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8503A - 具有能够移位的机房的电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能够移位的机房的电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28503A CN107428503A CN201580076200.8A CN201580076200A CN107428503A CN 107428503 A CN107428503 A CN 107428503A CN 201580076200 A CN201580076200 A CN 201580076200A CN 107428503 A CN107428503 A CN 1074285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
- gallery
- fixed
- load
- carry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9771 cogn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66B19/005—Mining-hoist operation installing or exchanging the elevator dri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系统(1),包括:电梯竖井(2),能够行驶地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电梯轿厢(4),用于使电梯轿厢(4)行驶的驱动单元(8),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而且能够沿电梯竖井(2)抬升的机器平台(20),其中,驱动单元(8)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以及至少一个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升降装置(50),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中的每一个包括:承载元件(51)、用于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的线缆升降机(53)、以及用于将承载元件(51)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锚定部(52),承载元件(51)借助于锚定部(52)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并且线缆升降机(53)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线缆升降机(53)能够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驱动单元的电梯系统,这种驱动单元固定在能够沿着电梯竖井移位的机器平台上。
背景技术
电梯系统通常整合到建筑物中。建筑物为此包括延伸穿过建筑物的多个楼层的竖井。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电梯轿厢借助于驱动单元沿基本上竖向的导轨在电梯竖井中行驶。对于很高的建筑物而言,建筑物的下部区域已经配设有功能完善的电梯系统,而建筑物的上部区域处在建造中。在此,使用专门的、所谓一边建造一边使用的电梯系统。这意味着:在建筑物建造期间,电梯设备的机房被从电梯竖井中下部的临时使用位置移位至电梯竖井中下一个上部使用位置。因此,机房构造为能够移位的机器平台。在此情况下,首先重要的是,机器平台在其移位期间在电梯竖井中得到平衡。
能够移位的机器平台也同样可以被用于容纳或运输其他电梯部件。在机器平台上方、在相应的建筑分段的末端,通常存在至少一个收尾天花板。在收尾天花板上方可以继续建造建筑物,而电梯轿厢在机器平台下方就已经处在运行中,也就是能够行驶。
一旦电梯竖井的下一个较高的行驶区域制造完成,所需的电梯部件可以例如像导轨那样,在电梯竖井中在机器平台上方得到安装。当下一个较高的行驶区域就绪时,可以移动机器平台,使得下一个较高的行驶区域或相应的建筑物部分也能够被电梯轿厢所达到。因为建筑物从下方朝上建造,所以机器平台由此一般从下方的临时使用位置移位至上方的必要时临时的使用位置中。
这种能够移位的机器平台一般借助于诸如支柱或垫板的安设装置支撑或锚定在电梯竖井的侧壁上或者竖井壁中的凹部中。
通常,机器平台借助于链条牵引装置能够在电梯竖井中被抬升。这种笨重的链条牵引装置布置在机器平台的上方。因此,不利之处在于,链条牵引装置在机器平台上方的安装需要很高的耗费。此外,直接在机器平台上方自作业平台延续的导轨的安装很困难,因为链条牵引装置的链条大致居中地在水平电梯竖井横截面内部沿电梯竖井布置。此外,在机器平台借助于链条的卷绕尽最大可能向上抬升时,在机器平台与链条牵引装置的安装地点之间需要最小间距。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系统,这种电梯系统实现了电梯系统的部件的简化而且节约占位的安装。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包括了电梯竖井、能够在电梯竖井中行驶地布置的电梯轿厢、用于使电梯轿厢行驶的驱动单元、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中而且能够沿着电梯竖井抬升的机器平台的电梯系统来实现,其中,驱动单元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抬升机器平台的升降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中的每一个包括承载元件、用于沿着承载元件运动的线缆升降机以及用于将承载元件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锚定件,其中,承载元件借助于锚定件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并且线缆升降机以如下方式布置,使得线缆升降机能够沿着承载元件运动。
这种已知的线缆升降机包括两个夹紧装置,其中,夹紧装置中的第一夹紧装置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中或者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夹紧装置中的第二夹紧装置沿承载元件的纵向伸展方向以如下方式能够移位地布置,使得第二夹紧装置距第一夹紧装置的间距能够改变。
第一夹紧装置在电梯竖井中夹紧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因此,第一夹紧装置、也就是升降装置本身固定在承载元件上。由此,机器平台必要时与用于将机器平台支撑在电梯竖井中的支撑装置无关地悬挂或固定在电梯竖井中。
机器平台的抬升能够借助于承载元件沿电梯竖井的运动进而还有固定在承载元件上的机器平台的运动或者借助于机器平台沿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承载元件的运动来实现。为了抬升机器平台,第二夹紧装置能够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承载元件上或者沿着承载元件移位,使得基于第二夹紧元件在承载元件上的固定以及之后第二夹紧装置相对于第一夹紧装置的推移,能够使机器平台在电梯竖井中向上抬升。接下来,第二夹紧装置能够固定在承载元件上。在机器平台借助于第二夹紧装置相对于第一夹紧装置的推移而能够在电梯竖井中被抬升之前,第二夹紧装置可以固定在承载元件上并且接下来第一夹紧装置与承载元件分离。
