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3088A - 天维菌素衍生物及其抗寄生虫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天维菌素衍生物及其抗寄生虫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13088A
CN107513088A CN201610443009.9A CN201610443009A CN107513088A CN 107513088 A CN107513088 A CN 107513088A CN 201610443009 A CN201610443009 A CN 201610443009A CN 107513088 A CN107513088 A CN 107513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y
hydroxyl
rhzomorph
product
protection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4300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13088B (zh
Inventor
王继栋
尹明星
张辉
黄隽
张灵坚
齐欢
邓爱文
郑玲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wei Bio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61044300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130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13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3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13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3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7/00Compound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hetero atoms of saccharide radicals
    • C07H17/04Heterocyclic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oxygen as ring hetero atoms
    • C07H17/08Hetero rings containing eight or more ring members, e.g. erythromyc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00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gar derivati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5Design of synthesis routes, e.g. reducing the use of auxiliary or protecting group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如下式所示的天维菌素A和/或B的改造后得到的一系列天维菌素衍生物及其在抗寄生虫方面的用途。天维菌素衍生物的防治对象涉及农林作物、人、禽兽或水产等多方面的寄生虫。该类衍生物的药效好、毒性低,而且对环境更友好。

Description

天维菌素衍生物及其抗寄生虫的用途
发明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天维菌素衍生物及其抗寄生虫的用途。
背景技术
由链霉菌产生的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高活性、广谱性的特点,已在农林植物的害虫、害螨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2008年召开的高毒农药替代示范项目总结会上,针对水稻等七大作物病虫害,专家推荐阿维菌素等28个农药品种作为第四批5种高毒农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的替代品,同时公布了56项配套使用技术。阿维菌素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类,是由日本北里大学大村智等和美国Merck公司首先开发的一类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由链霉菌中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发酵产生。在5种高毒农药被禁用之后,阿维菌素显示出高速发展的势头,用量日益增加,成为我国农业用药的常用品种。随着阿维菌素应用的不断普及,害虫对阿维菌素产品抗药性增加,使其用药量也加大。在国内市场,1995年1.8%的阿维菌素制剂防治无抗性害虫稀释倍数在15000倍,现在1.8%阿维菌素制剂防治害虫的稀释倍数在2000~3000倍。甲维盐比阿维菌素活性更高、残留更少、毒性更低、安全性更好,是阿维菌素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也没有解决对水生生物潜在的危险。新上市的米尔贝霉素更是表现出比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更高的对水生生物的毒性。
由于对水生生物毒性高,过去水稻市场一直是阿维菌素的禁地。虽然国家通过了其在水稻上应用的临时法令,给予了阿维菌素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使用的地位,但由于阿维菌素对鱼等水生生物的毒性为高毒,其在水稻上的登记使用对水生生物存在着潜在危险,每亩水稻1~2克的用量不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可是如果抗药性产生后,使用者势必会加大制剂使用量,这将对水生生物的安全造成威胁。这样一来,国家对于阿维菌素可在大田作物上试用的临时法规将可能会取销。除此之外,在农业领域,我国将大力推进生物农药等绿色农药的应用,促进高效绿色农业的发展,因此,开发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在水稻使用的农药新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
寄生虫病作为一种对畜禽危害十分严重的疾病,常以极隐蔽的方式危害动物健康。其多为慢性疾病,在临床大多无明显症状,使畜禽长期处于亚临床状态,易被养殖人员忽视。动物寄生虫病种类多,散布广泛,易混合感染,一旦发病会严重影响动物的身体健康,损害其繁殖能力,抑制幼畜的生长发育,削弱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畜禽产品的数量及质量,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寄生虫病不仅对畜牧养殖业带来危害,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之一,它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随着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发展需要。对抗寄生虫病,传统的治疗体外寄生虫病的药物,如敌百虫等多为剧毒药物逐渐被淘汰,而具备安全、广谱、高效、无残留或低残留,具有群体化给药的理化性质以及价格低廉的理想抗寄生虫药物走向舞台。
阿维菌素类(Avermectins)药物是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发酵产生的一类天然的及其半合成抗生素。本类药物具有广谱抗寄生虫活性,在极低的浓度条件下能驱杀成熟及未成熟线虫和节肢动物。虽然本类药物对细菌、真菌、蚯蚓、植物和鸟类的毒性极低,但是其对某些水生生物有较高的毒性作用。阿维菌素类药物在用药数周后,动物粪便中还有药物残留,在结块的粪便中的残留药物不能很快分解。因此,其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
天维菌素是新发现的一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CN201410208660.9公开了如下式的化合物:
其中R选自CH3或CH3CH2,并且当R为CH3时为天维菌素A,当R为C2H5 时为天维菌素B。该专利申请还公开了式(I)的化合物具有防治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小地老虎、金针虫,粘虫、松毛虫、松材线虫病,水稻螟虫等农林作物害虫和害螨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式Ⅰ所示的天维菌素衍生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
