测定方法评价。依照JIS L1913(2010)的6.1.1项目中记载的A法进行测定。从试样取10枚2500mm2以上的大小的试片,向厚度测定器的上侧圆形水平板施加0.5kPa的压力,调节0点。之后,使用厚度测定器,以标准状态对试片施加0.5kPa的压力10秒钟,测定厚度直至0.01mm。取10枚试片的测定值的平均值。
(6)熔点
使用(株)岛津制作所制差示扫描型热量计DSC-60型,将试样约2mg在氮气中、以升温速度10℃/分升温到300℃的温度,将此时的最大熔解吸热峰温度作为熔点(Tm)。测定对各样品都进行2次,取它们的平均值。
(7)破裂强度
依照JIS L1096(1999)的8.16.1项中记载的A法进行测定。取5枚15cm×15cm的试片。使用液压薄膜胀破试验机,使试片向上,施加均匀张力以不产生褶皱和松弛,用夹子施加抓握压力,测定橡胶膜刺破试片时的强度以及破断时的仅橡胶膜的强度。接下来通过以下式求出破裂强度,算出其平均值。破裂强度为400N以上则评价为合格、小于400N则评价为不合格。
BS=A-B
BS:破裂强度(kPa)
A:橡胶膜刺破试片时的强度
B:破断时仅橡胶膜的强度。
(8)单位面积的质量
基于JIS L1913(2010)的6.2项进行测定。从试样取5枚25cm×25cm大小的试片,测定它们重量,求出平均值。将该平均值变为16倍,作为单位面积的质量(g/m2)。
(9)拉伸强度和拉伸伸长率
基于JIS L 1913(2010)的6.3.1项进行测定。将切出的宽50mm、长300mm的试片以抓握间隔200mm、拉伸速度100mm/分钟的条件对3个样品的纵向、横向使用定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将样品被拉到破断时的最大强力作为拉伸强度,将此时的伸长率作为拉伸伸长率。分别计算出片的纵向、横向上的平均值,在纵向、横向的各拉伸强度和各拉伸伸长率中,将较低的那个值作为拉伸强度(N/50mm)和拉伸伸长率(%)。
(10)磨耗强度
依照JIS L1913(2010)的6.6.2项进行测定。取5枚直径13cm的圆形试片,在各试片中心开直径约6mm的孔。使用锥形磨耗试验机,将试片的表面向上,以载荷2.45N使用磨耗轮(CS-10),以约70min-1旋转100次来磨擦试样。根据JIS L1913(2010)的图14记载的限度照片对外观评价级别。磨耗强度为3级以上则评价为合格,小于3级则评价为不合格。
(11)耐水压
依照JIS L 1092(2009)的7.1.1项中记载的B法进行测定。从试样取5枚约150mm×150mm的试片,在耐水度试验装置的表侧上以迎接水那样放置,在筒中加水,旋转活塞操纵盘,每1分钟提高100kPa的水压,在试片的背面有3处出水时或防水·透湿材料破裂时测定水压(kPa),将5次的平均值作为耐水压。
(12)剥离强度
依照JIS L 1089(2007)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在粘接着的无纺布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界面将无纺布剥离,制作始发点,使用万能试验机(岛津制作所制オートグラフAG-IS),切出宽50mm、长300mm的试片。接下来,对3个试片在纵向、横向上都以抓握间隔50mm、拉伸速度150mm/分钟的条件使用定速伸长型拉伸试验机进行以T字状(以垂直于试片的面的一个方向拉无纺布,向垂直于试片的面的另一个方向拉无纺布。)剥离的剥离试验。评价中,取剥离时显示出的强度的极大值中的从最大开始的前3个值、和从最小开始的后3个值,算出这共计6个的平均值。
(13)防水透湿布帛的加温试验
将防水透湿布帛(300mm×300mm)投入到温度设定50℃、湿度设定30%的恒温恒湿机内保持24小时,然后目视。有变为透明的部分时评价为不合格,没有变透明时评价为合格。透明意味着受到了热熔粘接剂的渗析影响。
(14)透明化部分的面积比率
将试样尺寸15cm×15cm的防水透湿布帛的试样使用キーエンス制VHX2000以倍率25倍拍摄。将解析软件设定成“自动面积计测~抽出法(亮度)”。将在(13)项的试验中即使少也有透明部分生成的防水透湿布帛设定阈值-20。将没有变为透明的防水透湿布帛设定阈值-30。算出防水透湿布帛试样的透明化了的部分的面积比率。对10枚试样分别在10个视场中进行测定,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透明化了的部分的面积比率。
(15)防水透湿布帛中的无极性油分和极性油分的含量
按照以下的方法定量防水透湿布布帛中的无极性油分和极性油分(这里将两者一并称作油分)的含量。将防水透湿布帛切成100mm×200mm。将裁断后的防水透湿布帛在正己烷中索氏提取6小时。将在80±5℃下正己烷蒸发后的不挥发性物质的质量作为油分的质量。
正己烷的蒸发方法如下。将茄形瓶中回收得到的索氏提取液使用汤浴温度80±5℃的旋转蒸发仪浓缩至5~10ml。进而将全部内容物转移到铝盘(テラオカ制、铝杯No.406),在设定为80℃的电热板上使内容物完全干固。之后,在80℃的烘箱中加热30分钟,然后将铝盘放置在干燥器中。测定不挥发性物质的重量至0.1mg的数量级,作为油分的量。
接下来将前述铝盘上残存的不挥发性物质溶解在正己烷约5ml中,将该溶液依照JIS K 0102(1986)工场排水试验法26项烃以及动植物油类(JIS K 0102(2013)附录1(参考)补充II)使用正己烷从弗罗里硅土柱(使用量2.5g)通过。从由弗罗里硅土柱通过了的溶出液除去正己烷,将剩下的质量作为无极性油分的质量。此外,将从前述油分的质量中减掉前述无极性油分的质量后的质量作为极性油分的质量。再者,弗罗里硅土柱的内容物是将弗罗里硅土(和光纯药制、残留农药试验用Florisil PR、粒子大小15~250μm)预先在150℃下干燥2小时后再使用。此外弗罗里硅土柱是使用正己烷填充到玻璃柱(内径10mm、长度30cm)中的柱子。
