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8347B - 用于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8347B
CN107428347B CN201680012856.8A CN201680012856A CN107428347B CN 107428347 B CN107428347 B CN 107428347B CN 201680012856 A CN201680012856 A CN 201680012856A CN 107428347 B CN107428347 B CN 1074283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terminal
interface element
coupler
electrica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28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8347A (zh
Inventor
M·纳博豪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ith Patent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oith Patent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ith Patent GmbH filed Critical Voith Patent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4283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3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8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3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5/00Couplings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G5/06Couplings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r combined with, couplings or connectors for fluid conduits or electric cables
    • B61G5/10Couplings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or combined with, couplings or connectors for fluid conduits or electric cables for electric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58Auxiliary devices
    • B60D1/62Auxiliary devices involving supply lines, electric circuits, or the like
    • B60D1/64Couplings or join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18Communication with or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 B61L15/0036Conductor-based, e.g. using CAN-Bus, train-line or optical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18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of a low-reflection-loss type
    • G02B6/382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of a low-reflection-loss type with axial spring biasing or load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多节车辆的第一车体与机械连接到所述第一车体的第二车体之间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光纤(14)的接口元件(12),所述光纤(14)作为多节车辆的线连接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接口元件(12)能够在长度耦合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车体的耦合头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且反之亦然,在所述第一位置处,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光纤(14)的所述接口元件(12)完全容纳在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中,其中在所述接口元件(12)的所述第二位置处,至少所述接口元件(12)的前端区域从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伸出以在所述至少一个光纤(14)与所述第二车体的耦合头的接触端子(20)之间建立数据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多节车辆(特别是轨道车辆)的第一车体与机械连接到第一车体的第二车体之间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
背景技术
电接触耦合器通常用在轨道车辆技术中来传送数据和信号,尤其是控制信号,以及在多节车辆的两个相邻车体之间传送功率。使用的电接触耦合器的布置、控制和尺寸依据车辆内的可用空间和要被传送的信号数量以及轨道车制造商和/或轨道运营商的要求。
电接触耦合器通常以两个电接触耦合器可以被自动耦合和解耦的方式呈现。设置在被耦合一起的车辆或车体上的电接触耦合器因此通过中心设备以准确对准的方式被放置在一起且之后一起被压制在位于电接触耦合器的前端上的封装面以实现相对于环境的可靠封装。保护翻板通常在解耦状态下覆盖电接触耦合器的前端以使耦合元件和电接触耦合的任意带电的接触元件免受被接触和污染。
