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95034B - 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95034B
CN104695034B CN201510019264.6A CN201510019264A CN104695034B CN 104695034 B CN104695034 B CN 104695034B CN 201510019264 A CN201510019264 A CN 201510019264A CN 104695034 B CN104695034 B CN 1046950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chinese medicine
mosquito
herb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92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95034A (zh
Inventor
宋继文
胡龙祥
刘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bida Harmful Biological Contr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es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est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est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92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950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695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5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95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950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包括:苦楝10~20份,薄荷10~20份,七里香10~20份,苦参10~20份,千里光10~20份,川芎10~20份,菖蒲10~20份,艾叶10~20份,藿香10~20份,陈皮10~20份,乳香10~20份,丁香10~20份,防风10~20份,桂枝10~20份,肉豆蔻10~20份,小茴香10~20份,紫草10~20份,百部10~20份,吴茱萸10~20份,青黛10~20份,两面针10~20份本发明采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成份,自然温和,可以阻止蚊虫叮咬、也能迅速缓解蚊虫叮咬后的不适,产品纯正温和,无刺激,给肌肤以更安全的呵护。让人远离夏季蚊虫侵扰。本发明天然温和,安全,不油腻,贴身舒适。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材料,特别涉及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蚊虫吸食人血、传播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长期以来,人们使用多种方法控制蚊虫,各类化学杀虫剂对蚊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且持效时间长,在某些地区的蚊媒病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有机合成杀虫剂在高效杀虫的同时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实践证明,随着化学杀虫剂大量长期的使用,蚊虫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且扩散迅速、污染环境并影响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寻求对环境安全、易于降解、具有选择毒性的杀虫剂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从天然产物,特别是从植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替代化学杀虫剂,目前已发现有些植物体的次生代物质在蚊虫防治中具有明显效果,并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的特点。从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精油就是植物体内的一类次生性代谢物质,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和芳香烃衍生物。已知许多植物精油对蚊虫具有一定的毒杀和驱避效果,驱避机理是蚊虫选择避开含有植物精油的信号源或是被植物精油所排斥而减少对人类的侵袭,使人们免遭蚊虫骚扰,减少虫媒疾病的传播。由于植物精油的气味芳香,将其用于蚊虫防治或从中寻找人工合成的天然模板均有广阔前景。因此,植物精油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开发潜力。
在虫咬皮炎中蚊虫叮咬引起的皮炎是最常见的。蚊虫通过其口器刺伤皮肤,其唾液或毒液侵入皮肤,由于蚊虫的唾液或毒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在进入人体皮肤后可与抗体产生变应性反应而引起炎症。严重时个别患儿局部产生大疱、出血性坏死等严重反应,是夏季皮肤科常见病症。
无论是电蚊香片或液体电蚊香,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合物电蚊香的驱蚊原理是将除虫菊等吸入蚊香片中,加热后而蒸发,如果滴上数滴风油精效果更好。液体电蚊香是利用毛吸管原理,持续加热释放杀虫剂物质,使用最为方便。按每天使用八小时计算,一瓶蚊香液可连续使用30天,免除了每天更换电蚊香片的麻烦。如在密闭房间内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炎炎夏日,人们不仅要经受闷热潮湿的天气的考验,还要受到蚊虫的骚 扰,尤其是野外作业和旅游,人们防蚊驱蚊的主要手段往往是采用各种化学药剂灭蚊驱蚊。针对蚊虫叮咬,常见的清凉油、风油精一类的有酒精成分,所以皮肤敏感的人还是尽量少用,至于激素类的药物,止痒效果会非常明显,但是宝宝需要慎用。蚊虫叮咬会起包,这主要是皮肤对虫子的唾液有过敏反应,有些被蚊虫叮咬后一个多月红包都退不下去,这种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蚊虫叮咬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虫咬皮炎中蚊虫叮咬引起的皮炎是最常见的。蚊虫通过其口器刺伤皮肤,其唾液或毒液侵入皮肤,由于蚊虫的唾液或毒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在进入人体皮肤后可与抗体产生变应性反应而引起炎症。严重时个别患儿局部产生大疱、出血性坏死等严重反应,是夏季皮肤科常见病症。
蚊虫叮咬是夏季睡眠的最大杀手,尤其是对婴幼儿来说,由于其肌肤娇嫩,很容易被蚊虫叮咬后红肿,从而引起皮肤感染。夏天人们用花露水来驱蚊止痒、杀菌除臭,但如果使用不当不但会危害身体健康,严重的还会致命。其中主要有很多使用误区。一、过量使用为了避免蚊虫叮咬,经常倒很多花露水涂抹在全身各个部位。但这样做,有的人会出现身体发痒、冒冷汗的症状,所以抹花露水要适量,避免身体出现不良反应。二、患皮炎后使用花露水含有一种叫“伊默宁”的成分,它可使蚊虫丧失对人叮咬的意识。如果在患皮炎后涂抹花露水,不但不能治疗皮炎,“伊默宁”成分还可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加重皮炎症状。患皮炎的患者可在电蚊香片上滴4-5滴花露水,既能驱蚊又可避免皮肤过敏。三、涂花露水后立即进厨房“点火”做饭很多人都忽略了花露水使用后的注意事项:请避开火源使用和储藏。这是因为花露水中含有75%的酒精和5%的香精成分,一旦靠近火源就会点燃。所以抹完花露水后不要立即使用火或靠近火源,比如:点蚊香、点烟、使用有明火的灶具等。四、花露水应适量涂抹在蚊虫常叮咬的胳膊和腿部;皮肤敏感的人,可以将花露水滴在电蚊香片上,或是将清凉油打开盖子放在床边,这样既能驱蚊又可避免皮肤过敏;给孩子使用花露水时,要将其稀释4-5倍,以免刺激孩子娇嫩的皮肤。
现在,环境污染的加重,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大自然中的微生物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一些对人体有害的昆虫,以贴身服饰上的汗水、血液、脂肪质、皮屑等为营养,在体温和湿润的环境中,繁殖迅速,产生出不良化合物,挥发出难闻的气味,对人体有害,诱发疾病。这些因素使得人们对于纺织品功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其能同时具备多种功能,如在满足驱虫的同时也可以生发负离子以改善周围空气质量。
