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7778A -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7778A
CN107277778A CN201710185882.7A CN201710185882A CN107277778A CN 107277778 A CN107277778 A CN 107277778A CN 201710185882 A CN201710185882 A CN 201710185882A CN 107277778 A CN107277778 A CN 107277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communication
host nod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58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77778B (zh
Inventor
大西亮吉
笹原将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77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77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77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08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data
    • G08G1/0112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data from the vehicle, e.g. floating car data [FCD]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25Traffic data processing
    • G08G1/0133Traffic data processing for classifying traffic situ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1/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s
    • G08G1/01Detecting movement of traffic to be counted or controlled
    • G08G1/0104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 G08G1/0137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8G1/0141Measuring and analyzing of parameters relative to traffic condition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traffic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2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with access to wir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9Location-based management or trac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0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geographic position 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具有:评价值生成单元,生成表示相对于主节点的逻辑上的远近度的评价值;评价值发送接收单元,将评价值发送到一个以上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从一个以上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评价值;通信单元,在本装置是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对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将主节点作为发送源的信息或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将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在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本装置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对该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将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或从该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将主节点作为发送源的信息。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进行从行驶中的车辆收集数据并活用的研究。例如,通过从多个车辆收集当前位置和速度信息,能够实时地生成拥堵信息。另外,还能够从各个方面分析从车辆收集到的数据,从而实现交通的顺畅化。
在收集来自车辆的数据时,能够利用车辆间通信。例如,车辆彼此使用无线LAN等比较廉价的通信装置来转送数据,能够利用因特网等广域网络连接的车辆作为代表而上传这些数据。在形成这样的网络时,不仅能够将各车辆生成的数据发送到广域网络,而且还能够在多个车辆中共享从广域网络发送的信息(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966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4688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3-5169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2-5034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系统,通过搭载于车辆的通信装置彼此中继信息,能够将各车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接入点。另外,通过使信息的方向反转,多个车辆能够共享同一信息。
但是,在该系统中,并未考虑发送信息的车载通信装置如果接下来向哪个车转送信息则能够更高效地收集或者更高效地扩散信息这一点。即,在信息的传输效率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此外,一般认为通过进行动态的路由能够生成信息的传输路径。但是,在将行驶中的车辆作为节点的网络中,节点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路由信息的有效期间非常短。即,通过节点彼此交换路径信息来进行路由并不现实。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通过多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信息的收集或者扩散的系统中,改善信息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是转送从主节点发送的信息或者以所述主节点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的无线通信装置。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扩散从主节点发送的信息、或者针对主节点汇集信息的网络。在本说明书中,将逻辑上接近主节点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相反侧称为下游侧。即,在扩散信息的方式中,进行从位于上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向位于下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信息的中继,在收集信息的方式中,进行从位于下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向位于上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的信息的中继。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具有:评价值生成单元,生成表示相对于所述主节点的逻辑上的远近度的评价值;评价值发送接收单元,将生成的所述评价值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一个以上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并且从所述一个以上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评价值;以及通信单元,在本装置是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对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源的信息、或者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并且,当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本装置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对该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或者从该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源的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应用对象的网络将主节点作为基准在一个方向上流动数据,所以对信息进行中继的无线通信装置需要适当地决定向靠近主节点的方向发送信息还是向远离主节点的方向发送信息。因此,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通过相对于主节点的逻辑上的远近度计算评价值,根据该评价值来切换发送接收动作。
