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36755B - 一种电车车身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车车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36755B
CN107336755B CN201611234223.XA CN201611234223A CN107336755B CN 107336755 B CN107336755 B CN 107336755B CN 201611234223 A CN201611234223 A CN 201611234223A CN 107336755 B CN107336755 B CN 1073367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ar
vehicle body
fog lamp
car vehicle
rear fo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23422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36755A (zh
Inventor
张�杰
潘荣尚
韦天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ngche Tra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ngche Tra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ngche Tram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ngche Tra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123422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367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36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6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36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367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1/00Superstructure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 B62D31/02Superstructures for passenger vehicles for carrying large numbers of passengers, e.g. omnib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2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 B60Q1/04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lluminate the way ahead or to illuminate other areas of way or environments the devices being headligh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26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 B60Q1/3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the devices being primarily intended to indicate the vehicle, or parts thereof, or to give signals, to other traffic for indicating rear of vehicle, e.g. by means of reflecting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4Dashboards as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车车身,包括:框形支架,由若干根横档和竖档相互拼接而成;前围机构,安装于框形支架的一端,作为电车车身的头部;后尾机构,安装于框形支架的另一端,作为电车车身的尾部;两组侧围机构,分别连接于框形支架的两侧,其中,每一组侧围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前围机构和后尾机构相连,使得电车车身形成一封闭整体。本发明提供的电车车身由前围机构、侧围机构以及后尾机构相互拼接而成,而且支撑前围机构、侧围机构以及后尾机构的支架呈框形,有若干根横档和竖档相互可拆卸连接、固定,形成钢架结构,提高电车车身的强度与稳定性,另外,也便于电车车身的维修。

Description

一种电车车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身,特别是一种电车车身。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环境污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如此大的环境下,公交电车应用而生,降低公交车的污染排放,改善城市环境。
