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2366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72366A
CN107272366A CN201710164369.XA CN201710164369A CN107272366A CN 107272366 A CN107272366 A CN 107272366A CN 201710164369 A CN201710164369 A CN 201710164369A CN 107272366 A CN107272366 A CN 1072723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ing cell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unit
photorecep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643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真史
天内勇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2723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723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42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guiding and mount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positioning, alignment, lock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96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 of the complete developer unit or parts thereof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5/08 - G03G15/0894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84Frame structures using extractable subframes, e.g. on rails or hinges

Landscapes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时,使处于接触位置的显影单元进入与引导单元形成预定空间的状态,由风扇产生并在引导单元的纵向方向上流动的气流流过所述预定空间,以及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时,使处于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进入其中显影单元进入所述预定空间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如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之类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可拆卸的显影单元。
背景技术
在包括具有用作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的感光器单元和对在感光鼓上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显影单元均被构造成可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参见日本专利公开第2012-159679号)。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形成装置侧包括用于将显影单元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和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的附接部。显影单元通过沿着附接部滑动而附接到图像形成装置和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
当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期间显影单元的温度由于定影单元等产生的热量而升高,使得包含在显影单元中的显影剂的温度升高时,每一种显影剂的流动性变低。因此,在日本专利公开第2012-159679号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显影单元的下方设置冷却显影单元的冷却单元,并且,在显影单元的下方附接用于将从风扇送出的空气供给到显影单元的管道。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单元沿着附接部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前侧滑动到后侧,并且,显影单元和管道以一体的方式在显影单元被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方向上移动。
在管道附接到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可拆卸的显影单元的构造中,除了用于在显影单元被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方向上移动显影单元的空间之外,还需要在该装置的内部预先设置用于在上述方向上移动管道的空间。此外,在这样的构造中,为了将显影单元移动到接触位置,即显影单元与感光器单元接触的位置,除了用于显影单元移动到接触位置的空间之外,还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预先设置将管道移动到接触位置的空间。此外,以类似的方式,在上述构造中,为了将显影单元移动到分离位置,即显影单元与感光器单元分离的位置,除了用于显影单元移动到分离位置的空间之外,还需要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预先设置将管道移动到分离位置的空间。
另一方面,如果预先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分别设置用于将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可拆卸的显影单元从感光器单元分离的空间以及用于来自冷却显影单元的风扇的空气流动通过的空间,则该装置的尺寸不利地变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在避免尺寸增大的同时提供了一种能够形成由冷却显影单元的风扇产生的气流的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器单元,包括在上面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器;显影单元,对形成在感光器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该显影单元能够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引导单元,当将显影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该引导单元在安装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并且,当从图像形成装置卸下显影单元时,该引导单元在卸载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切换单元,将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切换,该显影单元由引导单元引导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接触位置中显影单元和感光器单元彼此接触以形成图像,在分离位置中显影单元与感光器单元分离;以及风扇,产生冷却显影单元的气流,其中,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时,使处于接触位置的显影单元进入与引导单元形成预定空间的状态,由风扇产生并在引导单元的纵向方向上流动的气流流过所述预定空间,以及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时,使处于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进入其中显影单元进入所述预定空间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器单元,包括在上面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器;显影单元,对形成在感光器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该显影单元能够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引导单元,当将显影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该引导单元在安装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并且,当从图像形成装置卸下显影单元时,该引导单元在卸载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切换单元,将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切换,该显影单元由引导单元引导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接触位置中显影单元和感光器单元彼此接触以形成图像,在分离位置中显影单元与感光器单元分离;以及风扇,产生冷却显影单元的气流,其中,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时,使处于接触位置的显影单元进入与引导单元形成预定空间的状态,由风扇产生的气流流过所述预定空间,其中,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时,使处于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进入其中显影单元进入所述预定空间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以及其中,通过使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上移动,切换单元将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以及通过使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下移动,切换单元将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处理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整体构造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整体构造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引导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9A和图9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分离机构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分离机构的构造的横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冷却机构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冷却机构的构造的横截面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引导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分离机构的构造的横截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引导单元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分离机构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加压机构的构造的横截面图。
