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3850B - 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13850B
CN107313850B CN201710731178.7A CN201710731178A CN107313850B CN 107313850 B CN107313850 B CN 107313850B CN 201710731178 A CN201710731178 A CN 201710731178A CN 107313850 B CN107313850 B CN 107313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setting value
water pump
temperature
coolant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11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13850A (zh
Inventor
阮昆
曹桐军
陈培可
陈宇果
李敬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7311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13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13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3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13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13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14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 F01P11/16Indicating devices; Other safety devices concerning coolant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9/00Starting aid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9/02Aiding engine start by thermal means, e.g. using lighted wicks
    • F02N19/04Aiding engine start by thermal means, e.g. using lighted wicks by heating of fluids used in engines
    • F02N19/10Aiding engine start by thermal means, e.g. using lighted wicks by heating of fluids used in engines by heating of engine coola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01P2005/105Using two or mor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37/00Controlling
    • F01P2037/02Controlling star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发动机、节温器、主水箱以及第一水泵;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点火锁、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第一水泵并联连接,所述节温器至所述第二水泵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另一端至所述第一水泵的管路覆有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的加热丝,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之间;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点火锁信号和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水泵以及所述加热丝工作,以使所述发动机在启动前提前预热,启动后工作温度正常。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发动机温度自动化调节,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车辆在寒冷季节,启动一般较为困难,原因之一是发动机缸体经一夜放置后,温度较低,此时,油气混合物进入缸体,很难燃烧。
在夏季行车时,对有些重载车辆,如果频繁爬坡,也容易发生水温过高现象,这时,如果继续行车,极易出现“开锅”故障,正确的做法是驻车,让发动机怠速运转,直至水温降到安全温度以内。
具体地,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卡车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发动机1’、水泵2’、温度传感器3’、散热器出气管4’、散热器5’、压力盖6’、补偿水箱7’、发动机出气管8’、节温器9’、加水管10’;其中,冷却液的流向只受节温器9’控制,在发动机温度超过80℃时,节温器9’控制冷却液走大循环;在发动机温度低于80℃时,节温器9’控制冷却液走小循环。具体地,大循环是指从发动机1’出来的冷却液依次经过温度传感器3’、节温器9’进入散热器5’,再从散热器5’出来通过水泵2’后返回发动机1’;小循环是指从发动机1’出来的冷却液依次经过温度传感器3’、节温器9’通过水泵2’后返回发动机1’;温度传感器3’测出的水温传给仪表指示水温;发动机1’由补偿水箱7’通过加水管10’补水,以调节冷却系统的水量;压力盖6’使冷却系统在压力下保持较高效率。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具有如下缺点:1)对冷季车辆启动无能为力。2)对“开锅”故障无很好的预防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以实现发动机温度自动化调节,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发动机、节温器、主水箱以及连接在所述节温器与所述发动机之间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还与所述主水箱连接,所述节温器根据从所述发动机出来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冷却液直接返回所述第一水泵或者经所述主水箱返回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点火锁、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第一水泵并联连接,所述节温器至所述第二水泵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另一端至所述第一水泵的管路覆有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的加热丝,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之间;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点火锁信号和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水泵以及所述加热丝工作,以使所述发动机在启动前提前预热,启动后工作温度正常。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点火锁ON档接通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如果检测到所述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第二水泵以及所述加热丝工作,以使所述冷却液温度上升到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点火锁ST档接通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三设定值;如果检测到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三设定值,所述第三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则控制所述加热丝停止工作。