逻辑上接近主节点是指,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对主节点发送接收更多的数据。例如,在以下的情况下评价值变高,但评价值的计算基准不限于这些。
·与主节点之间的距离近的情况
·到能够与主节点进行通信为止的时间短的情况
·与主节点的通信持续的时间长的情况
·能够对主节点发送接收的数据量多的情况
·到主节点的跳数少的情况
例如,也可以在希望使由多个无线通信装置收集到的信息到达位于某个区域的主节点的情况下,使接近该区域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评价值比位于离该区域远的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评价值高。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在进入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范围的情况下,发送本装置的评价值,并且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以下称为“其它装置”)接收评价值。即,在处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彼此间交换评价值。然后,根据交换的评价值,判定本装置在一个以上的其它装置中是否相对于主节点位于最上游侧。然后,根据判定结果,决定对其它装置发送信息还是从该其它装置接收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形成信息从上游侧流向下游侧、从下游侧流向上游侧的树构造。即,在由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形成的网络中,能够适当地控制信息的流动。
另外,各无线通信装置仅根据评价值进行信息的发送接收,所以无需生成、交换用于传输信息的路径信息、路由表。在想要在信息的传输中使用动态路由的情况下,节点彼此必须周期性地交换路径信息而持续更新路由信息,而且在节点移动时,生成的路径还有可能变为无效而通信中断。但是,在本发明中,处于附近的无线通信装置彼此仅通过交换评价值就能够生成通信路径,所以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高可靠性的通信。
另外,特征还可以为:在本装置是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所述通信单元对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出连接请求,在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本装置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所述通信单元受理来自该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请求。
从主节点发出用于信息的扩散或者收集的触发。触发是指例如信息的扩散请求、信息的收集请求。即,在某个范围内位于最上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必须对位于下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分发从主节点发出的触发。因此,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在某个范围内评价值最高的情况下,对处于该范围内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出连接请求,在评价值并非最高的情况下,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受理连接请求。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建立与位于下游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能够高效地成立用于传输信息的连接关系。
另外,特征还可以为:直到从所述主节点发送的信息到达本装置的时间、或者直到从本装置发送的信息到达所述主节点的时间越短,所述评价值越大。
这样,通过根据主节点与本装置之间的信息的传输时间计算评价值,能够适当地决定树构造内的本装置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具有获取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获取单元,也可以根据基于所述当前位置而计算出的、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的多少或者直到通信机会到来的时间来决定所述评价值。
越是能够与主节点直接进行通信的机会多的节点,能够判定为是越位于上游侧的节点。关于通信机会的多少、直到通信机会到来的时间,既可以根据过去的信息决定,也可以根据预测决定。例如,在能够获取无线通信装置的移动路径、目的地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判定与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另外,也可以使用与主节点的距离、无线通信装置的移动方向等。
另外,其特征也可以是,与直到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到来的时间长的情况相比,所述时间短的情况下的所述评价值大。
直到通信机会到来的时间短意味着,本装置在树构造内应该位于更上游侧。因此,也可以设为该时间越短越增大评价值。
另外,与预测直到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到来的时间今后将变长的情况相比,预测所述时间将变短的情况下的所述评价值大。
直到通信机会到来的时间今后将变短意味着,本装置在树构造内移动到更上游侧。因此,在该时间向变短的方向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增大评价值(即判定为位于上游侧)。
另外,所述评价值生成单元根据所转送的信息的种类使用分别不同的基准来计算所述评价值,在转送多个种类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判定单元针对所转送的信息的每个种类,使用对应的评价值来进行所述判定。
评价值的计算基准并非一律,而优选为根据传输的信息的性质而使用不同的基准。此外,在评价值变化时,与周围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关系变化。因此,也可以针对所传输的信息的每个种类,判定本装置的位置并重新生成关系。
此外,本发明能够特定为包括上述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无线通信装置。另外,还能够特定为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的无线通信方法。上述处理、单元只要不产生技术上的矛盾,就能够自由地组合实施。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多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信息的收集或者扩散的系统中,能够改善信息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的传输路线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结构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评价值计算基准的例子。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主节点10和无线通信装置100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的A、B是示出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主节点10和无线通信装置100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的传输路线的示意图。
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的A~C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评价值计算基准的例子。
图11的A、B是根据移动方向计算评价值的例子。
图12的A、B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区域的例子的图。
(符号说明)
10:主节点;20:车辆;100:无线通信装置;101:位置信息获取部;102:评价值计算部;103:评价值获取部;104:比较部;105:通信控制部;STA、AP:无线通信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系统的概要>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将从作为上游节点的主节点发送的信息分发(扩散信息)到作为下游节点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系统和将从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信息传输到主节点(收集信息)的系统这双方。第一实施方式是其中进行信息的分发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是通过搭载于车辆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相互进行通信而分发从主节点发出的信息的系统。图1是示出信息的传输路线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主节点10和搭载于多个车辆20A~20H(在无需区分的情况下总称为车辆20)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100是在与主节点10以及其它无线通信装置1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另外,主节点10是与因特网等广域网络连接的通信节点。主节点1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固定在路侧的通信装置,但也可以是可移动的通信装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搭载于车辆20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中继从主节点10发送的信息(例如交通信息),而将该信息在多个车辆20之间扩散。