但是,现有电车的结构均采用焊接结构拼接而成,导致电车不便进行维修工作,而且维修成本也较高,另外,焊接而成的电车上具有多个焊点,容易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焊接处发生断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可拆卸的钢结构,且便于维修的电车车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拆卸的钢结构,且便于维修的电车车身。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车车身,包括:框形支架,由若干根横档和竖档相互拼接而成;前围机构,安装于框形支架的一端,作为电车车身的头部;后尾机构,安装于框形支架的另一端,作为电车车身的尾部;两组侧围机构,分别连接于框形支架的两侧,其中,每一组侧围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前围机构和后尾机构相连,使得电车车身形成一封闭整体。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所述前围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液晶显示板,安装于第一壳体的上部;挡风玻璃,安装于第一壳体的中部;照明组件,安装于第一壳体的下部;后视镜组件,安装于第一壳体的侧壁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照明组件包括:两个前大灯元件,分别位于第一壳体的两侧;两个前雾灯,分别位于第一壳体的两侧,并位于两个前大灯元件的下方,其中,每一个前雾灯的位置与每一个前大灯元件的位置相对应。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两个前大灯元件之间设置有一盖板,且盖板与第一壳体之间相铰接,且盖板的位置与车厢内的驱动机构相对应。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前大灯元件包括:前大灯罩;前大灯线路板,安装于前大灯罩内;日间行车灯,沿前大灯罩的边沿设置,并安装于前大灯线路板上;近光灯,可拆卸连接于前大灯线路板上;远光灯,与近光灯并排设置,并可拆卸连接于前大灯线路板上;前转向灯,与日间行车灯对角设置,并安装于前大灯线路板上;前大灯盖,与前大灯罩嵌套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前大灯元件还包括一折弯板,且折弯板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连接孔,与前大灯盖可拆卸连接,其中,近光灯与远光灯并排嵌装于折弯板上,并通过手动螺钉将近光灯和远光灯安装于折弯板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安装有日间行车灯与前转向灯的位置的相对侧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管。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沿每一个第一散热管的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挡环。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近光灯包括:近光灯灯罩;第一反光网,可拆卸连接于折弯板上;近光灯灯源,嵌装于第一反光网的中心;凸透镜,安装于近光灯灯罩的一端。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近光灯灯源到近光灯灯罩的两侧边线端点的夹角为38°。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近光灯还包括透光片,安装于近光灯灯罩的另一端。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远光灯包括:远光灯灯罩;第二反光网,可拆卸连接于折弯板上;远光灯灯源,嵌装于第二反光网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远光灯灯源到远光灯灯罩的两侧边线端点的夹角为56°。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视镜组件包括:左后视镜,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左侧侧壁上;右后视镜,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右侧侧壁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左后视镜包括:左固定座,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的左侧壁上;左臂,一端与左固定座的另一端旋转连接;左镜板,一端与左臂的另一端相连,其中,左镜板上设置有镜面。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右后视镜包括:右固定座,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的右侧壁上;右臂,一端与右固定座的另一端旋转连接;右镜板,一端与右臂的另一端相连,其中,右镜板上设置有镜面。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右后视镜还包括下视镜,安装于右臂上,并靠近右镜板。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尾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沿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方形凹槽;两组后尾灯座,分别位于方形凹槽的两侧;两个后雾灯座,对称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下部。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尾灯座包括若干个第一灯槽,且所述第一灯槽沿方形凹槽的长度方向呈一字排列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尾灯座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条形凹槽,其中靠近后雾灯座的条形凹槽呈水平状设置,远离后雾灯座的条形凹槽斜向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雾灯座,呈长条形设置,其中,后雾灯座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安装块;两块安装块之间设置有一条形通槽。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尾机构还包括一液晶显示条槽,位于的方形凹槽的上方。