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0546A - 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0546A
CN107390546A CN201710640554.1A CN201710640554A CN107390546A CN 107390546 A CN107390546 A CN 107390546A CN 201710640554 A CN201710640554 A CN 201710640554A CN 107390546 A CN107390546 A CN 107390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row
msub
model
mtd
training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405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晖
吴泽龙
高健
陈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06405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9054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90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0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7/00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 G05B17/02Systems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of said systems electric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本申请以当前期望输出位移和之前若干个输出位移、输入驱动电压作为模型的输入值,以当前时刻的压电驱动器构件的输入驱动电压值作为模型的输出值,解决了迟滞非线性多值映射问题,而且可避免繁杂的模型求逆过程;其次,本申请随机给定隐含层与输入层之间的权值和阈值,可将传统的神经网络转化为线性方程模型,极大的缩短了模型的训练时间;再者,本申请采用无限可导函数作为隐含层激活函数,能够达到出色的训练效果;另外本申请只需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就能实现参数在线自适应更新,提高了模型的适用性能;并且本申请将多个弱学习机进行集成,可以提高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压电驱动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刚度大、输出力大、输出位移分辨率高和快速动态响应等优点,而广泛的应用在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中。但是压电材料制成的驱动器都具有固有的迟滞非线性。在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运动控制中,解决迟滞非线性特性带来的控制误差问题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是提高控制精度的关键问题。
目前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物理类(如Maxwell模型、Duhem模型和JA模型),半物理类(如如preisach模型、PI模型)和智能类(如基于SVM模型和基于ANN模型)。
这些模型要么存在精度不高以及建模速度慢,要么就是存在难以在线建模要么就是逆模型难以获得;而且几乎没有一种可以较好的结合的控制中去应用,大多迟滞非线性模型必须依赖一些别的控制环节进行使用,如PID控制,重复控制等;即使有少数迟滞非线性模型能够实现运动控制,但是这些模型都难以进行有效的在线自适应调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其目的在于提高压电驱动微/纳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的模型精度和建模速度。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包括,
对与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得到相应的样本数据;其中,所述样本数据包括输入样本数据和输出样本数据,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入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期望输出位移、之前若干采样时刻下的输出位移和输入驱动电压,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出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输入驱动电压;
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
利用所述样本数据训练所述n个待训练模型,得到n个训练后模型;
将n个所述训练后模型集成为一个集成模型,以通过所述集成模型对所述微/纳定位平台进行位移控制。
优选的,所述利用所述样本数据训练所述n个待训练模型的过程之前,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样本数据中的位移数据进行预处理;
其中,所述预处理包括放大处理和/或去噪处理。
优选的,所述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的过程,包括:
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其中,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中,X(t)=[y(t),y(t-T),u(t-T),y(t-2T),u(t-2T)...y(t-mT),u(t-mT)],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入端获取到的第t时刻下的数据,t=T,2T...NT,T表示采样周期,y(t)表示第t时刻下所述微/纳定位平台的输出位移,u(t)表示第t时刻下所述微/纳定位平台的输入驱动电压,O(t)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出端获取到的第t时刻下的数据,s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神经元的数量,βk,j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αk,j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入层与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θk,j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的阈值,f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激活函数,k=1,2,3...n;
对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设定,得到所述n个待训练模型。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设定的过程,包括:
对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随机设定。
优选的,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隐含层激活函数为无限可导函数。
优选的,所述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的过程,还包括:
将所述n个待训练模型转化为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其中,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为:
Y=Fkβk
式中,Y=[O(T) O(2T) … O(NT)]T为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输出端获取到的数据,X=[X(T) X(2T) … X(NT)]T为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输入端获取到的数据,βk=[βk,1 βk,2 … βk,s]T为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Fk具体为:
优选的,所述利用所述样本数据训练n个待训练模型,得到n个训练后模型的过程,包括:
利用所述样本数据对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
其中,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中的第k个训练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βk具体为:
式中,Fk +为Fk的伪逆。
优选的,所述利用上述样本数据对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的过程之后,包括:
将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集成一个集成模型,其中,所述集成模型,具体为: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集成一个集成模型之后,还包括:
利用新样本数据(xN+1,oN+1)对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中第k个训练后模型进行训练更新,得到更新后模型;其中,所述更新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具体为:
式中,表示已利用N个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后得到的第k个训练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其中,fk,N+1=f(αkxN+1k),
本发明还相应公开了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与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得到相应的样本数据;其中,所述样本数据包括输入样本数据和输出样本数据,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入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期望输出位移、之前若干采样时刻下的输出位移和输入驱动电压,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出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输入驱动电压;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
模型训练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样本数据训练所述n个待训练模型,得到n个训练后模型。
模型集成模块,用于将n个所述训练后模型集成为一个集成模型,以通过所述集成模型对所述微/纳定位平台进行位移控制。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期待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输出的位移量,得到期望位移量;
将所述期望位移量输入至利用前述建模方法创建的集成模型中,得到所述集成模型输出的与所述期望位移量对应的驱动电压;
依据所述驱动电压,对所述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进行相应的控制,以使所述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产生与所述驱动电压对应的位移。
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期待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输出的位移量,得到期望位移量;
第二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期望位移量输入至利用前述建模系统创建的集成模型中,得到所述集成模型输出的与所述期望位移量对应的驱动电压;
微/纳定位平台控制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驱动电压,对所述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进行相应的控制,以使所述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产生与所述驱动电压对应的位移。
由上可见,在本发明公开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中,模型的构建不需要通过复杂的理论分析,因此建模方便快捷;另外,本发明建模方法所需的采样数据中,是以当前期望输出位移和之前若干个输出位移、输入驱动电压作为模型的输入值,以当前时刻的压电驱动器构件的输入驱动电压值作为模型的输出值,不仅解决迟滞非线性多值映射问题,而且可直接将输出值用于驱动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避免传统模型的繁杂的模型求逆过程;其次,上述建模方法的模型随机给定隐含层与输入层之间的权值和阈值,可将传统的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转化为线性方程模型,进而只需采用简单的广义逆计算就能一步计算出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一步训练完模型,对比已有的智能迟滞非线性模型极大的缩短了模型的训练时间;再者,上述建模方法的模型采用无限可导函数作为隐含层激活函数,能够达到高精度甚至0误差的训练效果;进一步的,上述建模方法的模型只需要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就能实现参数在线自适应更新,不仅方便,而且提高了模型的适用性能;并且,本发明可基于均值思想将多个弱学习机进行集成,可以相互抵消模型误差,提高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与此同时,由于建模所涉及的数学原理简单,便于实现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综上所述,本发明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不仅可满足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运动建模,而且具有高效、高精度和稳定等优越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及控制流程图;
图3为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驱动电压信号示意图;
图4为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经过放大和去噪处理后的位移信号示意图;
图5为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输入驱动电压-输出位移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拟合训练效果比对图;
图7为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预测效果对比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对与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得到相应的样本数据;其中,样本数据包括输入样本数据和输出样本数据,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入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期望输出位移、之前若干采样时刻下的输出位移和输入驱动电压,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出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输入驱动电压;
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利用样本数据训练n个待训练模型的过程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对样本数据中的位移数据进行预处理;
其中,上述预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放大处理和/或去噪处理。
本实施例中,原始迟滞非线性的样本数据的类型包括输入驱动电压值,输出位移值和采样时间点。具体的,首先给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输入驱动电压信号,接着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和采集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输出的运动位移,然后将该位移信号进行放大和去噪处理。随着采样时间的延续,最终可以得到一系列输入驱动电压值和输出位移值得样本数据以及相应的时间点。
步骤S12: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
步骤S13:利用上述样本数据训练上述n个待训练模型,得到n个训练后模型;
步骤S14:将n个上述训练后模型集成为一个集成模型,以通过上述集成模型对微/纳定位平台进行位移控制。
本实施例中,模型的构建是基于集成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即EOS-ELM,Ensembleof Online Sequential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理论来进行的,能够在降低模型构建复杂度的同时,提升模型精度。
