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1567B - 车辆后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1567B
CN107521567B CN201710369459.2A CN201710369459A CN107521567B CN 107521567 B CN107521567 B CN 107521567B CN 201710369459 A CN201710369459 A CN 201710369459A CN 107521567 B CN107521567 B CN 1075215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width direction
panel
back panel
vehicl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694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1567A (zh
Inventor
片山伸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21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1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1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1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在不增加加强构件的情况下提高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的刚性,并且抑制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在车身扭曲变形时的变形。该车辆后部结构包括:车身侧部外板(2),其设置于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侧部;背板(3),其设置于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部;以及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其配置在车身侧部外板(2)和背板(3)之间,其中: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具有连接车身侧部外板(2)的下部和背板(3)的下部的直线状的下缘部(41);在背板(3)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形成平面部(31);并且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具有与背板(3)的平面部(3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的平面部(42)。

Description

车辆后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后尾门用开口部的车辆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中,有一种类型的车辆是包括后尾门的掀背式汽车(hatchbackautomobile),并且这种类型的车辆在其后部具有通过后尾门打开和关闭的后尾门用开口部。在这种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的周围设置有车身侧部外板和背板。在车身侧部外板和背板之间配置有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尾灯下延伸部)。
存在如下问题:当车身扭曲变形时,在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发生弯曲变形。因此,在传统的车辆后部结构中,在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的闭合截面内设置加强构件,以通过该加强构件提高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的刚性(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63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于上述传统的车辆后部结构需要在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的闭合截面内设置加强构件,因此,该加强构件的增加会导致重量和成本增加。
鉴于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能够在不增加加强构件的情况下提高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的刚性,并且能够抑制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在车身扭曲变形时的变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传统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为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包括:车身侧部外板,其设置于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侧部;背板,其设置于所述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部;以及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其配置在所述车身侧部外板和所述背板之间,其中:所述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具有连接所述车身侧部外板的下部和所述背板的下部的直线状的下缘部;在所述背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形成平面部;以及所述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具有与所述背板的所述平面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的平面部。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包括:车身侧部外板,其设置于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侧部;背板,其设置于所述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部;以及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其配置在所述车身侧部外板和所述背板之间。所述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具有连接所述车身侧部外板的下部和所述背板的下部的直线状的下缘部;在所述背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形成平面部;以及所述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具有与所述背板的所述平面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的平面部。
因此,在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中,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能够在车身侧部外板和背板之间发挥斜向支撑的效果。这能够在不增加加强构件的情况下提高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的刚性,并且抑制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在车身扭曲变形时的弯曲变形。另外,由于背板的平面部和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的平面部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地定位,因此能够消除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的弯曲变形的诱因。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的斜后方向观察的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的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的箭头X方向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从车辆的后方观察的图1的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部的主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背板、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和纵梁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5是图4中的Y部分的放大垂直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注意,在附图中,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箭头I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箭头O表示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箭头U表示车辆上方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后部结构的车辆是掀背式汽车,其包括后尾门(未示出),并且该汽车在车辆后部1具有通过后尾门(未示出)打开和关闭的后尾门用开口部11。
此外,车辆后部1包括:车身侧部外板2,其设置于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左右两侧部;背板3,其设置于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下部;以及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尾灯下延伸部)4,其配置于车身侧部外板2和背板3之间,并且位于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下角部11a的下方。另外,在车辆后部1的下表面部设置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后地板5,并且在后地板5的下表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框架构件的纵梁6。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背板3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由具有预定的上下宽度的板上部3a和板下部3b构成。此外,在背板3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部分中的预定区域形成平面部31。平面部31配置在板下部3b侧。此外,在背板3的上下方向中间部设置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台阶部32。在背板3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中,第一台阶部32使板上部3a配置在比板下部3b向车辆后方突出得远的高的位置。