此外,每1m2的防水透湿布帛中的油分、无极性油分和极性油分的含量由下述式算出。
油分的含量(g/m2)=油分的质量/防水透湿布帛的面积(0.02m2)
无极性油分的含量(g/m2)=无极性油分的质量(g)/防水透湿布帛的面积(0.02m2)
极性油分的含量(g/m2)=油分的含量(g/m2)-无极性油分的含量(g/m2)。
此外,在前述防水透湿布帛中的无极性油分和极性油分的含量的测定中,根据实施例1~5以及比较例1和2的防水透湿布帛的无纺布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粘接方式、粘接的图案等而相应地使用切成100mm×200mm大小的防水透湿布帛。但裁切的防水透湿布帛的大小不限于100mm×200mm。裁切的防水透湿布帛的大小,需要根据无纺布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粘接方式、粘接的图案等来选择相应的合适大小。
(16)溶度参数
溶度参数(SP值)是由下式求出的值。
SP值(δ)=(△H/V)1/2
这里,△H:摩尔蒸发热(cal)
V:摩尔体积(cm3)。
(17)穿用性
在设定为30℃、50%Rh的恒温恒湿室内,使受试者在1件衬衫、1条工作裤的外面套上使用防水透湿布帛制作的感染防护服进入室内,这里将30℃设想为夏天的室外气温。在受试者的胸部中心附近将热电偶贴在衬衫上面,使用热电偶测定入室后的防护服内的温度。对3位受试者实施该测试。将3位受试者的数据分别与“タイベックソフトウェアIII型”(“タイベック”是注册商标(旭·デュポンフラッシュスパンプロダクツ(株))的防护服进行比较,将30分钟后的防护服内的湿度为10%以上的评价为良好,将平均湿度差小于10%的评价为不良。
(18)防水透湿布帛的加温试验后的剥离强度
将防水透湿布帛(50mm×300mm)放入设定在温度50℃、湿度30%的恒温恒湿机内保持24小时,然后依照(12)剥离强度的项中记载的方法评价防水透湿布帛的加温试验后的剥离强度。除了将温度从50℃变为60℃以外,以与前述同样的方法评价防水透湿布帛的加温试验后的剥离强度。
(19)防水透湿布帛的加温试验后的透明化部分的面积比率
将防水透湿布帛(15cm×15cm)放入设定在温度50℃、湿度30%的恒温恒湿机内保持24小时,然后依照前述“(14)防水透湿布帛的透明化的部分的面积比率”的栏目中记载的方法评价防水透湿布帛的加温试验后的透明化部分的面积比率。
(20)憎水/憎醇性
憎水/憎醇性是依照INDA Standard Test for Water/Alcohol Repellency TestMethod(憎水/憎醇性试验方法中使用的INDA标准试验),IS T80.6-92测定的。使用玻璃吸管将表1所示比例的异丙醇(IPA)和水的混合液(约50μl)滴到试片上,制作直径约5mm的液滴。制作该液滴5滴,放置5分钟,然后目视观察液滴的形状,将既没有发现液体侵入,也没有发现部分性吸收的情况视为合格,将试液没有侵入试片的最大序号作为试验结果。评分越高,表示反弹率越高。
表1
Figure GDA0001610671430000231
(21)相对于80%乙醇水溶液的耐透过性
依照JIS T 8030A法(2008)进行评价。装置使用JIS T 8030A法的图2中公开的开放电路系透过试验装置、透过实验室使用JIS T 8030A法的图C.1中公开的。耐透过性的分类,是依照JIS T 8115(2015)的表5中公开的透过速度,根据穿过时间进行分类。将等级为1以上视为合格,将等级小于1视为不合格。
(22)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和微多孔层的厚度
使用扫描电镜(SEM)在以下条件下拍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截面。前处理,为了使膜不溶而在冷却条件下进行。
·装置:SU8010(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制)
·导电处理:有
·前处理装置:日本电子制IB-19520CCP
·观察电压:1.0kV
·倍率:1000倍。
根据拍摄到的截面照片,能够观察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和热熔粘接剂侵入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微多孔内的状况。
在40cm见方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试样上任意地设定5个观测点,以它们为中心拍摄SEM截面照片。而且,对这5个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截面照片进行解析。将在得到的截面照片上照出来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方向的垂直方向(在下文中,取长度方向)上的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分成10等分,视为10个区域。测定各区域的长度方向中间点上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将得到的5×10个厚度的值的平均值作为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