在通过搭载于车辆20的无线通信装置100彼此中继信息而进行信息的分发的情况下,重要的是对哪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信息的中继(即作为接下来的跳跃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选定)。例如,在希望扩散某个十字路口的拥堵信息的情况下,相比于向靠近该十字路口的方向转送信息,更应向远离该十字路口的方向转送信息。
在简单地扩散信息的情况下,在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相互进入到通信范围内的情况下,无条件地发送接收数据即可(所谓洪泛)。但是,在这样的方法中,存在如下可能性:信息到达希望传输信息的区域需要花费时间、或者多次接收到已经有的信息而造成资源浪费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定义应流过信息的方向,并进行通信控制以使得构成网络的各无线通信装置100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流过信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逻辑上接近主节点的一侧(即扩散的信息更早到达的一侧)称为上游,将逻辑上远离主节点的一侧(即信息比上游晚到达的一侧)称为下游。
上游以及下游未必与主节点的实际距离关联。例如,在希望从某个地点A朝向周边区域扩散信息的情况下,将上下关系设定为该地点A为最上游即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成为能够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通信的状态时,判定哪一个位于上游(下游),并根据判定结果决定信息的发送接收目的地。
此外,从主节点分发的信息例如是道路交通信息(拥堵信息等)等,但不限于此。
<系统结构>
参照图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结构。
无线通信装置100是搭载于车辆20的通信装置,具有无线通信部STA、位置信息获取部101、评价值计算部102、评价值获取部103、比较部104、通信控制部105、无线通信部AP。
无线通信装置100能够构成为具有CPU(运算处理装置)、主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的信息处理装置。通过将辅助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载入到主存储装置,并由CPU执行,图2图示的各单元发挥功能。此外,图示的功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电路来执行。
位置信息获取部101是从装置中具备的GPS模块(未图示)获取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当前位置(纬度以及经度)的单元。
无线通信部STA以及AP具有无线通信接口,是通过无线通信发送接收信息的单元。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部STA以及AP进行依照无线LAN(IEEE802.11)的通信方式(基础设施模式)的通信。
具体而言,无线通信部STA是作为无线LAN客户端,在与主节点10以及其它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的无线通信部AP等无线LAN接入点之间发送接收信息的单元。另外,无线通信部AP是作为无线LAN接入点在与其它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的无线通信部STA之间发送接收信息的单元。
通信控制部105是使用无线通信部STA以及AP来控制信息的转送的单元。即,从位于上游侧(接近主节点10的一侧)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者主节点自身)接收从主节点10发送的信息,转送到位于下游侧(离主节点远的一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关于在转送时如何使用无线通信部STA以及AP,后述。
参照稍后流程图,说明其它功能块进行的处理的内容。
主节点10是对车辆20发送信息的路侧装置。主节点10经由因特网、私人网络等固定网获取信息,发送针对车辆的信息。发送的信息例如既可以是交通信息等也可以是有助于交通的安全用的信息等。另外,主节点10除了具有发送信息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广播后述的评价值的功能。
<处理概要>
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通过周期性地计算评价值,并广播发送计算出的评价值,在相互位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彼此间进行评价值的交换。评价值是表示在多个无线通信装置中相对于主节点10的逻辑上的远近度的值。评价值高意味着,能够在更早的阶段获取从主节点10发送的信息。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将根据所分发的信息的性质计算评价值的基准(以下评价值计算基准)保持于评价值计算部102中。评价值计算基准例如能够通过公式等定义,但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方式。
评价值计算基准例如既可以在工厂出厂时设定,也可以经由公共通信网(例如蜂窝通信网、公共无线LAN等)、广播波等获取。
另外,评价值计算基准包含主节点的位置信息。
例如,在扩散对象的信息是具有“从位于X地点的主节点发出并向离开主节点的方向扩散”这样的性质的信息的情况下,使用“越接近X地点则评价值越高,越离开X地点则评价值越低”这样的评价值计算基准。
图3是根据距主节点的简单的距离决定评价值的评价值计算基准的例子。在该情况下,主节点自身的评价值为1.0。另外,在从主节点离开k[m]的地点,评价值为0。在图3的例子中,根据距主节点的简单的距离来决定评价值,所以物理上越接近主节点,评价值越高。
此外,图3的例子是一个例子,在评价值的计算中可以使用任意的基准。例如,在希望使从主节点发出的信息到达Y地点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越接近X地点则评价值越高,越接近Y地点则评价值越低。
另外,在希望对处于朝向某个十字路口的道路上的车辆扩散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距该十字路口的距离和距道路的距离这双方来决定评价值。
接下来,参照图4以及图5来说明具有评价值计算基准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传输信息的方法,其中,图4是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主节点10和搭载有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车辆的位置的图。此外,在此,设为评价值计算基准仅使用图3所示的一种。
图4所示的处理被周期性地执行。
此外,图5中的圆形的虚线意味着相互处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组,设为A~G是与无线通信装置100对应的符号。以下,将无线通信装置A~G还简称为装置A~G。
首先,在步骤S11中,位置信息获取部101获取装置的当前位置,发送到评价值计算部102。接下来,评价值计算部102使用主节点的位置、装置的当前位置和评价值计算基准来计算评价值。计算出的评价值被发送到无线通信部AP以及比较部104。
接下来,在步骤S12中,无线通信部AP对评价值计算部102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广播发送。例如,也可以使用无线LAN信标进行评价值的发送。例如,也可以在ESSID中包括计算出的评价值。
接下来,在步骤S13中,评价值获取部103经由无线通信部STA接收从其它装置发送的评价值。此外,步骤S12和S13无需一定按照图示的顺序执行。例如,也可以并行执行两个步骤,如果发送以及接收完成,则进入到接下来的步骤。从其它装置接收到的评价值被发送到比较部104。
在此,如图5所示,设为装置A~C根据距主节点10的距离,分别计算出0.9、0.8、0.7这样的评价值(E)。计算出的评价值从各无线通信装置分别广播发送,由处于通信范围内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共享。
接下来,在步骤S14中,比较部104比较评价值计算部102计算出的评价值和从其它装置接收到的评价值,判定在处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本装置的评价值是否最高。其结果,在是肯定判定的情况下,识别为在通信范围内本装置位于最上游(以下称为“第一位置”)。另外,在是否定判定的情况下,识别为本装置位于下游侧(以下称为“第二位置”)。
在此,在关注装置A时,在处于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装置A的评价值最高,所以装置A识别为本装置位于最上游侧。另外,装置B、C识别为本装置位于下游侧。判定结果被发送到通信控制部105。
在识别为本装置处于第一位置(即位于树构造的上位)的情况下,针对处于第二位置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信息的发送。
另外,在识别为本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即位于树构造的下位)的情况下,从处于第一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信息。从其它装置接收到的信息被临时地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中。以后,“保有信息”是指这些信息被存储于存储器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处于第一位置的装置对处于第二位置的装置发行连接请求,在连接完成之后进行发送信息的动作。
在步骤S15中,通信控制部105判定是否保有从其它装置(或者主节点)发送的信息,在保有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无线通信部STA对其它装置建立无线连接,在步骤S16中发送该信息。
另一方面,在步骤S17中,无线通信部AP受理从其它装置(即评价值最高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者主节点)发送的连接请求,接收信息。
