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07064A - 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 - Google Patents

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07064A
CN107407064A CN201680021195.5A CN201680021195A CN107407064A CN 107407064 A CN107407064 A CN 107407064A CN 201680021195 A CN201680021195 A CN 201680021195A CN 107407064 A CN107407064 A CN 107407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pack
work machine
air blast
spiral case
blast 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11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诚
田中刚
松野匡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861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20493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861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62159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0861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3227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07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070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08Pneumatically dislodging or taking-up undesirable matter or small objects; Drying by heat only or by streams of gas; Cleaning by projecting abrasive particles
    • E01H1/0809Loosening or dislodging by blowing ; Drying by means of gas stre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0/00Cultivation of turf, lawn or the like;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0/40Apparatus for cleaning the lawn or grass surface
    • A01G20/43Apparatus for cleaning the lawn or grass surface for sweeping, collecting or disintegrating lawn debris
    • A01G20/47Vacuum or blower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73Battery power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将内置有由电动机驱动的离心式风扇的蜗壳以立起的方式组装到由操作人员利用肩带背负着使用的背负式框架而构成,将可与电动机相连的能够再充电的电池组能装卸地安装于背负式框架,从后方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轴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所述蜗壳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了清扫落叶和收割草等的碎片而使用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特别是,涉及将内置有利用电动机进行驱动的离心式风扇的蜗壳组装于背负式框架而成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在美国专利第600640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背负式鼓风机,该背负式鼓风机包括:蜗壳,该蜗壳搭载在可由操作人员背负的截面为L字形的背负式框架上;离心式风扇,该离心式风扇能旋转地轴支承在该蜗壳内;电动机,该电动机组装在蜗壳的后侧,用于使离心式风扇旋转;电池,该电池安装在背负式框架的下部水平框部。在该背负式鼓风机中,通过自电池供电而电动机工作,从而使蜗壳内的离心式风扇旋转,利用离心式风扇的旋转将吸入到蜗壳内的空气自蜗壳的喷出口吹出。
在该背负式鼓风机中,大型的电动机配置在蜗壳的背部,并安装在背负式框架的下部水平框部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因此,当操作人员利用肩带背负该背负式鼓风机的背负式框架而进行使用时,背负式鼓风机的重心位置处于后部,所以容易倾向后方,清扫作业难以进行。
另外,上述的对电动机进行供电的电池借助支架并利用螺钉而固定在背负式框架的下部水平框部,并未顾及要将该电池频繁地卸下而进行充电。因此,为了对电池进行充电,要将背负式鼓风机运送到电源附近进行充电,或者每次充电都必须卸下支架,电池的充电作业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消除上述的困难之处,提供一种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其包括:背负式框架,其形成为在操作人员的脊背至少具有背板部并且利用肩带将背板部背负到操作人员的脊背上;蜗壳,其在背板部的后侧搭载于背负式框架,将与背板部的平面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旋涡的中心;离心式风扇,其能旋转地支承在蜗壳内;电动机,其组装于蜗壳,用于使离心式风扇旋转;以及电池组,其安装于背负式框架,用于向电动机供电,该电池组能够再充电,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特征在于,从后方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轴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蜗壳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中,从后方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轴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蜗壳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从而在操作人员使用肩带背负着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进行清扫作业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量被操作人员的腰的部分支承而稳定,所以不易倾向后方,鼓风作业机械的操作容易进行,减轻操作人员的疲劳。