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水箱切换阀以及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副水箱;所述水箱切换阀安装在所述主水箱与所述副水箱之间并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中并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点火锁、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值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值,控制所述水箱切换阀切换,以使所述主水箱与所述副水箱共同工作。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点火锁ST档接通后,通过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实时检测发动机是否工作,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所述控制器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大于第四设定值,所述第四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三设定值;如果是,则控制所述水箱切换阀进行切换,以使所述副水箱与所述主水箱共同工作,直至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所述第三设定值为止。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过CAN总线通信的仪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低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提示冷却液温度过低,热机等待中;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上升到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提示热机结束,并提示启动发动机;在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所述第三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提示冷却液温度正常;在所述冷却液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机继电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水泵电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继电器连接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之间,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继电器控制所述电机,以使电机带动所述第二水泵工作。
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点火锁ON档是否接通;如果是,检测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值;
如果是,控制与发动机自带水泵并联的第二水泵以及覆盖在节温器至所述第二水泵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另一端至所述发动机自带水泵管路的加热丝工作,直至所述冷却液温度上升到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
检测点火锁ST档是否接通;如果是,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并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三设定值,所述第三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
如果是,控制所述加热丝停止工作。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检测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值,以确定所述发动机正在工作;
所述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大于第四设定值,所述第四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三设定值;
如果是,控制水箱切换阀进行切换以使与发动机主水箱通过所述水箱切换阀连接的副水箱工作,直至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所述第三设定值为止。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点火锁ON档接通后,如果检测到所述冷却液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值;
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小于第二设定值;
如果是,控制第二水泵以及加热丝工作,直至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所述第二设定值为止。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加热丝工作前,提示冷却液温度过低,热机等待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点火锁ST档是否接通之前,提示热机结束,并提示启动发动机;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三设定值之后,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正常;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水箱切换阀进行切换之前,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其方法,所述控制器根据点火锁信号和温度传感器信号控制第二水泵以及在节温器至所述第二水泵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另一端至所述第一水泵的管路覆有的加热丝工作,所述第二水泵与发动机自带水泵并联,以使所述发动机在启动前提前预热,启动后工作温度正常。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发动机温度调节的自动化,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卡车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中一种冷却液流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中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覆有加热丝的管路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节温器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冷却液流向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
