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3789B - 牵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牵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3789B
CN107303789B CN201710150832.5A CN201710150832A CN107303789B CN 107303789 B CN107303789 B CN 107303789B CN 201710150832 A CN201710150832 A CN 201710150832A CN 107303789 B CN107303789 B CN 107303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ll neck
neck receptacle
receptacle
traction device
suppor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508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3789A (zh
Inventor
沃尔夫冈·金特诺
博尔哈德·希摩尔施巴赫
阿列克谢·卡德尼科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PS Automotiv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ACPS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PS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ACPS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7303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3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3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3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4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0D1/54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collapsible or retractable when not in use, e.g. hide-away hi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01Traction couplings or h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ype
    • B60D1/06Ball-and-socket hitches,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their arrangement o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4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0D1/52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removably moun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01Traction couplings or h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type
    • B60D1/06Ball-and-socket hitches,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their arrangement on the vehicle
    • B60D1/065Ball-and-socket hitches, e.g. constructional 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their arrangement on the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hitch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4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0D1/485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ounted by means of transversal members attached to the frame of a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4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0D1/54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collapsible or retractable when not in use, e.g. hide-away hitches
    • B60D2001/542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collapsible or retractable when not in use, e.g. hide-away h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pivot axis
    • B60D2001/544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collapsible or retractable when not in use, e.g. hide-away h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pivot axis one pivot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为了这样改进用于机动车的牵引装置,其包括能在尾侧安装在汽车车身处的横梁、设置在横梁处的保持单元,该保持单元支承具有球颈容置部的球颈容置体,支承联接球的球颈的插入区段能装入球颈容置体并且固定在其中,改进方式为球颈容置体在未装入球颈时尽可能少地可见和干扰,提出保持单元包括枢转支承单元,球颈容置体通过枢转支承单元能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静止位置,在工作位置中球颈为了牵引机构运行能装入工作位置,并且设有至少一个与保持单元牢固连接的具有第一支撑面的止挡元件,第一支撑面在插入区段装入球颈容置部中时在工作位置中贴靠插入区段并且由此阻止所述球颈容置体沿至少一个枢转方向的枢转。

Description

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机动车的牵引装置,其包括能在尾侧安装在汽车车身处的横梁、设置在该横梁处的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支承具有球颈容置部的球颈容置体,支承联接球的球颈的插入区段可装入所述球颈容置体中并且可固定在其中。
背景技术
这样的牵引装置由现有技术已知。
在现有技术中存在下述问题,即所述球颈容置体布置为静止的并且由此在未装入球颈的插入区域时是持续可见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基于下述任务,即这样改进这种类型的牵引装置,使得所述球颈容置体在未装入球颈时尽可能少地可见并且干扰。