在上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中,将电池组能装卸地安装到自背负式框架的背板部的下端向后方水平伸出并位于蜗壳的正下方的支承台上,从而使电池组的充电作业容易进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另外,在实施本发明时,在能装卸地组装了可与电动机相连的能够再充电的多个通用的电池组来作为电池组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地利用在各种的电动工具和电动式园艺作业机械中通用的电池组,提高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方便性。
另外,优选的是,在实施本发明时,当在背板部立起的状态下将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放置到水平的载置面上时,在将电池组安装到背负式框架的支承台上的状态下和自该支承台卸下了电池组的状态下,背板部维持为立起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不必在电池组的安装前和安装后用手支承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而使背板部立起,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充电的装卸操作容易进行。另外,蜗壳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具有送出空气的送风筒部,使送风管与送风筒部连通连接,并在背负式框架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设有电池组的接合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左右方向的一侧配置有送风管,在另一侧配置有电池组,所以在使用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的左右的重量平衡良好。此外,在上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中,优选的是,将该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配置在自背负式框架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向左右方向横跨背负式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10%的各区域内,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对背负着背负式框架的操作人员的左右一方的肩膀的负担增大。
本发明除了上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以外,还能应用在以下述方式构成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中。一种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将前后配置的蜗壳以立起的方式组装到利用肩带背负着使用的背负式框架而构成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上述蜗壳内置有被同轴配置的前后一对电动机分别驱动的离心式风扇,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特征在于,将分别可与电动机相连的能够再充电的电池组能装卸地安装于背负式框架,从后方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轴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蜗壳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使在电动机工作时利用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自蜗壳的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合流而自送风管排放出。
一种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将上下一对蜗壳以立起的方式组装到利用肩带背负着使用的背负式框架而构成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上述蜗壳内置有被电动机分别驱动的离心式风扇,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特征在于,将分别可与电动机相连的能够再充电的电池组能装卸地安装于背负式框架,从后方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驱动上侧蜗壳内的离心式风扇的电动机的输出轴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上下一对蜗壳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使在电动机工作时利用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自蜗壳的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合流而自送风管排放出。
在上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中,作为由两台小型电动机分别单独驱动的离心式风扇,使用小型的风扇,从而与使用了利用单一的大型电动机进行驱动的大型风扇时相比,能够减小送风噪声,通过使前后或上下配置的离心式风扇的送风合流,能够获得清扫所需的充足的风量。另外,通过将利用各电动机驱动的离心式风扇组装到前后或上下配置的各蜗壳的内部而构成各自独立的鼓风单元,使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组装作业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盖卸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前后一对蜗壳的各送风筒部的横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各送风筒部与送风管的连结部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鼓风单元的变形例的纵剖视图。
图8a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左侧视图。
图8b是图8a的后视图。
图9是图8b所示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旋转轴的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图10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左侧视图。
图10b是图10a的后视图。
