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75122B - 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制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制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75122B
CN107475122B CN201710569108.6A CN201710569108A CN107475122B CN 107475122 B CN107475122 B CN 107475122B CN 201710569108 A CN201710569108 A CN 201710569108A CN 107475122 B CN107475122 B CN 1074751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ture
mycoplasm
carotenoid
culture medium
carot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91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75122A (zh
Inventor
林俊芳
郭丽琼
刘聪
简锦辉
云帆
叶志伟
康林芝
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56910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751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75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5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75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75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4Fungi;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23/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yclohexene ring having an unsaturated side chain containing at least ten carbon atoms bound by conjugated double bonds, e.g. carote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和制备方法。本发明创造性地以迷力菌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指标,研究总结获得最佳的3种可食性的培养基,研究总结获得最佳培养条件为菌质培养基质的接种量为25%;22~28℃黑暗培养11~13天;25℃光照培养25~45天。本发明首次采用壳聚糖作为诱导物进一步使得迷力菌类胡萝卜素产量最高并保持稳定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节省能源,能显著提高迷力菌中类胡萝卜素产量,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三种针对本发明提高迷力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的菌质培养方法产生的迷力菌与培养基的混合基质制成的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迷力菌人工培育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
背景技术
在传统中药中,部分虫草菌,如冬虫夏草、迷力菌、大团囊虫草等,它们与寄主的复合体常常可以直接入药。
迷力菌是一种虫生真菌,与冬虫夏草具有十分类似的药用价值,含有诸如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甾类、甘露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物活性物质。迷力菌还含有17种氨基酸,总蛋白质含量高达30%,其中35.47%为必需氨基酸。另外,迷力菌还含有VA、VD、VE、VC、VB1、VB2和VB6等多种维生素。此外,冬虫夏草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迄今为止,人们仍然没有实现冬虫夏草的规模化人工培养。迷力菌不仅生长更快,而且易于人工培养。
迷力菌的生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黑暗长菌丝阶段,此阶段不需要光,因为光会抑制菌丝的生长;另一个阶段是光照阶段,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转色产类胡萝卜素或长出子实体。
迷力菌具有免疫系统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镇静、催眠和调节内分泌系统等功效。新近研究表明迷力菌含有稀少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具有独特的生理价值。
类胡萝卜素是由类异戊二烯单位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及其氧化衍生物的总称,具有抗炎、抗癌、抗氧化等的功能效力,现今发现的类胡萝卜素绝大部分是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人体难以直接吸收利用且大部分遇光和热不稳定。迷力菌类胡萝卜素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类罕见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与传统的类胡萝卜素相比,其理论上应该具有更强的潜在生理活性,故对其开发应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如今,对迷力菌所含类胡萝卜素的研究已经日益增多,但绝大部分仍处于提取、鉴定等阶段,而对如何提高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鲜有报道。
菌质培养是指采用可食用的原料作为培养基质,通过接种纯的菌种,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菌种充分生长,获得富含目标代谢产物的菌质。菌质培养设备操作简单,容易大规模生产。总之,菌质培养投资少,能耗低,产率高。
