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8722A - 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8722A
CN107468722A CN201710632870.4A CN201710632870A CN107468722A CN 107468722 A CN107468722 A CN 107468722A CN 201710632870 A CN201710632870 A CN 201710632870A CN 107468722 A CN107468722 A CN 107468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m
leaf
quality
microfibre
bio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28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aleca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aleca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aleca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aleca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3287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87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8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872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7Basidiomycota, e.g. Cryptococcus
    • A61K36/076Po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56Materials from animals other than mammals
    • A61K35/63Arthropods
    • A61K35/64Insects, e.g. bees, wasps or fleas
    • A61K35/644Beeswax; Propolis; Royal jelly; Hone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1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containing nitrogen, e.g. nitro-, nitroso-, azo-compounds, nitriles, cyanates
    • A61K47/18Amines; Amides; Urea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Amino acids; Oligopeptides having up to five amino acids
    • A61K47/183Amino acids, e.g. glycine, EDTA or aspart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06Organic compounds, e.g. natural or synthetic hydrocarbons, polyolefins, mineral oil, petrolatum or ozokerite
    • A61K47/26Carbohydrates, e.g. sugar alcohols, amino sugars, nucleic acids, mono-, di- or oligo-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sorbates, sorbitan fatty acid esters or glycyrrhiz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30Macromolecular organic or inorganic compounds, e.g. inorganic polyphosphates
    • A61K47/36Polysaccharid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gums, starch, alginate, dextrin, hyaluronic acid, chitosan, inulin, agar or pectin
    • A61K47/38Cellulose; Derivativ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4Skin, i.e. galenical aspects of topical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6Ointments; Bases therefor; Other semi-solid forms, e.g. creams, sticks, ge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My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创面治愈快,创面不易感染细菌,愈后不易留下疤痕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小灌木或藤类植物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0~5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本发明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在整个治愈过程通过物理方法作用,无免疫反应,加快治愈进程,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创面不易留疤痕,没有副作用,患者耐受性良好。本发明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绿色安全、不引入新的杂质。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医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到用于伤口护理用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术创面和创伤后组织创面、粘膜及皮肤清洗和维护是医疗护理中一个重要课题,包括如何有效地防止创面感染、二次损伤,促进愈合,减少疤痕等多方面,尤其是创伤面积较大或创口较深时,容易引起机体各个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使伤员全身出现严重的反应和内脏损害,甚至发生休克、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很高,例如,烫伤创面,如果护理不当就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引起死亡。同时,由于创面的愈合及治疗过程复杂,时间较长,创面愈合后可遗留有瘢痕挛缩和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目前,医学临床创面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和以湿性医疗技术或干性医疗技术,促使创面结痂。使用抗生素,存在抗生素过敏、诱发细菌耐药性和对身体毒副作用等风险,且存在治疗费用大,治疗过程长,愈后容易留下疤痕等问题,患者痛苦较大。如果能采用创面物理隔离污染物,达到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不但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能有效减少使用抗生素带来的种种风险。