图18A和图18B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的分离机构的构造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请注意,下文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限制根据权利要求的本公开,并且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的组合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解决方案中不一定是必要的。可以在诸如打印机、各种印刷机器、复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装置之类的各种应用中实施本公开。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
首先将参照图1和图2的透视图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图1是示出其中前盖101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打开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图像的图。图2是当前盖101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打开的同时内盖102、小盖103和框架的一部分被制成透明的图。图2示出诸如包括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的感光器单元220和对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单元200之类的单元的布置。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作为用于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单元的盖的前盖101。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包括作为用于接近调色剂盒250的盖的内盖102、和作为用于接近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的盖的小盖103。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200可以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拆卸。此外,根据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中的每一个的寿命,可以独立地更换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中的每一个。因此,诸如操作者或服务技术人员之类的用户在附接和拆卸或更换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时首先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打开前盖101。随后,在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打开盖101的同时,用户进一步打开小盖103。通过如上,由于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被暴露,因此可以附接和拆卸或更换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在上述状态下,用户在图2的G方向上插入或移除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显影单元200、感光器单元220和作为图像承载体的中间转印带(ITB)260。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将诸如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供给到显影单元200的调色剂盒250。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用于排出其上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打印)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排出托盘104。稍后将在图3中描述显影单元200、感光器单元220、中间转印带260、调色剂盒250和排出托盘104的细节。
接下来将参照图3中的横截面图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构造。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的图像形成单元的布置的图。
如图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利用串联型中间转印系统的全色打印机,其中,沿着中间转印带(ITB)260设置诸如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各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包括感光鼓221(221a至221d)和对感光鼓221(221a至221d)充电的充电辊的感光器单元220(220a至220d)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包括对形成在感光鼓221(221a至221d)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单元200(200a至200d)的四个处理单元还被包括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使用处理单元来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处理单元的下方包括构成曝光单元的激光单元12。当输入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的图像信号时,激光单元12根据图像信号发射激光束到感光鼓221(221a至221d)的表面。由激光单元12发射的激光束透过曝光窗14(14a至14d)并投射到感光鼓221(221a至221d)上。随后,对每个感光鼓221(221a至221d)上的电荷进行中和,并且形成静电潜像。
将从调色剂盒250(250a至250d)供给的调色剂传送到显影单元200(200a至200d)的调色剂供给单元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背侧。
显影单元200(200a至200d)包括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201。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作为显影剂的示例描述了包括非磁性调色剂和磁性载体显影剂的双组分显影剂;但是,显影剂不限于如上。显影剂可以是由磁性调色剂形成的单组分显影剂。
显影单元200(200a至200d)包括用作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套筒202(202a至202d)。如图3所示,显影套筒202(202a至202d)设置在与感光鼓221(221a至222d)相对的位置处。
中间转印带260由诸如惰辊13e、二次转印内辊13b、张紧辊13c、传送辊13f和一次转印辊13dY、13dM、13dC和13dBk等各种类型的辊拉伸(支撑)。如图3所示,二次转印内辊13b沿着记录介质S的传送路径设置。记录介质S包括在其上利用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图像的诸如普通纸、再生纸和厚纸之类的片材,以及诸如OHP膜之类的膜。此外,二次转印外辊21设置在与二次转印内辊13b相对的位置处。此外,在二次转印内辊13b和二次转印外辊21之间形成二次转印夹持部。
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感光鼓221(221a至221d),每个感光鼓221(221a至221d)设置有用于对感光鼓221(221a至221d)中的相应一个进行充电的充电辊。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包括片材盒8,片材盒8包括在其上堆叠有记录介质S的堆叠部2。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传送记录介质S的传送路径20。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包括定影单元3,其对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压缩和加热,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S。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包括排出托盘104,排出托盘104排出已经用定影单元3把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的记录介质S。
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冷却显影单元200(200a至200d)的风扇233。稍后将在图11中描述风扇233的细节。
图像形成操作
图像形成装置100用辊来逐张地分离并发送出堆叠在堆叠部2上的记录介质S。从片材盒8进给的记录介质S沿着传送路径20传送,并到达在二次转印内辊13b和二次转印外辊21之间形成的二次转印夹持部。
利用激光单元12在感光鼓221(221a至221d)的表面上形成的潜像被用显影单元200(200a至200d)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此外,用显影单元200(200a至200d)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被用一次转印辊(13dY,13dM,13dC和13dK)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0上。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多个感光器单元220(220a至220d)。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将以各种颜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覆盖到中间转印带260上而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S上。
请注意,将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Bk)中的黄色(Y)描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处理。黄色调色剂首先从调色剂盒250a供给到显影单元200a。随后,在感光鼓221a上形成由供给到显影单元200a的黄色调色剂已经显影的调色剂图像(黄色调色剂图像)。随后,在感光鼓221a上形成的黄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0上。品红色调色剂图像通过类似的过程被形成在感光鼓221b上。随后,品红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以覆盖在中间转印带260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此外,形成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并且以类似的过程将其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60上。
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60上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到达形成在二次转印内辊13b和二次转印外辊21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部,并且被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随后,其上已经二次转印有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S与中间转印带260分离,并被传送到定影单元3。随后,记录介质S被传送到形成在定影单元3的加热辊和加压辊之间的定影夹持部,并且被定影夹持部加热和加压,使得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介质S的表面。随后,在其上已经用定影单元3对调色剂图像进行了定影的记录介质S被传送到排出托盘104,并被排出到排出托盘104。
