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4168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4168B
CN108574168B CN201810186323.2A CN201810186323A CN108574168B CN 108574168 B CN108574168 B CN 108574168B CN 201810186323 A CN201810186323 A CN 201810186323A CN 108574168 B CN108574168 B CN 1085741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atch elements
shell
locking projection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863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74168A (zh
Inventor
堀良太
羽生拓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8574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4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741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41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6Securing by a separate resilient retaining piece supported by base or case, e.g. collar or metal contact-retention cli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Bases; Cases formed as an integral body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端子卡止元件坚固且柔性高、能容易地与壳体卡止和解除卡止、可靠地保持卡止状态且可靠性高的连接器。壳体包括能在内部收容端子的端子收容孔及能在内部收容端子卡止元件的卡止元件收容凹部。端子卡止元件包括:第一锁定突起,当端子卡止元件处于收容在卡止元件收容凹部中且端子能插入或脱离端子收容孔的临时卡止位置时,与壳体的第一锁定部卡合;及第二锁定突起,当端子卡止元件处于收容在卡止元件收容凹部中且端子不能插入或脱离端子收容孔的最终卡止位置时,与壳体的第二锁定部卡合;第二锁定突起形成于板簧元件的宽部,板簧元件是两端固定且中间自由的双支承梁状的板簧元件,板簧元件的一端侧为窄部,另一端侧为宽度比窄部宽的宽部。

Description

连接器
相关申请
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3月7日提交的日本申请JP2017-042982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通过援引其整体上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为了在壳体内可靠保持与诸如电缆等的电线的末端连接的一端子,提出一种设置有一保持元件即一端子卡止元件的连接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图9是示出一现有的端子卡止元件的锁定机构的一局部放大图。
在图9中,811是一连接器的一壳体,且具有收容一端子851的一端子收容孔816,端子851与一电线891的末端连接。端子收容孔816在前后方向上贯通壳体811,且从一对接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突出的一对接端子从与端子851的插入侧相反的一侧插入并接触端子851。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端子收容孔816布置成上下两排。在壳体811的外侧安装有覆盖上表面和侧面的一罩壳831。
此外,821是一端子卡止元件,且具有端子851插入的一插入孔823以及通过与端子851的一卡合部855卡合来卡止端子851的一卡止片825。注意的是,因为插入孔823仅形成于与下排侧的端子收容孔816对应的位置,所以对收容在下排侧的端子收容孔816中的端子851进行卡止的卡止片825形成于插入孔823中,但是对收容在上排侧的端子收容孔816中的端子851进行卡止的卡止片825形成于端子卡止元件821的一上表面821a上。
壳体811具有一卡止元件收容槽817,该卡止元件收容槽817在下表面形成开口,形成为沿宽度方向延伸且横向切断所有端子收容孔816。端子卡止元件821从壳体811的下方插入卡止元件收容槽817中。此时,在端子卡止元件8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形成的臂元件828的后表面上形成有后方锁定突起828a,后方锁定突起828a与形成于壳体811的左右两侧面的卡止部818卡合。此外,从端子卡止元件821的左右两侧面突出的侧锁定突起827与在安装于壳体811的罩壳831的左右两侧面上形成的卡止窗837卡合。由此,端子卡止元件821可靠卡止于壳体811和罩壳831,且能够可靠防止各端子851脱出端子收容孔81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JP2014-107233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的连接器中,因为形成有后方锁定突起828a的臂元件828的下端未被固定而处于自由状态,例如,当在上下方向上使端子卡止元件821移动以拆除罩壳831或端子851时,自由的下端可能与其他构件抵接或卡住,能够使臂元件828受损。