在这样进行的升降运动之后,第一夹紧装置可以固定在承载元件上并且接下来第二夹紧装置与承载元件分离。此外,另外的升降运动在所介绍的过程之后执行。机器平台按照相应的方式在电梯竖井中同样可以下降。
线缆升降机沿承载元件的所提到的运动可以被认为是线缆升降机相对于承载元件的相对运动。因此,承载元件或线缆升降机可以固定不动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也就是例如:由于升降装置的运行引起的升降运动能够通过承载元件借助于固定不动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的线缆升降机的运动得以实现。对此可替换地,由升降装置的运行引起的升降运动能够通过线缆升降机借助于固定不动地布置在电梯竖井中的承载元件的运动得以实现。
本发明基于如下认知,承载元件尽可能在机器平台上方布置在电梯竖井的在其中继续进行电梯系统的安装的部分。也就是说,机器平台借助于升降装置悬挂在电梯竖井中。包括了线缆升降机和锚定件而且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组成部件可以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因而,升降装置的包括了线缆升降机和锚定件而且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组成部件中的第二组成部件在机器平台上方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因而,线缆升降机可以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并且锚定件可以在机器平台上方固定在电梯竖井中,或者反过来也可以。由此,导轨和其他电梯部件在机器平台上方的安装通过用于抬升机器平台的传统手段变得困难。因此,通过所述手段的设计方案尝试使电梯系统的继续安装变得简化。
“线缆升降机”的名称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不能被以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必须构造为线缆的方式限定地理解。升降装置的这种承载元件可以设计为钢索(也就是各线缆的绞索件),或者线缆(也就是各钢丝的绞索件),或者设计为另一借助于线缆升降机能够运动的承载元件。
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包括用于抬升机器平台的第二升降装置。借助于第二升降装置,可行的是:两个升降装置尽可能自由地安置。也就是说,其中一个还有另一个升降装置的位置能够以如下方式固定安置在水平中,使得:在机器平台上方的作业尽可能不受到至少一个升降装置的妨碍。
通过抬高机器平台,使承载元件的被加载负荷的部分缩短,因为承载元件在一侧固定于其上的机器平台与承载元件在另一侧固定于其上的电梯系统的部件之间的间距被缩短。因此,在抬升机器平台期间,承载元件的基本上没有被牵引应力加载负荷的分段延长。因此,承载元件的这样的未被加载负荷的分段的牵引应力能够仅基于承载元件的自重产生。承载元件本身由于需要抬升的机器平台的大质量而强度比较大地构造,电梯轿厢的质量必要时同样与对其抬升的时段期间的高质量相关。
在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中,线缆升降机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因此,在线缆升降机固定在机器平台上的情况下,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基本上在电梯竖井中保持在其位置上,因为机器平台在所悬挂的承载元件上向上爬升。有利的是,在用于将承载元件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用于支承承载元件的所提到的基本上未加负荷的分段的锚定部不需要空位。承载元件的未加负荷的分段例如可以尽可能地布置在处于其最上方的位置中的电梯轿厢的附近。
此外,固定在机器平台的线缆升降机能够以如下方式固定在机器平台,使得承载元件的直接布置在线缆升降机下方的分段布置在电梯轿厢的竖直投影的外部,或者机器平台可以具有用于引导承载元件的转向器,转向器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承载元件的电梯竖井中布置在机器平台下方的分段布置在电梯轿厢的行驶行程之外。这种转向器实现了:至少一个升降装置的安放能够独立于电梯系统的布置在机器平台下方而且已经处于运行中的部件地执行。线缆升降机的布置方案(承载元件的直接布置在线缆升降机下方的基本上不被牵引应力加载负荷的分段布置在电梯轿厢的竖直投影之外,也就是并不是沿竖向布置在电梯轿厢上方)表现为另一可行方案,以并不复杂的方式使承载元件的基本上未被加载负荷的分段得到支承,而不会对电梯系统的功能造成限制。
此外,电梯系统可以包括对重。机器平台的转向器同样可以被构造:使得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不与对重相冲突。固定在机器平台上的线缆升降机可以当存在这种对重时,固定在机器平台上,使得承载元件的直接布置在线缆升降机下方的、优选基本上不受牵引应力加载负荷的分段布置在对重的竖直投影之外。
对此可替换地,升降装置的锚定件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因此,在锚定件固定在机器平台上的情况下,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运动到电梯竖井的上部部分中。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承载元件的未被加载负荷的部分不伸入电梯系统的已经投入运行的、也就是布置在机器平台下方的区域。因此,承载元件的未被加载负荷的分段可以布置在固定于电梯竖井中的线缆升降机的上方,只要为此提供电梯竖井足够高的分段即可。
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包括: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用于抬升机器平台的升降平台,其中,升降平台在电梯竖井中布置在机器平台上方,如果线缆升降机固定在机器平台上,升降装置的包括了线缆升降机和锚定件的、可以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组成部件中的第二组成部件固定在升降平台上,或者反过来也可以。这种升降装置的所提到的组成部件固定于其上的升降平台实现了:电梯竖井的必要时临时的竖井天花板仅须具有相对较小的承载能力。因而,整个机器平台和固定在机器平台上的驱动单元以及电梯轿厢一定不能悬挂在必要时临时的竖井天花板上。机器平台或驱动单元或电梯轿厢可以为此目的在可锚定的升降平台上被向上抬升。升降平台本身例如能够悬挂在临时的竖井天花板上并且当机器平台固定在电梯竖井中时,能够抬升。
在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中,升降平台借助于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固定在电梯竖井的侧壁上,其中,借助于固定在升降平台上的线缆升降机或固定在升降平台上的锚定件固定在升降平台上的承载元件距支撑元件在侧壁上的固定点相隔最大700mm、优选500mm的水平间距。有利的是,升降平台无须太稳定地构造,因为悬挂到升降平台上的负荷的升降作用较小。