处理单元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照图4中的透视图和图5中的横截面图描述包括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的处理单元的构造。
显影套筒202和感光鼓22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以便以预定距离彼此相邻。当显影套筒202和感光鼓221之间的微小间隙(下文中称为SD间隙)改变时,产生不良图像,例如,具有不均匀浓度的图像。因此,轴承可旋转地设置在感光鼓221和显影套筒202中的每一个的两端处,使得SD间隙保持均匀。此外,在显影单元200内部设置将显影套筒202上的调色剂的涂层限制为均匀的量的显影刮刀205。前盖213附接到显影单元200。显影单元200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中,其中前盖213附接到显影单元200。
如图5所示,显影单元200被显影剂填充直到显影剂表面208的位置。显影剂利用传送螺杆203和204在显影剂容器201内循环,并被传送到显影套筒202。例如,传送螺杆203和204具有以围绕传送螺杆203和204的旋转轴的螺旋叶片形成的形状。
此外,如图5所示,在显影剂容器201中设置与稍后在图8中描述的显影剂托盘230侧的旋转限制肋230A接合的旋转限制肋201C。在显影剂容器201中还设置与显影剂托盘230侧的密封构件231压力接触的肋214和与显影剂托盘230侧的槽部245接合的肋215。显影剂托盘230是在显影单元2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上的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200的托盘。显影单元200能够围绕平行于显影套筒202的旋转轴的旋转轴212旋转。请注意,图5示出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的状态。
显影单元的构造
接下来将参照图6和图7的透视图描述显影单元200的整体构造。
如图6所示,显影单元200包括供给调色剂的供给口209、关闭供给口209的开口的供给闸板(supply shutter)210、和密封构件211。供给口209设置在传送螺杆204的上方,并连接到调色剂供给单元。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根据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中的每一个的寿命,可以独立地更换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中的每一个。当显影单元20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附接和拆卸时,供给闸板210关闭供给口209的开口,并在其中密封显影单元200内的显影剂。
如上所述,轴承可旋转地设置在感光鼓221的两端处,使得SD间隙保持均匀。此外,轴承206可旋转地设置在显影套筒202的两端处。通过如上,显影套筒202和感光鼓221被设置成彼此相邻预定距离。在这样做时,显影单元200处于与感光鼓221接触的接触位置。因此,当显影单元20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附接和拆卸时,如果显影单元20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插入和移除,而没有将显影单元200移动到分离位置,则可能会在感光鼓221和显影套筒202上形成划痕。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附接和拆卸显影单元200时,显影单元200被移动到分离位置,使得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相对于彼此不滑动。分离位置是显影单元200与感光器单元220以足够的距离分离的位置。如图7所示,当显影单元200被移动到分离位置时,显影单元200围绕平行于显影套筒202的旋转轴212旋转。旋转轴212的位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和前盖213确定。此外,前盖213的位置由定位销213A和213B确定。通过如上,显影单元200被设置到可围绕旋转轴212旋转的位置。
此外,如图6所示,显影单元200包括驱动显影套筒202和传送螺杆203和204的驱动联接器207。从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的驱动力接收驱动输入的驱动联接器207旋转地驱动显影套筒202以及传送螺杆203和204。在显影套筒202以及传送螺杆203和204的旋转驱动时,容纳在显影单元200中的显影剂混合,并且显影剂在显影剂容器201内循环。
在双组分显影剂中,在显影剂的组成中包含铁。因此,通过用传送螺杆203和204混合显影剂而产生的驱动能量被转化为由显影剂自身产生的显影剂中的热量。随着显影剂的搅拌速度和循环速度变大,添加到显影剂的热量变大,并且显影剂中积累的热量变大。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操作时,驱动显影单元200、感光器单元220、曝光单元、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3,并产生热量。请注意,曝光单元由激光单元12等构成,并且转印单元由中间转印带260等构成。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操作时,定影单元3的温度升高,并且从定影单元3产生热。显影剂易受热,并且通过连续向显影剂施加热量,显影剂的流动性变低。当显影剂的流动性变低时,显影剂的质量特性变差,例如,产生显影套筒202上的显影剂的涂布量的变化、电极性的变化和显影剂的损坏。结果,发生图像质量的降低,例如,由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的图像中的浓度不均匀和由图像形成装置100形成的图像的低浓度。
近年来,既需要增加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速度又需要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的小型化。当增加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速度时,驱动诸如显影单元200、感光器单元220、曝光单元、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3之类的各种单元的速度增大以及其中定影单元3的温度升高的速度增大。因此,随着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速度增加,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产生的每单位时间的热量变大。同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尺寸减小的情况下,用于释放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产生的热量的空间变小。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处理速度的增加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的尺寸的减小都实现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的增加随着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00而变得明显。当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温度的增加变得明显时,添加到包括在显影单元200中的显影剂的热量变大。
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抑制显影单元200内的显影剂的温度增加,冷却具有与显影剂接触的最大面积的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稍后将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显影单元200的冷却机构的构造。
引导单元的构造
将参照图8中的透视图描述包括显影剂托盘的引导单元的构造,该显影剂托盘在显影单元200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200。
如图8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引导单元235包括显影剂托盘230、密封构件231、与显影剂容器201的肋215接合的槽部245、与显影剂容器201的旋转限制肋201C接合的旋转限制肋230A。请注意,密封构件231由诸如海绵之类的密封构件形成。
此外,在引导单元235中设置能够在图8中的G方向上移动的加压单元240。引导单元235的位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设置,并且,引导单元235被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
加压单元240包括加压连杆(pressure link)241以及加压构件242和243。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压构件242和243是能够弹性变形的构件,例如,板簧。请注意,加压构件242和243均可以是被构造为对显影单元200加压的任何构件,并且可以是诸如以可摆动的方式保持压块的弹簧之类的弹性构件。
小盖103通过连杆轴103B连接到与加压连杆241连接的旋转连杆244。小盖103可绕旋转轴103A旋转。此外,在每个小盖103中设置开口105。用风扇233送入的空气通过每个开口105并被送进每个显影单元200中。
显影剂托盘230能够使显影单元100在图8中的G方向上滑动。显影剂托盘230用作在图8中的G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200的引导件,使得可以在显影单元200与感光器单元220分离的同时执行显影单元200的插入和移除。
当将显影单元2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中时,用户首先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打开前盖101,随后,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打开小盖103。随后,当在显影剂容器201的肋215与槽部245接合的状态下,用户在显影单元2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中的方向(下文中称为安装方向)上滑动显影单元200。
随后,在显影单元2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中之后,用户关闭小盖103。在这样做时,通过围绕旋转轴103A顺时针(沿圆周方向)旋转小盖103,显影单元200相对于引导单元235相对移动。然后,显影单元200被加压单元240加压,并且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显影位置(下文中也称为预定加压位置),在该显影位置中可以对形成在感光鼓221上的潜像进行显影。请注意,显影位置也是显影单元200与感光鼓221接触的接触位置。当显影单元200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时,设置在显影剂容器201侧的旋转限制肋201C和设置在显影剂托盘230中的旋转限制肋230A彼此接合,使得显影单元200的旋转被限制。随后,在显影单元200已经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并且显影单元200的旋转已经被限制之后,用户关闭前盖101。
另一方面,当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卸载下显影单元200时,用户首先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打开前盖101,并且随后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打开小盖103。在这样做时,通过围绕旋转轴103A逆时针(沿圆周方向)旋转小盖103,显影单元200相对于引导单元235相对移动。然后,释放加压单元240施加到显影单元200的压力,并且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分离位置(下文中也称为预定分离位置),在该分离位置中显影单元200距离感光鼓221预定距离。请注意,预定分离位置是这样的位置:当通过使显影单元200在与安装方向相对的方向(以下也称为卸载方向)上滑动而将显影单元20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取出时,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都不滑动。