此外,如下那样测定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微多孔层的厚度。观察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测定了厚度的5个试样的各自的10个区域,确认微多孔层的存在。测定其厚度,将得到的5×10个的值的平均值作为微多孔层的厚度。这里,各区域中微多孔层的厚度如下那样求出。
i)识别出在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厚度方向上存在的孔中配置在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一侧的最表面侧上的孔。
ii)想象从识别出的孔通过的厚度方向的直线。
iii)识别出在该直线上的、与前面识别出的孔所处的面不同的面距离最近的孔。
iv)将i)中识别出的孔和iii)中识别出的孔的距离作为该区域中微多孔层的厚度。
(23)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的孔隙率
使用以下式求出孔隙率。
孔隙率(%)=100×(w2-w1)/w2
这里,w1:微多孔性膜的质量
w2:使用与微多孔性膜相同的聚乙烯、具有与微多孔性膜相同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非多孔性膜的质量
<热熔粘接剂>
(A)热熔粘接剂A(复合热熔粘接剂)
含有:矿物油(液体石蜡)8质量%、合成橡胶(SEBS(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20质量%、增粘剂(氢化萜烯树脂)40质量%、增粘剂(石油系烃树脂)20质量%和烯烃树脂(聚丁烯)12质量%。温度140℃下熔化粘度(布氏(Brookfield)粘度)为14000mPa·s。软化温度为97℃。
(B)热熔粘接剂B(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
含有:矿物油(液体石蜡)10质量%、合成橡胶(SBS(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30质量%、增粘剂(氢化萜烯树脂)35质量%和增粘剂(石油系烃树脂)25质量%。温度140℃下熔化粘度(布氏粘度)为14000mPa·s。软化温度为104℃。
(C)热熔粘接剂C(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
含有:矿物油(液体石蜡)20质量%、合成橡胶(SBS(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20质量%和增粘剂(石油系烃树脂)60质量%。温度140℃下熔化粘度(布氏粘度)为4000mPa·s。软化温度为82℃。
(D)热熔粘接剂D(聚烯烃系热熔粘接剂)
含有:矿物油(液体石蜡)5质量%、增粘剂(石油系烃树脂)40质量%和烯烃树脂(聚丁烯)45质量%、烯烃树脂(聚丙烯)10质量%。温度150℃下熔化粘度(布氏粘度)为7000mPa·s。软化温度为122℃。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
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厚度为14μm。熔点为137℃。微多孔的孔径为32μm。透湿度为380g/m2·h。拉伸强度(纵向)为40N/50mm、拉伸强度(横向)为40N/50mm、拉伸伸长率(纵向)为10%、拉伸伸长率(横向)为8%。耐水压为65kP。穿刺强度为370N/mm,病毒隔离性在程序A中合格。血液隔离性在程序A中合格。)
<保护层>
(A)无纺布A:聚丙烯纺粘(单位面积质量40g/m2。厚度0.2mm。熔点165℃。拉伸强力:58N/50mm。破裂强度:500kPa。磨耗强度:4.5级)
(B)无纺布B:聚丙烯·聚乙烯芯鞘纺粘(单位面积质量30g/m2。厚度0.2mm。熔点为130℃和165℃。拉伸强力:50N/50mm。破裂强度:450kPa。磨耗强度:4.5级)。
<贴合方法>
关于使用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烯烃系热熔粘接剂或复合热熔粘接剂(在下文中,有时将它们称作热熔粘接剂)将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粘接的粘接方法,使用帘幕喷雾将热熔粘接剂涂布在保护层的一个面上成1~5g/m2,在该保护层的面上贴合聚乙烯微多孔性膜。
<防护服的制作方法>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制作的防水透湿布帛按照纸模型切出。将切出的防水透湿布帛使用超声波缝制而制作感染防护服。
(实施例1)
将热熔粘接剂A使用帘幕喷雾法以涂布量2.5g/m2、涂布温度140℃、加工速度30m/分钟的条件涂布到第1无纺布A的一个面上。将第1无纺布A的涂布了热熔粘接剂A的面与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贴合。接下来,将热熔粘接剂A用上面所说明的条件涂布在第2无纺布A的一个面上,然后将第2无纺布A的涂布有热熔粘接剂A的面与同第1无纺布A贴合着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的面贴合。之后,将该材料在空气温度160℃、加工速度30m/分钟、夹持压(nippressure)为0下进行热处理,得到第1无纺布A/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第2无纺布A这样结构的防水透湿布帛。将该防水透湿布帛300mm×300mm在50℃的恒温恒湿机内保持24小时后取出。目视不到渗析的影响,透明化的部分的面积比率为0.6%。油分的量为4.1g/m2、无极性油分量为0.6g/m2、极性油分量为3.5g/m2。本防水透湿布帛的病毒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设定压力20kPa)中合格。此外,血液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中合格。
