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8143A - 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端子、使用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端子、使用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8143A
CN107528143A CN201710398243.9A CN201710398243A CN107528143A CN 107528143 A CN107528143 A CN 107528143A CN 201710398243 A CN201710398243 A CN 201710398243A CN 107528143 A CN107528143 A CN 107528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main body
linking part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982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8143B (zh
Inventor
尽田保弘
枝重亮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28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8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端子、使用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提供以能够耐受在与基板接触时所受到的负荷的方式提高接触片的强度的端子。其是由一枚金属板形成的端子,具备:在金属板的板厚方向的剖面为大致凹状的主体;以及在与主体的底部对置的状态下被配置于主体的开口侧的接触片以及加强片。接触片具有通过连结部被支承为悬臂梁状且形成为从主体的开口侧朝向底部侧能够弹性位移的接触部。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从底部侧朝向开口侧以比连结部突出的状态被设置。接触片的至少一部分与加强片的至少一部分在金属板的板厚方向上对置,加强片相对于接触片被配置于主体的底部侧。

Description

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端子、使用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有该 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端子、使用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摩托车等汽车工业领域中,能够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端子、收纳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下称为“端子收纳连接器”。)的开发迅速发展。该端子与一般的电连接器不同,不是使端子彼此连接而是与搭载了各种电子部件的基板连接,另外,该端子收纳连接器与一般的电连接器相同,具有多个端子和收纳这些多个端子的壳体,但这里收纳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端子。
基板一般被支承该基板的连接器(以下称为“基板支承连接器”。)支承,通过使该基板支承连接器与端子收纳连接器嵌合,使端子与基板接触。在基板支承连接器与端子收纳连接器嵌合时,通过端子收纳连接器的基板插入部将基板插入并设置于端子收纳连接器的壳体内,但此时所使用的基板通常并不是完全平坦的,而是具有一些形变。该形变即使只是一些,也会成为在端子与接触部之间引起接触不良的重要因素,该接触不良可能对汽车等的控制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希望开发能够允许基板的形变且发挥高接触可靠性的端子、使用这样端子的端子收纳连接器。
作为提高接触可靠性之一的对策,近年来开发了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特殊形状的端子。该端子是由一枚金属板形成的端子,与用于一般的电连接器的端子不同,以整体形成为箱状,金属板的板厚方向上的剖面具有大致凹状的主体,在该主体(凹部)的开口侧配置了接触片。
该类型的端子在与基板接触时,从主体的开口侧朝向底部侧对接触片施加较大的负荷。而且,有时这样的负荷被急剧地施加。假设没有足够的强度,则接触片不能忍受这样的负荷而发生变形或者被损坏。专利文献1的端子中除了接触片以外还设置有一个片材,该片材被设置于与主体的底部相反的一侧,换言之,被设置于与基板接触时与接触片位移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此对接触片没有任何的加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6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着眼于如上所述能够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特殊形状的端子,进一步来讲,是由一枚金属板形成的端子,以整体形成为箱状,在金属板的板厚方向上的剖面为大致凹状的主体的开口侧配置了接触片那样的、特殊形状的端子中所存在的新的课题,并为了解决该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接触片的强度以可承受与基板接触时所受到的负荷的端子、使用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负荷被急剧地施加,能够防止端子的变形或者破损的端子以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等。