此外,当使臂元件828下端连接于端子卡止元件821的本体以防止臂元件828受损时,因为臂元件828的柔性丧失,所以后方锁定突起828a和壳体811的卡止部818的卡合与解除卡合不能地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这里,鉴于现有的连接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连接器,连接器的一端子卡止元件坚固且具有高柔性,能够容易地与一壳体卡止和解除卡止,且可靠保持卡止状态。
为此,一种连接器具有:壳体,安装端子;以及端子卡止元件,防止所述端子脱离所述壳体。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能够在内部收容所述端子的端子收容孔以及能够在内部收容所述端子卡止元件的卡止元件收容凹部。所述端子卡止元件包括:第一锁定突起,当所述端子卡止元件处于收容在所述壳体的卡止元件收容凹部中且所述端子能够插入或脱离所述端子收容孔的临时卡止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突起与所述壳体的第一锁定部卡合;以及第二锁定突起,当所述端子卡止元件处于收容在所述卡止元件收容凹部中且所述端子不能插入或脱离所述端子收容孔的最终卡止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突起与所述壳体的第二锁定部卡合;且所述第二锁定突起形成于板簧元件的宽部上,所述板簧元件是两端固定且中间自由的双支承梁状的板簧元件,所述板簧元件的一端侧为窄部,且另一端侧为宽度比所述窄部宽的所述宽部。
在另一连接器中,所述板簧元件的窄部侧的一端连接固定于形成有所述第一锁定突起的一凸部。
在又一连接器中,所述第一锁定突起突出的方向与所述第二锁定突起突出的方向彼此正交。
在再一连接器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将一后表面和卡止元件收容凹部连通的一操作开口,当所述端子卡止元件处于最终卡止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突起位于所述操作开口中。
在还一连接器中,当第二锁定突起变位而与第二锁定部的卡合解除时,所述端子卡止元件能够从最终卡止位置变位至临时卡止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一种连接器中,一端子卡止元件坚固且具有柔性,能够容易地与一壳体卡止和解除卡止,且能够可靠维持卡止状态,能够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
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
图3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的一立体图。
图4是从斜后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的一立体图。
图5是当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在一临时卡止位置时连接器的一后视图。
图6是当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在一最终卡止位置时连接器的一后视图。
图7是当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在一临时卡止位置时连接器的一剖视图,且是图5中箭头A-A方向的一剖视图。
图8是当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在一最终卡止位置时连接器的一剖视图,且是图6中箭头B-B方向的一剖视图。
图9是示出一现有的端子卡止元件的锁定机构的一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图3是从斜前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的一立体图,而图4是从斜后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的一立体图。
在附图中,1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且是与具有多根电线91的一电缆的末端连接的一连接器。连接器1与一对接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嵌合连接。连接器1和对接的连接器用于诸如各种电子机器、家庭用机器、医疗机器、工业机器以及输送机器等各种机器,且可用于任何用途。在此,为了简化说明,为在汽车等输送机器中使用的连接器。
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说明连接器1和其他构件中所包括的各构件的构造和操作而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方向的表述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且当连接器1和其他构件所包括的各构件处于图中所示的姿势时这些表述是恰当的。然而,当连接器和其他构件所包括的各构件的姿势改变时,这些表述应该基于姿势的改变在解释上变化。
连接器1具有:一壳体11,由作为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等树脂一体形成,呈如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整体形状;端子51,由导电金属制成,以与电线91的末端连接的状态安装于壳体11;以及一端子卡止元件21,其由作为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等树脂一体形成,且防止端子51与壳体11脱离。注意的是,为了简化说明,图1和图2仅示出一个端子51,但是端子51的数量可以根据电线91的数量任意改变。此外,端子51的间距也可以任意确定。