图11是图10b所示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旋转轴的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图12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旋转轴的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图12b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旋转轴的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图13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旋转轴的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图13b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旋转轴的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旋转轴的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图15a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旋转轴的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图15b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旋转轴的位置处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相同的构件和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说明本发明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各种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包括:背负式框架11,该背负式框架11具有形成为沿着操作人员的脊背的形状的背板部12;旋涡形的蜗壳21,该蜗壳21在背板部12的后侧立起组装于背负式框架11;离心式风扇22,该离心式风扇22能旋转地轴支承在蜗壳21的内部;电动机23,该电动机23组装于蜗壳21,用于使离心式风扇22旋转;能够再充电的四个(多个)电池组40,该电池组40在蜗壳21的下侧能装卸地搭载于背负式框架11并与电动机23相连;以及控制装置41,该控制装置41对电动机23的驱动和来自电池组40的供电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后方观察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重心G位于比离心式风扇22的中心的旋转轴(中心轴)22a靠下侧的位置,从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侧面观察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重心G位于比蜗壳21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
利用安装在背负式框架11的背板部12的左右的肩带13,将背负式框架11背负到操作人员的脊背上进行使用。在背负式框架11的背板部12的下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向后方呈水平状伸出的支承台14,在背负式框架11的背板部12形成有空气引进口14a,该空气引进口14a用于将空气引进到包括蜗壳21、离心式风扇22和电动机23的鼓风单元20内。鼓风单元20利用电动机23使蜗壳21内的离心式风扇22旋转而自送风筒部21b的前端的送风口21c排放出空气。
如图3所示,蜗壳21在后侧具有吸气口21a,并在右侧部具有向外侧延伸出来的送风筒部21b。在形成于送风筒部21b的前端的送风口21c连通连接有送风管30。如图2所示,电动机23安装在蜗壳21的前面。离心式风扇22在蜗壳21内固定于电动机23的输出轴23a。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23采用外转子型的电动机。通过将离心式风扇22能旋转地安装于一体地组装在蜗壳21的前面的电动机23的输出轴23a,从而使鼓风单元20作为单一单元而借助螺旋弹簧15(振动缓和部件)立起地组装于背负式框架11。在本实施方式中,离心式风扇22直接安装于电动机23的输出轴23a,电动机23的输出轴23a与离心式风扇22的旋转轴22a同轴。另外,电池组40和控制装置41如后述那样地搭载在位于鼓风单元20的正下方的背负式框架11的支承台14。
如图1所示,与蜗壳21的送风口21c相连的送风管30包括与弯管31的前端部相连的挠性管32和与挠性管32的前端部相连的笔直管33。在笔直管33安装有供操作人员把持的把手34,在笔直管33的前端安装有喷嘴。在清扫作业中,操作人员能够把持把手34而使送风管30的前端的喷嘴朝向期望的方向来进行操作。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背负式框架11的支承台14的后部上表面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有用于安装电池组40的四个接合部(附属装置)16。电池组40分别能沿前后方向滑动且能装卸地结合于接合部16。能够在自接合部16卸下了电池组40的状态下利用充电器(未图示)对电池组40进行充电,电池组40能使用与其他的电动式园艺作业机械、各种电动工具的电源通用的电池组。
另外,在背负式框架11的支承台14的前部上表面配置有控制装置41,利用该控制装置41对电动机23的驱动进行控制,并且对自电池组40向电动机23的供电进行控制。如图1和图2所示,在背负式框架11设有覆盖鼓风单元20和控制装置41的盖42,电池组40在成为盖42的外侧的位置安装于背负式框架11的支承台14。另外,盖42能装卸地安装于背负式框架11,以便能维护鼓风单元20和控制装置41。
在使用上述那样构成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时,操作人员将肩带13背到肩膀上来背负背负式框架11,当自电池组40供电来使电动机23驱动时,离心式风扇22在蜗壳21内旋转,将自吸气口21a吸入到蜗壳21内的空气从送风口21c排放到送风管30,并自送风管30的前端的喷嘴吹出到地面。因此,若操作人员把持送风管30的把手34而沿左右方向移动送风管30的前端的喷嘴,则能将散落在地面的广阔范围内的落叶等收集起来。
上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利用电池组40的供电来使电动机23驱动,所以根据作为重量物搭载于背负式框架11的电动机23和四个电池组40的搭载位置的不同,操作人员背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而进行作业时的使用容易性、疲劳的程度产生不同。关于这一点,本发明的发明人确认到,当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重心位置在尽量低的位置靠近操作人员时,容易使用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疲劳。
在考虑了上述事项的本实施方式中,以蜗壳21的旋涡形状的中心轴线位于与背板部12正交的位置的方式,使蜗壳21立起而配置在背板部12的后侧,从而缩短了背负式框架11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将蜗壳21配置在距离操作人员的脊背较近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重量物的电动机23固定在蜗壳21的前面而靠近操作人员的脊背。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背负式框架11的背板部12的下端向后方水平伸出而位于蜗壳21的正下方的支承台14上的接合部16,以能沿前后方向装卸的方式组装有电池组40。