根据步骤S15以及S16,从处于第一位置的装置对处于第二位置的装置发送要扩散的信息。在图5的例子中,在装置A具有的无线通信部STA对装置B、C具有的无线通信部AP建立连接之后,进行信息的发送。
图6A是示出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时序图。
首先,装置A针对装置B以及C分别发行连接请求,进行协商。此时,装置B以及C具有的无线通信部AP作为受理连接请求的服务器工作。另外,装置A具有的无线通信部STA作为发行连接请求的客户端工作。
如果连接了建立,则装置A对装置B以及装置C的每个发送信息。
此外,在本例子中,使评价值高的一侧作为客户端工作,使评价值低的一侧作为服务器工作。这是基于评价值高的一侧的装置需要对多个装置发行连接请求这样的理由。其中,在能够通过长轮询等建立连接的情况下,服务器和客户端也可以反过来。
以上说明的处理被周期性地执行。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处理的下一个周期的车辆的位置的图。在此,设为装置B以及C分别从用白圈表示的位置移动到用黑圈表示的位置。在此,装置B成为能够与装置F以及G通信的状态,装置C成为能够与装置D以及E通信的状态。
在此,也执行与在图4中说明的处理相同的处理。即,各装置获取评价值并通过广播而共享。在图7的例子中,与装置B对应的评价值降低到0.65。另一方面,装置F以及G的评价值比装置B的评价值更低,所以作为获取信息的一侧。同样地,与装置C对应的评价值降低到0.5。另一方面,装置D以及E的评价值比装置C评价值更低,所以作为获取信息的一侧。
在反复进行这样的处理时,信息从评价值高的装置朝向评价值低的装置扩散。在本实施方式中,评价值是根据距主节点的距离来决定的,所以向离开主节点的方向依次转送信息。
此外,虽然在图4中未提及,但也可以对要发送的信息设定有效期限。例如,也可以对要发送的信息设定时刻信息,关于超过所设定的时刻的信息停止转送。另外,也可以在从最初发送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超过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停止转送。
另外,有效期限也可以并不一定是时刻形式。例如,也可以在从主节点离开了预定的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停止转送,还可以在到达预定的区域后停止转送。另外,也可以在脱离预定的区域的情况下停止转送。另外,也可以在同一无线通信装置以保持相同的信息的状态移动了预定的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停止转送。另外,也可以在跳数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停止转送。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反复进行在可通信范围内交换评价值、根据评价值在该范围内发送接收信息的处理。其结果,信息从具有高的评价值的装置逐渐扩散到具有低的评价值的装置。即,通过适当地设定评价值的计算基准,无需进行动态的路由也能够控制信息的扩散路径。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将由主节点生成的信息分发给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的方式,但即使是将由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生成的信息传输给主节点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的方式),也能够应用同样的考虑方法。
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是通过搭载于车辆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相互进行通信而将由各车辆生成的数据(例如传感器信息)汇集到主节点的系统。图8是示出信息的发送路径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包括主节点10和搭载于多个车辆20A~20H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逻辑上越接近信息的发送源越提高评价值,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逻辑上越接近信息的收集目的地越提高评价值。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在逻辑上越接近主节点则评价值越高这方面是共同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高的评价值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具有低的评价值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发送信息,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高的评价值的无线通信装置从具有低的评价值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收集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进行从下游侧(即离主节点远的一侧)朝向上游侧(接近主节点的一侧)流过信息那样的通信控制。
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的结构与图2相同,所以省略结构的详细说明,仅说明各单元进行的处理的不同点。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处理用虚线图示,省略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100从车辆具备的未图示的传感器获取信息(最终地发送给主节点的信息)(步骤S20)。获取到的信息被临时地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中。
<关于评价值的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1中无线通信装置100计算评价值时的方法(评价值计算基准)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通过将主节点作为最上位的树构造来进行信息的收集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越是与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多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者越是通信机会到来的概率高的无线通信装置),越位于树构造的上位。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1中,使用无线通信装置与主节点的位置关系,来计算基于通信机会的评价值。
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当前位置和主节点10的距离越短,能够推测为今后两者发展为可通信的概率越高。因此,能够设为该距离越短越提高评价值。例如,在获取与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当前位置对应的坐标(纬度、经度)和与主节点10对应的坐标(纬度、经度)而计算出距离之后,该距离越短越提高评价值(图10A)。
此外,作为变形例,也可以使用当前位置以外的位置信息。
例如,在能够获取搭载有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车辆的行驶路径的情况下,也可以设为该行驶路径上的地点与主节点10的最短距离(或者平均距离)越短越提高评价值(图10B)。
另外,行驶路径无需一定是当前行驶中的路径。例如,在能够获取该车辆的过去的行驶历史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该历史提取该车辆可能会行驶的路径,使用该提取的路径来计算评价值。
另外,在能够获取搭载有无线通信装置100的车辆的目的地的情况下,也可以比较与该目的地对应的坐标和与主节点10对应的坐标,计算距离,之后,该距离越短越提高评价值(图10C)。
<关于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的不同点>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判断为本装置处于第一位置(即位于树构造的上位)的情况下,从处于第二位置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信息的收集。
将从其它装置收集到的信息与在步骤S20中获取的信息一起,临时地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以后,“保有信息”是指这些信息存储于存储器。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识别为本装置处于第二位置(即位于树构造的下位)的情况下,将保有的信息发送到处于第一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处于第一位置的装置对处于第二位置的装置发行连接请求,在连接完成之后进行收集信息的动作。
在步骤S22中,控制为使无线通信部STA对其它装置建立无线连接,在连接建立之后,发送信息的发送请求。其结果,处于第二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所保有的信息被发送到处于第一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
此外,发送请求例如包括主节点的标识符、请求的信息的类别/区域/期间/集合单位、各种限制(最大转送数、截止时刻)等,但不限于此。
另一方面,在步骤S23中,判定是否保有信息,在保有的情况下,无线通信部AP等待从其它装置(评价值最高的无线通信装置或者主节点)发送的发送请求。另外,在接收到发送请求时,发送保有的信息(步骤S24)。
根据步骤S22以及S24,从处于第一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处于第二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信息的发送请求,与其对应地,从处于第二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对处于第一位置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信息。