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尾机构还包括两个后雾灯组件,左右安装于条形通槽内;其中,后雾灯组件包括:后雾灯罩体,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螺纹紧固件,与第二连接孔的位置相对应;后雾灯线路板,安装于后雾灯罩体内,并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后雾灯罩体上;若干个后雾灯元件,沿后雾灯罩体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型排列设置,且安装于后雾灯线路板上,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雾灯组件还包括:第二散热管,安装于后雾灯罩体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雾灯组件还包括:第二挡环,保护第二散热管,沿第二散热管的轴线方向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雾灯元件包括:托架,可拆卸连接于后雾灯线路板上,其中,沿托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漏斗形凹槽;若干个后雾灯反光网,嵌装于漏斗形凹槽内;后雾灯灯源,安装于后雾灯反光网的底部,并贯穿后雾灯反光网和托架,电连接于后雾灯线路板上。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后雾灯反光网的截面呈U形设置,其中,后屋灯灯源至后雾灯反光网的两侧端点之间的夹角为70°至80°。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电车车身还包括若干个空调固定机构,通过安装板可拆卸连接于车身顶部。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空调固定机构包括:底座,呈板状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连接于底座上;至少一个第二紧固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电车车身中,底座包括:底板,沿底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一凹腔;镶块,嵌装于凹腔内,并填满凹腔,与底板形成一整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电车车身由前围机构、侧围机构以及后尾机构相互拼接而成,而且支撑前围机构、侧围机构以及后尾机构的支架呈框形,有若干根横档和竖档相互可拆卸连接、固定,形成钢架结构,提高电车车身的强度与稳定性,另外,也便于电车车身的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电车车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前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盖板的开合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前大灯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前大灯元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左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右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右后视镜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后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后雾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后雾灯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空调固定架的分布图。
图14是图1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空调固定架的剖视图。
图中,100、框形支架;110、横档;120、竖档;200、前围机构;210、第一壳体;220、液晶显示板;230、挡风玻璃;240、照明组件;241、前大灯元件;2410、前大灯灯罩;2411、前大灯线路板;2412、日间行车灯;2413、近光灯;2413a、近光灯灯罩;2413b、第一反光网;2413c、近光灯灯源;2413d、凸透镜;2413e、透光片;2414、远光灯;2414a、远光灯灯罩;2414b、第二反光网;2414c、远光灯灯源;2415、前转向灯;2416、前大灯盖;2417、折弯板;2417、连接孔;2418、第一散热管;2419、第一挡环;250、后视镜组件;251、左后视镜;251a、左固定座;251b、左臂;251c、左镜板;252、右后视镜;252a、右固定座;252b、右臂;252c、右镜板;252d、下视镜;260、盖板;270、第一斜槽;300、后尾机构;310、第二壳体;311、方形凹槽;311a、方孔;320、后尾灯座;321、第一灯槽;321a、第一安装孔;321b、通孔;322、条形凹槽;330、后雾灯座;331、安装块;331a、第二安装孔;332、条形通槽;340、液晶显示条槽;341、第三安装孔;350、第二灯槽;351、第四安装孔;360、加强块;370、第二斜槽;380、后雾灯组件;381、后雾灯罩体;382、后雾灯线路板;383、后雾灯元件;383a、托架;383b、漏斗形凹槽;383c、后雾灯反光网;383d、后雾灯灯源;384、第二散热管;385、第二挡环;500、空调固定机构;510、底座;511、第一沉孔;512、第二沉孔;513、底板;513a、凹腔;514、镶块;520、第一紧固件;530、第二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以及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车车身,包括:框形支架100,由若干根横档110和竖档120相互拼接而成,优选地,其拼接方式采用可拆式连接,便于车身的拆卸与维修;前围机构200,安装于框形支架100的一端,作为电车车身的头部,用于观察电车前方道路的车况;后尾机构300,安装于框形支架100的另一端,作为电车车身的尾部,用以警示后车,使其与本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两组侧围机构400,分别连接于框形支架100的两侧,其中,每一组侧围机构400的两端分别与前围机构200和后尾机构300相连,使得电车车身形成一封闭整体。