1’、发动机 2’、水泵 3’、温度传感器 4’、散热器出气管 5’、散热器 6’、压力盖7’、补偿水箱 8’、发动机出气管 9’、节温器 10’、加水管 1、发动机 2、第一水泵 3、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4、主水箱出气管 5、主水箱 6、压力盖 7、补偿水箱 8、发动机出气管 9、节温器 91、阀体总成 92、第一出口 93、进液口 94、第二出口 10、仪表 11、副水箱 12、水箱切换阀 13、第二水泵 14、电机 15、外覆加热丝管 16、加热丝 17、温度传感器 18、加热管插接件 19、室外温度传感器 K1、点火锁ON档 K2、点火锁ST档 J1、电机继电器 J2、加热丝继电器 J3、辅助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2与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中冷却液流向示意图以及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中包括:发动机1、节温器9、主水箱5以及连接在所述节温器9与所述发动机1之间的第一水泵2,所述第一水泵2还与所述主水箱连接,所述节温器9根据所述发动机1出来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冷却液直接返回所述第一水泵2或者经所述主水箱5返回所述第一水泵2;图3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13、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点火锁、温度传感器17,所述第二水泵13与所述第一水泵2并联连接,所述节温器9至所述第二水泵13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13另一端至所述第一水泵2的管路覆有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的加热丝16,所述温度传感器17安装在所述发动机1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9之间;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点火锁信号和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水泵13以及所述加热丝16工作,以使所述发动机在启动前提前预热,启动后工作温度正常。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工作温度正常是指发动机工作在适宜温度。进一步,第一水泵2、第二水泵13、节温器9、主水箱5四者共同的交汇处可以通过一个四通阀连接,而本系统中冷却液的流向如图2所示,从发动机1出来的冷却液经过温度传感器17、节温器9,流向主水箱5进水口,从流向主水箱5出水口出来的冷却液经过四通阀分别流向第一水泵2和第二水泵13,在从第一水泵2和第二水泵13出来的冷却液返回发动机1。当节温器9根据冷却液温度进行移动到下部位置后,从发动机1出来的冷却液经过温度传感器17、节温器9以及四通阀,分别流向第一水泵2和第二水泵13,在从第一水泵2和第二水泵13出来的冷却液返回发动机1。
具体地,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点火锁ON档K1接通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17检测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如果检测到所述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第二水泵13以及所述加热丝16工作,以使所述冷却液温度上升到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点火锁ST档K2接通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13停止工作,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三设定值;如果检测到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三设定值,所述第三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则控制所述加热丝16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第三设定值根据不同的发动机性能确定,第一设定值为冷却液的最低温度,第二设定值为发动机启动前预热温度,第三设定值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温度值,比如,第一设定值为4℃,第二设定值为24℃,第三设定值为8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点火锁ST档为点火锁的启动档(START档),驾驶员通过接通所述点火锁ST档,启动发动机。常规车辆上,点火锁具有四个档位:LOCK档、ACC档、ON档、START档;LOCK档:用于锁死汽车,一般的车钥匙放到这个档位就会锁死了方向盘,方向盘不能有太大的活动;ACC档:全车附件除电控系统(发动机)全部供电,如收音机、车灯、音响等都可以使用;ON档:全车电气设备都可以使用;START档:发动汽车,此时ACC档上的电气设备会关闭,车辆启动后自动回到ON档。
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机继电器J1以及与所述第二水泵电连接的电机14;所述电机继电器J1连接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14之间,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继电器J1控制所述电机14,以使电机14带动所述第二水泵13工作。
更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加热丝继电器J2;所述加热丝继电器J2连接在所述加热丝16与所述控制器之间,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加热丝继电器J2控制所述加热丝16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为覆有加热丝的管路图,外覆加热丝管15为图1中加粗部分,外覆加热丝管15也为从所述节温器9第二出口94至所述第二水泵13一端以及从所述第二水泵13另一端至所述第一水泵2的管路。进一步,外覆加热丝管15上还引出有加热管插接件19,该加热管插接件19与控制器连接,以使控制器控制所述加热丝16。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节温器9结构图如图5所示,节温器9包括:阀体总成91、第一出口92、第二出口94以及进液口93,冷却液从节温器的进液口93进入,并根据冷却液温度从第一出口92或第二出口94流出。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冷却液在第一水泵2(本实施例中第一水泵也是发动机自带水泵)的作用下,从发动机出水口流出,温度传感器17测得出冷却液温度,流到节温器9后,若冷却液温度超过第三设定值,则节温器9在图示位置,走大循环,大循环为:冷却液从节温器的第一出口92进入主水箱5,经过第一水泵2降温后进入发动机1进水口;若冷却液温度未超过第三设定值,则节温器移动到下部位置,走小循环,小循环为:冷却液直接从节温器第二出口94进发动机进水口。
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却液可以是水,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液体,对此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在车辆启动前,如果控制器检测到冷却液温度低于第一设定值,则通过控制第二水泵与加热丝为发动机系统加热,使发动机系统提前预热;待发动机启动后,控制器使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加热丝工作,直到检测到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三设定值,加热丝停止工作。通过本发明,提高了发动机启动效率,保证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如图6与图7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3(图7所示)、水箱切换阀12以及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副水箱11(图6所示);图6中,所述水箱切换阀12安装在所述主水箱5与所述副水箱11之间并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3安装在所述发动机1中并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点火锁、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值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值,控制所述水箱切换阀12切换,以使所述主水箱5与所述副水箱11共同工作。