图6B是示出装置之间的通信的时序图。在此,也与图6A同样地,设为装置A的评价值最高。
首先,装置A对装置B以及装置C分别发行连接请求,进行协商。如果连接建立,则装置A对装置B以及装置C的每个发送发送请求,与其对应地,从装置B以及装置C向装置A发送信息。
如以上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信息逐渐从具有低的评价值的装置向具有高的评价值的装置汇集。即,通过适当地设定评价值的计算基准,能够控制信息的收集路径。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根据距离决定了评价值。在此,叙述根据距离以外的参数决定评价值的方法的例子。
第一个方法是根据从无线通信装置与主节点最后成为可通信起的时间决定评价值的方法。在有无线通信装置100和主节点10的通信实绩、并且从最后成为可通信的状态起的时间短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该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主节点的周边。因此,能够设为该时间越短越提高评价值。
第二个方法是根据无线通信装置和主节点过去成为可通信的状态的时间的长度决定评价值的方法。无线通信装置100和主节点10过去成为可通信的状态的时间的长度越长,能够预测为今后发展为可通信的可能性越高。因此,能够设为该时间越长越提高评价值。此外,在有多个主节点的情况下,可通信的时间也可以是所有时间的合计。
第三个方法是根据无线通信装置的移动方向决定评价值的方法。搭载有无线通信装置的车辆所朝向的方位(第一角度)越接近从该无线通信装置观察到的主节点10所存在的方位(第二角度),能够推测为今后无线通信装置与主节点的距离会越来越小。因此,能够设为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差越小越提高评价值(图11A)。
此外,也可以根据无线通信装置的移动矢量计算朝向主节点的方向的分量,该分量越大越提高评价值(图11B)。
此外,也可以组合例示的方法来计算评价值。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单一的路侧装置设为主节点10。相对于此,第三实施方式是将存在于特定的区域内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全部视为主节点的实施方式。
图12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区域的例子的图。图12A是将处于某个地域内(符号1101)的多个无线通信装置M全部视为主节点的情况的例子。另外,图12B是将沿着某个道路(符号1102)的无线通信装置M全部视为主节点的情况的例子。
第三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装置10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步骤S21中,根据到对象区域的最短距离来计算评价值。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希望使信息到达的对象不是特定的无线通信装置,而是存在于某个区域内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进行信息的传输。
此外,在本例子中,例举出使用到对象区域的最短距离来计算评价值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上述的其它方法来计算评价值。例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举出根据与主节点的通信机会计算评价值的例子,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与位于对象区域内的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机会来计算评价值。另外,还可以使用目的地、行驶路径与对象区域的位置关系来计算评价值。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是无线通信装置100对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校正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装置100进行了逻辑上越接近主节点越提高评价值的运算。但是,即使位于接近主节点的场所,根据无线通信装置(或者搭载无线通信装置的车辆)的状态,也有使之位于树构造的上位并不恰当的情况。例如,是不具有转送信息的充分的能力的情况等。
为了应对上述情况,第四实施方式是无线通信装置100对根据本装置的属性计算出的评价值进行校正的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接着步骤S11(或者步骤S21),执行校正评价值的步骤。根据信息的传输能力进行评价值的校正。例如,在无线通信装置100具有的存储器的空闲容量少的情况下,有无法充分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因此,在推测信息传输能力低的情况下,进行降低评价值的校正。信息传输能力能够通过例如以下项目来推测。
(1)无线通信装置的空闲存储器容量
在存储器的绝对空闲容量(或者相对空闲容量)少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存储应转送的信息的可能性,所以进行降低评价值的校正。
(2)从获取信息起的时间
在从获取应转送的信息至发送到其它装置的时间长的情况下,判断为是不适合于信息的传输的节点,进行降低评价值的校正。
(3)从获取信息起的移动距离
在从获取应转送的信息至发送到其它装置的移动距离长的情况下,判断为是不适合于信息的传输的节点,进行降低评价值的校正。
(4)通信线路的容量或者速度
在通信的比特速率低的情况下,通过降低评价值来抑制积极的转送。
另外,在存在应积极地抑制信息的转送的要素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降低评价值的校正。
另外,相反地,在存在应积极地进行信息的转送的要素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提高评价值的校正。例如,在无线通信装置的空闲存储器容量多的情况、通信线路为高速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提高评价值的校正。
(其它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一个例子,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来实施。
例如,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接收评价值,决定本装置相对于主节点处于上游侧还是处于下游侧,之后发送接收传输对象的信息,但传输对象的信息既可以先于评价值接收,也可以与评价值同时接收。例如,也可以接收从其它装置发送的信息并临时保持,在接收到评价值之后判断该信息的处置。另外,也可以先接收评价值来进行判定,接着决定是否接收信息主体。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传输对象的信息设为一种,但也可以传输多个种类的信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信息的性质,针对每个其种类设置不同的评价值计算基准。即,也可以根据无线通信装置自身的状态或属性和传输对象的信息的性质或属性这双方来决定评价值。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根据想要传输的信息生成最佳的路径。
此外,在评价值变化时,与周围的无线通信装置的关系变化。因此,也可以针对传输的信息的每个种类,反复执行图4(图9)的处理。由此,能够根据信息的性质生成适合的通信路径。

Claims (8)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对从主节点发送的信息或者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进行转送,具有:
评价值生成单元,生成表示相对于所述主节点的逻辑上的远近度的评价值;
评价值发送接收单元,将生成的所述评价值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一个以上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并且从所述一个以上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评价值;以及
通信单元,在本装置是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对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源的信息、或者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并且,在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本装置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对该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或者从该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源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本装置是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所述通信单元对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行连接请求,
在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本装置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所述通信单元受理来自该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直到从所述主节点发送的信息到达本装置的时间、或者直到从本装置发送的信息到达所述主节点的时间越短,所述评价值越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还具有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该位置信息获取单元获取当前位置,