本发明提供的电车车身由前围机构200、侧围机构400以及后尾机构300相互拼接而成,而且支撑前围机构200、侧围机构400以及后尾机构300的支架呈框形,有若干根横档110和竖档120相互可拆卸连接、固定,形成钢架结构,提高电车车身的强度与稳定性,另外,也便于电车车身的维修。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前围机构200包括:第一壳体210;液晶显示板220,安装于第一壳体210的上部,用以提示乘客该电车的基本信息;挡风玻璃230,安装于第一壳体210的中部,便于驾驶者观察前路车况;照明组件240,安装于第一壳体210的下部,用以电车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安全行驶;后视镜组件250,安装于第一壳体210的侧壁上,用以观测电车后车情况。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照明组件240包括:两个前大灯元件241,分别位于第一壳体210的两侧;两个前雾灯242,分别位于第一壳体210的两侧,并位于两个前大灯元件241的下方,其中,每一个前雾灯242的位置与每一个前大灯元件241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前大灯元件241之间设置有一盖板260,且盖板260与第一壳体210之间相铰接,且盖板260的位置与车厢内的驱动机构相对应,当需要维修电车的驱动机构时,只需将盖板260绕第一壳体210上的转轴旋转即可,方便、可靠。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前雾灯242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斜槽270,且第一斜槽270与第一壳体210一体成型,作为电车前车牌的安装位置。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前大灯元件241包括:前大灯罩2410;前大灯线路板2411,安装于前大灯罩2410内;日间行车灯2412,沿前大灯罩2410的边沿设置,并安装于前大灯线路板2411上;近光灯2413,可拆卸连接于前大灯线路板2411上;远光灯2414,与近光灯2413并排设置,并可拆卸连接于前大灯线路板2411上;前转向灯2415,与日间行车灯2412对角设置,并安装于前大灯线路板2411上;前大灯盖2416,与前大灯罩2410嵌套连接。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前大灯元件241还包括一折弯板2417,且折弯板2417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连接孔2417a,与前大灯盖2416可拆卸连接,其中,近光灯2413与远光灯2414并排嵌装于折弯板2417上,并通过手动螺钉将近光灯2413和远光灯2414安装于折弯板2417上。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有日间行车灯2412与前转向灯2415的位置的相对侧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散热管2418,由于日间行车灯2412与前转向灯2415采用的是LED光源,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较多,通过布置合理的散热通道,防止前大灯元件241的工作温度过高,影响前大灯元件241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沿每一个第一散热管2418的轴线方向设置有一半圆形第一挡环2419,保护第一散热管2418,防止第一散热管2418被外力碰撞而损坏,提高第一散热管2418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近光灯2413包括:近光灯灯罩2413a;第一反光网2413b,可拆卸连接于折弯板2417上;近光灯灯源2413c,嵌装于第一反光网2413b的中心;凸透镜2413d,安装于近光灯灯罩2413a的一端;其中,近光灯灯罩2413a的轴线、第一反光网2413b的轴线以及近光灯灯源2413c在同一直线上,使得通过第一反光网2413b的光线,在凸透镜2413d的作用在光线亮度均匀,穿透力强,光线散失小。
优选地,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近光灯灯源2413c到近光灯灯罩2413a的两侧边线的夹角为38°,使得近光灯灯源2413c的照射范围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提高电车的行车安全。
优选地,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近光灯2413还包括透光片2413e,安装于近光灯灯罩2413a的另一端,使得近光灯灯源2413c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反光网2413b的反射,再依次经过透光片2413e、凸透镜2413d,再向外发射,通过透光片2413e,实现远光与近光的切换,从而在原有近光灯2413的构件中实现远光的可能,扩大了近光灯2413的使用范畴。
优选地,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远光灯2414包括:远光灯灯罩2414a;第二反光网2414b,可拆卸连接于折弯板2417上;远光灯灯源2414c,嵌装于第二反光网2414b上;其中,远光灯灯罩2414a的轴线,第二反光网2414b的轴线与远光灯灯源2414c在同一直线上,通过第二反光网2414b折射的光线,能够延长光线的长度与照射范围。
优选地,如图4、图5以及图6所示,远光灯灯源2414c到远光灯灯罩2414a的两侧边线的夹角为56°,使得远光灯灯源2414c的照射范围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提高电车的行车安全,当使用透光片2413e,即将近光灯2413切换至远光灯2414时,电车的远光灯2414数量可达到4个,进一步提高电车的行车安全。
优选地,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后视镜组件250包括:左后视镜251,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210左侧侧壁上,用以观察电车左后方向的车况;右后视镜252,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210右侧侧壁上,用以观察电车右后方向的车况。
优选地,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左后视镜251包括:左固定座251a,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210的左侧壁上;左臂251b,一端与左固定座251a的另一端旋转连接;左镜板251c,一端与左臂251b的另一端相连,其中,左镜板251c上设置有镜面。