纤维素是大自然基本物质,在一般植物纤维中,微晶纤维素约占73%,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微晶纤维素分子式:(C6H10O5)n,n≈220,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特点是具有较低聚合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分子之间氢键,受压时缔合,具有高度可压性,常被用于黏合剂;遇到液体后,氢键断裂,又可作为崩解剂使用;在水中能形成稳定分散体系,经强力搅拌成凝胶,可制成膏状和悬浮液等类型。其与人体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如果将其应用于创面治疗,能够起到良好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纤维素在自然界表现形态,将其直接用于创面显然是不可行的。而简单的机械粉碎,还存在以下问题:
1、粉碎过程中温度控制问题。机械粉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过高的温度会降低生物活性,令热敏性物料的性能指标降低或大部分失效。粉碎过程中也会引起物料的变性或变质。
2、纤维粉碎的质控问题。纤维类物料由于纤维长短、粗细不一,以及纤维本身韧性物理特性,很难有效控制粉碎过程。
3、粉碎过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4、由于纤维素特性,仅经过简单的粉碎,纤维素本身携带的糖类、多肽类物资不能被组织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利用生物质微纤维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架构技术,通过物理方法隔离污染物,并为细胞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达到减少细菌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愈后减少疤痕的目的,提供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自然生长的小灌木或藤类植物的茎与叶,除去病变的部分;
2)用流动的饮用水对步骤1)中的茎与叶进行喷淋洗涤,直至茎与叶洁净,洗液澄清;
3)沥干步骤2)中茎与叶的水分,放至周转容器中;
4)将步骤3)中的茎与叶均匀铺开,置于温度为10-25℃、湿度为10-50%的无菌环境中干燥2-24h,并采用紫外灯照射杀菌,其中,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 2.0-6.0cm;
5)将步骤4)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电热鼓风循环干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为2-12h;
6)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
7)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
8)将步骤5)烘干后的茎与叶放入粉碎机粉碎,粉碎物料细度为80-5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1-15℃;
9)取步骤8)粉碎后的茎与叶粉末,加入纯净水,形成糊状物质,设定恒温条件在不锈钢罐体内水解20min,使其分子链达到进一步裂解成多糖和肽类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0)取步骤9)制得的糊状物质,加入白茯苓粉末混合,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和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0~50,再加蜂蜜经超声波震荡器调和均匀;
11)在步骤10)制得的糊状混合物中加入稳定剂: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作为优化,步骤1)中小灌木或藤类植物的茎与叶优选黑加仑、葡萄、秋葡萄,丝瓜,芸豆、葫芦或南瓜的茎与叶。
作为优化,步骤4)中的温度为18-22℃,湿度为15-20%,干燥时间10-15h,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2.0-3.0cm。
作为优化,步骤5)中的烘箱温度为55-60℃,干燥时间为5-7h。
作为优化,步骤8)中的粉碎物料细度为200-4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 6-8℃。
作为优化,步骤9)中的水解pH为6.5<pH<7。
作为优化,步骤10)中的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混合的质量比为120:10~20,蜂蜜的质量为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0%-30%。
作为优化,步骤11)中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 3%、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所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得到,所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小灌木或藤类植物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0~5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
作为优化,所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小灌木或藤类植物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0~2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涂覆与创面上,能够起到以下作用:(1)在创面上形成微纤维膜,达到创面与外界污染物理隔离的目的;(2)利用纤维膜的不平整,促使血小板破裂,形成生物保护膜;(3)纤维素构成的细微网状立体结构,为细胞生长提供优良的微支架,促进细胞生长;(4)构成细胞和细胞、细胞和病毒、细胞和抗体等相互识别的表面活性部分;(5)利用支架本身的营养支持细胞,减少疤痕形成;(6)利用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达到进一步的抑菌效果。整个治愈过程通过物理方法作用,无免疫反应,加快治愈进程,减轻患者痛苦。