植物纤维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纤维,它的生物结构是由无数细胞组成,其中细胞壁物质里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因此,植物纤维具有明显的生物特性,它经常受到生物和微生物的损害。尤其是以植物纤维(包括木材、竹材等天然木质纤维和棉、麻、农作物秸秆等非木质纤维及部分二次纤 维)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的植物纤维材料,在应用于缓冲包装、建筑、保温和隔音等领域时,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
近年来,粘胶纤维的市场需求量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棉花、粘胶短纤、涤纶短纤是国内三大主要棉纺原料,特别是棉花与粘胶短纤,由于同属纤维素纤维,在物理性能和服用性能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两者有着相互替代性,故粘胶纤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粘胶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吸湿透气性好,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可回收利用性,具有很多化学纤维没有的特点,可以通过改变纺丝液组分和生产工艺,对普通粘胶纤维进行改性,增加其功能性,如抗菌性、生发负离子性、驱虫性等。
要获得具有驱虫功能的粘胶纤维,就需要在粘胶纺丝液中添加驱虫剂,两者共混纺丝成为多功能粘胶纤维。为使功能组合物共存并发挥作用,组合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必须满足共存不影响其功能,在水中、碱和酸中溶解度极低,对强酸、碱、氧化剂化学性和热性能稳定,对纺丝过程、纤维性能无不良影响,具有可纺性,介质能从纤维内部转移到纤维的表面,在毒性和生态方面的性能可接受。必须防止纤维有价值的性质受到过多的影响,应在互相矛盾的效应中求得综合平衡,使纤维材料获得更高的使用价值和更广泛的用途。
本发明从众多的驱虫剂中选择了天然中药植物提取物作为多功能粘胶纤维的功能组合物以研制多功能粘胶纤维。
中国地大物博,盛产各种天然中草药。中草药是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中药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提炼、萃取等多种现代工艺,将中草药精华用之于驱蚊产品系列,特研发了本草型优质驱灭蚊产品,采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成份,自然温和,可以迅速缓解蚊虫叮咬后的不适,产品纯正温和,无刺激,给肌肤更安全的呵护。蚊虫叮咬给肌肤带来的皮肤不适,令人肌肤清凉舒爽,远离夏季蚊虫侵扰。天然温和,安全,不油腻。本发明可以迅速缓解蚊虫叮咬给人带来的皮肤不适,令人肌肤清凉舒爽,远离夏季蚊虫侵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本发明采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成份,自然温和,可以阻止蚊虫叮咬、也能迅速缓解蚊虫叮咬后的不适,产品纯正温和,无刺激,给人的肌肤更安全的呵护。让人远离夏季蚊虫侵扰。本发明天然温和,安全,不油腻,舒适。
为解决这些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其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荆芥10~20份,薄荷10~20份,七里香10~20份,苦参10~20份,罗勒10~20份,川芎10~20份,菖蒲10~20份,艾叶10~20份,藿香10~20份,花椒10~20份,丁香10~20份,防风10~20份,桂枝10~20份,小茴香10~20份,紫草10~20份,百部10~20份,吴茱萸10~20份,青黛10~20份,两面针10~20份。
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其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可以为:荆芥10~15份,薄荷10~15份,七里香10~15份,苦参10~15份,罗勒10~15份,川芎10~15份,菖蒲10~15份,艾叶10~15份,藿香10~15份,花椒10~15份,丁香10~20份,防风10~20份,桂枝10~20份,小茴香10~20份,紫草10~20份,百部10~20份,吴茱萸10~20份,青黛10~20份,两面针10~20份。
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其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还可以为:荆芥10~20份,薄荷10~20份,七里香10~20份,苦参10~20份,罗勒10~20份,川芎10~20份,菖蒲10~20份,艾叶10~20份,藿香10~20份,花椒10~20份,丁香10~15份,防风10~15份,桂枝10~15份,小茴香10~15份,紫草10~15份,百部10~15份,吴茱萸10~15份,青黛10~15份,两面针10~15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所有原料药用蒸馏法汽化成结晶,粉碎过细筛待用,作为组分1;
b.将蒸馏后的残渣用乙醇热提取2次,合并浓缩提取液,作为组分2;
e.将组分1与组分2混合后调匀,杀菌装罐待用。
所述步骤a中,可以先将所有原料药用水蒸气法蒸馏,得到结晶物,然后粉碎,过120-150目筛,作为组分1备用。
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蒸馏法提取过的原料药的残渣,加入占其质量5-10倍量的乙醇浸泡4-6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05的滤液。
所述步骤b中,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提取的滤液浓缩,将其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32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0.1g生药量,成为组分2。
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粉碎的粉末结晶混合进组分2的滤液中,经紫外线杀菌消毒后待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薄荷内衣面料,所述内衣面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薄荷纤维和前述任一项的中药驱虫组合物。
所述内衣面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a.薄荷纤维的提纯步骤;
b.纤维素的活化步骤;
c.纤维素在铜氨溶液的溶解步骤;
d.纺丝的步骤。
所述d.纺丝的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纺丝原液的配制、过滤、脱泡、纤维再生、酸洗、水洗、热牵伸。
本发明采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成份,自然温和,可以阻止蚊虫叮咬、也能迅速缓解蚊虫叮咬后的不适,产品纯正温和,无刺激,给人的肌肤更安全的呵护。让人远离夏季蚊虫侵扰。本发明天然温和,安全,不油腻,贴身舒适。
本发明采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成份,自然温和,可以阻止蚊虫叮咬、也能迅速缓解蚊虫叮咬后的不适,产品纯正温和,无刺激,给成人的肌肤以及大人更安全的呵护。让人远离夏季蚊虫侵扰。本发明天然温和,安全,不油腻,贴身舒适。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内衣面料。虽然国内有很多关于驱虫整理以及驱虫纺织材料的研究,大都存在明显的缺陷,驱蚋蝇持久性较差。本发明以薄荷植物与天然驱蚋蝇剂为原料,利用铜氨溶液湿法纺丝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这种生产方法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生产方法,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在国内外驱虫纤维材料开发尚属首例。通过对所制备的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驱虫效果、纤维的结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纺织印染可加工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制备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最优工艺方案,能够开发出具有持久高效的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本发明制备的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是进行各类驱虫织物的开发的基础。利用该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开发的驱虫纺织品,可以代替通过后整理开发的驱虫纺织品,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驱虫型纺织品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驱虫纤维材料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备的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是进行各类驱虫织物开发的基础,由于驱虫纤维材料本身就具备人们所需的驱虫功能,利用该材料可直接开发驱虫纺织品,可代替通过后整理开发驱虫纺织品,同时,增强了驱虫功能的有效性和持久性,大大降低成本与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驱虫纺织品的实际应用价值。