总结,获得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及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迷力菌菌质培养技术对迷力菌类胡萝卜素提高的不足,提供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迷力菌类胡萝卜素浓缩液。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迷力菌类胡萝卜素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菌种活化:将保存的原始菌株接种到固体平板培养基上,黑暗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皿,光照培养使其转色,得到活化的母种;
S02.二级活化:取S01所述母种的菌丝块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待长满菌丝球后,得到活化的液体种子(原种);
S03.菌质培养:将步骤S02所述液体种子,接种至迷力菌固体培养基质中,黑暗培养后,光照培养;
步骤S03所述菌质培养培养基的配方为小麦73%、麸皮20%、玉米7%或大豆5%、小麦85%和大米10%或小麦73%、麸皮20%和玉米7%;所述培养基121℃温度下,灭菌40min后冷却备用。
优选地,步骤S03所述菌质培养基质的颗粒度为10目;所述菌质培养的基质初始含水量为50%;所述菌质培养的基质初始pH值为5~7;
优选地,对应100mL培养皿,步骤S03所述菌质培养基质的装料量为25g;
优选地,步骤S03所述菌质培养基质的接种量为25%;
优选地,步骤S03所述黑暗培养的温度为22~28℃;
优选地,步骤S03所述黑暗培养的时间为11~13天;
优选地,步骤S03所述光照培养的温度为22~28℃;进一步优选25℃。
优选地,步骤S03所述光照培养的时间为25~45天。进一步优选35天。
进一步地,在所述菌质培养基质中添加壳聚糖作为诱导物,提高迷力菌中类胡萝卜素含量。
进一步地,所述添加壳聚糖的方法为:待所述迷力菌培养基质长满菌丝开始光照时,喷洒壳聚糖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壳聚糖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0.2g壳聚糖,加入1mL冰醋酸,加水定容至100mL,灭菌、待用;
优选地,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1~5mg/mL;
优选地,对应装于150mL培养皿内培养基,所述壳聚糖溶液的体积为1~3mL。
提供一种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由上述方法产生的新鲜迷力菌培养菌质制得。
提供所述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新鲜的所述迷力菌培养菌质置于55℃烘箱烘干;
S12.将烘干后的迷力菌培养菌质粉碎;
S13.将粉碎的迷力菌培养菌质过70目筛。
提供一种迷力菌类胡萝卜素浓缩液,由上述方法产生的新鲜迷力菌培养菌质制得。
提供所述迷力菌类胡萝卜素浓缩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新鲜的所述迷力菌培养菌质置于55℃烘箱烘干;
S22.将烘干后的迷力菌培养菌质粉碎;
S23.将粉碎的迷力菌培养菌质过70目筛;
S24.在过筛后的迷力菌培养菌质中加入乙醇,水浴浸提30min;
S25.过滤;
S26.减压浓缩;
优选地,步骤S24所述迷力菌培养菌质与乙醇的料液比为1:25;
优选地,步骤S24所述乙醇的浓度优选70%;
优选地,步骤S24所述水浴的温度优选:60℃。
提供一种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由上述方法产生的新鲜迷力菌培养菌质制得。
提供所述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将整块的菌质撕成小块加入到榨汁机中加水搅碎匀浆;
S33.将油、盐、糖和CMC-Na加入到浆体中加热,边加热边搅拌使各辅料混合均匀;
S34.趁热分装,70℃灭菌30min后马上放入冰箱4℃冷却。
优选地,步骤S33所述油的用量优选6%;
优选地,步骤S33所述糖的用量优选10%;
优选地,步骤S33所述盐的用量优选0.2%;
优选地,步骤S33所述CMC-Na的用量优选0.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迷力菌类胡萝卜素与传统的类胡萝卜素相比具有水溶性的特点,其生物利用度较传统的类胡萝卜素强,是一种天然的具有保健功能的色素。本发明通过科学地设计优化了迷力菌的菌质培养技术,建立了一套有针对性,能够显著提高迷力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的菌质培养方法。本发明科学的选用可食性的培养基原料,筛选出三种培养基配方,并且通过科学地设计实验,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进一步提高迷力菌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本发明首次采用壳聚糖作为诱导物,并且通过科学地设计实验,优化了壳聚糖的诱导条件,更进一步提高迷力菌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本发明还提供了三种针对本发明提高迷力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的菌质培养方法产生的迷力菌菌质制成的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附图说明
图1各种培养基质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图2基质颗粒度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图3接种量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图4基质pH值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图5基质初始含水量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图6黑暗菌丝生长时间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图7黑暗菌丝生长温度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图8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成品图。
图9迷力菌类胡萝卜素浓缩液。