此外,由该防水透湿布帛得到了连体服型的感染防护服。
(实施例2)
将热熔粘接剂B使用帘幕喷雾法以涂布量2.5g/m2、涂布温度140℃、加工速度30m/分钟的条件涂布到第1无纺布A的一个面上。将该无纺布A的涂布有热熔粘接剂B的面与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的面粘接。接下来,以相同条件在第2无纺布A的一个面以上面所说明的条件涂布热熔粘接剂B,然后将该无纺布A的涂布有热熔粘接剂B的面与同第1无纺布A贴合着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的面贴合。之后,将该材料在空气温度160℃、加工速度30m/分钟、夹持压为0N下热处理,得到第1无纺布A/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第2无纺布A这样结构的防水透湿布帛。
将该防水透湿布帛300mm×300mm在50℃的恒温恒湿机内保持24小时后取出。目视不到渗析的影响,透明化的部分的面积比率为0.7%。油分的量为4.1g/m2、无极性油分量为0.9g/m2、极性油分量为3.2g/m2。病毒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设定压力20kPa)中为合格。此外,血液隔离性以程序A和程序C的基准为合格。
此外,由该防水透湿布帛得到了连体服型的感染防护服。
(实施例3)
将保护层由无纺布A变为无纺布B,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所示条件同样的条件得到第1无纺布B/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第2无纺布B这样结构的防水透湿布帛。
将该防水透湿布帛300mm×300mm在50℃的恒温恒湿机内保持24小时,然后取出。目视不到渗析的影响,透明化部分的面积比率为0.5%。油分的量为4.1g/m2、无极性油分量为0.9g/m2、极性油分量为3.2g/m2。病毒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设定压力20kPa)中为合格。此外,血液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中合格。
此外,由该防水透湿布帛得到了连体服型的感染防护服。
(实施例4)
将粘接剂的涂付量由2.5g/m2变为1.0g/m2,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得到第1无纺布A/聚乙烯微多孔性膜B/第2无纺布A这样结构的防水透湿布帛。
将该防水透湿布帛300mm×300mm在50℃的恒温恒湿机内保持24小时后取出。目视不到渗析的影响,透明化部分的面积比率为0.3%。油分的量为1.6g/m2、无极性油分量为0.2g/m2、极性油分量为1.4g/m2。病毒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设定压力20kPa)中合格。此外,血液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中合格。
此外,由该防水透湿布帛得到了连体服型的感染防护服。
(实施例5)
将热熔粘接剂D使用帘幕喷雾法以涂布量1.0g/m2、涂布温度150℃、加工速度30m/分钟涂布到第1无纺布A的一个面。将该无纺布A的涂布热熔粘接剂D的面与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的面粘接。接下来,在第2无纺布A的一个面上以上面所说明的条件涂布热熔粘接剂D。将该无纺布A的涂布热熔粘接剂D的面与同第1无纺布A贴合着的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的面贴合。之后,在空气温度160℃、夹持压为0N、加工速度为30m/分钟的条件下热处理,得到第1无纺布A/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第2无纺布A这样结构的防水透湿布帛。
将该防水透湿布帛300mm×300mm在50℃的恒温恒湿机内保持24小时后取出。目视不到渗析的影响,其透明化部分的面积比率为0.5%。油分的量为1.7g/m2、无极性油分的量为0.7g/m2、极性油分的量为1.0g/m2。病毒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设定压力20kPa)中为合格。此外,血液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中合格。
此外,由该防水透湿布帛得到连体服型的感染防护服。
(比较例1)
将实施例1使用的热熔粘接剂A变为热熔粘接剂C,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第1无纺布A/聚乙烯微多孔性膜A/第2无纺布A这样结构的防水透湿布帛。