(2)采用天然的驱虫中药组合物,对环境毒害少且无副作用,制备的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纤维,可自然降解,符合绿色环保这个时代主题,是一种有前景的纤维素纤维材料。
(3)该技术也为开发其他特殊功能性纺织品指明方向,如可利用柿叶具有抗氧化、止血、降血脂等药理特性,以柿叶为原料,采用本项目的生产技术,制备具有止血功能的医用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有效保护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薄荷纤维特色:《本草纲目》第十四卷:“薄荷,茎叶气味辛、温、无毒、主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发汗、大解劳乏。”常见薄荷制品有胡椒薄荷茶、薄荷脑软膏、薄荷糖等。
薄荷纤维草本植物概念,手感爽滑、优良的可纺性能、产品适用性广。
薄荷纤维功能:薄荷纤维的天然无害抗菌功效,洗涤50次以后,依然高于国家抗菌标准。且具备薄荷纤维的天然凉感。
本发明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取自天然,溶于天然,并且在纺丝阶段已经注入,持久性强,并且成本较低,工艺相对简单,适合普通群众消费。
本发明“薄荷纤维”原料萃取天然薄荷,对于业内抗菌面料工艺复杂污染严重的情况起到了全新的首创贡献,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有了很大的贡献。
再生纤维素纤维传统的生产方法主要有黄原酸盐法与铜氨溶液法两种。黄原酸盐是最早被用作溶解纤维素的一种溶剂,利用该溶剂主要用于粘胶纤维或Cellophane(赛珞玢)纤维的生产,现阶段大多数纤维素产品大都是利用该工艺生产。黄原酸盐法溶解纤维素是一个包含化学反应的复杂过程,其溶解机理是首先将纤维素用强碱处理生成碱纤维素,再与二硫化碳反应得到纤维素磺酸钠,然后溶解于氢氧化钠中,在纺丝溶液挤出的同时,中间化合物重新转化为纤维素,可制得粘胶纤维。利用该纤维素溶剂开发纤维的主要缺陷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会放出CS2和H2S等有毒气体,对空气和水造成污染,这是长期以来阻碍该纤维素溶解发展的最大障碍。利用铜氨溶液来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另外一种传统的生产方法,除铜氨溶液外,铜乙二胺溶液也可以用于溶解纤维素,与铜氨溶液溶解原理一致。溶液中的铜氨络合离子能与纤维素形成纤维素衍生物,进而使纤维素溶解,其溶液的溶解性与铜氨络合离子的浓度、纤维素浆泊的聚合度以及溶解温度有关。
新型的纤维素生产技术主要有: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又称CC)法、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法和离子液体等生产技术。
a.纤维素氨基甲酸酯(CC)法:该纺丝生产技术是以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的合成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纤维素生产新技术。具体工艺流程是先用饱和尿素水溶液对纤维素预处理,接着在高温下发生反应转化为氨基甲酸盐,最后溶解在NaOH溶液中,形成纺丝原液。
b.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法:利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溶解纤维素,进行纤维素的生产,NMMO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有机溶剂,用该溶液纺丝成功开发了Lyocell纤维。在1939年Graenacher等人发现NMMO能很好地溶解纤维素,得到成纤、成膜性能良好的纤维素溶液。NMMO是一种脂肪族环状叔胺氧化物,制备路线是首先二甘醇与氨反应生成吗啉,再经甲基化和H2O2氧化得到NMMO.NMMO溶解纤维素的溶解机理是纤维素内部的氢键由溶剂分子与纤维素分子间的氢键取代而发生溶解。NMMO中含有N-O键的强极性,氧原子能与纤维素内部的羟基形成氢键。 NMMO首先与非结晶区的纤维发生作用,然后逐步进入纤维素的结晶区,进而破坏了纤维素的超分子结构,最终使得纤维素得到充分的溶解。利用该纤维素溶解成功开发Lyocell纤维它具有强度高和优良的尺寸稳定性,是21世纪的绿色纤维。然而该纤维素溶剂价格较高、反应副产物多、溶解条件难以控制以及回收困难等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使得该纤维素溶解达到更广泛的利用。
c.离子液体法:是指在温度低于100℃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液体。它与其他的有纤维素不同,在离子液体里没有电中性的分子,全部是负离子和正离子。
离子液体不仅仅能够溶解纤维素,同时也能溶解大多数无机物、有机物和高分子材料。离子液体也可以作为某些反应的催化剂。由于离子液体不会形成蒸汽,故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气体,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被称为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总体来看离子液体无恶臭、无污染、难燃、易分离、而且容易回收可反复多次循环使用等优点,使它成为传统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理想替代品。最早的离子液体硝基乙胺(EtNNO3)由Walden于1914年合成;接着在1948年,Hurley等了含有N-乙基吡啶正离子的流体。
现阶段,对驱虫纤维的研究还很少,对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在国内外尚属首例。本发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薄荷纤维素及其它原料的前处理,包括纤维素提纯与活化;
(2)薄荷纤维在铜氨溶液中的溶解性、纤维素铜氨溶液流变性能;
(3)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凝固浴对初生驱虫纤维结构与拉伸性能的影响、纤维拉伸性能的提升等;
(4)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结构与物理机械性能、驱虫性能。
本发明以薄荷纤维与纤维素浆粕为原料,利用铜氨溶液法,采用湿法纺丝制备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研发的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开发驱虫纺织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纤维素的提纯就是使得纤维素与蜡质、果胶以及木质素分离,得到纤维素纯度较高的产品。纤维素的提纯主要有化学法与生物法两大类。生物法主要是利用相应的酶来去除杂质进行纤维素的提纯,化学法是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纤维素提纯手段。
薄荷纤维除了富含纤维素外,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蜡质等成分也占相当比例。薄荷纤维中半纤维素含量较大,含量大约在22%左右,其含量较高,薄荷纤维的蜡质平均含量8.72%,大于常见的天然纤维素纤维如亚麻、棉和木棉等,要进行薄荷纤维的开发,蜡质的去除尤为重要,薄荷纤维的果胶含量约为1.23%,与棉纤维的果胶含量基本相当。鉴于薄荷纤维的纤维素纯度较低,在使用前有必要进行纤维素提纯。
1、薄荷纤维素的提纯:
(1)原料的前处理:
将采集好的薄荷全草在真空烘箱中烘干,利用高速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薄荷纤维素粉末。
(2)果胶与蜡质的去除:
将前述薄荷纤维粉末水洗几次,进行抽滤,在抽滤的过程中不停的用乙醇与苯的混合物多次洗涤,然后在12%的草酸铵中浸泡4-5小时,3次水洗抽滤后再次烘干,便得到了去除掉蜡质与果胶的产物。
(3)其他附属物的去除:
将已去除蜡质与果胶的产物分别利用5%的稀硫酸与10%的碳酸氢钠循环浸泡、清洗3次,每次2-3小时,除掉木质素与半纤维素,然后再进行抽滤水洗,将试样烘干,便得到了纯纤维素产物。
2、纤维素的活化
纤维素的活化是制备驱虫纤维的关键环节之一,活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纺丝原液的品质,进而影响纤维产品的质量。纤维活化可分为物理方法活化与化学方法活化。物理方法活化主要有蒸汽闪爆技术、高能电子辐射、以及微波和超声波处理等技术手段,物理方法活化可以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了化学药品的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工艺流程也短,现阶段大多采用物理活化方法。化学活化纤维素的试剂主要有:氢氧化钠、液氨、丙酮以及各种不同类型混合溶剂组成的体系。
本发明提供了2种不同的活化方法:
(1)碱活化:称取提纯后的薄荷纤维50Kg,置于盛有11%-14%氢氧化钠的容器中处理6-8小时,然后过滤、水洗,直到水洗液接近PH值中性为止,取出清洗后的纤维,用真空烘箱烘干至恒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2)酸活化:称取提纯后的薄荷纤维50Kg,置于盛有10%-13%稀硫酸的容器中处理6-8小时,然后过滤、水洗,直到水洗液接近PH值中性为止,取出清洗后的纤维,用真空烘箱烘干至恒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3、纤维素在铜氨溶液的溶解
本发明采用铜氨溶液作为纤维素溶剂,进行驱虫纤维的生产。利用铜氨溶液溶解纤维制备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纤维轻柔滑顺,与真丝性能相近,吸湿性强、透气性好,强度高,悬垂性好,由于使用湿法纺丝,纤维横截面呈近似圆形,无皮芯结构,具有天然纤维所具有的一切优点,燃烧后不会产生有毒气体,环保性能良好。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所得Cu(OH)2沉淀抽滤、水洗几次,以排除Na+与8O4 2-的影响,然后缓慢的加入浓氨水使氢氧化铜沉淀刚好消失,得到了深蓝色的铜氨溶液。所用的浓氨水浓度为25-28%之间,密度约为0.91g/ml,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3.3mol·L-1。在100L的氨水中溶解Cu(OH)2的质量略大于1Kg。将活化后的薄荷纤维和棉花纤维素的混合物(其中薄荷纤维和棉花纤维的质量比为1∶10~1∶5),在40-46℃溶解在前述制备溶解在铜氨溶液中,形成5~10%的纤维素原液。之后,在其中添加2%-10% 的本发明中药驱虫组合物。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从天然产物,特别是从植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替代化学杀虫剂,目前已发现有些植物体的次生代物质在蚊虫防治中具有明显效果,并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的特点。从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精油就是植物体内的一类次生性代谢物质,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和芳香烃衍生物。已知许多植物精油对蚊虫具有一定的毒杀和驱避效果,驱避机理是蚊虫选择避开含有植物精油的信号源或是被植物精油所排斥而减少对人类的侵袭,使人们免遭蚊虫骚扰,减少虫媒疾病的传播。由于植物精油的气味芳香,将其用于蚊虫防治或从中寻找人工合成的天然模板均有广阔前景。因此,植物精油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开发潜力。
中国地大物博,盛产各种天然中草药。中草药是传统文化精髓。将传统中药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提炼、萃取等多种现代工艺,将中草药精华用之于驱蚊产品系列,特研发了本草型优质驱灭蚊产品,采用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成份,自然温和,可以迅速缓解蚊虫叮咬后的不适,产品纯正温和,无刺激,给人的肌肤更安全的呵护。由于发明具有独特的释放功能,除能驱避蚊虫外,还具有排除异味、抗菌保健等优点,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以白纹伊蚊及库蚊对本发明的驱蚊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本发明对供试蚊虫具有一定的驱避功效,其汁液能够有效防止蚊虫叮咬,而且在密闭条件下对多种蚊虫还有较强的熏杀作用。
丁香:入肝、肾二经。功能主治化积,消翳。治疝瘕,症癖,目翳,胬肉,龋齿。疗目痛,决痈疖,女子带下,溺不利,除疝瘕。《日用本草》:“去面上雀子斑、酒刺。”
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处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光朋温室采摘的薄荷又是春节餐桌上的鲜菜。清爽可口。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薄荷具有医用和食用双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为茎和叶,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每100克干薄荷中,含水分9.6克、蛋白质6.8克和纤维31.1克,能提供870.7千焦的热量。
苦参,中药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其苦,寒。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之功。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菖蒲:苦、辛,温。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菖蒲其花、茎香味浓郁,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味辛、苦,性温,无毒;归脾、肝、肾经;芳香温散,可升可降.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泄泻久痢,带下,湿疹,疥癣,痈肿,痔疮。灸治百病。
防风中药名。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防风的根可生用。味辛、甘,性微温。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本草纲目》:“三十六般风,去上焦风邪,头目滞气,经络留湿,一身骨节痛。除风去湿仙药。”《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邪。”
桂枝其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温里药,具有补元阳、通血脉、暖脾胃之功效,常与补肝肾药、补气血药配伍,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与其它温里药配伍治疗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显的镇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现有的各种驱风油类药物如清凉油、风湿油等皆含有桂油成分。
小茴香归肝、肾、脾、胃经。功效小茴香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盐小茴香有暖肾散寒止痛的功效。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医学发明》天台乌药散:常于乌药、青皮、高良姜等配伍用治寒疝腹痛。《本草汇言》:与高良姜、香附、乌药等同用可治胃寒气滞之脘腹胀痛。
百部性味甘、苦,微温。归肺经。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部骚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七里香学名Murraya paniculata;芸香科Rutaceae,治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科学的民间药草》:用于神经衰弱,精神不安。《山东中药》:治妇女经闭,月经困难。《四川中药志》:治脑神经及心、胃衰弱,慢性神经失常及尿崩。
苦楝该种是材用植物,亦是药用植物,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润滑油和肥皂等。
川芎是一种中药植物,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