图10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方法及产品。下述实施例和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试剂原料为常规市购或商业途径获得的试剂原料,除非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使用的方法和设备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方法和设备。
以下实施例中数据皆为至少3次以上重复实验的结果。
主要检测迷力菌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方法:
1.类胡萝卜素的分析测定
(1)总类胡萝卜素的提取
光照结束后,将迷力菌菌丝连同固体培养基一起置于55℃下,干燥48h。粉碎,30目过筛,称取0.5g,加10mL 80%的乙醇浸提24h,8000r/min高速离心10min,缓慢倒出上清,再加5mL乙醇,充分混匀,再次离心后,合并上清液。
(2)总类胡萝卜素的全波长扫描
将上述上清液用双光束紫外可见风光光度计UV2310II进行全波长扫描。
(3)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测定
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1102在443nm的波长下测量吸光度。类胡萝卜素含量计算参照公式: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051
式中:A:吸光度;V:乙醇用量(mL);D:提取液稀释倍数;E:消光系数(0.16);G:(干燥粉碎物)
(4)类胡萝卜素的温度稳定性试验
色素提取液分别在20、30、40、50、60、70、80和90℃的水浴中放置1h,冷却至室温后测定470nm处吸光度。以吸光值的变化差异反映类胡萝卜素在各温度下的稳定性。
除特别说明外,本实验数据均为3个以上重复的平均值,实验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方差分析显著性差异为p﹤0.05,运用Origin和Excel软件作图;用Design-Expert软件的进行响应面Box-Behnken设计和分析。
实施例1菌质培养条件的优化
将斜面或菌种管保存的原始菌株接种到PDA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每种保种菌各接种3次作为重复,25℃恒温遮光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皿,然后光照使其转色,得到活化的菌种。
取250mL的三角瓶,每瓶加入100mLPDA液体培养基,封瓶,121℃灭菌30min。在活化好长满黄色菌丝的平板上,取3~4块黄豆粒大小的菌丝块接种于配置好的PDA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好后,放置于25℃,150r/min的摇床中振荡培养4~5天,待长满菌丝球后可用于接种。
菌质培养:每瓶按培养料配方称取各成分,加入液体后充分搅拌均匀。将瓶子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121℃温度下,灭菌40min后取出,在超净台中冷却至室温备用。将迷力菌液体种子接种到栽培培养基上,每250mL玻璃瓶接种5mL。将接种好的培养瓶置于温度25℃条件下暗培养至菌丝体长满整个培养基表面,打开光照,20℃继续光照培养促使其转色产类胡萝卜素。
以大米、小麦、大豆、麸皮和玉米为基本培养料,再根据各基本培养料的碳氮比,设计出13种碳氮比为20:1的培养基配方。培养后测定各组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取平均数,结果见附图1,其中CK为对照组。
共筛选出3种培养基配方,对应J、L、M三种培养基,成分分别为:小麦73%、麸皮20%、玉米7%;大豆5%、小麦85%和大米10%;小麦73%、麸皮20%和玉米7%。(1)基质颗粒度
控制其余培养条件相同,科学地对菌质培养的基质颗粒度进行梯度设计,分别为0目(没有过筛)、10目、30目、50目、70目,结果如附图2所示,基质颗粒度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有显著影响。
0目虽然菌丝长得会比较快,但对基质的利用程度有限。粉碎达到50目、70目时,培养基质容易结块,阻碍菌丝生长。基质颗粒度为10目时,颗粒度适中,有利于菌丝生长,有利于传质、传热,所产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2)接种量
控制其余培养条件相同,科学地对菌质培养阶段的接种量进行梯度设计,分别为5%、15%、25%、35%、45%,结果如附图3所示,不同的接种量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有显著影响,接种量从5%增加到25%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也是随着增加的,迷力菌菌丝的生长周期也随着缩短,单位时间内生物量的增加,所产的类胡萝卜素也随着增加;当接种量大于25%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不再增加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因此,选择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时的25%接种量为最适接种量。
(3)基质初始pH值
控制其余培养条件相同,科学地对菌质培养的基质初始pH值进行梯度设计,结果如附图4所示,基质初始pH值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影响显著。当pH值为4或8时,迷力菌产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都相对较低,当pH值为5和7时,所产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大值,当pH为6时虽然与pH为5和7差异显著,但也仅比两者少8%和3%。因此,最佳的菌质培养的基质初始pH值范围为5~7。
(4)基质初始含水量
控制其余培养条件相同,科学地对菌质培养的基质初始含水量进行梯度设计,分别为33%、50%、60%、67%、71%,结果如附图5所示,基质初始含水量同样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有显著影响。
含水量为33%时,水分不足,导致菌丝生长不良,最终产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也相对较少;当含水量大于50%时,培养基质颗粒密度大的容易下沉,并且密度较小的基质容易粘成团,影响发酵,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也跟着减少;含水量为50%时,此时的含水量适中,不会导致培养料分布不均匀和结块,菌丝容易渗透至整个培养基,分泌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也达到最大值。