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基于均值化误差的思想来将上述n个训练后模型集成为一个集成模型。
由上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中,模型的构建不需要通过复杂的理论分析,因此建模方便快捷;另外,本发明建模方法所需的采样数据中,是以当前期望输出位移和之前若干个输出位移、输入驱动电压作为模型的输入值,以当前时刻的压电驱动器构件的输入驱动电压值作为模型的输出值,不仅解决迟滞非线性多值映射问题,而且可直接将输出值用于驱动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避免传统模型的繁杂的模型求逆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
上一实施例步骤S12中,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的过程包括下面步骤S121和S122:
步骤S121: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其中,上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中,X(t)=[y(t),y(t-T),u(t-T),y(t-2T),u(t-2T)...y(t-mT),u(t-mT)],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入端获取到的第t时刻下的数据,t=T,2T...NT,T表示采样周期,y(t)表示第t时刻下微/纳定位平台的输出位移,u(t)表示第t时刻下微/纳定位平台的输入驱动电压,O(t)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出端获取到的第t时刻下的数据,s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神经元的数量,βk,j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αk,j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入层与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θk,j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的阈值,f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激活函数,k=1,2,3...n;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神经元的数量s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具体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定s=200。
步骤S122:对上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设定,得到n个待训练模型。
具体的,对上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设定的过程,包括:
对上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随机设定。
本实施例中,上述n个待训练模型当中的隐含层激活函数具体可以为无限可导函数。
具体的,无限可导函数可以为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的无限可导函数,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可以让建立的模型达到更高的控制精度甚至是误差为0的训练效果。
另外,上一实施例步骤S12中,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的过程,还可以包括下面步骤S123:
步骤S123:在对上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随机设定之后,将上述n个待训练模型转化为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其中,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为:
Y=Fkβk
式中,Y=[O(T) O(2T) … O(NT)]T为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输出端获取到的数据,X=[X(T) X(2T) … X(NT)]T为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输入端获取到的数据,βk=[βk,1 βk,2 … βk,s]T为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Fk具体为:
进一步的,利用上述样本数据训练上述n个待训练模型,得到n个训练后模型的过程,包括:
利用上述样本数据对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上述n个训练后模型;
其中,上述n个训练后模型中的第k个训练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βk具体为:
式中,Fk +为Fk的伪逆。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在利用上述样本数据对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上述n个训练后模型的过程之后,进一步包括:
利用上述n个训练后模型集成一个集成模型,其中,上述集成模型,具体为:
更进一步的,上述将上述n个训练后模型集成一个集成模型之后,还可以包括:
利用新样本数据(xN+1,oN+1)对n个训练后模型中第k个训练后模型进行训练更新,得到更新后模型;其中,更新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具体为:
式中,表示已利用N个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后得到的第k个训练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其中,fk,N+1=f(αkxN+1k),
也即,当后台有新样本数据(xN+1,oN+1)加入时,相应的参数自适应更新方程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Pk,N+1是由递推最小二乘法推导得到的,通过递推最小二乘法,可以达到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当中大部分建立的迟滞非线性模型不能自适应调整参数的问题,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使用均值化误差的思想对n个训练后模型进行集成,使的建立的模型精度更高。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在图2中示出了上述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流程以及基于训练后得到的集成模型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控制流程,具体内容可参见图2所示,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由上可见,上述建模方法的模型随机给定隐含层与输入层之间的权值和阈值,可将传统的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转化为线性方程模型,进而只需采用简单的广义逆计算就能一步计算出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一步训练完模型,对比已有的智能迟滞非线性模型极大的缩短了模型的训练时间;再者,上述建模方法的模型采用无限可导函数作为隐含层激活函数,能够达到高精度甚至0误差的训练效果。进一步的,上述建模方法的模型只需要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就能实现参数在线自适应更新,不仅方便,而且提高了模型的适用性能;并且,本发明可基于均值思想将多个弱学习机进行集成,可以相互抵消模型误差,提高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与此同时,由于建模所涉及的数学原理简单,便于实现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为了验证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自适应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的优越性能,本发明实施例在Matlab环境下将该方法与传统的基于BP神经网络的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进行对比。对比内容主要包括拟合训练精度、训练用时、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四个方面。
1)原始迟滞非线性的样本数据采集.
