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23536A - 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23536A
CN107323536A CN201610278420.5A CN201610278420A CN107323536A CN 107323536 A CN107323536 A CN 107323536A CN 201610278420 A CN201610278420 A CN 201610278420A CN 107323536 A CN107323536 A CN 107323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eron
crossbeam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floo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784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檀庆榜
刘磊
谭欢
朱春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784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2353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23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23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本发明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一对纵梁,以及使纵梁彼此连接的横梁组件,横梁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还包括并排设于所述的一对纵梁之间的加强纵梁,且加强纵梁呈直线状串接于所述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及第四横梁之间,并具有向车辆头部一侧的延伸。本发明的车身及车辆上装设有如上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本发明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可保证后地板处框架结构的结构强度及可靠性,可横梁的刚度及抗弯性,也可保证车身传力通道的一惯性,而可提升车辆后地板的整体模态。

Description

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后悬较长的车型上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设有该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的车身,以及一种具有该车身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是车辆车身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用于支撑后地板,以及用于相关结构件的安装布置。现有车辆的后地板梁框架结构多为由横梁及纵梁交叉排布组成,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其存在纵梁传力不充分、整体刚度不足,以及横梁结构偏弱易产生弯折等问题,从而会对后地板的整体模态造成影响,同时也存在后地板凹陷失效等隐患。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以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升后地板的整体模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纵梁,以及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使所述一对纵梁彼此连接的横梁组件,所述横梁组件包括:
第一横梁,靠近于所述车辆的尾部设置;
第二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靠近车辆头部一侧,且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一横梁间距设置;
第三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靠近车辆头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三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间距设置;
第四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梁靠近车辆头部的一侧,且所述第四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间距设置;
加强纵梁,并排设于所述的一对纵梁之间,且所述加强纵梁呈直线状串接于所述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及第四横梁之间,并具有向车辆头部一侧的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纵梁包括:
第一纵梁,沿所述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连接;
第二纵梁,沿所述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连接;
第三纵梁,由所述第四横梁向车辆头部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及第三纵梁分别将所述一对纵梁之间的距离等距离分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梁将所述一对纵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围构的区域等面积分隔,所述第二纵梁将所述一对纵梁和所述第三横梁、第四横梁围构的区域等面积分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三横梁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三横梁的连接点,于所述第三横梁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三纵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的连接点,于所述第四横梁上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纵梁及第三纵梁与所述第四横梁连接的一端,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弯折,所述第四横梁的与所述第二纵梁及第三纵梁的连接处,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纵梁因与所述第二横梁相接,而包括分置于所述第二横梁两侧的第一分纵梁和第二分纵梁,所述第三横梁连接于两侧的第二分纵梁之间,且所述第三横梁相交于所述第二分纵梁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纵梁包括分置于所述第三横梁两侧的第一支纵梁和第二支纵梁,所述第四横梁连接于两侧的第二支纵梁之间,且所述第四横梁相交于所述第二支纵梁的中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通过各横梁及加强纵梁和两侧的纵梁之间连接成网状结构,可保证后地板处框架结构的结构强度及可靠性,通过加强纵梁于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之间、以及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之间的连接,可提升第二横梁、第三横梁及第四横梁的刚度,提高其抗弯性,而通过加强纵梁呈直线状布置,能够保证在碰撞时车身传力通道的一惯性,有效保证传力的可靠性,从而可提升车辆后地板的整体模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在所述车身上装设有如上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