具体地,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点火锁ST档接通后,通过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3实时检测发动机1是否工作,发动机1工作过程中,所述控制器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大于第四设定值,所述第四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三设定值;如果是,则控制所述水箱切换阀12进行切换,以使所述副水箱11与所述主水箱5共同工作,直至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所述第三设定值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第三设定值以及第四设定值根据不同的发动机性能确定,第一设定值为冷却液的最低温度,第二设定值为发动机启动前预热温度,第三设定值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温度值,第四设定值为发动机工作时最高达到温度;比如,第一设定值为4℃,第二设定值为24℃,第三设定值为80℃,第四设定值为10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在发动机启动后,控制器通过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确定发动机正在工作,则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实时检测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温度,如果冷却液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值,则控制水箱切换阀切换,以使副水箱工作。通过本发明,提高了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
为了便于提示驾驶员或操作人员,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过CAN总线通信的仪表10;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低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10提示冷却液温度过低,热机等待中;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上升到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10提示热机结束,并提示启动发动机;在所述冷却液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10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在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所述第三设定值时,控制所述10仪表提示冷却液温度正常。
具体地,图6中的补偿水箱7是对发动机系统的水量进行调节,压力盖6是使发动机系统在压力下,保持较高或更有效率的温度;主水箱出气管4用于主水箱5的出气;发动机出气管8用于发动机出气。进一步,为了保证电机14的安全性,图7中,还具有连接在电机14与所述电机继电器J1之间的辅助继电器J3,辅助继电器J3控制端与所述电机14串联,所述辅助继电器J3线圈端与所述电机继电器J1控制端串联,当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继电器J1线圈端通电后,电机继电器J1控制端闭合,使所述辅助继电器J3线圈端通电,则辅助继电器J3控制端闭合,电机14得电工作,从而带动第二水泵13工作。
进一步,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室外温度传感器19,控制器实时获取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值,以校验点火锁ON档未接通前温度传感器17采集到的冷却液温度是否正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控制器根据点火锁信号与温度传感器值,确定车辆启动前温度低于第一设定值,则通过加热丝与第二水泵为发动机系统加热,达到车辆启动所需温度值,从而使车辆可以迅速启动,进一步,在车辆启动后,第二水泵停止,加热丝继续加热直到发动机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达到发动机运行适宜温度值,通过本发明,提高了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
针对上述系统,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检测点火锁ON档是否接通;如果是,执行步骤102;否则,返回执行步骤1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针对图2与图3所示系统。如图2中,冷却液在第一水泵2(即发动机自带水泵)的作用下,从发动机出水口流出,温度传感器17测得出冷却液温度,流到节温器9后,若冷却液温度超过第三设定值,则节温器9在图示位置,走大循环,即冷却液进入主水箱5,经过第一水泵2降温后进入发动机1进水口;若冷却液温度未超过第三设定值,则节温器移动到下部位置,走小循环,即冷却液直接进发动机进水口。
步骤102:检测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10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102。
步骤103:控制与发动机自带水泵并联的第二水泵以及覆盖在节温器至所述第二水泵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另一端至所述发动机自带水泵管路的加热丝工作。
步骤104:检测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105;否则,返回执行步骤10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根据不同的发动机性能确定,第一设定值为冷却液的最低温度,第二设定值为发动机启动前预热温度,比如,第一设定值为4℃,第二设定值为24℃。
步骤105:检测点火锁ST档是否接通;如果是,执行步骤106;否则,返回步骤10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点火锁ST档为点火锁的启动档(START档),驾驶员通过接通所述点火锁ST档,启动发动机。常规车辆上,点火锁具有四个档位:LOCK档、ACC档、ON档、START档;LOCK档:用于锁死汽车,一般的车钥匙放到这个档位就会锁死了方向盘,方向盘不能有太大的活动;ACC档:全车附件除电控系统(发动机)全部供电,如收音机、车灯、音响等都可以使用;ON档:全车电气设备都可以使用;START档:发动汽车,此时ACC档上的电气设备会关闭,车辆启动后自动回到ON档。
步骤106: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加热丝正在工作。
步骤107: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三设定值,所述第三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108;否则,返回步骤10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定值、第二设定值、第三设定值根据不同的发动机性能确定,第一设定值为冷却液的最低温度,第二设定值为发动机启动前预热温度,第三设定值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温度值,比如,第一设定值为4℃,第二设定值为24℃,第三设定值为80℃。
步骤108:控制所述加热丝停止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在车辆启动前,如果冷却液温度低于第一设定值,则通过第二水泵与加热丝为发动机系统加热,使发动机系统提前预热;待发动机启动后,使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加热丝工作,直到检测到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三设定值,加热丝停止工作。通过本发明,提高了发动机启动效率,保证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当发动机启动后,如果温度过高,容易出现“开锅”现象,为了解决该问题,具体地,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检测点火锁ON档是否接通;如果是,执行步骤202;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针对图6与图7所示系统。