首先给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输入如图3所示的驱动电压信号,接着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和采集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输出的运动位移,然后将该位移信号进行放大和去噪处理,结果如图4。随着采样时间的延续,可以得到一系列输入驱动电压值和输出位移值得样本数据以及相应的时间点。最终得到的迟滞非线性样本数据中的输入驱动电压-输出位移关系图,如如图5所示。
2)构建模型训练样本数据集。
根据采集到的原始迟滞非线性的样本数据,构建模型训练样本数据集。设t时刻的输入驱动电压值为u(t),经过压电驱动器构件后的输出位移值为y(t),系统采样周期为T,则:第t时刻的输入值可以描述为:
X(t)=[y(t),y(t-T),u(t-T),y(t-2T),u(t-2T)...y(t-mT),u(t-mT)];
第t时刻输出值可以描述为:O(t)=u(t);
也即,第t时刻的样本为:
([y(t),y(t-T),u(t-T),y(t-2T),u(t-2T)...y(t-mT),u(t-mT)],u(t));
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取k=1。
3)单个弱学习机的构建。
构建n个单个弱学习机,第k(k=1,2,3,…,n)个模型为:
本实例所选择的无限连续可导函数为:
并且,本实施例中隐含层神经元数目s=200。
另外,本实施例随机给定隐含层与输入层之间的权值αk,j和阈值θk,j,可将上述非线性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
Y=Fkβk
其中:Y=[O(T) O(2T) ... O(NT)]T,X=[X(T) X(2T) ... X(NT)]T,βk=[βk,1βk,2 ... βk,S]T以及:
4)训练单个弱学习机。
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计算出单个模型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βk。设第k(k=1,2,3,…,n)个模型为例,通过伪逆运算可以得到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为:
其中Fk +为Fk的伪逆。
5)集成多个弱学习机。
将上述n个训练好的单个弱学习机用均值化误差的思想,按照下式集成为一个集成模型:
6)参数在线自适应更新。
当有新训练样本时,则可以进行参数在线自适应更新。设在N个样本的情况下,模型权值求解公式定义为:
其中,当后台有新样本(xN+1,oN+1)加入时,可根据下式进行参数自适应更新:
7)实验结果展示及其分析说明。
结果与分析说明1:拟合训练结果如图6和如表1所示。
表1
通过上面结果可以知道:第一,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自适应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构建的迟滞非线性模型的训练时间远远低于传统BP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大大缩短了上百倍,说明本发明提出的新方法具有比传统智能非线性迟滞建模方法具有更加高效的建模效率;第二,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自适应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构建的迟滞非线性模型的训练平均绝对误差远远小于传统BP神经网络的平均绝对误差,大大减小了几十倍,说明发明提出的新方法具有比传统智能非线性迟滞建模方法具有更高精度的拟合结果;第三,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自适应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构建的迟滞非线性模型的训练均方误差值远远小于传统BP神经网络的均方误差值,大大减小了几十倍,说明发明提出的新方法具有比传统智能非线性迟滞建模方法具有更加稳定的拟合结果。
结果与分析说明2:以紧接着的下一个周期的数据作为预测的检测,预测结果如图7和如表2所示
表2
通过上面结果可以知道:第一,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自适应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构建的迟滞非线性模型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远远小于传统BP神经网络的平均绝对误差,说明发明提出的新方法具有比传统智能非线性迟滞建模方法具有更高精度的预测结果;第二,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自适应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构建的迟滞非线性模型的预测均方误差值远远小于传统BP神经网络的均方误差值,说明发明提出的新方法具有比传统智能非线性迟滞建模方法具有更加稳定的预测结果。
结果与分析说明3:在线自适应实验。
由于当有新样本加入时,基于BP神经网络的迟滞非线性模型无法进行在线自适应参数更新,因此本实施例只能单独展示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自适应迟滞非线性模型的在线自适应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通过上面结果可以知道:当有新样本加入时,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自适应迟滞非线性模型能够结合新样本进行在线自适应更新参数使得模型的对迟滞非线性特性的预测的均方误差值和平均绝对误差值性能更小,即说明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自适应迟滞非线性模型能够应用新样本数据进行在线自适应更新参数提高模型的综合性能,有利于适应新的环境。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系统,参见图8所示,该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11,用于对与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得到相应的样本数据;其中,样本数据包括输入样本数据和输出样本数据,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入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期望输出位移、之前若干采样时刻下的输出位移和输入驱动电压,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出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输入驱动电压;
模型构建模块12,用于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
模型训练模块13,用于利用上述样本数据训练上述n个待训练模型,得到n个训练后模型;
模型集成模块14,用于将n个上述训练后模型集成为一个集成模型,以通过上述集成模型对微/纳定位平台进行位移控制。
本实施例中,上述模型构建模块12具体可以包括初始模型构建单元以及参数设定单元;其中,
初始模型构建单元,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其中,上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中,X(t)=[y(t),y(t-T),u(t-T),y(t-2T),u(t-2T)...y(t-mT),u(t-mT)],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入端获取到的第t时刻下的数据,t=T,2T...NT,T表示采样周期,y(t)表示第t时刻下微/纳定位平台的输出位移,u(t)表示第t时刻下微/纳定位平台的输入驱动电压,O(t)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出端获取到的第t时刻下的数据,s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神经元的数量,βk,j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αk,j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入层与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θk,j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的阈值,f表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激活函数,k=1,2,3...n;
参数设定单元,用于对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设定,得到上述n个待训练模型。
其中上述参数设定单元,具体用于对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随机设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的训练精度,上述初始模型构建单元所创建的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隐含层激活函数具体可以设置为无限可导函数。