壳体11是与对接的连接器的一对接壳体(图中未示出)嵌合的一元件。壳体11具有在壳体11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端子收容孔16。端子收容孔16是沿前后方向贯通壳体11的贯通孔,且其两端开口于作为嵌合面的一前表面11f以及作为嵌合面的相反面的一后表面11r。并且,端子收容孔16以沿壳体11的宽度方向排成排的方式设置,且相邻的端子收容孔16由在它们之间形成的一分隔壁分隔开。注意的是,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端子收容孔16设置成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两端附近的厚壁部11e处,配置上下两排,而在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中央附近的一薄壁部11d处,配置一排。注意的是,端子收容孔16的数量能够根据端子51和电线91的数量任意改变。此外,端子收容孔16的间距也能够根据端子51和电线91的间距任意确定。
壳体11具有沿连接器1的前后方向即与对接的壳体嵌合的方向延伸的一对侧壁部11c、位于上方的一平板状的顶壁部11a以及位于下方且与顶壁部11a平行的一底壁部11b。侧壁部11c和底壁部11b是大致平坦的板元件,但是顶壁部11a的与薄壁部11d对应的部分凹入。此外,作为一卡止元件收容凹部的一卡止元件收容槽17在底壁部11b上开口。卡止元件收容槽17是沿壳体1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在所有端子收容孔16的途中将所有端子收容孔16横向切断的细长的槽状凹部,收容端子卡止元件21。
在卡止元件收容槽17的长度方向(壳体1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固定锁定用凹部17a。固定锁定用凹部17a是收容端子卡止元件21的固定锁定部26的部分,且在壳体11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比其他部分大。并且,在固定锁定用凹部17a中设置有与端子卡止元件21所具有的一第一锁定突起27卡合的一第一锁定部19以及与端子卡止元件21所具有的一第二锁定突起28a卡合的一第二锁定部18a。第一锁定部19是从侧壁部11c的内表面朝向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突出的一突部,且是沿壳体1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细长的突条部。注意的是,在第一锁定部19的底壁部11b侧形成有对第一锁定突起27进行引导使其进入的一倾斜面19a。此外,第二锁定部18a是从底壁部11b的厚的后侧部18朝向前表面11f方向突出的一突部。注意的是,在第二锁定部18a的底壁部11b侧形成有对第二锁定突起28a进行引导使其进入的一倾斜面18b。
端子51通过对导电金属板实施弯曲加工以及冲压加工一体形成,且具有作为本体部的一接触筒部52以及连接于接触筒部52的后端的一电线连接部53。电线连接部53是固定于电线91并且与电线91所具有的作为导线的芯线电连接的部分,且铆接固定电线91和芯线。注意的是,根据需要通过进行焊接,能够使芯线和电线连接部53更牢固地连接固定。此外,接触筒部52是与图中未示出的对接的连接器所具有的对接端子接触的部分。接触筒部52是从电线连接部53的前端朝向前方延伸的一角筒状的部分。此外,接触筒部52的后端作为一后方卡止部55发挥功能,且当端子卡止元件21收容在壳体11的卡止元件收容槽17中时,端子卡止元件21所具有的卡止凸部25与后方卡止部55卡合。由此,防止收容在端子收容孔16中的端子51向后方脱离。
端子卡止元件21是以其前表面21f和后表面21r分别朝向前表面11f侧和后表面11r侧的姿势收容在壳体11的卡止元件收容槽17中的一元件,且具有:一薄壁部21a,薄壁部21a具有沿壳体1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细长的形状;厚壁部21b,连接于薄壁部21a的两端;以及形成于厚壁部21b的两端的固定锁定部26。薄壁部21a和厚壁部21b与壳体11的薄壁部11d和厚壁部11e对应,且对形成在壳体11的薄壁部11d和厚壁部11e上的端子收容孔16中所收容的端子51进行卡止。在厚壁部21b上形成有与壳体11的厚壁部11e上的下排的端子收容孔16对应的端子插入开口23。端子插入开口23从前表面21f到后表面21r贯通厚壁部21b。当端子卡止元件21收容在壳体11的卡止元件收容槽17中且处于临时卡止位置时,端子插入开口23能够使使端子51插入和移出壳体11的厚壁部11e上的下排的端子收容孔16。此外,与各端子收容孔16对应的卡止凸部25形成于薄壁部21a和厚壁部21b的上表面以及端子插入开口23内的底表面。当端子卡止元件21收容在壳体11的卡止元件收容槽17中且到达最终卡止位置时,卡止凸部25与收容在端子收容孔16中的端子51的后方卡止部55卡合。
此外,固定锁定部26包括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心(朝向薄壁部21a的方向)凹入的一凹部26c以及作为凸部的一上凸部26a和一下凸部26b,上凸部26a和下凸部26b从作为凹部26c的底表面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凹底壁26d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朝向与薄壁部21a相反的方向)突出。下凸部26b是突出量比上凸部26a更大的一薄板状元件,且当端子卡止元件21收容在壳体11的卡止元件收容槽17中时,下凸部26b阻塞固定锁定用凹部17a的底壁部11b上的开口。此外,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第一锁定突起27形成于上凸部26a的宽度方向的外侧面上。对第一锁定部19进行引导使其进入的一倾斜面27a形成于第一锁定突起27的上侧。