同时,本发明也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如上所述的车身。
本发明的车身及车辆与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二纵梁和第三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第四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纵梁,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第三横梁,5-第四横梁,6-第一纵梁,7-第二纵梁,8-第三纵梁,11-第一分纵梁,12-第二分纵梁,111-第一支纵梁,112-第二支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其适用于后悬较长的车辆上,以可提升车辆后地板的整体模态,保证后地板处结构的可靠性。如图1中所示,该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纵梁1,在两侧的纵梁1之间连接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梁组件。该横梁组件具体包括连接于两侧的纵梁1之间,并靠近于车辆的尾部,也即以图1中所示的方向为基准,连接于两侧的纵梁1顶部之间的第一横梁2。
本实施例中横梁组件还进一步包括相对于第一横梁2而靠近于车辆头部一侧布置的连接于两侧的纵梁1之间的第二横梁3,相对于第二横梁3靠近于车辆头部一侧布置的连接于两侧纵梁1之间的第三横梁4,以及相对于第三横梁4靠近于车辆头部一侧布置的连接于两侧纵梁1之间的第四横梁5。第二横梁3与第一横梁1之间间距设置,同时,第三横梁4与第二横梁3之间,第三横梁4与第四横梁5之间也分别间距设置。
本实施例中横梁组件还包括位于两侧的纵梁1之间,并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加强纵梁,该加强纵梁包括分别将第二横梁3和第三横梁4、及第三横梁4和第四横梁5连接的第一纵梁6和第二纵梁7,以及连接于第三横梁4上,并由第三横梁4向车辆头部方向延伸的第三纵梁8。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7和第三纵梁8位于同一直线上,使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7和第三纵梁8位于同一直线上,可保证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中的碰撞力传力通道的一惯性,而确保碰撞力传递的可靠性。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因第一横梁2与第二横梁3之间的区域不是车辆上的主要承重位置,因而除两侧的纵梁1之外,在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之间不连接其它梁体,由此可有利于车辆结构的轻量化。本实施例中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7和第三纵梁8也分别将两侧纵梁1之间的距离等距离分隔,也即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7及第三纵梁8距离各两侧纵梁1之间的距离相等,由此可使得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7及第三纵梁8在两侧纵梁1之间的布置更为规则,以提升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在前述的使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7和第三纵梁8分别将两侧纵梁1之间的距离等距离分隔的基础上,第一纵梁6也将两侧的纵梁1及第二横梁3和第三横梁4所围构成的区域等面积分隔,也即第一纵梁6与两侧的纵梁1之间所围构成的面积相等,同时,第二纵梁7也将两侧的纵梁1及第三横梁4和第四横梁5所围构成的区域等面积分隔。由此可进一步提高第一纵梁6及第二纵梁7在框架结构中布置的规则性,而提高框架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为在保证框架结构结构强度的基础上,提升其在车辆碰撞时对碰撞力的缓冲吸收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纵梁6与第三横梁4的连接点,与第二纵梁7和第三横梁4的连接点,也于第三横梁4上交错设置。该交错设置也即第一纵梁6与第三横梁4的连接点,以及第二纵梁7和第三横梁4的连接点沿车辆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而不为处于沿车辆长度方向布置的同一直线上。通过两个连接之间的交错设置,在车辆碰撞时,可通过两连接点于第三横梁4处的相对运动而溃缩吸能,以提高对碰撞力的缓冲吸收。
本实施例中除了使第一纵梁6和第二纵梁7与第三横梁4间的连接点交错布置,当然也可使第二纵梁7及第三纵梁8与第四横梁5间的连接点也交错布置,其具体结构与上述类似,在此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如1中所示,两侧的纵梁1因与第二横梁3的连接而包括分置在第二横梁3两侧的第一分纵梁11和第二分纵梁12,第三横梁4即连接在两侧的第二分纵梁12之间,且第三横梁4也连接于两侧的第二分纵梁12的中部。此外,第二分纵梁12也进一步包括分置在第三横梁4两侧的第一支纵梁111和第二支纵梁112,第四横梁5则连接于两侧的第二支纵梁112的中部。使第三横梁4及第三横梁5连接于相应纵梁结构的中部,可使第二横梁3和第三横梁4及第三横梁5在车辆长度方向上布置的较为均匀,从而可使得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及第四横梁5处整体受力均匀,以避免影响框架结构的局部模态。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框架结构的结构强度,纵梁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以及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7和第三纵梁8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为横截面具有空腔的中空结构,以利用中空结构梁体的特点确保各梁体结构自身的结构强度,进而保证框架结构整体的结构强度。如图2和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在安装备胎时,避免备胎与地面距离太近而影响车辆的通过性,第二纵梁7及第三纵梁8与第四横梁5连接的一端,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弯折,且第四横梁5的与第二纵梁7及第三纵梁8的连接处,也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凸起,备胎即安装于第二纵梁7和第三纵梁8与第四横梁5的交汇处。
