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4492A - 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4492A
CN107364492A CN201610317743.0A CN201610317743A CN107364492A CN 107364492 A CN107364492 A CN 107364492A CN 201610317743 A CN201610317743 A CN 201610317743A CN 107364492 A CN107364492 A CN 107364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wall
mounting structure
main body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177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64492B (zh
Inventor
娄丽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177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4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64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4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64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4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悬臂安装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箱型,所述主体包括:主壁;以及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连接至所述主壁的同一侧;其中,在一个或多个所述侧壁上设有侧加强翻边结构,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从所述侧壁弯折伸出,并与相邻侧壁至少部分地叠置连接;所述主体仅在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基座连接的连接部。本发明通过在侧壁上设侧加强翻边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箱型主体的安装强度,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因安装受力较大的零件时需要通过多个大型加强板满足安装强度带来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上使用的悬臂安装结构一般适用于受力不大的零件的安装,一旦安装受力较大的零件时,则需要通过多个大型加强板与尽可能多的零件表面相连,来满足各种安装需求及安装强度。而多个加强板占用的空间较大,形状复杂,导致布置困难,焊接困难,冲压困难,且增加整车的重量和成本。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臂安装结构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悬臂安装结构,所述悬臂安装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箱型,所述主体包括:主壁;以及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连接至所述主壁的同一侧;其中,在一个或多个所述侧壁上设有侧加强翻边结构,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从所述侧壁弯折伸出,并与相邻侧壁至少部分地叠置连接;所述主体仅在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基座连接的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包括由所述主壁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一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的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部位处,并叠置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壁;另一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的与所述第二侧壁相邻的部位处,并叠置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壁。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侧壁从所述主壁弯折伸出,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与侧壁的连接处、主壁与侧壁的连接处和/或主壁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圆弧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为带状。
进一步地,所述主壁的中部处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连接部,深度沿指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大,宽度沿指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以在所述第三侧壁上形成侧加强凹台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其从所述主壁向上弯折;第二连接板,其从所述第一侧壁向左弯折;第三连接板,其从所述第二侧壁向右弯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在同一平面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一体冲压成形,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一体冲压成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
本发明通过在侧壁上设侧加强翻边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箱型主体的安装强度,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因安装受力较大的零件时需要通过多个大型加强板满足安装强度带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悬臂安装结构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又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3的B-B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的再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C-C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中,“大体平行”可以理解为与参照面保持严格平行,即与参照面的夹角为0°,也可以理解为与参照面保持不严格平行,即与参照面具有-5-5°的角度范围内向内或向外有较小角度的偏差。同理,“大体垂直”可以理解为与参照面保持严格垂直,与参照面的夹角为90°,也可以理解为与参照面保持不严格垂直,即与参照面具有80-100°的角度范围内向内或向外有较小角度的偏差。本发明中的“内”和“外”是相对于箱型结构整体而言的,指向箱型结构中心或内部均可以称作为“朝内”,反之则称作为“朝外”。
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悬臂安装结构包括主体1,主体1呈箱型,“箱型”可以是封闭式的箱型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开放式箱型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开放箱型结构可以理解为具有至少一个敞开面的箱型结构,例如,可以是底部或顶部开口的箱型结构,也可以是侧面开口的箱型结构,还可以是前二者相结合的箱型结构,甚至还可以是异型结构。