藿香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呕吐、泄泻、暑湿、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等症。《纲目》:乳香香窜,入心经,活血定痛,故为痈疽疮疡、心腹痛要药。《素问》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是矣。产科诸方多用之,亦取其活血之功尔。……杨清叟云:凡人筋不伸者,敷药宜加乳香,其性能伸筋。《本草经疏》:风水毒肿、邪干心脾、恶气内侵、亦由二经虚而邪易犯。瘾疹痒毒、总因心脾为风湿热邪所干致之。脾主肌肉、而痛痒疮疡皆属心火,此药正入二经,辛香能散一切留结,则诸证自瘳矣。《日华子》云,煎膏止痛长肉;陈藏器云,治妇人血气;疗诸疮,令内消。则今人用以治内伤诸痛,及肿毒内服外敷之药,有自来矣。
荆芥(Nepeta cataria L.),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罗勒拉丁学名Ocimum basilicum,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于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脘痛、泄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皮肤湿疮、瘾疹痛痒等症的治疗。全草入药,有治疗头痛,偏头痛,耳痛,鼻窦炎,支气管炎,祛痰,伤风感冒,气喘,打嗝,胀气,胃痛,胃痉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肠炎腹泻、尿酸过多,肌肉酸痛,皮肤松软,胸痛、跌打损伤、瘀肿、风湿性关节炎、小儿发热、肾脏炎、蛇咬伤,煎水洗湿疹及皮炎面疱,粉刺,羊癫疯,月经不顺,乳汁分泌少,乳房充血发炎,激励情绪,减轻压力,减轻忧郁不安,催情,补身,抗菌,虫咬伤。有消暑、解毒、去痛健胃、益力添精、通力血脉等功效。茎叶为产科用药,可使分娩前血行良好;种子名光明子,主治目翳,并试用于避孕。
花椒:中医认为,花椒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积食、停饮、呃逆、呕吐、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脘腹冷痛、泄泻、痢疾、蛔虫、阴痒等病症。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鱼腥毒。治积食停饮,心腹冷痛,呕吐,噫呃,咳嗽气逆,风寒湿痹,泄泻,痢疾,疝痛,齿痛,蛔虫病,蛲虫病,阴痒,疮疥。《本经》: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明目。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
吴茱萸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 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青黛,中药名。为爵应酬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作用,性味成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功效。其主要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疮,小儿惊痫,疮肿,丹毒,蛇虫咬伤等。
两面针,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Zanthorμlum nitidum(Roxb.)DC.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平。归肝、胃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用于跌扑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痹痛,毒蛇咬伤;外治烧烫伤。
具体实施例1
将荆芥1000g,薄荷1000g,七里香1000g,苦参1000g,罗勒1000g,川芎1000g,菖蒲1000g,艾叶1000g,藿香1000g,花椒1000g,丁香1000g,防风1000g,桂枝1000g,小茴香1000g,紫草1000g,百部1000g,吴茱萸1000g,青黛1000g,两面针1000g,用蒸馏法汽化成结晶,粉碎后过筛,过120-150的细筛,待用,作为组分1;将汽化后的原料药残渣加水浸泡,加热煮沸3次,每次1-2小时,过滤,滤液备用;将合并后3次的滤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60℃-70℃的浸膏;成为组分2,混合组分1和组分2,加用紫外线灭菌待用。
具体实施例2
将荆芥1200g,薄荷1200g,七里香1100g,苦参1100g,罗勒1200g,川芎1200g,菖蒲1100g,艾叶1100g,藿香1200g,花椒1100g,丁香1200g,防风1200g,桂枝1200g,小茴香1100g,紫草1200g,百部1200g,吴茱萸1200g,青黛1200g,两面针1200g,用蒸馏法汽化成结晶,粉碎后过筛,过120-150的细筛,待用,作为组分1;将蒸馏法提取过的原料药的残渣,加入占其质量5-10倍量的乙醇浸泡4-6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05的滤液。滤液浓缩,将其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32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0.1g生药量,成为组分2。将组分1和组分2的合并,加用紫外线灭菌待用。
具体实施例3
将荆芥1400g,薄荷1200g,七里香1300g,苦参1400g,罗勒1400g,川芎1200g,菖蒲1100g,艾叶1300g,藿香1200g,花椒1300g,丁香1200g,防风1200g,桂枝1200g,小茴香1400g,紫草1400g,百部1200g,吴茱萸1300g,青黛1300g,两面针1200g,用蒸馏法汽化成结晶,粉碎后过筛,过120-150 的细筛,待用,作为组分1,将汽化提取过的原料药的药渣加水浸泡1小时;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量7倍量的水,煎煮1~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将过滤的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0.1g生药量,作为组分2,将组分1和组分2的合并,加用紫外线灭菌待用。
药理学毒性试验
试验例1:本发明急性皮肤刺激试验报告
1、实验目的:检测本试剂对实验动物皮肤的刺激/腐蚀作用和强度
2、材料和方法:
2.1.受试物:名称:本发明试剂(实施例方法制得)
2.2.实验动物:壹级大耳白种家兔,10只,雌性,体重2.1-2.3kg;由青岛大学医学院生物系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3.试验方法:
选用皮肤完好的健康家兔10只,于试验前24小时将其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剪掉,去毛面积左、右各约4cm×4cm。试验时取受试物0.2ml涂于2.5cm×2.5cm的二层纱布上,敷贴于一侧去毛皮肤表面,油纸覆盖,胶布固定。另一侧皮肤作为空白对照。封闭4小时后,去除覆盖物,并用温水清洗去残留受试物,于去除受试物后的1、24和48小时观察涂抹部位皮肤反应,并评分。
3、实验结果:实验动物皮肤未出现任何红斑,红肿,发炎现象。
4、小结:根据《消毒技术规范》(1999)中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判定,本发明试剂对动物皮肤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
实施例2:阴道粘膜刺激试验结果
1.试验方法:
实验动物检疫3天后,选用18只上述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赋形剂对照、本发明试剂组(按应用液5倍浓度)。分别用适当大小的灭菌棉条浸以灭菌生理盐水和受试物置于赋形剂对照组和受试物组动物阴道内,与阴道粘膜接触6小时,24小时后处死动物。取出局部阴道组织,观察病变情况。
2、试验结果:阴道粘膜刺激试验结果
实施例3:皮肤过敏试验结果
用本发明试剂,进行诱导和激发接触试验,在24小时和48小时后观察试验小鼠,均不见皮肤有红斑及水肿等现象,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结果表明,该膏剂对皮肤反应强度近于零,即无皮肤变态反应。
实施例4:长期毒性实验资料
1、实验方法
将豚鼠随机份成4组,每组15只。在豚鼠背部脊柱两侧将脱毛剂均匀涂上,使其脱毛范围约40平方厘米。洗净脱毛剂,观察24小时后每组豚鼠分别涂本发明试剂0.2、0.4和0.8ml,分别含生药92、184和368mg,另一组涂溶媒0.8ml每日二次,连续30天,观察豚鼠的一般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及病理学检查。
2、结果