此外,背板3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上部中设置有沿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尾灯外延伸部7。
同时,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的尺寸和形状为使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能够与位于其周围的车身侧部外板2、背板3以及尾灯外延伸部7接合。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由具有预定的上下宽度的延伸上部4a和延伸下部4b构成。延伸上部4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小于延伸下部4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另外,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具有连接车身侧部外板2的下部2a和背板3的板下部3b的直线状的下缘部41。因此,在车辆的后视图中,直线状的下缘部41设置成几乎遍及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宽度,并且形成为从车身侧部外板2的下部2a斜向下倾斜到背板3的板下部3b的凸缘状。另外,如图5所示,直线状的下缘部41的垂直截面形成为Z字形状(或者曲柄形状),并且该Z字形截面提高下缘部41的刚性。
另外,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具有与背板3的平面部3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的平面部42,并且平面部42位于背板3的平面部31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另外,在车辆的后视图中,平面部42设置成几乎遍及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在延伸下部4b侧的整个宽度,并且平面部42形成为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上下尺寸大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上下尺寸的大致三角形形状。
另外,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在背板3的第一台阶部3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台阶部43。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的第二台阶部43设成与背板3的第一台阶部32对齐,并且构造成由第一台阶部32和第二台阶部43形成的背板3的轮廓和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的轮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注意,第二台阶部43使延伸上部4a配置在比延伸下部4b向车辆后方突出得远的高的位置。
另外,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与纵梁6的后端部61在直线状的下缘部41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相连,纵梁6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在其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具有以与纵梁6交叉的方式弯曲的凸缘部4c。凸缘部4c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向内延伸预定的长度。
另一方面,纵梁6具有向上开口的U字形状截面(或者帽形截面),并且具有开口的后端部61。此外,纵梁6的后端部61具有通过在包括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三个方向上将后端部61近乎直角地弯曲形成的矩形的左右两侧凸缘61a、61b和下侧凸缘61c。
换句话说,如图4所示,通过使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的位于直线状的下缘部41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凸缘部4c重叠在纵梁6的后端部61的右侧凸缘61b上,并且通过例如点焊将多个接合点W接合,使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和纵梁6连接。注意,如图2所示,通过使左侧凸缘61a和下侧凸缘61c重叠在背板3的前表面上,并且通过例如点焊将重叠的部分接合,使纵梁6的后端部61接合到背板3。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1的结构包括:车身侧部外板2,其设置于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侧部;背板3,其设置于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下部;以及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其配置在车身侧部外板2和背板3之间,并且位于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下角部11a的下方。此外,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具有连接车身侧部外板2的下部2a和背板3的板下部3b的直线状的下缘部4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1的结构中,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能够在车身侧部外板2和背板3之间发挥斜向支撑的效果。这能够提高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下角部11a的刚性,并且能够抑制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下角部11a在车身扭曲变形时的弯曲变形。
另外,平面部31形成于背板3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具有与背板3的平面部31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的平面部42;并且背板3的平面部31和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的平面部4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连续。这消除了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下角部11a弯曲变形的诱因,并且因此能够防止下角部11a在车身扭曲变形时弯曲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1的结构中,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6的后端部61在直线状的下缘部41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接合点W处连接。因此,与高刚性的纵梁6的连接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在下方配置有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的下角部11a的弯曲变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1的结构中,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的直线状的下缘部41具有Z字形的截面。这能够提高下缘部41的刚性,并且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包括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的下角部11a的弯曲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1的结构中,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台阶部32设置于背板3,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台阶部43在背板3的第一台阶部32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设置于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因此,通过将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的第二台阶部43与背板3的第一台阶部32对齐,使得由第一台阶部32和第二台阶部43形成的背板3的轮廓和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4的轮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这能够消除后尾门用开口部11的下角部11a的弯曲变形的诱因。
虽然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能够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做出各种变形和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后部
2 车身侧部外板
2a 车身侧部外板的下部
3 背板
3a 板上部
3b 板下部
4 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
4a 延伸上部
4b 延伸下部
4c 凸缘部
5 后地板
6 纵梁
11 后尾门用开口部
11a 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角部
31 平面部
32 第一台阶部
41 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的下缘部
42 平面部
43 第二台阶部
61 纵梁的后端部
61a 左侧凸缘
61b 右侧凸缘
61c 下侧凸缘
W 接合点

Claims (5)