主体1包括主壁11以及多个侧壁,其中:所述多个侧壁连接至主壁11的同一侧。如图中示出地,侧壁向主壁11的下侧弯折。其中,在一个或多个所述侧壁上设有侧加强翻边结构,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从所述侧壁弯折伸出,并与相邻侧壁至少部分地叠置连接。优选地,由于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由侧壁的侧边缘延伸形成,在保证一定强度的情况下,为了减小本发明所提供的悬臂安装结构的布置空间,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设置成带状,侧加强翻边结构的宽度基本与侧壁的宽度相同或小于侧壁的宽度,侧加强翻边结构的长度可以依据需要来自由设定。主体1仅在一端1a设置有用于与基座连接的连接部,基座可以是车身8,也可以是其它待安装的固定位置。本实施例通过在侧壁上设侧加强翻边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箱型主体的安装强度,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因安装受力较大的零件时需要通过多个大型加强板满足安装强度带来的问题。
此外,主体1的主壁11和侧壁均可以设置安装点,甚至还可以在主壁11或每一个侧壁上设置多个安装点,即能够将多个安装点整合到了一个主体1上,因此本实施例还可以提供多个安装点以及安装方向,适用于要求多个安装点且多个安装方向的情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和第三侧壁14,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和第三侧壁14由主壁11向下弯折形成。其中,第三侧壁14设置在主体1的另一端1b处,主体1的另一端1b与设置连接部的所述一端1a相对。第一侧壁12与第二侧壁13相对设置,并且布置在主体1的一端1a和另一端1b之间。
一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如图1中的第一侧加强翻边结构15)设置在第三侧壁14的与第一侧壁12相邻的部位处,并叠置连接至第一侧壁12,叠置连接使得侧加强翻边结构15大体平行于第一侧壁12。具体地,第一侧加强翻边结构15铆接至第一侧壁12,也可以是螺栓连接,还可以是焊接等其它固定连接方式。侧加强翻边结构15与第一侧壁12的结构关系有利于提升第一侧壁12的连接强度和刚度。
另一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如图2中的第二侧加强翻边结构16)设置在第三侧壁14的与第二侧壁13相邻的部位处,并叠置连接至第二侧壁13,叠置连接使得第二侧加强翻边结构16大体平行于第二侧壁13。具体地,第二侧加强翻边结构16铆接至第二侧壁13,也可以是螺栓连接,还可以是焊接等其它固定连接方式。第二侧加强翻边结构16与第二侧壁13的结构关系有利于提升第二侧壁13的连接强度和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侧壁从主壁11弯折伸出,且所述多个侧壁向主壁11的同一侧弯折。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与侧壁的连接处、主壁与侧壁的连接处和/或主壁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圆弧过渡。也就是说,第一侧加强翻边结构15与第三侧壁14的连接处、第二侧加强翻边结构16与第三侧壁14的连接处、主壁11与第一侧壁12的连接处、主壁11与第二侧壁13的连接处、主壁11与第三侧壁14的连接处、主壁11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各侧壁(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和第三侧壁14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圆弧过渡。通过上述圆弧过渡,这样可以减小面与面连接处的应力集中。
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主壁11设有第一凹槽7,例如将第一凹槽7设置在主壁11的中部处。第一凹槽7的延伸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第一凹槽7两侧的主壁11主要用于设置安装点,也就是受力点,因此,通过第一凹槽7有利于提升主壁11的承力大小。第一凹槽7相当于主壁11上连接两侧安装点的加强筋,这也能够提高悬臂安装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第一凹槽7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通过第一凹槽7来实现悬臂安装结构的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方法至少有如下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第一凹槽7的深度沿指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大,也就是说,第一凹槽7设置成为倾斜面。第一凹槽7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为H。在满足安装结构的前提下,H只要不影响冲压,其深度H越大越好,这样可以在保证整体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有利于增大连接部中的连接板4与车身8的彼此连接的高度L。另一种方式:第一凹槽7的宽度沿指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大,这样可以将接近于车身8的部分的加强面积增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三侧壁14上设置有第二凹槽3,以在第三侧壁14上形成侧加强凹台结构,其中第二凹槽3与第一凹槽7相互连通。第二凹槽3可以设置安装点。在将零件安装在第二凹槽3形成的侧加强凹台结构的时候,显然,与第二凹槽3相连通的第一凹槽7能够对该受力点提供加强。
在一个实施例中,再次参阅图1和图2,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主壁11主体所在的平面大体垂直,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和第三连接板6,其中,第一连接板4从主壁11向上弯折,第二连接板5从第一侧壁12向左弯折,第三连接板6从第二侧壁13向右弯折。这种朝外设置的方式可以增大整个悬臂安装结构与车身8的连接面积,为增大连接牢靠性提供有利条件。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和第三连接板6可以是图中示出了三个彼此独立的连接板。当然,也可以将图中示出的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和第三连接板6连接成一个完整的表面。下面对各连接板的参数设置一一进行描述。
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板4与车身8的连接高度L最好大于15mm,该高度的设置有利于第一连接板4与车身8连接更加牢固。同样地,第一连接板4还与主壁11的安装面之间的第一角度α的范围大于或等于90°,该角度设置利于第一连接板4与车身8连接更加牢固,而且方便冲压成型。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连接板5与第一侧壁12之间的第二角度η的范围大于或等于90°,这样有利于冲压成型以及连接牢靠性。为了便于冲压成型,本实施方式还将第三侧壁14与主壁11之间的第三角度β的范围最好大于或等于90°。主壁11与第二侧壁13之间的第四角度γ控制在90°≤γ≥100°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在同一平面上延伸,这样可以将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连接在基座的一个平面上当然,也可以将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设置成在不同的多个平面上延伸,这样方便连接到不规则的基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1一体冲压成形,且所述连接部与主体1一体冲压成形,进一步地有利于提高悬臂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主体1上的安装点设置成凸台结构3,如图1和图2中将主壁11上的安装点设置成凸台结构3,这样也是利于提高悬臂的整体强度和刚度。
上述各实施例可以使悬臂安装结构轻量化,并以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结构,通过合理控制零件的各特征的大小、面的角度、长度、焊点的多少等,最大限度的满足各方面的需求,此悬臂安装结构即是经过多次的分析尝试,最终得到的既简单又实用的结构,可以实现并替代多个大型加强板组合的功能,节省整车重量和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的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用于安装到车身8的表面,主体1上的安装点便可以用于安装零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呈箱型,所述主体(1)包括:
主壁(11);以及
多个侧壁,所述多个侧壁连接至所述主壁(11)的同一侧;其中,在一个或多个所述侧壁上设有侧加强翻边结构,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从所述侧壁弯折伸出,并与相邻侧壁至少部分地叠置连接;