电接触耦合器通常设置在机械耦合器的耦合头的上侧或侧边,且包括具有翻板的外壳和具有用于传送电信号的预设接触件(公/母接触件)的接触支撑件。
关于这点参考图1a至1c提供的表示,其描绘了已知的现有技术的电接触耦合器100作为示例,同样示出了其打开状态,露出具有公/母接触件103的接触支撑件102。
电接触耦合器100的外壳101的横截面是矩形的,其中导轨105和正面中心元件106被设置在面对耦合头的外侧。电接触耦合器100的外壳的前面被接触支撑件102紧密封闭。接触支撑件102被轮廓封条封闭在前面。连接栓所在的钻孔设置在接触支撑件102中,由此公/母接触件102在前侧被拧到连接栓,外壳101的后侧被盖紧密封闭。线缆密封压盖和驱动片(tab)位于盖中。
电接触耦合器100的翻板104在需要时可以保护接触支撑件102上的公/母接触件103,其被枢轴安装在电接触耦合器100的外壳101的前部区域。翻板104保护接触件102在未耦合位置时不受污染、水和机械损坏,并防止人员偶然与其接触。
为了耦合相邻的两个车体和/或车辆的电接触耦合器100,要被耦合的电接触耦合器100相对于机械耦合器被向前移入公共耦合面。电接触耦合器100的面对外壳的中心元件106滑入彼此并将外壳101彼此对准。电接触耦合器100的各自接触件103由此准确地符合彼此且密封框相对彼此被压紧。
当未耦合时,电接触耦合器100的接触件103再次相对分开,且也就是电接触耦合器100向后移出耦合面。
典型地,每个电接触耦合器被提供相应机构由此翻板在耦合和未耦合期间自动打开/闭合。
用于自动中央缓冲耦合器的电接触耦合器例如从公开EP0982215B1中可以知道,其提供了一种机械中央缓冲耦合器,电接触耦合器位于该机械中央缓冲耦合器上以在长度方向可移位。从该现有技术得知的电接触耦合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线连接的插头-插座连接件,该插头-插座连接件设置在要被耦合的每个车辆的耦合分离点处。为了避免与耦合杆的垂直中心长度方向面对称布置的冗余接触设置以及整体上以更简单更轻的设计实现电接触耦合器,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接触耦合器还包括在耦合状态中位于耦合的轨道车辆的各自插头-插座连接件之间的长度方向可移位的适配器盒,且在未耦合状态中仅在各自插头-插座连接件的一个上。适配器盒包含必要的电气连接线,用于连接分别要被耦合的车辆或车体的连接线。
此外,例如从公开DE 19926085 A1得知用于自动中央或中央缓冲耦合器的电接触耦合器。该电接触耦合器包括导向接触支撑件,具有用于电连接的接触件,该接触件被安装在机械中央或中央缓冲耦合器的耦合头上且在中央或中央缓冲耦合器的长度方向被长度方向设置。为了实现可能相对于电连接的接触件的最优保护,该现有技术提供可以从后部的未耦合位置移动到前部的已耦合位置的接触支撑件,由此接触支撑件通过保护翻板被覆盖在后部位置且通过枢转保护翻板被露出在前部位置。
上述现有技术公开的并且如上所述的电接触耦合器的根本问题尤其是被两个相邻车体的电接触耦合器连接的电流运输或数据运输线缆的机械磨损。由于常规方案的电接触耦合器首先需要相对于机械耦合器被移动到耦合准备状态,机械损坏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由于在耦合过程期间相对于该耦合器移动的位于外部的电流/数据运输线缆/线束的磨损。
此外,在传统的方案中需要相对复杂的机构用于电耦合操作,它们通常安装在电接触耦合器外壳的外部。另一个出现的问题是,诸如冰雪天气的影响可以导致外部组件的故障。尤其是可能会导致外部机构的完全丢失。
常规系统还需要电流和数据运输线缆的定期维护和检查以能够保证合适的信号或数据传输。尤其需要定期控制和更换相对于机械耦合头移动的电接触耦合部件的连接,因为它们会有高的机械磨损。
实现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另一个可能尤其是包括在多节车辆的车体之间提供用于传送音频信号、视频信号、操作数据、命令和/或其他总线数据的无接触传输系统。为了这个目的,公开DE 102004037849 A1例如提出了一种传输系统,包括第一HF组件、第二HF组件、第一发射/接收设备和第二发射/接收设备。HF组件被安装在火车耦合器上或中。
但是,该已知现有技术方案的缺点尤其是看出仅低质量的数据传输。尤其是,如公开DE 10200437849 A1提出的接线天线仅适合有限范围的自动中央缓冲耦合器中的无接触数据传输,因为信号传输系统的总衰减相对高。这使其有必要选择相应高传输等级的各自的接线天线。但是,由于接线天线的发射方式不利,相对较高的传输等级导致各自天线元件的高干扰发射。因此,在实际使用中,这样的信号传输系统在一些环境中可能仅提供不可靠和易于受干扰的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基于如前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基于提出用于在多节车辆的第一车体和机械连接到第一车体的第二车体之间传输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的任务,其不仅能够明显降低在操作期间的维护花费而且同时还能够实现以至少10兆比特/秒的传输速率的可靠的且尤其是不易干扰的信号或数据传输。
本发明的另一个任务在于提供跟现有技术的方案相比设计总体更简单更轻的电接触耦合器,由此电接触耦合器可以实现在至少10兆比特/秒的传输速率的可靠的且尤其是不易干扰的信号或数据传输。
关于用于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本发明的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在多节车辆的第一车体与机械连接到所述第一车体的第二车体之间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来完成,其中所述设备包括接口元件,所述接口元件能够在长度耦合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车体的耦合头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且反之亦然,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接口元件完全容纳在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中,按照本发明,所述接口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光波导结构,所述光波导结构包括作为所述多节车辆的线连接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的至少一个光纤和分配给所述第一车体的第一端子以及分配给所述第二车体的第二端子,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光波导结构完全容纳在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中,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光波导结构的至少所述第二端子从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伸出以在所述光波导结构的所述至少一个光纤与所述第二车体的耦合头的接触端子之间建立数据连接。