在开始时描述的那种类型的牵引装置的情况下,该任务按照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完成,即所述保持单元包括枢转支承单元,所述球颈容置体通过枢转支承单元能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静止位置,在工作位置中球颈为了牵引机构运行能装入工作位置中,并且设有至少一个与保持单元牢固连接的止挡元件,所述止挡元件具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在插入区段装入球颈容置部中的情况下、在工作位置中贴靠插入区段并且由此阻止所述球颈容置体沿至少一个枢转方向的枢转。
因此可看出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一方面在于球颈容置体通过枢转支承单元可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静止位置,然而另一方面在于存在下述可能性,即球颈容置体借助于装入其中的插入区段阻止球颈容置体沿至少一个枢转方向的枢转,并且所述工作位置在插入区段装入球颈容置体中的情况下得以维持,其中对枢转的阻挡尤其通过第一支撑面与插入区段的直接共同作用、在不使用其它元件的情况下实现。
尤其有利的是,止挡元件的支撑面在处于工作位置中、在插入区段装入球颈容置体中的情况下阻止从工作位置至静止位置的枢转,并且因此开辟了下述可能性,即通过插入区段单纯地插入球颈容置体就已禁止从工作位置至静止位置的枢转。
那么当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枢转支承单元间隔布置、尤其与枢转支承单元的枢转轴线间隔布置时,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作用尤其高效。
关于第一支撑面的定向迄今未作更详细的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所述第一支撑面在工作位置中沿平行于球颈容置部的中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且因此能以简单方式贴靠在插入区段上。
此外同样还有利的是,所述第一支撑面沿横向于待阻挡的枢转方向的方向延伸。
在构造上尤其简单的解决方案规定,第一支撑面在工作位置中形成限制球颈容置部的壁面的部分区域。
此外优选规定,第一支撑面在工作位置中限定球颈容置部的至少一个部分区段。
结合迄今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未在下述细节方面更详细地说明,即在球颈容置部的哪个侧面上布置第一支撑面。
优选所述第一支撑面布置在球颈容置部的面向于枢转支承单元的侧上并且进而能以简单方式为了阻止至少一个枢转而装入。
此外适宜地规定,所述第一支撑面在工作位置中贴靠在插入区段的面向于枢转支承单元的侧面处并且由此能够以简单方式阻挡有球颈容置体和插入区段组成的单元的枢转。
尤其在所有第一支撑面用于阻止从工作位置朝向静止位置枢转的情况下尤其有利的是,与保持单元牢固地连接有至少另外一个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阻止从静止位置朝向工作位置枢转至工作位置并且因此防止出现从静止位置朝向工作位置枢转超过工作位置的情况。
那么这尤其能够当与球颈容置体牢固连接的枢转止挡机构在工作位置中贴靠在至少另外一个止挡元件处时实现。
关于与球颈容置体连接的枢转止挡机构的布置方式可设想不同的解决方案。
所述枢转止挡机构原则上可通过任意连接元件与球颈容置体连接。
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所述至少一个枢转止挡机构布置在球颈容置体的至少一个支承元件处,从而所述支承元件是所述枢转止挡机构与球颈容置体之间的连接。
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所述枢转止挡机构布置在球颈容置体处。
尤其简单的解决方案规定,所述球颈容置体自身形成枢转止挡机构。
此外适宜地规定,第二支撑面在工作位置中在插入区段装入球颈容置部中的情况下贴靠在插入区段处并且由此阻止球颈容置体沿枢转方向从静止位置朝向工作位置枢转至工作位置并且由此防止,球颈容置体沿该枢转方向运动超过工作位置。
在构造上尤其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止挡元件与保持单元牢固连接,所述止挡元件具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在工作位置中形成球颈容置部的包围球颈容置部的壁面的部分区域。
关于所述止挡元件在静止位置中相对于球颈容置部的布置方式至今未做出更详细的说明。
对于简单构造的结构有利的是所述止挡元件在静止位置中嵌接在球颈容置部中,从而所述止挡元件在球颈容置体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静止位置时不会与球颈容置体的所述运动相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也适宜地规定,所述第一支撑面在静止位置中横向于球颈容置部的中轴线延伸并且球颈容置部也因此可无冲突地朝向第一支撑面运动。
关于所述球颈容置体自身的构造结合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至今的阐述未做出更详细的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所述球颈容置体构造为具有穿孔的容置套筒,所述止挡元件以下述程度延伸进入所述穿孔,即在工作位置中,所述支撑面贴靠在插入区段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支撑面例如形成限定球颈容置部的横壁面的部分区域。
因此当所述球颈借助于其插入区段插入球颈容置部中时,以简单方式确保所述支撑面在工作位置中的阻止作用。
另一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所述球颈容置体构造为至少局部U形的并且具有敞开侧,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支撑面在球颈容置体的工作位置中位于所述敞开侧中。
因此借助于所述解决方案同样能以简单方式通过相应的支撑面实现对于所述球颈容置体的枢转的阻止。
尤其有利的是,当所述球颈容置体的敞开侧在工作位置中面向于枢转支承单元时,能够通过第一和/或第二支撑面实现对于至少一个枢转或者两个枢转的阻止。
所述解决方案在构造上尤其简单地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在工作位置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支撑面位于至少局部U形的球颈容置体的侧壁面之间。
于是,当在工作位置中所述球颈的装入球颈容置部中的插入区段借助于面向于枢转支承单元、尤其面向于枢转轴线的侧面支撑在第一和/或第二支撑面上,从而由此能以简单方式实现所述阻挡作用时,所述阻挡作用是尤其有利的。
关于所述枢转支承单元的设计方案,即球颈借助于所述枢转支承单元能从工作位置枢转至静止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球颈为了牵引机构运行能装入所述工作位置中,至今未做出进一步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在工作位置中,所述球颈容置部的中轴线在机动车立于水平路面上时基本上水平延伸,从而插入区段由此能以简单方式插入球颈容置部。
基本上水平的走向应理解为与水平走向的偏差在20°以内的走向。
此外以有利方式规定,在静止位置中,所述球颈容置部的中轴线在机动车立于水平路面上时基本上垂直延伸,以便由此所述球颈容置体能以简单方式从可见范围移出。
基本上垂直的走向应理解为与垂直走向的偏差在20°以内的走向。
在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在构造上由于简单而有利的是,所述枢转支承单元能实现球颈容置体绕枢转轴线的枢转。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规定,所述枢转轴线横向于汽车纵向延伸。