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端子,其是由一枚金属板形成的端子,所述端子的特征在于,具备:在该金属板的板厚方向上的剖面为大致凹状的主体;以及在与该主体的底部对置的状态下被配置于上述主体的开口侧的接触片以及加强片,上述接触片具有在上述主体的一侧侧壁遍及规定的长度而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以及通过该第一连结部被支承为悬臂梁状且形成为从上述主体的开口侧朝向底部侧能够弹性位移的接触部,该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底部侧朝向上述开口侧以比上述第一连结部突出的状态被设置,上述加强片具有在上述主体的另一侧侧壁遍及规定的长度而连结的第二连结部,上述接触片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加强片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金属板的板厚方向上对置,上述加强片相对于上述接触片被配置于上述主体的底部侧。
根据该方式的端子,在接触时施加尤其大的负荷的接触片的接触部的位移侧,换言之,在主体的底部侧设置有能够对接触片进行加强的加强片,由此能够提高接触片的强度。
在上述方式的端子中,优选上述第一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二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金属板的板厚方向上对置。
根据该方式的端子,通过使与端子的主体连结的强度尤其高的连结部彼此对置,能够更有效地加强接触片。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端子中,优选将上述主体的另一侧侧壁与上述第二连结部连结的第二接续部的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的长度比将上述主体的一侧侧壁与上述第一连结部连结的第一接续部的沿着上述长边方向的长度长。
根据该方式的端子,能够使加强片相对于将上述主体的一侧侧壁与上述第一连结部连结的主体的固定强度比接触片相对于将上述主体的一侧侧壁与上述第一连结部连结的主体的固定强度高。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端子中,优选将上述主体的另一侧侧壁与上述第二连结部连结的第二接续部的在上述长边方向位于更接近上述接触部的接点的侧的端部与将上述主体的一侧侧壁与上述第一连结部连结的第一接续部的在上述长边方向位于更接近上述接触部的接点的侧的端部相比,被配置于接近上述接触部的接点的侧。
根据该方式的端子,在接触时尤其被施加负荷的接触部的后端部以比接触片近的侧固定加强片,因此能够使加强片相对于主体的固定强度比接触片相对于主体的固定强度高。
并且,在上述方式的端子中,优选上述接触片在上述第一连结部与上述接触部之间具有通过上述第一连结部跟上述接触部一起被支承为悬臂梁状的中间部。
根据该方式的端子,通过设置中间部,使接触部61C与悬臂梁状的部分连结,因此能够使接触部61C的弹性位移作用更大。
而且,在上述方式的端子中,优选上述第二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一连结部、上述中间部、以及上述接触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置。
根据该方式的端子,通过与端子的主体连结的连结部能够更稳固地支承接触片。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端子中,上述加强片具有通过上述第二连结部被支承为悬臂梁状的延伸配置部,该延伸配置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第一连结部、上述中间部、以及上述接触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置。
根据该方式的端子,与设置延伸配置部相应地,能够遍及更长的长度部分来支承接触片。
另外,在上述方式的端子中,优选上述加强片在比上述长边方向上位于与上述接触部的自由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靠向上述接触部的自由端侧延伸配置。
根据该方式的端子,能够通过加强片对在接触时与施加尤其大的负荷的接触部的自由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可靠地进行支承。
也可以是一种连接器,其具有上述方式的端子和收纳该端子的壳体,上述壳体具有沿着上述长边方向供上述基板插入并设置的插入部,上述端子的接触部中的、至少与上述基板接触的接点以从上述底部侧朝向上述开口侧而向上述插入部内突出的状态设置。
另外,也可以是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由上述方式的连接器和能够与该连接器嵌合且支承上述基板的基板支承连接器的组构成。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接触片的强度以承受与基板接触时受到的负荷的端子、使用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防止对端子急剧地施加负荷,并且能够防止端子的变形或者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端子收纳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基板支承连接器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端子的右侧立体图。
图5是图4的端子的左侧立体图。
图6是图4的端子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图7的B-B线剖视图。