根据基于所述当前位置而计算出的、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的多少或者直到通信机会到来的时间来决定所述评价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直到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到来的时间长的情况相比,所述时间短的情况下的所述评价值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预测直到本装置与所述主节点的通信机会到来的时间今后将变长的情况相比,预测所述时间变短的情况下的所述评价值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评价值生成单元根据所转送的信息的种类而使用分别不同的基准来计算所述评价值,
在转送多个种类的信息的情况下,针对所转送的信息的每个种类,使用对应的评价值来进行与相对于主节点的逻辑上的远近度有关的判定。
8.一种无线通信方法,
对从主节点发送的信息或者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进行转送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
评价值生成步骤,生成表示相对于所述主节点的逻辑上的远近度的评价值;
评价值发送接收步骤,将生成的所述评价值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到一个以上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并且从所述一个以上的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评价值;以及
通信步骤,在本装置是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对其它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源的信息、或者从所述其它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并且,在处于可通信范围内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逻辑上最接近主节点的无线通信装置存在于本装置以外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对该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目的地的信息、或者从该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将所述主节点作为发送源的信息。
CN201710185882.7A 2016-03-30 2017-03-27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77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9255A JP6414120B2 (ja) 2016-03-30 2016-03-30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6-069255 2016-03-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7778A true CN107277778A (zh) 2017-10-20
CN107277778B CN107277778B (zh) 2020-06-23

Family

ID=59885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588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77778B (zh) 2016-03-30 2017-03-27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4187B2 (zh)
JP (1) JP6414120B2 (zh)
CN (1) CN107277778B (zh)
DE (1) DE1020171065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8194B2 (ja) * 2016-03-30 2018-11-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6515910B2 (ja) 2016-12-06 2019-05-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分散型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センターサーバ、エッジサーバ、移動端末、および方法
CN110417524B (zh) * 2018-04-28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参数配置方法和装置
DE112019005963T5 (de) * 2018-11-29 2021-09-23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System, Server-Computer, fahrzeugmontierte Vorrichtung, Steuerverfahren, integrierte Halbleiterschal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
DE102019205033A1 (de) * 2019-04-09 2020-10-15 Audi Ag Verfahren zum anonymisierten Bereitstellen von Daten eines ersten Fahrzeugs für eine fahrzeugexterne Servereinrichtung sowie Anonymisierungsvor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
US11621881B2 (en) * 2020-02-10 2023-04-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rror detection and broadcasting using partner sensors
JP7364539B2 (ja) * 2020-08-03 2023-10-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308A (zh) * 2006-08-22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节点及系统
CN101370301A (zh) * 2008-09-19 2009-02-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业务特征的多用户协作传输数据业务的方法
US20100080168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Toyota Info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obabilistic routing for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CN102647472A (zh) * 2012-04-11 2012-08-22 浙江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方法及其系统
WO2015069047A1 (ko) * 2013-11-06 2015-05-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30257B2 (en) * 2005-04-22 2010-11-09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Long-range cattle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7242920B2 (en) 2005-05-31 2007-07-10 Scenera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power cost
US7813314B2 (en) * 2005-08-02 2010-10-12 Waav Inc. Mobile router device
US8254301B2 (en) 2005-11-22 2012-08-28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Group-header based method to organize local peer group of vehicles for inter-vehicle communication
JP4715659B2 (ja) * 2006-07-19 2011-07-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ローブ情報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収集装置ならびに収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520673B2 (en) 2006-10-23 2013-08-27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routing unicast and multicast messages in an ad-hoc wireless network
US7848278B2 (en) 2006-10-23 2010-12-07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Roadside network unit and method of organizing, managing and maintaining local network using local peer groups as network groups
FR2910761B1 (fr) 2006-12-22 2009-01-30 Thales Sa Procede de routage dans un reseau a connectivite intermitente.