并且,上凸部26a和下凸部26b的后表面21r侧的端部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细长的臂部28连接。臂部28是虽然上下两端连接固定于上凸部26a和下凸部26b,但中间不受限制而处于自由状态的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双支承梁状的板簧元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细长的空隙28d形成于臂部28和作为凹部26c的底表面的凹底壁26d之间。并且,向后方突出的第二锁定突起28a形成于臂部28的后表面21r侧的表面上。对第二锁定部18a进行引导使其进入的一倾斜面28e形成于第二锁定突起28a的上侧。
此外,当从宽度方向的外侧观察时,臂部28设置有一定宽度,但当从前表面21f侧或后表面21r侧观察时,上侧部分是具有相对窄的宽度的一窄部28b,且下侧部分是宽度比窄部28b宽的一宽部28c。第二锁定突起28a和倾斜面28e形成在宽部28c的上端附近。在这种方式下,因为第二锁定突起28a形成于宽部28c上,所以第二锁定突起28a的宽度能够做得更大,其结果,第二锁定突起28a强度提高且更难于受损。随此,壳体11的与第二锁定部18a卡合的面积变大,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壳体11与第二锁定部18a的卡合状态。此外,因为臂部28包括窄部28b,所以柔性得到改善且弹性提高。另外,因为臂部28的两端连接于上凸部26a和下凸部26b,所以强度提高且更难于受损,且不会抵接或卡于其他构件而受损。
接着,将说明端子卡止元件21向壳体11安装的动作。
图5是当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在一临时卡止位置时连接器的一后视图,图6是当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在一最终卡止位置时连接器的一后视图,图7是当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在一临时卡止位置时连接器的一剖视图且是图5中箭头A-A方向的一剖视图,而图8是当本实施例的端子卡止元件在一最终卡止位置时连接器的一剖视图且是图6中箭头B-B方向的一剖视图。
当向壳体11安装端子卡止元件21时,首先,一操作者用手指等操作端子卡止元件21和壳体11,如图1和图2所示,使端子卡止元件21与在壳体11的底壁部11b进行开口的卡止元件收容槽17对置。此时,端子卡止元件21相对于壳体11的姿势被控制成,端子卡止元件21的前表面21f和后表面21r分别朝向壳体11的前表面11f侧和后表面11r侧,并且形成有卡止凸部25的薄壁部21a和厚壁部21b的上表面与壳体11的底壁部11b对置。
然后,操作者使端子卡止元件21相对壳体11上升,使端子卡止元件21插入到卡止元件收容槽17中。此时,端子卡止元件21相对于壳体11的姿势被控制成,端子卡止元件21的位于两端的固定锁定部26插入卡止元件收容槽17的位于两端的固定锁定用凹部17a中。
然后,当操作者使端子卡止元件21相对壳体11进一步上升时,左右的固定锁定部26的第一锁定突起27抵接于左右的固定锁定用凹部17a中的第一锁定部19。当操作者从这种状态使端子卡止元件21相对壳体11进一步上升时,左右的固定锁定部26的第一锁定突起27越过左右的固定锁定用凹部17a中的第一锁定部19,到达第一锁定部19上方的部分。此时,因为引导第一锁定部19的倾斜面27a形成于第一锁定突起27的上侧,并且引导第一锁定突起27的倾斜面19a形成于第一锁定部19的下侧,所以第一锁定突起27能够顺利地越过第一锁定部19。
由此,如图5和图7所示,端子卡止元件21定位于临时卡止位置。在该临时卡止位置,第一锁定突起27和第一锁定部19相互卡合,且端子卡止元件21其大部分收容在卡止元件收容槽17中且与壳体11临时锁定的状态,因此不会从卡止元件收容槽17脱离。注意的是,如图7所示,端子卡止元件21的前表面21f和后表面21r处于与卡止元件收容槽17的前表面17f和后表面17r对置的状态。此外,在临时卡止位置,因为卡止凸部25未上升到一高的位置,所以端子51能插入端子收容孔16中。
然后,操作者用手指等操作连接于电线91的末端的端子51以及壳体11,使端子51从后方相对于壳体11前进,且插入端子收容孔16中。然后,当作为端子51的接触筒部52的后端的后方卡止部55到达比卡止元件收容槽17的前表面17f更前的位置,且壳体11的一端子卡止片(图中未示出)与端子51卡止时,端子51向端子收容孔16的插入完成。端子卡止片防止端子51由于意外的外力等从后方脱离。
然后,当操作者使端子卡止元件21相对壳体11进一步上升时,左右的固定锁定部26的第二锁定突起28a抵接于左右的固定锁定用凹部17a中的第二锁定部18a并越过第二锁定部18a,到达第二锁定部18a的上方。此时,因为引导第二锁定部18a的倾斜面28e形成于第二锁定突起28a的上侧,引导第二锁定突起28a的倾斜面18b形成于第二锁定部18a的下侧,所以第二锁定突起28a能顺利地越过第二锁定部18a。此外,由于第二锁定突起28a形成于作为一板簧元件发挥作用的臂部28,因此能够朝向前表面21f弹性变位,第二锁定突起28a由此能更顺利地越过第二锁定部18a。
由此,如图6和图8所示,端子卡止元件21位于最终卡止位置。在最终卡止位置,第二锁定突起28a和第二锁定部18a彼此卡合,且端子卡止元件21处于其整体收容在卡止元件收容槽17中、左右的固定锁定部26的下凸部26b阻塞固定锁定用凹部17a的底壁部11b处的开口且其最终锁定于壳体11的状态。在最终卡止位置,因为卡止凸部25上升到一高的位置且与向端子收容孔16的插入完成的端子51的后方卡止部55卡合,所以可靠防止端子51从端子收容孔16向后方脱离而从壳体11拆下。