图9是折弯前的端子的俯视图。
图10是端子收纳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C-C线剖视图。
图12是嵌合中的端子收纳连接器与基板支承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中的D-D线剖视图。
图14是嵌合结束时的与图13相同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基板连接器装置;10…基板;20…端子收纳连接器;24…插入口;34…端子排列部;36…插入空间;38…基板插拔部;39…间隙;50…端子;51…接触部;51A…接点;51B…前端部(自由端);51C…后端部52A…右侧侧壁;52B…左侧侧壁;61…接触片;61A…连结部;61B…中间部;61C…接触部;64…接续部;62…加强片;62A…连结部;62B…延伸配置部;65…接续部;70…基板支承连接器;80…收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随附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端子以及连接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当然这并不是对本发明进行的限定。
图1中以立体图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而且在图2、图3中以立体图表示构成该连接器装置的2个连接器,即端子收纳连接器以及基板支承连接器各自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图1的连接器装置1由图2、图3分别示出的能够嵌合的端子收纳连接器20与基板支承连接器70的组构成。图1表示嵌合后的状态,图2、图3分别表示嵌合前的状态。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为方便表示将连接器装置1的前后方向作为“α”方向,将连接器装置1的高度方向作为“β”方向,将连接器装置1的宽度方向作为“γ”方向来进行说明。
端子收纳连接器20与基板支承连接器70能够在它们的前侧在“α”方向上通过相互对接而嵌合以及拔出。在嵌合时,连接于端子收纳连接器20的电缆3与被基板支承连接器70支承的基板10相互电连接。
端子收纳连接器20包括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的壳体21和被壳体21收纳的多个端子50。壳体21可以由主体22和后部盖23构成。主体22作为整体被形成为具有大致圆型扁平的剖面的筒状体。后部盖23的前侧与主体22的后部形状对应而具有大致圆型扁平的剖面,在能够插通电缆3的状态下被安装于主体22的后部。通过被安装于主体22,后部盖23能够关闭主体22的后部,在主体22与后部盖23之间能够夹入防水垫28(参照图11)。
主体22的侧面设置有供保持器4插入的保持器插入口26。通过保持器4能够防止端子50从壳体21拔落。在主体22的前侧设置有供基板支承连接器70的前侧的一部分插入的插入口24。在从插入口24沿着“α”方向深入的位置设置有从后侧朝向前侧突出的端子排列部34。端子排列部34具有沿着“α”方向供端子50插入的多个端子插入部48(48-1、48-2),这些端子插入部48沿着“β”方向形成为上下两段。通过形成于上段的端子插入部48-1与下段的端子插入部48-2之间的缝隙来形成基板插入部38。在端子收纳连接器20与基板支承连接器70嵌合时,沿着“α”方向在该基板插入部38插入并设置被配置于基板支承连接器70的基板10。
基板支承连接器70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以整体形成为有底的筒状体。前侧与端子收纳连接器20的主体22对应而具有大致圆型扁平的剖面。后侧也相同,具有大致圆型扁平的剖面,但与前侧相比被设为小径。
基板支承连接器70的前侧设置有供设置于端子收纳连接器20的端子排列部34收纳的收纳空间80。在端子收纳连接器20与基板支承连接器70嵌合时,基板支承连接器70被插入至端子收纳连接器20的插入空间36,并且端子排列部34被收纳于基板支承连接器70的收纳空间80。
为了决定端子收纳连接器20与基板支承连接器70的嵌合方向,也可以对端子收纳连接器20与基板支承连接器70分别设置决定嵌合方向的部件。这些部件包括:被设置于端子收纳连接器20的左右的内壁的、沿着“α”方向从前端向后侧延伸配置的引导用的槽46;与此对应地被设置于基板支承连接器70的左右的外壁的、沿着“α”方向从前端向后侧延伸配置的引导用的肋部73。
为了锁止嵌合状态,也可以设置锁止机构。锁止机构由被设置于端子收纳连接器20的内部的锁止部30和与此对应地被设置于基板支承连接器70的前侧的上外壁的锁止突起部77构成。在端子收纳连接器20与基板支承连接器70嵌合时,锁止部30的对应锁止突起部30’被卡止于锁止突起部77。对应锁止突起部30’通过锁止操作部31能够被操作,通过对该锁止操作部31进行操作,能够解除卡止。为了能够进行锁止的操作,锁止操作部31在被安装于端子收纳连接器20的主体22的背面侧的后部盖23的上部侧面以露出于外部的状态被设置。
参照图4至图9对端子50的构造进行说明。端子50通过对一枚金属板进行穿孔、折弯而形成。图4表示端子50的右侧立体图,图5表示图4的左侧立体图,图6表示图4的俯视图,图7表示图6的A-A线剖视图,图8表示图7的B-B线剖视图,图9表示折弯前的端子50的俯视图。
端子50在整体上具有大致方筒形状,沿着长边方向(相当于图1所示的基板连接器装置1的前后方向“α”)延伸。通过形成为大致方筒形状,与简单的板面相比能够提高强度,即使相对于扭曲的基板也能够提高接触可靠性。端子50主要包括大致凹状的主体54、被设置于主体54的前端的舌片状的检查部53、被设置于主体54的上方的2个板状的片材即接触片61以及加强片62,并且在主体54的后方,将保持器用凹部59、芯线保持部55、外覆保持部56依次包括。
保持器用凹部59通过切去端子50的上侧的一部分而被形成。保持器用凹部59中卡住保持器(图1的保持器4)的一部分。由此,防止端子50从端子插入部48拔落。
