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0965A - 触控薄膜与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薄膜与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0965A
CN107390965A CN201710613320.8A CN201710613320A CN107390965A CN 107390965 A CN107390965 A CN 107390965A CN 201710613320 A CN201710613320 A CN 201710613320A CN 107390965 A CN107390965 A CN 1073909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ontrol film
opening
connecting portion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33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鹏
蔡汉龙
曾钧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Cheng Cheng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1332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90965A/zh
Priority to TW106127392A priority patent/TWI6506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909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09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薄膜及触控面板。所述触控薄膜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节点及连接于所述多个节点之间的多段线路,所述多段线路及所述多个节点形成多个金属网格,所述多个节点中至少一个节点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至少一段线路,所述连接部具有开口。所述触控薄膜及采用所述触控薄膜的触控面板的目视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触控薄膜与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薄膜与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触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显示装置中,以便于使用者利用触控方式操控该电子产品的作动。触控面板为了使其触控区域的电极不易被视认,通常采用氧化铟锡(Indiμm Tin Oxides,ITO)来形成透明触控电极。但随着触控面板的应用逐渐朝大尺寸的方向发展,使用氧化铟锡透明电极的技术存在着电阻较大、触控回应速度较慢,需多道工艺步骤以及制作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因此采用金属网格(Metal Mesh)的触控电极是被发展以用于取代氧化铟锡的透明触控电极的应用。
具体来说,金属网格的触控电极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金属导电微线、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金属导电微线,其中多条第一金属导电微线与多条二金属导电微线是相交并连接形成多个节点及连接于节点之间的线路,可以理解,所述节点及所述线路还形成多个网格。然而,所述具有金属网格的触控电极的触控面板的导电微线及节点容易被人眼观测到,从而导致所述触控面板的目视效果较差,有必要改善。
发明内容
为改善现有具有金属网格的触控电极目视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目视效果较佳的具有金属网格的触控电极的触控薄膜与触控面板。
一种触控薄膜,其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节点及连接于所述多个节点之间的多段线路,所述多段线路及所述多个节点形成多个金属网格,所述多个节点中的至少部分节点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至少一段线路,所述连接部具有开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的形状为正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为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中央区域的封闭式开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为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上的非封闭式开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的面积在4μm2至10μm2的范围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的面积在10μm2至50μm2的范围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的宽度在2μm-5μm的范围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条第一导线相交并连接的第二导线,所述多条第一导线与所述多条第二导线相交构成位于相交位置的所述多个节点,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节点之间的部分第一导线或部分第二导线构成一段线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还形成多条相互绝缘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触控电极,其中每个触控电极包括所述多个节点及连接于所述多个节点之间的多段线路。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触控薄膜,所述触控薄膜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节点及连接于所述多个节点之间的多段线路,所述多段线路及所述多个节点形成多个金属网格,所述多个节点中的至少部分节点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至少一段线路,所述连接部具有开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触控薄膜及触控面板中,所述多个节点中的至少部分节点的连接部具有开口,避免所述节点处的连接部尺寸过大,进而可以降低所述节点的可视性,提高的目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触控薄膜一种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图5是图2所示的触控薄膜的三种变更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触控薄膜一种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8-图10是图7所示的触控薄膜的三种变更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控薄膜 100、200
承载基体 110、210、310
导电层 120、220
第一导线 121、221
第二导线 122、222
节点 123、223
线路 124、224
连接部 125、225
开口 126、226
触控电极 229、329、339
金属网格 M
第一表面 311
第一导电层 320
第二表面 312
第二导电层 330
触控面板 400、500
基板 430、530
第一触控薄膜 410、510
第二触控薄膜 420、520
第一胶体层 401、501
第二胶体层 402、502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薄膜1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薄膜100可以直接用于或进一步进行刻蚀处理后再用于触控面板中,其包括承载基体110及形成于承载基体上的导电层120。