此外,例如,当在为了维护检查等将端子51从端子收容孔16中移出的场合下,如果需要,能够使端子卡止元件21从最终卡止位置变位到临时卡止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通过将一细长棒状的操作元件(图中未示出)从后表面11r侧插入到将壳体11的后表面11r和固定锁定用凹部17a连通的一操作开口13中,使操作元件的前端抵接于第二锁定突起28a或臂部28且进行按压,从而能够使第二锁定突起28a朝向前表面21f变位。于是,因为第二锁定突起28a和第二锁定部18a的卡合被解除,所以操作者能够使端子卡止元件21相对于壳体11下降变位至临时卡止位置。
注意的是,即使被操作元件按压而使第二锁定突起28a朝向前表面21f大幅变位,也因为第二锁定突起28a和形成有第一锁定突起27的上凸部26a通过柔性的臂部28连接,所以第一锁定突起27不会变位。特别地,因为第二锁定突起28a和上凸部26a之间存在柔性高的窄部28b,所以第二锁定突起28a的变位不会影响第一锁定突起27。此外,即使通过第二锁定突起28a移动,第一锁定突起27也向相同的方向变为,也因为第一锁定突起27的突出方向是与第二锁定突起28a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所以第一锁定突起27和第一锁定部19的卡合不会解除。
因此,即使操作者用比所需要的更大的力操作操作元件使第二锁定突起28a大幅变位,也不会使第一锁定突起27和第一锁定部19的卡合解除而使端子卡止元件21从卡止元件收容槽17脱离。此外,因为形成有第二锁定突起28a的臂部28是两端受支撑的双支承梁状的元件,所以即使操作者用比所需要的更大的力操作操作元件而使第二锁定突起28a大幅位移,臂部28也不会受损。
在这种方式下,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具有:壳体11,其安装端子51;以及端子卡止元件21,其防止端子51脱离壳体11。并且,壳体11包括能够在内部收容端子51的端子收容孔16以及能够在内部收容端子卡止元件21的卡止元件收容槽17,端子卡止元件21包括:第一锁定突起27,当端子卡止元件21处于收容在卡止元件收容槽17中且端子51能够插入或脱离端子收容孔16的临时卡止位置时,第一锁定突起27与壳体11的第一锁定部19卡合;以及第二锁定突起28a,当端子卡止元件21处于收容在卡止元件收容槽17中且端子51不能插入或脱离端子收容孔16的最终卡止位置时,第二锁定突起28a与壳体11的第二锁定部18a卡合,第二锁定突起28a形成于臂部28的宽部28c,臂部28是两端固定且中间自由的双支承梁状的臂部,臂部28的一端侧为窄部28b,且另一端侧为宽度比窄部28b宽的宽部28c。
由此,防止臂部28抵接或卡在其他元件等上而受损,并且第二锁定突起28a形成于宽部28c上,所以能保持臂部28和第二锁定突起28a的坚固性。此外,臂部28的柔性高,第二锁定突起28a能够柔性地变位。就是说,端子卡止元件21坚固且具有高柔性,能容易地与壳体11卡止和解除卡止,而且能可靠维持与壳体11的卡止状态。因此,连接器1的可靠性提高。
此外,臂部28的窄部28b侧的一端连接固定于形成有第一锁定突起27的上凸部26a。在这种方式下,因为极其柔性的窄部28b位于形成有第二锁定突起28a的宽部28c与形成有第一锁定突起27的上凸部26a之间,所以即使第二锁定突起28a变位与第二锁定部18a的卡合被解除,第二锁定突起28a的变位也不会传递到第一锁定突起27,第一锁定突起27不会变位。因此,第一锁定突起27和第一锁定部19的卡合不会解除,从而端子卡止元件21不会脱离卡止元件收容槽17。
另外,第一锁定突起27突出的方向与第二锁定突起28a突出的方向彼此正交。因此,即使通过使第二锁定突起28a变位而使第一锁定突起27也向相同的方向变位,因为第一锁定突起27的突出方向与第二锁定突起28a的突出方向正交,所以第一锁定突起27和第一锁定部19的卡合不会被解除。
另外,壳体11包括将后表面11r和卡止元件收容槽17连通的操作开口13,当端子卡止元件21处于最终卡止位置时,第二锁定突起28a位于操作开口13中。另外,当第二锁定突起28a变位与第二锁定部18a的卡合解除时,端子卡止元件21能够被从最终卡止位置变位至临时卡止位置。因此,当在为了维护检查等将端子51从端子收容孔16移出的场合下,需要将端子卡止元件21从最终卡止位置位移到临时卡止位置时,能够经由操作开口13操作第二锁定突起28a,容易地使第二锁定突起28a和第二锁定部18a的卡合解除。
注意的是,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说明了与优选的例示性的实施例相关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当然能够构思出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各种其它的实施例、修改以及变形。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适用于连接器。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安装端子;以及
端子卡止元件,防止所述端子脱离所述壳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能够在内部收容所述端子的端子收容孔以及能够在内部收容所述端子卡止元件的卡止元件收容凹部,
所述端子卡止元件包括:
一对固定锁定部,分别形成在所述端子卡止元件的相反的两端,所述固定锁定部包括上凸部、下凸部和凹部,所述上凸部在其外侧的表面形成有第一锁定突起,当所述端子卡止元件处于收容在所述卡止元件收容凹部中且所述端子能够插入或脱离所述端子收容孔的临时卡止位置时,所述第一锁定突起与所述壳体的第一锁定部卡合;
一对臂部,分别形成在所述端子卡止元件的相反的两端,所述臂部的上端固定于相应的所述上凸部,所述臂部的下端固定于相应的所述下凸部,所述臂部通过空隙与相应的凹部分离,所述臂部在靠近所述上凸部的位置具有窄部且在靠近所述下凸部的位置具有比所述窄部宽的宽部,并且,在所述宽部形成有第二锁定突起,当所述端子卡止元件处于收容在所述卡止元件收容凹部中且所述端子不能插入或脱离所述端子收容孔的最终卡止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突起与所述壳体的第二锁定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锁定突起突出的方向与所述第二锁定突起突出的方向彼此正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将一后表面和卡止元件收容凹部连通的一操作开口,