优选规定,所述枢转轴线平行于横梁延伸。
关于所述枢转支承单元的构造优选规定,所述球颈容置体能绕唯一的枢转轴线枢转,从而由此所述枢转支承单元的结构可尤其简单地实施。
关于所述枢转轴线相对于球颈容置体的布置方式同样未做出更详细的说明。
因此,优选规定,所述枢转支承单元的枢转轴线在工作位置中沿重力方向位于球颈容置体的与插入开口连接的部分区域之上。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有利的是,所述部分区域从插入开口开始在球颈容置体的最多一半延展尺寸上沿中轴线的方向延伸。
关于所述枢转支承单元的具体设计方案至今也未作更详细的说明。
因此,适宜的解决方案规定,所述枢转支承单元包括布置在球颈容置体处的支承元件,所述支承元件借助于枢转支承机构能绕枢转轴线枢转地支承在保持单元的侧部处。
关于所述球颈容置体相对于保持单元的枢转至今也未做出详细的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所述保持单元包括枢转支承单元,所述球颈容置体通过所述枢转支承单元能从工作位置抬起至静止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球颈为了牵引机构运行能装入所述工作位置中,在所述静止位置中,球颈容置体的插入开口由于球颈容置体的抬起而布置在可见范围之外。
关于所述静止位置尤其有利的是,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沿重力观察布置的比在工作位置中更高。
尤其规定,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沿机动车的前行方向观察布置在枢转轴线之前,以便能在这种情况下将球颈容置体以有利方式且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放置。
此外,关于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的就位规定,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沿重力方向布置在下述平面之上,所述平面平行于路面延伸经过处于工作位置中的球颈容置部的中轴线。
此外有利的是,在静止位置中,所述球颈容置体的形成插入开口的区域、尤其是其端侧是其沿重力方向的位于深处的区域。
此外尤其在静止位置中规定,所述球颈容置体的插入开口面向于路面。
具有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的有利定位的另一解决方案规定,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最多以其四分之一延展尺寸横向于中轴线沿重力方向向下伸出超过保持单元。
此外优选规定,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布置在所述枢转轴线的面向于汽车车身、尤其面向于汽车车身的尾部区域的侧面上。
于是,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的尤其有利的就位能够在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以嵌接方式布置在保持单元的容置空间中时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容置空间布置在保持单元的侧部之间。
关于所述球颈容置体的布置方式同样未做出特殊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所述球颈容置体在工作位置中沿重力方向布置在枢转轴线下方。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有利的是,所述球颈容置体在工作位置中沿重力方向布置在由缓冲器单元的下边缘限定的且相对于路面平行的平面下方。
关于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的固定同样未做出更详细的说明。
优选设有锁紧装置,其使所述球颈容置体在静止位置中相对于保持单元固定。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所述锁紧装置如此构造,即其包括两个锁紧元件,其中一个与保持单元连接并且其中另一个与球颈容置体连接。
例如至少一个所述锁紧元件构造为枢转锁止机构,所述枢转锁止机构在锁紧位置中固定形成另一个锁紧元件的锁止体。
关于所述球颈容置体的枢转的实施迄今同样未作更详细的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规定,从工作位置至静止位置的枢转通过手动作用实现。
然而也可设想,在工作位置至静止位置之间的枢转以电机驱动方式实施。
关于从静止位置至工作位置的枢转优选规定,所述枢转至少以重力辅助和/或重力驱使的方式实现。
此外本发明涉及具有牵引装置的机动车,其中所述牵引装置按照本发明按照前述特征组合之一构造。
附图说明
其它特征和优点是下述说明书和若干实施例的图示的主题。
其中:
图1示出机动车与按照本发明的、处于工作位置中的牵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牵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以及从右后方仅示意性表明的处于工作位置中的缓冲器单元的透视图;
图3从汽车后侧示出处于工作位置中的、按照本发明的牵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4示出在图3中沿线4-4的剖视图;
图5示出在图3中沿线5-5的剖视图;
图6从上方沿竖直方向、沿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示出俯视图;
图7从左前方示出处于静止位置中的、按照本发明的牵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示出与图4相似的、穿过按照本发明的处于静止位置中的牵引装置的剖视图;
图9示出与图5相似的、穿过按照本发明的处于静止位置中的牵引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从上方沿对应于图7中箭头B的竖直方向示出俯视图;
图11示出与图4相似的、穿过按照本发明的处于工作位置中的牵引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与图2相似的、处于工作位置中的按照本发明的牵引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3示出处于工作位置中的、沿图14中的箭头C的方向的、按照本发明的牵引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4从汽车后侧示出处于工作位置中的、按照本发明的牵引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5示出与图4相似的、穿过按照本发明的处于工作位置中的牵引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6从右后方示出处于静止位置中的按照本发明的牵引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7示出与图13相似的、处于静止位置中的按照本发明的牵引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8示出沿图14中的线18-18穿过按照本发明的牵引挂钩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和
图19示出从上方沿对应于图16中的箭头D的方向观察处于静止位置中的按照本发明的牵引挂钩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整体以10表示的机动车包括汽车车身12,在所述汽车车身处、在尾部区域14中安装有按照本发明的牵引装置20。
牵引装置20包括横梁22,所述横梁横向于汽车纵向24延伸并且例如借助于与汽车纵向24平行延伸的车架纵梁26在同样沿汽车纵向24延伸的车身区段28处与汽车车身12的尾部区域14连接。