当显影单元200旋转到预定分离位置时,设置在显影剂容器201侧的旋转限制肋201C和设置在显影剂托盘230中的旋转限制肋230A之间的接合被解除。在上述状态下,显影剂容器201的肋215与槽部245接合,并且显影单元200可沿着卸装方向滑动。在通过在卸载方向上滑动显影单元200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取出显影单元200之后,用户关闭小盖103,并且随后关闭前盖101。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中的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可以以上述方式在显影单元200与感光鼓221接触的接触位置和显影单元200与感光鼓221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切换。
显影单元的分离机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9A和图9B中的示意图以及图10A和图10B中的横截面图来描述显影单元200的分离机构。构成显影单元200的分离机构的单元用作切换单元,其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切换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中的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
图9A示出处于加压状态的显影单元200,其中显影剂托盘230的前侧的加压构件242和显影剂容器201的前侧的加压部201A彼此抵靠。图9B示出处于分离状态的显影单元200,其中,加压构件242和加压部201A的抵靠已经被解除。
如图9A和图9B所示,在显影剂容器201的前侧的加压部201A中形成倾斜表面。此外,在显影剂容器201的背侧的加压部中也以类似的方式形成倾斜表面。以上是为了防止当在图9B中的G方向上插入和移除显影单元200时显影剂托盘230的前侧的加压构件242与显影剂容器201的前侧的加压部201A之间的干涉。以类似的方式,以上是为了防止当在图9B中的G方向上插入和移除显影单元200时显影剂托盘230的背侧的加压构件243与显影剂容器201的背侧的加压部之间的干涉。
当小盖103在显影单元200处于图9A所示的加压状态(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并处于预定加压位置的状态)的同时沿逆时针方向围绕旋转轴103A旋转时,连杆轴103B转动。请注意,如图9A所示,连杆轴103B竖直地在旋转轴103A的下方。因此,在连杆轴103B转动时,加压连杆241在图9B中的F方向上被向内推,其中枢轴连杆244位于其间。当加压连杆241在图9B中的F方向上被向内推时,加压部201A沿着形成在加压构件242中的倾斜表面滑落。通过如上,由于显影单元200在图9B中的E方向上移动,所以显影单元200与感光器单元220分离。请注意,引导单元235被构造成使得引导单元235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至少在显影单元200与感光器单元220正在分离的同时引导单元235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不移动。
另一方面,当小盖103在显影单元200处于图9B所示的分离状态(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并处于预定分离位置的状态)的同时围绕旋转轴103A顺时针旋转时,连杆轴103B转动。此外,在连杆轴103B转动时,加压连杆241沿与图9B中的F方向相对的方向被向外拉,其中枢轴连杆244位于其间。当加压连杆241沿与图9B中的F方向相对的方向被向外拉时,形成在显影剂容器201的前侧的加压部201A中的倾斜表面和加压构件242彼此接触,并且形成在显影剂容器201的背侧的加压部中的倾斜表面和加压构件243彼此接触。通过如上,显影单元200被加压构件242和243加压,并且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显影位置(预定加压位置),在该显影位置中可以对形成在感光鼓221上的潜像进行显影。
图10A示出已经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的显影单元200。图10B示出已经旋转到预定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200。
如图10A所示,在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时,显影剂容器201侧的旋转限制肋201C和显影剂托盘230侧的旋转限制肋230A彼此接合。换句话说,在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和显影剂容器201彼此接合。此外,在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时,显影剂容器201的肋214与密封构件231压力接触。此外,由显影剂容器201和显影剂托盘230包围的空间在纵向方向上横跨显影剂托盘230形成。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将由风扇233产生的空气送进由显影剂容器201和显影剂托盘230包围的空间(用于在显影剂托盘230的纵向方向上形成气流的冷却空间232),形成在显影剂托盘230的纵向方向上流动的气流;因此,显影单元200被冷却。
例如,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以70ppm的处理速度操作的情况下考虑到显影单元200中的温度升高时,优选的是,冷却空间23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450mm2,以便有效地冷却显影单元200。此外,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以70ppm的处理速度操作,冷却空间23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450mm2,并且,例如,轴流式风扇用作风扇233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冷却空间232中形成的气流的速度大于2.5m/sec(米/秒)。
稍后将参照图11和图12描述显影单元200的冷却机构的构造。
如图10B所示,当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预定分离位置时,旋转限制肋201C和旋转限制肋230A之间的接合被解除。在上述情况下,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预定分离位置,使得在由显影剂容器201和显影剂托盘230包围的空间(冷却空间232)内部的显影套筒202和感光鼓221之间获得预定间隙。以上可以防止由于显影单元200在插入和移除显影单元200时意外地旋转而在显影套筒202和感光鼓221的表面上形成划痕和发生剥离。
此外,当显影单元200旋转到预定分离位置时,密封构件231与显影剂容器201的肋214分离。通过如上,可以防止由于显影单元200的插入和移除而引起的密封构件231的密封特性的劣化;因此,可以防止空气从由显影剂容器201和显影剂托盘230包围的空间(冷却空间232)泄漏,并且可以防止发生冷却显影单元200的效果的降低。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操作期间,由相应的显影剂容器201和相应的显影剂托盘230包围的每个空间(每个冷却空间232)用作用于冷却相应的显影单元200的空间。特别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显影剂托盘230被设置成与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相对,所以作为与显影剂接触的最大面积的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冷却。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抑制容纳在显影单元200中的显影剂的温度升高。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显影单元200的更换期间,由相应的显影剂容器201和相应的显影剂托盘230包围的每个空间(每个冷却空间232)用作用于分离相应的显影单元200的空间。
在常规构造中,可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的显影单元通过附接用于从风扇送入空气中的管道而被冷却。在这种结构中,除了用于在显影单元插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方向上移动显影单元的空间之外,还需要在设备内部预先设置用于在上述方向上移动管道的空间。此外,在上述构造中,为了将显影单元移动到接触位置,即显影单元与感光器单元接触的位置,除了用于显影单元移动到接触位置的空间之外,还需要在设备内部预先设置将管道移动到接触位置的空间。此外,以类似的方式,在上述构造中,为了将显影单元移动到分离位置,即显影单元与感光器单元分离的位置,除了用于显影单元移动到分离位置的空间之外,还需要在设备内部预先设置将管道移动到分离位置的空间。
另一方面,如果预先在设备内部分别设置用于将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可拆卸的显影单元从感光器单元分离的空间以及用于来自对显影单元冷却的风扇的空气流动通过的空间,则设备的尺寸变得不利地大。
相反,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单元200的分离可以在由显影剂容器201和显影剂托盘230包围的空间(冷却空间232)中进行。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单元200的加压位置和分离位置可以设置在由显影剂容器201和显影剂托盘230包围的空间(冷却空间232)的内部。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用于冷却显影单元200的空间之外,不必设置用于分离显影单元200的空间。
换句话说,当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从预定分离位置切换到预定加压位置时,处于预定加压位置的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进入形成冷却空间232的状态。
例如,将考虑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以70ppm的处理速度操作的情况下显影单元200中的温度升高。在这种情况下,这样就足够了:显影单元200和引导单元235被构造成使得当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从预定分离位置切换到预定加压位置时,由显影剂容器201和显影剂托盘230包围的空间的横截面面积大于450mm2。
另一方面,当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从预定加压位置切换到预定分离位置时,处于预定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200进入其中显影单元200进入冷却空间232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
请注意,当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在预定加压位置和预定分离位置之间切换时,引导单元235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是固定的,使得引导单元235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不移动。如上述方式一样,通过使来自用于冷却显影单元的风扇的空气流动通过的空间的一部分与用于从感光器单元分离可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的显影单元的空间共享,可以避免设备尺寸的增大。
显影单元的冷却机构
接下来将参照图11中的透视图和图12中的横截面图描述显影单元200的冷却机构的构造。每个显影单元200通过使来自用于冷却显影单元200的风扇233的空气流入由相应的显影剂容器201和相应的显影剂托盘230包围的相应空间(用于在显影剂托盘230的纵向方向上形成气流的相应的冷却空间232)来被冷却。例如,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以70ppm的处理速度操作,冷却空间23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450mm2,并且,例如,轴流式风扇用作风扇233的情况下,风扇233可被操作成使得在冷却空间232中形成的气流的速度大于2.5m/sec。用风扇233送出的空气在图11中的H方向上和在图11中的I方向上流动。