为了进一步提升样本数据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系统,还可以包括:
数据预处理单元,用于在利用样本数据训练待训练模型的过程之前,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如进行放大、去噪等处理。
本实施例中,上述模型构建模块1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模型转换单元,用于将上述n个待训练模型转化为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其中,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为:
Y=Fkβk
式中,Y=[O(T) O(2T) … O(NT)]T为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输出端获取到的数据,X=[X(T) X(2T) … X(NT)]T为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输入端获取到的数据,βk=[βk,1 βk,2 … βk,s]T为上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Fk具体为:
相应的,上述模型训练模块43,具体用于利用上述样本数据对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上述n个训练后模型;
其中,上述n个训练后模型中的第k个训练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βk具体为:
式中,Fk +为Fk的伪逆。
进一步的,模型集成模块14,具体用于将上述n个训练后模型集成一个集成模型,其中,所述集成模型,具体为: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压电驱动微/纳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系统还可以包括:
模型更新模块,用于利用新样本数据(xN+1,oN+1)对n个训练后模型中第k个训练后模型进行训练更新,得到更新后模型;其中,更新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具体为:
式中,表示已利用N个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后得到的第k个训练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其中,fk,N+1=f(αkxN+1k),
关于上述各个模块以及单元更加具体的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控制方法,参见图9,该方法包括:
步骤S21:获取期待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输出的位移量,得到期望位移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期望位移量是希望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最终产生的位移量,该位移量将被传送至集成模型的输入端。
步骤S22:将上述期望位移量输入至前述公开的建模方法所创建的集成模型中,得到上述训练后模型输出的与所述期望位移量对应的驱动电压;
可以理解的是,集成模型相当于建立了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之间对应的数据关系,通过集成模型可以得到期望位移量所对应的输出数据,也即是上述驱动电压。也就是说,在利用上述训练后模型对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上述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位移量是作为传送至集成模型的输入端的参数,而上述驱动电压则是作为集成模型的输出端所输出的参数。本实施例通过集成模型所建立的关系,可以解决迟滞非线性问题中的多值映射问题。
步骤S23:依据驱动电压,对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进行相应的控制,以使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产生与驱动电压对应的位移。
可以理解的是,在获取到上述驱动电压之后,将会控制与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连接的电源产生相应的电信号,然后将该电信号传输至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以控制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产生与上述驱动电压对应的位移量。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控制系统,参见图10,该系统包括:
第一参数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期待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输出的位移量,得到期望位移量;
第二参数获取模块22:用于将上述期望位移量输入至利用前述建模系统创建的集成模型中,得到上述集成模型输出的与上述期望位移量对应的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的驱动电压;
微/纳定位平台控制模块23:用于依据驱动电压,对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进行相应的控制,以使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产生与驱动电压对应的位移。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集成模型计算期望位移量所对应的驱动电压,然后依据驱动电压,对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进行控制,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与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得到相应的样本数据;其中,所述样本数据包括输入样本数据和输出样本数据,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入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期望输出位移、之前若干采样时刻下的输出位移和输入驱动电压,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出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输入驱动电压;
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
利用所述样本数据训练所述n个待训练模型,得到n个训练后模型;
将n个所述训练后模型集成为一个集成模型,以通过所述集成模型对所述微/纳定位平台进行位移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样本数据训练所述n个待训练模型的过程之前,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样本数据中的位移数据进行预处理;
其中,所述预处理包括放大处理和/或去噪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的过程,包括:
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其中,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表达式为:
<mrow> <mi>O</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j</mi> <mo>=</mo> <mn>1</mn> </mrow> <mi>s</mi> </munderover> <msub> <mi>&amp;beta;</mi> <mrow> <mi>k</mi> <mo>,</mo> <mi>j</mi> </mrow> </msub> <mi>f</mi>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i>j</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i>j</mi> </mrow> </msub> <mo>,</mo> <mi>X</mi> <mo>(</mo> <mi>t</mi> <mo>)</mo> <mo>)</mo> </mrow> </mrow>