在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的线缆升降机基于液压的工作原理。也就是说,可以使用液体(例如油)来实现第二夹紧装置相对于第一夹紧装置所提到的移位。在应用液体的情况下,有利的是,液体本身在传递较大的力时,被压缩的程度较小,并且因此,能够实现简单的可控制性。这种升降装置的液压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例如借助于控制装置连接。
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包括两个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导轨,其中,导轨适合用于引导电梯轿厢以及用于引导机器平台,驱动单元固定在机器平台上,使得驱动单元的作用于机器平台上的重心与作为两个导轨之间的尽可能最短的直线连接部的导轨轴隔开间距,并且至少一个升降装置的一个或多个线缆升降机或锚定件与导轨轴间隔地布置在机器平台上,使得机器平台基本上得到平衡。因而,一个或多个线缆升降机或锚定件的定位能够根据需要改变。基于机器平台这种实现的平衡,实现的是:使导轨的引导轨迹不必承受明显的横向力。也就是说,导轨这时仅须被设计用于确保电梯轿厢的引导。由此获得的优点是,所提到的导轨不必过于稳定地构造并且进而能够实现电梯系统安装的简化。
在电梯系统的改进方案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具有基本上呈圆形的、直径在10mm与30mm之间、优选在15mm与20mm之间的横截面。至少一个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可以设计为钢索。这样,给出了用于确保承载元件所需的承载能力的可行方案。与固定在机器平台上的线缆升降机相结合下,获得如下优点,需要在电梯竖井中进行的对承载元件的尽可能不受牵引应力加载负荷的分段不具有额外的占位需求。
附图说明
在下面,本发明借助于附图得到详细阐释。其中:
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具有处在临时的下部使用位置中的能够移位的机器平台;
图2示出在将能够移位的机器平台抬升至上部使用位置中之后,图1中的电梯系统;
图3示出升降装置的承载元件;
图4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截面图;
图5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截面图;
图6示出电梯竖井的水平横截面,具有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机器平台;以及
图7示出图6中所示的电梯竖井的另一水平横截面,具有固定在电梯竖井中的升降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构造在建筑物中的电梯系统1。电梯系统1包括电梯竖井2、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电梯轿厢4、机器平台20和至少一个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升降装置50、50’。在机器平台20上固定有用于使电梯轿厢4行驶的驱动单元8。电梯轿厢4优选能够沿导轨10.1、10.2在电梯竖井2中行驶。在机器平台20上可以固定有其他对于电梯系统1的运行所需的电梯部件。例如,机器平台20能够借助于未示出的安设装置固定在电梯竖井2的侧壁上。优选的是,安设装置由能够驶出的垫板和/或支柱来形成。
升降装置50、50’包括:承载元件51、51’;线缆升降机53、53’以及用于将承载元件51、51’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锚定部52、52’。根据图1和图2示出的锚定部52、52’进而还有升降装置50的承载元件51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升降装置50、50’的线缆升降机53、53’在机器平台20的上方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在锚定部52、52’与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50’的线缆升降机53、53’之间,升降装置50、50’的承载元件51、51’可以通过牵引应力来加载负荷,因为机器平台20能够借助于承载元件51、51’的分段悬挂在电梯竖井2中。在线缆升降机53、53’上方,布置有承载元件51、51’的基本上不受牵引应力加载负荷的分段51.1、51.1’。
在机器平台20上方可以布置有升降平台30,在升降平台30上可以固定有线缆升降机53、53’。当机器平台20本身固定、也就是固定设置在电梯竖井2中时,升降平台30例如在电梯竖井2中能够抬升。在机器平台20下方,电梯轿厢4能够在电梯竖井2的下部区域2u中行驶。由此,能够在下部区域2u中行驶的电梯轿厢4能够被用于运输电梯乘客。
图1示出布置在下部临时使用位置P1中的机器平台20,其中,电梯竖井2的基本上布置在下部临时使用位置P1上方的区域2u+已经制造完成。这例如借助于在所述区域2u+中布置、固定和排齐的导轨10.1、10.2得以辨识。
借助于悬挂在机器平台20的设计为悬挂点52、52’的锚定部上的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50’,能够将机器平台20或整个机房连同电梯轿厢4一起抬升并且行驶至上部使用位置P2。上部使用位置P2优选以如下方式确定:使得下一个更高的行驶区域2u+可以用在建筑物中。承载元件51、51’的在线缆升降机53、53’上方基本上不受牵引应力负荷加载的分段51.1、51.1’相对较短,因为机器平台20与线缆升降机53、53’之间的竖向间距基于机器平台20在下部临时使用位置P1中的布置方式而相对较大地构造。
在机器平台20移入高于下部临时使用位置P1地布置的上部使用位置P2中之前,电梯轿厢4能够借助于以虚线示出的悬挂机构45、例如借助于承载连杆悬挂到机器平台20上并且例如与驱动单元8断开关联。
图2示出在将能够移位的机器平台20抬升至上部使用位置P2之后,图1中的电梯系统1。一旦达到上部使用位置P2,机器平台20的安设装置驶出,并且机器平台20安设到安设装置上并且借助于机器平台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在驱动单元8与电梯轿厢4实现再度联接之后,已借助于其将电梯轿厢4悬挂到机器平台20上的悬挂机构45可以移除。于是,电梯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用于被扩展的行驶区域2u+。
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50’的承载元件51、51’的在锚定部52、52’与线缆升降机53、53’之间受到牵引应力加载负荷的分段与图1相反地大大缩短。相应地,承载元件51、51’的在线缆升降机53、53’上方基本上不受牵引应力加载负荷的分段51.1、51.1’通过机器平台20所进行的抬升而延长。至少一个未受负荷加载的分段51.1、51.1’在所选的实施例中支承在升降平台30的上方。因为承载元件51、51’可以根据机器平台20加上电梯系统1的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组成部件的负荷来设定规格,所以必要时设计为钢索等的承载元件51、51’具有支承高度H。支承高度H等于升降平台30与电梯系统1的必要时可以在升降平台30的上方布置的临时的竖井天花板之间的竖向最小间距。