通过这样考虑,在本实施方式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操作人员背负着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站立的状态下,从后方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重心G位于比离心式风扇22的旋转轴22a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时,重心G位于比蜗壳21的后端位置靠前侧的位置,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心G位于比蜗壳21的前后方向的中心Cf靠前侧的位置。当操作人员使用肩带13将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背负起来进行清扫作业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重量被操作人员的腰的部分支承而稳定,所以不易倾向后方,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操作容易进行,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疲劳。由此,即使背负着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进行作业,也能防止肩带13以向后侧拉拽的方式背在操作人员的肩膀上,操作人员不易倾向后方,能够减轻疲劳。
另外,在对电池组40充电时,不用将覆盖鼓风单元20和控制装置41的盖42自背负式框架11卸下,就能相对于支承台14装卸电池组40,所以能够不花费拆卸盖42的时间劳力地装卸电池组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背板部12立起的状态下将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放置到水平的载置面上时,在将电池组40安装到背负式框架11的支承台14上的状态下和自支承台14卸下了电池组40的状态下,背板部12维持为立起的状态。因此,不必在电池组40的安装前和安装后用手支承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来使其立起,用于对电池组40进行充电的装卸操作容易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重心G配置在自背负式框架1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向左右方向横跨背负式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10%的各区域Cw内,所以能够防止对背负着背负式框架11的操作人员的左右一方的肩膀的负担增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四个(多个)接合部16和四个(多个)电池组40分配配置在背负式框架1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的左右两侧。由此,能使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左右方向的重量平衡良好。
<第2实施方式>
在图4~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将前后一对蜗壳21A、21B立起地组装于背负式框架11,上述一对蜗壳21A、21B在内部配置有被同轴配置的前后一对的电动机23A、23B分别驱动的离心式风扇22A、22B。
如图4所示,在前侧的第1蜗壳21A的后面一体地组装有第1电动机23A,在第1蜗壳21A的内部将第1离心式风扇22A能旋转地安装于第1电动机23A的输出轴23Aa,由此构成第1鼓风单元20A。如图4和图5所示,第1蜗壳21A在前侧具有吸气口21Aa,在右侧具有成为旋涡形的外侧前端部的送风筒部21Ab。在后侧的第2蜗壳21B的前面一体地组装有第2电动机23B,在第2蜗壳21B的内部将第2离心式风扇22B能旋转地安装于第2电动机23B的输出轴23Ba,由此构成第2鼓风单元20B。如图5所示,第2蜗壳21B在后侧具有吸气口21Ba,在右侧具有成为旋涡形的外侧前端部的送风筒部21Bb。送风管30的弯管31与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以及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连通连接,以使自送风筒部21Ab、21Bb排放出的空气合流而流出。
第1蜗壳21A形成为随着向送风口21Ac靠近,形成旋涡形状的空气的通路变宽,并且第1蜗壳21A形成为随着向送风口21Ac靠近而沿第1蜗壳21A的旋涡的中心轴线的轴线方向向后侧扩展。第2蜗壳21B形成为随着向送风口21Bc靠近,形成旋涡形状的空气的通路变宽,并且第2蜗壳21B形成为随着向送风口21Bc靠近而沿第1蜗壳21B的旋涡的中心轴线的轴线方向向前侧扩展。这样,第1蜗壳21A以及第2蜗壳21B以随着向送风口21Ac、21Bc靠近而在轴线方向上彼此靠近的方式偏移,使第1蜗壳21A的送风筒部21Ab的前端部以及第2蜗壳21B的送风筒部21Bb的前端部这两个前端部与送风管30的导入部31a连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第1蜗壳21A的送风筒部21Ab以及第2蜗壳21B的送风筒部21Bb以随着向送风口21Ac、21Bc靠近而在轴线方向上彼此靠近的方式偏移,从而使自两个送风筒部21Ab、21Bb排放出的空气,以自送风筒部21Ab的送风口21Ac吹出的空气的排放方向与自送风筒部21Bb的送风口21Bc吹出的空气的排放方向交叉而成的角度θ为5°的方式合流(参照图6)。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通过借助螺旋弹簧15将蜗壳21A固定于背板部12,从而将第1鼓风单元20A弹性地支承于背负式框架11。通过将第2电动机23B同轴地固定于第1电动机23A,从而借助第1鼓风单元20A将第2鼓风单元20B弹性地支承于背负式框架11。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向电动机23A、23B供电的电池组40以能沿前后方向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支承台14上,该支承台14自背负式框架11的背板部12的下端向后方水平伸出而位于蜗壳21A、21B的正下方。另外,在支承台14的前部上表面安装有对两个电动机23A、23B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41。除此以外的主要构造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中,利用第1离心式风扇22A和相对于第1离心式风扇22A独立的第2离心式风扇22B进行送风,并使由第1离心式风扇22A以及第2离心式风扇22B进行的各自的送风在送风管30的导入部31a合流。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即使风扇小型化,也能利用两台离心式风扇22A、22B来获得充足的风量,并且噪声能够比使用了1台大型风扇时的噪声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包括使第1离心式风扇22A旋转的第1电动机23A和使第2离心式风扇22B旋转的第2电动机23B,与利用1台大型的电动机来使第1离心式风扇22A以及第2离心式风扇22B旋转时相比,能使第1电动机23A以及第2电动机23B分别小型化,并能将自第1电动机23A以及第2电动机23B产生的驱动声音抑制为较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中,在使自第1鼓风单元20A的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以及第2鼓风单元20B的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喷出的空气在送风管30的导入部31a合流之后,送出该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自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送出的空气的前进方向和自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送出的空气的前进方向形成的角度θ以尽量接近于平行的方式设为5°。由此,能够减少自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以及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吹出的空气相互冲撞而使送风量下降的情况。另外,由自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送出的空气的前进方向和自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送出的空气的前进方向形成的角度θ不限定于5°,在5°~45°的范围内较佳,能够获得所需的效果。