采用生物质微纤维架构技术,就是利用微晶纤维素与植物毛细管系统因吸收水分而润涨的特性,达到以下目的:①吸收组织渗液,保持创面干燥;②形成具备立体结构的组织保护膜,隔离外界污染物;③促进创口凝血和修复;④利用支架为上皮和真皮细胞生长提供立体的优良生长微环境,促进完整皮肤组织生长;⑤支架微纤维素的进一步水解,又为组织提供额外营养,加速修复和更新皮肤细胞,避免和减少疤痕形成;⑥利用自身细胞生成分泌的生长因子提高局部免疫力,达到抑菌效果。
2、本发明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也可加水成为喷雾剂或改造成凝胶,用于各种手术创面和创伤后组织创面、粘膜及皮肤的清洗,能对组织创面、粘膜、皮肤起到润滑隔离及生物屏障作用,抑菌,对创面组织的修复起辅助作用;防止褥疮形成。
3、本发明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中通过挑拣、喷淋洗涤、干燥杀菌,保证前期原料干净无菌,避免引入任何致病菌而导致制得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因涂覆于创面引发感染。对用于大面积创伤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则采取最终灭菌形式,以确保无菌性能。
4、本发明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中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烘箱中干燥,通过此步骤降低茎与叶的韧性,使得茎与叶变脆,在后续粉碎环节更容易实现且能保证粉碎质量,同时烘箱温度为50-70℃,避免烘箱温度过高破坏茎与叶中的热敏性物质与生物活性物质,影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效果。
5、本发明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中在粉碎茎与叶时的室温控制在 1-15℃,采用低温粉碎,不会在粉碎过程中因产生大量的热量而导致物料中的热敏性物质与生物活性物质损失或失活,保证热敏性物料的性能指标,从而有效保证最终产品质量。
6、本发明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中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并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利用此去除茎与叶中的杂质,保证粉碎以后的粉末中不掺杂铁质杂质。
7、本发明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中加入白茯苓和蜂蜜,白茯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蜂蜜可以滋润皮肤、治疗烫伤、防止冻伤,加入白茯苓可以增强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抑菌效果:一来避免软膏中滋生细菌,二来抑制创面滋生细菌;加入蜂蜜方便制成糊状软膏,同时利用蜂蜜本身帮助创面更好地恢复。
8、本发明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中还加入稳定剂:甘氨酸质量分数 1-3%、甘露醇质量分数1-3%、蔗糖质量分数1-3%,用于稳定制得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的各组分,避免发生变性,影响效果。
9、本发明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的原料丰富,降低了成本,且整个方法绿色安全,不会产生任何化学污染。
附图说明
图1: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对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的药物作用曲线;
图2:动物实验光镜水平观察图;
图3;某烧伤患者使用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两年生以上自然生长的黑加仑的茎与叶进行检查,除去病变的茎与叶;
2)用流动的饮用水对步骤1)中的茎与叶进行喷淋洗涤,反复洗涤直至茎与叶洁净,洗液澄清,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植物的茎与叶,不同植物的茎与叶不宜在一起洗涤;
3)沥干步骤2)中茎与叶的水分,放至周转容器中,容器外贴上标志单,注明名称,避免搞混;
4)将步骤3)中的茎与叶均匀铺开,置于温度为10℃、湿度为50%的无菌环境中干燥24h,并采用紫外灯照射杀菌,其中,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2.0cm;
5)将步骤4)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电热鼓风循环干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12h;
6)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
7)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
8)将步骤5)烘干后的茎与叶放入粉碎机粉碎,粉碎物料细度为8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15℃;
9)取步骤8)粉碎后的茎与叶粉末120g,加入适量纯净水,调制成糊状物质,设定恒温条件在不锈钢罐体内水解20min,水解的pH为6.5<pH<7,一般恒温为室温,在本实施例中,恒温为25℃,使其分子链达到进一步裂解成多糖和肽类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0)取步骤9)制得的糊状物质,加入白茯苓粉末10g混合,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0,再加蜂蜜经超声波震荡器调和均匀,其中,蜂蜜的质量为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0%,即加入24g蜂蜜;
11)在步骤10)制得的糊状混合物加入稳定剂: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即为1.2g、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即为1.2g、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 1%,即为1.2g,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本实施例制得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 120:1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两年生以上自然生长的秋葡萄的茎与叶进行检查,除去病变的茎与叶;
秋葡萄茎(叶)为葡萄科植物秋葡萄的茎(叶)。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具有去翳明目,止血生肌之功效。性味甘、微涩,性凉。据《贵州草药》记载,其具有去翳、止血生肌等功效,可主治刀砍斧伤。