芯线保持部55对电缆3(参照图1、图2)的芯线进行保持,外覆保持部56对电缆3的外覆进行保持。为了提高芯线保持部55的强度,也可以在厚度方向“β”上形成2个半圆状剖面部分。
检查部53用于进行端子50的导通检查。在导通检查时,使检查夹具(未图示)与检查部53的垂设部分53A接触。此时,对检查部53施加规定的应力。为了提高相对于检查夹具等的强度,也可以在垂设部分53A的端部朝向接触片61侧设置折弯部53B。
主体54主要包括右侧侧壁52A、与右侧侧壁52A隔着规定的空间54a而对置的左侧侧壁52B、以及底壁60。结果,主体54的金属板的板厚方向“β”(“γ”)的剖面成为大致凹状。
在主体54的底壁60上通过切去端子50的底侧的一部分而形成矛(lance)用凹部58。矛用凹部58卡住端子排列部34(参照图2)的一部分。由此,端子50被卡止于端子排列部。另外,在设置了矛用凹部58的部分,虽然主体54的剖面没有成为完整的大致凹状,但例如对于这样的部分,也能称为至少具有大致凹状的剖面的部分的。因此,可以说主体54的剖面是将设置有这样的矛用凹部58的部分也包含在内而呈大致凹状的。
也可以在右侧侧壁52A或者左侧侧壁52B中的任意一侧(在实施方式中为左侧侧壁52B)设置外部突出部52’(参照图5)。在将端子50插入至端子插入部48时,利用该外部突出部52’将端子50压入至端子插入部48的内壁,能够使端子插入部48中的端子50的位置稳定。当然,也可以在右侧侧壁52A与左侧侧壁52B双方设置这样的外部突出部。
接触片61和加强片62在大致凹状的主体54的开口侧(箭头“β”侧)以盖住主体54的开口的状态且与主体54的底部60对置的状态被配置。
接触片61包括被设置于后侧的连结部61A、被设置于前侧的接触部61C、以及被设置于它们之间的中间部61B。
连结部61A经由沿着长边方向“α”具有规定的长度“L1”的接续部64在其单侧的一边与右侧侧壁52A连结。接触片61的弹性能够通过对该“L1”的长度进行调整而自由地控制。例如,通过使“L1”的长度变短,能够使接触片61的弹性增加,使其变得柔软。另外,接触片61的弹性也能够通过对连结部61A的宽度(图9的“γ”方向上的大小)进行调整而自由地控制。接触部61C与中间部61B通过该连结部61A被支承为悬臂梁状。
接触部61C通过从主体54的底部60侧朝向开口侧折弯而被形成为山状。接触部61C的顶部被形成为与被接触对象物例如基板10的接点13(参照图3)接触的接点51A。接点51A从主体54的底部60侧朝向开口侧以比连结部61A突出的状态被设置。接触部61C的前端部通过朝向主体54向下方折弯而被形成为舌片状的自由端51B,位于由主体54的凹状部分形成的空间54a内。接触部61C能够从主体54的开口侧朝向底部60侧弹性位移。弹性位移是以与自由端51B在长边方向“α”上位于相反侧的接触部61C的后端部51C附近为中心来进行的。
中间部61B并不是必须的,通过设置中间部使接触部61C与悬臂梁状的部分连结,能够使接触部61C的弹性位移作用更大。
加强片62包括被设置于后侧的连结部62A和被设置于前侧的延伸配置部62B。
连结部62A经由沿着长边方向“α”具有规定的长度“L2”的接续部65在其单侧的一边与左侧侧壁52B连结。与接触片61相同,加强片62的弹性能够通过对该“L2”的长度进行调整而自由地控制。另外,其弹性能够通过对连结部62A的宽度(图9的“γ”方向上的大小)进行调整而自由地控制。加强片62的至少一部分与接触片61的至少一部分以在金属板的板厚方向“β”上对置的状态被配置,加强片62相对于接触片61被配置于主体54的底部60侧。根据该构成,在接触时被施加尤其大的负荷的接触片61的接触部61C的位移侧,换言之,主体54的底部60侧设置有能够加强接触片61的加强片62,由此能够对接触片61进行支承并提高其强度。
这样,接触片61经由连结部61A与一侧的侧壁52A连结,加强片62经由连结部62A与不同于一侧的侧壁52A的另一侧的侧壁52B连结,如图9所示,由此能够使折弯前的展开状态的形状变得简单,而且能够使折弯加工变得容易。
优选加强片62像图示的实施方式那样利用延伸配置部62B等,或者通过连结部62A本身,比接触部61C的后端部51C在长边方向“α”上靠向接触部61C的自由端51B侧被延伸配置。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加强片62、在本实施方式中尤其是延伸配置部62B对在接触时被施加尤其大的负荷的接触部61C的后端部51C进行更可靠的支承。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接触片61的连结部61A的至少一部分与加强片62的连结部62A的至少一部分在金属板的板厚方向“β”上对置。通过使与端子50的主体54连结的强度尤其高的连结部61A、62A彼此对置,能够更有效地加强接触片61。
另外,优选加强片62的连结部62A不仅与接触片61的连结部61A,还与中间部61B、接触部61C对置。根据该构成,通过加强片62的连结部62A能够对接触片61进行更稳固的支承。
并且,也可以是加强片62的延伸配置部62B与接触片61的连结部61A、中间部61B、接触部61C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置。根据该构成,与设置延伸配置部62B相应地,能够遍及更长的长度部分对接触片61进行支承。
如图9所示,优选将加强片62的连结部62A与主体54连结的接续部65的沿着长边方向“α”的长度“L2”比将接触片61的连结部61A与主体54连结的接续部64的沿着长边方向“α”的长度“L1”长。根据该构成,能够使加强片62相对于主体54的固定强度高于接触片61相对于主体54的固定强度,结果,例如即使为了使接触片61的接触部61C的弹性位移作用变大而较短地设定接触片61的接续部64的长度时,也能够通过加强片62充分地维持接触片61的强度。
另外,优选加强片62的连结部62A与主体54连结的接续部65的端部“n”,进一步来讲,在长边方向“α”上位于更接近接触部61C的接点51A的侧的端部“n”比将接触片61的连结部61A与主体54连结的接续部64的端部“m”,更详细而言,在长边方向“α”上位于更接近接触部61C的接点51A的侧的端部“m”被配置于接近接触部61C的接点51A的侧。根据该构成,在接触时尤其被施加负荷的接触部61C的后端部51C,在比接触片61近的侧固定加强片62,因此能够使加强片62相对于主体54的固定强度比接触片61相对于主体54的固定强度高,结果,例如即使在为了使接触片61的接触部51的弹性位移作用变大而较短地设定接触片61的接续部64的长度“L1”,也能够通过加强片62充分地维持接触片61的强度。