在第2实施方式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中,也将作为重量物的电动机23A、23B尽量配置在前侧而靠近操作人员的脊背,将电池组40能沿前后方向装卸地组装到背负式框架11的支承台14上。在操作人员背负着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站立的状态下,从后方观察时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重心G位于比离心式风扇22A、22B的旋转轴22Aa、22Ba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时重心G位于比后侧的第2蜗壳21B的后端位置靠前侧的位置,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心G也位于比后侧的第2蜗壳21B的前后方向的中心Cf靠前侧的位置(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后视图,但第2实施方式也与图3同样地表示,在图3的[]内记载的是与第2实施方式对应的附图标记),所以能在操作人员使用肩带13背负着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进行清扫作业时,防止肩带13以向后侧拉拽的方式背到操作人员的肩膀上,操作人员不易倾向后方,能够减轻疲劳。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作用效果也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图7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第1鼓风单元20A和第2鼓风单元20B上下水平地配置并组装于背负式框架11。在该情况下,在第1鼓风单元20A的上侧设有吸气口21Aa,在第2鼓风单元20B的下侧设有吸气口21Ba。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实质上相同。
<第3实施方式>
在图8a、图8b以及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特征在于,在背板部12的背后上下配置有第1鼓风单元20A和第2鼓风单元20B。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在将后述的电池组40上下排列地配置在背负式框架11的背板部12的左侧时的重量平衡,将第1鼓风单元20A和第2鼓风单元20B上下配置在自背板部1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向右侧偏离了的位置(参照图8b)。
如图9所示,上侧的第1蜗壳21A在其前面一体地组装有第1电动机23A,并在其内部将第1离心式风扇22A能旋转地安装于第1电动机23A的输出轴23Aa,由此构成第1鼓风单元20A。同样,下侧的第2蜗壳21B在其前面一体地组装有第2电动机23B,并在其内部将第2离心式风扇22B能旋转地安装于第2电动机23B的输出轴23Ba,由此构成第2鼓风单元20B。
如图8a、图8b以及图9所示,第1蜗壳21A以及第2蜗壳21B分别在背后具有吸气口21Aa、21Ba,并在右侧具有成为旋涡形的外侧前端部的送风筒部21Ab、21Bb。送风管30的导入部31a借助第1连接管24A与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连通连接,送风管30的导入部31a借助第2连接管24B与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连通连接,自送风筒部21Ab、21Bb排放出的空气经由这些第1连接管24A以及第2连接管24B合流流入到送风管30内。
在背板部12的左侧部上下排列地配置有四个电池组40的接合部(附属装置)16。在各接合部16以能沿前后方向滑动而装卸的方式安装有电池组40。四个电池组40在盖42的外侧能装卸地安装在背负式框架11的接合部16。另外,为了与在背负式框架11的右侧部连通连接于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以及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的送风管30在左右方向上重量平衡,将四个电池组40安装在背板部12的左侧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中,组装在第1蜗壳21A的电动机23A以及组装在第2蜗壳21B的电动机23B配置在背板部12的正背后,电池组40配置在比上侧的第1离心式风扇22A的旋转轴22Aa靠下侧的位置。通过这样设置,从后方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时重心G配置在比上侧的第1离心式风扇22A的旋转轴22Aa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时重心G配置在比第1蜗壳21A以及第2蜗壳21B的后端位置靠前侧的位置,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心G配置在比第1蜗壳21A以及第2蜗壳21B的前后方向的中心Cf靠前侧的位置。由此,即使背负着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进行作业,也能防止肩带13以向后方拉拽的方式背到操作人员的肩膀上,使作业容易进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的重心G配置在自背负式框架1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C向左右方向横跨背负式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10%的各区域Cw内,所以能够防止对背负着背负式框架11的操作人员的左右一方的肩膀的负担增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将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以背板部12立起的状态放置到水平的载置面上时,能在将电池组40安装到背负式框架11的背板部12的接合部16的状态下和自背板部12的接合部16卸下了电池组40的状态下,维持背板部12立起的状态。