2)用流动的饮用水对步骤1)中的茎与叶进行喷淋洗涤,反复洗涤直至茎与叶洁净,洗液澄清,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植物的茎与叶,不同植物的茎与叶不宜在一起洗涤;
3)沥干步骤2)中茎与叶的水分,放至周转容器中,容器外贴上标志单,注明名称,避免搞混;
4)将步骤3)中的茎与叶均匀铺开,置于温度为25℃、湿度为10%的无菌环境中干燥2h,并采用紫外灯照射杀菌,其中,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6.0cm;
5)将步骤4)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电热鼓风循环干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2h;
6)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
7)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
8)将步骤5)烘干后的茎与叶放入粉碎机粉碎,粉碎物料细度为5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1℃;
9)取步骤8)粉碎后的茎与叶粉末120g,加入适量纯净水,调制成糊状物质,设定恒温条件在不锈钢罐体内水解20min,水解的pH为6.5<pH<7,恒温为35℃,使其分子链达到进一步裂解成多糖和肽类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0)取步骤9)制得的糊状物质,加入白茯苓粉末50g混合,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50,再加蜂蜜经超声波震荡器调和均匀,其中,蜂蜜的质量为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0%,即加入36g蜂蜜;
11)在步骤10)制得的糊状混合物加入稳定剂: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 3%,即为3.6g,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本实施例制得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 120:5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自然生长的丝瓜的茎与叶进行检查,除去病变的茎与叶;
据本草纲目记载,丝瓜茎(丝瓜藤)、叶性甘,平。具有活血,通经络,消肿等功效。用于清热解毒,活血通络,创伤出血。
2)用流动的饮用水对步骤1)中的茎与叶进行喷淋洗涤,反复洗涤直至茎与叶洁净,洗液澄清,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植物的茎与叶,不同植物的茎与叶不宜在一起洗涤;
3)沥干步骤2)中茎与叶的水分,放至周转容器中,容器外贴上标志单,注明名称,避免搞混;
4)将步骤3)中的茎与叶均匀铺开,置于温度为18℃、湿度为20%的无菌环境中干燥15h,并采用紫外灯照射杀菌,其中,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2.0cm;
5)将步骤4)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电热鼓风循环干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为55℃,干燥时间为7h;
6)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
7)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
8)将步骤5)烘干后的茎与叶放入粉碎机粉碎,粉碎物料细度为4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6℃;
9)取步骤8)粉碎后的茎与叶粉末120g,加入适量纯净水,调制成糊状物质,设定恒温条件在不锈钢罐体内水解20min,水解的pH为6.5<pH<7,恒温为45℃,使其分子链达到进一步裂解成多糖和肽类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0)取步骤9)制得的糊状物质,加入白茯苓粉末20g混合,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20,再加蜂蜜经超声波震荡器调和均匀,其中,蜂蜜的质量为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5%,即加入30g蜂蜜;
11)将步骤10)制得的糊状混合物加入稳定剂: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 3%,即为3.6g,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本实施例制得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 120:2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两年生以上自然生长的葡萄的茎与叶进行检查,除去病变的茎与叶;
2)用流动的饮用水对步骤1)中的茎与叶进行喷淋洗涤,反复洗涤直至茎与叶洁净,洗液澄清,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植物的茎与叶,不同植物的茎与叶不宜在一起洗涤;
3)沥干步骤2)中茎与叶的水分,放至周转容器中,容器外贴上标志单,注明名称,避免搞混;
4)将步骤3)中的茎与叶均匀铺开,置于温度为22℃、湿度为15%的无菌环境中干燥10h,并采用紫外灯照射杀菌,其中,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3.0cm;
5)将步骤4)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电热鼓风循环干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5h;
6)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
7)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
8)将步骤5)烘干后的茎与叶放入粉碎机粉碎,粉碎物料细度为2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8℃;
9)取步骤8)粉碎后的茎与叶粉末120g,加入适量纯净水,调制成糊状物质,设定恒温条件在不锈钢罐体内水解20min,水解的pH为6.5<pH<7,恒温为55℃,使其分子链达到进一步裂解成多糖和肽类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0)取步骤9)制得的糊状物质,加入白茯苓粉末30g混合,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30,再加蜂蜜经超声波震荡器调和均匀,其中,蜂蜜的质量为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0%,即加入36g蜂蜜;