用风扇233在图12中的I方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上送入里面的空气通过设置在小盖103中的开口105,并且通过空气路径234到达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随后,已经到达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的空气的方向被改变为图12中的J方向,并且空气流入形成在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和显影剂托盘230之间的空间(冷却空间232)中;因此,形成在显影剂托盘230的纵向方向上流动的气流。随后,已经通过冷却空间232的空气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框架中的开口,并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表面。
如上所述,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沿着每个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形成气流,并且,随着空气在图12中的J方向上流动,每个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被冷却。由于每个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是与显影剂接触的最大面积,因此可以以有效的方式冷却显影剂。请注意,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给出了这样的示例:其中,沿着显影单元200的底表面设置在显影单元200中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200的引导单元235。此外,已经描述了这样的构造:其中,通过沿着显影单元200的底表面设置引导单元235,形成至少与显影单元200的底表面相对的气流,使得每个显影单元200的底表面被冷却;但是,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该构造可以被修改成使得通过沿着显影单元200的侧面设置引导单元235,形成至少与显影单元200的侧表面相对的气流,使得显影单元200的侧面被冷却。此外,该构造可以被修改成使得通过沿着显影单元200的上侧设置引导单元235,形成至少与显影单元200的上表面相对的气流,使得显影单元200的上侧被冷却。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拆卸显影单元200时,显影单元200被移动到预定分离位置,使得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相对于彼此不滑动。如图7所示,当显影单元200被移动到预定分离位置时,显影单元200围绕平行于显影套筒202的旋转轴212旋转。旋转轴212的位置由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和前盖213确定。此外,前盖213的位置由定位销213A和213B确定。通过如上,显影单元200被设置到可围绕旋转轴212旋转的位置。
此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其中,引导单元235相对于主体的位置固定,使得引导单元235至少在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时不移动。只要显影单元200在显影单元200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方向上被引导,并且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就足够了。因此,除了当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时,引导单元235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的位置不必固定。例如,引导单元235可以被构造成使得为了将显影单元2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中,引导单元235能够在显影单元200的卸载方向上移动,并且能够被拉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部。
在如上所述的这种构造的情况下,用户首先将显影单元200安装在已经被拉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部的引导单元235上。随后,用户将其上安装有显影单元200的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随后,在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引导单元235的位置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中之后,显影单元200可以围绕旋转轴212旋转。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这样的构造:其中,显影剂容器201侧的旋转限制肋201C与显影剂托盘230侧的旋转限制肋230A之间的接合通过使与连杆轴103B连接的小盖103沿逆时针方向围绕旋转轴103A旋转而被解除。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在引导单元235中的加压单元240的构造和显影单元200的分离机构的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因此,将参照图13中的透视图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引导单元235的构造。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操作连接到加压单元240的杠杆来解除显影剂容器201侧的旋转限制肋201C和显影剂托盘230侧的旋转限制肋230A之间的接合。将参照图14A和图14B中的横截面图来描述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200的分离机构的构造。请注意,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件相同的构件被附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和功能的构件的描述。如图13所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压单元240包括连接到杠杆的加压连杆341以及设置在加压连杆341上的加压构件342和343。此外,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剂容器201设置有抵接部301A。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杠杆的操作使加压连杆341顺时针旋转,因此,加压构件342和343顺时针旋转。此外,已顺时针旋转的加压构件342和343中的每一个都抵靠设置在显影剂容器201上的抵接部301A。此外,已经抵靠抵接部301A的加压构件342和343中的每一个向显影单元200施加压力。
另一方面,逆时针旋转加压连杆341的杠杆的操作使加压构件342和343中的每一个顺时针旋转。此外,当加压构件342和343中的每一个逆时针旋转时,加压构件342和343中的每一个变得不与抵接部301A抵接,并且释放由抵接部301A施加的压力。通过如上,显影单元200与感光器单元220分离。
图14A示出已经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的显影单元200。图14B示出已经旋转到预定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200。
如图14A所示,在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时,显影剂容器201侧的旋转限制肋201C和显影剂托盘230侧的旋转限制肋230A彼此接合。此外,当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时,肋214和显影剂容器201的壁表面与密封构件231压力接触,使得在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和显影剂托盘230之间形成空间(用于在显影剂托盘230的纵向方向上形成气流的冷却空间232)。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将由风扇233产生的空气送进在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和显影剂托盘230之间形成的空间(冷却空间232)中,形成在显影剂托盘230的纵向方向上的气流;因此,显影单元200被冷却。在上文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侧形成由风扇233产生的在引导单元235的纵向方向上的气流。
另一方面,通过逆时针旋转处于图14A中的状态下的加压连杆341,加压构件342和343变成与抵接部301A分离。此外,在释放加压构件342和343的加压力时,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并且变成与感光器单元220分离。在这样做时,显影单元200与设置在显影剂托盘230中的密封构件231分离。此外,如图14B所示,当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预定分离位置时,旋转限制肋201C和旋转限制肋230A之间的接合被解除。在上述情况下,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到预定分离位置,使得在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和显影剂托盘230之间形成的空间(用于在显影剂托盘230的纵向方向上形成气流的冷却空间232)内部在显影套筒202和感光鼓221之间获得预定间隙。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在引导单元235中的加压单元240的构造和显影单元200的分离机构的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
因此,将参照图15中的透视图描述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引导单元235的构造。请注意,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件相同的构件被附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和功能的构件的描述。
如图15所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加压单元240包括与小盖103接合的加压连杆441、与加压连杆441接合的加压撑杆(pressure stay)443以及由加压撑杆443保持的加压构件442和444。加压构件442围绕旋转轴452旋转。此外,加压构件444围绕旋转轴454旋转。
将参照图16A和图16B中的横截面图来描述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200的分离机构的构造。图16A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200的加压机构的构造。同时,图16B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200的分离机构的构造。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引导单元包括用于使加压单元240在图16B中的G方向上滑动的轨道430。在加压构件442内部设置加压弹簧445。以类似的方式,在加压构件444内部设置加压弹簧445。
加压连杆441、加压撑杆443、加压构件442和444以及加压弹簧445由轨道430保持。加压连杆441、加压撑杆443、加压构件442和444以及加压弹簧445可以沿着轨道430与加压单元240一体地滑动。当加压构件442围绕旋转轴452旋转时,加压构件442的加压部442A抵靠显影剂容器201的前侧的加压部。此外,在加压部442A抵靠显影剂容器201的加压部时,通过加压弹簧445向显影单元200施加压力。
以类似的方式,当加压构件444围绕旋转轴454旋转时,加压构件444的加压部抵靠显影剂容器201的背侧的加压部。此外,在加压构件444的加压部抵靠显影剂容器201的背侧的加压部时,通过加压弹簧445向显影单元200施加压力。小盖103通过连杆轴103B连接到与加压连杆441连接的旋转连杆244。小盖103可绕旋转轴103A旋转。在图16A所示的状态(通过加压弹簧445向显影单元200施加压力的状态)下,小盖103围绕旋转轴103A逆时针旋转。请注意,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到加压连杆441的连杆轴103B竖直地在旋转轴103A上方。因此,在连杆轴103B转动时,与小盖103接合的加压连杆441在图16B中的F方向上移动。