本发明的设备的有益的进一步改进在下面予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用于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可以实现的优点是明显的:
相比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电接触耦合器,本发明提供各自电接触耦合器的相应耦合器外壳以能够紧固(例如固定)连接到相应的机械耦合器,尤其是中央或中央缓冲耦合器,且尤其是不再需要可以相对于机械耦合器移动。这种措施使得耦合头能够被构造地明显小于现有技术的电接触耦合器的耦合头,因为移动耦合器外壳的必须机构不再需要另外集成到本发明方案的电接触耦合器的耦合器外壳中。
但是,本发明的方案确保电接触耦合器的接触件将不会被耦合直到在两个相邻车体的机械耦合器的耦合头之间有刚性且基本无松动的耦合连接。具体地,为此目的,在本发明的用于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中提供接口元件,其在长度耦合方向方向相对于第一车体的耦合头可以移动,即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接口元件完全在容纳第一车体的耦合头中,在第二位置,接口元件从第一车体的耦合头伸出足够远以能够与电接触耦合器的相邻第二耦合头建立相应的数据连接。
因此被实现为可以相对于电接触耦合器外壳移动的接口元件还实现多节车辆的两个相邻车体之间的线连接通信系统的互连,尤其是以太网或具有至少10兆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另一局部数据网,因为接口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光波导结构,该光波导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光纤作为用于多节车辆的线连接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
优选的是提供光波导结构的至少一个光纤以具有光学芯,尤其是薄玻璃芯,信号连接光学波导结构的第一和第二端子,由此光纤的其他实施方式当然也是可行的。
在接口元件的第二位置中,即在接口元件相对于第一车体的耦合头(此后也称为“第一耦合头”)移动的位置,分配给第一车体的光波导结构的第一端子优选地相对于第一耦合头的接触端子来设置,由此可以在第一端子和第一耦合头的接触端子之间建立数据连接。在该第二接口元件位置中,分配给第二车体的光波导结构的第二端子优选地也相对于第二车体的耦合头(此后也称为“第二耦合头”)的接触端子来设置,由此可以在第二端子与第二耦合头的接触端子之间建立数据连接。
为了能够实现与本发明的设备的最大可能无干扰数据交换,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第一耦合头的接触端子被设计为发射和/或接收端子,并且光波导结构的第一端子被设计为相应形成为与其互补的接收和/或发射端子,由此在接口元件的第二位置可以在第一车体的接触端子与接口元件的光波导结构之间建立相应的数据连接。同时有利的是第二耦合头的接触端子被设计为接收和/或发射端子,并且光波导结构的第二端子被设计为相应形成为与其互补的发射和/或接收端子,以能够在接口元件的第二位置在光波导结构与第二耦合头的接触端子之间建立相应的数据连接。
关于第一耦合头和/或第二耦合头的接触端子,本发明方案的一种优选实施提供所述接触端子信号连接到至少一个光纤以将要通过接口元件传送的数据和/或信号传导到相关的接触端子,或分别相应地转发通过接口元件传送并由各自的接触端子接收的数据和/或信号。
但是,可替换地,还构思了第一和/或第二耦合头的接触端子被信号连接到至少一根铜线,以将要通过接口元件传送的数据和/或信号传导到相关接触端子或分别相应地转发通过接口元件传送并由各自接触端子接收的数据和/或信号。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至少一根铜线来传导通过接口元件传送的数据到相关接触端子或分别转发通过接口元件传送并由各自接触端子接收的数据和/或信号,有利的是各自的接触端子被设计为将电传输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且反之亦然。
最后,本发明的用于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的另一个有利的改进提供了第一耦合头的接触端子和光波导结构的第一端子,在接口元件的第二位置中这两个端子中的一个垂直位于另一个之上。同样的优选方式也适用于第二耦合头的接触端子和光波导结构的第二端子。因此这是一种实现尤其简单但有效的方式,该方式使在接口元件位于第二位置时使用相对于接触端子可移动的接口元件的数据传输成为可能。但是,其他实施方式当然也是可行的。
根据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尤其是铁路车辆的电接触耦合器,其中电接触耦合器包括耦合器外壳,具有至少一个前外壳开口以及一个第一接触端子支撑件,其包括被设置在耦合器外壳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端子。特别地,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接触耦合器,同样提供了用于上述类型的数据和/或信号传输的设备。
本发明的电接触耦合器的另一个有利改进提供被配置为优选板形接触支撑件的接口元件,其具有在接触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光纤。
在接触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光纤和/或光波导结构的第一或分别地第二端子由此优选地被设置在接触支撑件的下侧,以降低在操作期间被污染的风险。但是,在接触支撑件的上侧提供光波导结构的第一和第二端子当然也是可想到的。
尤其提供本发明的电接触耦合用于第一接触端子支撑件或电接触耦合器的第一接触端子分别被配置为容纳接口元件的至少部分的接收部分。接口元件由此可以分别相对于第一接触端子支撑件或相对于第一接触端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且反之亦然。