其中: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羟基、酮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3为羟基、氨基、甲基氨基、乙酰氨基、肟基或甲氧肟基。当R3为氨基、甲氨基或乙酰氨基时候,其可与酸成盐;R2和R3不同时为羟基。
本发明还涉及式Ⅰ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方法一:
天维菌素A或B用活性二氧化锰或者氯铬酸吡啶鎓盐为氧化剂进行选择性氧化、或者采用Tempo氧化方法进行选择性氧化,得到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
将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在羟胺或羟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2为肟的产物天维菌素A1或天维菌素B1;或者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在甲氧胺或甲氧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2为甲氧肟的产物天维菌素A6或天维菌素B6。
方法二:
天维菌素A和B中,R2羟基的活性强于R3。因此,对R3羟基的改造需要对R2羟基进行保护。
天维菌素A或B在有机碱的低温条件下与氯甲酸烯丙酯选择性保护R2位羟基,得到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R3羟基的化合物;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R3为羟基的化合物利用Swern氧化、Tempo氧化或Dess‐Martin氧化方法氧化,得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与氨气的醇溶液或者六甲基二硅氮烷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并用硼氢化钠或者硼氢化钾还原得到R3为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在硼氢化钠或者硼氢化钾和催化剂作用下脱去R2位的保护基后与乙酸酐反应得到天维菌素A4或天维菌素B4。
或者上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与甲基氨的醇溶液或者七甲基二硅氮烷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并用硼氢化钠或者硼氢化钾还原得到R3为甲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甲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在硼氢化钠或者硼氢化钾和催化剂作用下脱去R2位的保护基后与苯甲酸成盐得到天维菌素A5或天维菌素B5。
或者上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在羟胺或羟胺盐、甲氧胺或甲氧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脱去R2位的保护基得到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羟基的产物。
在第一个优选方案中,式Ⅰ化合物的R1为甲基或乙基,R3为羟基,R2为肟基时,即为天维菌素A1或天维菌素B1。
第二个优选方案中,式Ⅰ化合物的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羟基,R3为乙酰氨基时,即为天维菌素A4或天维菌素B4。
第三个优选方案中,式Ⅰ化合物的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羟基,R3为甲氨基,然后与苯甲酸成盐即为天维菌素A5或天维菌素B5。
第四个优选方案中,式Ⅰ化合物的R1为甲基或乙基,R3为羟基,R2为甲氧肟基时,即为天维菌素A6或天维菌素B6。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式Ⅱ所示的天维菌素衍生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
其中: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羟基、酮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3为羟基、氨基、甲氨基、乙酰氨基、肟基或甲氧肟基。当R3为氨基、甲氨基或乙酰氨基时候,其可与酸成盐。
在式Ⅱ化合物中,当R1为甲基或乙基,R2和R3同时为羟基,其对应的化合物为脱单糖天维菌素A和B:
脱单糖天维菌素A:R=CH3
脱单糖天维菌素B:R=CH3CH2
本发明还涉及式Ⅱ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方法一:
天维菌素A或B脱去一分子糖,得到脱单糖天维菌素A或B;
方法二:
脱单糖天维菌素A或B用活性二氧化锰或者氯铬酸吡啶鎓盐为氧化剂进行选择性氧化、或者采用Tempo氧化方法进行选择性氧化,得到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将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在羟胺或羟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2为肟,R3为羟基的产物天维菌素A2或天维菌素B2;或者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在甲氧胺或甲氧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2为甲氧肟,R3为羟基的产物天维菌素A7或天维菌素B7;
方法三:
脱单糖天维菌素A或B在有机碱的低温条件下与氯甲酸烯丙酯选择性保护R2位羟基,得到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R3为羟基的化合物;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R3为羟基的化合物经氧化得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其中所述的氧化优选为Swern氧化、Tempo氧化或Dess‐Martin氧化;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与氨气的醇溶液或者六甲基二硅氮烷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并用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还原得到R3为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在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和催化剂作用下脱去R2位的保护基后再与乙酸酐反应得到R2为乙酰氨基的产物;
或者上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与甲基氨的醇溶液或者七甲基二硅氮烷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并用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还原得到R3为甲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甲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在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和催化剂作用下脱去R2位的保护基后再与苯甲酸成盐得到R3为甲氨基,R2为羟基产物的苯甲酸盐;
或者上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在羟胺或羟胺盐、甲氧基胺或甲氧基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脱去R2位的保护 基得到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羟基的产物;
方法四:
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脱去一分子糖,得到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Ⅱ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
其中,式Ⅰ化合物中的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羟基、酮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3为羟基、氨基、甲基氨基、乙酰氨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2和R3不同时为羟基。
式Ⅱ化合物中的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羟基、酮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3为羟基、氨基、甲氨基、乙酰氨基、肟基或甲氧肟基。