通过如上,如图16B所示,加压连杆441、加压撑杆443、加压构件442和444以及加压弹簧445沿着轨道430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滑动。如上所述,通过使加压单元240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滑动,加压构件442的接合部442B和轨道430的接合部430A彼此接合。
以类似的方式,通过使加压单元240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滑动,加压构件444的接合部和轨道430的接合部彼此接合。在这样做时,由于释放了通过加压弹簧445向显影单元200施加压力的力,所以加压构件442和444与显影单元200的加压部之间的接合被解除。由于加压构件442和444以上述方式从显影单元200的加压部后退,因此可以避免在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附接和拆卸显影单元200时可能会引起的干涉。
此外,如图16B所示,当加压撑杆443在图16B中的F方向上移动时,加压构件442围绕旋转轴452旋转,并且加压构件442在加压构件442从显影单元200的加压部后退的方向(图16B中的E方向)上移动。
此外,当加压构件442在图16B中的E方向上移动时,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在显影单元200从感光器单元220后退的方向上旋转。显影单元200以上述方式与感光器单元220分离。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其中,通过使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旋转,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从预定加压位置移动到预定分离位置或从预定分离位置移动到预定加压位置。换句话说,当在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并且显影单元200处于预定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小盖103围绕小盖103的旋转轴103A顺时针(沿圆周方向)旋转。通过如上,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从预定分离位置旋转到预定加压位置。此外,当在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并且显影单元200处于预定加压位置的状态下,小盖103围绕小盖103的旋转轴103A逆时针(沿圆周方向)旋转。通过如上,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围绕旋转轴212从预定加压位置旋转到预定分离位置。
另一方面,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以滑动方式从预定分离位置移动到预定加压位置,或者从预定加压位置移动到预定分离位置。在下文中,将描述上述的示例。当在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并且显影单元200处于预定分离位置的状态下,小盖103围绕小盖103的旋转轴103A顺时针(沿圆周方向)旋转。通过如上,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竖直向上滑动,并且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从预定分离位置切换到预定加压位置。
此外,当在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并且显影单元200处于预定加压位置的状态下,小盖103围绕小盖103的旋转轴103A逆时针(沿圆周方向)旋转。通过如上,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竖直向下滑动,并且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从预定加压位置切换到预定分离位置。
将参照图17A、图17B、图18A和图18B中的横截面图来描述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200的加压机构的构造和分离机构的构造。请注意,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件相同的构件被附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和功能的构件的描述。
图17A是当在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并且显影单元200处于预定加压位置的状态下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观看的显影单元200的横截面图。此外,图17B是当在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并且显影单元200处于预定加压位置的状态下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侧观看的显影单元200的横截面图。
图18A是当在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并且显影单元200处于预定分离位置的状态下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观看的显影单元200的横截面图。此外,图18B是当在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并且显影单元200处于预定分离位置的状态下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侧观看的显影单元200的横截面图。
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9A所示,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小盖103的连杆轴103B竖直地设置在小盖103的旋转轴103A下方。
另一方面,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不同,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7A、图17B、图18A和图18B所示,引导槽270被包括在前盖213中,并且引导槽272被包括在显影剂托盘230中。在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状态下,确定显影单元200的推力方向的台阶螺钉(stepped screw)271对应于前盖213的引导槽270。此外,设置在显影剂容器201中的定位凸起273对应于显影剂托盘230的引导槽272。在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状态下,台阶螺钉271和定位凸起273不设置在同一同轴线上,并且设置在偏移位置处,其中显影单元200的重心位于它们之间。
首先将参照图17A和图17B来描述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200的加压机构的构造。
当在显影单元200处于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并处于预定分离位置的状态的同时小盖103围绕小盖103的旋转轴103A顺时针旋转时,连杆轴103B转动。此外,在连杆轴103B转动时,加压连杆241在与图9B中的F方向相对的方向上被向外拉,其中枢轴连杆244位于其间。当加压连杆241在与图9B中的F方向相对的方向上被拉出时,设置在加压单元240中的加压构件242的加压表面和显影单元200的前侧的加压表面F(加压部201A)彼此抵接。以类似的方式,设置在加压单元240中的加压构件243的加压表面和显影单元200的背侧的加压表面R(加压部)变成彼此抵接。通过如上,通过加压构件242和243对显影单元200的加压表面F和R施加压力,使得显影单元200沿着加压表面F和R被提升。
当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并且处于预定分离位置时,显影单元200以上述方式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上移动。请注意,当处于预定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200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上移动时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90度。
此外,当处于预定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200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上移动时,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从预定分离位置切换到预定加压位置。在上文中,显影单元200沿着前盖213的引导槽270和显影剂托盘230的引导槽272被倾斜向上引导,使得显影单元200绘制倾斜向上的轨迹。
此外,当倾斜向上移动的显影单元200到达预定加压位置时,定位凸起273和显影剂托盘230的引导槽272变成彼此接合,并且台阶螺钉271和前盖213的引导槽270变成彼此接合。
当倾斜向上移动的显影单元200到达预定加压位置时,各个设置在显影套筒202的两个端部处的轴承206和各个设置在感光器单元220的两个端部处的抵接部(例如,感光器单元220的轴承)彼此抵接。此外,显影剂容器201的前侧的抵接部和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前侧的抵接部彼此抵接,并且显影剂容器201的背侧的抵接部和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背侧的抵接部彼此抵接。如上所述,通过使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在两点处彼此抵靠,并且使显影单元200和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在两个点处彼此抵靠,确定显影单元20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位置。在上文中,在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和显影剂托盘230之间形成用于形成在显影剂托盘23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气流的冷却空间232。
此外,通过将由风扇233产生的空气送进在显影剂容器201的底表面和显影剂托盘230之间形成的空间(冷却空间232)中,形成在显影剂托盘230的纵向方向上的气流;因此,显影单元200被冷却。在上文中,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朝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后侧形成由风扇233产生的在引导单元235的纵向方向上的气流。
接下来将参照图18A和图18B来描述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显影单元200的分离机构的构造。
当在显影单元200处于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并处于预定加压位置的状态的同时小盖103围绕小盖103的旋转轴103A逆时针旋转时,连杆轴103B转动。此外,在连杆轴103B转动时,加压连杆241在图9B中的F方向上被向内推,其中枢轴连杆244位于其间。
当加压连杆241在图9B中的F方向上被推入里面时,设置在加压单元240中的加压构件242的加压表面和显影单元200的前侧的加压表面F(加压部201A)变成彼此不抵靠。以类似的方式,设置在加压单元240中的加压构件243的加压表面和显影单元200的背侧的加压表面R(加压部)变成彼此不抵靠。通过如上,释放通过加压构件242和243向显影单元200的加压表面F和R的压力施加。
当显影单元200通过引导单元235插入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并且处于预定加压位置时,显影单元200以上述方式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下移动。请注意,当处于预定加压位置的显影单元200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下移动时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90度。