图3示出升降装置50的承载元件51。承载元件51优选设计为钢索(也就是各线缆的绞索件),或者线缆(也就是各钢丝的绞索件)。钢索基本上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其中,承载元件51的直径D为10mm至30mm、优选15mm至20mm。当未受负荷加载的承载元件分段必要时支承在图2中所示的升降平台30上方时,那里示出的支承高度H完全可以高于1m或2m。
图4和图5示出根据其他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的可替换的电梯系统1的截面。电梯系统1包括电梯竖井2、在电梯竖井2中能够行驶的电梯轿厢4和升降装置50。图4和图5中所示的升降装置50中的两个包括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线缆升降机53和承载元件51。承载元件51借助于升降装置50的未示出的锚定件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在借助于升降装置50执行升降运动B期间,线缆升降机53或固定在线缆升降机53上的机器平台20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相应地,承载元件51的在机器平台20下方的基本上不受牵引应力加载负荷的分段51.1延长。电梯系统1的电梯轿厢4在机器平台20布置在电梯竖井2内部时,在其最上方可能的位置4’中示出。电梯竖井2的竖井内部空间通过电梯竖井2的侧壁1’限定边界。
电梯系统1的在图4中示出的机器平台20具有转向器55。转向器55尽可能布置在线缆升降机53的下方。机器平台20的转向器55用于使基本上不受牵引应力加载负荷的分段51.1偏转,使得承载元件51的分段51.1不伸入电梯轿厢4的行驶行程。因此,承载元件51、特别是承载元件51的布置在机器平台20的下方的分段51.1不与例如可以处于其最上方的位置4’中的电梯轿厢4发生冲突。
在图5中示出的线缆升降机53以如下方式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使得承载元件51的直接布置在线缆升降机下方的分段51.1布置在电梯轿厢4的竖直投影4”之外。因而,承载元件的布置在线缆升降机下方的分段51.1没有组成部分沿竖向布置在优选布置于其最上方可行位置4’中的电梯轿厢4的上方。
图6和图7示出电梯竖井2的水平横截面。电梯竖井2的竖井内部空间通过沿竖向的侧壁1’限定边界。在侧壁1’的两个相对置的侧壁上安装有导轨10.1、10.2,其中,导轨10.1、10.2仅在图6中示出。导轨10.1、10.2实现了未示出的电梯轿厢沿其行驶行程的引导。
图6示出固定或安装在电梯竖井2中的机器平台20。在机器平台20上例如可以固定有导靴11.1、11.2。导靴11.1、11.2处在与导轨10.1、10.2的嵌接中,以便当机器平台20在电梯竖井2的内部被抬升至改变的使用位置时,实现对机器平台20的引导。两个导轨10.1、10.2的直线连接部通常被称为导轨轴SA。
在机器平台20上固定有线缆升降机53或第一升降装置50的锚定部52、线缆升降机53’或第二升降装置50的锚定部52’以及用于使电梯轿厢行驶的驱动单元8。驱动单元8在机器平台20上的布置方式可以实现:机器平台20的重心SP与导轨轴SA间隔。对此可替换地,仅一个升降装置50的线缆升降机53或至少一个锚定部52可以紧邻布置在重心SP周围。在此,第一或第二升降装置50、50’的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组成部件52、53、52’、53’或者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组成部件52、53以如下方式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使得机器平台基本上得到平衡。
图7示出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升降平台30,所述升降平台可以是在图6中示出的电梯系统的组成部分。升降平台30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门开口T的高度上。与相应的升降装置50、50’的需要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组成部件52、53、52’、53’中的哪个或哪些固定在图6中所示的机器平台20上无关地,将其他需要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组成部件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如果第一升降装置50的线缆升降机53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话,第一升降装置50的锚定部52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并且反过来也可以。如果第二升降装置50’的线缆升降机53’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话,第二升降装置50’的锚定部52’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并且反过来也可以。优选的是,当图6和图7中所示的电梯系统包括两个升降装置50、50’时,两个升降装置50、50’的线缆升降机53、53’固定在机器平台20或升降平台30上。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的线缆升降机53、53’或锚定部52、52’的定位与一个或多个相应的升降装置50、50’的固定在机器平台20的组成部件的定位相关。优选的是,相应的升降装置50、50’的承载元件沿竖向在升降平台30与机器平台20之间延伸。也就是说,升降装置50、50’中的一个的线缆升降机53、53’和锚定部52、52’沿竖向彼此相叠地布置。
升降平台30能够借助于至少一个支撑元件60、60’支撑或固定在电梯竖井2的侧壁1’上。因此,升降平台30同样可以在楼层地面上支撑在门开口T的区域中。这种支撑元件60、60’例如可以由能够驶出的垫板或支柱形成并且在升降平台30的空心型材中以能够沿纵向移位的方式引导。在前部区域中,也就是在门开口T的区域中,可以拉动支撑元件60,使得支撑元件与楼层地面、也就是门开口T的门槛重叠。在升降平台30的后部区域中,支撑元件60’可以借助于控制连杆被从前向后推动,使得支撑元件伸入后部侧壁1’的凹进部或凹部中。于是,支撑元件60、60’能够在不踏足升降平台30的情况下,得到操作。当然,也可以使用侧部凹进部、凹部、壁突出部或支撑底座,其中,相应的在图7中未示出的支撑元件沿侧向驶出或枢转摆出。
升降装置50、50’的借助于线缆升降机53、53’或借助于锚定部52、52’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的承载元件距离支撑元件60在侧壁1’上的固定点具有水平间距A。该水平间距能够借助于紧邻地处在相关的锚定部52、52’或相关的线缆升降机53、53’的周围的支撑元件60来确定。优选的是,水平间距A最大为700mm。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水平间距A最大为500mm。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电梯系统(1),包括:
电梯竖井(2),
能够行驶地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电梯轿厢(4),
用于使电梯轿厢(4)行驶的驱动单元(8),
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而且能够沿电梯竖井(2)抬升的机器平台(20),其中,驱动单元(8)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以及
至少一个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升降装置(50),
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中的每一个包括:承载元件(51)、用于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的线缆升降机(53)、以及用于将承载元件(51)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锚定部(52),承载元件(51)借助于锚定部(52)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并且线缆升降机(53)布置成,使得线缆升降机(53)能够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线缆升降机(53)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其中,
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线缆升降机(53)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方式为,使得承载元件(51)的直接布置在线缆升降机(53)下方的分段(51.1)布置在电梯轿厢(4)的竖直投影(4”)之外,或者
机器平台(20)具有用于引导承载元件(51)的转向器(55、55’),所述转向器的构造方式为,使得承载元件(51)的直接在机器平台(20)的下方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分段布置在电梯轿厢(4)的行驶行程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1),包括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第二升降装置(50’、51’、52’、53’)。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升降装置(50)的锚定部(52)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包括: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升降平台(30),升降平台(30)在电梯竖井(2)中布置在机器平台(20)的上方,升降装置(50)的包括了线缆升降机(53)和锚定部(52)的而且需要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组成部件中的第二组成部件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升降平台(30)借助于至少一个支撑元件(60)固定在电梯竖井(2)的侧壁(1’)上,借助于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的线缆升降机(53)或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的锚定部(52)而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的承载元件(51)与支撑元件(60)在侧壁(1’)上的固定点的最大水平间距(A)为700mm、优选为500mm。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的线缆升降机(53)基于液压功能原理。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具有两个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导轨(10.1、10.2),其中,导轨(10.1、10.2)适合用于引导电梯轿厢(4)以及用于引导机器平台(20),驱动单元(8)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方式为,使得驱动单元(8)的作用于机器平台(20)上的重心(SP)与作为两个导轨(10.1、10.2)之间的尽可能最短的直线连接部的导轨轴(SA)隔开间距,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的线缆升降机(53)或者一个或多个锚定部(52)与导轨轴(SA)间隔地布置在机器平台(20)上,使得机器平台(20)基本上得到平衡。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50’)的承载元件(51、51’)具有基本上呈圆形的、直径在10mm与30mm之间、优选在15mm与20mm之间的横截面。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50’)的承载元件(51、51’)被设计为钢索。
Claims (11)
1.一种电梯系统(1),包括:
电梯竖井(2),
能够行驶地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电梯轿厢(4),
用于使电梯轿厢(4)行驶的驱动单元(8),
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而且能够沿电梯竖井(2)抬升的机器平台(20),其中,驱动单元(8)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以及
至少一个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升降装置(50),
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中的每一个包括:承载元件(51)、用于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的线缆升降机(53)、以及用于将承载元件(51)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锚定部(52),承载元件(51)借助于锚定部(52)固定在电梯竖井中,并且线缆升降机(53)布置成,使得线缆升降机(53)能够沿着承载元件(51)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1),包括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第二升降装置(50’、51’、52’、53’)。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线缆升降机(53)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