US8169974B2 (en) 2007-04-13 2012-05-01 Hart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Suspending transmissions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09217371A (ja) * 2008-03-07 2009-09-24 Nissan Motor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8578054B2 (en) 2008-03-07 2013-11-05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puting disjoint paths for reactive routing mesh networks
US8351417B2 (en) 2008-05-14 2013-01-08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for efficient organization of vehicle peer groups and efficient V2R communications
US8059012B2 (en) 2008-09-05 2011-11-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liable packet delivery protocol for geocast protocol in disconnected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EP2340666A4 (en) 2008-09-22 2012-06-20 Jumpstart Wireless Cor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AND AUTOMATIC COMMUNICATION PATH SELECTION, SYNCHRONIZATION OF DISTRIBUTED DEVICES AND TASK ENGAGEMENT
US8254413B2 (en) 2008-12-22 2012-08-28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hysical layer (“PHY”) concatenation in a multimedia over coax alliance network
JP5054045B2 (ja) 2009-01-13 2012-10-2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センサ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構築装置、センサノード、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構築方法、および親ノード切替方法。
US20100250346A1 (en) 2009-03-31 2010-09-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Using v2x in-network message distribution and processing protocols to enable geo-service advertisement applications
JP5434230B2 (ja) * 2009-04-22 2014-03-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274910B2 (en) 2009-12-04 2012-09-25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Adaptation protocols for local peer group (LPG) networks in dynamic roadway environments
CA2786596C (en) 2010-01-06 2017-03-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ed/coordinated intra-home communications
WO2011133016A2 (en) 2010-04-20 2011-10-27 Dr Ir Tee Clarence Augustine Teck Huo Junction adaptive reactive routing (jarr) protocol for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in a city environment [1-3].
JP5077402B2 (ja) 2010-08-17 2012-1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交通制御システム
US8447231B2 (en) 2010-10-29 2013-05-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Intelligent telematic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using delegation, fetch, and share algorithms
US20120109447A1 (en) 2010-11-03 2012-05-03 Broadcom Corporation Vehicle black box
IL218046B (en) 2012-02-12 2018-11-29 Elta Systems Ltd An architecture for a multi-directional relay and the device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eful by the way
US8675629B2 (en) 2011-06-27 2014-03-18 General Motors Llc Timing adjustment for extending the wireless range of a vehicle telematics unit
US9124482B2 (en) 2011-07-19 2015-09-01 Cisco Technology, Inc. Delay budget based forwarding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2557892A1 (en) 2011-08-11 2013-02-13 Pioneer Digital Design Centre Ltd Mobile data sharing networks
US9495870B2 (en) 2011-10-20 2016-11-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using a scalable ad hoc geographic routing protocol
US9014190B2 (en) 2011-11-11 2015-04-21 Itron, Inc. Routing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node availability
TWI528760B (zh) 2011-12-22 2016-04-01 萬國商業機器公司 用於在無線感測網路中路由資料的方法
US8718055B2 (en) 2012-01-25 2014-05-06 Cisco Technology, Inc. Fast-tracking approach for building routing topologies in fast-moving networks
WO2013118129A1 (en) 2012-02-12 2013-08-15 Elta Systems Ltd A multi-directional relay architecture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useful in conjunction therewith
US20130278441A1 (en) 2012-04-24 2013-10-24 Zet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LC - ForC Series Vehicle proxying
JP5682610B2 (ja) 2012-11-07 2015-03-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載通信装置、車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125089B2 (en) 2013-03-15 2015-09-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aggregation in a network controller
CN105850223B (zh) 2013-07-30 2020-02-04 国际Ist责任有限公司 具有带宽粘合、无缝移动和基于流量的路由的点对点车载自组织网络
KR20150018302A (ko) * 2013-08-09 2015-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Group owner 중심 service discover 방법 및 장치
EP2846603A3 (en) * 2013-08-30 2015-06-03 Vodafone IP Licensing limited Reducing the number of radio interfaces by using a mobile terminal as signalling relay for other mobile terminals
WO2015032436A1 (en) 2013-09-06 2015-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luster-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WO2015126398A1 (en) 2014-02-20 2015-08-27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Device authentication in ad-hoc networks
KR20150124760A (ko) * 2014-04-29 2015-11-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근거리 통신망 기반 인스턴트 커넥션 관리장치 및 방법
US9361802B2 (en) 2014-07-16 2016-06-07 Sony Corporation Vehicle ad hoc network (VANET)