通过左臂251b与左固定座251a之间的旋转连接,电车驾驶者根据自身情况或者座位前后位置,调整电车左侧视角,便于电车驾驶者能够清晰的看到电测左后侧的车况。
优选地,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右后视镜252包括:右固定座252a,一端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210的右侧壁上;右臂252b,一端与右固定座252a的另一端旋转连接;右镜板252c,一端与右臂252b的另一端相连,其中,右镜板252c上设置有镜面。
通过右臂252b与右固定座252a之间的旋转连接,电车驾驶者根据自身情况或者座位前后位置,调整电车右侧视角,便于电车驾驶者能够清晰的看到电测右后侧的车况。
优选地,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右后视镜252还包括下视镜252d,安装于右臂252b上,并靠近右镜板252c,便于电车驾驶者观察电车后前方的车况,提高电车驾驶的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后尾机构300包括:第二壳体310,一体成型,沿第二壳体31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方形凹槽311,且每个方形凹槽311的槽底开设有方孔311a,其中一个方形凹槽311位置作为钢化玻璃的安装空间,另一个方形凹槽311与车厢内部的动力机构相通,作为观测、维修动力机构的通道;两组后尾灯座320,分别位于作为观测、维修动力机构通道的方形凹槽311的两侧;两个后雾灯座330,对称设置于第二壳体310的下部,用以安装后雾灯组件380,警示后车,使得后车与前车保持车距。
本发明提供的车用后尾机构300,将第二壳体310设置成一个整体,使得后尾表面无焊接痕迹,外部美观,而且一体成型的第二壳体310结构较为紧凑,另外,由于第二壳体310是一体成型的,从而减少零件的焊接与装配,进而降低后尾机构300的维修成本。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后尾灯座320包括若干个第一灯槽321,且所述第一灯槽321沿方形凹槽311的长度方向呈一字排列设置,其中,沿第一灯槽321的轴线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321a,作为后尾灯与第二壳体310之间的连接部;沿第一灯槽321的厚度方向设置有一通孔321b,作为后尾灯的嵌套通道。
上述所述的若干个第一灯槽321之间均为相互独立,使得安装于第一灯槽321内的后尾灯发光时,且相邻两后尾灯之间的光线不会发生重叠,从而使得后尾灯的光线变得柔和,不刺眼,另外,独立的第一灯槽321使得某个后尾灯灯源发生故障时,不影响其他后尾灯灯源的工作,提高了后尾灯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后尾灯座320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条形凹槽322,其中靠近后雾灯座330的条形凹槽322呈水平状设置,远离后雾灯座330的条形凹槽322斜向设置,用以固定后尾灯罩的上下两侧边,将其中一条条形凹槽322设置成斜向,一方面安装于条形凹槽322上的后尾灯罩变得美观;另一方面采用斜向条形凹槽322使得后尾灯罩与第二壳体310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密、牢固。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后雾灯座330,呈长条形设置,其中,后雾灯座330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安装块331,且沿每一个安装块331的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31a,作为后雾灯与第二壳体310之间的连接部;两块安装块331之间设置有一条形通槽332,作为后雾灯的安装通道。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后尾机构300还包括一液晶显示条槽340,位于作为安装钢化玻璃的方形凹槽311的上方,其中,液晶显示条槽340呈阶梯状设置,沿液晶显示条槽340的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三安装孔341,作为液晶显示板与第二壳体310的连接部。
优选地,如图10所示,液晶显示条槽340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作为指示灯安装空间的第二灯槽350,沿第二灯槽350的厚度方向设置有第四安装孔351,作为指示灯与第二壳体310之间的接连部。
优选地,如图10所示,作为安装钢化玻璃的方形凹槽311的两侧各设置有两个加强块360,且所述加强块360用以连接车厢侧壁上的加强柱,提高车体的强度。
优选地,如图10所示,两个后雾灯座330之间设置有一第二斜槽370,作为汽车车牌的安装空间。
优选地,如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后尾机构300还包括两个后雾灯组件380,左右安装于条形通槽332内;其中,后雾灯组件380包括:后雾灯罩体381,其中,后雾灯罩体38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螺纹紧固件,与第二连接孔2417a的位置相对应;后雾灯线路板382,安装于后雾灯罩体381内,并通过螺纹紧固件与后雾灯罩体381上;若干个后雾灯元件383,沿后雾灯罩体381的长度方向呈一字型排列设置,且安装于后雾灯线路板382上,并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
优选地,如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后雾灯组件380还包括:第二散热管384,安装于后雾灯罩体381上,用以降低后雾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提高后雾灯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后雾灯组件380还包括:半圆形第二挡环385,沿第二散热管384的轴线方向设置,保护第二散热管384,防止第二散热管384被外力碰撞而损坏,提高第二散热管384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后雾灯元件383包括:托架383a,可拆卸连接于后雾灯线路板382上,其中,沿托架383a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漏斗形凹槽383b;若干个后雾灯反光网383c,嵌装于漏斗形凹槽383b内;后雾灯灯源383d,安装于后雾灯反光网383c的底部,并贯穿后雾灯反光网383c和托架383a,电连接于后雾灯线路板382上,通过后雾灯灯源383d发出的光线经后雾灯反光网383c向外照射,保证光线的柔和与集中。