因此,不必在电池组40的安装前和安装后用手支承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来使背板部12立起,用于对电池组40进行充电的装卸操作容易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中,蜗壳21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即右侧具有送出空气的送风筒部21b,使送风管30与送风筒部21b连通连接,在背负式框架11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即左侧设有电池组40的接合部16,从而在左右方向的一侧即右侧配置有送风管30,在另一侧即左侧配置有电池组40,所以使用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时的左右的重量平衡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中,使自第1鼓风单元20A的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以及自第2鼓风单元20B的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喷出的空气经由第1连接管24A以及第2连接管24B在送风管30的导入部31a合流之后,送出该空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由自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送出的空气的前进方向和自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送出的空气的前进方向形成的角度θ设为45°。由此,能够减少自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以及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吹出的空气相互冲撞而使送风量下降的情况。另外,关于除此以外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在图10a、图10b和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将第1鼓风单元20A和第2鼓风单元20B上下配置在背板部12的背后,并且将下侧的第2鼓风单元20B配置为比第1鼓风单元20A向后侧偏移,从而消除由上侧的第1鼓风单元20A的下部与下侧的第2鼓风单元20B的上部的接触而产生的缓冲,将上侧的第1鼓风单元20A配置在比第3实施方式中上侧的第1鼓风单元20A的位置靠下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第1鼓风单元20A和第2鼓风单元20B配置在比第3实施方式中第1鼓风单元20A和第2鼓风单元20B的位置靠后侧的位置,所以能够使配置在背板部12的左侧的电池组40更靠近中央部地配置。另外,由于使第1鼓风单元20A靠近第2鼓风单元20B,所以能将由自第1蜗壳21A的送风口21Ac送出的空气的前进方向与自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送出的空气的前进方向形成的角度θ设为8.5°,与第3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角度θ进一步减小,从而能比第3实施方式减少自两个送风口21Ac、21Bc吹出的空气相互冲撞而使送风量下降的情况。关于除此以外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在实施本发明时,也可以如图12a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那样,分别将第1鼓风单元20A以及第2鼓风单元20B的前后颠倒,并将上侧的第1鼓风单元20A配置在前侧,将下侧的第2鼓风单元20B配置在后侧,或者,也可以如图12b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将上侧的第1鼓风单元20A配置在后侧,将下侧的第2鼓风单元20B配置在前侧。
另外,也可以如图13a所示,将上侧的第1鼓风单元20A的吸气口21Aa配置在后侧,将下侧的第2鼓风单元20B的吸气口21Ba配置在前侧。在该情况下,第1鼓风单元20A的送风筒部21Ab以及第2鼓风单元20B的送风筒部21Bb朝下延伸出来,各送风口21Ac、21Bc朝向斜下侧。在本变形例中,也将由自第1蜗壳21的送风口21Ac吹出的空气的前进方向与自第2蜗壳21B的送风口21Bc吹出的空气的前进方向交叉而成的角度θ设为5°~45°的范围,使自两个蜗壳21A、21B流出的空气在送风管30的导入部31a合流,从而能使自各送风口21Ac、21Bc吹出的空气不易相互冲撞。
另外,也可以如图13b所示,使下侧的第2鼓风单元20B的蜗壳的绕向逆向而使送风口21Bc朝向斜上侧。
在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特征在于,将第1鼓风单元20A和第2鼓风单元20B上下排列地配置到背板部12的背后,将驱动第1离心式风扇22A的第1电动机23A的输出轴23Aa和驱动第2离心式风扇22B的第2电动机23B的输出轴23Ba以45°的倾斜角配置在斜后方。采用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相同,从后方观察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时重心G位于比第1离心式风扇22A的旋转轴22Aa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时重心G位于比第1蜗壳21A以及第2蜗壳21B的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前侧的位置,所以即使背负着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10进行作业,也能防止肩带13以向后方拉拽的方式背到操作人员的肩膀上,使作业容易进行。
此外,在实施本发明时,既可以如图15a所示,将第1鼓风单元20A的吸气口21Aa以及第2鼓风单元20B的吸气口21Ba在前方配置为朝向斜下侧,也可以如图15b所示,将第1鼓风单元20A的吸气口21Aa以及第2鼓风单元20B的吸气口21Ba在前方配置为朝向斜上侧。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第1蜗壳21A以及第2蜗壳21B以45°倾斜,但此倾斜角度不限定于45°,另外,也可以使第1蜗壳21A的倾斜角度和第2蜗壳21B的倾斜角度彼此不同。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期望的是尽量不在盖42形成开口部。另外,在背负式框架11的背板部12形成空气引进口12a,并在支承台14形成空气引进口14a,但也可以只在支承台14形成空气引进口14a。在只在支承台14形成了空气引进口14a的情况下,由背负式框架11和盖42隔出的空间只在支承台14的空气引进口14a处开放,所以能够减小操作人员感受到的噪声。此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若在盖42的内表面设置吸声材料,或在第1蜗壳21A、第2蜗壳21B和送风管30等的送风通路设置海绵、消声器等吸音构造,则能够进一步减小操作人员感受到的噪声。
另外,由形成为上述的第1鼓风单元20A以及第2鼓风单元20B这两个鼓风单元而获得的风扇小型化、电动机小型化以及自送风口因空气的合流而产生的作用效果并不限定于风扇为离心式风扇时,当在筒形的壳体内设有轴流式风扇、斜流式风扇时,也能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并且,即使由电动机构成的原动机是由内燃机构成的发动机式的原动机,也能获得同样的作用效果。

Claims (10)

1.一种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其包括:
背负式框架,其形成为在操作人员的脊背至少具有背板部并且利用肩带将该背板部背负到操作人员的脊背上;
蜗壳,其在所述背板部的后侧搭载于所述背负式框架,将与所述背板部的平面方向交叉的方向作为旋涡的中心;
离心式风扇,其能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蜗壳内;
电动机,其组装于所述蜗壳,用于使所述离心式风扇旋转;以及
电池组,其安装于所述背负式框架,用于向所述电动机供电,该电池组能够再充电,
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特征在于,