将该防水透湿布帛300mm×300mm在50℃的恒温恒湿机内保持24小时后取出。目视可以看到在布帛整个面上有大量星状的透明部分,透明化部分的面积比率为4.1%。油分的量为4.7g/m2、无极性油分量为2.2g/m2、极性油分量为2.5g/m2。本防水透湿布帛的病毒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设定压力20kPa)中不合格。此外,血液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中合格。
此外,由该防水透湿布帛得到了感染防护服。
(比较例2)
将粘接剂的涂付量由2.5g/m2变为5.0g/m2,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2所示条件同样的条件得到第1无纺布A/聚乙烯微多孔性膜B/第2无纺布A这样结构的防水透湿布帛。
将该防水透湿布帛300mm×300mm在50℃的恒温恒湿机内保持24小时,目视时看到在布帛整个面上有星状的渗析影响,其透明化部分的面积比率为3.9%。测定防水透湿布帛的油分的含量,结果油分量为8.2g/m2、无极性油分量为1.8g/m2、极性油分量为6.4g/m2。本防水透湿布帛的病毒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设定压力20kPa)中不合格。此外,血液隔离性在程序A和程序C中合格。
此外,由该防水透湿布帛得到了连体服型的感染防护服。
表2示出了防水透湿布帛的结构等。
Figure GDA0001610671430000301
防水透湿布帛的评价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Figure GDA0001610671430000311
Figure GDA0001610671430000321
加温试验后的防水透湿布帛的评价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Figure GDA0001610671430000331
满足本发明的要件的实施例的防水透湿布帛能够抑制外观异常和隔离性降低。此外,使用实施例的防水透湿布帛而制得的感染防护服,在穿在身上时闷热感减轻,穿衣舒适性优异。另一方面,比较例中是透湿性、穿刺强度、隔离性的同时实现不充分的防水透湿布帛。

Claims (4)

1.一种防水透湿布帛,保护层和聚乙烯微多孔性膜隔着合成橡胶系热熔粘接剂、烯烃系热熔粘接剂或复合热熔粘接剂而层叠,复合热熔粘接剂含有热塑性弹性体和聚烯烃,
防水透湿布帛中无极性油分的含量为2g/m2以下,并且
防水透湿布帛中极性油分的含量为0.01g/m2以上6g/m2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透湿布帛,聚乙烯微多孔性膜满足以下条件(a)~(d),
(a)透湿度为200g/m2·h以上,
(b)拉伸强度为20N/5cm以上,
(c)拉伸伸长率为5%以上80%以下,
(d)耐水压为30kPa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水透湿布帛,在依照JIS T8061(2010)的程序A或程序C进行的试验中,在等级3、3.5kPa的条件下病毒隔离性合格,在依照JIS T8060(2007)的程序A或程序C进行的试验中,血液隔离性合格。
4.一种感染防护服,使用了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透湿布帛。
CN201680023732.XA 2015-04-28 2016-04-27 防水透湿布帛和感染防护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298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197 2015-04-28
JP2015-091197 2015-04-28
PCT/JP2016/063238 WO2016175250A1 (ja) 2015-04-28 2016-04-27 防水透湿布帛および感染防護衣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9840A CN107529840A (zh) 2018-01-02
CN107529840B true CN107529840B (zh) 2021-10-01

Family

ID=57198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373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529840B (zh) 2015-04-28 2016-04-27 防水透湿布帛和感染防护服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2264B2 (zh)
EP (1) EP3289902B1 (zh)
JP (1) JP6057044B1 (zh)
KR (1) KR20170139525A (zh)
CN (1) CN107529840B (zh)
SG (1) SG11201708825WA (zh)
WO (1) WO20161752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LT2996646T (lt) * 2013-05-17 2022-02-25 Hollister Incorporated Biologiškai skaidoma kvapui nepralaidi plėvelė