图10表示端子收纳连接器20的主视图,图11表示图10的C-C线剖视图。端子排列部34的前面设置有使插入到端子插入部48的端子50的检查部53露出的多个窗40。这些窗40能够作为检查孔而使用,该检查孔能够实现对各端子50的检查部53的接触(access)。
端子排列部34设置有与端子插入部48并行地沿着“α”方向延伸配置的空间42。该空间42作为端子50被插入至端子插入部48时矛44的移动空间而使用。在端子50被插入至端子插入部48时,矛44通过与端子50的前侧的接触而向空间4两侧位移,然后被卡止于矛用凹部58。结果,防止端子50从端子插入部48的拔出。
在被设置于端子排列部34的前面的基板插入部38中,被设置于上段的端子插入部48的端子50-1的接点51A-1和与其对置而被设置于下段的端子50-2的接点51A-2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向基板插入部38内突出,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间隙3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示的实施方式那样,上侧的端子50-1与下侧的端子50-2也可以在端子间距方向上相互错开,当然也可以是端子50、基板10的厚度方向“β”上完全重合的状态。只要上侧的端子50-1与下侧的端子50-2分别利用任意一个端子的接点51A排列为形成夹住基板10的间隙39即可。
另外,为了提高防水功能,在端子收纳连接器20的主体壳体22安装后部盖23时,优选在电缆3的周围设置防水垫28(参照图11)。由此,能够堵塞可形成于电缆3的外圆周的缝隙,并能够防止水侵入端子收纳连接器20内。
图12表示嵌合中的端子收纳连接器20与基板支承连接器70的俯视图,图13表示图12中的D-D线剖视图,图14表示嵌合结束时的与图13相同的剖视图。
参照这些图以及图3至图9等对端子收纳连接器20与基板支承连接器70嵌合时的端子5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嵌合时,被基板支承连接器70支承的基板10在基板10的厚度方向“β”上被夹入至形成于上侧的端子50-1的接点51A-1与下侧的端子50-2的接点51A-2之间的间隙39。最初,端子50主要通过形成有接点51的接触片61的接触部61C来接受力,随着嵌合的进行,与接触部61C连结的中间部61B、连结部61C也接受力,结果,对设置于接触片61的弹性位移侧的弹性片62施力。因此,对端子50而言,不仅利用接触片61,还能够利用加强片62发挥弹力,即使基板10的厚度存在些许偏差,也能够相对于基板10的接触部13(参照图3)得到充分的接触压。另外,由于接触片61通过加强片62被加强,所以即使在多次插拔基板时,接触片61也不容易老化,与仅设置有接触片61的情况相比能够长期发挥充分的接触压。
并且,端子50通过对一枚金属板进行折弯而形成,因此在接触片61与加强片62之间形成些许缝隙(未图示),在与基板10接触时,以将该缝隙从接触片61的接触部61C朝向连结部61A侧并且从加强片62的延部62B朝向连结部62A缓缓地埋入的方式施力。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对端子50急剧地施加负荷。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接触片61、加强片62的弹力缓缓地施加到基板10。而且,接触片61、加强片62被设置为悬臂梁状,因此根据该构成,也会使接触片61、加强片62的弹力缓缓地施加到基板10。结果,根据本构成,能够使基板10与端子50顺利接触,能够有效地防止基板10的接触部13的切削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其他各种的变更。例如,在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接点51A作为仅能在一个地方接触的一点接触构造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作为可在两个地方接触的两点接触构造。例如,通过在接触部61C的中央附近沿着端子50的长边方向“α”设置贯通金属板的狭缝,能够使接触位置实际成为“两点”。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其它的方式、特征以及效果包含意图实施本发明的最佳的方式,通过表示多个特定的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能够容易理解以下详细的说明。另外,本发明能够以其他的以及不同的实施方式构成,而且其多数的细节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内,在各种明确的观点上进行变更。因此,附图以及说明只不过是示例,并不是对其的限定。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能够应用于用于将基板等被连接对象物通过被设置于壳体的插入部而插入的类型的连接器的端子,例如用于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开发的基板连接器的端子。

Claims (10)

1.一种端子,其是由一枚金属板形成的端子,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在所述金属板的板厚方向上的剖面为大致凹状;以及
接触片以及加强片,以与所述主体的底部对置的状态被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开口侧,