(5)基质装料量
控制其余培养条件相同,科学地对菌质培养的基质的基质装料量进行梯度设计,对应100mL的培养皿,分别为10g、15g、20g、25g、30g,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装料量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071
由结果可知,当装料量为15g时,类胡萝卜素的单位含量为最高;虽然装料量为15g时类胡萝卜素的单位含量最高,但此时能收集的样品量不多,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装料量为25g时计算出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最大,故综合考虑,选取25g为最适装料量。
(6)黑暗菌丝生长时间
控制其余培养条件相同,科学地对菌质培养培养阶段的黑暗菌丝生长时间进行梯度设计,分别为5d、7d、9d、11d、13d、15d,结果如附图6所示,黑暗菌丝生长时间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是有显著影响的。当菌丝黑暗培养的时间为5d时,此时对其进行光照所产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菌丝体的生物量也不断累积,次级代谢产物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也不断增加,当菌丝黑暗生长到13d时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最高值;继续增加黑暗菌丝时间,从13d开始,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开始下降。根据显著性分析的结果可知,由于11d和13d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综合考虑,选择最适黑暗菌丝生长时间为11d。
(7)黑暗菌丝培养温度
控制其余培养条件相同,科学地对菌质培养培养阶段的黑暗菌丝培养温度进行梯度设计,分别为20℃、22℃、25℃、28℃、30℃,结果如附图7所示,黑暗菌丝生长温度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是有显著影响的。
当温度为22℃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达到最大值;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也跟着降低,并在30℃时达到最低值,处于节能减排的综合考虑,本发明选取22℃为最适宜的黑暗菌丝培养温度。
实施例2壳聚糖诱导条件的优化
待迷力菌长满菌丝开始光照时,科学合理地设计诱导物浓度,分别喷洒配置好灭过菌的2mg/mL、1mg/mL、0.5mg/mL和0.05mg/mL的壳聚糖,每种浓度喷洒2mL,测定其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壳聚糖浓度为2mg/mL时与其它显著性差异,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最大,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15%,说明壳聚糖能够诱导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
表2壳聚糖对迷力菌产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081
实施例3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的制备及营养成分测定
发酵结束后,将实施例1中产生的新鲜的迷力菌培养基质置于55℃烘箱烘干,粉碎过70目筛,得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然后对其各活性成分进行测定,评价其营养价值。以市售子实体作为对照。
1.多糖的分析测定
(1)称取一定量样品,料液比为1:30(w/v)加入蒸馏水,超声波提取(400W,5min),过滤得上清液,将滤液减压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4倍体积95%乙醇,置于4℃冰箱过夜。次日,离心(4200r/min,10min)得多糖沉淀,用水复溶得虫草基质粗多糖溶液。
(2)脱色:向粗多糖液中加入1%(w/v)活性炭,75℃恒温振荡2.5h,再离心(8000r/min,10min)、弃沉淀。
(3)脱蛋白:脱色后的多糖按5:1(样品/Sevage液)加Sevage液,萃取25min。离心(3800r/min,10min),取最上层清液,重复上述操作3次除去蛋白类杂质。再向其中加4倍无水乙醇,放入冰箱静置4h,取出离心(4200r/min,10min),弃去上清液,干燥沉淀即为多糖沉淀。
(4)标准曲线测定:精确量取1.0mg/mL葡萄糖对照品溶液1.0mL、2.0mL、3.0mL、4.0mL、5.0mL、6.0mL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取上述溶液各2.0mL,再加入5%苯酚溶液1.0mL,摇匀。迅速加入浓硫酸5.0mL,摇匀。室温放置5min,90℃水浴加热15min,冷却至室温,以蒸馏水作参比,测定在波长490nm处的吸光度,作标准曲线。
样品的测定:取样品溶液1.0mL于比色管中,按标准曲线方法在波长490nm处测定吸光度,每次取双样对照,并以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多糖含量。
2.虫草酸的分析测定
(1)准确称量样品粉末1.0g,加入20mL超纯水超声提取,然后沸水浴提取1h,将提取液离心取上清液定容至50mL,保存样品,待测。取样品提取液1mL,分置不同试管中,按照(2)中测标准曲线的方法,测定412nm时吸光值,每个样品测定3个平行。
(2)分别取1mg/mLD-甘露醇样品液1mL、2mL、3mL、4mL、5mL、6mL各置于50mL容量瓶,用蒸馏水定容至50mL,得不同质量浓度的D-甘露醇标准样品。取不同浓度的D-甘露醇标准溶液各1mL,置于不同试管中,加入1mL 15mmol/L高碘酸钠溶液混匀,室温放置10min,加2mL0.1%L-鼠李糖溶液以除去过多的高碘酸盐,混合后加4mL新配制的Nash试剂,53℃水浴加热15min显色,快速冷却,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值,根据样品浓度与吸光值A关系制作标准曲线。
3.虫草素和腺苷的分析测定