EP3830173A1 (en) * 2018-07-31 2021-06-09 W.L. Gore & Associates, Inc. Polyethylene film
CN111172758A (zh) * 2020-03-02 2020-05-19 苏州天华超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用防护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703163A (zh) * 2020-05-14 2020-09-25 浙江鑫科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纳米银离子层的ptfe覆膜服装面料及制作工艺
CN112716069A (zh) * 2021-01-06 2021-04-30 江苏阳光医用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多次消毒的防护服及其制作方法
CN112918052A (zh) * 2021-01-28 2021-06-08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紫外线辐射的聚乙烯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06242A (zh) * 2021-06-30 2021-08-27 北京方圣天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护服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及防护服
JP2023025509A (ja) * 2021-08-10 2023-02-22 帝人株式会社 積層膜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11118A (zh) * 2002-11-14 2005-12-21 Cl.Com有限公司 局部保护人体防护生物媒介物的服装
CN1820034A (zh) * 2002-10-15 2006-08-16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聚烯烃粘合剂组合物和由其制成的制品
CN101117397A (zh) * 2006-08-02 2008-02-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吸附膜及其制造方法和带离型膜的吸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1253232A (zh) * 2005-09-16 2008-08-27 东燃化学株式会社 聚乙烯微多孔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用隔离件
CN102171302A (zh) * 2008-07-31 2011-08-31 博斯蒂克股份公司 用于自粘标签的粘合性组合物和包含它的制品
CN202115048U (zh) * 2011-05-03 2012-01-18 聚纺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湿防水薄膜的印花布或色布
CN103201343A (zh) * 2010-11-10 2013-07-10 宝洁公司 粘合剂及其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21309A (en) * 1975-12-10 1978-08-16 Goldschmidt Ag Th Textile fibre dressings containing organosilicon compound
JPH01147209U (zh) 1988-03-29 1989-10-11
JP3157107B2 (ja) * 1996-08-21 2001-04-16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データバッファの切替回路
US6764566B1 (en) * 2001-12-12 2004-07-2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Nonwoven filled film laminate with barrier properties
US20040023579A1 (en) * 2002-07-30 2004-02-05 Kainth Arvinder Pal Singh Fiber having controlled fiber-bed friction angles and/or cohesion values, and composites made from same
JP3157107U (ja) * 2009-11-16 2010-01-28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防護服
FR2957783B1 (fr) * 2010-03-23 2013-01-04 Radiante Article de contention a usage medical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0034A (zh) * 2002-10-15 2006-08-16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聚烯烃粘合剂组合物和由其制成的制品