当所述端子卡止元件处于最终卡止位置时,所述第二锁定突起位于所述操作开口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第二锁定突起变位而与第二锁定部的卡合解除时,所述端子卡止元件能够从最终卡止位置变位至临时卡止位置。
CN201810186323.2A 2017-03-07 2018-03-07 连接器 Active CN1085741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2982A JP7039175B2 (ja) 2017-03-07 2017-03-07 コネクタ
JP2017-042982 2017-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4168A CN108574168A (zh) 2018-09-25
CN108574168B true CN108574168B (zh) 2019-10-18

Family

ID=61187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6323.2A Active CN108574168B (zh) 2017-03-07 2018-03-0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55387B2 (zh)
EP (1) EP3373396B1 (zh)
JP (1) JP7039175B2 (zh)
CN (1) CN1085741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67107B2 (ja) * 2016-06-15 2020-03-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922838B2 (ja) * 2018-05-16 2021-08-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856603B2 (ja) * 2018-10-19 2021-04-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及び、端子付き電線
WO2020176910A1 (en) 2019-02-25 2020-09-03 J.S.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clearance and creepage in a high voltage connector assembly using a male or female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tpa) device
US10923847B2 (en) 2019-02-25 2021-02-16 J.S.T. Corporation Male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TPA) device for a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reof
JP7318311B2 (ja) * 2019-05-29 2023-08-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雌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
JP7219250B2 (ja) * 2020-07-27 2023-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6252A (en) * 1989-06-27 1991-11-19 Yazaki Corporation Retainer for metal terminal of electric connector
US5299958A (en) * 1991-04-30 1994-04-0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230809A (zh) * 1998-03-27 1999-10-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具有外壳及保持器的电连接器
CN101114742A (zh) * 2006-07-20 2008-01-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装配连接器的方法
JP2010050018A (ja) * 2008-08-25 2010-03-04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CN101764312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WO2013073228A1 (ja) * 2011-11-15 2013-05-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7041A (en) * 1989-03-21 1990-01-30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able terminating cover retention system and a strain relief therefor
JP2651398B2 (ja) * 1991-04-30 1997-09-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296707B2 (ja) * 1995-12-22 2002-07-02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端子抜け止め具付きコネクタ