为了控制接口元件分别相对于接触端子支撑件或相对于第一接触端子的移动,优选地提供相应的导轨。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结构,包括第一电接触耦合器和相同构造的第二电接触耦合器,该第二电接触耦合器用作第一电接触耦合器的配对耦合器,其中第一电接触耦合器是上述类型的电接触耦合器。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详细描述本发明方案的示例实施方式:
图中示出了:
图1a:常规已知的现有技术的具有打开翻板的电接触耦合器的等轴视图;
图1b:根据图1的以上常规已知的现有技术的电接触耦合器的等轴俯视图;
图1c:根据图1的以上常规已知的现有技术的电接触耦合器的等轴侧视图;
图2a:根据本发明的数据/信号传输设备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其中数据/信号传输设备的接口元件在其第一位置;
图2b:根据图2a的示例实施方式在接口元件处于其第二位置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本发明的数据/信号传输设备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第一接触端子的示意截面图;
图4a:被设计为板形接触支撑件的接口元件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等轴视图;
图4b:根据图4a的接口元件的俯视图;
图4c:沿图4b中的A-A的截面图;
图5a:包括第一电接触耦合器和与其相同结构的第二电接触耦合器的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其中接口元件在其第一位置;
图5b:在接口元件在其第二位置的状态的根据图5a的结构;以及
图6:根据图5b的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列表
10 电接触耦合器
10' 配对耦合器
11 电接触耦合器的耦合器外壳
12 接口元件
13 支撑基板
14 光纤
15 接口元件的第一端子
16 接口元件的第二端子
17 电接触耦合器的密封结构
18 电接触耦合器的接触端子
19 导轨
20 配对耦合器的接触端子
21 接触片
100 电接触耦合器(现有技术)
101 耦合器外壳(现有技术)
102 接触支撑件(现有技术)
103 公/母接触件(现有技术)
104 翻板(现有技术)
105 导轨(现有技术)
106 中心元件(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a示出了等轴视图的在轨道车辆技术中常见的常规电接触耦合器100。电接触耦合器100被设计为被设置在中央或中央缓冲耦合器的机械耦合头的上侧或侧边并基本包括耦合器外壳101,其具有能够关于其枢轴转动的翻板104。
还提供平行于耦合面设置的接触支撑件102,其闭合耦合器外壳101的前侧且公/母接触件103插入到耦合器外壳101中,由此电接触耦合器100可以传送电信号或能量到在图1a中没有示出的相应互补设计的配对耦合器的接触支撑件。
如图1a所示,耦合器外壳101的横截面基本是矩形的,由此导轨105以及前中心元件106被提供在面向耦合器外壳101的外部。导轨105用于引导耦合器外壳101相对于机械耦合器尤其是中央或中央缓冲耦合器(未示出)的耦合器外壳的移动。这是必然的,因为常规的现有技术的电接触耦合器100某种程度上电接触耦合器100仅在首先移动到公共(垂直)耦合面之后才能被耦合到相应的配对耦合器。因此常规的电接触耦合器100尤其需要被提供相应的位移机构107,这使得电接触耦合器100的总体构造复杂且尤其使得电接触耦合器100尺寸相对大。图1a至1c示出了示例位移结构107,其尤其位于已知的耦合器外壳101的外部。
图1a至1c中被示出为示例的常规电接触耦合器100的缺点还在于在耦合过程期间耦合器外壳101必须相对于一般使用连接到电接触耦合器100的信号/数据线108的应力耦合的机械耦合器进行相对运动,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信号/数据线108的机械磨损。
注意到又一个缺点是在图1a中被示出为示例的常规电接触耦合器100没有被设计在高于1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传送信号/或数据。
下面将基于本发明方案的示例实施方式做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方案不再出现这些缺点。
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电接触耦合器的特征尤其在于使用特殊的数据/信号传输设备,其中电接触耦合器或电接触耦合器的至少耦合器外壳在电接触耦合器将被置于其耦合准备状态时不再需要实现相对于连接到电接触耦合器的机械耦合器的运动。而是,本发明提供电接触耦合器的耦合器外壳固定连接/可连接到各自的机械耦合器,由此仅接口元件,优选地是板形接触支撑件,可以相对于机械耦合器和电接触耦合器的耦合器外壳运动且从未耦合状态(第一位置)转变到耦合,各自的耦合准备状态(第二位置)。当未耦合时,接口元件处于其第一位置,其中接口元件被完全容纳在电接触耦合器的耦合器外壳中。在耦合/耦合准备状态,接口元件在第二位置,其中接口元件的至少前端区域从电接触耦合器的耦合器外壳伸出且由此使其自身形成与各自配对耦合器的信号连接。
图2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接触耦合器10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部分截面图,其中本发明的数据/信号传输设备被集成到该电接触耦合器。具体地,在图2中电接触耦合器10被示出处于数据/信号传输设备的接口元件12在其第一状态的状态;即完全被容纳在电接触耦合器10的耦合器外壳11内。
在图2b中,根据图2a的电接触耦合器10被示出在其耦合准备状态;即在接口元件12相对于电接触耦合器10的耦合器外壳11朝向耦合面移动的状态,由此接口元件12的至少前端区域从耦合器外壳11伸出。
从图4a至图4c视图尤其还可以看出,接口元件12在本发明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被设计为板形接触支撑件,包括支撑基板13,其中集成了在接口元件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光纤14。
集成到接口元件12的支撑基板13的至少一个光纤14优选地是光纤芯,尤其是薄玻璃芯。光纤芯将接口元件12的第一端子15连接到接口元件12的第二端子16。接口元件12的第一端子15被分配给电接触耦合器10而接口元件12的第二端子16被分配给要被耦合到电接触耦合器10的配对耦合器(图2a、b中未示出)。
在图2a示出的接口元件12的第一位置,接口元件12缩进到电接触耦合器10的耦合器外壳11中由此接口元件12的第二端子16不从通过密封结构密封的耦合器外壳11的前端伸出。