此外,当处于预定加压位置的显影单元200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下移动时,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从预定加压位置切换到预定分离位置。在上文中,显影单元200沿着前盖213的引导槽270和显影剂托盘230的引导槽272被倾斜向下引导,使得显影单元200绘制倾斜向下的轨迹。
此外,当倾斜向下移动的显影单元200到达预定分离位置时,定位凸起273和显影剂托盘230的引导槽272变成彼此脱离接合。此外,在上文中,使处于预定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200处于显影单元进入冷却空间232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
请注意,当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在预定加压位置和预定分离位置之间切换时,引导单元235的位置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是固定的,使得引导单元235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不移动。
如上述方式一样,通过使来自用于冷却显影单元的风扇的空气流动通过的空间的一部分与用于从感光器单元分离可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的显影单元的空间共享,可以避免设备尺寸的增大。
如上所述,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显影单元200的加压机构和分离机构具有上述特征结构。通过如上,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可以竖直向上滑动,并且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可以从预定分离位置切换到预定加压位置。此外,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可以竖直向下滑动,并且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显影单元200相对于感光器单元220的位置可以从预定加压位置切换到预定分离位置。
其他示例性实施例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进行基于本公开的精神的各种修改(包括实施例的有机组合)。这些修改不排除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外。
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显影单元200和感光器单元220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以独立的方式可拆卸的构造,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上述构造。可以进行修改,使得在显影单元200被构造成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拆卸以使得显影单元200可以根据显影单元200的寿命被更换的同时,感光器单元220被构造成以不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图像形成装置100内部。
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除感光鼓221(221a至221d)之外感光器单元220还包括对感光鼓221(221a至221d)充电的充电辊的示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可以进行修改,使得感光器单元220不包括充电辊,并且仅由感光鼓221(221a至221d)构成。
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将中间转印带260用作图像承载体的示例。然而,不限于上述示例,可以在本公开中使用被构造成通过使记录介质S与感光鼓221(221a和221d)以顺序方式直接接触来执行转印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这种情况下,感光鼓221(221a至221d)构成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可旋转的图像承载体。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感光器单元,包括在上面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器;
显影单元,对形成在感光器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该显影单元能够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
引导单元,当将显影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该引导单元在安装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并且,当从图像形成装置卸下显影单元时,该引导单元在卸载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
切换单元,将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切换,该显影单元由引导单元引导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接触位置中显影单元和感光器单元彼此接触以形成图像,在分离位置中显影单元与感光器单元分离;以及
风扇,产生冷却显影单元的气流,
其中,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时,使处于接触位置的显影单元进入与引导单元形成预定空间的状态,由风扇产生并在引导单元的纵向方向上流动的气流流过所述预定空间,以及
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时,使处于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进入其中显影单元进入所述预定空间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切换时,引导单元不与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一起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由风扇产生并在引导单元的纵向方向上流动的气流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前侧朝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后侧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能够围绕显影单元的旋转轴旋转,显影单元的旋转轴的位置由引导单元确定,并且
其中,根据显影单元围绕旋转轴的旋转,切换单元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切换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显影单元以能旋转的方式设置,并且包括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剂承载构件,该显影剂承载构件被设置为与感光器相对,并且
其中,显影单元的旋转轴平行于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旋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切换单元包括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压力的加压单元,并且
其中,根据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的压力施加,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以及根据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的压力的释放,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盖,能旋转地设置并连接到加压单元,
其中,根据在使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压力的状态下所述盖在第一圆周方向上的旋转,使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的压力被释放;以及根据在使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的压力被释放的状态下所述盖在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圆周方向上的旋转,使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当由引导单元引导的显影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引导单元被设置为与显影单元的底表面相对,并且
其中,在显影单元的底表面和引导单元之间形成所述预定空间。
9.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感光器单元,包括在上面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器;
显影单元,对形成在感光器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该显影单元能够相对于感光器单元以独立的方式从图像形成装置拆卸;
引导单元,当将显影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该引导单元在安装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并且,当从图像形成装置卸下显影单元时,该引导单元在卸载方向上引导显影单元;
切换单元,将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切换,该显影单元由引导单元引导并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接触位置中显影单元和感光器单元彼此接触以形成图像,在分离位置中显影单元与感光器单元分离;以及
风扇,产生冷却显影单元的气流,
其中,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时,使处于接触位置的显影单元进入与引导单元形成预定空间的状态,由风扇产生的气流流过所述预定空间,
其中,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时,使处于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进入其中显影单元进入所述预定空间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状态,以及
其中,通过使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上移动,切换单元将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以及通过使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下移动,切换单元将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当处于分离位置的显影单元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上移动时该显影单元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90度,并且