在第一个优选方案中,式Ⅱ化合物的R1为甲基或乙基,R3为羟基,R2为肟基时,即为天维菌素A2或天维菌素B2。
第二个优选方案中,式Ⅱ化合物的R1为甲基或乙基,R3为羟基,R2为甲氧肟基时,即为天维菌素A7或天维菌素B7。
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天维菌素衍生物在制备用于防治农林作物、人和动物中寄生虫中的用途。所述寄生虫选自:线虫纲、昆虫纲和蛛形纲。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寄生虫选自:圆线目、小杆目、蛔目、尖尾目、旋尾目、丝虫目、鞭尾目、吸虱目、蜱螨目、真螨目、蜚蠊目、虱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或蚤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寄生虫选自毛圆科、钩口科、结节科、网尾科、类圆科、蛔科、弓首科、禽蛔科、尖尾科、管状科、旋尾科、盖头虫科、毛细科、毛形科、鞭虫科、蚊科、蝇科、虱科、蚤科、革螨科、硬蜱科或疥螨科。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寄生虫选自猪线虫、血虱、牛蜱虫、绵羊消化道线虫或绵羊疥螨。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寄生虫选自烟粉虱、黏虫、西花蓟马、灰飞虱、褐飞虱、台湾乳白蚁、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水稻三化螟或水稻稻飞虱。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寄生虫选自孢子虫、绦虫、线虫、艾美虫、肺吸虫、血吸虫、指环虫或锚头鲺。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农林作物选自稻、棉花、茶、甘蔗、大豆、马铃薯、果树、果树果实、玉米、加拿大油菜、藤本植物、观赏植物和牧草。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动物选自陆生动物,优选为猪、牛、狗、羊、兔、鸡、鸭或鹅。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动物选自水生动物,优选为鱼、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或水生无脊椎动物,优选为草鱼、异育银鲫、鲢鱼、麦穗鱼、食蚊鱼、鳙鱼、青虾、河蟹、圆田螺及松浦镜鲤等,更优选异育银鲫、草鱼或松浦镜鲤。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的天维菌素A、天维菌素B及其衍生物对斑马鱼的毒性皆为中毒,相对于同类产品,例如高毒的阿维菌素,本发明化合物的毒性显著降低,因此该产品更绿色环保,具有更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天维菌素A1的氢谱图。
图2为本发明天维菌素B1的氢谱图。
图3为本发明天维菌素A2的氢谱图。
图4为本发明天维菌素B2的氢谱图。
图5为本发明天维菌素B3的氢谱图。
图6为本发明天维菌素A4的氢谱图。
图7为本发明天维菌素B4的氢谱图。
图8为本发明天维菌素A5的氢谱图。
图9为本发明天维菌素B5的氢谱图。
图10为本发明天维菌素A6的氢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说明,必须指出,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涉及的天维菌素A和天维菌素B原料都是根据发明专利申请CN201410208660.9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实施例1
天维菌素A1和天维菌素B1的制备
(1)氧化反应
在干燥洁净的250ml四口烧瓶中投入60ml丙酮,将5g天维菌素A加入电磁搅拌搅拌溶解,冰水浴冷却到10~15℃,加入活性二氧化锰12g,搅拌反应10分钟,再次加入活性二氧化锰4g,移去冰水浴,常温搅拌反应2小时,取样HPLC,天维菌素A残留均小于2%,加入甲醇60ml搅拌10分钟,硅藻土助滤下过滤,适量甲醇洗涤滤饼,滤液浓缩干,得到泡状固体即天维菌素A氧化物4.89g。将上述泡状固体产物4.89g溶解在50ml流动相中,上制备柱(仪器: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柱子:DAC100制备柱,C18填料;流动相:乙腈:水=9:1;检测波长:243nm),每次上样约10ml,收集主峰,浓缩干后放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天维菌素A氧化产物。
(2)肟化反应
在干燥洁净的250ml四口烧瓶中投入步骤1所得天维菌素氧化产物3.0g,甲醇30ml、二氧六环15ml,电磁搅拌搅拌溶解,将盐酸羟胺3.0g溶解在10ml水中加入,常温搅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用甲醇稀释的三乙胺溶液调节PH到4~6,并保持此PH范围常温反应36小时,加入50ml水和50ml乙酸乙酯搅拌10分钟,静置分层,有机相干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干,得到泡状固体产物3.09。将上述泡状固体产物3.09g溶解在50ml流动相中,上制备柱(仪器: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柱子:DAC100制备柱,C18填料;流动相:乙腈:水=9:1;检测波长:243nm),每次上样约12ml,收集主峰,浓缩干后放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天维菌素A1(2.9g),HPLC含量均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845。
将天维菌素B原料重复上述工序步骤,得到天维菌素B1(2.8g),HPLC含量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859。
天维菌素A1的氢谱见图1,天维菌素B1的氢谱见图2。
实施例2
天维菌素A2和天维菌素B2的制备
在干燥洁净的250ml四口烧瓶中投入3.0g天维菌素A1(实施例1所得),甲醇30ml、电磁搅拌搅拌溶解,加入10%的硫酸水溶液4ml,常温搅拌反应24 小时,用5%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到6-7,加入50ml水和50ml乙酸乙酯搅拌10分钟,静置分层,有机相干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干,得到泡状固体产物2.79g。将上述泡状固体产物2.79g溶解在40ml流动相中,上制备柱(仪器: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柱子:DAC100制备柱,C18填料;流动相:乙腈:水=8:2;检测波长:243nm),每次上样约14ml,收集主峰,浓缩干后放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天维菌素A2(2.1g),HPLC含量均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701。
将天维菌素B2原料重复上述工序步骤,得到天维菌素B2(2.2g),HPLC含量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715。
天维菌素A2的氢谱见图3,天维菌素B2的氢谱见图4。
实施例3
天维菌素A3和天维菌素B3的制备
在干燥洁净的250ml四口烧瓶中投入3.0g天维菌素B1(实施例1所得),甲醇30ml、电磁搅拌搅拌溶解,加入10%的硫酸水溶液6ml,36℃搅拌反应18小时,然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到6-7,加入50ml水和50ml乙酸乙酯搅拌10分钟,静置分层,有机相干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干,得到泡状固体产物2.31g。将上述泡状固体产物2.31g溶解在40ml流动相中,上制备柱(仪器: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柱子:DAC100制备柱,C18填料;流动相:乙腈:水=85:15;检测波长:243nm),每次上样约13ml,收集主峰,浓缩干后放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天维菌素B3(1.6g),HPLC含量均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571。
将天维菌素A1原料重复上述工序步骤,得到天维菌素A3(1.6g),HPLC 含量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557。
天维菌素B3的氢谱见图5。
实施例4
天维菌素A4和天维菌素B4的制备
(1)上保护
在250ml四口烧瓶中投入5g天维菌素A,80ml二氯甲烷磁力搅拌溶解。氮气保护下加入1.0ml四甲基乙二胺,降温至-15℃~-10℃,滴加1.25g氯甲酸烯丙酯及10ml二氯甲烷的混合溶液,约20分钟滴完,TLC检测原料点基本消失。