在横梁22处设有整体以30表示的保持单元,所述保持单元支承整体以32表示的球颈容置体。
整体以34表示的球颈能借助于插入区段36插入所述球颈容置体32中,所述插入区段形成球颈34的其中一个端部,而球颈34的另一对置的并且伸出超过球颈容置体32的端部38支承联接球42。
在按照本发明的机动车10中,所述横梁22、车架纵梁26的例如保持所述横梁22的端区段和保持单元30优选由车身的缓冲器单元50遮盖,所述缓冲器单元在背向于路面54的上侧和背向于车身12的尾部区域14的后侧搭接横梁22,并且同样地,在保持单元的背向于路面54的上侧和保持单元的背向于尾部区域14的一侧搭接所述保持单元30,从而在从后方观察汽车车身12时,仅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缓冲器单元50的下边缘52下方并且在平行于路面54延伸且延伸经过下边缘52的平面56下方、在其工作位置中位于可见范围55内,从而在所述工作位置中,如尤其在图2中所示地,可看到位于球颈容置体32的端侧58处的插入开口62,所述插入开口优选被球颈容置部外壳32的加固束带64围绕。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可见范围55由相对于路面54倾斜15°的且接触缓冲器单元50的下边缘52的照准线57限定并且位于所述照准线下方。
球颈容置部66从所述插入开口62开始延伸进入具有类似套筒的基本形状的球颈容置体32,其中所述球颈容置部66优选具有矩形或正方形横截面形状。
在图1至图6中示出的球颈容置部66的工作位置中,球颈容置部66的中轴线68优选大致平行于行驶方向24伸展,并且在机动车10立于水平路面54上的情况下,所述中轴线也大致水平地伸展。
在这种情况下,“大致平行和大致水平”应理解为与精确的平行线或精确的水平线的偏差在20°以内。
所述球颈容置体32具有尤其相互对置的侧壁72和74以及连接所述侧壁的横壁76和78,其中尤其所述侧壁72和74以及横壁76和78均平行于中轴线68延伸。
与插入开口62间隔地,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相互对置的侧壁72和74的区域内设有穿孔73,在图3至图5中示出的固定螺栓75可插入穿过所述穿孔,以便在穿孔77中嵌伸入所述插入球颈容置部66中的球颈34的插入区段36并且使其相对于球颈容置体32固定,从而所述插入区段在球颈容置部66中不能活动地固定,以防止沿平行于中轴线68的方向的运动。
此外,所述插入区段36也在球颈容置部66中以防止围绕中轴线68枢转的方式固定,方式为所述球颈容置部66具有大致矩形或正方形的横截面形状并且此外也以防止横向于中轴线68运动的方式固定,方式为所述球颈34的插入区段36在球颈容置部66中仅以极小间隙引导穿过侧壁72和74以及横壁76和78。
如在图3、图4和图5中所示,所述球颈容置体32优选如此构造,即所述球颈容置部66从插入开口62开始完全延伸穿过所述插入开口,亦即例如直至与插入开口62对置的、球颈容置体32的后侧开口79为止。
如从图1至图3得出的,所述球颈容置体32位于路面54上方并且与路面54处于这样的间距,即所述球颈容置体在经过缓冲器单元50的下边缘52延伸的且大致平行于路面54延伸的平面56近旁、然而在所述平面下方。
因此,所述球颈34可简单地插入易于进入的球颈容置部66的插入开口62中并且这样进入所述球颈容置体32,即所述固定螺栓75由于良好的可接触性能够插入穿过穿孔73和77。
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所述保持单元30包括两个与横梁22连接的侧部82和84,所述两个侧部从横梁22开始朝向球颈容置体32延伸并且如此布置,即容置空间86位于所述两个侧部之间。
在所述容置空间86中,处于工作位置中的球颈容置体32嵌接与球颈容置体32、尤其与侧壁72、74连接的支承元件92和94,所述支承元件相对于支承螺栓96可枢转,其中所述支承螺栓96穿过在保持元件30的侧部82和84中的穿孔102和104并且穿过支承元件92或94中的穿孔106和108。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支承螺栓96或是就其而言可枢转地支承在穿孔102和104中、或是穿过所述穿孔102和104并且抗扭地与所述穿孔连接,并且所述支承元件92和94借助于穿孔106和108相对于支承螺栓96可枢转地支承。
然而也可设想,所述支承螺栓96出于简便原因既相对于支承元件92和94、又相对于侧部82和84可枢转地布置。
具有穿孔106和108的支承元件92和94、具有穿孔102和104的侧部82和84以及支承螺栓96一起形成用于支承所述球颈容置体32的枢转支承单元110,以使所述球颈容置体能绕由支承螺栓96的中轴线规定的枢转轴线112枢转。
例如,所述枢转轴线112是唯一的枢转轴线,所述球颈容置体32能绕所述枢转轴线相对于保持单元30枢转。
此外,尤其所述枢转轴线112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横梁22延伸,其中“基本上平行”也允许与精确平行的定向有在20°以内的偏差。
如在图3中所示,沿重力方向观察,所述球颈容置体32至少连同其包括所述穿孔73在内的中心区域118位于保持单元30的侧部82、84下方并且位于平面56下方,所述平面相对于路面54的距离由所述缓冲器单元50的下边缘52与路面54的距离来限定。
如图4所示,为了将球颈容置体32固定在工作位置中设有止挡元件122,所述止挡元件嵌伸入球颈容置体32的穿孔124,其中所述穿孔124位于球颈容置体32的面向枢转轴线112的横壁78的区域126内,所述区域在中心区域118和球颈容置体32的背向于插入开口62的后侧端部132之间延伸,其中尤其处于工作位置中的球颈容置体32的横壁78的区域126同样位于经过枢转轴线112的垂直线128与处于工作位置中的球颈容置体32的背向于插入开口62的后侧端部132之间。
所述穿孔124尤其位于球颈容置体32的面向于枢转支承单元110的一侧上,优选在至少局部大致平行于枢转轴线112延伸的横壁78中并且在球颈容置体32的面向于枢转轴线112的平坦侧134中。
通过所述止挡元件122在工作位置中嵌伸入穿孔124,所述止挡元件形成支撑面136,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面在工作位置中是平行于球颈容置部66的中轴线68的部分区域并且是至少局部平行于枢转轴线112延伸的且是横壁78的限定球颈容置部66的内横壁面148,所述内横壁面将插入区段36支撑在所述插入区段的面向枢转轴线112的侧142上,而所述插入区段36借助于与所述侧142对置的且背向于枢转轴线112的、例如面向路面54的侧144支撑在横壁76的、限定球颈容置部66的内横壁面146上,其中所述横壁面148也平行于中轴线68延伸并且至少局部平行于枢转轴线112延伸。
为了使止挡元件122相对于保持单元30固定,止挡元件122由止挡支撑部152支持,所述止挡支撑部从止挡元件122延伸至支撑支架154,所述支撑支架例如布置在侧部82和84之间并且由此例如相对于保持单元30牢固地布置,即所述支撑支架154一方面与横梁22牢固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具有被支承螺栓96穿过的穿孔156,从而通过所述横梁22和支承螺栓96实现在支撑支架154与保持单元30的侧部82和84之间的稳固连接。
优选所述止挡支撑部152连同布置于其自身端侧的止动元件122在背向于缓冲器单元50的一侧并且进而在面向于尾部区域14的以及保持单元30的位于前行方向的一侧上延伸。
此外,如图4所示,所述止挡支撑部152还设有在其自身两侧延伸的止挡元件162、164,所述止挡元件在止挡支撑部152的两侧朝向支承元件92和94延伸并且如图5所示,所述止挡元件在工作位置中在它们背向于球颈容置体32的侧面上紧贴与支承元件92和94连接的枢转止挡机构172和174。
因此,如图1至图6所示,借助于所述止挡元件162、164和与它们共同作用的枢转止挡机构172和174以及止挡元件122,球颈容置体32在工作位置中相对于枢转轴线112抗扭地固定,因为一方面在工作位置中,所述插入球颈容置部66中的插入区段36以其面向于枢转轴线112的侧面142贴靠止挡元件122的第一支撑面136并且因此防止由球颈容置体32和插入区段36组成的单元能沿枢转方向176如此枢转,即球颈容置体32的与插入开口62对置的端部132连同插入区段36朝向支撑支架154运动。