所述导电层120包括多条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121及多条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条第一导线121相交并连接的第二导线122,所述多条第一导线121与所述多条第二导线122相交构成位于相交位置的多个节点123,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节点123之间的部分第一导线121或部分第二导线122构成一段线路124。因此,所述导电层120包括多个节点123及连接于所述多个节点123之间的多段线路124,所述多段线路124及所述多个节点形成多个金属网格M。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可以基本垂直。
可以理解,所述承载基体110可以由透明的绝缘材料构成,例如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所述第一导线121与所述第二导线122的材质可包括银、纳米银或者银的混合物等。每段线路124的线宽可以在0.5μm-5μm的范围内,每段线路124的长度可以在200μm-500μm的范围内。进一步地,可以理解,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薄膜100也可以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以为透明树脂层,其可以覆盖于所述导电层120远离所述承载基体110的表面,用于保护所述导电层120。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的触控薄膜100一种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所述多个节点123中的至少部分节点123包括连接部125,所述连接部125连接至少一段线路124,本实施例中,每个节点123均包括连接部125,且每个节点123连接四段线路124,即所述连接部125连接四段线路12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125还具有开口126,其中,所述连接部125的面积在10μm2至50μm2的范围内,所述开口126的面积在4μm2至10μm2的范围内,所述开口126的宽度在2μm-5μ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26为封闭式开口,其大致位于所述连接部125的中央区域,所述连接部125可以为具有所述封闭式开口126的环状结构。所述开口126的形状可以为菱形,具体地,可为正方形。对应地,所述连接部125的形状可以为菱形环状,具体地,可以正方形环状。
但是,可以理解,所述开口126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所述连接部125的形状也可以为圆环状或其他不规则环状。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的触控薄膜100第一种变更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所述变更实施例的触控薄膜100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所述第一种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26为圆形,所述连接部125的形状为圆环状。
但是,可以理解,所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26也可以为非封闭式的开口,所述连接部125的形状也可以为具有所述非封闭开口126的部分环状结构。请参阅图4,图4是图1所示的触控薄膜100第二种变更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所述变更实施例的触控薄膜100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所述开口126为非封闭式的菱形开口(如正方形开口),所述连接部125的形状为具有所述非封闭式开口126的部分菱形环状结构(如正方形环形结构)。
请参阅图5,图5是图1所示的触控薄膜100第三种变更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所述变更实施例的触控薄膜100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所述开口126为非封闭式的圆形开口,所述连接部125的形状为具有所述非封闭式开口126的部分圆环状结构。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薄膜2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薄膜200可以直接用于触控面板中,其包括承载基体210及形成于承载基体210上的导电层220。
所述导电层22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229,每个触控电极229包括多条大致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221及多条大致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条第一导线221相交并连接的第二导线222,所述多条第一导线221与所述多条第二导线222相交构成位于相交位置的多个节点223,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节点223之间的部分第一导线221或部分第二导线222构成一段线路224。因此,所述导电层220包括多个节点223及连接于所述多个节点223之间的多段线路224,所述多段线路224及所述多个节点223形成多个金属网格M。所述多个触控电极229均沿第三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的方向均不相同,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可以垂直,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可以基本相同。
可以理解,所述承载基体210可以由透明的绝缘材料构成,例如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所述第一导线221与所述第二导线222的材质可包括银、纳米银或者银的混合物等。每段线路224的线宽可以在0.5μm-5μm的范围内,每段线路224的长度可以在200μm-500μm的范围内。进一步地,可以理解,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触控薄膜200也可以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可以为透明树脂层,其可以覆盖于所述导电层220远离所述承载基体210的表面,用于保护所述导电层220。
其中,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触控薄膜200可以通过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薄膜100的导电层120进行刻蚀后获得。如采用刻蚀的方法在所述导电层120上形成多个开口区域,其中所述开口区域的节点与线路被去除,所述剩余的导电层120的节点与线路形成所述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多个触控电极229。
请参阅图7,图7是图6所示的触控薄膜200一种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所述多个节点223中的至少部分节点223包括连接部225,所述连接部225连接至少一段线路224,本实施例中,每个节点连接四段线路224,即所述连接部225连接四段线路22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225还具有开口226,其中,所述连接部225的面积在10μm2至50μm2的范围内,所述开口226的面积在4μm2至10μm2的范围内,所述开口226的宽度在2μm-5μ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26为封闭式开口,其大致位于所述连接部225的中央区域,所述连接部225可以为具有所述封闭式开口226的环状结构。所述开口226的形状可以为菱形,具体地,可为正方形。对应地,所述连接部225的形状可以为菱形环状,具体地,可以正方形环状。
但是,可以理解,所述开口226也可以为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所述连接部225的形状也可以为圆环状或其他不规则环状。请参阅图8,图8是图7所示的触控薄膜200第一种变更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所述变更实施例的触控薄膜200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所述第一种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26为圆形,所述连接部225的形状为圆环状。