CN1711118A (zh) * 2002-11-14 2005-12-21 Cl.Com有限公司 局部保护人体防护生物媒介物的服装
CN101253232A (zh) * 2005-09-16 2008-08-27 东燃化学株式会社 聚乙烯微多孔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用隔离件
EP1932875B1 (en) * 2005-09-16 2013-08-28 Toray Battery Separator Film Co., Ltd. Polyethylene microporous membrane,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battery separator
CN101117397A (zh) * 2006-08-02 2008-02-0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吸附膜及其制造方法和带离型膜的吸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2171302A (zh) * 2008-07-31 2011-08-31 博斯蒂克股份公司 用于自粘标签的粘合性组合物和包含它的制品
CN103201343A (zh) * 2010-11-10 2013-07-10 宝洁公司 粘合剂及其用途
CN202115048U (zh) * 2011-05-03 2012-01-18 聚纺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透湿防水薄膜的印花布或色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9840A (zh) 2018-01-02
EP3289902B1 (en) 2020-11-04
WO2016175250A1 (ja) 2016-11-03
SG11201708825WA (en) 2017-11-29
EP3289902A4 (en) 2018-12-05
US20180099476A1 (en) 2018-04-12
EP3289902A1 (en) 2018-03-07
JP6057044B1 (ja) 2017-01-11
JPWO2016175250A1 (ja) 2017-05-18
KR20170139525A (ko) 2017-12-19
US10562264B2 (en)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9840B (zh) 防水透湿布帛和感染防护服
JP6090428B2 (ja) 防水・透湿材料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医療用衣服ならびに防護服
JP2582082B2 (ja) 防水性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682113B1 (ko) 통기성 탄성 복합 재료와 제조방법
KR20110058833A (ko) 배리어층을 갖는 층상 구조체, 이 층상 구조체를 갖는 의류품, 및 그 층상 구조체의 제조 방법
JP2017197890A (ja) メルトブローン不織布、不織布積層体、医療用衣料およびドレープ
CN108698741A (zh) 灭菌用包装材料
KR100324052B1 (ko) 보호라미네이트의제조방법
KR101901464B1 (ko) 수성 페이스트제용 첩부 지지체
EP2456330A1 (en) Blood resistant and viral resistant composite fabrics
US20080120758A1 (en) Thermal impulse bonding of thermally sensitive laminate barrier materials
JP2020143411A (ja) 不織布、積層体、被覆シート、及び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2017155371A (ja) 防水透湿布帛および防水透湿衣
AU763911B2 (en) Breathable elastic laminates
EP3303684B1 (en) Alcohol repellent treated nonwoven
JP3157107U (ja) 使い捨て防護服
KR20240064036A (ko) 멸균용 포장재용 부직포
JP2015163464A (ja) 透湿防水シート
JP2019103663A (ja) フェイスマスク用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7045783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ikroporösen Membran
JP2006083510A (ja) 耐l−メントール性を有する弾性繊維、弾性不織布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繊維製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