另一方面,所述枢转止挡机构172和174通过下述方式防止球颈容置体32的端部132沿与枢转方向176逆向的枢转方向178枢转远离支撑支架154,即所述枢转止挡机构在工作位置中贴靠延伸在止挡支撑部152两侧的止挡元件162和164。
然而,若从球颈容置部66中移除球颈34的插入区段36,则取消前述对于球颈容置体32沿枢转方向176的枢转的阻止并且如在图7至图10中所示,存在球颈容置体32从工作位置中出来枢转至静止位置的可能性,在所述静止位置中,球颈容置体32的与插入开口62对置的端部132朝向支撑支架154运动,如在图8中所示,直至其沿前行方向观察贴靠支撑支架154的前侧182并且也如在图9中所示,贴靠侧部82和84的前侧184,如在图9中所示的情况下贴靠的是侧部84的前侧。
在所述球颈容置体32沿枢转方向176的枢转期间,止挡元件122连同止挡支撑部152穿过穿孔124伸进球颈容置体32的球颈容置部66,从而如在图8中所示,在静止位置中,止挡元件122连同止挡支撑部152位于球颈容置部66内,而不会阻止球颈容置体32在静止位置中沿枢转方向176的枢转。
为此,所述止挡支撑部152优选如此构造,即其从支撑支架154离开以弓形延伸至止挡元件122并且止挡元件122横向于球颈容置部66的中轴线68具有延展尺寸,该延展尺寸优选小于球颈容置部66横向于其中轴线68且横向于枢转轴线112的延展尺寸,如在图8中所示。
随着所述止挡支撑部152伸进球颈容置部66,所述止挡元件162和164也伸进球颈容置体32的球颈容置部66,这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如在图6中所示,穿孔124朝向支承元件92和94延伸并且尤其因此也平行于枢转轴线112延伸、优选延伸直至球颈容置部66的相互对置的、从侧面限制球颈容置部66的侧壁面192和194,其中侧壁面192和194一方面平行于中轴线68、另一方面至少局部横向于枢转轴线112延伸。
出于这个原因,所述止挡元件162和164朝向支承元件92和94如此确定尺寸,即止挡元件162和164在球颈容置体32从工作位置枢转至静止位置时,也可随支撑支架154无冲突地进入球颈容置部66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位于球颈容置部66的侧壁面192和194之间。
因此存在下述可能性,即球颈容置体32在不具有球颈34的、插入球颈容置部66中的插入区段36的情况下,在图1至图6所示的工作位置和图7至图10所示的静止位置之间枢转,其中在球颈容置体32沿枢转方向178从静止位置枢转至工作位置时,通过与止挡元件162和164在止挡支撑部152处共同作用的枢转止挡机构172和174实现对所述枢转的限制,所述枢转止挡机构布置在支承元件92和94处并且在插入区段36插入球颈容置部66中时,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对枢转方向176的阻挡,即插入区段36贴靠在止挡元件122的支撑面136上并且因此阻止由球颈容置体32和插入区段36组成的单元的枢转。
因此,前述在工作位置中对于枢转方向176和178的阻挡允许球颈容置体32连同插入的球颈34在工作位置中稳固抗扭的固定,所述阻挡在牵引机构运行中承受运行负荷。
如由图1至图6与图7至图10的比较中可看出的,若通过绕枢转轴线112的枢转,所述球颈容置体32随着与插入开口62对置的端部132抬起并且朝向横梁22枢转,其中端侧58同时随着插入开口62以从缓冲器单元50的下边缘52离开并且因此也从平面56离开的方式首先向下移离并且然后通过继续枢转抬起,从而最终在图7至图10所示的静止位置中,插入开口62以下述程度抬起,即球颈容置体32的具有插入开口62的端侧58面向路面54并且此外以下述距离相距路面54布置,所述距离比处于工作位置中的球颈容置体32的面向路面的位于深处的区域202与路面的距离更大,其中所述位于深处的区域202优选由球颈容置体32在工作位置中面向于路面54的一侧形成。
优选在静止位置中,所述端侧58位于平行于路面54延伸的平面204内,所述平面与路面54具有下述距离,所述距离比球颈容置体32在工作位置中的球颈容置部66的中轴线68与路面的距离更大。
例如像是在图8和图9中所示,从机动车10的前行方向观察,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静止位置中位于枢转轴线112前方并且因此在枢转轴线112的面向于车身12的尾部区域14的一侧上。
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可规定,球颈容置部66的中轴线68在静止位置中基本上平行于垂直线128延伸,其中所述中轴线68在静止位置中基本上平行的走向应理解为相对于垂直线128的精确平行的走向偏差在30度以内。
在这种情况下,中轴线68相对于垂直线的基本上平行的走向涉及下述情况,即所述机动车连同按照本发明的牵引装置立于水平路面54上。
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工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中的上述定位尤其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即枢转轴线112在球颈容置体32的工作位置中位于球颈容置体32的背向于路面54的一侧并且此外沿垂直线128观察在球颈容置体32的从端侧58开始延伸的部分区域之上,所述部分区域具有用于固定螺栓75的穿孔73并且平行于中轴线68最多延伸直至球颈容置体32的纵向中心。
如在图7至图10中所示,为了将球颈容置体32固定在静止位置中设有锁紧装置220,如在图7中所示,所述锁紧装置例如包括可绕枢转轴线224枢转地支承在侧部84处的枢转锁止机构222,其中所述枢转锁止机构222具有包括锁销容纳部228的锁止指部226,所述锁销容纳部在静止位置中容纳固定地布置在支承元件94处的锁销元件232并且支承元件94由此连同与其牢固连接的球颈容置体32抗扭地固定在静止位置中。
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锁销容纳部228的锁止指部226设有起动斜面234,从而在球颈容置体32从工作位置枢转至在图7中所示的静止位置时,锁销元件232可作用于起动斜面234并且可使锁止指部226枢转至如下程度,即所述锁销元件232可进入锁销容纳部228并且可被所述锁销容纳部固定。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枢转锁止机构222例如在其将锁销元件232固定在锁销容纳部228中的位置中由弹簧元件236加载。
在手动加载所述枢转锁止机构222的情况下,所述枢转锁止机构克服弹簧元件236的作用如此枢转,即锁销元件232可离开锁销容纳部228并且由支承元件92和94以及球颈容置体32组成的单元因此可沿枢转方向178枢转至工作位置。
在图11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保持单元30、球颈容置体32和能使所述球颈容置体绕枢转轴线枢转支承的枢转支承单元110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构造。
此外,所述止挡元件122和止挡支撑部152以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构造。
然而在第一实施例的变型中,所述支撑支架154设有第二止挡元件252,所述第二止挡元件在工作位置中限制球颈容置体32沿枢转方向178的枢转,亦即通过下述方式,即所述第二止挡元件252在工作位置中借助于位于中心区域118与端侧58之间的区域254形成枢转止挡机构,所述区域沿前行方向观察尤其是球颈容置体32的后侧区域254并且尤其延伸直至枢转支承体132的端侧58,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枢转止挡机构借助于其外面258贴靠止挡元件252的支撑面256并且因此在到达工作位置时阻止沿枢转方向178的枢转。
借以可取消在止挡支撑部152处的止动元件162和164以及在支承元件92和94处的枢转止挡机构172和174。
按照图11的第二实施例在所有其余的特征的方面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建,并且在其余的功能的方面也以与第一实施例一致的方式构建,从而与此相关地可参照第一实施例的实施方式。