优选地,如图10、图11以及图12所示,后雾灯反光网383c的截面呈U形设置,其中,后屋灯灯源至后雾灯反光网383c的两侧端点之间的夹角为70°至80°,优选为76°,使得后雾灯散发的光线较为柔和、集中,以至于后车在较远的距离能够及时的看清前车的车况,并作出相应的操作,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电车车身还包括若干个空调固定机构500,通过安装板600可拆卸连接于车身顶部。
通过若干个车用空调固定机构500,分别定位、固定空调机箱各个边线、部角,使得空调机箱与车厢顶部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紧密、可靠以及稳定。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将若干块安装板600分成两组,且每一组安装板600的数量也可相同或者不同,其中,每一组安装板600呈一字陈列设置,从而定位、固定空调机箱的两侧,使得空调机箱双侧受力,提高空调机箱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相邻两安装板600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或者不等,根据空调机箱上其安装孔位而定,也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的方式可知安装于车厢顶部的空调机箱在车行进过程中,哪个部位的振动幅度或者晃动幅度较大,从而针对性的设置安装板600的位置,从而调整车用空调固定结构的安装位置,起到在使用最少的车用空调固定机构500下,空调机箱的安装稳定性最佳的方案。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车用空调固定机构500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板600内,并与安装板600相连,车用空调固定机构500的另一端位于安装板600之外,并与车厢顶部相连,之所以采用上述所描述的安装方式,主要原因在于如下原因:第一,沿车厢顶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条加强筋,一方面为了增加相邻两加强筋之间的车厢顶部的强度,另一方面为了使得连接安装板600后的车厢顶部的平整性,将安装板600的长度设置为与相邻两加强筋之间的距离相当,从而使得安装板600的长度受限;第二,由于本身空调机箱安装面的宽度小于相邻两加强筋之间的宽度,以至于空调机箱安装面无法横跨相邻两条加强筋,同时为了提高安装空调机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选择将空调机箱安装面的一侧连接于安装板600上,另一侧连接与加强筋上。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设置于安装板600内的车用空调固定机构500的长度大于安装板600外的车用空调固定机构500的长度,之所以采用上述描述的安装方式,主要时因为这样能够缩短两平行线上,相对设置的车用空调固定机构500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安装于车用空调固定机构500的空调机箱受力更加的集中,进而使得空调机箱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以及安全。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空调固定机构500包括:底座510,呈板状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520,连接于底座510上,作为空调机箱的定位部和连接部;至少一个第二紧固件530,与底座510可拆卸连接,作为底座510与车厢顶部之间的固定部。
本发明提供的车用空调固定机构500,通过第一紧固件520用以定位空调机箱在底座510上的位置,并连接底座510与空调机箱之间的连接;通过第二紧固件530实现底座510与车厢顶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人员将空调机箱从车厢顶部上拆卸而下,拆装方便,而且提高了维修空调机箱的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第一紧固件520倒置连接于底座510上,即第一紧固件520的定位方向为从下而上,第二紧固件530的固定方向为从上而下,使得固定于底座510上的空调机箱上下双侧定位与固定,防止车在行驶过程中,空调机箱发生轻微晃动或者振动,从而提高了空调机箱安装的可靠性,进而延长了空调机箱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第一紧固件520与底座510的连接为焊接,其中,第一紧固件520与底座510相连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沉孔511,一方面,第一紧固件520与底座510相连接时,保证第一紧固件520的头部与底座510表面相平齐,从而使得底座510与车厢顶部相连时充分接触,保证底座510与车厢顶部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另一方面,保证第一紧固件520与底座510相连时的垂直度,防止焊接后的第一紧固件520的轴线与第一沉孔511的轴线发生偏离或者呈一角度,从而提高第一紧固件520对空调机箱定位的精确度。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连接第二紧固件530的底座510上设置有第二沉孔512,当底座510与车厢顶部相连接时,第二沉孔512的功能一方面保证第二紧固件530的头部与底座510表面相平齐,防止雨水从底座510与车厢顶部之间的连接处渗透入车厢内;另一方面,保证第二紧固件530的轴线与第二沉孔512的轴线相重合,防止底座510与车厢顶部之间的连接不牢固。