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线缆升降机(53)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方式为,使得承载元件(51)的直接布置在线缆升降机(53)下方的分段(51.1)布置在电梯轿厢(4)的竖直投影(4”)之外,或者
机器平台(20)具有用于引导承载元件(51)的转向器(55、55’),所述转向器的构造方式为,使得承载元件(51)的直接在机器平台(20)的下方布置在电梯竖井(2)中的分段布置在电梯轿厢(4)的行驶行程之外。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升降装置(50)的锚定部(52)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包括:能够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用于抬升机器平台(20)的升降平台(30),升降平台(30)在电梯竖井(2)中布置在机器平台(20)的上方,升降装置(50)的包括了线缆升降机(53)和锚定部(52)的而且需要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组成部件中的第二组成部件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升降平台(30)借助于至少一个支撑元件(60)固定在电梯竖井(2)的侧壁(1’)上,借助于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的线缆升降机(53)或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的锚定部(52)而固定在升降平台(30)上的承载元件(51)与支撑元件(60)在侧壁(1’)上的固定点的最大水平间距(A)为700mm、优选为500mm。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的线缆升降机(53)基于液压功能原理。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具有两个固定在电梯竖井(2)中的导轨(10.1、10.2),其中,导轨(10.1、10.2)适合用于引导电梯轿厢(4)以及用于引导机器平台(20),驱动单元(8)固定在机器平台(20)上的方式为,使得驱动单元(8)的作用于机器平台(20)上的重心(SP)与作为两个导轨(10.1、10.2)之间的尽可能最短的直线连接部的导轨轴(SA)隔开间距,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的线缆升降机(53)或者一个或多个锚定部(52)与导轨轴(SA)间隔地布置在机器平台(20)上,使得机器平台(20)基本上得到平衡。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50’)的承载元件(51、51’)具有基本上呈圆形的、直径在10mm与30mm之间、优选在15mm与20mm之间的横截面。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1),其中,至少一个升降装置(50、50’)的承载元件(51、51’)被设计为钢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4198086.2 | 2014-12-16 | ||
EP14198086 | 2014-12-16 | ||
PCT/EP2015/079548 WO2016096694A1 (de) | 2014-12-16 | 2015-12-14 | Aufzugssystem mit einem verschiebbaren maschinenraum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28503A true CN107428503A (zh) | 2017-12-01 |
CN107428503B CN107428503B (zh) | 2019-10-01 |
Family
ID=52292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7620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8503B (zh) | 2014-12-16 | 2015-12-14 | 具有能够移位的机房的电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46305B2 (zh) |
EP (1) | EP3233708A1 (zh) |
KR (1) | KR20170096150A (zh) |
CN (1) | CN107428503B (zh) |
AU (1) | AU2015366478B2 (zh) |
BR (1) | BR112017011016A2 (zh) |
CA (1) | CA2969603A1 (zh) |
MX (1) | MX2017007923A (zh) |
PH (1) | PH12017501014A1 (zh) |
SG (1) | SG11201704946XA (zh) |
WO (1) | WO2016096694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89669A (zh) * | 2019-10-10 | 2019-12-20 | 奥帝亚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升降机的搁机机架 |
US11396442B2 (en) | 2020-05-09 | 2022-07-2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Low cost roped jump lift concept |
CN114945531A (zh) * | 2020-01-17 | 2022-08-26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用于将装配框架引入竖井中的移动式传送设备及方法 |
CN115038660A (zh) * | 2020-03-16 | 2022-09-09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施工用升降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652340C2 (ru) * | 2013-07-10 | 2018-04-25 | Инвенцио Аг | Страхо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латформы |
AU2015366478B2 (en) * | 2014-12-16 | 2018-12-13 | Inventio Ag | Elevator having a movable machine room |
EP3388379A1 (en) * | 2017-04-10 | 2018-10-17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
EP3412618B1 (en) * | 2017-06-09 | 2020-12-30 | KONE Corporation | Method |