11)在步骤10)制得的糊状混合物加入稳定剂: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 3%,即为3.6g,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本实施例制得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 120:3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为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自然生长的葫芦的茎与叶进行检查,除去病变的茎与叶;
2)用流动的饮用水对步骤1)中的茎与叶进行喷淋洗涤,反复洗涤直至茎与叶洁净,洗液澄清,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植物的茎与叶,不同植物的茎与叶不宜在一起洗涤;
3)沥干步骤2)中茎与叶的水分,放至周转容器中,容器外贴上标志单,注明名称,避免搞混;
4)将步骤3)中的茎与叶均匀铺开,置于温度为20℃、湿度为18%的无菌环境中干燥12h,并采用紫外灯照射杀菌,其中,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3.0cm;
5)将步骤4)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电热鼓风循环干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5h;
6)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
7)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
8)将步骤5)烘干后的茎与叶放入粉碎机粉碎,粉碎物料细度为2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8℃;
9)取步骤8)粉碎后的茎与叶粉末120g,加入适量纯净水,调制成糊状物质,设定恒温条件在不锈钢罐体内水解20min,水解的pH为6.5<pH<7,恒温为15℃使其分子链达到进一步裂解成多糖和肽类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0)取步骤9)制得的糊状物质,加入白茯苓粉末40g混合,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40,再加蜂蜜经超声波震荡器调和均匀,其中,蜂蜜的质量为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0%,即加入36g蜂蜜;
11)在步骤10)制得的糊状混合物加入稳定剂: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本实施例制得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 120:4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为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自然生长的南瓜的茎与叶进行检查,除去病变的茎与叶;
芸豆茎和叶含有皂苷、尿毒酶和多种球蛋白等独特成分,具有提高人体血身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细胞,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
2)用流动的饮用水对步骤1)中的茎与叶进行喷淋洗涤,反复洗涤直至茎与叶洁净,洗液澄清,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植物的茎与叶,不同植物的茎与叶不宜在一起洗涤;
3)沥干步骤2)中茎与叶的水分,放至周转容器中,容器外贴上标志单,注明名称,避免搞混;
4)将步骤3)中的茎与叶均匀铺开,置于温度为20℃、湿度为18%的无菌环境中干燥12h,并采用紫外灯照射杀菌,其中,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3.0cm;
5)将步骤4)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电热鼓风循环干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5h;
6)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
7)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
8)将步骤5)烘干后的茎与叶放入粉碎机粉碎,粉碎物料细度为2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8℃;
9)取步骤8)粉碎后的茎与叶粉末120g,加入适量纯净水,调制成糊状物质,设定恒温条件在不锈钢罐体内水解20min,水解的pH为6.5<pH<7,恒温为10℃,使其分子链达到进一步裂解成多糖和肽类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0)取步骤9)制得的糊状物质,加入白茯苓粉末10g混合,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0,再加蜂蜜经超声波震荡器调和均匀,其中,蜂蜜的质量为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5%,即加入30g蜂蜜;
11)在步骤10)制得的糊状混合物加入稳定剂: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即为2.4g、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即为2.4g、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 2%,即为2.4g,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本实施例制得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 120:1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为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自然生长的芸豆的茎与叶进行检查,除去病变的茎与叶;
芸豆茎和叶含有皂苷、尿毒酶和多种球蛋白等独特成分,具有提高人体血身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细胞,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
2)用流动的饮用水对步骤1)中的茎与叶进行喷淋洗涤,反复洗涤直至茎与叶洁净,洗液澄清,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植物的茎与叶,不同植物的茎与叶不宜在一起洗涤;
3)沥干步骤2)中茎与叶的水分,放至周转容器中,容器外贴上标志单,注明名称,避免搞混;
4)将步骤3)中的茎与叶均匀铺开,置于温度为20℃、湿度为18%的无菌环境中干燥12h,并采用紫外灯照射杀菌,其中,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3.0cm;
5)将步骤4)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电热鼓风循环干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5h;
6)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
7)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