本实施例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通过各横梁及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7、第三纵梁8和两侧的纵梁1之间连接成网状结构,可保证后地板处框架结构的结构强度及可靠性,通过第一纵梁6于第二横梁3和第三横梁4之间、第二纵梁7于第三横梁4和第四横梁5之间的连接,可提升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及第四横梁5的刚度,以提高其抗弯性,而通过使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8和第三纵梁8位于同一直线上,也能够保证在碰撞时车身传力通道的一惯性,有效保证传力的可靠性,从而可提升车辆后地板的整体模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在该车身上装设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同时,本实施例也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具有如上所述的车身。本实施例的车身及车辆通过采用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可确保车辆后地板处的结构强度,可保证车辆碰撞时后地板处的传力可靠性,而能够提升车辆后地板处的整体模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包括沿车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纵梁(1),以及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使所述一对纵梁(1)彼此连接的横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组件包括:
第一横梁(2),靠近于所述车辆的尾部设置;
第二横梁(3),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2)靠近车辆头部一侧,且所述第二横梁(3)与所述第一横梁(2)间距设置;
第三横梁(4),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3)靠近车辆头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三横梁(4)与所述第二横梁(2)间距设置;
第四横梁(5),设置于所述第三横梁(4)靠近车辆头部的一侧,且所述第四横梁(5)与所述第三横梁(4)间距设置;
加强纵梁,并排设于所述的一对纵梁(1)之间,且所述加强纵梁呈直线状串接于所述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及第四横梁(5)之间,并具有向车辆头部一侧的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纵梁包括:
第一纵梁(6),沿所述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第二横梁(3)和第三横梁(4)连接;
第二纵梁(7),沿所述车辆长度方向延伸以将所述第三横梁(4)和第四横梁连接(5);
第三纵梁(8),由所述第四横梁(5)向车辆头部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6)、第二纵梁(7)及第三纵梁(8)分别将所述一对纵梁(1)之间的距离等距离分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6)将所述一对纵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围构的区域等面积分隔,所述第二纵梁(7)将所述一对纵梁(1)和所述第三横梁(4)、 第四横梁(5)围构的区域等面积分隔。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6)与所述第三横梁(4)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二纵梁(7)与所述第三横梁(4)的连接点,于所述第三横梁(4)上交错设置;所述第二纵梁(7)与所述第四横梁(5)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三纵梁(8)与所述第四横梁(5)的连接点,于所述第四横梁(5)上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梁(7)及第三纵梁(8)与所述第四横梁(5)连接的一端,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弯折,所述第四横梁(5)的与所述第二纵梁(7)及第三纵梁(8)的连接处,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因与所述第二横梁(3)相接,而包括分置于所述第二横梁(3)两侧的第一分纵梁(11)和第二分纵梁(12),所述第三横梁(4)连接于两侧的第二分纵梁(12)之间,且所述第三横梁(4)相交于所述第二分纵梁(12)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纵梁(12)包括分置于所述第三横梁(4)两侧的第一支纵梁(121)和第二支纵梁(122),所述第四横梁(5)连接于两侧的第二支纵梁(122)之间,且所述第四横梁(5)相交于所述第二支纵梁(122)的中部。
9.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上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有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
CN201610278420.5A 2016-04-28 2016-04-28 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Pending CN1073235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78420.5A CN107323536A (zh) 2016-04-28 2016-04-28 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78420.5A CN107323536A (zh) 2016-04-28 2016-04-28 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23536A true CN107323536A (zh) 2017-11-07

Family

ID=60192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78420.5A Pending CN107323536A (zh) 2016-04-28 2016-04-28 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2353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6476A (zh) * 2018-12-28 2019-04-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地板结构、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09823396A (zh) * 2017-11-23 2019-05-3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8785A (ja) * 2004-09-22 2006-04-06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935581A (zh) * 2005-09-22 2007-03-2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下部车身结构