但是,在接口元件12的第二位置中,接口元件12相对于电接触耦合器10的耦合器外壳11向耦合面移动足够远以使得接口元件12的第二端子16从耦合器外壳11的前端伸出以能够实现与配对耦合器(图2b中未示出)的数据/信号连接。
同时,分配给电接触耦合器10的接口元件12的第一端子15在接口元件12的第二位置与电接触耦合器10的接触端子18进行信号/数据联系,由此来自接触端子18的信号和/或数据可以通过第一端子15被传导至光纤14。
图3示出了电接触耦合器10的接触端子18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截面视图表示。
根据图3,电接触耦合器10的接触端子18优选地被实施为接收元件,其中容纳接口元件12的至少部分(图3中未示出)。
从图2a和2b的图示可以看出,接口元件12由此可以相对于接触端子18从其第一位置(参考图2a)移动到其第二位置(参考图2b),且反之亦然。
为此,接触端子18优选地包括各自的导轨19以确保引导接口元件12相对于接触端子18运动。
电接触耦合器10的接触端子18优选地被设计为发射端子,其中接口元件12的第一端子15被设计为相应形成为与发射端子互补的接收端子。这样可以在接口元件12的第二位置建立相应的数据连接。
以相同的方式,接口元件12的第二端子16被设计为发射端子,而相应的配对耦合器10’(见图5a、b)的接触端子20被设计为接收端子。这样可以实现通过接口元件12从第一接触端子18到配对耦合器10’的第二接触端子20的数据和/或信号传输。
当然在该上下文中还构想了当需要数据/信号从配对耦合器10’传输到电接触耦合器10时电接触耦合器10的接触端子18被设计为接收端子且接口元件12的第一端子15被设计为相应形成为与该接收端子互补的发射端子。配对耦合器10’的接触端子20然后相应地被实施为发射端子以及接口元件12的第二端子16被实施为接收端子。
虽然图中没有明确示出,但是电接触耦合器10的接触端子18优选地信号连接到至少一个光纤以将要通过接口元件12传送的各自数据和/或信号传导至接触端子18。
但是可替换地,还构想了通过接口元件12用至少一根铜线传导要被传送给接触端子18的数据和/或信号。同样的方式相应地也适用于配对耦合器10’的接触端子20。
结合这些方案尤其还构想给电接触耦合器10或配对耦合器10’分别分配相应的介质转换器,其被提供通过铜线经由接口元件12传送的数据和/或信号,由此介质转换器被设计成将进来的数据和/或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以便它们可以通过光纤被传导至接触端子18,然后信号从该接触端子18被送入接口元件12的光纤14。
下面将具体详细描述图5a和5b示出的示例实施方式。
具体地,图5a示意性示出了第一电接触耦合器10和相应的配对耦合器10’,这些处于电接触耦合器10(还)没有处于其耦合准备或耦合状态的状态。
如图5a示意性所示,在该第一位置,接口元件12仍然完全缩进且由此被容纳到电接触耦合器的耦合器外壳11中。为了建立电接触耦合器10与配对耦合器10’之间的信号/数据连接,接口元件12要在如图5b所示的配对耦合器10’的方向中相对于电接触耦合器10的耦合器外壳11移动。
具体地,在图5b中接口元件12的端子(第一端子15、第二端子16)被设置在接口元件12的上侧,由此在图5b的耦合状态,实现为接收端子的第一端子15和实现为接口元件11的发射端子的第二端子16垂直位于实现为发射/接收端子的电接触耦合器10、10’的接触端子18、20的下面。
但是,尤其优选地,如图6示意性所示,接口元件12的第一和第二端子15、16被设置为接口元件12的下侧。
该实施方式还进一步降低接口元件12的端子15、16在操作过程中被污染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信号/数据传输设备尤其适合至少10兆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这在多媒体连接中是特别需要的。
从图4a和4b提供的图示可以推知,当然还可以构想的是除了至少一个光纤14,接口元件12还提供另外的接触片21,尤其是这些用于电信号的(常规)传输的接触片21。
本发明不限于附图示出的实施方式而是来自本文中公开的所有特征的整体考虑。

Claims (18)

1.一种用于在多节车辆的第一车体与机械连接到所述第一车体的第二车体之间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包括接口元件(12),所述接口元件(12)能够在长度耦合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车体的耦合头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且反之亦然,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接口元件(12)完全容纳在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元件(12)具有至少一个光波导结构,所述光波导结构包括作为所述多节车辆的线连接通信系统的传输介质的至少一个光纤(14)和分配给所述第一车体的第一端子(15)以及分配给所述第二车体的第二端子(16),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至少一个光波导结构完全容纳在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中,而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光波导结构的至少所述第二端子(16)从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伸出以在所述光波导结构的所述至少一个光纤(14)与所述第二车体的耦合头的接触端子(20)之间建立数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光波导结构的所述至少一个光纤(14)具有光纤芯,信号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子(15、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接口元件(12)的所述第二位置中,分配给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光波导结构的所述第一端子(15)相对于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接触端子(18)被设置由此能够在所述第一端子(15)与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所述接触端子(18)之间建立数据连接;和/或