EP3816088B1 (en) | 2019-10-31 | 2023-07-12 | KONE Corporation | A self-climbing elevator arrangement for us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
EP3816086B1 (en) * | 2019-10-31 | 2023-05-10 | KONE Corporation | A self-climbing elevator machine room for us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
EP3838828B1 (en) * | 2019-12-19 | 2023-02-08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
US11834296B2 (en) | 2020-12-19 | 2023-12-05 | Paul J. Scherzer |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construction |
DE102023102305A1 (de) | 2023-01-31 | 2024-04-11 |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 Hebe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wegen einer Maschinenplattform oder einer Aufzuganlagen-Maschinenraumeinheit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1336A (zh) * | 2009-03-06 | 2012-02-01 | 通力股份公司 | 电梯配置和方法 |
CN102666347A (zh) * | 2009-09-28 | 2012-09-12 | 通力股份公司 | 用于移动重载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762484A (zh) * | 2009-12-31 | 2012-10-31 | 通力股份公司 | 在电梯的制造中的方法 |
CN103025640A (zh) * | 2010-05-28 | 2013-04-03 | 通力股份公司 | 方法和电梯配置 |
CN103402901A (zh) * | 2010-12-31 | 2013-11-20 | 通力股份公司 | 方法和电梯配置 |
CN104024141A (zh) * | 2011-11-28 | 2014-09-03 | 通力股份公司 | 电梯设备和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19101A (en) * | 1968-01-10 | 1970-07-07 | Otis Elevator Co | Construction elevator system |
JPH0829904B2 (ja) | 1990-03-15 | 1996-03-2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工法 |
US5553686A (en) * | 1994-12-13 | 1996-09-10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Installation of elevator rails in a hoistway |
US7635049B2 (en) * | 2002-12-02 | 2009-12-22 | Kon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uilding |
JP4619369B2 (ja) * | 2004-02-20 | 2011-01-26 | オーチス エレベータ カンパニー | 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に沿って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移動させるための装置 |
DE102006050900A1 (de) | 2006-10-28 | 2008-04-30 | Ed. Züblin Ag | Transportabl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richtung von Offshore-Windenergieanlagen |
US8291568B2 (en) * | 2008-11-28 | 2012-10-23 | Kone Corporation | Method of installing an elevator |
JP5543028B2 (ja) * | 2011-06-06 | 2014-07-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
US9388020B2 (en) * | 2012-03-06 | 2016-07-12 | Kon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n elevator arrangement |
EP2636629B1 (en) * | 2012-03-06 | 2015-05-06 | KONE Corporation | A method and an elevator arrangement |
US9676596B2 (en) * | 2013-03-04 | 2017-06-1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Elevator refurbishing method |
US9222277B2 (en) * | 2013-03-12 | 2015-12-29 | Konecranes Plc | Scissors lift assembly for jacking tower |
RU2652340C2 (ru) * | 2013-07-10 | 2018-04-25 | Инвенцио Аг | Страхо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латформы |
WO2016034757A1 (en) * | 2014-09-01 | 2016-03-10 | Kon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
AU2015366478B2 (en) * | 2014-12-16 | 2018-12-13 | Inventio Ag | Elevator having a movable machine room |
-
2015
- 2015-12-14 AU AU2015366478A patent/AU2015366478B2/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5-12-14 MX MX2017007923A patent/MX2017007923A/es unknown