上述三组用药豚鼠躯干去毛区,未见局部皮肤有水肿、充血、红斑、出血点及溃疡。用药组与对照组动物毛发色泽、摄食、四肢活动等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血液生化检查,用药组与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围。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各组心、肝、肾及局部皮肤均未见明显病变。提示,本发明中药试剂长期用药对局部皮肤及全身重要脏器均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试剂实验安全。该试剂对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150,淋球菌为1∶150,白色念珠菌为1∶300,对1∶20稀释度时的杀灭时间为5分钟,1∶50时为10分钟,1∶100时为20分钟,1∶200时为40分钟,1∶400时为8小时。
药效学试验
受试药物:本发明试剂,可加水制成浓度不一的试剂。阳性药物为洁尔阴试剂。受试动物:ICR品系小白鼠,SD品系大鼠、豚鼠,雌雄各半或单雄性,由山东大学生物系提供,体重:小鼠18~22g、大白鼠220~300g、豚鼠340~420g。动物饲养条件:实验室空调控温,室温25~28℃,相对湿度45%~75%。
(一)体外抗菌试验
培养基:肉汤培养基、肉汤琼脂培养基、血平板、巧克力平板;菌种:选用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淋球菌、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等菌种;方法:稀释法,将本发明试剂0.1g/mL用肉汤自1∶5至1∶160作倍比稀释,每管含药液0.2ml,第9管为无药对照,每管中加入稀释菌液1滴,37℃孵育18h,肉眼观察结果,含药最低浓度尚呈 明显不混浊管为该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淋球菌在肉汤中生长不良,改用巧克力平板稀释法测最小抑菌浓度。如下表:
菌株 最低抑菌浓度(MIC)(mg/ml)
白色念珠菌 4.25
淋球菌 12.8
丙型链球菌 28
绿脓杆菌 5.15
大肠杆菌 55
卡他球菌 24
金黄色葡萄球菌 6.68
结果表明本发明洗剂均对大肠秆菌、绿脓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卡他球菌、丙型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mg/ml,淋球菌为10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变形杆菌、卡他球菌、丙型链球菌、淋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药理学试验
蚊虫吸食人血、传播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长期以来,人们使用多种方法控制蚊虫,各类化学杀虫剂对蚊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且持效时间长,在某些地区的蚊媒病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有机合成杀虫剂在高效杀虫的同时也遗留了许多问题。实践证明,随着化学杀虫剂大量长期的使用,蚊虫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且扩散迅速、污染环境并影响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寻求对环境安全、易于降解、具有选择毒性的杀虫剂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从天然产物,特别是从植物中寻找生物活性物质替代化学杀虫剂,目前已发现有些植物体的次生代物质在蚊虫防治中具有明显效果,并具有对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的特点。从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精油就是植物体内的一类次生性代谢物质|31,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和芳香烃衍生物。已知许多植物精油对蚊虫具有一定的毒杀和驱避效果,驱避机理是蚊虫选择避开含有植物精油的信号源或是被植物精油所排斥而减少对人类的侵袭,使人们免遭蚊虫骚扰,减少虫媒疾病的传播。由于植物精油的气味芳香,将其用于蚊虫防治或从中寻找人工合成的天然模板均有广阔前景。因此,植物精油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开发潜力。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样品。本发明提取物蒸馏结晶,浸膏均为实验室自制(按实施例2方法制备)。
1.1.2供试蚊虫。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ms),系羽化后4~5d未吸血的雌性成蚊,试验前饥饿处理12h。
1.2方法
1.2.1人体攻击力试验。将暴露面积为5cm×6cm的手背伸入装有≥350只白纹伊蚊的蚊笼内,放置2min,前来栖落刺叮的试虫≥20只为攻击力合格,可用于驱避试验。实验室温度为25~27℃,相对湿度为60%~70%。
1.2.2人体驱避试验。双手带上塑料手套,手背上各暴露5cm X6cm皮肤,其余部分严密遮盖。其中一只手作为空白对照,另一只手背暴露皮肤中央位置均匀涂抹一层驱蚊本发明浸膏,5min后将手伸人攻击力合格的蚊笼中测试,观察2min内有无蚊虫前来栖落刺叮,并记录栖落蚊次。
以后每15min试验1次,每次试验2min并记录蚊虫栖落刺叮次数,试验持续2h。每种驱蚊植物提取物浸膏3次重复试验,根据蚊虫栖落刺叮数计算有效保护率。一般认为,驱避剂的有效保护率大于80%可起到保护作用,具有驱蚊效果;有效保护率小于80%则视为失去保护作用。
有效保护率(%)=(对照蚊虫刺叮数-涂驱蚊植物提取物浸膏后蚊虫刺叮数)/对照蚊虫刺叮数X 100
2结果与分析
2.1西红柿提取物精油浸膏的驱蚊效果由图1可知,本发明有效保护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驱蚊效果减弱,说明浸膏中的有效驱蚊成分在不断挥发。本发明浸膏在前45min内的有效保护率为100%,无蚊子刺叮,有效起到保护作用,具有最好的驱蚊效果;从60min开始出现蚊子刺叮现象,但有效保护率依然达到93.76%;在105min时有效保护率为86.36%,仍具有保护作用,具有驱蚊效果;至120min有效保护率为75.00%,失去保护作用,无驱蚊效果。这说明本发明精油浸膏中的有效驱蚊成分挥发较快,至120min时浸膏中所含的有效驱蚊成分已不能起到驱蚊作用。
本发明试剂驱蚊效果
时间(MIN) 平均上蚊子次数 保护率(%)
10 0 100
20 0 100
40 0 100
60 3 93.76
105 8 86.36
120 10 75
对照 32 0
3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表明,本发明的提取物浸膏均具有良好的驱蚊效果。在前30min内本发明提取物浸膏有效保护率均为100%,但随着试验的继续进行,驱蚊效果逐渐减弱,2h后还可起到有效保护作用,说明本发明浸膏的有效保护时间长,其中的有效驱蚊成分挥发较慢。
这是因为植物的种类、品种和发育阶段不同,植物提取物精油浸膏中有效驱蚊成分也不同,从而导致驱蚊效果的不同。许多植物精油对蚊虫具有一 定的毒杀和驱避效果,驱避机理是蚊虫选择避开含有植物精油的信号源或是被植物精油所排斥而减少对人类的侵袭,使人们免遭蚊虫骚扰,减少虫媒疾病的传播。由于植物精油的气味芳香,将其用于蚊虫防治或从中寻找人工合成的天然模板均有广阔前景。因此,植物精油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开发潜力。
纺丝就是将纺丝原液在一定压力下连续而均匀的从喷丝头或者喷丝板孔中挤出,形成原液细流,然后在空气、水或者其他凝固浴中固化成丝的过程。按照成形高聚物性质的不同,纺丝方法主要分为熔体纺丝法与溶液纺丝法两大类,溶液纺丝法又按照凝固浴的不同分为干法纺丝与湿法纺丝。凡是高聚物的熔点低于其分解温度的,大都采用熔体纺丝法,相反采用溶液纺丝法,由于纤维素热分解温度低于熔融点温度,不能直接进行熔融加工,故本发明采用溶液纺丝法中的湿法纺丝法制备驱虫纤维。
湿法纺丝是将配制好的纺丝原液,经过滤、脱泡等工序后,加入到纺丝釜中,在氮气压力的作用下,纺丝液从喷丝头挤出,形成原液细流,细流直接进入凝固浴,原液中的溶剂与凝固浴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使纤维成形。湿法纺丝过程中凝固条件对初生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
(1)对纤维素在铜氨溶液中溶解过程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纤维素在铜氨溶液中首先发生溶胀,接着纤维素分子链不断发生断裂,最终纤维素完全溶解。
(2)对铜氨溶液的溶解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经活化后的纤维素在铜氨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提高,同时纤维素在铜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Cu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从经济利益来看Cu2+的含量应控制在18-20%之间;温度越低纤维素在铜氨溶液中的溶解度越高,本发明既定温度是0℃。纤维素在铜氨溶液中的溶解较快,大约2h左右就能完全溶解。