所述主体(1)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基座连接的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由所述主壁(11)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和第三侧壁(14);
一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14)的与所述第一侧壁(12)相邻的部位处,并叠置连接至所述第一侧壁(12);
另一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侧壁(14)的与所述第二侧壁(13)相邻的部位处,并叠置连接至所述第二侧壁(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壁从所述主壁(11)弯折伸出,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与侧壁的连接处、主壁与侧壁的连接处、主壁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和/或侧壁与连接部的连接处圆弧过渡。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加强翻边结构呈带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壁(11)上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的延伸方向大体垂直于所述连接部,深度沿指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大,宽度沿指向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变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侧壁(14)上设置有第二凹槽(3),以在所述第三侧壁(14)上形成侧加强凹台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凹槽(3)与第一凹槽(7)相互连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板(4),其从所述主壁(11)向上弯折;
第二连接板(5),其从所述第一侧壁(12)向左弯折;
第三连接板(6),其从所述第二侧壁(13)向右弯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第二连接板(5)、第三连接板(6)在同一平面上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一体冲压成形,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1)一体冲压成形。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臂安装结构。
CN201610317743.0A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107364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7743.0A CN107364492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17743.0A CN107364492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4492A true CN107364492A (zh) 2017-11-21
CN107364492B CN107364492B (zh) 2019-07-23

Family

ID=60304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17743.0A Active CN107364492B (zh) 2016-05-13 2016-05-13 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644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877A (zh) * 2017-12-18 2018-07-17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纵梁与裙板连接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1136A (en) * 1997-07-11 1999-10-05 Tseng; Shao-Chien Connecting cantilever structure for bicycle mud-guards
CN201951550U (zh) * 2011-01-19 2011-08-31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的悬臂安装结构
CN204956648U (zh) * 2015-08-27 2016-01-13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铰链加强板、立柱总成及汽车
CN204956645U (zh) * 2015-09-24 2016-01-1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悬臂支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1136A (en) * 1997-07-11 1999-10-05 Tseng; Shao-Chien Connecting cantilever structure for bicycle mud-guards
CN201951550U (zh) * 2011-01-19 2011-08-31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的悬臂安装结构
CN204956648U (zh) * 2015-08-27 2016-01-13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车用铰链加强板、立柱总成及汽车
CN204956645U (zh) * 2015-09-24 2016-01-1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悬臂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4877A (zh) * 2017-12-18 2018-07-17 合肥亿恒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纵梁与裙板连接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4492B (zh) 2019-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88280U1 (ru) Концевая балка грузового вагона
CN107364492A (zh) 一种悬臂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2186654U (zh) 一种集装箱角柱结构
CN201235858Y (zh) 一种汽车车身翼子板结构
CN207984960U (zh) 一种背靠背横梁
CN209142227U (zh) 车架第三横梁总成及车架
CN203819638U (zh) 雷达罩夹具外箱
CN103847794B (zh)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CN206429320U (zh) 碳罐固定结构
CN209834290U (zh) 一种拼装式框架结构
CN20728256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体结构
CN201561191U (zh) 一种电缆桥架
CN210762347U (zh) 一种集装箱顶侧梁以及集装箱
CN209141869U (zh) 一种天窗加强框连接组件
CN208618962U (zh) 一种发动机盖铰链安装结构
CN201071066Y (zh) 高强度客车骨架
CN202390157U (zh) 机动车举升脚加强装置
CN214731444U (zh) 一种具有顶包角组件的集装箱
CN219959220U (zh) 电池包
CN206242846U (zh) 汽车减震器安装板
CN207345926U (zh) 一种车辆及其纵梁和纵梁加强装置
CN207360012U (zh) 一种成本低结构好重量轻的新型钢板弹簧支座
CN218827609U (zh) 一种线束分离的电池包模组安装箱体
CN216034658U (zh) 非公路自卸车车架三横梁结构
CN205421706U (zh) 带弯角的方矩空心工字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2

Address after: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02 building, No. 1, 2 Tong Tung Avenu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aowa Automobile (China)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