WO2009062405A1 (en) * 2007-11-15 2009-05-22 Byd Company Limited Floorboard assembly for vehicle
CN201347134Y (zh) * 2008-11-28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地板结构
CN201347133Y (zh) * 2008-12-25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后地板骨架
CN202783433U (zh) * 2012-08-16 2013-03-13 东风汽车公司 纯电动汽车前后地板骨架梁结构
CN103407499A (zh) * 2013-08-29 2013-11-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车辆内部的地板加强装置及车身结构
CN104369770A (zh) * 2013-08-17 2015-02-25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车架
CN204197059U (zh) * 2014-09-30 2015-03-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地板骨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CN105197116A (zh) * 2015-10-20 2015-12-3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安装防碰撞结构及轻型电动车
CN105365899A (zh) * 2015-11-30 2016-03-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88785A (ja) * 2004-09-22 2006-04-06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935581A (zh) * 2005-09-22 2007-03-28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下部车身结构
WO2009062405A1 (en) * 2007-11-15 2009-05-22 Byd Company Limited Floorboard assembly for vehicle
CN201347134Y (zh) * 2008-11-28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地板结构
CN201347133Y (zh) * 2008-12-25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后地板骨架
CN202783433U (zh) * 2012-08-16 2013-03-13 东风汽车公司 纯电动汽车前后地板骨架梁结构
CN104369770A (zh) * 2013-08-17 2015-02-25 江苏卡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车架
CN103407499A (zh) * 2013-08-29 2013-11-2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车辆内部的地板加强装置及车身结构
CN204197059U (zh) * 2014-09-30 2015-03-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前地板骨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CN105197116A (zh) * 2015-10-20 2015-12-3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安装防碰撞结构及轻型电动车
CN105365899A (zh) * 2015-11-30 2016-03-02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前地板连接总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3396A (zh) * 2017-11-23 2019-05-3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CN109823396B (zh) * 2017-11-23 2024-05-1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CN109606476A (zh) * 2018-12-28 2019-04-1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地板结构、车身结构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38495B2 (en) Lattice piece for a lattice boom, lattice boom and crane
CN203486000U (zh) 一种重型载货车车架总成
CN107249960B (zh) 铁道车辆
JP6486460B2 (ja) クレーンのためのクレーンキャリア
AU2016214308B2 (en) Crane, in particular bridge crane or gantry crane, having at least one crane girder
CN104057968A (zh) 一种集装箱平车的车架
CN107323536A (zh) 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CN102491193B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CN107891965A (zh) 一种基于弹射起飞的无人机前起落架舱段
CN107816142A (zh) 变刚度放大阻尼耗能支撑体系
CN102491194A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CN105857396A (zh) 一种横梁贯通式车底架
CN104649111A (zh) 一种重载货梯加固型轿架
CN202337655U (zh) 起重机的超起装置和全地面起重机
CN205010819U (zh) 罐式集装箱
CN204161464U (zh) 车用分段式横梁、车架及车辆
CN107323537A (zh) 车辆后地板框架结构及车身和车辆
CN104309692A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固定结构
US20150151659A1 (en) Backrest part for a seat, in particular a vehicle seat
US11434118B2 (en) Platen of an automobile elevating device and automobile elevator
CN205989756U (zh) 一种横梁贯通式车底架
CN210561686U (zh) 墩体支架
CN203568642U (zh) 一种重载货梯加固型轿架
CN105060087A (zh) 一种矩形管无支撑桁架
CN111845944A (zh) 一种车架横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