但是,可以理解,所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开口226也可以为非封闭式的开口,所述连接部225的形状也可以为具有所述非封闭开口226的部分环状结构。请参阅图9,图9是图7所示的触控薄膜200第二种变更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所述变更实施例的触控薄膜200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所述开口226为非封闭式的菱形开口(如正方形开口),所述连接部225的形状为具有所述非封闭式开口226的部分菱形环状结构(如正方形环形结构)。
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7所示的触控薄膜200第三种变更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所述变更实施例的触控薄膜200与图9所示的实施例基本相同,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所述开口226为非封闭式的圆形开口,所述连接部225的形状为具有所述非封闭式开口226的部分圆环状结构。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触控薄膜3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薄膜300包括承载基体310、形成与所述承载基体310第一表面311的第一导电层320及形成于所述承载基体310与第一表面311相反的第二表面312的第二导电层330。
所述第一导电层320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导电层220的结构基本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所述第二导电层33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电层220的结构也基本相同,但是所述第二导电层330的多个触控电极339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导电层320的多个触控电极329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同,具体地,所述第二导电层330的多个触控电极339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电层的320的多个触控电极329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薄膜300也可以包括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一导电层320远离所述承载基体310的表面,所述第二保护层可以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电层330远离所述承载基体310的表面,且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可以均为透明树脂材料。其中,所述触控薄膜300可以直接应用于一触控面板中,进而所述触控面板通过所述延伸方向不同的多个触控电极侦测施加到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动作的位置。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4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面板400包括基板430、第一触控薄膜410及第二触控薄膜420。
所述第一触控薄膜410可以通过第一胶体层401粘接于所述基板430的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薄膜420可以通过第二胶体层402粘接于所述第一触控薄膜410远离所述基板430的表面。所述第一触控薄膜410与所述第二触控薄膜420均可以采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触控薄膜200,且所述第一触控薄膜410的导电层的多个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触控薄膜420的导电层的多个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同,具体地,所述第一触控薄膜410的导电层的多个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触控薄膜420的导电层的多个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其中,所述触控面板400通过所述延伸方向不同的多个触控电极侦测施加到所述触控面板400的触控动作的位置。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面板5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触控面板500包括基板530、第一触控薄膜510及第二触控薄膜520。
所述第一触控薄膜510可以通过第一胶体层501粘接于所述基板530的第一表面上,所述第二触控薄膜520可以通过第二胶体层502粘接于所述基板530远离所述第一触控薄膜510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触控薄膜510与所述第二触控薄膜520均可以采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触控薄膜200,且所述第一触控薄膜510的导电层的多个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触控薄膜520的导电层的多个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同,具体地,所述第一触控薄膜510的导电层的多个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触控薄膜520的导电层的多个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其中,所述触控面板500通过所述延伸方向不同的多个触控电极侦测施加到所述触控面板500的触控动作的位置。
可以理解,在图12与图13所示的触控面板400、500的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薄膜410、510及第二触控薄膜420、520可以其中一个触控薄膜采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触控薄膜200,另外一个触控薄膜采用具有多个透明导电材料的触控电极的触控薄膜,但所述触控面板400、500的两个触控薄膜的多个触控电极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同(如相互垂直),从而所述触控面板400、500通过所述延伸方向不同的多个触控电极侦测施加到所述触控面板400、500的触控动作的位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触控薄膜100、200、300及触控面板400、500中,所述多个节点123、223中的至少部分节点123、223的连接部125、225具有开口126、226,避免所述节点123、223处的连接部125、225尺寸过大,进而可以降低所述节点123、223的可视性,提高的目视效果。
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公开的实施例,本发明还可以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更。本技术领域人员可以理解,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触控薄膜,其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节点及连接于所述多个节点之间的多段线路,所述多段线路及所述多个节点形成多个金属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节点中的至少部分节点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至少一段线路,所述连接部具有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状为正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形成于所述连接部的中央区域的封闭式开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形成于所述连接部上的非封闭式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面积在4μm2至10μm2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面积在10μm2至50μm2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宽度在2μm-5μm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及多条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条第一导线相交并连接的第二导线,所述多条第一导线与所述多条第二导线相交构成位于相交位置的所述多个节点,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节点之间的部分第一导线或部分第二导线构成一段线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还形成多条相互绝缘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的触控电极,其中每个触控电极包括所述多个节点及连接于所述多个节点之间的多段线路。