JP3322803B2 (ja) * 1996-09-09 2002-09-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ペーサの係止構造
JP2965068B2 (ja) 1997-01-16 1999-10-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10334589B4 (de) * 2002-07-29 2008-03-27 Yazaki Corp. Steckverbinder
DK2009101T3 (en) 2006-03-31 2018-01-15 Chugai Pharmaceutical Co Ltd Antibody modification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a bispecific antibody
JP4963287B2 (ja) * 2007-11-16 2012-06-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05263B2 (ja) 2012-11-29 2017-03-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622746B2 (en) * 2016-01-15 2020-04-14 J.S.T. Corporation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66252A (en) * 1989-06-27 1991-11-19 Yazaki Corporation Retainer for metal terminal of electric connector
US5299958A (en) * 1991-04-30 1994-04-05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230809A (zh) * 1998-03-27 1999-10-0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具有外壳及保持器的电连接器
CN101114742A (zh) * 2006-07-20 2008-01-30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装配连接器的方法
JP2010050018A (ja) * 2008-08-25 2010-03-04 Yazaki Corp コネクタ
CN101764312A (zh) * 2008-12-25 2010-06-3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WO2013073228A1 (ja) * 2011-11-15 2013-05-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39175B2 (ja) 2022-03-22
US10355387B2 (en) 2019-07-16
JP2018147788A (ja) 2018-09-20
US20180261946A1 (en) 2018-09-13
EP3373396B1 (en) 2020-03-25
EP3373396A1 (en) 2018-09-12
CN108574168A (zh) 201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4168B (zh) 连接器
EP2500990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04779467B (zh) 带有端子位置保证的电连接器
CN109638562A (zh) 具有配合引导特征的电连接器系统
US873417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009757B (zh) 连接器组件
JP4425316B2 (ja) 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12652902B (zh)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US20190036236A1 (en)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1000598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572400B1 (ko) 커넥터
US963442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retainer
CN112909608B (zh) 端子零件
US20200212617A1 (en) Connector
CN107275875B (zh) 连接器
CN108352656B (zh) 连接器装置
US10826229B2 (en) Connector with coupling portion
CN109698418B (zh) 端子以及连接器
JP2017224530A (ja) 基板との接触に用いる端子、この端子を用いた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有するコネクタ装置
KR101697256B1 (ko) 커넥터
US10205278B2 (en) Connector connecting device
JP2012084402A (ja) 端子半挿入検知構造
WO2023026979A1 (ja) コネクタ
KR100955054B1 (ko)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결합방법
JP7143144B2 (ja) 平型導体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