步骤202:检测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0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02。
步骤203:控制与发动机自带水泵并联的第二水泵以及覆盖在节温器至所述第二水泵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另一端至所述发动机自带水泵管路的加热丝工作。
步骤204:检测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05;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03。
步骤205:检测点火锁ST档是否接通;如果是,执行步骤206;否则,返回步骤205。
步骤206: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加热丝正在工作。
步骤207: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三设定值,所述第三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08;否则,返回步骤206。
步骤208:控制所述加热丝停止工作。
步骤209:实时检测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值,以确定所述发动机正在工作。
步骤210: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大于第四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11;否则,返回步骤20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设定值与第四设定值根据不同的发动机性能确定,第三设定值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温度值,第四设定值为发动机工作时最高达到温度;比如,第三设定值为80℃,第四设定值为105℃。
步骤211:控制水箱切换阀进行切换以使与发动机主水箱通过所述水箱切换阀连接的副水箱工作。
步骤212: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三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13;否则,返回步骤212。
步骤213:通过控制水箱切换阀使副水箱停止工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在发动机启动后,通过发动机转速传感器确定发动机正在工作,则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实时检测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温度,如果冷却液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值,则控制水箱切换阀切换,以使副水箱工作。通过本发明,提高了发动机运行的可靠性。
为了更好的提示驾驶员或操作人员,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增加了提示机制,具体地,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检测点火锁ON档是否接通;如果是,执行步骤302;否则,返回执行步骤3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针对图6与图7所示系统。
步骤302:检测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03;否则,执行步骤317。
步骤303:提示冷却液温度过低,热机等待中。
步骤304:控制与发动机自带水泵并联的第二水泵以及覆盖在节温器至所述第二水泵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另一端至所述发动机自带水泵管路的加热丝工作。
步骤305:检测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06;否则,返回执行步骤304。
步骤305:提示热机结束,并提示启动发动机。
步骤306:检测点火锁ST档是否接通;如果是,执行步骤307;否则,返回步骤306。
步骤307: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加热丝正在工作。
步骤308: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三设定值,所述第三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09;否则,返回步骤307。
步骤309: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正常。
步骤310:控制所述加热丝停止工作。
步骤311:实时检测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值,以确定所述发动机正在工作。
步骤312: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大于第四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13;否则,返回步骤311。
步骤313: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
步骤314:控制水箱切换阀进行切换以使与发动机主水箱通过所述水箱切换阀连接的副水箱工作。
步骤315: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三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316;否则,返回步骤315。
步骤316:通过控制水箱切换阀使副水箱停止工作。
步骤317: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小于第二设定值;如果是,返回执行步骤303;否则,执行步骤31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在发动机启动前,如果温度过低则提示用户提示冷却液温度过低,热机等待中;在第二水泵与加热丝预热结束后,提示用户热机结束,并提示启动发动机;在发动机启动后,如果冷却液温度工作在适宜温度,则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正常;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如果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值,则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通过本发明,及时提示驾驶员或操作员进行操作,保证发动机安全、高效运行。
下面结合图6与图7,对本发明具体工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控制器与仪表10进行CAN总线通讯,冬季车辆启动前,当点火锁的ON档接通后,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冷却液温度低于第一设定值,将此值传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CAN报文传送到仪表10,在仪表10上显示“冷却液温度过低,热机等待中.....”,控制器驱动电机继电器J1,带动第二水泵13的电机14工作,同时,控制器控制外覆加热丝管15上的加热丝16工作,给系统冷却液加热,待冷却液温度上升到第二设定值,控制器控制仪表10显示“热机结束,请启动!”,控制器在点火锁ST档接通后,控制电机14停止工作,此时发动机自带水泵(即第一水泵2)工作,外覆加热丝管15继续给冷却液加温,使冷却液在尽量短的时间,到达发动机运转适宜的温度—第三设定值(柴油器运转适宜的冷却液温度一般在80℃左右),之后控制外覆加热丝管15停止工作。