在图12至图19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所示枢转支承单元110'同样由保持单元30'的侧部82和84形成,所示侧部能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造。
然而在第三实施例中,所示支承元件92'和94'与球颈容置体32一体成型并且如此布置,即保持单元30'的侧部82和84位于支承元件92'和94'之间。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侧部82和84连同它们的穿孔102和104以及支承元件92'和94'连同它们的穿孔106和108与支承螺栓96一起这样形成用于支承球颈容置体32的枢转支承单元110',即所述球颈容置体可绕枢转轴线112相对于保持单元30'枢转。
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球颈容置体32'大致构造为U形并且包括侧壁72'和74'以及位于侧壁72'和74'的背向于枢转轴线112的侧面上的并且使所述侧壁连接的横壁76',而球颈容置体32'在其球颈容置部66的面向于枢转轴线112的侧上自身不具有横壁,而是构造为敞开的。
优选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元件92'和94'一体成型于球颈容置体32'的相应侧壁72'和74'处。
为了将球颈容置部66'限制在其面向于枢转轴线112的侧上,如在图12至图15中所示,在保持单元30'的侧部82和84处设有止挡壁272,所述止挡壁位于插入开口62和端部132'之间并且例如从球颈容置体32'的插入开口62'开始平行于球颈容置部66'的中轴线68朝向球颈容置体32'的端部132'延伸并且在垂直线128两侧具有经过枢转轴线112的支撑面274和276,所述支撑面将球颈容置部66'限制在其面向于保持单元30'的侧面或者面向于枢转支承单元110的侧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支撑面274尤其沿机动车的前行方向观察位于垂直线128之前并且第二支撑面276沿前行方向观察位于垂直线128之后,从而球颈34的容置在球颈容置部66'中的插入区段36的支撑实现防止由球颈容置体32'和插入区段36组成的单元的枢转、防止沿枢转方向176和178的枢转,其中尤其支撑面274起到防止沿枢转方向176的枢转的支撑作用并且支撑面276起到防止沿枢转方向178的枢转的支撑作用。
优选所述止挡壁272如此构造,即其基本上延伸在球颈容置体32'的侧壁面72'和74'之间的整个宽度上并且因此使插入区段36在沿枢转轴线112的方向上的整个宽度上支撑在所述插入区段的侧142上。
优选所述止挡壁272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基本上以平面方式支撑插入区段36的侧142的、球颈容置部66'的横壁面148'。
然而若从球颈容置部66'中移除插入区段36,则所述止挡壁272不再阻止球颈容置体32'沿枢转方向176的枢转并且球颈容置体32'因此可沿枢转方向176从图12至图15示出的工作位置枢转至图16至图19示出的静止位置,其中所述支撑面274和276停住并且止挡壁272在静止位置中嵌接在球颈容置部66'中并且尤其横向于其中轴线68延伸。
所述静止位置的固定通过未以绘图方式示出的、然而可与第一实施例比较地构造的锁紧装置220实现。
此外,给第三实施例的那些与前述实施例的元件相同的元件配设以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针对所述元件可结合这些实施例参照所述实施方式。

Claims (52)

1.用于机动车(10)的牵引装置,其包括能在尾侧安装在汽车车身(12)处的横梁(22)、设置在该横梁(22)处的保持单元(30),所述保持单元支承具有球颈容置部(66)的球颈容置体(32),支承联接球(42)的球颈(34)的插入区段(36)能装入所述球颈容置体中并且能固定在其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单元(30)包括枢转支承单元(110),所述球颈容置体(32)通过枢转支承单元能从工作位置运动至静止位置,在工作位置中球颈(34)为了牵引机构运行能装入工作位置中,并且设有至少一个与保持单元(30)牢固连接的止挡元件(122,272),所述止挡元件具有第一支撑面(136,274),所述第一支撑面在插入区段(36)装入球颈容置部(66)的情况下、在工作位置中贴靠插入区段(36),进而阻止所述球颈容置体(32)沿至少一个枢转方向(176)的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止挡元件(122)的第一支撑面(136,274)在处于工作位置中时、在插入区段(36)装入球颈容置体(32)中的情况下阻止从所述工作位置朝向静止位置的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与枢转支承单元(110)间隔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与枢转支承单元(110)的枢转轴线(112)间隔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在工作位置中沿平行于球颈容置部(66)的中轴线(68)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沿横向于待阻挡的枢转方向(176)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在工作位置中形成限定球颈容置部(66)的壁面(148)的部分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在工作位置中限定球颈容置部(66)的至少一个部分区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布置在球颈容置部(66)的面向于枢转支承单元(110)的侧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在工作位置中贴靠插入区段(36)的面向于枢转支承单元(110)的侧面(14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另外一个止挡元件(162,252,272)与保持单元(30)牢固连接,所述止挡元件阻止从静止位置朝向工作位置枢转至工作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与球颈容置体(32)牢固连接的枢转止挡机构(172,174,254)在工作位置中贴靠至少另外一个止挡元件(162,25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枢转止挡机构(172,174)布置在球颈容置体(32)的至少一个支承元件(92,94)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止挡机构(254)布置在球颈容置体(32)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止挡元件(272)具有第二支撑面(276),第二支撑面(276)在工作位置中在插入区段(36)装入球颈容置部(66)的情况下贴靠插入区段(36),进而阻止球颈容置体(32)沿枢转方向(178)从静止位置朝向工作位置枢转至工作位置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止挡元件(272)与保持单元(30)牢固连接,所述止挡元件具有第二支撑面(276),所述第二支撑面在工作位置中形成球颈容置部(66')的包围球颈容置部(66')的壁面(148')的部分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元件(122,272)在静止位置中嵌接在球颈容置部(66)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在静止位置中横向于球颈容置部(66)中的中轴线(68)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构造为具有穿孔(124)的容置套筒,所述止挡元件(122)以下述程度延伸进所述穿孔中,即在工作位置中,所述第一支撑面(136)贴靠插入区段(36)。