(1)样品的制备:称取样品1g,加入20%的甲醇20mL,超声波提取,9000r/min离心10min,旋转蒸发去除甲醇,冻干,超纯水定容至50mL过0.22μm的滤膜,HPLC分析,根据峰面积在标准曲线中查出对应的含量。
(2)色谱条件
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C18(2)(250×4.6mm,5μm)
流动相:甲醇-水(15:85);流速:1.0mL/min;检测器:紫外检测器LC2000;检测波长:260nm;进样量:20μL。
(3)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10mg腺苷、虫草素标准品,配置为20、40、60、80、100μg/mL,用峰面积对浓度制作标准曲线。
其多糖、虫草酸、虫草素和腺苷的含量的测定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本发明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中所含多糖、虫草酸、腺苷含量与市售产品平齐,虫草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远高于市售产品,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制得的蛹虫草黄色素粉,如附图8所示。
表3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和市售子实体的主要活性成分分析表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101
实施例4迷力菌类胡萝卜素浓缩液的制备及优化
将迷力菌菌质培养后的新鲜基质烘干粉碎过70目筛,称取一定量的粉末,加入一定浓度的乙醇水浴辅助浸提30min,经过滤后,减压浓缩至一定体积得迷力菌类胡萝卜素浓缩液。
科学地设计单因素实验,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以迷力菌类胡萝卜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水浴温度对浸提液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得出最优浸提条件。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置见表4所示。
表4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102
浸提液正交实验结果如表5示。
表5正交试验结果表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103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111
由表5中结果可以看出,浓缩液的最佳浸提条件组合为:A3B3C3,即:料液比为1:25、乙醇浓度为70%和水浴温度60℃。通过极差R值可以看出,影响的主次因子依次为乙醇浓度﹥水浴温度﹥料液比。
菌质培养粉末经最优条件浸提,过滤浓缩后得到的浓缩液如附图9。
实施例5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的制备及优化
科学地设计单因素实验,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油、糖和盐的添加量为3个因素,随机排列样品,让感官评定小组每一成员根据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评分标准中的组织形态、口感、香味、色泽和涂抹性进行打分。评分标准见表6。
表6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感官评分标准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112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121
(1)打浆料水比的确定
制作产品之前,按照料水比2:1、2:2、2:3、2:4、2:5对打浆时的料水比进行试验,根据打浆效果确定合适的打浆料水比。
(2)加热时间的确定
称取由料水比2:3打好的浆体50g,根据预实验确定好所添加的辅料量,加热时间分别为5、7、9、11和13min,以感官评分为依据研究加热时间对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风味的影响。
(3)油用量的确定
固定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的其它工艺参数,进行油用量的单因素试验,油用量分别为2%、4%、6%、8%、10%,以感官评分为依据研究油用量对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风味的影响。
(4)糖用量的确定
固定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的其它工艺参数,进行加糖量的单因素试验,糖用量分别为4%、6%、8%、10%、12%,以感官评分为依据研究糖用量对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风味的影响。
(5)CMC-Na用量的确定
固定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的其它工艺参数,进行加稳定剂CMC-Na量的单因素试验,CMC-Na量分别为0、0.2%、0.4%、0.6%、0.8%,以感官评分为依据研究CMC-Na量对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风味的影响。
(6)盐用量的确定
固定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的其它工艺参数,进行加盐量的单因素试验,盐用量分别为0、0.2%、0.4%、0.6%、0.8%,以感官评分为依据研究盐用量对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风味的影响。
(7)风味配方的正交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油、糖和盐的添加量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见表7所示,以感官评分为指标。
表7正交试验因素及水平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131
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风味配方的正交试验结果如下表8。
表8正交试验结果表
Figure GDA0002764364070000132