控制器获取发动机转速传感器3采集的发动机转速值,确定车辆在行车中,而车辆在行车过程中,温度传感器17检测到冷却液温度高于第四设定值,将此值传给控制板,控制板通过CAN报文传送到仪表10,使仪表10显示“冷却液温度过高,请注意.....”,此时,冷却液温度流到节温器9后,节温器9在图6所示位置,冷却液进入主水箱5,控制器驱动水箱切换阀12,图6中水箱切换阀12的阀体移动到下部位置,进一步,从主水箱5中流出的冷却液经阀体流入副水箱11,经副水箱11二次降温后,进入发动机1,系统冷却速率大大增加,待冷却液温度下降到第三设定值,控制器控制在仪表显示“冷却液温度已正常,请正常行车!”。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温度调节及其方法,控制器根据点火锁信号和温度传感器信号控制与发动机自带水泵并联的第二水泵、覆盖在节温器至所述第二水泵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另一端至所述发动机自带水泵管路的加热丝以及连接发动机主水箱与副水箱之间的水箱切换阀,以通过所述主水箱或/和所述副水箱为所述发动机冷却,通过所述加热丝为所述发动机加热。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发动机温度调节的自动化,提高了发动机工作效率以及可靠性。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系统及方法;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包括:发动机、节温器、主水箱以及连接在所述节温器与所述发动机之间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还与所述主水箱连接,所述节温器根据从所述发动机出来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所述冷却液直接返回所述第一水泵或者经所述主水箱返回所述第一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水泵、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点火锁、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第一水泵并联连接,所述节温器至所述第二水泵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另一端至所述第一水泵的管路覆有由所述控制器控制的加热丝,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发动机出水口与所述节温器之间;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点火锁信号和所述温度传感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水泵以及所述加热丝工作,以使所述发动机在启动前提前预热,启动后工作温度正常;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点火锁ON档接通后,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如果检测到所述冷却液温度小于第一设定值,则控制所述第二水泵以及所述加热丝工作,以使所述冷却液温度上升到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点火锁ST档接通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并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三设定值;如果检测到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三设定值,所述第三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则控制所述加热丝停止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发动机转速传感器、水箱切换阀以及与所述发动机连接的副水箱;所述水箱切换阀安装在所述主水箱与所述副水箱之间并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发动机中并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点火锁、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值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值,控制所述水箱切换阀切换,以使所述主水箱与所述副水箱共同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点火锁ST档接通后,通过所述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实时检测发动机是否工作,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所述控制器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大于第四设定值,所述第四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三设定值;如果是,则控制所述水箱切换阀进行切换,以使所述副水箱与所述主水箱共同工作,直至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所述第三设定值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通过CAN总线通信的仪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低于所述第一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提示冷却液温度过低,热机等待中;在所述冷却液温度上升到第二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提示热机结束,并提示启动发动机;在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所述第三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提示冷却液温度正常;在所述冷却液温度大于第四设定值时,控制所述仪表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电机继电器以及与所述第二水泵电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继电器连接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之间,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继电器控制所述电机,以使电机带动所述第二水泵工作。
6.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点火锁ON档是否接通;如果是,检测发动机系统中冷却液温度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值;
如果是,控制与发动机自带水泵并联的第二水泵以及覆盖在节温器至所述第二水泵一端的管路、所述第二水泵另一端至所述发动机自带水泵管路的加热丝工作,直至所述冷却液温度上升到第二设定值,所述第二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一设定值;
检测点火锁ST档是否接通;如果是,控制所述第二水泵停止工作,并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达到第三设定值,所述第三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值;
如果是,控制所述加热丝停止工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检测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值,以确定所述发动机正在工作;
所述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大于第四设定值,所述第四设定值大于所述第三设定值;
如果是,控制水箱切换阀进行切换以使与发动机主水箱通过所述水箱切换阀连接的副水箱工作,直至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所述第三设定值为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点火锁ON档接通后,如果检测到所述冷却液温度大于第一设定值;