8)将步骤5)烘干后的茎与叶放入粉碎机粉碎,粉碎物料细度为4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8℃;
9)取步骤8)粉碎后的茎与叶粉末120g,加入适量纯净水,调制成糊状物质,设定恒温条件在不锈钢罐体内水解20min,水解的pH为6.5<pH<7,恒温为 20℃,使其分子链达到进一步裂解成多糖和肽类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0)取步骤9)制得的糊状物质,加入白茯苓粉末15g混合,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5,再加蜂蜜经超声波震荡器调和均匀,其中,蜂蜜的质量为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5%,即加入30g蜂蜜;
11)在步骤10)制得的糊状混合物中加入稳定剂: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即为2.4g、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即为2.4g、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即为2.4g,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本实施例制得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 120:15,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为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自然生长的芸豆的茎与叶进行检查,除去病变的茎与叶;
芸豆茎和叶含有皂苷、尿毒酶和多种球蛋白等独特成分,具有提高人体血身的免疫能力,增强抗病能力,激活淋巴T细胞,促进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等功能。
2)用流动的饮用水对步骤1)中的茎与叶进行喷淋洗涤,反复洗涤直至茎与叶洁净,洗液澄清,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植物的茎与叶,不同植物的茎与叶不宜在一起洗涤;
3)沥干步骤2)中茎与叶的水分,放至周转容器中,容器外贴上标志单,注明名称,避免搞混;
4)将步骤3)中的茎与叶均匀铺开,置于温度为20℃、湿度为18%的无菌环境中干燥12h,并采用紫外灯照射杀菌,其中,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3.0cm;
5)将步骤4)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电热鼓风循环干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5h;
6)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
7)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
8)将步骤5)烘干后的茎与叶放入粉碎机粉碎,粉碎物料细度为4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8℃;
9)取步骤8)粉碎后的茎与叶粉末120g,加入适量纯净水,调制成糊状物质,设定恒温条件在不锈钢罐体内水解20min,水解的pH为6.5<pH<7,恒温为25℃,使其分子链达到进一步裂解成多糖和肽类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0)取步骤9)制得的糊状物质,加入白茯苓粉末15g混合,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5,再加蜂蜜经超声波震荡器调和均匀,其中,蜂蜜的质量为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5%,即加入20g蜂蜜;
11)将步骤10)制得的糊状混合物中加入稳定剂: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即为3.6g,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本实施例制得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 120:15,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
药效学研究
一、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进行的细胞实验
(1)实验目的
检测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去腐生肌)样品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物作用。
(2)实验设计
将生物质微纤维软膏样品稀释成以下的浓度梯度,并选择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HUVEC)进行细胞实验,分析药品对细胞的药物作用。
(3)实验样品
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4)选用细胞
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5K/well。
(5)仪器
MP。
(6)实验结果
图1为本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对人脐带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的药物作用曲线,表现如下:
1)加药后49.5h,各加药孔细胞曲线开始出现不同变化趋势,较高浓度(1: 20,1:40,1:80,1:160稀释)对细胞有轻微的毒性作用,且呈现浓度梯度依赖性毒性现象;而较低浓度(1:320稀释往下的浓度)暂无明显的药物作用。
2)加药后110h-236h,陆续有加药孔细胞曲线CI值开始超过对照孔,即药物开始陆续呈现刺激细胞信号作用。
3)加药236h后,所有药物浓度均有一定的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相较而言,1: 40,1:80,1:160,1:320稀释的四个药物浓度对细胞的刺激生长作用较强。
综上所述,不同稀释浓度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样品对细胞的生成有不同的促进作用。
二、动物实验
(1)实验动物
SD大鼠,雌雄兼用,体重180-200g。
(2)实验药品
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市售药物邦尔康抗菌凝胶(由南阳市汇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3)试验方法
由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质量监控室病理组进行本实验,以生物质微纤维软膏(A组)和市售药物(B组)进行动物对比实验, A组和B组分别随机分给10只SD大鼠,在SD大鼠背部形成直径为3cm的创面区域。创面模型建立后,A组和B组根据创面面积均匀涂抹药物后用纱布包扎,然后分笼饲养,A组和B组的给药频率为一天一次,连续20天。
(4)实验结果