加入水的提取罐中5%的氯化胺水溶液50ml淬灭反应,搅15分钟,静置分层,水层用20ml二氯甲烷反提一次,合并有机层,加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上保护产物5.1g。
(2)氧化
将第一步上保护产物5.1g加入60ml二氯甲烷溶解,加入到带温度计和搅拌的250ml四口烧瓶中,搅拌下加入二甲基亚砜5.0ml和6.0ml三乙胺,在氮气保护下冷却至-15℃~-10℃,并保持此温度范围滴加3.9g苯氧磷酰氯和20ml二氯甲烷混合溶液,约40分钟滴完,保温30分钟,取样TLC,原料点基本消失,加入5%的碳酸氢钠溶液100ml中止反应。开搅拌30分钟,分层,水层用60ml 二氯甲烷再提一次,合并有机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氧化物。
(3)胺化还原
在干燥洁净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2.5g冰醋酸和50ml乙醇,冷却到0℃,滴加50g饱和氨气的醇溶液,约30分钟滴完,滴加完毕测定PH值大于9,将上步的氧化产物用50ml乙醇溶解控制内温度0~10℃滴加。约15分钟滴加完。滴加完毕后,加入3A分子筛3g,氮气保护下保温度1小时,再分三次加入0.6g硼氢化钾,每次加料间隔10分钟,加毕反应10分钟取样TLC检测,原料点消失。
用2N盐酸调反应液pH到6~7。转入分液漏斗加入200ml二氯甲烷和100ml震荡,静置分层,二氯甲烷50ml反提水层一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胺化还原产物。
(4)脱保护
将上步胺化还原产物用50ml无水乙醇溶解,降温至0℃以下,加入氯化钯50mg,然后加入0.5g硼氢化钾保温反应半小时,TLC检测原料点消失。用2N盐酸调节至6-7,加入二氯甲烷50ml,水50ml,搅拌10分钟,分层,水层用50ml二氯甲烷再提取一次。合并有机层,干燥,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脱保护产物3.75g。
将上述脱保护产物3.75g溶解在40ml流动相中,上制备柱(仪器: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柱子:DAC100制备柱,C18填料;流动相:乙腈:水=85:15;检测波长:243nm),每次上样约10ml,收集主峰,浓缩干后放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2.0g天维菌素A氨化产物。
(5)乙酰化
将2g步骤4所得天维菌素A氨化产物加入10ml乙酸酐,常温搅拌反应2小时,TLC检测原料点基本消失。将反应液真空减压浓缩到不滴,然后加入50ml二氯甲烷和5%碳酸氢钠水溶液50ml,搅拌30分钟,静置分层,水层用50ml二氯甲烷再提取一遍,合并有机层,有机层50ml饱和盐水洗涤一次,分层,有机层经无水硫酸钠脱水,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后溶解在20ml流动相中,上制备柱(仪器: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柱子:DAC100制备柱,C18填料;流动相:乙腈:水=85:15;检测波长:243nm),每次上样约10ml,收集主峰,浓缩干后放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1.7g天维菌素A4,HPLC含量均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873。
将天维菌素B原料重复上述工序步骤,得到天维菌素B4(1.8g),HPLC含量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887。
天维菌素A4的氢谱见图6,天维菌素B4的氢谱见图7。
实施例5
天维菌素A5和天维菌素B5的制备
(1)胺化还原
在干燥洁净的250ml四口烧瓶中加入2.5g冰醋酸和50ml乙醇,冷却到0℃,滴加50ml甲胺醇溶液,约30分钟滴完,滴加完毕测定PH值大于9,将按实施例4步骤2制得的氧化产物5g用50ml乙醇溶解控制内温度0~10℃滴加。约15分钟滴加完。滴加完毕后,加入3A分子筛3g,氮气保护下保温度1小时,再分三次加入0.6g硼氢化钾,每次加料间隔10分钟,加毕反应10分钟,取样,TLC检测,当原料点消失。
用2N盐酸调反应液pH到6~7。转入分液漏斗加入100ml二氯甲烷和100ml震荡,静置分层,二氯甲烷50ml反提水层一次,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甲胺化还原产物。
(2)脱保护
将上步甲胺化还原产物用50ml无水乙醇溶解,降温至0℃以下,加入氯化钯50mg,然后加入0.5g硼氢化钾保温反应半小时,TLC检测原料点消失。用2N盐酸调节至中性,加入二氯甲烷50ml,水50ml,搅拌10分钟,分层,水层用50ml二氯甲烷再提取一次。合并有机层,干燥,过滤,滤液浓缩至干得到脱保护产物3.75g。将上述脱保护产物3.75g溶解在40ml流动相中,上制备柱(仪器: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柱子:DAC100制备柱,C18填料;流动相:乙腈:水=85:15;检测波长:243nm),每次上样约13ml,收集主峰,浓缩干后 放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1.9g脱保护产物。
(3)成盐
将实上步骤制得的1.9g脱保护产物溶解在20ml无水乙醇中,搅拌下加入苯甲酸0.26g,常温反应1小时,减压浓缩到不滴再放高真空烘箱45℃烘料8小时,得2.1g天维菌素A5,HPLC含量大于97%,测得分子量为845。
将天维菌素B原料重复上述工序步骤,得到天维菌素B5(2.1g),HPLC含量大于97%,测得分子量为859。
天维菌素A5的氢谱见图8,天维菌素B5的氢谱见图9。
实施例6
天维菌素A6和天维菌素B6的制备
在干燥洁净的250ml四口烧瓶中投入3.0g实施例1所得天维菌素A氧化产物,甲醇30ml、二氧六环15ml,电磁搅拌搅拌溶解,将盐酸羟胺3.0g溶解在10ml水中加入,然后加入乙酸钠1.8g常温搅拌反应,常温反应36小时,加入50ml水和50ml乙酸乙酯搅拌10分钟,静置分层,有机相干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干,得到泡状固体产物3.05g。将上述泡状固体产物3.05g溶解在50ml流动相中,上制备柱(仪器: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柱子:DAC100制备柱,C18填料;流动相:乙腈:水=9:1;检测波长:243nm),每次上样约17ml,收集主峰,浓缩干后放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天维菌素A6(2.7g), HPLC含量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857。
将天维菌素B原料重复上述工序步骤,得到天维菌素B6(2.8g),HPLC含量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871。
天维菌素A6的氢谱见图10。
实施例7
天维菌素A7和天维菌素B7的制备
在干燥洁净的250ml四口烧瓶中投入2.0g天维菌素A6(实施例6所得),甲醇30ml、电磁搅拌搅拌溶解,加入10%的硫酸水溶液3ml,常温搅拌反应24小时,用5%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到6-7,加入50ml水和50ml乙酸乙酯搅拌10分钟,静置分层,有机相干燥、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滤液浓缩干,得到泡状固体产物1.78g。将上述泡状固体产物1.78g溶解在30ml流动相中,上制备柱(仪器:北京创新通恒科技有限公司;柱子:DAC100制备柱,C18填料;流动相:乙腈:水=8:2;检测波长:243nm),每次上样约15ml,收集主峰,浓缩干后放真空干燥箱烘干得到天维菌素A7(1.4g),HPLC含量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715。将天维菌素B6原料重复上述工序步骤,得到天维菌素B7(1.32g),HPLC含量大于95%,测得分子量为729。
实施例8:天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对朱砂叶螨的室内活性测定。
供试药剂:天维菌素A及天维菌素B原料药来自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维菌素衍生物按照实施例1-7方法制备得到。分别将各原药用DMF溶解,配制成10000mg/L的溶液,用水稀释成浓度为0.005、0.01、0.025、0.05mg/L的药液供试,备用。
供试生物:朱砂叶螨: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26±1)℃,RH(70±5)%,H/D14],接种于蚕豆苗上培养。
试验方法:采用叶碟浸虫浸液法:选择室内饲养、生理状态一致的成螨虫。选取生长一致的蚕豆叶片,用打孔器做成直径2cm叶碟,叶背朝上置于塑料皿中心的脱脂棉上,每皿3片叶蝶,用小号毛笔挑接成螨接种到叶碟上,每叶碟30头,并加适量水,放于(26±1)℃,光照强度3000~4500lx、14h/d,RH 50%~75%的培养室内。2h后于体视显微镜下检查成螨数,每皿叶碟上螨的数量不低于20头。制备好的质量浓度0.005、0.01、0.025、0.05mg/L的药剂放于烧杯中,用镊子夹住叶片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浸药,浸药时间为5s,对照用蒸馏水处理雌成螨,每个质量浓度为一处理,每处理重复3次。待叶片上的药剂晾干,将处理过的叶碟置于(26±1)℃和14h光周期的人工气候室培养24h,并于培养皿中加少量水保湿。浸药后螨虫非常活跃,处理后5‐8小时就开始减慢活动,12‐24小时后虫体静止。死亡判定标准:检查时用毛笔轻触螨体,完全不动者判定为死亡。