式中,X(t)=[y(t),y(t-T),u(t-T),y(t-2T),u(t-2T)...y(t-mT),u(t-mT)],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入端获取到的第t时刻下的数据,t=T,2T...NT,T表示采样周期,y(t)表示第t时刻下所述微/纳定位平台的输出位移,u(t)表示第t时刻下所述微/纳定位平台的输入驱动电压,O(t)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出端获取到的第t时刻下的数据,s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神经元的数量,βk,j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αk,j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输入层与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值,θk,j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第j个神经元的阈值,f表示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的激活函数,k=1,2,3...n;
对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设定,得到所述n个待训练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设定的过程,包括:
对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的连接权值αk,j和阈值θk,j进行随机设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初始待训练模型中的隐含层激活函数为无限可导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的过程,还包括:
将所述n个待训练模型转化为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其中,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为:
Y=Fkβk
式中,Y=[O(T) O(2T) … O(NT)]T为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输出端获取到的数据,X=[X(T) X(2T) … X(NT)]T为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输入端获取到的数据,βk=[βk,1 βk,2 … βk,s]T为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的第k个线性待训练模型中隐含层与输出层之间的连接权值,Fk具体为:
<mrow> <msub> <mi>F</mi> <mi>k</mi>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sub> <mi>f</mi> <mn>1</mn> </msub>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i>X</mi>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o>)</mo>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f</mi> <mn>2</mn> </msub>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n>2</mn> </mrow> </msub> <mi>X</mi>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n>2</mn> </mrow> </msub> <mo>)</mo> </mrow> </mtd> <mtd> <mn>...</mn> </mtd> <mtd> <mrow> <msub> <mi>f</mi> <mi>s</mi> </msub>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i>s</mi> </mrow> </msub> <mi>X</mi>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i>s</mi> </mrow> </msub> <mo>)</mo>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f</mi> <mn>1</mn> </msub>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i>X</mi> <mo>(</mo> <mn>2</mn>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o>)</mo>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f</mi> <mn>2</mn> </msub>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n>2</mn> </mrow> </msub> <mi>X</mi> <mo>(</mo> <mn>2</mn>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n>2</mn> </mrow> </msub> <mo>)</mo> </mrow> </mtd> <mtd> <mn>...</mn> </mtd> <mtd> <mrow> <msub> <mi>f</mi> <mi>s</mi> </msub>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i>s</mi> </mrow> </msub> <mi>X</mi> <mo>(</mo> <mn>2</mn>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i>s</mi> </mrow> </msub> <mo>)</mo> </mrow> </mtd> </mtr> <mtr> <mtd> <mo>.</mo> </mtd> <mtd> <mo>.</mo> </mtd> <mtd> <mrow></mrow> </mtd> <mtd> <mo>.</mo> </mtd> </mtr> <mtr> <mtd> <mo>.</mo> </mtd> <mtd> <mo>.</mo> </mtd> <mtd> <mrow></mrow> </mtd> <mtd> <mo>.</mo> </mtd> </mtr> <mtr> <mtd> <mo>.</mo> </mtd> <mtd> <mo>.</mo> </mtd> <mtd> <mrow></mrow> </mtd> <mtd> <mo>.</mo>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f</mi> <mn>1</mn> </msub>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i>X</mi> <mo>(</mo> <mi>N</mi>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o>)</mo>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f</mi> <mn>2</mn> </msub>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n>2</mn> </mrow> </msub> <mi>X</mi> <mo>(</mo> <mi>N</mi>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n>2</mn> </mrow> </msub> <mo>)</mo> </mrow> </mtd> <mtd> <mn>...</mn> </mtd> <mtd> <mrow> <msub> <mi>f</mi> <mi>s</mi> </msub>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i>s</mi> </mrow> </msub> <mi>X</mi> <mo>(</mo> <mi>N</mi> <mi>T</mi> <mo>)</mo> </mrow>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i>s</mi> </mrow> </msub> <mo>)</mo>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o>.</mo> </mrow>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样本数据训练n个待训练模型,得到n个训练后模型的过程,包括:
利用所述样本数据对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
其中,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中的第k个训练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βk具体为:
<mrow> <msub> <mi>&amp;beta;</mi> <mi>k</mi> </msub> <mo>=</mo> <msup> <mrow> <mo>(</mo> <msup> <msub> <mi>F</mi> <mi>k</mi> </msub> <mi>T</mi> </msup> <msub> <mi>F</mi> <mi>k</mi> </msub> <mo>)</mo> </mrow> <mrow> <mo>-</mo> <mn>1</mn> </mrow> </msup> <msubsup> <mi>F</mi> <mi>k</mi> <mi>T</mi> </msubsup> <mi>Y</mi> <mo>=</mo> <msubsup> <mi>F</mi> <mi>k</mi> <mo>+</mo> </msubsup> <mi>Y</mi> <mo>;</mo> </mrow>