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第一紧固件520在底座510上的连接位置偏离底座510的中心,一方面是考虑空调机箱本身其上所需连接孔2417a的位置要求,保证第一紧固件520与空调机箱的定位固定孔的孔位相对应,另一方面,缩短空调机箱两侧的固定机构中相邻两第一紧固件520之间的距离,使得固定机构中底座510与空调机箱之间的连接更加的集中,从而提高空调机箱固定的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13、图14以及图15所示,底座510包括:底板513,沿底板513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一凹腔513a;镶块514,嵌装于凹腔513a内,并填满凹腔513a,与底板513形成一整体,从而提高底座510的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电车车身,通过前围机构200上的照明组件240和后尾机构300中的后雾灯组件380来照明和警示前后车况,通过在车身车顶安装空调固定机构500,实现空调机箱与车身车顶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空调机箱的维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形支架,由若干根横档和竖档相互拼接而成;
前围机构,安装于框形支架的一端,作为电车车身的头部;
后尾机构,安装于框形支架的另一端,作为电车车身的尾部;
两组侧围机构,分别连接于框形支架的两侧,其中,每一组侧围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前围机构和后尾机构相连,使得电车车身形成一封闭整体;
电车车身还包括若干个空调固定机构,通过安装板可拆卸连接于车身顶部;
车用空调固定机构的一端安装于安装板内,并与安装板相连,车用空调固定机构的另一端位于安装板之外,并与车厢顶部相连;
设置于安装板内的车用空调固定机构的长度大于安装板外的车用空调固定机构的长度;
空调固定机构包括:底座,呈板状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连接于底座上;至少一个第二紧固件,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第一紧固件在底座上的连接位置偏离底座的中心;
底座包括:底板,沿底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一凹腔;镶块,嵌装于凹腔内,并填满凹腔,与底板形成一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车车身,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机构包括:
第一壳体;
液晶显示板,安装于第一壳体的上部;
挡风玻璃,安装于第一壳体的中部;
照明组件,安装于第一壳体的下部;
后视镜组件,安装于第一壳体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前围机构还包括盖板,且盖板与第一壳体之间相铰接,且盖板的位置与车厢内的驱动机构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后视镜组件包括:
左后视镜,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左侧侧壁上;
右后视镜,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壳体右侧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后尾机构包括:
第二壳体,沿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方形凹槽;
两组后尾灯座,分别位于方形凹槽的两侧;
两个后雾灯座,对称设置于第二壳体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后尾机构还包括一液晶显示条槽,位于的方形凹槽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后尾机构还包括两个后雾灯组件,分别安装于后雾灯座上;其中,后雾灯组件包括:
后雾灯罩体,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螺纹紧固件;
后雾灯线路板,安装于后雾灯罩体内;
若干个后雾灯元件,沿后雾灯罩体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且安装于后雾灯线路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后雾灯元件包括:
托架,可拆卸连接于后雾灯线路板上,其中,沿托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凹槽;
若干个后雾灯反光网,嵌装于凹槽内;
后雾灯灯源,安装于后雾灯反光网的底部,并贯穿后雾灯反光网和托架,电连接于后雾灯线路板上。
CN201611234223.XA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电车车身 Active CN1073367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4223.XA CN107336755B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电车车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234223.XA CN107336755B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电车车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6755A CN107336755A (zh) 2017-11-10
CN107336755B true CN107336755B (zh) 2018-08-03

Family

ID=60222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234223.XA Active CN107336755B (zh) 2016-12-28 2016-12-28 一种电车车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36755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6469A (zh) * 2006-07-03 2006-12-1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承载车身