试验结果:天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对朱砂叶螨的活性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天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对朱砂叶螨具有显著的杀灭活性。
表1天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对朱砂叶螨的活性
实施例9:天维菌素及其衍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天维菌素A及天维菌素B原料药来自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维菌素衍生物按照实施例1-7方法制备得到。在实验室内将上述原药分别配成1.8%乳油的制剂备用。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晚稻隆平48,防治对象为水稻稻纵卷叶螟。
试验方法:试验设17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共51个小区。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为52.3m2,水稻管理较好,各试验小区的水肥条件和管理条件均一致。采用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施1次药,按40毫升/亩药剂用量折算小区用量,叶面均匀喷雾,每个处理之间设隔离,避免相互干扰。设空白对照,空白对照喷施清水。水稻处于孕穗期,第4代稻纵卷叶螟1-2龄高峰期。于药后14d调查,采取5点取样,每点连续取5丛稻,每小区共调查25丛,调查卷叶率,计算防治药效。试验结果见表2。
稻纵卷叶螟防效计算公式:
试验结果:天维菌素A,A4,A5,B,B4和B5对稻纵卷叶螟有较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它组别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见表2)
表2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结果
*其中,差异显著性栏中的相同的字母表示没有显著差异。
实施例10:天维菌素及其衍生物注射剂的制备。
天维菌素A及天维菌素B原料药来自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维菌素衍生物按照实施例1-7方法制备得到。如表3配方所述量比关系,将原料药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丙二醇中搅拌均匀,无菌过滤得1%天维菌素A注射剂、1%天维菌素B注射剂、1%天维菌素A1注射剂、1%天维菌素B1注射剂、1%天维菌素A2注射剂、1%天维菌素B2注射剂、1%天维菌素A3注射剂、1%天维菌素B3注射剂、1%天维菌素A4注射剂、1%天维菌素B4注射剂、1%天维菌素A5注射剂、1%天维菌素B5注射剂、1%天维菌素A6注射剂、1%天维菌素B6注射剂、1%天维菌素A7注射剂和1%天维菌素B7注射剂。
表3药物配方
成分 单位用量
原料药 1kg
二甲基甲酰胺 10L
丙二醇 90L
实施例11:天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对猪线虫和血虱的驱除。
供试药剂:如实施例10所得1%天维菌素A注射剂、1%天维菌素B注射剂、1%天维菌素A1注射剂、1%天维菌素B1注射剂、1%天维菌素A2注射剂、1%天维菌素B2注射剂、1%天维菌素A3注射剂、1%天维菌素B3注射剂、1%天维菌素A4注射剂、1%天维菌素B4注射剂、1%天维菌素A5注射剂、1%天维菌素B5注射剂、1%天维菌素A6注射剂、1%天维菌素B6注射剂、1%天维菌素A7注射剂和1%天维菌素B7注射剂。
试验动物及分组:选择同一猪场养殖的猪,通过粪便检查,从中挑选出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猪170只供试验用,试验猪的平均体重30-50kg。将170只猪随机分为17组,每组均为10只。组别依次为1%天维菌素A注射剂、1%天维菌素B注射剂、1%天维菌素A1注射剂、1%天维菌素B1注射剂、1%天维菌素A2注射剂、1%天维菌素B2注射剂、1%天维菌素A3注射剂、1%天维菌素B3注射剂、1%天维菌素A4注射剂、1%天维菌素B4注射剂、1%天维菌素A5注 射剂、1%天维菌素B5注射剂、1%天维菌素A6注射剂、1%天维菌素B6注射剂、1%天维菌素A7注射剂和1%天维菌素B7注射剂。给药组均按照0.2mg/kg.bw颈部皮下注射。第17组为空白组,不给药。
试验方法:1)给药前l天对各组猪逐头采粪检查,用McMaster′s法作虫卵计数,统计每克粪便所含虫卵数(EPG)并观察体表血虱情况。2)给药后1,2,3,4周均用McMaster′s法对各组猪进行粪检,统计EPG并观察体表血虱的变化情况。3)按常规方法计算试验猪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进行驱除猪线虫的疗效判定。4)其对猪血虱的杀虫效果,依据给药后第7天猪血虱存活情况进行判定。
试验结果:1)从表4可见,天维菌素A组、天维菌素B组及其衍生物的驱虫效果有的有所增强,有的有所降低。此类化合物除天维菌素A3和A7外,其它驱虫效果较好;2)试验组用药至第7天及后续3周观察天维菌素A组、天维菌素B组和各天维菌素衍生物组都未发现有活动的血虱,而观察空白组猪群体表血虱数量未见减少。
表4各组试验猪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
实施例12:天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对绵羊消化道线虫的驱虫试验。
供试药剂:如实施例10所得1%天维菌素A注射剂、1%天维菌素B注射剂、1%天维菌素A1注射剂、1%天维菌素B1注射剂、1%天维菌素A2注射剂、1%天维菌素B2注射剂、1%天维菌素A3注射剂、1%天维菌素B3注射剂、1%天维菌素A4注射剂、1%天维菌素B4注射剂、1%天维菌素A5注射剂、1%天维菌素B5注射剂、1%天维菌素A6注射剂、1%天维菌素B6注射剂、1%天维菌素A7注射剂和1%天维菌素B7注射剂。
试验动物及分组:选择同一条件下放牧的绵羊,通过粪便检查,从中挑选出0.8-2.0岁龄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绵羊170只供试验用,试验羊的平均体重30kg。将170只绵羊随机分为17组,每组均为10只。组别依次为1%天维菌素A注射剂、1%天维菌素B注射剂、1%天维菌素A1注射剂、1%天维菌素B1注射剂、1%天维菌素A2注射剂、1%天维菌素B2注射剂、1%天维菌素A3注射剂、1%天维菌素B3注射剂、1%天维菌素A4注射剂、1%天维菌素B4注射剂、1%天维菌素A5注射剂、1%天维菌素B5注射剂、1%天维菌素A6注射剂、1%天维菌素B6注射剂、1%天维菌素A7注射剂和1%天维菌素B7注射剂。给药组均按照0.2mg/kg.bw颈部皮下注射。第17组为空白组,不给药。
试验方法:1)给药前l天对各组羊逐头采粪检查,用McMaster′s法作虫卵计数,统计每克粪便所含虫卵数(EPG)。2)给药后第9天用McMaster′s法对各组羊进行粪检,统计EPG。3)按常规方法计算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进行疗效判定。
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天维菌素A组、天维菌素B组和各天维菌素衍生物组的驱虫效果相当,其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均为100%。
实施例13:天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对绵羊疥螨病的治疗。
供试药剂:如实施例10所得1%天维菌素A注射剂、1%天维菌素B注射剂、1%天维菌素A1注射剂、1%天维菌素B1注射剂、1%天维菌素A2注射剂、1%天维菌素B2注射剂、1%天维菌素A3注射剂、1%天维菌素B3注射剂、1%天维菌素A4注射剂、1%天维菌素B4注射剂、1%天维菌素A5注射剂、1%天维菌素B5注射剂、1%天维菌素A6注射剂、1%天维菌素B6注射剂、1%天维菌素A7注射剂和1%天维菌素B7注射剂。
试验动物及分组:选择同一条件下放牧的绵羊,经寄生虫学检查,挑选己感染绵羊疥螨的绵羊170只。将170只绵羊随机分为17组,每组均为10只。组别依次为1%天维菌素A注射剂、1%天维菌素B注射剂、1%天维菌素A1注射剂、1%天维菌素B1注射剂、1%天维菌素A2注射剂、1%天维菌素B2注射剂、1%天维菌素A3注射剂、1%天维菌素B3注射剂、1%天维菌素A4注射剂、1%天维菌素B4注射剂、1%天维菌素A5注射剂、1%天维菌素B5注射剂、1%天维菌素A6注射剂、1%天维菌素B6注射剂、1%天维菌素A7注射剂和1%天维菌素B7注射剂。给药组均按照0.2mg/kg.bw颈部皮下注射。第17组为空白组,不给药。