从后方观察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所述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轴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所述蜗壳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自所述背负式框架的背板部的下端向后方伸出而位于所述蜗壳的正下方的支承台上,以能沿前后方向装卸的方式组装有所述电池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自所述背负式框架的下端向后方水平伸出而位于所述蜗壳的正下方的支承台上,以能沿前后方向装卸的方式组装有可与所述电动机相连的能够再充电的多个通用的电池组来作为所述电池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将覆盖所述蜗壳的盖以组装在所述支承台上的电池组位于该盖的外侧的方式能装卸地安装于所述背负式框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蜗壳的左右方向的一侧设有吹出空气的送风筒部,使送风管与该送风筒部连通连接,在所述背负式框架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电池组的接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电池组,将可与所述电动机相连的能够再充电的多个通用的电池组上下配置并且能沿前后方向装卸地安装到所述背负式框架的背板部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背板部立起的状态下将所述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放置到水平的载置面上时,在将所述电池组安装到所述支承台上的状态下和自该支承台卸下了所述电池组的状态下,所述背板部以立起的状态自行竖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自所述背负式框架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向左右方向各自横跨所述背负式框架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的10%的区域内。
9.一种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将前后配置的蜗壳以立起的方式组装到利用肩带背负着使用的背负式框架而构成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所述蜗壳内置有被同轴配置的前后一对电动机分别驱动的离心式风扇,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特征在于,
将分别可与所述电动机相连的、能够再充电的电池组能装卸地安装于所述背负式框架,从后方观察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所述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轴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所述蜗壳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使在所述电动机工作时利用所述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自所述蜗壳的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合流而自送风管排放出。
10.一种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将上下一对蜗壳以立起的方式组装到利用肩带背负着使用的背负式框架而构成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所述一对蜗壳内置有被电动机分别驱动的离心式风扇,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特征在于,
将分别可与所述电动机相连的、能够再充电的电池组能装卸地安装于所述背负式框架,从后方观察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时,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驱动所述上侧蜗壳内的离心式风扇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靠下侧的位置,从侧面观察该鼓风作业机械时,该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的重心位于比所述上下一对蜗壳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使在所述电动机工作时利用所述离心式风扇的旋转自所述蜗壳的各送风口吹出的空气合流而自送风管排放出。
CN201680021195.5A 2015-04-20 2016-04-12 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 Pending CN1074070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6173 2015-04-20
JP2015086173A JP2016204930A (ja) 2015-04-20 2015-04-20 背負式送風作業機
JP2015086176A JP6621594B2 (ja) 2015-04-20 2015-04-20 背負式送風作業機
JP2015086171A JP6532271B2 (ja) 2015-04-20 2015-04-20 背負式送風作業機
JP2015-086176 2015-04-20
JP2015-086171 2015-04-20
PCT/JP2016/061754 WO2016171031A1 (ja) 2015-04-20 2016-04-12 背負い式送風作業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064A true CN107407064A (zh) 2017-11-28

Family

ID=57144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1195.5A Pending CN107407064A (zh) 2015-04-20 2016-04-12 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94393A1 (zh)
CN (1) CN107407064A (zh)
DE (1) DE112016001826T5 (zh)
WO (1) WO20161710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20807B1 (en) * 2016-02-22 2022-05-11 Globe (Jiangsu) Co., Ltd. Backpack blower, and control handle assembly
CN205884080U (zh) * 2016-02-22 2017-01-18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手柄及带有该操作手柄的背负式吹风机
TWI622252B (zh) * 2016-12-16 2018-04-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具有散熱功能之馬達轉軸系統
WO2018176295A1 (zh) 2017-03-30 2018-10-04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背负式工作器具
JP7261664B2 (ja) * 2019-06-14 2023-04-20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ブロワ