其中,当处于接触位置的显影单元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下移动时该显影单元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90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通过使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以滑动方式倾斜向上移动,切换单元将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以及通过使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以滑动方式倾斜向下移动,切换单元将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当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被使用切换单元在分离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切换时,引导单元不与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一起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由风扇产生的气流在引导单元的纵向方向上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由风扇产生并在引导单元的纵向方向上流动的气流从图像形成装置的前侧朝向图像形成装置的后侧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引导单元包括能够与设置在显影单元中的凸起接合的引导槽,并且
其中,通过使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沿着引导槽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上移动,切换单元将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以及通过使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沿着引导槽以滑动方式竖直向下移动,切换单元将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切换单元包括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压力的加压单元,并且
其中,根据使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的压力施加,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分离位置切换到接触位置;以及根据使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的压力的释放,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相对于感光器单元的位置从接触位置切换到分离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盖,能够旋转地设置并连接到加压单元,并且
其中,根据在使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压力的状态下所述盖在第一圆周方向上的旋转,使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的压力被释放;以及根据在使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的压力被释放的状态下所述盖在与第一圆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圆周方向上的旋转,使用加压单元对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显影单元施加压力。
18.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当由引导单元引导的显影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时,引导单元被设置为与显影单元的底表面相对,并且
其中,在显影单元的底表面和引导单元之间形成所述预定空间。
CN201710164369.XA 2016-03-31 2017-03-20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72723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2787 2016-03-31
JP2016-072787 2016-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72366A true CN107272366A (zh) 2017-10-20

Family

ID=59960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64369.XA Pending CN107272366A (zh) 2016-03-31 2017-03-20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20170285571A1 (zh)
JP (1) JP2017187738A (zh)
CN (1) CN10727236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36448A (ja) * 2017-02-22 2018-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89689B2 (ja) * 2018-03-05 2022-06-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25724B2 (ja) * 2018-11-16 2023-02-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該現像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942488B2 (en) * 2019-03-25 2021-03-09 Oki Da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ir blowing part controlling air blow rate in accordance with image forming state
JP7362381B2 (ja) * 2019-09-17 2023-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8011753A (zh) 2019-09-17 2024-05-10 佳能株式会社 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7338453B2 (ja) * 2019-12-24 2023-09-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19293A (ja) 2021-07-29 2023-0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258A (zh) * 2003-02-24 2004-09-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CN101807022A (zh) * 2009-02-17 2010-08-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20150086238A1 (en) * 2007-12-28 2015-03-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15082056A (ja) * 2013-10-24 2015-04-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US9063514B2 (en) * 2012-11-20 2015-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61948B2 (ja) * 2010-09-14 2015-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95378B2 (ja) * 2013-01-23 2017-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33760A (ja) * 2015-01-22 2016-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258A (zh) * 2003-02-24 2004-09-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感光器盒
US20150086238A1 (en) * 2007-12-28 2015-03-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CN101807022A (zh) * 2009-02-17 2010-08-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9063514B2 (en) * 2012-11-20 2015-06-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5082056A (ja) * 2013-10-24 2015-04-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現像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85571A1 (en) 2017-10-05
US20190196399A1 (en) 2019-06-27
US20200319589A1 (en) 2020-10-08
JP2017187738A (ja)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236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71575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tridge
KR100894955B1 (ko) 전자사진 컬러 화상 형성 장치
US895397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41759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6018784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454871A (zh) 成像装置
US20180307179A1 (en) Pressurizing unit to apply force to developing unit of development cartridge
CN101354558B (zh) 旋转式显影单元及调色剂供应容器
CN102193471A (zh) 图像形成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8184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AU2010202615B2 (en) Developer deliver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10728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2160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作像キット
KR100846834B1 (ko) 토너 카트리지
JP20180050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021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11069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010244B2 (en) Col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er having photosensitive drum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S11402790B2 (en) Imaging system
JP50624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488785B2 (en) Developing unit,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rocess cartridge
JP20221567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S591145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463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