其中在所述接口元件(12)的所述第二位置中,分配给所述第二车体的所述光波导结构的所述第二端子(16)相对于所述第二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接触端子(20)被设置由此能够在所述第二端子(16)与所述第二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所述接触端子(20)之间建立数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所述接触端子(18)被设计为发射和/或接收端子以及所述光波导结构的所述第一端子(15)被设计为相应形成为与所述接触端子(18)互补的接收和/或发射端子,以用于在所述接口元件(12)的所述第二位置中建立数据连接;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所述接触端子(20)被设计为接收和/或发射端子以及所述光波导结构的所述第二端子(16)被设计为相应形成为与所述接触端子(20)互补的发射和/或接收端子,以用于在所述接口元件(12)的所述第二位置中建立相应的数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所述接触端子(18)被信号连接到至少一个光纤以将要通过所述接口元件(12)传送的数据和/或信号传导到所述接触端子(18);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所述接触端子(20)被信号连接到至少一个光纤以转发通过所述接口元件(12)传送并由所述接触端子(20)接收的数据和/或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所述接触端子(18)被信号连接到至少一根铜线以将要通过所述接口元件(12)传送的数据和/或信号传导到所述接触端子(18);和/或
其中所述第二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所述接触端子(20)被信号连接到至少一根铜线以转发通过所述接口元件(12)传送并由所述接触端子(20)接收的数据和/或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在所述接口元件(12)的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一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所述接触端子(18)与所述光波导结构的所述第一端子(15)垂直地一者位于另一者之上;和/或
其中在所述接口元件(12)的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二车体的所述耦合头的所述接触端子(20)与所述光波导结构的所述第二端子(16)垂直地一者位于另一者之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用于在多节轨道车辆的第一车体与机械连接到所述第一车体的第二车体之间传送数据和/或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光纤芯是薄玻璃芯。
10.一种用于轨道车辆的电接触耦合器(10),其中所述电接触耦合器(10)包括以下部件:
耦合器外壳(11),具有至少一个前外壳开口;
第一接触端子支撑件,包括被设置在所述耦合器外壳(11)中的至少一个接触端子(18);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接触耦合器,其中所述接口元件(12)被配置为接触支撑件,具有在所述接触支撑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光纤(1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接触耦合器,其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端子(15、16)被设置在所述接触支撑件的下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接触耦合器,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端子支撑件或所述第一接触端子(18)分别被设计为其中容纳所述接口元件(12)的至少部分的接收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接触耦合器,其中所述接口元件(12)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支撑件或相对于所述第一接触端子(18)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以及反之亦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接触耦合器,其中还提供导轨(19)用于控制所述接口元件(12)分别相对于所述接触端子支撑件或相对于所述接触端子(18)的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接触耦合器,其中所述接触支撑件是地板形接触支撑件。
17.一种包括第一电接触耦合器(10)和第二电接触耦合器(10’)的结构,该第二电接触耦合器(10’)用作所述第一电接触耦合器(10)的配对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触耦合器(10)是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接触耦合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电接触耦合器(10’)与第一电接触耦合器(10)相同构造。
CN201680012856.8A 2015-04-10 2016-04-08 用于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 Active CN107428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105514.7A DE102015105514A1 (de) 2015-04-10 2015-04-10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und/oder Signalen
DE102015105514.7 2015-04-10
PCT/EP2016/057726 WO2016162469A1 (de) 2015-04-10 2016-04-08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und/oder signal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347A CN107428347A (zh) 2017-12-01
CN107428347B true CN107428347B (zh) 2020-03-31