(3)对纤维素铜氨溶液的流变性能做了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度逐渐下降,因此在纺丝的过程中应该适当控制纺丝液的温度,纺丝原液的粘度随着纤维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驱虫中药组合物含量越大,纺丝液的粘度越小,在实验中采用的参数是使得纺丝原液尽量保持低温状态,纤维素的含量在7%左右,添加驱虫中药组合物的含量为6%左右。
将配制好的1000Kg铜氨溶液置于容器中,加入10Kg经活化后的薄荷纤维,同时加入活化后的棉纤维素50~100Kg,以调节纤维素铜氨溶液的浓度,温度控制在0℃左右,利用搅拌器搅拌2h后,再加入0.2~0.8Kg乳化剂,2~10Kg本发明驱虫剂,在常温下接着搅拌2h左右,得到纺丝原液。
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乳化剂为平平加,英文商品名:Peregal。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lcohol Ethoxylate。分子式为:RO-(CH2CH2O)n-H R=C16-18n=9-30。具有良好的湿润性能,且具有较好的乳化、分散、洗净等性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匀染剂O又名平平加O,属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外观为乳白色或米黄色软膏状,分子量较高时,呈固体状(可根据要求制成片状固体),易溶 于水、乙醇、乙二醇等,有浊点,1%水溶液PH值为中性。能耐酸、耐碱、耐硬水、耐热、耐重金属盐。对各种染料有强力的匀染性、缓染性、渗透性、扩散性,煮练时具助练性能,可与各类表面活性剂和染料同溶使用。
具体流程是首先纺丝原液要经过滤、脱泡以后,在一定温度、氮气压力下,从30×0.2mm喷丝头挤出,然后进入稀碱凝固浴槽中进行纤维成形,制备初生纤维,再经过酸洗、拉伸、湿热定形、干燥等后处理,得到了力学性能较好的驱虫纤维。
制备驱虫纤维素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纺丝原液的配制、过滤、脱泡、纤维再生、酸洗、水洗、热牵伸。
配制好的纺丝原液中,还存在着很多未溶解的薄荷纤维以及其它杂质,过滤的作用就是除去未溶的纤维素以及其它杂质,若不除去这些杂质,纺丝原液从喷丝孔喷出时不能形成稳定的细流,溶液的可纺性下降,若杂质太多,更会造成喷丝孔的堵塞,即使纤维能够成形,也可能在纤维结构中形成薄弱环节,进而影响纤维的强度;在纺丝原液过滤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气泡,如果在纤维成形之前,不进行脱泡处理,会影响纺丝原液的可纺性,给纺丝带来困难,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纤维断丝,即使能够维持纺丝的进行也会造成纤维力学性能的下降,由于气泡的存在,纺制的纤维在某些部位会造成空腔或不严实,进而影响纤维的整体品质;配制好的纺丝原液通过氮气气流的挤压,纺丝原液由喷丝头挤出形成纺丝细流,细流进入凝固槽与凝固浴发生物质交换,使得纤维素重新析出来,此时,由于铜离子的存在纤维丝条显示淡蓝色,经酸洗可去除铜离子,使得纤维丝条变白,水洗的作用是除去前一个工序酸洗残留的稀硫酸及其它化学物质,若不除去稀硫酸,干燥后容易损伤且会降低成形纤维的强度,同时在热牵伸工序中,会造成部分初生驱虫纤维制品炭化。
要使初生纤维获得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需要进行热牵伸,使得处于混乱状态的纤维素大分子在外界拉力的作用下,沿纤维的轴向形成整齐的排列,经热牵伸后的纤维,纤维素大分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提高。
本发明实验证明,当纤维素含量为6.5%左右时,初生驱虫纤维的强度较高,纤维素含量低于6.5%时,初生纤维的强度随着纤维素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纤维素含量超过6.5%后,初生纤维的强度逐渐变小。可见纺丝原液的浓度对初生纤维的强度影响较大,在纺丝实验中,纤维素含量过低,不仅仅影响到初生纤维的强度,而且造成初生纤维在某个部位产生弱环,纤维素含量较高的纺丝原液,制备的纤维结构均匀且密实,但纤维素含量过高时,给纺丝带来困难,而且纤维素在铜氨溶液中的溶解度也是一定的,可见应采用纺丝原液的浓度为6.5%左右。
随着凝固浴浓度的增加,纤维的强力是先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逐渐减小,凝固浴的最佳浓度在15%附近。凝固浴的浓度过低,析出相同量 的纤维需要更多的凝固浴,凝固浴的大量进入,使得纤维较松散,纤维强度较低,当凝固浴浓度较大时,凝固剂与溶剂交换过快,导致纤维成形过快,使得初生纤维强度下降。本发明实验证明的最佳凝固浴温度是35℃。
纤维驱虫效果测试:
国内外对于驱虫效果测试还没有具体的标准,驱虫效果的测试大都是以农业部起草的三个标准作为借鉴与参考。这三个测试标准分别是:GB13917.1-1992《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喷射剂的室内药效的测定方法》、GB/T 17322.10-1998《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评价驱避剂》和GB13917.3-1992《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小型烟雾剂及烟雾片的室内药效测试方法》。本发明是参考这三个标准,对驱虫纤维的实际驱虫效果进行了测试。
(1)将收集到的蚊子导入到防蚊效果测试箱的A室和B室,使两室中蚊子的数目基本保持一致;取等量的100%的盐水量于培养皿内作为诱饵,分别置于A室和B室的下层;
(2)蚊子在盐的吸引下,过一段时间,当蚊子落于A室和B室的纱网上或者随意分散在两室内时,将无防蚊效果的纤维放于A室抽屉的上层,作为对照,防蚊再生纤维素纤维放入B室抽屉的上层;合上左右的挡板,观察蚊子的活动情况;
(3)几分钟后,打开两室间的挡板,观察蚊子活动方向,待蚊子的着落情况基本稳定时,记录两室内的蚊子总数。
按照公式(1-1)计算出不同驱蚊剂含量防蚊再生纤维素纤维的驱蚊率,对该纤维的防蚊效果进行评价。
将驱虫中药组合物含量分别为3.6%、5.4%、6.8%(编号1#、2#、3#)的驱虫纤维利用驱虫测试装置,测试驱虫效果,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驱虫纤维素的驱虫效果随着驱虫中药组合物含量的增加,驱虫效果越来越好,由本发明实验可知,驱虫中药组合物含量太大,给驱虫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实际生产中,要得到一定的驱虫效果,添加驱虫中药组合物的含量不少于5.4%为宜。
所有上述的首要实施这一知识产权,并没有设定限制其他形式的实施这种新产品和/或新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利用这一重要信息,上述内容修改, 以实现类似的执行情况。但是,所有修改或改造基于本发明新产品属于保留的权利。

Claims (9)

1.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荆芥10~20份,薄荷10~20份,七里香10~20份,苦参10~20份,罗勒10~20份,川芎10~20份,菖蒲10~20份,艾叶10~20份,藿香10~20份,花椒10~20份,丁香10~20份,防风10~20份,桂枝10~20份,小茴香10~20份,紫草10~20份,百部10~20份,吴茱萸10~20份,青黛10~20份,两面针10~20份;
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所有原料药用蒸馏法汽化成结晶,粉碎过细筛待用,作为组分1;
b.将蒸馏后的残渣用乙醇热提取2次,合并浓缩提取液,作为组分2;
c.将组分1与组分2混合后调匀,杀菌装罐待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荆芥10~15份,薄荷10~15份,七里香10~15份,苦参10~15份,罗勒10~15份,川芎10~15份,菖蒲10~15份,艾叶10~15份,藿香10~15份,花椒10~15份,丁香10~20份,防风10~20份,桂枝10~20份,小茴香10~20份,紫草10~20份,百部10~20份,吴茱萸10~20份,青黛10~20份,两面针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荆芥10~20份,薄荷10~20份,七里香10~20份,苦参10~20份,罗勒10~20份,川芎10~20份,菖蒲10~20份,艾叶10~20份,藿香10~20份,花椒10~20份,丁香10~15份,防风10~15份,桂枝10~15份,小茴香10~15份,紫草10~15份,百部10~15份,吴茱萸10~15份,青黛10~15份,两面针10~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先将所有原料药用水蒸气法蒸馏,得到结晶物,然后粉碎,过120-150目筛,作为组分1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蒸馏法提取过的原料药的残渣,加入占其质量5-10倍量的乙醇浸泡4-6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去上清液,合并提取液,100-12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80℃时1.05的滤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驱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将提取的滤液浓缩,将其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80℃时相对密度为1.32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0.1g生药量,成为组分2。