- 2015-12-14 CN CN201580076200.8A patent/CN10742850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2-14 US US15/535,748 patent/US1024630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2-14 WO PCT/EP2015/079548 patent/WO2016096694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14 CA CA2969603A patent/CA296960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12-14 BR BR112017011016A patent/BR112017011016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5-12-14 KR KR1020177019709A patent/KR20170096150A/ko unknown
- 2015-12-14 SG SG11201704946XA patent/SG11201704946XA/en unknown
- 2015-12-14 EP EP15808408.7A patent/EP3233708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7
- 2017-06-01 PH PH12017501014A patent/PH12017501014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1336A (zh) * | 2009-03-06 | 2012-02-01 | 通力股份公司 | 电梯配置和方法 |
CN102666347A (zh) * | 2009-09-28 | 2012-09-12 | 通力股份公司 | 用于移动重载荷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762484A (zh) * | 2009-12-31 | 2012-10-31 | 通力股份公司 | 在电梯的制造中的方法 |
CN103025640A (zh) * | 2010-05-28 | 2013-04-03 | 通力股份公司 | 方法和电梯配置 |
CN103402901A (zh) * | 2010-12-31 | 2013-11-20 | 通力股份公司 | 方法和电梯配置 |
CN104024141A (zh) * | 2011-11-28 | 2014-09-03 | 通力股份公司 | 电梯设备和方法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89669A (zh) * | 2019-10-10 | 2019-12-20 | 奥帝亚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升降机的搁机机架 |
CN114945531A (zh) * | 2020-01-17 | 2022-08-26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用于将装配框架引入竖井中的移动式传送设备及方法 |
CN115038660A (zh) * | 2020-03-16 | 2022-09-09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施工用升降机装置 |
CN115038660B (zh) * | 2020-03-16 | 2023-10-0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施工用升降机装置 |
US11396442B2 (en) | 2020-05-09 | 2022-07-2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Low cost roped jump lift concept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PH12017501014A1 (en) | 2017-11-27 |
BR112017011016A2 (pt) | 2018-01-09 |
US10246305B2 (en) | 2019-04-02 |
AU2015366478B2 (en) | 2018-12-13 |
US20170327348A1 (en) | 2017-11-16 |
SG11201704946XA (en) | 2017-07-28 |
EP3233708A1 (de) | 2017-10-25 |
WO2016096694A1 (de) | 2016-06-23 |
CA2969603A1 (en) | 2016-06-23 |
MX2017007923A (es) | 2017-09-27 |
CN107428503B (zh) | 2019-10-01 |
KR20170096150A (ko) | 2017-08-23 |
AU2015366478A1 (en) | 2017-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28503A (zh) | 具有能够移位的机房的电梯系统 | |
US9193567B2 (en) | Method in the manufacture of an elevator | |
CN104334490B (zh) | 电梯装置和方法 | |
CN104379488B (zh) | 用于安装电梯部件的方法和安装系统 | |
CN101462672B (zh) | 大起重量及大起升高度吊装起重机 | |
CN201338911Y (zh) | 大起重量及大起升高度吊装起重机 | |
CN202766975U (zh) | 新型桥面吊机 | |
CN105939955B (zh) | 用于钢丝绳提升机的低结构台车 | |
CN102341336A (zh) | 电梯配置和方法 | |
US20120023863A1 (en) | Method And Elevator Arrangement | |
CN107178211A (zh) | 钢结构安装用的桁吊系统 | |
CN102448866B (zh) | 用于安装电梯的提升绳索的方法 | |
CN104632088B (zh) | 石油钻机塔形井架套装安装方法 | |
CN105026298B (zh) | 电梯的改造方法 | |
CN102834342A (zh) | 桥式起重机 | |
CN102471023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9476463A (zh) | 一种用于建造具有可调适的可用提升高度的电梯系统的方法 | |
CN101898713A (zh) | 电梯的驱动装置 | |
CN1789103B (zh) | 电梯装置 | |
CN103420239B (zh) | 双层电梯的检查装置 | |
CN105584920A (zh) | 一种直角开门背包架电梯 | |
CN1955099B (zh) | 电梯设备 | |
CN103058036A (zh) | 双层电梯 | |
CN208413680U (zh) | 一种扩大轻型起重机起吊范围的立柱结构 | |
WO2011007044A1 (en) |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moving an elevator car in an elevator hoistwa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13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413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