Family

ID=55858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2856.8A Active CN107428347B (zh) 2015-04-10 2016-04-08 用于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3020B2 (zh)
EP (1) EP3280629B1 (zh)
CN (1) CN107428347B (zh)
DE (1) DE102015105514A1 (zh)
WO (1) WO20161624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105514A1 (de) * 2015-04-10 2016-10-13 Voith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und/oder Signalen
DE102020122398A1 (de) * 2020-08-27 2022-03-03 Voith Patent Gmbh Elektrokontaktkupplung für spurgeführte fahrzeuge
CN114552267A (zh) * 2022-03-02 2022-05-27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车钩电气连接器
SE2350325A1 (en) * 2023-03-23 2024-03-26 Dellner Couplers Ab Central buffer coupler, signal transceiver, vehicle member and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90495A (zh) * 1962-03-24
DE2922937C2 (de) * 1979-06-01 1981-07-02 Fabeg Gmbh, 7518 Bretten Kabelkupplung zum selbsttätigen Durchkuppeln elektrischer Heiz- und/oder Steuerstromleitungen sowie von Lichtleitern zur optischen Befehlsübertragung, insbesondere für Bahnfahrzeuge
DE19839320A1 (de) 1998-08-28 2000-03-02 Scharfenbergkupplung Gmbh & Co Elektrische Kabelkupplung für Schienenfahrzeuge
DE29815511U1 (de) 1998-08-28 2000-01-05 Scharfenbergkupplung Gmbh & Co Elektrische Kabelkupplung für Schienenfahrzeuge
DE19926058A1 (de) * 1999-06-08 2000-12-14 Scharfenbergkupplung Gmbh & Co Elektrokontaktkupplung für automatische Mittel- oder Mittelpufferkupplungen für Schienenfahrzeuge
DE19926085A1 (de) 1999-06-08 2000-12-14 Walter Extra Mechanische Absorptionsvorrichtung
US6179479B1 (en) * 1999-07-09 2001-01-30 Veam S.R.L.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self-closing shutter
DE10015420B4 (de) * 2000-03-28 2009-01-15 Era - Contact Gmbh Kupplungsanordnung für Schienenfahrzeuge
EP1302381B1 (de) * 2001-10-16 2005-08-17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DE10230379A1 (de) * 2002-07-05 2004-01-15 Era-Contact Gmbh Elektrokontaktkupplung
DE10310134B3 (de) 2003-03-07 2004-09-30 Era-Contact Gmbh Optische Signalkupplung
DE10310148B4 (de) * 2003-03-07 2005-03-03 Era-Contact Gmbh Lichtleiterkupplung
US7011454B2 (en) * 2003-08-25 2006-03-14 Panduit Corp. Reversible fiber optic stub fiber connector
DE102004037849A1 (de) 2004-08-04 2005-07-07 Siemens Ag Zugkupplung für ein Schienenfahrzeug
EP1762455B1 (de) * 2005-09-08 2008-07-16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Automatische Mittelpufferkupplung mit einer Antenne zur drahtlosen Signalübertragung
EP1826093B1 (de) * 2006-02-28 2008-08-27 Voith Turbo Scharfenberg GmbH & Co. KG Anordnung zum Durchschalten von Daten- und/oder Signalleitungen zwischen zwei Wagenkästen
KR101461249B1 (ko) * 2007-02-15 2014-11-12 델러 커플러스 아베 철도 차량들의 연결을 위해 배치된 열차 커플러 내의 커넥터 및 연결 블록
CN201334034Y (zh) * 2008-12-19 2009-10-28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接触可靠的铁路车钩连接装置
DE102010036521A1 (de) * 2010-07-20 2012-01-26 Era - Contact Gmbh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zwischen zwei Schienenfahrzeugen
CN201838809U (zh) * 2010-08-25 2011-05-18 沈阳兴华航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车钩电连接器