US9832706B2 (en) 2014-07-30 2017-11-28 Nec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 a multi-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6024399A1 (ja) * 2014-08-12 2016-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グループ間通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331947B2 (ja) 2014-10-09 2018-05-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60135242A1 (en) * 2014-11-12 2016-05-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ioe message delivery via sensor-triggered forwarding
US10448219B2 (en) * 2014-11-25 2019-10-15 Loud-Hailer, Inc. Local and temporal method and system of broadcasting via peer-to-peer network
US20160270118A1 (en) 2015-03-13 2016-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latency time-sharing media access control
US11570754B2 (en) 2015-08-12 2023-01-3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realizing vehicle to vehicle communications using long term evolutio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US20170076331A1 (en) 2015-09-10 2017-03-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vertising utilizing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US10992589B2 (en) 2016-01-12 2021-04-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TE based V2X communication QOS and congestion mitigation
WO2017134605A1 (en) 2016-02-05 2017-08-10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ontrolling vehicle-to-vehicle interference
KR102484306B1 (ko) * 2016-03-10 2023-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적 그룹을 생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6418194B2 (ja) 2016-03-30 2018-11-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880897B2 (en) 2016-05-13 2020-12-29 Apple Inc. Apparatus of a user equipment (UE) to select resources in a vehicle to 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86500B1 (ko) 2016-07-29 2018-09-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간 무선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10333574B2 (en) 2016-09-15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vehicle acting as a base station
US10121376B2 (en) 2016-10-05 2018-11-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assistan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2308A (zh) * 2006-08-22 2008-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节点及系统
CN101370301A (zh) * 2008-09-19 2009-02-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基于业务特征的多用户协作传输数据业务的方法
US20100080168A1 (en) * 2008-09-29 2010-04-01 Toyota Info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Probabilistic routing for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
CN102647472A (zh) * 2012-04-11 2012-08-22 浙江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方法及其系统
WO2015069047A1 (ko) * 2013-11-06 2015-05-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84046A (ja) 2017-10-05
CN107277778B (zh) 2020-06-23
US10524187B2 (en) 2019-12-31
DE102017106579A1 (de) 2017-10-05
JP6414120B2 (ja) 2018-10-31
US20170289752A1 (en) 2017-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7778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277890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553780B (zh) 一种城市场景中有基础设施的车联网连通性模型推演方法
Saravanan et al. Routing us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Li et al. An intersection-based QoS routing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Hassan et al. Inter vehicle distance based connectivity aware routing in vehicular adhoc networks
CN103947231A (zh) 用于在移动终端设备与至少一个位置固定的数据网络之间传输数据的方法、移动终端设备以及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汽车
US9843500B2 (en) Accurate mobile traffic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with minimal transmission cost and optional V2V extension
US1107340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map data according to a quality measurement
CN104080056B (zh) 基于连通度概率感知的车载自组织网络的消息分发方法
JP2021507424A (ja) 車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ターゲット車両選択およびメッセージ配信
CN110366854A (zh) 车辆通信
Le et al. Unified routing for data dissemination in smart city networks
US10154393B2 (en) Method, motor vehicl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 transmission path
Sahoo et al. Dynamic hierarchical aggregation for vehicular sensing
US2023008009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generating vru path map related to moving path of vru by softv2x ser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Gong et al. Mobile content distribution with vehicular cloud in urban VANETs
Fenu et al. Strategies to carry and forward packets in VANET
Higuchi et al.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finding available parking spots
CN110072210B (zh) 在车载自组织网络rsu缺失场景下的路网信息收集方法
Otsuki et al. Contents delivery method using route prediction in traffic offloading by V2X
Luan et al. Enabling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Duc et al. Towards opportunistic data dissemination in mobile phone sensor networks
Park et al. Position-based DTN routing in metropolitan bus network
Jinglin et al. Opportunistic mobile data offloading using vehicle movement prediction (DOV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