A组和B组实验进行14天后,观察创面组织愈合程度,图2为动物实验光镜水平观察图,光镜下显示:A组: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结构完好,分界清楚,基底膜完整,表皮细胞未见水肿,坏死、脱落,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及角质层结构完整,未见溃疡形成;真皮乳头层及网织层结构清楚,可见脂肪及疏松结构组织,未见充血、扩张,水肿、充血,网织层可见毛囊、皮脂腺、汗腺。 B组:真皮层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肉芽组织,毛囊、皮脂、汗腺较A组数量减少。由此可见,A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对动物组织愈合明显优于B组市售药物。
三、临床疗效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300例烧烫伤患者,其中一度烧烫伤140人,二度烧烫伤80人,三度烧烫伤80人。
(2)治疗方法
首先使用本实施例8制备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加水稀释清洁烧烫伤伤口,然后再取本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均匀擦于患处,一天换药一次,一、二度烧烫伤一般 3-10天伤口痊愈;对于三度烧烫伤可以将本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均匀涂在无菌纱布上,然后将纱布裹在伤口上,一天换药一次,一般15-25天痊愈。
(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烧烫伤伤口处无疤痕,皮肤恢复正常;有效:烧烫伤伤口逐渐愈合,创面面积逐渐减小;无效:烧烫伤症状无好转。
(4)治疗结果
烧烫伤情况 人数 治疗时间 痊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一度 140 3-5天 135 5 0 100%
二度 60 5-10天 58 2 0 100%
三度 60 15-25天 56 2 2 96.7%
由此可知,对于一、二度烧烫伤,本生物质微纤维软膏有效率100%,三度烧烫伤有效率96.7%,本生物质微纤维软膏明显的治愈疗效,且都能在治疗时间内痊愈,减轻病人的痛苦。图3为某烧伤患者左手使用本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两天后,与未使用的右手形成明显差异(本图仅为了说明效果,不影响实验的实现)。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利用本发明技术可以制成伤口护理用的软膏型,也可加水制成喷雾试剂,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制成面膜型或沐浴露型等其他各种化妆品、护理品,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核心技术特征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取自然生长的小灌木或藤类植物的茎与叶进行检查,除去病变的部分;
2)用流动的饮用水对步骤1)中的茎与叶进行喷淋洗涤,直至茎与叶洁净,洗液澄清;
3)沥干步骤2)中茎与叶的水分,放至周转容器中;
4)将步骤3)中的茎与叶均匀铺开,置于温度为10-25℃、湿度为10-50%的无菌环境中干燥2-24h,并采用紫外灯照射杀菌,其中,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2.0-6.0cm;
5)将步骤4)除湿干燥后的茎与叶放入电热鼓风循环干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为50-70℃,干燥时间为2-12h;
6)开机启动粉碎机电源让粉碎机空转两分钟,排出管道内的杂质;
7)在粉碎机的进料口安放磁铁,用于选出混合在茎与叶中的铁质物质;
8)将步骤5)烘干后的茎与叶放入粉碎机粉碎,粉碎物料细度为80-5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1-15℃;
9)取步骤8)粉碎后的茎与叶粉末,加入纯净水,形成糊状物质,设定恒温条件在不锈钢罐体内水解20min,使其分子链达到进一步裂解成多糖和肽类物质的超临界状态;
10)取步骤9)制得的糊状物质,加入白茯苓粉末混合,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和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0~50,再加蜂蜜经超声波震荡器调和均匀;
11)在步骤10)制得的糊状混合物中加入稳定剂: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混合均匀后得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小灌木或藤类植物的茎与叶优选黑加仑、葡萄、秋葡萄,丝瓜,芸豆、葫芦或南瓜的茎与叶。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的温度为18-22℃,湿度为15-20%,干燥时间10-15h,茎与叶的铺开厚度为2.0-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烘箱温度为55-60℃,干燥时间为5-7h。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的粉碎物料细度为200-400目,粉碎时的室温控制在6-8℃。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的水解pH为6.5<pH<7。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中的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0~20,蜂蜜的质量为糊状物质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20%-30%。
8.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中甘氨酸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甘露醇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蔗糖的质量为糊状混合物中所含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
9.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所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小灌木或藤类植物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0~5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1-3%。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所述的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微纤维软膏中小灌木或藤类植物茎与叶粉末与白茯苓粉末的质量比为120:10~20,甘氨酸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甘露醇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蔗糖的质量为茎与叶粉末质量的3%。