AU2020205211A1 (en) 2019-08-02 2021-02-18 Techtronic Cordless Gp Blowers having noise reduction features
JP2021050488A (ja) * 2019-09-24 2021-04-01 株式会社マキタ ブロワ
JP7305506B2 (ja) * 2019-10-02 2023-07-10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背負い式送風作業機
CN214742186U (zh) 2020-01-21 2021-11-16 创科无线普通合伙 鼓风机
AU2020286200A1 (en) 2020-01-21 2021-08-05 Techtronic Cordless Gp Power tool having noise reduction features
CN213546487U (zh) * 2020-10-15 2021-06-25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背负式作业工具
CN213546474U (zh) * 2020-10-15 2021-06-25 苏州科瓴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背负式作业工具
WO2022147300A1 (en) 2020-12-30 2022-07-07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Handheld blowe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6400A (en) * 1996-02-26 1999-12-28 Presenza; Tom Electric backpack blower
JP2001241019A (ja) * 2000-02-29 2001-09-04 Komatsu Zenoah Co 背負い式エンジンブロワの防塵装置
CN101237806A (zh) * 2005-08-25 2008-08-06 肖普瓦克公司 带有用于低噪音操作装置的便携式紧凑气动吸入清洁器
CN102102683A (zh) * 2009-12-18 2011-06-22 株式会社牧田 背负式作业用具
CN203412787U (zh) * 2012-07-09 2014-01-29 创科户外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背负式吹叶机
CN203475365U (zh) * 2013-08-22 2014-03-1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
CN104074157A (zh) * 2013-03-29 2014-10-0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
CN105411151A (zh) * 2015-12-16 2016-03-23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腰挂式吹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40025A (ja) * 1999-02-19 2000-09-05 Kioritz Corp 携帯型送風作業機
US6305048B1 (en) * 1999-03-03 2001-10-23 Harold Salisian Electric backpack blower and accessory operator
SE0101666L (sv) * 2001-05-11 2002-11-12 Electrolux Ab Hölje för ryggburen lövblåsare
JP6358833B2 (ja) * 2014-04-03 2018-07-18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背負式作業機
US9907234B2 (en) * 2014-11-20 2018-03-06 Black & Decker, Inc. Battery-powered backpack blow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6400A (en) * 1996-02-26 1999-12-28 Presenza; Tom Electric backpack blower
JP2001241019A (ja) * 2000-02-29 2001-09-04 Komatsu Zenoah Co 背負い式エンジンブロワの防塵装置
CN101237806A (zh) * 2005-08-25 2008-08-06 肖普瓦克公司 带有用于低噪音操作装置的便携式紧凑气动吸入清洁器
CN102102683A (zh) * 2009-12-18 2011-06-22 株式会社牧田 背负式作业用具
CN203412787U (zh) * 2012-07-09 2014-01-29 创科户外产品技术有限公司 背负式吹叶机
CN104074157A (zh) * 2013-03-29 2014-10-01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
CN203475365U (zh) * 2013-08-22 2014-03-12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手持式吹风机
CN105411151A (zh) * 2015-12-16 2016-03-23 常州格力博有限公司 腰挂式吹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71031A1 (ja) 2016-10-27
DE112016001826T5 (de) 2018-01-11
US20180094393A1 (en) 2018-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07064A (zh) 背负式鼓风作业机械
CN103892773B (zh) 真空吸尘器
CN207384196U (zh) 吸尘器
EP2934934B1 (en) Autonomous pool cleaning robot
US10703589B2 (en) Dry docking station
CN100334994C (zh) 便携式电动扫除机
JP6580961B2 (ja) 収穫機
US20100269288A1 (en)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CN208542531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混凝土用筛沙装置
JP6621594B2 (ja) 背負式送風作業機
CN1323564A (zh) 电动吸尘器
CN211515176U (zh) 一种振动筛
CN206720146U (zh) 一种谷物提升上料机
CN104095585A (zh) 吸尘器
CN215140393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废料破碎装置
CN112628166B (zh) 鼓风机
JP2016204929A (ja) 背負式送風作業機
WO2017094585A1 (ja) 収穫機
CN203353224U (zh) 玉米脱粒机
JP2007056761A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装置
CN206229626U (zh) 一种用于稻谷的双筒清理筛
CN103892771B (zh) 真空吸尘器
CN103892772B (zh) 真空吸尘器
CN1309336C (zh) 电动吸尘器
CN106311604A (zh) 一种胶囊筛选抛光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