式中,Fk +为Fk的伪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样本数据对所述n个线性待训练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的过程之后,包括:
将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集成一个集成模型,其中,所述集成模型,具体为:
<mrow> <mi>O</mi> <mrow> <mo>(</mo> <mi>t</mi> <mo>)</mo> </mrow> <mo>=</mo> <mfrac> <mn>1</mn> <mi>n</mi> </mfrac> <munderover> <mi>&amp;Sigma;</mi> <mrow> <mi>k</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underover> <mi>&amp;Sigma;</mi> <mrow> <mi>k</mi> <mi>j</mi> <mo>=</mo> <mn>1</mn> </mrow> <mi>s</mi> </munderover> <msub> <mi>&amp;beta;</mi> <mrow> <mi>k</mi> <mo>,</mo> <mi>j</mi> </mrow> </msub> <mi>f</mi> <mrow> <mo>(</mo> <msub> <mi>&amp;alpha;</mi> <mrow> <mi>k</mi> <mo>,</mo> <mi>j</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amp;theta;</mi> <mrow> <mi>k</mi> <mo>,</mo> <mi>j</mi> </mrow> </msub> <mo>,</mo> <mi>X</mi> <mo>(</mo> <mi>t</mi> <mo>)</mo> <mo>)</mo> </mrow> <mo>.</mo> </mrow>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集成一个集成模型之后,还包括:
利用新样本数据(xN+1,oN+1)对所述n个训练后模型中第k个训练后模型进行训练更新,得到更新后模型;其中,所述更新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具体为:
<mrow> <msub> <mi>&amp;beta;</mi> <mrow> <mi>k</mi> <mo>,</mo> <mi>N</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amp;beta;</mi> <mrow> <mi>k</mi> <mo>,</mo> <mi>N</mi> </mrow> </msub> <mo>+</mo> <msub> <mi>P</mi> <mrow> <mi>k</mi> <mo>,</mo> <mi>N</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subsup> <mi>f</mi> <mrow> <mi>k</mi> <mo>,</mo> <mi>N</mi> <mo>+</mo> <mn>1</mn> </mrow> <mi>T</mi> </msubsup> <mrow> <mo>(</mo> <msub> <mi>o</mi> <mrow> <mi>k</mi> <mo>,</mo> <mi>N</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i>f</mi> <mrow> <mi>k</mi> <mo>,</mo> <mi>N</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sub> <mi>&amp;beta;</mi> <mrow> <mi>k</mi> <mo>,</mo> <mi>N</mi> </mrow> </msub> <mo>)</mo> </mrow> <mo>;</mo> </mrow>
式中,表示已利用N个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后得到的第k个训练后模型中的连接权值,其中,fk,N+1=f(αkxN+1k),
10.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迟滞非线性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与压电驱动的微/纳定位平台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得到相应的样本数据;其中,所述样本数据包括输入样本数据和输出样本数据,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入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期望输出位移、之前若干采样时刻下的输出位移和输入驱动电压,每个采样时刻对应的输出样本数据包括当前时刻下的输入驱动电压;
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基于在线序列极限学习机理论构建n个待训练模型;
模型训练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样本数据训练所述n个待训练模型,得到n个训练后模型;
模型集成模块,用于将n个所述训练后模型集成为一个集成模型,以通过所述集成模型对所述微/纳定位平台进行位移控制。
11.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期待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输出的位移量,得到期望位移量;
将所述期望位移量输入至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创建的集成模型中,得到所述集成模型输出的与所述期望位移量对应的驱动电压;
依据所述驱动电压,对所述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进行相应的控制,以使所述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产生与所述驱动电压对应的位移。
12.一种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期待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输出的位移量,得到期望位移量;
第二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期望位移量输入至利用如权利要求10所述系统创建的集成模型中,得到所述集成模型输出的与所述期望位移量对应的驱动电压;
微/纳定位平台控制模块,用于依据所述驱动电压,对所述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进行相应的控制,以使所述待控制微/纳定位平台产生与所述驱动电压对应的位移。
CN201710640554.1A 2017-07-31 2017-07-31 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73905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0554.1A CN107390546A (zh) 2017-07-31 2017-07-31 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40554.1A CN107390546A (zh) 2017-07-31 2017-07-31 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0546A true CN107390546A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43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0554.1A Pending CN107390546A (zh) 2017-07-31 2017-07-31 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9054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7235A (zh) * 2018-09-21 2019-03-08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的进给系统模型训练和预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10044522A (zh) * 2019-03-25 2019-07-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压电式压力检测触屏压电响应均匀化的方法
CN111515962A (zh) * 2020-06-04 2020-08-1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含有谐波减速器柔性关节的传递误差补偿控制方法