由表可以看出,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的最佳风味配方组合为:A2B2C1,即:油用量6%、糖用量10%和盐用量0.2%。通过极差R值可以看出,影响的主次因子依次为盐用量﹥油用量﹥糖用量,所得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产品如图10。
实施例6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主要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1)pH值的测定
取少量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样品,加入样品重量3倍的刚煮沸过的蒸馏水,混匀备用。用pH计对样品试液进行测定。
(2)水分的测定
精确称取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样品5g左右置已知恒重的称量瓶中,均匀摊开,在80℃烘箱干燥,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称重,直至恒重,计算样品的水分含量。
(3)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样品中的菌落总数按照GB 4789.2-2010方法进行测定,大肠菌群按照GB 4789.3-2010方法进行测定,霉菌和酵母按照GB 4789.15-2010方法进行测定。
制得的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水分含量为72%;pH值为5.86;菌落总数≦100cfu/g;大肠菌群≦15cfu/g;霉菌和酵母数≦60cfu/g;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糖球菌、志贺氏菌)未检出。

Claims (5)

1.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质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菌种活化:将保存的原始菌株接种到固体平板培养基上,黑暗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皿,光照培养使其转色,得到活化的母种;
S02.二级活化:取步骤S01所述母种的菌丝块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待长满菌丝球后,得到活化的液体种子;
S03.菌质培养:将步骤S02所述液体种子,接种至迷力菌培养的固体培养基中,黑暗培养后,光照培养;
步骤S03所述菌质培养基质的配方为小麦73%、麸皮20%和玉米7%;所述培养基121℃温度下,灭菌40min后冷却备用;所述菌质培养基质的颗粒度为10目;所述菌质培养基质初始含水量为50%;所述菌质培养基质的初始pH值为5~7;所述菌质培养基质的接种量为25%;所述黑暗培养的温度为22~28℃;所述黑暗培养的时间为11~13天;所述光照培养的温度为22~28℃;所述光照培养的时间为25~45天,所述菌质培养基质中添加壳聚糖作为诱导物,所述壳聚糖溶液的浓度为2mg/mL,对应装于100mL培养皿内培养基,所述壳聚糖溶液的喷洒体积为2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壳聚糖的方法为:待所述迷力菌培养基质长满菌丝开始光照时,喷洒壳聚糖溶液;所述壳聚糖溶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0.2g壳聚糖,加入1mL冰醋酸,加水定容至100mL,灭菌、待用。
3.一种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力菌类胡萝卜素粉是由权利要求1至2任一方法产生的新鲜迷力菌培养后的菌质制得;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将新鲜的所述迷力菌培养菌质置于55℃烘箱烘干;
S12.将烘干后的迷力菌菌质粉碎;
S13.将粉碎的迷力菌菌质过70目筛。
4.一种迷力菌类胡萝卜素浓缩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力菌类胡萝卜素浓缩液是由权利要求1至2任一方法产生的新鲜迷力菌菌质制得;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将新鲜的所述迷力菌菌质置于55℃烘箱烘干;
S22.将烘干后的迷力菌菌质粉碎;
S23.将粉碎的迷力菌菌质过70目筛;
S24.在过筛后的迷力菌菌质中加入乙醇,水浴浸提30min;
S25.过滤;
S26.减压浓缩;
步骤S24所述迷力菌菌质与乙醇的料液比为1:25;
所述乙醇的浓度为70%;所述水浴的温度为60℃。
5.一种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力菌类胡萝卜素膏是由权利要求1至2任一方法产生的新鲜迷力菌菌质制得;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1.将整块的基质撕成小块加入到榨汁机中加水搅碎匀浆;
S33.将油、盐、糖和CMC-Na加入到浆体中加热,边加热边搅拌使各辅料混合均匀;
S34.趁热分装,70℃灭菌30min后马上放入冰箱4℃冷却;
步骤S33所述油的用量为6%;所述糖的用量为10%;所述盐的用量为0.2%;所述CMC-Na的用量为0.4%。
CN201710569108.6A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制备 Active CN1074751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9108.6A CN107475122B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制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9108.6A CN107475122B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制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5122A CN107475122A (zh) 2017-12-15
CN107475122B true CN107475122B (zh) 2021-01-26

Family