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构造为至少局部U形的并且具有敞开侧,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和/或第二支撑面(276)在球颈容置体(32')的工作位置中位于所述敞开侧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的敞开侧在工作位置中面向于所述枢转支承单元(110)。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工作位置中,所述第一支撑面(136,274)和/或第二支撑面(276)位于至少局部U形的球颈容置体(32)的侧壁面(192,194)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工作位置中,所述球颈(34)的装入球颈容置部(66)中的插入区段(36)借助于面向于枢转支承单元(110)的侧面(142)支撑在第一支撑面(274)和/或第二支撑面(276)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工作位置中,所述球颈(34)的装入球颈容置部(66)中的插入区段(36)借助于面向于枢转轴线(112)的侧面(142)支撑在第一支撑面(274)和/或第二支撑面(276)处。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工作位置中,所述球颈容置部(66)的中轴线(68)在机动车(10)立于水平路面(54)的情况下基本上水平延伸。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静止位置中,所述球颈容置部(66)的中轴线(68)在机动车(10)立于水平路面(54)的情况下基本上垂直延伸。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支承单元(110)能实现所述球颈容置体(32)绕枢转轴线(112)的枢转。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线(112)横向于汽车纵向(24)延伸。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线(112)横向于横梁(22)延伸。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线(112)横向于横梁(22)延伸。
31.根据权利要求27至30之一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能绕唯一的枢转轴线(112)枢转。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支承单元(110)的枢转轴线(112)在工作位置中沿重力方向位于球颈容置体(32)的与插入开口(62)连接的部分区域(146)之上。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区域(146)从插入开口(62)开始在球颈容置体(32)的最多一半延展尺寸上沿中轴线(68)的方向延伸。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支承单元(110)包括布置在球颈容置体(32)处的支承元件(92,94),所述支承元件借助于枢转支承机构(96)能绕枢转轴线(112)枢转地支承在保持单元(30)的侧部(82,84)处。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单元(30)包括枢转支承单元(110),所述球颈容置体(32)通过所述枢转支承单元能从工作位置抬起至静止位置,在所述工作位置中,所述球颈(34)为了牵引机构运行能装入所述工作位置中,在所述静止位置中,球颈容置体(32)的插入开口(62)由于球颈容置体(32)的抬起而布置在可见范围(55)之外。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静止位置中沿重力方向观察布置得比在工作位置中更高。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静止位置中沿机动车的前行方向观察布置在枢转轴线(112)之前。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静止位置中沿重力方向布置在平面之上,所述平面平行于路面(54)延伸经过处于工作位置中的球颈容置部(66)的中轴线(68)。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静止位置中,所述球颈容置体(32)的形成插入开口(62)的区域(58)是所述球颈容置体沿重力方向位于深处的区域(58)。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静止位置中,所述球颈容置体(32)的插入开口(62)面向于路面(54)。
4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静止位置中最多以其四分之一延展尺寸横向于中轴线(68)沿重力方向向下伸出超过保持单元(30)。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静止位置中布置在枢转轴线(112)的面向于汽车车身(12)的侧面上。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静止位置中以嵌接方式布置在保持单元(30)的容置空间(86)中。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86)布置在保持单元(30)的侧部(82,84)之间。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工作位置中沿重力方向布置在枢转轴线(112)之下。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颈容置体(32)在工作位置中沿重力方向布置在由缓冲器单元(50)的下边缘(52)限定的且相对于路面(54)平行的平面(56)下方。
4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锁紧装置(220),其使球颈容置体(32)相对于保持单元(30)固定在静止位置中。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220)包括两个锁紧元件(222,232),其中一个与保持单元(30)连接并且其中另一个与球颈容置体(32)连接。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锁紧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枢转锁止机构(222),所述枢转锁止机构在锁紧位置中固定在形成另一个锁紧元件的锁止体(232)处。
5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工作位置至静止位置的枢转通过手动作用实现。
5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工作位置和静止位置之间的枢转以电机驱动的方式实现。
52.具有牵引装置(20)的机动车(10),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进行构造。
CN201710150832.5A 2016-04-20 2017-03-14 牵引装置 Active CN1073037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107302.4 2016-04-20
DE102016107302.4A DE102016107302A1 (de) 2016-04-20 2016-04-20 Anhänge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3789A CN107303789A (zh) 2017-10-31
CN107303789B true CN107303789B (zh) 2022-02-25

Family