7.一种薄荷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面料的制备原料包括:薄荷纤维和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驱虫组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薄荷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薄荷纤维的提纯步骤;
b.薄荷纤维的纤维素的活化步骤;
c.薄荷纤维的纤维素在铜氨溶液的溶解步骤;
d.纺丝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薄荷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d.纺丝的步骤进一步包括:纺丝原液的配制、过滤、脱泡、纤维再生、酸洗、水洗、热牵伸。
CN201510019264.6A 2015-01-15 2015-01-15 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950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9264.6A CN104695034B (zh) 2015-01-15 2015-01-15 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9264.6A CN104695034B (zh) 2015-01-15 2015-01-15 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5034A CN104695034A (zh) 2015-06-10
CN104695034B true CN104695034B (zh) 2017-02-01

Family

ID=53342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926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95034B (zh) 2015-01-15 2015-01-15 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950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9721A (zh) * 2015-09-29 2016-01-20 屠明鑫 一种可改善睡眠降血脂的保健床垫及其制作方法
CN109221303A (zh) * 2018-10-10 2019-01-18 万滢 一种驱蚊药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1237A (zh) * 2010-09-08 2011-06-15 成进学 纳米磁性负离子远红外功效性衣冠疗法用品
CN102397178A (zh) * 2010-09-14 2012-04-04 邵德刚 一种植物药物驱蚊液
CN103655960B (zh) * 2013-12-05 2016-06-22 山东富山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男士保健粘胶纤维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保健粘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8834B (zh) * 2014-06-25 2016-03-30 惠州市欧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粘胶纤维保健面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95034A (zh) 2015-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3178A (zh) 一种中药驱虫试剂及其应用
CN104585255A (zh) 一种驱蚊杀菌剂
CN104499071A (zh) 一种中药驱虫辅助剂及其应用
CN103689010A (zh) 猪舍消毒用药物
CN104451927B (zh) 一种中药驱虫添加剂及其应用
CN106619380A (zh) 一种祛痘精华液
CN104351563A (zh) 一种用于预防猪恶性水肿的功能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53263A (zh) 一种中药驱蚊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7550B (zh) 新型肥皂泡混合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5034B (zh) 一种中药驱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806758A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制剂
CN105056159A (zh) 一种治疗猪寄生虫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67501A (zh) 一种中草药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836920A (zh) 一种远红外线活氧负离子卫生巾及保健垫
CN103720841A (zh) 一种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21138B (zh) 一种治疗酒糟鼻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3572A (zh) 一种功能性熏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55042A (zh) 一种消炎止痛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54285B1 (ko) 피톤치드가 함침된 위생용 패드
CN104922449A (zh) 一种中药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1567B (zh) 一种具有红外线保健功能的多用途卧室用地毯
CN107468722A (zh) 一种生物质微纤维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66129A (zh) 一种具有远红外线保健功能的文具收纳盒
CN105362522A (zh) 一种专治男性龟头炎的内服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48932A (zh) 一种治疗水貂自咬症的中药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ong Jiwen

Inventor after: Hu Longxiang

Inventor after: Liu Zi

Inventor before: Sun Xi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12

Address after: Longgang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0 Longgang Street East community living area Baolong baoshenghua garden seven building 308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WEIBIDA HARMFUL BIOLOGICAL CONTROL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71 Shandong province Qingdao City Road No. 19 east red room unit 7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ENGBO INSTRU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