CN114659465A (zh) * 2022-05-20 2022-06-2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微纳跨尺度表面结构快速测量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3719A1 (en) * 1999-01-27 2009-02-12 Hall Douglas B Method for simulation of human response to stimulus
CN103455721A (zh) * 2013-08-30 2013-12-18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递推岭elm的填料塔载点气速预测方法
CN103593550A (zh) * 2013-08-12 2014-02-19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集成均值子时段rpls-os-elm的荒管质量建模与预报方法
CN104050380A (zh) * 2014-06-26 2014-09-17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Adaboost-PLS-ELM的LF炉终点温度预报方法
CN104070083A (zh) * 2014-06-27 2014-10-01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集成pca-elm穿孔机导盘转速测量方法
CN104914467A (zh) * 2015-05-22 2015-09-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提取分类模型道的地震相聚类分析方法
CN106354018A (zh) * 2016-11-21 2017-01-25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溶解氧智能控制系统
CN106980264A (zh) * 2017-05-12 2017-07-25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的压电驱动器的动态迟滞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43719A1 (en) * 1999-01-27 2009-02-12 Hall Douglas B Method for simulation of human response to stimulus
CN103593550A (zh) * 2013-08-12 2014-02-19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集成均值子时段rpls-os-elm的荒管质量建模与预报方法
CN103455721A (zh) * 2013-08-30 2013-12-18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递推岭elm的填料塔载点气速预测方法
CN104050380A (zh) * 2014-06-26 2014-09-17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Adaboost-PLS-ELM的LF炉终点温度预报方法
CN104070083A (zh) * 2014-06-27 2014-10-01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集成pca-elm穿孔机导盘转速测量方法
CN104914467A (zh) * 2015-05-22 2015-09-1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提取分类模型道的地震相聚类分析方法
CN106354018A (zh) * 2016-11-21 2017-01-25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溶解氧智能控制系统
CN106980264A (zh) * 2017-05-12 2017-07-25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的压电驱动器的动态迟滞建模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7235A (zh) * 2018-09-21 2019-03-08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的进给系统模型训练和预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09447235B (zh) * 2018-09-21 2021-02-02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神经网络的进给系统模型训练和预测方法及其系统
CN110044522A (zh) * 2019-03-25 2019-07-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压电式压力检测触屏压电响应均匀化的方法
CN110044522B (zh) * 2019-03-25 2020-07-2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压电式压力检测触屏压电响应均匀化的方法
CN111515962A (zh) * 2020-06-04 2020-08-1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含有谐波减速器柔性关节的传递误差补偿控制方法
CN111515962B (zh) * 2020-06-04 2022-04-1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含有谐波减速器柔性关节的传递误差补偿控制方法
CN114659465A (zh) * 2022-05-20 2022-06-2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微纳跨尺度表面结构快速测量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0546A (zh) 基于eos‑elm的压电驱动定位平台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986564B (zh) 基于Backlash算子和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滤波器
Chang PID control for chaotic synchronization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N111600492B (zh) 一种双有源全桥直流变换器的效率优化控制方法
CN102141484B (zh) 多功能便携式电动伺服控制加载装置及其加载方法
CN108287471A (zh) Mimo偏格式无模型控制器基于系统误差的参数自整定方法
CN106325072B (zh) 一种直线伺服系统机械残余振动控制方法
CN106873558A (zh) 一种非线性系统的模糊重复输出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367936A (zh) 基于os‑elm的压电陶瓷驱动器建模、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171612A (zh) 模糊分数阶pid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控制方法与系统
CN107505840A (zh) 基于FReOS‑ELM的压电驱动FTS建模方法、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085628A (zh) 一种细胞神经网络可调权值模块仿真方法
CN110488605A (zh) 一种用于直升机机体振动主动控制的压电作动器迟滞神经网络补偿方法
CN107272409B (zh) 一种基于迭代学习的直线伺服系统振动抑制方法
CN102509152A (zh) 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开关磁阻电机在线建模方法
CN107015476A (zh) 一种对电液伺服系统的位置和力信号的协同控制方法
CN111515962B (zh) 含有谐波减速器柔性关节的传递误差补偿控制方法
AT522895A1 (de) Verfahren und Regler zur modellprädiktiven Regelung eines Stromrichters
CN109634108A (zh) 参数自整定的mimo异因子全格式无模型控制方法
CN112018777A (zh) 含ipfc的电力系统潮流优化控制方法
CN109782588A (zh) Mimo异因子紧格式无模型控制方法
Guo et al. Adaptive PID controller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CN104022701B (zh) 一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牛顿法内模速度控制方法
CN108614431A (zh) 一种基于夹角的Hammerstein-Wiener系统多模型分解及控制方法
CN103149843B (zh) 一种基于mit的超声波电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