所述接触片具有第一连结部和接触部,所述第一连结部在所述主体的一侧侧壁遍及规定的长度而连结,所述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一连结部被支承为悬臂梁状且形成为从所述主体的开口侧朝向底部侧能够弹性位移,所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底部侧朝向所述开口侧以比所述第一连结部突出的状态被设置,
所述加强片具有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二连结部在所述主体的另一侧侧壁遍及规定的长度而连结,
所述接触片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加强片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金属板的板厚方向上对置,所述加强片相对于所述接触片被配置于所述主体的底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金属板的板厚方向上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主体的另一侧侧壁与所述第二连结部连结的第二接续部的沿着所述长边方向的长度比将所述主体的一侧侧壁与所述第一连结部连结的第一接续部的沿着所述长边方向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主体的另一侧侧壁与所述第二连结部连结的第二接续部的在所述长边方向上位于更接近所述接触部的接点的侧的端部比将所述主体的一侧侧壁与所述第一连结部连结的第一接续部的在所述长边方向上位于更接近所述接触部的接点的侧的端部,被配置于接近所述接触部的接点的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片在所述第一连结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具有中间部,所述中间部通过所述第一连结部跟所述接触部一起被支承为悬臂梁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结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连结部、所述中间部、以及所述接触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片具有通过所述第二连结部被支承为悬臂梁状的延伸配置部,该延伸配置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连结部、所述中间部、以及所述接触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片在比所述长边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为相反侧的端部靠向所述接触部的自由端侧被延伸配置。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端子以及收纳该端子的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沿着所述长边方向供所述基板插入并设置的插入部,所述端子的接触部中的、至少与所述基板接触的接点以从所述底部侧朝向所述开口侧而向所述插入部内突出的状态设置。
10.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和能够与该连接器嵌合且支承所述基板的基板支承连接器的组构成。
CN201710398243.9A 2016-06-16 2017-05-31 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端子、使用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Active CN1075281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0125A JP6706549B2 (ja) 2016-06-16 2016-06-16 基板との接触に用いる端子、この端子を用いた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
JP2016-120125 2016-06-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143A true CN107528143A (zh) 2017-12-29
CN107528143B CN107528143B (zh) 2020-07-14

Family

ID=6068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98243.9A Active CN107528143B (zh) 2016-06-16 2017-05-31 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端子、使用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06549B2 (zh)
CN (1) CN10752814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59930B1 (ko) * 2019-05-08 2021-06-03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와이어 커넥터장치
KR102248014B1 (ko) * 2019-07-03 2021-05-04 히로세코리아 주식회사 기판 접속용 커넥터 구조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7345B1 (en) * 1998-03-31 2001-04-17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375492B1 (en) * 1999-11-04 2002-04-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erminal construction of flat conductor