CN201710632870.4A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74687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2870.4A CN107468722A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2870.4A CN107468722A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8722A true CN107468722A (zh) 2017-12-15

Family

ID=6059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2870.4A Withdrawn CN107468722A (zh) 2017-07-28 2017-07-28 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872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8299A (zh) * 2021-12-20 2022-02-11 浙江卡莱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伤口创面护理用的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985A (zh) * 2012-12-26 2013-03-20 东华大学 一种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7483A (zh) * 2014-05-13 2014-09-10 于婷 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US9314531B2 (en) * 2011-03-08 2016-04-19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Wound healing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iocompatible cellulose hydrogel membran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14531B2 (en) * 2011-03-08 2016-04-19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Wound healing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biocompatible cellulose hydrogel membran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CN102973985A (zh) * 2012-12-26 2013-03-20 东华大学 一种具备疏密结构的多孔细菌纤维素皮肤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27483A (zh) * 2014-05-13 2014-09-10 于婷 治疗烧伤、烫伤的中药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四新等: "《细菌纤维素》", 30 June 2007,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周德生等: "《大剂量中药临床应用》", 30 September 2016,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周毓等: "细菌纤维素研究进展", 《广州化工》 *
范望喜等: "《有机化学》", 30 June 2015,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8299A (zh) * 2021-12-20 2022-02-11 浙江卡莱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伤口创面护理用的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3178A (zh) 一种中药驱虫试剂及其应用
CN108721320A (zh) 小分子透明质酸片段的应用
CN110604810A (zh) 一种妇科用水解胶原蛋白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9071A (zh) 一种中药驱虫辅助剂及其应用
CN104451927B (zh) 一种中药驱虫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03611026B (zh) 一种缓解阴道松弛的组合物和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JP2009269904A (ja) 外傷、褥瘡の治療用漢方薬組成物及びその製剤の製造方法
CN104966459A (zh) 一种地理教学观摩演示用番红花抗菌地球仪装置
CN107468722A (zh) 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5034B (zh) 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491568A (zh) 一种治疗皮肤外伤及感染的海洋生物喷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2417B (zh) 一种感冒退热搽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2449A (zh) 一种中药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7952A (zh) 具有保健驱蚊功能的长叶冻绿地毯
CN110314219A (zh) 一种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喷剂
CN104083406A (zh) 一种复方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57566A (zh) 一种消炎杀菌的妇科凝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425B (zh) 一种用于治疗动物破伤风的药物制剂
CN105477038A (zh) 中药临床消毒液
CN104430591A (zh) 灭菌液
CN105362516A (zh) 一种治疗粉刺性乳痈的酊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96601A (zh) 一种具有杀菌止痒功效的中药湿巾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7951B (zh) 一种具有驱赶蚊虫功能的竹叶椒地毯
CN105169128A (zh) 一种治疗细菌感染性褥疮的中药喷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3770B (zh) 一种治疗深度褥疮合并骨感染的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