CN202279156U (zh) * 2011-09-16 2012-06-2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低入口全承载式公交车车身结构
CN202703714U (zh) * 2012-06-29 2013-01-3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地板全承载公交车车身
CN202966453U (zh) * 2012-12-29 2013-06-05 常州玻璃钢造船厂 公共交通汽车用玻璃钢前围
CN104176134A (zh) * 2014-08-13 2014-12-03 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架结构
CN105015622A (zh) * 2015-05-20 2015-11-04 爱普车辆启东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骨架
CN106114643A (zh) * 2016-08-10 2016-11-16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鼻子校车的前围结构总成
CN205737206U (zh) * 2016-06-25 2016-11-30 江苏卡威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尾灯
CN206466032U (zh) * 2016-12-28 2017-09-05 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车车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37812B2 (ja) * 2004-02-06 2008-08-20 アーキヤマデ株式会社 他物固定具
US20120104793A1 (en) * 2010-10-29 2012-05-03 Aptera Motors, Inc. Automotive vehicle composite body structure
EP3247617B1 (en) * 2015-01-21 2019-03-13 Polaris Industries Inc. Electric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6469A (zh) * 2006-07-03 2006-12-13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承载车身
CN202279156U (zh) * 2011-09-16 2012-06-2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低入口全承载式公交车车身结构
CN202703714U (zh) * 2012-06-29 2013-01-30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地板全承载公交车车身
CN202966453U (zh) * 2012-12-29 2013-06-05 常州玻璃钢造船厂 公共交通汽车用玻璃钢前围
CN104176134A (zh) * 2014-08-13 2014-12-03 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车架结构
CN105015622A (zh) * 2015-05-20 2015-11-04 爱普车辆启东有限公司 一种公交车骨架
CN205737206U (zh) * 2016-06-25 2016-11-30 江苏卡威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尾灯
CN106114643A (zh) * 2016-08-10 2016-11-16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鼻子校车的前围结构总成
CN206466032U (zh) * 2016-12-28 2017-09-05 浙江中车电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车车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36755A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19408U (zh) 车用二合一led灯具结构
CN107336755B (zh) 一种电车车身
CN206466032U (zh) 一种电车车身
CN204042670U (zh) 车辆用led前雾灯
CN107696960A (zh) 一种前雾灯、汽车转向辅助照明系统以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01111798Y (zh) 显字型汽车故障三角型警告标志
CN206537374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围总成
CN206310404U (zh) 一种汽车后雾灯机构
CN111879502A (zh) 一种基于台架测试的汽车近光灯照度分布试验台架及其试验方法
JP2000106005A (ja) 自動車道路トンネルの照明方法
CN106671871B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组合大灯
CN206598770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组合大灯
CN205900045U (zh) 一种led车载三角警示牌
CN211502625U (zh) 一种可提高光源利用率的汽车防眩光雾灯
KR101692391B1 (ko) 빛 조사각도 조절기능을 갖는 엘이디 가로등
CN217870180U (zh) 一种高速公路护栏警示led护栏灯
KR101127067B1 (ko) 자동차용 도로 적응성 조명 장치
CN205113460U (zh) 一种汽车前端框架
US5526179A (en) Light glare reducing device
CN209213728U (zh) 一种双光透镜
US2221054A (en) Automobile headlighting
CN107336750B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围总成
CN209278933U (zh) 一种低点道路照明装置
KR101502774B1 (ko) 운전자의 명암반응 시간을 확보할 수 있는 보조터널
CN202733741U (zh) 车用led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