试验方法: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并在病羊患部与健康皮肤交接处用沾有甘油的外科手术刀片刮至皮肤微见血,取皮屑放于平皿内带回实验室,置载玻片上,加50%甘油水溶液一滴,加盖玻片后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见到活的疥螨即可确定为阳性。于给药前与给药后3周采样进行检查。以在显微镜下检查,以是否查到活的螨虫作为判定依据,发现1个活的螨虫即可判定为阳性,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作为参考。
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天维菌素A组、天维菌素B组和各天维菌素衍生 物组对绵羊疥螨病的治疗效果相当,转阴率均为100%。
实施例14:天维菌素及其衍生物对斑马鱼的毒性试验。
斑马鱼作为一种敏感的模式生物,对多种环境污染物较为敏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态风险评估中。
供试鱼和用水: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采购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小一致,平均体长2-3cm,平均体重0.3g。试验前在室内驯养7天。自然死亡率为0。试验前1天停止喂食,试验期间不喂食。试验用水为经暴晒24小时以上去除余氯后的自来水,pH值为6.8。
供试药剂:天维菌素A及天维菌素B原料药来自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天维菌素衍生物按照实施例1-7方法制备得到;阿维菌素(abamectin)(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样品以DMF配制成50mg/ml母液。
试验方法:采用半静态法。每个样品设0.5ppm,1.0ppm和2.0ppm 3个级差,每个级差设3组平行,每组养10尾,并设空白对照(不加药剂和仅加溶剂各1组)。样品按浓度需要取相应体积的母液,并以DMF定容至150μl后,加入试验组(含1.6L水)。室温控制在22±2℃,连续96小时,每24小时换一次水,并重新加样品。记录最初8小时,以及24、48、72、96小时时鱼的死亡率,及时捞出死鱼。最后按LC50的大小划分为三个等级:>10ppm为低毒农药,1.0-10ppm为中毒农药,<1.0ppm为高毒农药。
试验结果:天维菌素A、B、A1-A7和B1-B7的浓度在1ppm时,斑马鱼的96小时存在率仍大于50%,说明天维菌素衍生物A1-A7和B1-B7对斑马鱼的96小时LC50>1ppm,为中毒;阿维菌素在0.5ppm时,斑马鱼的8小时存活率均为0,说明阿维菌素对斑马的96小时LC50<0.5ppm,为高毒。
本发明的天维菌素的用途已经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借鉴本发明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式Ⅰ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
其中:
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羟基、酮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3为羟基、氨基、甲基氨基、乙酰氨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2和R3不同时为羟基。
2.一种式Ⅱ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
其中:
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羟基、酮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3为羟基、氨基、甲氨基、乙酰氨基、肟基或甲氧肟基。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式Ⅰ化合物选自: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式Ⅱ化合物选自: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在制备防治寄生虫的药物中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寄生虫选自线虫纲、昆虫纲或蛛形纲。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有寄生虫选自圆线目、小杆目、蛔目、尖尾目、旋尾目、丝虫目、鞭尾目、吸虱目、蜱螨目、真螨目、蜚蠊目、虱目、缨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或蚤目。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寄生虫选自毛圆科、钩口科、结节科、网尾科、类圆科、蛔科、弓首科、禽蛔科、尖尾科、管状科、旋尾科、盖头虫科、毛细科、毛形科、鞭虫科、蚊科、蝇科、虱科、蚤科、革螨科、硬蜱科或疥螨科。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寄生虫选自猪线虫、血虱、牛蜱虫、绵羊消化道线虫、绵羊疥螨、烟粉虱、黏虫、西花蓟马、灰飞虱、褐飞虱、台湾乳白蚁、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水稻三化螟、水稻稻飞虱、孢子虫、绦虫、线虫、艾美虫、肺吸虫、血吸虫、指环虫或锚头鲺。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寄生虫的宿主选自农林作物,优选为稻、棉花、茶、甘蔗、大豆、马铃薯、果树、果树果实、玉米、加拿大油菜、藤本植物、观赏植物和牧草。
11.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寄生虫的宿主选自人或动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动物选自陆生动物,优选为猪、牛、狗、羊、兔、鸡、鸭或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动物选自水生动物,优选为鱼、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或水生无脊椎动物,优选为草鱼、异育银鲫、鲢鱼、麦穗鱼、食蚊鱼、鳙鱼、青虾、河蟹、圆田螺及松浦镜鲤,更优选异育银鲫、草鱼或松浦镜鲤。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方法一:
天维菌素A或B用活性二氧化锰或者氯铬酸吡啶鎓盐为氧化剂进行选择性氧化、或者采用Tempo氧化方法进行选择性氧化,得到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
将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在羟胺或羟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2为肟的产物天维菌素A1或天维菌素B1;或者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在甲氧胺或甲氧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2为甲氧肟的产物天维菌素A6或天维菌素B6;
方法二:
天维菌素A或B在有机碱的低温条件下与氯甲酸烯丙酯选择性保护R2位羟基,得到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R3为羟基的化合物;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R3为羟基的化合物经氧化得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其中所述的氧化优选为Swern氧化、Tempo氧化或Dess‐Martin氧化;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与氨气的醇溶液或者六甲基二硅氮烷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并用硼氢化钠或者硼氢化钾还原得到R3为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在硼氢化钠或者硼氢化钾和催化剂作用下脱去R2位的保护基后再与乙酸酐反应得到天维菌素A4或天维菌素B4;
或者上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与甲基氨的醇溶液或者七甲基二硅氮烷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并用硼氢化钠或者硼氢化钾还原得到R3为甲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甲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在硼氢化钠或者硼氢化钾和催化剂作用下脱去R2位的保护基后再与苯甲酸成盐得到天维菌素A5或天维菌素B5;
或者上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在羟胺或羟胺盐、甲氧胺或甲氧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脱去R2位的保护基得到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羟基的产物。