US20080214065A1 (en) * 2005-12-26 2008-09-04 Yazaki Corporation Flat circuit device
CN103299485A (zh) * 2011-01-12 2013-09-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604037A (zh) * 2012-09-03 2015-05-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阴端子
CN105474471A (zh) * 2013-08-19 2016-04-06 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高保持力的电连接器
CN105637707A (zh) * 2013-10-15 2016-06-01 古河As株式会社 端子、线束和线束结构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0304Y2 (ja) * 1978-09-16 1983-02-2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JPH10247542A (ja) * 1997-03-05 1998-09-14 Yazaki Corp 端 子
JP3823657B2 (ja) * 2000-01-27 2006-09-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中継端子の接続構造
JP2005038761A (ja) * 2003-07-17 2005-02-10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雌型端子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7345B1 (en) * 1998-03-31 2001-04-17 Yazaki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375492B1 (en) * 1999-11-04 2002-04-23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erminal construction of flat conductor
US20080214065A1 (en) * 2005-12-26 2008-09-04 Yazaki Corporation Flat circuit device
CN103299485A (zh) * 2011-01-12 2013-09-1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4604037A (zh) * 2012-09-03 2015-05-0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阴端子
CN105474471A (zh) * 2013-08-19 2016-04-06 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具有高保持力的电连接器
CN105637707A (zh) * 2013-10-15 2016-06-01 古河As株式会社 端子、线束和线束结构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06549B2 (ja) 2020-06-10
JP2017224530A (ja) 2017-12-21
CN107528143B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6067B (zh) 包括嵌合检测部件的连接器
CN106030925A (zh) 电连接器
CN104205507B (zh) 板安装电连接器
US2015000484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9318827B2 (en) Connector
US20160141785A1 (en) Connector
EP2779317A1 (en) Connector
CN103797657A (zh) 电连接器
JP4555223B2 (ja) 接続端子
CN108574168B (zh) 连接器
JP2019021389A (ja) コネクタ
CN107528143A (zh) 用于与基板接触的端子、使用了该端子的连接器以及具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
CN105340136B (zh) 具有端子位置保证的连接器
CN103229365A (zh) 防水连接器
CN104094479A (zh) 端子
EP2980924B1 (en) Connector
EP2765655A1 (en) Connector
JP3992024B2 (ja) 雌側端子金具
US9531101B2 (en) Connector
CN110416774A (zh) 电连接器
CN108292819B (zh) 电气连接装置
KR101430406B1 (ko) 이탈 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카드용 소켓
JP2018037336A (ja) ロック解除機構、及び、このロック解除機構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コネクタ
EP1901400B1 (en) A wire cover and a locking construction therefor
KR100918136B1 (ko) 커넥터 결합 고정장치 및 커넥터 결합 고정장치의 고정부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