10.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触控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薄膜采用如权利要求1-9项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薄膜。
CN201710613320.8A 2017-07-25 2017-07-25 触控薄膜与触控面板 Pending CN1073909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3320.8A CN107390965A (zh) 2017-07-25 2017-07-25 触控薄膜与触控面板
TW106127392A TWI650686B (zh) 2017-07-25 2017-08-11 觸控薄膜與觸控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3320.8A CN107390965A (zh) 2017-07-25 2017-07-25 触控薄膜与触控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0965A true CN107390965A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37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3320.8A Pending CN107390965A (zh) 2017-07-25 2017-07-25 触控薄膜与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90965A (zh)
TW (1) TWI65068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4251A (zh) * 2018-05-31 2018-11-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膜及一种触控感应器
WO2020014860A1 (zh) * 2018-07-17 2020-01-23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98268A1 (en) * 2011-07-29 2014-07-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substrate and electro-optical device
CN104637573A (zh) * 2013-11-15 2015-05-2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结构
CN104714683A (zh) * 2013-12-17 2015-06-17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777939A (zh) * 2015-04-24 2015-07-1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23534A (zh) * 2012-12-07 2014-06-16 Wintek Corp 觸控面板
CN103426502B (zh) * 2013-02-05 2016-08-03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图形化透明导电膜
US9349758B2 (en) * 2014-09-30 2016-05-24 L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ith divided power lin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204440346U (zh) * 2014-12-29 2015-07-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98268A1 (en) * 2011-07-29 2014-07-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substrate and electro-optical device
CN104637573A (zh) * 2013-11-15 2015-05-2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结构
CN104714683A (zh) * 2013-12-17 2015-06-17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104777939A (zh) * 2015-04-24 2015-07-15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4251A (zh) * 2018-05-31 2018-11-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膜及一种触控感应器
WO2020014860A1 (zh) * 2018-07-17 2020-01-23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72511B2 (en) 2018-07-17 2022-06-28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Conducting thin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8940A (zh) 2019-03-01
TWI650686B (zh) 2019-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62548B1 (ko) 터치 윈도우
CN105549801B (zh) 一种电容触摸屏及其双层电极结构
WO2020124770A1 (zh)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CN105930012A (zh) 一种触摸屏、其触摸定位方法及显示装置
CN206322134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TWI485603B (zh) 觸控面板之結構及製造方法
JP3187107U (ja) タッチ電極装置
JP3186937U (ja) タッチパネル
TW201330065A (zh) 觸控螢幕面板
CN105718128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JP3182342U (ja) 二重層電極装置
KR20140021255A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 및 터치스크린 장치
CN104423674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20190391679A1 (en) Metal mesh touch electrode for touch panel
JP3193151U (ja) タッチパネル
CN107390965A (zh) 触控薄膜与触控面板
CN105786260A (zh)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WO2018110123A1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および機器
CN205486028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140027261A1 (en) Capacitive touch control sensor
CN106293216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3084686U (zh) 触控电极装置
CN202189340U (zh) 触控面板的电极结构以及触控面板
TW201608432A (zh) 觸控面板
CN203706187U (zh) 输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