1.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包括:
车身侧部外板,其设置于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侧部;
背板,其设置于所述后尾门用开口部的下部;以及
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其配置在所述车身侧部外板和所述背板之间,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具有连接所述车身侧部外板的下部和所述背板的下部的直线状的下缘部;
在所述背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形成平面部;以及
所述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具有与所述背板的所述平面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连续的平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在所述直线状的下缘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与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的所述直线状的下缘部具有沿车辆宽度方向的Z字形的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台阶部;并且
所述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在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台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板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台阶部;并且
所述车身侧部外下延伸部在所述背板的所述第一台阶部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台阶部。
CN201710369459.2A 2016-06-16 2017-05-23 车辆后部结构 Active CN107521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9829 2016-06-16
JP2016119829A JP6788823B2 (ja) 2016-06-16 2016-06-16 車両後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1567A CN107521567A (zh) 2017-12-29
CN107521567B true CN107521567B (zh) 2020-01-14

Family

ID=60481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69459.2A Active CN107521567B (zh) 2016-06-16 2017-05-23 车辆后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88823B2 (zh)
CN (1) CN107521567B (zh)
DE (1) DE102017106519B4 (zh)
FR (1) FR3052737B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3754A (ja) * 1998-07-28 2000-02-15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DE10046117A1 (de) * 1999-12-31 2001-07-12 Hyundai Motor Co Ltd Verstärkungsstruktur eines hinteren Querträgers eines Kraftfahrzeu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477U (ja) * 1984-06-26 1986-01-23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における車体後部構造
JP3545216B2 (ja) * 1998-07-29 2004-07-21 日産車体株式会社 テールゲートのピラー下部車体構造
JP2001030951A (ja) * 1999-07-23 2001-02-06 Kanto Auto Works Ltd ワゴン車のバックドアピラー下部の結合構造
JP2001301657A (ja) * 2000-04-18 2001-10-31 Fuji Heavy Ind Ltd 車体後部構造
JP4506204B2 (ja) * 2004-02-27 2010-07-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2006056390A (ja) * 2004-08-20 2006-03-02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バックドア開口の下部コーナー部の補強構造
JP4645546B2 (ja) * 2006-07-21 2011-03-0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5920651B2 (ja) * 2011-12-28 2016-05-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の構造
JP5606485B2 (ja) * 2012-04-03 2014-10-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
JP5983384B2 (ja) * 2012-12-12 2016-08-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DE102013017729A1 (de) * 2013-10-23 2015-04-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Heckseitiges Kotflügelmodul
JP6217429B2 (ja) * 2014-02-12 2017-10-25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の開口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43754A (ja) * 1998-07-28 2000-02-15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DE10046117A1 (de) * 1999-12-31 2001-07-12 Hyundai Motor Co Ltd Verstärkungsstruktur eines hinteren Querträgers eines Kraftfahrzeu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06519A1 (de) 2017-12-21
JP2017222285A (ja) 2017-12-21
FR3052737A1 (fr) 2017-12-22
DE102017106519B4 (de) 2020-01-09
FR3052737B1 (fr) 2021-05-28
JP6788823B2 (ja) 2020-11-25
CN107521567A (zh) 2017-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2154B2 (en) Vehicle body lateral side portion structure
CN105813928B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US10112653B2 (en) Vehicle lower structure
CN109204531B (zh) 车身前部构造
EP2105373A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vehicle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the same
KR20160013171A (ko) 차량 후드 구조
US10988005B2 (en) Vehicle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381942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8725589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07804373B (zh) 车体上部结构
CN107804374B (zh) 车体上部结构
CN107521567B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08349547B (zh) 汽车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10884567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12839748B (zh) 用于车辆用结构部件的加强部件
JP2012035646A (ja) 車体下部構造
EP1177968A2 (en) Impact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car body front of automobile
US20210309301A1 (en) Front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11163997B (zh) 车身下部结构
CN210191614U (zh) 车辆用前柱的周边构造
CN111434570B (zh) 车体下部构造
CN108502024B (zh) 车辆车顶结构
JP3925086B2 (ja) ホイールハウス部構造
CN103183058B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220410720U (zh) 地板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