检测所述冷却液温度是否小于第二设定值;
如果是,控制第二水泵以及加热丝工作,直至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所述第二设定值为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温度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加热丝工作前,提示冷却液温度过低,热机等待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点火锁ST档是否接通之前,提示热机结束,并提示启动发动机;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冷却液温度达到第三设定值之后,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正常;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水箱切换阀进行切换之前,提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过高。
CN201710731178.7A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7313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1178.7A CN107313850B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1178.7A CN107313850B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3850A CN107313850A (zh) 2017-11-03
CN107313850B true CN107313850B (zh) 2019-09-24

Family

ID=60177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1178.7A Active CN107313850B (zh) 2017-08-23 2017-08-23 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138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7588B (zh) * 2018-09-06 2021-06-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防冻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2051911B (zh) * 2020-09-11 2022-07-01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一种循环冷却降温的计算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6009Y (zh) * 2002-08-01 2003-08-13 张永文 机动车发动机低温起动预热装置
CN101001765A (zh) * 2004-02-26 2007-07-18 万泰克有限公司 车辆辅助加热系统
EP2108813A1 (de) * 2008-04-08 2009-10-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Kühlen oder Erwärmen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CN103511053A (zh) * 2013-10-28 2014-01-15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能够降低整车水温的冷却系统
CN107013307A (zh) * 2017-06-21 2017-08-04 合肥长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汽车发动机进排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66009Y (zh) * 2002-08-01 2003-08-13 张永文 机动车发动机低温起动预热装置
CN101001765A (zh) * 2004-02-26 2007-07-18 万泰克有限公司 车辆辅助加热系统
EP2108813A1 (de) * 2008-04-08 2009-10-1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Kühlen oder Erwärmen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CN103511053A (zh) * 2013-10-28 2014-01-15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能够降低整车水温的冷却系统
CN107013307A (zh) * 2017-06-21 2017-08-04 合肥长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汽车发动机进排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13850A (zh) 2017-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591858B2 (en) Auxiliary air conditioning, heating and engine warming system for trucks
CN106256628B (zh) 用于控制包括具有停止/启动能力的发动机的多模动力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07313850B (zh) 一种发动机温度调节系统及方法
CN101772631B (zh) 控制安装在车辆上的内燃机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3570491U (zh) 车用发动机预热装置
CN103795303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驱动电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4863768B (zh) 燃油温度控制的装置和方法
CN109611182A (zh) 一种发动机电加热型催化器的控制方法
CN103594756B (zh) 用于混合动力电池热系统的加热器和泵性能诊断
CN107359384A (zh) 电池包加热装置及电池包加热方法
CN102501814A (zh) 一种电动车空调控制面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73262B (zh) 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水加热式双腔油箱控制系统
CN206000647U (zh) 一种燃油加热智能控制系统
CN111707004B (zh) 一种模块组合式空气源热泵机组控制系统
CN203485711U (zh) 一种车用暖风装置
CN104832346A (zh) 一种电控发动机的高原冷启动的辅助装置
CN110761931A (zh) 一种改善发动机冷启动性能的保温水箱
CN109904562A (zh) 一种车载电池充电加热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8458260U (zh) 风暖加热器
CN206144697U (zh) 重型汽车发动机预热系统
CN109435637A (zh) 一种重型汽车加热系统
CN221096696U (zh) 一种应用于低温环境的智能燃油供给系统
CN115107580A (zh) 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加热控制方法、整车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WO2023093540A1 (zh) 一种冷却液加注排空控制方法
RU281206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хлаждения грузового высоко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категории N3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