ID=60020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50832.5A Active CN107303789B (zh) 2016-04-20 2017-03-14 牵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17332B2 (zh)
CN (1) CN107303789B (zh)
DE (1) DE1020161073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17528A1 (de) 2020-01-21 2021-07-22 ACPS Automotive GmbH Vorrichtung zum Ankuppeln eines Anhängers
EP4093621A1 (de) 2020-01-21 2022-11-30 ACPS Automotive GmbH Vorrichtung zum ankuppeln eines anhängers
DE102020114231A1 (de) 2020-05-27 2021-12-02 ACPS Automotive GmbH Anhängevorrichtung
DE102020114230A1 (de) 2020-05-27 2021-12-02 ACPS Automotive GmbH Anhängevorrichtung
DE102022113310A1 (de) 2022-05-25 2023-12-14 ACPS Automotive GmbH Vorrichtung zum Ankuppeln eines Anhängers und/oder einer Lastenträgereinheit
DE102023103438A1 (de) 2023-02-13 2024-08-14 ACPS Automotive GmbH Kupplung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21908A (en) * 1969-03-21 1970-07-28 Cyril L Carter Self-aligning trailer hitch
US5009446A (en) * 1989-03-03 1991-04-23 Davis Darrel B Self aligning coupling apparatus
US5213354A (en) * 1991-10-31 1993-05-25 Pro-Hitch, Inc. Coupling device for towing a vehicle
US5465991A (en) * 1993-10-15 1995-11-14 Reese Products, Inc. Weight distributing hitch
US5375867A (en) * 1993-10-15 1994-12-27 Reese Products, Inc. Weight distributing hitch
US6505849B1 (en) * 2001-01-29 2003-01-14 Fulton Performance Products, Inc. Ball clamp trailer coupler
US7052032B1 (en) * 2003-02-24 2006-05-30 Adair Edward C Pivotable anti sway trailer hitch
US7093845B1 (en) * 2003-02-25 2006-08-22 Tendaire, Inc. Motion absorbing hitch
US7255362B2 (en) * 2005-06-17 2007-08-14 Lane Smith Tiltable trailer hitch
DE102006035261A1 (de) * 2006-07-29 2008-01-31 Scambia Industrial Developments Aktiengesellschaft Anhängekupplung
CN203623301U (zh) * 2013-11-28 2014-06-04 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牵引机构
DE102014116000A1 (de) * 2014-11-03 2016-05-04 Scambia Holdings Cyprus Limited Anhängevor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07302A1 (de) 2017-10-26
US10717332B2 (en) 2020-07-21
US20170305219A1 (en) 2017-10-26
CN107303789A (zh)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03789B (zh) 牵引装置
CN102241241B (zh) 车辆用座椅的滑动装置
US6513850B1 (en) Truck bed extension
US20070069099A1 (en) Sliding rail system
US6170852B1 (en) Trailer hitch assembly
KR101835427B1 (ko) 차량 트레일러용 견인 장치
US3185499A (en) Load transfer hitch for vehicles
US6099015A (en) Hitch system for gooseneck trailer
US2151920A (en) Trailer hitching
CA2784461C (en) Carrier insert bar assembly with securement pin
RU2385235C2 (ru) Убираемая сцепка
US20130105236A1 (en) Cab tilt with multifunction flag pin and locking cylinder
CN110510372A (zh) 一种道床板运输装置
US20090026737A1 (en) Heavy duty lock hinge gate
US6241039B1 (en) Arrangement for firmly locking an engine bonnet to a vehicle cab
CN212386261U (zh) 一种减震结构及agv小车
US3207530A (en) Tow bar
CN104210391B (zh) 机动车的横座和包括该横座的机动车
US20070164573A1 (en) Trailer locking system
KR101755628B1 (ko) 히치 연결조립체
KR102150286B1 (ko) 전후 및 좌우 간격조절용 자동차 시트용 받침대
US11370257B1 (en) Towing hitch shifting fork assembly
CN213768426U (zh) 卡车用横梁支架运输架
CN213323387U (zh) 具有横向限位装置的减振后悬置结构
US9458650B2 (en) Endgate retainer pin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1

Address after: Fiasia, Holland

Applicant after: Bo Saal vehicle carrier and protection system holding second company

Address before: limassol

Applicant before: The holding Cyprus of Si Kanbiya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8

Address after: Engelheim,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ACPs Automotive Co., Ltd

Address before: Holland vianen

Applicant before: Bosal Automotive Vehicles and Protection Systems Holdings Second Co.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