DE102010045742A1 (de) * 2010-09-17 2012-03-22 Harting Electric Gmbh & Co. Kg Elektrokupplung für Eisenbahnen
EP2431201B1 (de) * 2010-09-20 2014-03-12 Voith Patent GmbH Kupplungskopf einer Kupplungsvorrichtung zum mechanischen Verbinden von zwei Einheiten, insbesondere Fahrzeugeinheiten
DE102011080097A1 (de) 2011-07-29 2013-01-3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aten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Schienenfahrzeugsübergangseinheit und Schienenfahrzeugverband
DE102014110676A1 (de) * 2013-08-07 2015-02-12 Voith Patent Gmbh Elektrokontaktkupplung für ein spurgeführtes Fahrzeug
DE102014010676A1 (de) * 2014-07-22 2016-01-28 Leibinger Gmbh Ventilaufsatz, Befüll- und Entleervorrichtung sowie Befüllverfahren für Behältnisse
DE102014110668A1 (de) * 2014-07-29 2016-02-04 Voith Patent Gmbh Elektrokontaktkupplung mit Querverbinder
DE102015105514A1 (de) * 2015-04-10 2016-10-13 Voith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und/oder Signal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347A (zh) 2017-12-01
WO2016162469A1 (de) 2016-10-13
EP3280629A1 (de) 2018-02-14
US10683020B2 (en) 2020-06-16
DE102015105514A1 (de) 2016-10-13
EP3280629B1 (de) 2021-02-24
US20180281826A1 (en) 2018-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8347B (zh) 用于传送数据和/或信号的设备
US9555820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coupling for a track-borne vehicle
US7362936B2 (en) Optical harness assembly and method
RU2464191C2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 и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панель в автосцепке поезда,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ие возможность соединения рельсовы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US6179479B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self-closing shutter
CN107407781A (zh) 具有用于光学纤维、电导体或这二者的可更换连接器模块的连接器系统
US7575462B2 (en) Electrical rail coupler assembly
CN102722003A (zh) 光电连接器
EP1899208A1 (en) Contactless data communications coupling
AU2011218642A1 (en) Coupler head of a coupling device for mechanically connecting two units, particularly vehicle units
KR101758601B1 (ko) 수중 통신 데이터를 제공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6264048B1 (en) Electric cable coupling for rail-borne vehicles
US20180111631A1 (en) Interface arrangement for data, signal and/or voice transmission
CN110997446B (zh) 用于将第一轨道车辆电气联接至第二条轨道车辆的列车联接器连接器模块
CN107589492A (zh) 用于连接到具有插头安装在其上的光学线缆的抗断裂装置的电子设备壳体的面板插座的插头
CN112351926B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联接系统
FI94470B (fi) Liitoskappale
US7948417B2 (en) Digital harness with analog inputs
US8744270B2 (en) Avionics equipment with optical contact and avionics system comprising such equipment
US20230308186A1 (en) Submarine optical cable system
KR101760290B1 (ko) 광전 복합 커넥터 및 어뎁터
JPH0771095B2 (ja) データ伝送ネットワークの接続装置
EP3748875B1 (en) Photoelectric adapters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 capable of receiving and outputting electricity
JPH041166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5465317A (zh) 电气车钩装置及铁路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