ID=60595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9108.6A Active CN107475122B (zh) 2017-07-12 2017-07-12 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制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751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7155A (zh) * 2021-09-26 2022-02-15 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类胡萝卜素快速检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0685A (zh) * 2006-01-18 2006-10-04 付鸣佳 从蛹虫草中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工艺
CN102234676A (zh) * 2010-05-05 2011-11-0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蛹虫草固体培养生产类胡萝卜素的方法
CN103539498A (zh) * 2013-09-29 2014-01-29 台州康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5830744A (zh) * 2016-04-15 2016-08-10 吕梁学院 一种可食用载体培养蛹虫草子实体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0685A (zh) * 2006-01-18 2006-10-04 付鸣佳 从蛹虫草中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工艺
CN102234676A (zh) * 2010-05-05 2011-11-0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蛹虫草固体培养生产类胡萝卜素的方法
CN103539498A (zh) * 2013-09-29 2014-01-29 台州康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蛹虫草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5830744A (zh) * 2016-04-15 2016-08-10 吕梁学院 一种可食用载体培养蛹虫草子实体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rocess optimization for extraction of carotenoids from medicinal caterpillar fungus, Cordyceps militaris (Ascomycetes);Yang T等;《Int J Med Mushrooms》;20141231;第16卷(第2期);全文 *
人工栽培蛹虫草研究的概述;代君君等;《安徽农业科学》;20071231;第35卷(第18期);全文 *
冬虫夏草的研究进展、现存问题与研究展望;丘雪红等;《环境昆虫学报》;20160131;第38卷(第1期);全文 *
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调控的研究;张金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农业科技辑》;20110215(第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75122A (zh) 2017-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46358B2 (ja) β−フェネチルアルコールを多収量に生成する酒醸造用酵母菌株及びその使用
CN102389139B (zh) 一种食用菌营养保健功能性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4893983B (zh) 液态发酵低桔霉素、高色价红曲红色素的制备方法及制品
CN104388322A (zh) 一种降脂紫红曲霉Zhang-MP的固态发酵方法
KR101376312B1 (ko) 기능성 감식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3441457A1 (en) Method for increasing content of mogroside v insiraitia grosvenori
CN109593630B (zh) 一种发酵型无核黄皮果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4592013A (zh) 一种蝉花虫草酵素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684672A (zh) 一种抗氧化蝉花菌丝体的发酵方法
CN107475122B (zh) 一种高产类胡萝卜素的迷力菌菌质培养方法及其产品制备
CN105535035B (zh) 一种桦褐孔菌发酵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03103B (zh) 树莓饮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05154292B (zh) 一种黑苦荞健康养生酒及其酿造方法
CN108901587A (zh) 一种蝉花的固体培养方法
KR20190079848A (ko) 버섯활용 약용식물 배양물을 이용한 저체중 조절 분말제품의 제조방법
WO2002052952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red barley by solid-phase fermentation of monascaceae strain containing selenium
CN106047724B (zh) 一种冬虫夏草液体培养基及其制备工艺
US20210112832A1 (en) Antrodia cinnamomea fermented brown rice, preparing method and composition thereof
KR20190111592A (ko) 호장근을 함유하는 식품 조성물 및 그의 새로운 제조방법
CN105483160B (zh) 一种牛樟芝培养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98517B1 (ko) 버섯활용 약용식물 배양물을 이용한 저체중 개선용 분말 제품
CN110607332B (zh) 一种提高功能性红曲Monacolin K含量的培养基及发酵方法
KR101289970B1 (ko) 베타글루칸을 함유하는 막걸리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막걸리
CN109170808A (zh) 一种富硒虫草白酱油的加工方法
CN109730293A (zh) 一种食用菌高产鲜味物质、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