15.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Ⅱ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方法一:
天维菌素A或B脱去一分子糖,得到脱单糖天维菌素A或B;
方法二:
脱单糖天维菌素A或B用活性二氧化锰或者氯铬酸吡啶鎓盐为氧化剂进行选择性氧化、或者采用Tempo氧化方法进行选择性氧化,得到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将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在羟胺或羟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2为肟,R3为羟基的产物天维菌素A2或天维菌素B2;或者R2为酮基,R3为羟基的氧化产物在甲氧胺或甲氧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2为甲氧肟,R3为羟基的产物天维菌素A7或天维菌素B7;
方法三:
脱单糖天维菌素A或B在有机碱的低温条件下与氯甲酸烯丙酯选择性保护R2位羟基,得到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R3为羟基的化合物;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R3为羟基的化合物经氧化得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其中所述的氧化优选为Swern氧化、Tempo氧化或Dess‐Martin氧化;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与氨气的醇溶液或者六甲基二硅氮烷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并用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还原得到R3为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在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和催化剂作用下脱去R2位的保护基后再与乙酸酐反应得到R2为乙酰氨基的产物;
或者上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与甲基氨的醇溶液或者七甲基二硅氮烷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并用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还原得到R3为甲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甲胺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在硼氢化钠或硼氢化钾和催化剂作用下脱去R2位的保护基后再与苯甲酸成盐得到R3为甲氨基,R2为羟基产物的苯甲酸盐;
或者上述R3为酮基,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氧化产物在羟胺或羟胺盐、甲氧基胺或甲氧基胺盐的作用下得到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氯甲酸烯丙酯保护基的产物脱去R2位的保护基得到R3为肟或甲氧肟,R2为羟基的产物;
方法四:
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脱去一分子糖,得到权利要求2所述的式Ⅱ化合物或其药学可接受盐:
其中,式Ⅰ化合物中的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羟基、酮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3为羟基、氨基、甲基氨基、乙酰氨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2和R3不同时为羟基;
式Ⅱ化合物中的R1为甲基或乙基;R2为羟基、酮基、肟基或甲氧肟基;R3为羟基、氨基、甲氨基、乙酰氨基、肟基或甲氧肟基。
CN201610443009.9A 2016-06-17 2016-06-17 天维菌素衍生物及其抗寄生虫的用途 Active CN1075130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3009.9A CN107513088B (zh) 2016-06-17 2016-06-17 天维菌素衍生物及其抗寄生虫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43009.9A CN107513088B (zh) 2016-06-17 2016-06-17 天维菌素衍生物及其抗寄生虫的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3088A true CN107513088A (zh) 2017-12-26
CN107513088B CN107513088B (zh) 2022-04-15

Family

ID=60720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3009.9A Active CN107513088B (zh) 2016-06-17 2016-06-17 天维菌素衍生物及其抗寄生虫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13088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7405A (zh) * 2018-02-06 2018-06-15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灭蟑螂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840894A (zh) * 2018-07-27 2018-11-20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4”-腙基取代的阿维菌素B2a/B2b衍生物及其盐
CN109824745A (zh) * 2019-01-24 2019-05-31 南开大学 一种伊维菌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CN109851648A (zh) * 2019-01-11 2019-06-07 南开大学 一种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WO2019228260A1 (zh) * 2018-05-28 2019-12-05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维菌素b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540944A (zh) * 2018-05-28 2019-12-06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维菌素产生菌及其应用
CN111269281A (zh) * 2020-02-27 2020-06-12 中国农业大学 阿维菌素B2a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931144A (zh) * 2022-06-21 2022-08-23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在防治农林害虫和害螨中的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15099A1 (en) * 1992-01-24 1993-08-05 Pfizer Limited Antiparasitic agents
CN104910228A (zh) * 2014-03-10 2015-09-16 浙江农林大学 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7260751A (zh) * 2016-04-07 2017-10-20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维菌素用于控制人或动物寄生虫的用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15099A1 (en) * 1992-01-24 1993-08-05 Pfizer Limited Antiparasitic agents
CN104910228A (zh) * 2014-03-10 2015-09-16 浙江农林大学 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7260751A (zh) * 2016-04-07 2017-10-20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维菌素用于控制人或动物寄生虫的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N-HAO ZHAO,ET AL.: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Milbemycin Analogues", 《J. AGRIC. FOOD CHEM.》 *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7405B (zh) * 2018-02-06 2020-10-0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灭蟑螂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57405A (zh) * 2018-02-06 2018-06-15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一种灭蟑螂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40944B (zh) * 2018-05-28 2022-08-02 深圳市天维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天维菌素产生菌及其应用
JP2021526158A (ja) * 2018-05-28 2021-09-30 深▲せん▼市天維生物薬業有限公司Shenzhen Tenver Biopharm Co., Ltd. テンベルメクチンbの結晶形、その調製方法及びその使用
WO2019228260A1 (zh) * 2018-05-28 2019-12-05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维菌素b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540944A (zh) * 2018-05-28 2019-12-06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维菌素产生菌及其应用
US11912717B2 (en) 2018-05-28 2024-02-27 Shenzhen Tenver Biopharm Co., Ltd. Crystal form of tenvermectin B,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JP7211612B2 (ja) 2018-05-28 2023-01-24 深▲せん▼市天維生物薬業有限公司 テンベルメクチンbの結晶形、その調製方法及びその使用
AU2019276480B2 (en) * 2018-05-28 2022-01-20 Shenzhen Tenver Biopharm Co., Ltd. Crystal form of tenvermectin B,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08840894A (zh) * 2018-07-27 2018-11-20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4”-腙基取代的阿维菌素B2a/B2b衍生物及其盐
CN108840894B (zh) * 2018-07-27 2022-03-11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4”-腙基取代的阿维菌素B2a/B2b衍生物及其盐
CN109851648A (zh) * 2019-01-11 2019-06-07 南开大学 一种大环内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CN109824745A (zh) * 2019-01-24 2019-05-31 南开大学 一种伊维菌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WO2021169606A1 (zh) * 2020-02-27 2021-09-02 中国农业大学 阿维菌素B2a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269281A (zh) * 2020-02-27 2020-06-12 中国农业大学 阿维菌素B2a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931144A (zh) * 2022-06-21 2022-08-23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在防治农林害虫和害螨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3088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13088A (zh) 天维菌素衍生物及其抗寄生虫的用途
JPH08507533A (ja) 新規a83543化合物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法
US20210015094A1 (en) Application of methylmalonic acid in the preparation of nematode insecticides
BG60520B1 (bg) Макролидни съединения
CN105726522B (zh) 厚朴酚在杀灭鱼类寄生原虫中的应用及其制剂
CN107258798A (zh) 天维菌素用于控制农林作物中有害昆虫的用途
Wang et al. Preparation of sustainable release mesoporous silica nano-pesticide for control of Monochamus alternatus
CN101225370A (zh) 具毒杀植物线虫活力的链霉菌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Selvin et al. Dendrilla nigra, a marine sponge, as potential source of antibacterial substances for managing shrimp diseases
CN101933526B (zh) 从香根草中提取防治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物质的方法
DE19545463A1 (de) Organisch-chemische Verbindung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WO2017173956A1 (zh) 天维菌素用于防治寄生虫的用途
Kubo et al. Multifaceted chemically based resistance in plants
Yao et al. Evaluation of nystatin isolated from Streptomyces griseus SDX-4 against the ciliate, 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CN100531572C (zh) 一种含天然除虫菊素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347939A (zh) 一种鱼虾蟹混养水塘用杀虫抑菌剂及其应用
CN102273456B (zh) 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在有害螺类防治中的应用
CN102265877B (zh) β-雷琐酸大环内酯在有害螺类防治中的用途
CN102464624A (zh) 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线虫的化合物及方法
KR100379026B1 (ko) 양식 넙치의 스쿠티카충 구제방법
CN104606175A (zh) 白花丹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生长的用途
CN107320481A (zh) 单宁酸在杀灭和预防水产动物体外寄生虫中的应用
CN111265538B (zh) 杠柳毒苷在制备驱杀鱼类体外寄生虫药物中的应用
CN107722032B (zh) 一种具有斜纹夜蛾毒杀活性的酸酐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259320C (zh) 三尖杉酯类生物碱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4

Address after: 518000 805, Changsheng building, 4014 Huaqiang North Road, Changcheng community, Yuanling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Tianwei bio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Jiaojiang District of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8000 road outside No. 46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HISUN PHARMACEUTICAL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